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13篇)
1.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一
初中体育课堂中素质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摘 要:学习初中体育课程, 让学生强身健体,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初中体育课教师要秉承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理念, 来做好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上的参与程度。让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上有所收获, 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要促进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发展, 同时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实现更多的综合教育功能。例如, 在课堂之上, 学生之间会出现各种竞争合作的关系, 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 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得以塑造, 因此, 初中体育课程要认识到自身的多种教育功能, 发挥其重要的素质教育途径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却忽视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只注重体育尖子生, 而忽视了体育的普遍性,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扬。所以, 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真正实行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就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进行改革。所以, 关于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
一、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要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初中体育课堂中, 学生有很多互相帮助的机会, 在体育课堂上, 大家参与一些体育活动, 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 而学生之间如果能够融洽相处, 就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互助行为, 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所以, 在体育赛场上我们也提出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才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涵。而且具备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 才能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走得更好, 走得更远。
在体育课上应培养学生爱护弱者、尊师重道的行为作风, 教育学生为人和善、言行一致、做事公正、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良好的行为, 使其不做损人利己和投机取巧之事, 培养学生敢做接班人的精神。教师要给学生更多互助合作的机会,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组, 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 提高他们对于竞争与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而且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能力, 人类需要合作, 需要竞争, 也需要独立自强, 提高自身的实力。在体育教学中, 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提升学生主动性,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 使学生掌握身体训练的手段、方法和技巧, 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培育能力, 使学生在自我培育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素质发展的方法, 逐渐进行自我完善, 从而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所以当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之后, 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这些对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相信勤奋的力量, 相信自我有无限的潜能, 他们的未来就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二、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训练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实现综合的教育目的., 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同时也要认识到体育课堂最为核心的任务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提升, 体育技能的掌握, 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核心任务。所以, 在掌握住了这一核心任务的过程中, 同时实现其他综合的教育目标, 自然地穿插各种教育任务, 这样的体育课堂就会变得更加饱满。例如, 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 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 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 只有牢牢把握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这一核心的目标,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重点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各种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训练中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青春活力, 让学生们都能够从体育课堂上获得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三、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建立宽松的教学评价氛围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重要, 这样, 学生会感到更加放松, 而且他们对自我的自信程度也会提升, 从而增强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力, 所以, 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反馈, 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锻炼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 及时纠正提高他们练习的精准度, 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过程性评价的促进之下, 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 评价学生成绩时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 充分肯定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所以, 过程性评价是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的途径来提高各自的积极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就能做一次自我总结, 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四、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落实好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自然地融入道德教育, 可以让道德教育自然渗透进去, 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之上, 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 发现学生当中所集中出现的一些非道德现象, 从而对于这些现象进行及时干预, 通过语言教导或者是行为规范等方式, 让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 教师要深入挖掘各体育活动项目中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受益匪浅, 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所以, 这样的一些思想道德教育都是自然穿插进去的。这样的教育形式丰富了传统的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单一方式, 使得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发挥全面渗透的作用。
总之,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深刻领会并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 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综合的教育。提高健康身体素质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石兴.完善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J].新课程 (中学) , (8) .
[2]时小冰.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J].新课程 (中) (12) .
