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2024-08-17

企业技术中心范文(精选8篇)

1.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一

附件1:

药品生产企业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1、关键岗位人员检查内容

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药品生产及物料管理负责人专业、学历、资历、培训情况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1)企业负责人技术要求

企业负责人是否与药品生产许可证一致。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是否具有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制剂生产企业)。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培训、GMP培训考核等。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文件规定企业负责人的职责能否确保该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按药品GMP要求实施,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若企业负责人不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未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经验,其生产质量管理职权是否进行授权。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与药品GMP认证时一致,若变更是否按规定报省局备案;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质量管理、质量问题处理、有关验证工作等岗位培训考核。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能否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汇报质量情况,并对企业物料、中间产品、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权,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3)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等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岗位SOP、法规、规范的培训考核情况。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对生产质量监督的职责,并对产品、物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权。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4)质量保证部门的其他人员技术要求

查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标准的制订、物料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审核放行等岗位人员学历和实践经验,岗位SOP、法规、规范的培训考核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5)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质量控制等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2005年版药典、岗位SOP等培训考核情况。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监督实施质量检验等职责,是否具备质量控制异常情况处理的能力。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6)质量控制部门其他人员技术要求

查关键岗位人员,如红外、紫外、液(气)相检测、分析天平等精密仪器操作岗位,微生物检查、无菌检查、尘埃粒子、动物管理岗位人员的实际判断能力等,取样、留样观察、稳定性试验等岗位人员岗位SOP及2005年版药典培训等考核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包括电脑的图谱),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7)生产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是否与药品GMP认证时一致,若变更是否按规定报省局备案。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生产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有关验证工作等岗位培训考核,生产质量管理意识程度。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保证产品按GMP要求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的职责,具有生产过程技术指导的能力,参与生产工艺验证、关键设备设施验证、清洁验证的实际能力。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8)生产车间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有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等岗位培训考核。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生产实际操作及管理经验,熟悉车间各岗位的操作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否具有督导车间现场人员按GMP要求实施生产操作的能力、批生产记录复核情况、偏差处理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9)无菌生产操作人员技术要求 查学历及资历,是否具有无菌生产实际操作能力和无菌操作的岗位培训考核,对生产异常问题的判断能力。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10)物料管理负责人技术要求

查学历、资历及岗位培训情况,是否具有按规定对物料验收入库的职责,合格、不合格品、待验品、退货品、原辅料、成品、特殊管理药品、标签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是否按规定拒收不符合规定的物料或按规定报质量部门处理。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有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物料管理等岗位培训考核。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物料管理经验,是否具有按规定对物料验收入库的职责,合格、不合格品、待验品、退货品、原辅料、成品、特殊管理药品、标签等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是否按规定拒收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或按规定报质量部门处理。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2、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查组织机构以及文件规定,质量管理部门是否独立行使职权,是否对企业的质量问题有决定权,是否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是否按国家质量标准制定产品(物料)检验的内控标准并按标准全项检验、制定并履行取样和留样制度、制定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制定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等。

判断其实际履行职责的情况,查文件规定,是否有明确规定上述的职责,抽查关键的产品,检查其执行情况。

3、质量保证检查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查文件规定,是否按规定履行对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的审核及产品放行的职责。是否履行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评估及报告。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及对不合格物料、不合格产品处理等职责,保证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合格产品处理是否涉及相关批次或相关产品。是否履行物料监督、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查记录,现场提问。

4、质量控制检查内容

质量控制体系、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抽查每个品种的批检验记录,重点检查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是否按规定进行批批检验及留样,如辅料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是否能保证其检验反映的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一致;留样量是否满足检验的要求。检验仪器的校验情况;原料、产品是否按批取样并按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验;是否按检验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原始记录及图谱是否完整。检验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选择的原则、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检验或有委托检验项目是否批批检验、取样是否符合规定。查记录,现场提问。

5、物料供应商检查内容

选择供应商原则、审计内容、认可标准、审计人员的组成及资格、实地考察确定原则、考察周期及执行情况;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及其执行情况;按规定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资质证明资料具有供应商印章;每种主要物料供应商的档案齐全、完整。

技术要求:

(1)主要物料是否从合法单位购进,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到物料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首次考核和定期考核。审计内容是否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生产设施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偏差处理程序、相关合法生产的证明文件。

(2)舒巴坦钠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根据其配伍对象考察供应商原料药的生产条件,避免青霉素类产品与头孢菌素类产品交叉污染。

(3)无菌原料需考察其生产过程的无菌控制以及关键参数的控制和关键设备的控制,必要时考察其起始原料的供应商考核情况。

(4)有低温储存要求的物料应考察其运输过程运输冷藏的保障。

(5)生物制品用动物源性的原材料应考察供应商动物来源、动物繁殖和饲养条件、动物的健康情况。

(6)对原料药生产企业购进原料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进行生产,应对原料中间体供应商生产企业定期现场考核和批生产记录的审核,以保证其中间体的生产按报批的工艺进行生产。严格制定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并使用专属性强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7)变更供应商应规定进行考核和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6、物料管理检查内容:

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验证其能够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

技术要求: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应经检验合格及质量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或放行,并按规定记录,账物卡应相符;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特殊管理的物料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采用计算机控制物料系统,验证是否能够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特殊储存要求的物料或产品是否按规定要求存放,并有相应记录。

7、生产管理检查内容:

所有产品均按照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情况。

技术要求:所有的物料均是否按照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由质量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才能投料生产;其生产工艺是否按申报的工艺进行工艺验证,并制定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生产工艺控制点和控制参数;是否制定岗位操作规程、按规定进行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毒性药材及其饮片等特殊管理的药品是否监控投料。

8、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检查内容: 检查销售记录,退回、收回产品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技术要求:销售记录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包括办公电话和手机)、传真、销售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以确保必要时能够及时追查并收回全部产品;退回产品及收回产品的处理程序是否按规定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否按规定执行。

9、自检与整改检查内容:

企业自检执行情况;接受检查、跟踪检查的次数及其发现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技术要求:企业是否定期组织自检,是否建立自检组织机构,是否制定自检方案,自检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自检记录,自检报告是否包括自检情况分析与评价、整改措施的监督落实、整改结果的复查和评价、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10、涉及委托生产的检查内容:

