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组织工作

2024-09-13

新时代组织工作(共8篇)

1.新时代组织工作 篇一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方案 3 篇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方案 1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群众素质,提高德治水平,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根据义委发 12 号《关于〈义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决定在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各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中全会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义乌精神”,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打造内外兼修的全域文明,让辖区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义乌西大门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目标定位

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工作思路,整合各村、各科室公共服务资源,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发动志愿服务力量,在街道常态化开展以“学习科学理论、践行主流价值、培育乡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加强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实践所-实践站”两级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街道思想文化阵地,充分

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群众思想力量,争创“十全十美城西人”,打造和美精神家园,努力建设效益城西、品质城西,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城西样板”。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价值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群众凝聚力,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引领群众一起奋斗,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创造幸福生活。

2.坚持群众主体。着力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平台与载体,让广大群众在互帮互助、共商共建中实现共治共享,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更好推动群众全面发展、城乡全面进步。

3.坚持整合资源。坚持党工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科学统筹、协同运行、集约高效,增强服务的综合性、适用性,提高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

4.坚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阵地大胆探索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的要求,针对不同对象、地域差异等,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二、工作任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镇、村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级设置。一是成立城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地点设在城西街道综合文化站,由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副书记、宣传委员任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二是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地点设在文化礼堂,没有文化礼堂的,设在村委办公室,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支部委员任副站长。

盘活资源。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学习科学理论”“践行主流价值”“培育乡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涉及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

建立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围绕文明实践活动需要,街道成立志愿服务中队,定期征集、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村(社区)成立以纠纷协调队、民间文艺演出队、道德银行理事会、邻里互助促进会、乡贤议事参事会等“两队三会”为主要内容的“5+*”志愿服务支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明确职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加强保障。街道党工委书记要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统筹协调街道各部门尽职尽责,各展所长,积极参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明实践工作。

三、工作内容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1.学习科学理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持续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街道组织室)

2.践行主流价值。拓展道德银行储蓄业务平台,倡导文明行为,推进移风易俗。有效对接全市信用平台,打通个人信用积分“最后一公里”。(牵头单位:街道组织室)

3.传承优秀文化。建成一批“悦读吧”“朗读亭”等项目。(牵头单位:街道文化站)

四、工作方法

(一)坚持“八有”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结合实际,按照“八有”标准建设。

有场所。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在街道文化站。各村(社区)要在整合文化礼堂、村委办公室等场所资源的基础上,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固定阵地,做到有标识牌、有必要设备、有人管理。

有计划。结合实际,按照可操作性强、便于干部群众参与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在固定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严格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有队伍。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广泛动员和运用社会力量,专兼结合推进,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分层次举办培训,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有制度。精细制定活动制度,对文明实践活动纪律要求、工作职责、活动效果等提出明确要求,形成科学规范的活动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有课程。紧贴本地改革发展和党员群众思想实际,设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抓好理论政策、文明道德、科学知识、民主法治、民风民俗和健康卫生等教育内容,结合党员群众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增强针对性、实用性。

有教材。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中央审定的学习教材作为重点教材。同时,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要定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供理论类、政策类、传统文化类、法律类、科普知识类等书籍,供干部群众学习使用。

有记录。每月至少要开展 2 次集中宣讲,结合实际拟定课程表,认真收集整理文明实践活动的方案或通知、现场图片 3 张以上、宣传报道情况等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规范整理归档,确保活动开展有资料、有痕迹。

有成效。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搭建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注重方式方法。坚持正确工作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农村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把握不同地域发展的差异,创新工作理念和形式手段,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为民服务。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求实务实。针对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农时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点,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

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温润心灵、温暖人心。

坚持重在实践。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农民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农村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坚持用好网络。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资源,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农村群众推送学习内容,开展学习交流,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坚持抓好重点。各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深入农村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增强工作的感召力覆盖面。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农村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利用春节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感受家乡新变化,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部署阶段(2019 年 3 月至 4 月)。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报上级审定,组建服务队伍。

(二)具体实施阶段(5 月至 6 月)。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启动仪式,明确工作职责、试点任务和相关要求。完成工作架构搭建,明确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合理配置文明实践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调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

(三)试点评估阶段(7 月至 8 月)。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梳理,迎接市委宣传部的试点评估。

(四)巩固发展阶段(9 月至 12 月)。根据前期活动开展情况,从组织架构、日

常运作、常态管理、评价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总结工作,参加优秀文明实践所、优秀文化礼堂、优秀志愿服务队评比。巩固完善相关机制,推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按照“八有”的标准,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二)注重统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要与基层党建工作等结合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一体实施,做到资源统筹、设施整合、共建共享。要综合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需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不搞弄虚作假,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督查考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纳入村两委干部考核,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测评体系,加大测评分值和权重,对工作不力的取消评选资格或撤销荣誉称号。街道将会适时对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取得实效。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村(社区)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印制宣传海报,设置宣传栏、党务公开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创新案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学习、传习、实习”的精神家园。同时,加大发现、挖掘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充分反映街道传习工作的新实践与新成效,努力在市级以上媒体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亮点的宣传报道。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方案 2

天台镇有***个基层党组织,也是袁州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的重点乡镇。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袁州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0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袁办字〔2019〕8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试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区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袁州大地落地生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绘新时代袁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画卷,提升全镇党员干部的精神,凝心聚力,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敢于突破、勇于争先。

(二)工作目标。以全镇为整体,以镇党委、各支部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阵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

民政策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擦亮“生态天台,开放包容”名片,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三)工作原则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加强文明实践内容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教育服务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

——注重求实务实,坚持目标效果导向。针对群众实际需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健康服务、文化服务、农村电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整合力量资源,坚持共建共融共享。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谋划、优化配置、共享使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等融合发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

——总结推广经验,坚持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务实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经验。

二、试点任务

(一)设置工作机构。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镇委书记担任所长,中心

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委员彭日生担任,由宣传干部张伟萍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村(社区)开展工作,对主要内容、培训教材、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计划并具体实施,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表彰嘉奖、权益保障工作,依托各种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抓好村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各行政村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落实办公场所,至少配备 1 名工作人员,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

(二)整合盘活资源

1.整合阵地资源。打通党校、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社科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打通中小学校、青年空间、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儿童活动中心、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打通乡镇文化站、村史馆和组织专业团队送文化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打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室、科技信息站、科普中国乡村 e 站、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室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建好用好文化广场、农村健身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涉及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责任单位:镇各部门、各村)

