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共9篇)
1.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 篇一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
题型
单项选择题1*10
判断题1*10
简答题5*8
论述题2*10
综合题20*1
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3.公司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外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含义及其组织机构特征
4.科学管理理论
5.股东大会的主要职权
6.企业职务分析意义和方法、职级的含义
7.原产地定价的含义
8.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历程
9.SWOT分析法
10.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竞争战略
11.准时化生产、M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流水线
12.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间生产的含义
13.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筹资方式
14.对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的理解
15.利润分配的顺序
16.现代物流配送的特征
17.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2.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 篇二
1. 企业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中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并且被广泛接受, 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最热门的一个课题。
企业文化的概念是美国《商业周刊》于1980年秋在一期以“公司文化”的封面题材的报道中首次提出的。这家周刊认为, 企业文化主要指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为公司的活动、意见和行动树立一种模样, 通过经理的实践逐步灌输给职工, 并传至接班人。”按照外国学者的研究概括, 企业文化有五个要素组成, 即企业环境、价值观、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的价值观,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精神, 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所谓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企业管理哲学的概念, 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在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 以及由这个群体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 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国外企业管理大体经历了经济管理阶段 (也称传统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强调人是决定性因素, 注重依靠人的积极性, 发挥精神力量的激励作用, 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与以前企业管理不同的本质区别。许多企业纷纷创建企业文化, 将建立具有本民族、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 予以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
1.2企业文化的特点
1.2.1广泛性。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作用范围, 融合在企业行业的各个方面, 无处不在。
1.2.2连续性。企业文化在时间上具有前后一致的特点, 对它的变化不能追求跳跃的突变, 而要采取逐渐演进的方式。
1.2.3整合性。企业文化在空间上是统一、相容的。企业的各个部门可能具有各自不同的亚文化, 但这些亚文化不会背离企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1.2.4超个体性。企业文化是由许多人的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它不完全是某一个人的观念和个性。尽管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行为都对企业文化有影响, 但任何个人的意志不能代替企业的文化。
1.2.5独特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之处, 尽管有许多的企业处于同一民族文化的环境中, 他们的企业文化都具有民族文化的烙印, 但每个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人员结构及领导风格等原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 因此可以说没有两个企业文化完全相同的企业。
2. 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
人们对企业最关心的是它的业绩。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企业的业绩有很大影响。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影响了企业的制度和企业员工的行业习惯。人们在制定制度时, 有意或无意地受其价值观的支配。比如崇尚权威的人会选择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而崇尚民主决策的人会选择扁平的组织结构。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若多数员工认为某种行为是正确的, 则他们会多次实施这种行为。时间长了, 就变成了习惯。新的员工会受到同化而下意识地接受这些习惯。
企业的制度和员工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员工的行为以及企业的形象。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企业内部已有的习惯对员工行为具有非强制性的约束力和引导作用。
员工的行为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业绩。企业的社会形象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 企业员工的行为对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的成效都有影响, 因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即企业的业绩) 。另外, 企业的社会形象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看法以及顾客的购买行为, 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业绩。由此可见, 员工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而间接地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上述的链状机制影响了企业的业绩。
从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还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层次。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有人称之为精神文化;制度和习惯对应着企业的制度文化;员工行为对应着企业的行为文化;最表层的物质层面对应着企业的物质文化。
摘要:企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非经济因素, 尤其是文化因素, 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凝聚企业的向心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中信出版社.浙江出版社, 2007
[2]吴晓波.跌宕一百年[M].中信出版社.浙江出版社, 2007
[3]郎咸平.整合[M].东方出版社, 2008
[4]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M].南海出版社, 2009
[5]马钧.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6]伍柏麟.中国市场化二十年[M].山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现代企业管理探究 篇三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锋,不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变化,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于是,一场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这场变革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1.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当前,人类社会步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这次革命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形成新的知识经济形态。这种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基础上的,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信息作为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的创新也在企业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管理:指为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而开展的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协作化、扁平化、分散化、团队化、虚拟化,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把知识与信息的获得、利用、创新作为管理中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2.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换代快,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形式有着决定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方式获取的方式,也促使企业从新策划并改造原的管理体制。近年来企业的革新浪潮,正反映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
2.1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也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战略中去。它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地使用信息处理器对最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2.2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影响
多变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的、等级性的传递方式变为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管理组织的结构,使管理组织从“金字塔”变为“矩阵”状,从前横亘在其中的中间层次被削弱或逐渐消失。管理层和直接与基层执行者相联系,基层执行者的自主决策能力增强。
2.3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在网络化的电子商务中,人们发现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贸易机会增多。
2.4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管理系统的变革。首先,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其次,使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程序也发生变化;再次,是生产管理趋于智能化;最后,使管理层通过畅通的信息对生产管理的控制力加强。