2.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二
一、合作精神教育
合作精神就是指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为完成某项共同任务或解决某个共同问题、为达到某个共同目标而做出的相互支持与帮助的协作精神。诚然, 合作精神所覆盖的内容面较广, 包括人所具有的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但必须是稳定的意识倾向, 而并非偶尔产生的一两次与人合作的瞬间想法。其中乐于和善于与人合作的行为是合作精神的最重要的具体体现。人不仅要具有与人合作的愿望, 更要乐于和善于与他人合作。合作精神是人在先天活动能力的基础上, 在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锻炼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当代学生,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因此,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教育,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思想、合作理念、合作行为、合作意识等的教育, 从而使学生学会乐于与人合作、勇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
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体育运动, 特别是结合各种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在学校体育课上, 通过有序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 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通过集体活动, 养成他们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优良品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使其胜不骄、败不馁, 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竞赛后的奖惩,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的荣誉, 而集体的荣誉又会影响每个成员的情绪, 这有助于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参赛首先就要遵守竞赛的规则, 否则自己所在的集体将受到惩罚, 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 能够调动出积极参入的思想意识, 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进而影响和渗透到未来的生活。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重视体育德育中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
三、竞争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的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的不甘失败的心理应急反应。它是产生竞争动力的前提。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快、追求质量效益, 使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所以, 竞争意识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这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关联。因为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因为体育比赛项目通过竞赛来决定胜负。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 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中发现和认识自我,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因此, 激发学生内在的行为动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效能的具体显现。
四、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活动中, 要培养出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 完成复杂的体育动作,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随着学生的逐渐社会化, 人生存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凸显。在体育活动中, 最容易观察出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这有非常利于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例如在跳箱练习过程中, 往往会有许多女同学产生畏惧心理, 这时教师应该先做示范和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同时及时加强保护措施, 对勇敢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肯定, 对胆小的女生进行鼓励, 协助其完成动作练习, 并让她们反复练习增强自信心, 培养她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拼搏进取精神。
五、体育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是一种美的艺术, 如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等都是群体团队的组合, 通过体育技战术组成、演练和比赛提高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而表现出来的整体。例如篮球队队员们之间配合默契, 娴熟的传接球, 准确的投篮、扣球, 表现了群体的意识美、智慧美和技术美。一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像结实的肌肉与古铜色的皮肤一样”。游泳运动中反映出来的是人的形体美——丰满的肌肉、健壮匀称的体格, 柔美的线条以及古铜色的皮肤, 它充分展示出人体美、仪态美和充满体育精神的气质美。啦啦操、花样游泳、冰上舞蹈、民传武术等项目, 更是体育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最具有好的审美情趣。体育教师要不断发掘各项运动中的体育美, 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美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
摘要:学校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 阐明了德育的概念, 探讨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何独明, 滕发祥.学校德育系统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6, 10:90-92
[2]李春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J].体育学刊2005, 1:111-113
3.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体力及脑力两方面的培养,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教学改革的实行,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其德育教育,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具有规律性、约束性的特点,尤其是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同时也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师一向受小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波动,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比如,在体育课堂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学生互动,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开导,使其融入集体中,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以上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
(一)以体育教材为基础,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不同,其他学科重点在教授理论,而体育学科重点在于实践。体育教材理论部分也有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但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集体环境中,同时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有实践性,体育教师要将思想教育有目的地规划到教学计划中。比如,球类运动项目,足球、排球及篮球,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是进行球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遵守项目规则,团结合作,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对于输的队伍要给予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并提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勇于挑战的品质。对于田径项目来说,尤其是长跑,不但有利于体质的锻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及顽强的思想品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常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就要为德育教育奠定好基础,教师最好选择在室内教学,将整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规划向学生说明,明确体育教学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虽然体育课堂比较自由,但是它也有其纪律,而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为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身体接触比较多,而且运动性较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矛盾,要理性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又如,提出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求,要爱护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等等。
(三)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渗透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比如,应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努力完成课程的学生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应用实践体验方式,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其实现方式为身体锻炼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磨炼学生的意志;环境锻炼方式,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要进行体育课程,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困难锻炼方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困难的环节,让学生去突破,磨炼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困难的勇气与魄力等等。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许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调.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三个有效基点[J].体育师友,2010,33(2).
[2]张立健.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
[3]林建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13(22).
4.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渗透 篇四
李军平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认同,才能奏效。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3.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系统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教学规划,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每节课要做好衔接,使学生牢固、深刻地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
三、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1.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好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分析学生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学生,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累者除进一步讲道理外,应让其重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风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2.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掌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之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4.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5.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五
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学后感
前段时间我认真报读了网上继续教育课程《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从这课程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学《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有感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之关键------集体备课
现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无疑就是对教学课堂的改革,教学课堂应该怎样才是改革的标准呢?我认为教学改革应该是和谐高效课堂,要想达到和谐高效课堂就必须搞好备课,备课是达到和谐高效课堂之关键和前提。那么怎样备课呢?俗语说: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实行集体备课。学校怎样实行集体备课呢?
