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2025-01-14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9篇)

1.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篇一

宁夏大世界机动车检测站

实习报告

为了将学习的《汽车运用技术》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实际,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的锻炼和丰富并积累实践经验,我联系了宁夏大世界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中旬至2013年9月中旬,在宁夏大世界机动车检测站进行了机动车检测方面专业知识的实习。

宁夏大世界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是一家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该检测站占地10000m2,设有办公区、检测车间、车辆外检区、停车区、驻车坡道和试验车道等设施。检测车间分为环保检测车间和安全性能检测车间,检测线配置如下:3条环保检测线,4条安全技术检测线,1条摩托车检测线。大世界机动车检测站开展的检测业务有:机动车环保(排气污染物)检测、安全性能检测。检测站设置的人员岗位有:站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外检员、引车员、工位检测员、微机登录员、系统管理员和收费员。我实习的岗位是工位检测员和外观检测员岗位。工位检测员的工作主要是与引车员配合负责机动车线内检测项目的检验。机动车线内检测项目有:排放检测、车速表误差检测、底盘检查、前照灯检测、转向轮侧滑量检测、制动性能检测和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外观检验员的工作主要是对机动车辆的外观进行人工检验。线外人工检验项目包括车辆唯一性认定和车辆外观检查两大项,这两大项具体包括104小项。

通过实习,了解了机动车检测的流程,掌握了机动车线外人工检验和线内检验的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检测过程、方法和国家标准。

一、机动车检测流程。

1.客户将车辆驶入外检区排队待检。

2.将行驶证交于外检员,由外检员对车辆进行外观人工检验并填写机动车环保检测信息表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单(人工检验部分)。

3.客户持行驶证和机动车环保检测信息表到营业室收费处交费。

4.交费完毕后,由登录处录入车辆信息并发送车辆上线信号,客户到登录处领取机动车查验记录表、行驶证及机动车环保检测信息表,登录结束后,客户在营业室等候车辆下线。

5.客户拿到自己车辆钥匙和该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单(人工检验部分)后,到营业室主控处查询检测结果,检测合格的,在检测报告单处领取检测报告单;检测不合格的,根据不合格项进行调修,调修后客户到主控处发车辆复检信息,进行复检,直至车辆检测合格,领取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后,在签章处交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单(人工检验部分)并由签章人员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上签章。

6.签章结束后,在用车辆客户持行驶证、车辆登记证书(首次领取)及排气污染物测试报告在环保标志领取处领取车辆环保标志;新车客户去车管所外观查验中心查验外观后,再去车管所业务大厅办理新车入户手续;营运车辆审验营运证的去运管部门办理车辆营运证审验业务。

7.在用车年审车辆由拓号员拓印车架号并粘贴在机动车查验记录表上。

8.在用车年审车辆由外观查验员对车辆外观进行查验,并拍照上传车辆外观照片。9.在用车年审车辆客户持行驶证、机动车查验记录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副本)、车船税票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到检测站营业室年检标志发放处对行驶证签章并领取年检标志。

10.在用车辆车辆年审业务办理结束。

二、机动车线外人工检验项目。

1、车辆唯一性认定。(1)车辆号牌;

(2)车辆类型、品牌/型号;(3)车身颜色;

(4)VIN(整车出厂编号);(5)发动机号码;(6)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

2、车辆外观检查。(1)车身外观;

(2)照明和电气信号装置;(3)发动机舱;(4)驾驶室(区);(5)发动机运转状况;(6)客车内部;(7)底盘件;

(8)轮胎;(9)其他。

3、底盘动态检验。(1)转向系;(2)传动系;(3)制动系;(4)驾驶区。

三、机动车线内检测项目及方法。

1、机动车排放检测。

我所实习的大世界检测站配置有3条环保检测线,具体配置如下: 1条轻型汽油环检线、1条轻型汽柴一体环检线、1条单轴重型柴油环检线。

自2009年宁夏实行简易工况法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以来,检测站依据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银川市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暂行办法》《银川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条例、标准,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流程如下:

(1)不同车型的检测方法

1稳态工况法:新汽油车,在用汽油车 ○2双怠速法:全时四驱车,超过台体载荷的,具有ESP、ASR等智能控制系统不能○解除的;

3加载加速法:在用柴油车; ○4自由加速法:新柴油车,低速汽车,全时四驱车,超过台体载荷的,具有智能○控制系统不能解除的;

(2)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流程

1稳态工况法:被检车辆测试前关闭车内所有辅助装置,并且预热完成;引车员○开车上环保测功机进入ASM5025工况,稳速25km/h 5秒,设备响应10秒,快速取样10秒,HC、CO、NO三种气体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限值的一半,测试合格车辆下线,否则进入65秒检测程序,若HC、CO、NO三种气体含量均大于国家标准限值,则测试不合格车辆下线,若HC、CO、NO三种气体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限值,则进入ASM2540 3

工况,流程同上。

2双怠速法:被检车辆测试前关闭车内所有辅助装置,并且预热完成;引车员开○车进入检测工位,首先踩油门,让车辆达到3500r/min保持30秒,高怠速2500r/min保持15秒,取样30秒;怠速(放开油门)保持15秒,取样30秒,实测排放值达标车辆测试合格,否则不合格。

