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科

2024-06-14

审计科(共10篇)(共10篇)

1.审计科 篇一

20xx年,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工程审计科着眼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南湖校区建设工程结算审计为重点,兼顾文昌校区建设(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以促进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咨询、服务的职能。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成绩

(一)结算审计

1、本年度工程审计共完成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项目84项,送审金额25664万元,审定金额21515万元,审减金额4145万元,审减率16.17%。其中:委托审计项目44个,送审金额24052万元,审减金额4079万元,审减率16.96%;自审项目40个,送审金额1612万元,审减金额66万元,审减率4.1%;工程科全体审计人员坚持原则,共同努力自审并复核审减金额为238万元。

2、目前,在审工程结算审计项目89项,送审金额55020万元。其中完成初步审计报告,待审批项目14项,送审金额4690万元;

(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

1、负责南湖校区矿业科学中心、第一运动场及文昌校区研究生公寓装饰单项工程等9项单项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审计金额共计1.25亿。

2、跟踪审计主要工作内容:

1)工程进度款审计:共审计工程进度款464项,审定总金额27996.45万元,登记支付工程款辅助台帐464笔;

2)完成了跟踪审计工程项目的招标代理、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编制及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招标、议标工作;

3)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完成了南湖矿业校区矿业科学中心、第一运动场、研究生公寓装饰等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及标底复核工作,审核修改招标文件及合同;

4)为支持百年校庆,负责博物馆校史馆展品展示工程投标预算的审查工作,参与合同谈判,审核修改合同文件;会同博物馆办公室参与博物馆自然馆展品展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谈判工作,审核修改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

5)协调、管理委托审计单位的跟踪审计业务,审查跟踪审计经济签证、工程进度款支付建议的合理性,检查跟踪审计资料归档情况。

6)参加工程验收、材料认质认价、工程招投标评标及合同谈判等工作。

(三)其他主要工作

1、负责起草《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颁发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2、加强科内工程审计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程序规定》以及工程结算委托审计项目安排、建设及修缮工程结算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

3、提出审计建议18条,对控制未招标施工、现场管理变更及签证随意等管理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完成审计处网页改版工作,对原有网页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网站内容,并做到及时更新处内工作动态和信息;

5、按照档案归档的规范要求,对20xx年度工程审计文书立卷成册,并完成页码编号、系统信息录入等归档的所有基础工作,结算审计报告归档共计77件,审签单2件,工程进度款支付审计文书资料387件;

6、在南湖校区公教3.4.5区及绿轴景观等绿化工程诉讼纠纷中积极配合协助管理部门收集证据,提供相关审计信息;

7、接收工程结算送审资料65份,按规定安排工程结算审计项目65项,签订委托审计业务合同15份;

8、为便于审计人员进行查询相关造价文件,提高工作效率,编制了关于工程审计常用文件的电子PDF书;

9、审计过程中为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审计,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发出部门联系单26份;

10、完成20xx年度工程审计科工作总结,完成各项南湖校区工程投资完成额、工程进度款统计分析表、工程结算指标分析及结算审计结果等相关数据的统计。

二、工作方法改进与经验

1、建立新建工程跟踪审计现场启动会制度结合新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经验,在20xx年新开工几项工程中,建立跟踪审计现场启动制度,通过第一次现场例会重点强调施工建设参与各方配合跟踪审计的有关要求,工程审计进一步由以事后工程结算审计监督为主,向建设工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型,与建设管理各方协调互补,形成合力,以更好发挥审计在建设项目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2、定期汇总分析审计进展情况

为更好提高工程审计效率,今年建立对上定期汇报分析、对下定期检查制度,科学调控审计进度,及时分析项目进展受阻因素,重大事项报分管处长,及时协调督导化解审计矛盾,防范规避审计风险,使结算审计工作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高效、有序、顺利进行;

2、加强科内业务学习,重视审计队伍建设

日常注意抓科内业务理论学习与讨论工作,年内科内安排4人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内审协会举办培训学习,从11月开始利用半年时间系统组织科内同志参加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审计》培训学习。定期组织科内进行业务交流讨论会,相互介绍自己审计工作经验及各类工程审计把握的重点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工作中需规范的地方等等,并通过业务学习交流,规范统一了工程审计报告格式(分自审和委审两类);

同时鼓励科内审计人员总结工作经验,加强理论研讨,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审计工作相关论文。共同完成了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关于20xx-20xx年度《高校工程审计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并获立项;撰写工程审计论文3篇,公开发表论文2篇;另一篇论文获教育部直属高校华东(宁)片会议论文二等奖。根据处20xx年审计工作要点,结合当前审计任务和需要,适时增聘了流动编制人员1名充实力量,通过有计划对其进行业务培训,除完成网页制作与维护及全处计算机维护外,担任审计资料的接收、移交、传递及简单的审计工作,对缓解工程审计专业人员的压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不足

1、目前在审工程项目5亿多,结算审计压力依然很大。在审的项目中有几项施工中更换单位如博物馆、艺术学院,有新校区最大、最复杂图文信息中心总承包工程,审计中存在需明确的问题很多,还有一、二期遗留下个别结算有争议的工程项目等等,需在明年工作中个个击破解决;

2、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给结算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如目前由于工程项目没完全归口管理,工程项目实施中不规范的管理行为经常发生,学校又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及审批程序,结算审计有时感到很难处理,相关问题及建议已向校领导反映;

3、在审项目近100项,送审金额5亿多,在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上还应做的更细些。

2.审计科 篇二

2003年,政府审计以轩然大波的影响力重新被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所认识,这是因为时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于2003年6月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这个审计报告披露的审计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顿时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

“审计风暴”的影响力虽然很大,但是它并没有解除人们多年以来对于审计领域存在的疑虑:为什么“屡审屡犯”成了审计领域的通病?它的根源在哪里?因为尽管这些年审计署加大了政府审计的力度,但是审计效果却并不理想。通过历年审计署的公告可以看到,同类型的违规违纪事件年年都在榜上。很多单位面对违规违纪问题不以为然,更谈不上积极整改,以致年年审计检查,年年存在同类问题。这种屡审屡犯的问题,既说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检查缺乏积极配合的态度、对审计报告意见并没有虚心接受,也说明审计机关对审计查出问题的针对性意见缺乏必要的力度,以致收效甚微。

“屡审屡犯”说明审计整改的效果差,而造成审计整改效果差的因素有很多。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出现屡审屡犯现象的原因,除了思想认识问题,带共性的问题是因体制性障碍或制度上的漏洞产生的。

