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共11篇)(共11篇)
1.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一
重庆一中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刘晓辉
重庆一中自2010年进行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一、选项教学排课方面:
首先要确定一个原则,各年级要错开进行排课,要把高三年级也加进来,这就要求从上午第三节课甚至第二节课就要安排体育课,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避免“打挤”。第二根据每个年级的班额数,安排3——4个自然班出来,并且要进行文理搭配,也就是平衡男女同学数,进行“走班制”上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选项教学的优势。第三要对体育教师进行资源调节搭配,包括年龄结构、男女、专业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选项教学组织模式方面:
采取“轮转”制与“精选”制和“自选”相结合的方式为好。具体就是高一采取平均分配人数,每个学生在3——4个项目间进行轮转学习。高二采取采取精选,平均分配人数,但选定项目后不再变化。高三设置好每个项目的人数区间,学生自己进行项目选择,人数不足的不予开班,人数超出的可开设两个项目班。
三、选项教学教学内容方面
根据校本教材制定年级教材,教师要按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上课,不能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协商审定。
四、选项教学学生评价方面
按研究制定的考核内容进行阶段评价与平时学生表现的过程评价相结合、最好能制定学生体育选项教学个人电子成长档案系统,把奖励与惩罚进行量化,完善“学分制”
2.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二
一、寻幽求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人才会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勤奋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也才会产生智慧和力量。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成功的前提,道理就在于此。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便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老师一个恰如其分的形象的比喻、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一句幽默和谐的语言、一首动听的歌曲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高一英语必修Ⅰ的时候,因为前面几个单元的内容不多,简单好学,学生一学就会,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在开始的两个星期,我几乎每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都要给学生们放一首英文原版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ee You,See Me等,虽然学生们听不懂,但感到好奇,产生了想学好英语的念头。我同时又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对英语这门外来语倍感兴趣,如采取书法比赛、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比赛、1分钟背单词比赛、课堂尽量用英语和学生对话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鼓励质疑,启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地设疑、质疑,让学生提出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鼓励质疑,启发探究的做法,一般常用于英语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我在教高二英语课文中的阅读课时,首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先听一遍录音,再翻开课本快速地读一遍加深印象,下一步就看课后的练习册上的有关为此课特设的一些问题,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这个时候,学生积极发言,各述已见。答对了我及时肯定,答错了并不立即指出,留下思考的余地,设置悬念。当进行第四步,即翻到课本上进行阅读课的细讲时,我再一一地提出刚才的问题,刚答错的部分答案会立即反应上来,达到了不指自纠的目的,学生的记忆更加深了一步,还提出许多有益的问题,效果事半而功倍。这样,就把知识建立的过程由单一的老师“注入”转变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自学,体验到成功和愉悦,因而更加激发了主体意识和探索的渴望,激发了智慧和潜能,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解答问题”,更使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善于提出一个新问题,才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知识的建立。这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如,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让进步大的和前几名给其他的学生讲讲学习经验和近期学习方法,使他们感到成功后的喜悦,同时把没考好的、退步较大的学生找来谈心,帮助他们仔细分析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们不要失去信心,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每次期中考试后,我都会让学生制定一个精制的试题分析卡,内容包括理想目标分、实际得分、进退名次(与上次考试相比)、错误大小题型(号)、错误原题、错误原因及改正、经验与教训(各个人得失)。我对每一次考试试题都进行这样的认真分析,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这些应该注意的地方,达到了启发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置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会分组用英语对话,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也是教学改革的又一需要,通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教学参与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家鲍威尔认为: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遵循“感知操作—形成表象—书写表达—形成定义”这个过程。我认为英语课应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应坚持听、说领先,再训练读、写的原则。我要求学生先听懂别人说的内容,会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的能力,再立即运用于现实生活,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综合型人才。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元互动 课堂教学
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改革之一,就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元互动。“互动”,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词,它强调的是一种交互性的关系和对等性的行为。目前,在我们的语文教育界,“互动教学”日趋时尚。但人们对于“什么是互动”“怎样互动”的理解似乎有些出入。一般人总是习惯地认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举我一动”的言语与行为表现。殊不知,“互动”一词表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双向或多向的交互性关系,突出了交互着的人(有时也包含物)的主体性地位,因而是一个融“行为”、“智慧”和“情感”于一体的多维度概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元互动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挖掘强项,打好基础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互动,真正参与教学,老师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充满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从而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同时,在多元角色互动的开放课堂中,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强项,试着改变自己的弱项,最终对学习产生广泛的兴趣,主动追求自己的全面发展。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越浓,追求得也就越执着,学习效率也就越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学生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在课堂中多元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元直动,实现整体效果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通过有意义的探究与合作,既开启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又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习惯,还使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共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悦纳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强项智能,使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后,老师就应该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語文老师如何运用频率最高、规则性最强的互动运作方式呢?
