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试题(精选7篇)
1.生物教学论试题 篇一
第五章
1.从心理活动的作用来看,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结构主要是由、、、构成,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
2.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有、、。3.遗忘曲线规律是由______提出。
4、加德纳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应具备那哪八种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序进累积规律的基本序进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理表象的形成过程:人 通过感知 激活大脑皮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心里学家加涅等人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们根据这一理论所提出的信
息加工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系统,后两个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起调节作用。
10、在认知主义学习观与地理学习中,要强调理解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地理学习中要 强调理解在学生感知_______、认知_______、掌握_______中的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共3题)1.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内容
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3、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2、地理有效教学基本策略有哪些?
1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课程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创生意识)2精心厘定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性。差异性,操作性)3合理组织地理教学内容 4选择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5坚持互动的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知地理世界的基本方式。坚持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地里有效教学的唯一选择)
3、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注意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5体现发展性的地理教学评价。
四、简述题(共2题)
一.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学习有何启示?
(1)地理学习要经过学生的自我建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面实现。
(2)加强地理学习情境的构建,促进地理学习的开展。
(3)在一定支架下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有效的地理学习。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学到新东西,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4)要尊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个别性。建构主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客观世界独特的理解。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体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P167)
二.谈谈怎么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
1、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求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地理课程意识是地理教师在思考和处理地理教学问题时对地理课程的一种整体性认识和反映。它包括教师对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内容、地理课程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并由此形成的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课程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三方面内容。
2、从地理教学整体看,它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下共同参与,重新建构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过程。
3、从地理教学内容构成看,地理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施等各种要素。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要求地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并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4、从地理教学过程看,地理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三.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
四.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P179 1.记忆遗忘规律
1.人地关系律 2.综合关系律
2.序进累积规律 3.事理结合律
3.地理学习迁移规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习心理动力、学习心理智力、学习心理能力、学习自我评定力。(P151)2记忆遗忘规律、序进累积规律、地理学习迁移规律。(P155)3艾宾浩斯
语言能力、逻辑、视觉、身体、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我观察智能。5.人地关系律、空间关系律、综合关系律、事理结合律 6 感知 理解 思维 顿悟 会通 7印象 刺激 复活形象
8地理认知结构,相似性地理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期望系统 10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地理知识
第七章
1.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p242)
答:(1)教学反思(2)教学叙事(3)课题研究(4)案例研究 2.地理校本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P239)
答:(1)有利于缩小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张力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的: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需遵循的一般原则
1.层级性原则 2.融合性原则 3.体验性原则 4.持续性原则
2.生物教学论试题 篇二
一、问题的难度空间应相当
要使各模块选做试题的知识量相对均衡,从题型结构与理答方式角度进行设计是一条求同途径。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H.A.西蒙等认为,影响问题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解决此问题所需的知识量,知识量越多,问题越难。对不同模块知识背景下的化学选做试题,要做到难度相当是考试相对公平的一个前提,而要做到试题难度相当,则各模块相应选做题所含的知识容量就应相当。
试题的题量、采分点以及解答方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知识与思维的容量。例如,2007年海南高考卷第21题(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与第2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比较见表1。
两题不但采分点数目相同,而且理答方式都为化学用语的书写,这样若不考虑学生个体在解题策略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两个模块的试题在知识容量即难度空间上可谓相对一致。一般来说,客观题较难分析学生解题策略与思维空间,而在设置主观题的理答方式时,采用相同的采分点与相同的答题要点,则可从试题形式上使各题之间的知识量相对一致。
因此,在编制各模块试题时可从题型结构与理答方式角度设计入手,尽可能使各题间的知识容量基本等同,即使问题难度空间相当。编制操作可如下:对各模块下的选做题,确定每题为相同数目的采分点,并依次设计相同的理答方式。例如,一个采分点都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一个采分点都为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个采分点都为简答,一个采分点都为计算,如此等等,以求问题的难度空间相当。
二、问题的搜索空间应相当
要使解决各模块选做试题所需的能力层级相当,可从解决各选做题所对应采分点所需的能力层级相当进行设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纽厄尔与西蒙认为,解决问题就是依据个体拥有的知识,搜索问题空间而不断解决过程中的迷津求得答案。可见问题的难度不单单决定于问题所需知识量的多少,还在于个体解决问题时搜索问题空间的能力,因此要使各模块选做试题难度相当,则还须使各对应采分点所要求的能力层级相当。
2007年考试大纲中阐述的能力层级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级,即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其中理解(掌握)层次指的是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综合应用指的是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对于选修模块,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与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各模块选做试题的难度在能力维度上也须相当, 而要使试题在能力层级上相当,较为困难,对2007年四省(区)试卷的选做题以能力层次进行分类统计见表2~表5。
(说明:表3、表4中类推栏1*,是因为宁夏、海南卷中有机化学基础为有机推断题型,采分点在类推基础上设置)
从表2~表5的统计可以发现,现有的四份新课程卷中各模块试题所需的能力层级还是较为零乱,如宁夏卷中,“化学与技术”模块选做题的能力层级较高,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选做题的能力层级就较低;再如海南卷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的有机推断题,若考生不能推定关键物质,则此题很多采分点得分为零,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推断题,若A物质不能推定但也不会影响到B、C物质的推定而得分,各采分点间无多大关联。而各模块选做题能力层级的设计不相当会使考试缺乏公平性,也影响学校选修模块的开设。
要使各选做题能力层级相当也可从设问角度着手,并采取相同赋分方式。编制操作可如下:把各模块的选做题都设计为相同数的小题,并根据能力层级由低到高的次序编制问题。例如,第一问考查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能力;第二、第三问考查学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第四和第五问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以及评价、创新的能力,由此而使各模块选做题之间的能力层级大致相同,使问题的搜索空间相当。
三、问题的认知情境应相当
要使各模块选做试题的问题情境相当,须基于各模块的核心知识而对各选做题的设问进行设计。
各模块选做试题的问题认知情境相当,不是说问题的知识背景相同,主要是使问题的认知背景相当,即各模块选做试题的问题情境均应偏向于选修该模块知识学习的学生,即要具有一定的选修知识的“专业”性,而不是所有的理科考生对该模块选做试题的知识背景感到熟知或能解。
理科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模块时,对各个选做模块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因此若试卷中某个模块的选做题设置不够“专业”,就能使选修其他模块的学生也能解题得分。例如,2007年广东省高考化学卷第28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选做题,其设问(1)从元素原子守恒规律即可推出其为乙酸,设问(2)为酯化反应方程式书写,设问(3)是依据数据表而进行归纳推理,设问(4) (5)都是基于题干信息的推理题,可见该题设置的所有问题大多可运用必修部分的有机化学知识而解决;而该卷第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选做题,其设问都是基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与化学键知识,化学必修知识没有涉及,因此必须用该模块下的知识才能解题,相对“专业”, 可以说这两个模块的选做题其问题的认知心理背景不同。由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学习负担就较轻,而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生,似乎是“多学了知识”,负担较重, 这也为今后选修模块的开设产生不正确的导向作用。
要使各模块选做题的认知背景相当,试题的编制操作可选择基于本模块的核心知识,并分析此选修模块内容与化学必修内容的相关性,然后选择能充分体现该模块“专业知识”的内容命制试题,从而使各模块选做试题的认知情境相当。
3.论小学语文试题命题的问题与策略 篇三
一、重课本知识,轻生活体验
命题的内容片面重视书本知识,而和学生的生活没有紧密联系,没有贴近生活情境,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性,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激情和活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未能得到训练。
二、重工具作用,轻人文关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考试命题中也应着力体现这一基本理念。但在传统的考试中往往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缺乏人文关怀,设计的试题单调、严肃,呈现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不感兴趣,不利于孩子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重全体学生,轻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性的。古人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试题在设计上往往缺乏层次性,很少设计多层次的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在一份试卷中,只有必答题,没有选答题。学生的思维空间狭隘,不同个性的学生没有发挥独特见解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小学语文试题的命题要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这样,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真正使语文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题例1:请你为学校阅览室上写一句话,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专心读书。(五年级)
题例2:老师,您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是为我而白,(),这诗句难道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吗?(六年级)
在命题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实际,努力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体现人文关怀
在试题命制中,我们应该在试卷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采用洋溢关怀、充满情趣的形式,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语文试卷散发出“语文味”。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答题心理。命题语言富有情趣,在试卷的开始处可以写上几句“卷首寄语”,给孩子一些温馨的提示和鼓励,如:“同学们,播撤了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从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开始,收获你的成功吧!”使学生放松心情,愉悦作答。
试题的人文性还要体现在试题的内容上。命题的设计要注重多元和开放,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体验,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题例1:同学小军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不断下降,请你用一两句话劝劝小军。(四年级)