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上好课,上好课,就得备好课,备好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集体备课。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也还要设专门的教研处,并制定各年级相应的教研计划,教研处要 制定各科教研时间、地点、内容及主题和年级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教研员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中要切实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障。集体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学科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落实。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3、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即: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
4、备课程序:制定教研计划。教研员主持分配好本学期每位教师所中心讲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方面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做到一人主备,同组二次备课,教师依次按教研计划及进度轮流主讲自己负责准备好的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设想和主体设计,把所有内容打印成文,分发给每位教研组员和教导处成员,其他教研组成员可以在此材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个人风格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补充,修改,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任课教师在授完课后还要写出教后反思教后札记,以备以后交流和参考。
5、集体备课还要有书面教案,要集体研究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课时,教学教法,分析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例题,巩固习题,课后作业,有实验的还要研究实验设计及仪器的处理等各方面的细节知识和注意事
项。
6、集体备课还可涉及考试的命题及考后分析命题原则不再多说,考后分析要做到四分析(分析到人找出弱科并负责到教师,分析知识点找出考点和教学薄弱点,分析学生前后找出学生现状并制定补救措施,分析产生原因找出主客观原因和下步出发点。)四比较(与学生本人比较,与班内学生比较,与年级学生比较,与其他学校比较。)四会制(年级分析,备课组分析,班级分析,学生分析。)。这样的目的是达到各科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集体备课还要涉及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家庭作业的处理等。
8、教研活动要多方位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及时进行集体讲评课,这样可以随机监控课堂教学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要进行预约听课,让教师上课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把课上好,真正达到和谐高效课堂;通过同课异构听课让教师感受到现实竞争的压力,然后把压力变为动力,真正把课备好,再者利用每周五的省市级及学校的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进行展示,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采。督促教师真正把力气化在课堂上,把功夫和时间用在备课和学生辅导上。
9、教研活动要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去听听外界的教学方式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我校实际引进我们的课堂上来。
6.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六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作用所在在中学学习生涯中,忙碌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到压力,其中体育教育会让孩子得到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双重放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体育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运用体育有效实施体育过程中,应当依据体育游戏自身特点,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其应有效果,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高。体育游戏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改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等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性、竞争性、注意力,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概率[1]。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特性
(一)体育游戏具有目的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体育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实施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对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友谊进行培养;通过体育有效教学能够对学生团队精神以及集体意识进行培养。
(二)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在竞争中体验着愉悦,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发现自我。如当学习某些项目或动作,由于单调重复而感到枯燥厌倦时,穿插一些体育游戏,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体育进行中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爱流汗、乐流汗以缩短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2]。
(三)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
体育游戏一般是以争夺最后胜利而告终的体育游戏的胜负评判是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速度为指标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有体力竞争,也有智力竞争,而最后的胜利往往是体力和智力的共同结晶因此,好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参加者的身体活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但是,体育游戏的竞争不同于竞技体育的竞争,它没有过度紧张,完全是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快乐和满足[3]。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体育中的作用
(一)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最好的方式,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以体育生或者是比赛的标准要求学生,因为这会使学生出产生厌倦、恐惧、反叛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新颖”的方式,比如越野跑、追逐游戏、接力赛这种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球类运动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物理和技术水平,适当减少场地会减少,适当改变规则,使学生在体育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学习在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中相当重要练习中,使用体育游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们体质增强。对于体育锻炼中运动量的调整,通过选择运动游戏锻炼,学生可以有效改善情绪,但过度兴奋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适当控制运动,避免过度负荷情况,并应选择有效的安全措施,避免在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4]。
