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2024-09-18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精选12篇)

1.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一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心得体会

后山乡中心完小--王宗权

通过本次培训,我感觉受益匪浅,培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养与与学习,充分的把课堂教学细化。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虽然效果有,但总感觉效果没有达到最好,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了更多的思维理念和教学方式,我想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课堂教学能力”,人们很直观地认为是“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而我们如今所提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上,这儿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根据本次培训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的课堂教学,我总结了教师上课应达到的几点要求:

第一,引导好学生预习。

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要对学生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结合课本和练习册把下一章节先大体了解,在新课程学习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第二,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40分钟,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更多地进行师生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乱。

第三,课后复习。通过各种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好本章节的内容,便于下一章节更好的学习。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而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好学、深思、质疑的意识和习惯。

2014年12月15日

2.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二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亦是一种学习习惯的改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 (试行) 》 (教育部, 2004)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是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变化以及新一轮教改, 将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 自主学习成为外语教育和学习的新趋势, 这也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角色。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

学习者自主 (learner autonomy) 是近年来外语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从这一概念的引入至今, 专家们便试图将其探讨整理成统一的定义却至今未果。作为将自主 (autonomy) 这一概念引入教育界的第一人, Henry Holee 对自主的定义颇具指导意义, 他认为“自主就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 (徐锦芬、徐丽, 77) 。而作为学习者, 自主能力则意味着学习者能够依据自身学习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材料, 并能够确定学习计划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 并能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结束后, 进行合理、客观的自我评定。应用心理学家Little 也提出“从本质上说,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 即一种超越、批判性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 (Little D. 35) 。近年来, 国内研究学者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也相当活跃, 学者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王笃勤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 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御用和发展, 自我检查评估, 逐步发展” ( 王笃勤, 17) 。徐锦芬也曾提出, 在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环境下, 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特点,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包括以下五方面: (1) 了解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 (2) 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 (3) 有效使用学习策略; (4) 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5) 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64) 。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应试倾向以及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影响, 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是往往采用“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便造成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事实。就阅读方面来看, 学习者甚少能坚持每天持续30分钟, 更缺乏分析自身阅读水平、找到阅读能力较差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以及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及改进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抱怨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学英语但收效甚微, 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比例的现状。这种盲目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与方法, 有的学生及时制定了学习计划也无法完全按照计划执行, 这就造成了制定与学习不相符、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学习缺乏计划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同样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

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 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尊重、保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 要经常性地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 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 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 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 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学模式的影响, 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意识仍较为模糊, 对于具体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的概念比较淡薄, 由于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堂, 学生缺乏对自己自主学习效果的有效督促与评估。因此,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四、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的自主学习能力 (徐锦芬, 2007:200)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并转变自身自身角色, 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和评估者。

(一) 引领者。

学习者对于学习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态度是他学习的动力, 也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自主学习能力并非天生的, 而是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断激发和引导的, 帮助他们树立依靠自己, 主动探求知识的意愿与能力。当学生脱离高考的压力步入大学时, 他们会忽然失去学习目标与学习欲望, 此时教师必须不失时机的向学生倡导学习意识, 帮助其尽快熟悉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差异, 从思想意识上奠定其需要努力学习的意识。同时, 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特点、教学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后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知识传授方式以及精彩的教案, 并将这些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 如引流灌溉般引导学生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提倡学生间的经验体会交流, 学生与学生间有自己的交流语言与特点, 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借鉴相互间的经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确立英语学习的目标、制定和执行总体和阶段性计划对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 帮助其克服学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与热情, 尽量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使他们有意识的制定计划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 督促者。

自主学习虽然是着重培养学生教自己, 监督自己, 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这种独立并不是完全脱离管制、自由支配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督促作用使其能更好的了解自身学习水平、学习特点、尽快明了学习目标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的督促作用表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材料、练习资料, 督促其按计划学习, 并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教师因为十分明确教学大纲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 熟悉英语语言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结构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了解学生个性特点,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制定并执行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以上优势, 在培养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并提高其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做学习笔记, 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心得体会、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材料以及对材料的认知等内容, 定期重新审视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 与学生一起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激励者。

