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2024-09-01

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精选13篇)

1.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一

体音美组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本着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原则,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期效果、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特制订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体 育

1、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所在。体育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有目的的思维参与,而且还要主动地投入和亲身体验身体活动,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的能力。

2、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由于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采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刚开始集中时,这时学生注意力分散,通过趣味游戏练习,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很短时间内集中过来,在准备部分,通过安排各种小游戏练习,不仅可以改变单调的定位徒手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在进行新授课学习的时候,通过选择多种趣味性练习,直观形象的比喻和模仿、新颖美观的场地设计,不断变换练习位置,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甚至师生之间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并适当地配些优美的旋律等手段来启发兴趣,唤醒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在需要集体讲解示范时,不一定每次都要求集合站队或严格的队形,相反,可以让学生像平时“玩”一样很自然地围拢在老师的周围,安静地听老师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安排。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站队单调组织形式,使学生兴奋性得到调节,注意力得到吸引,而且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因集合而浪费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3、多样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内容要多样化。评价体育学习不单要测量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检验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增长了多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评价体

系在日常教学中不是很好操作。这一评价标准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知道、理解、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方式要多样化。体育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要坚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学比赛、趣味练习、特长展示等等,来测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给学生反馈评价结论。

第三标准要个性化。应在不降低应达最低测试标准的同时,将评价的参照系建立在每一个学生自己身上,形成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只要在学识、经验、能力上取得每一个进步,都是值得称道的。这种得到认可的自信,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的推动力,对高效课堂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轻松愉快的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其后的结束部分活动,结束部分不仅要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与重点,还要组织好放松活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如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一个有效愉快的放松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还可以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更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音 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2、感知旋律,了解背景。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3、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播放录音或老师范唱),给学生全方面的 2

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节奏:

在欢快的击掌中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学生们逐步学会自己击 打节奏,较难的节奏老师适当讲解。

3、按节奏读歌词: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生字不认识,按节奏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清除障碍。

4、学唱歌曲: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指导,或利用直接跟琴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领唱等形式来教学。

5、练习歌曲: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4、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

美 术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要科学,有趣味性。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讲故事、回答问题、猜谜语等。老师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新课的情景。

2、合作探究,快乐交流

1.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怎样最高效率的使用教学工具,最大效率的完成作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自主完成各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一定的指导并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讨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让这些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

3、效果展示,点拨提升

1、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基础上,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学习的成果,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解析,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3、有些绘画技法上的问题虽然学生没有提出疑义,但学生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认识而自己没有发现。教师对这样的问题也应做必要的讲解。

4、尊重鼓励,创新评价

1、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只要他动脑动手创作了,就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至少那也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

2、当堂展示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直接在课堂里反馈,由于展示和讲评及时,4

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较准确地进行分析,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3、交流评价作品。让同学把自己成功的作品带到大家面前,相互交换评价创作的作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增进了解、促进交往。

4、课后展览评价。展览的地点根据条件而定,比如在班级的教室里展出,在学校的宣传窗里展出。

5、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和好的生活习惯。

满村中心校体音美组

2012.10

2.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二

一、课堂再现

走进教室, 开门见山地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 选择相关条件, 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决。

1、有四个同学跳绳, 2、小明跳了240下, 3、小强跳的是小明的5/8, 4、小明跳的是小刚的4/5, 5、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 6、小亮跳的又是小刚的1/3。

片断一:大问小提

几分钟过去了, 因为要求太过笼统, 学生无从下手。便将问题分解为以下两个要求。

要求一:编出用乘法或除法计算的。

生1:选2、3, 问题:小强跳了多少下? 算式:240× (5/8)

生2:选2、3、5, 问题:小亮跳了多少下? 算式:240× (5/8) × (2/3)

生3:选2、4, 问题:小刚跳了多少下? 算式:240÷ (4/5)

要求二:编出用乘除法混合计算的。

生1:选2、4、6, 问题:小亮跳了多少下? 算式:240÷ (4/5) × (1/3)

生2:如果没有4, 选1、2、3、5、6, 问题:小刚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5/8) × (2/3) ÷ (1/3)

学生的回答已达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教学要求:能根据不同的信息条件, 能区别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至此, 可以进入巩固阶段了。

片断二:意外的收获

谁料, 还有学生举着手, 似乎还很激动。

生1:选2、4, 问题:小明比小刚少跳多少下? 算式:240÷ (4/5) -240

一石激起千层浪, 看到这样提出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 其他学生边举手边嚷道:

