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理大梦落苍洱散文

2024-09-24

情系理大梦落苍洱散文(精选4篇)

1.情系理大梦落苍洱散文 篇一

梦落惊鸿多是清冷的散文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相识的梦境也一天天的落下。在无边的暗夜里,走在人潮涌动的十字路口,看着人来人往,过后,也都纷纷散去。街角的霓虹灯依旧还在闪烁,空荡的大街上似乎并没有显得多么冷清。渐渐少去的人影,慢慢消失的声音。城市不再纷繁复杂,人间皆是冷清。不知道再次回到这里会是什么时候,但愿还能相遇。我把人生的每一次的停留都当作是人生的相遇,致使期盼着再次回来!

手腕上的表针已经指在了晚上十一点钟的位置,看着疏忽的人影渐渐地离我而去,自己也便慢慢地向那街尾走去。映衬在街边的身影跟随者我的脚步,像一个久违的知己,一路随行。慢慢地我们在街尾的转角处失散了,于是,从此便也再不复相见!

穿过街尾便是一排楼舍,一直排进黑夜里,整整齐齐。不时还可以透过窗户闻见人家的声音,那是欢快的笑语,那是幸福的声音。黑夜总是有它独特的魅力,看透黑夜的秘密,看见人间幸福的正印。

从街尾漫步着,向着回家的方向。看不清前路的一点一滴,学着盲人一般摸索在这无边的黑夜里。今晚看不见月亮,倒是有几点忽隐忽现的星星点缀在夜空中。不时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迹,相思便蔓延了开来。曾经在这条熟悉的道路上陪伴自己的人,如今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有人说,相遇是一种缘分,相约是一种承诺!我们都曾铭记自己的.诺言,无论风吹雨打、无论千变万化,终有一天会回到这里,回到我们的诺言里,回到我们的回忆里。时间总会改变些什么,至于那曾经轻许的诺言,如今不知道是否还在那里?

回忆象暗夜一般悠长、象历史一般悠远,不被忘记,就被铭记。诺言是一种约定,约定在曾经的回忆里,没有信守,没有失去。童年的故事依旧还在,只是在我们的记忆里显得格外的模糊了。看不见过去,于是我们习惯了回忆。回忆象海绵里的水,被生活挤压后便慢慢浸出。被岁月铭记的日子我们称之为“曾经”,曾经是多么熟悉,现在曾今却是如此陌生。

这是座孤独的城市,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难言的秘密。或者伴随我们一生不被说破,亦或者随着一段难忘的回忆被再次唤醒。在回忆里重生的笑容依旧灿烂,在回忆里遇见的今生依旧唯美!

感叹花瓣离开了花朵,这个季节已经不属于花的世界!

黑夜长漫漫,人生无思量。得来人生不是长,便是短。相遇是缘,若是不能地久天长,便也只能从此失散!聚了、散了,欢一场、憾一场,总归人生也无恙!

慢慢的消失在这无边的暗夜里,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思恋。思恋像远去的伏线,避开了城市的嘈杂,躲开了人群的拥挤,一直飘到了天边。于是,相见便成了一种思恋!于这纷繁的人生中,不再有太多的期许、不再有太深的挂念。于我而言,只希望能够悄悄落进你的梦里,与你再次相遇!

2.情系九龙潭散文 篇二

喧嚣的生活,想要寻一方清静,满足一下心灵深处温柔的需求。最好的选择,就是走出蜗居的城市,游山,玩水,然而稍微有点儿名气的景点,在这样的黄金周假期,必定处处人满为患。

忽然想起有那么一个熟悉的地方,没有一丁点儿的名气,甚至地图上也很难找到它的位置,只是偏居嵩山一隅,毫不起眼的一处山野,人迹罕至的地方。

多年前,我曾经无意中走进那个地方。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沟沟壑壑,那里的树木花草,那里的人畜禽虫,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受这个错念的影响,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舍近求远,总渴望找寻远处的风景,而常常忽略了身边美好的景致。

到处是“人山”“人海”,绝不想再去凑那份热闹。这个假期,干脆把眼光放低,就去这样一个地方,走走,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

