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精选11篇)
1.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一
教育随笔—浅谈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中班余珊珊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的阶段。而中班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是一种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但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班中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不均衡,通过资料的查找,加上自己平常的观察发现全班孩子大致可分为四大群体:
群体一:能说会道,任何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语言交往能力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玩伴非常多。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25%。
群体二:平时很少开口,与群体一恰恰相反,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10%。
群体三: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抖抖索索。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0%。
群体四: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有趣的他会听,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出色,但在其它时间一直心不在焉。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5%。
从以上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群体一中的幼儿适应性强,已能较好地将语言积累过渡到语言输出。群体四中的幼儿较群体一中的幼儿则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而群体二和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语言交往的能力,害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竞争,适应性差。以上分析,无疑可以看出群体二、三、四这样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他们的成长道路会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恨不得能立即扭转乾坤。然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要想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是多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通过实践以及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查找,发现有三个措施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说话的主动性,增强幼儿说话的自信心。
一、巧设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讨论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此时,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让幼儿讨论“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为什么?”,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有的说神奇的金箍棒等等,甚至讨论到最后他们自己将话题深入下去,变成“我最不喜欢谁,为什
么?”,总之,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二、创设环境,鼓励幼儿有话敢说
这一步骤的顺利实施,先决条件是要创造良好的群体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的交往,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幼儿越来越愿意说,而且愿意说给大家听。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成为每个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小手,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架起孩子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慢慢地,孩子们愿意和我们交谈了,而我们也不失时机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谈。如:用餐前、下课后、穿脱衣服中与同伴轻轻地交谈。久而久之,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变得无话不说了。
三、丰富活动,启发幼儿有话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了、敢说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幼儿的词汇势在必行。
首先,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词汇与动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请幼儿用各种形象的动作表示动词,进行理解识记。
其次,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这些小圈子,去拥抱大自然,丰富知识经验与 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想说就说,且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
开展以上三个步骤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倾听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环节,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如:美术活动中,请幼儿仔细听清老师提出的要求再下笔;语言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回答或讲述相关内容,其余幼儿做“小小检查官”,发现错误的给予奖励;数学活动中,多采取“听数字拍手”的形式进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听”的专注程度。同时加强家园联系,经常请孩子们用口信回家告诉父母,如:请你们把今天春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记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总之,促进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受用终身的。只有通过语言交流,才能促进合作,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二
一、幼儿交往礼仪的作用
幼儿交往礼仪的关键是幼儿交往之间的行为规范,这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礼仪标准,为幼儿明确礼仪的标尺,是他们日常礼仪的制度指引。幼儿交往礼仪可促进同伴之间的和谐相处,可化解矛盾,调整幼儿间关系。除此之外,也是幼儿之间彼此尊重素质的养成。交往过程中的文明用语,使双方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悦,满足儿童被尊重的需要,从而为建立幼儿健康的人格和文明交往奠定基础。
二、培养幼儿文明交往礼仪方法初探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则为规范指向,通过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使其在和同伴交往的游戏、学习等环境中耳濡目染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利用文明用语,自主解决冲突,树立幼儿文明交往的意识,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1. 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情境创设。