生2:选2、3, 问题:小明和小强共跳多少下? 算式:240+240× (5/8) 或240× (1+5/8)

生3:选2、3, 问题:小明比小强多跳多少下? 算式:240-240× (5/8) 或240× (1-5/8)

生4:选2、4, 问题:小明和小刚共跳多少下? 算式:240+240÷ (5/8)

生5:选2、3、5, 问题:小明、小强和小亮三人共跳多少下?算式:240+240× (5/8) +240× (5/8) × (5/8) 或240× (1+5/8+5/8×2/3)

……

二、课后思考

普通的一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学生通过选择信息并解决问题, 使它从分数乘除的意义开始逐渐向外延伸, 最后向分数应用题的纵深拓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序进行的, 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教师的课前预设体现的是教师的主观意愿, 即教师的思维牵引学生的思维,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师要改变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探究性学习课堂中, 老师的引导与组织就是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介入”,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与合作角色。

转变教学方式, 开展探究学习势在必行。自主探究学习, 需要教师及时分析整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在学生障碍阻塞处点拨, 在融会贯通前疏通。只有这样, 学生的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也才能确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机智;要遵循学科特点, 课堂语言简练、准确,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摄取与处理教师提供的信息;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 做好“大问小提”,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如果问题与要求太大, 没有思考的方向, 就会使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而流于形式, 也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教学中应适时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标准》评价建议:“……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中因为一个学生的激动, 得到了一次发言的机会, 老师的肯定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开始“决堤”……精彩就在意料外生成。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也。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 正确处理教与不教的关系,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让学生建构, 问题让学生发现, 共性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有主动放权的意识, 坚信教学是随师生的互动交流发生、发展的, 让学生的潜能在充足的空间中得以释放;教师要有主动放权的艺术, 让学生行使自己学习的权利, 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课堂成为师生间、生生间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

数学教学中, 新课的范例与练习并非多多益善, 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细心研究, 合理安排, 努力体现少、精、活。题的设计贵在精、活, 以一当十, 以最利于实现课堂目标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标准。如果泛做练习安排很多的题, 以量取胜, 则既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又浪费时间, 且易使学生在反复中产生思维疲劳与厌学的情绪。教学的预设与实施要尽量避免受教师自己的限制。尊重学生学情基础, 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发展的空间, 正确引导学生, 相机展开教学,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3.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三

《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一、小组的建立,构建合作机制

合作教學有他的规则,比方说如何分组,其实我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理念,并不完全是一种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体现合作教学的理念,两人也是一个小组,三人也是一个小组,四人也是一个小组,我们认为四人小组为最佳,合作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因情况而已。另外还有详细的分工,可设小组长、信息资料员、纪律管理员、时间控制员等。小组内也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比如对学生实行A、B、C、D的编号,目的是让每一个任课老师掌握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优生优培,待优生提高,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分组还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均衡优质发展。

仅仅有一个群体,加上良好的氛围,那还远远不够。还要创造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小组长的培养。小组长要负责组内同学的学习、讨论、督促、辅导和组内合作时的合理分工,这样,使合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小组合作,变个体学为群体学

学习小组建立,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合作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使学生能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精神。每个学习小组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如预习之后的读文检查;每篇课文涉及到的材料搜集;课文一类字的书写运用;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等。这些都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检查、积累。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会慢慢主动自主完成,课上就是一个呈现展示的过程。

课堂中,多给学生时间、空间、多给予关注,让每个学生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小组中,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参与,让孩子们体会到每个组员存在的必要。课上展示,尽可能关注相对弱一些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给予更多的表扬的激励,营造融洽向上的合作氛围。

课下,学习小组依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组内的四个同学,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课下的交流、材料的共享、作业的督促检查,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让孩子们学会了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习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我在班级内让孩子们写“小组循环日记”。把五个人分为一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每人在一周内的固定时间写一篇日记,在循环日记本上。我觉得些“循环日记”即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练笔训练;既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又可以提供组内互相学习的机会。采取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我这样分组,让孩子们有比较、有提高,而且不会失去自信。

课前三分钟每天都会交流一两篇日记,让学生自己读,大家评议。虽然写日记的水平 参差不齐,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把自己那篇日记努力写好。从一开始的“流水账”慢慢知道抓住重点来写。我对第一周的日记,进行了批阅,从第二周开始,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评价标准,让下一个同学对前一个同学进行评价。大多数孩子很认真,很小心珍惜这个本子和一周一次的机会。

