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2024-10-07

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精选6篇)

1.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一

创新社区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经棚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整合资源和强化服务这个重点,统筹服务力量,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有力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构建社区区域党建新格局,为社区党建提供组织保障

1、构建网络,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原则,在社区建立党委(总支),在楼院成立党支部,在单元门洞设立党小组,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楼院党支部—单元党小组四级党建工作网络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如:针对辖区离退休党员较多,各社区对楼院党员进行详细排查,结合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合理设置楼院党支部37个。各楼院党支部以单元小组为单位成立邻里互助网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体系,营造了互相关心、相互帮助的温馨居住环境,同时广泛征集居民需求信息,并根据居民需要,制作爱心“一对一”服务联系卡。协调社区和共建单位,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居民解决难事158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并积极开展“公民道德进楼道、健康知识进家庭”活动,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进居民区宣讲40余次,引导居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理念。

2、健全机制,推进共驻共建工作。今年经棚街道5个社区分别与共建单位成立了区域党委,共建单位同社区签定了《共驻共建双向承诺协议书》,建立起街道、社区党组织

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一是党建工作联创。以健全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格局为目标,充分整合社区辖区内党建资源,完善联建共建协调机制,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发挥作用机制,落实“党员承诺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325名在职党员采用“多帮一、一帮一”的方式,与辖区52户困难户结成了帮扶队子,为贫困党员居民送去慰问金11400元。二是社区“五化”联抓。以社区环境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驻社区单位积极协助社区协调相关单位,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对老旧、破损设施的更新改造。今年各共建单位为社区投入建设资金10.2万元,城管局为园林路社区门前铺上砂石路,为解放路社区门前进行了硬化。三是文体活动联促。发挥驻社区单位优势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挖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内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体联谊活动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各社区与共建单位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社区文化节,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四是公益事业联办。由社区牵头,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居民献爱心。今年共建单位慰问贫困党员和救助贫困大学生4.02万元。138名单位职工与43户困难居民结成帮扶对子。

二、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实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经棚

街道围绕年初制定的“强基础,创特色,争先进”的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有力推进了计划生育、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街道机关、社区、居民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计生工作今年通过抓排查,进一步夯实了计生工作基础,规范了流动人口管理程序,加强对流动人口实行台帐管理的力度,开展了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消灭了计生网络死角。民政工作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共扶贫帮助困难户12户,为居民办实事112件,救助残疾人26人,帮扶效果明显,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劳动就业方面街道共新增就业43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人,安排困难对象再就业67人。及时向社区传输劳动力供求信息860余条,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65个。

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街道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动力,做到服务群众活动多样化,不断创新服务格局。成功做到了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各社区以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OA移动信息平台、救助工作中心、博爱服务站、文体活动站、远程教育站点、综合活动室等为依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政策咨询、司法援助、就业指导、社会救助、技能培训、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便民服务。同时注重社会管理,突出社区为民服务功能,探索“居家养老”的社会模式,建立起“经棚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为98名老人并开通“一

键通”寻呼服务系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各社区公开了承诺服务事项和服务电话,开通了24小时服务电话,设置民情信箱5个、为45名年老体弱老党员、139名社区居民进行了义诊、为85名65岁以上的老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健康检查,为26名行动不便老人上门义务理发。通过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并牵手中介所为42名居民介绍了职业,使他们实现了再就业。开展社区党员“零距离服务”活动,成立扶贫助困志愿者队伍、义务巡逻队、党员志愿者队伍、低保志愿者队伍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30余支,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240件。

与拓宽民情相结合,在了解居民所需所盼中创先争优 社区党组织采用了入户走访、记录民情日记、网络和电话意见征求等多种方式采集民情、倾听民声,目前共采集民情信息120余条。5月25日-28日各社区党组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暨社情民意恳谈会,共收集共5类26条建议,内容涉及卫生、文体活动、党员服务与管理等。各社区党委(总支)通过建立民情台账,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分类整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新社区管理,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深入调研相结合、专题教育与参观学习相结合。严格学习、交流、考评制度,要求每人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30天、每月学习不少于2天、每周学习不少于5小时;每半年进行一