题例2:“人人都说家乡美”。是啊,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儿?那里有哪些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呢?请你向大家作个介绍吧。(五年级)
三、既面向全体,又培养个性
考试命题要面向全体,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这个要求依据的就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命题时应有所体现。但同时,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又会有差异,因此,命题还要考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这就增加了命题的难度。如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同一类型的题目可出若干个可供学生选做;同一道题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等。
同时,我们可以设置基本题和加分题。基本题立足于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加分题则侧重于让不同的考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反映出个体的差异。
题例:“绿色”一词原本指草木茂盛时的颜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含义,如环境保护;无污染、无公害;简便、安全、快捷等。请根据以上提示,用“绿色”不同意思造几个句子。多多益善哟!(六年级)
四、突出学科功能的整合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很强。我们在命题时要注意拓展空间,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在试卷中尽可能地融合听、说、读、写;整合三维目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赋予试卷更丰富多样的功能,进而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题例1:“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请你再写一个出自这部名著的故事,它的名字是()。(五年级)
题例2:《桃花心木》一文要告诉人们的生活哲理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下来。(六年级)
4.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
4、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具体确定并描述 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 个主题,并选择了 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 和。(出发点、依据)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具体确定并描述 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
10、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的。
11、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 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12、新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3、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的范围主要是、、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4、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
15、教材的教学主线是由 和 组成的。(知识结构主线、教学目标主线)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D、它是用一系列抽
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B、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C、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D、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A、《课程计划》;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D、《教学大纲》;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
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D、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E、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B、实验操作技能;C、科学探究技能;D、获取信息的能力;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五)简答题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科学要与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A、20世纪60年代以前;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或工程技术为职业;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A、1980年;B、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3、科学态度; 和 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 相互作用。
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B、20世纪70年代初期;)
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
年;C、2000年;D、2001、创造力 和
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B、假设、观察、实验;)
C、20世纪80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
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
。C、自然
C、科学是一个D、确认和表述问题、C、解释、测量、数据分析;D、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
2、生物科学素养;4)年代以后;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1990年。
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品质;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B、定性化;C、观察与实验;D、科学过程;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B、思维力;C、诚实;D、合作;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五)简答题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简述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过程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频因律;
3、近因律;
9、概念转变理论;
10、错误概念
11、建构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和 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也为后继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5、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
9、斯金纳提出了 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 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42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5、练习律;
6、效果律;
7、操作性反应;
8、应激性反应;
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 理论则把
律和 律。
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反应-联结学 学说和 理论。
,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和 性的,所以教师在
和呈现。
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 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 的过程,学习者不是
、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4、准备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标准是看它在 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16、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要靠__________建构接受知识,以 的经验、信念为景背去分析知识的。
17、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 是如何转变为 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18、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 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四个条件。
(三)单项选择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A、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D、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B、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视学习为()
A、反应后及时强化的结果;B、形成联结; C、剌激替代的过程;D、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
4、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的实验动物是()A、狗; B、猫;C、白鼠;D、鸽子
5、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A、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B、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D、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6、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B、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7、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B、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C、程序教学;D、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8、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及心理准备等,是行为学习理论中的哪一种类型对教学的启示()
A.联结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意义学习理论;
9、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D、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10、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A、强调学习过程;B、强调外在动机;C、强调信息的储存;D、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信息。
11、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B、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C、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D、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1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B、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C、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习。
13、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学习特征()A、发现学习论;B.意义学习论;C.联结主义理论;D.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4、讲解式教学是()
A、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B、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
15、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6、先行组织者是指()
A、教师;B、学生;C、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D、学习材料。
17、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8、讲解式教学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意义学习论 D.发现学习论。
1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B、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C、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D、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共同之处。
20、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B、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起着关键作用;C、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D、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21、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A、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B、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C、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D、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22、建构主义认为()
A、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B、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C、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D、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2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B、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C、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D、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4、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B、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C、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D、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5、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B、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C、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D、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26、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要明确地成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是()