在评价上,主要从小组总体评价,个别问题也提到小组中去,这样,彼此之间会有促进和约束。

合作教学,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色,从被动学习一跃而进入到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情绪的特殊亢奋,使高效学习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学生的学习不但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生命个体探索求知、获取快乐的幸福之旅。

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和多元评价

任何一堂高效的课堂都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合作教学强调“人人进步,共同发展”,合作小组中应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例如:当他人处于逆境、困难时,如何去鼓励帮助他;共同的小组,共同的班集体,应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给学生一句关心温暖的话、一张笑脸、一段激励性的批语,都会产生评价后的无穷力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其实评价无处不在,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当然评价的形式还有许多,如激励性、赏识性、发展性、竞争性、智慧性等等……。

我采取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方法和星级评价办法。小组评价一般用在课上学习,每天记录,每天清空。同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加分标准;同样的加分标准,弹性的学习要求。这样主要是调动组内稍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先完成或者完成好的组优先加分。周五把一周得分进行统计,作好记录,评出一周的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所有同学会相应地得到个人加分。这样,组内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好氛围,组间的竞争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进步之星、小演讲家、最佳合作者;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还有许多评价的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办法,“一拖二”捆绑式评价办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方法等。重要的是明白:真正的评价是引领发展,不是甄别优劣!

4.学校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打造有效课堂,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

1、学习探索有效课堂的基础理论、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实施途径及评价方法、标准,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

2、加强对打造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典型案例、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3、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课堂新模式,并推广应用。

4、扎实开展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铸就一批课堂教学能手。

5、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指导、评价,使我校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

三、具体措施

(一)“四抓”创建高效课堂

通过“四抓”,努力探索有效提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学习。为了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学校根据市、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江北区20xx年工作要点,掀起“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组织召开各级理论培训和讲座,行政班子成员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全体教师培训。学校通过组织老师们学文件,做笔记,为老师们进行了“洗脑”、“充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本质上把握“高效、优质、轻负”的深刻内涵,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石。培训之后,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千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一篇心得体会。

二抓讨论。学校组织开展“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创建高效课堂”的专题大讨论,通过调研和讨论,让全体教师达成创建高效课堂“三、四、五”的共识。即渗透三个理念:严格控制教师的讲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课堂上要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当堂检测课堂练习;落实四项措施:更新观点、洗脑充电;聚焦课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校为本,形成特色;实践五点思路:抓好集体备课、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抓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现有的课堂结构、形成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创打造效课堂的活动深入人心。

三抓课堂。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高效课堂一是课堂趋向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发展,二是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充分进行学习实践有所体现,三是课堂训练得到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加强。学校要将好课的标准定位在“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引导教师自觉从演员向导演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课堂的参与者转变,在课堂上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不断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通过40分钟的“精讲精练”,切实开展有效教学。

四抓检测。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后,为了加大课堂教学效果的监管力度,形成质量管理的高位态势,补充完善课堂效果的监测制度。除了平时听课、巡查和抽查课堂教学外,还制定每月一查的检测方法,即每月抽查1到2个老师的效果:作业、备课、上课,由教研组长调度安排,进行该教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二)年级组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创新工作

年级教研组长是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和负责人,要带领本组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1、选定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各年级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选择一个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主题进行研讨。如在上学期的课堂调研中发现,我校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过细分析过散支解、过繁问答”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严重缺失,所以可以选择“整体感知、重点切入”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专题研究。一二年级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就可以选择“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三年级作文起步,为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选择“趣味作文”为主题。

2、以走课形式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本学期继续采取同年级教师相互走课的形式,开展五步教研法(明确主题—认真备课—教学演示—群体反思—深化探索),通过教师独立备课、征求同伴意见、走课、课后反思、集体研讨、调整教案等形式,研究本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课前预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课堂检测等环节进行研讨交流,最后形成一套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模式,教学中遇到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效果如何,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记录。第二天上第二个班时按修改后教案上课,课后继续讨论交流教学中的得失,改进课堂教学,第三天再走课,再研讨交流。最后通过年级的每位老师反复的走课,课后集体研讨、交流,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模式。

参与走课活动的教师在一学期内需至少在本年级走完一次,走课时需至少邀请三位及以上教师听课指导,并填写《教师走课听课评价表》。中高年级教师走课结束下发《学生评价表》,征求至少十位学生课堂反馈意见,低年级采取询问学生的方式。