2.融合网络资源。进一步推广“学习强国”平台,全面提升干部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的认知。通过“生态天台”公众号,适时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并向区以上主要媒体总结推广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信息互通共享、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文化旅

游宣传办公室)

(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镇将报送若干志愿者至区志愿者服务队,镇将建立文化素质高、表达宣传能力强的志愿者队伍。

1、镇志愿服务队。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由实践所办公室负责志愿服务队伍的组织工作。下设若干支分队,由党政机关、辖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教体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学校、党校的在职人员组成。志愿者所在单位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志愿者开展活动。吸纳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法律工作者、“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乡贤等,至少组建一支综合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2、各村(部门站所)服务队。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综合群众需求和本地人才资源,至少组建一支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各部门及站所)

3.按照区要求做好区级十六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伍宣讲的在辖区内的活动开展。

三、工作内容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通过组建宣讲队伍、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组织座谈学习交流会、观看专题片、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组织开展形式

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生动的理论讲生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宣传宣讲党的政策。通过“理论面对面”“农民夜校”“田园课堂”等接地气、受欢迎的形式和平台,制定宣讲菜单,设计宣讲课程,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基层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贯彻落实省市区脱贫攻坚要求,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公益广告牌等,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前列行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乡贤等活动,开展好“中国好人”“江西好人”“最美袁州人”、身边好人评选和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发布道德“红黑榜”等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的常态长效机制,树立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主流价值导向。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学习宣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导向、引领作用。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切

实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和弘扬袁州文化、天台本土历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农村春晚”、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等,培育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大力支持组建农民剧团、农民乐队等本土文化队伍,经常性组织开展“中国梦歌曲大家唱”、广场舞、地方戏曲戏剧小品会演、农民运动会、公益电影放映、读书看报、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群众精气神。

(五)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全面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活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群众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习气。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持续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

(六)开展便民服务。强化“便民为民”服务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基层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缴费、健康义诊、零售便利、农村电商、缝纫清洗等多样化服务项目,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镇文明实践所牵头,成立天台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联席会,初步将流田、流佳源两个村定为文明实践站试点村,联席会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规范“八有”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坚持“八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固定场所阵地;有统一标识,统一悬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牌;有专人负责,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力量,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文明实践活动;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活动开展、队伍培训、场所维护等规章制度;有活动项目,制定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菜单,配备通俗易懂的教材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视频等文明实践资料;有经费保障,每个所、站确保一定的文明实践工作经费;有实际效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有资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对每次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实践内容、现场照片、影像资料、工作总结、媒体报道等进行归档整理,分门别类装订成册。

(三)创新工作方式。根据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开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技术传授、健康义诊、政策咨询等“便民式”服务;结合群众熟悉的生活事例,以鲜活的形式开展“故事式”宣讲;融合歌舞、戏曲等文艺形式,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开展“演艺式”实践;坚持“指尖上”和“脚尖上”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发挥学习强国、区融媒体中心、生态天台等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文明实践活动,为基层文明实践提供有效支撑,切实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

(四)健全运行机制。把文明实践工作基点放在村,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实践时间安排要坚持机制化、常态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可半月或一月一次,也可根据传统节日、生活节点安排,使其逐步成为群众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日常性文明实践活动要通过进门入户、开展小型专项活动等,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培植与群众的情感基础,提升实践活动人气,增强实践中心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

五、试点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在 2019 年 1-8 月间实施,分 4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9 年 1 月底):动员部署。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2019 年 2 月):制定方案,启动建设,分类指导。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及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完成挂牌工作,正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分类指导、检查督导,推动打造一批文明实践活动示范点。

第三阶段(2019 年 3-7 月):组织推进,全面实施。在 2019 年 7 月底,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推广优秀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实施,提效升级。

第四阶段(2019 年 8 月):总结评估,拓展提升。根据前期活动开展情况,从组织架构、日常运作、常态管理、评价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总结工作,巩固完善相关机制,推进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在镇党委领导下进行,镇党委书记和各支部书记(党组织负责人)牵头组织、督促落实和监督考核,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做,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文明实践所加快组建志愿者队伍,落实文明实践内容,将 2019 年文明实践计划纸质版(主要领导签字盖章)于 2019 年 2 月 18 日前报镇党政办,电子版发邮箱:

,联系电话:联系人:张伟萍,电话 3671008。

(二)加强指导服务。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筹指导。建立包联指导机制,按照年初分工时驻村挂点指导好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三)加强政策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将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主要用于实践中心活动运转、人员培训、教材研发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生活补助等。健全激励机制,对文明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所给予适当奖补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及时选树褒扬。

(四)加强考核监督。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引导各地各单位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暗访活动,推动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营造良好氛围。要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试点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六)注重示范引领。以流田村、流佳源村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打造精品示范点,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所有村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站建设。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天台模式,率先打响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特色品牌。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方案 3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字〔20**〕**号)和省文明委《**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文明委〔20**〕*号)精神,结合**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凝心聚力,民心向党”。

二、工作目标

以“强身、健脑、富民”为内涵,以县、镇(街道)、村(社区)、屋场四级为单元,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屋场四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规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成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坚持为民服务。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坚持求实务实。针对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农时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温润心灵、温暖人心。

4.坚持重在实践。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农民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农村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四、工作内容

(一)组建机构

在全县分级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机构,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1.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规划展览馆成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详见附件 1),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对主要内容、培训教材、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计划并具体实施,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表彰嘉许、权益保障工作,依托各种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志愿服务组。中心实行专题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

2.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镇(街道)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落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

3.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社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社区)书记任站长,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4.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各“门前三小”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二)建立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为志愿服务。县级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苏涛任总队长。总队下设**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支镇(街道)志愿服务队。

**支志愿服务队队长由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队伍组建和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组织实施。

村(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分队,由村(社区)书记担任队长,各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志愿服务小分队。

志愿者骨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全县党员;二是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创业人员等,志愿者所在单位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志愿者开展活动。

志愿服务通过终身积分管理、礼遇褒奖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逐步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逐步实现由党委政府主导