A.建构主义知识观; B.建构主义教学观; C.建构主义学习观 D.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指导原则之一;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D、过度学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C、强化理论;D、试误理论;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B、概念图教学策略;C、程序教学运动;D、及时反馈原则;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B、直觉思维;C、内在动机;D、信息提取;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B、整合协调;C、讲解式教学;D、先行组织者;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17、建构主义强调()
A、学习者的经验;B、以学习者为中心;C、学习情境;D、互动的学习方式;E、教师的作用。
18、概念转变理论()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第四章 教学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导入技能;
2、教学语言;
3、提问技能;
4、变化技能;
5、强化技能;
6、语言强化;
7、标志强化;
8、动作强化;
9、活动强化;
10、演示技能;
11、结束技能;
12、组织技能;
13、板书;
14、(二)填空题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注意过渡到 注意的有效方式。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4、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和 的变化。
5、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写在黑板两侧的板书称。
6、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图示式、、计算式等。
7、板书的类型有:、、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等。
8、结束技能的类型有:、、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等。
9、结束技能的类型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等。
10、课堂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讨论、专题讨论和 讨论。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2、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3、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
1、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获得反馈信息;B、引起学习动机;C、明确学习目的;D、激发学习兴趣。
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A、示范性和鲜明性;B、目的性和针对性;C、趣味性和艺术性;D、关联性和启发性。
3、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糸的支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是()A.经验导入; B.事例导入; C.旧知识导入; D.直接导入;
4、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D、词汇和语法。
5、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A、知识;B、体力;C、智力;D、财产。
6、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
7、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B、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C、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D、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7、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检查学习,巩固知识;B、激起动机,建立联系;C、传授知识,形成志趣;D、明确目的,形成概念。
8、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A、清晰与连贯;B、停顿与语速;C、提示与评价;
9、讲解法的优点在于()
A、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B、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10、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A、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A、教学媒体的变化;B、教学环境的变化;C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A、针对学生的特点;B、引起学生的注意;C1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这种变化技能是(A.师生互动变化; B.教学媒体变化; C.14、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氛围强化;B、服饰强化;C、环境强化;
15、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强化技能;
16、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A、能动能静;B、现象明显;C、示范准确;
17、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运用了不同色彩的对比,这样的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讲解技能; C、演示技能;
18、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回答。这是运用了演示教学技能的(A、分析法;B、展示法; C、质疑法; D、归纳法;
1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哪种类型()
.„
A.师生互动; B.教学媒体变化; „20、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 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 „ „
„„
(四)多项选择
„
1、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A、示范性和鲜明性;B、目的性和针对性;C、趣味性和艺术性;„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装A、科学性和学科性;B、教育性和针对性;C、针对性和生动性;„
4、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A、渗透思想教育;B、检查学习情况;C、促进思维发展;„
5、课堂提问的要点在于()
„
„ D、阐明与补充。C、学生处于主动地位;D、有利于记忆。C、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D、善于组织和示范。D、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D、与其他技能的联接。)
D.信息传输通道变化。)D.教学语言技能;).强化技能。)
这是运用了教学技能中变化技能的 D.信息传输通道变化。)D.教学语言技能; D、关联性和启发性;E、教育性和强化性。D、词汇和语法;E、音量和语速。)
D、多样性和强化性;E、简明性和启发性。D、巩固所学知识;E、运用所学知识。„„„„„订„„„„„„„„„ „„„„„„装„„„„„„„„„„„„ „„„.、教态的变化;、注意反馈和调节;教态变化;D、动作强化。D、便于观察。DC.教态变化;.强化技能;
A、提示与评价;B、阐明与补充;C、停顿与语速;D、清晰与连贯;E、指派与分配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A、问题中心式;B、描述式;C、解释式;D、原理中心式;E、倡导式。
7、讲解技能的要点在于()
A、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B、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C、注意演示技能的运用;D、注意板书技能的运用;E、注意强化技能的运用。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A、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B、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C、丰富学习环境;D、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E、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思路的变化;B、身体的移动;C、声音的变化;D、目光接触;E、面部表情的变化。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提倡有意识的变化;B、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C、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D、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自然;E、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E、标志强化。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强化要有目的性;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强化的手段要多样;E、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A、安全第一;B、操作迅速;C、示范准确;D、现象明显;E、便于观察。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提示重点;B、展现教学内容结构;C、启发学生思考;D、强化记忆;E、检查学习效果。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A、巩固联系;B、领悟主题;C、集中小结;D、比较异同;E、系统归纳。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A、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B、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C、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D、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E、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A、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B、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C、加强学生的进取心;D、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E、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A、指导性组织管理;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C、诱导性组织管理;D、课堂秩序的管理;E、启发性组织管理。
(五)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4、简述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方法。
5、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6、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7、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8、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9、简述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10、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11、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12、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第五章 教学策略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
2、概念图;
3、合作学习;
4、科学探究;
5、教学模块。
(二)填空题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 和连接线上的 表示。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的工具、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是,三是。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表达交流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6、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教学的形式分为: 探究、推理式探究和 探究。
7、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 概念,而不是把概念 学生。
8、观察是指利用、、味、嗅、触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9、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10、科学不仅是,也是过程、11、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方法、(三)单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B、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4.在探究教学的形式中推理式探究主要适用于(A、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教学内容 D5、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A、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B、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D、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要求学生及时表达;B、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7、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A、概念领域;B、创造力;C、过程技能;
(四)多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B、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E、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B、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D、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现在(A、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B、学习资源应该共享;E、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A、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B、态度、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D、概念图表达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
C、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D、学)
B、可用实验操作进行导学的教学内容 C、概念较抽象,没有小 C、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D、学生必须独)D、模拟描述。C、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D、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
C、可以作为教的工具;D、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E、可C、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E、小组中成员的竞争显得突出。)
