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2024-07-20

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共7篇)

1.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一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

1、植物对养分吸收的两个关键时期是 作物营养临界期 和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2、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决定于 土壤质地 ; 土壤胶体类型 ; 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有机质)。

3、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有 截获 ; 质流 ; 扩散。

4、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于 年生成量 和 年矿化量。

5、土壤是由 固相 ; 液相 ; 气相 三相物质组成的多孔体。

6、李比希提出的三个学说是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 养分归还学说 ; 最小养分律。

7、厩肥腐熟的外部特征,腐熟阶段是 黑 烂 臭 ;半腐熟阶段是 棕 软 霉。

8、土壤毛管上升水的高度与毛管半径成 反比。

9、物理化学 吸收性对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影响最大。

10、海南岛分布面积最广的岩石是 花岗岩。

1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铜硼锰锌钼氯 等16种。

12、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是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时间。

13、对植物吸收利用最有效的水是 毛管水。

14、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有利于消除 过多的氨 的毒害。

15、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是: 可逆反应、等价变换、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17、氯化钾一般不宜在 忌氯 和 淀粉类 作物施用。

19、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质流 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20、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 岩浆岩、沉积岩 和 变质岩 等三种类型。

22、通常将土壤孔隙分为: 非活性孔隙 ; 毛管孔隙 和

通气孔隙 等三种类型。

23、土壤酸度分为二种类型,即: 活性酸 和 潜性酸。

24、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依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25、作物吸收氮的最好形态是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26、以质流的方式提供的养分主要是: 氮。

27、影响离子扩散的因素有: 浓度梯度、离子的扩散速率。

28、堆肥堆制时一般掌握初期以 矿质化过程 为主,后期则以 腐殖化过程 为主。

29、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 时间短、范围小、植物营养元素向上富集。30、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是 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31、土壤中粘粒部分主要由 次生 矿物组成。

32、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容量指标作成的相关曲线叫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3、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太阳辐射热。

34、油菜缺硼会出现“ 花而不实 ”的症状。

35、当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时,土壤水吸力为 零。

36、自然土壤经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会 降低。

37、水田土壤氮的损失途径主要是 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38、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的 释放 ;生物小循环是养料的 累积。

39、花岗岩含的主要矿物是 长石、云母、石英。40、微量元素的施用要有高度的 针对性。

41、复合肥料的种类有 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 和 掺合混合肥料。

42、土壤胶体的电荷可分为 永久电荷 和 可变电荷。

43、盐基离子指的是 钙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铵根离子。

44、海南岛的地带性土壤是 砖红壤。

45、判断土壤耕性好坏标准是:耕作难易的程度 ; 耕作质量的好坏 ;耕作时间的长短。

46、作物缺钼会引起硝酸盐的积累是因为钼是 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 的成分。

47、铵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所吸持而形成非交换性铵的过程称 铵的固定。

48、土壤速效养分一般是指 水溶态 养分和 吸附态 养分。

49、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 旱重水轻 的原则。

二、判断题

1、同一土壤疏松时比坚实时的导热率低。对

2、植物根系只能吸收利用各种离子态养分。错

3、沼泽土是完全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壤。错

4、同价离子水化半径越大,则交换能力越弱。对

5、作物缺铁首先在新叶上表现失绿发黄。对

6、同一土壤疏松时比坚实时的容重小。对

7、随土壤深度的加深,CO2含量浓度加大。对

8、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说明了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的有效养分的真实数量。错

9、盐基饱和度愈大的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愈强。错

10、从土壤组成性质看,水田较旱地腐殖化系数低。错

11、土壤热容量愈大,土温升高或降低愈慢。对

12、同一土壤,腐殖质越多阳离子交换量就越小。错

13、作物缺锌是从下部叶子开始出现失绿症状。对

14、一般地说含有机质多的土壤孔度也高。对

15、土壤酶主要来自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对

16、作物缺钙开始出现症状是在根尖、顶芽等部位。对

17、.Eh值越大,表明土壤的氧化状态愈强。对

18、其它条件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低。错

19、水田土壤的有机质矿化率一般比旱地高。错

20、土壤有机态氮是决定作物是否施用氮肥的指标。错

21、一般来说,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水所受吸力就越大。对

22、在玉米-绿肥轮作中,磷肥应重施在后作中。对

23、一般说来,土壤容重越小越好。错

24、某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含量必须在千分之一以上才能称其为必需元素。错

25、一般来说,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比南方土壤的高。对

26、相同质地的土壤,容重越大,导热率也越低。错

27、相同母质的土壤质地越细微量元素含量越低。错

28、土壤含水量越高时,土壤温度越不穩定。错

29、旱作轮作中磷肥强调重施冬季。对

30、土壤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一般比大气中的高。对

31、土壤中某离子的饱和度越大,有效性越低。错

32、土壤pH值愈大,表明土壤酸性愈强。错

33、研究发现,作物花而不实与微量元素硼的缺乏有关。对

34、草木灰颜色越白,说明水溶性钾越少,肥效越差。对

35、人粪尿是有机肥料,适用于任何作物。包括糖类和淀粉类作物。错

36、土壤热容量的大小是由土粒决定的。错

37、土壤中的磷从干到湿时,其活性会提高。对

38、铵态氮在通气良好条件下易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气。错

39、在南方,长石风化后生成的次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对 40、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错

41、通常我们说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是指潜性酸度。错

42、交换性钙离子浓度相同的两种不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越大的土壤其钙离子的有效度越大。错

43、缺素症出现在下部叶片则说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是不能移动的。错

44、粘质土的温度变化稳定是因为粘质土含有较高的有机质。错

45、一般说来,湿润地区土壤钙镁含量低于半干旱地区。对

46、土壤溶液浓度越大,质流迁移的养分也越多。对

47、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对

三、选择题

1、当有机残体的C/N比在(A)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有机残体分解速度最快。

A、25:1; B、35:1; C、45:1; D、55:1。

2、大多数作物(B)的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

A、氮; B、磷; C、钾; D、钙。

3、作物缺钾从(C)开始表现缺乏症状。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4、当pH>7.2时,作物吸收(B)较多。

A、H2PO4-; B、HPO42-; C、PO43-; D、PO44-。

5、常温下能分解放出氨气的是(B)。

A、硫铵; B、碳铵; C、硝铵; D、氯化铵。

6、耕作土壤中养分的主要来源是(B)。

A、生物固氮; B、施肥; C、降雨; D、秸杆还田。

7、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称为(C)。

A、上塑限; B、塑性值; C、下塑限; D、塑性指数。

8、高产肥沃土壤要求土壤通气孔度在(B)。

A、10%以下; B、10%以上; C、20%以上; D、20%以下。

9、(A)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A、石英; B、长石; C、黑云母; D、辉石。

10、发老苗不发小苗的土壤是(B)。

A、砂土; B、粘土; C、砂壤土; D、壤土。

11、有机质丰富,熟化度高的土壤容易形成的结构体是(B)。

A、片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块状结构 D、核状结构

12、(C)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A、气候; B、母质; C、生物; D、地形。

13、以下胶体中(C)的阳离子交换量最小。

A、有机质; B、蒙脱石; C、高岭石; D、伊俐石。

14、土壤(C)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毛管上升水。

15、(D)是生理中性肥料。

A、氯化铵; B、硫酸铵; C、硝酸钠; D、硝酸铵。

16、作物缺(C)新叶开始出现症状。

A、氮; B、铜; C、锌; D、钾。

17、在同一气候带下,以(A)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含砂粒多。

A、砂岩; B、玄武岩; C、页岩; D、板岩。

18、盛夏水田采取(B)有利降温,避免水稻早衰。

A、日排夜灌 B、日灌夜排 C、全日淹灌 D、日夜均排

19、测定某土壤水分含量时,土壤湿重为20.1克,在105-110℃烘干后的重量为17.4克。该土壤的含水量为(B)