(三)开展经验交流,展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1、安排年级组教师代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如习作教学经验交流,识字教学经验交流等。将本年级组的研究成果在语文教研组进行交流展示。

2、安排教师个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如潜能生转化经验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交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将教师个体经验在语文教研组进行交流展示。

(四)开展好“8+1”活动

“8”是指: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期写一个自己认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执笔完成一节课的评课报告;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期写一个教学故事。“1”指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必须在教研组内开展一次二级培训。

四、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高效课堂的几倍标准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监督教材与学生,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坐到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也会的不讲,连续讲课时间把握在5-10分钟,精讲、互动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中我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联系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学校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在95%以上。

五、坚持检查评估,促进有效课堂深入持续的开展

为切实开展好高效课堂活动,我们讲实际研究的各项工作情况列入教师期末量化积分,按20%记入期末考核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1、理论学习讨论情况: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讨论发言积极,至少一篇学习体会,考核成绩优秀。(20分)

2集体备课参与情况:积极参与研究集体备课,并能运用集体备课成果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备课,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30分)

3、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情况:积极参与研究、走课课后认真反思,再次走课能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高效,效果良好。(40分)

4、学生评价:课后询问学生;制定学生评价表,不记名调查测评。(10分)

教导处制定符合上级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细则,期末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达标验收,重点检查高效课堂构建效果。把教师课堂达标情况纳入教师量化积分,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

5.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五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的灵魂。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我们目前的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教参,甚至“教案”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无视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教学中根本做不到以学论教,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不到实施。一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尽、学生索然无味,无论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等都得不到提高、常此以往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高效可言。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一:教学计划不具体,目标不明确,学生往往不知道每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被动学习。

问题二:以单纯教师讲为主,学生单靠听的方式学习,各个器官不能同时参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导致巩固率低。

问题三:老师习惯于上课即讲,学生没有感知,导致理解不透,囫囵吞枣。

问题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以“短平快”的假问题代替了具有思考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即便是能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也往往把握不准提问的时机和解答距,因而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问题五: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忙于应付,困于题海,做了很多无价值的重复劳动。

问题六:“记忆”、“书写”教学被弱化,学生不愿记、懒得写,教师无方法、缺措施。

问题七:学生资源意识差,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导致学生合作意识差、能力低。

问题八:教学忙于赶进度,一刀切,忽视个体差异,学生吃“夹生饭”现象普遍。

问题九:规律、方法的教学欠缺,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轻视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被弱化,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问题十:自主、合作式的课堂模式建立后,有相当一部分课堂,出现自主“浮”和讨论“浮”的现象,“假自主”、“假讨论”充斥课堂,低效课堂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

因此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所谓高效课堂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基于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通过研究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语文高效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完成从“师本论”向“生本论”的转化。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找到一条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师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4、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三、研究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理念更新我们的课程观,让课程真正为学生的2、人性化原则。尊重学生差异,承认个体差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未来发展服务。生都步入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正所谓“因人施课”。

3、主体性原则。应将学生视为具体的、鲜活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驱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来。

4、自然性原则。教育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而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来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及做人的基本要求,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5、内化性原则。生命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内化的过成。人的心理是不断内化和外化的产物。教育过程也就是内外化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并非简单地表现在外部的引导、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人性的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质量。

四、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一)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

1.改变原有的评价制度——多把尺子评价 给实验教师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他们的业务要求实行特殊化管理。真正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去制定和考评。

对于学生的评价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评价,采取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教师不再是现成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打破传统教学的预设与封闭,构建开放有活力的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乐趣,让智慧面对挑战,让探究充满刺激,还学生完整的真实生活世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着,一方面是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评价课程,对既定课程可依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宜安排和适当剪裁,珍视童心,激发爱好,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地去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当学生理解显露肤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对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平台,目的是突破学生幼稚的思维局限,开启封闭的心灵,在真诚交流中让思维无拘无束地伸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畏权威,敢于向教师和同学质疑。不经意的灵感萌动,随时迸发的思想火花都是学生创造的源泉,是需要保护和珍视的,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也才可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

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语文课型的高效课堂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三)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都有其规律可循,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写字教学等要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途径和方法,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

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在课题组成人员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09年3月——2010年7月)

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写字教学等要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途径和方法,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2010年3月——2011年7月)

分析研究过程,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按照课题的结题鉴定要求申请结题鉴定。

七、预计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公开课展示、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教育叙事等。