C、组内竞争,组间合作;D、大家为一人,一人为)
C、要求成员互教互学;D、要求成员向小组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型教具可以让学生操作的教学内容、通过概念图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教学内容放性问题;立地完成观察过程。现的;以作为评价的工具。会;大家;、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
或全班汇报工作;E、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设计教学活动;B、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C、帮助学生分组;D、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E、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A、保持学生的好奇心;B、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C、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D、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E、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A、创新式探究;B、自主式探究;C、发现式探究;D、实验式探究;E、推理性探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A、观察和分类;B、测量和推论;C、预测和交流;D、假设和解释;E、实验和控制。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A、图表;B、方程式;C、语言文字;D、符号;E、模型。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2、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3、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第六章 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
2、生物标本;
3、生物模型。
(二)填空题
1、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2、实物,是生物活体,具有、、生命性的特点。
3、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 能力、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4、生物教具中的替代物指的是无须 的、的物体。
5、教具的组合方式有 和 两种。
6、每种直观教具都有自身的 和,不存在一种优于其他教具的教具。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的教具。
(三)单项选择
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C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2、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B、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C、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价格。
3、简易教具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A、时效性强;B、设计新颖;C、推广快捷;D、材料易取。
(四)多项选择
1、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E、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实物是生物活体,它的特点在于()
A、真实具体;B、不受生态保护的限制;C、容易控制;D、能反映生物的一些可见形态和功能;性。
3、生物标本的特点是()
A、不易失去真实色泽;B、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C、不易控制;D、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和表象。
D、D、教学时数和教具D、有助E、有生命E、真实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
4、生物模型的特点是()
A、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B、立体感强;C、可以拆卸重组;D、细微之处演示效果好;E、可以作为全真替代物。
5、生物挂图的特点是()
A、可将生物复杂结构简约化;B、可将抽象过程形象化;C、可呈现生物内外部联系;D、能准确规范地表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E、容易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
6、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往往用于()
A、揭示复杂机理;B、突破教学难点;C、引导学生提出问题;D、设置悬念;E、巩固知识。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A、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B、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C、出示教具的程序;D、出示教具的时机;E、教具的完好程度。
(五)简答题
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多媒体;
4、互联网;
5、电子邮件。
(二)简答题
1、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有什么好处?
2、MPC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哪些?
4、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
2、解剖学实验;
3、生理学实验;
4、分类学实验;
5、验证性实验;模仿式实验。
(二)填空题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学实验、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学实验和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接受、、满意等层次。
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教师现场指导、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只是观察。
(三)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B、是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完善;D、只能在实验中得到培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B、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C、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D、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B、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C、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演示实验;D、学生操作。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B、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D、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6、探究性实验;
7、学实验。、在初中阶段已相当D、知C、演示
等环节构成。C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A、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B、唤起学生学习动机;C、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多项选择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A、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B、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C、提高多种能力;D、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E、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形态学实验;B、探究性实验; ;C、解剖学实验;D、分类学实验;E、生理学实验。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B、检查实验设备用具;预试。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学生实验操作;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A、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B、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A、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B、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动地做实验;E、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五)简答题
1、简述确定解决实验教学难点的方法。
2、简述实验教学重点确定的方法。
(六)论述题
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习环境 ;
3、教案。
(二)填空题
1、教学是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目标指向性、师活动的重要特征。
2、由于组成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是在不断
3、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4、当代教育设计理论家罗伯特·“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任务不仅蕴涵着学生要学习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方面的变化。
6、教学主线由____________ 的主线和
7、分析教材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过程,要注意走出“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 灵活地处理教材。
8、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为教学补救提供。
9、生物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______________。
10、教案只能反应出对实际教学的___________ 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三)单项选择
C、配制出药品;D、预设多种实验方法;)
D、教师现场指导;E、实验小结。)
C、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C、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_______________性和 着的,所以教学活动是一个________化、________化之上。·加涅大力倡导教学设计的一个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学生在 的主线共同组成。
_________,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此在应用中不能_________15
E、进行 D、引导概括规律;E、D、学生主性是生物教系统。
基本的,既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的误区,也是重要的第九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M最学习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
1、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有针对性、有鲜明性;B、有随意性、有趣味性;C、有组织性、有计划性;D、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B、以书本为中心;C、以课堂为中心;D、以教师为中心。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A、经济的需要;B、情感的需要;C、应用的需要;D、求知的需要。
4、天资过人,不服输,有争先的强烈心理愿望,强烈的自尊心导致心理脆弱,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B、介入型;C、竞争型;D、逃避型。
5、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某一单科有偏好,常不满足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B、介入型;C、竞争型;D、逃避型。
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为()A、因果分析;B、要素分析;C、层次分析;D、网络分析。
7、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显示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A、因果分析;B、要素分析;C、层次分析;D、网络分析。
8、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实验室与图书馆;B、家禽与家畜;C、家长与亲戚;D、花园与宠物。
9、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报刊与杂志;B、田间与山丘;C、动物园与植物园;D、良种站与养殖场。
10、态度和交往目标一般采用下列哪项评估手段()
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观察学生的行为。
11、教师解释探究的程序并阐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概念属于探究训练程序的哪一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12、准备道具,布置舞台是角色扮演程序的第几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A、导言;B、教学进程;C、教学板书;D、教学设计。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A、描述;B、识别;C、列出;D、关注。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A、体验;B、模仿;C、运用;D、使用。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A、参加;B、阐明;C、交流;D、认同。
17、“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为备课的意义()
A、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B、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C、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D、教学目标的指向;E.教学经验的借鉴。
2、下列哪几项属于备课的依据()
A、教学的预见性;B、教学的计划性;C、教学对象的需要;D、教材内容的规定;E.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3、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A、备学生;B、备任务;C、备目标;D、备检测;E、备过程。
4、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知识领域()
A、内化成个性品质;B、记忆信息,理解概念;C、运用规则与原理;D、掌握策略与方法;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5、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态度领域()
A、记忆信息,理解概念;B、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C、内化个性品质;D、提倡团队精神;E、模仿动作与
整合动作。
6、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确定难点应从下列哪几个方面考虑()
A、知识的深度;B、教学的重点;C、学生的接受能力;D、学生的活动能力;E、关键性知识。
7、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有形物质资源()
A、教具;B、家长的态度;C、学生已有的经验;D、仪器设备;E、教材。
8、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无形人文资源()
A、教材;B、学生已有的经验;C、家长的态度;D、仪器设备;E、科技馆。
9、常见的教案形式有下列哪几种()
A、文字式;B、表格式;C、程序式;D、图文式;E、综合式。
10、下列哪几项是教学目标包括的主要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客体;
(五)简答题
1、简述备课的依据。
2、学生的学习需要大体有哪几个方面?