相关药品委托生产批件情况;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质量监控情况。

技术要求:委托方是否制定委托产品的鉴别、含量测定等可控的质量标准,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是否考察受托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并保留委托产品的批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委托加工期间,是否派质量技术人员到受托方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和技术指导,以保证委托产品的质量。

11、曾经违反《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意见或结果。

2.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二

关键词:企业技术中心,网站,信息发布,技术交流

技术研发工作是企业核心事务, 为贯穿企业价值链的关键因素, 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部署, 国内各大企业纷纷成立企业技术中心, 并积极申报国家认定, 实现研发工作信息化管理, 提高研发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网站, 实现技术研发信息发布交流是企业技术研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

1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概况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指出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予以认定, 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 一种是成立专业公司承揽企业内外部技术研发项目, 进行商业化独立运营;一种是成立专职部门管理企业创新工作, 行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业务职能。目前企业技术中心大多为第二种运营模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企业内各专业均建有本专业信息管理平台, 技术中心作为本企业技术研发工作专业业务管理部门, 也应建立相应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本专业工作信息化管理工具。新矿集团提出企业技术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应由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报表、内部信息发布交流、外部信息发布交流、即时通信、研发辅助七大系统组成。其中内部信息发布交流系统通常以企业内部专业门户网站形式建设, 具备企业技术研发工作信息发布、交流功能;链接本专业各信息化系统入口实现快捷访问。

2企业技术中心网站建设相关技术

网站结构搭建一般采用HTML与XHTML组织建设;内容完成后可以通过CSS美化布局, 获得更好的内容表现效果;客户端脚本语言一般采用目前最流行的Java Script, 如Ajax技术;应用ASP、PHP、JSP等服务器脚本语言编程在服务器端实现对内容的分析与操作;数据库可以采用Access、My SQL、SQLServer、Oracle等用于存储数据。网站建设的常用工具有Notepad++、Edit Plus、Dream Weaver、Photo Shop等, 目前许多网站建设采用仿站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网站建设效率。企业内部技术中心网站服务器一般在内网私有ip环境下运行。

3企业技术中心网站建设主要功能设定

企业技术中心网站应具备系统前台、用户主页、系统管理、权限分级、留言回复、论坛交流、链接功能等主流网站技术功能, 实现专业门户、辅助办公、信息发布、技术交流、链接访问五大应用功能。

专业门户功能实现企业技术中心信息集中发布, 并作为本专业各应用系统的门户系统;辅助办公功能用做企业技术中心日常管理信息化渠道之一, 作为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补充;信息发布功能分类实现技术研发信息内部发布共享;技术交流功能实现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的网上交流, 链接访问功能实现企业内外部技术研发相关系统、网站的链接访问。

按照上述功能要求, 企业技术中心网站一般包括:中心简介、通知公告、科技新闻、科技信息、技术供求、论文报告、创新工作、学习资料、荣誉展台、文件汇编、公告板、交流论坛、留言板、管理链接、信息链接、联系我们、用户主页、后台维护等功能模块, 并具备单条信息留言评论, 功能分述如下:

(1) 中心简介:作为网站封面, 主要介绍中心体制建设、展示企业创新能力等内容。

(2) 通知公告:作为专业通知发布渠道, 发布企业技术中心日常工作中各类通知公告。

(3) 科技新闻: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国内外、企业内部科技新闻。

(4) 科技信息:发布国内外、企业内部研发活动相关科技信息、科技情报及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5) 技术供求:发布企业内外部研发资源、科技成果、推广技术、研发课题、技术需求等。

(6) 论文报告:发布相关重大技术研发论文报告。

(7) 创新工作:发布各级技术研发工作安排部署, 及各类创新工作方法。

(8) 学习资料:发布研发管理、技术培训资料。

(9) 荣誉展台:企业技术成果获奖, 个人、集体荣誉展示, 激励内部创新。

(10) 文件汇编:各级文件按照法律法规、管理办法、优惠政策、目录文件、规程标准等分类, 按照制定部门、年份顺序显示, 方便查询、下载。

(11) 公告板:以滚动文字形式在首页直接显示重要信息。

(12) 交流论坛:按照本企业研发机构分别设置论坛频道, 实现各专业研发人员线上交流。

(13) 留言板:实现网站留言功能。

(14) 管理链接:链接本专业及相关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15) 信息链接:按照政府部门、研发机构、科技团体、相关企业、公共查询、企业站点等分类设置外部网站链接。

(16) 联系我们:显示技术中心联系方式。

4应用实例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建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设立专业管理部门。多年来中心不断健全完善决策层, 咨询层, 管理层, 研发层的技术创新体系。并相继投运了新矿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网站、信息管理平台、创新辅助系统三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管理系统。技术中心网站于2013年投入运行, 设置按照系统维护、审核批准、访问发布设置网站管理员、研发机构管理员、一般用户三级权限, 安排专人维护内容、完善结构、发布各类信息, 并通过信息留言评论系统及时获得反馈, 各专业积极利用交流论坛进行线上交流, 据统计网站日均访问次数100次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5结论

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用网站技术建立技术研发专业门户, 及时发布、交流技术信息, 实现技术信息高效获取;通过链接各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入口, 实现信息平台集中管理, 提高访问、交流效率。网站建设应根据本单位特点, 按照需求不断完善内容、架构, 持续提高技术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3.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三

一、企业技术中心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日臻完善

湖北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把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并建立各部门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协调互动机制。一是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纳入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体系,鼓励市县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奖励机制,不断推动了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二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和完善了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支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改革科技计划管理,突出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原则,设立企业创新能力专项,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产品;四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专项行动”和定期举办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等活动,为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

湖北省发改委在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面,认真履行职能,加强政策指导,抓好协调服务。一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制订《湖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同时,把技术创新纳入全省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落实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规划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另一方面,优先支持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日臻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二、企业技术中心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目前,湖北省已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1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企业技术中心涵盖了全省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通过十五年的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运行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配置了经济技术资源,使人才培养、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企业技术进步融为一体,逐步成为企业创新的生力军,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全省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360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13688.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3.6%;出口创汇97.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0%。

一是促使了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向企业聚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营造了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和环境,推进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间的人才交流和互动,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通过与高校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方式,既锻炼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还吸引一批高科技人才,公司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达25%,其中高级科研人员4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93763人,其中高级专家和博士分别达到22555人和1419人。联合高校培养博士,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共建立了80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产业基地。