次学习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学习总结。将干部的学习情况纳入个人年末考评的范围内。

二是办社区讲堂,搭建学习的平台。一方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利用每周五重点日开展轮流讲课、主题交流、网络自学等活动,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社区“三型”(知识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堂教员,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法律常识、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知识讲座,力争把学堂办成居民学知识、增见识、强意识的课堂。

三是加强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党工委加强责任制度落实,建章立制,切实把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街道建立健全班子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干部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工作安排、请示汇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了职责和程序,提高机关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强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根据2011年街道工作实际,对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具体目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位。

四、加强特色社区创建工作,提升社区能力和水平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品牌创建意识,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抓亮点,比特色,形成了“一居一品”的服务模式。园林路社区打造“党建型”社区。探索“1+3+X”型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党建为龙头,促进服

务发展。经棚路社区打造“文体型”社区。开展“五联五建”活动,通过秧歌队,夕阳红合唱团等组织活动营造和谐文化氛围。解放路社区创建“服务型”社区。开展亲情、关爱、快捷、中介、保安五式服务,针对居民服务需求,社区党委推行党员服务项目岗位化,统一设立扶贫解困救助岗、法律法规咨询岗等6个服务岗位。新村社区创建“环保型”社区。辖区内小区规划有序,建有绿地、健身器材等。尤其是政府广场和体育广场,集休闲、娱乐、晨练于一体,为居民带来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生活环境。北街社区创建“平安型”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调解、普法、流动人口管理、帮教、巡逻等“五位一体”的维稳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200多人。

2.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认清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现状, 了解当前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有针对性、建设性地提出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 从而提升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水平。通过调研后勤服务管理发现, 目前, 我国的供电企业后勤工作中存在以下4种问题: (1) 虽然供电企业对后勤的资金投入所增加, 但是, 并没能跟上后勤发展的步伐, 导致后勤服务设备陈旧, 设备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 (2) 随着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后勤工作的内容、数量成倍增加, 但相应的服务报酬却没有实现同比增长, 且存在较大的差距; (3)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来自一线的转岗安置员工, 虽然这样做为供电企业安置了大量的老弱病残职工, 但是, 这也造成供电企业后勤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专业不合格或年龄偏大等问题, 进而造成供电企业后勤部门的竞争力较弱; (4) 没有快速、有效地指导后勤部门的工作, 工作内容较为笼统, 任务不明确, 且出现了一人身兼多项任务, 而有的人没有任务可做的情况。

2 后勤改革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1 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高层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时, 需要切实认识后勤部门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古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与打仗相同, 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没有高效、快速的后勤服务, 企业的运作将混乱不堪, 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2.2 后勤人员的利益

后勤部门的运作质量关系着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 在改革后勤服务时, 要考虑到后勤服务人员对企业的贡献, 不能只为了管理而管理, 而应为了发展而管理。实施“一刀切”的裁员管理是不可行的, 不能因员工无法继续在一线工作就不考虑其对企业的贡献。

2.3 企业自身的状况

企业在提高后勤期服务的能力时需量力而为, 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效益和资金。目前, 我局为了提高后勤的效益而大肆投资, 比如, 在两网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导致企业后勤部门的建设资金短缺, 进而给整个公司的运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 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能力, 不能单单依靠资金投入、裁员或减少岗位, 还应从多方面开展改革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能力时, 供电企业除了应给予必要的资源外, 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 还需从后勤部门内部着手, 发掘后勤部门的潜力, 创新后勤管理。

3 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措施

3.1 资金投入

供电企业不应忽视改善后勤人员的生活环境、改进后勤设施。因此, 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应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 增加必要的后勤配套设备, 比如改建、扩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停车位和更换老旧设备。此外, 还应加大扶持后勤实体的力度, 并提升后勤服务实体自我“造血”的能力。

