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的议论文

2024-06-29

纸媒的议论文(共10篇)

1.纸媒的议论文 篇一

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

——黄文、姚静关于纸媒问题商榷之我见

新华网安徽频道 偶正涛

昨日分社营销平台同志给我提供了两篇文章:黄文的讲稿《数字时代的媒体融合》,江苏分平台姚静的商榷文章《谈谈纸媒的现在和未来》。本人一直关注这一方面问题,拜读之后,也想就二人“商榷”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规律不可违,“替代”、“融合”是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规律,就是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修正、干扰,只会影响其过程,不会影响其结果的。

去年以来,新华社内部刊物中针对战略转型、媒体发展趋势、新媒体建设等,发表过很多文章,几乎众口一词,都是强调传播业与媒体向多媒体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应如何应对。

黄文更进一步,从全球传媒业现状,分析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轨迹,提出发展进程中由“技术先导”再到“内容为王”(这里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新媒体建设应是“技术为先导——内容为基础——运营为王”,不知黄文是否赞同),进一步提出了在这个关键时期关键点上新华社的优势与努力方向。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传媒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上“融合”,平面、单一表达形式向多媒体方向演进,纸质媒介向电子介质方向演进,这是美国专家最先发现的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业的发展“规律”。而且,他们在这个“规律”的引导下创造了引领世界的诸多新业态、新技术、新手段。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涉及意识形态,以前不同所有制、不同世界观的国家,主流观点几乎都是相对立的。只有近年来在传播与媒体发展规律问题上高度统一了。

“替代”、“融合”作为传媒业的规律,已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进一步学习、研究,掌握“规律”,把握机遇,在传播业发展历史转折时期勇立潮头,履行新华社的引导责任,进一步提升新华社的影响力。

姚静用江苏的报业数字为例证,说明政策保护下的党报党刊等收益并不一定会下降,发行不一定减少。我想,这是可能的。但这并不影响“规律”的存在及其无时无刻发挥着的作用。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如果不考虑党和政府在政治宣传与教育方面的投入(党报订阅有很大成份是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投资),仅仅是作为传播媒体,“政策”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化。就“收益”而言,纸媒的比较效益下滑,可以说是怵目惊心:2003年才有的中国移动公司增值服务,到2008年已达1500亿规模。而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还有联通、电信等。我们对党报支持政策只有加强,没有削弱,但其增长速度与总量如何?市场竞争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为退。我还认识很多南京的房产、生活类网站的负责人,他们没有“政策”,没有垄断保护,但他们的效益绝不是党报所能比拟的。

但是,从姚静提供的江苏党报和他们所办网站的情况,联想到新华社一些现象,倒是看

出两个问题:

一,办了网站,就是“网络化”了;在网站上放上两段视频,就叫多媒体了。事情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做法充其量是叶公好龙,“好者似龙而非龙者也”。养的不是真龙,当然没有呼风唤雨的威力了。反过来看一下,如果新华社现在没有新华网,那是什么样的局面?

二是对“政策”和垄断位置的依赖心理。总觉得我们是党和政府的一部分,“政策”和垄断职能会保护我们的。对现实中一些不理想的结果、比较之下的落后,归结为“政策不到位”,“某某书记不支持”。或归结为某一偶发因素,如“金融危机了”,“房地产降温了”,等等。

新华社从上到下力促“战略转型”为时已久,如果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传媒业发展规律还有怀疑,如果我们还只在为“政策”奔走,或是做好龙之叶公,最终结果就可想而之了。

二、掌握好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最为重要。

我们同事间日常的交流可以看出来,姚静的想法在我们中间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人觉得类似姚静的认识是有理有据的。这种看起来是从事实、数据中得出的结论,而它又有悖于“规律”,问题是出在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上。现在新华社工作压力大,节奏紧,我们都很少有系统学习、研究的机会。恕我“好为人师”一回,结合黄文、姚静商榷的问题,就掌握好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给大家一点建议:

其一,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定性结论,同时要把握好“量”与“性”的关系。

一次将硬币扔到地下,正面或字或图,只有一种可能。扔硬币的次数无限多地增加,其结果是字与图出现的机率无限大地接近一致。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定性结论,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量”的取得,要有一定的分布,要有多方面的比较。现在网络非常发达,非互联网传输的电子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屏幕等)、互联网媒体(网站、即时通讯工具、交互类网络平台、邮箱等)、应用终端延伸的媒体(手机、MP3、MP4、上网本)、纸质媒体等,搜集一下大范围、长时间段的数据,研究一下传播手段和方法、比较一下效益。最好作为一种业余的爱好,长时间跟踪观察,不仅会感受到“规律”所在,还会了解很多你原本并不在意却非常重要的东西,会发现市场取向及无数商机。

其二,分清阶段性与整体性、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我赞成姚静所言,纸质媒体不会绝对消亡。如同中国人最早使用的甲骨文,5000年了,现在也没有消失,书法、装饰等仍在使用。人的需求更是多方面的。中国是个欠发达国家,目前还是处于努力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阶段。传媒业的政策壁垒还会长期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传媒业会更为发达,市场细分程度会加强。理论上说,在中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任意一种传播媒介,都会有广阔天地。但是,我们还是要把握住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主流是什么。把握了主流,才能将引导能力与影响力最大化,才能准确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定位。知大势且知彼此,才会百战不殆。我国有一个半官方机构连续十多年做全国阅读调查,一度发现,中国人收入大幅提高了,受教育机会多了,高学历多了,读书却越来越少了。后来,统计者把电子阅读加进去,结果发现,使用电子阅读器读书的人多达3000多万,用手机阅读的人数高达1.5亿。而对市场更为敏感的企业,已推出一大批手持电子阅读产品,年销售数千万台。世界通讯产业大鳄中国移动、深圳华为等,都开始向电子阅读行业伸手了。而黄文文章中,则举出了亚马逊的例子。我们不能不佩服信息大国、先导企业利用“规律”的能力和气魄。另一方面,30年前,一张主流大报的一篇“社论”,可以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现在什么样的媒体能做到这一点?“打酱油”、“俯卧撑”原本没有什么意义,一夜间却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酿成公众事件,这与传播介质的形式特点,难道没有关系?

