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2024-07-31

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8篇)

1.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青海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都兰县第三完全小学 晁 芳

2017年6月7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青海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代表省委所作的报告,通篇贯穿“四个扎扎实实”主线、体现“四个转变”新思路、勾画“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总蓝图,既紧密承接中央决策精神,又紧密切合青海发展实际,充满情感、充满智慧、充满希望、充满创新、充满力量。

聆听和学习报告后,我有几点深刻体会:一是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把“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贯通、一气呵成,为加快青海发展,描绘了更大的视野、更广阔的空间、更好的前景。对玉树而言,这就像是量身打造的一样,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二是政治方向鲜明。报告站得高、看得远,讲核心、讲政治,进一步阐释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凸显了强烈的核心意识,体现了省委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三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几年玉树通过灾后重建跨越了二十年,省内其他市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国家的发展带动了我们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才能搭上“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驱动的顺风车,也才能为青海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和利益。四是符合青海阶段性特征。贯穿“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把青海定位到生态大省、民

族团结大省,把边远省份、贫困大省的实际摆进去,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为落脚点,处处体现省情、处处体现民意。五是彰显务实的作风。报告中“扎实”“务实”的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部署的重点工作很具体,能切实感受到省委在解决青海发展问题上的务实态度。特别是在关注民生、夯实基础方面很接地气,既具有操作性又很容易记住,表现出朴实的文风和语言魅力。

王国生同志的讲话体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统领作用,把握住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示了省委的博大胸襟、开阔视野和使命担当;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的目标,符合实际、提振信心;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全顺应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保护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建设战略不动摇,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以联动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法治的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做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全县各族人民拥有“碧水蓝天”、分享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2.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篇二

——在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6日)杨 汭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承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为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而团结奋斗。一、五年回顾和经验总结

过去的五年,是承德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经历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大事、要事和难事。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一)科学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坚持把探寻一条符合承德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径作为领导地方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牢牢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契机,深刻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市情认识,聚焦“文化、生态、区位、资源”四大优势,着眼未来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引擎,不仅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引领全市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上迈出重要步伐。这一思路和目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外界广泛好评,形成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十二五”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

(二)综合经济实力跃上大台阶。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实现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0.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1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和2.5倍,人均生产总值、可用财力在全省分别前移2位。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实施千万

元以上重点项目2319个,竣工1837个,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1+2+3”梯次推进的现代产业格局,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以《康熙大典》和《帝苑梦华》两台文化“大戏”为标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2.6%。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省委、省政府推进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的历史性契机,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81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确立了“四个定位”、“十二字”特质、“五区三带”格局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老城区“中疏”取得实质突破,拆除危、旧、违、陋建筑351万平方米,特别是一次性搬迁山庄外庙周边5个村、5个社区、2万多人;新城区建设进程加快,承德新城初具规模,双峰寺空港城、上板城工业区有序开发,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97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四纵五横”骨干路网,奥体中心、地质博物馆即将竣工,承德博物馆、民族团结清史展览馆开工建设,一批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山水园林特色更加突出,一批扩水增绿、美化亮化工程顺利实施,形成武烈河、滦河43公里1200万平方米城市水景观带,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7.8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指导各县按中等城市目标规划建设县城,城市面貌整体改观,建成一批特色小城镇和280个新民居示范村。交通条件大幅提升,京承、承唐、承朝高速建成通车,承秦、承赤、承围高速全面建设,张唐铁路全线开工,机场、高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5.8%,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城市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

(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实施民生工程157项,投入财政资金30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1%。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次,20.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77.7%和69.7%。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五年分别增长3.2倍、1.87倍,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10.5万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市区高校扩建升级,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学区建设全面完成,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称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96%和85%,被卫生部评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新模式”;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中央投资6亿元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稳步推

进。

(五)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注重源头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常态化机制,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全市赴省进京访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成为敏感时期省内信访发生量最少的市,中央信访联席办对我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全市社会治安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居全省前列,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获全国最高奖“平安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城市突出抓“四有一创”社区建设,基本实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的目标,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农村全面推进乡镇职能转型、机制转换、作风转变,下放权力、下沉人员,管理社会、服务农民的水平不断提升。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始终,强化各级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党员教育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选拔干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紫塞先锋”工程和党员“双育”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连续三年、一年一个主题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从现实层面、工作层面、制度机制层面逐步深入、不断拓展,改进了作风、提高了效率、优化了环境。强化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警示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五年来,市委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律行使职权,支持市政府放手开展工作,支持市政协依照《章程》履行职能,形成了四大班子密切配合、团结奋斗的工作局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加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出人口计生工作“双文明模式”。科技、人才、社科、侨务、党史研究、老干部、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深感到,我市改革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显示着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力量,都体现着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贡献。在这

里,我代表中共承德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承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承德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承德改革、发展和稳定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刻不停地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的本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五年的实践中,我们紧密结合承德实际,引导各级干部破除封闭保守、唯条件论、唯资源论的思维定式,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无论是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的确立,还是推进老城“中疏”、加快新城开发,无论是理顺旅游管理体制、率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还是加快产业聚集区和矿业经济区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越是欠发达,越要解放思想。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勇于创新不僵化,就能够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承德的大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一招不让地推进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努力实现跨越和赶超。解决承德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五年的实践中,我们立足欠发达市情,不仅把总量做大、实力做强,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提供物质基础,更把产业做优,让发展更充分,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更大空间。只要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积极推进有内涵、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就能够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一抓到底地推动落实,靠真抓实干把奋斗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效和结果。抓落实是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体现工作作风,反映素质能力。五年的实践中,我们对认准的、定了的事情盯住不放,建立领导干部分级分包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责任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责任,跟踪问效,严格考核,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朝着既定目标强力往前推、铁腕抓落实、务求好结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深做细做实,就能够冲破一切困难和阻力,把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心为民的宗旨观念,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多的福祉和实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五年的实践中,我们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把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用于民生,在产业发展上优先实施能够吸纳就业、带动致富的项目,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

施,在拆迁征地中优先考虑群众长远生计,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真心实意解决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地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水平的全面提升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办好承德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五年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以民主的作风抓班子,以正确的导向带队伍,以创新的举措转作风,以完备的制度促廉洁,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干事、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够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承德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与人民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开放水平不高,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城乡就业、居民增收的压力很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思想解放不够、服务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体制机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还不够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机遇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置身于国内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承德,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更拥有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只要我们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一定要看到,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承德的综合实力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实施大投入、大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主导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产品和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基本破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破解;同时中心城市和县城基本具备了承接优质产业、集聚先进要素的承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广大干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锤炼和提升,这些都为我们向更高层次跨越、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一定要看到,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最重要、最突出的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新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一轮竞争点。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一直在较低起点上同先进地区比总量、争速度。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同我们一样面临着调结构、转

方式的艰巨任务,都需要重新“洗牌”,而我市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广阔空间,调整转型的余地大,更有利于轻装上阵、高点起步。只要我们抓住用好这个机遇,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有效规避其发展教训,就能够少走弯路,跨越一些常规发展阶段,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进位赶超。这一点,认识越早越主动,行动越快成本越低、代价越小。一定要看到,我们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矿产资源特别是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高端产品的开发,传统产业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创造更大价值,必将增加无比实力;随着高速路网、高铁、机场的相继建成,承德近京邻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具备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分工合作的条件,必将带来无限活力;随着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大批生态工程的实施,生态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必将释放无尽潜力;随着文化、产业、城市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承德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必将彰显无穷魅力。这些优势与良好的发展基础、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叠加,构成了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依托和在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前进的道路上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困难和曲折,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只要全市上下始终齐心协力,锲而不舍,一任接一任抓下去,一届接一届干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战略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现代产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软实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目标迈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增速分别达到12.5%和15%以上,实现在全省总量增加、位次前移、份额扩大。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降到10%以下,三产达到4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科技贡献率明显增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省定标准。