在幼儿交往礼仪文明用语礼仪的情景设计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方法,创设丰富的游戏和活动,为幼儿文明用语提供环境,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能共同协作,友好交流,为文明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游戏材料引导也是情境设计的重要部分,适量的游戏材料是刺激幼儿自主交往的热情、诱发孩子积极交往的因素,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
[案例设计]:礼貌用语的案例创设
案例说明:通过建构区玩积木的拼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用语。老师提前设计好关于文明用语的卡片,供幼儿参加游戏使用、练习。以大带小共同游戏的模式,使孩子们通过游戏达到互相沟通、友好协作,学会并养成良好的交往方式,以及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活动材料:积木,提示孩子用语对错的牌子(笑脸和哭脸)。
活动形式:在孩子们完成一个目标任务的协作过程中(搭建一个房子),有教师引导学习和运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协作。在老师的肯定和纠正中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2. 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情感训练。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而换位思考是理解对方感受、感情互动的重要方法。幼儿因家长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习惯。培养幼儿交往礼仪,学会和同伴和谐相处、共同协作,让幼儿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老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从而能为他人着想、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培养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设计]:角色扮演培养换位思考意识
案例说明:通过互换的角色扮演,通过游戏理解和感受角色心理,理解别人,从而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意识并且文明用语。
活动材料:画有图片的卡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活动形式:按照指定文明用语案例,让孩子们各自挑选代表人物的卡片扮演角色。幼儿在各自扮演角色促进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在互相交换角色中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互动,培养孩子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的意识。
3. 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激励手段。
在幼儿交往礼仪的培养案例中,搭积木的整个活动中,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的协作交往中,老师对孩子们的纠错和肯定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关键,也是激励他们文明用语的重要手段。对孩子正确的礼仪,老师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对错误的纠正和对正确的引导同等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孩子明晰文明用语,帮助孩子树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的标准。一个懂礼貌的幼儿,交际中的行为和语言一定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对幼儿本身来说,夸奖是激励他们继续坚持礼貌用语、建立个人性格塑造良性发展的助推剂;对周围的孩子来说,也是良性的影响,肯定了文明用语的正确性和促使他们文明用语的动力。
文明礼貌用语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人和人之间感情升温的催化剂,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稳定。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及以后走上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4) .
[2]骆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之二怎样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J].家庭教育 (幼儿家长) , 1995, (09) .
[3]第二本“护照”:独立自理“谢谢您, 再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好习惯[J].家庭教育, 2006, (06) .
3.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三
【关键词】隔代教育 交往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60-01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可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有多么重要。特别是处于这个要求不仅仅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重要的要有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的21世纪,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工作繁忙或家庭的变故等其他客观存在的原因而把孩子的教育及抚养的责任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而这种由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那么,现在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会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且越来越普及的一种教育形式。祖辈在教育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各方面影响都是存在的,其中也包括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作为祖辈教育者,他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存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祖辈丰富的交往经验有利于幼儿交往技能的获得。
由于祖辈教育者在生活中有足够的耐心和照顾幼儿的经验,有时间去关心和爱护幼儿,使幼儿在与老人的不断接触中和老人的感情也逐渐亲近。因此幼儿在以后与自己爷爷奶奶年纪相仿的人中交往会让幼儿与祖辈之间的交往增加经验,这样的逐步的交流同时也会使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尊敬长辈。而长辈的一些好的交往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所需要的交往活动中加以模仿的。因为幼儿的模仿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名4岁的幼儿和自己的奶奶一起逛街 去买衣服, 这位老人由于觉得买的衣服并不合适, 就又回去要求换一件衣服。在换衣服的过程中老人友好并耐心的与营业员沟通,致使幼儿在他们步入另一家店内时看到一名女孩为买衣服和店员争执的耳红脖子粗的时候,不自觉地说道:“慢慢的、轻声的说,这样就不会吵架了”。老人在交往中表现的一些良好的行为及品质并没有刻意去传授,但由于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主动模仿学习。而这种在祖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并在幼儿发展中形成的良好交往技能,会让幼儿长久记忆并加以不自觉地应用。
二、祖辈过多的限制造成了幼儿交往中的被动性。