3加载减速法:被检车辆测试前关闭车内所有辅助装置,并且预热完成;引车员开○车上环保测功机,根据司机柱提示加速到70km/h保持,电脑系统自动加载,测取三个速度段100%VelMaxHP90% VelMaxHP 80% VelMaxHP的排放值,实测值达标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4自由加速法:踩四次油门,取后三次平均值,达标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

2、车速表误差检测。

(1)检验设备的选择

车速表指示误差检验宜在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上进行。(2)检验程序

a)将车辆正直居中驶上检验台,驱动轮停放在测速滚筒上;

b)降下举升器或放松滚筒锁止机构,必要时在非驱动轮前部加止动块(前轮驱动车使用驻车制动);

c)当车速表指示40km/h时,测取实际车速,检验结束;

d)升起举升器或锁止滚筒,将车辆驶出检验台。(3)注意事项

a)测速时车辆前、后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b)检验结束后,检验员不可采取任何紧急制动措施使滚筒停止转动; c)对于不能在车速表检验台上检验的车辆,应路试检验车速表指示误差。

3、底盘检查。

(1)待检车辆准备

车辆停放在地沟上方的指定位置,发动机停止运转。

(2)转向系检查

由驾驶室操作人员配合来回转动方向盘,检查转向器固定情况(宜使用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仪);检查转向机构各部件紧固、锁止、限位情况,检查在转向过程中有无干涉或摩擦痕迹/现象,检查各机件有无损伤和横、直拉杆是否有拼焊情况。

(3)传动系检查

a)检查变速器及分动器支架连接是否可靠;

b)检查传动各部件连接是否可靠;传动轴、万向节安装是否正确及中间轴承及支架有无裂纹和松旷现象;检查有无漏油现象。

(4)行驶系检查

a)检查钢板吊耳及销有无松旷;中心螺栓、U 形螺栓是否紧固;检查有无车桥移位现象(必要时用卷尺测量左、右侧轴距差值);

b)检查车架纵梁、横梁有无变形、损伤,铆钉、螺栓有无缺少或松动;

c)检查车桥与悬架之间的拉杆和导杆有无松旷和移位,检查减震器有无漏油。(5)制动系检查

a)检查制动系部件有无擅自改动;

b)检查制动主缸、轮缸、制动管路等有无漏气、漏油,制动软管有无老化;

c)检查制动系管路与其他部件有无摩擦和固定松动现象。(6)电器线路检查

检查电器导线是否布置整齐、捆扎成束、固定卡紧及线路有无破损现象;检查接头是否牢固并有绝缘套,在导线穿越孔洞时是否装设绝缘套管。

(7)底盘其它部件检查

a)检查发动机的固定是否可靠;

b)检查排气管、消声器是否完好,固定是否可靠;排气管口指向是否符合要求;

c)检查燃料箱、燃料管路是否固定可靠;燃料管路与其他部件有无碰擦及软管有无明显老化现象。

4、前照灯检测。

(1)检验设备的选择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检验及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测量应使用具备远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检验功能的前照灯检测仪。

(2)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a)检测仪受光面应清洁;

b)对手动式前照灯检测仪应检查其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c)轨道内应无杂物,使仪器移动轻便;

d)前照灯应清洁。(3)检验方法

用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检验时:

a)车辆沿引导线居中行驶至规定的检测距离处停止,车辆的纵向轴线应与引导线平行,如不平行,车辆应重新停放,或采用车辆摆正装置进行拨正;

b)置变速器于空档,车辆电源处于充电状态,开启前照灯远光灯;

c)给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发出启动测量的指令,仪器自动搜寻被检前照灯,并测量其远光发光强度及远光照射位置偏移值;

用手动式前照灯检测仪检验时,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5、转向轮侧滑量检测。

(1)检验设备的选择

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检验应在侧滑检验台上进行,侧滑检验台宜具有轮胎侧向力释放功能。

(2)检验程序

将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在驱动状态以不高于5km/h的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读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a)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方向盘;

b)不得在侧滑检验台上制动或停车;

c)应保持侧滑检验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6、制动性能检测。

(1)检验设备的选择

a)机动车制动性能的检验宜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或平板制动检验台进行,对于前轴驱动的乘用车,更宜采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测试。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时,制动检验台的电气系统应能分别控制左右两组滚筒停机以测得左、右车轮的最大制动力。

b)对于部分无法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检测的车辆(如全时四轮驱动车辆、多轴半挂车等),应路试检验制动性能;平板制动检验台能检验时,可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