3.2 创新改革——推行物业管理

供电企业后勤部门在性质上与市场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相同的, 然而,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与物业管理公司相比, 却有着较大的差距。供电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是免费的, 而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是收费的, 导致两者员工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因此, 应将供电企业的部分产业交给物业公司管理, 这样不仅能减轻供电企业的管理负担, 还能借助物业公司的优质服务管理提升整个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水平。但物业改革势必会对一些项目收费, 这会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利益。因此, 在物业管理改革时, 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引导, 改变企业员工的消费理念外, 还要采取分步骤、怀柔政策进行涉及员工利益的改革。

3.3 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能为后勤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作业速度。后勤服务部门中存在较多一线安置来的员工, 这些员工本身的专业与后勤工作不符, 且多数年纪偏大, 行为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 思想也不稳定。而后勤服务涉及的内容极多, 工作繁杂, 很多工作与企业领导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后勤部门必须快速领会领导的意志, 并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 一旦因员工服务素质低下而导致后勤工作没有快速、有效执行, 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因此, 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培训。包括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等, 从而为打造强大的后勤管理团队奠定基础。 (2) 加强后勤文化建设。通过后勤文化建设, 组建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服务团队, 并借助企业文化的引导, 在后勤部门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以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竞争力。 (3)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 (4) 实施绩效薪酬管理机制, 以激励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团队协作的精神, 从而全面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

3.4 实施表单化精益管理

后勤工作的特点可概括为“杂、高、急”, 而业务流程表单化后, 最大的好处是使后勤人员能快速地了解工作的职责、内容, 并按照表单中的要求, 快速完成企业的各种后勤任务。这改变了以往后勤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多任务指向不确定、制度查找烦琐等状况。由于制度、规范的内容较多, 很多员工无法牢记每一条内容, 而表单化后, 员工能够在表单的详细指导下正确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也满足了管理的规范化要求。

要想实现表单化, 需要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化, 进而很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制度化后, 还要将制度表单化, 即对制度、规定、记录进行表单化处理, 这样可将制度以工作表单的形式呈现在员工面前, 而员工只需要按照作业表单中的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此外, 还要进行流程化管理, 使表单流程化, 从而提高流水线式企业管理的成效。

4 结束语

要想提高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需要综合多方因素, 采取适当措施, 且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因此, 我们应发掘后勤部门的内部潜力、提高员工素质、打造和谐文化、改革管理模式, 多方面、多角度地实现供电企业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

摘要:供电企业后勤管理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要想提升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 不仅企业要关注该方面, 后勤部门也要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 从改善自身的管理出发, 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3.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三

关键词: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方法对策

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如何深化企业内部财务体制改革,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近年来,供电公司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关成效。但总体来看,目前供电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因此,供电公司必须从其当前财务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找出制约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1影响供电公司财务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财务管理与其经济收益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当前约有八成的供电公司存在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根源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具体来说,目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企业管理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与其他公司相比,供电公司具有明显的垄断性,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很少遇到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且其经济收益较好。长此以往,企业管理者就疏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一些研究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供电公司尚未建立起系统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制度不规范,甚至有的企业将财务管理当做一种形式,仅仅将其视作增加企业受益的手段,严重违背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初衷,不利于其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此外,一些供电公司的管理者缺乏风险应急意识,无法准确理解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活动规划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1.2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与管理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其能力水平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企业要想保证其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以适应外部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就当前实际来看,很多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均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难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眼中,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出纳和记账,他们无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盲目制定财务管理计划,导致其计划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发展的健康性和稳定性。此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其财务管理活动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多为单一性管理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陈旧,业务水平偏低。