二是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企业的创新活动十分踊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2012年,湖北省360家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量达600亿元,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8301项,占全省专利受理总数的34%;其中发明专利为3027项,占全省总数的36.5%。一批企业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解决了桥梁跨度大、桥面宽、活载重、列车速度快带来的难题,在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及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开发的“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针对接入网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复杂施工环境,解决了入户光纤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制的“4KW全光纤激光器”改变了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的现状,为高功率数控激光加工系统嵌入了“中国芯”。

三是推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发挥产业优势和科研优势,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向全省重点产业领域,以企业技术中心为纽带,一批企业以多种方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联盟,推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关键技术合作,共同承担完成了一批以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代表的高水平研发项目。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冶金热能实验室”,湖北华舟重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应急交通保障装备技术中心”等,这种共建研发基地的合作模式,既提升了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又锻炼科技人才,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既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又促进高校以学科优势整合学科学位建设的主导方向。

四是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在全国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全省加快创新型湖北建设步伐,一批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一部分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依托技术中心,突破管理模式创新,建设中央研究院,或在境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原始创新、工程化技术及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研发组织体系,建立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核心技术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为全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东风汽车公司构筑决策、管理、研发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利用企业内外创新资源,致力于“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开发方针,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东风“猛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新产品的推动下,2012年,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汽车销售突破百万辆,销售汽车300多万辆,实现营业收入3904亿元,位居世界500强第142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6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把技术中心建为开放式的研究院,大力推进高端战略产品研发与应用,在硅钢、汽车面板、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等产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垄断,促进了企业稳步发展,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138亿元,位居世界500强第321位,武钢已成为全球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五是推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按照湖北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着重围绕重点领域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改造。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船舶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造船市场低迷的冲击和挑战,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国际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支撑了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条件下的稳定发展,2012年公司完成总产值53亿多元。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围绕磷产品深加工、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节能环保,走自主研发、引进、合作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该公司由以前的山区小厂逐步发展成湖北省磷化工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了全省磷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是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布局和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实力的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60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15%。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通信光网络设备和光纤光缆为主的企业,为了持续增强技术创新实力,公司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获得了几百项国内外专利,确保“光通信专家”的技术领先位置,烽火通信也因此成为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其中通信光网络设备和光纤光缆两类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均排列前三位,部分设备位居“中国第一”甚至“世界首例”,2012年烽火通信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总资产达125亿元。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是我省第一家上市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坚持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新药研发工作十分重视,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近年来每年保持100个以上的新产品在研及转化,仅自主创新的在研一类新药就多达二十八个,在新产品的带动下,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利税12亿元。

七是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不断推进企业由生产型、经营型向创新型转变,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12年,36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024.14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44%;实现新产品销售利润345.12亿元,占产品销售利润的55.1%。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了“利用粗硒生产二氧化硒及精硒”、“阳极泥提取稀散金属碲”等多项科技攻关,成功开发了二氧化硒、碲等新产品,2013年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应用)销售收入超过16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0%。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国际领先的全自动彩色聚合墨粉生产线,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我国的垄断地位,抢占了国内三分之一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挺进。武汉光迅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在光通信用核心器件芯片的研发和制造上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自行研制的光纤放大器、波分复用器等光无源器件在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并占全球7%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电子器件制造商。

三、站在新的起点探索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总要求,湖北正朝“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迈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湖北已呈现出蓄势勃发、“中气十足”的强劲态势。站在新的起点,加强科技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尤为紧迫,企业技术中心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有所担当。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和培育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技术中心建设水平。要站在事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发挥好企业技术中心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用信息化带动创新,用信息化引领创新,用信息化发展企业创新的新优势。要进一步推动全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开发基地;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力争使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全省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第二,突出产业重点,抓好技术中心发展布局。按照科学发展、企业主体、自主创新、龙头带动的要求,紧紧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是紧紧围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把创新的立足点落在重点产业领域结构调整上,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开发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和知名品牌;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经营状况好、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和区域不同层面的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梯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带动能力;三是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扶持区域特色产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推动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一批代表湖北特色的自主品牌集群;四是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立足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实施开放式、国际化的技术创新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创新资源,加快建立全球化的研发体系,使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加强政府引导,构建企业创新投入动力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一是要引导和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确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低于4%;二是要引导企业抓好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评价机制,使各项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努力推进以企业主导的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加大对技术开发投入的政府导向性力度,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和借助金融及资本市场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逐步建立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4.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四

湖北烟草2010.02 期作者: 襄樊金叶公司 熊应伟

卷烟工业企业品牌的成长,名优烟的畅销,离不开优质烟叶原料这个基础,工业企业的烟叶原料完全依赖于打叶复烤企业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对原料的均质化、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不仅表现在原料的物理性状上,还表现在对内在质量的稳定上。打叶复烤企业如何满足卷烟工业企业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打叶复烤企业来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持续地提高打叶复烤企业的工艺水平,努力提高工艺保证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这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再上新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工艺保证能力是技术进步的核心

打叶复烤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日趋成熟,加工方式向精细化加工、分组加工和个柔性加工方向发展。现阶段,一般的打叶复烤企业都能达到两个行业标准(YC/ T146-2001《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范》和YC/T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规定的质量和加工标准,但行业标准作为指导性标准,质量指标的设定比较宽松,打叶复烤企业不应仅满足于行业标准,应密切关注工业企业的需求。随着原料分组加工技术的应用,工业企业对配方打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和更加严格化。打叶复烤企业要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在提高工艺保证能力和适应能力上下功夫,对设备的性能要做深入了解,对影Ⅱ向产品质量的关键配置进行技术改造。

针对以上观点和要求,结合金叶公司的现状,谈几点个人看法及建议。

1.根据工业企业逐步实现的分组加工技术和对配方打叶提出的更高要求,首先满足的应是均质化和稳定性的技术要求,即叶片外观色泽、颜色均匀一致;二是内在吸味基本一致;三是主要理化指标基本稳定。要满足以上三个基本技术要求,打叶复烤企业应尽快完善工艺过程硬件设施的保证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