分清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同样非常重要。姚静用党报为例,以此推导纸媒的发展特性。严格意义上说,这是犯了逻辑错误:党报和纸媒的属性是不一样的。“不同类不可比”,更别说“代表”了。

浪费了大家不少时间,不再赘言。

2009年6月18日 合肥

2.纸媒的议论文 篇二

1纸媒

纸媒发展历史悠长,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较大, 对于历史演变推进起到一定的影响,纸媒的出现完全的改变了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以及传递信息的渠道、范围、速度,为人们信息的传递获取提供了的新次元、新方向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新媒体发展形成的基础以及原型。为媒体信息记录以及信息获取提供便利,让媒体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1纸媒介绍

纸媒是一种凭借纸张,以纸张为媒介载体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是印刷术,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对于文字的精准度要求高,对于措辞以及对于言语的表达都有相应的要求,对于纸张的材质、纸张的质量以及排版等都有相应的讲究,在信息传递的同时, 讲求信息的主次编排,讲求对于信息呈现的美感以及给予民众的视觉冲击以及印象,因此,纸媒是一种较为讲究,涵盖的技巧以及学问较多的一种媒体形式,在排版上虽然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此框架中进行的创新较多,这也是纸媒经久不衰,能够持续被接受、发扬、使用的原因之一。纸媒现今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及主要状态不容乐观,具体体现为新媒体的冲击,新技术以及新时代的排斥,纸媒出版整个流程较为繁琐、固定,要求较高,这是纸媒信息传播较之新媒体稍显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新媒体利润空间大、新媒体传播信息量没有过多限制,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获取信息较为便利, 不需要付出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民众对于新媒体的新鲜感以及对于新媒体获取信息快速的形式接受程度高,这些情况都导致纸媒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 导致纸媒所面临的压力较大以及纸媒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显现出来,纸媒在该环境下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还包括机遇,纸媒在该环境下迫切改进。

1.2纸媒存在价值以及优势

纸媒的一大特点是大众化,具体体现为新闻内容, 体现为信息传播方位以及对于自身的定位,从民众角度出发,根据民众所关注的信息以及民众周边发生的新闻进行呈现,提升民众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以及民众对于自己周边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于社会发展局势的确定; 纸媒的另一个特点是规划分明、主次清晰,对于广告的投放量以及对于广告的放置类型有相应的限定,需要与信息的种类以及信息的内容有相应的一致性,达到统一性,纸媒的信息内容会将当时关注的重点大篇幅报道, 在其中穿插社会的形式变化信息,让纸媒整体丰富化以及信息实用化;纸媒的另一个特点是运作背景雄厚,纸媒的发展历史较长,作为纸媒的出版集团资源以及能力较强,能够提供以及获取最新以及较为深入的信息以及实时变化情况,这一点明显优于新媒体,纸媒集团的基础扎实,力量雄厚,资料来源渠道宽泛,真实度高,是被社会所容许以及习惯的存在,同时纸媒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推动集团的发展以及给集团战略策划提供基础。纸媒存在的主要价值不单单体现在纸媒的历史性,还体现在纸媒的影响力以及纸媒对于信息传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推动效果,纸媒拥有一条较为系统、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拥有固定的客户、拥有强大的信誉以及拥有自身的品牌,拥有专业的队伍,新闻编辑能力、编排能力、描绘能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强大,纸媒是媒体领域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是媒体领域中存在意义非凡的一部分。

2纸媒发展现状

2.1纸媒自身现状

纸媒在现代市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纸媒传播的范围以及纸媒发展的范围在逐步缩小当中,民众对于纸媒的熟知程度以及对于纸媒的接受程度都处于逐步弱化状态,纸媒对于现今社会而言有实际的存在价值以及存在意义,因此有探究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进行该方向探究的主要方式首先进行纸媒发展现状分析,确定发展过程中阻碍纸媒改进的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进而确定纸媒在现代市场中改进的主要方向。纸媒自身状况主要体现为纸媒所选取的主要宣传手段以及载体存在极端情况,主要表现为纸媒采取传统载体报纸、杂志,使用固定模式,不与时代接轨, 不进行自身改进,或者纸媒数字化程度过高,导致纸媒的本身属性以及本质逐渐丧失,纸媒该种情况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纸媒被新媒体所同化以及掩盖的情况,对于纸媒的进一步发展较为不利。纸媒自身现状还体现为纸媒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改进自身的运营模式、出版步骤、 出版形式,在纸媒发展过程中对于新元素的接受较为有限,对于流行元素的添加考虑不足,最终导致的情况是纸媒的发展处于改革与不改革夹缝中的尴尬局面。

2.2纸媒市场现状

纸媒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是纸媒发展的一个实际去情况,具体体现为纸媒与新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较为剧烈,优势之间的比拼处于弱势,从成本上比,新媒体制作成本低,获取成本低,新媒体获取利润空间大以及利润获取便利,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以及计划相对较少, 纸媒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制作经费、信息获取经费等, 随着市场的变化该方面的经费处于不断提升当中,企业集团为实际的保证利润则需要进行纸媒价格的提升,在成本上纸媒的竞争力显著不足;在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上纸媒也处于不利地位,主要体现为新媒体获取渠道多样,能够从各种电子产品上进行信息获取, 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以及过多的时间限制;信息的及时性,新媒体能够在信息获取的同时将信息进行报道,纸媒则需要进行编辑以及需要进行排版,相比较之下,纸媒信息提供速度明显较慢。

3纸媒发展方向探究

3.1纸媒与网络有限度结合

纸媒在现代这一网络时代,继续生存的方式之一是适应这一环境,具体措施是与结合网络,发展纸媒,纸媒与网络结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是结合程度,结合过度会导致纸媒逐步成为新媒体的另一种模式,结合不足则会导致纸媒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结合的主要方式是在纸媒编排过程中添加二维码扫描,进行各种活动添加, 让纸媒趣味性增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改进, 将纸媒与网络进行统一化研究,往电子纸的方向发展, 让纸媒能够更为生动,更为灵活,让纸媒不再局限于文字,让纸媒能够播放声音、视频,让纸媒逐渐与时代接轨,重新步入人们的视野。

3.2纸媒进行流行元素添加

纸媒在现代社会中最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新化发展,主要渠道是进行新元素以及新模式的引入,主要目的是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以及吸引人们的视线, 具体措施是在纸媒信息排版中将字体颜色进行相应的丰富化,这需要根据纸媒的面向群体以及纸媒报道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根据社会不断变更的流行元素以及新形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发展。

3.3纸媒进行内部因素改进

纸媒最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内部因素改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才、产业结构、出版流程、运营方式、 服务方式以及纸媒内容,纸媒产业人才相对丰富,主要是纸媒产业较为庞大,发展时间漫长,基础资源较为丰富,人才需要进行的改进方向是对纸媒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新的出版流程、运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快速适应, 将之运用到实际的纸媒运行过程中。

4结论

纸媒的发展方向较为清晰,主要是快速适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

参考文献

[1]戴世富,韩晓丹.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转型策略[J].中国出版,2015(1):41-44.

[2]石晓博,章学锋.纸媒出路:锤炼老手艺联姻新媒体[J].中国出版,2014(16):51-53.

[3]张艳.纸媒微信平台的品牌传播与运营模式解析*--基于品牌生态学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5(3):15-18.

[4]李小华,易洋.基于用户调查的纸媒官方微信传播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出版,2014(8):43-46.