1.3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也是影响其财务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很多供电公司不重视其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依据一定的财务管理标准进行,以保障其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当前,供电公司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杂乱无序,基础管理力量薄弱。同时,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他们不能站在企业立场,就企业当前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领导权力不受约束,管理标准模糊,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还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管理时,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财务沟通和反馈不足,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4管理方式单一。当前,多数供电公司的管理方式仍较为单一,管理收效不大,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财务发展的形势需要,甚至还会起阻碍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管理者很少涉及到成本管理,在他们看来这项活动费时费力,是一种多余的负担,对企业财务管理没有任何作用。在这种错误管理观念的影响下,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盲目性和间断性,财务管理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2加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了供电公司的当务之急。

2.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实际成效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其管理理念,强化其管理意识和组织意识,积极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不断扩充其知识储备,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其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管理层面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进而提升其财务管理质量。供电公司担负着供电服务的重任,必须重视其自身财务管理建设,加强员工入职教育,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观。虽然供电公司的资金往来流动较为简单,但其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企业管理者只有将管理作为其发展的头等要务,才能更好地推进其财务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

2.2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管控力水平直接制约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终成效,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在深入推进企业财务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培训活动的方式,有效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和鼓励其通过多方学习渠道,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需求。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一批优质管理人才,增强企业管理活力,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团队注入新的血液。在具体考核过程中,企业应以应聘者的财务管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为重点考核内容,以保证其人才引进的质量。

2.3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其财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及时转变管理思路和方向,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以便更好地解决其在财务管理活动出现的诸多问题。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觉调整其自身的管理行为,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长效发展。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有优化管理体制结构,提升其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二是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可以积极学习和参考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其制度的优劣特征,并及时听取专家意见;三是针对其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要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其管理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积极利用各项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其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红宇.基于实践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0(34):126-127.

[2]乔卫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9):58-59.

[3]李秋爱.有关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2(6):165.

[4]王宗贵.供电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280.

[5]马骁.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25).

4.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四

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201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达到10748.28亿元,增长13.2%,连续22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2010年在广州居住的总人口已超过15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6.14万人,流动人口712万人。特别是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对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单元。如何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让他们回归社区、融入社区,不仅在社区里生活居住,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近年来广州坚持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制度先行,构筑健全的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

构建健全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关键。2008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明确要求广州等市在社会管理方面有选择地先行先试。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出队伍分批到香港、新加坡学习考察社会管理服务特别是社区管理服务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明确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方法途径。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及5个配套文件,确保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1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准确把握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切实转变社区服务管理观念,在深入总结近年来社区服务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社区服务管理有益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出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1+3”政策体系,在机构设置、体制改革、财政支持、硬件设施、人才激励、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设计,构建起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在加强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外来人口较多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权责,建立完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特大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参与镇、村社会服务管理,以制度创新夯实城乡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在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权责脱节,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管理代服务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坚决破除阻碍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结合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全市14个街道开展整合街道机构和聘用人员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进街道社区“一队三中心” 建设(街道综合执法队和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落实街道对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权,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指挥、资源分散、效能低下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8000万元,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委托项目管理的方式由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综合服务,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跨专业团队,提供以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目前,已经开业的16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其中萝岗区联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12大项110多个服务项目,运行仅半年,接受服务的群众已超过2.5万人次。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14个整合机构和人员改革试点的街道同步推进社区居委会改革,按照“三个70%”的目标,推行社区“直选”,完善居委会考核机制,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全面覆盖、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公益性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属性。构建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近年来,广州市每年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0年广州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在2011年全国30个大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评比中排名第一。

深入推进街道“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社区环境整治小工程计划,不断改善提升街道、社区环境水平和服务条件。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16个、文化活动中心204个、体育休闲公园828个、卫生服务中心178个、视频监控系统334个。同时,加快形成以一站(政务服务中心)、一台(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一库(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一网(四级信息网络)、一页(市民服务信息网页)、一卡(市民社保卡)为核心的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服务体系,让市民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镇村公共服务投入倾斜力度,市本级重点扶持新增153个试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规”(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三清”(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四有”(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五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建设成效凸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以来,把加快北部山区发展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大举措,出台《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一区带一镇”、“名企帮名镇”、“百企助百村”对口帮扶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到2012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扶持山区镇专项资金将提高到每镇每年15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光亮工程”和农村泥砖房改造“安居工程”,全面提高北部山区贫困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坚持多元共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主力军作用