沿着河谷的那条山路依然曲折,却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峰回路转,高低起伏,时不时有一个急转弯,忽快忽慢,一张一弛,在同行人的惊呼声中,人过中年的速度和激情得到了恰到好处的释放。好在山路上几乎不见行人,车子也没几辆,有惊无险。

山还是那时的山,水还是那时的水。不过,比记忆中更像是山。原来光秃秃的山野上长满了杂树,枝叶葳蕤,就连梯田里也生长着高大的杨树和低矮的山楂树。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搬迁到了山下,留下几处废弃的房屋和院落,残垣断壁,芳草萋萋。河谷里溪水却少了许多。乱石堆积的河道里细流潺潺,忽隐忽现。几处小石潭里小鱼细虾,自由游弋。

站在峡谷入口处,看身边水光潋滟,望四周山色空濛。忽然感觉,有群山的呵护,才更显这里涓涓细流的秀丽;有溪水的滋润,才更显这里巍巍青山的韵味。山水相依,就像寻常人家的粗茶淡饭,慢慢滋润着寻常岁月,含蓄而温馨,天长而地久。

往上看,但见云雾缥缈中层峦叠嶂,两边山脊如两翼环绕相拥,中央溪绕峰回,如门,如扉,如迎,如送。

顺着干涸的河谷边往前走,乱石纵横间,一条小路如蛇行龙隐,直通峡谷幽深处。缓步前行,犹如揭开一层层的雾纱,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致目不暇接。远处,云崖石裂,雾壑岩开,一座座奇峰怪岩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高处,有云雀倏忽掠过,也有苍鹰在高高的盘旋。身旁的峡谷里,有一个接一个的瓮形深潭,如沏,如注,潭水清幽,深不可测,似有蛟龙潜伏。山崖杂树倒映水面,隐约可见。

一路上,酸枣熟了,山楂红了,红彤彤的柿子压弯了枝头,橡树叶闪着金黄,黄栌叶泛起红晕,荆芥开着串串紫花,野菊花吐绽粒粒蓓蕾。移步换景,不但有视觉的盛宴,更让人感觉口福不浅。大自然的恩赐,总能让人不时地感觉到小小的惊喜。虽然偶尔有蜜蜂嘤嘤嗡嗡,也有可怕的黄蜂飞来飞去。同行的人有惊叫的,也有闪躲的,但不惊,不扰,自然相安无事。

越往里走,越感觉林幽谷暗。黑岩,白石,黄花,红叶,绿草,五彩缤纷,仿佛幻化成一个静谧而神秘的童话世界。再看那些壮美的山岩巨石,精美的野花芳草,似乎潜藏着许多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正要想入非非,忽然听到流水喧哗的声音。

循声望去,只见眼前两山渐合,北边多危峰峭嶂,南边绵延起伏。阳光斜照在北边的岩壁半空。阴阳交错的罅隙处,一道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踏着谷中砾石,闪挪腾移,我走到近旁,近距离感受高山细流飞泻而下的美丽。只听得水声越发激越,向上仰望,但见一道道涓涓细流从天而降,飞花乱玉一般,忽然腾起一团水花,化作一片迷雾,倏地沾濡到脸颊上,感觉丝丝清爽。

这里有一块高大的岩石,便是俯瞰峡谷九龙潭的最佳位置。我站在岩石上,当明亮的阳光在泛红的黄栌叶上攒动的时候,我的心停泊在峡谷中那一处清潭里,这里便是我要寻觅的目的地。闪闪的波光吸引着我,我攀着乱石,小心地探身下去,一步一步挪近那汪汪一碧的石潭边。

在这秋意阑珊的季节,我踏着一枚枚叶子的芳香,走进这里,就是为了寻觅记忆中这份质朴而又纯真的自然味道,就是为了重温记忆中那段纤尘不染的清澈和澄明。

这里的清澈,像婴孩的眼睛,闪烁着。

这里的纯净,像少女的肌肤,不夹杂丝毫的尘垢,嫩滑而柔润,明亮着。

这里的透明,更像驿动的少女的心,只轻轻地一颤,摇曳着。

这里的安静,恰如少妇拖曳的长裙,莲步稳移,摆弄着。

我的心随着潭水的清澈而摇荡,就像一枚红叶,悠悠地在水面荡漾。

旁边的石龛下,有香烛锡箔焚烧的残渍。探身察看,里面供奉有九龙圣母,旁边还供奉着一尊龙王。龙生九子,我不知道这里供奉的是哪一位龙子,大概应该是司掌雨水的虬龙了。神殿简陋,雕像粗砺,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于超自然力的顶礼膜拜。在红烛的火焰和缭绕的`香烟中,九龙圣母的目光里蓄满了庄重、慈悲和恩惠,而青石雕刻的龙王身上则倾注了芸芸众生对于雨水的崇拜和祈求。