教师激励者的角色体现在教师对自主学习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教师此时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坚强的后盾。大量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当学生遇见困难时积极鼓励他们克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对学习者情感上的激励应贯穿于课堂内外。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活泼、热烈的授课环境和乐观、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积极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和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将自身的积极努力传达给听课者, 恰当的运用热情、饱满的精神、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的肢体语言, 使学习者不再带着紧张、局促的心情听课, 而使他们心情愉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主动观察学生的听课反映, 当效果不尽如人意时应主动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此外, 教师还应努力发挥自身魅力,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进入双方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 这将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评估者。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评估作用体现在教师能够站在语言学习的总体高度, 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检测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水平及学习效果, 以利于及时更改、改进已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从教师的角度评估时, 应着重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 注重学生的进步, 并将评估过程及结果透明化。同时, 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 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要求。这有利于学生转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结语

现代的大学教育正在逐步摆脱教育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限制,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这就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 教师更应首先转变自身观念,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首要任务, 并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的内涵,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学习者能力的提高为己任。

摘要:现代大学教育已开始将教学的重心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英语等级考试的变化, 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并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 充当好引领者、督促者、组织者和评估者的角色, 积极引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其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ina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 Authentik, 1991

[2].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 2006

[3].王笃勤,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02

[4].徐锦芬, 徐丽.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3.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三

【关键词】 学生策略 指导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24-02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瑞士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

2006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策略的教学和指导。学习中,如果学生能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将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校2010年申报了省级课题《高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与训练的实验研究》。经过三年的探索,我们研究、构建了高中学生学习策略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基本内容体系,并以“学习策略辅导课”为平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班学生开展学习策略指导与训练,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构建高中生学习策略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基本内容体系

(一)理论依据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迈克卡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①。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等。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

(二)高中学生学习策略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基本内容体系

通过理论学习,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和我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具体的、在各学科中普遍适用的一些学习策略,设置教学目标,编写了16篇教案,编制成《学习策略辅导指南》。在认知策略方面编写了“记忆的规律”、“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类比、比较”、“想像、举例子”、“记笔记的方法”、“列提纲、制表格”等篇目;在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方面,有“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管好自己的预习”、 “管好自己的学习资源”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心境”等内容。

在每一篇教案中,我们都设定了切实的教学目标,对所教授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具体学科的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学习策略的内涵和价值,并设计配备了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例如,在介绍“概括记忆法”时,通过与学生探讨和分享《马关条约》内容的记忆方法,引入口诀“一厂、二亿、三岛、四口”,使学生理解概括记忆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简化,抓住关键进行识记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能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效果。 然后请学生举例说明这种记忆法在其它学科中的运用,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的目的。

二、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编写教案后,我们在实验班开设了“学习策略辅导课”,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地指导和训练。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我们总结了一些指导、训练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借此修改和完善《学习策略辅导指南》。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策略辅导课教学及实验班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明确了学习策略教学一定要讲清的几个问题:

1. 学习策略具体是什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学习策略的内涵、特征。例如,在“小结策略”教学中,以“文言文中的‘一’字有的多种含义”为例,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了自己初、高中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而明确“小结策略”的涵义“通过积累、概括等方法掌握所学的重点知识就是‘做小结’”。

2. 为什么进行策略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策略的作用。例如,高一地理课上“地球运动”部分,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针对这一情况,引导学生从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角速度与线速度等方面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这一内容做概括式小结,然后请学生说出做完小结后的感想,提升学生对学习策略学习的自觉意识。

3. 如何进行策略的学习。讲清学习策略运用的基本方法或步骤。仍以“做小结”策略为例。在通过实例介绍了这一策略的内涵、作用后,引导学生总结基本方法:既可以从课堂板书中摘抄,也可以笔录老师的小结,还可以创造自己的小结方式。

4. 何时何地运用策略。要明确策略的适用条件。例如, “类比和比较法”适用于相似、相同或相反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陆续学到的同类知识使用“积累式小结法”。

(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步骤

1. 教师指导。学习策略辅导课主要包括案例导入—策略点击—针对性练习等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先以某一学科的具体内容为例,和学生探讨学习策略的选择,展示最优策略的做法,分析其运用的条件、步骤,然后再以一些类似的问题作为练习,巩固和迁移。提供的练习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由简到繁。