——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一环八射”高速路网全线贯通,民航机场建成启用,实现县县通高速、通铁路,建成市区至各县城、环京县至北京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五区三带”功能调整全面完成,老城区古风古韵、魅力彰显,新城区活力时尚、实力初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特色小城镇和新民居建设步伐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中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比例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社会建设实现新进步。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加快向农村辐射延伸,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长超过10%,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4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市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在华北和全国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盯住工作重点、制定战略举措,围绕“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以休闲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高地,在全市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把首都沿县建成面向京津引资引智的窗口和前沿,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崛起带;把辽蒙沿县建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基础互联的经济协作区,成为特色产业的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和促进国际休闲旅游基地、国家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京北清洁能源基地快速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现代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我们调结构转方式、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重,按照“1+2+3”产业格局,深入实施“骨干带动、科技驱动、品牌拉动、管理促动”四大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走,焕发新的生机,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休闲旅游产业,围绕山庄外庙、金山岭长城、坝上森林草原“三大精品板块”,加快文化资源转化和生态优势释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运动四大类四季型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高端度假旅游基地;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可进入性;建成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和酒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承载力;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持续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钒钛制品产业,在进一步抓好矿产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围绕钒钛特钢、钒钛合金、钒钛新材料,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工艺创新,实现钒钛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清洁能源产业,要合理布局风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继续争取核电,大力培育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综合开发地热资源,努力建成京津冀区域最大的综合型清洁能源基地。要加快推进战略重组,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强化现代化管理,发展壮大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全面推进城镇建设,高水平打造聚集优质要素的平台。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要立足承德山区实际和山水文化特色,全力打造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众多建制镇组成的城镇发展体系,聚人口、兴产业、生财富、出品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地按照“五区三带”格局规划城市,坚持城市空间拓展和承载功能提升并重、产业发展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互融、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共进,初步形成双桥区、双滦区、承德新城、双峰寺空港城、上板城工业区五区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多中心、组团式大城市。坚定不移地突出“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特质建设城市,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打造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塑造城市独特风格;高标准建设滦河、武烈河两条生态休闲景观带和92平方公里城市“绿核”,高水平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具有浓郁山城特色的城市景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中疏”战略,以铁腕横心把老城区住宅开发控制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皇家、佛教、民族文化园区和特色街区,还原古城风貌、恢复历史风韵,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景区。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着力培育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高新技术等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优质产业,以全球的视野、国际的标准、现代的理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体现现代元素、塑造现代风格,打造成生态自然、开放时尚、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格局,健全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发展特色县城和小城镇。县城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舍得投入、提高标准,修订完善好总规,精心编制好控规、详规,增强执行刚性;坚持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与产业

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靠产业聚人、兴城、活县;坚持以完善功能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在重点街区、重要景点、关键节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坚持以传承文化为内核,深入挖掘地域和民族民俗文化,做足山水生态文章,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大力支持有条件、有基础、有特色的乡镇率先发展,完善配套政策,培育一批文化古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和旅游名镇。

(三)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农村面积大、农业欠发达、农民收入低,“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广集成技术,打响“绿色、有机、安全”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林业经济,优化林业区域布局,推进林权流转,推广林菜、林药、林菌间作和林禽、林畜等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镇建设、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和提升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培育新型业态,促进乡村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尊重民意、分类指导,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小风电等新能源,鼓励使用新型建材,逐步建设一批农村小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搞好村庄绿化,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让农村整洁优美、居住舒适。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住用好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坚持涵养保护水源与集约节约用水相结合、人畜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相结合、大中小水利工程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水源、水渠等一批水资源调控配置工程,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快现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同步推进田间路网、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针对国家调整十年扶贫规划、提高贫困人口标准的实际,积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加大产业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坚持多元投入,动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同时,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脱贫人口因灾返贫,提高扶贫工作整体实效。

(四)不断强化发展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牢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程,带动和活跃全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园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体

系,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每个县区建成1个以上省级产业聚集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别要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产业聚集区的龙头,成为市本级财政的重要来源。到2015年,全市产业聚集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产值70%以上由产业聚集区实现。强化项目支撑。完善项目领办、代办、包保责任制,下大力解决资金、土地等突出问题,确保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不少于1200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强化基础支撑。承秦、承赤、承围、承张、承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高铁建设,开通承德民航支线机场和坝上通用机场,真正成为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国、省干道改造升级,电网布局更加合理、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双峰寺水库建成使用。强化生态支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城市大气、水、声、光等环境综合治理,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长效机制,让承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五)大力推进开放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承德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端的人才,单靠自身难以实现,必须借助外力、创新突破。全方位扩大开放。抓住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历史机遇,做深做活“水源联姻”、“生态联谊”文章,着眼于互补、配套、服务,不断拓展京承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承接首都优质产业转移,建设北京产品供应基地;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加强点对点、靶向式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主动与行业高端寻求对接、开展合作、发展壮大。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整合优化职能,将“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放开、放活,需要管的管好、管到位,善于用市场的办法、法律的手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建立考核科学、监督有效、奖惩严格的落实机制,完善密切配合、有效衔接的协调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面对新形势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维护职工权益机制,持续抓好面向市场的就业培训,健全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培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加快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业态和产业集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弘扬“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加快平安承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源头治理和防范,深化“三位一体”综合调解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有效解决信访问题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等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下大力气提升政法队伍依法办案、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的在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将理论政策水平列入干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干部学习教育手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首都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办班、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并向乡科级干部延伸,特别是要选送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外学习培训,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培养各级干部的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创新精神。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深化对国际旅游城市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

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的根本,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度重视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着重抓好县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切实做到选准配强、用好管严;注重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着力增强新形势下领导科学发展和依法办事能力,着力增强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核心。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重大考验中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平时了解与群众公论相结合、常态考察与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监管,强化考核考评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紫塞先锋”工程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继续深入实施乡镇建设“321”工程,全面提高乡镇管理农村、服务农民的水平。继续强力推进后进村整顿转化和治安乱村整治工作,深化“领头雁”工程,在农村党支部中广泛开展“提素质、看变化、比业绩”活动,培养一支能力强、威信高、贡献大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深化“四有一创”模式,在巩固“四有”成果,强化社会服务、管理、维稳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创建”这个核心,促进社区向“规模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有序、环境舒适优美、社会治安稳定、居民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服务群众满意”的文明和谐社区标准迈进。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维护企业员工利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高度重视机关、学校及“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促进良好作风养成。建立完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定岗明责,改进会风、文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下访、蹲点、调研等制度,引导各级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特别是对定下的事情,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在全市上下形成咬定目标不放松、雷厉风行抓落实的工作氛围。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做群众的贴心人。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广泛开展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公平正义的问题,加强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涉农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安全生产、民生工程、行政司法等领域的腐败案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3.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三

——在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乐清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镇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动员全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乐清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得我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25亿元,年均递增21.5%;地方财力不断增强,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9.01亿元,年均递增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08元,年均递增7.4%。获得了“中国经济强镇”、“中国百强名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镇”等称号,综合实力始终列全国千强和浙江强镇前列,多年稳居温州第一强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创新农场获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农场称号。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2.7%;技术创新机构逐步增加,建成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5个;电器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输、变、配电服务的产业链;工业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共获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12个。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资本、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逐步形成,会展等现代服公文写作务业初见成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至六届中国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

(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积极实施“五纵五横”和“南北拉开”、“向西推进”的城市建设战略,新的中心城区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市民休闲广场和海关、商检办公大楼;完成了柳青路、柳黄路、进港大道、104国道改线、柳白公路、凌云路、环城东路的改造等工程,全面启动了柳翁公路**段拓宽工程;城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路灯亮化率达98%。社会投资项目蓬勃兴起,建成了柳川大厦、华联大厦、吕庄大厦、嘉鸿国际公寓等精品民居工程。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的档次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了**镇八小,完成了**中学建设和实验中学迁建及镇四小、镇五小迁建的前期工作;幼儿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了省级教育强镇复查验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通过了省级卫生强镇复查验收,建立了镇村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督防控网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扶安置体系。老龄工作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和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百村行动”、文明社区等活动不断深入,荣获温州市三星级文明镇称号。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镇第一届全民运动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浙江省体育强镇”。扎实有效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建立了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了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管理机制,**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移风易俗和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肯定,荣获了温州市宗教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党管武装工作卓有成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人武部试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征兵任务,被评为温州市基层人武部标兵单位。较好的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认真实施了“五动富民”计划。