(1)改进和保证措施:首先是硬件设备要满足原烟分组加工和配方打叶组的配比技术要求(“三定”原则),保证烟包中最小比例的搭配初配均匀。其次对每个工位的工作量进行细化,在工位上规定每锅、每分钟的配比量(把),以便有时间去霉、挑杂、把住投料质量关。同时,班组应注重过程管理,质管部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严格考核,持之以恒,使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改进和保证措施:打叶的过程也是各个等级烟叶掺配的过程,贮配叶柜则是保证叶组掺配、细配均匀、稳定的重要硬件措施。实现配方打叶贮配叶柜的配置应采用对顶柜,三组六台,每台的贮叶能力4000kg/柜,可满足12000kg/h的投料生产。贮配叶柜具有条播布料功能,可将小比例的烟叶在工艺过程未彻底掺配均匀的,在进入贮配叶柜细配时得到解决。由于打叶后的含水率较高,堆积时间长后易结饼成团,不易松散,影响烤片水分的均匀性,应将叶片在贮配叶柜内的堆积高度控制在1.Om到1.2m以内。测算贮叶柜内径尺寸,长×宽×高=18m×2.5m×1.2m即可。

2.打叶去梗设备性能影响成品质量

现今的打叶技术广泛采用“柔打细分”技术,主要特点是对烟叶进行柔和的打叶,降低造碎,提高大中片率,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打辊转速,减少打辊单位宽度上的负荷,由原来2-4kg/mm·h降为0.8-1.Okg/mm·h,同时适当增加风分次数,使用逆流式(组合式)风分器,提高风分效果。要求来料流量均匀、松散、水分合适,烟叶展开良好。

为了提高副产品的质量和利用率,在三打前设立长梗中落工艺,将不带叶的长梗分离出来,可大大减少短梗量,减少下一级的负荷和造碎。经对公司现行打叶机三打前的物料取样检测(中等烟),不带叶的长梗(长度大于1OOmm)达33-37%。

3.把头离线处理是提高“两个能力”的有效措施

实现把头离线处理工艺。一是可提高生产线加工能力22%左右;二是单独处理把头,可提高把头(叶基)的纯净度;三是叶基上叶面小,叶片薄、油分少,耐加工性能差,与叶身在同一条件下加工造碎大,获得的仅是小片、碎片。叶基单独加工框栏规格可根据来料等级品质选择,适当调整打辊转速,以获得较好的叶片结构,提高出片率。

为了解把头离线处理的工艺效果,元月下旬组织有关员工利用低次烟人工剖把(把头长度120-170mm,剖把率95%),经真空回潮后人工喂人四打(把头温度63℃,含水率18.4-22.3%),框栏规格φ40mm,打辊转速(49HZ)758r/mm,风分(37HZ)风速1.7-2.3m/s,撕叶率达到96.3%,风分率89.5%,大中片率59.3%,<3.18mm碎片6.3%,叶含梗2.59%,梗含叶1.54%。从以上工艺试验的结果分析,效果极好,由于准备物料较少,试验时间短,未来得及调整风分系统,导致叶含梗偏高。

为了使把头离线处理效果更佳,其工艺配置建议按

以下技术要求设置。

剖把→人工挑选→筛分→润把→风选除杂→打叶→九分风分。

剖把机剖把率要求达到90%以上,增设局部除尘,单独打叶撕叶率95%,框栏φ40mm。

人工挑选的工艺任务是分别检出未剖开把头和霉变把头、把头夹带低次烟及杂物。

φ6mm的振筛将剖把过程的造碎叶片分筛出来,避免润把头(叶基)时粘贴筒壁和增加风选除杂的难度。

分选除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净化叶基,保证成品叶片的纯净度。

叶基单独打叶的优点前面已述,打叶机规格(φ×长度)260×1800mm,生产能力1800.2250kg/h,九分风分器的规格宽度更换为2400mm,减小风分室内物料的密度,提高风分效率。

4、叶片复烤技术的完善是提高“两个能力”的关键

叶片复烤亦采用“低卷曲复烤技术”,其特点为降低干燥温度、控制相对湿度,提高冷却温度,采用雾化水回潮。减少叶片与气流间的温差,避免叶片与水蒸气直接接触,使叶面平展,减少打包造碎,减少烟香的损失。

叶片复烤既保证了其物理现状、内在品质和水分的均匀性、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去湿能力。为实现配方打叶保留内在品质创造新工艺。

二、过程控制能力是加工质量的保障

过程控制是指打叶复烤企业生产过程的监控能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严密的生产监控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加工生产应突出严密、受控的要求。

在工序、岗位树立“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等生产和质量的理念,充分发挥操作工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减少加工过程质量的波动和质量隐患的产生。树立先进的工艺控制思想,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工艺控制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指标控制向参数控制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转变。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第一应抓好源头,重视对来料的检测,如原烟含梗率、含水率、含杂率、叶片厚薄、长度、油份等,分析其加工特性。第二根据客户的具体质量要求进行产前策划,工艺、设备、检测人员共同参与,制定最优的工艺加工方案。第三是打叶复烤设备工作参数数据库的建设。加工生产时需实时调整设备参数,这既需要设备操作工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又需要质量检测数据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生产主管人员的指导。第四是应充分重视质检工作。在线质检工作不仅是为客户提供质量数据,更重要的是实时反馈产品在线的真实质量水平,是操作人员调整设备参数的重要依据。修改后的行业标准 YC/T146和YC/T147强调在线过程控制加工质量的稳定性、成品质量的均质性。强调了检测设备的合理配置,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统一性和真实性,突出质检工作的严谨性和实效性。

过程控制水平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保障水平,是严密有效的生产组织过程,需要工艺人员、操作人员、设备人员、检测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共同确保生产实时受控的目的。

三、服务保障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打叶复烤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的内涵既包括满足质量的工艺服务,也包括满足加工前、加工后直接对客户的服务。企业应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的主动服务意识,建立相应的服务实施细则。产前积极同客户沟通,做好原料的接收、贮存保管工作。加工旺季时要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努力满足客户尽早加工的特定需求,树立为客户节约每一片烟叶的观念,通过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原料损耗,提高出片率双赢指标。

烟叶加工过程,操作工和职能部门要及时向监督人员反馈加工数据,发现质量波动时要及时反映给监督人员,使客户全面掌握生产线状态。加工后还应主动跟踪产品质量,征求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意见,以

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建立客户投诉反馈机制,确保客户提出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及时得到解决。