本文认为,运用行为学理论,对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师的行为进行研究,也许能找到一个可以解释“屡审屡犯”的原因。目前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侧重于审计人员的“绩”,而这个“绩”往往又表现为查找有金额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偏向从直观的数据中查找违规违纪问题,而忽视数据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因而提出的整改意见缺乏辩证分析,难以令被审计单位信服,从而影响了整改效果。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政府审计的研究中没有针对政府审计整改的研究,这是因为在这些发达的国家,审计整改的主体是被审计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是查找问题。与我们国家包含审计机关在内的一些相关部门没有联系。

国内与政府审计整改相关的文献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基本上都是实务工作者们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分析、总结所进行的规范性研究,包括审计整改难的成因、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审计整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等,这些研究文献提出了改善政府审计整改难的措施以及有效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对策,如曹润林(2008),陕西省审计厅法制处(2008),骆勇、朱长伟(2011),刘峰、阎强(2011),席立平(2013),张银(2013)。

另一部分研究文献则是学者们对审计难、处理难、落实审计决定难问题进行的理论探讨。宋常等(2006)研究发现,经济越发达,违纪金额越大,应缴违纪金额越大,相应的已交金额也越大。喻采平(2010)对政府审计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审计任务强度、执行力度和处罚力度都会正向影响到政府审计效率,而信息披露质量却没有什么影响。

郑石桥、尹平(2010)发现审计机关地位和审计处理执行效率出现悖论,解释这个悖论的原因是审计妥协,而审计妥协背后的制度性背景是“行政模式+双重领导型审计体制”。郑石桥、和秀星、许莉(2011)还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建立了一个制度冲突的理论架构来解释审计机关审计难、处理难、落实审计决定难的问题。

郑石桥、许莉(2011)运用地方审计机关2003~200年的数据,分析政府干预对审计处理执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干预对上缴财政执行率、减少财政拨款执行率、归还原渠道资金执行率有抑制作用。但对调账处理执行率无显著影响。所以作者指出,审计处理执行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应该是政府干预。

和秀星、郑石桥(2011)研究了财政状况与审计处理执行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财政状况会影响到审计处理的执行效率,经济纠错处理方式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效果不好,而行政处理手段可能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顾春、黄俊晨(2014)研究指出,在审计执行效率方面,地方审计机关要高于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但审计处理情况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则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他们认为是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妥协、委托人不作为以及审计整改联动机制运作不充分导致的。

在审计效果方面,郑石桥(2012)以规制俘获理论解释了国家审计中审计组织模式的差异对审计效果的影响,认为湘潭市审计局推行的“四分离”组织模式实现了从纵向集权—横向集中向纵向集权—横向分割模式的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果。郑石桥(2012)从审计频率和审计处罚这两个视角来解释审计效果,建立了一个关于审计频率、审计处罚与审计效果的理论框架,指出审计频率通过预期路径和预防路径对审计效果发挥作用,审计处罚通过威慑路径和心理路径发挥作用。

王跃堂、黄溶冰(2008)研究指出,衡量政府审计质量不仅应考虑其是否发现和报告了违法违纪问题,还应判断其是否履行了矫正职责。所谓矫正职责指的是审计整改,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整改效率,这是政府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也将朝这个方向努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的一些研究关于政府审计效率、审计处理执行效率或者审计效果都是在解释“屡审屡犯”这一我国当前政府审计存在的通病问题,而这些研究都遵循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不去考虑审计报告本身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审计报告提到的问题、建议等都是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得出的。但本文认为,研究者假设的这个前提是缺乏验证的,比如,各级审计机关都采用的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是否会对审计整改产生影响呢?是产生何种影响呢?本文力求回答这些问题。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讲,审计绩效评价与审计整改有着密切的联系,必然会影响到政府审计整改。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审计绩效评价倾向量化指标,往往缺乏辩证分析而定性不准,整改意见难以令人信服;第二,审计绩效评价是怎样影响审计整改的。

(一)审计绩效评价的倾向性

通过梳理国内关于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无论是针对审计项目、审计机关还是审计师个人,朱小平(2004)提出的“成本效益比”指标大家都比较推崇,因为通过考察审计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是评价其绩效的一个非常直接的途径。董延安(2008)认为国家审计效益评价指标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反映审计检查力度的效益指标,即查出被审计单位违规金额占应查出违规金额比重;二是反映被审计单位纠正力度的指标,用纠正类型、纠正金额和纠正率来表示。

李永强(2008)在研究美国绩效审计时指出,美国审计署的绩效报告主要是以业绩指标的形式对各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说明,采用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方法对结果、客户、员工和内部管理四个维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Santiso(2009)指出,在宏观层面衡量政府审计绩效是很难的,目前对绩效的评价都是用一些定量指标来测量审计产出,如创造的经济价值。欧阳程、陈莉(2010),易丽丽(2011),徐立、陈翠(2011)在衡量政府审计绩效时,提到应将审计活动的结果包含进来,比如“已上缴财政金额”。

另外,平衡计分卡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于审计绩效评价的认识,围绕财务、顾客、流程、学习和成长机会,学者们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和定量指标组合得更加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定性指标的测度还是不好掌握,所以大多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审计绩效。比如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书中包含的应上缴财政额、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款、应归还原渠道资金额、应调账处理金额等量化数据。由于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环境,《中国审计年鉴》披露了一组数据,即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包括已上缴财政额、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款、已归还原渠道资金额,已调账处理金额,这里就不具体列举了。

对于审计处理处罚决定,这是跟审计查处问题相关联的,也可以说是审计定性问题;而对于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则跟审计整改相关联。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指标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书中的指标比较青睐,而对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却不是很积极,概括来说目前政府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比较侧重于审计查处问题金额。而作为“经济人”的审计师们应该也会比较关注审计查处问题,而不去关注审计整改问题金额。

据2011年审计署公布的绩效报告,2011年度审计署(包括所属单位及派出机构)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报告决定显示,全年查处问题金额866.8亿元,其中:查处违规金额718.2亿元,查处损失浪费金额148.6亿元。据审计查处问题情况与审计署总支出计算得出的投入产出比为1∶96,人均审计问题金额2 835万元。审计署地方优秀审计项目评价标准中定量打分的评价内容是关于审计揭露重大违规违纪、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依据查处问题金额的不同等级,打分也不一样,比如“揭露县处级或者相当于县处级(含)以上干部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个人违法犯罪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并被公检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揭露出违反财经法规金额在5 000万元(含)以上,并且相关责任人被公检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揭露出损失浪费(含潜在损失)金额1亿元左右,或者其他效益问题,并且在全国、全行业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等等”。