到群众主动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好人好事在**县蔚然成风。

(三)开展活动

1.强身。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强身健体,快乐生活、健康生活。送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优良家风家教、悠久民风民俗、优秀民间艺术中符合新时代新风尚新要求的内涵,开展巡演、送电影、送戏曲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广场舞、太极拳、柔力球等培训,组织龙舟、舞龙、舞狮、腰鼓等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实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种文化。用好“门前三小”等阵地,举办农村公益培训,培育一批理论、科技、文化、种养殖等方面的乡土专家,带动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大力挖掘弘扬本土文化,让**县技艺、**县地名、**县美食增强群众情感认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自发自主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管文化。进一步落实文化市场属地管理制度,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中,遵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原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健脑。聚焦群众所盼所需,让群众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与精神力量。理论宣讲。大力开展理论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价值引领。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和宣传、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邻里守望。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移风易俗,着力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知识传授。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普法活动,推动法治精神走进农村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科学技术普及和卫生健康知识培训等多种志愿服务,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3.富民。立足培育新型农民,努力让群众实现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大力开展产业培育,努力实现一村一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辐射作用,引领带动发展一批产业。大力倡导“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激发群众爱乡情怀,催生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努力实现一村一貌。主动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的卫生观念,推进移风易俗,让“门前三小”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在“门前三小”植入本土文化和互动项目,做热人气,成为全域旅游的新景点。

通过“强身、健脑、富民”,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让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让农村的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让农村的社会治理更加有效,让农村的党群关系更加和谐,让**县真正成为一方热土。

(四)组织评选

开展“双十双百”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引领风气,形成导向,全面提升文明实践活动整体水平。

1.十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根据评选细则,在全县评选**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

2.十佳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评选细则,在全县志愿服务项目中评选**个品牌项目。

3.百佳新时代文明实践个人。根据评选细则,在全县评选十佳共产党员、十佳支部书记、十佳青年、十佳巾帼英雄、十佳创业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

娌、好少年、好邻居。

4.百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根据评选细则,评选出年度百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五、工作步骤

201*年*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

201*年*月,***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门前三小”)挂牌成立,力争 201*年志愿者人数达到 3 万,年开展志愿服务***万小时,年志愿服务积分***万分;

2020 年继续建成***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门前三小”),以后逐年递增,力争达到****个以上。

六、工作要求

1.统筹推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聚功能,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意识形态、党建、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2.整合资源。整合各部门单位的人员、资金、平台、项目、阵地,将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普法、社会实践、产业发展、公益场馆等各类资源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3.坚持志愿服务。要树立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志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就是志愿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各志愿服务队要有效采集群众各项需求,根据群众需求策划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建成用好“****”APP、网页版、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新技术,建立全县志愿服务项目库,形成服务清单。同时,要加强志愿服务人员培训,落实终身积分礼遇褒奖激励措施,广泛带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4.党员干部带头。全县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深入农村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增强感召力,扩大覆盖面。

5.用好管好网络。积极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资源,建好县融媒体中心,运用电视台、电台、**手机台、网站、**发布等新技术新运用,运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党员远程教育等载体,注重发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播功能,向农村群众推送学习内容,开展学习交流。做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6.要抓好重点。紧扣**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特点,高度关注农村留守群体,鼓励乡村干部带头当好“代理家长”、“代理儿女”,完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对农村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利用春节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感受家乡新变化,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细抓实。

2.加强政策保障。县财政要安排专项预算,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和日常运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办法。对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点给予重点支持,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褒扬。

3.加强督查考核。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办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相关内容纳入党建和城乡同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按月按季通报各单位文明实践活动情况。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参考条件之一,作为

干部提拔使用的前置条件之一,激励广大干部激情干事、干在实处。

4.加强宣传推介。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向省、市主流媒体推介各单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农村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2.新时代组织工作 篇二

1 石油企业加强党建必要性

党建是指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 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 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开展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 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 石油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企业, 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石油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直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影响。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 是我党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 加强石油企业党的建设, 是维护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的全新背景下, 石油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际市场的竞争、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在企业战略、决策、管理经验不足的复杂情况下, 企业党组织能否从发展战略上把握大局, 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 石油企业党建现状与问题

2.1 企业管理者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部分石油企业在重新改组后, 企业领导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现在我国是市场经济, 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而石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更应该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标, 因而没有将党建工作列入企业日常管理建设工作的计划中, 一味追求企业效益, 忽视职工思想教育, 最终形成了“重经济, 轻党建”的发展模式, 致使党组织在石油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弱化。

2.2 党建活动开展困难

随着石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革, 企业人员流动性增强, 党建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旧工作模式在新环境中难以发挥效用, 然而新的工作模式还来不及建立。加上企业管理者对党建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党建活动虽不阻拦但也不支持, 使党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时, 活动资金、工作方法等都跟不上发展需要, 党建工作受到阻碍, 企业中不同部门党建情况不尽相同, 一些部门党建工作涣散。

2.3 党建工作缺乏对职工的吸引力

传统的党建工作只单纯教导职工要具有奉献精神, 但随着企业格局的发展变化, “铁饭碗”的企业模式被打破, 职工工作压力变大, 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 职工追求经济利益的需求越来越强, 传统党建工作难以得到员工的认同, 对职工的吸引力下降。甚至在大部分职工思想观念里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2.4 部分党务工作者党建服务意识不强

在新时代企业党组织中, 党员的个人思想认识与执行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党员自身思想觉悟就不高, 在党建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 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 作风不够扎实, 不能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起不到良好地模范带头作用, 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使得企业党组织缺乏号召力。

3 如何加强石油企业党的建设

3.1 提高企业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学习, 强化服务意识, 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工作内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使党员、干部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正确方向。

3.2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党组织制度

建立科学健全的、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组织机制, 与时俱进, 勇于开拓创新,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使党建工作与市场经济为背景下的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增强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3 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扩大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人文关怀, 了解职工所想所需, 从职工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切实为职工解决困难, 将为人民服务由口号化为行动力, 从而增强党组织群众基础。并且积极提高职工思想教育, 树立党组织的权威性, 强化党组织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和参与权。强调党组织的纪律性, 严于律己, 服务为民。

3.4 党组织建设应不断创新、加强自身建设

党组织要积极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 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式, 适应时代需求, 积极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自身建设, 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4 结语

上所述, 党建工作对石油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而在时代发展变化越来越迅速的今天, 党建工作也再不能一味固守原有的工作模式, 要紧随企业发展步伐,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浅析[J].新西部, 2012, 12 (06) :57-58.