(三)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之后,体育教师会让学生休息,让学生恢复安静的状态,放松身心。但是,这种方式过于“唐突”,而体育游戏可以完美达到“过度”的效果。这样,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选择适合运动游戏给学生放松,在游戏的选择方面,应该确保健康有趣,轻松快乐完成身心上的放松。通过这种运动游戏在大脑皮层的学生可以转移到运动神经的兴奋,从而放松器官的运动,身体回到安静。在整体活动中,运动游戏的选择,内容和形式应放松和活泼,以确保真正的身体放松[5]。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有着十分大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等方面都有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要充分了解体育游戏的特性,目的性、娱乐性、竞争性这三点可以充分帮助教师完善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7.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七
一、“课堂”呈现幸福, 德育渗透教学
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两点要求, 一是要将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的判断、筛选和教育等品德能力提高的轨道上来, 充分体现“幸福课堂”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融洽且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特点, 将学生层层递进地引向所定目标, 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的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 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更快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使两者有机结合, 让学生受益。
二、德育渗透教学,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体育教学顺利地开展离不开教师擅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 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这也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极为有效的方式。教师可利用体育教学竞争性强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如球类课程、拔河比赛和接力比赛项目等, 这些都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平台。
1. 教学比赛, 凝聚团队
【案例1】
胡展诚同学非常热爱篮球运动, 五月学校即将开展篮球联赛, 这也是他为班级作出贡献的最好机会。他也深知唯有具备一支拥有较强合作力的团队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是, 他因为平日里与班上的爱好篮球的同学个性不和, 甚至有几次发生矛盾, 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一个——拳头。经过交流, 发现他也很渴望交到朋友, 为班级出力, 可一直好不到好的平台或有人提供帮助。
这样的学生, 存在明显的交往认知障碍, 在独来独往的学习生活中, 又渴望交到朋友, 内心牵挂着班级。专家研究表明:认知偏差易导致人际困扰, 也使人际认识失去客观性。为鼓励和帮助他, 我开展了为期6次课程的篮球传接球单元教学, 经常安排胡展诚同学与班上热爱篮球的同学共同搭档完成练习, 在锻炼球技、增进同学之间的默契同时, 也营造了更好的团队合作气氛。而且, 我经常组织合作讨论学习, 在参与所有讨论中, 他努力提出建议, 同时吸取他人的观点, 逐渐学会合作, 学会遵守规则。
在五月的篮球联赛中, 他不仅个人表现优异, 而且为同伴穿针引线, 为团队获得最后的冠军奠定了基础。篮球教学和比赛, 是学生们最为热爱的运动之一, 但往往在比赛中, 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 但是对于胜利的渴望, 总能激发学生中最宝贵的力量——团队合作。
2. 学生交流, 优于教学
【案例2】
李小君同学文静内向, 腼腆害羞, 总是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交往圈很小, 仅限一两个同学, 常受到老师和同学有意无意的忽视, 而她似乎也对集体的事情比较冷淡, 处事及处世能力都偏弱。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学习中, 她总是无法专注于控制好球, 在老师多次纠正之后, 对于排球的感觉依然比较冷淡。经过指导与交流, 我发现不是她不愿主动参与, 仅是因自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而不敢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谁若与集体脱离, 谁的命运就要悲哀。”生活的精彩需要他人的发现与肯定, 而不是忽视。获得他人赞赏和肯定就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愿望, 并且这种赞赏和肯定在集体中会显得更有力量, 更有激励效果。
我利用教师的“权威”, “逼”她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促使她在学习前首先建立动作表象。随后, 选择分组教学, 以强扶弱, 安排班上动作技术较好的同学, 要求多以鼓励形式加强同伴的帮扶与合作, 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考核颁奖机制进行点评。作为共同体中的一员, 小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发现, 有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教学优于教师的教学。在学习中, 我也密切关注她们的进展, 随时提供帮助。一个星期后逐渐放手, 我只暗中关注。小君渐入佳境, 不但逐步学会了自垫球10次, 而且也会主动尝试对垫球, 学会了协作, 学会了交流, 重建了与女生团队的关系, 跟别人交往时更是“我们小组”不离口, 团队合作观念得以改进, 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两个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 我也得出了以下“药方”:
去尊重别人吧!这是与人共处最重要的前提。尊重对方的信仰、价值观, 尊重对方的情感体验。
去欣赏别人吧!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 尝试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正面赞美。
去鼓励他人吧!人际关系中真诚才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为你自己而忠实吧!”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也用此心去真诚地关心他人。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 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形成能促进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思想与观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养成礼貌、诚实等高尚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起航, 结合“育人引领协作”的角度教学, 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发育, 逐步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技术动作要领的积极性, 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总而言之, 育人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 只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石, 取得更大的突破, 获取更大的收获。