从以上材料可以发现,审计绩效评价标准中关于能以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均是以问题金额为主。当然,尽管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审计活动不单是查找和揭露存在的问题,但是推行审计机关绩效评价制度是推进审计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审计作风、强化政府审计勤政廉政的重要举措。所以围绕审计揭露问题金额进行的以货币计量审计成果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不过,这种偏向于问题金额的政府审计绩效评价,往往忽视了对产生问题金额的辩证分析,从而影响了定性的准确性和提出整改意见的中肯性。

张文婧的问卷调查显示,85%的审计机关认为审计经费没有保障,90%以上认为审计经费不足是影响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关键因素。政府审计师作为审计行为的主体,其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以往的研究认为,审计独立性缺失会促使审计师选择向被审计单位进行权力寻租,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同时,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不强,使得审计师们更加在意对其绩效考核,以此来提高其收益和声誉。所以审计绩效评价的这种“查处问题金额”的倾向性是存在的。

(二)审计绩效评价如何影响审计整改

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表现为非理性的行为特征。审计人员也难以避免,因为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而产生审计判断偏误,而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效应)。导致审计人员形成审计判断偏误的心理效应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时近效应、锚定效应、肯定性倾向和框架效应。这些心理效应的存在,可能会对审计判断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已有研究只是对这些心理效应现象进行了揭示,并没有对能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心理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动机心理学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Lewin(1935)在磁场论中指出,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具有正向效应,会促使个体产生趋利行为,而个体与目标的心理距离越短,目标的动机倾向力量就越大,这种力量将诱导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在已有文献中,研究者们都非常强调目标期望和诱因价值的动力作用。

政府审计绩效评价的倾向性可以说是审计人员接受审计任务的一个目标,这一目标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就成了影响审计人员行为的一个环境因素。从审计主体行为倾向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当政府审计绩效评价倾向于查处问题金额时,当审计人员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或事件时,他们没有动机想方设法完成审计金额定性,以取得好的审计成绩,而不再有意愿继续接手审计整改,因为整改问题金额不被纳入或很少被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结果造成定性的问题被放大了,到后期整改的时候却变得难以实施。如果政府审计绩效评价倾向于整改问题金额,这对审计人员起不到太大的激励作用。事实上,从我国已有的各级审计部门绩效考核办法中鲜见对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的考核,只有少数学者提到要将“已上缴财政”列入财务考核指标中。

审计绩效评价的倾向性不同,审计师所选择的实施路径也不同。朱小平等(2004)认为,政府审计绩效评价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如何确定、衡量和计算某一审计项目的收益、成本和风险。我国政府审计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发现导向”,往往认为一个审计项目做下来,只有发掘出问题才说明这个审计工作没白做,才是有意义的;反之如果一个审计项目做下来,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的问题很小,则会被认为这次审计没有多大意义,可见,这种“有罪推论”假定问题是存在的。实际审计过程成为带着问题去找证明问题的证据,这样很容易将问题拔高、放大,最终将问题定性为违规违纪。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在以问题金额为绩效评价主要指标的情况下,往往出现模糊事项的倾向性定性,导致审计整改措施难以落实,同时会降低审计人员督促整改的意愿。

四、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文的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审计项目中所涉及的金额,按数额大小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即根据审计项目中所涉及问题的金额分为水果问题、出差问题和房租问题三个组:(1)水果问题组对应的金额为135元;(2)出差问题组对应的金额为2 000元;(3)房租问题组对应的金额为30 000元。

而实验的因变量是审计人员或者审计组对审计项目初步所做出的定性及处罚决定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意愿程度(本实验的具体分类资料受篇幅所限已省略)。

(二)实验任务

实验材料首先提供了某审计局审计某大学的待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员(即被测试者)关注其中的审计定性是否正确,并在背景信息中告知该实验作为审计人员所在审计机构对部门和个人业绩的考核,分别对审计查处和审计整改进行考核。对于审计查处,是以查处违规金额作为业绩指标,在该环节业绩考核方式下,查处的违规金额越多,个人、审计组及所在部门的业绩越好。对于审计整改,是以整改金额作为业绩指标,整改金额越多,个人、审计组及所在部门的业绩越好。对此,该审计机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来查处问题的审计组继续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另外一种方式是由审计局设置的整改处专门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

根据实验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员需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复核提供的审计工作底稿,确定是否同意他们对查出问题的审计定性及处罚决定,并在5分量表上标出对初步的审计定性及处罚决定的同意程度,其中1代表同意程度最低,5代表同意程度最高。第二,说明是否愿意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5分量表上标出对负责问题继续督促审计整改的意愿程度,其中1代表意愿程度最低,5代表意愿程度最高。

(三)实验过程及测试

组织财经类院校审计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首先,由实验负责人把实验材料发给参与实验的学生;其次,由实验负责人讲解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提到假定参与者作为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绩效考核;再次,参与实验的人员阅读实验材料并回答实验任务中的问题;最后,实验负责人收回实验材料。

本实验中被测试者为某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参加测试的共有116名学生,收回的材料中有14份存在数据不完整问题,剔除这14份后剩下102份有效实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四年级审计专业的学生已经修完所有审计专业主干课程。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列示了对初步查出问题的审计定性及处罚决定认可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审计师在初步审计定性中给予的定性均为“白条顶库”,而根据实验安排,要求被测试者给出对三个问题初步审计定性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问题金额为30 000元房租组的定性认可程度最高,问题金额为2 000元出差组的认可程度次之,问题金额为135元水果组的认可程度最低,并且三个问题认可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注:v1为水果问题审计定性,涉案金额135元;v3为出差问题审计定性,涉案金额2 000元;v5为房租问题审计定性,涉案金额30 000元。

表2列示了对查出问题继续督促整改意愿程度的统计结果,从中看出由于审计师既可以选择继续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也可以不负责继续整改而改由其他专门负责督促整改的部门来负责,在实验中,被试按照要求给出了对三个问题继续督促整改的意愿水平。结果发现,三组对于继续督促整改的意愿差异不明显。

注:v2为水果问题整改方案,涉案金额135元;v4为出差问题整改方案,涉案金额2 000元;v6为房租问题整改方案,涉案金额30 000元。

(二)方差分析

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由于没有通过正态性分布的检验,所以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秩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表3列示了秩和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三个组问题的定性认可程度是总体分布不完全相同,而三个组问题的审计整改意愿程度却是总体分布无差异,这说明被测试单位的审计整改意愿不明显。所以接下来要分别定性认可程度与整改意愿程度对三个组问题进行两两比较检验。表4为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结果。