3.纸媒的变革时代 篇三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纸媒黄昏”似乎是一个不可抗拒的魔咒。

2009年,传媒最发达的美国报业遭遇重创,拥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大名鼎鼎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先后停止平面媒体的发行。同年8月,创刊77年、月发行量高达1700万份的美国《读者文摘》宣布破产。2010年,有着77年历史、曾在克林顿性丑闻、“9·11事件”等报道中一马当先的美国《新闻周刊》,停止出版纸质杂志。2012年,德国三大纸媒巨头《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和《德国金融时报》先后宣告破产。2013年8月5日,《华盛顿邮报》以2.5亿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该报曾以最先报道涉及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著称于世。

在中国,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媒体2013年广告经营收入急剧下滑,其幅度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其中,尤以纸媒为重灾区,在第一季度,报刊媒体广告市场投放同比跌幅竟达到12%,是2010年以来最大降幅。盘点上半年,六家报业上市公司已有四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ST传媒,达71.93%。

2013年,在沿海发达城市,多家媒体不堪承受广告经营压力之重,《好运MONEY》和《钱经》先后宣布停刊,第一财经也不再租用宁夏卫视的上星渠道,一些沿海地区的都市报之所以还能惨淡经营,更多的是依靠缩减版面及降低员工薪水。

现实羁绊

有研究者认为,传统纸媒的衰退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报业问世400多年来,基本上还是囿于“拉广告”的经营方式,在经营模式上鲜有创新。当金融危机来袭,企业经营萧条,投放广告锐减,直接威胁到纸媒的生路。据咨询公司eMarketer预测,美国报刊广告收入,将从2012年的191.4亿美元,下滑至2016年的164亿美元。

在经济原因背后,技术性变革是纸媒衰退的真正“杀手”。互联网呼啸而来,各种电子传媒风生水起,凭借免费、互动性强、草根化等优势,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目前,新媒体已露出胜利的微笑,《2013美国互联网产业报告》显示,美国新媒体市值已达到传统媒体的三倍。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是传统纸媒衰退的一个原因。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埋首于手机、平板电脑的“低头党”应运而生,80后、90后的新生代读者基本不看纸质报刊,街头的报刊亭在风雨中飘摇。

等待朝阳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魏武挥表示,纸媒的衰退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会消亡。纸媒的阅读情趣是电子传媒代替不了的。翻开一份报纸,在短时间内接受信息的感觉,比打开手机、电脑上网面对着有限的屏幕阅读,体验更舒服更直观更酣畅。

“报纸有丰富多彩的版面设计,有琳琅满目的图片、图表,有独具匠心的标题、字体、文体的搭配,几百年来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艺。报纸完全可以用更加全面、深入、专业的报道和解读风格,令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取信息。报纸也可以进入礼品市场,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版的报纸,是无法Ps的,可以作为收藏品。更重要的是,纸媒能让历史得以延续,在人们心目中,纸媒档案总比电子档案来得厚重、可信一读报比浏览网页更能感受文字的魅力。”魏武挥如是认为。

还有业界人士认为,网络的冲击,是报纸新生的契机,是绝地反击、咸鱼翻身的机会。“与互联网融合是一个潮流。打不过对手,就与对手联合,或效仿对手的招数,不失为明智的生存之道。”这位人士如是表示。纵观当下全球纸媒,从《泰晤士报》到《华尔街日报》,从《金融时报》到《每日邮报》,都在推进“报纸+视频+网站”的全媒体模式,希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杀出一条血路,保持纸媒的传统地位。

特别是《金融时报》,2013年的电子版订户首次超过传统印刷版的订户,算是成功转型的案例。来自其母公司培生出版集团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时报》集团2013年总收入同比增长4%,印刷版和电子版的总订阅量为60,2万份,其中电子版订阅量为31.6万,同比增长18%,电子版订阅量首次超过传统印刷版。不过,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唐润华认为,如同《华尔街日报》一样,《金融时报》数字化的成功对绝大多数报纸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据悉,《解放日报》也正在筹划电子化新动作,2014年将推出一份电子刊物《上海观察》,围绕上海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话题作深度报道,90%以上内容为原创,90%以上内容与纸版《解放日报》不重合,目标读者是党政干部、城市利益相关者等高端读者。《上海观察》将采用收费阅读模式,读者可以通过手机、PAD和电脑等终端阅读。

而但凡与新媒体PK中依然不倒的纸媒,无不是凭个性化特色取胜。其中佼佼者,当数《环球时报》,它依靠强大的新闻搜集整理能力,加上平衡的叙事语言逻辑,特别对事件报道的准确拿捏,在以自费订阅为丰的市场上,报价年年提升,单期发行量仍超过240万份,年利润在数千万元,成为今天中国纸媒的一个奇迹。

上海报业集团总裁裘新日前表示,“当纸媒光环褪去之时,也是对新一轮朝阳的呼唤。”无论如何,纸媒的变革时代已经来临。

4.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转型之路 篇四

1 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的各种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中, 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的来源与交流平台等也出现多元化更新, 形成了对纸媒的致命打击。对于发生纸媒弱势的各种现象, 很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

1) 大数据时代需要整合、分析庞大的信息量, 纸媒的信息工作方式不能及时实现对繁杂信息的处理。眼下, 全球都树立了一种大数据理念, 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家庭生活与商业活动。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媒介、信息的主要潮流, 人们在大数据中能够实现新媒体的简化便捷, 更好地为人们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 为大众所接受与喜欢。大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地计算与定位, 根据用户的需要与爱好分析数据, 传输数据资源, 发送精确的信息。改变用户盲目搜索或者在庞大纸面数据信息中寻找的局面, 实现了快捷, 省时省力的信息服务目标。与传统媒体对比, 新媒体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数据与信息定位平台。而纸媒在用户具有庞大信息需求的社会形势下, 很难及时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处理分析, 表现地比较落后与僵硬。在面对客户需求时, 纸媒反应时间缓慢, 应对周期也比较长。在数据处理上, 因为过于靠文字而不是量化的数字分析, 缺乏媒体的权威性、可视性, 对读者的说服力不足。

2) 社会阅读习惯已经改变, 出现快餐化, 碎片化的阅读风格。新媒体的发展依赖科技, 而科技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简单快捷的服务, 实现现代化生活。因此在新媒体推动下, 人们已经逐渐走出纸质阅读模式, 进入现代化电子阅读, 因而呈现出快餐式碎片式的阅读习惯。社会大众已经不再对充斥大篇幅文字、内容繁琐的纸质传媒抱有多大的兴趣, 在纸质传媒的消费上自然也就大幅度减少, 因而对纸媒格局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在市场经济中, 消费是其他行业的发展土壤, 对于媒体亦然。对于纸媒消费媒体减少, 自然就是从根本上影响纸媒的发展。再有, 科学技术为社会带来了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大大改变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纸媒方式固定, 记录传达的信息量有限, 比较缺乏。报纸书籍, 已经逐渐被遗落在信息潮流之后, 在社会文化发展上, 也不再具有原本的标志性、权威性。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 对于信息的接受不需要过于深入, 对于信息的需求需要易于理解, 及时更新, 并且具有一定的刺激心理作用。而纸媒的内容通常比较落后、正规, 很难满足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高频率变化。掌上阅读, 为人们提供实时阅读的平台, 这是纸媒远远难以满足的。因此, 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 应当进行有效更新转型。

3) 内容为王的信息服务风格限制, 使得纸媒缺乏时代性、人文性。尽管快餐式、碎片式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阅读方式, 但是未来社会的信息需求是难以预测, 因为在前一阶段的社会发展中, 人们比较追求信息面, 但是在未来发展中, 或许人们就开始重视信息深度。因此纸质媒体尽管发展受阻, 但是绝对不可能从社会上消失。表现出信息的思想深度也是纸质媒体的生存根本。但是正是基于“内容为王”的观念, 现在纸媒不主动探索在新媒体中内容的更新, 创建人们更好表达思想, 交流意见的平台, 仍旧将表达主体限制在行业专家, 或者领域人士。没有为广泛的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也没有对社会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仍旧抱着传统的创建报刊理念。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内容与思想深度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事件, 更喜欢偏重于综合性评析, 但是纸媒的意见内容比较单一, 展现不出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2 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突围之道