1.学生与教科书、信息资料的互动。这种互动是指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阅读中,要借助教科书和信息资料去思考研究文章的写作目的,揣摩品味主人公的情感、形象,体会事件的意义、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探究新知识的互动,是新旧知识或多学科知识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与知识的互动。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智能参与学习,运用各种资料辅助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互动,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上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教科书和资料,这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人,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学科课程把握上大大优于学生,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速度、数量、质量上,都有可能超过老师,这就要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互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独立习得,而不重在知识的讲解或给出问题的答案。二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学习起点等个性特点都不相同,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不为人知的潜力,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不同的智能结构显露出来的个体优势均有一定差异。差异,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你在这一方面当老师,他在那一方面当老师,我在另一方面当老师,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互动,是不同结构的优势组合。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博采众长,促进个性充分发展。
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如果说前两种是外部互动的话,那么学生自身、手、口、心的互动,则是学生个体内部加工型互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新知识后,需要消化分析、过滤筛选,然后吸纳。这时学生应该从眼、手、口、心并用,即眼看、手指、口读、心想,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记忆。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通过有意义的探究与合作,既开启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又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习惯,还使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共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悦纳的人际关系。
4.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篇四
高明四中
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我 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激励和开发。(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教学活动突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例如,按照思想政治课程“生活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求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6、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繁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实践中,虽然我们在利用课程资源上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克服,自主开发资源。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行特色开发,同时发挥集备组力量,共同收集、处理、积累课程资源,建立了高明四中政治科网站。
7、评价办法上的初步实施:(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3)注重开放性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三、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新教材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单元的后面均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都能尽可能地积极的开展。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政治科龙建书老师2006下半年所撰写的课改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中学文科》上。三年来,我校政治学科教师共有8人次在区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3、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2006年下半年我校12个学生参加佛山市中学生时事小论文比赛,有3人获市三等奖,3人获区一等奖,4人获区二等奖。
四、实施新课程的几个问题
1、教学是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改实践中,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认识不够,出现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实现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于是有的教师又走向另下极端,一味地抛开课本,将课堂变成学生表演或讨论的舞台,就连教师起码的引导、启发都没有,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不大。《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但从实际实施来看,效果不大。有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只是利用多媒体的显现功能,也就是说只是发挥其“板书”的作用,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库等功能的却很少见;有的课件制作又过于花俏,“课堂热闹,课后不知道”,本末倒置。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难以实现。
3、教材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问题。高中政治课必修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如果每周是二节课的话,一个学期基本上完一个模块。选修课程及时事课程、社会实践课在高一高二就很难开设。
5.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篇五
在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不断开发和完善综合活动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动内容的同学可获6个学分。
一、认真做好校内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把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在不同阶段制定活动项目。每班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每学年安排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每一次活动且累计满36课时者可获2个学分,安排在高二年级进行。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我们密切与家长配合,活动前向家长通知活动内容,事后向家长进行调查反馈。使这一活动得到了落实,而不流于形式。
在校为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劳动过程学校有意识安排了教劳技、植物的老师领队,并不失时机的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平整土地、挖排灌渠等知识,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不仅掌握了劳动技巧,还培养了环保意识。
还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组织各班参加文明监督岗和班级量化评比活动。班主任抓好学生考勤,累计课时做为考核内容之一,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二、认真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劳动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接解实际、接触工农、了解现实、认识国情。定期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等地帮助服务,参加打扫公共卫生等公益活动。有目的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收摘香蕉,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也使学生亲自目睹了本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了爱我家乡,开发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江南糖厂,并分组参观进行调查。有参观污水处理为主,有参观制糖的流程为主,有参加酒精制作厂为主等小组。参观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进一步感悟了物理、化学、劳技等学科的课本知识,而且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使他们认识了国情、社情,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同学须填写表格并写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一周,参加并完成相关内容经考核合格者,可获2个学分,主要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