注:1代表135元水果组;2代表2 000元出差组;3代表30 000元房租组。

从表4可以看出,在审计定性认可程度方面,金额高的30 000元房租组的平均认可程度要高于金额低的135元水果组和2 000元出差组的平均认可程度,并且这种差别相当明显,且有统计意义。而135元水果组与2 000元出差组之间的平均认可程度却无法证明其存在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被测试者金额高的问题比较敏感,给予其审计定性认可度要远高于其他问题组。针对同类型问题,被测试者更倾向于认可金额高的审计问题定性。对于审计整改意愿程度方面,三个组平均意愿程度无明显差别。针对同类型问题,被测试者更倾向于高金额问题的审计定性,而对督促问题整改的意愿却没有倾向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前面的假设,即在政府审计绩效评价倾向于审计查处问题金额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在面临高中低三档次金额的问题时,更倾向于对高金额问题进行定性,但不会选择继续督促高金额问题的整改。政府审计绩效评价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目标定位,目标的诱因价值动力发挥了作用,最终促成了审计人员更倾向于将问题定性为违规,而对于审计整改这一后续程序并没有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从而使得审计整改难以进行。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审计绩效评价对审计定性与审计整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审计机关自身来讲,政府审计绩效评价的倾向性影响了审计人员对财经违规问题的定性及整改。

当面临同类型问题时,审计人员对金额高的事项更加敏感,倾向于定性为违规,而对金额低的事项定性无明显差异,说明查出金额高的事项成绩更大。而针对同一问题时,高涉案金额诱使审计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偏重的定性,绩效评价的诱因作用使审计人员宁紧勿松,将更多的问题定性为违规。而这些被定性为违规问题中一部分是因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导致一时难以整改,所以形成了“审计问题年年有,年年整改年年难”的怪圈。

(二)建议

本文对审计机关“屡审屡犯”通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正确认识政府审计绩效评价的目的。

政府审计引进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我们在理解这一目的时往往出现偏差,只注重效率——查出了多少违规金额,却轻视质量——整改的效果好不好。绩效评价的核心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只有正确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所以,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应将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并重,既要考核投入产出类指标(比如审计项目个数、审计项目涉案金额、审计工时用量等),又要考核审计结果性指标(它包括审计计划完成率、审计决定执行率、审计整改效率等),还要关注评价审计是否有效减少了经济社会的不安全因素,是否发挥了“经济警察”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收集公众满意程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多维度考核。

2. 规范合理使用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表现就是审计机关依法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时,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幅度或方式内,根据合理的判断,有选择地行使行政处理处罚。《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多次用到“区别情况”、“法定职权范围内”、“或者……或者……”等语句,作为审计机关,必须根据事实和情节,灵活运用自由裁量权,在法定范围内做出合法、合理的审计处理处罚,从主观上避免审计人员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

3. 完善审计制度,强化政府审计独立性。

我国现行审计体制是行政型审计体制,30多年的政府审计实践表明,行政型审计体制在改革初期还是与国情相适应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的暴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同时接受本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各级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经常会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这种制度下审计处于经济和行政都不独立的局面。以往对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社会审计,现行的体制也使我们看到了政府审计在行政和经济方面都不独立,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骆勇,朱长伟.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2011(4).

宋常,胡家俊,陈宋生.政府审计二十年来实践成果之经验研究[J].审计研究,2006(3).

王跃堂,黄蓉冰.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

郑石桥,尹平.审计机关地位、审计妥协与审计处理执行效率[J].审计研究,2010(10).

郑石桥,许莉.政府干预对审计处理执行效率影响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郑石桥.审计机关组织模式和审计效果--以规制俘获理论为研究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3).

朱小平,叶友,傅黎瑛.中美国家审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9).

曹润林.审计“整改难”成因与对策的多视角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2).

顾春,黄俊晨.审计机关地位、审计目标定位与政府审计整改[J].会计之友,2014(7).

3.审计科 篇三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关系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1. 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1.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

1.3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

2.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2.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

2.3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2.4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在其中一者既定的情况下,其余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注意这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最终面临的审计风险,不要理解成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审计风险为0,则重要性水平为无穷大,注册会计师就不需要查账了;如果审计风险为无穷大,则重要性水平为0,注册会计师就不得不实施详细审计,所有业务全部仔细查一遍。重要性水平那就是我们审计的时候订的一个数额 ,在审计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只审计这个数额以上的帐目 ,而这个数额以下的帐目我们可以视为并不重要 ,我们只有在相信管理当局所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才可能把重要性水平订的比较高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帐簿的可靠性越高,重要性水平才会越高 ;而相对来说,因为帐簿的可靠性越高,所以查不出来是否有错露报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 ,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3.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变化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即较低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也是重要的,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该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为实现较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的审计目标,就需要审计师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扩大审查范围、从不同的途径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即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范围宽,审计证据多,相反,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即较高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才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较高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不需要刻意去发现较高金额以下的错报或漏报。这样,审计师只要在较窄的范围进行审查,实施较少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较大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就可以了。相应地,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即审计重要性水平高,审计范围窄,审计证据少。审计证据的多少是相对的,任何时候都应当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以支持审计结论。

审计重要性决定审计证据,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决定审计证据的多少。但审计证据对重要性水平则没有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对审计实务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师可以缩小审查范围,减少审计程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师就应扩大审查范围,增加审查程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

4.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4.1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结束语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锦余.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證据关系及图解.2000.

[2] 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7.

4.8、 审计科职能能 篇四

一、审计科职能:

1、负责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负责制定本单位审计计划,上报本单位审计报表。

3、负责按审计项目进行月、季、审计工作,并提供审计报告,同时提出整改建议。

4、负责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

二、审计科岗位编制情况:

审计科编制2人。岗位及人员包括:审计科科长1名,审计员1名。

三、审计科各人员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 科长:

(一)岗位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审计法规和《审计法》。

2、负责审计科全面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

3、负责开展同级审计监督工作,促进企业规范经营。

4、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整改建议,检查整改效果。

5、负责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

6、负责做好本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搞好科室团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考核。

(二)任职资格:

具有财务、审计中级以上职称,从事财审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较强的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业务知识,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

审计员

(一)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掌握审计工作所具备的业务知识。

2、负责按时上报本单位审计报表。

3、参加企业月份、季度和商品盘点,参加财产盘点工作。

4、协助科长认真搞好审计科日常工作。

5、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任职资格:

5.投资审计科团队事迹 篇五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这“六朵金花”却扛起了xx投资审计的整片天,她们中有区人大代表、区党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拼搏赶超先进个人”;