A、15.0 B、15.5 C、13.4 D、16.5 20、钾在作物体内是以(C)形态存在的。

A、有机态钾;B、缓效性钾;C、无机态钾;D、速效性钾。

21、土壤腐殖质是(D)的胶体物质。

A、黄色; B、棕色; C、灰色; D、黑色。

22、成土母质为①花岗岩、②玄武岩和③砾岩发育形成的土壤质地从粗到细是(C)。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D、③②①。

23、钾肥做(A)。

A、基肥比做追肥好; B、追肥比做基肥好;C、晚追肥比早追好; D、种肥比做基肥好。

24、下面属弱酸溶性磷肥的是(D)。

A、磷矿粉; B、骨粉; C、重过磷酸钙;D、钙镁磷肥。

25、养分归还的原理是建立在(B)。(这道题老师给的答案是C,网上有原题答案是B,学姐的答案也是B,郁闷)A、作物吸收养分基础上的;B、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基础上的; 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础上的;D、获得高的产量基础上的。

26、耕作层土壤的重量是每公顷约(D)。

A、200万kg;B、250万kg;C、300万kg;D、225万kg。

27、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A、比较多的次生矿物;B、比较少的有机质;C、比较多的砂粒; D、团聚体。

28、以下属有益元素的是:(A)。

A、硅; B、钼; C、氯; D、铁。

29、人粪尿是以(C)为主的肥料。

A、磷; B、钾; C、氮; D、钙。

30、母质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土壤,原因之一是(D)。

A、没有矿质养分;B、没有保肥性;C、没有保水性;D、没有有机质。

31、土壤(C)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毛管上升水。

32、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值会(B)。

A、升高;B、降低;C、不会受到影响;D、大幅长变化。

33、作物缺硫症状会先在(A)出现。

A、新叶;B、中部组织;C、老组织;D、下部组织。

34、在(B)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含粘粒多。

A、砂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板岩。

35、磷在作物体内是以(A)形态存在的。

A、有机态磷;B、难溶性磷;C、无机态磷;D、速效性磷。

36、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C∶N比例约为50∶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B)。

A、会增加; B、会降低; C、没有变化; D、转化为无效形态。

37、如果前茬是蔬菜,后茬是水田,水田施肥时应该(D)。

A、增加氮肥用量;B、增加磷肥用量;C、减少氮肥用量;D、减少磷肥用量。

38、作物缺氮一般是(C)开始变黄。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39、作物吸收磷的形态主要是(C)。

A、有机磷; B、难溶性磷; C、无机磷; D、枸溶性磷。40、(B)是引起作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之一。

A、温度; B、光照; C、土壤水分; D、酸碱度。

41、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B)交换下来。

A、都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B、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 C、完全不能被其它同性离子;D、能够被异性离子。

42、土壤空气中含有多种还原性气体,如(C、D)。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甲烷; D、氢气。

43、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D)A、毛管上升水; B、膜状水;C、毛管水悬着水; D、吸湿水。

44、当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B)。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很低的养分制约;D、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45、(C)的特点是成层性和成带性。

A、坡积物;B、海积物;C、冲积物;D、残积物。

46、与其他氮肥相比,(A)特别适合作根外追肥。

A、尿素;B、氨水;C、氯化铵;D、硫酸铵

47、土壤吸收性能中(C)对土壤保肥和供肥影响最大。

A、化学吸收;B、物理吸收;C、物理化学吸收;D、机械吸收。

48、土壤具有类生物体的特征,是因为土壤具有(A)。

A、微生物;B、粘土矿物;C、有机胶体;D、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49、氮肥的吸湿性大小顺序是(B)。A、NH4NO3>NH4HCO3>尿素>(NH4)2SO4>NH4Cl B、NH4NO3>NH4HCO3>尿素>NH4Cl >(NH4)2SO4 C、NH4HCO3> NH4NO3 >尿素>(NH4)2SO4>NH4Cl D、NH4HCO3> NH4NO3>尿素>(NH4)2SO4>NH4Cl 50、最适合作根外追肥的肥料是(C)。

A、NH4HCO3;B、(NH4)2SO4;C、尿素;D、NH4NO3。

51、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A)。A、具有肥力; B、具有保水能力; C、具有团粒结构; D、颗粒细,质地松。

52、关于土壤肥力叙述正确的是(D)。

A、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供应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 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所含有机质数量的多少; C、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没有肥力; D、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53、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加速矿物质的淋失; B、使有机质下降;C、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D、使土壤不断熟化。

54、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D)。

A、硝酸根的淋失; B、铵的固定;C、转化为有机形态氮; D、氨的挥发损失。

55、如果前茬是虹豆,后荐是大白菜,前荐施肥时应(B)。

A多施氮肥和磷肥;B、多施磷肥少施氮肥;C、少施氮肥和磷肥;D、少施磷肥多施氮肥。

四、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和能量的能力。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厩肥:是一种农家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

4.离子间的颉颃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5.复合微生物肥料: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供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6.土壤缓冲性(或缓冲作用):是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7.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8.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吸收另一些离子的现象。9.沤肥:以植物秸杆、绿肥及各种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加进人、畜粪尿在还原条件下沤制而成。

10.土壤导热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

1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12.生物肥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肥效的肥料。

13.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14.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0015.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上升1C(或降低1C)所需热量的焦耳数。

16.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17.腐殖化系数:将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之为腐殖化系数。

18.土壤容重: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孔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19.粒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情况下,土粒粘附在外物(农具等)上的性质。

20.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也可以这样回答:在土壤溶液中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养分就会由浓度高处向低处扩散,最后趋于平均分布,这种由于养分的浓度差异所引起的养分运动就叫扩散)

21.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22.有效肥力:在实践中土壤肥力因受土壤本身性质、环境条件及土壤管理(耕作、施肥、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可以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性状表现出来,称之为有效肥力。

23.阳离子交换量:是指PH值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24.潜在肥力:没有被直接反应出来的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25.可变电荷:由于表面分子解离、断键或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胶体带电荷,因受介质PH值影响,故称为可变电荷。

26.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排列(结合)形式、孔隙状况、(孔度及其内外分布)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性即为通常称之土壤结构性。

27.人为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28.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29.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称之为硝化作用。30.植物营养临界期:指养分缺乏或、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 的时期。31.凋萎系数:植物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百分数。

32.堆肥:主要以秸秆、落叶、杂草、垃圾等为主要原料,再配合一定的含氮丰富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积制而成的肥料。

33.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作用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大气压等条件下纯自由水相比(即以纯水作为参比标准,假定其势值为零)其自由能地差用势能来表示成为土水势。

34.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发生的土壤演替规律。

35.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或土壤具有通透空气的性质称土壤通气性。

36.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37.反硝化作用:NO3—被还原成气态的N2、NO、NO2的过程

五、简答。

1、简述土壤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1)弱酸及其盐类 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 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4)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2.对作物来说,为什么要分别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1)基肥是在进行植物播种或移植前,结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它对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内能获得适量的营养,为植物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地力,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种肥是在植物播种或移植时施用的肥料。它的作用在于满足植物临界营养期对养分的需要,满足植物生物初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较弱的需要。

