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赏析范文500字

2024-07-13

野草赏析范文500字(精选2篇)

1.野草赏析范文500字 篇一

我家门前有一块空地,长满了野草,因为起伏较大所以无人管理。这就是野草坡,我儿时的乐园。

春天来了,我们冲进乐土里,叫着,嚷着,放风筝。姐姐牵线,我举着风筝,弟弟助威。“一、二、三,放!”我立刻松了手,姐姐也快速地跑起来,随着风筝飞上天,我们绕着野草坡兜圈儿。

顶顶好玩的便是“踩地雷”。三月一到,野草坡便多了七、八个待栽的树洞,我拉着一个人在树洞周围转圈,然后悄悄从洞上跨过去。身后装“瞎子”的人便后一脚踩空,跌到在草地上,起来后头上还挂了一根野草,望见我们笑得满地打滚,便张牙舞爪扑上来,佯装生气。

夏天到了,野草坡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的小花,这时最美妙的`事莫过于在上面打滚,翻筋斗。柔软的小花、小草儿从不让我们摔疼。

转眼间,天高气爽的秋天来了,野草坡又穿上了黄裙子。

清晨,洁白的霜铺满了大地,我和姐姐一左一右拉着弟弟从野草坡中的一个坡顶“吱溜”滑下来了。有时,我们拾碎碗片为碗,搭砖头为灶,玩过家家,变着花样用野草等“做饭”。

狂风夹着晶莹的雪花,从四面入方包围了这里。这时已是冬天了。

风停了,雪住了。开门一看:嘿!野草坡也盖上了被子想睡觉呢!我们在上面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快乐!

2.浅析如何赏析诗词 (500字) 篇二

今年中考许多省市将诗词赏析列入了考试内容,我们江西省也不例外。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文学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诗词鉴赏是诗词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为此,本人抛砖引玉,谈谈赏析诗词的方法。

一、从作家、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主旨及作者

的情感倾向

在平时教学中,凡是课本中出现过的诗人或者课外阅读中遇到过的诗人,我都让学生了解其生平简历,人生爱好,写作倾向。比如有关王维,他是盛唐的山水诗、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作者厌倦官场生活,企图从佛教的禅理中求得精神的解脱,从山林胜景中寻求乐趣,反映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其诗艺术成就较高,刻画细致,富有诗情画意,正如苏轼所评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如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学生能了解诗人,自然就好理解他的作品了。

具体涉及到某首诗时,我还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二、从诗词内容入手来赏析

纵观初中语文课本,从内容上我把诗词分为七类:送别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爱国诗、咏史诗和爱情诗。并让学生把学过的诗词按此进行分类,如送别诗有《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边塞诗有《使至塞上》、《渔家傲》等。通过这么一归类,学生可以“俯视”诗词,至少在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所偏颇。

三、从诗词表现的情感入手来赏析

1、或表现诗人对朋友、亲人的思念、留恋之情,或表现对朋友、亲人的美好祝愿。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表现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惆怅的心情。《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及对朋友今后生活的牵挂与关怀。苏轼

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安慰。

2、或表现物的品格,对物的赞美。如《咏梅》、《石灰吟》。或表达物给人的启示,如《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人们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才能不断进步。

3、或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如曹操《观沧海》,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又如《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或表现诗人壮心不已,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或感叹时光的流逝。如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是自然规律,人是无可奈何的,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因此我们应珍惜时间,珍视生命。

5、或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思,或郁郁不得志的愤慨。如《南园》,诗人李贺一生不得志,所以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6、或表现积极乐观喜悦的情感,或表现消极悲观感伤的情感。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明显的例子。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诗句能鼓励人从失败中奋起。

7、或表现对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如王维的《汉江临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8、或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恬静,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如《过故人庄》写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的悠然、恬静、闲适。这种情感一般出现在山水田园诗中。

9、或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如岑参的“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或表现边塞将士的惆怅无奈,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或表现将士们的极度愤慨,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或表现边塞将士为国杀敌立功。如范仲淹的“燕然勒归无计”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又表现了边塞将士壮志未酬及思乡之情。

10、或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满载离愁而去,却仍想到报效祖国。

11、或表现对历史的感慨,或通过回顾历史而得到教训。如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历史的感慨,委婉地讽喻了当朝的统治者,要他们吸取历史的教训。

12、或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对方的思念。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充分体现了对爱情的坚贞。又如李清照的《醉花阴》、温庭筠的《忆江南》和《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都是。

13、或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还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表现思乡之情的。

四、从诗词表现的意境入手来赏析

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或情调。诗词讲究的是意境,没有意境,就没有诗。如《梦江南》,写一女子登楼远眺自己的心上人,可一直没看到,表现了失望和惆怅之情,全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境豪迈空旷,情调高远爽朗。王昌龄的《出塞》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与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是作者写意式的远距离勾勒,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再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是宏伟的意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开阔的意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表现的是清幽的意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的是清雅的意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表现的是空灵的意境。我们要善于分析诗的意境,从而捕捉诗的灵魂。

五、从诗词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入手来赏析

诗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形象和意境,常用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比兴、回环往复等。

1、比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烛为喻,一句说内心的状态,一句说外部的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深厚感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格外真切。