三、组织新生军训活动。高一新生接受军训是每一名新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集体教育活动,也是新生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参加军训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学习军人艰苦朴素,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难得的机会。
根据有关规定及教学计划,我校组织了新生军事训练,每次训练为期10天;以提高同学们的国防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为目的,按照《中学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施训。参加军训全体学员在这短短的10天时间内接受了军事训练,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观看了军事录相,了解了一些国防常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校广场举行了汇演大会。参加军训的学生还参加了国防知识考核,按要求写心得体会,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进行了学分认定。按要求完成10天的军训活动,各项考核内容及格者给予记2学分。高二年级未参加军训的学生要进行补军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2个学分。
军训活动的主要特点:①领导重视,周密计划。②严格训练,保证质量。③训管结合,培养作风。④班主任责任心强,学生训练热情高。⑤保障到位,扎实有效。
通过军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周的军训,同学们学习和掌握了有关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军人生活,真切地感受到军人的深刻内涵和神圣责任。从而从小就树立起“祖国安危在我心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庄严使命感,认识到新一代高中生不仅要认真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还要努力拼搏,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同时,同学们还了解了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学会了队列等军事技能。
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坚强的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同学们的良好作风。军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军训,磨练自己。通过一周艰苦的训练,逐步培养了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目标。
6.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六
铜仁市实验中学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教基【2001】17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文件精神,我校从2010年秋开始实行新的一轮课改,通过三年的探索,现将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改回顾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处、教务处、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对新课改方案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改实施规划、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同时,在全校教职工中进行广泛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地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
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行动。2010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对上高一年级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2011年暑期、2012年暑期又分别对所上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次集中培训都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保证培训效果。
加强校本教研,强化听课制度。
我校积极推进以校本教研为主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以教学反思和问题探究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使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学校内部各学科经常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年轻教师通过拜师,新教师“结对子”等形式。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解决教学过程中遇 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每学期都举办“极爱偶像活动周”活动,实行推门听课,并要求每位教师在此活动中至少听课三节以上,学校领导还专门成立听课小组。每学期对年轻教师必须听课一次。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校两次请市教科所专家来我校听课,还分别与浙
江省宁波姜山中学开展了两次教研活动,与我省三穗中学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努力打造“艺体”特色,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民族体育进课堂》一书,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还专门在各年级组建了“体育班”和“艺术班”,经常开展体育文娱活动。努力打造以“艺体”见长的特色学校。
二、课改成绩
1、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可喜变化。“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正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理念日益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等正在悄然发生积极的改变。
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发生转变,课堂上,教师指导者、组织者、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关注点由“教”逐步转向了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学习方式正逐步由单一转向多元,在活动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愉快中学,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3、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受益匪浅,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进入了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的工作态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厌学情绪有了明显改观,精神面貌发生力变化,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困难
1、许多教师虽然对新课程进行了培训,但对新课改认识不足,观念转变不彻底,有的老师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更新仍然存在问题,有的老师工资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难以该表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议下轮课改要继续对教师进行再一次的培训,从而使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法得以彻底改变。
2、新课改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特别是对于我校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备,连多媒体都没有进教室的情况,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忙于赶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完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别是硬件设施建设和解决高中大班额问题。
3、新课改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教师还没有处理好,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高考,忽视课程改革,有的教师只注重课程改革而忽视高考,建议上级部门今后在高考命题中与课程改革密切结合。
7.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篇七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 过度重视语言的工具性
高中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分成不同模块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过度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真实情境的设置与呈现, 语言知识被割裂成多个部分, 不利于学生整体掌握。
英语的特点之一便是工具性, 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量, 有较好的语法及句子结构知识, 就能对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 并能就有关话题进行有逻辑地写作。然而, 工具性只是英语的基本特性, 常被忽略的人文性才是需要教师和教育界相关人士关注的重点。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布置繁重的作业, 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英语语言的人文内涵。