(3)而追肥是在植物生长期间,根据植物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而补施的肥料。

由此可见,对于作物生长来说,如果没有以上三种肥料的配合施用就不能保证植物从苗期到生长后期养分的供应,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能获得作物的高产,更谈不上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对于作物来说要分别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

3.作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答:作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氯、铁、锰、锌、硼、铜、钼。

判断标准:○1该元素对于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缺乏该元素后,植物表现出特有症状,只有补充该元素后,这种症状才能消失。

○3该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或物质构成,对植物起直接作用,而不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4.何为堆肥和沤肥?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沤肥所用的原料与堆肥差异不大,并且二者都可以用作基肥,适合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方法相似。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是以农村中各种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掺入少量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

不同点是:堆肥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堆制的,以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主,发酵温度较高;沤肥则是在淹水的条件下沤制的,以嫌气发酵为主,发酵温度较低。

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酸性沙质土的阳离子交换量? 答:(1)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质地、胶体类型、土壤酸碱性。质地越细,粘粒越多,交换量越大;有机胶体含量越多,交换量越大;PH值升高,土壤胶体所带的负电荷数增多,阳离子交换量增大。

(2)搀和粘质土,增加土壤的粘粒,使阳离子交换量增大;加石灰,改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胶体所带的负电荷数,使得阳离子交换量增大。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机胶体的数量。

6.土壤腐殖质有哪些性质?

答:○1是两性胶体,在它的表面既带有负电又有正电,通常以负电荷为主。○2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同时是一种弱酸,可溶于碱性溶液生成腐殖酸盐。○3化学稳定性和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很强,分解周期长。

7.什么叫根外营养?简述根外营养的特点? 答:植物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分吸收养分的营养方式叫根外营养。

特点:(1)直接供给作物吸收的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转化。对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十分有利;(2)叶部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效率高;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土壤干旱、土壤施肥困难等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补肥方式(3)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的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4)叶片喷施用量只相当于土壤用量的1/5到1/10,因此,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5)由于叶面施肥肥效短暂,需多次喷施,每次施量有限,不能替代根部营养。

8.试述生产中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

针对磷易固定和移动性小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1集中施用 提高局部的土壤的供磷强度,促进磷向根表的扩散,利于作物根系对磷的吸收;

○2分层施用 在土壤严重缺磷而磷肥又较为充足的时,在集中施肥和深施的原则下,采用分层施肥的方法,将2/3左右的磷肥作为基肥,在耕地时犁入根系密集的底层中,以满足作物后期对磷的需求,剩余1/3种植时作种肥或面施于表层土壤中,以改善作物幼苗期的营养状况。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可以减少土壤与磷肥的接触面积,尤其是有机胶体对土壤中的三氯化物的包被,可以减少水溶性磷的化学固定作用,同时有机肥可以分解产生多种有2+3+3+机酸,能络合土壤中的Ga、Fe、Al等离子,从而减少这些离子对磷的化学沉淀作用,同时还有保氯作用。

○4 与石灰配合施用 酸性土壤先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同时,利用石灰的碱性固定土壤中活性的铁、铝,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磷的有效性。

○5根外追肥 避免了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而且用量少,见效快。

9.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首先说明它们都是铵态氮肥,然后把铵态氮肥的共性描述即可。它们的共性在我课件里有)易溶于水,易固定,移动小,过量吸收时对钙、镁、钾等离子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应该避免一次大量施入。

10.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首先说明它们都是硝态氮肥,然后把硝态氮肥的共性描述即可。)施入土壤不被土壤胶体所固定或吸附;移动性大容易淋溶损失;肥效较为迅速;能被土壤微生物还原为氨或反硝化为气态氮;本身无毒,过量吸收无害,主动吸收,促进植物吸收。

11.何为复混肥料?有哪些优点?

答: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经过化学反应在工厂制造的复合肥料。

优点:

(一)养分种类多,含量高,能同时供应作物需要的几种养分;

(二)副成分少,既可减少某些物质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不良影响;

(三)物理性状好,吸湿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

(四)生产成本低,贮运费用省;

(五)配比多样化,便于选择。

12.请将以下阳离子按交换能力大小排列,并说明原因。Fe3+、Al3+、Ga2+、Mg2+、K+、H+、Na+、NH4+

3+ 3++2+2+++ + Fe>Al>H>Ga>Mg>K>NH4>Na原因: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电荷价的影响 离子浓度相同时,电荷价越高,受胶体吸附力越大,交换能力越强;(2)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的影响 同价离子,半径越小,单位面积上所带的负电荷越多,因而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越大;(3)离子浓度的影响 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强。(4)H+半径小,但水化很弱,水膜薄,运动速度快,因此它在交换能力上具有特殊位置。

13.简述土壤反应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答:(1)土壤中磷一般在ph6~7.5有效性最高。

(2)当pH值大于7.5时,且土壤中又有大量碳酸钙存在,可使土壤磷转变成难溶的磷酸八钙,降低磷的有效性。

(3)在pH值小于6的酸性土中,磷易于土壤中的铁、铝化合生成难溶性磷酸铁、铝盐,也降低了磷的有效性。

14.钾肥的施用主要技术有哪些?

答:钾肥的用量受到作物、土壤、产量水平、氮磷施用量的左右。一般认为钾的临界期在苗期,所以钾肥施用宜早不宜迟,以作基肥或早期追肥的效果好;钾肥宜深施,相对集中施,因为钾离子在土壤中扩散速度较慢,其根系吸收钾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根量及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深施有利于根系吸收,又可减少因土表干湿变化较大引起的钾的固定,提高钾肥的利用率;宽行作物不论作基肥或追肥,采用条施、穴施均比撒施效果好;配合氮磷供应水平。

15.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1)生物有创造养分的能力;(2)生物有选择吸收的性能;(3)生物有集中保蓄养分的能力。

植被:a:能累积和集中养分,使养分集中在表层,对肥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b:根系的穿插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c:根系分泌物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

动物:参与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合成腐殖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

16.农业生产上为什么提倡磷肥做基肥和种肥而不做追肥施用?施用方法有哪几种? 答:一方面是因为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作追肥施用一般是表土撒施,施用的磷肥中的磷难于移动到根系密集分布的土层;另一方面,从作物磷的营养特性上来看,作物对磷的吸收主要集中的前期,后期对磷的吸收量少,所以磷肥一般作基、种肥施用,不作追肥施用。施用方法:⑴撒施:将磷肥均匀的撒施在田块表面,然后翻耕入土。

水溶性磷肥,撒施会增加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磷的固定,降低磷的有效性,尤其在是在酸性土壤上,所以水溶性磷肥不宜撒施。枸溶性、难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应上采用撒施,以便促进土壤对磷的溶解。

⑵集中施用:即将磷肥进行条施、穴施、带施等。集中施用能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磷的固定,使更多的磷肥保持有效状态,集中施用特别适合水溶性磷肥尤其是在具有强烈固定磷能力的酸性土壤。

17.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1)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状况 应该根据土壤中的丰缺状况,缺少什么补什么,不可盲目施用和过量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质量分数与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土壤的PH值过高,会降低土壤中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有效性,而在酸性土壤中会引起作物却钼;(2)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特性 不同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应把微量元素用在需要量多的作物上,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天气状况 主要指温度和雨量。它们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和植物对它们的吸收。

18.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是什么?在堆沤制有机肥料时,为什么长将过磷酸钙与其一起堆沤后再施用?