服务体现在企业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水平的高低关键是企业职工是否真正树立了服务观念,即产品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观念,是否把为客户着想真正贯穿于工作始终。完善的服务保证是打叶复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5.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五

为提高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加大技术改造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支持工业中小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央投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1]2663号),现将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基本条件

1、重点支持工业各行业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装备水平,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

2、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为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含),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及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纳入资金安排范围;

3、企业银行信誉良好,无违法违纪行为;

4、项目资金落实,前期工作已完成且符合相关要求;

5、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

6、项目土建工程投资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30%

二、属于以下情况之一不可申报

1、项目不符合投资支持方向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前期条件不具备。

3、以前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尚未验收的(企业)项目。

三、材料要求

项目上报时必须报送资金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可由项目申请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或自行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招标的)。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1、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

2、项目有关资金和自筹资金已落实的证明材料,有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需出具贷款合同或省级及省级以上银行的贷款承诺函;

3、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文件;

4、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书(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5、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6、项目报批文件中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

7、州(市、地)发展改革委、经委联合出具(或园区管委会)的项目真实性证明;

8、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四、项目申报程序

各州(市、地)的项目由各州(市、地)发展改革委、经委共同组织审查,汇总后联合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由园区管委组织审查,汇总后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西宁市发展改革委、经委;格尔木市的项目由格尔木市经发委组织审查,汇总后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海西州经发委;省属企业可自行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当地发展改革委、经委和园区管委会。

五、相关要求

1、项目组织单位要按照项目申报条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相关要件进行审核,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认真填报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和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并将纸质和电子版同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

2、项目申报时,须同时向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两部门各报项目完整材料一式两份。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将联合对项目进行审查、汇总上报。如省级审核通过,届时通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准备材料一式六份。

3、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1月20日,逾时不再受理。

4、《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电子版在“青海省经济信息网”http:///网站或“青海工业信息网”http://网站下载。

省发改委联系人:产业协调处

刘永春 联系电话(传真):0971-6303619 省经委联系人:工业投资管理处 王菁华 联系电话(传真):0971-613870

1附件:

1、项目真实性证明(样本)2、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 3、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

6.企业新年贺词范文 篇六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行政班子向工作在营销、生产、管理等岗位第一线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员工,向认真负责、积极带头、率先垂范的各级管理工作者,向默默无闻、积极支持公司员工工作的各位家属,向一直关心、支持丹化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致以最亲切的慰问和最诚挚的祝福!

伫立岁首回望,我们心怀喜悦、充满自豪。过去的一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广大员工团结拼搏的一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取得的成绩斐然,集团的发展,势头良好。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凝聚着全体员工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们向大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让我们携起手来,克服困难,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珍惜我们昨天取得的成绩,把握好今天的契机,去迎接××××做强做大的灿烂明天!最后,恭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总裁:××××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一日 [公司新年贺词]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2,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集团董事局,向全体职员的努力进取和勤奋工作,投资者给予公司的真诚信赖、中外客户的热情支持致以深深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和气致祥、身体健康、家庭康泰,万事如意!

2011年,在各级经营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团2011年各项经济指标比往年有了较大增长……这些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成绩证明:公司的战略是清晰的,定位是准确的,决策是正确的;在这里,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更感谢一年来全体人的不懈努力!

诚信缔造伟业!面对集团2011年良好的运营状况,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更为远大的目标。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态系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良性的互动之中,新财经政策、……,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成就未来!建立和完善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加大激励力度,实施企业再造与流程创新,在管理力度和管理风格上实现突破;知行合一就是针对不同的层面,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在经营上慎重求实、在技术上掌握核心,真正做到战略合理、组织高效、制度完善、流程顺畅,人员精干。

机遇与挑战同在,光荣与梦想共存!最后,祝愿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2012,大家都龙,告别了兔年,精神抖擞,金龙一到,姚明盖帽,金龙一笑,全民福到,金龙一跑,股票见好,金龙一吼,你我都有,祝你金龙金运。

60改革开放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换新颜中华谱新篇。众志成城抗震灾全国援四川。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庆凯旋。展望12祝愿您龙气冲云天!

12年赚钱秘诀:拔一根龙毛,吹一口气,就会龙气冲天,财源滚滚,这招为千古绝学:吹毛求币,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迎新春,我拜年,送你金龙春满园。己丑年,行大船,践行科学发展观。新年祝福:人民生活再翻番,幸福生活万万年!

龙年心愿:365天天天见你,24小时时时伴你,1440分分分爱你,86400秒秒秒守护你,祈祷你我刻刻不分离,生生世世在一起!吉兔年,奥运盛开给我们骄傲,抗震救灾让我们团结。金龙年,建国60年给我们喜悦,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信心,祈祝国龙、家龙、人龙、万事谐龙。

寄一句真真的问候,字字句句都祝你龙年快乐;送一串深深的祝福,分分秒秒都祈祷你龙年平安;传一份浓浓的心意,点点滴滴都愿你龙年如意!

愿你新年吉祥如意,年年圆满顺利,月月事事顺心,日日欢欢喜喜,时时高高兴兴,刻刻顺顺利利,祝福你我用点点滴滴,想念你我发发短信!

长安油贵米不贵,安得良驹好相随。天若作美策马归,语笑声欢把龙吹!1 送你一头大金龙,保你挣钱不发愁;送你一头快乐龙,没有烦恼乐悠悠;送你一头平安龙远行千里不担忧;送你一头幸福龙爱情甜蜜长长久!

送你22个福,有福到福家家福,送福祝福全是福。享福见福处处福,大福小福半大福。金福银福龙年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抗冻一条心,抗震一股绳,奥运一家人,神七一把成。改革一起拼,中国一定行!龙年一股劲,2012一路顺。

让调皮的兔儿偷走你的烦恼,忧愁和悲伤;愿勤奋的龙儿带给你幸福,快乐和安康!

作为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发短信我很慎重。未来几天,你收到的所有新春祝福短信都是我安排发给你的。别声张,我就受不了别人跟我客气。

在新的一年里,你想出人头地吗?你想发财致富吗?你想光宗耀祖吗?你想大富大贵吗?你想升官发财吗?你想福星高照吗?别瞎想了,快睡觉吧!

改革开金犁,开放自奋蹄;创新吹号角,和谐有灵犀。新春祝福:happy 龙 year!