摘要:德育教育是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阐述了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从不同方面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幸福课堂,自学互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刘杰.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方卫平.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8.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八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传授而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适时强化育人意识,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在运动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去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篮、排、足球、接力跑等项目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体育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努力进取。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另外教师要言教身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通过健美操、舞蹈、武术等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
结合现有设备与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使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亲身的体验,对体育技术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加深巩固,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除了讲解示范外,还可以使用挂图、幻灯,甚至录像、电影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既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目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在走向正规化的同时,一部分体质弱、素质差、有残疾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教法,结合学校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特点。教师要注意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关心和正确积极引导;对后进生不能听之任之,应耐心关心帮助和引导,对于轻视体育重视智育的学生,要多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转变认识观念;对于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合理饮食和系统锻炼身体的方法;对于怕苦怕累怕流汗、体质差的学生应加强个别辅导,调整练习难度和方法,适当简化要求;对于差生要多关心和勉励,及时表扬进步,肯定成绩,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总之,要力争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求和锻炼标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为其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
总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思想教育,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兴趣。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愉快。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能教会学生如何求知,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9.体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景教学1 篇九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师指导思想的更新。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让小学体育课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新课程带来的震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关键词:体育课堂 创设情景 教学
体育新课程中的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充分给予教师和学生一起主动的开发教材的权利。学生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特征和自我表现意识。为了在集体中有所表现,都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游戏、比赛来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教学中情景的创设首先应着眼于学生的身心素质、运动基础以及个性倾向的发展,全面的拟出教学任务,然后再根据实际优选教学方案。长期以来,我根据学生特点及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创设适当的情景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以生活的实际展现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处理教材。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景。整节课联系以农民伯伯一天的劳作为主:清晨农民伯伯上山去摘蔬菜{准备活动:学农民伯伯绕着弯曲的山路,高高兴兴地唱着山歌曲 去上山}——摘藤上的甜瓜{教材一(发展弹跳能力),利用单脚跳起摸甜瓜}——运输甜瓜(利用学生摘得的甜瓜分组进行比赛,看谁先到家为题材,进行障碍跑比赛)——庆丰收(放松操)。这个情景的设置主要是用一条劳动为主线贯穿起来,这样就把教学目的和训练目标巧妙地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去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另有一次公开课中我以投掷为主教材。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情景教学。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看过的影片中去想象,然后去体会抗战时期的战士是怎样去整编作战的。准备活动:(分组利用军事化的队列队形如向左、右转,齐步走等进行热身训练)——障碍跑(前线需要手榴弹,进行运输手榴弹比赛)——投掷手榴弹(游戏:设置标志打敌人,进行掷准和掷远练习)——放松活动(庆祝胜利——小舞蹈)等方式。这样,在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又使整个课堂衔接紧密、连贯,不空洞。
二、以故事情境快乐的参与展现情景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对故事尤其感兴趣,因此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技能有机的结合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会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彼。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青蛙王子解救公主的故事。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有声有色的讲故事的开头:许多的青蛙陪同青蛙王子和公主正在幸福的舞蹈(设计为两个同学,随着音乐自由的舞蹈、律动。)——突然,公主不见了,众青蛙叫着,四处寻找(此时设计的教学任务一:单跳双落的训练。)却未找到,然后又来到了地下迷宫通道,他们需要钻过隧道才能找到公主(此时设计教学任务二:下蹲前行通过,下肢力量练习。)最后解救公主逃出魔宫(设计教学任务三:两人牵手快速跑。)结局是王子与公主的快乐舞蹈(设计放松活动)。