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口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必须厘清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三者的定位和职能,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社会组织是主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主力,在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落到实处。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和范围逐年增多,2008年设置服务项目11个,2009年为33个,2010年设置项目34个,服务范围涉及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残障康复、社区矫正、戒毒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区自治等领域。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投入,2011年市、区(县级市)财政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高达7635万元,相当于前3年投入总和的一倍多。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管理。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7个社工机构,现在发展到47个,有14个社会组织正入驻孵化基地,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工有2103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4202家,其中社团类143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763个。

坚持社区自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社区民主自治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方向,不仅要广泛宣传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意识,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更要注重各阶层、各群体的融合发展,吸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到社区民主自治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广州是流动人口大市,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与户籍人口比例接近1:1。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在镇、村高密度集聚,如增城市的新塘镇、花都区的狮岭镇聚集了上万家甚至数万家企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远远超过当地户籍人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的变化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种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凸显。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市发展,与本地人和谐相处,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既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

深入推进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发展全局。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任务,全方位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积极推动其融入广州、扎根社区。切实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在穗居住外国人和流动人口100%登记管理的要求,健全市、区(县级市)、街(镇)、居(村)四级工作网络,健全流动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制度和出租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在流动人员超过2000人的社区、厂企设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进一步强化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制定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入户广州。积极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建立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医疗帮扶服务,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广州市就读的外地户籍大中专学生纳入救助范围。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率先暂停收取流动人口个人治安联防费,选拔优秀农民工进入广州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活动,努力帮助6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坚持系统推进,形成推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强大合力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必须坚持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推进,整合全市资源共同支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干部提拔任用激励作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街(镇)党委书记职级配备的意见》,创新对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考核激励机制,突出街道社区居民群众测评的考核权重,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街道党政一把手,可以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形成让基层干部安心、热心、尽心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激励机制和干事氛围。

深化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坚持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夯实基层,重点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方面推动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政务管理服务网络,确保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各网络服务平台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连接畅顺。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公职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居民沟通联络机制,将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引入社区,扩大基层群众参与程度。广泛发动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党员、团员、公职人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系社区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爱我广州、服务社区、共建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5.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五

供电所是直接面向广大客户的最基层供电服务窗口,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会产生深远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家电下乡惠民政策逐步落实。在这些环境客观上对供电所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随着信息化建设得不断加快,望都公司紧抓当前形势。紧紧围绕“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按照“三抓一创”,深入开展“为人民服务,争先创先”活动。不断规范供电所管理创新,带动供电所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下面就如何提升供电所的服务水平作一一汇报:

如何拉升供电所的优质服务工作:

供电所搞好优质服务:一是应注意供电所自身建设,按照现代化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建设高能供电所。二是要强化优质服务理念,完善优质服务措施。三是制定严格的优质服务考核办法,以制度规范和约束职工行为。同时应做到建立“一口对外”首问制的严效机制,以杜绝各班组之间推诿扯皮,多头对外的机制。四是应派专业人士与村、乡镇、中小学定期联系,组织对学生进行用电知识宣传。即可避免因学生对用电知识缺乏而发生事故,也可宣传用电优质服务并起到辐射到广大用户的作用。还可以作为校外辅导员,提高学生们对电力知识的认知程度。五是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轮岗交流。各岗位在规定的年限内必须交流,以杜绝因在岗时间长而造成的拉关系,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供电所的人员服务意识,一年更比一年强。六是多聘请行风监督员,监督员可随时向供电所提出整改意见,并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同时征求他们对电网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七是注重与当地乡镇政府及村两委搞好关系。做到勤汇报、勤请示,争取政府及村两委的理解和知识。真正树立客户至上、客户是上帝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质量,争取客户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总之,切实抓好优质服务工作,抓好行风建设,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来回报社会。