(四)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法律和工作监督力度,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推进依法治镇进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依法治镇逐步推进。成立了**镇安全生产监察中队,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平

安**”,深入开展“平安千村工程”活动,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和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健全了镇、办、村三级联防体系。坚决贯彻“四铁”方针,深化禁毒斗争,连续3年保持实有吸毒成瘾人员负增长。重视信访工作,开展了“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打击、整治赌博等违法活动,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先锋工程”建设,顺利完成77个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了6个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大部分村的办公楼建设,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认真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效果良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不断推进。全镇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5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87个,拥有党员1707名。坚持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合共建,有效地扩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一手抓党员人才工程,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的联动。大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等制度,与镇机关部门、有关单位及各村(居)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健全了村帐镇代理制度和村级规范化建设,通过了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镇复查验收。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五年来共立案87件,处理党员干部87人。同时,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力度,稳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建成了廉政文化一条街。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是**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呈现一派蓬勃向上可喜景象的五年,圆满完成了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这些成绩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台风、非典等自然灾害肆虐,新的矛盾不断集中显现的局面下取得的,凝聚着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是乐清市委正确领导和直接关怀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证明,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镇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切合实际的,所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回顾五年工作,值得总结的体会有:

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集中精力抓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镇党委始终紧扣经济中心,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以质量增后劲,使**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镇党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上级精神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了思路的与时俱进,工作的务实创新,对**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稳定是第一职责,必须执政为民抓稳定。镇党委始终奉行保持社会稳定是实现发展的前提这一原则,时刻坚持发展速度与社会稳定程度相统一,坚持执政为民,做到亲民、为民、富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倾听民声、顺应民意,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使各项决策符合群众愿望,并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党的领导是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镇党委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在领导体制上,妥善处理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增强了工作合力;在工作方法上,坚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取代,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全局,发挥了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制度上,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规则,提高决策水平,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同志们,在肯定成绩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和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要素和环境制约加剧,产业层次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城市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快,城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城市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事业方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很大,人的素质提升尤为艰难;在社会稳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隐患和因素不断显现,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在自身建设方面,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重于泰山。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实施《**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五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五年。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抢抓新机遇、实施新举措,实现新发展。

今后五年,我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乐清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自强争先、善于创新、诚信和谐、务实高效,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新**。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更加强大。“十一五”期末,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达到17亿元,年均递增13.5%。城乡建设更加完善。加快新中心城区的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80%的行政村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社会发展更加全面。人均受教育年限大有提高,高中入学率达到100%;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财政支出比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确保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228元,年均递增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基本建立规范、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完善,社会更加稳定有序。党的建设更加坚实。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

为了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以下四大原则:

第一,必须自强争先,开拓进取。面对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的转型提升期,矛盾凸现的克难闯关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前列意识,要理智地抓住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突破地域限制,日益融入全国市场之中,而且使**区域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合作与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第二,必须善于创新,凝聚合力。**发展要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创新,凝聚合力,要正视**原有的先发性优势正在弱化的现实,正视**与发达地区的真正差距,把善于创新真正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构建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使人民群众充满创业激情,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必须诚信和谐,以人为本。要使诚信成为公民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兴旺发展之道、政府公正公信之源;积极培育宽容精神、感恩之心,培育尊重观念、合作理念,培育节俭习惯、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快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实事。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管理,规范社会秩序,更加关心困难群体,切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四,必须务实高效,真抓实干。要坚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提高发展的效率。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做到自信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兢兢业业干工作,克难攻坚抓落实,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敢抓敢管的勇气、雷厉风行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三、坚持科学发展,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强化要素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支撑,加快电器产业升级,做强电器产业集群,建设文化大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平安**”,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

(一)优化结构,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培育电器产业集群。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中国电器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契机,创建共性技术平台,打造全国电器产业平台,培育国际性电器产业集群,加快电器产业集群升级。“十一五”期间,电器产业应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对行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同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其主动加入产业集群,以优化集群内部结构和分工体系。通过浙江省电器产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电器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电器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温州都市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和各城镇间的资源交流、联动发展与合作的机遇,加强与周边乡镇的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镇产业和经济优势,拓展**镇电器产业发展空间。实施品牌战略,拓展电器产业国内和国际市场。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创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的品牌战略,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镇电器产业国际化水平。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商贸流通业,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将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就业、增加税源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同时,引进发展新型服务业。三是开发现代城市农业。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为城市消费配套的城市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树立**镇精品蔬菜品牌。同时,扶持培育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全镇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关注民生,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按照“南北拉开、向西推进”的城市建设战略,以新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旧城改造,形成以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为支撑和保障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功能。一是加强交通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道路网络框架的建设,建设柳翁西路延伸段、柳翁东路、甬台温铁路附属道路、高速公路**出口和城市中心大道

**段等工程。完成老104国道景观大道、环城东路、新光环岛的改造;建设柳青南路、溪桥路、长江路南段延伸、环城北路等道路;深入实施“乡村康居工程”,加大旧城改造和旧村改造工作力度。二是加快市政设施体系建设。构建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景观、信息网络等为主的市政设施网络体系。加快会展中心、**车站、新民公园等项目的建设。新建两座污水处理泵站,与乐清污水处理厂接轨,完善排污网络。加快城乡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镇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重点完成西岸变电所和柳北变电所建设。三是强化城市管理。以创建省级文明镇、全国文明镇为契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新理念,加强环境工程、畅通工程和亮丽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努力解决交通秩序问题。四是推进生态型节约型城镇建设。搞好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家庭绿化,逐步实现道路景观化、公园敞开化、庭院花园化。全面实施河道疏浚、驳坎、病险水库加固、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强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对电镀行业的整治力度,全面推进生态镇建设。深入开展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全面启动节约镇建设。

(三)强化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大结对共建力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村容整洁工程。加快村庄自来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力度,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大力开展沿国道、高速公路和中心大道两侧以及城市入口处的整治与改造。同时,实施农村“路面硬化”工程和“路灯亮化”工程。二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和结对共建力度。提升工业经济层次,打造好服务平台,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经济后盾。扎实推进村与村、村与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全方位共建活动。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四民主、三公开、一承诺”为抓手,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时,积极培育各类经济合作协会,推动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大财政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公共事业的倾斜和投入,扩大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实现市、镇两级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支持新农村建设。五是深入开展农民素质工程。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开展农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素质。倡导农民尊老爱幼、爱护公共卫生,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四)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格局,加快文化大镇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创建省级文明镇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继续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和“文明百村行动”。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建设等活动。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尚,深化殡葬改革,建立青山白化治理长效机制,消除丧葬陋习,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两大工程,即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和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鼓励创作一批反映**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文化作品。全面启动以建一批文化设施、推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创一批文化特色村、树一批文化名人、亮一批文化企业为主题的“五个一批”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活跃乡村文化。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好文化中心和体育馆等一批镇重点文化体育设施。抓好社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二是加快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段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校网布局调整,完成镇四小、镇五小、镇二中、**中学、职业中学的迁建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打造学习型城市。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三医的整体迁建工程,全面提高市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护能力,使之成为本地区医疗救护和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卫生防疫网络,增强重大疫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建设体育设施、繁荣农村体育为中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努力争创国家级体育强镇。三是认真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围绕基层基础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难题,扎实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认真抓好统战、群团、武装等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宗教工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4.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四

包惠

(2009年3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成都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为夺取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灾后重建新胜利奋力拼搏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盛会,是全市广大职工和二百万工会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相信,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开创工运事业发展新局面,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成都市委和四川省总工会对召开这次大会十分重视。今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省总工会的领导及市级有关部门的领导都亲临大会。全国总工会和全国35个兄弟城市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会以及省内20个市州工会发来了贺电、贺信。在此,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工会工作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500名正式代表,65名特邀代表,代表着全市各条战线的203万工会会员和广大职工。他们中间,有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有为科技进步做出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在生产和服务行业一线辛勤工作的职工和农民工,有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各级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还有老一辈工会工作者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代表。此时此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商工运大计,共谋成都发

展,充分展示了我市工运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国工会十五大、省工会十二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成都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为加快城乡全面现代

化、实现“新三最”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十五大和市委、省总各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市工会十二大以来全市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总工会领导机构。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市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经

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开创我市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既是市委和省总的殷切希望,也是我市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的热切期盼。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光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同心同德,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将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凝聚起工人阶级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在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铸就辉

煌,再立新功!