2.5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使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越来越轻松,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工作上来,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更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方便其决策。
2.6对企业决策管理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了丰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依据、凭证。管理层就可以利用现代的博弈论方法来进行战略决策和定位。
3. 新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
虽然,受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可避免的存地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形成了目前企业管理的误区。
3.1经验主义的主观臆断
现代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时,都会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因素,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制度化。然而,一个企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曾经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企业规模、发展模式,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持,企业管理容易主观化。
3.2沒有标准,管理模式混乱
现在某些企业的管理体系,不论是从程序上、还是方法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管理模式混乱,且多变。长期松弛无度的企业管理制度最终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的管理系统,并做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形成稳定、开放的管理机制。
3.3感性因素的制约
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采用数字化、量化的考核模式,而是感性用事,用感情制约理性,导致企业缺乏伦理标准,影响企业制度的权威性,这样会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忠诚度变差,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建设一定要建立理性化、科学化、并能持续发力,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3.4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低下
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制约着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如果一个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那么他就很难将科学的管理原理、管理理论用到管理体系上来,从而制约这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或者一个企业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管理者素质不高,那么他就很难有能力驾驭这个管理系统,最终同样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的瘫痪或发挥不了作用。
4. 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4.1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
企业的管理体系需要什么样的规范,要达到什么管理水平,都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制定出的管理体制又要在企业活动中进行实践的检验,以证明它的适用能力和可操作能力,确保其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4.2在管理中注意领导和基层相融合
企业管理体系的受众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管理体系必须反映广大企业员工的意愿。在管理体系制定时,应该与员工进行沟通互动,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把员工的意见作为考虑因素,这样制定出的管理体系才是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才能扎根群众,为广大群众所信服并遵守执行。
4.3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
4.3.1系统化,指企业的各项管理都要规范、优化,达到整体配套的效果;
4.3.2全面化,指企业的管理体系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尽量做到每个程序、每个岗位都有适用的管理规范,做到有章可循;
4.3.3统一化,指各项管理体系要相互协调,相互辅助,共同服从并服务于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目标。
4.4要尽量做到职位与能力、权力与义务相一致
企业的管理制度,要尽量做到职务与责任相一致,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其职位上发挥其所长,使能力与职位相符合。同时,与职位相匹配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它不仅与职位相符,也与在职者的工作利益相符。
4.5企业管理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繁简适度
企业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要求都要尽量做到定量化、标准化,内容更要简单明晰、通俗易懂,使受众易于掌握和理解。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的规范更应该做到详尽、明确,不能有任何的漏洞和含糊不清的情况,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结语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企业如果想在当代竞争的世界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就要迎头赶上,充分利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不断研究与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到科学的进步奠定基础。
4.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 篇四
非常辛苦。
2、鲶鱼效应:用激励的手段来获取最大的利益。
3、标杆管理: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企业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于本企业
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4、越级上报:跨越直接主管向更高级别的领导汇报工作。
5、绩效管理体系:以业绩目标为导向,绩效沟通为重点,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进步为目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一套方法体系。
6、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7、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协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间分权与制衡,确保公司决策科学和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制度安排。
8、战略管理:在企业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及核心竞争力的系列谋划。
9、企业管理:通过整合资源,达成企业预订目标的一套方法体系。
10、企业文化: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11、市场营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造及同其他个人和群体交换产品和价值而满足需求的一种社会的管理过程。
12、标杆分析:在本行业中选择优秀企业作为自己的标杆进行比较管理的一种方法。
1、SMART原则:S明确具体 M可计量 A有挑战 R相关性 T时间
2、管理的本质:人力资源管理
3、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
4、货币时间价值:时间成本
5、穷人的思维模式:过程到目标。富人的思维模式:目标到过程。
6、市场调查类型:消费者、市场竞争、流通渠道、市场趋势、商圈、企业形象
7、绩效管理步骤: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记录—绩效评价。
8、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9、PEST分析方法:政治、经济、机会、技术
10、融资的主要类型:资本市场、银行、企业内部及社会、商业、政府项目
11、世界上最大的竞争是:比竞争对手学的要快。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法:自我反省
1、营销的步骤是什么?
1、市场调研a、消费者调查 b竞争者调查 c、行业发展,国家政策。
2、市场容量,集中度分析。
3、市场细分:市场应切入到哪个点,如人群、性别。
4、目标市场。
5、选择营销策略a、渠道策略b、定位策略 c、竞争策略 d广告促销策略
6、营销策略执行。
7、营销策略控制反馈。
8、营销策略策略。
2、企业文化涉及哪几方面?
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惟有对系统中各个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推进,才能形成一个生态型的企业文化系统。企业文化系统有4个层面:理念层、制度层、行文层、物质层。构建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涉及三个方面:外部环境、推进系统、卓越的领导者。
3、绩效管理的业务流程? 1)绩效计划—确定绩效目标 2)绩效沟通—业绩跟进、辅导 3)绩效记录—收集考评证据 4)绩效评价—诊断、改进
4、制定营销战略步骤:
1、市场调研
2、市场容量、集中度分析
3、市场明细
4、目标市场定位
5、选择营销策略a、竞争策略b渠道策略c定价策略d品牌策略
6、营销战略执行管控机制
7、营销战略调整
5、薪酬设计的基本步骤:
1、外部同行企业薪酬市场调研
2、企业行业特点分析
3、企业发展阶段分析
4、企业经营效益分析
5、确定工资总额
6、岗位评价分类
7、确定工资结构
8、设计薪酬表
9、抽样分析
10、薪酬调整。
6、营销计划的步骤:
1、市场调研
2、市场容量、集中度分析
3、市场细分
4、目标市场定位
5、选择营销策略
6、营销策略执行、反馈控制
7、调整
7、建立企业文化的意义?
1)解决组织间,组合与个人、组织与社会的矛盾、提高企业凝聚力。2)通过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为企业组织建设和流程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4)为企业及企业人的行为评价提供评价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 5)充分挖掘组织中人的潜能
8、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提炼(使命、愿景、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2)企业文化制度层建设(治理结构、战略、组织架构、业绩薪酬)3)行为层建设(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文化价值理念)4)物质层建设(环境、标识、板报、包转、网站)
5)企业文化的推进系统(组合机构、委员会、考核评价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反馈监控系统、领导建设的推动作用)
9、平衡计分卡:
1、财务(盈利能力指标、产权利润率、现金流量)
2、客户(顾客满意度、形象和信誉、忠诚度)
3、经营流程(以顾客需求为起点,创新-经营-销售-服务)
4、学习成长(员工能力指标、企业信息能力指标、激励授权与协作指标)
10、绩效管理的意义? 1)提升执行力
2解决目标不一致性
11、做好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1)确定企业经营目标 2)企业组织架构清晰
3)企业关键岗位职责明确 4)企业业务流程清晰 5)企业最高领导身体力行
12、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谈谈你的看法?