尽管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但是纸媒具有自身优势, 这是新媒体取代不了的, 纸媒具有自身的生存根基。并且在,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纸媒的生存发展, 并对其进行改革, 在社会行号召对纸媒的关注, 取得良好的社会时效。我国人口众多, 社会读者情况复杂, 同样可以为纸媒提供生存基础。应当重视纸媒对于人才培养、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 为纸媒的突围寻找道路。

1) 改革纸媒发展思路, 以创新追求在新媒体中的生存发展。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中, 应当进行思路创新, 改革以往的生产经营弊端。首先, 由于纸媒具备强大的社会公信力, 因而, 纸媒要想发展就必须对其权威可靠的信息处理地位进一步巩固;其次, 纸媒要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一方面探寻理念上的创新, 既要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也要确保事件始末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报纸内容和报纸形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对于纸媒发展的改革, 以博客等形式为纸媒提供很好的创新模板。对于社会大众的纸媒阅读需求进行调查, 以现代化纸媒阅读理念为出发点, 设置纸媒内容与模板。比如一些行业因为行业需要, 创建业内报刊, 同时对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设置不同的报刊板块, 为纸媒的广泛接受, 创造了条件。2) 与新媒体进行结合, 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共同赢利。纸媒要立足于自身优势, 再以新媒体为踏板, 进而实现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完美转型, 要实现纸媒与新媒体互利双赢:首先, 纸媒要扬长避短, 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深刻, 同时也要逐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其次, 在转型过程中, 纸媒要改变之前单一的互动模式, 突出信息个性化特征。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工具上具有明显优势, 纸媒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等信息传播平台, 让本区域内的读者都能对新闻事件展开积极讨论。然而我国的电子报刊发展并未成熟, 因而在借用同时, 应当对其利弊进行综合评估。3) 创建时代纸媒品牌, 以品牌理念带领纸媒发展的转型。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品牌是现目前纸媒发展的首选经营之道。一方面, 需要去要了解读者们想看什么, 再去结合读者的需求对自身报纸进行准确定位, 通过对本报有限的版面资源做出合理规划, 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深入报道, 独家报道读者重点关注的新闻;另一方面, 坚持对品牌战略持续运用。以《南方周末》为例, 就是以品牌带动纸媒转型的最佳案例。当品牌理念在社会读者当中得到认可后, 已经形成了它的权威性或者接受性, 有了一定的社会生存土壤。

3 结论

我们不应当在新媒体思潮之下, 产生摒弃甚至抛弃纸媒的思想, 而应当重视纸媒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探索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围策略。当然纸媒自身也应当具有突破信心与意志, 从内容为王的传统理念中适当走出一定距离, 树立社会于都用户为上的服务理念, 将人们的眼光从手机、电脑屏幕上吸引到书面上, 实现思想深入地学习。

摘要: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 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窘境, 有现在数据信息交流平台的挤压、受众信息阅读方式的转变以及纸媒自身的内容约束等。纸媒的生存环境, 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为纸媒咋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 探索有效出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阅读方式,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实践[J].才智, 2015 (36) .

[2]张瑞青, 聂增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1) .

[3]汪振军, 乔小纳.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迷失与精神重构[J].新闻爱好者, 2015 (11) .

5.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融合发展 篇五

新兴媒体对于传统纸媒的影响与冲击

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传播平台已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传播新手段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增多,类型不断扩展,目前,全国有80多万个网站、1000多种网络报纸、2万多种网络期刊、300多种手机报刊。新媒体从业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采编人数。

据2014年7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新闻纸市场信息交流会透露,全国71家用纸量大的报社用纸量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同比上年总用纸量减少7.7万多吨,下降10.1%,预计2014年全年的降幅为9.5%。国内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六大区域新闻纸用纸量分别下降20%至10.3%不等。2014年上半年国产新闻纸价格创下近20年来的最低点。以此数据分析,新媒体的冲击是导致传统报业媒体广告、发行、印刷等等主业持续下滑,从而使新闻纸需求量明显下滑的主要因素。

为应对这些影响和冲击,各家报纸纷纷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作为地方报纸来说,它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打造的电子版媒体主要是将内容从一个平面搬运到另一个平面,无法与国内新浪、网易、甚至新华社等综合性的网站抗衡。现实情况来看,它们目前的网络营业收入不尽如人意,无法成为地方报纸营收的主战场。业内人士总结认为,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自己办的网站,但绝大多数网站的影响力和赢利水平都远逊于报业集团的其他子媒体,报纸在网站方面的产出远不能和投入相对应。

新兴媒体对于传统纸媒(党报)的融合与发展

新的传播手段迎合了时代发展需要,也能与传统媒体相辅相融。对传统纸质媒体来说,有效运用新媒体已不仅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扩大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战略选择。在“人人皆媒体”的世界中,第一手信息往往来自微信、微博,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自然需要充分利用微博。

报网互动。笔者通过对2004~2014年《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的全国“两会”报道进行研究后发现,三家报纸“两会”报道中的报网互动越来越多,“网上两会”内容逐渐丰满充实,网络进一步成为报纸新闻的“源头”。随着报网互动的不断加深,“报网融合”的说法越来越被提倡,“报网融合”的鲜明特征体现在报网的采编一体化。研究近年地方两会报道发现,以报网互动作为两会报道的新策略,创造出跨媒体竞争与合作的新模式,拓展了新闻传播的理念和空间。近年来,手机二维码架起了报网互动桥梁,在线互动直播使得纸媒与网络同步推进,博客、论坛汇集了社情民意,新旧媒体的互动递进在质上将两会报道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手机报。手机报是一种利用手机彩信或者WAP 为承载形式,借鉴传统杂志内容的编辑方式,组织适合手机展示和浏览的内容,并传递给手机终端的一种移动通信应用方式。自2005年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以来,手机报就开始积极参与到两会报道中。研究者选取了2009年中国移动与新华社联合推出的两会手机报进行研究,并比较同时期《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分析了在内容、表现形式、互动性、移动性、制作成本五个方面的特征,最后就改善手机报服务提出了进行个性化精细化分众传播和增强媒体间的互动合作两项建议。总之,言简意赅、及时便携、个性表达是手机报“两会”报道的优势。

微博报道。《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通过排列微矩阵推广部门产品、定义微模块实现情感占有、培育微名人自曝“报社隐私”、直播微现场展现信息权威、尝试微交易传播精神文化等手段,传统报业微博正在放大品牌效应、延伸线上影响。新老媒介融合下的微博报道模式借此逐渐形成,这种微博报道模式也体现在新闻的制作、传播过程中。有学者以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报道2010年全国两会为例,研究了微博新闻的写作及其文体特征。微博新闻的写作手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内容的原生态的记录;叙述为主;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十八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既在严肃性和导向性上有所坚守、又用贴近网民的语言传播着信息,并有效互动;既做到了新闻立博,又实现了观点强博。这些成功的报网融合经验,也是地方党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融合发展中继续保持和发挥传统纸媒的优势