5.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五

(2013年8月28日)

杨 秀 和

尊敬的胜华副书记、吴俊副州长,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共青团黔南州第十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对于共青团深入贯彻州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富民强州、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州委和团省委的重视和关心,是这次大会顺利筹备和胜利召开的根本保证。昨天,州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在家的州委常委和四家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州委书记龙长春同志代表州委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团省委副书记涂妍同志也到会指导并讲话。刚才,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同志又代表州委,对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和新一届团州委领导班子提出了明确要求。州委和团省委领导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与会的全体代表向关怀这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代表全州广大团员青年,在热烈、民主、团结、进取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充分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共识,共同展望了未来五年黔南共青团发展的美好前景。代表们认真听取并学习领会了龙长春书记所作

题为《凝聚发展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 为实现富民强州宏伟目标而贡献青春力量》的讲话,审议通过了团州九届委员会题为《青春聚力 勇立潮头 为实现富民强州宏伟目标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团州十届委员会和新一届团州委领导班子。代表们一致认为,龙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州委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对广大团员青年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工作报告实事求是的回顾和总结了州第九次团代会以来全州共青团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客观科学地的分析了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要求和青年的历史使命,报告思路清晰,目标具体,措施有力,催人奋进,提出未来五年全州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科学的,是正确的,通过全州各族团员青年的努力奋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会闭幕后,大家就要带着大会赋予的光荣使命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继续履行好代表的职责,把团代会的精神及时向各级党委汇报,认真组织好团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学习贯彻团州十大精神,核心是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州委的重要要求,关键是要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龙长春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目标任务,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针。吴胜华副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新一届团州委领导班子的工作方向,并对各级团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州委领导的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把学习贯彻龙长春书记“六个必须”的要求和吴胜华副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紧、抓好。我们要切实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学习、勇于创新突破、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践行务实之举,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把团州十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真正转化为实现富民强州、同步小康宏伟目标的青春建功行动。新一届委员会和团州委领导班子要按照吴胜华副书记讲话要求,把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带头在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清正廉洁等方面作出表率,树立班子良好形象,更好的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团员青年为黔南经济社会提速转型、跨越赶超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青春的盛会,五年一遇;青春的情怀,终生难忘。这是一次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大会,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青春盛会。我们相信,这次大会必将在黔南共青团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必将成为全州广大团员青年凝心聚力、投身黔南实现富民强州、同步小康宏伟目标的崭新里程碑,必将对黔南共青团事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向长期以来十分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工作并亲临大会指导的吴书记和各位领导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大会工作人员和所有为大会服务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6.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某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清河努力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某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

一、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上次党代会召开到现在已有四年多了。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知难而进,较好地完成了上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党建工作成绩显著,经济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丰收。

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年末与2002年年末各项经济指标对比:社会总产值实现3.8亿元,增长31.3,工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增长38,农业总产值实现1.05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产值实现0.15亿元,增长50.5,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490元,增长107,财政收入(去除农业税减免因素)364.6万元,增长50,引资融资2200万元,增长68。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过不断调整思路,初步建成“稻、牧、菜、林、劳”五大产业体系。A级优质稻面积达到4万亩,6万亩水稻全部调优。推进县委“112”工程,黄牛、羊、生猪、大鹅稳步增长,黄牛存栏0.47万头,生猪饲养保持在1万头以上,绒山羊猛增到0.6万只以上,发展了貉子、鹿、银狐等特色养殖,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棚室菜面积发展到30万平方米。全镇退耕还林0.26万亩,植树造林0.25万亩,保证了可持续发展。转移输出劳动力0.18万人,劳务收入实现3000万元。

中小企业反哺财政。尽管乡镇财政上划,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立镇之本,弘扬“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党政干部是公仆,全镇人民是卫士”的主旋律,四年来,集体企业转制全部完成,新上项目18个,上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实现了工业小区装满装严,所有企业都达产达效。企业纳税由2002年的不足2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130万元,镇政府10年前对乡镇企业的高投入,开始得到了比较丰厚的回报,增加了县里的财政收入。

镇村建设初见成效。以“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四年来,共新打自来水井6眼,自来水新入户468户,新建设村卫生所2所,畜牧站2个,新建设了清河中心小学、漂河小学、大古洞小学共3900平方米,西北河、二道、小古洞修筑白色路面22000平方米,镇内修筑白色路面2500平方米,镇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惠农政策、补贴、补助及时兑现。财政、民政、林业、计生等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年兑现各种惠农政策和补贴、补助合计463万元,其中,财政兑现直补、良补、综合补贴379万元,有利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机、畜牧、水产等部门也及时兑现了国家的各种补贴。计生的奖励扶助、民政的低保和救济补助,为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有利的促进了清河的社会和谐。

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镇党政班子成员,坚持理论学习,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策理论和科学决策水平。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掌握民意。经常广泛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紧密联系群众,在事关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全局性问题的大事上,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带领党员群众为全镇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全面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本着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原则,第二批参学的党支部12个,参学党员239名,第三批参学的党支部10个,参学党员358名,参学率和受教育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100。全镇党员干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加强,学教期间,全镇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8件,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了“先锋工程”,全镇10个村党支部全部达标升级,涌现了市县“创五好”先进党支部4个。先后有7个村支部成为“五个好”创建活动达标支部,小古洞村成为县委表彰的“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支部,镇党委被命名为“省六个好”先进党委。四年来,按照“双培”工作的要求,镇党委发展党员名,其中有农村各类致富带头人人,经群团组织推优的人,生产一线的人,改善了我镇的党员结构,增强了新的力量。我们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端正党风,带好民风列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全体党员不断进行党纪党风教育,以反腐倡廉、勤政为民为准则,实现了务实廉洁作风的一大转变。建立了镇村党员干部在岗、离任审计、监察制度,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费用申报制度。同时,我们加大了查处力度,对违纪违法的个别党员干部进行了严肃查处,纯洁了党的队伍。四

年中,全镇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件,查办件,结案件。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开展了《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贯彻学习两个《条例》,镇村干部廉洁自律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得到落实。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全面开展。以整治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两进、两出、三改造”活动顺利开展,改善了人居环境,加强了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四年来,各村修村屯路、农田路110公里。完成了镇内通山路白色路面改造1条,完成了西北河村、二道河子村、小古洞村白色路面改造13条,同时,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争取并完成了西北河村一支跌水、西北河河道治理拦河坝、护坡、自来水改造等项目。妥善处理了税费改革后的各种土地纠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8起,调处率达到98,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实施了县委“四三二一”包扶工程,帮助弱势群体人,使贫困户生活有着落,生产有资金,贫困学生受九年义务教育有保障。开展了“平安清河”创建活动,加强了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起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9。完成了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国家文明镇通过验收、计划生育和四五普法验收工作全面完成,财贸、金融、文教、卫生、农口各站所、群团组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四年,是我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四年,我们所取得可喜成绩,正是镇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结果,是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值此机会,向为清河的建设和发展付出努力的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主要是:有个别党员干部不思进取,作风漂浮,言行不一,不能把清河的发展作为己任,阻碍了工作的开展;清河的各项工作在全县横向比严重滞后,在哈尔滨市纵向比更是无从谈起,与我们所说的“在通河当龙头、在市里靠前、在省里占位”越来越远;农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没有特色,既没有推开的经验又没有面上的典型;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低,没有龙头立镇企业;村镇基础建设欠账太多,群众反应强烈;化解镇村债务乏力,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难度增加等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构想及主要工作

未来五年是我们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清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五年,面对各级党组织的重托,面对全镇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清河的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强力推进清河的各项工作,赶上发展潮流,顺应群众意愿,变压力为动力,在思想和行动上,在工作和成果上都要有新突破。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构建谐社会,审视镇情,立足发展,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清河。