即便是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其适用范围和前提基础,都只是针对特定情形而言的,根本就没有适合所有企业的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细节管理也好,战略执行也好,很难笼统评估出谁优谁劣,谁对谁错,所以没有绝对好坏之分。我们的评判标准是,流行的并非就是最好的,企业要善于补短板,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3、假如你是刚上任的经理,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明确目标,制定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计划。
2)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找出重点,理出工作次序。
3)做决策前,与下属商量,找到不同意见,寻求多个方案与上司沟通,抓住关键人脉,迅速进入管理圈。
4)在碰到大的困难时,多与人沟通,不要草率做出决定
5.最终版现代物流管理复习题 篇五
单选题: 1流通活动中,批发、零售、网上购物是属于(商流)2下面是物流按物系统性质的分类,错误的是(地区物流)3铁道运输车辆主要由机车和(货车)两种 4仓库不具有以下哪个功能(商业包装)5包装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6物流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中不包括(订货时间)7物流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中,衡量满足客户配送要求的比率的标准是(配送率)8社会物流成本不包括(人事管理成本)9下面哪个不属于物流成本管理理论(商物分离原则)10物流相关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属于(人工费用)11下面哪一项是搬运车辆的主要性能参数(自重)12在自动分拣系统中,常用的分拣信号输入方法大致有四种,以下哪种错误(鼠标)13用氮、二氧化碳等气体置换容器中气体的包装方法属于(真空充气包装)14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商、供应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5R。下面那一项不属于这5R(Right person)15第三方物流参与供应链管理模式超越了组织结构的界限,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 商和(用户)同时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16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不包括(非国际性)17下面哪一项不是物流标准化的方法(专用化)18物流标准体系包含了四大部分,下面哪一个是错误的?(物流专用标准)19供应链的特征有(面向用户需求)2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需求和(物流)21 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是属于流通中的(物流)22转账、支票和现金收付等流通活动属于(资金流)23 ABC管理被运用在物流系统中的(库存)管理 24包装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产品)25小型商店、便利店多采用“日配”或“小时配”,这属于(定路线配送)26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从垂直方向不包括以下哪个层次(数据层)
判断题: 加工活动和流通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X)物流被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脚下的金矿”(X)航空运输速度慢,费用低,货物易损(X)包装可以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X)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O)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成本就会下降(X)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O)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O)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 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O)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有三个层次:物流成本核算层、物流成本管理层和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O)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O)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称(O)第三方物流就是供方与需方的物流管理(X)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会提高经营成本,甚至降低物流服务水平(X)第三方物流是在第四方物流的基础上,将自身资源与具有互补性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与管理(X)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绝对的感念(X)物流设施分为:物流中心、仓库、货运站以及与各种设施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O)物流信息服务标准主要包括物流信息企业服务标准和从业人员服务标准(O)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形成的网链结构(O)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没有弊端(X)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是商流(X)流通的内容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O)1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需方的转移程。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对)2加工活动和流通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错)3 物流被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脚下的金矿”(对)4物流按系统性质分类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错)5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第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 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对)6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无机的结合起来,完成不同功能的综合体(对)7航空运输速度慢,费用低,货物易损坏(错)8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化学成分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对)9包装可以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对)10包装直接影响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整个物流成本销售效果(对)11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主要特点(对)12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按水平方向可以划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对)13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14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有三个层次:物流成本核算层、物流成本管理层和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对)15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称(对)16第三方物流就是供房与需方的物流管理(错)17 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绝对的感念(错)18物流设施分为:物流中心、仓库、货运站以及与各种设施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对)
简答题: 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加工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制造产品,所以它是生产系统中最主要的环节,物料在加工点之间的运动就是物流活动和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一样,在物流系统“物”不改变本身的形状,尺寸和性质,只有时间或空间位置的状态变化通过物流活动把原材料运进生产系统并使其依次在加工点之间流动。逐步形成半成品,成品直至出厂没有加工,生产系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物流生产系统将会停顿,也就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的控制库存3均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运输方式有哪些? 答:铁道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什么? 答:1为了运输方便。2由于用户需要的多样化,必须在流通部门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加工。3为了综合利用在流通中将货物分解,分类处理。物流系统中存在哪些制约关系? 答: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往往也要增加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请简述物流服务管理中“到达理论”的内容。答:“到达理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利用可能性,简单地讲利用可能性等于存货服务率与配送服务率的乘积,如果存货随时能够满足订货要求,则存货服务率为100,所订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准送达到用户手中,则配送服务率为100,如果项服务率都是100则用户可能性也就达到100,但如果其中一项为零,另一项即便是100用户的商品利用可能性也是零,这个观点实际阐明了现代物流作为商品供应保障系统或者说后勤保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物流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答:1从属性2即时性3移动性4需求波动性5可替代性。什么是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 答: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又称物流成本效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反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入增加,同时却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高水平的物流成本。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功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总量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情况下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多。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2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反映物流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3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构成筑物流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简述包装的功能。答:1保护产品是是包装最主要的功能,2方便储运。3促进销售 第三方物流的意义是什么? 答:提高核心竞争力2降低经营成本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增强市场应变能力5加速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进程。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市场导向原则
2、一致性协调原则
3、科学发展原则
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哪弊端? 答: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弊端:1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2要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3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众多的经营领域中,企业难以形成突出的核心优势。4对于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无法做出敏捷的响应。供应链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2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5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第一,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即供应链物理布局的设计)具体包括:供应链伙伴选择,物流系统设计。第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具体又分为:1各节点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主要包括三大核心作业流程的设计与重组1客户需求管理流程2客户订单完成管理流程3客户服务管理流程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3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第三,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建设:合作协商机制、信用机制、绩效评价与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预警与风险防范机制等。论述题: 何谓物流标准化?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是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具体含义: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相对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有哪些? 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整合物流过程以实现其对客户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并取得丰厚的利润,必须具备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信息电子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业务市场化等基本条件。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主要运作模式如下 :一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制造业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其次,优秀公司寻求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通过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达到此目标第三,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它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二与商业零售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动作模式1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商,供应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5R2建立快速反应的运输系统,保证配送系统顺利运转。3以独特的信息交换处理中心为技术支持,通过现代通信和电脑技术组成网络4组织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队伍进行市场策划和研发5服务请求提出时由调度中心调度,配送点送货上门。三一体化运作模式。物流一体化是物流运作的更高级阶段,它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物流功能的集成化,提高用户服务水平,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何谓物流成本冰山说、“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说? 答:关于物流费用,有一种提法叫“物流冰山”,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费用大家只看到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下面的冰山主体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企业、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存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计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基于这个现实,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的权威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先生提出了“物流冰山”说。黑大陆学说的基本思想与物流成本冰山说类似。在财务会计中把生产经营费用大致划分为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然后再把营业费用按各种支付形态进行分类。这样,在利润表中所能看到的物流成本在整个销售额中只占极少的比重。因此物流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被认识到,这就是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一个原因。所谓第三利润源是相对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而言的。第一利润源是针对以 “ 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物化劳动消耗 ” 为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利润源是针对以 “ 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活劳动消耗 ” 为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三利润源不同于前两者,主要是针对以 “ 降低物流费用 ” 为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人们又把现代物流管理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有何区别?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四方物流被定义为“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提供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它能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等问题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比,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对从事货运物流服务的公司要求更高,要求它们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能保证产品得以“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当今经济形式下,货主/托运人越来越追求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以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跨国公司由于要集中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因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物流外包。基于这个道理,它们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借助外力,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昼夜都能得到“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据专家分析,第四方物流要比第三方物流利润更加丰厚,因为他们拥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尽管这一块服务目前规模尚小,但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1物流对生产系统有哪些影响?