(二) 母语辅助教学现象严重
为了促进学生对目标语的理解和执行, 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教师多以母语辅助教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清晰理解语法概念, 却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外, 母语辅助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母语负迁移, 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而英语教学法中注重学生英语交际的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 却因为对高考的“贡献”不明显, 在高中这一培养学生英语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被忽视, 因之减弱了学生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 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高中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注重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的运用与掌握, 而其评价方式也以考试为主。考试形式的评价方法几乎占据了整个英语评价体系, 这种终止性评价缺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互动性, 也达不到评价后应有的反思和促进作用, 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所付出的努力。单一、不完善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主发展, 学生被迫将学习重心放在应试上, 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积极性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要求:培养高中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增进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提高其思维、观察、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提出的目标, 教师必须对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 探索一种更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策略,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一)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正确的教学理念会引导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从而促进教师改进其教学行为。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学生看作教学主体, 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 恰当合理地设计能促进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和自我情感升华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学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 英语教学提倡批判式教学, 以学论教。从认知心理学上看, 高中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在学习中多融入自我的思考。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Computer单元中的阅读文章Who am I?以问题作为文章题目, 引人注目, 发散读者思维。文章以拟人方法阐述了电脑的诞生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自我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提升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精神。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师树立正确、积极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是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二)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摸索和探究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和同课异构备受广大教师青睐, 被广泛运用于高中英语的学科教学中。
1. 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 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学环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真实感和学习兴趣, 使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 又高于生活本身, 从更深层次挖掘英语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涵。情境教学法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故事续写、海报制作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刘道义2006)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关联性十分紧密的话题,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急救处理的情况, 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 感悟这一课的重要性。在情境创设中, 教师带学生走进生活, 关注教学的真实性, 最后再回归课本, 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即对于相同的内容, 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分析分别备课并进行授课,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同教师的课程结构、关注焦点、上课风格、课堂策略都有一定的区别, 授课与听课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对同课异构的对比, 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取长补短, 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三) 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
多媒体技术具有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优点, 对促进教学内容开展的作用十分显著, 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待被进一步重视和开发。受应试教育影响, 教师过于关注教学结果, 而常常忽略了课堂内容可感、可知的形象性特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讲述Charlie Chaplin的无声幽默, 相较于讲解课文句子, 向学生播放一个视频片段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欣赏短片, 学生在视觉享受的过程中激发对英语的兴趣及对文章的好奇心, 教师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互联网技术对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除教材文本外, 学生可以通过国内外英文报刊、中央电视台英文节目、VOA/BBC广播节目等渠道获得更多紧跟时代的语言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形式的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引领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各领域的时事信息和英文表达, 渗透英文学习中的文化内涵。
(四) 提高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更应该注重自我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教学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并不代表某一门课程知识的最终权威, 而是探寻这门课程真理路途中的开拓者。
高中英语教师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理论上, 英语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认知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 高中英语教师应善于进行课堂观察,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推动自身研究能力的提高。
参与各种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及交流研讨会是英语教师提升研究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英语教师应该开阔教学视野, 借助各种培训平台, 与各地市优秀教师切磋交流, 探讨研究能力和课题, 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
(五)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关键期,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高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他们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 注重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法上,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用推理、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进行自我探索与总结。英语学习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 高中学生应该逐渐探索自我的学习兴趣与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唐凌2008)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重难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中的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 掌握文章结构, 捕捉文章信息。