答:目的是:

(1)促使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形成矿质养分,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

(2)促使材料物理性状发生改变,材料由硬变软,质地由不均一变得均一,便于施用;(3)只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才具有改土作用;

(4)腐熟过程中的高温能杀死大部分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

将过磷酸钙与有机肥在一起堆沤不仅利于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水溶性磷的化学固定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堆肥在腐解的时候,逐步释放出水溶性氮、磷、钾养分的淋失或挥发造成的损失。

19.为什么说母质还不是土壤?

答:第一、作为土壤肥力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氮素,因为风化所释放出来的养分处于分散状态,会随水流失,母质微弱的吸附力,还不能将它们保存下来,更不能累积和集中。

第二、母质虽然初步产生了透气性、透水性、蓄水性,但它们还没有完整的统一起来,尤其是水分和空气在母质孔隙中是对立的,水多则空气少,两者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这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所以母质与岩石相比,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条件,但与土壤相比,水肥气热还不能很好地统一,即母质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它只是为肥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成土作用创造条件,因此母质还不是土壤。

20.土壤水分对作物吸收养分有什么影响? 答:(1)土壤有机养分的矿化需要水分参与;(2)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需要水分参与,没有溶解的养分不能被吸收利用;(3)养分向根表的迁移需要水分参与,养分向根表的迁移主要靠扩散、质流来进行,而扩散和质流都需要以土壤水分为介质;(4)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收都需要以水分为介质。

21.什么叫根外追肥?尿素为什么适合做根外追肥?

答:把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茎等根外器官上称根外追肥。

○1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对茎叶损伤小;○2分子体积小,容易吸收;○3吸湿性强,可是叶面较长时间地保持湿润,吸收量大;○4尿素进入细胞之后立即参与代谢,肥效快。

22.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1北方由于干燥,一年较多的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在土壤中,而南方刚好相反,气候高温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分解,保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

在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养分 是稳定而长效的氮源。;○2增强土壤的 保肥、保水性能和缓冲性能,土壤有机质是带大量负电荷为主的胶体,可以吸附大量的钾、钙、镁等阳离子,使被吸附的离子免遭淋失,因而具有保肥性能,土壤有机质是强亲水胶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保水能力强;○3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4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等物理性质;○5为微生物和动物提供能源和食物;○6提高植物的来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

在生态环境的作用:○1可降解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土壤腐殖质通过静电吸附的络合作用来影响重金属污染的毒性;○2对农药等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 土壤有机质对农药等污染物有强烈的亲和力,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残留、生物降解、迁移和蒸发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3对全球碳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也是全球碳的平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碳库,对地球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4有助于消除酸性介质中铝、铁、锰的毒害。

23.什么叫最小养分律?在应用它指导施肥时要注意什么?

答:最小养分律: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吸收各种养分,然而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环境中有效质量分数相对最小的那种养分。

注意:○1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某种的作物需要量来说是最少的,而不是绝对最小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土壤中原有的最小养分因施肥而得到补充,它就不再是最小养分,而其它养分因作物需求的增加,而变成了最小养分;○3最小养分作物增产的显著因素,要想提高产量,必须补充最小养分,若忽视最小养分而继续增加其它养分,不但产量不能增加反而造成肥料的浪费,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24.简述气候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答:○1 气候通过影响水分和热量条件而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

○2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种植物类型的分布,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

○3影响土壤母质和风化层的厚度。母质及土壤风化层的厚度,随气温及湿度的增高而增厚,○4影响土壤有机、全氮和其它养分含量

25.生产实践中采用哪些措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 答:(1)种植绿肥作物。绿肥分解快,形成腐殖质也较迅速。绿肥作物可固氮,使用绿肥后所增加的腐殖质量和原腐殖质的量相比,除抵消部分外,腐殖质还可增加。(2)发展畜牧业,增施家畜粪尿肥。农业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生产提供家畜粪尿肥,通过大量施用粪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

(3)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堆沤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26.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南酸北减。(1)南方热带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2)北方由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逐渐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

27.土壤通气状况对作物吸收养分有什么影响? 答:(1)养分的吸收必须依赖于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而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呼吸又依赖于O2的供应,所以通气条件会影响到养分的吸收。通气良好作物吸收养分多。通气不良养分的吸收减少,甚至会产生养分外渗现象。

(2)土壤通气影响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到养分在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通气良好可加速土壤有机养分的分解,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同时养分主要以氧化态存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通气不良土壤中有机态养分分解减慢,而且土壤中有些养分被还原成无效态养分,另外嫌气条件下还会产生一些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物质,如水田中产生大量的Fe2+、H2S等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通气条件会影响到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到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间接影响到植物的养分的吸收利用。

六、论述题。

1.某农场种有作物:(1)荔枝、龙眼(作根外追肥);(2)蔬菜(作种肥);(3)甘蔗;(4)水稻、剑麻;(5)烟草、茶叶。现有肥料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请根据作物特性及肥料特点合理分配肥料(每类作物限选一种肥料),并详细说明理由。

答:(1)尿素(2)硫酸铵(3)碳酸氢铵(4)氯化铵(5)硝酸铵 答:(1)荔枝、龙眼选用尿素作根外追肥;因为在所有氮肥中尿素是最适合作根外追肥的。因为①尿素是中性反应的分子态养分,没有付成分,电离度小直接与作物茎叶接触不会损伤作物;②尿素进入叶片后,使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形少;即使发生也易于恢复;③尿素易溶于水,分子体积小,扩散性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叶面吸收快;④尿素有吸湿性,喷后即使干燥,夜间也会吸水呈溶液状,便于作物吸收;

(2)蔬菜选用硫酸铵作种肥。因为硫酸铵吸湿性小,硫对种子发芽无付作用,含量不高。不宜施用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因为氯离子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硝酸铵含量高吸湿性大易引起毒害作用;碳酸氢铵挥发的氨气抑制种子的发芽;而尿素含氮量高及缩二尿都对种子的发芽有付作用。

(3)甘蔗、番茨选用碳酸氢铵;因为这些作物均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施用碳酸氢铵既能提供氮素,还能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提供碳源。不宜施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对糖和淀粉的合成都不利,会降低糖和淀粉的含量。

(4)水稻、剑麻选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在水田中能抑制硝化细菌的活动,避免硝化作用,从而间接地防止反硝化作用损失氮素。氯离子有利于茎内同化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麻类作物纤维素的合成,故氯离子对提高麻类纤维产量与质量有良好的作用。

(5)烟草、茶叶选用硝酸铵;因为硝酸铵中的铵离子能促进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有利于提高烟草的芳香味,而硝态氮能提高烟草的燃烧性。不宜施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会降低烟草的香味和燃烧性,降低烟草和茶叶的品质。

2.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供给作物养分。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2)改土培肥。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过程中,能形成腐殖质,它具有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改善土壤耕性和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3)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施用有机肥料,一方面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另一方面,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显著增强。

(4)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有机肥料在分解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胡敏酸,纤维素,酶等物质,可以改善作物营养,加强作物新陈代谢,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养分的利用率。

总之,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增施有机肥料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项十分重要措施。

3.有两种土壤处热地条件下,并且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详细说明理由。

(1)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什么?

(2)主要的粘土矿物和未风化的原生矿物是什么?(3)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4)它们的阳离子代换量、盐基饱和度与温带土壤相比是大还是小?(5)所含养分各有什么特点?

(6)一般来说,它们会发育成什么样质地的土壤?