八、课题组成员

6.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六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 黄志英 王小明 陈辉俊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英语教改的实际成果,我们将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设定为: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逐步融入教改实验的理念,开展英语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促高效课堂,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一学期以来,我们的具体做法就围绕着这个总体目标展开,我们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集体备课,实现减负增效,达到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制度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有效做法,尤其是像我们学校如此规模的大学校,更需要强调团队作战。集体备课就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不走形式,切实做到每周集备一次,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做到定时定点,并有活动记录。

我们的集体备课主要分为两块内容:

1、通教案、学案;

2、通课时练习。

1、备课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发挥特长各尽所能。开学初就制定好每一课时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一竿子包干到底,负责本课时的教案、学案、课件和课时练习一整套的工作,再由备课组中心成员负责审核把关,切实提升教学案与课时练习的质量。在通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把课时练习与学案紧密结合,争取将学案中涉及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点在课时练习中得到专题巩固和训练,切实提高课时练习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功能、体现课时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通教学案的做法主要是主备教师形成初稿,讲解思路,突出重点和教法,其他教师提出疑难,通过讨论排解困难。然后,其他教师立足实际,根据学情和班情,调整思路,加工整合,提高容量,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教案设计。做到有问题,及时沟通,做好二次备课。力求做到有效备课,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通过集备活动让教全体师更为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过教学案的设置、练习针对性的增强等一些做法,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事实上,集备时,通教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也是帮助年轻教师成长的过程。年轻教师在每一次参与集备讨论和负责编教学案和课时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把握教材重、难点,掌握语言知识点讲解的深度与广度,出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教学基本功都会得到一次历练和提升。

此外,我们还通过积极的听课和务实的评课活动来获得全组成员的共同提升。无论是为提升教师自身能力还是直接作用于教学案和课时练习质量的提升,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所服务。

二、融入实验理念,实施高效课堂,促进效益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大家可能对我们学校前期进行了三年的“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有所了解,通过专家、博士团队的引领,以及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实验的成果有目共睹,阶段性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科研项目二等奖,其教学成果于今年9月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实验进行到现在,我们也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转型升级”,即:将与上外合作开展的“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作微调有机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现在我们的实验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平台,进入了一个总结提升的阶段,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实验班,而是结合当前各班学生的学情,把上一轮参与“集中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改实验中倡导的教学理念和一些便于操作的教改做法有机运用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例如,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互帮互助,定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统计并公布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竞赛的成绩,张榜公布,通过适当的方式奖励先进小组,以此来激发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整体学习效益;

(2)我们把展示课(实验课型之一)的理念作了微调,将展示的元素分散至每堂课,即将整课堂全部由学生展示调整为将展示的内容分散到每一节课中:我们每节课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课前英语演讲,每一个学生轮流开展,一学期下来,基本上每个学生能获得两回上台演讲的机会,并给每位学生打分,一轮结束总结评比,评出“最佳演讲选手”予以通报表彰;

(3)我们根据文科的特点,从上学期寒假开始就已经逐步安排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读简单的英文小故事开始,新学期开学后,寻找时机开设展示课,创设机会让学生分享课外所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是调动起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作好铺垫。

以上是我们将实验理念融入课堂所作的一些尝试。而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两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学有所获;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足够”——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足够的空间给学生理解;创设大量的活动,使学生能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落实课堂常规,培养良好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始终强调习惯的养成和学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①预习方法的指导

每节新课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借助于生词表,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另外,新课的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②听课方法的指导

英语课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

③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读、多背、多观察、多搜集、常复习。

2、不松懈、做到位,变方法为习惯

针对文科的特点,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张开嘴巴大声说英语,平时通过多模仿,多跟读磁带,大声朗读等。针对这一内容,我们每天都布置口头作业,通过家长配合和老师抽查予以落实。长期坚持开学初对于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培训中提倡的做法,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然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开展竞赛活动,努力激发兴趣,提升听说能力。

1、在全年级组织学生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镇江赛区的竞赛活动。该活动主要为口语竞赛活动。从年前的报名到三月份的初赛直至五月份刚刚结束的复赛,很多学生自愿报名,积极参赛,有近一半学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达到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2、在部分班级试点,邀请学生参加江苏省教研室主办、牛津英语教研网承办的英语听力口语网络竞赛活动。活动分三轮进行,目前竞赛活动正处于第三轮,已有四十余位学生进入了复赛的第三轮,参加这一活动,还考虑到这一考试的平台与我们现行的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平台是一致的。如果学生反响好,且获得不错的成绩,再加上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整个年级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以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为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进行预热与铺垫。