6.如何推进供电服务品质提升 篇六

供电企业是从事电力商品销售的特殊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电力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对电力服务的需求和要求都不断提高。如何推进供电服务品质提升,为供电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浅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供电服务现状:

1、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新要求与供电员工目前的服务观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各供电企业始终遵循“四个服务”的要求,通过同业对标和流程优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但是,客观地讲,当前,我们基层供电企业在供电服务过程中,因优胜劣汰竞争意识不强、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仍然抱有“进了企业的门,终身就是企业的人”的传统思维陋习,服务观念相对滞后、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导致企业的服务新要求得不到根本的贯彻落实。

2、近年来,为不断满足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改善营业环境,在营业窗口实行微笑服务;增加营业网点,积极拓宽客户缴费渠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保障客户特殊用电时段的供电等一系列与客户密切相

关的举措,不断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品质。虽然得到了客户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局部区域服务领域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供电服务困境。其主要表现为:

1)、微笑遭遇尴尬。在某些服务环节中,由于受既定的电网供电能力和政策法规、模式化的工作流程、必须的业务办理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暂时不能满足部分客户的特定需求时,客户关注的焦点通常不仅仅是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具体工作人员,却只能继续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而对客户的需求束手无策。

2)、缴费容易扎堆。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加强与银行合作、增加营业网点、开辟自助缴费机、预存电费等方式,在创新客户缴费方式的同时,极大地拓宽了业务办理及缴费渠道,客户缴费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每到月中、月末等缴费高峰期,各营业厅还是会经常面临大量的缴费客户,使营业厅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二、努力提升企业服务理念

1、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让每一位员工知晓推行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优质服务工作,能正确理解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优质服务是生命线”的深刻涵义;真正认识到服务工作不但对企业形象有重大影响,而且还直接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真正认识到优质服务工作绝对不仅是上级领导、政府或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且是企业自身发展 的内在要求;真正地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供电作为基础公用事业的特殊性以及其对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服务义务和责任。

2、要切实从过去“唯我独尊”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封闭状态转变到“服务至上、客户至上”的新境界上来。要着重帮助员工树立服务就是商品、服务能创造利润,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新理念。强化全员营销的观念,每一个员工都要对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对企业的未来负责。供电企业的计划、基建、生产、调度、财务、人力资源、科技等部门的工作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电力营销为核心,树立大营销大服务观念,一切服务于营销。

3、把服务要求变为工作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使员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单向服务为互动服务、粗略服务为精细服务。在供电服务品质的推进过程中,要逐步把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通过实际行为表现出来,并逐步形成员工的一种职业习惯,使我们的服务文化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而打造这样的服务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将客户装在心中,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要求员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每一个客户接触点是否可以改进,回想每一处服务通道是否有待完善,细化每一件事情的办理过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规范动作做起,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形成责任分明的链条,环环相扣,互相

支撑,使每一起投诉、每一个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责任人,都有解决问题的时限要求,从而保证了服务品质,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取得成功。客户并不看供电企业是如何生产经营的,他们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是供电及其服务。服务人员担任着服务表现与供电销售的双重任务,同时供电服务是与客户“高接触度”的服务。所以,供电企业必须重视这些人员的选择、训练、情绪和控制,要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可接受程度,在提出良好服务习惯要求的同时,不断地矫正已经出现在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并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礼仪、专业技术训练,逐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举止,努力追求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行为,精心打造供电服务品牌。

三、完善的制度、强有力的执行是保障 不断完善规范供电服务过程中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是保持供电服务品质提升的有效机制。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而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更是服务品质提升有效的基础。针对企业各部门、班组、流程环节之间整体协调性差,存在方案答复和客户报装超时等违反承诺行为的发生,供电企业应当认真梳理营销服务各项制度和规范,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各个管理环节,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应当把抽象的服务概念变为具体的服务行为,使具体的服务项目对应到每个岗位职责,细化