三、以器材变化展现情景教学
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具,但由于各种原因,总和有区缺乏的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优先的资源,创新的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把单一的器材综合的使用。比如,篮球既可以完成投掷训练,也可以用来作为跑的交接之物,还可以用来训练抛物,甚至作为韵律操的器械等都是可以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思考,大胆改革创新,才能让体育课堂教学生动活跃起来。
当器材匮乏,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把器材合理 的设计在教学任务中。比如我们学校的场地器材很受限制,奔跑所用的辅助器材也很稀少,但在操场中间有几颗参天大树。我便利用这一实际条件设计了环道跑,弹跳摸树枝等有趣的活动,学生一点也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而影响学习情绪,反而觉得很新鲜,很贴切,因为这是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啊!他们真是太感兴趣了。
四、以音乐渲染展现情景教学
体育舞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小学体育第二册教材中的一课。这节课我设计以舞蹈为主线,让学生们集体创作和整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以音乐、舞蹈为手段,启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首先请学生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模仿小兔子蹦跳的样子,排好队随小组长一起做准备活动。(创设音乐情景)接着学习唱歌部分,这是学生们情绪高涨,随着音乐旋律拍节奏唱歌。然后是学生舞蹈动作,分小组进行创造性编舞,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编舞者,此时课堂情绪达到高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舞编排。从头到尾配上音乐,集体舞整体表演一遍,表演又达到一个高潮。整堂课的过程始终处在音乐、表演所渲染的情景之中。学生在情景中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享受着美、欣赏着美,培养了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技术技能、技巧、锻炼身体等,又使学生身心受到美的教育,树立美好的生活情操。此时,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显现出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情感气氛的形成,使学生再没有那种被教师压抑的感受,他们积极主动的和老师、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欢乐!
五、以肢体语言展现情景教学
有声的语言是人类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但肢体语言在交往过程中让语言表达更为形象化,生动化,他在我们的交往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利于学生的肢体优势设计体育教学既遵循了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等有机综合的训练。比如,我设计过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和动作,也设计过让学生模仿动物做肢体动作,还设计过让学生用肢体写字,创编哑剧等等肢体训练的项目,先是模仿,后是创编,孩子们甭提是多么的高兴哟!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氛围是指课堂上的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的共鸣程度。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展开想象,同时这种想象又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等,提高身体素质。这种氛围尽管在不断地变化中,但是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教育意义。教师的情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理想的选择:让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二者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凝聚力,以求较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总之,利用创设情景来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架起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与教学目标相应、身体活动与IQ、EQ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符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人为化场景。这种教学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活动角色,激发参与练习的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如果将“情感”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在一个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愉快、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可实现。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设计[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7 [3]、中小学体育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0.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十
新都区谕亭小学 刘平
我担任小学体育教师已经13年了,在我的体育课上,每每看到学生永不满足的笑脸,额角隐隐的汗水,我便很高兴,高兴的是我感觉我这节体育课是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可喜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了。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 1 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勤劳的一天》 2 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人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和身体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
11.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跳绳 体育课堂 运用
体育教学中跳绳这一项目,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活动的灵活性。跳绳运动有很多的优点,如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等,可以被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接受。同时在跳绳的过程中还能增强体魄,增强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弹跳能力、敏捷程度等诸多益处。
一、跳绳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优越性