3.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初探 篇三

一、新时代的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树

立典型形象

班主任应该具有典型的人格魅力,经常会听别人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班主任要树立独特的个性形象。由于班主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班主任要积极乐观、活泼向上、充满朝气,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新时代的班主任形象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情况改变而改变:上课时风趣幽默,但又对纪律要求严格;搞活动时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参与其中使学生情绪高涨;做思想教育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塑造新的形象。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带好一群思想单纯而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班主任就应该时时事事做好典范。新时代的学生视野开阔,遇到问题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教师单凭简单说教去要求学生,学生是不会服气的。新时代的班主任必须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处处为班级树立榜样,为自己的班级找准方向。因此,班主任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二、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课改新形势下,班主任应该首先营造“场”,也就是氛围、风气。班级必须有相应的班训、口号,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班级不单表现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反映在班级成长的氛围中,师生是不是感到幸福和快乐。一个优秀班级的文化建设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使班级中的每个个体都来为这个大家庭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虽然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走过了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深深感到教师也要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渐前行,只有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称得上真正的教学相长。课改迫在眉睫,我们应改变教与学的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把学生真正当作独立的人,充分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善于发现学生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爱戴,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实实在在做好班主任该做的事,为自己的班级塑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 、新时代的班主任要懂得用爱去

感召学生

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总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我在生活中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感受,包容学生的缺点,分享学生的喜悦……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震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用心去欣赏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繁杂。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在处理问题时,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他们心里并不服气。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但是爱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对于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他们每个人在我的心里都是平等的。不论他们是成绩好的还是不好的;也无论他们是懂事的还是调皮的!因为这份爱,虽然工作会有一点累,但我全然没有这种感觉,乐在其中!感受着为人师的快乐!

四、新时代的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教育象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象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教育是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可以说,教育是启迪心灵的钥匙。传统教育是应试本位的教育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为的评价观,我们必须思考、行动,时代召唤我们激流勇进,摆脱困境,立足改革,找到适合本校本班学情的课改路子,解放自己,解放学生,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着,让学生因学习而快乐着。为此,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有人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善于抓住契机,鼓励上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激励学生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我坚信,经过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必将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4.践行新时代组织路线 篇四

【思想宣传范文】一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点在于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也是实践的辩证关系:要认识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新贡献;要认识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新作为新担当;要认识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走好提高党建质量这条新时代长征路的新坐标新指南。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党的政治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总的原则和方针。组织路线决定于政治路线,又为政治路线服务。党的组织路线是实现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组织保证,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组织保障。党的组织路线主要包括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和干部标准、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内容。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点是要做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出的全面深刻系统的阐释,为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好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把握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这个政党是由具有崇高共产主义觉悟的“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所组成。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可见,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党必须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是坚定信仰者组成的有组织部队,必须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家领导的先进组织,因为没有职业革命家,事情总是寸步难行。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把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做好组织工作看作事业成败的关键。1939年10月,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指导中国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97年党的组织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内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正确,组织纪律严明,政治生活健康,我们党就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内弱化了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放松了党员干部的标准、涣散了党内政治生活,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要走弯路。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规律和党在新时代肩负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向全党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我们党谋划事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培养干部人才,推动工作落实,都要着眼于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增强,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着眼于党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的坚强组织力建设。

2.为深入推进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伟大的斗争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伟大的事业开创需要伟大政党的引领,伟大的工程建设需要伟大智慧的统筹谋划,伟大的梦想实现需要伟大民族的共同筑就。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率领全国人民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就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致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加以推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忧国、忧民、忧党啊!要看到这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重大现实命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靠正确的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党的全面领导,迫切需要我们党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3.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要求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面对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应该说,长征这条红飘带,是由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是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忠诚不渝跟党走”的长征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长征,就是要在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实践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如何破题和解题?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自身建设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需要直面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举措新办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40年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这既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考试”。在革命斗争检验中,我们党锻炼了一大批人,造就了一大批人,也淘汰了一些意志薄弱者,一些犹豫懈怠者。经过一次次革命性的锻造,党内政治生活气象得到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显著增强。

当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还没有完全消失,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仍需继续清除。

深化党的组织工作改革,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民主集中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要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将理论彻底与实践彻底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好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突出干部政治标准,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建立干部素质培养体系和知事识人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按照《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筑牢党的基层执政之基。突出问题导向,用制度整顿不合格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强健党的肌体、纯洁党的组织、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只要在这场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就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新境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共生。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强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把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尊重自然。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我们曾经过分强调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以实现人的利益为目的征服自然,导致一些地方自然生态恶化。事实证明,必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顺应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做到“道法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顾自然规律恣意妄为。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保,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搞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承受强度的项目,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沃土良田,给子孙留下美好家园。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对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回馈、只开发不保护、只污染不治理。否则,我们失去的将比得到的更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建设,坚持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在发展中保护好自然生态。

坚持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为实现永续发展指明行动方向和科学路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经常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过去对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讲得多,对生产力的绿色属性讲得少,致使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将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这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对生态文明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准确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一场全方位变革。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推动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维,杜绝为了增长而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从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必须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调”,调整经济结构、产能结构、能源结构、布局结构,提高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加快“转”,聚焦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效种养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攻观念之坚、结构之坚、体制之坚、创新之坚,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主动“改”,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特别是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抓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冬季取暖改造、工业锅炉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坚决“停”,全面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腾出区域环境容量,为新动能打开发展空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营造有效的制度机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要完善市场驱动机制,本着谁减排谁受益、谁污染谁受罚的原则,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注重用市场手段解决制约绿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完善科技支撑机制,围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集成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等科技专项攻关及成果转化,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治理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出台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形成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治理污染,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严惩重罚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肃追责环境保护失职渎职行为,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环境与民生相互促进,为增进民生福祉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习近平同志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生动体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坚持环境与民生相互促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意所指,也是民生所求;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让群众公平享有发展成果。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既人人受益,也需要人人参与,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要把握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导向,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讲清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的道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定义务,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健全生态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依法、及时、客观、全面公开环境质量信息和环保目标责任,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人民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崇尚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始终造福人民群众。环境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污染治理成效怎么样,要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感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群众认可才是真认可,群众满意才是真满意。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公众参与责任,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和公民责任共担、监督统一、执法严明、各方参与、社会共治的生态治理体系,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突出位置,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制度保障、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大功夫,坚决把自然资源保护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思想宣传范文】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新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对改革与革命关系的重大判断,其中深意值得我们深刻领会。改革是改革,革命是革命,改革何以被称为革命?这一判断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有什么样的启示?这是理解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改革是对革命事业的传承