答:⑴主要成土过程是富铝化过程;这是由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母质中的可溶性盐、碱金属、碱土金属盐基以及硅酸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富集,从而形成富铝化过程。

⑵主要的粘土矿物是:高岭石为主,伴有三水铝石和水云母。这也是由于在热带条件下原生矿物强烈风化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原生矿物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玄武岩的主要原物是辉石、角闪石等;

(3)土壤是酸性;由于富铝化作用的结果是盐基不断损失,而致酸离子尤其是铝离子相对富集,使土壤酸度高。

⑷它们的阳离子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比温带土壤的小;这是由于热带土壤含有有机胶体较少,粘土矿物又以高岭石及含水氧化物为主,土壤又呈酸性反应,胶体上吸附着较多的致酸离子,因此阳离子交换量和饱和度均较温带土壤小。

⑸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土壤含钾量较高是它的特点;而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土壤含钾很少是其特点。因为花岗岩中含有较多的长石和云母等含钾矿物;而玄武岩中含钾矿物很少。

⑹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土壤一般为砂质至壤质土。而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土壤一般为粘质土。这是因为花岗岩所含矿物中石英不易风化而使土壤中有较多的砂粒所致;而玄武岩则由于所含矿物中以易风化的辉石、角闪石为主,石英含量很少,因此风化物以粘粒为主,砂粒很少所致。

4、请说明影响堆肥腐熟的条件?

答:

(一)水分 材料吸水软化,便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溶解养分便于微生物吸收。使微生物分布均匀,有利于腐解。

(二)通气 一般堆制初期以通气为好,后期则以嫌气为好。这样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和堆制高质量的堆肥。

(三)温度 高温阶段控制在50-60℃,后熟保温阶段控制在30 ℃左右。过高微生物的作用几乎全部受到抑制;过低则影响堆腐速率。

(四)养分 堆肥物料的C/N比要在25:1时,才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否则就要加入氮素以补充氮的不足。以加快堆肥的腐熟。

(五)pH值 大多数纤维分解菌、氨化细菌等有益的微生物都适于中性或微碱性反应。适当的时加入2-3%的石灰或者5%的草木灰调节酸碱度。

5、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什么?它们各自的肥力特征是什么?对耕作、施肥及作物 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我国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它们各自的肥力特征是:

砂土的肥力特征是:通气透水性能良好,易耕作;养分含量缺乏,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是热性土。肥效猛,前劲大,后劲不足。“发小苗而不发老苗”。

对耕作的要求:畦可宽、矮,只需做环田沟。

对施肥的要求:少施、勤施。施用半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止后期脱肥。

对作物的要求: 选择耐瘠、耐旱的作物或品种。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块根块茎作物以及花生、蔬菜等。

粘土肥力特征: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土温变化比较稳定,但通气透水能差,耕作困难。是冷性土,肥效稳而长,前劲小,后劲足。“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对耕作的要求:深沟、高畦、窄垄。

对施肥的要求: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土多,用腐熟程度较高的有机肥。集中施用。苗期要注意施用速效肥。

对作物的选择: 宜选择果、桑、茶等多年生深根作物以及禾谷类作物。

壤土的肥力特征: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比较适宜,其性质既有砂土和粘的优点,克服了砂土和粘土的缺点,又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和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所以,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它的土粒比面较小粘性不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既发小苗也发老苗。

6、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合理施肥的内涵?

答:从经济意义角度讲,它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⑴通过合理施肥措施协调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⑵用较少的肥料投资,争取获得较高的产量,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律。

从培肥改土的角度讲,合理施肥要体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实践证明要体现这一原则必须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学肥料,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和化学肥料的增产效果。

从环保角度讲合理施肥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源,防止污染,防止一些对人、畜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和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参与到食物链中危害人的健康,这一点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名词解释:基肥:播种或定植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的肥料

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追肥: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是满足作物每个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简答题:15.请根据下表中实验结果说明陪补离子对交换性钙有效性的影响?

答:幼苗吸钙量顺序是甲土>乙土>丙土。这说明,三种土壤虽然钙离子的饱和度相同,但陪补离子的不同,其有效性相差很大,甲土中钙的有效性远比乙土和丙土大。这是由于甲土陪补离子是氢离子,氢离子的交换能力比镁和钠都强,即氢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吸附力大,使胶体上并存的钙离子易进入土壤中,所以有效性较高,作物吸收就多。镁与土壤胶体的吸附力又比钠大,因此,乙土中钙的有效性就比丙土大,吸收量多。

2.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二

(一)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课外体育活动——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3.课余体育竞赛—— 4.体育学习—— 5.体育课程资源——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年颁布的。A 2001年 B2002年 C 2003年 D2000年

2、()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A 1977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3.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种态度是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A 反面取向 B直接取向 C合作取向 D 相互适应取向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为主。A 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 传统经验 D 亲身经验。5.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A 多质性 B多重性 C多边性 D多变性

6.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岗前培训,院校培训,()。A 联合培训 B就近培训 C校本培训 D外出培训

7.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可靠有效,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A方向性 B高效性 C原则性 D突出重点

8.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有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和()。A 广泛性 B广阔性 C综合整体性 D 多样性 9.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是:目的任务多向性,(),组织形式灵活性。A 重点突出性 B活动内容多样性 C要求多样性 D活动内容多变性 10.学校体育目标是()。

A灵活多变的 B是固定不变的 C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D 都不对

三、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3.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主要内容是什么? 4.分析“学科类体育课程”的特点。

5.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6.谈谈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参与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

四.问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特征?

2.试分析制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模 拟 试 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 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

A、1978 B、1979 C、1980 D、1981 .人际关系因素属于发展学生的 范围 【 】

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社会适应 D、智力发展 . 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提出了 的概念。【 】

A、终身体育 B、终身教育

C、学校体育 D、学校教育 .以下某项不是学科本位体育课程的评价特点。【 】

A、严格的评价标准 B、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C、注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 D、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 .以下某项不是学生本位体育课程评价的特点。【 】

A、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幅度 B、采用多快、多变、多远的绝对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成绩

C、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D、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具体实施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有三种策略,其中 认为学校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适当的策略。【 】

A、从上至下的策略 B、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C、从下至上的策略 D、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 .在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是控制体育课程改革过程的重要阶段。【 】

A、起始阶段 B、实施阶段 C、维持阶段 D、评价阶段 8 . 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

A、体育与健康课 B、课外体育活动 C、课外运动训练 D、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潜在性、【 】

A、合理性 B、灵活性 C、多质性 D、隐蔽性 .有组织、有管理、有专人指导、有经费支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活动效果好、并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 】

A、小团体活动 B、班级活动 C、小组活动 D、俱乐部活动 .属于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A、人体心理变化规律 B、感知觉规律 C、人体适应性规律 D、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 】

A、可靠有效 B、相互竞争 C、相互适应 D、相互帮助 .体育学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健康知识 B、运动经验 C、运动知识 D、身体练习 .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方面。【 】

A、学习态度 B、学生的认知水平C、学习学习的动机 D、运动技能 .体育评价的主要形式有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 】

A、学生的互评 B、家长评价 C、班主任的评价 D、校长的评价 .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卫生保健教师和校医。【 】

A、校长 B、家长 C、同学 D、体育教师 .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

A、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B、目的任务的广阔性

C、组织形式的固定性 D、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个人锻炼活动。【 】

A、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B、运动会 C、社区活动 D、家庭体育 . 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是、基础性与广泛性。【 】