在上述特点中我们提到了,祖辈因为害怕孩子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过多的限制。这种过多的限制会使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因为祖辈一些规定的“规则”而放弃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我们经常在幼儿园会看到在幼儿离园时,要求家长让自己玩 户外的大型玩具。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一幕:孩子的爷爷奶奶往往为了避免孩子在玩大型玩具时受伤,往往不让幼儿玩这个、那个玩具,甚至会出现不让幼儿参与任何大型玩具中去。而幼儿也在这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与交流的机会,渐渐的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们的共同活动和话题会随之减少,造成了幼儿有时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来,使幼儿在与人的交往中慢慢的处于被动状态。长期的被动会导致幼儿在以后的交往中慢慢丧失信心,渐渐疏远了与伙伴之间的关系。
三、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交往中的“自我中心”。
由于人到了老年往往会格外的疼爱孩子,并且相伴着会出现一些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之中。而这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了孩子的任性与娇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孩子的饮食,当孩子告诉祖辈自己喜欢吃什么的时候,祖辈经常是把这样菜给幼儿当作“专利菜”。长期以往,当有的孩子看到饭桌上有自己喜欢的菜时,就会自然地认为这就是自己一个人吃的,甚至会出现自己吃不完也不愿意让给别人的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自我中心,缺乏与人分享、合作的意识,在行为上也更多地表现为对自己喜欢的物品有较强的占有欲望,很少顾及他人的想法,这样也就造成了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不受欢迎。
四、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面与解决。
祖辈在对幼儿的教育和抚养过程中,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总处于小心翼翼的状态。同时在孩子与其他人交往和相处过程中总怕孩子吃亏,所以在孩子与人的交往中出现摩擦或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询问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过程及原因,而是一味的袒护孩子,怕孩子在与其他幼儿争执时会吃亏,而这种过分的保护遏制了孩子在交往能力上的发展,并且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过分依赖由老人来解决问题。如,笔者曾目睹过这么一幕:一位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自己的孙女被一位幼儿推倒在地了,那位老人便立刻上前将自己的孙女带离了“事发现场”并对自己的孙女说道:“XXX是个坏宝宝,以后咱们不和他玩了。”我们由这个例子可推想当这个幼儿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将要采取的解决方式可能只是逃避问题。而不是积极的面对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在以后交往中遇到问题他通常也不会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解决。这样就会导致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日常交往中遇到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与此同时幼儿在与人交往中若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显得薄弱。
五、隔带教育疏远了亲子关系,造成了幼儿交往中缺乏安全感。
隔带教育主要是由祖辈担任教育与抚养幼儿的责任,而幼儿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客观原因参与幼儿的抚养与教育减少, 这就造成了亲子之间情感的疏远。但是我们都知道亲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子关系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温和的,他会让幼儿感到强烈的安全感。但是由于父辈教育者忙于生活和其他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进行情感沟通,使幼儿缺乏一个温馨、安全的与人交流环境。如,现在很多幼儿的父母在幼儿年纪很小时便将幼儿留给祖辈而外出工作,长期的分离使幼儿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成长起来,导致幼儿在交往中没有安全感,比如在交往中幼儿会认为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疼而自己没有,他们的情感、思想会缺少一个重要的交流对象,甚至有的幼儿在这过程中逐渐有被抛弃的感觉,在交往中建立的自信心也逐渐减少,使幼儿最后不愿意与人交往,由逐渐疏远伙伴到最后被伙伴孤立。
总之,面临隔带教育的普遍增多,祖辈教育者要想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应做到在心理上与幼儿靠近,要意识到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工作、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祖辈教育者应在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往机会,以及尽量的让幼儿和自己的父母多些交流,让他们也能抽出时间来关注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书刊
[1]胡育 主编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阎水金 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
[3]毕南华 著隔带抚养家庭的“逆效应”《现代幼教》2006年6月刊
参考网站
[1]杜叶京 著“隔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思考 http://www.zhjtyw.com/u/4895/archives/2008/2008911224526.html 中华家庭教网
[2]金学金 著 基于交往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 http://www.xslx.com/htm/jjlc/cjjj/2003-10-24-15130.htm 学说连线网
[3]太阳著 注意隔带教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http://www.jiaoan.net/mylunwen/HTML/13671.html 悠扬教案网
4.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 篇四
小三班冯娟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具体化,制定由浅入深的礼仪行为计划,把示范、明理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通过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
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五、“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5.浅谈幼儿园班级如何开展礼仪教育 篇五
贺兰县幼儿园
李
昭
【摘要】:从小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将对其习惯的养成和他们终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家庭两方面入手,通过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幼儿成人后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关键词】:礼仪 教育 幼儿园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而且礼仪教育、品格教育才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幼儿期多数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每时每刻都用到礼仪。在幼儿的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会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话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幼儿在群体生活中养成行为习惯更具成效。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对幼儿有很大好处,可以促进幼儿自主、自信、尊重他人的品性,还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培养,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健康成长。