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革命,一种是改革。改革与革命是不同的事业,有不同的实践路径。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是被压迫、被奴役阶级为求得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暴力行动,是执政者的执政地位被动地受到冲击的变革方式,是暴力性的、破坏性的、颠覆性的;改革则是自上而下的,是执政者为维护执政地位主动采取的变革方式,是温和的、建设性的、循序渐进的。对执政者而言,要杜绝自下而上的革命的出现,就必须自上而下地主动改革。所以有人说,改革总是与革命赛跑,不主动推进改革,就有可能被革命。

正如马克思所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动力,曾给被压迫民族、受奴役的底层民众提供了光明道路。中国近代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中国革命的意义,都不能否认革命改变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航向,并奠定了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繁荣的基础。我们不能忽视一种错误思想倾向,那就是认为现在进入后革命时代了,要彻底地告别革命,把革命放进历史的博物馆尘封起来;更有甚者,借着反思革命的名义质疑革命、污蔑革命,抹黑、矮化革命者的形象。

新时代背景下讲改革,不能割裂其与革命的关系,更不能给曾经进步的革命泼污水。革命原本是一个充满进步、希望、积极、先进色彩的词汇。尊重历史,就必须尊重革命,尊重那些心怀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者。但强调尊重革命,不代表我们看不到革命的暴力性,无视它可能会带来消极结果。革命手段的暴力、破坏特质决定了其有潜在的危险。如果控制不好,革命持续不断地进行,该结束的不结束,反而还要高歌猛进,就会出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新的伟大革命,这个论断表明它没有放弃革命的理想、革命的事业,它强调了改革是对革命事业的传承,使革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内涵,把革命的批判性逻辑、解构性逻辑转为了建设性逻辑、建构性逻辑。

这个判断也表明,革命与改革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内在关联的。革命事业如果不通过改革进行下去,革命的追求就可能被葬送;改革如果没有继承革命事业,那改革就是背叛。我们通过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改革不改变基本制度,改变的是具体体制。

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范畴,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性话语。我们党通过革命成为执政党,但绝不是要“告别革命”,绝不是说就不再是革命党了。那种认为“只讲执政党不要提革命党”“再讲革命不合时宜”的观念,危害在于让革命失去了正当性,看似针对革命而言,实际上也会使执政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视改革为“第二次革命”、新的伟大革命,这个判断饱含着政治智慧,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前后历史阶段、前后从事事业的连续性,让忠诚于革命的人不至于失去目标,继续将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改革上。我们党依然是革命党,只是现在重点任务发生了变化。同样是革命范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应该有侧重点的不同,有主攻方向的不同。

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

“革命”一词包含“革”和“命”两层意思,如果说“革”是指对旧制度、旧秩序、旧社会的革除、摒弃,那么“命”就是对新制度、新秩序、新社会的命制、建构。“革”是服务于“命”的,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制度、新秩序、新社会,如果只强调“革”而不注重“命”,不追求对新制度、新秩序、新社会的命制,那就只能是“革命尚未完成”。

“革”与“命”实际上正对应于革命的两种形式,那就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彰显出革命的“命”的内涵,凸显出“社会革命”的意蕴。比起政治革命强调的主要是“革除”,作为社会革命的改革更强调的是“命制”。改革是对革命事业的再推进、再努力,它是要在政治革命推翻旧制度、旧秩序、旧社会后,完成对新制度、新秩序、新社会的建设、构造。

政治革命是通往社会革命的手段,社会革命才是依归,是终点。但我们不能割裂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从广义上看,政治革命也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革命从政治革命开始,没有政治革命奠定的前提,社会革命也就无法进行。

改革既然是一场社会革命,就绝不仅仅是社会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变革,而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如果说一开始的改革开放是重点突破,那么今天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则完全呈现出全方位社会变革的意蕴。

这场全方位社会变革的起点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就应牢记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立足中国的客观实际,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伊始的现实是生产力落后,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但仅仅停留在生产力层面上,改革就不可能与革命处于同等地位。解放生产力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发展生产力只是改革的一个目的。改革不能止步于此。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改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要变革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这是改革最根本的哲学逻辑,它意味着生产力发展不代表改革的所有方面,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也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今天讲全面深化改革,所追求的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甚至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它意味着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明方式以及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它是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的变革。这个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说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新的伟大革命。中国改革归根结底要使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此,改革才算完成,社会革命才算成功。

更为艰巨的伟大斗争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刻领会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新的伟大革命这个论断的深意。它说明,中国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完成革命的事业、革命的理想,取得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它也说明,改革本身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各方面体制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型;它还说明,改革是问题倒逼而产生,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干的问题。

革命不易,很多人付出艰辛、献出鲜血和生命最终才取得成功。把改革称之为革命,给改革者的重大提醒是,进行改革事业绝非易事,一定意义上更为艰巨,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我们需要认识到推进社会全面变革、完成社会革命的长期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是长期的变革,是具有彻底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变革。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全方位改革才能称得上是一场革命。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全可以说就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就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它绝不是修修补补就能实现的,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应保持必要的清醒,认识到它是更为艰巨的事业,要知难而上,不能畏难而退;要从长谋划,不能亦步亦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以为可以一劳永逸,遇到挫折就偃旗息鼓。

今天的改革不再是刚刚开始的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变得复杂起来。这个时候,改革越往前推进,越往纵深发展,问题和矛盾越多,挑战和困难越大。

如果说生产力问题是激发社会活力、人的潜能创造财富的问题,那么生产关系问题则是要理顺人与人的关系、解决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触碰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就比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生产力问题复杂得多。更何况,要理顺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就必须触碰政治上层建筑,解决体制弊端。这决定了改革越是进入到攻坚期、深水区,就越要啃硬骨头。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解决经济优化发展问题,只在经济领域施策、想办法,是断然解决不了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讲环境保护、呼吁生态文明理念,也是断然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社会建设问题,只在社会领域发展民生、强调公平正义,也断然解决不了问题。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已经牢牢捆绑在一起,必须综合地、整体地、全面地把握。