A、深入性 B、提高性 C、计划性 D、业余性 .课余体育比赛的方法有淘汰法、、顺序法与轮换法。【 】

A、间隔法 B、循环法 C、直接法 D、游戏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有

、、。

2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

、、等。

23.根据来源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分类为

、。

24.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种态度是忠实取向

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5.课外体育活动

26.体育学习

27.体育与健康课程

28.循环竞赛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29.简述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0.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31.简述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2.分析体育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33.结合自己谈谈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B.2C.3B.4C.5B.6B.7C.8A.9C.10D.11C.12A.13D.14A.15A.16D.17A.18A.19D.20B.二、填空题(本题每格 1 分,共 10 分)

21.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 .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相互适应 取向 ; 创生取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5.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里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26.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27.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28.循环竞赛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29.简述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 分);提高身体机能水平(2 分);全面发展体能(1 分);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1 分)。

30.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注重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主观性评价(2 分);以学生成长(进步幅度)为导向(2 分);采用陈述性报告、学习档案评价、契约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2 分)。

31.简述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 分);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2 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1 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1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2.分析体育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 分);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2 分);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的(2 分);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2 分);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2 分)。

33.结合自己谈谈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的需要(3 分);体育知识更新的必然要求(2 分);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2 分)。

3.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三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

1.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弱,伸展性及弹性好的,坚固性小而灵活性大。()√

2.小儿“呆小症”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分泌功能低下。()× 【解析】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造成“呆小症”。

3.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叫做原动肌。()√

4.肌梭主要感受肌纤维长度发生变化,腱梭主要感觉肌纤维张力发生变化。()√

5.学科课程是以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能力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体育课程。()× 【解析】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能力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体育课程。

6.教学行为与教学法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解析】教学行为中有的是教学法,有的不是;教学法是归纳出来的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技法。

7.模拟训练是为学生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8.儿童少年骨内有机物较多,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可达1∶1,故硬度较小、弹性大,容易骨折和容易变形。()× 【解析】硬度较小、弹性大不易骨折而易变形。9.表象练习的时间一般为3~10 分钟。()√

10.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结束,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式。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体育课程资源()A.体育教师 B.学生C.社区体育指导员 D.校内外体育场馆 D 【解析】A、B、C 属于人力资源;D 属于物力资源。2.简单的徒手操动作教学常用的动作示范方式为()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C.侧面示范 D.镜面示范

D 【解析】球类动作教学常用正面示范;武术套路教学常用背面示范;跑步摆臂类动作常用侧面示范;简单徒手操常用镜面示范。

3.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C 【解析】田麦久教授等学者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搭上一座桥梁。4.竞技体育各构成要素若要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条件是()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D 【解析】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

5.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了追求成绩的0.01 秒提高,常常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A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求D.排解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6.生物体不断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A.合成代谢 B.同化过程C.异化过程 D.能量代谢

C 【解析】生物体不断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物质,使其合成、转化成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成为异化过程。

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C A.5%~6% B.6%~7%C.7%~8% D.8%~10% 8.大量研究结果充分表明,VO2max 水平高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A.短时间运动项目 B.速度—耐力性项目C.大强度运动项目 D.耐力性项目 D 【解析】短时间项目需要ATP;耐力性项目需要VO2max。9.哪一个不是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A.年龄 B.速度素质C.力量素质 D.心率

D 【解析】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机体能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空间位置和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疲劳程度、情绪、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性等)、运动技术的熟练及运动经验的丰富程度、气温。故心率不是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10.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描述是()A.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造成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影响到他们体育活动的倾向B.体育暴力方面的影响C.诸如:假球、黑哨等体育道德方面的影响 D.一些似是而非的体育知识传播,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A 【解析】A 选项是一种正面的影响,当今大众传媒所提供的大量符号性示范活动、观察和学习各种不同的体育行为方式远远超越了学生所处的群体范围。11.三级跳远技术中的第二跳,又叫做()A.单足跳B.跨跳C.跨步跳D.跳跃

C 【解析】三级跳远技术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12.肺活量体重指数是指()A A.肺活量÷体重B.肺活量×体重C.体重+肺活量D.体重÷肺活量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A.增强未来意识B.重点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C.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 D.学校体育的设计转向对多种运动方式的关注和学校运动的创新

B 【解析】体育不能仅理解为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技术或技能,而是通过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体意识并转化为行为方式。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B.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C.翼:队伍的两端叫翼D.基准学生:每一排的排头称为基准学生 D 【解析】D 项,每一排的排头可以称为基准学生 15.新课程标准强化评价的()功能。B A.甄别B.激励C.选拔D.尊重

16.有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B.社区体育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C.社区体育好似学校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D.学校体育、社区体育都是国民体育的组成部分

C 【解析】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当然也包括提高公民的健康体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体育就成为社区体育的基础。17.直观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A A.运用各种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B.借助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观感知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C.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 D.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的教学方法 18.在投掷的技术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C A.准备阶段B.预加速阶段C.最后用力阶段D.结束阶段 19.下列哪一项课余体育活动有别于其他三项?()A.早操 B.体育节C.体育周D.体育竞赛活动

A 【解析】A 属于作息制度中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BCD 属于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20.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通常将组织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A.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骨组织 C.骨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脂肪组织D.结缔组织、软骨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 A 【解析】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类型。

三、填空题

1.一个完整跑的技术动作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2.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影响主要有: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增多、肌肉内化学成分变化。

3.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有激励功能、.定向功能、评价功能。4.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腕、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四、简答题

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2)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3)波浪式规律;(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规律。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是什么?(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3)运动技能的培养;(4)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生的生长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干预。

五、论述题

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1)分解练习法(将完整动作分成几部分和段落,逐渐进行体育教学);(2)完整练习法(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3)领会教学法(从整体开始教学再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教学);(4)循环教学法(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定若干个练习手段,设置若干相应联系点,学生按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次练习并循环)。

2.短跑教学中的摆臂紧张,前后摆幅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 产生原因:肩部不放手,摆臂耸肩;对摆臂技术重视不够,随意摆动;协调性差,肩部的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摆臂时虚握拳,肩部放松下垂,从原地逐渐过渡到途中跑;加强对摆臂技术重要性的讲解,反复练习;强调大幅度摆臂,后摆到最高点是肘角保持90 度;变化练习方式,提高协调性。

六、教法技能题

计算和设计7 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总场数、轮次及编排轮次表。

总场数:21 场;轮次:7。轮次表如下: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 1-72-63-54-07-61-52-43-06-57-41-32-05-46-37-21-04-35-26-17-03-24-15-76-02-13-74-65-0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1.简述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的因素;环境的因素;教育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因素。2.简要回答知识整合的作用。

(1)有利于儿童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有利于扩大儿童的认识潜力;(3)有利于培养儿童用深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

八、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论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学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学。

(2)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系统性原则: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教学时突出重点、难点;作业布置、复习、知识检查等教学环节要按顺序进行;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在学习中的缺陷。

(4)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巩固。(5)量力性原则:正确认知学生的水平;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注意考虑学生认识的时代特点。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7)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注重书本要与实践联系起来;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乡土教材。

4.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四

(论述题)

论述题

1.试述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答案要点】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心理的载体;

(2)体育教学如同“固体”,促进心理健康如同“液体”;

(3)体育教学是“快活儿”,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是“慢活儿”;

(4)体育教学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心理健康是一个状态改善的过程;

(5)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连点(陶冶学生心灵、改善学生心态、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等)。

2.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哪些?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要求?