有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还有人取得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职称;

她们所在的科室荣获市级“

巾帼文明岗”、“十佳中层科室”荣誉称号,她们多次摘取省市优秀项目奖,在全省审计调研,大数据审计等工作中屡拔头筹,这一块块熠熠生辉的奖牌,无不凝聚着这些女审计人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

风雨红棉斗志昂

“怒放的红棉”--刘菲,她是xx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xx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先进个人”。都说红棉是“英雄树”,而她正如审计战线上的“红棉”,用艳红如血般激昂斗志诠释着对党忠诚,对审计事业的忠诚。作为局里的一把手,她时刻发挥着头雁精神,主动投身审计新常态,破解审计发展难题,她提出“四有”全覆盖的推进方法,完善“三位一体”审计模式,研发“科技强审”,公开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行“专家复核”制度,促进社会中介机构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搭建了全省第一例投资审计管理平台,首推政府投资审计分层分类全覆盖。她常常说:“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已然越来越重要,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审计的信任,必须要对审计结论和领导干部负责,更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在她带领下,全局实现湖北省审计系统量化考核优秀等次、xx市绩效考核优胜单位“六连冠”,xx区绩效考核立功单位“六连冠”;

多项创新之举使投资审计转型升级也实现了质的提升。她真抓实干,敢闯敢拼的精神,以及对投资审计所付出的辛勤和努力,也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认可,并代表xx投资审计事业在全省做交流发言。

芬芳油菜默奉献

“奉献的油菜”--王庆,她正如油菜花一样,不是为这开放时的灿烂而骄傲,而是永远怀着那颗“审计初心”,为这审计事业去加油和奉献。她肩负分管投资审计和办公室的双重职责。面对数十年的办公室工作经验,投资审计又正值转型升级之时,去年领导安排她分管投资科对她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她欣然受命,上任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转变工作思路,在投资审计问题和办公室繁琐的工作中切换自如。还记得她在武胜社区挂职“第一书记”的一年时间里,白天她挨家挨户走访,只为社区低保户和残疾人能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夜里她就学习投资审计的新形式、新要求。那时社区里流传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王书记,不是在解决群众所需的路上,就是在学习工作新要求的路上”。“5+2”、“白+黑”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每天下班的时候,她总说:“你们先走,我再看看书”。短短的半年时间,她已经跟上了投资审计的新形势,组织召开投资审计座谈会、培训会等各种大型会议,参会的区级城建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都纷纷为她点赞,说“王庆真是‘百变大咖’”。

秋夜翠菊日争新

“创新的翠菊”--罗维,身为投资审计科科长的她,就像那“翠菊花”,标新立异,创新进取。她从事审计12年来,她先后承担主审的62个项目,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2.63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39亿元,移送案件线索6起,撰写审计调研报告和信息数百篇,是投资科不折不扣的顶梁柱。面对投资审计转型升级,她深刻意识唯有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索“政府投资审计智慧化”,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平台,让政府投资行为更规范,投资审计提质增效。为尽快开发出管理软件,她日以继夜,针对软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要逐一核对。最终研发出的“xx区政府投资审计管理平台”,以建设单位全程管理、中介机构跟踪控制、审计部门监督指导为构建宗旨,着力注重效率提升、功能预警、信息融合,实现“职责准确界定、程序科学引导、数据海量存储、疑点智能生成、审计精准介入、服务领导决策”六大功能。该平台成为2017年“智慧xx”的重要创新成果,截止目前,38个项目上线运行,数据存储量达到1850g,成为了建设单位的“指导员”、参建单位的“监督员”、国家审计的“存储员”、宏观决策的“参谋员”。

竹引牵牛顽强生

“顽强的牵牛花”--郝翠华,她是xx投资审计战线上的最早探路者,五十多岁还一直奋斗在投资审计的一线。她就像是牵牛花,虽然朝开夕落,但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努力盛放,只要她还在从事审计工作,她就不辱审计使命。对待审计工作,她严谨细致,业务扎实闻名xx城建战线。对待审计后辈,她亲切和蔼。近年来,她不光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还承担了城建口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2016年她主审的某限价商品房竣工决算审计项目荣获全省优秀项目一等奖。去年夏天,在对城管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她冒着39度的高温,带着审计成员对区城管委的室外作业车辆及公厕资产逐一盘查,几个小时下来,她忙到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嘴里还念叨着哪个部分还没有落实。如今,她在做好审计项目的同时仍然注重传帮带,她常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延续xx的投资审计事业,培养好未来的投资审计力量”。

灿烂葵花向日升

“积极的向日葵”--刘永佳,她是投资科里最年轻的审计干部,就像蒸蒸日上的“向日葵”,迎着阳光生长,迎着审计事业蓬勃发展。她深知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她工作的利器,在来到审计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就通过了审计署组织计算机中级职称考试,随后又通过了全国一级注册造价师考试。从事审计工作五年来,她从一张白纸逐步成长为投资审计战线上的后起之秀。“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每一次的审计,她总是先寻找重点核查对象,带着疑问、带着重点逐项核实,做到有的放矢。2018年,她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时,审计期间正值春节前夕,接连的雨雪天气,让审计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她却越查越勇,干劲十足,核对公房图卡,踏勘拆迁现场,最终发现“违规核发住宅租约”的问题,该问题被省厅纳入综合报告和专报上报审计署和湖北省省政府。该项目获得全省表彰,她也荣获“审计问题查处能手”的称号。另外,她也是投资审计战线上的计算机能手,承担起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工作,她撰写的计算机案例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表彰。

纯洁白桑智慧高

“智慧的白桑”--邵敏,她是投资科中的专业支撑,是集专业知识、实战经验和法律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师,她具有全国一级注册造价师及高级工程师资格,并且熟系工程施工技术经验,就像那幼小的白桑花,是高洁和智慧的化身。2016年,她刚来到审计局就立刻适应了审计工作,承担起投资审计的复核工作。2018年,邵敏对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进行复核,通过核查竣工图,结合她多年的施工现场经验,她立刻发现了项目污水井建设及顶管施工上存在冲突,并考虑到这几方面很可能存在违规问题,即可便向审计组提出该项问题。经过审计组现场核查,不出所料施工方提交虚假资料虚增工程造价40万元。面对数十家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她时常警醒自己,只有用专业的标尺,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复核,针对造价结果的规范性、合理性、真实性上提出专业化的意见,才能让被复核的造价机构心服口服。光是2018年全年,经邵敏复核的项目共计17个,结算文件42份,提出复核意见320条,数家造价机构都戏称“面对邵敏,我们是又敬又怕”。