一、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基本礼仪,主要有基本动作、礼貌用语、个人礼仪、基本交往。二是家庭礼仪,主要有尊敬长辈、行为习惯。三是幼儿园礼仪,主要有入园离园礼仪、课间盥洗的礼仪、教学活动的礼仪、户外活动的礼仪、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四是公共场所的礼仪,主要有行走、乘车、公园、遇意外等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依据这四部分内容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 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 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 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 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 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 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 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 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 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 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 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 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 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五)“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 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 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 创设礼仪教育宣传环境,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注意问题
为做到更好的礼仪教育影响,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创设礼仪教育宣传环境。
在幼儿园里进行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要根据礼仪课程的进度进行主题墙面的创设,例如可以将礼仪的小儿歌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幼儿的礼仪常识并将这些礼仪常识变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将幼儿收集的礼仪小图片或孩子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等。教室区域中开辟礼仪专区,如娃娃家、表演区、美工区等与礼仪主题相结合:比如说在玩娃娃家时,可以让幼儿从实践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具有爱心,从行动上爱自己的父母及进餐的礼仪等。那么表演区的时候,就可让幼儿自己创设一些关于礼仪的小的情景片,如何排队等候上车、如何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如何注意公德等。区域中的活动规则要求与礼仪相结合,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时会为幼儿分出很多的区域,如:表演区、美工区、认知区、语言区、科学区等等,每一个区域老师都会规定活动的规则,幼儿开展礼仪教育后,这些规则可由幼儿自己根据礼仪要求亲自来制定,如果幼儿自己亲自制定的规则,那么他们在活动中会更好的去遵守。创立家园联系礼仪专栏,幼儿礼仪不仅是在幼儿园实施,还有家庭及社会中的行为、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也至关重要,每个幼儿在园里学到的礼仪常识必须要让家长知道,我们就可以通过班级中的家园联系礼仪专栏让家长来了解并学习礼仪内容,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在家庭和社会中监督幼儿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精神环境的创设,比如在园内开展礼仪教育动员会,通过这个动员会让家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于幼儿的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家庭、幼儿园及社会都能得到哪些好的发展。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从行动上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课程中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另一方面,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可以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我们就可以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要说“请帮帮我”。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三)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巩固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蕴含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四)在游戏中学习,让礼仪教育轻松起来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亲身体会该角色的行为。例如:我在实习期间带班老师和小朋友们玩的“娃娃商场”游戏,她就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 “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可以延伸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
(五)针对不同的孩子,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 五常”。
(六)注重家园合作
在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的话,那这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往往这样的断层就导致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从而大大影响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另外,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其次,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然后,要求家长能够根据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才能让幼儿的礼仪得到提升。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表现,礼仪可是说是在人际交往中一门实用的艺术,一种交际方式和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用于衡量一个人得道德和规范的准则之一,而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而教育的重点则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人与社会怎么共同生存。更大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如何交流?共同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礼仪教育!所以良好的礼仪和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之邦的礼仪教育需从娃娃抓起!