龙年大吉,恭祝你: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欢唱,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鸿运,九九吉祥,十分龙气!解湘冻,化蜀劫,奥运扬威,太空漫步,卅载改革有成,天语:兔尽风流;靓车拥,安居易,股市走高,薪水攀升,一年辛苦有报,心愿:龙转乾坤

小小短信热似火,祝福温暖你和我;寒冬腊月多保重,添衣保暖别啰嗦。麻将把把龙牌摸!打牌次次都开锅!腊月过完迎龙年,愿你拥有龙生活!

我有一头小龙龙,从来舍不得骑,庆祝今年是龙年,想带他去赶集,房前屋后找个遍,找不到真着急,忽听身后声声响,小龙在看短消息,龙年快乐!

金龙送福福满天,福禄祷禧财运年。金龙旺金庆盛世,世界共享瑞祥日。文明华夏血脉连,和谐美满中国年!过年好!

中华五千年,民福笑开颜。佳节鞭炮响,金龙来拜访。万户闹新春,龙年顺顺顺。恭贺新春!

龙的新年龙的你,龙的生活龙奇迹,龙的幸运龙时机,龙的快乐吹龙皮,龙的祝福送给你,龙的心愿无边际,龙的健康龙美丽,龙年大吉龙大礼!

和谐中国:三十年改革彰显富强昌盛;六十岁华诞预示福祉绵长;四海乐享升平永泰;两岸祈愿共铸安康;让幸福吉祥和喜庆团圆来的更猛烈些吧!新年鞭炮响一响,祝您黄金超万两。新年红包领一领,祝您腰板挺一挺。新年对联贴一贴,祝您股票永不跌。新年外出走一走,祝您活到九十九。

告别2011迈进2012希望全国人民在新的一年里抹去一切烦恼,增添无限快乐。

高骑冲天奔龙,旧岁何须挽留,举杯畅饮美酒,友谊天长地久,满怀壮志雄赳,祝福2011 金龙迎春龙年龙气冲天,两岸三通和谐指日可待。

投资有姚明的手感,办事有刘翔的效率,抗压有张国政的力量,无论高低起落,都有郭晶晶的镇定。凭此四条你定能活得奥运一样精彩。龙年快乐!

你真龙!身体健康如龙壮;事业好运多龙毛;财运亨通撞龙运;学业有成似龙奔;天天有龙肉烧土豆,龙奶加面包。。。总之,龙年你真龙!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2,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集团董事局,向全体职员的努力进取和勤奋工作,投资者给予公司的真诚信赖、中外客户的热情支持致以深深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和气致祥、身体健康、家庭康泰,万事如意!

★新年的钟声将伴随着******落实的东风敲响了,我们将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2年。在此,组委会秘书处对各位领导、各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各单位生机勃勃,万事如意!感谢您对我企业一如既往的支持,在以往的日子里,得到您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您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为此在这新春到来之际,我们向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热情的问候!★恭祝您的事业蒸蒸日上!

★恭喜贵公司成功上市!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

★祝您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笑口常开;也预祝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合作愉快,万事如意。

★零时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的年华。祝你春节快乐!

★恭喜发财,财源广进!

★正逢新春佳节,恭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拜新年

★恭祝您的事业蒸蒸日上,新年更有新气象!拜新年

★随着新年的到来,预祝贵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祝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拜新年

★感谢您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敝公司的大力支持,祝您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大展宏图!拜新年

7.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分析 篇七

创业以其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而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创业的类型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所谓技术创业, 主要是指依靠科技成果建立起新的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造就技术创业人才, 而且还通过创办起来的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最具活力的因素。技术创业强调的是创业者, 突出他们有技术, 并且是以这种技术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业, 进而经营自己的企业和事业。这与其他方式的创业企业或创业服务是不同的。人们也许听惯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概念, 但是这些概念与技术创业侧重点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创业首先是解决他们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13万, 2007年达到495万, 2008年达559万, 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 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而“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这么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渠道。不仅如此, 这么一个渠道还是最好的渠道之一, 这是因为从事技术创业的大学生都必须有创业的点子, 而这些点子通常是建立在所拥有的某些核心技术 (甚至具有专利权) 的基础之上。因此, 本文研究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

技术战略是指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 包括为获取、维持、利用和放弃技术能力而投入的资源, 它决定了企业基本技术能力的特征和程度, 以及可用的产品和过程平台, 主要包括研发过程中的项目选择和优先级划分、内部资源分配和外部技术投资选择等。研究表明, 技术战略并不仅限于高技术行业, 而是企业普遍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那些能力驱动型或顾客驱动型产业也都需要技术战略, 尽管这些行业的技术战略较为模糊, 但却决定了技术能力以及企业产品和过程平台的选择。一般来说, 企业技术战略主要受到环境、高层管理、资源和组织4个方面的影响: (1) 环境维度。公司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包括任务环境 (如客户、供应商和竞争者) 、产业环境 (如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权、商业化新技术所需要的配套资产、主导设计和产业标准的出现、采用某些技术的收益递增等) 和宏观环境 (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等) 3个方面等; (2) 高层管理维度。管理高层是决定技术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有效结合的重要因素。与技术和创新相关的事物和问题是所有公司总经理工作组成部分, 总经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获取、形成和配置技术和创新资源; (3) 资源维度。资源决定了企业可以采取的技术战略以及技术战略的执行, 企业必须投入资源来进行一系列的技术选择 (产品、价值链中需要获得、应用、市场化或放弃的技术) , 这些决定着企业技术战略的范围和领先程度的选择、收到财务资源可用性的影响; (4) 组织维度。技术战略应该包含组织设计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因为如果公司能够满足技术战略的竞争方面、价值链方面以及资源投入方面对组织的要求, 技术战略就可能更有效。

技术是技术创业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选择合理的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企业的技术战略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转移战略。但必须注意的是, 不同技术战略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并非绝对明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多种技术战略, 搭配使用, 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的技术战略组合。

1.1 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顾名思义, 指的是企业通过自我研发或者合作研发, 实现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包括技术领先和技术模仿两种战略。

(1)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是指企业试图成为第一个实现新技术研发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上具有率先性。所谓率先创新, 即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 产生核心技术或核心概念的突破, 并在此基础上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 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 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 是根本性的创新。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新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企业得以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 赚取超额利润;同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行业标准, 技术领先企业可以提高后来企业的进入壁垒, 从而达到左右行业发展的目的, 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并且作为新市场的开拓者, 技术领先创新企业能率先建立起供应和销售网络,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此外, 由于新的技术和产品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 技术领先创新者得以享受到范围经济。