多年来,这里一直处于半封闭的原始状态,幽静,深邃,也只有附近虔诚的山民会来这里祈祷风调雨顺。回望明灭可见的山路,我仿佛看到成百上千的山民高举火把,排成一字长龙,蜿蜒在苍天之下,山谷之中。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生计,不惜长途跋涉,不惜屈身下跪。不要嘲笑山民们的愚昧,其实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才是真正的浅薄和缺少文化。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虔诚,这是一种温柔的心灵需求,如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渴望从大自然中寻找一种精神慰藉,来抚慰支离破碎的心。

顺着瀑布向上面看,山天相接处,一定会有更美丽奇丽的景色。我四处张望,小庙旁边的绝壁上似乎有可以攀爬的小径,若隐若现,一级级石磴,犹如天梯。攀葛援藤,我也只爬上了几米高,却早已气喘汗沥,感觉手脚乏力,便很识趣地退了下来。

坐在潭边,仰望高处飞鸟盘旋,只恨自己身无双翼。怅然许久,倒是身下石头的温润,泉水的清冽,给了我不少的安慰。

静静地坐着,看游鱼戏水,听泉水激越。环顾四周景色,这个季节是秋天,山崖上野果累累,红叶飘飘,菊香阵阵,白云悠悠。想象那其他季节这里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色。春天,该是花影重重,生机勃勃;夏天,该是绿荫浓浓,蝉鸣嘒嘒;冬天,又该是白雪皑皑,空山寂寂。四时轮回,岁月静好,一桢桢美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时光仿佛慢了半拍,不知不觉中,忽然感觉峡谷里明亮了许多。抬头,看落日的余晖和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相互辉映,交融成了一道绝妙的风景。

斜阳入林崖轻烟,牛羊唱晚鸟鸣涧。

下山,自然是恋恋不舍的,只想再多看看,只想再多听听,好让自己能够更多地回味,更好地品评这一隅的淡然和恬然。

你来,便来;你去,便去,她自在这里静静呈现。你毁,你誉,她还是她,她的世界干净,清静,质朴,自然。就像漫山野花,我自芬芳,管它蝶来蜂去;恰似悬崖绝巘,我自静默,任它花开花谢;犹如遍地杂树,我自荣枯,管它春秋冬夏;仿佛溪涧清泉,我自清泠,管它寒来暑往。

走出山外,我还要远远的回头张望,嵩岳峻极峰巍然立于天地之中,周围连绵山峰如拱,如拥,如揖,如迎。而在那云深不知处的一隅,就是我们待了一整天的地方。

她独自诉说着风雨沧桑,人来人往。繁华和落寞,辉煌和暗淡,全都掩藏在云遮雾罩的高山峡谷深处。

3.游记散文《情系白鹭洲》 篇三

少小曾来过古庐陵文化荟萃之地——吉安白鹭洲中学,但数十年过去了,她在我心中却越来越高大挺拔,成了一座夜航的灯塔、迷雾中的航标。

今天,我站在赣江宽阔的虹桥之上,听滚滚江水惊涛裂岸的节拍,叩打着这块方圆不足数里,犹如条形的岛屿;奔涌的潮水仿佛历史的迴声日夜朝拜这座有着千年声誉的文化名胜。

早在南宋淳祐元年(1241),江万里出任吉州太守,他站在渡船的甲板上,见洲上茂林修竹、清雅幽静,实在是读书诵经的好地方。随即,他筑楼于洲上,并将原有的寺庙加以扩充,创立“白鹭洲书院”。他自任山长亲自授课,后来延请欧阳守道接替他的山长职务。书院创办十五年后,天文祥由此脱颖而出,首中状元,和他同榜考取进士43名,因而书院一鸣惊人,宋理宗亲自书写金匾悬于门楣。之后书院名声享誉遐迩,遂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湛蓝的天空虽没见飞翔的白鹭,但是洲上芳草如茵,古木参天,洲外江水夹流,洲如中流砥柱耸立江心,只见神冈峙其前,螺川汇其后,青原、天玉两峰如屏侍候左右,正是世代涌现名人的圣地。