参考文献:
1、吴新.《中国孩子需要什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三期第二版
2、张宁.《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浙江新华出版社,2008年6月
6.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六
教育笔记: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想想班里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每天能按时入园,还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性格内向的韩艺豪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韩艺豪长得非常可爱,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好像混血儿,人见人爱。由于父母工作忙,3岁以前一直由保姆抚养,很少与外人接触,韩艺豪不喜欢与人交流。直到入园时,还不能正确回答别人的问题,记得第一天看到他,我问:“宝贝儿,你叫什么名字?”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又问他:“你几岁了?”他说:“你几岁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这样“鹦鹉学舌”,我想尽各种办法改变他,也没有多大效果。
艺豪在班里从不主动和小朋友玩,活动中也不爱说话,经常自言自语。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也很着急,为此还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医生检查后确认正常,妈妈期盼孩子能尽快变得开朗起来。
一次,我教孩子们唱歌曲《种瓜》,韩艺豪听了两遍就唱下来了,当唱到“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他笑出了声;还有一次,当我告诉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他就再也不让爸爸帮他穿鞋子了;每次画画,艺豪都会按照要求涂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多好的孩子啊,我一定要帮助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总是“逼”着他说话。在班里,不论干什么我都会问他:“你干什么呢?”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的鼓励他回答,反复几遍,直到他会说了,说对了,再让他去做;学习唱歌和画画时,总是多表扬多鼓励他充分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就引导他说出想干什么。慢慢的,艺豪变得爱说话了,能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别人再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时,他能大声地说:“我叫韩艺豪。”
7.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交往教学模式 应用
通过教育学家的理论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教育中交往的教育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幼教并没有充分应用交往这一个让幼儿的学习效果更好的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太理想。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创造条件,合理的运用交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交往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幼儿教育中采用交往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将整个的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与各个方面的交往过程。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良好的师幼交往的形成,才能促进幼儿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当教师和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交往,幼儿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认同感,双方良好的交往就会使得幼儿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幼儿之间的交往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使得他们懂得了与同伴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以及可以互相的模仿对方,这使得他们在这种交往中得到快乐,同时对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方面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交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交往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对于幼儿自主个性的发挥,要让幼儿在非常自由的交往环境中获得一种与人愉快的交往体验。在幼儿园的交往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幼儿与其同伴的交往做成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通过交往幼儿也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之间交往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交往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教育方面的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交往教学也有着非常独特的教学规范以及在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它的主要理论依据为教育学上的建构主义,这种理论主要是要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它主要以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的方式,以利于来构造一种比较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環境。
1.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培养目标确立为幼儿的教育目标。在现阶段一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认识还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其实真正要培养的幼儿的主体性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以及合作精神等,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这方面的培养并没有重视起来。因而,要真正的使得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培养,幼儿教师就一定要真正的了解幼儿内心的最真实的需求,通过交往教学模式与幼儿进行非常融洽的交流,幼儿在这种非常融洽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进而也就可以增加其主体性。
2.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内
幼儿在学习还可以通过“研究”这种方式进行,而作为幼儿教师也一定要对幼儿的这种研究性学习进行鼓励和引导。其实幼儿的这种“研究”主要指的就是幼儿在与他的玩伴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并试着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策略。幼儿在这种合作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他同伴的长处,并且通过这种相互的交流得到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因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开展交往的教学模式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很好的鼓励和引导,这样就可以使得幼儿在这种交往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开展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时,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立合适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这种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应该要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课题的内容还要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只有这样幼儿在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后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小组合作研究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比如教师可以试着将幼儿的座位进行经常性的变化,经常采用不同的方式变换幼儿座位旁边的伙伴,这样一来幼儿的交往频率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频繁的交往中也免不了会起一些冲突,而正是在这种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使得幼儿解决问题以及与同伴关系的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基本的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展开交往的教育模式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以及合作互动的氛围。