交际策略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是一种为了顺利进行语言交际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 它能引导学生主动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开展合作性学习。此外,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认识自己, 掌握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管、自我评估等自我能力的提升策略,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学习自信心。
(六)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体系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做出不同的反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之, 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英语课程评价要尽可能呈现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 应能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各类评价活动中, 评价方法应合理、多样化, 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坚持激励原则。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档案袋, 评价学生在一个阶段中的动态发展, 学生也能在评价中进行反思、获得成长。而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为辅, 激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进行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 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也有助于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并能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态度。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学是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阶段,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教师研究能力、学生学习策略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刘道义.2006.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数学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意识师生研讨捆绑评价训练升华
近几年,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通过实践探索,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反思,希望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提供些许帮助。
一、多种措施并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校高中生源一般,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于是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用数学故事,丰富数学课堂。数学小故事很多,根据需要,我重点选用益智型的,激励型的,思维教育型的等等。如圆锥曲线的光学应用,牛顿法用倒数求方程的近似值,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等故事,既教育了学生又活跃了课堂,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有时也利用故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例如,最近,我国发射了嫦娥1号探月卫星,我就数学课上给学生讲了嫦娥1号的有关知识,介绍了我国的航天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卫星变轨中的精准计算问题,让学生既感受了我国的巨大进步,又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第二,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这样,不仅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三,激励学生争当数学“专家”。每一章知识学习后的复习,要求学生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数学思维规律,探讨数学结论,争当数学专家。对于学生总结的规律、探讨的结论我都让他们整理成文,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回顾、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实施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捆绑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遵循的原则(1)主动性原则。学生主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评价者,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维。(2)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习的主体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与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3)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法,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子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4)平等性原则。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因为有了自己而使集体变的更好,因此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以自己的小组为荣,都时时刻刻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5)发展性原则。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6)合作性原则。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我认为合作式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堂上,而且更适用于课外。这一学期,通过第一次月考,我按照测验成绩将学生课外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
“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课上与课下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研讨评价,生成数学事实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启发诱导而不代其思考,解惑质疑而不替其解答,讲其当讲而不“面面俱到”或“蜻蜒点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表见解,并让学生登台慷慨激昂一番,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研讨评价,生成数学事实。
我的做法是:第一,注重过程教学,培养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发展与形成过程,多在新知识的联结点、知识的疑点与思维的转折点上下功夫,使学生尽可能从多角度理解并掌握知识。学完一个题目后,不要急于让学生整理,而要让学生继续思考一些问题:此题有无其他解法?有无与本题类似的题目?这种方法体现了什么规律?解决这种题目我的收获是什么?等等,这样致力于向学生展示题目的思考酝酿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一个题目的做法,更清楚题目是怎样想出来的。第二,训练学生“说”数学,优化学生思维。“说”在文科教学中要求的较多,我觉得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通过说,弥补写的缺陷,通过说,暴露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可取。
四、训练升华,达成目标
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及时矫正,取决于训练内容的优化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中,突出单一新知识点的巩固,尽可能做到知识坡度缓一些,设计阶梯多一些,不使后进生落后。二是定时检测。检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再现新知识点的单一题,要求都做。第二层是涉及的知识点中包含新知识点的复合题,让学生依能力选做。三是变式拓展。为了使优等生健康发展,使他们能飞的飞,能跑得跑,我每星期选一张能力题,让他们作为弹力作业,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批改,这样讲优等生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润物于无声之中。
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设想 篇九