未来五年某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末,社会总产值实现5.36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5亿元、3.36亿元、0.5亿元,平均增长8.6、12、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47元,年增长6.3。

到2010年,全镇80的村实现白色路面,镇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美化、绿化,50的村屯用上自来水,砖瓦化率达到80,为群众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镇情,重新认识自己,解放思想,把一切行动统一到清河的快发展、大发展上来。首先,要把解放思想与实现目标结合起来。我们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解放思想就是克服畏难情绪、悲观泄气情绪、无所作为情绪,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自逼快上的勇气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无畏精神去想事业、干事业。其次,要把解放思想与理清思路结合起来,找准发展路子。清河有12万亩耕地,田里应该种什么?有近13万亩山,山上宜种什么?有4000余亩水面,水里应该养什么?有10个村,村该发展什么?有4000户农户,庭院应该搞什么?清河经济发展的闪光点在哪里,制约点是什么,突破口如何寻找?这些问题都需要全镇上下认真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理清思路,有思路才会有出路。第三,要把解放思想与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镇域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切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我们都可以大胆的利用和采纳。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树立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意识,积极探索开创我镇党建工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创新创优创特,站前列、争一流。

(一)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按照市场要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动和依靠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的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提倡农民多业并举,在“农、林、牧、渔”等多方面找增收渠道,减小风险,着力发展有市场,品质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扩大棚菜、露地菜、饲料等非粮作物面积。二是水稻种植加快A级绿色水稻生产进程。加快水稻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品质,拓开市场,打出品牌,创出品牌效益。三是巩固牧业生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牧业,发达的牧业是农业进步的标志,尽管受市场影响,牧业一些产品效益波动,但只要看准时机,选好项目,节约成本也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益。继续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猪、黄牛、羊、家禽等牧业生产,逐步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战略转移。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济人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等力量,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利用好省市县的扶贫开发政策,为五个重点村落实好开发项目。

做活招商引资和争资争项文章。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兑现县政府一切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使投资者投得放心、赚得安心、留得舒心。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清河知名度,做好优势项目推介工作。走活全方位、多层次招商路子,实施全民招商战略,按照县优惠政策,奖励引资金、引技术、引项目、引人才、引客商的有功人员。三是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抛弃“上级不请就不到,上级不给就不要”的落后观念,主动出击,找信息、找朋友、找项目、找资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为我镇经济建设服务。四是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发挥我镇的资源优势,围绕基地找龙头,依托龙头建基地,加强木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五是着力培育发展私营经济。在思想观念上,确立私营经济是工业企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做到先放开、后理顺、先扶持、后受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今后五年发展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引导私营经济不断提高组织化成度和经营水平,使他们逐步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化管理向投资多元化、生产专业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清河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镇村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是促进镇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具体行为。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白色路面建设,五年把镇内所有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对全镇80的村进行白色路面改造,加快村屯自来水进程,推广清洁能源,进一步完善镇内排给水工程;二是通过引资融资重点开发中心大街两侧,把中心大街两侧开发成集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提高文化品位,以硬件建设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资多彩;三是建立管建并举的各项制度。各村以村民自制为主,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完成10个村的村屯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道路、卫生、绿化、美化管理制度,保持村荣整洁。镇内以《哈尔滨市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为依据,实施好《某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投入人力财力,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增强城镇载体功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保持我镇省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荣誉。

推进科教兴镇。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无论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工业技改上项,都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个重要因素。一要加快科技应用普及和转化步伐。我们要想方设法挂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将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为我所用,加强对工业技改项目、绿色食品开发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引进高科技,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质量效益。二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我们急需的、真正有专长的人才,要出台政策,吸引他们来清河工作。三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使全日制教育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建立好农村各项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城镇特困居民都能进入“低保”行列。全面掌握农村特困户状况,本着公平、公开、扶持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解决特困户的生活困难,为他们开展生产自立,早日脱贫致富多做工作。巩固医疗卫生体系,加强计划免疫和保健工作,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兑现好独生子女奖励、60岁以上扶助奖励等政策。逐步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一是强化组织和纪律观念,努力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全镇党员、干部要时刻维护镇党委的权威,维护党内团结,上下一致,令行禁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全镇一盘棋,共同谋求发展大计,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和人大代表的作用。逐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清河的伟大事业中去。三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将行政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法律的监督之下。四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服务大局,秉公执法。严厉防范和依法打击多发性刑事案件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群防群治能力。五是努力保持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掌握政策妥善处理,把矛盾化解在村、在单位,使问题不出镇。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工作。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大依法检查督促力度,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争做鼓舞人心,凝聚士气的工作。一是认真作好宣传思想工作,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集中宣传我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好形式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希望和前途,激发他们的热爱清河、建设清河的热情,在抓好对内宣传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把清河宣传出去,不断扩大某的知名度。二是树立良好的市民形象。深入抓好“八荣八耻”的宣传活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社会公德、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利用一切宣传手段,教育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三是坚持巩固与提高并重,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坚持有形建设和无形建设协调,村屯建设和城镇建设协调,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整体升级,巩固国家级“文明村镇”建设成果。

(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

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首先,党政班子把清河的发展作为己任,从清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正视存在的问题,对照不足找差距,从过去的荣耀中走出来,踏踏实实的为了清河的发展下工夫,按照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不懈努力。第二,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既不能对取得的成绩盲目乐观、小进则满,也不能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要以敢创一流、拼搏向上的雄心壮志,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第三,全镇党员干部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心态。把热爱清河,建设清河,发展清河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首要条件,在各条战线上体现党委的发展要求,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好党组织的权威,维护好清河人民的利益。第四,号召某两万人民,团结一心,凝聚力量,要以是一名清河人为荣,以为清河的发展献技献力为荣,要对清河的发展充满信心。有了好发展思路,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把清河建设好,发展好。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镇村两级干部要率先垂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村、各单位每年都要精心谋划,办几件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三是以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倾心抓好扶贫解困工作。重点解决好农民增收难,弱势群体生活难,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等问题,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努力构建社会的和谐。四要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继续强化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制度,狠抓工作落实,保证镇党委的决策能够顺利实施。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一是镇党政班子成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好县委部署的各项工作,率先垂范,严于律已,发挥党委的表率作用。在抓好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抓好各村、各单位党支部建设,对工作不齐不利和“软、散、老、低”的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增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和组织党员进行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培训工作,扶持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继续保持过去四年所取得的荣誉和成果。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意识强、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三是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村级支部班子结构,注重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有头脑、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从根本上改变部分村干部的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差、政策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做好农村年轻党员的发展工作,在农村建设一支年轻有为的党员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一是要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二是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制约机制,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学习两个《条例》和《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加大办案力度,集中力量查处典型案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狠刹滥用职权、欺压群众、铺张浪费等歪风,树正气、树形象,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

7.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七

(代拟稿)

校党委书记沈伟国

尊敬的团市委徐枫副书记、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

在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校深入贯彻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备战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实现学校“三年行动纲要”目标之际,我校共青团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长期关心和支持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团市委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我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才,兄弟高校团委代表、区县团委代表和我校群众组织代表都做了精彩的致辞,团市委副书记徐枫同志也为我校共青团和团员青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枫同志站在上海市共青团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评价了我校共青团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并为我校共青团的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我校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各级团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徐枫同志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我校共青团事业长足发展。

校团委书记宋来同志代表第十二届团委会向大会所做的工作报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2001年以来,我校共青团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勤奋求实、开拓进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明确了我校共青团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五年来,我校共青团工作多次受到了全国和上海市的表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为学校赢得了很多荣誉。实践证明,我校共青团不愧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和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校共青团的工作,学校党委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几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实施“十一五”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在注重内涵发展的同时,适度扩大规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我校共青团工作和团员青年提几点希望:

第一,共青团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构筑青年大学生牢固的精神支柱。

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科学理论构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青年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的群体,而大学阶段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校各级团组织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寻求适应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思想教育新视点,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理想、坚