幼儿教师为了营造出这种愉快的教育氛围以及教育环境,就应该努力的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师幼关系,幼儿教师通过非常亲切的与幼儿交流,进而与幼儿之间形成一种非常亲近的关系,使得幼儿在幼师的教育下感到安全感和愉悦感。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个体在非常自由的时候,在感到比较轻松而又愉快的时候,个体的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规律对于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的营造出一种非常轻松而又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6)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8.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八
一、明确与人交往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与人交往应是友好、平等、互相尊重的,我们要求幼儿明确与人交往的态度,能主动与人交往。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要求幼儿做到在校能主动向班内及其它教师问好,在家中能主动向父母和同龄小伙伴左邻右舍问好。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处处给孩子作示范,随机教育幼儿,懂得互尊互爱的道理。同时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能让幼儿明白“互相谦让、团结友好”,因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是从学会与人相处的态度开始的。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是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让自己能感受、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就是让幼儿在交往中,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体谅别人的心情,理解他人的心境。
二、根据幼儿特点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心理学》认为幼儿的主要特点是善于模仿。要想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善于抓住幼儿的模仿特点,在社会交往中,为幼儿的模仿提供平台,让幼儿去模仿,去学会社会交往。这就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做出表率,如幼儿的伙伴、同园的同学来家里玩,家长应热情招待,倒水、递水果或饮料等,并引导幼儿园也这样做,还可以通过志幼儿们进行交谈、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在小客人走时,要礼貌的送行,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幼儿做出表率,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师也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幼儿白天一般在学校,教师应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待人处事也应多做表率,能够每天与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多用“谢谢”“请”等文明语言,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游戏时多与幼儿园交谈,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了礼貌待人。创设情境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幼儿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是适应幼儿特点的一项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能够促进幼儿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不仅使幼儿在玩中学,也使幼儿在玩中与同伴接触、与同伴交往。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这个平台,带带幼儿在学校或户外进行多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给幼儿提出适应的问题或参与要求,多设置一些与社会交往有关的游戏,使幼儿体验社会交往,大胆与别人交谈,积极参加讨论,对别人的话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使幼儿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和兴趣。例如,玩玩具时,要求幼儿互相谦让,不争不抢,组织幼儿去模拟购物,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创设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又是培养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途经。我们可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际引入课堂。如设计“阿姨问路”的生活情景,让幼儿模拟“阿姨”和“路人”进行“问题与指路”的对话,创设借粉笔情境,让幼儿学习“借物”的对话等等,然后让幼儿以分组表演的形式相互评议,幼儿在交际的情境中,不但想说敢说,还说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兴趣……幼儿这样做了,时间一长,无形中学会了许多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在伙伴中建立起一各和谐、亲密的关系,使幼儿学会合作,增加社会经验。
四、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首先,为幼儿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在游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去接触残疾人,由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点小事,如带过马路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幼儿能支持和关爱这个世界,也可以让幼儿去捐一点小款,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再次,通过一些活动去矫正幼儿自私性的行为,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消除隔阂,如一些唱歌、跳舞等,也可在生日时互相祝福,唱支祝福歌,让孩子与不同对象交流,可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通过学会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万千宠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我,全无旁人。如分配玩玩具时,幼儿各自抱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两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各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注意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如《送信》游戏,让幼儿每队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胜利,使幼儿明白相互合作、合理分工的道理,逐步渗透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社会交往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幼儿说,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大发言的幼儿,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让幼儿大胆的说,达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9.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 篇九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引导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都很重要。
我家的两个孩子今年近四岁了,在二幼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也已经快一年了,成长得非常好,这与二幼的老师们辛勤的教育和耐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二幼的礼仪教育方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我感觉一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进步!
