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2024-06-19

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共11篇)

1.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一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梅芳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 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板书〕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流河的水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减少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

〔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板书〕

四、京杭运河

(活动)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

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启发提问〕除了青海湖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湖泊?

〔转折过渡〕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文明就来学习湖泊概况。〔板书〕

五、湖泊概况 〔教师讲解〕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茶卡”等称呼。湖泊也有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启发提问〕那么,我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哪儿呢?

2.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二

一、实施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属城郊的薄弱校, 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理性认知能力较弱,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足, 但他们纯朴、活泼、热情。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如何努力建立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地了解学生、熟悉他们,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 借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规律、原理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作为支架, 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 这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价值和成功乐趣, 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有利的情景和平台, 以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跃思维, 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地理, 学的懂地理, 不断地能从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时, 才会形成对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从生活中来, 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 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体会学习地理的价值。现以《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 进行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季风和季风气候概念、特点、原因、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主要包括阅读示意图 (季风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冬夏季风的形成图) , 气候直方图 (气温、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等,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评价, 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想法。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 也是我国灾害性天气 (寒潮、旱涝等) 的祸首, 树立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如果就课论课, 上述教学没有什么问题, 但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我认为:厦门处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是厦门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切入点。因此, 我在设计《季风气候显著》一节教学时, 选择了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

本节课可以进行生活化设计的内容较多, 为了每一次的活动和探究都能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 趣味盎然。首先, 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内容与任务, 分析学情, 如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本节一堂课对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具备哪些学习本节知识的生活经验, 寻求教学中三者之间的教学着力点。其次, 把生活化体现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激趣、质疑, 引入新课, 为区分季风与季风气候的概念做好学习铺垫;用即时的时令和节气, 启发学生认识季风气候的存在,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季风气候的感受;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各家的父母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影响, “评说”季风气候的功与过。最后, 让学生现学现用, 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1、从乡土地理入手,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 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 多看勤看,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 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 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厦门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 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年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 分组进行实地观察, 并查阅相关资料, 最终找到了厦门盛行风向变化的规律。

有了学生的预先观察, 教师在课上引入乡土地理教材——《厦门地理》中的厦门盛行风向示意图 (图1) , 学生就能轻松判读, 理解了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 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 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

2、精心预设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促进新知的生成

教师对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生活环境和学习预期要十分了解, 才能精心预设课堂, 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促进新知的生成。在学习季风的特点时, 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图2) , 回答:“冬季风和夏季风各用什么颜色的箭头表示, 它们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风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温度和湿度) ?”

一连串的问题, 学生较难准确的回答, 这时教师如能给学生点拨, 让学生从图中冬 (蓝色) 、夏 (红色) 季风箭头标志颜色的差异, 体验蓝色是冷色调, 说明温度较低、较冷, 发生在冬季;红色是暖色调, 说明温度较高、较热, 发生在夏季。再让学生观察冬夏季风的吹向,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根据我们生活经验可推断:冬季从陆地吹来的风, 水汽含量少, 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风风向相反, 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从海洋吹来的风中将夹带大量潮湿的水汽, 温度较高, 容易带来降水。

接着引入近段时间寒潮 (冬季风) 频频南下, 我们虽然生活在厦门, 也时常感受到大风、降温的天气现象, 体验到嘴唇变干、脸颊干裂、容易口渴, 很快明白了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教师引用生活中的谚语:“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 会怎么样呢?”。许多学生会说:“只能喝西北风了, 或就没有收获了”。教师追问:“西北风给我们的是什么感觉呢?”学生可能会说:“那可是寒冷、刺骨”等答案。教师反问:“为什么喝的是西北风, 而不喝东南风呢?”学生立即明白了, 吹东南风舒服多了。在教师引导、调控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 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活跃课堂, 开拓思路, 提高能力。