我们的做法中,不管是课前的准备活动,还是课后的巩固活动,都是为提升课堂效益而服务。这样的做法通过考试也获得了肯定,在历次考试统考中,我们的均分,优秀率等各项数据均获全市第一。先后有13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两人次在大市级赛课获一等奖,两人次在大市级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广受好评。

7.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1)合作探究贬值化。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而寻求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然而,许多老师在不顾问题难易程度,不看学生能力如何,不去创设学习氛围,拈来便用,当成了“包装”课堂的一种手段,使合作探究贬值。

另外,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索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有些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懂,或者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己解决的时候,如果再去小组合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还会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操作,开动自己的大脑,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方法,达成小组共识。小组合作也不是一两分钟就可完成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值得质疑。

(2)小组讨论形式化。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适得其反,且流于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3)探究过程表面化。小组学习常常成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也有部分小组为了获取高分往往由优等生代替学困生完成任务。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教师关注的是小组,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感觉很安全,不会挨老师批评了,合作学习成了学困生的避风港,这对学困生是很不利的。优等生霸占话语权。这对学困生非常不利,而且,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一个“微缩课堂”,一人讲大家听,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义。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促进小组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作为教师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原则。

(1)分组原则。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自愿组合,有矛盾的同学坚决不能分在一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能讨论得起来。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组员组织能力各有差异的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太少不利于合作,太多又难以合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团队建设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生成的小组才有可能具有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形成巨大的合力。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的集体,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3)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4)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学,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开放原则要求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都平等的尊重每一名成员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每一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组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有共同进步的集体。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階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授受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激发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1)组织学生形成有益的竞争机制。

(2)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能解决本节问题的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发下去,供学生参考,这是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不会的形成新问题,留待讨论。

(3)准备每节课的验收题2——3个基本问题。

(4)准备满分卷。

(5)准备单元过关题。

8.语文组读书月方案 篇八

一、活动目的:

1、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引导同学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味。

3、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们真正地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

谛。

二、活动时间:

10月28日—11月22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1—5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先锋班除外)。

四、活动内容:

1、一、二年级“小小故事王”讲故事比赛。

2、三年级“好书伴成长”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电子小报比赛。

3、四年级“我爱写汉字”听写大赛、“好书推荐”电子小报比赛。

4、五年级听写大赛、读后感作文竞赛。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28日—11月8日)。

1、专家做读书方法的指导。

2、各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第二阶段:班级初赛(11与11日—11月15日)。

1、各班级内组织讲故事、演讲比赛。

2、三、四年级完成电子小报的初评.3、四、五年级听写大赛选拔,四年级每班4人,五年级每班6人。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11月18日—11月22日)

1、一、二年级11月18日在杨思校区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间3分钟以内,每班3人。

2、三、四年级11月18日之前完成“好书推荐”的电子小报的评比,每班选6-8份优秀的电子小报11月19日统一在图书馆展出。

3、三年级11月18日在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比赛,每班2名学生,时间限制3分钟以内。

4、五年级11月20日在报告厅举行听写大赛

5、四年级11月21日在报告厅举行听写大赛。

6、五年级作文竞赛在11月18日之前选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19日在图书馆展出。

六、所需准备:

1、预定报告厅:11月18、19、20、21、22日。

2、展板需13块。

9.高二语文组读书活动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务处决定,在高二年级增设读书常规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科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书籍,精读经典文学作品,并提倡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二、活动形式

(一)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由高二年级组语文教师精心挑选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有关期刊和书籍,并推荐给学生。发动学生为班级提供相关书籍。

2、倡导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内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班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专门开设读书课。

2、开展课前3分钟阅读活动。内容围绕读书活动选材,或点评、或感想、或介绍。形式不限。

3、课外要求学生自行制定读书计划,保证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笔记”,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字数600字以上,每周上交一次。

2、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内或班级之间交流。

3、出读书手抄报: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两期读书手抄报。

4、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 “读书沙龙”活动,进行成果展示。

5、每班每月推荐1-5篇优秀学生读后感或作文在校广播台播送或在有关报刊发表。

6、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开辟读书栏目,定期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四、奖励办法

学期期末评出若干“读书明星班”“读书之星”以资鼓励。为了更好的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保证读书活动的实际效果,高二各位语文教师要认真负责,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读书要求切实落实到位。