首先是生活方面。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会正确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送他们入园时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打招呼,主动晨检;见到长辈也会主动问好;
其次是学习活动方面。逐渐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认字活动;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会向父母及长辈请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用爱心塑造他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地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幼儿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使小朋友从小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从小朋友的一言一行抓起,贵在坚持。
以上是我们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和认识,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一样,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懂礼仪、讲礼仪、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所以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支持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共同为小朋友们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融于日常生活
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带着四位值日幼儿戴着“礼仪小天使”的礼仪带站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请进,欢迎你来到幼儿园”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
二、让幼儿学有榜样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时时、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受“孔融让梨”故事启示有意给幼儿分苹果(苹果的个数刚好比幼儿人数多一个,教师先取一个,幼儿M取走两个,最后一位幼儿N就没有了,这时教师将手中的苹果递给N)并看着大家吃苹果,没有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幼儿M把多出的一个苹果送到老师手中)。这正是从幼儿美好心灵到行为的外化。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三、注重行为训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好娃娃》、《对不起》、《再见》等歌曲的表演,巩固礼貌用语。在家里,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简单的社交礼仪,习得了礼仪行为。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
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幼儿园教育心得体会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如此种种,持之以恒,像余老师说的: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从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让礼仪教育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再次感谢二幼的老师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民热情奔放,文明礼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之骄傲;作为教师,要教育幼儿继承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发展其中不成熟部分,抛弃其中有害部分,弘扬祖国礼仪传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设计了此次主题活动,并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能成为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体会。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礼仪规范呢?
幼儿礼仪教育心得体会共5篇幼儿礼仪教育心得体会共5篇
一、在环境中熏陶: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题活动的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了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文学活动--鸟儿怎样变成好朋友》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故事表演与讨论中,懂得了要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表演故事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并且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礼仪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安排了《走楼梯》《我是值日生》《弟弟妹妹》《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渗透进来,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1)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2)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3)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二、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活动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的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仅仅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往往不近人意,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仿,在动中学。例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的尽情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太空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太空人有礼貌的交往,邀请太空人和自己做游戏,请太空人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幼儿判断、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孩子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协作中矫正: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成。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家长的监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幼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协同教育工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最好的方法,我每天以小朋友推选的方式请幼儿来做值日生、小组长、班长等。幼儿们为了能做到小干部,无形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控制和调整。小干部们分工明确,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互相监督中使良好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形成。每天离园前,以民-主评议的方法,让幼儿对小干部们进行民-主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五、在实践中巩固: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说理的同时,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儿每天主动与老师、同伴相互问好、问早,每天离园与老师、同伴道再见;教师也可以经常到幼儿家去家访,检验一下幼儿的待客礼仪,如何招待客人。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组织幼儿到社区捡垃圾;组织幼儿排礼仪小品,观看礼仪小品等等。因此我们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亲子互动活动--做客》,让幼儿走进社区、做客活动使很多幼儿在尝试着与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并体会到了礼仪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逛超市》,让幼儿参与超市购物活动,使幼儿通过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在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认识各种商品,还学会了进行商品交易的一些简单方法,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礼仪意识。在实践中孩子们会主动礼貌地问好,礼貌地再见,交往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礼仪行为。
六、在家庭中宣传: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以身示范,树立典范。例如,在家长园地中,刊登礼仪教育经验供家长借鉴、参考、学习;利用家长会请个别家长介绍经验,有问必答;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向个别家长推荐书籍,指导家长学习;建议家长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引导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说“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引导家长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家长要从小对幼儿重视礼仪教育,让家长深感责任的重要性。
还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礼仪汇总成具体的章目:“学”“诚”“上”“勇”“俭”“思”“行”“和”“礼”等,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我们了解了幼儿的礼仪现状与发展水平。以此为据,我们确立了礼仪教育的研究方向,成立了礼仪课题研究小组,重点围绕礼仪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探讨。如理顺“礼仪与德育的关系”,思考“怎样创设情景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礼仪内容的认知”等。对在礼仪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靠课题科研小组这一平台逐一进行研究和解决,使礼仪教育逐步进入科学运行轨道。我们还对礼仪课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如从研究背景与价值出发,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生态、自然的礼仪教育环境,将礼仪教育渗透在生活、教学、游戏、节日等各活动中等等。