叶圣陶说: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动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丰富自己体验、开拓自己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也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没有什么诵读,全是老师在“深入透彻”的迭迭不休的自以为是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几乎完全取代了学生的自行品味,自我发展,越讲学生阅读能力越低下,以致学生“爱语文却讨厌语文课”。唯有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文章,直接品味文章,即使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专业,那也是学生自己得来而不是别人灌输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实践生成的,而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接触文章不当、品味文章不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路讲解,根据语文的发展进行知识点拨,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题型训练,才会讲解有效有用。而诵读经典,使学生广博深刻;扩大阅读,增加文化积淀;读写结合,改变课堂学习习惯;重读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气质优雅源于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深入的探索钻研、不懈的阅读实践;广博知识在于学生广泛阅读、乐于思考、长于积累;学高读必广、思必深、写必勤,分高练必精、法必清、根必牢。为此,语文课堂应当转变面目:读是讲的基础和前提,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讲不可以挠乱学生的读写,语文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读写思维的课堂,然后才是老师必要的讲析。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讲,觉得讲得少就好像没有学,尽管听得昏昏沉沉,最起码觉得老师讲了,老师就尽职了,而自己语文阅读能力一直上不去那是自己天生不是学语文的料,是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成绩差是从小就有的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目标:
在自读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求:词句无不懂,知识无不明,佳句无不熟,义理无不通。有知识积累,有佳句摘录,有个人赏析,有大胆质疑批判,有文章主题概括评价。将读、思、写切实结合真正落实。在自读自学思辨中如遇困难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资料交流。力争每期每人研究透一本课外经典名著,让名著浸润人生,滋养心性,博雅情怀。力争每期每人写出一本丰厚的读书笔记,读过有痕,思过有迹,学过得长,写过有成。如此,何忧成绩?而成绩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感太差,理解不准,表达不精,写作手生?求学十年,没有积淀;虽也多读,没有基础;多彩语文,兴趣渐无;人文沉沦,心智不全;功利做人,乏味困顿。这些恐怕无不是没有精读经典引发!方案: 备读书笔记本、名家经典课外书(参考推荐书)。
一、周一周二语文课:阅读课内文章。(课内依然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
1、注重课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要做一个自觉自学有思想有思维活动的学生)
2、反复阅读课文(经典在于品味,品味在于反复,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掠而过的,课文要反复阅读体会,不可以走马观花,扫一眼稍懂大意,读一遍略知此文,只会让自己浮躁肤浅;要做一个有内涵的学生)
3、课文主题评价(概括归纳课文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总体评价;做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学生)
4、课文延伸联系(课文中哪些东西能触发你联系生活现实,联系曾阅读过的读书体验,进行课内外沟通,使课文内容得以延伸,阅读体会得以丰富,把这些记录下来。要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学生)
5、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做基础扎实的学生)
6、课文赏析质疑(对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段手法思想等进行赏析评价,对你认为不妥的或厌烦的如作者行为经历、语言特点、行文构思、主题观点、遣词用句等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改法,对文章进行大胆质疑、批判、改写,与作者进行思辨、商讨等;要做有自己思想有个性思维和认识的学生)
二、周三两节语文课:阅读课外经典,读名家名著,以现当代散文、古诗文、古代经典为主
1、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进行精当点评)
2、主题评析(概括、评析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
3、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生活经历)
4、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手法等积累)
三、周四周五两节语文课:老师主讲,课本知识精讲、重点点拨、习题讲评、读书交流引导等。
四、读书笔记格式:(见附一)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唯有重视落实了写,读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升华自己的思想,只读不写者常会沦于浮浅,总是博而不深,广而不精,这不是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见附二)不求书厚,不贪读多,贵在精读与研思。
附一:读书笔记格式(每周一交)课内阅读篇目:
一、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二、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
三、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
四、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
五、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六、课内知识梳理(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多少积累多少,眼中有重点有考点。)
课外阅读篇目:(为加大阅读量,可每二周一交)
一、语段摘评:(摘录精彩语段句,进行精当点评,点评字数最少10余字,多不封顶)
二、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
三、延伸感悟(读书的启发感悟,读书心得体会,书本对自己思想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认识,尽量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知识积累(课外所获的词语积累,多少不限)
附二:课外阅读推荐:(以散文、诗词、其它篇幅相对较短类文学经典作品为主)
一、作者推荐
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冯骥才、宗璞、汪曾祺、李国文、梁晓声、韩少功、贾平凹、铁凝、张贤亮、毕淑敏、张炜、南怀瑾、孔令东、于丹、钱文钟、杨绛、钱钟书、余华、余秋雨、柏杨、泰戈尔、鲍鹏山、朱自清、徐志摩、茨威格、苏叔阳、傅雷、施蛰存、郁达夫、周国平、王蒙
10.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十
开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一、百年历史名校——开封高中
开封高中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曾为全国三大试办学校和全国八大优秀中学之一,河南省重点高中,现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开封高中为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六万余名优秀人才,其中有重要领导干部赵紫阳、焦若愚、于友先,著名作家柏杨、姚雪垠、张一弓、王昌定,著名学者张志公、秉志,解放军将领胡炜、柴成文、曲竞济,博士生导师朱秉彝等为代表的知名人士。现有的河南省籍两院院士有我校校友李恒德、杜祥琬等13人之多。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承“诚毅和爱,与时俱进”的校训,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为宗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现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人造草坪足球场,五人制小足球场,九块标准塑胶篮球场,二块塑胶羽毛球场,拥有30台标准乒乓球台的室内运动场和室内健美操场地等,各类器材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自1983年开始进行试验,在总结一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在全校全面展开,是全国最早施行以专项选修加必修为教学内容的分班教学模式的学校之一。专项体育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打乱原有的行政教学班,分性别按兴趣重新选项分班进行学习的一种班级授课形式。通过三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懂得锻炼身体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改革的起因
1.自1950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繁多,时数分散,且采用螺旋式排列,难以给学生较深的刺激,运动技能难以形成,不能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
2.旧教材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学生想学的教材内容里没有,而没兴趣的项目又必须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得不到发展和展示,形成了“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普遍现象。