【思想宣传范文】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位置更加凸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柱,也是“兴文化”的必然要求。坚守文化自信,要以正确的理论和思路推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落到文化发展的细节实处,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文化对外交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兴文化”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文化消费需求与现实中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够之间产生的矛盾。一方面,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的总量较为丰富,但有些文化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消费者的需求,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及沿海城市的文化消费差异较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存在着区域差异。为此,“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在以标准化为手段、以均等化为目标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在整合东西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多样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的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通过“互联网+文化”的科技文化创新,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实现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文化生产方式。总之,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出发,创造条件,激发活力,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深厚的人民性、时代的先进性与历史的传承性,契合当今中国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与引领力。“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更好凝聚起应对文化领域内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兴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注重文化产品以文化人的作用,借助于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方式,培育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要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就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探索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与公益性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主义冲击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功利化倾向与非功利化的人的审美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用新的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以国际视角和全局视野看待文化建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地域概念与边界壁垒被打破,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西方话语霸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为本土文化争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要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应当担负起的重大使命。

在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上,“兴文化”就是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要努力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国故事能否讲好,中国声音能否传开,关键要看我们的话语外国人是否愿意听、听得懂,入脑入心,引发共鸣。要充分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特点,充分考虑海外受众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了解外国受众的喜好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采取差异化、定制化的传播手段,实现传播话语的转换,实现中国故事本地化,真正把中国故事生动地讲好。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国际传媒网络和文化传播模式,着力统筹政府各部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多举措鼓励并调动社会组织、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等社会民间团体的参与;运用大数据,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在走好融媒体发展道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同时,更加重视非专业性的传播媒体、新兴媒体及其他人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渠道;完善内容供给,提供融合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播。

【思想宣传范文】五

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党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说明,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需要重点抓住三个基础性环节。

把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关键。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减少行为不确定性的规则,它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注重制度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更加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清理,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中央八项规定、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90余部党内法规,逐渐搭建起了制度治党的基本框架。诸多案例表明,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问题就控制不住,优化政治生态也就是一句空话。在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首先要做好制度供给,切实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避免制度建设的缺位与滞后。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制度间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突出问题,着力做好制度体系的配套衔接、彼此呼应,努力提升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其次,要增强制度执行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针对有些制度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甚至最终成了“纸老虎”“稻草人”的问题,应该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特别是要严肃查处那些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等破坏法规制度的行为,坚决不给制度执行留“暗门”、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把规范政治运行过程作为保障。从基本内涵看,政治生态由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两部分构成。其动态要素表明,政治生态是在政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此,要用动态的眼光和过程的视角来看待政治生态建设,把规范政治运行过程作为推动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需要抓住两点。一是防止“公器私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锻造公共秩序的公共性是公权力的本质属性。当权力运行偏离正常轨道而谋取私利时,实际上就预示着政治生态开始走向恶化的边缘,并面临着最直接和最大的污染破坏。这说明,要把防止公器私用作为优化权力运行过程的重点,特别是要防止利用公权力来设租、寻租,消除那些追求自身私利最大化或者借用公权力从事违法行为的问题。二是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政治生态就会受到破坏。一些专题调研发现,“推动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被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是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必须抓好的工作。实践也证明,只有依法依规廉洁用权,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才能切断破坏政治生态的源头污水。因此,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5.新时代组织工作 篇五

同志们:

这次区委人大工作会议,是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x精神,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机关及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担当,充分行使职权,全面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重要作用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相关文件,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工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加快百姓富、生态美的X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说,区委对全区人大工作是满意的,对人大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全区各级人大机关、人大干部、人大代表和关心支持六枝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做好新时代我区人大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新时代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不断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才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党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二)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人大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人大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区战略能否顺利推进。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法律法规推进各项事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六枝、平安六枝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当前,同步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但经济下行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脱贫成果巩固任务艰巨等问题仍然影响着同步小康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可以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区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我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

(四)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使命新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人大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跟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新部署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凝聚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合力

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是人大工作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党委(党组)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持续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一)要深化政治引领。全区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履职的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确保人大工作与党的工作同心同向、同轴运转。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充分发挥在人大系统内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重要议题及时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区人大依法开展工作,主动加强与区人大的沟通联系,大力支持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认真负责办理人大代表的提案议案,虚心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三)要营造良好氛围。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及相关法律等,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认识。区委宣传部要认真收集人大工作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人大工作故事,展现人大代表风采,传播人大好声音,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为人大依法履职营造良好环境。

三、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的作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围绕全区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全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一)要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大代表要聚焦全区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小康菜园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制度优势、人脉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调研、座谈,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和全区群众的智慧、力量,为区委决策提供更多有效参考,更好地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要充分行使重点工作监督权。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本职权,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宪法和监督法的规定程序中,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照“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工作清单,理直气壮地开展监督,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全面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性。要运用好“互联网+”监督方式,创新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平台推动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交流互动,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创新性。

(三)要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人大依法行使决定权,是通过法定形式反映党委决策意图和人民意志的重要制度安排。区人大要加强与区“一府一委两院”的沟通,科学合力界定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范围。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提出与审查、调研、论证、专家咨询等制度,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采取日常监督、定向监督、滚动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要及时了解在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确保决议决定执行不走偏、落实不走样。

(四)要充分行使干部人事任免权。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干部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用好这一职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选配好干部队伍。要加强人大任免制度建设,完善任免程序,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委的人事安排、组织意图和人民意志得到圆满实现。要通过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等方式,加强干部任后监督,促进国家机关干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执政为民。

(五)要充分行使人大代表履职权。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法定职责,只有人大代表充分履职,才能推动人大机关履职尽责。要健全“点对点”直接联系代表工作机制,以及代表履职情况通报、述职、激励约束、退出等工作机制,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用好信息化手段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使人大代表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和代言人。全区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与群众广泛联系的优势,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向现代化迈进。

(六)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抓好宪法法律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做宪法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不断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依法处理来信来访问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宪法法律意识,以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工作新风采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区乡两级人大机关和广大人大代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一)要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以宪法和法律为重要遵循,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推进人大履职体系和履职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代表团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人大工作不断提质增效,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要建强人大代表队伍。区人大要进一步完善代表培训教育、学习交流等工作机制,积极为人大代表能力建设创造良好平台,着力优化人大代表的年龄和专业结构,促进人大代表综合素质和履职水平提升。各级人大代表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履职本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实干实绩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风采。