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6、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7、对教学时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哪几方面?
(六)论述题
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168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
2、诊断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
(二)填空题
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评价和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度;D、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E、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A、常模参照评价;B、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A、常模参照评价;B、实作评价;C、纸笔测验;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依据教学目标;B、兼顾多重目标;C、采用多元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2、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3、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4、根据和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十一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课程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
E、表现程度。、效标参照评价;
5、常模参照评价。
评价两种。C、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
D、形成性评价;E、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E、效标参照评价。D、重视反应过程;E、善用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__________学习方式。
生物教育评价4D17
2、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目标包括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和教学功能以外,还具有本身完善个性、和 的功能。
4、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活动启动阶段、和活动结束阶段。
5、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应使学生开拓选题思路,明确选题原则,了解,学会。
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 ”,因此,其评价是一种___________。
7、实验室要安装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电源插座。
8、实验室中应备有___________,并放置在。其内应随时备有常用的应急药品和器材。
9、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些药品或试剂具有某种程度的危害,这些有危害性的药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燃药品等几大类。
10、生物实验中凡使用会与学生口腔或体液接触的器具都应是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
11、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摔伤、迷路、溺水以及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功能(A、爱国主义情感的加强;B、社会责任感;C、课业的巩固;
2、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功能(A、社会责任感;B、课业的巩固;C、纪律观念;
3、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是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的哪个阶段()
A、活动准备阶段;B、活动启动阶段;C、活动实施阶段;
4、下列哪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指向上考虑的(A、前瞻性课题;B、实践性课题;C、思辩性课题;
5、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形成果(A、创新意识;B、探索勇气;C、交往能力;D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具有较鲜明的特性,指的是(A、过程性;B、针对性;C、鲜明性;D、趣味性。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征(A、学习资源的开放性;B、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法的灵活性。
2、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优越的功能(A、教育功能;B、教学功能;C、完善个性;D3、下列哪几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课题性质方面考虑的(A、综合性课题;B、实践性课题;C、单科性课题;
4、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无形成果(A、产品;B、交往能力;C、社会责任感;D、结题文章;
5、生物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下列哪几个方面(A、野生动物咬伤;B、摔伤及溺水;C、迷路;
6、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危害性的药品包括下列哪几大类(A、传染性;B、有毒;C、有腐蚀性;D.易燃药品;
7、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是(A、过程性;B、全面性;C、动态性;D、诊断性;
8、下列哪几项为预防化学药品危害的措施(A、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通风;B、药品的容器使用后要盖好;E、不得在实验室饮食。
_____________)
D、集体观念。)
D、劳动观念。
D、活动结束阶段。)D、综合性课题。)))
C、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E、提高科学素养。D、实现性课题;)
E、制作品。)
D、交通安全;E、触电。E.触电。)
E、甄别性。
C、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18 的产品,否则应使用取自。
D、活动时空的自由性;E、活动方)、前瞻性课题。)D、做好灭菌处理;、结题文章。、服务社会;E)
9、在生物学实验中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有()
A、化学药品;B、解剖器;C、花粉;D、孢子;E、电器设备。
(五)简答题
1、简述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工作。
2、简述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应注意的原则。
(六)论述题
请至少提供5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范围并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2、教学理论;
3、学习理论;
4、课程理论;
5、信息论;
6、教育调查法;
7、测验法;
8、教育实验法;
9、对照实验;
10、析因实验;
11、定性实验;
12、定量实验;
13、预测性实验。
(二)填空题
1、教育科研意识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 和。
2、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____、自组织性。
3、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不能脱离 而孤立地、单纯 地去研究生命的活动反应,这不可能寻找到生命现象的_______________。
4、信息输入、信息加工、、等主要步骤构成有秩序的信息流程。246
5、根据____________的观点,把教育科学研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要素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形成、实施和发展,有人称之____________。
6、教育活动有其强烈的,而结果却有________________。
7、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产生良好的___________。
8、________是教学科研的理想实验室,_________是教学科研对象,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科研的课题,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切感受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研究机会。
9、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表现在 的障碍、的障碍和经典意识的障碍。
10、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 和。
11、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座谈等方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了解情况。
12、访问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 的、的谈话。
13、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性和 性。
14、一个假设起码有两种基本变量: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5、在教育实验工作进行的时候,可能给予施加影响的非实验因子很多,这些因子可归为两类:一是____________因子,二是__________因子。
16、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是一种有一定规律的、的、的行动路线。
17、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有:、和学术论文。
18、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知识的 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 者。
19、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课程开发的 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 者。20、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学会、学会反思。
21、知识的存在形式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_______,二是________。
22、生物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
A 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B.教育的价值是促进人的潜能充分自由地发展;C.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D.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
2、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同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过程,属于下列哪类教育观念()
A、新的教育价值观;B、新的教育过程观;C、新的教师观;D、新的学生观。
3、由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体现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中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要素的总和,属于下列的哪项原则()