(2)检验前准备

a)制动检验台滚筒(或平板)表面应清洁,没有异物及油污;

b)检验辅助器具应齐全;

c)气压制动的车辆,贮气筒压力应能保证该车各轴制动力测试完毕时,气压仍不低于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者,按400kPa计);

d)液压制动的车辆,根据需要将踏板力计装在制动踏板上。(3)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

a)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各轴依次停放在轮重仪上,并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停放,分别测出静态轮荷(轮重、制动分列式);

b)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将被测试车轮停放在滚筒上,变速器置于空档;

c)起动滚筒电机,在2s后开始采样并保持足够的采样时间(5s),测取采样过程的平均值作为阻滞力。按附录D.1规定计算各车轮的阻滞力百分比;

d)检验员按显示屏指示在5s~8s内(或按厂家规定的速率)将制动踏板逐渐踩到底(对气压制动车辆)或踩到制动性能检验时规定的制动踏板力,测得左、右车轮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数值及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并依次测试各车轴;对驻车制动轴,操纵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e)制动检验时,如果被测试车轮在滚筒上抱死,但制动率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应采用f)或g)方法进行检验;

f)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在设备额定载荷以内,附加质量或作用力应在该轴左右车轮之间对称作用,不计入轴荷)。为防止被检车辆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后移,可在非测试车轮后方垫三角垫块或采取整车牵引的方法;

g)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制动力或按标准规定的路试方法检验制动距离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制动协调时间;

h)台试检验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合格,但底盘动态检验过程中点制动时车辆无明显跑偏现象的,应换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或采用路试方法检验。

四、实习体会

在实习之前,从书本理论上简单的掌握了关于机动车检测站的分类、职能、检测流程、检测项目等知识内容,没有实际的参与到检测的各个环节和具体过程,所以不能全面深入的掌握机动车检测的相关知识。通过在机动车检测站的实习,具体接触到检测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才真正对机动车检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对检测站分类和职能的认识。

以前没接触机动车检测行业的时候,只知道车辆每年审验的时候要到检测线去上线检测,但是不知道检测线还分类,而且根据不同类型的检测站承担的检测任务还不一 6

样。这次通过在检测站实习,才知道机动车检测站分为环保检测站、安全性能检测站和综合性能检测站。环保检测站受环保部门管理,主要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任务,并根据检测结果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安全性能检测站由省级质监部门资质许可并管理,同时在业务上受公安车管部门管理,主要承担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任务,分为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年检安全性能检测。综合性能检测站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资质许可并接受监督管理,主要承担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二级维护竣工质量的检测,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审验营运证时的检测。

2、对检测类别的认识。

以前只知道车辆检测就是到检测线进行检测,但是不知道根据车辆不同检测需求和目的,检测还分几种检测类别。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平时人们说的车辆年审时的检测,这其实是安全性能检测中的在用车检验。还有就是客户买了新车要入户,有的车在到车管所入户前要到检测线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到车管所办理入户手续,这其实是安全性能检测中的注册登记检验。注册登记检验只针对国家不免检的车型进行,比如轿车和进口车就是国家免检车型,不需要进行注册登记检验就可以直接到车管所办理入户手续。再有就是车主们所说的审验营运证时的检测,这其实是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营运性质的车辆都在运管部门办理了车辆营运证,每年在审验营运证时都要到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综合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到运管部门办理营运证年审。营运车辆按规定要定期到修理厂进行二级维护,二级维护做完后,运管部门会对车辆二级维护竣工质量进行抽检,被抽检的车辆要到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运管部门才能给车辆二维签章。除了以上安全性能检测和综合检测外,还有就是环保检测,也叫做排放检测,也就是司机们说的尾气检测。排放检测合格的,发放环保标志。排放检测一般和车辆的年审一并进行,也有些地方是分开进行检测和管理的。

3、对检测设备的认识。

没在检测站实习之前,只是在书本上简单了解了一些机动车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没有亲眼见过实际的检测设备,更没有亲手去操作过。这次通过在检测站实习,现场见到了检测设备,并亲身体验操作,对检测设备的检测过程和如何控制有了更直观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检测站的检测设备主要有:测功机、废气分析仪、不透光烟度计、车速表检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声级计、侧滑检验台、制动检验台等。测功机用来检测车辆的底盘输出功率和滑行性能。废气分析仪用来检测汽油车尾气排放。不透光烟度计用来检测柴油车尾气排放的。车速表检验台用来检验车辆车速表指示误差的。前照灯检测

仪用来检测机动车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偏的。声级计用来检测机动车喇叭声音大小的。侧滑检验台用来检测机动车转向轮侧滑量的,主要考察车辆转向轮前束和外倾角的定位是否准确。制动检验台用来检验机动车的制动性能好坏,是最重要的设备。每台检测设备都由装有工位控制程序的工位电脑进行控制,每台工位电脑都通过网线、交换机与主控电脑和服务器连接,形成检测局域网。主控发送检测命令,工位电脑执行命令并控制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将检测数据传回服务器数据库。

4、对检测过程的认识。

实习之前,对检测的过程知之甚少,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只知道车辆到了检测站后,上检测线进行检测,怎么检的,具体细节过程并不知道,这次通过在检测站实习,亲身体会并参与了检测的全过程,对车辆检测的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掌握。车辆到检测站后,首先外检员要对车辆外观进行人工检验并填写人工检验单和环保检测信息表,然后客户持相关手续资料到营业大厅交费并由登录员录入车辆各种参数信息,发送车辆上线信号。检测车间工位电脑接到上线信号后,引车员就可以开车上线检测了。每个检测工位都有一个显示屏,会给引车员提示检测操作步骤,引车员按照显示屏的提示进行操作,每个工位检测结束后,都会提示引车员检测完毕请前进,这时引车员就可以开车驶离本工位,前进进入下一个检测工位继续进行检测。在每个工位检测时,都要将车停在检测台体的正中,有些工位还需要将车做好限位,以免检测过程中车辆突然偏斜或窜出而伤人或损坏车辆,检测完毕后,像测功机和车速台等工位,要缓慢停车,不能急踩刹车,以免损坏车辆或损坏设备。