各地名胜因文人诗词而闻名,这儿却因浓郁的文化气氛而引人入胜——至今犹存的书院正是这座绿岛闪光的亮点。书院在岛的西端,那是座木结构的三层楼阁,建筑风格正是南宋那种古朴、淳厚的样式。它虽经历风雨沧桑八百年,但其正门的廊柱上,仍旧能见一副笔力雄健的楹联:“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兮无分水东西。”进中堂,除文天祥、刘辰翁等诸人塑像,尚有一联蕴藏古人博大的心胸与抱负:“陵谷经几迁此地依然为砥柱;江河同万古斯文有幸见回澜。”十分引人注目。八百年来,多少名人登临此楼?放眼东去的赣江,他们的脚印早被纷沓交替的.岁月所掩盖,但他们史诗般的业绩,永远保存在厚厚的书院历史图卷之中。

书院尚未创建之时,禅院日夜响彻沙洲的钟磬与和尚诵经的抑扬之声,汇成一曲超凡脱俗的大合唱。创建之后,这里成了儒士们极乐的天堂。据《吉安县志》载:白鹭洲书院曾荟萃宋代六大理学家和三位文化名人,他们是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朱熹,他们先后在此讲学,开一代理学之风;而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又是声名显赫的吉安文化名人,也被书院奉祀为千古乡贤。

驻足书院讲台前,我仿佛看见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感召而来的行行白鹭聚集楼畔,与众多学子共同聆听朱子的讲学;又好象窥见文天祥舌战群儒的英姿。整个楼层还能听见欧阳修、杨万里用那浓重的乡音在朗诵铿锵的唐诗……他们的英名在中华文化史上永闪不灭的光辉。

自宋以来,文天祥、周必大、胡铨、杨万里、解缙都是这所书院的代表人物;即使是近代,书院改为中学,仍旧培养出许多出类拔萃的科技人才,他们是工程院院士王梓坤,上海科技大研究员、参加返回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徐有春,获世界科技成果金奖的罗来康,还有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顶尖人才如梁必骐、王银彪、万籁等人,都是这所中学的校友……

4.情系地曲莲散文 篇四

地曲莲又称:地耳,地皮菜,地木耳,野木耳,地卷皮等很多种名字。顾名思义,它是生在地皮上的,属藻类植物,生在哪里就是一片。产地多在南方,在我们豫西丘陵地区,过去也是常见的。最佳的食用时间在清明节后,立夏之前,立夏后的地曲莲由于雨水多气温高,会有虫子,不能吃了。

那是在七十年代末,过罢清明节,雨水多起来,山坡上那些草啊芽儿的都冒出来了,天气渐渐暖和,地曲莲也开始蠢蠢欲动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都不够吃,全凭野菜充饥的我们经常挨饿。新雨后,拎着蓝子,满山遍野地找,属白草地最适合它生长,运气好的话,可以拾到一蓝子呢。回到家里,拿个米筛到小河边放到水潭里,把地曲莲倒进去,一遍又一遍的清洗着里面的泥垢。由于它是直接生在地皮上的,所以很难洗干净,往往洗上十遍八遍,回家还要烧水淖一遍,然后控水,锅里放油,加葱花或韭菜清盐上锅爆炒(那时候我们家是买不起调料的),那滋味甭提多好吃了。也有拌玉米面蒸着吃,或者是兑韭菜葱花包水饺吃,可谓是人间美味啊。

母亲说,地曲莲是牛粪变的,因为有地曲莲的地方都是牛经常吃草的地方。再者,地曲莲吃多了会犯陈病。这些话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还是让我有点心存芥蒂。记得当时我问过哥,真是牛粪变的吗?哥回答,不一定,在牛经常吃草的地方发现地曲莲,不过是碰巧而已。也许是地曲莲的生长需要牛粪里的一些养份。正读初中的四哥的`话让我推翻了母亲的教诲,继而把哥的话牢记于心,因为哥是个文化人,说出来的内涵不一样,有水平。