6.财务审计科工作职能 篇六

1.对学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决算情况进行审计,财务审计科工作职能。

2.对学校及下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工作总结《财务审计科工作职能》。

3.对学校处级以下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4.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5.对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6.对校办企业、学校控股的合资企业、学校为重要合作方的经营实体的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对学校及所属单位落实国家财经法规和建立内控制度情况进行审计。

8.为学校各单位提供经济事项审计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审计调查及财务评价工作。

9.对学校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10.对处领导审签后的科研经费和大额支出事项进行登记管理;完成各类财务审计项目档案的归档等工作。

11.负责处内网站建设、维护及网络宣传等工作。

12.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7.审计科 篇七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可能性。

由于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 风险两个 要素,所以审计 风险模型就由这两个要素构成,表示为 :AR=RMM×DR, 其中,AR是审计风险 ;RMM是重大错报风险 ;DR是检查风险。

2 审计风险模型构成要素分析

2.1 审计风险构成要素的关系

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是被审计单位所承担的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这是审计人员所承担的风险。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即当公式表达为 :AR=RMM×DR的总值一定时 , 其中, RMM(重大错报风险)越高,DR(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2.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反向变动关系

首先,从两个构成要素的定义来看,在审计前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就说明被审计单位错报得越严重,即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以对审计人员测试的要求就越高,即要充分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各种重大错报,以使自身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尽量降低。所以二者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反之,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不大,或错报得不是很严重,那么就不会对审计人员的测试提出过高要求,或是可以适当忽略一些非重大的错报,那么审计人员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就可以适当提高。所以二者仍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其次,从审计风险模型要素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来看

2.2.1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反向变动关系

一方面,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错报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因为是重大错报,已经以重要性水平高为前提,所以有些人不免认为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同向的 ;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发生的是重大错报,审计人员认为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严重,所以本着谨慎性原则,审计人员要把审计重要性水平设定为低值,这样的话才能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更多地查找问题,以使更多的错报都被测试出来。按照前面对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分析,表面上是使审计风险加大了。但实际上潜在的更多的审计风险则会被避免。所以我们更加认定的是后者,即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反向变动关系。

2.2.2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同向变动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借助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如前所述,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因为重要性水平设定为低值时就要加大审计测试的范围和程度,所以就需要通过更多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支持。而审计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我们认定也是反向变动关系,从而推导出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同向变动关系,即重大错报风险越大,就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支持。

综上可以结合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及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是同向变动的。

2.2.3 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同向变动关系

关于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可以通过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进行探讨。因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反向变动关系,即审计重要性水平设定为低值时,就会加大审计人员测试的范围和难度,所以审计人员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大。但是不能以此就判定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也是反向变动的。因为在审计模型里,检查风险是指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而不是表面呈现的检查风险。那就意味着审计重要性水平设为低值时,就要求审计人员进行更全面详细的检查,以使其能充分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所以在此前提下,容许审计人员疏漏的情况是很少的,那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也应该是低值,即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同向变动关系。

2.2.4 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反向变动关系

因为一方面,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水平设置为低值时,就会扩大审计范围,也就需要更多的收集审计证据 ;另一方面,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同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也应该是低值。所以可以推导出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较低时,就需要更全面深入地测试出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漏报,也就需要更多地收集审计证据予以支持。

综上可以结合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及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审计风险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是反向变动关系。

2.2.5 分要素认定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审计风险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判定审计风险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反向变动的关系,而其中的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同向变动关系,所以通过审计风险模型的构成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以判断乘积关系得出的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是反向变动关系。这也是与前面对两个概念的关系表述一致的。

2.2.6 分要素认定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同样,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而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反向变动关系。那么由审计风险模型的乘积关系一般可能得出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是反向变动关系。这是与之前对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表述不一致的。那么问题首先反映在检查风险上。风险模型中的检查风险只是审计人员表面承担的风险,那么此检查风险就与审计证据是同向变动关系,而保证最后得出的审计风险也是与审计证据同向变动的。但是审计学原理的审计风险模型的检查风险是指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它与审计证据是反向变动的。那么问题的解决是否可以通过审计风险模型的要素构成关系式来解释呢?

摘要:本文结合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的要素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风险模型成立的基础。目的在于加强对审计学原理主要概念尤其是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8.强化审计整改 提高审计质量 篇八

【关键词】审计整改;影响因素;审计质量

审计整改工作是政府审计业务流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地方各级审计局属于国家行政单位,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处理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各单位的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合理规范化,通过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规范其财政资金的合理调整。审计整改工作是为了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服务质量,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作机制的相应调整。

一、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审计整改的效率低下

近年来,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保驾护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工作中推进和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由于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往往是在收到审计报告之后,才开始进行审计整改工作,虽然整改期限由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是整个审计整改工作的流程过于繁琐,在问题出现的时间与开始整改的时间之间留下的间隔过长,直接影响了审计整改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进行整改的工作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未必能够完成整改工作,导致整改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2.审计整改屡查屡犯

一般由设计项目主审人员或组长去兼顾此工作,这样实施的前提下,显然对应审计人员审计任务繁重,但同时其又要去兼顾相应的整改工作的实施部门,不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由此出现屡查屡犯的问题;具体实施方面,应当针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去促使其得到提高。同时也应当强化审计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完善审计队伍建设。

3.审计整改的责任追究尚未落实

审计整改状况是最终衡量审计工作的根本效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中仍存在着审计整改推进缓慢,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审计环节中出现相互包庇的现象,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挑战了审计的权威性。可见,审计整改对于审计工作效果的实现、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

1.审计整改缺乏相应的整改制度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相关单位依据审计报告提出处理决定或建议,及时有效地纠正和改进违法犯规问题,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促使所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没有建立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通报制度。对于一些拒绝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的单位,应该进行公开通报予以警示,相对而言,对于整改效果比较好的单位,应该通报表扬,以此促进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陈旧

重审计轻整改,审计单位后续追踪不到位,人员精力不足。当前发展中,审计机关在此部分工作的开展方面,往往以上级审计机关要求跟踪回访的项目为准,继而去监督这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审计回访率和整改资金比例较低,不具备全面性。

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

审计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还应包括主管部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参与及协调配合, 以促使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 使审计整改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部门审计单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轻等主观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出现了“选择性整改”的现象,蒙混过关等现象较多,不利于整改的有效落实,还有些被审单位敷衍蒙混,拖延,避重就轻;整改部门间协作不到位,互相推诿制约整改进度]。