党报类传统纸媒的采编机制成熟固定,能从源头保证新闻真实性。传统媒体有固定的采编队伍,完整的采编流程和纠错制度,从机制上能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但是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虽然日益活跃,但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消息源获取渠道狭窄单一、片面,以道听途说为主,而且很多领域涉及不到,只能采访局部的或者自己能接触到的消息,容易造成局部真实,全局实际不真实的情况,比如有图未必有真相的情况,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新闻传播者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产生虚假空间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肆意散布谣言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薛蛮子等网络大V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广大网友深受其害,而传统媒体只要不涉密,采访几乎无禁区,上至政府部门、下至百姓民生社会百态,几乎无所不能,消息面比较广,加上三级审稿制度等,出错后的及时纠错制度,能保证新闻消息最大程度的真实性。

党报类传统纸媒仍然拥有权威消息的发布权和突发事件的优先采访权。传统媒体获取权威消息的相对垄断地位仍未根本打破,尤其是突发事件面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就像新华社有独家受权播发官方权威消息的优势一样,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现在仍然能获得官方消息的第一发布权,尤其是在地震、飞机失事等突发灾害面前,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仍然深入人心。

传统纸媒的报道深度和独家视角自媒体无法相比。由于自媒体的消息大多是快餐式阅读,只言片语,无法深入,加上采编人员大多不专业,无法做到深度,而且自媒体现在容易陷入标题党、夸大歪曲等非主流的视角,就像“李刚事件”一样,事实调查证明并非如网络所报道的那样,这一点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识破和诟病。

总之,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带有任何偏见,保持公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传统媒体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在新闻报道中,不论是传统纸质媒体还是新兴自媒体,作为新闻传播者需要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最大限度地将事件还原,不能为了吸引公众关注度就刻意炒作,而是要做到真实报道、客观评价。切记:媒体除了传播消息,还有教化、监督、引导舆论、弘扬正能量等社会功能,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

6.纸媒的议论文 篇六

10月18日,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总编蒂娜·布朗同CEO巴巴·谢蒂一道,宣布了这家美国知名杂志纸质版的终结日。

作为纸媒,《新闻周刊》的出现与消失带来了同样的震撼。1933年2月17日,第一期《新闻周刊》惊艳登场,它史无前例地使用了7幅图片作为杂志封面,分别代表一周7天发生的重大新闻。1961年,《华盛顿邮报》将其收购,《新闻周刊》开始成为仅次于美国《时代》的第二号杂志品牌。2001年至2007年间,其每期平均销量超过300万份,广告收入一度超过《时代》,成为杂志之王。

“每周五晚截稿时的忙碌和兴奋,我们寄托在印刷品身上的浪漫主义情怀,让告别时刻变得异常艰难,但在它80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延续新闻工作者的理想,答案就是尽情拥抱全数字化媒体时代。”主编蒂娜·布朗说。

在宣布停止纸质版的同时,他们在尽量向外界传达出乐观的信息,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官网表示,《新闻周刊》对于新闻质量和重要性的态度仍然会一如既往,转型决定只是为了迎接印刷媒体在出版和发行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不过,更多人相信,这家历史悠久、才华横溢的传统媒体的逃亡,不仅预示着他们自己丧钟的鸣响,更是纸媒消亡的开始。

挣扎

取代《新闻周刊》印刷版本的,是一份名为《环球新闻周刊》(Newsweek Global)的电子杂志,读者需要通过网站或者终端平台付费购买。其中一些文章,可以在野兽新闻网站上免费看到。他们希望,这项决定能够结束《新闻周刊》每年4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

《新闻周刊》的下滑几乎是在瞬间发生,刚刚享受完21世纪前几年的辉煌,2008年初,杂志销量便开始骤降。在成倍增长的债务和批评声中,《新闻周刊》多年累积的知名度不堪一击,很快在读者和广告商面前失宠,到2010年,销量已经下滑到每期180万份,3年时间缩水近一半。

2010年,被《纽约时报》形容为“毫无媒体经验”的美国音响和汽车业富豪西尼·哈曼(Sidney Harman),用1美元附加偿还杂志4700万美元债务的代价,从《华盛顿邮报》手中接过了不堪重负的《新闻周刊》。

作为慈善家,哈曼当时已经91岁,他是《新闻周刊》的忠实读者,甚至购买过第一期杂志。《新闻周刊》被收购后,隶属于他旗下刚成立两年的野兽新闻。

很难判断,哈曼的决定是出于文艺情怀还是商业决定,但收购至少让《新闻周刊》继续残喘了两年。2011年,哈曼去世,其家人立即决定不再资助这家年近八十岁高龄、靠负债存活的杂志。2012年6月,《新闻周刊》每期销量已经下滑到157万份。

总编蒂娜·布朗说:“或许你不会相信,我们接手的时候,杂志已经奄奄一息。它承受着巨大的批评,我们已经尽力将其带回现实,让它通俗易读,我常常感觉到封面像是一次交谈,应该是一次交谈的发起者。”她曾先后在《名利场》和《纽约时报》任职,对于把握高雅与低俗之间的分寸并不陌生。

蒂娜·布朗为了让封面文章更具有吸引力,曾试图加入更多“奥巴马,第一位同性恋总统”之类的性元素封面,或者是在封面印上一张女人的性感嘴唇。她认为这样不至于乏味,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与蒂娜·布朗抱有同样理想的还有CEO巴巴·谢蒂,她们都希望挽回《新闻周刊》,甚至重树辉煌。遗憾的是,巴巴·谢蒂上任才两周时间,哈曼便去世,这令很多改革措施无法奏效。

一位在两家公司都工作过的员工表示,《新闻周刊》并没有吸收到野兽新闻的活力和新鲜感。相反,两家公司不同的文化背景,让蒂娜·布朗在表达想法时常常被年轻人打断,这让事情的发展与先前的预想背道而驰。

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令蒂娜·布朗和巴巴·谢蒂沮丧的是,还没有度过与新东家的磨合期,一切就已经结束。

宿命

如果哈曼还活着,并且愿意为《新闻周刊》继续提供资金和支持,它会重新站起来吗?