【答案要点】

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

(1)动作示范法:教师或指定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正面、侧面、背面、镜面)。

(2)演示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3)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体育教师为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要求有:

①事先做好准备工作;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③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请论述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所包含的原则。

【答案要点】

(1)学生主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体育学校的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学的重点包括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身心完善与发展;

(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重点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为学生课后学习锻炼乃至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着力引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强化;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力求把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终身体育目标相结合;

(6)全面效益原则:体育教学侧重获得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4.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分解练习法(将完整动作分成几部分和段落,逐渐进行体育教学);

(2)完整练习法(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

(3)领会教学法(从整体开始教学再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教学);

(4)循环教学法(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定若干个练习手段,设置若干相应联系点,学生按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次练习并循环)。

5.论述完整技术教学的优点。

【答案要点】

5.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 篇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我 罩埔逦窠逃 兑衾挚纬瘫曜肌分械目纬棠勘晏逑衷谇楦刑 燃壑倒?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2,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半音的律制,称为___(十二平均律)______________.3,以某律为标准音起,按照一定的生律法,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另外十一律,使每组相邻两律之间都成半音关系,称之为__十二律________.4,清锣鼓乐是纯粹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一种民乐合奏形式,《__鸭子拌嘴_____________》便是这一类型的作品,此曲是根据西安鼓乐的开场锣鼓和陕西民间打击乐改编而成,栩栩如生的描绘了(鸭子__)______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_义勇军进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_田汉________作词,___聂耳______作曲.6,两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叫做_(音程_)_______;两个音先后奏响,叫做_____(和声音程__)________;两个音同时奏响,叫做___(旋律音程)____________.7,记录乐音及其时值长短的符号叫___音符______.8,基本情节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__江姐_______》一共七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 1964 年首演于北京.9, 1890 年,俄国作曲家_(柴可夫斯基)__________________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邀请,为该院创作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音乐,《糖果仙人舞曲》就是其中一段舞的伴奏音乐.10,_(节拍)________是指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11,音程的_(级数)________,也就是音程的度数.两音之间包含了多少个音名,就是几度;音程中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就是音程的__(音数_)_____.12,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三个类型:_(劳动号子)________,__(山歌)_______,(小调)_________.13,___拍号______是表明拍子的记号,外形借用了算术中的分数形式,但其含义却与算术分式毫不相干.14,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即__吹管_______乐器,___拉弦______乐器,____弹拨_____乐器,___打击______乐器,这是按照各种乐器的演奏形式,发声方式来进行分类的.15,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做___节奏______.16,在歌曲和乐曲中,有许多是从弱拍或次强拍起音的,开始的小节称为_弱起小节________或不完全小节.17,由我省作曲家白诚仁创作的口笛独奏曲《__苗岭的早晨__________________》,其音乐主题取材于贵州台江苗族的____飞歌_____,这种山歌中出现的自由延长的滑音十分富有特色.18,为了看谱方便,易于辨认和掌握各种节奏型,需要将小节的音符按照节拍的特点来划分为音群,这就是_音值________组合法.19, 1934 年,旅居欧洲的俄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为了征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乐曲,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还是上海国立音专学生的_贺绿汀_____________应征写下的钢琴独奏曲《_牧童短笛________________》,一举夺得头奖.20,__________是一种由两人蛄阶橄嗷ビΥ鸬难莩 问?

21,_谱号_________是用以确定五线谱上音级名称和高度的符号,它写在每行五线谱的左端.22,《下山虎》是组曲《中国狂想曲》中的一段,这部组曲是人民音乐家___冼星海__________1945 年 4 月在苏联病中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23,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__音列_______.24,《_金蛇狂舞______________》是根据民间音乐《倒八板》改编而成,《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耍龙舟的热烈场面.25,音级的升高或降低,称为________.26,《_彼得与狼_____________》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27,拍子通常分为单拍子,复拍子和_混合_________拍子三种类型.28,《动物狂欢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国作曲家_圣桑_______创作的一部小型器乐套曲,这部作品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情趣,《狮王》即是其中一首小曲.29,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_等音________.30,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是根据我国民间音乐家__华彦钧__________所作的同名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成.31,歌剧《____白毛女_______》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诞生的第一部新歌剧.32,1807—1808年,贝多芬在维也纳近郊创作的第六交响曲,又名_田园______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以第二乐章__溪边景色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33,《快乐的诺苏》是根据_彝_____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____弹拨乐________合奏曲,这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短小精悍,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对的)2,《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四个领域.(错)3,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布为四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错)

4,音乐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的)

5,音乐剧是英国的一种戏剧形式,它融音乐,戏剧为一体,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西洋歌剧,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就是根据该国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的.(错)

6,《日出》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表现了大峡谷在晨光沐浴下渐渐苏醒的生动景象.(对的)

7,金,石,丝,竹,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六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六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错)8,用(清)曹雪芹词,由王立平作曲的歌曲《枉凝眉》,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歌.(错)应为红楼梦

9,《江河水》又名《江儿水》,是一首从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器乐作品.(对的)

10,《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均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错的)

1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错)《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12,《跳蚤之歌》原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对的)

13,《小狗圆舞曲》又名《一分钟圆舞曲》,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所作.(对的)

14,《光明行》是我国著名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力作.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方法运用到琵琶上来,提高和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错)

15,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的歌曲《手拉手》是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对的)

16,《龟兔赛跑》是史真荣创作于 60 年代初的音乐童话,它采用管弦乐的形式,加上简练的解说表现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的)

17,用(明)杨慎作词,谷建芬作曲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头歌.(错)应是三国演义

18,《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是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 1945 年为英国音乐教育片《管弦乐队中的乐器》所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意图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组合.(对的)

19,《口哨与小狗》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描绘了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错的)德国作曲家奥尔特是小学教材欣赏作品《在钟表店里》的作者,《口哨与小狗》的作者是美国的普莱亚

20,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军队进行曲》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等,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错的)军队进行曲是舒柏特的三:问答题(10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音乐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简述)

答: 答: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20分)

请根据你对新课标的理解,对以下教学目标提出个人看法,并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课题:曲艺音乐

(主要作品:常德丝弦《夸货郎》;苏州评弹《蝶恋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了解,感受,体会曲艺音乐的艺术特点,增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2,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既培养了综合能力,又激发了求知欲.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选自初中音乐第四册《曲艺音乐》

答: 四:教学目标个案分析;

A:个人看法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B:(参考答案)

1、学生能够自己收集京韵大鼓、常德丝弦、苏州评弹曲艺音乐的相关音响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苏州评弹《蝶恋花》,能随伴奏音乐哼唱出来;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曲艺音乐及其基本特点。

6.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page]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age]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page]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解析〕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题干正好是对这一概念的举例。[page]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D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解析〕C、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page]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解析〕A、BC、D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解析〕A、BC、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page]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解析〕A、C、DE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解析〕BC、DE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选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解析〕A、BC、E见大纲相关内容。[page]

6、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解析〕A、BC、D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7、如何做关系图()。A、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B、找出次要的观点或支持主要观点的部分

C、标出这些部分,并将次要的观点和主要的观点联系起来 D、一般从左向右展开,用箭头连接各步 〔解析〕A、BC、D项是流程图的要求。

8、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E、”六年制”

〔解析〕A、BC、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page]

9、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A、儿童 B、国家 C、家庭 D、社会 E、企业

〔解析〕A、BC、D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解析〕A、BC、D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效度、信度、难度与区分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讨论法[page]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3、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4、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page]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page]

5、《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论述教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答案要点〕