在学校上了五天半课,星期六的下午,刚下过雨不久,四哥风风火火的从乡初中跑回来了,进到家里就喊:“妈!想吃地曲莲!”正在织布的妈看到哥,脸上笑开了花:“回来二话不说就是吃!饿了席篓里可能还有干豆渣饼,去吃吧!我没功夫去拾地曲莲。”

“那我去,回来我个人炒着吃。”哥放下书包,提个篮子就走,我在后面喊:“哥,等我,我也去。”兄妹两个说说笑笑,满坡窜,还不错,很快拾了大半篮,看差不多够一家人吃了,我们开始回家。

到了小河边,哥等着,我回家取了筛子,开始择洗。不知道洗了多少遍,感觉净了,我们才回到家里。哥生火,我到院子右边的坡地揪几根野蒜苗,择洗切段,哥在锅里倒上油,我烧火,哥是厨师。不知道多少的我们把那半篮子的宝贝一锅炝了。

四哥和我每人铲了一大碗,闻着香喷喷的,看着像黑木耳似的地曲莲,我还真不忍心下口。哥说让我端给妈尝尝,妈耳朵稍微有点聋,喊一声没应,就给她端到织布机前。妈停下来,加一片放嘴里,“嗯,好吃,你哥舍得放油。咦?没洗干净吧?回来用碱水淖了没有?”

“还要用缄水淖?啥叫淖呀妈?”我不知道。“傻闺女,就是烧锅滚水撒点缄面,把地曲莲倒进去翻两遍捞出来再用清水洗洗就净了。”“哦!那没淖咋办?能吃吗?”

“不干净不能吃,有吃肚子里不好。先搁哪儿,一会儿我再给你们拾掇拾掇。”

我答应一声往外出,味道太诱人了,忍不住边走边吃,全忘记了妈的话。等走到哥哥面前,已剩下半碗,还好只吃到两块没洗干净,有硌牙的东西。哥更馋,他的碗里已空了。我还没说话,哥说话了:“本来想再吃一碗,咋吃着有沙子?没洗净。”

“哥,咱妈说腾开手她再拾掇拾掇,不让吃。那你吃完了,我也吃完。”说着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呼呼噜噜吃个净光。那样子,现在想起来还好笑。虽然吃完漱了半天口,但那次地曲莲的味道却是堪比赵匡胤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农民指明了新方向。土地的连产承包责任制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在爹和哥哥们的努力下,第一年就获得了粮食大丰收,玉米棒子家里到处都是,二哥说,红薯刨了至少有八吨,我知道储存了三个大窖还没放完,最后没办法爹把剩下的切片晒了红薯干。

有了余粮,春天不再挨饿,地曲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裹腹食材,偶尔会去拣点解解馋。时间在葱茏中一闪而过,转眼到了八四年春,那天二嫂回娘家,喊我一块儿去玩。由于二哥出去打工不在家,妈便同意了让我陪二嫂回娘家。

二嫂的娘家较远,中间要翻两座山,过一道河,有十来里路。我们爬完最后一段羊肠小道,拐过几个弯,才到了二嫂娘家。这时候已快中午了。二嫂也不累,拉起我和她小妹就上了屋后的山坡摘驴驼布袋吃。这一片林多人稀,只住了六七户人家,山上的驴驼布袋红彤彤的没有人摘,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

回到家,叔叔婶子正在家等着我们吃饭。午饭很丰盛,白面卷甜柿面馍(我们叫花糕),米汤煮花生豆,山韭菜炒鸡蛋,外加两碗大个的水饺。

我们洗了手,刚要拿馍吃饭,婶子说:“这两碗饺子是你姊妹俩的,快趁热吃。”我看看只有两碗,就不好意思吃。婶子看出来我的心思,接着说到:“快吃吧,我们清早都吃过了,你来了,还有点馅儿,就包了让你俩尝尝鲜,你看看是啥?”

婶子虽然说是山里人,但心地善良,每次去都待我可亲。二嫂可不论那么多,端起碗就吃,边吃边说:“真好吃,银玲,快点吃,你看看是啥?”从二嫂咬开的饺子里,我分明闻到了那非常熟悉的久违的味道……啊!地曲莲!