许多美国杂志行业专家认为,将责任推给蒂娜·布朗为代表的一线员工并不公平。实际上,她是在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当广告数量和杂志收入越来越成正比时,竞争让利润碎片化,《新闻周刊》并不像《时代》那样,拥有一个巨型的杂志王国可以依靠,他们没有那样的资源和资金。

毕竟只有一个《时代》,许多杂志正在或已经面临着与《新闻周刊》同样的命运,传媒投资银行DeSilva & Phillips合伙人里德·菲利普斯表示,他已经建议过许多纸媒出版商削减自己的印刷品数量。

“我们发现,很多出版者正在承受3到4年的持续亏损,我会坦白告诉他们,根据收益调整自己的成本结构,或者干脆别再做纸质印刷品了。” 里德·菲利普斯说。

野兽新闻所有者巴里·迪勒则表示,除了放弃《新闻周刊》,哈曼家族别无选择,实际上,一开始接受它就是个错误。“《新闻周刊》今年一共只有五百多页广告,并且还不稳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迹象,我们不能再继续印杂志了。” 巴里·迪勒认为蒂娜·布朗已经完成了一份了不起的工作,她一直带给自己信心,但这并不能改变最终结果。

“《新闻周刊》有两位天赋异禀的编辑,之前是乔恩·米查姆,之后是蒂娜·布朗。”《新闻周刊·国际版》前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评价,“但这并不是编辑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问题。”

与80岁的《新闻周刊》相比,4岁的野兽新闻现在拥有150万的月独立访问量,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新闻周刊》希望像野兽新闻一样,通过类似Apple、Kindle和 Zinio这样的终端平台,在电子版上延续自己的寿命。在一份调查中,有39%的美国人表示,自己只通过互联网获得新闻信息,而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的平板用户能够达到7000万。

7.纸媒的议论文 篇七

一、我国传统纸媒新闻APP发展概况和典型案例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的势力不断壮大, 传统纸媒的霸权地位已经被撼动, 失去往日的对媒体的绝对统治权。受众的阅读习惯、使用媒体的习惯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更青睐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资讯。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3年底中国的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3.44亿人, 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0.4%。[1]面对难以挽回的颓势, 传统纸媒也迅速拥抱互联网, 寻求转型。在看到众多的市场化的新闻APP如腾讯、网易、新浪、今日头条等受到大众的喜爱, 传统纸媒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新闻APP。

(一)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4年6月, 《人民日报》的客户端正式上线, 这标志着作为党报一把手的《人民日报》也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纵观《人民日报》的新闻客户端, 其在页面的设计上亮点不突出, 基本遵循一般新闻APP的板块模式;在内容上还是依旧照搬PC端和纸质端的内容, 本身的原创内容较少;从下载量上来看, 像《人民日报》此类的新闻客户端和商业的新闻客户端相比, 其下载量十分小。

(二) “澎湃新闻”客户端

2014年7月, 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的第一个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正式上线, 其拥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标榜自身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其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 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 “澎湃新闻”开设一个新闻追问和新闻追踪的功能板块, 受众可以对客户端的新闻提出质疑, 并会得到其他用户的回答;受众还可以点击新闻跟踪按钮跟踪新闻的动态, 将会及时收到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进展。

二、当前我国传统纸媒新闻APP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 纸媒新闻APP的发展不足之处

页面设计雷同。由于纸媒没有做新闻客户端的丰富经验, 其很多页面设计只能向市场上的商业新闻客户端借鉴。因此, 造成与很多其他客户端页面雷同的现象, 使自己的产品设计感不强, 难以在第一眼就吸引用户。

同质化内容较多。“内容为王”曾经是传统纸媒赖以生存的法宝, 即使到新媒体时代这一法则还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没有优质的内容就没有吸引用户的力量。但当前的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多为照搬PC端的新闻, 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采编系统, 使得内容同质化情况严重。与商业客户端相比, 纸媒客户端的内容较为死板, 还是按照传统媒体时代的方式生产新闻, 并且多为严肃的内容而缺乏生动活泼的报道, 难以提起受众的兴趣。

市场竞争激烈, 盈利模式不明确。当前大量的资本和人力投入到新闻客户端的建设中来, 客户端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商业新闻客户端的优势明显, 排在新闻客户端下载量前三的分别是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 均超过千万, 而传统纸媒客户的下载量十分稀少。与商业客户端相比, 纸媒的客户端盈利模式不明显, 而商业新闻客户端除了旧有的广告盈利模式之外, 还通过与电商合作, 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获取利润。

(二) 纸媒新闻APP的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商业新闻客户端有着天然的新媒体优势, 但并不意味着纸媒的客户端就没有生存的空间。笔者认为, 只要纸媒客户端利用好自身的优势, 再结合当前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其新闻客户端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寻求新的商业化发展途径。目前我国纸媒的客户端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是自建平台, 搭建单个的客户端。二是选择某个平台为合作伙伴, 以“入驻”的方式寻求合作。例如, 《参考消息》就已经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 因而获得300万的广告收入。虽然可能在入驻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但是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突破传统内容, 占领细分市场。除了照搬PC端的新闻和报纸上的新闻, 纸媒客户端要迎合当前受众新的需求和话语模式, 生产出人无我有的新闻产品。在占领细化的市场方面, 纸媒要看到农村互联网用户的巨大潜力, 据调查中国农村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36亿, [2]互联网渗透率为23%, 虽然这一数据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但是这正是农村市场拥有巨大潜力的现状所在。在这点上, 如果政府采取政策扶植措施, 纸媒顺应发展趋势, 迎合农村用户需求, 就能迅速占领农村的互联网市场。

注重客户端的社交功能。社交属性已经成为新媒体的重要属性, 如QQ、微博和微信都是典型的社交媒体, 其用户的黏度很高。因此, 纸媒的客户端也应当增强新闻客户端的社交功能, 实现用户与客户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不仅是单纯的看新闻, 也上升到一种社交行为。例如, 用户可以参与新闻的评论, 可以就某新闻事件发布帖子, 吸引网友的讨论, 还可以将新闻分享到其他平台。

参考文献

[1]艾媒咨询.2013年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3-07-17.

8.纸媒的议论文 篇八

一、纸媒相对弱势的处境

目前的纸质媒体相比于网络媒体, 正处于一种“晚一步”“缺一手”的状态。首先, 作为传播新闻的载体, 时效性是尤为重要的一点。信息的新旧程度、行情最新动态和进展是媒体的制胜法宝之一。在媒体行业中, 掌握一线的新闻素材并在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会获得更多关注, 这便是“首发”的优势。就社会影响力而言, “首发”更是提高了媒体的知名度, 甚至会直接导致广告商的投资选择。

从这一点看纸媒与网络媒体便能感到最直观的不同。纸媒的信息是按照每日为周期定点来更新内容的, 从报纸的稿件编辑到设计排版到印刷到运输到分发是需要一个周期的, 这个周期就是一天。简单来说, 就是纸媒的读者需要等待一天才能得到信息的更新。拿中国的情况来说, 从报纸诞生开始, 直到90年代, 这个每日一次更新的周期都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是自从计算机开始在大量中国家庭中普及开来, 由网络更新的“即时新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快捷的媒介以其迅捷的反应能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睛。网络的新闻生产相比于纸媒是简单的多, 只要通过几秒钟信号的传输便可以缩短读者与新闻事件的距离。相对于纸媒来说, 网络媒体甚至可以算作“时刻都在更新的号外”。人们对新闻的渴求在这种互联网环境下也会加速, 纸媒的“晚一步”的相对劣势也就凸现出来了。

在日本大海啸后核泄漏事件发生后, 新浪、搜狐等网站第一时间上传了日本地震实时视频, 并制作了动画演示, 向受众直观的解释了核泄漏发生的原因和内部情况。作为一个载体, 所承载内容的数量和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纸媒单纯的文字配图片来说, 网络媒体更是把自身的内容做的多元化, 不仅有更多的组图新闻, 也引用了视频等等更加视觉化的播报方式。人们所感知的消息从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具象化的影象, 更加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不仅如此, “拍客”这个概念也是在网络可以自由传输最新新闻事件后开始兴起的, 这使受众与媒体之间有了更深层的互动, 视频、3D图示等多媒体的加入无疑使网络新闻更具有了吸引力。纸媒相对于网络媒体就好比像是“缺一手”, 抽象的文字描述已经不能满足读者, 大众传播需要更加现场的新闻消息。