5、对检测标准的认识。

之前在书本上只是知道机动车检测依据的标准是《GB7258-2004》,还有没有其它的标准?标准的内容是什么?这些一无所知。通过在检测站一端时间的实习后,知道了机动车检测依据的标准有很多,而且根据车辆检测的类别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也不一样。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依据的主要标准是《GB7258-2012》和《GB21861-2008》等。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依据的主要标准是《GB18565-2001》、《JT/T198-2004》、《GB/T18344-2001》、《GB1589-2004》和《GB12673-1990》等。机动车环保检测依据的主要标准是《GB18285-2005》、《GB3847-2005》、《HJ/T240-2005》、《HJ/T241-2005》、《GB14621-2011》和《GB18322-2002》等。不论是什么类别的检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和判定结果,决不允许偏离标准或不执行标准进行检测。当标准有更新时,必须使用最新版本的标准。

综上所述,通过在机动车检测站的实习,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还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在实习的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加深了对机动车检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实际操作,参与具体的检测过程,掌握了基本的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进一步熟悉了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检测的相关国家标准,从根本上系统全面的学习了有关机动车检测的知识,为以后学以致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把此次实习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中,并不断学习、总结提高,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力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所学专业之长,将工作做的更好。

宋永才

2013年9月

2.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篇二

关键词:汽车运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和汽车业的迅速发展, 汽车的应用数量越来越多, 而汽车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也逐渐增大, 为此, 汽车的安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汽车运用技术正是为了解决汽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一种专业技术, 为此, 研究汽车的运用技术对于保证汽车的运用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一般来讲, 汽车的运用技术可以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通过对最有可能引发汽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几种常见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后, 笔者认为, 汽车的运用技术表现在主动安全技术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

1.1 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驾驶员可以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 系统探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 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 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1.2 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目前在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发现, 约有一半的交通事故发生起因是因为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引起的, 这种现象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概率更大。若能安装打瞌睡的警报系统, 就可以通过摄像机、红外扫描装置以及微机处理等设备或方法来判定驾驶员是否在疲劳驾驶, 并在判定后发出警报, 来提醒驾驶员专心开车或休息后再开车, 以尽量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

1.3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 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 加速轮胎磨损, 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 该系统报警, 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 确保行车安全。为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 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 吸入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 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 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1.4 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定速度时, 启动巡航系统, 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 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 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 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 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 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km/h, 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l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 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 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1.5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 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 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 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 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 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 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 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 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 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 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相较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事故预防性,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则更偏重于对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 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而采取的保护技术措施。常见的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 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 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 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 (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 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 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 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 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2.2 汽车“黑匣子”

与飞机相似, 汽车黑匣子的主要功能也是为了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以及传感器所接收的各种信号信息, 以便于在事故发生后查找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种被动安全技术对于改进汽车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 促进汽车的运用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

2.3 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 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 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 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 车辆事故的状态, 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 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 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 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2.4 防撞型安全转向柱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 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 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 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 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 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 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 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

2.5 安全头枕

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时, 驾驶员往往会因毫无防备而受到外力冲击, 使头部迅速后仰, 这就极易造成驾驶员的颈部受伤。而安全头枕就是为了避免驾驶员的头部后仰过度而设计的, 这种安全头枕的技术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因追尾碰撞而引起的人身伤害发生概率。

3 汽车运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汽车运用技术发展中, 汽车的安全技术运用必将更加完善与健全, 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 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互结合, 实现汽车运用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 才能促使汽车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已经在汽车运用技术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智能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技术中。

结束语

3.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产业发展;经济效益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各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各院校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如校企合作教学就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由此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现有院校与汽车市场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对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导致学校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和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严重,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加大了院校汽车专业的就业压力。

(二)实训设备不足。汽车运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通院校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室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现有设备陈旧、单一,实训所用的汽车品牌、型号、种类远远无法达到市场发展水平。配置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院校财力有限,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配置完善的实训设备。

(三)师资问题。各院校师资配置不合理,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教师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其实践教学水平也将受到影响,应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操作技能薄弱。由于学校硬件配置及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只能通过模拟训练或者短时间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一的训练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技能薄弱。

二、校企合作教学的应用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要发展,需要将教学与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这就需要各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应由校企联合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由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商制定,委员则应包括企业家、学校专家、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其中,企业家主要是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几年的企业发展规划、人才需求计划、岗位提供情况以及用人标准与学校进行沟通;学校专家主要是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负责人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对汽车专业的发展现状、将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课程体系应有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同样应由企业、学校、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发展进行规划,对岗位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汽车维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课堂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可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应以教师为主,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学习汽车专业的相关知识。第二,企业培训课程应采取模块的形式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岗位技能培训,如技术员、销售员、服务顾问、维修工、客户关系管理员等。企业培训课程教学人员主要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内容则包括商务流程训练、早会训练、4S店操作规范、6S管理以及服务接待礼仪等。学生通过企业培训课程的学习,不仅可提高实践技能,还可学习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

(三)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更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物质保证。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主要是做好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内应引进先进技术,改建、扩建或者新建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引企入校,通过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企业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资金、技术人员;采取产教结合的运作方式,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实训场地的利用率。学校外要联合企业,为学生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同时解决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为企业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企业完成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

三、结语

市场对于汽车人才的需要决定了,对人才培训的刻不容缓。校企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的资源进行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改善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就業水平,同时能推动整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学生共赢的局面。各院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新合作方式,从根本上推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莉.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5.