但是, 技术领先企业往往需要有大量的研发经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等大量资源的投入;同时, 由于技术领先企业开发出的新技术具有史无前例的率先性,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程度非常高。正如一句行话所言:“快一步是先驱, 快三步是先烈。”由于难以拿捏技术领先的程度, 因此, 难以预测产品的公众接受度, 资源投入可能难以收回, 投资风险度极高。

(2) 技术模仿 (技术追随) 。

技术模仿是指企业试图采取跟踪战略, 在技术领先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后, 通过实物剖析或情报分析等合法方式, 掌握新技术的关键内容, 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 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技术模仿的基础是模仿创新,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 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 跟随率先者的足迹, 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 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这种模式对于激烈的竞争中的创业企业不仅投入较少、风险小, 而且由于晚进入市场, 特别是可以观望市场的发展和演变, 选择适当的时间进入, 因而可有效回避市场沉默所导致的损失和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不确定性的风险, 成功率高。同时凡是在市场受欢迎的创新产品, 多数技术水平较高, 企业模仿这样的率先创新, 通常都会有较高的技术起点。进而模仿者的技术水平提高, 创新能力增强, 抢占更多市场, 进入良性循环。当然, 模仿创新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和劣势, 一是被动性, 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 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二是有时会受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的效果, 这种壁垒一方面是自然壁垒, 如核心技术信息被封锁, 另一方面是法律保护壁垒, 有时会和率先者知识产权发生矛盾, 阻碍模仿创新的发生。

对于我国大多数技术创业企业而言, 技术模仿策略比较适合。正如上文所述, 技术领先企业需要具有雄厚的研发能力, 丰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 而我国大多数技术创业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同时, 我国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为我国技术创业企业通过采取技术模仿策略得以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 采用技术模仿战略的企业由于没有进行创新性的、开创历史性的研发活动, 而只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二次开发。因此, 其研发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小。并且技术模仿企业是市场的后进入者, 因此, 无需承担市场需求不确定等风险。此外, 它还能享受诸多外溢效益, 投资风险因此较低。

但是, 由于技术破译难度大, 迫使技术追随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日益完善, 技术领先企业对其新技术进行了日益严密的保护。因此, 技术模仿企业的技术破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 大量的技术模仿企业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技术模仿者是市场的后进入者, 因此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一方面, 技术领先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另一方面, 大量其他模仿者迅速进入市场。因此, 市场竞争将惨烈无比。另外, 由于技术模仿企业在技术上依赖于技术领先企业, 因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难以采取主动的应战策略, 其技术创新将变得十分被动。

1.2 技术转移战略

技术转移战略一般包括技术转让与技术引入两个方面。作为技术转移战略的技术转让指的是企业将自行研发或持有的某项独特技术转让给其他组织, 以获取高额转让费用的技术策略。技术创业企业通常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 然而由于受到企业资源、规模的限制, 企业可能缺乏利用技术的能力, 或者缺乏开发市场的能力, 或者希望集中资源继续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面对这些情况, 技术创业企业往往会作出技术转让的战略决策, 将非核心技术专利转让, 以换取转让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转让是一种极具风险的战略。因为技术转让不仅可能为自己树立强劲的竞争对手, 而且也可能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因此, 技术转让时机的选择和把握是非常关键的。特别对于以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技术创业企业, 选择技术转让决策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统筹兼顾, 仔细权衡。不仅要考虑现状, 还应预见未来。

作为技术转移战略的技术引入一般指的是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技术创业企业引入未进入市场的非成熟的技术成果, 通过二次开发, 使其适应自己的企业基础, 并使其实现商业化。我国技术创业企业目前大多采用以产学联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引入策略。以产学联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技术策略可以使企业与高校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局面。高校可以丰富技术创业企业的科研信息来源, 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弥补其在有关资源上的不足。同时, 通过长期合作, 企业还可以从与高校的合作中, 获取许多额外的收益。例如:了解更多关于行业的信息和动向, 优惠获得教室、教师等员工培训设施和资源, 低成本获取高素质人才, 比如如果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与此相应, 企业也大大提高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减少了高校技术成果的闲置和浪费, 同时也使高校的研究课题更加贴近和面向市场, 更具有需求导向性, 更好地引导高校走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产学联合的主要形式包括短期合作形式和长期合作形式。短期合作形式有有限委托合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等方式;长期合作形式涵盖在高校设立企业的实验室、研究所、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多种层次和多种方式的合作。

2 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客观上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 同时主观上忽略知识产权管理

我国专利申请、交易、保护成本高、障碍大;而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制裁不力, 专利侵权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专利侵权案涉及复杂的技术和法律问题, 往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从而延长了诉讼周期。以至专利侵权案往往伴随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而中止诉讼, 此外, 地方保护主义、社会上不正之风对审判人员的影响也会延缓专利诉讼的进程。反观专利侵权成本,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尚无规定专利侵权的最低赔偿金额, 赔偿也是采取“填平原则”, 即损失多少赔偿多少, 不具有惩罚性, 这就加大了保护专利的难度。与此相应, 技术创业企业普遍忽略知识产权管理。本文所指的忽视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它指的是技术创业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和有力的保护措施。众所周知, 科技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 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尤为不易。技术创业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一定时段内的市场垄断, 并获得相应的创新收益。如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 研发成果极易被人剽窃, 企业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另一方面, 它指的是技术创业企业在进行某一产品研发前, 没有去专利局查询的习惯, 以至于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理象严重。技术创业企业内部资源宝贵, 因此一定要合理利用。在进行一项技术研发前, 企业应该调查相关已有的专利成果, 或者绕过他人的专利, 避免侵权行为, 或者利用他人的专利成果, 搞二次研发, 以避免科研经费和科研人才的重大浪费。

2.2 忽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

技术型创业往往在创业伊始表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热情。技术型创业者急于将手中掌握的技术转化为产品, 因此在研发上投入极大的精力。然而, 技术创业企业往往容易忽略技术的继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产品周期短是高新技术行业的一大特征, 时效性是决定技术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 技术研发活动应当贯穿在技术创业企业的整个成长周期, 一刻的停滞就会导致企业创新优势的丧失。