2. 完形训练。教师在直接教授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3. 反馈生成。策略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策略、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还要有意识地反思策略、发现策略、总结策略,将学习策略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的策略。学生能自己生成新的策略,才算是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三)关键在于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通过初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习策略辅导课上学生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很高,当时对一些针对性练习的反馈也很好,但平时各科学习中却很少运用。时间久了,也逐渐淡忘了,从而影响了学习策略教学的效果。

这使我们认识到,除了学习策略辅导课上系统教学外,各学科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是关键。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学习策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四)学习策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学生是主体。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所以教学过程中每的一个环节,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体验它是沟通学习策略与问题情境的中介桥梁,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②,应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运用、反馈与生成。

2. 循序渐进。策略教学的内容及制定的目标应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状况, 即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可接受性,并对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学习策略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感受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但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更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4.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四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吴秋杉

“树人自是千秋业,名气教师万里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及,教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中小学教师而言,挑战居然有十种之多,即:全面展开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推进;社会及学生家长的高期望值;社会上教师职业的激烈竞争;教育对象的巨大变化;中国加入贸易组织;教师社会交往与协调;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调适。这些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不仅冲击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让教师们产生了迷茫,总有教师在感叹,干了几十年,到现在,反而不知道这书应该怎样教了?我也在业余经常思考着这一系列的问题。真的是教师问题吗?还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还是现在的家长要求太高了?

经过两天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学习,让我对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有了一些思考。但仅是内心深入一点问题积累的触动,不管是否肤浅,写出来,记下吧。

尽管教育改革改了很多年,教师们大脑中曾经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但面对教学实际中的硬件配套设施以及评价标准的要求,真的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现在应该怎样感,才算称职,才算优秀。

有理念的充实,可在实践的摸索很艰辛。培训、学习,知理论,读案例,眼前一亮。原来作为教师,不管任何时代,都要有适应当时代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模式等等。也就是课堂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办公室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导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导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是教材重组的过程,是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是教师知识系统华的过程等。

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

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乐于听,而且还要听得见,听得清。不但要让学生看,而且还要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善于吸引住学生,牵住他们的耳朵,勾住他们的眼神。

5.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五

授课教师 :陈雪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培训科目:《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6日 培训学时:10学时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教师:陈雪 参训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课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所用学时:8课时

第一课时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能力界说

课堂教学能力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界定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版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1、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2、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3、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4、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

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世界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神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虽然各学科相对独立,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文理两大类学科相互交替进行,从学生综合素质意义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排列有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段也是如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鸡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意识,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不是“只是本为”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有最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能力直接体现教师之间的明显差异,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第三课时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指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似乎就能满足社会需求。然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已经转移到应试教育。培养出缺乏技能和想品德修养的高分或者低分的“低能”人。现在教学主张,要培养出文明幸福的人。总之一句话:必须把一切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一把打开心扉和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2)在教学任务方面,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原则都是型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偏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现代教学原则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主张分学科教学;现代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

(5)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而改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终生学习的工具”而服务。

(7)在教师作用方面,传统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8)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以课堂为主,辅之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兼顾所有学生。

2、教学要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3、课题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

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

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4、创新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第四课时

培训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

(二)实践中探索

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充满自信,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三)学习中升华

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得不偿失,不如学习“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而这样的学习因为不成体系二支离破碎,很难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四)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于提高的取得是否顺畅——“开源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第五课时

培训内容: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的设计。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无心理施压内容,作业精二不多,节假日、双休日少留作业。

第六课时

培训内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课后评析能力。

(一)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课前学生准备设计格外重要,下发《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为”教学。

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介绍“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

(三)设计后评析

1、教学目标清晰;

2、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衔接紧密;

3、涉猎知识面广;

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5、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第七课时

培训内容:案例: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本科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向光性原因,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证明问题—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真理,培养怀疑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过程。

四、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

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重难点突破

(三)结课

本案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

1、将探究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

2、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3、讲坛记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八课时

培训内容:反思与自我评价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

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

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

1、是否“授人以渔”,让学生得到学习工具。

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能不能设计出“活”的方案。

2、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

1、教学设计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2、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

1、能不能设计出加速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2、设计的加速方案是否合理。

3、加速方案途径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创设了何等情境?在诸多问题上如何对待学生?

3、设计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方案?