3、创设生活化情景, 巧用图像化语言, 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 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 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 除用好教材, 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 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 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对于缺少相关学科知识铺垫的初二学生来说, 季风的形成原因特别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理解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一现象呢?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景:夏季游泳时的体验告诉我们, 海洋上的水温低于陆地上气温。当陆地气温较高时, 空气受热膨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解释热力环流这一难点时, 从闽南 (厦门) 人喜欢喝茶, 家里泡茶时都有一个随手泡 (电热壶) 引入, 让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时“热气”不断上升, 引导学生联想到“受热上升”的实例。同时教师边讲授, 边迅速画出了陆上空气受热上升, 近地面风从海洋流过来补充的热力循环的简笔图 (图3) , 简单直观的简笔画, 将抽象的地理规律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化语言, 让人过目不忘, 学生掌握了夏季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相反) 的原因, 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创设生活化情景,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 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 转化为学习的背景, 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 达到想像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4、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 尝试课堂表演, 帮助学生领会地理原理

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 让地理事物和现象“动”起来、“活”起来, 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手段。讲授锋面雨的形成和锋面雨带的推移时, 教师如果只干巴巴的讲述冬夏季风相遇容易形成降水, 由于不同月份冬夏季风势力变化, 会进进退退, 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形成降水, 学生听起课就会感觉太无味了。此时借助Power Point等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演示锋面雨和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 不但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可以增强直观感, 便于学生的理解领会。

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两个学生上台, 一人扮演夏季风, 一人扮演冬季风, 让他们相对站立, 伸出两手, 推一推、比一比谁更有劲, 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 另一人就被推着走, 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当两人力气相当、势均力敌时, 雨带就相对稳定在一地不走, 形成的雨量不太大, 但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梅雨”天气。学生由此就容易理解冬夏季风正常进退, 雨带推移形成风调雨顺的情景, 或反常进退形成雨带滞留, 导致南北方旱涝灾害。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 不但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氛围, 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教育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 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主体的自我发展。

5、让地理回归生活, 为生活服务

让地理回归生活, 为生活服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 从我们三餐的主食 (大米) 入手, 从“水稻”字义上理解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 (水田) , 喜欢湿热的气候, 而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 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的特点, 就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和我国农作物的耕种。

根据地理学科的较强时效性, 及时融入时事和身边的地理素材, 让地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2010年国庆期间, 海南大暴雨的原因?即冬季风迅速南下, 抬高暖湿性质的夏季风, 形成的锋面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或冬季风大规模南下 (寒潮暴发时) , 厦门当地种植的香蕉正处于成熟时节, 遭受冻害, 造成香蕉欠收, 影响蕉农的收入。或每年3、4月间厦门阴霾 (冬季风南下带来的粉尘) 的天气等。学生通过“评说”季风气候的功过, 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

为更好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在拓展练习中, 提供给学生一组房地产楼盘广告, 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应用所学到的季风知识来辨别、选择好的楼盘和楼层。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存在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 生活离不开地理, 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 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和方法, 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 为生活服务, 达到学以致用。

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活化, 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 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为使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教师仍需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4:43。

[2]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2009, 4:10。

[3]蹇广勇:《让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 《地理教育》, 2009, 3:30。

[4]杜海霞:《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教育战线》, 2009, 4:89。

[5]刘怀青:《如何让地理走进生活》, 《地理教育》, 2010, 1-2:19。

[6]姚宗锦:《关注生活感悟地理》, 《地理教育》, 2009, 2:30。

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三

1.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知道选择客运和货运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4.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虑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资料(幻灯片展示)

(一)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资源。

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正常开工。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秦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师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答)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师问)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属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新课教学

1.设疑导读

(1)如果你暑假计划到黄山旅游,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目的地黄山的位置(到哪里去),票价(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等。

(2)如果你是公司的业务员,要将1000台电脑从中关村发往陕西省延安市,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与去旅游有什么不同的考虑?

学生讨论:除了一样要考虑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的位置(运到哪里去),运费(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运送的货物是电脑和运输的数量1000台。

教师总结:要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除了明确自己的需求外,还必须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比较学会选择

学生阅读课本P85图4.3.