[2]孙传家,于丙文,姚重一.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 科技风,2012,194.

[3]曹登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篇四

摘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应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使实训课从注重规范操作的训练调整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虽然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侧重点及要求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求变求新的意识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绝不只是简单的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以完成熟练操作工的基本训练,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培养更为重要。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亟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宜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以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们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工程中,尝试改革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传统实训课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实训课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预设多于生成,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

例如,传统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的一般教学模式表示为图1:

图1

在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详细讲解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上,学生无须尝试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怎样做”、“还有无其他更好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冲动等内在动力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和阻碍,也就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其结果仅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技能。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难以运用已知求解新知,缺少灵活的智慧发现,难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不同结构以及不同的生产条件等,依靠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就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生产条件以便不断地学习发展。

以能力形成为目标,改造实训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在实训课中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入教学目标。其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该流程的前两步为教师备课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后几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该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完成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和修改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训练,取得的实际效果一是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二是使学生掌握了同类专业技术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归根到底,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面对工作项目懂得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得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

培训项目实例

按照新的实训模式,实训课的教学重点改变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发动机起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课为例,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汽车起动系电路图诊断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

(2)根据实验条件、方法的变化观察起动系统相应的变化现象;

(3)训练用组合思维方法分析现象的能力;

(4)训练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理判断找出故障部位的能力。

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实训车型有解放1091、切诺基、桑塔纳轿车、别克轿车等。在实际教学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组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指定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全组制定实训方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熟悉各自的实训设备,查找相应的技术资料。对本例而言,需找出与实训车型一致的起动系控制系统电路图并讨论其控制原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实训方案及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这一过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相互促进和发展。

第二步,两小组之间交流实训方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如别克轿车组与桑塔纳轿车组交流,两组成员对照两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图,需要找出别克轿车起动系比桑塔纳轿车起动系多一层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因此,引起故障的因素也就相应地多了继电器故障、发动机ECU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线路故障,并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车型故障诊断的主要差异为:别克轿车还需考虑到怎样判断起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让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各自的思维方法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步,动手操作训练并验证故障诊断方案的合理性。在学生的实训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只要不损坏仪器设备,教师都不必干预,而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步重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操作的条件,使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了验证,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协调并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第四步,引导学生形成所做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合理方案。该步骤要求所形成的方案必须与参考书所提供的诊断方法存在差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上各步骤中,第三、第四步一般由学生在自习课中自主完成,没有时间的限制,但是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这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自觉性、意志品格和学习热情。

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训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教师根据各小组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观点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讨论问题的状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对小组进行评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只能引导、启发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实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演示讲解操作方法及学生机械地模仿操作的传统模式,教师扮演其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的创造主体,展示能力和启发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实践中,学生团结协作、互动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xx.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汽车运用维修简历 篇五

户口所在: 梅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8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0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汽车销售/经纪人:销售员,汽车修理人员:维修员,汽车售后服务:服务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工作经历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6 2009-06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 -

语言能力

外语: 其他 一般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善于沟通。

详细个人自传

6.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篇六

关键词:市场调研,课程体系,职业岗位能力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省的支柱产业。在厦门、福州汽车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金龙和东南汽车等品牌产品在地区和全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随着汽车前市场和后市场的蓬勃发展, 对于技能型的汽车生产、销售和服务人才需求近几年呈跨越式的发展[1、2]。但总体而言, 海西地区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 尤其是福建汽车产业专业人才比例偏低, 研发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和高级销售服务人才严重短缺, 成为制约福建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1 汽车行业背景调查

1.1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3]:2013年国产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两千万量大关, 创全球历史新高, 这是中国汽车产销量第一次突破2000万辆, 也是连续第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汽车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如图1所示) 1.2海西地区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福建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 尤其是“九五”期间, 通过实施闽台合作等改革开放的政策, 大力引进台湾和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 成功创建和发展了东南 (福建)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汽车产业得到了提升和飞跃。汽车工业无论是在规模总量上, 还是在品种档次上都得到较大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已经形成福州、厦门、龙岩和三明等汽车生产区域。

在福州地区, 已经形成了以福州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为核心的闽中汽车产业集群。拥有“东南 (福建)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客 (中国) 有限公司”和“福建海越斯伏尔特种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三个整车厂。以及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汽车整车厂及配套厂120多家。其中东南汽车厂主要生产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系列。目前拥有四大品牌、九大量产车型, 为省级骨干企业。

闽南汽车产业集群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和金龙旅行车公司为龙头, 形成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等整车规模生产能力, 并具备零部件配套生产、技术研发和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1.3 海西地区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闽西汽车产业集群以三明、龙岩两地的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等企业为代表, 主要生产重、中、轻型全系列载货车产品及其零部件。