(七)反思设计中的教师“调控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教师作用。

1、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活力的程度如何。

3、教学设计中掌握对学生能“放”能“收”,“收”“放”结合的尺度如何?

培训科目:《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7日 培训学时:10学时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教师:陈雪 参训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课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所用学时:2课时

第九课时

培训内容:整合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

1、整合性教学涵义: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的意义:人生意义,社会意义,教学意义。

2、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指教师把教材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二)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2、从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整合”。

(三)整合性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他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人。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人才——“现代人”。这个高水平的人才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第十课时

培训内容: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上)教师也必须具备多种整合性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第三部: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2、具体方法:知识扩散法和知识迁移法。

3、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第三部:通过教师的表率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

2、具体过程:直接法、拓展法和添加法。

6.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六

培训内容:第三章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四章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五章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训过程:

第一课时

培训内容:整合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

1、整合性教学涵义: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的意义:人生意义,社会意义,教学意义。

2、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指教师把教材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二)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2、从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整合”。

(三)整合性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他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人。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人才——“现代人”。这个高水平的人才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也必须具备多种整合性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第三部: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2、具体方法:知识扩散法和知识迁移法。

3、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第三部:通过教师的表率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

2、具体过程:直接法、拓展法和添加法。

3、与社会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社会经验整合;与学科知识整合;与历史经验整合。、(三)教学与广义的自然学科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训练过程

第一步:分析教材,通过尽可能地扩大和延伸自然科学范畴。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自然科学整合的领域。

2、具体方法

(1)“一举多得”法:是指教师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种效果的教学方法。

(2)“借题发挥”法:是指教师借助某一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教学方法。

(3)“无限延长”法:是指教师把一个问题合理拓宽时间、空间领域的教学方法。

3、几种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与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生活经验整合。

(四)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

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是指一节课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脑科学的一些内容相融合的教学。

学习课例:小学一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 第一步,导入:学生做“找朋友”游戏。第二部,学生自学。第三部,得出结论。第四部,复习巩固。第五步,升华训练。第六步,趣味总结。

第三课时

培训内容一:案例:高一语文话题作文教学片断

一、老师的作文布置: 出示材料,说明话题:“套子”

二、品味、感受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学习老师的交流口吻和技巧:

1、弄清楚要求,找准方向。

2、写作要自信。

3、思维要发散开来,这是写作的先决条件。

4、写作不能写成“四不像”,必须确定文体。

5、平时要多积累,包括材料和情感。

6、平时要多练,写作能力是靠平时练出来的。

师生交流亲和自然,在貌似闲聊中吧要求和写作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透彻,思想得到解放。

三、学生自由作文。

四、代表作品赏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在哪里?根据点评内容进行探讨。

五、谈谈学习课例后的看法。

如果这堂课时你来上,那么你将会怎样设计课程内容?

六、根据前节课所学内容,结合课例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不足,明白我们还需要学习些什么。

培训内容二: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全面发展价值。

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得到发展的各种素质元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本节课的设计能融合本学科知识、其我科知识、智能素质开发、非智能素质培养、良好品质形成的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反思是否因为素质元拓展范围太小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遗漏了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不到位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教学过程设计缺少整合内容环节影响了整合程度。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技能;能开发学生多少智力、能力;能发展学生多少非智能品质;能提高学生多少道德水准。

(二)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发展的质量价值。

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素质元的质量水平高度,或者说,反思在整个教学中,“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有多少,发展程度有多高。具体反思:能否突出培养“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并有较大提高;能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并有较大提高。

第四课时

培训内容一: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一)开放性教学概说

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偶发性的特点。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活动为主”原则;“学习行为开放”原则;“收”、“放”结合原则。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诠释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或者说是能让教学“开放”的能力。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释放天性,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的能力。

2、“娱乐游戏,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能力。

3、“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的能力。

4、“赏识激励,能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形成、发展、施展的条件。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2、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能力。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5、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培训内容二: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一)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创设“开放”情景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放教学的种种条件。

1、教师创设“愤悱”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的“愤悱”状态设计就是学生的“跃跃欲试”心态。教师提 出的问题要对学生形成一种刺激,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反应。

2、教师创设“娱乐游戏”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娱乐”是使人愉悦、快乐、又有趣的活动。“娱乐”能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态、旺盛的激情、积极的行动。因此,创设“娱乐游戏”情境对教学,特别是对小学非常实用。