教师:这张图对比了火车、飞机、汽车和轮船在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上的差异,请你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我们作出选择。

(1)水路运输是现代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费最低的,为什么?有哪些缺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成本低的原因:①线路投资少,除运河外,江河湖海为天然航道,不会损坏,基本无需修造、维修和保养。②运载量大。由于水的浮力,在相同的牵引力作用下,水运比陆运有较大的运载量。一列内河船队的载运量相当于一列普通列车载运量的3~5倍。运载量大,线路投资少,降低了水运的成本。

水运的缺点是:送达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冬季河流封冻,枯水期水位低,大风,浓雾,急流险滩)。

(2)什么样的货物适合选择水路运输?

学生:运输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

(3)下列情况哪些适合选择水路运输?

①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适合)

②10万吨海盐从天津运往上海。(适合)。

③5000吨钢材从上海运到济南。(不适合,水路不能到达济南,适合铁路)

④一吨活鱼从北京郊区运到城区。(不适合,没有水路且速度慢,适合公路)

(4)铁路运输是我们经常选择的长途运输方式,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铁路的优点:①多拉(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随着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气机车的进步,运量可以高达5000多吨)。②快跑(时速为60~100千米,高于汽车)。③省钱(铁路运输的成本是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是航空运输的一百二十八分之一)。④准时(受天气影响最小,一年四季,昼夜不停)。

铁路的缺点:①巨额的投资(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削山头、凿隧道、架桥梁都需要巨大的土石方量)。②短途运输成本高(从北京城区到北京市大兴县,铁路成本高于公路)。

3.情境处理

教师提问:下列情况适合选择哪种运输方式?

(1)河南郑州某公司业务员小张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铁路)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铁路)

(3)乌鲁木齐某学校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到。(航空)

(4)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水路)

教师总结:和铁路相比,公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少。但是公路运输也有自己的优点。有一家公路运输公司,它的宣传广告语是:“货送海角天涯,万无一失到家”,从这条广告可以反映出公路运输的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回答,公路运输的优点是:

①门到门服务--“到家”.铁路运输受固定线路的制约,只能实现“站到站”的服务,而公路运输“无孔不入”,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一辆车一个司机可以将旅客或者货物从家门运输到家门,直接到达目的地。

②装卸量小--“万无一失”.由于铁路不能实现“门到门”,需要借助公路将货物运至火车站,在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要借助公路运输才能将货物最终送达,这样的运输过程增加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装卸量。货物需要装上汽车运到火车站,卸下后装上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卸下火车,再装上汽车,才能运达用户家中,这样的装卸过程对于一些易破碎,易损耗的货物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公路运输只需一次装和一次卸,对货物的损伤较小。

③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货送海角天涯”.铁路线的建设成本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需要削山头、凿隧道、架桥梁,所以铁路网络远没有公路网络发达。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正在从“县县通公路”向“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迈进,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是铁路网络不能比拟的。

三、课堂延伸

4.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四

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走向世界的中国》学案湘教版

课题

学习

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了解我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3、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点

难点

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难点:我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教法

选择

讨论法,收集资料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课时1

教学

时数

第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8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中国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人说: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已经醒了,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走向世界的中国”。

(板)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气候类型多样;干湿区、温度带多;生态环境差异明显。

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二、区域差异、学生自读110区域差异内容,了解我国各个区域特色。试说说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

引入

补充学生回答的问题

举例

说说五种基本地形,主要气候、干湿区、温度带。

读图,试找出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图上找出14

市。在图上找出14个邻国,找出主要边境口岸。

2、在图上找出长江、黄河,说说长江、黄河在交通上的重要性,了解长江、黄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中国走向世界

(阅读)111页“中国走向世界”

(提问)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问)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与XX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5.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重点难点】

1.重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难点: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风情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景观图片: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分布】