从生产和经营的情况来看, 海西地区汽车工业规模较小。据统计[4]:2013年, 福建省生产汽车20.58万辆 (其中轿车11.41万辆) , 同比增长10.3% (其中轿车增长12.0%) 。与全国相比, 产量只有0.93%。因此, 海西地区汽车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产品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2 海西地区汽车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2.1 人才需求调查

从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 海西地区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催生了日益兴旺的汽车后市场服务需求。近年来, 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美容、汽车保险等市场的先后兴起和发展, 又进一步带动了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据专家估计, 海西地区汽车专业人才缺口3年内至少达到15000名。一方面海西地区各个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总量不足需求的1/3;另一方面在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的人员中, 只有11.7%和9.3%的人员接受过培训,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5]。这两个方面人才的缺乏成了制约海西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2.2 职业技能岗位调查

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人才需求主要分布在汽车技术服务和经营销售等岗位, 其主要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要求如表1所示。

3 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而言,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双证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其岗位能力可以归纳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等三个主要部分 (见图2) , 将每项能力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6], 落实到课程中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训, 最后进行综合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考评。

3.2 课程体系的具体操作

汽车运用技术人才主要是面向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和服务公司等行业企业。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维修部门、销售部门、培训部门、车险理赔部门、车险查勘部门等。

通过对汽车类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 (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 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 高层次的企业专家详细描述其典型工作任务, 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图3为具体的课程体系。

汽车生产和服务的专业人才主要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企业、保险公司、汽车评估公司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维修部门、销售部门、培训部门、车险理赔部门、车险查勘部门等。

根据岗位需求, 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将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6门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 结合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岗位职业资格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聂规划, 党林杰.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 2007 (9) :27-29.

[2]程霞.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 2008 (24) :149, 228.

[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年汽车行业形势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Jq3by3uSAS8PZdnMohv H s X q N D Y 2 M A m X q G t 6 Q f u r h QLU5jjnX69t2jP03uzxvC_QRprD sSnnymeLZWK9bmnazMn5wojBgvMeFK_-NOWLy.

[4]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福建省统计局, 2014.

[5]沈永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5) :79-80.

7.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汽车维修 教学 效果

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接近2200万辆。截止2014年1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4亿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催生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对与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向也随之增大。各职业技术学校也纷纷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各学校的青睐。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势

首先,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口授之余由黑板、粉笔和教案传递教学信息。遇到抽象的内容,老师尽管绞尽脑汁但是还是难以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降低了教学效果。当信息技术被广泛引用到教学中后,老师可以通过图画、声音以及视频等综合技术,丰富知识传播的途径,增进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关于发动机的讲解,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看到的仅仅是一张平面的挂图,对于缺乏实际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纯理论的讲解是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功能以及使用状况的。这时候如果通过动画的方式,就可以带给学生生动形象的认知体验。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因为实训器材、设备不足带来的教学困境。3D技术、动画效果等,能够为学生打开一个崭新的视野空间,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可重复性,老师既可以反复播放,强化学生记忆,学生可以自己拷贝课件学习,深化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听”组成,学生的被动性比较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尤其不适用于以技能素质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因为课堂上实践练习的机会太少。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仿真软件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情景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其次,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网络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吸引力已经远远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发展新趋势

首先,由于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导致,汽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大量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技能适应性。传统教学方式是教材变后教学内容才能变。而教材的改变与新知识的更新发展相比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后,老师可以凭借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最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课堂”等概念已经被逐步打破,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他的老师可以是视频中的老师,也可以是论坛中的高手;远程教育、空中课堂等,更是让教学的途径进一步丰富。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不仅是老师备课的资料库,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信息源。

二、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仿真软件的广泛应用,拓展了教学渠道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还处于不断积累的时期,思维不够开阔,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不够,而对实际操作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实训机会少,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这种情况下,汽车维修仿真软件的出现有效化解了这种矛盾。首先,仿真软件采用动画、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的表现形式,针对汽车维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仿真模型,展示给学生“真实的教学场景”。其次,仿真软件通过三维技术能够详实的绘出汽车系统电路图、各种零部件的安装方位以及故障排除过程等,变抽象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渠道突破了老师画图讲解或者用简单的事物描述的方式。也使学生依托电脑界面的方寸之间,就能够了解汽车的运行过程、内部构造、设备原理。第三,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体现出学习主体地位。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汽车维修学习过程中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有的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直接展示教学内容,讲解实验过程,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和思维的综合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的老师实地拍摄汽车生产过程、维修过程,制作为视频短片,或者分步骤讲解维修过程,并拍摄制作视频课件,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总结、回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巩固。例如传感器的体积较小,实物的可视性比较低,课堂上会有一些学生因看不清而理解不了,如果采用仿真软件,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它,而且还能知道其实际工作情况,理解工作原理的难度就降低了。有的老师将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制作成为网页,为学生提供登陆账号,学生不仅可以在网页上学习,还能够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检测评估。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是避免信息技术教学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取代论”、“排斥论”

不能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认为其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信息技术的导入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效。因此,老师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寄希望于色彩斑斓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样只会本末倒置。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汽车维修教学来说,很多专业课程的原理需要公式来推导,需要抽象的理念来揭示,并不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形象化的表现的,如果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容易出现将以前的挂图变为现在的课件,将以前的老师现场讲解,变为录音讲解的现象,用信息技术之名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之实,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避免夸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真实论”“依赖论”