(1)用考试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量化评定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不一定优于其他评定方式;其次,考试分数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动机,形成低水平的自我评价。[page]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教师对各科分数的统计处理不应仅使用原始分数,应结合标准分数以求对学生成绩的相对位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兼顾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运用,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名次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再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要有充分的信息来源,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最后,教师在报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考试分数通常不具有绝对价值,只具有相对意义。

2、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答案要点〕

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一,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第二,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发展中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

第三,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

(2)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

(3)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对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page]

第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

7.体育教师招聘试题论述题带答案 篇七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7.在y轴上的截距是1,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8.函数y=1x+1的间断点为x=()。

9.设函数f(x)=x,则f′(1)=()。

10.函数f(x)=x3在闭区间[-1,1]上的最大值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A.合数B.质数

C.偶数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B.1/16

C.1/15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5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B.4

C.6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

A.208B.221

C.416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A.十进分数B.分数

C.真分数D.假分数

8.设f(x)=xln(2-x)+3x2-2limx→1f(x),则limx→1f(x)等于()。

A.-2B.0

C.1D.2

9.如果曲线y=f(x)在点(x,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y=x3-2B.y=2x3-5

C.y=x2-2D.y=2x2-5

10.设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P(AB)=1

B.P(AB)=0

C.P(AB)=P(A)P(B)

D.P(AB)=P(A)+P(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8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4分)

[112+(3.6-115)÷117]÷0.8

2.解答下列应用题(4分)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3.计算不定积分:∫x1+xdx。(4分)

4.设二元函数z=x2ex+y,求(1)zx;(2)zy;(3)dz。(6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6分)

分析下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2能被0.4整除”

成因:

预防措施:

五、论述题(本题满分5分)

举一例子说明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2题,满分共21分)

1.下面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片断,请你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11分)

张老师在甲班执教:1.做凑整(十、百)游戏;2.抛出算式323+198和323-198,先让学生计算,再小组内部交流,班内汇报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把198看作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加上(或减去)200后,接下去要怎么做?为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练习反馈表明,学生错误率相当高。主要问题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2?

李老师执教乙班:给这类题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以此展开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王阿姨到财务室领奖金,她口袋里原有

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王阿姨2张100元钞(200元),王阿姨找还1元。还表演:小刚到商场购物,他钱包中有217元,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钞,“营业员”找还他2元。2.将上面发奖金的过程提炼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王阿姨原有124元,收入199元,现在共有多少元?3.把上面发奖金的过程用算式表示:124+199=124+200-1,算出结果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将上面买鞋的过程加工提炼成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刚原有217元,用了198元,现在还剩多少元?结合表演,列式计算并检验。

5.引导对比,小结整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练习反馈表明,学生“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

2.根据下面给出的例题,试分析其教学难点,并编写出突破难点的教学片段。(10分)

例:小明有5本故事书,小红的故事书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参考答案及解析(下一页)

一、填空题

1.1023456789,102346[解析]

越小的数字放在越靠左的数位上得到的数字越小,但零不能放在最左边的首数位上。故可得最小的十位数为1023456789,四舍五入到万位为102346万。

2.6π,9π平方厘米[解析]

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即为该正方形的内切圆。故半径r=12×6=3(厘米),所以它的周长为2πr=2π×3=6π(厘米),面积为πr2=π×32=9π(厘米2)。

3.17,10[解析]

由题干知△+2□=44(1)

3△+2□=64(2),(2)-(1)得2△=20,则△=10,从而2□=44-10,解得□=17。

4.60分钟[解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的实质是求20与15的最小公倍数。因为20=2×2×5,15=3×5,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2×3×5=60。即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60分钟。

5.21[解析]

设分母应增加x,则2+67+x=27,即:2x+14=56,解得x=21。

6.1199[解析]

7.y=1[解析]

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斜率为0,又在y轴上的截距为1,由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可得,该直线的方程为y=1。

8.-1[解析]

间断点即为不连续点,显然为x+1=0时,即x=-1。

9.12[解析]

由f(x)=x可知,f′(x)=(x)′=(x12)′=12x-12=12x,故f′(1)=12×1=12。

10.1[解析]

因为f′(x)=3x2≥0,所以f(x)在定义域R上单调递增,所以在[-1,1]上也递增,故最大值在x=1处取得,即为f(1)=1。

二、选择题

1.C[解析]

2能被2整除,但它为质数,故A错误。4能被2整除,但4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故B错误。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都为偶数。

2C[解析]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A排除。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B排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D排除。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为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

3.B[解析]

盐水有5+75=80(克),故盐占盐水的580=116。

4.C[解析]

由2a3+326=5b9可得,a+2=b,又5b9能被9整除,可知b=4,则a=2,所以a+b=2+4=6。

5.B[解析]

如果是自然堆码,最多的情况是:每相邻的下一层比它的上一层多1根,即构成了以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可知21为第17项,从而这堆钢管最多能堆(5+21)×172=221(根)。

6.C[解析]

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

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而棱柱为直棱柱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棱柱的侧面为矩形。故为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7.A[解析]

13为分数但不是有限小数,B排除。同样13也是真分数,但也不是有限小数,排除C。43是假分数,也不是有限小数,D排除。故选A。

8.C[解析]

对f(x)=xln(2-x)+3x2-2limx→1f(x)两边同时取极限为:limx→1f(x)=0+3-2limx→1f(x),即3limx→1f(x)=3,故limx→1f(x)=1。故选C。

9.B[解析]

由曲线过点(1,-3)排除A、C项。由此曲线过点(2,11)排除D,故选B。y=2x3-5显然过点(1,-3)和(2,11),且它在(x,y)处的切线斜率为6x2,显然满足与x2成正比。

10.B[解析]

由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可知,A∩B=,即P(AB)=0且P(A+B)=P(A∪B)=P(A)+P(B)。故选B。

三、解答题

1.解:[112+(3.6-115)÷117]÷0.8

=[32+(335-115)÷87]÷45

=(32+125×78)÷45

=(32+2110)÷45

=185×54

=92。

2.解:设全年级总人数为x人,则

x•48%+4x=52%

解得:x=100

所以没有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100×(1-52%)=48(人)。

3.解:∫x1+xdx=∫x+1-1x+1dx=∫

dx-∫1x+1dx=x-ln|x+1|+C(C为常数)。

4.解:(1)zx=2xex+y+x2ex+y=(x2+2x)ex+y;

(2)zy=x2ex+y;

(3)dz=zxdx+zydy=(x2+2x)ex+ydx+x2ex+ydy。

四、分析题

参考答案:成因: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对于数的整除是指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概念要求除数应为自然数,0.4是小数。而且混淆了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故错误。

预防措施:在讲整除概念时,应让学生清楚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要求数字满足的条件。即被除数应为整数,除数应为自然数,商应为整数。并且讲清整除与除尽的不同。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运用。

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讲解:

(1)概念的引入: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只是对于乘法的定律,在计算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式子,如(21+14)×3。

(2)概念的形成:通过让学生计算,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

比较大小:①(32+11)×532×5+11×5

②(26+17)×226×2+17×2

学生通过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

(3)概念的运用:通过运用概念达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

计算下题:①(35+12)×10

②(25+12.5)×8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乘法分配律会很快得到结果,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再乘外面的数要快的多,从而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会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就掌握了概念。

六、案例题

1.参考答案:分析建议:张教师主要用了抽象与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师用了教学模型的方法,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上一篇:内燃机车整备管理下一篇:服装洗水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