1.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

【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板书设计】

一、56个民族

除了汉族,其他统称为少数民族

二、大杂居,小聚居

6.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六

教材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这节教学内容是初中阶段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的主要介绍了新疆的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面貌和生态环境保护。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入手,利用地图、资料、辅助图片、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产生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北京》相关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少数民族工作(如放牧和采摘等活动)和生活(如舞蹈等)方面的图片,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典型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新课讲解

知识点

一、位置与范围 课件出示:新疆位置图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新疆在我国的部位及海陆位置。归纳: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41,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新疆的经纬度范围,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新疆的土地面积及其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的位次。

(2)找出与新疆接壤的国家。

(3)想一想,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4)归纳新疆的经纬度位置、边境位置及范围。

归纳:新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新疆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

过渡:新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你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吗?你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范围吗?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5~86“西部大开发”材料,说一说,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势?

归纳:新亚欧大陆桥从新疆境内穿过,新疆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有利于对内、2 对外联系。

过渡:图片导入:展示天山山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新疆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从这些景观图片中,大家了解到了新疆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 课件展示:新疆地形图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说出它们的大致走向。(2)找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说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特征。(3)绘制新疆的地形结构示意图,说出其地形结构特征。(4)归纳新疆的地形特征。

归纳: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以天山为界,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

过渡:深居内陆的位置和高山环绕的地形,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呢?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乌鲁木齐和喀什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任务。课件展示:乌鲁木齐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归纳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点,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特点判断新疆盆地内的地表景观特征。(3)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4)在新疆的气候特点中,哪些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利?哪些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不利? 归纳: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盆地内部沙漠、戈壁广布,植被稀少。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与南疆相比,北疆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和瓜果的生长。

过渡: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疆的河流有何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根据河水注入地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河流和湖泊。

(2)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判断新疆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3)从河流密度、河流水量、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描述新疆河流的特征。

归纳: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内流湖和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新疆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为时令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过渡:我们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其中干旱特征最为突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资源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87~88的“新疆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新疆的气候资源”、“坎儿井”材料,分组讨论,评价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即P.88“活动”2)

归纳: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草地资源丰富,耕地数量有限。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形成了独特的灌溉方式。

过渡:新疆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特征。

知识点三:社会经济面貌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出示: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新疆农业的特点。小组交流。

归纳: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1“活动”1。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新疆工业的特点。在图中,找出新疆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基地。

教师: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相继建成了油田。

过渡:新疆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8—49,完成下列任务。(1)新疆有哪些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为什么新疆的内河航运不发达?

4(3)新疆的铁路分布有何特点?其成因是什么?

(4)在图中找出新疆的主要机场。说一说,为什么新疆适合发展航空运输?(5)归纳新疆交通运输发展的特征。

教师归纳:新疆的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新疆的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通全区主要地州。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管道线路长,发展很快。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P.91“活动”2。(2)完成P.91“活动”3。

(3)说一说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归纳: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促进了新疆跨越式发展。

知识点四: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展示新疆荒漠化、耕地和草场退化、河流和湖泊干涸等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反映了新疆哪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适时评价、补充,最后进行小结。

教师归纳: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新疆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疆干旱区面积广,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治理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休耕)、生物资源(轮牧,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合理分配)等。

拓展延伸

教师:

1、“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特色农业,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 5 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数字代号表示的邻国和邻省区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2)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 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___山脉

B____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____山脉 D_______________盆地 E_______________盆地(3)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河流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 2.地理范围: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西部大开发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2.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很大 3.河流特征:多内流河,多咸水湖

4.资源特征: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三、社会经济面貌

1.农业特征: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2.工业特征: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观 4.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

7.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过程与方法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1(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2.海陆兼备的大国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3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行政区划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一些方法: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⑹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课堂小结

8.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八

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 “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 1.5~2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经纬位置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的概念

2.面积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的海洋

2.我国的领海

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隔海相望的国家

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从纬度位置看

2.从海陆位置看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

9.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篇九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较少。(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8.辽中南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运输。