3.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造成了少数学生练,多数学生看,扼杀了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 炼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4.旧教材不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符合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因此,我们认为原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改革实施方案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改革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制”,打乱原有教学班,将各年级一分为三(或二),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和特长选项编班。男生分为:篮球1、2、3共三个班,足1、2共二个班,排球、乒乓球各一个班,女生分为篮球1、2共二个班,排球、乒乓球、艺术体操各一个班。
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安排是: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教材(必修)和专项选修教材二大类。教学时数分为基本教材教学时数和选修教材教学时数各占50%,并随着年级的增长适当增加选修教材时数。
基本教材: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技巧),舞蹈和韵律体操,武术,采用大单元教学,基本教材为每个专项选修班必上内容。
专项选修教材:男生从篮、排、足、乒乓球项目中任选一项,女生从篮、排、乒乓球和艺术体操项目中任选一项,如个别同学换项,可在新学年初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由易到难,通过专项选修教材学习,使学生掌握专项选修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促使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
(三)思路和运行机制
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为宗旨,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切实落实国家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1.进一步完善各级机构及各种制度(我校已成立“开封高中师生健康教育曁健康促进协会”)学校健全和完善了体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体育的副校长、学生处、教务处和团委有关领导,体育组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全体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切实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2.制定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制度
体育组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运动会,负责完成学生成绩的测试、登记、计算、汇总、统计和上报工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方面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3.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利用集会、校报、宣传版面、广播大力广泛宣传《意见》的意义,使每一位师生切实明确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增强全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高度上来,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4.常规教学是学生了解运动知识,学习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方法,养成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掌握1~2项运动技术,学会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体育教师要从上好体育课做起,搞好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动作,锻炼方法,加强学生锻炼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实效性。对体育困难生,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关心,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并实行跟踪负责制,对这些学生要建立档案,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制定“运动处方”。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体育委员监督实施。每月由任课教师将学生的锻炼情况、素质提高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反馈到备课组或体育组,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锻炼计划。
5.拟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实行学分制
学生每年有必学项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选项目(篮、排、足、乒、艺)和选修项目(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轮滑、跆拳道等),学生每年考核的项目有7~8项,其中三项为必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项两项、素质一~二项、选修一项按测验成绩的等级进行积分,优秀5名,良好4分,及格3分,不及格1分,平时表现最高5分,积极参与活动或运动竞赛获奖奖励最高5分,累积达到26~32分,本体育为合格。
6.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是教师了解学生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措施的基础数据,所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建立由体育组统筹安排,既要建立学生的常规档案,又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一些特殊的档案,如对体育困难的学生就要建立专门的档案,体育组要定期分析和研究体育困难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这些学生的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达到有效学生体质的目的。体育组要建立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库,对每个班、每个年级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做到对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和每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并定期整理、统计、汇总、分析这些数据,用于指导全校的体育工作。
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学生档案和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不仅是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资料,而且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更是真实地反映一个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标准,因而要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各体育备课组要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特别是体育困难生的分析报告要实时反馈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年级段,并将分析结果和应采取的措施上报到主管部门的领导。
7.抓好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竞赛。
全校性的运动会是学生展示运动能力的舞台,也是教育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利时机,更是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扩大规模和参与范围,规范运动会程序,力争取得最大效益。各年级的各种小型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良好形式,由于项目广泛,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参加,学生参与面广,所以更适合经常性地开展竞赛的项目也可扩充到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扳手腕,“斗鸡”等多种类型。引导组织学生自发开展活动和竞赛。体育教师可引导组织学生成立各种运动协会和团体,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力量,组织各种非正式的小型体育比赛,如:对抗赛、友谊赛、表演赛等。
8.发挥俱乐部的引领作用,办好体育夏令营、冬令营。学校应充分发挥我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引领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办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技术培训班,组织内容为校内和校际体育比赛的体育夏令营,内容为跳绳、踢毽子、拔河和中长跑等项目的技术辅导和各种比赛活动的冬令营,利用节假日开办各种运动技术的短期培训班,达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活跃学生业余生活、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健康的体育活动。
9.开封高中是全国最早实行专项选修体育课改革的学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示范辐射作用。
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养。我校不仅注重引导、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更加注重青少年学生的三基培养,确保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基本教材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1~2项运动技能。