答:1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2生产系统为了自身的存在,除了产品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之外,还应考虑从社会得到必要的回报,以作为生产过程所消耗费用的补偿,其盈余部分即是企业的利润3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2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
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3运输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
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行效率4推进共同运输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4通过哪些方面做到包装合理化?
1包装的轻薄化2包装的单纯化3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4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6有利于环保
5流通加工的目地是什么?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流通加工下的定义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的目的有以下几种1为了运输方便,如铝制门窗框架、自行车、缝纫机等若在制造厂装配成完整的产品,在运输时将耗费很高的运输费用。2由于用户需要的多样化,必须在流通部门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加工,如平板玻璃以及铁丝等,在商店根据顾客所需要的尺寸临时配置3为了综合利用,在流通中将货物分解,分类处理(因此,流通加工这一环节的发展,使流通与加工总体过程更加合理化。实现物流的合理流向和物流网络的最佳配置,降低物流总成本)
6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基本途径有哪些?
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原则:是指为向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质量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是由顾客的满意度决定的,并取决于整个物流服务过程的效果和效率。物流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企业物流系统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质量改进不断寻求改进机会,通过预防和纠正消除或减少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基本途径:一树立企业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1真正形成物流整体质量管理的认识2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整体质量管理3整体考核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二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1计量顾客对物流质量的期望2强调信息质量3实时监控物流质量状况三加强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计量,评估体系,切实消除企业物流过程中的差错2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7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中企业物流服务的观念是怎样的?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导人阶段,导入阶段的物流服务。需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的物流服务2成长阶段,成长阶段的物流服务。追求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服务成本之间的平衡。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要求物流服务作业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确保向关键客户提供特殊服务。4衰退阶段,衰退阶段的物流服务。企业的物流服务必须被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配送业务,同时,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物流服务所支持的服务层次和性质会随产品生命周期而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为基本的物流服务观念展示了随时根据服务需求进行调整的动态范围。物流服务系统必须维持灵活性,能在任何特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对客户服务进行配置,以对抗竞争性活动。
8什么是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
物流成本交替损益(Trade-off)规律又称为物流成本效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交替损益。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人增加,同时却也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在没有很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做到同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功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总量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情况下,——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多。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例如:从配送中心的数量与运输配送费和保管费的关系来看,一个企业如果在配送范围内建立多个配送中心,运输配送成本必然下降,因为运输距离变短,但是同时,由于单个配送中心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保管人员,车辆,且保持一定的商品库存,必然导致企业整体的工资费用,保管费,库存资金占用利息等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运输成本和保管费用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二者交替损益。9物流成本冰山说产生的原因? 物流成本冰山说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的一角,真正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物流成本冰山说成立的原因:1)除了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外; 2)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包括:原材料物流、工厂内物流、从工厂到仓库和配送中心的物流、从配送中心到商店的物流等。这么大的范围,涉及的单位非常多,牵涉的面也很广,很容易漏掉其中的某一部分,计算哪部分、漏掉哪部分造成物流费用的大小相距甚远。3)物流系统各子环节如运输、保管、装卸等,以哪个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如果只计运输和保管费用,不计其他费用,与运输、保管、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费用全部计算,两者的费用结果差别相当大。4)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比如,向外部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等费用一般都容易列入物流成本,可是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如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物流设施建设费、设备购置费,以及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燃料等是否也列入物流成本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执行的弹性比较大。10第三方物流的意义是什么?
1提高核心竞争力2降低经营成本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增强市场应变能力5加速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进程
11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市场导向原则2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3科学发展原则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
1.什么是商物分离原则?