三、加强审计整改,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

1.加强审计相关人员的整改意识

新时期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被审计单位,应当着眼于长远发展,而非仅对眼前利益过分关注,审计相关人员应当充分理解审计工作的根本内涵,从领导层重视做起,继而在单位的发展中,有效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单位内部能从上到下,各阶层的员工去有效转化以往的排斥观念,从而实现对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整改的关键地位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去更积极配合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问题与建议,企业内部人员应当认真反思,结合具体行动进行反馈,从而真正意义上完善企业发展和提高审计整改率,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

2.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法

提高审计整改工作实效,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有序衔接、运行顺畅的审计整改工作制度体系,为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果提供系统完整的制度保障。同时,审计整改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不是单靠个别力量或凭借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探索积极有效的整改办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审计工作落实在实处。具体实施方面,应当针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去促使其得到提高。应当强化审计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完善审计队伍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使得整个审计整改工作能更合理开展,确保审计执法工作廉洁、文明且公正等,为被审计整改企业留下良好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整机审改工作的更有效落实。

3.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

虽然审计部门本身的工作并不担负追究责任,但是并不代表着对责任追究工作的放任不顾。审计部门应该深入到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应用中,确保企业的规范性运作,针对在对企业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报告,督促被审计单位采取合理恰当的整改措施,以避免对企业发展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于给企业造成审计整改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建议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协作共同承担追究责任,加大整改问责力度,完善企业的审计整改工作,使审计单位的监督职能过渡到其权利执行的范围之内。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完善跟踪,使得对应审计整改工作监督制度能得到有效强化等,从而避免出现或减少审计整改工作不能实施评价、跟踪等问题,进而以整改促发展,以问责促整改,如此循环,使得审计整改工作更具全局性与连续性,推动其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对于稳定企业财政经济运转起着重要的监督指导作用,面对当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的运营以及积极探索有效的审计整改方案,不断强化审计整改工作,提高行政机关的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梦鲜.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 市场论坛,2015,01:46-47.

9.审计科 篇九

为了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南昌县审计局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树立我科高效、高能、良好形象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岗位责任制

第一条

负责我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并根据审计结果分别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向县人民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条

负责对乡镇财政决算进行审计,每年安排审计单位不少于三分之一,并根据审计结果向有关部门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条

根据局党组安排对其他审计项目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

第四条

根据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第五条

认真总结审计工作经验,加强审计成果宣传,做好审计调研工作。

第二章 首问负责制

第一条

为树立我科良好形象,规范外来人员到我科办理事项接待行为,调高办事效率,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科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属外单位人员来访,联系工作、咨询有关业务或办理其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他相关事宜,所询问的第一位本科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负责制的责任人。

首问责任人对来访人员必须热情接待,做到递上一杯水,讲一句欢迎语,并在听取情况前,主动表明自己的身份。

首问责任人在接待中应认真听取来访者的陈述,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记录予以解答,能够当场解决的应立即按规定予以解决,需要本部门研究后解决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尽快研究解决,并告诉来访者听取回应的时间和方式;对一时不能解决的,报局党组研究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尽量使来访者满意。

如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属于本局其他科室业务管辖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将来访者引导到相关科室,并介绍来访者的主要情况。如相关科室人员不在时,首问责任人应先予受理,并将来访者的来访事由联系方式等记录下来,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并转告相关科室;同时将相关科室的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告知来访者。

如来访者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本局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主动说明情况,向来访者告知有权管辖的单位及联系方法。首问责任人不熟悉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应由谁管辖时,应耐心予以解释,并代来访者咨询;咨询未果的,要说明情况,或提出建议,将来访者引导到局相关、相近部门。

第七条

如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属重大、紧急情况的,首问责任人应第八条

第九条

第一条

第二条

立即向局领导汇报,请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如外单位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咨询的,首问责任人应按上诉原则给予答复。属于举报投诉的,应将反映的事项、举报投诉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要素记录在册,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首问责任人应熟悉本科及其他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流程。对来访者热情接待,文明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待,对于态度冷漠、不负责任或故意刁难来访者的,将视情况予以批评教育。造成来访者投诉的,一经查实,追究首问责任人责任,贻误工作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章 一次性告知制

外单位人员来我科联系工作、咨询相关业务或办理其他相关事宜,经办人应热情接待,依法认真办理。

经办人对来访人要求办理的事项,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能够即时办理的应即时办理;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以书面形式告知其所需补正的 手续和材料;来访人按照要求补正后,经办人员应即时予以办理。

第三条

经办人对来访人咨询的有关事宜,应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第四条 第五条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以书面形式将有关咨询事项的办事程序、所需资料等相关情况一次性告知来访人。

对来访人诉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不了解办理程序,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告知并帮助咨询,不准一推了之。

对于电话咨询的,经办人应一次性将有关情况详尽解答,并将咨询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要素记录在册,存档备查。

第四章 限时办结制

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提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载明审计内容、范围、执行人员及工作时间等要素。

一般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实施时间不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重要项目和发现重大违纪问题及涉及违法犯罪事项的查证除外。

审计组现场审计结束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六十日的时限。

自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被审计单位之日起,十日内听取或收集被审计单位书面意见,并向局机关报告,三十日内代局机关拟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

第五条

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作出重大审计处罚决定前,按规定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在三日内要求举行听证。当事人要求举行审计听证会的,应当自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局党组报告并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条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对局党组临时交办的事项,按交办时限办理。第五章 服务承诺制

坚持依法审计,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法定权限内确定每年的审计项目和审计对象,依法实施审计,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公开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时,应提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现场审计结束后六十日内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返回书面意见后,向局机关报告,并在三十日内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

对被审计单位处以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金额百分之五且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罚款,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责任人员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的,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送达审计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在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后三日内有权要求举行审计听证会。在举行审计听证会七日前向当事人送

达审计听证会通知书,告知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第四条

办理审计复议申请事项,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在七日内书面告知申诉人;已受理的审计复议事项,六十日内依法作出复议决定。

第五条

不接受影响公务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第六条

不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第七条

不接受被审计单位报销因公因私的费用 第八条 不泄露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九条

对来访者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有所诉求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热情接待、文明礼貌。

第十条

对举报事项,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不属于审计职责范围的,做好解释工作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故意刁难被审计对象或态度粗暴的,责令违诺者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或公开检查直至调离本岗位。

第十二条 凡违反审计原则、审计纪律及有其他不良行政行为的,实行失职追究制,除退还违纪所得或承担经济赔偿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六章 失职追究制

第一条

本制度所称的失职,是指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行政行为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局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二条