教务处

10.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其较强的自主学习实践,给学生带来了相互竞争和学习的目标,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学的活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当前的合作化学习模式,由于刚刚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久,并未与教学内容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其基础的教学形式也还有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完善。因此,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待于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发现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准确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教师应以课本教材为基础,最大化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式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化学习模式局限于表面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普遍且广泛地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其在许多时候并未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停留在教学的表面,仅仅让学生进行一部分的问题讨论,而教师依旧是课堂知识讲解的主导者,无形中已然恢复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此外,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虽然十分热闹,但是,并不能实质化地融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参与度不高,很多时候未能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一味地探索自己的兴趣,严重偏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轨道。

2.学生合作意识差、十分被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学生自身并不能明确地理解这种学习模式的效用和内涵,只是按着校方的规定进行形式化的配合学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许多学生本身就存在思想上的偏差,容易产生知识点的分歧,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在意自己的意见,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别人的想法,这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容易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

3.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强化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是很强,仅仅是把各式的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没有具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方面的成长,而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阶段,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也导致合作化的学习变得毫无作用。比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仅仅让学生进行合作化的学习,由于知识的缺乏,学生必然不懂得怎么学习,从而导致课堂出现僵化的现象。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用的具体策略

1.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必然是以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基础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全面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化训练,以多样有趣的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种意识下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强彼此的小组合作意识,还能够迅速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月球之谜》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广泛积极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形成共同探讨的小组合作氛围,增加教学的活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相互了解彼此的学习想法和意见,才能彼此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发言,使他们较好地成长和合作,解决彼此间的问题分歧,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用,教师就必须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指导并不代表过分的干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创设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这些方法为基础,提高合作化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也能够营造热闹的学习气氛,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教学当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婷婷.民间小学语文读本对小学教材的启示[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1.语文组青年教师赛讲课活动方案 篇十一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提升我校中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们自觉研究与反思的行为,现决定五小学语文教研组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竞赛。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促进教师们更好的理解教材、关注学生、研究教法,为学校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此次活动还将为这些骨干教师提供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为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提供契机,使广大教师能够深入课堂,了解同行,反思自我,全面提高。

二、活动的目的 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未完整带过一轮小学教学)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

1、第一阶段:3月30------4月6日报名、4月1日抽取上课节次。课题组集体备课

2、第二阶段:4月11、4月18、4月25日,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竞赛。

四、活动参与人

各课题组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杨杰、马玉萍、张淑玲、王娟、李艳、陈鹏志。

五、参赛要求:

1.4月1日抽取上课节次。

2.请参赛教师于3月30日把自选课题、年级报到教研组处。

3.每位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上课,当天上交教学设计(一份)于教研组长处

六、评委要求:

1.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及所有参加活动的语文教师是评委。

2、各评委依据课标精神与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位参赛教师给予公正的评分,各课题组商量再打分,每天将评分表于当日下班前交给组长。

七、奖项设置:

12.语文组高效课堂方案 篇十二

语文教研组

为了使“读书月”这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营造书香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目的

为迎接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与书为友,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同时,配合”全民读书月”活动,新源二中将于4月初至6月底举办主题为“热爱古诗文,营造书香园”的“新源县第二中学第四届届读书月”系列活动。

2.意义

(1)努力为二中学子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提升阅读品味,共建和谐校园。

(2)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应重在平时;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主题 传承经典,塑造灵魂

三、活动时间

2016年4月至2014年5月

四、组织机构

由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绿野文学社组成组委会。组委会负责读书月活动的领导、统筹、组织、协调等工作,语文教研组负责整个读书月期间的日常工作。

语文教研组、绿野文学社等部门和团体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新源二中的校园读书月活动方案,落实责任制,迅速启动读书月活动的各项工作。

抓好“读(阅读好书)、写(读书心得)、赛(写作比赛)”三个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要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和文化氛围。

五、活动内容和步骤

1.在升国旗仪式上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发布与本次活动的相关信息。

2.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LED显示屏、校园网站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弘扬“传承经典,塑造灵魂”的主题,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在校园展示“读书月”活动相关标语,例如: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浓郁读书风尚,丰富心灵世界;建设校园文化,弘扬时代新风;读书,让我们更充实;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品味、创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读书、明理、成才,等等。

3.在“新源二中网”上开辟专栏,介绍本活动相关内容。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阅览室等条件开展阅读课,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读书环境。利用每天第五节课的阅读时间,做好班级读书活动的指导、交流等工作。

5、组织师生开展读书笔记评选、优秀读书心得评选、写作征文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予以奖励。优秀读后感作品在校园网、绿野文学社等校园媒体发表,并及时推荐优秀征文给上级新闻媒体。