我再不推辞,端起碗,夹起一个一口咬下去……馅儿是山韭菜,鸡蛋和那种黑褐色的东西,不错,就是地曲莲,好几年没吃过的味道,太好吃了……不知道是真饿了,还是地曲莲的魂勾着我,我一口气吃了个底儿朝天……

抬起头,才发现叔叔婶子笑迷迷地看着我们,一下子羞得脖子发涨。再看二嫂,也是擎一个空碗“咯咯”地笑。原来她的吃相比我好不到哪里,看看她,我不由得也笑了起来。还是二嫂开了口说:“在哪里拾的地曲莲?俺想吃都拾不来。”二嫂的妹妹指着她家对面的山坡说,她在哪里放牛,见到一窝(一片),拾了用衣服兜了回来,有二升呢。二嫂听了说,明年她回来拾。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那魂牵梦绕的地曲莲的味道却时时让我想起,以至于吃到香菇木耳也无甚胃口,但却与它再也无缘了。那天回娘家,见到四哥,提及地曲莲,哥倒也生出无限感慨……

《二月辣菜香》

过罢春节,这天好像过得特别快,转眼到了二月。已是春分节气,杏败桃兴,燕剪岸柳,芳草碧连。人们三五成群,游山玩景,其乐无穷。这里面或有几个大妈小媳妇儿结伴同行,或挎篮,或提袋到野外挖野菜去。

说起挖野菜,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在那个缺衣少食又提倡多生的年代,兄弟姐妹人口众多饿肚子的家庭比比皆是。有道是:“年好过,月难熬。”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自然成了充饥的主食。

锅里稀糁汤里煮的是大筒叶小狗秧,再煮几个菜窝窝头。或者是干红薯片家槐叶,有时候是刺槐叶。笼上蒸的有白蒿(茵陈)榆钱或者是槐花。盘子里的野菜有蒲公英、荠荠菜、野叶苗、灰灰菜、鬼格针、面条菜、野蒜、辣菜等等等等。就这样妈妈还总是不舍得吃,往往我们吃饭,她就找借口去干活,我们吃饱了,饭菜也基本上没什么了。那时候妈妈饿肚子也是经常的事。勤劳的妈妈用粗糙的手把野菜,玉米粗粮,为我们做下一顿顿可口的饭菜,看我们吃的香甜,妈妈瘦削的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吃过那么多的野菜,最让我珍其美味的当属辣菜了。说起辣菜,好多人没有吃过。因为在整个豫西都很少见,也只我们这片有。它的生命力奇强,属多年生杂草科。刚过雨水节气,迎春花正是盛开时候,它就悄然起身了。它的形状与油菜相似,只不过叶子瘦点,颜色暗绿,边缘有锯齿状,花黄色,种子比油菜籽小,可榨油,味奇香。有人说它是油菜的变异品种。且不管它如何来历,我只管叫它辣菜便是。

刚出生的辣菜嫩嫩的,带杆掐头,淘净,在开水锅里轻淖,然后挤干水分,切段放盘。用食盐醋辣子(也可以不放辣子,因为它自身都有辣味。)调料拌匀。可根据口味适量放点小磨香油,入口醇香,而且回味无穷。

记得去年二、三月间,挖野菜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荠荠菜,蒲公英,辣菜每天都要被大扫荡一次。更有甚者,几个人开着小汽车,拿着大口袋,一天挖走几大口袋。他们还自嘲地说:“咱们不像是来挖野菜的,倒像是打猪草地。”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渐渐的,蒲公英没了,荠荠菜老了,但是辣菜依然旺盛地生长着。掐了顶,周边发新顶,再掐再发。最快的时候,它一天可长十到十五厘米。不过到那个时候,它离开花也不远了。因为节令,它的身体里就多了一种淡淡的苦味。口感降低,吃它的人自然少了。

这几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乡间的挖野菜人更多了,骑摩托车的,开小汽车的,个个满载而归。我也不甘落后,提上篮子,半天又是一大篮(当然都是辣菜了)。老公笑我:“你不打算吃饭了,又掐恁多,这些天你一天一大盘,不腻烦?”

【情系理大梦落苍洱散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绿色壁垒与我国的对外贸易下一篇:2024年春季教学质量检测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