服务标准和要求,明确人员和岗位责任,积极推行全公司对社会的全方位服务承诺,形成以外促内、以内保外的良性环。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坚决执行到位。工作“不能靠协调,但不能没有协调”,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要为上道工序把关,不能事不关己,看笑话,更不能像打太极拳,不是“推”就是“拖”,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在坚决执行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合作和协调。发挥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指挥,各部门联动的服务体系的功能,规范每个环节的工作,对超时、压单责任部门和人员,严格考核处理。理顺客户工程内部衔接和管理机制,既要规避“三不指定”监管风险,又要防止吃里爬外损害公司利益和形象的事件发生。

四、丰富举措提升服务品质

1、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积极倡导敢于负责、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首问负责人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和用电需求,负责办理并答复客户或按规定上交、转交有关人员办理,并回访客户。第一位受理客户咨询、投诉和用电需求的人是首问负责人。首问负责制适用于全体员工。

2、积极实施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制是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保证。客户经理要主动了解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通过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并通过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和深入的客户需求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提出改善客户关系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营销服务方案。

3、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供电企业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制定主动服务策略。1)、优化业务流程,尽可能地缩短各项用电业务办理时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业务办理需求。2)、客户用电工程“三不指定”,给客户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便于客户控制投资成本,合理安排资金。3)、积极开辟多渠道缴费方式,不断增加方便、快捷、实惠的缴费方式,如电费充值卡、流动收费车、预存电费、预约交费等;同时,还要合理利用物质刺激手段,主动引导客户改变缴费习惯。4)、积极开展安全用电和节能指导服务;开展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办理用电业务,并进行督办);定期走访服务;特殊电力保障需要等等。

4、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客户到供电企业办理用电业务时,做到客户“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的事”,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销窗口人员要做到对客户诚心、宣传解释耐心、听取意见虚心、办理业务细心、客户有困难热心;不推诿搪塞、不说一句外行话、不错办一项业务。

5、努力推行延伸服务。对客户产权范围的电力故障报修、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实施有偿延伸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地方物价局有关供电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文件执行,努力确保

客户经济、可靠、安全用电。同时,优化利用故障抢修资源,做到故障抢修及时,停电恢复迅速。

五、打造现代化电网,为供电服务创造条件

结构合理、供电可靠的现代化电网是为客户输送合格、安全、源源不断的电能的前提条件,也是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必备条件。供电企业只有遵循电网运行规律,紧紧围绕客户用电需求,加强供电服务的“硬件建设”,从电网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续改善运行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用电的实质性问题。1)、要继续研究电网布局,根据负荷增长需求,从电源点设臵、设备选型、网络布臵、电网转供互供能力等方面,不断弥补电网建设“短板”,建设结构合理、供电可靠的现代化电网。2)、要提高配电线路自动化维护水平,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做到“小病即医、大病不犯”,减少设备运行故障率,弱化抢修职能,让故障抢修回归应对突发或不可抗力的功用。3)、要坚持运用法律手段,捍卫合法的电网运行环境,纠正破坏或危害电网安全运行的不良行为,为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六、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供电服务

加强信息宣传。利用供电企业网站、95598服务热线、供电营业窗口、报纸电视广播等到各种媒体进行多种方式的宣传,提高电力相关信息知晓面,以取得客户的理解和信任。

重视信息反馈。一是密切跟踪记录银行、便民店、电力工程单位、抄表公司等业务合作的信息,对其中的合作质量进行有效

控制。二是通过电话回访、调查问卷、走访、用电检查、服务暗访等多种形式,努力捕捉和分析来自于电力服务客户全过程中的数据,了解客户对供电企业各项营销措施所产生的具体反应,找到营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供电服务。

启动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评价机制,科学检验服务效果。客观、公正的评价系统是检验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立体镜”。供电企业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主动“照镜子、找差距”,积极引进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时时用“第三只眼”检验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为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职业高中高二第一学期学生评语下一篇:食药监局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