(三)要转变人大工作作风。各级人大机关和广大人大代表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过硬作风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素养和前置条件,持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成果,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在抓具体抓深入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确保人大工作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

(四)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实现。要坚持人民立场,回应人民关切,维护人民利益,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6.新时代如何加强党校工作 篇六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必须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担当,找准有效抓手,在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实践实效、强化考核评价上持续用力,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党校姓党,强化政治统领。党校因党而兴、因党而强。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政治性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属性,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解决党校姓“马”姓“共”问题;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着力解决“不看齐”和“看不齐”问题;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着力解决警醒不够和亮剑不够问题。要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全过程,努力做到在树牢政治理想方面成示范,在把握政治方向方面作表率,在担负政治责任方面站前列,在严守政治纪律方面带好头。

聚焦主业主课,创新方式方法。主业主课是教学的核心。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使之更加系统权威进教材、更加生动有效进课堂、更加刻骨铭心进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把《纲要》《党史》《国史》和总书记作序的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等作为必读教材,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突出党性教育主业,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引导学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式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要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精准发力。改进讲授式教学,在理论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作用,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深度,增进学员的思考深度和辨别能力。提升现场体验式教学,尤其是在党性教育中要注重用细节讲故事、用故事讲人物、用人物讲党史、用党史讲党性,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情景模拟式教学、访谈式教学,推广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探索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方式新方法,切实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严格教学管理,全面从严治校。管理是教学的基础。党校必须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学术讲政治。要时刻绷紧教学纪律这根弦,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坛论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确保党校讲台的严肃性。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做细教学需求调研,做精教学课程安排,做实教学效果跟踪,确保教学环节有机衔接、教学调度有章可循、教学运转安全有序。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监测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健全由学员、教师、跟班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校,严格学风教风校风,确保教师和学员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用红色基因、革命传统等熏陶涵养学员,确保学员做到“红”字在心、“学”字在身、“严”字在行,以优良学风保证培训效果。

推进“智库”建设,注重成果效用。“党校办得好不好,科研是个晴雨表。”要把科研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专题、课题的转化机制,努力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和咨询进决策的良性格局,克服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用好教员、学员两支队伍和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真正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出精品。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进一步激发教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内动力,支持教研人员“走出去”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能够进入教学专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研究成果。

坚持人才强校,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教学的保证。总书记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政策,发掘符合教学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充实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一批、校内培养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外出培训一批、学历提升一批的“五个一批”教师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要加强政治引领,让党校教师带着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解惑,使自己不仅要“能”胜其任,更要“德”负其重。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对教师真心尊重、真情关爱,积极解决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整合和优化师资资源,为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提供人才保障。

抓好基础保障,提高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是党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办学活动的载体。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眼长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校园整体布局,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补齐工作短板,优化工作程序,促进后勤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理论学习网络平台,努力推进党校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7.新时代组织工作 篇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确立,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 从而促进了经济成份、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分配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这些不仅给部队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新问题及新挑战。如何积极应对这些种种挑战, 如何在对当前部队政治工作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定位, 如何进一步巩固部队政治工作, 是部队政治工作者和广大官兵均需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依据实际情况, 正确定位部队政治工作的地位。

军队是一切斗争活动的中心力量, 因此军队的政治工作包括很多的部门, 如根据地政治工作、敌伪军政治工作、友军政治工作以及部队政治工作等。这些部门的政治工作是不尽相同的, 都包括了很多的内容, 理所当然对军队政治工作是有很大贡献的。在这些工作中, 部队政治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必须加强且提高其作用。因为在军事建设的中心, 特别是相对于主力部队, 代表的是精干正规的主力军, 同时实行的是精兵主义, 所以部队政治工作在整个政治工作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必须切实加强。而其他政治工作则应放在次要地位, 只需分配好部分力量, 并与各方相互配合, 切实把握好部队政治工作这一中心环节推动全盘, 使其可以顺利的完成整个军事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以及伟大使命。

三、对部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合理具体的定位

(一) 对内容和任务的具体定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的政治工作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保卫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建设、经常性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民主制度建设、军事宣传工作;同时还包括对军人褒奖、福利和优待抚恤、文艺体育工作、科学文化教育以及军事训练的政治工作等等。对于具体部队, 例如公安边防或者武警, 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每个部队都应该有重要的侧重点, 这些大部分均为公安边防部队的政治工作内容, 但也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如对于群众工作, 公安边防部队便比解放军的工作面要宽大很多。这是因为边防部队所执行的任务均是具有公安性质的, 故而其工作对象除包括部队驻地群众, 还应包括整个边防辖区的群众。此外, 群众工作的内容除包含有抢险救灾、社会公益事业、拥政爱民及警民共建, 还应依据部队需求, 将服务建设、群防群治、情报调研、警民联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成是部队的群众工作重点。

(二) 对目标进行定位

部队政治工作的不变主题和终极目标永远是保证“打得赢”、“不变质”。“打得赢”主要表现在圆满完成部队的保卫工作, 同时做到服务好、群众满意和社会稳定。“不变质”主要指的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阴谋与企图。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必须从实际出发, 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对于不同的部队, 其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 比如对于人民解放军就应该致力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服从党的任务和安排, 努力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服务, 因此相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 政治工作“不变质”的目标是首先定位在部队对于党以及祖国的热爱程度;而对于边防部队这仅仅是不够的, 更现实的就是在工作实践中部队官兵需认真考虑是以何立场、为谁服务的问题, 也是为走私贩私保驾护航或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问题。所以对于边防部队而言, 政治工作“不变质”的目标就应先定位于确保官兵个人“不变质”。面对各个部队不同的工作环境, 在执行任务时候, 面对复杂的局面以及各种险境, 就需要工作者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有着为祖国做贡献的共同的目标, 才能经得住考验以及诱惑, 否则到时“变质”的不仅仅是工作者本身, 还可以使祖国的利益“变质”。