6.现代管理专题期末复习(11春) 篇六
现代管理专题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教材采用李桂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管理专题》。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问答题、案例分析,可参考教材中的各种习题。
期末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专题一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特点
专题二 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再造的定义
2、流程的定义与分类
3、企业“再造工程”的主要程序
专题三 学习型组织
1、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2、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专题四 战略联盟
期末考试不作要求。
专题五 企业信息化
1、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含义及特征
2、信息化的含义
3、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作用、内容
专题六 现代生产管理的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
1、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管理思想、实施、应用成功的标志
2、供应链的含义、特征
3、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内容、意义
4、准时生产制(JIT)的含义
专题七 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含义、内容、特点、分类
2、网络营销的特点
专题八 人本管理
1、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人本管理的含义、内容
3、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专题九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特征、功能
2、组织文化分的层次、内容、类型
3、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方法
4、表现国家文化差异的因素
专题十、十一期末考试不作要求。
7.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探究 篇七
(City Propery Management Services Market Center,Jiangxi Nanchang 330025)
企业的薪酬制度科学与否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如何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薪酬结构不合理,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逐渐弱化,负面作用不断增强,普遍存在“激励不足和约束不够”,这种状况制约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薪酬体系,势必造成人才流失,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
1 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在我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国外引进的,我国当前流行的许多薪酬管理的观点、思路以及技术,总体上大多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主要照搬西方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从我国目前企业薪酬管理的发展实际来看,薪酬制度体系不完善,未能把薪酬体系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挂钩不科学,薪酬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要。
1.2 薪酬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货币工资
我国大多数企业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很重视。薪酬结构未能使货币化分配与非货币化分配相结合。
1.3 薪酬体系不完善,比较单一
我国企业薪酬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企业在定薪酬时未重视员工的知识、技术、管理的作用。没有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采用多样的报酬方式。
1.4 薪酬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主要实行的还是单一工资而非多样化的薪酬结构,静态工资而非动态报酬,因此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 构建与完善现代薪酬管理体系
2.1 设立合理薪酬结构,制定公平公正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首先要进行薪酬调查,从企业岗位分析和评估着手,进行有效的薪酬设计,建立内外部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问题。由于人才逐步市场化,因此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薪酬水平,按照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行业特性,将外部地区行业企业薪资水平作为企业薪酬体制制订的参照物,来确定企业薪资的整体水平,完成薪酬设计,搭建合理的薪酬结构。
合理薪酬结构的关键部分是薪酬设计,企业管理者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方案需要通盘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外部的国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等;公司内部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等;员工个人职位等级、技能、资历和个人绩效等。
同时要重视对团队和精英骨干的奖励,在薪酬结构中设立团队奖励,可以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而导致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企业为了发展,可以在薪酬结构中设置对精英骨干的特别奖励。
2.2 合理确定员工的总体要求,形成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合理确定员工的总体报酬,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建立和实施多跑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通常的激励方式有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和成长激励等。
现代企业可以从各个方面尝试,例如在成长激励方面,为职工设计多条跑道并存的激励机制。如除了“做官”激励之外,为有突出业绩的员工设计更多的工资和奖金,使他们安心现有的工作,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使员工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
在目前缺少其他激励方式的情况下,绩效薪酬是满足个人薪酬公平感的最好方式,因此绩效薪酬应当成为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绩效分企业总体绩效与部门或个人等个体绩效。总体绩效涉及企业经营规模、销售指标、盈利水平等。部门绩效涉及部门计划的完成、责任目标的实现等。个人绩效涉及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其中,总体绩效起决定性作用。企业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或降级有了量化的考核数据,使员工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工作、提高工作业绩上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这样才能较好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要使福利与工作绩效相联。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对绩效薪酬长短期比例设定,以保证绩效薪酬的发放能够有的放矢,可以达到对员工进行不同激励的目的。
2.3 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统一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有时候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内在激励性因素更是至关重要。
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员工对工作安全、家庭照顾、发展潜力、培训机会等有不同的需求程度。企业经营者必须重新思考现有的薪酬制度和管理方式,正视设计和完善物质报酬之外的精神报酬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地运用好。
要想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必须做到注重间接薪酬和非财务薪酬在激励中的作用,给员工以情感上的关怀。同时管理者要意识到员工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应当单纯依靠高薪来激励员工,还必须通过一些间接薪酬和非财务薪酬来激励员工,比如对做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以增加其工作的成就感、给员工设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等。
2.4 薪酬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们一切事务的核心,但在实践中,对人的尊重和关心过多地停留在口头上,原则性的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薪酬管理是对人的看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间接体现,经营理念往往反映在各个薪酬决策的细节中。现实中,企业对人的不重视便往往暴露在不合理的薪酬体系中,这种情况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是作为薪酬补充的一系列措施和实物的总和,分为强制性福利和非强制性福利两种。强制福利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非强制性福利是企业自己设计的福利项目,常见的有人身意外保险、旅游、年休假等。
福利政策作为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在福利项目设计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如旅游、提供公车或报销一定的交通费、住房补贴、带薪假期等,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数额,采用自助式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总原则,以物质激励为核心,注意精神激励,实行有效激励。
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才能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充分的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薪酬管理研究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薪酬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激励
参考文献
[1]闫大海.薪酬管理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5.
[3]任淑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王俊梅,王彬.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理论界,2008,(12).
[5]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第一版)[M].大连: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
[6]丁珂.战略性薪酬设计——全面薪酬设计与管理[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7).
[7]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刘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崔越.如何提高薪酬的激励作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5,(10).
[11]赵祥宇,袁伦渠.薪酬设计与激励[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9).