定信念。我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和团校教育等有效载体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提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自觉性,从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二,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我校共青团同学校党委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全校师生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聚精会神地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我校各级共青团要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找准位置、认真工作,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创新型的产业、学科和社会英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保持持久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我校共青团要积极践行过程思想,不断强化精细管理的意识,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共青团组织要善于通过服务,抢占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把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点”,明确就业与成才的“均衡点”。要坚持从广大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化服务育人的理念,切实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实际需要和现实问题,真正做到贴近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只有这样,共青团工作才能得到青年学生的认

同,从而保持持久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第四、希望广大团员青年爱国、荣校,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学校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也因学生的成才而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处于新一轮发展进程之中。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都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中,做光荣的华理青年。同时,也希望广大团员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各位代表、同学们,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时代。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团市委和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共青团必定能团结和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祝青年朋友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8.青海省委第十三次代表会的心得体会 篇八

努力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

——在中国共产党精河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审议稿)

县委书记 尤占军(2011年7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精河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二〇〇六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精河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也是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疆加快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利时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过去的五年,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至2010年末,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9.99亿元,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2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0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2亿元,年均增长3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年均增长16.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560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年均增长8.2%,较“十五”末增加4554.8元。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农牧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坚持“棉花、枸杞、畜牧、果蔬”四大产业并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棉花基地进一步巩固。以干部领种科技示范田为抓手,大力推行棉花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全县棉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70%,皮棉亩均单产达142.6公斤,棉花生产水平进入全疆先进行列。枸杞产业不断壮大。至2010年末,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近11万亩,较“十五”末增加7万亩,年产枸杞1.3万吨,产值达4.2亿元。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枸杞品质得到有效保障。投入千万元完成托里乡枸杞市场改扩建,成立枸杞市场管理办公室,枸杞初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以鸿锦枸杞为龙头的枸杞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加工转化干果1000吨以上,研发出枸杞酒、枸杞多糖、枸杞籽油、枸杞浓缩汁、枸杞饮料、枸杞叶茶等十余种产品,市场销售良好。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至2010年末,全县牲畜存栏36.7万头(只),商品率达到57.1%。畜禽繁育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牲畜良种率逐年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增收作用明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畜产品安全监管有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实现天然草场围栏330万亩。牧民定居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定居500户。设施农业基地不断壮大。五年累计补助1000余万元,建设大棚1100座,初步形成了以茫丁乡、大河沿子镇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带。坚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两轮驱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7个,实现了重点产业有龙头企业拉动,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日趋活跃,农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人影工作、防洪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五年,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转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不断强化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编制完成湖北·精河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投入各类资金3790万元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狠抓企业经济运行监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32亿元,完成企业技改项目61个,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出台了《精河县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暂行办法》、《精河县优化投资软环境的意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形式,优化投资软环境,五年累计落地招商项目56个,到位资金13.36亿元,先后招引昆仑水泥、晶羿矿业、贝磊达矿业、金天海棉浆粕、天山硫化碱、中鑫化工、旭和铸造、力达纺织等一批投资过亿、过千万的企业落户精河,以农副产品加工、盐化工、石灰石、矿产资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至2010年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40.3%以上。

过去的五年,城乡建设焕发新面貌。五年来,狠抓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投资累计达13亿元。完成了《精河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精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0—2030)》、各乡(镇、场)总体规划及县城供排水、供热、住房建设等一批专项规划。完成了城区主干道改扩建、生态园、影剧院、体育馆、精河河道景观治理工程一期、县人力资源市场、沿街建筑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精河河道景观治理二期、县科技文化中心、火车南站商贸物流园等工程,开通县城公交客运,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滨河青城、阳光美居、和平等小区建设,五年累计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达24.8万平方米,为各族群众营造了温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大河沿子镇、托里乡、八家户农场为主的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乡(镇、场)道路、供热、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镇、场)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安居、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等城乡重点工程全面启动。以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活动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环卫队伍建设,加大违建管理、拆迁整治和卫生保洁力度,城市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创建成为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

过去的五年,现代服务业呈现新进展。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力度,投入2亿元,完成了敖包、巴音阿门、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景观工程和生态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软硬环境,引进旅游企业介入景区经营管理,不断优化景区服务,敖包、巴音阿门、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获得国家AA级景区认证,生态园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积极做好新景区开发,先后完成艾比湖、甘家湖旅游风景区等项目的前期规划。实现接待游客人次和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6%和19.6%。注重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引导和规范管理,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实现交通运输、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金融保险、中介服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9亿元,年均增长10.3%,较“十五”末增长63.6%。

过去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加强。五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项目资金7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2.31亿元,比“十五”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数增长2.71倍。相继完成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事关民生的重点工程。完成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并试蓄水,稳步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启动沙尔托海水库建设。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完成农村饮水工程8个,解决3.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大面积推广,五年建成农村沼气池9681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五年完成“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5.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93%,较“十五”末提高0.6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评制度,艾比湖、精河河、大河沿子河、托托河流域等重要水源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扶持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清洁生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减排指标均控制在自治区规定范围以内。

过去的五年,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就业工作强力推进。五年城镇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2.13万人,较“十五”增加 1.4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1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提标扩面,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万人(次),较“十五”末增加5.9万人(次)。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投入3400万元,完成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场)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累计完成廉租住房430户,新建和加固改造农村抗震安居房14209户。教育工作投入上新台阶。五年累计投入1.92亿元,完成第三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3个、5.36万平方米。面向社会招聘县聘教师391名、特岗教师166名,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稳步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面贯彻实施,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获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县”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 “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知识分子、老年人事业、关心下一代、机构编制管理、档案管理、史志编纂、红十字会等工作均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宣传思想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围绕党的十七大、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奥运、抗震救灾、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和贯彻等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宣传实践活动。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明显,成立了县委外宣办、县新闻中心,创办县委机关内部周刊《今日精河》,出版发行了《意蕴精河》、《画意精河》、《精河灵韵》等外宣品。文学艺术工作蓬勃开展,成立了县文联,成功策划了“聆听精河的回声”精河县文化作品首发式暨文化发展研讨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精河的知名度明显提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成功承办国际男篮邀请赛、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连续8次获得“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先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的管理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西新工程等扎实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过去的五年,社会稳定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对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维稳宣教等工作,夯实了维护稳定的基础。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实施 “五个一”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城乡“打、防、控”体系,社会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奥运安保及“7·5”事件后社会稳定工作。深入推进“平安精河”创建,成功创建为自治区“平安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深入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活动,“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筑牢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依法合理解决各族群众的利益诉求,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过去的五年,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五年来,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履行职能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县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工商联、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实行乡(镇、场)“开放式”党委会议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各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顺利通过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复验。

过去的五年,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圆满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把干部入口关和政治关,五年来共选拔领导干部287名。狠抓干部监督管理,深入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县委全委会票决干部管理办法》、《精河县竞争性选拔中层干部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五年来共约谈干部544人次,对5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和离任审计。以“五支队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将大河沿子镇和阿合其农场进行机构合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通过结对帮扶、提高农村“四老”人员生活补贴、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障和党员扶助金等措施,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大力推广“五百”服务、“民情流水线”等做法,实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全天候、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机关、学校、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属地化管理全面推行,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机关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党员责任区、天山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员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规划》,制定并实施了《精河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深入开展对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纠风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 专项治理、清理违规集资建房等专项检查和监督,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加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廉政教育,试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加大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主动接受监督和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过去的五年,对口援疆和兵地交流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湖北省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改善各族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干部人才四大任务,迅速行动,主动承接全方位对口支援。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一小食宿综合楼等援建项目,启动牧民定居工程和湖北·精河产业园的产业规划等。两地党政互访、交流、培训成果显著,援疆干部发挥作用良好。过去的五年,农五师驻精团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兵地融合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沉着应对复杂局面,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精河县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精河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及关心支持精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对精河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更加深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用发展的办法破难攻坚;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用惠民的举措凝聚力量;必须坚持维护稳定,用稳定的环境构建和谐;必须坚持团结协作,用务实的作风求得实效;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用先进的理念锤炼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相对滞后,未形成产业规模,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牧民增收不稳定。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仍是短腿,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现有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招商引资的理念和形式有待于改进和创新。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档次低、占产业结构比重较小。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低,未能很好的依托口岸带动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五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单位还存在“懒、散、庸、拖、贪”的现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较低。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应对挑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定的发展信念,积极谋划新对策,采取新措施、新办法,扎实细致地做好今后的工作,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们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是我们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的政策将会更好,机遇将会更多。