著名美国传媒杂志《Media Life》发表文章对整个传媒行业2011年进行预测和展望。对于报纸行业来说, 2011年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数字化。

纸媒的蜕变已经是势在必行, 大众倾向网络化的传媒方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传统的纸媒就需要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 逐渐跻身到网络的流通运转方式中。纸媒凭借着公众对其长久担任舆论导向的公信力, 可以克制网络新闻虚假、过分夸张、无真凭实据等弱点。这是一个将会“1+1>2”的联合, 也是纸媒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腾飞起点。

二、纸媒如何与网络融合

随着传媒形态的不断发展, 这个融合已经在纸质媒体中一步步开始了。以天津市《今晚报》为例, 从2005开始, 《今晚报》在传统纸媒的基础上建立了《今晚报数字报刊》, 通过这个数字报刊, 读者可以阅读采用新型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报纸。这里不仅有每日纸质新闻的精华部分, 同时也包括组图式新闻图片、广告、视频、Flash等多种表现形式, 并且通过注册用户就可以对文章进行评论。当读者需要保存信息时, 也可以通过PDF格式下载高清报纸等等。把纸质媒体的内容刊载到网页上, 这是一种报纸的“初级数字化”, 这种数字化使报纸的内容上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但是究其根底还是依存于纸质媒体提供的新闻资料。在2011年年初, 今晚报报业成立了独立的新闻网站“今晚网—网罗天津, 精彩无限”。这个网站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的采编系统, 不仅仅围绕着实体报纸的报道内容, 更是从不同渠道丰富多侧面的内容。网站包括新闻、财经、娱乐、时尚等多个版块, 并且增加了即时播报的功能, 让受众第一时间就可以接受到最新新闻。并且此网站也可以用3G手机登陆, 这使网站增加了一批手机用户。

就纸媒而言, 天津《今晚报》是一个成功转型的范例。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通过战略转型实现了“化纸为网”的过程, 维持了报社的品牌和品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内容复制, 而是有分工的把纸媒信息与网络优势相融合。弥补了“晚一步, 缺一手”的尴尬处境, 这是一个建立传统媒体在新领域地位的契机。

可以看到纸质媒体转化而成的网络报纸相比于其他“纯种”网络媒体还是有不同的。它的所长在于经年累月在读者心目中累积下来的公信力和舆论导向能力。这就是纸质媒体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这是网络报纸一项可以长期利用的优势。传统报纸拥有自身专业的新闻记者和富有经验的编辑。这就保证了网络报纸信息来源的可靠, 也确保了报纸的深度性。

同时, 除却全国性质发行的报刊以外, 大多数的纸媒还是具有区域性质的。比如《扬子晚报》就会有板块主要关注浙江省内的新闻热点, 《今晚报》也有板块报道天津市内的消息, 这一点也是网络报纸区别于普通网站的特性。具有地域性的报道会更加专注于发现读者身边的事件, 甚至读者可以通过媒体参与到新闻中去, 这种“身边报道”也是吸引一定受众的重要原因。

作为传统媒体, 就需要保持自身的优势, 在做好本职任务的同时不断进化才能在电子化的转变中找到立足之地。融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期间必然有反复和曲折, 但是网络媒体化是传媒生存下去的唯一道路, 传统媒体只有转变的越早、越快, 才能在第一时间华丽转身, 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三、纸媒网络化运作的前景

从经营模式来说, 2005年到2007年, 美国《纽约时报》曾对社论、专栏和历史文章等内容选择性收费, 后收费项目终因“读者量不足”而放弃。然而从2011年4月开始, 《纽约时报》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 主推网络版, 并且要正式收费了。作为一个强势的传统纸媒, 《纽约时报》的转变给网络化报纸指明了一条道路, 数字化服务将要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这相比于之前单纯依赖广告收入来维持的经营模式来说, 是一种新的盈利手段。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是付费阵营中最坚定的支持者, 新闻集团数字运营部负责人乔恩·米勒认为, 向网络读者收费是一个必然趋势。虽然这种颠覆传统新闻服务的收费模式会受到排斥, 但这却给了网络媒体一次繁荣的机会。网络并不代表“免费的午餐”, 要获得高质量的报道, 还是需要读者拿出自己的铜板。从长远来看,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网络报纸盈利后, 会作用于更加尽善尽美的新闻制作, 这将会推动整个传媒界一次新的转型。

四、结语

就如同纸代替了竹简一般, 平板电脑、3G手机等新载体终究也会取代报纸。这是科技进步的步伐, 是不会逆转的。对于传统纸媒来说, 应该认清新媒体并不是拦路虎, 而是再次腾飞的基石。纸媒要加速自身的转化, 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 在数字大潮来临之际找到自身的定位, 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要:在当今传媒系统中, 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网络。网络对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观点认为传统报业已经走到了末路, 纸媒体将会在数字化得时代中消失。而面对新媒体, 传统纸媒必须尽快找到发展的道路。一是开辟新领域, 与网络融合并综合自身的优势竞争力。二是推行新的营销策略, 转型为更加成熟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纸媒体,报业,网络化,道路选择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互动”、“融合”是新媒介生存和发展关键[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朱金平:《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载《军事记者》2007年第3期2007.3-001.

9.纸媒的议论文 篇九

【关键词】移动互联 新媒体 纸媒

一、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概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

腾讯也在今年1月15日宣布,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用户已经达到3亿。此前,微信的公众平台服务已悄然上线,并推出公共账号。在微信上,不仅其他互联网产品可以导入和输出内容,政府、企业等机构进入微信的途径也已打通,除微博之外,网络上又增加了一个机构快速发布信息的平台。由此,微信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社交平台的转变,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微信具有了和微博一样的新媒体属性。

《报告》数据还表明,截至2012年底,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为3.52亿,使用率为83.9%,即时通信在手机各应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来自腾讯的数据也表明,微信从上线到用户突破1亿,历时14个月;用户数从1亿发展到2亿,只花费了6个月;而从2亿到3亿,仅仅用了4个月。实际上,早在2012年6月,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已经首次超过了电脑上网的网民。

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联系在一起后,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地嵌入人们的生活,有人断言,当年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将不再是一个比喻。

二、移动互联引发的信息发布方式变化

在自由、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影响下,移动互联新媒体具有跨越时空的交流能力,传统大众传媒的边界被打破,社会具有了强大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能力。对于传统媒体,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当移动终端不仅是新闻消费工具,也是新闻生产工具时,新闻发布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快速、准确、客观地发布新闻一直是传统媒体实力比拼的主战场之一。但是,当“手机便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时,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最早发布者已不再是专业记者,除非记者恰好在现场。比如,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微博是最早的信息来源,“在现场”的网友随时更新微博,让这一突发事件处于自发的网络直播状态。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成都公交车失火、卡扎菲被杀等事件的信息发布中。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新闻发布的第一时间,已经被“在现场”的人掌握,而非最早“到现场”的人。