3、创设“探究—研讨”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探究—研讨”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创设“合作”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合作”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从小就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5、创设“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直观”情境应用广泛,效果颇好,教学生动,体会颇深。

6、创设“语言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开发潜能,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讲解的诱发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讲解的初衷就是激发诱导学生的内部动因。内部动因不足,学习能力就很难形成。

2、教师讲解的形象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要对讲解对象的刻画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要对外部形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感人,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3、教师讲解的穿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讲解形象艺术,重在外部形态刻画。而穿透艺术则是要对讲解的对象进行本质的陈述、规律的探讨。它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如果能“揭穿内幕”,就会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能有效迁移。

4、教师讲解的“谐振”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只要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步、一致,教学中的“谐振”就会奏效。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找出症结所在,排除心理障碍,把自己的信息输入调整到学生的信息输入上。

5、教师讲解的节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节奏艺术能调解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重有轻。讲课的节奏主要包括:内容节奏和时间节奏。它的内涵一是速度的快慢,而是语调的高低,三是“旋律悠扬”,四是结构清新。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三)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质疑能力是教师开放性教学必备的一种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第一,明确问题的目的和类别(诱发、巩固、诊断、训练); 第二,明确问题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3—0.8之间,难度系数:1减去回答率);

第三,质疑要程序清晰;

第四,提问时要给学生留出“两个时间”; 第五,提问时要注意“延迟评价效应”。

2、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设计出“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案; 第二,“于有疑处扩展”的方案; 第三,设计出“学生辩论生疑”的方案。

(四)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遇事不慌、转嫁他人、反问质问者。

2、处理偶发事件: “就事论事”法、“顺水推舟”法、“借题发挥”法)。

第五课时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愿学”能力的研究

(一)愿学概述

“愿学”是学生的本性。人生来就愿意学习。“人之初,性本‘学’性相近、习相远”。

(二)“愿学”的动因来自非智力因素,1、非智力因素的理性认识: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需要、求知欲、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自信心、责任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分离的现象也寻在。

(三)“愿学”的启动来自教师的激活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一,采取培养“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第二,采取培养“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第三,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第一,采用兴趣转化的策略。第二,采用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策略。第三,采用教会学生“好学”、“深思”的策略。

第六课时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愿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课的“导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的导入是否新颖有趣,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

1、“导入”的类型

(1)以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导入:提问时教师最广泛、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

(2)以生动形象的叙述导入

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 有情趣细节的描述,那么语言效果会更突出。

(3)以引人入胜的电化教学导入:电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当重要。

(4)以新颖的实验导入:先演示操作,再得出结论。

(5)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导入:精心设计的操作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6)以发散思维训练导入:采用求异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7)以学生热烈讨论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8)以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导入:使学生得到快感和享受。

2、“导入”的设计

第一,根据课的内涵设计;第二,根据课的外延设计;第三,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第四,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

(二)课的“终结”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结尾处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且影响到下一节的教学。

1、设计概括性终结

结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只能结构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2、设计悬念性终结

下课前,提出有趣、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本节课。

3、设计引申性终结

引申性终结是指在一节课结尾时。把本节课内容拓宽引申。

4、设计质疑性终结

在结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回答。

5、设计提问性终结

在结尾时,提出画龙点睛的问题,把学生引到本课中心上来。

6、设计游戏性结尾

在结尾时,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加深印象。

7、设计前置性结尾

把下一节内容和要求提前告诉学生。

8、设计激励性结尾

教师满怀激情,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

第七课时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研究

(一)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

1、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必须在较好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好“会学习”的本领。

2、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工具 要学习,教育会学习,不会学习,等于没学习。

3、教会学生学习是面前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一旦掌握了“会学习”的本领,就会达到愿学、会学、乐学、快学的理想境地。

(二)教会学生“会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1、教会接受式学习

学生如何掌握接受式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2)教会学生掌握辐合型、辐射型、创造型三类学习方法。

2、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第二,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飞智能结构;

第四,使学生从小就学会“发现式学习”的方法。

第八课时

培训内容一: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会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2、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辐合型学习”方法、“辐射型学习”方法、“创造型学习”方法。

3、教会学生记忆(“脑内形象化”记忆)