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开展跳绳是学生群体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容易推广的体育运动。跳绳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弹跳能力、敏捷程度等方面的素质,更能全面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跳绳运动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其自身特点是分不开的。器材简便、花费较少等特点使得这项运动在广大群众的很好地传播开来。简便易学也增加了小学生的参与性。不用于其他复杂的运动形式,跳绳这项运动虽然简单易学,但简中有繁变化多样。在锻炼人体器官的同时,还对人体的内脏机能有益。小学体育课程中加入跳绳这一项目是非常实用且可行的,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体力,还有学生的协调性、能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对小学阶段各年级跳绳教材的分析及设计
1.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对于过于复杂的运动往往很容易分神,思维能力不成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跳绳,单人单跳、双人跳绳等形式。也可采取一些集体跳绳的方式,一根跳绳两端各站一名同学摇绳,中间一开始先站一名同学,两端的同学开始摇绳,后面的同学从旁边加进去。这样的跳绳方式比较简单,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这种集体式的跳绳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肢体力量,而且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合作精神。
2.二年级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些思维能力。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于学生的跳绳项目进行一定难度的提高,可以选择双人跳绳练习、双摇跳绳练习等难度稍微高一些的形式,这些项目对于学生的反应能力、跳跃的高度有了较高的要求,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增加学生的协调性、敏捷性。
3.三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课程中开展跳绳运动,培养的是四肢能力的锻炼,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弹跳能力等,更要增加学生的协调性、敏捷性。可以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跳绳练习,如行进跳、两臂交叉跳、集体跳绳等,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团体精神。体育教师应逐步加强三年级学生耐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长跑测试,
4.四年级
四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进行的锻炼中,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体育老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跳绳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项目的进行,如:跳绳过程中进行丢沙包等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多种活动同时进行更加增加趣味性。
5.五年级
对于五年级的高年级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户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所学的内容,在户外上课的过程中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们自己多动手、多用脑,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手能力,尝试拓展一些新的跳绳的玩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三、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拓展跳绳教学方法,跳绳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用法。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起来,如:将跳绳运动灵活地运用到跳高的项目中来,将跳绳固定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跳跃,大大减小了学生们对于跳高杆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恐惧。还可以将跳绳围成圈形,放置于离学生一定的距离之后,让学生们进行投掷练习。这样能锻炼学生们对于自己出手力度、准度的把握,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1.跳绳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跳绳这项运动在进行体育课进行的过程中既可以作为主要的项目进行,也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辅助工具。如学生在中长跑前需要进行热身运动,跳绳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定时练习,逐渐地唤醒身体机能,可以让学生更快得进入运动状态,为后面更好地进行教学做服务。
2.跳绳在身体素质练习方面的运用
(1)做往返摸线跑,选定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的距离纵向放置,跳绳两两对接,长度20米左右为宜,组成5排跑道,学生们依次进行练习。也可适当缩短跳绳的长度,增加学生往返跑的频率,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2)高抬腿练习,选定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距离平行放置,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抬腿练习。选取一根跳绳离地面一定的高度,测试学生们抬腿的高度。也可以选取两根跳绳来回交叉,调节学生高抬腿的频率。跳绳之间交叉地越快,学生们高抬腿的频率之间的转换也就要求越快。(3)弹跳能力练习,选取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的距离平行放置,让学生们进行立定跳远、单腿跳、蛙跳等练习,体育教师应注意练习时的强度,保证学生的身体状况。(4)打跳绳比赛,选取一块场地,整班学生分为两组,同时开始进行摇绳。在绳子摇动的过程中依次进入学生,两组相比哪组跳绳上的人多,哪组获胜;双方人数相同时,持续时间长的那组获胜。
四、跳绳的各种跳法
跳绳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花样也从原来单一的短跳绳、单人单跳等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大跳绳、集体跳绳等形式。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学生的年龄、教学内容的要求、跳绳方式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合学生的跳绳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跳绳那种形式上,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上课的内容与方式。如学生之间相互比赛单人跳绳的个数、一分钟内跳绳个数以及群体大跳绳等活动,激发学生们之间竞争的热情,同样也能提高孩子们的跳绳兴趣。
五、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至关重要
跳绳时应穿着质地软、质量轻的运动鞋。跳绳的场地选择质地软硬适中的草坪、泥土地等场地较好,不能选择在水泥地上跳绳,会对膝关节、踝关节造成很大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引起头晕症状的发生。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1.跳绳之前首先要做热身运动,充分拉伸小腿腓肠肌和跟腱,这两个部位是整个跳绳过程中最主要的受力位置,也是运动中肌肉高度紧张的部位。
2.跳绳过程中,跳起的高度以3~5CM之间为宜,落地时要有屈膝的动作,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跳起时双膝挺直,小腿不能屈膝。跳的过程中绳子如果出现勾住脚,说明跳起的高度不够或者起跳时机和手的摇绳不配合,也就是协调性的问题,或者跳绳的长短不适合你。
3.运动量: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相差无几,跳绳这种需氧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等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杨君.跳绳能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2002.