8.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 篇八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探究与分析
一、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概念
企业管理发展也渗透了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各个企业对企业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也得非常高的,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要管理好自身企业的状态。企业存在的关键就是企业管理,进行企业管理要有好的管理模式或者形式。对于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如下: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企业完成经营管理目标就是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和内部资源进行构造,这样形成的系统就是企业管理的方式。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有两种模式,其一,主要是根据法制管理和人才能力管理,注重以制度规范和管理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其二,对集体主义比较推崇,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的管理,这是现今企业管理的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情感化、家族式特点,对企业员工思想、行为进行制约,这样在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让企业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情感管理模式是管理者运用情感或者激励人力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家族式顾名思义拥有统一血缘关系的人进行管理,但是这些管理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企业管理要避免相应问题的发生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无论何种管理模式的的概念都有遵循如图1: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概念
企业依据社会化生产的需求就是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运用科技手段和新鲜管理方式,并加强现代化经济生产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管理进程。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经济领域的集中反映就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企业管理现代化包含企业管理的思想,企业管理的手段,企业管理的控制和企业管理的组织等多种方面进行管理,以知识经济的管理思想为动力,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以民主为本的高效管理措施,以科学控制为原则想内部控制进行完善的管理,让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二、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所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在处于发展中国家,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好与坏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存亡,无论是大、中、小性企业都必须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整顿,并完善企业管理系统。但是企业管理模式也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其一,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广泛的进行创新工作,有的企业运用传统管理模式虽然会有不错的效益,但是很难长期保持,只坚持传统管理模式,完全没有创新意识,这样会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创收带来危害,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其二,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多数是以家族的形式进行管理,对于我国企业也有很多是以家族为企业模式,这样的企业对于员工的和基层的管理制度不够,大部分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部人员,管理的力度不够大,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人才,这样会导致企业无法严格管理,企业内部人员也会对企业失去信心,甚至会导致企业人才跳槽到别的企业。其三,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是以高层领导进行的,这样的企业多数是以一个人为领导,企业管理大权都让一个人管理,这样让企业内部的管理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会造成恨到的问题,企业材料和信息无法全面获得,中单单靠一个人的判断来进行,这样会导致企业处在危险的状态下,判断的成果会导致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国家所强调的制度,可持续发展科有效的促进企业需改经济利益为前提的新型发展形势,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渗透到管理模式过程中去,对企业的组织管理进行创新,并且要对生产经营与风险控制等模式进行新的创意,这样可以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可以进行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要突出社会责任
企业要突出社会责任意识,这是企业未来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对人文关怀的责任、对对国家利益的责任、对社会环境的责任。对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来说这是一场以原思想为中心的整改,对企业未来发展指出正确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需要每个公民责任,企业的良好发展也是需要员工的责任,所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是对企业很有帮助的。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发展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就是以人为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对管理现代化企业非常重要的。企业也要完善考评机制和绩效机制,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责任和危机意识思维,企业要定期为员工进行计算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巧,让员工在好的平台或机会里发挥自身优点,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且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企业在管理时要运用相应的人才进行管理,人才是企业的财富之一,将相应的人才放置相应岗位,这样会提高企业对于管理的现代化,也突出了企业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
(四)企业智能化发展让管理的水平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进入到各个企业,企业内部会有大量数据很难妥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智能化数据库,运用新型智能数据库就可以存储大量数据,有很多重要数据也可以加密保持,智能化管理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用非常大的。运用新型智能化管理可以降低人工工作量,可以快速的找到历史数据,提升了办事效率,企业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和数据管理。
四、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方式
对于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不可以制停留在书面理论上,要把所规划的理论进行现实实践。对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施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规则,不可以只追求表面管理工作,不注重实际管理。企业要实施全方面多角度的管理模式,所有企业对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来源,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要求的效益也慢慢提高,企业在生产时都会出现社会成本,这样会给影响国家的发展,所有企业效益要与社会责任进行结合,实施出新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社会责任为主导是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发展行为管理模式是企业创造对社会带来的价值。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以责任来进行制约作用,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是必须进行的,这样企业的发展过程现实营运的价值会被优化,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全局的发展,资源的配置也是从是责任角度出发的,企业的资源潜力也被挖掘出来,这样企业就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平稳性,也推动了社会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让企业立足于长久发展状态。
(二)企业制度和关怀的完美结合
制度就像是法制,关怀就像徳治,制度与关怀的关系并不矛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互补的关系。制度是在企业开展工作时所提供的规范管理,关怀是协调企业内部管理,是利用企业正常工作的有效管理措施。对于企业来说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也要多加重视关怀管理的方式,企业要保证员工在工作时的热情,让员工热爱工作,并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也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个人情况,为员工设定相符的工作和职业,让员工可以发挥自身能力,多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状态,定期为员工开展体检或者心理咨询服务,增强员工的身心素质,根据员工特点与工作能力来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对企业的热情永不减少,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让企业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提高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在发展时也要注重企业内部文化管理,增强员工和领导人员的文化素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或位置。公司要多举办人员培养活动,企业多招收相应的管理人才,整体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在管理时要多用相应的人才进行管理,良好的人才是企业管理的财富,将相应的人才放置管理岗位,这样会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现代化。
(四)运用知识网络信息进行管理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知识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就是知识网络型管理模式,企业要培养相应的人才结构进行管理,对信息技术进行完善实施,创建智能化信息平台,对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和相应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将网络信息模式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可以把大量数据信息存储在网络系统里面,重要的企业数据可以进行加密存储,这样方便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观察和检阅,也保障了企业数据的丢失和损坏。对于这样的模式下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资源,企业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提高企业资源效益的利用,让企业实现网络信息在企业中的价值实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选择良好健康的管理模式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所在,企业要坚持以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要在管理中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内部文化管理系统,以人为本为思想中心,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要增强,这样就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模式,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宇.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9):56-57.
[2]黄志建.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2):12- 15.
[3]黄津孚,解进强.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138-139.
[4]黄津孚,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8-19.
[5]牛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55-56.
[6]李伟阳,肖红军.个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上业经济,2010(1):178-179.
[7]陈燕霞.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业,2011(8):146-147.