仿真和真实之间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职业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提升职业技能。因此,在汽车维修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具引导下的动手实践练习外,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即便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教学中,也不能因为是图片、视频或者仿真教学,就认为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已经等同于实训学习,从而放松了对实训的要求和课时安排。首先,信息技术带来的仿真体验,永远与实训车间的亲身经历有着一定的差距。汽车在路上奔驰时的驾驶体验、发动机声音状况、螺丝的实际松紧程度等等现实问题是任何信息技术都不可能仿真出来的。这些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总结方能完成。其次,如果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就会滋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感”,使学生淡化对实践经验的敬畏感,降低他们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眼里,仿真实践不仅轻松,而且错了可以重新模拟,这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会养成学生不严谨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汽车维修教学中后,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兴趣,也适应了教学方法的发展新趋势,是拓展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也要客观、理性的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使之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知识兼备的技能人才。

参考资料:

[1]黄永亮.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09:234.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杨文.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维修,2010,01:21-23.

[4]袁煜材.浅谈技工院校汽车维修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技资讯,2011,11:206.

8.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 篇八

走进桐乡某4S店的汽修车间,一线操作的汽修工基本上都带着外地口音,鲜有本地汽修工,这也是桐乡汽修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维修工总共30多人,平均每天修理汽车70台次,尤其是夏天,每天修理或者保养的汽车更多。”该4S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里高级技师只有一名,其他大部分是学徒。“我们这里还算平稳,但是依然很缺人,这几天生意特别好,总是要加班加点。”他说,如今企业一线维修工的工资并不低,一名小组长的月薪起码有5000元。

相对于大型汽车4S店而言,综合类的小型修配厂用人缺口更大。“今年倒是没有人员流失,但是一直缺人,就是招不到。” 桐乡桐南汽车修配厂老板刘雪明说,现在汽修厂里有十多个人,大部分是一线修理工。“流失量也很大,有些辞职回老家了,有些被同行挖走了。”他无奈地说,有个别汽修工已经在厂里干了多年,好不容易从学徒成长为技术熟练工,正当他能带徒弟的时候,却辞职不干了。“这让我们怎么办?走一个容易,重新招一个却很难。”

据专业人士介绍,一辆汽车从购入到报废,购车费用只占35%左右,而后期的维修保养却占到45%左右,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如今汽修行业“粥多僧少”,这里的工资较之于其他行业高了不少,记者走访多家企业了解,目前,桐乡汽修行业一线修理工月薪达三四千元,高级工甚至达到一万元以上。

坐拥大市场,收入颇丰的汽修行业为何面临如此大的用人缺口呢?桐乡市运管部门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汽修企业加班多、工作量大、工作单调及工作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工人流动性很大。同时,汽修行业各地区、企业之间工资待遇存在差异,造成了企业“挖墙角”的现象,这就使得异地修理工流动性很大。

而要成为高级汽车维修师一般需6年以上时间,其中包括学校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目前,桐乡汽修行业持证上岗的共有1790人,其中高级汽修工180人,仅占总数的10.1%。由于缺乏正规的专业汽修学校和系统的学习,仍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虽然经过3年培训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技术水平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大部分是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此外,企业针对汽修行业人员流动比较大的特点,对人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提供员工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就使得高级技师的人数更加稀缺。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汽车专业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2007年10月我们汽车教研室组织对本专业20家实习基地进行调研。对汽车人才的现状作了多侧面的研究与调查,预测了2007-2008年广东珠三角地区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我们教学目标与措施。

二、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

1.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的销量达到700万辆,增幅达到25%。业内专家预计2007年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位运行,汽车总销量将达到800万辆左右。一方面市场增势不减,而另一方面要面临汽车降价不止、利润空间降低的现状,汽车企业除了要改变运营思路来适应这一变化之外,对于优秀人才的招募更是至关重要。在我们走访几家汽车企业的过程中,不少HR都在向笔者抱怨“人才难找”,其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才,另一类则是懂技术、懂管理的汽车营销人才。前者的流动率虽然不大,但经验匮乏成为众多应聘者的一大硬伤;后者是汽车行业内所有岗位流动率中最高的一个,业内“互挖墙角”的现象屡见不鲜,但真正能跨入高级汽车营销人才行列的又屈指可数。

(3)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据交通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2.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

(1)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从业人员现状及发展需求

(1)现状。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④,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① 维修工人队伍

a.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b.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

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

c.工人技术水平偏低。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

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d.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

e.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② 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a.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b.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c.民营维修企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定渠道,导致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除此之外,原有240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5%即约60万人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三、教学目标与措施。

(1)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条件。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制定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适当提高专业教师上岗“门槛”,提高专业基础课教育质量。

(2)开展“订单式”培养。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岗位能力。

(3)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建议强化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

度,提高覆盖面,以此作为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基础。

(4)技术管理人员执业资格证书。要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参照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建议建立“汽车运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按照“汽车后市场”的概念,确定其覆盖范围,可以内设“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销售业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旧车评估技术、汽车保险业务管理、汽车检测技术、事故鉴定与理赔技术”等门类。以此为杠杆,建设一支以汽车专业技术为依托,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队伍,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5)建立汽车维修新技术应用培训体系