10.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十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风是(夏季风)

3.海南岛农作物数制是(一年三熟)

4.我国少数民族多少个(55)

5.我国政府设立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大致是(黑河----腾冲一线)

7.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属于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

8.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依次是(云。桂。粤。台)

9.我们所在的省份名称是(山西省)简称(晋),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是(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他们的简称依次是(陕。豫。冀。内蒙古)

10.我国民族的分布呈现以(汉族)为主体,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

11.地形是指地表的(各种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类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和地形)等

14.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群岛

15.我国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16.几个高原的特点(内蒙古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髋骨和湖泊镶嵌其中。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

17.在图上填出阶梯分界线

18.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二十三个省。知道名称,简称。省会。

19.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0.我国的领海宽度(12)海里

21.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什么?

22.山西属于什么温度带(暖温带)什么干湿区(半干旱。半湿润区)

23.我国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24.的咸水湖是什么?的内流河是什么?

25.黄金水道是什么(长江)。能源流域是什么(黄河)

26.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湾)。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7.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28.我国降水的规律是什么?

29.北回归线穿过哪四个省。简称。省会是什么

30.长江黄河发源于哪?流经哪些省区?简称省会是什么?全长多少?注入哪?主要支流有哪些?在图上标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在图上标出

31.山西相邻的省有哪四个?写出名称。简称。省会

32.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是什么?

33.那条河流是流经安徽且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

34.我国气温南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维度不同)

35.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植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36.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37.在图上填出天山。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南丘陵

38.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39.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所指的家乡是什么地形?(黄土高原)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季风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什么时候刮东南风?(夏季)什么时候西北风?(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0.我国最东端省级行政区是什么?简称是什么?(黑龙江)

4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2.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应到什么地方?(云南)

43.读图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图。回答

(1)临海的是哪个省?(广东省)陆上同邻国相连的是(云南。黑龙江)纬度的是(黑龙江)

(2)图中四省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黑龙江)。最偏西的是(云南)有热带分布的是(云南。广东)

(3)流经云南的河流是(长江)流经广东的是(珠江)。流经湖北的是(长江)。流经黑龙江的是(黑龙江)

(4)有千户之称的是(湖北省)。有经济特区的是(广东)。

(5)最早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气温年差的是(黑龙江)

11.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 篇十一

一.本章复习内容: 自然资源

(一)目标要求: 1.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2.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二)知识结构:

二.内容讲解

(一)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分之几

土地面积

三分之一

矿产储量

五分之一

耕地面积

三分之一

河流年径流量

四分之一

森林总面积

五分之一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1)分布:

①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② 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2)措施

①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②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2.水能资源:(1)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2)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2)比例不当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2.分布及利用类型(1)耕地

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2)草地

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3)林地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问题、措施(1)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2)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

(四)矿产资源 1.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分布(1)能源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① 煤:华北60%,东北、西北。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② 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著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③ 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主要的天然气田有:陕北靖边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长庆气田(以长庆气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输气管道);塔里木的轮南(西气东输);柴达木的涩北气田(涩宁兰输气管道);四川的泸州、自贡威远、江油、达川和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地(四川盆地环形输气管道);南海的崖城13—1气田(向香港输气管道);东海的平湖气田(向上海输气管道)和春晓气田(供气宁波、绍兴05年建成)

(2)金属 ① 铁矿:铁矿是重要的矿产,因为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河北、辽宁、四川最多。

著名的铁矿有: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② 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重要的矿山有: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锑矿:湖南锡矿山;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金昌;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金矿:山东招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3.主要问题和对策:

(1)煤炭、石油、电力不足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2)乱采滥挖,既破坏环境,又浪费严重→依《矿产资源法》护矿,综合利用,并研究利用替代性新材料。

(五)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1.种类:(1)生物 ① 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②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2)化学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①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 <1> 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2> 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即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② 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处于背风坡

(3)矿产: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4)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2.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3.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捞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六)森林资源