9.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 篇九
《现代管理学》(课程代码00107)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A)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D)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C)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C)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A)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A)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B)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A)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D)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D)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14、定期的形势报告、由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在管理信息类型中属于(A) A.作业信息 B.协调信息 C.管理控制信息 D.战略计划信息
15、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输出形式是(B) A.磁带、磁盘 B.文字、图形(像) C.公文、档案 D.目录、卡片
16、在财务管理中,支出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C) A.管好用好全部支出 B.管好用好专项支出 C.管好用好经常性支出 D.管好用好特殊性支出
17、在实施财务监督时,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检查的方法被称为(A) A.财务检查 B.财务分析 C.实物检查 D.现场调查
18、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是(B) A.发现问题 B.设计方案 C.选择方案 D.实施决策
19、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A) 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常规决策 D.非常规决策
20、与决策目标相比,计划目标是管理活动的(D) A.战略目标 B.综合目标 C.整体目标 D.分支目标
2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计划起战略性、调节性、政策性作用,一般多运用(D) A.高层计划的形式 B.综合计划的形式 C.指令性计划的形式 D.指导性计划的形式
22、对指挥的实现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D) A.指挥权力的分配基础 B.指挥权力的固有基础 C.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 D.指挥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
23、指挥者的职位权力在指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威是(D) A.现代权威 B.人格权威 C.技术权威 D.法规权威
24、下列管理职能中,具有主体广泛性特点的是(C)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激励
25、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是(A) A.协调 B.控制 C.决策 D.指挥
26、根据大卫•麦克利兰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控制向上和向下的信息渠道以便对他人施加影响,那就表明他是一个(A) A.成就需要强的人 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 D.激励需要强的人
27、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D)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28、包含在管理制度中的既定的控制程序被称为(A) A.常规控制 B.非常规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29、对于微观管理系统来说,关系到组织的输入和输出的动力问题的环境因素是(C) A.政治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环境 D.技术环境
30、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A) A.管理环境 B.管理道德 C.管理方法 D.管理手段
31、传统管理学把人看作是(A)
A.管理的手段 B.管理的目的 C.管理的行为 D.管理的本质
32、委员会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管理组织形式,其缺陷是易导致(D)
A.滥用职权 B.拉帮结派 C.任人惟亲 D.成本较高
3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C)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4、一般来说,在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宜采用的协调方法是(D)
A.冷处理 B.思想教育 C.建议说明 D.酝酿协商
35、通过调节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是(C)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36、某一个居于核心位置的沟通主体分别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莱维特、巴维拉斯称这种沟通方式为(D)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沟通 C.y式沟通 D.轮式沟通
37、“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失败主要可归于四个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这是(B)
A.善因论的基本观点 B.归因论的基本观点 C.X理论的基本观点 D.Y理论的基本观点
38、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是(A)
A.指挥 B.教育 C.激励 D.监督
39、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管理学家是(D)
A.西勒 B.西蒙 C.莱文森 D.杜拉克
40、预测和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决策是为预测服务的 B.预测贯穿于决策全过程
C.决策强调客观分析,预测突出领导艺术 D.决策侧重科学分析,预测侧重科学选择
41、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这种方法是(B)
A.定额法 B.比较法 C.整体综合法 D.滚动计划法 42、1916年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C)
A.计划、组织、激励、指挥、控制 B.决策、计划、组织、激励、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决策、用人、组织、指挥、控制
4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D)
A.人员激励 B.人员培训 C.人员选聘 D.人员考评
44、在“管理方格法”中,(1,9)方格被称为是(C)
A.贫乏管理方式 B.任务型管理方式 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D.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45、可以不受指挥人员的数量及中间管理层次多少的限制,在大型组织活动或大规模的组织活动中尤显重要的指挥类型是(B)
A.直接指挥 B.间接指挥 C.命令式指挥 D.指导式指挥
46、非营利组织资产配置和划拨的特点是(B)
A.有偿性和经营性 B.无偿性和非经营性 C.有偿性和非经营性 D.无偿性和经营性
47、巴贝奇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B)
A.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制度 B.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劳资协商的工资制度 48、20世纪60至70年代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C)
A.计算机被用于商业数据处理 B.专门的数据系统转变成信息支持中心 C.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D.网络使组织中的通讯更加开放与灵活
49、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是(A)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5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明显的缺点是(A)
A.背离了统一指挥原则 B.加重了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 C.不利于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 D.不适应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51、能够增强其他管理手段的功能,得到被管理者积极配合的管理手段是(D)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52、履行管理的控制职能、采取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的变化 B.领导者的指示 C.绩效考核标准 D.组织的计划
53、管理组织中定期的形势报告、自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属于(A) A.作业信息 B.战略计划信息 C.经营信息 D.管理控制信息
54、目标管理的突出特点是(D)
A.强调组织成员相互协调 B.强调职、责、权、利相一致 C.强调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 D.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55、在现代跨国界管理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给予相当大的自主权,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保持一种合作关系,这被称之为(D)
A.民族中心主义 B.国土本位主义 C.单中心主义 D.多中心主义
56、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管理是(B)
A.现代管理 B.传统管理 C.目标管理 D.系统管理
57、赫茨伯格把工作成就、上级赏识、责任、个人进步等因素称之为(B)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管理因素 D.政策因素
58、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的管理理论先驱者是(D)
A.亨利•普尔 B.查尔斯•巴贝奇 C.安德鲁•尤尔 D.罗伯特•欧文
59、国际化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取了新的组织形式,其中,按产品和地区结合起来设置分部的组织形式被称作(D)
A.职能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B.产品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C.地区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D.混合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60、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
A.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B.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 C.矩阵型组织结构形式 D.参谋型组织结构形式
6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职工是(C)
A.“自然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善良人”
62、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换位思考属于(B)
A.实现自我超越修炼 B.改善心智模式修炼 C.加强团队学习修炼 D.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63、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卡斯特 B.亚当斯 C.格林纳 D.巴纳德
64、格林纳认为,组织在成熟阶段后期,官僚主义盛行,文山会海普遍存在,组织将陷于(B)
A.领导危机 B.硬化危机 C.失控危机 D.自主性危机
65、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结合的领导属于(C)
A.(1.1)型 B.(1.9)型 C.(9.9)型 D.(5.5)型
66、以“经济人”为假设条件的管理理论是(A)
A.古典管理理论 B.需求层次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67、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B)
A.军事管理领域 B.工商企业管理中 C.社会管理领域 D.国家行政管理中
68、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C)
A.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B.选择有效方法 C.处理好人际关系 D.维护制度的权威
69、整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表现为(D)
A.科学管理 B.系统管理 C.法制管理 D.经验管理
70、科层组织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C)
A.法约尔 B.泰勒 C.韦伯 D.卡斯特
71、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与组织目标的设置一般由领导者做出,下级无任何发言权,只有执行权,这种领导方式是(A)
A.专制—权威式 B.开明—权威式 C.协商式 D.群体参与式
72、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73、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决策方法是(A)