A、整体性原则;B、动态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4、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A、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B、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C、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D、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5、控制论把研究对象控制信号执行过程的情报回援,称之为()A、被控系统;B、控制机构;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6、控制论把对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称之为()
A、被控系统;B、控制机构;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7、生物教师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属于下列哪项定位()A、研究的立足点;B、研究的着眼点;C、研究的方式;D、研究的出发点。
8、下列哪项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态度的表现()A、从众思维;B、因果思维;C、二值思维;D、批判性思维。
9、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
10、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一般是由调查者通过下列手段收集资料,但可以不包括()A、座谈;B、问卷;C、访问;D、观察。
11、问卷法的优点是()
A、信度和效度高;B、适于作深度追问;C、省力、省时、省钱;D、不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12、问卷回收率低于多少时,其可信度降低()A、50% ;B、60% ;C、70% ;D、80%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测试法的类型()
A、个性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单元测验。
14、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属于下列哪种实验()A、对照实验;B、析因实验;C、定性实验;D、定量实验。
15、实验总是存在误差,误差原因一般不详而且无法控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随机误差;D、人为误差。
16、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按一定的标志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属于下列中的哪一项()
A、资料质量的核查;B、资料分组;C、资料汇总;D、资料的分析和结论。
17、教学论文的属性不要求()
A、理论的说服力;B、事实的雄辩力;C、委婉的暗示力;D、新异的吸引力。
18、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A、严格;B、确切;C、鲜明;D、简要。
19、常用的拟定教育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有()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20、现代师生关系应体现在()
A、师道尊严;B、惟师是从;C、主从关系;D、共同学习的伙伴。
21、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灌输者转向塑造者;B、训导者转向授予者;C、研究者转向实践者;D、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22、下列哪项使得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A、执行者;B、决策者;C、设计者;D、协调者。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属于新的教师观()
A、灌输者;B、训导者;C、帮助者;D、促进者;E、研究者。
2、下列哪几项是中学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障碍()
A、心理品质的障碍;B、思维定势的障碍;C、经典意识的障碍;D、课程任务繁重没有时间;E、不具备研究的技术。
3、下列哪些表现为教师从事科研常见的思维定势()
A、二值思维模式;B、因果思维模式;C、求异思维;D、从众思维;E、创新思维。
4、下列哪几项属于调查法的特点()
A、经验性特点;B、直接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非干预性特点;E、干预性特点。
5、按照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工具可将调查法分为下列哪几种
A、个案调查;B、访问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测验法;E、普遍调查。
6、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它主要有哪几个要素组成()A、信念与热情;B、知识与经验;C、眼光与智慧;D、个性化与社会化;E、尊贵与拥有。
7、问卷的常见形式有()
A、简答式;B、是非式;C、选择式;D、排列式;E、评判式。
8、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A、可预见性;B、可干预性;C、非干预性;D、间接性;E、经验性。
9、属于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是()
A、观察报告;B、文献综述;C、调查报告;D.实验报告;E、经验总结报告。
10、“善学为师”的新命题与教师在下列哪几方面的知识密切相关()
A、教育学知识;B、心理学知识;C、方法论知识;D、生物学知识;E、生理学知识。
11、生物学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善学者”应注重在下列哪些方面的摸索()
A、生物学知识;B、学习方法论;C、学习信息技术;D.研究学习策略;E、生物学原理。
12、下列哪几项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角色作的描述()
A、越来越多地传递知识的人;B、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C、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D、拿出现成真理的人;E、领导者。
13、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在()
A、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B、过分强调规定而忽视选择性;C、过分强调划一性而忽视多样性;D、张扬教育的个性化,发现、欣赏、学生的“不同”。
14、下列哪几项属于方法性知识()
A、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结果的知识;B、识别知识价值的方法;C、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D、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E、传播与表达的方法。
15、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构成的三级课程为()
A、基础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E、综合课程。
16、下列那些项目属于论文正文的撰写内容()
A、研究报告的主体;B、体现不同类型报告的“个性”;C、在报告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D、是高层次的概括和思考;E.研究的背景。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几个方面。
2、简述设计问卷要注意的问题。
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2、试论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第十三章 说 课
(一)名词解释
说课 课时
(二)填空题
1、说课要解说的大致内容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2、衡量说课质量和效果的标准有、、、。(教学设计水平;理论水平;说课效率水平;说课的语言表达水平。)
3、说课评价的类型有 和。(即时评价、延时评价。)
4、说课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其目的是在 和 之间进行,其对象主要是,以 表达为主,其依据是 和。
(解说和评说、备课和上课、教研,同行专家,口头、教育理论和教材。)
5、说课的内容大致为、、、和。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说大纲、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程。)
(三)单项选择题
1、说课的突出特点是()
A.阐发性、教研性;B.演讲性、可操作性;C.理论性、教研性; D.高层次性、理论性。
2、说课的关键在于要说清()
A.上课、备课、说课、听课之间的关系; B. 教材、教法、学法、教程之间的关系; C.演讲语言、专业语言、教学语言、沟通语言之间的关系; D规范性、灵活性、激励性、约束性之间的关系。
3、说明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大纲 B.说教法 C.说教材 D 说教程
4、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教法; B说教材; C.说教程; D说学法;
5、将自己的课程设计向听者加以说明和解释是说课的()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6、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具有灵活性是说课的()特点。
A. 可操作性; B.演讲性; C.高层次性; D.理论性;
(四)简答题
1、列表区别上课与说课
5.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 篇五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6.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篇六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B.接受学习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12.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1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用性
D.永恒性 15.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
C.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
D.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B、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
C、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 D、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7.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 B、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C、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D、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 1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A.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B.发生式定义法 C.列举定义法 D.约定式定义法
19.下列几个引入“角”的实例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三角板
B.五角星
C.课桌的角
D.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20.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7.生物教学论试题 篇七
课标高考已数年,标新立异如花妍.年年岁岁同时间,岁岁年年题在变.若将试题细钻研,特点规律很明显.稳定创新是理念,方法能力最关键.
2015年的高考数学新课标卷(全国文科 Ⅱ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重运算、考思维”的设计理念.坚持对5个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2个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背景,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创新点.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综合起来可概括为4个字:平稳,创新.