1.基本特点:a.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b.森林覆盖率低(13.9%),林木蓄积量小;c.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d.森林资源破坏严重。2.主要分布地区: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主;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为主;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3.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4.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七)草场资源

1.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我国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草山区。3.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等)。4.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5.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表数字,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数字反映出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立的两个基本国策: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① 实行计划生育 ②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a.节约用水

b.进行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治水污染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正确叙述是()a.土地资源的类型多样,总量丰富 b.各种土地类型的比例十分合理

c.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丘 d.由于“开源”与“节流”,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3.下列油田位于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是()a.辽河 b.中原 c.华北 d.胜利 4.下列铁矿同在辽宁的一组是()a.鞍山、马鞍山 b.石碌、攀枝花 c.本溪、迁安 d.鞍山、本溪 5.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海洋开发程度很高

b.我国海洋捕鱼量居世界首位 c.我国是世界海盐生产大国

d.我国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二.综合题

6.读下面回答问题:

(1)下列矿产地及矿产名称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a、b处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从地形上看a位于_________,b靠近_________平原,它们是西北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是_________,两地农业的发展对a、b工矿业的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

(3)c、d、e处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区_______资源的储量居全国之首。此处长江沿岸和海南岛还有____矿分布,这为本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1)金昌镍矿;白云鄂博铁及稀土矿;攀枝花铁及钒、钛等伴生矿;锡矿山锑;大余钨矿(2)河西走廊;河套;祁连山冰雪融水;黄河水提供了农业基地(3)有色金属;铁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通研教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教材结构上本章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摸清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编写者以全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选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既保持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如西气东输工程、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如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另一方面,通过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世界地理部分没有对自然资源知识作专门系统的介绍,故教师在本章教学中应在资源分类及特点方面作适当补充。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各类资源的特点、分布及相关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自然资源概况内容: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矿产资源

1、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2、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2).主要油田的分布

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3、金属矿产 铁矿的分布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4、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进行。

导入方案:同学们,知道纸张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木材)谁还能说出有那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知识---自然资源。

其中,本节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这部分内容使用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4幅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来理解把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要素做适当处理,使学生更直接认识和理解这一教学重点内容。我国矿产资源的有关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注意难点和控制点的把握,具体可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教学,提纲如下:

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

3、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其主要产地。

4、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状况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 土地资源内容:

1、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2、土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教学建议

为深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教师可从比较方式(中国与美国、世界)和能力层次(循序渐进)上做不同安排。

引导学生讨论“空中楼阁”成语,并导入人类生产、生活和土地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人多地少”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读图和动手作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基本图形表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一章中学到的气温和降水知识来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讲述“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时,分两个层次:一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二是同类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特点差异。教师可将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耕地分布图、中国林地分布图和中国草地分布图做成可叠置的幻灯片,以利于学生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水资源 教学目标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及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及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途径 水资源内容: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4、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

5、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水能的分布: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教学建议

水资源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等息息相关,在本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指导读图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在导入中,可布置学生收集当地抗旱、抗洪的资料,了解这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了解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水资源分布悬殊。水资源与降水量具有相关性,教学中教师可借用“降水量分布”图帮助学生推导、掌握水资源分布悬殊这一重点。第二是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教师可借助“南水北调”图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我国已建成几座?(2)南水北调将从哪条河调水到哪些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分析。

四、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海洋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3、海洋资源利用的广阔前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海洋资源的种类

2、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资源内容:

1、多样的生物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 海盐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3、海洋能源、海洋空间与海洋保护 教学建议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含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和本章前三节关于陆地资源中涉及的知识),在归纳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种类的基础上,推导和归纳海洋资源,分类后导入新课。教师宜采用阅读指导法讲述“海洋资源”,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海盐分布地区及主要盐场,因内容简单,可让学生从教材p72“中国近海海洋资源”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另外,教师可同时讲述盐场的成因以加深理解。

上一篇:粮食局局长个人总结下一篇:青少年税法知识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