10.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对专项选修教材,从教学内容的设置、考试项目的确定和考核标准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校本教材体系。组织全体体 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形式,加强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用有效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三、体育课改革取得的效果
1.根据统计,我校学生体质逐年得到增强,结果多项指标超过河南省、全国的平均值,我校学生体质逐年得到增强。在全市高三身体素质统一测试中,我校三项素质平均分,均超过我市同类学校平均分20分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100%。
2.我校男、女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和爱好的分别为98%和95%以上,且随年级升高而逐年增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这与国内采用普通体育课上法的中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对体育课兴趣普遍下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3.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实施使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小型竞赛和运动训练的蓬勃开展。开设专项选修课以来,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项班,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有了充分的专项学习和锻炼时间,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所以每人都能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由于学生渴望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便积极利用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其它业余时间进行锻炼,形成了课内、外积极锻炼的高涨局面,学校适时的安排各项小型竞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展示体育技能的平台,各行政班的学生迅速组织起篮、排、足、乒乓球队,形成了人人有体育特长,班班有各项体育代表队的局面。这种局面促进了学校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工作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又促进了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发展和壮大,扩大了展示开封高中百年名校的窗口。
我校共有10位教师19次获河南省优质课教师称号,6次获开封市优质课教师称号,13位教师的近3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
田径项目:历年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学生运动会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多年保持由省体育局授予的传统项目学校荣誉称号。
球类项目:02年河南省“晨光”体育活动中,获高中女子组排球冠军,男子五人制足球亚军。04~06年连续三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篮球三人挑战赛河南省冠军。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04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二名,05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五名,06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五名。
4.长期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1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一、寻幽求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人才会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勤奋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難,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也才会产生智慧和力量。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成功的前提,道理就在于此。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便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老师一个恰如其分的形象的比喻、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一句幽默和谐的语言、一首动听的歌曲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高一英语必修Ⅰ的时候,因为前面几个单元的内容不多,简单好学,学生一学就会,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在开始的两个星期,我几乎每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都要给学生们放一首英文原版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ee You,See Me等,虽然学生们听不懂,但感到好奇,产生了想学好英语的念头。我同时又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对英语这门外来语倍感兴趣,如采取书法比赛、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比赛、1分钟背单词比赛、课堂尽量用英语和学生对话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鼓励质疑,启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地设疑、质疑,让学生提出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鼓励质疑,启发探究的做法,一般常用于英语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我在教高二英语课文中的阅读课时,首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先听一遍录音,再翻开课本快速地读一遍加深印象,下一步就看课后的练习册上的有关为此课特设的一些问题,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这个时候,学生积极发言,各述已见。答对了我及时肯定,答错了并不立即指出,留下思考的余地,设置悬念。当进行第四步,即翻到课本上进行阅读课的细讲时,我再一一地提出刚才的问题,刚答错的部分答案会立即反应上来,达到了不指自纠的目的,学生的记忆更加深了一步,还提出许多有益的问题,效果事半而功倍。这样,就把知识建立的过程由单一的老师“注入”转变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自学,体验到成功和愉悦,因而更加激发了主体意识和探索的渴望,激发了智慧和潜能,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解答问题”,更使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善于提出一个新问题,才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知识的建立。这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如,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让进步大的和前几名给其他的学生讲讲学习经验和近期学习方法,使他们感到成功后的喜悦,同时把没考好的、退步较大的学生找来谈心,帮助他们仔细分析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们不要失去信心,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每次期中考试后,我都会让学生制定一个精制的试题分析卡,内容包括理想目标分、实际得分、进退名次(与上次考试相比)、错误大小题型(号)、错误原题、错误原因及改正、经验与教训(各个人得失)。我对每一次考试试题都进行这样的认真分析,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这些应该注意的地方,达到了启发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置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会分组用英语对话,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也是教学改革的又一需要,通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教学参与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家鲍威尔认为: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遵循“感知操作——形成表象——书写表达——形成定义”这个过程。我认为英语课应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应坚持听、说领先,再训练读、写的原则。我要求学生先听懂别人说的内容,会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的能力,再立即运用于现实生活,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综合型人才。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10-3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06-15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07-01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07-21
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07-2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语09-09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09-23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10-02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09-14
高中新课程改革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