除了发布新闻具有时间优势外,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微博等新媒体也优势凸显,在反腐、揭黑、曝光等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话题由微博引爆。纵观2012年,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经由大量网民“围观”督促,“房叔”“表叔”等问题官员纷纷落马;央视主持人赵普关于不要吃固体形态的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的微博,最终成为“问题胶囊”风波的源头。

“织围脖”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流行语。《报告》认为,微博正在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其获取新闻、传播新闻、发表意见、形成不同层次舆论场的途径,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微博平台。尤其重要的是,微博已成为手机终端的主流应用,而微信本来就基于手机,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微博、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

三、纸媒应对挑战之策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方式。在移动状态下快速进行新闻的发现、判断与传播,成为对媒体人的基本要求,在这样一种高压状态下如何保证新闻的质量,不仅是对新闻人同时也是对媒体现有新闻生产流程与机制的挑战。

与移动互联新媒体相比,当传统媒体败在速度上,即在时效性上失去优势时,却可以赢在特色和深度上。正如陈力丹在《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提出的:“现在新的竞争局面不是‘抢新闻’,是谁能对新闻的阐释更接近科学、更合理,这成为传媒竞争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因此,各家纸媒都在特色报道上做文章,做精、做强深度报道。“内容为王”仍然是纸媒必须坚持的生存之道,支撑纸媒的依然是内容和信息。因此,纸媒应对挑战的策略,就是针对特定受众,对特色内容进行精耕细作,挖掘新闻的深层次内涵,把特色报道、深度报道做到极致。

长期以来的自律发展,纸媒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公信力,而网络信息泛滥,公众有需要真实信息的需求。纸媒要精心维护自己的公信力,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采编队伍,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写出追根溯源、求真求证的权威报道,以满足人们从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网络信息中,了解真相的需求。

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全球范围内纸媒哀鸿遍野。仅在2012年12月,德国的《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金融时报》等三家颇具影响力报纸相继宣告破产;美国《新闻周刊》发售自己的最后一期印刷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名为《Newsweek Global》的纯电子杂志。

但就在人们唱衰纸媒时,沃伦·巴菲特却于2012年斥资1.42亿美元收购美国63家报纸。他的一些观点,颇具有启发性。他认为,报纸的商业模式也许过时了,但内容本身却不会过时。无论何时,消费者都需要基于本地的值得信赖的信息,报纸成熟的采编团队和当地品牌是很好的资产。他说:“在社区意识强烈的城镇,没有比当地报纸更重要的机构了。”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10.纸媒的议论文 篇十

关键词:媒介,纸媒,发展

当前,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社会民众对信息需要的改变, 各种媒介都逐步从自我发展转变为共同进步。在媒介融合这一新环境中, 媒体的传播已体现出信息的多样化、传播的大面积化、新闻的多元化等特点。所以, 纸媒也应该顺应这一特点, 实现转型, 提升自我, 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更好方法。

1 媒介融合环境下纸媒的现状

其一, 报刊的发行量降低。发行总量是报刊行业内对自身能力进行衡量的标准之一;同时, 报刊的发行总量也同广告投资商进行的投资紧密相连, 报刊的发行总量愈多, 就愈能吸引更多广告投资商进行投资。因此, 报刊发行总量的降低会给报刊的广告收益带来影响[1]。

其二, 广告收益的减少。在新型媒体的冲击下, 纸媒中的广告及受众群体这些资源都在持续地被新型媒体所占据, 导致广告收益的减少。此外, 由于广告的收益是纸媒极为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 因此广告收益的减少给纸媒的立足及进步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三, 受众群体的构成改变。当新型媒体还未发展时, 受众群体更喜欢从报刊上得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但当前, 现代科技及新型媒体的迅速崛起, 很多受众群体都会选择更为便捷且智能的获得新闻信息的方法。此外, 受众群体能够阅读报刊的时间也在逐渐减少。

2 借力新媒体技术推进纸媒转型发展

媒介融合对报刊行业来说有利也有弊。就弊端来说, 媒介融合会让报刊行业的进步面对更多挑战, 且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样的转变使报刊在今后的发展愈加困难, 同时还有发行总量及广告收益降低、年轻受众群体不断丧失等问题;而从优点来说, 媒介融合也为报刊行业转型及其在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原有的纸媒要牢固掌握这样的发展机会, 在信息量及渠道这几方面大力转型, 从而迎接纸媒发展的春天。

2.1 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

网络渠道的传播不管是从传播效率还是从传播的广度方面来说, 其具备的优点都显著多于原有的纸媒, 所以, 原有的纸媒应大力向互联网这一方向靠拢, 积极在各大网络及平台中对新闻进行传播。此外, 运用网络进行传播所的成本不高, 因此, 原有的纸媒更要把对新闻进行报道的主要方向转到互联网上。

2.2 借助数字型的技术进行采写

新闻的进步逐步从Webl.0及Web 2.0发展到当前的Web 3.0, 在新闻的信息内容方面也远非只有文字及图像这几种形式, 各式各样的数字型技术是新型媒体中各种信息得以形成并发布的关键方式, 将这一技术当作基础的数据型报道具有体现新闻内容的深层次及大范围的突出优点, 这同时也给纸媒对新闻进行报道时方法的改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 原有纸媒要大力开发数字型采写这一技术, 增加对数据型新闻的搜集及报道。

2.3 大力培养与数据型新闻相关的人才

基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 对于新闻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要加强新闻工作人员在搜集数据型新闻时能力的培养, 由于数据型新闻成为了媒介融合及大数据环境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新型报道方式。因此, 新闻工作人员不可以只关注新闻的搜集, 还要提升自身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的能力, 进而形成与当前媒介在发展时更为契合的新闻报道。

2.4 增强同受众群体的沟通

在媒介还未融合前, 纸媒的进步是单方面的, 极少与受众群体进行沟通, 这也成为了纸媒的劣势之一。在媒介融合环境下, 沟通变成了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一大主要特征, 从论坛中的发帖、跟帖直到转发及评论微博, 都成了受众群体开展互动的一大表现。如今, 受众群体更为重视参与性, 许多网站开发的评论、转发等功能, 均是为了迎合受众群众的参与性。就这一问题, 纸媒要向新型媒体借鉴, 加强同受众群体的沟通。

2.5 给受众群体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信息

媒体的一大功能即符合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需要, 由于纸媒受版面所限, 因此能告知给受众群体的信息也不多。但互联网这一技术冲破了这个限制,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及迅捷性, 给受众群体提供更多信息, 符合其对于逐步增加的信息需要。因此, 原有纸媒也要借助互联网这一技术, 添加更为丰富的信息及新闻内容[2]。

3 结语

媒介融合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闻工作人员应依据其中的特点来调整自身, 用全新的面貌来应对报刊行业中的潮流。尽管原有纸媒的进步在这一大背景下遭受了一定的冲击, 但只要纸媒能够正视转型及升级, 提升自我, 就能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李青.传统纸媒发展困境及突围之路[J].中国报业, 2015 (6) .

上一篇:竞选班级劳动委员发言稿下一篇:我家的金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