失职责任追究的种类 第四条

第一条

(一)责令改正错误或者告诫

(二)追偿行政赔偿责任

(三)通报批评

(四)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给予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不宜给以开除处分的,予以辞退。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造成影响或损失的。

(二)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力,对违纪违规问题失察或放任不管的。

(三)工作不负责,造成事故或国家、集体财物被盗窃、诈骗、浪费等损失的。

(四)作风拖拉、推诿扯皮、办事不力、效率低下,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的。

(五)擅离岗位,不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工作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六)在审计过程中违反审计规定的。

(七)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七章 同岗替代制

本科各岗位应明确各自的职位,每个工作岗位应设置A、B

岗,并明确A、B角的职责。在B角替代A角行使其工作时,若出现工作差错,责任应由A角承担。

第二条

本局某一岗位人员因故离岗时,应指定B角代行其职责,避免造成工作延误。

第三条

本科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岗位的,须事先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报直接领导同意。

本科工作人员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需要离岗一天以上的,应在离岗前将正在办理和待办的事项向科长汇报,并与科长指定的B岗办理交接手续。

科长不在岗时,由副科长代行其职责。

代岗人员应认真履行所代岗位职责,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不得借故推诿、留置、拖延。

第八章 否定报备制

本制度所称的否定报备制度是指我科工作人员否定被管理服务对象对我科述求事项实行备案的一种管理制度。

经办人对来访人的诉求事项,首先要严格执行我局《首问责任制》,并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认真对诉求事项的条件程序进行核对,属职权范围内符合办理条件的,应即时办理;不属职权范围内或不符合条件的,应严格按照《一次性告知制》热情地予以解答。

经办人对诉求人诉求事项实行否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属本科工作职责。

(二)诉求事项办理的条件不全。

(三)诉求事项办理的程序未到位。

第四条

属于超越经办人权限的事项,经办人员没有否定权,不得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擅自否定,应及时请示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应及时对我科提出决定意见。

对经核实符合否定条件的事项,由经办人员填写《否定报备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诉求单位或诉求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诉求事项、否定的理由及依据、领导审批意见等,与诉求材料一并存档备案。

否定报备必须按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办结,并以书面形式 告 知诉求人。

10.浅谈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 篇十

近几年,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行政执法和经济监督部门,备受社会公众瞩目,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事业支持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已成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在此,笔者就审计文明和文明审计的概念及内涵、开展文明审计和建设审计文明的关系以及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的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的概念及内涵

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有哪些?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文明。

(一)文明的概念及内涵。在語义上,作为名词的“文明”,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的存在形态及其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又可以作为形容词,它意味着社会发展的较高形态、精神生活的较高境界、行为方式的较高修养、社会组织较为严密,等等。文明意味着先进、高雅,不文明则意味着落后、野蛮、蒙昧、粗野、粗俗。我们通常说要“讲文明”,就是提倡精神更加高尚,语言更加文雅,行为更有修养。

(二)审计文明的概念及内涵。显然,这里的文明是一个名词,笔者认为,审计文明是指审计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具有时代进步性的总体状态。先进的审计文明应当由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审计行为文明、审计精神文明四个方面组成。审计物质文明包括良好的审计工作、审计环境、审计条件等;审计制度文明,包括审计规范、政府审计机构组织方式等;审计行为文明,包括审计操作规范、科学、和谐等;审计精神文明,全体审计人员认可、遵循的带有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

(三)文明审计的概念及内涵。这里的文明则是一个形容词,在我们概括文明审计的概念之前,先看看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谈到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时提出的六项要求:一是审计要依法按程序;二是遇事要先讲道理;三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四是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五是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六是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所以说,文明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讲文明”,从大局出发,规范地,和谐地,实事求是地审计。

如此看来,文明审计不仅仅是审计文明中审计行为文明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因为只有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文明审计。文明审计是审计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文明审计是建设审计文明的必然要求

审计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对文明审计产生推动。即建设审计文明可以有效地推动文明审计的开展,也可以说,开展文明审计是建设审计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审计文明从其目标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笔者认为,在审计机关,建设审计文明的目标就是实现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审计行为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其审计职能,最大限度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要想实现以上“四个审计文明”,达到和谐的目标,就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

(二)建设审计文明从其形象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经过几场“审计风暴”之后,社会越来越关注并支持审计,但一个沧州审计人员猝死酒店事件却引来众多非议。想将审计文明的形象树立在群众心目中,就要心系群众,热情服务。不文明审计行为不仅会损坏了审计人员的形象,而且严重损坏了建设审计文明的形象。所以,建设审计文明其形象本身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文明审计。只有做好文明审计的开展工作,才能维护好建设审计文明的形象。

(三)建设审计文明从其落实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保障,如制定规范、完善的审计制度和相应的体制,还有与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及与这种制度、体制、机制相适应的规则和程序等,但这些法律制度都需要由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高的审计人员去执行才能贯彻落实。如果不开展文明审计,好的法律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全面地贯彻落实,那么,建设审计文明也只是空谈。

三、建设审计文明是开展文明审计的最终落脚点

文明审计的开展促进审计文明。也可以说,建设审计文明是开展文明审计的最终落脚点。

(一)开展文明审计从其性质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在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开展文明审计,这意味着审计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以文明为标志的发展阶段。开展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完善自我,实现自身跨越与进步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求对审计监督权本身的再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体制的更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所以说,开展文明审计可以体现审计事业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促进了审计文明的建设。

(二)开展文明审计从其要求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开展文明审计有丰富的内涵,审计人员在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宽的知识结构、敏锐细致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的基础上,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能够妥善处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注重和谐,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开展文明审计所提出的这种高要求,就促进了审计文明的建设。

(三)开展文明审计从其效果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开展文明审计,因其要求较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也会相应的提高,即精神更加高尚,语言更加文雅,行为更有修养;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开展文明审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对于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来说,开展文明审计,能够提升群众对审计的认可度,改善审计环境。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

四、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的有效途径

既然,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已成为审计机关工作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但审计机关如何树立文明审计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笔者认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和质量意识,如开展审计礼仪培训,进行文明审计宣传,逐步在审计机关形成“树过硬作风,建审计文明,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同时,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机关作风建设和文明审计宣传教育融入活动中,提升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良好的教育机制能净化人的心灵,健全的责任约束机制能规范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从态度、语言、举止、着装及履行审计职责各环节对审计执法行为进行规范。除了制定文明审计公约之外,还要大力实施审计公示制、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回访制、审计跟踪检查制、审计失职追究制等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建立文明审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杜绝审计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上一篇: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下一篇:三年级竞选班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