1.1平稳:风吹云动星不动,水落船低岸不移
平是平顺.纵观今年数学考题的特点,让考生感到“心平气顺”,考数学基础知识,考数学基本能力,考数学思想方法,考数学基本运算的宗旨没有变,整个数学试卷让考生感到,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像,都是平常学习的数学,都是平常做过的问题,都是平常练习的方法,所以考生能平安入手.心里感到“平平安安”.看起来顺眼,想起来顺路,做起来顺手,无论是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向量的运算、三角运算、算起来都顺手,无论是程序框图、三视图、立几图、平几图,看起来都顺眼,三角题、立几题、统计案例题做起来也是 “顺水顺风”.就是令人生畏的压轴题:解几题,做起来也“顺顺当当”.
稳是稳定.新高考数学试题对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得非常突出,其稳定性体现在:
1.1.1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如火如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试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明确,且难易适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的与时俱进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对算法框图、三视图、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几何概率、条件概率与定积分等新增内容的考查,犹如红杏出墙,成为新课标卷的新热点.虽非点点不漏,却也题题难料.想说考“谁”不容易, 要说做对也不难.今年的试题突出的是复数运算、程序框图、三视图、直方图等新增知识点的考查.
1.1.2对基本运算的考查,重难重易
机关算尽才聪明,不会计算听天命.运算能力是数学的根本,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今年的新课标卷,设计得“山清水秀”,如集合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框图运算、概率计算、 数列运算、距离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的运算题,构成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模式, 让一些数学基础弱的考生也能顺利得分,不枉他们在高中三年数学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对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要有良好的区分度,就需要增加运算的难度,形成试题的梯度,如选择的12题、填空的16题,可谓“小河清清流,微微泛波浪”,难度升起,充分体现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考题尤其突出对运算中特殊性的考查,特殊的数字,特殊的关系,特殊的性质,特殊的图形,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结构,常常会使运算过程变简单,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特殊性的考察和运用是快速、准确的关键所在.
1.1.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中规中矩”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数学试题变化万千,如桃红柳绿,数学思想方法隐身其中,如草蛇灰线.数学知识的考查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数学高考题鲜明特点. 犹如“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春烟”.活灵活现的试题中,缭绕着思想方法的蒙蒙烟雨. 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或明或暗.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 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所以,数学高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今年的新课标卷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仍然是 “中规中矩”,尤其是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现的非常明确.今年的选择填空题中有8道题需画图、看图思考,如(3)、(6)、(7)、(8)、 (10)、(11)、(14)、(15),可谓:画图才识春风面,数形结合操胜券.
1.1.4对数学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数学主干知识,犹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流淌在数学的试题之中.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数学的主干知识, 处于知识的“接点”位置,是建构完备知识网络的重要支撑,高考命题以能力为立意,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模式构建等理性思维,以解答题为载体考查数学能力的同时强化对数学重点内容的考查,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
(1)三角函数题:继往开来,仍然演绎着三角形的故事.正余弦定理,让解题思路左右逢源,平面几何定理使解答过程乘风破浪.今年的考题,以三角形为背景,以边角关系为基础,以求值题为形式,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求角求边.去年考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今年考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冷静沉着才平顺.
(2)数列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最变化无常,或做选择填空的压轴题,凸显技巧性,或为解答题的第1题,也反复无常.今年的数列题,可谓风平浪静,恪守《考试说明》的要求, 突出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基本性质的考查,切纲切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夯实基础最幸福.
(3)统计分析题:统计概率,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新高考的“吉祥三宝”,统计分析为序曲,概率计算作旋律,今年的考题循规蹈矩,以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为载体, 考概率计算,贴近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以致用最妖娆.
(4)立体几何题:新课标考卷中的立体几何题,难度基本稳定,模式基本固定,考垂直、 平行关系的证明,考几何体体积的计算.今年的立体几何题,问题的设计,“标新立异”,“做中学”,跃然纸上.载体的选取,删繁就简,长方体,光彩照人.平行关系的认识与应用潜伏在作图之中,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新课标理念,巧妙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独出心裁,体积比的计算,水到渠成.标新立异二月花,删繁就简三秋树,动手能力定胜负.
(5)解析几何题:“情深意长”,研究着椭圆的秘密,开掘着椭圆的性质,翻腾着运算的波涛,是许多考生的一道坎.今年的解析几何题,比较平顺,第1问,着手成春,为大多数考生,搭台唱戏,第2问,水涨船高,为优秀考生,架桥铺路,属常见题型.似曾相识燕归来, 轻车熟路乐开怀,运算变形闯难关.
(6)导数应用题:波涛汹涌,探索着函数的奥秘,以e为底的指数型函数,对数型函数,标新立异,三次函数,风景迷人.今年的考题,轻灵迷人,分类讨论,暗潮涌动,思维不清晰,难得高分,构造新函数,独具匠心,缺乏创造力,望题兴叹.看似寻常却崎岖,想说爱你不容易,要得高分凭能力.
(7)选考题,姹紫嫣红,绽放着三朵金花的美丽.
平几证明题:三角形在圆中,翩翩起舞, 圆周角定理、切割线定理,虎虎生风;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直角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互化,情景交融,互通有无,跌宕着思维的灵活性,利用极坐标进行三角代换,妙趣横生,楚楚动人,奔放着思维的流畅性.
不等式题:绝对值不等式,载舟覆舟,去绝对值号,“几人欢乐几人愁”;解不等式,或爱或恨两悠悠,分类讨论错总有;证不等式、 曲径通幽,殊途同归何处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借水行舟,函数最值也难求.今年的不等式选考题,回归考查理性思维的轨道,体现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目标,不等式证明方法灵活多样,但分析法、综合法是基础,与充要条件结合,相得益彰,可谓繁华落尽见真纯.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各取所长竟风流.