2、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3、借代

如《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的垂钓图,清晰可感。

4、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出愁之深。

5、对比

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6、以动写静

诗人以动态来写静景,使之具有动态美。如“峰峦如聚”中的“聚”字,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具有动态美。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给人的感觉是天门山原为一体,是雷霆万钧的水流将其冲断,可使人联想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开”:山断后而江开,使人的眼界突然之间变得开阔,突出长江波澜壮阔的情景。再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百花齐放、鸟噪蝶舞、蛴飞虫鸣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动态强烈,音感十足。

7、虚实结合 在写景过程中,诗人将想象之景与现实之景结合起来写,使诗词内容更丰富,意境更美妙。如《春夜喜雨》,前三联写喜春雨知时而降,喜春雨润物之功,喜雨意正浓,尾联是想象之景,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之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8、托物言志

就是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的主旨寄托在所描绘的物上。如《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对石灰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节傲岸的情操。

9、比兴

比,就是比拟,兴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出所咏之物,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关雎》,以关雎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难求,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 效果。又如《龟虽寿》也是如此。

10、回环往复

就是在诗词中出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音乐美。如《蒹葭》,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极具感染力。

六、从诗的语言风格入手来赏析

诗的语言有的凝练,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概括、有的含义深刻。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议论本是抽象的,这里却将它形象化了,表明诗人自己的心志。又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含蓄的语言是指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宽阔的想象和咀嚼空间,如《蒹葭》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也许仍继续他的热烈追求,也许因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到底是什么,诗人没说,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尽”,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概括性的语言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两句诗概括了诗人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容量大。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指某些除了有表层意思,更蕴藏了深层意思的句子。如那些富含哲理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七、从诗人的风格入手来赏析

如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江城子》、《破阵子》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情景,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都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晏殊的《浣溪沙》写秋天闺中生活和春天的园中景物,或把酒东篱,以花比人,或举酒听歌,在小径内徘徊,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与豪放派截然不同。他们是婉约派的代表。

八、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来赏析。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即诗中或词中某个字或某个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它犹如人之眼目,是全诗或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如

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心远”为一篇之骨,心灵既已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突出表现诗人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又如李商隐的《无题》的诗眼是“别亦难”,它的美表现在诗人用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了“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中。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它归结了全诗的情境,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称得上“词眼”。

另外,还得注意诗中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多么富有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表现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山的形象无意间映入眼帘,突出了诗人的恬淡、闲适。又如“波撼岳阳城”中的“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再如《望天门山》中的碧水、青山、孤帆、日边,色彩明丽轻快,突出诗人对山河的喜爱之情。

九、从关键句入手,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分析概括,推理

解答。

如果是律诗、绝句,一般情况下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出现在 最后。如《登飞来峰》前两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引出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词分为上片、下片,上片往往写景,下片往往抒情议论,上片为下片做铺垫,主旨句就出现在下片,如苏轼的《浣溪沙》,上片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最后一句就是主旨句。找出关键的句子,赏析诗词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与复习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对学生赏析诗词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诗词的鉴赏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外,更主要的是靠平时的积累,多诵读一些古诗词,透彻地了解诗词的语言文字,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如果连这点“基本”都做不到,那么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另外,鉴赏诗词不能拘泥于文字,还得驱遣我们的想象,领会诗词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领会诗词表达的意境,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

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有些幸福,错过了就不再回来

发布者:陈启福 发布时间: 2011-8-27 13:09:38

幸福,让千千万万人捉摸不定,或许就因为它总是在变,它的“化学性质”太不稳定,在你认为自己朝着它走的时候,它却悄悄地变了,而你还全然不知。

年轻时你认为为了某个目标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老了之后却发现它原来一点儿都不值得,原因在于你对于“放弃的事情”以及“得到的东西”的价值评估发生了变化。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年轻时你认为自己的机会成本很低,后来才发现它很高;年轻时高估了收益的价值,后来才发现其实很低;以前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现在却大大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这就是问题。

关于情感、幸福、快乐、目标这一类抽象事物的价值往往很难界定,远比商品难得多,商品价值只要知道“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供给需求水平”即能确定,然而,抽象事物的价值往往更依赖主观判断,并可能随时改变。

所以,究竟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梦想而放弃很多眼前的快乐,真的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至少,我思考了很久,都没有得到一个让我特别满意的答案。

一直以来我们总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现在吃苦是为了将来享福”之类的观点。记得爸爸常说:小时候饿肚子,想吃好的可是没有,现在,什么都吃得起了,不过年龄和身体又不允许了——现在的年龄只适合吃清淡的了。年轻时的奋斗是为了年老之后的享受,可年老时又不能享受了,合着终其一生都没享受过。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兼顾

各个时段人的特点,以及统筹考虑各个时段的幸福,以谋求一生幸福总和的最大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尊重客观规律,才是王道。

然而现如今,常常见到许多小朋友为了学奥数、学英语,丧失了童年的欢乐,整天疲于奔命地学习,结果只不过是将中学的知识提前学了一些而已,对他们今后的幸福又能有多少帮助?他们不可逆地失去了一大部分幸福,显然,也无法做到一生幸福总和的最大化。

令人遗憾的是,各种“名人名言”往往鼓吹年轻时要敢于玩命吃苦,老了才能幸福。他们搬出保尔,搬出车胤囊萤,搬出了悬梁刺股??不过我想问问各位,如果有人让你跟他们换,你换吗?他们那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

上一篇:施工合同建设方下一篇:幻想的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