技术战略要求技术创业企业不断寻找下一个技术创新项目。正如比尔·盖茨所说, 比起商业奇才, 他更愿意别人称他自己为预见家。市场竞争如同一场博弈游戏, 谁能预见下一步, 谁就能成为胜利者。同样, 在这场技术创业企业间的竞争中, 谁能预见下一个可能赢得市场的新技术并加以研发, 谁就能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产生忽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问题的根源, 除了上述主观原因外, 还有两个客观原因: (1) 缺乏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 技术创业企业科技创新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比较容易, 而且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创业企业搞自主创新。我国目前创业企业还缺少正常畅通的融资渠道, 除了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用于技术创新的贷款, 创业企业一般也不具备大企业拥有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在国外普遍的风险投资和天使资本在中国也较难获得。另外, 创业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技术创新活动资金也极为有限。因此, 创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 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 (2) 研发基础薄弱。创业企业规模小, 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创业企业对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过少。许多创业企业甚至没有技术创新资金, 很少有创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许多创业企业的科研支出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 而有关研究表明, 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下去, 其科研支出至少应占销售收入的2%~4%。因此, 技术创业企业还应加强融资渠道的管理, 增强研发势力, 以确实保证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

2.3 盲目追求企业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一些技术创业企业片面认为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市场需求越大, 带来的附加值越高。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高新技术产品大量重复建设, 供大于求, 库存积压严重, 资源极度浪费。其实, 高科技含量与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并不能画上等号。技术不能决定市场需求, 也不能决定企业收益。比如前几年, 我国出现的VCD生产线重复引进, VCD产品大量库存积压, 无数高科技企业因此倒闭。这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另外, 企业不应该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投身于自己不擅长的技术领域, 反而得不偿失。

2.4 盲目追求企业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

好的工具确实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 如果盲目购置企业高新技术设备, 那就是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有一家企业曾花费巨资从国外引入设备, 然而由于无操作人员, 任设备闲置数年,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技术创业企业来说, 企业资金因为有限而显得尤其宝贵, 因此, 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合理配置资源, 平衡企业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不断进步的科技将有利地助推技术创业企业更上层楼, 使技术创业企业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强化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战略管理是全面推进和完善该类企业成长壮大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摘要:本文在探讨技术创业企业的概念及其技术战略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 剖析了技术创新战略 (包括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模仿战略) 和技术转移战略 (包括技术转让战略和技术引入战略) 的内涵及优势和劣势, 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旨在为技术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管理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这对促进技术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 推进就业和创业将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创业企业,技术战略,技术创新,技术转移

参考文献

[1].胡继灵.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8)

[2].赵炎等.技术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8.企业技术中心范文 篇八

关键词:轴承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作用

轴承是现代机械设备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基础零部件,被称为“机械的关节”。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轴承行业已形成产品齐全、生产布局较合理的生产体系,轴承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提升,而高技术含量的轴承产品比例仍旧不高,国家在相关政策中不断提出对轴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轴承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经济腾飞。

一、 我国轴承企业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国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轴承市场出现了新的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轴承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年产值也在不断上升,位居世界前列。近几年,我国轴承产品进出口比例也在提高,如2011年我国軸承行业出口轴承49亿套,金额4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2%和36.6%,进口轴承18.8亿套,金额41.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6%和9.4%,全行业实现贸易顺差3.3亿美元,扭转了以往的贸易逆差现象。

虽然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技术上的问题。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方面水平有限,再加上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开发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SKF每年所申请的专利就在100项左右,而我国轴承行业年均申请专利不足20项。所以,我国轴承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轴承企业间互相模仿、重复建设、疏于创新导致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诸如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空调器、计算机等重要主机的轴承则需要依赖进口,高端轴承的发展和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不匹配,出现脱节现象。

二、 加强技术创新的有效对策及作用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它包括开发新技术,或是将原有的技术进行应用的创新。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不断的采用科学手段对生产技术升级,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轴承企业是机械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控好轴承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机械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技术是质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迫使轴承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竞争优势。

1. 加强对技术创新观念认识,建立科学技术中心

技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有关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以及社会的需求都依靠技术的发展,因此,技术上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先进的技术水平才能保障企业生产出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使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所以,只有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高技术创新观念,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轴承企业的决策者要积极树立技术创新的理念,加大技术创新观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度,改变传统观念,提升技术水平。其次,轴承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等条件,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技术中心,国家相关部门也要依据需求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组技术中心,保证在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能够有效的发挥集群效应,及时的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轴承产品质量拥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2.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方案

技术创新不能泛泛而谈,要依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制定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方案,以保证技术创新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企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改革。所以,轴承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注重开发中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及时、精准的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术创新方案的实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企业经济腾飞。

3.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不仅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还要对技术研发进行大力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足够充足。我国轴承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高,采用高新技术对轴承企业进行改革,是促进轴承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4. 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人才是影响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轴承企业应该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技术创新工作保驾护航,为了更好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就应该积极地推行产学研管的结合模式,借助外力进行互补,不断整合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改革的步伐。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市场人才,进行轴承市场的考察工作,搜集相应的信息,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客观依据,进而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其次,要有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以保证科技创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还要拥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组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集企业全员的力量做好技术创新工作,以保证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

5. 完善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体系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仅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动态控制,还要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评价、考核,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理念,促进企业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评价机制和体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创新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然后对企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定期考核,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情况的考核,对人才采用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要考察一个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考核轴承企业与外部的技术交流能力。

其次,要对轴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进行考核,考核企业的专业技术开发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情况,以建设高效的技术创新队伍;在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前还要对企业技术创新改革的环境进行考核,也就是对技术创新相关硬件设施条件的评价,以保证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高效性。

第三,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价考核。包括对产出和绩效的考核,产出主要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或是新的专利申请等情况,以及在轴承行业或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效益的考核,包含技术创新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时的考核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出口情况,所占国际市场份额等等,关于社会效益就是考核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以更好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结束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轴承企业来说,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技术创新问题不可忽视,对建立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起着关键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轴承企业竞争力。(作者单位:浙江优特轴承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倪友庆.我国轴承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03)

[2] 胡志强.上海车展轴承企业新技术[J].现代零部件,2011(06)

上一篇: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后悔的小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