六、奖项设置

读书笔记评选【高一高二年级参加】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

优秀读书心得评选【高一年级参加】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

写作征文大赛【高二年级参加】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

六、读书总结会。

1、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并颁奖。

2、作品展示:优秀读书心得。

3、撰写活动总结。

4、整理档案。

附: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古诗文大冲关”活动方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6年2月25日

为了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的魅力,掀起背诵古诗文的热潮,我校语文教研组第四届“读书月”活动将面向高二年级学生举办“古诗文大冲关”比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古诗文大冲关”活动,让学生加强背诵古诗文经典篇目,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中国古代诗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通过筹备、举办此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启迪思想,增长才智。规范准确的使用古诗文,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享受收获的成就,提高团队意识。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2016年4月

地点:致远楼一楼会议室。

三、活动对象 高二年级全体同学。

四、活动领导小组 高二语文组全体教师及绿野文学社社团成员。

五、活动形式 现场趣味竞赛

六、宣传工作

1、本学期初期对本次活动进行口头宣传,号召全校同学多背诵,多积累,在早读、专项训练、阶段性诊测中强调古诗文背诵和听写、默写的重要性。

2、参赛选手:高二年级每班选报1组(4人),名单报至致远楼一教师办公室孙艳永老师处,报名截止时间4月10日(周一)。

3、参加观众:高二年级每班选派10名观众。

4、考查范围:《高考考试大纲》推荐背诵篇目64篇,新增篇目14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背诵篇目,以及其他经典的古诗文篇目。

七、比赛规则:

1、比赛实施淘汰制,凡出错选手一律淘汰。以班级代表抽签顺序。每班每次由一位选手上台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每班按照报名表顺序由老师点名上台。比赛成绩实施加分制。

2、为确保比赛顺利、公正地进行,希望所有的选手遵守比赛规则,所有的观众遵守会场纪律。

3、参赛选手上台后,不得向小组外任何人询问或交流违背比赛规则的任何内容。如有其它疑问,可向老师咨询。

4、现场观众在选手正在书写答案期间务必保持安静,在选手完成书写后则应该报以祝贺或鼓励的掌声。

八、比赛项目:

1、第一轮——“冲关车轮战”。每班4人次,每人答一题,答对过关,答错淘汰。每题限制答题时间和分数。优胜者进入“守擂攻擂战”。

2、第二轮——“守擂攻擂战”。

3、当场计分核算,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小组,比赛结束后立即颁奖。

九、奖项设置

1、个人奖设置: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2人。

2、集体奖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

十、任务分工

1、主持:依据比赛规程自主完成比赛现场和颁奖典礼的主持工作。

2、命题:依据比赛规程自主完成题库的编辑、分类和打印,并制作相关ppt课件。

3、计时:提前准备秒表。

4、公证:依据比赛规程自主完成记分表的设计和打印,比赛结束后快速完成核算工作,提供获奖名单。

5、后勤:提前准备好奖品、奖状和荣誉证书,帮助颁奖。联系并布置会场。

6、宣传:提前邀请相关嘉宾出席颁奖典礼。

7、其它。

13.高效:语文高效课堂点滴谈 篇十三

关键词:语文素养;备课;学习兴趣;设计;讲练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搞“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里,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传统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这种教学理念当然是偏颇、落后的。但这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一定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春》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篇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春草图中的小草应当就是韩愈眼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春花图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相契合;春风带给人的当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受;而春雨滋润万物的绵密轻盈、无声无息,自然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韵相通。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古典诗词阅读量的支撑,对《春》自然无法准确解读,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春》的美好、精妙了。

2.“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部分老师语文书大致翻翻,按照教参书照本宣科的备课,然后勇敢地走进课堂,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参考书,教师按照教参书的设置提问,学生按照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无思维过程的回答,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羚羊木雕》,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那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薄。而我在备课时发现,此篇文章无论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描摹、情感的抒发、顺序的安排,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七年级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要点。“独辟蹊径”是很好地规避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肤浅上课的好方式。因为只有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才有可能产生“独辟蹊径”的灵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讲授《看云识天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截取了中影大片《赤壁》中诸葛亮看云判断天气与风向的一段视频来创设情境。课堂效果说明学生学习的欲望明显增强,教学的环节的推进顺畅而快捷。

4.关于导学案的设计。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5.注意“講练”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黄之海.刍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2010,(18).

上一篇:检查材料封面下一篇:读水浒传这本书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