A.德尔菲法 B.模拟决策法 C.方案前提分析法 D.头脑风暴法
74、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是(A)
A.比较研究法 B.定量分析法 C.历史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75、精英决策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C)
A.欧文 B.斯密 C.圣西门 D.德鲁克
76、在随机抽样的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抽样方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77、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是(B)
A.程序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78、访谈中所提问题主要有实质性问题和(C)
A.现实问题 B.热点问题 C.功能性问题 D.敏感问题
79、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
A.偶遇抽样 B.定额抽样 C.主观抽样 D.等距抽样
80、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A.菲德勒 B.卡斯特 C.奥唐奈 D.德鲁克
81、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方法是(C)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模拟决策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82、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B)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83、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D)
A.波斯纳 B.埃文斯 C.吉赛利 D.科曼
84、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5、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第一要素是(B)
A.人员 B.目标 C.信息 D.物财
86、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B)
A.归因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87、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C)
A.人与人之间关系 B.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层级关系
88、属于激励因素的是(B)
A.工资收入 B.管理政策 C.工作具有挑战性 D.人际关系
89、要求调查研究的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与资料来支持的是(B)
A.客观性原则 B.实证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90、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五项修炼中,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形成组织的共同目标的修炼属于(D)
A.实现自我超越 B.改善心智模式 C.加强团队学习D.建立共同愿景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BCDE)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2、组织设计的分工和协作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各部门及其人员的(ABCD) A.相互关系 B.协作方法 C.工作范围 D.工作内容 E.工作环境
3、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的优点是(BE) A.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B.手续简便 C.给组织带来新观点 D.给组织带来新方法 E.费用较低
4、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CDE) 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客观公正 D.灵活机动 E.注重整体
5、在现代管理中,创新管理的成果与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较的特征是(ABCDE) A.具有首创性 B.具有未来性 C.具有先进性 D.具有变革性 E.具有时间性
6、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ABD)
A.价格 B.税收 C.奖金 D.信贷 E.罚款
7、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其效果取决于(ABCDE)
A.对情况的观察 B.对规律的掌握 C.对趋势的分析 D.对信息的获得 E.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计
8、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CE)
A.工作时间 B.劳动技能 C.工作态度 D.工资报酬 E.人际关系状况
9、下列决策方法中,属于非数量化决策的方法有(ABCE)
A.头脑风暴法 B.提喻法 C.列名小组法 D.决策树法 E.方案前提分析法
10、在目标管理中,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其环节包括(ACD)
A.目标分解 B.目标评价 C.对策展开 D.明确目标责任 E.组织目标实施
1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ABE)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管理组织理论
12、受管理宽度和组织层次相互关系影响的组织结构是(AC) A.直式结构 B.矩阵结构 C.扁平结构 D.直线结构 E.职能结构
13、布莱克和穆顿把管理中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CE) A.对利润的关心 B.对环境的关心 C.对人的关心 D.对制度的关心 E.对生产的关心
14、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是(ABC) A.视察 B.报告 C.统计资料 D.预算控制 E.数字化技术
15、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BCE) 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 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 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三大题:简答题
1、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简述人员绩效考评的要求。
(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3、简述计划工作体制的内容。
1)2)3)4)计划工作机构隶属于各级管理系统的决策机关,并接受决策机关的领导和制约; 计划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
计划工作部门制定出来的计划要经过决策机关的批准; 下级计划部门必须接受上级计划部门的指导。
4、简述决策的特征。
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5、简述管理活动中维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所谓维持,就是保证系统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系统生命得以延续。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创造与改革达到更高目标的创造性活动。维持与创新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它们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据和框架。
6、简述管理活动中应如何重视人的需要。
1)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2)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3)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7、简述管理道德的形成。
1)管理道德评价 2)管理道德教育 3)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8、简述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3)4)必须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进行管理实践 必须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内外环境 必须注意向民主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必须致力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9、简述财务管理制度中如何贯彻责权利一致原则。
1)建立责任单位,2)确定责任指标,3)考评业绩,联责计酬。
10、简述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层面上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定编、定员等内容 2)执行层面上主要包括人员的招聘、选拔、教育、培训、人员余缺调剂等工作的具体安排。
11、简述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是管理的目的 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3)重视人的需要
12、简述管理协调的过程。
1)了解、把握组织运营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
13、简述跨国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自我中心主义阶段
2)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主义阶段 3)多中心主义阶段
14、简述思想教育手段的性质。
1)思想教育手段是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 2)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3)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担负着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15、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4)5)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处理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输出
第四大题: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2、试述管理组织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1)2)3)4)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这是精简组织机构的要求;
部门划分应有弹性,不可僵化,应当随着业务需要而增减; 必要的职能均应俱备,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职务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和工作量分摊不均。
3、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最基本的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利益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4、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2)3)4)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5、试分析组织变革方案的类别。
1)打破原状,抛弃旧的一套,断然采取全新的办法。这种变革会产生很大的震荡,因而阻力也会很大。
2)采取逐步改革的办法,这种改革不能触及组织内根本性的问题,且时间缓慢,收效不大; 3)采取系统发展、统筹解决的办法,这种变革能把领导和成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有系统的研究问题和制定改革方案。
6、试述管理中如何做好利益协调工作。
1)紧紧围绕职能部门的需要配置资源,实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2)从调动全员积极性出发确定利益关系,实现组织与人员、人员与人员的利益协调。
7、试比较分析内部选聘与外部选聘的优劣。
1)内部选聘是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内部聘用费用低、手续简便,被选聘人员能较快进入角色,但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近亲繁殖,且选择范围有限; 2)外部选聘是按照特定原则和程序从组织外部挑选人员加以聘用,外部选聘扩大了选择范围,能使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但成本较高,可能影响组织成员的士气。
8、结合实际试述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 2)决策关系到管理的绩效; 3)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9、试述强化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题11-01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大纲01-14
现代企业管理分组08-03
现代煤炭企业管理12-22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案例06-19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08-16
现代企业管理小论文12-21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论文01-07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培训01-20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总结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