一是中央、对口援疆省市的扶持政策力度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全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中的特殊战略地位,明确了新疆工作在全国工作大局中的特殊战略地位,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从土地、财税、投资、金融、进出口、产业、人才等方面制定了资源税费从价计征、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适当放宽特殊行业准入限制等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特殊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包括天山北坡经济带在内的全国10个经济区加快发展。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湖北省将每年拿出近3亿元对口支援自治州,并将精河作为产业援博和项目援博的重点区域,集中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和优势力量规划建设湖北·精河产业园。襄阳和荆门两市的对口援疆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是自治区和自治州党委的决策可操作性强。自治区党委着眼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同心同向同调同力”、“新疆效率”、“新疆精神”、“效政风暴”等一系列符合新疆实际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6万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要配套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差别化政策,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将博乐—精河—阿拉山口经济区建成出口加工基地、进口商品集散地和面向中亚与欧洲的物流通道中心。自治州党委、政府着眼于新时期、新阶段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围绕我州最大的优势—口岸优势,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了“口岸强州”、“城镇化带动”和“民生优先”战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成功获得国家审批,必将助推我县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

三是精河跨越发展的自身条件好。我县作为陆路交通枢纽,必将更加有利于承接两个口岸的进口能源资源发展落地加工,必将更加有利于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棉花、枸杞等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农副产品加工、盐化工、石灰石加工等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初具规模,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纵观全局,我们已经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后五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在新一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奋发有为,把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一年一变样、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变样,确保我县到2020年与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民生优先”战略。力争到“十二五”末,使精河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的新兴工业城市、各族群众富裕安康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北疆重镇。

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到2015年末,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52.4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为31:41: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年均增长7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一、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扩大经济总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以上,建成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将我县打造成为自治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

㈠ 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产业聚集平台。要按照“高起点规划园区、高标准建设园区、高效益引进项目”的思路,切实抓好湖北·精河产业园建设,把工业园区的规划,与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现代物流等规划有机衔接起来,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引导企业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政策支持和湖北省的对口援助,坚持政府投入与引进社会资本并举,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抓好园区供水、道路、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要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园区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在电力、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建设企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为承载大企业、大项目创造有利条件。要按照湖北·精河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形成适应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的特色功能区。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以进出口贸易加工区为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枸杞、肉牛羊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五台石灰石产业加工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轻质碳酸钙、水泥、电石、脱硫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石灰石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形成较为完善的石灰石产业集群;以艾比湖物流仓储加工区为载体,利用精河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对接,力争建成仓储物流基地、货物分装中心及进出口矿产品落地加工基地;以祖木墩新兴产业区为载体,依托丰富的光能和风能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

㈡ 依托口岸带动,积极打造产业配套区。要充分发挥我县紧邻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独特地缘优势,积极探索利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信息流、货物流和特殊政策的有效途径,加强对中亚五国资源、能源、政策以及两个口岸大宗进出口货物情况的研究与调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紧紧抓住阿拉山口建设综合保税区和申报国家级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时机,全面掌握和了解综合保税区相关优惠政策,研究和制定有利于贸易企业在精河从事进出口业务的相关优惠政策,引进适合在我县进行进出口生产加工、物流集散的投资企业,尽快把我县建成有规模、有影响的进出口加工基地。要围绕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档纺织、服装加工、小商品半成品加工及大宗商品分拣包装等服务性外包产业。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为集工业、商贸、仓储、物流、进出口落地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及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配套区。

㈢ 创新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要牢固树立招引产业链的招商理念,强力推进产业聚集。一是要依托阿拉山口建设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和湖北省对口援疆的有利时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导湖北等内地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二是坚持“走出去”定向招商。积极抓住内地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内地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采取招商小分队赴内地招商、县领导亲自带队招商等形式,有针对性进行招商,引进大项目落户我县。三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以商招商。扩大企业间的关联度,延伸企业产业链,进而扶持现有外来投资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把我县的资源、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广泛地向外推介,并采取向内地企业发送《招商信息》等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精河、走进精河、投资精河。

㈣ 优化招商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要牢固树立“以发展为先、以企业为重”的理念,将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化为自觉行动,努力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释疑解惑,使项目招得进、留得下。要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定项目、定领导、定进展、定效益”的全方位跟踪服务。严禁出现损害企业发展的行为,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建设生产经营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以优质、快捷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高起点抓好城乡规划,高标准实施城乡建设,精细化实施城市管理。力争到“十二五”末,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逐步形成以县城区(精河镇、茫丁乡、八家户农场)为中心城镇、大河沿子镇为次中心城镇、托里乡为重点城镇、托托乡为一般城镇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格局。㈠ 高水平抓好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蓝图。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统筹城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市政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要以建设县城区中心城镇为目标,大力抓好县城东城区、西城区和南部工业区的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两翼发展,北居南工,工业驱动,以城带乡”的发展布局。要严格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机制,坚持规划下审一级,严格执行各类规划备案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

㈡ 高质量抓好县城区建设。要按照“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的目标,充分利用“精河”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自然条件,以“精河”为轴,加快推进城市“东扩西进”发展步伐,有效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推进东城区建设,大力实施县城区棚户区改造、火车南站商贸物流园、各类专业市场、街景美化亮化等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味、美化城市环境,努力将东城区打造成为全县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旅游商贸为主的核心区域。高起点的启动西城区建设,以实施“精河”河道景观治理工程为依托,带动滨河西侧区域发展居民住宅、配套商业、生活休闲等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县城向西发展的生活休闲综合服务区域。加快推进以进出口贸易加工区为主的南部工业区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及仓储、科技服务等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打造设施完善、服务健全、环境优良的工业发展区域。要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按照稳步改造老城区、有序规划新城区的原则,逐步完善城市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电力、通讯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要积极启动并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力争使县城区天然气入户实现全覆盖。

㈢ 要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要按照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功能完善的原则,以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功能完善的次中心城镇、重点城镇和一般城镇为目标,切实抓好大河沿子镇、托里乡(83团)和托托乡(91团)的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中心居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完善乡、镇中心居住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及商业等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乡、镇中心居住区的承载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向中心居住区聚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努力使农牧民群众居住社区化、生活城镇化、生产现代化。

㈣ 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经营和管理。要逐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健全城市发展用地收储制度,科学收储土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调控。进一步完善城市投融资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等要素,使经营城市步入投入—产出—再投入—更大产出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抓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不断提升园林管护水平,切实加大卫生保洁力度,争创自治区园林县城。要围绕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完善机构设置,努力打造一支懂得管理、精于管理的城市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资源共享、协调配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要积极探索创新物业管理工作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物业管理,努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管理有序的物业管理企业,有效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上水平。

三、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特色,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

我们要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

㈠ 突出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基地。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动力,切实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综合效益。要紧紧抓住精河县被列入自治区“十二五”纺织工业“两城七园”发展规划的契机,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切实巩固棉花产业主导地位。要以建设全疆枸杞产业基地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枸杞种植规模,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枸杞基地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枸杞种植管理、生产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切实提升枸杞产品品质。加快创建“精河枸杞”品牌,通过引导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举办枸杞交易会推动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枸杞名牌产品。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枸杞种植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绿色枸杞覆盖率达50%以上,枸杞产业化实现质的突破。要进一步壮大畜牧基地。突出特色,以建设优质牛羊肉、生猪、禽蛋生产基地为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逐步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实现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进一步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确保畜产品安全。要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基地,继续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以大河沿子镇和茫丁乡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以八家户农场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带动发展设施林果业。力争“十二五”末,发展成以蔬菜、特色林果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产业基地。要根据市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甜叶菊、酱用番茄、酿酒葡萄等特色“订单”经济作物,多途径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型农业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发展一批组织严密、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带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要紧紧围绕棉花、枸杞、畜牧和果蔬等优势产业,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开拓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转换步伐,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㈢ 全力推动农牧民多渠道增收。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阳光工程”、“科技之冬”、“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等活动,大规模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向县内工业企业、重点工程和服务行业转移创收。大力扶持发展以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等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农牧民返乡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短平快的增收致富项目,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增收、积累财富。