1.2创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今年新课标(Ⅱ卷),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创新,追求变化,有新意,有奇异,凸显数学的应用,关注试题背景的创新, 既有“春风不改旧时波”的稳定,又有“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创新,尤其是试题背景的选取、 知识内容的整合、思想方法的综合、情感态度的融合,总能匠心独具,如选择题的(3)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对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的统计分析,不仅有效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图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工作的现象与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选择题的(8)题以中国古代的算法思想为背景,设计程序框图,不仅有效的考查了算法的知识,也增添了考题的数学文化元素,也弘扬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如选择题的(11)题,将函数思想的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融会贯通,(12)题对函数性质的考查与不等式的求解水乳交融,突出考察求解数学问题的灵活性.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题,一改往日的证明模式,构思出了以作图为形式的精巧设计,融平行关系的判定于作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图要以平行关系的理论为依据, 融平行关系的证明于作图活动之中,有理论依据的思考,有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做中学的理念.(21)题,有对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问题的一般性考查,也增添了用导数方法研究不等式解法的新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选考题中的不等式题,面目一新,不再用绝对值不等式唱戏,回归本真, 突出用不等式证明考查理性思维的轨道,与充要条件结合,更是“满面春风”,清新自然.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偶然踫著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句.”
2答卷分析:问题值得推敲
2.1数据统计:数据无言情却真,此时无声胜有声
信度(阿尔法信度):0.853
2.2问题剖析:欲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原源
2.2.1基础知识差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常用公式的记忆不清晰,对思想方法的领会不深刻,对基本性质的应用不灵活,如对(5)、(9)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不熟悉,运算速度慢,(16)题,不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15)题不明确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2.2运算、变形能力差
新课标考卷突出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运算能力较差,虽有思路,但常算错答案.如(12)题,不能顺利求解绝对值不等式,(16)题,不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19)题把体积算错,(20)题因第1问算错椭圆的方程,而是第2问很难得分,不熟悉“点差法”,运算过程复杂,差错率高.(23)题解不对二元二次方程组.
2.2.3作图、识图能力差
新课标卷突出对数学作图能力的考查,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的作图、识图的能力较差.如(2)读不懂题意,(6)画不出具体的几何体,(8)不会读程序框图,(10)不会画立体几何图形,(11)不会辨析选项图的特征, (19)题不会画截面图.
2.2.4思维的灵活性差
新课标高考题的特点是,小而巧,解题入口宽,求解思路活,特殊关系多、要小题小做, 要小题巧做.但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思路单一,埋头苦算,思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如(5)、(9)不能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求解, (7)观察不出三角形的特殊性,(11)题不能用函数的思想分析问题的特点,(12)题不明确函数式的作用,不会解函数不等式.
3备考建议:方法这边独好
3.1研考纲:找准方向用力,抓基础题
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都做出明确的规定,新课程高考考什么: 以“知识与能力”为主干,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旨,考知识模块(略),考数学能力(略),考思想方法(略),考个性品质(体现数学视野,体现数学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等).尤其在新旧高考交替之际,这种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轻车熟路的旧大纲的要求,在心中根深蒂固,不去仔细的研究新旧考纲的差异,不明确一些知识点考试要求的变化,就会用偏力、用错力,抓错重点,事倍功半.
研考纲,首先要明确考点的层次要求,了解层次的内容或考或不考,若考,一般以选择填空题为主,理解层次的内容必考,以选择填空题中的中难题为主,掌握与灵活运用层次的内容属于主干知识以解答题为主.
研考纲,其次要结合近几年的考题进行对照,须对近两年的新课标卷的试题,标注具体的考点、能力要求、层次要求,以做对照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高考的具体方向,好钢用在刀刃上,功夫用在点子上.新课标试题最大的特点是难度降低,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做对基础题是争分的关键.什么是基础题?一是基本运算题,如集合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三角运算、框图运算、概率计算等基本的运算题,概念要清晰,运算要熟练,结果要准确,做到不失分;二是易错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短板,有不同的弱项,而且屡教不改,说明他对此类问题的认识,从概念到方法就是一个盲区,要正确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正本清源,警钟长鸣.不再重蹈覆辙,不再犯低级错误是成功的根本;三是作图题,每年高考题的选择填空题绝大部分要借助图形思考,强化学生的作图能力,熟练常见函数,曲线的图形是高考致胜的法宝;四是选择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做到训练有素,小题小做、小题巧做是高考顺利的秘籍.
3.2研考题:选定目标突破,抓经典题
高考试题,有效的反映了新课程数学怎样考的问题.研究试题就是要明确主干知识以怎样的命题体现,数学能力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数学的思想方法以怎样的活动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怎样的背景展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层次要求以怎样的题型来运筹.研高考题,一是研究考题的立意,二是研究考题的解法,三是研究考题的背景,四是研究考题的推广与变式,五是研究考题的导向.研究考题不仅要有自己的思考,更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多阅读数学教学杂志上有关的文章,多上网查阅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考法,如基础知识用选择填空考,主干知识用解答题考,命题以能力为立意,思想方法在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在背景中体现等.研究考题,才能使高考的复习有的放矢,实现高效益、高效率.选定目标突破,一是选定目标学生,二选定具体的题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在选择填空题上求突破,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在解答题的前三题与选做题上求突破,对尖子生要在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压轴题上求突破.
研高考题,我们就会发现,围绕主干知识,每一章、每一节都会有许多经典的题,各种资料都会选,可谓高人所见略同,高考常常会选这些经典题,或略加改编,或巧做整合, 或原封不动作为高考题,因为这些题最能代表这些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最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最能考察数学的能力水平, 所以,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某类题型常考不谢, 某道题出现在多个省份的考卷中,所以,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要强化之类经典题的训练.
3.3研课本:立足基础强化,抓课本题
一是立足课本,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生长地”,课本是高考复习的“根据地”,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是高考复习的起点.研课本,就是要看考题与课本的关系,要看考点与课本的关系,要看方法技巧与课本的关系,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二是立足基础,强化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如解方程、解不等式、解函数,强化基本作图能力的训练,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强化公式法则的记忆.
3.4研考卷:针对问题点拨,抓试卷题
【生物教学论试题】推荐阅读:
生物教学论专题综述12-13
中学生物教学论考研重点12-24
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09-16
教学论试题11-13
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08-12
微生物习题 绪 论01-16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习题1006-21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试题06-22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题08-13
师大附中高三生物试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