主要以与汽车制造厂联合办学的形式,积极开展专业师资进行轮训

在开设有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且经评估审查办学基本条件满足要求的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对当地的社会短期培训以及专业教学工作。

(6)企业指导师傅的培养。指导学徒的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六是本人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任务。因此对于指导师傅也应实行资格证书制,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徒的技术工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授予指导师傅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7)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8)“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的实质就是“以就业为核心”,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

(9)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开展“订单”培养是增强校企合作的最好体现,也是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实现适销对路的最好保障,更是开展专门化定向培养的最佳型式。

(10)推进“理实一体”,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

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11)注重“创业”培养,体现专业特色。汽车“后市场”服务于千家万户,从我国目前情况分析,既有投资规模较大的维修和销售企业,更需要大量的三类企业和专修店遍布城乡,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12)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整体水平。应加强国际交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经验,更新观念。通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由此带动专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9.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篇九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技工教育汽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技工汽修专业教师就必须对社会汽修需求动态有一个清晰的跟踪了解。为此,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组织我系汽修教师对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及株洲市部分汽修4s店进行了一次调研,于2016年6月28日重点调研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1、了解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从业人员结构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

4、明确专业定位

(二)调研对象:

1、企业高层管理者

2、企业中层管理者

3、企业基层

4、行业专家

5、毕业生

(三)调研方法

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现场考察、毕业生反馈

(四)调研时间安排及内容

1、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调研时间:2016年6月28日

调研地点: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调研内容

(1)产业背景调研

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飞速发展。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211.68万辆和2194.41万辆,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14.76%和13.87%,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增长势头更猛。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近20年来,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业主体由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发展为国营、集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成分并存;车辆结构的更新及其维修技术的发展速度等都不是前几十年所能与之相比的。由于生产实际的巨大变化,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教学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市场形式和变化趋势,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的经验与教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办学模式和建设机制。

(2)人才需求调研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火爆,汽车产业迅速崛起,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口正一路扩大。目前汽修行业存在200万的缺口,汽修人才缺口还在不断扩大。针对汽车行业蓝领工人用工情况所作的调研显示,汽车维修行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表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人短缺情况。不少企业已经采取了优化招聘渠道,发放额外奖金,以及提高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标准等措施来应对工人短缺。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人才需求将达到较大规模。同时涉及汽车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相关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改变目前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不对的状况。(3)课程开发调研

1、开发程序、主要成果及特征 由参与学校共同制订企业调研方案,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服务部经理、车间主任、技术骨干等进行访谈,分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等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改革思路、确定培养目标与方向;在此基础上,由行业技术专家(主要为汽车维修服务部经理、车间主任等管理及技术人员)、职业课程研究专家和学校项目组成人员一起对汽车机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这一环节是整项研究的关键;之后由学校资深专业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确定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安排、教学条件及实训装备要求等内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各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倡导的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3)突出能力。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4)内容实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5)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2、职业目标和教学安排简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中,学制规定为四年,其专业培养目标面向汽车专业维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维修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部门、机动车检测站和其他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性能试验与检测、汽车维修、故障诊断、质量评价和技术开发、汽车营销及管理等一线操作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前三学期除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主要安排了各专门化均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常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汽车构造》和《汽车维护》等六门专业必修课程。

3、体会与思考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对传统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产生了革新式的突破,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有很多,但也不宜全盘照搬。

调研分析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维修队伍结构在发生根本变化

过去,汽车维修工作主要以技术工人为主体来完成,如今的汽车维修已发展成为必须以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过去,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主要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技术工人组成,如今现代汽车维修已经向进行“七分诊断”的汽车维修工程师和“三分修理”的一般技术工人转换。国内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由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应当担负起培养掌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二)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熟练掌握现代汽 车维修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

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我们了解到,在他们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30.5%为中专学历,28.5%为大专学历14.5%为本科或以上学历,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

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运用、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急需提高。这样层次结构的(三)就业岗位分析

1、专业定位

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正确定位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行业调研。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加。同时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素质、质量、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汽车专业维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维修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部门、机动车检测站和其他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性能试验与检测、汽车维修、故障诊断、质量评价和技术开发、汽车营销及管理等一线操作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深入企业,与企业各层次员工交谈,现场观察,以及与各企业专业进行面对面座谈,仔细听却大家对中职教育建设的意见,认真总结各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反复思考,现在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概括如下:

(1)、教材建设系统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使用实践教学的要求,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教学方式系统

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新的课程特征和内容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与之相配套。在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法:一是“小班化教学”。二是“五段教学法”,三是师生互动讨论时教学法,上述三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师配置系统

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型”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是校内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4)、教学技术系统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大量教学设备和配套的实训项目书的支持。根据工学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我们充分注意教学技术系统的建设,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在公司的帮助下,增加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借鉴4S 店先进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动广大教师开发实训项目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软件教学系统,优化了实践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5)、校企合作系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遍布长株潭地区的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构架系统,为工学结合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施支持。

(6)、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等,全方位的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上一篇:教师招聘信息技术(计算机)搜集要点、重点下一篇: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