㈣ 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一批高科技、新品种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大力引进推广适用农牧业新技术,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生产,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全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牧业。要建立健全良种、良法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力争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加快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饲草料基地,全力抓好畜禽品种改良、畜禽新品种引进、快速育肥等工作,加大草原植被修复等相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重点引进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收获机械,力争到“十二五”末,棉花机械化收获水平有较大提高。要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

四、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要把促进三产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内涵,提高质量。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产服务体系,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30%以上。㈠ 加快发展旅游业。要依托国内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要立足县内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现有景区,切实提升景区服务档次和水平。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景区、重点客源城市的有效对接,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不断做大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与伊犁地区及州内其他县市的区域合作,在规划、交通、线路、营销等方面进行充分协作,积极开发精伊霍铁路沿线精品旅游景点,努力构建北疆精品旅游线路的黄金中转服务站。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

㈡ 全面提升服务业。要按照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政策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突出民俗特色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逐步引导县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牧家乐经营网点实行集中规模化经营,切实改善经营环境,提升经营服务质量,积极引进疆内各民族的知名特色餐饮项目,努力培育和打造新疆特色餐饮集中地。以提升服务档次为目标,依托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和精阿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会所服务中心等产业,着力打造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后方服务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配送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火车南站仓储物流园,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上规模、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落户我县,发展物流配送、代理联运等现代流通方式,探索发展与疆内及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努力将我县打造成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编制完善商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着力构建以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为支撑,以连锁超市、综合商场、便利店为主力的商业发展新格局。支持和鼓励金融企业创新服务,拓展金融服务产品,规范发展会计、律师、评估、咨询等行业,探索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等行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自治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机遇,集中力量争取实施一批事关我县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重大项目建设。

㈠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认真抓好沙尔托海牧区水库工程建设,争取早日竣工,发挥作用。完成精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及精河河、大河沿子河防洪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快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工业园区道路、农村公路、旅游公路及重点林牧道建设,不断扩大路网规模,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及出租车运营管理,方便群众出行。积极配合做好精阿高速、连霍高速奎屯至赛里木湖段、八家户国道312岔口至尼勒克县和沙山子至伊宁县省道公路、阿拉山口至精河复线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

㈡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配合做好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和准噶尔盆地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艾比湖湿地、精河、大河沿子河等主要水源涵养区、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格落实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大政策措施,每年都要实施一批事关群众住房、教育、就业、就医等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努力使各族群众更加直接有效地共享发展的成果。㈠ 切实抓好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工程。要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先抓好县城区富民安居工程的规划建设,吸引农牧民群众逐步向县城区聚集,再抓好以各乡(镇、场)政府(管委)所在地为主的富民安居工程的规划建设,引导农牧民群众就近向各乡(镇、场)中心居住区聚集,最后抓好各乡(镇、场)中心村(队)的规划建设,引导农牧民群众就地集中居住。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集约建设的思路,高起点、高效益地推进“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农牧民进城购买政府安居房等民生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以县城区、各乡(镇、场)中心居住区和若干中心村为主的三级富民安居建设体系,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

㈡ 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着力抓好“科技兴工”、“科技兴农”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到“十二五”末,全县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完成县高级中学搬迁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切实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突出抓好“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基础。

㈢ 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各项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人员创业就业。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制度,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向县内工业企业、三产服务业领域转移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安置就业。

㈣ 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工作思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到“十二五”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完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全面落实积极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优生健康工程,提高人口素质。

㈤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城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进一步解决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力争“十二五”末,初步建成覆盖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要认真落实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实现全覆盖,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联动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救助应急预案,形成县、乡、村三级灾害应急网络。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事业,全面落实优待残疾人、老年人各项政策。坚持和完善城乡解困、社会救助制度,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㈥ 统筹发展对口援疆、兵地交流等各项事业。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主动沟通,切实加强与湖北省特别是襄阳、荆门两市的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交流活动,确保对口援疆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牢固树立兵地融合发展的思想,切实加强与驻精团场的交流合作,认真开展好互派干部交流任职工作,不断促进兵地间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知识分子、老年人事业、关心下一代、机构编制管理、档案管理、史志编纂、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七、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要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着力营造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展稳定、团结和谐的浓厚氛围,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㈠着力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引领新观念。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把蕴含在先进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渗透和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工作中,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开创“十二五”新局面打牢思想基础。

㈡着力推动舆论引导工作引领新气象。坚持内鼓干劲、外树形象,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疆内外各级媒体的合作联系,围绕区位、资源等特色亮点,开展专题性、集中性、系列性的对外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网上精河”、《今日精河》等县域媒体和刊物的影响力,积极构建部门联动、人人参与的大外宣工作格局,借助环湖赛、枸杞交易会等外宣平台,不断提升精河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精河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㈢着力推动文化体育工作引领新品位。深入挖掘我县丰厚的文化底蕴,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加快构建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机关、企业、社区、校园、广场文化。积极争办和引进高雅文艺演出和高水平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具有现代文化气息、展现时代风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完善乡(镇、场)、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东风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力争创作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籍、绘画、歌曲、电影、电视等精品佳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净化文化市场。

㈣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领新风尚。以提升精河城市品位为核心,统揽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巩固与提高并重,突出抓好文明宣传教育、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要着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感恩、勤劳、互助、进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新疆精神,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全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要继续巩固和扩大“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的成果,不断加强“六史”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

八、全力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十二五”时期,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也将是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做好今后五年的维护稳定和社会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㈠完善和落实维稳长效机制。坚决贯彻“两个防止”要求,切实抓好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以加强情报信息、强化专业力量为重点,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建立健全严打斗争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和侵财类多发性犯罪。不断完善维稳处突和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自治区平安县的创建成果,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深入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等预知预防措施,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力度,夯实基层维稳工作基础。加强专业治安巡逻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拓宽技防设施建设投入渠道,确保全县重点部位监控实现全覆盖、互联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㈢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的宗教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全面落实“三管两制一负责”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完善爱国宗教人士聘用、管理、培训等制度,做到政治上信任、信仰上尊重、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使他们成为协助党委、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㈣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县、乡、村(社区)三级矛盾调处中心和“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作用,积极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做到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生活困难帮扶到位、思想情绪安抚到位、教育稳控落实到位。全面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九、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形成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职能作用,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县、乡(镇)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选举工作。支持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继续深化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党管武装工作新途径,认真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乡(镇、场)“开放式”党委会议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㈠ 深入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谋划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人民期待变化、变革、创新,我们唯有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当前我们正处在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期、攻坚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我县区位、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着力解决好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发展方式,在更新观念中破解发展难题。要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敢于担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地域观念,树立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树立克难奋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把少说空话多干事作为一种工作常态,拿出一股拼劲,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力争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县的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㈡ 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状态促进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各级班子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在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借助援疆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干部培训优势资源,有计划的选派领导干部赴内地培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解决实际问题和高起点推动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真正做到有为者有位、善为者晋位。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急需紧缺人才。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积极支持老同志为我县推进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作出新贡献。

㈢ 夯实基层基础,以坚强稳固的堡垒支撑发展。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大力开展“三级联创”等创建评选活动,强化党对农村各项事务的领导。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机关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等工作机制,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始终,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㈣ 转变工作作风,以优良的软环境服务发展。要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倡行“新疆效率”,坚持科学执政、为民执政、求真务实。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自上而下简化审批程序,狠抓机关效能考评工作,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零缺位工作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干部作风中的不良风气,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庸提能力,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勤政为民、不计荣辱、拼命苦干,切实转变部门行业和干部工作作风,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优化全县改革发展的软环境。

㈤ 加强廉政建设,以风清气正的环境保障发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全面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进一步强化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扩大党务、政务公开,加强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制度改革,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按照吏治清明、严惩腐败的要求,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保障和推动跨越式发展,造福各族群众。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下一篇:燕子埠中心校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