[2]章立早.关于中小学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若干不足.教育前沿,2008.
[3]刘丽萍.上西园小学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发展,2012.
12.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 并不仅仅是不得病, 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 健康是在精神上, 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 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 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我们学校地处偏僻的农村, 只能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 最大限度的挖掘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通过这些素材, 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照亮学生的心灵
进入小学, 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逐步加强, 他们的内心也需要别人的尊重、认可。因此, 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 要认识到学生和老师的区别只不过是社会角色不同, 而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热爱关心他们, 真诚的帮助他们, 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接触, 跟他们交朋友, 谈他们喜欢的话题, 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心理是敏感而单纯的, 当他们受到你的真诚, 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在你与学生的每一次平等、友好的交谈中, 你会了解许多有助于工作的信息, 会在班级中营造出暖融融的情感世界, 逐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营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以后开展各项体育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的教材内容, 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是强烈而迫切的, 即便是一点点的成功也可能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激情, 然而学习不能仅仅靠激情来维持, 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适当安排教学进度和训练的难度, 有针对地减缓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坡度,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成功的愉悦的体验之中。如果学生认为坡度变成了绝壁, 也就丧失了攀登的自信心。
如: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 旁边有一个六年级上体育活动课。在老师的带领下, 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 就是50米以内放3张垫子, 每隔10米一张, 形成栏架, 学做跨栏的游戏。教师请体育委员示范。经过体育委员的示范下, 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 很快, 想试的几个同学都跳了过去, 那些小个子的女生也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跳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我问他:“学生为什么会高涨?跟挑战有关系吧!”他接着说:“是啊, 开始学生都有点害怕, 不敢尝试, 但后来有的学生挑战成功了, 其他学生对自己也有尝试的欲望了。”从教学的过程上来看, 教学内容从简单到难, 循序渐进, 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从而使挑战能比较顺利的成功。这节课没有中间2个垫子、3个垫子的铺设, 学生直接挑战4张垫子的话, 这节课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从学生的心理来讲, 学生有着一种挑战自我的心理。给他一定的环境, 就会爆发出来。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一些情景, 布置一些环境, 创造一些条件, 把学生中的一些天性激活出来, 使学生的各项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节课中, 展示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学生挑战自我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了, 是一发不可收拾啊。
三、恰当的组织方式,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人合作, 需要同学之间良好的配合和精诚合作的心理。在合作中, 使学生体验学生之间的友谊, 体验一起活动获得的成功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 它多半是一种胜利。在教学中, 通过合作, 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胜利, 使学生在学习中心里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从而获得人生的升华。
如:星期三下午的第二节课是602的体育课, 这节课中我安排了2个活动, 立卧撑和球类游戏。在第一个活动中,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无精打采。而第二个球类游戏情况就不同了。男生非常喜欢球类, 这次更不用说了, 下课时间到还恋恋不舍。平时, 女生对球类游戏兴趣不大, 拍几下就站着了。但今天, 女生是跑的跑, 跳的跳, 喊的喊, 活跃的气氛非常罕见, 尤其是进攻的队员把球扔进场地时, 场内的学生都跳了起来, 嘴里尖叫着, 往相反的方向跑去。逃过这一攻击的学生脸上充满着紧张过后微笑, 而进攻的同学更加具有进攻性, 当击中其中一个队员的时候, 女同学高兴的手舞足蹈。当换角色的时候, 进攻队的队员飞似的跑向场地。一个游戏下来学生充满着微笑。
四、课外活动的拓展, 延伸课堂教学精神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学生容易接受, 愿意积极参与, 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 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 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 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 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 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 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 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 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三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
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8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07-01
体育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价值研究09-21
体育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2-02
体育开学课堂常规07-06
翻转课堂体育案例07-08
体育室课堂常规09-13
体育课堂的教学反思11-01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课堂实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