四、准确定位部队政治工作的方法

对主体的认识及客体的改造, 归根结底是方法的问题, 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工作的成败及效率的高低。政治工作方法也影响着部队的工作, 因此对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应认真思考, 然后将其正确定位。在这一过程中, 应当根据新时代的实际情况, 摒弃陈旧的方法和研究, 推广新的方法。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努力克服思想教育的一尘不变现象;二是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工作, 开展适当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是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 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 这样不仅有利于部队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会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对于第一个问题, 也就是俗称的“大锅饭”现象, 不仅无法适应当前政治工作的实际与工作者的需要, 并会给政治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这样会加重工作者的负担;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促进政治工作更有成效地完成, 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工作, 实行创新性政治工作, 在这方面许多基层干部均有很好的经验, 只需真正转变领导的观念, 真正重视基层, 重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地位及作用, 新的好的方法便会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可以避免一些片面思想, 防止单调、老套的工作方式, 能够促进政治工作的有效完成。

五、全面定位部队政治工作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 切实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和《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坚定不移地将眼光集中在政治工作者的全面发展上, 此外还须对部队政治工作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理解及全面的把握, 进而全面定位。所以对相关问题就须深入地反思, 统一认识。

政治工作的政治教育作用是不明自喻的, 但如何发挥这些作用便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具备有强烈的意识形态, 引进一些非意识形态的内容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 这是十分必要的。政治教育的目标首先是“以社会为本”、“以部队整体为本”, 但同时也要把“以人为本”放入政治工作的作用中去, 更有利于确保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状态, 保证其完成肩负的使命及责任。

六、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 全面而准确定位好部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和作用等问题, 是军事建设的重大举措, 在军事建设中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更高的标准来评价, 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落实力度小、创新发展慢以及质量层次低等问题。加强政治教育工作, 需要每一个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下军队的历史使命, 提高政治觉悟, 提高军事纪律和技术, 为部队政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保证部队保持高度战斗情绪以及顽强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从而有力的保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给部队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改革, 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部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大。要做好部队政治工作建设, 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部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和作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部队,政治工作,全面,定位

参考文献

[1]冯跃民.沿海边防派出所群众工作问题与对策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 2004 (6) .

[2]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Z].

[3]黄克诚.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政治工作[J].华中局扩大会上的部队政治工作报告.2009.

8.新时代如何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篇八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新因素 以受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的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准确地找到德育创新的切入口、突破点,在继承中进行扬弃和发展。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理解青年,踏实深入地进行工作,高校德育就一定可以得到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1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

1.1传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1)远离亲人使大学生思想出现的孤独感或自我放任感。大学生一般都远离亲人,尤其是刚进校门的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无法避免会产生浓厚的孤独感。而这种浓厚的孤独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反,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远离家长,也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约束,也容易出轨。

(2)大学的放松与高中的紧张以及对大学的失望使大学生产生的迷茫感。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进入大学之后,课程减少,压力减小,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减少,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如果任由这种茫然的感觉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城乡对比的强烈思想碰撞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小城市,进入省城的花花世界,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许多学生在中学时都是非常淳朴的,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因为无法抵御花花世界的众多诱惑,而失足陷入了泥潭。

(4)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往往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而进入大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与老师的人际关系,甚至与社会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处理。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是也难免有一些大学生难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苦闷之感。

1.2新时期新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交流不断加剧,从而使得主流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对社会最为敏感的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无疑是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金钱观念,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随之产生了一些自我中心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在拜金主义思想的驱使下,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贡献精神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削弱。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3)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辨明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同时,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西方自由主义思潮、黄赌毒等消极文化充斥网络,也加大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

(4)大学扩招和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对大学生思想不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而成为了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同时,随着大学的扩招,失业大学生人数不断上涨,再加上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

1.3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应尤其注意的因素

(1)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的冲动。青春期的大学生一般都会对爱情产生萌动的感觉,而这种大学生的爱情往往是不成熟的爱情,尤其是爱情遭遇挫折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就有可能产生走极端的事件,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2)贫富对比产生的自卑感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当家庭困难的学生遇到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优厚的物质生活时,难免会产生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无法得到派遣时,或者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发泄时,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做好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性措施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德育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基础。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可以保证德育工作的人、财、物得到充分的满足。德育工作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再加上人为的努力,才可能把大学的德育工作做好。

(2)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出好的学生,首先必须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培养。学校在注重教职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更加注重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使所有的教职员工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对大学生的思想做专门的调查。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必须先了解学生,尤其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大专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和我们老师的想法很多是不一致的,而许多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喜欢以己度人,这种做法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是反感。

(4)引进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一般来说,班主任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对极个别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往往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nlc202309051527

2.2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工作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传统阵地,但是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味地延续填鸭式的说教,那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我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发展成为让学生自己参与的讨论课,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真理,坚信真理。

(2)支持学生多开展学生社团工作。对学生的社团工作,我们既要严格管理,也要大力支持。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工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该用的地方来,避免学生因精力过剩,而犯下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喜欢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学校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帮助学生在周末做兼职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4)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可以请警察、法官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单纯的由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与由警察、法官等来讲授,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5)重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群体,他们也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当然这个助手还得老师多多引导与鼓励。学校应该多多发挥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6)重视奖、贷、助、减、免工作。奖、贷、助、减、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奖、贷、助、减、免等工具,使之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使奖、贷、助、减、免不但成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工具,也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7)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动体系。虽然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但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仍然会很大。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学生家长反应其子弟的思想动向,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8)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大学生都处在青春萌动期,对爱情、婚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向往,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也会为犯错误埋下伏笔。所以,作为学校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而应该很好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既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也为其今后幸福的婚姻生活做好铺垫。

(9)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学校是一所理工类学校,但是理工类学校同样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社会。

2.3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代措施

(1)利用网络和QQ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网络和QQ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人人有QQ,人人玩网络。作为学校,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和QQ来进行德育工作。例如建立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QQ群,让学生有机会以匿名的形式,大胆地与老师交流,从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2)利用新闻联播等电视报纸媒体教育学生。电视、报纸等媒体,实际上是国家提供给我们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3)对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这不太有利于团结班风的形成。而开展合适的拓展训练,可以起到凝聚力量,促进团结的作用,同时拓展训练还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开展一些拓展训练也会对学生德育工作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卫平.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N].中国青年报,2001-12-06.

[2] 李志东.当代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广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3] 林雪原等.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6).

[4] 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2000-10-16(第4版).

[5] 马钦荣.大学的使命:科技、人文、伦理的整合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4).

上一篇: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班主任总结下一篇:给女朋友写的情书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