猜你感兴趣:
1.幼儿礼仪教育学习心
2.小班幼儿礼仪教育反思范文
3.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10.浅谈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多种途径 篇十
关键词:幼儿; 文明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08-001
讲文明、懂礼仪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幼儿期是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的关键期,我园通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一、优化教育环境,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礼仪氛围
环境教育在培养文明礼仪方面起着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幼儿营造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多元化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的发展。
1.创设和谐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文明礼仪的良好空间
幼兒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文明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们先从幼儿园的宣传橱窗、楼梯、走廊等外环境着手,张贴了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然后渗透到每个班级的环境和区角,在生活区里你可以看到老师们精心布置的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自主规范了幼儿的生活行为。在游戏区里,有许多的图片、操作材料都有机地渗透了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总之,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着文明礼仪教育的知识。
2.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营造心理的氛围
“教导儿童以及培养其礼貌风度的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将儿童应做出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当我看到有的幼儿洗手时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我就表扬龙头开得小的孩子,立即所有的孩子都会自觉地把水龙头关小了;当孩子每天微笑着来到幼儿园与我打招呼时,我都会用亲切的声音微笑着与他们打招呼;当我发现有孩子助人为乐时,我一定会进行及时的表扬,让别的孩子都投去钦佩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二、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及一日生活及游戏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
1.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幼儿的一日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来培养的
礼仪教育的课程也是习惯养成的基本渠道,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把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歌曲、三字经等。使幼儿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我们生成和设计了《神奇的话》、《快乐的分享》、《请让我来帮助你》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中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
我们把礼仪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在课余时间我经常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进行表演,让孩子在耳闻目睹中得以巩固。从而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学过的礼仪内容,了解什么场合用什么礼仪。让幼儿经常说、经常练,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习惯,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3.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幼儿学说“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等礼貌用语,提醒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我们还让幼儿表演角色游戏《孔融让梨》、《让座》、《快乐的一天》等,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情感换位,在游戏中理解、在观看中模仿、在情境中练习、在反复中强化文明礼仪行为。
三、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各年龄阶段幼儿“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标准,每月我们都会评选出班级的“文明礼仪小标兵”,光荣的小标兵们将得到我们幼儿园颁发的“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获奖证书,还将轮流带上红色“文明礼仪小标兵”的绸带,每天在园门口迎候家长和小朋友,一声声问好、一个个甜甜的微笑给充当“礼仪小标兵”的幼儿带来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我们还通过“文明礼仪小故事”的讲故事比赛、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等来激励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四、家园合作,共同塑造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从家长做起。我们通过家长会、苗苗小报、家长园地、宣传橱窗、短信信息等来宣传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做孩子的榜样,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要协调同步,老师家长要统一要求、统一教育,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启发、明道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我园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已初见成效,要想长时间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还需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做孩子们的表率!
参考文献:
11.幼儿礼仪教育方案 篇十一
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礼仪,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一、结合活动,礼仪教育课程化。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使孩子们知道了那些是礼仪,礼仪都有那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
二、结合生活,礼仪教育实用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三、结合游戏,礼仪教育轻松化。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开设了“娃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 “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
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
四、结合孩子,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 五常”。
五、结合环境,礼仪教育渗透化。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有消极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意义上的良好。
在消极意义上,积极良好的环境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和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因此在幼儿礼仪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注意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话,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
在积极意义上,一个良好的环境所指的是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通过幼儿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甚至刺激他们活动需要的环境,努力为幼儿提供多种信息刺激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许多小玩意,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给小动物喂食”“送图形娃娃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我们还在活动室中有意布置一些有关礼貌言行的画面,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设计的环境,使其具有暗示性。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礼貌言行评比栏,随时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结合家庭,礼仪教育连贯化
在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若有的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有可能使幼儿出现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
【浅谈幼儿交往礼仪教育】推荐阅读:
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10-02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06-17
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10-20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10-20
师生交往礼仪07-13
交往礼仪称呼10-09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08-23
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06-18
职场礼仪:国际交往中的商务礼送礼礼仪11-27
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