一: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静态过程——图像形成过程。二: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动态过程——图像连接过程。三: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价值过程——图像网络过程。

4、教会学生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因果发散、关系发散、变态发散。

5、教会学生自学

(1)教会自学的意义:第一,获取终身受益的工具;第二,自学的知识扎实;第三,自学能开发潜能;第四,自学能培养意志品质。

(2)教会自学的内容:第一,教会学生自己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教会学生多向思维。

(3)教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第二,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第三,激励学生自学。

(4)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案例。

“走在教学前面的学生超前自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提纲》编写,二是教师的激励、训练和检测。

(二)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发现式教学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智慧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步骤一: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一个或者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再由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步骤二:分解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激活学生探究的动力,明确发现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又能经过研究、思考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理假设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假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步骤四:检查假设

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检查、补充或修正,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争论。

步骤五:做出结论

在比较、分析、推理基础上,在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提取原理。培训内容二: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教师反思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程度,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状态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快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这种氛围的“到达度”是十分必要的。

1、反思:(1)从课的开始到终结是否都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激情?(2)全班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教师在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是否有失误?是否不到位?

2、自我评价:(1)通过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哪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2)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的作用如何?

(二)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授人以渔”,自我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并非一日之功,每一节课却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所收获,因为学习能力既能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又是今后人生的生存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价值观重要体现。

1、反思:(1)本节课教学是否注意了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2)本节课是否注意了因人施教?

7.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七

一、完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1. 教学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 将机械工程训练分成工程认知实习、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强化训练、工程综合训练4个不同阶段来进行, 让工程训练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采取“基础训练+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教学内容。

在原有实训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激光加工、数控冲等新的教学内容, 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 增加《特种加工》、《数控技术加工》、《钣金加工》、《综合实训》等通识教育课程, 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在项目驱动中, 由学生自命题进行创意设计训练, 自行设计, 自己编程、建模、加工, 最后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模式, 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模式, 在工程综合训练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 同时通过训练过程中的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基于金工实习原有的“师傅带徒弟”式教学方法, 拓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综合训练、创新设计、自命题创意等多方位的教学方法。

4. 教学效果。

中心不断地通过对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 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改变了之前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 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 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基础训练+项目驱动”训练模式和“集中+开放”教学方式

传统的金工实习主要以各种独立的训练项目, 如车工、铣工、钳工等为教学内容, 缺乏各训练项目间的相互衔接, 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艺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缺乏对工程项目生产流程、工艺技术等内容的整体认识, 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采取“基础训练+项目驱动”的新工程训练模式, 以工程项目完整的操作流程为教学内容进行训练, 通过项目训练,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实习时间有限, 为了保证该训练模式的顺利进行, 中心采用“集中+开放”的教学方式。“集中”训练 (14天) , 主要完成车、铣、刨、磨、钳、焊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特种加工等所有实训内容的集中学习和操作;“开放”训练 (15天) , 每批次学生按照5~6人/组自由组队, 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一种基于工程目标的综合创新作品的设计方案, 通过指导教师组的审核即可开始创新作品的加工、装配、调试、检测等内容。在此过程中, 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预约开放时间。为了防止开放过程中学生实习时间“偷工减料”的现象, 要求对每位学生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基础训练+项目驱动”工程训练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传统金工重技能向现代工程训练重工程能力的转变、从按部就班向自主创新设计的转变、从单工种独立训练向多工种交叉综合创新训练的转变、从个体能力培养向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密切相关, 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因此中心开设了《特种加工》、《数控技术加工》、《钣金加工》、《机械综合创新设计》等通识课程, 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 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使学生由“仅仅有所知”变为“尚能有所为”,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 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固化。

通过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导师制、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等方式, 让学生在“做”中学, 开拓创新, 并为他们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场地、器材、辅导师资等科技创新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重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心成立了工程训练创新基地和桂翎车队两个科技创新组织, 搭建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西竞赛和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两个平台, 专门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创新组织形成“以竞赛为主线, 以学科为依托, 导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生按“自愿报名—基础理论与实践培训—赛前强化培训—竞赛—科研训练”的流程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逐渐成为广西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训练创新实践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机械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各项目的训练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在骨干教师和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下, 已经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同时, 鼓励教师多次参与技能培训。中心于2015年引进了两名研究生, 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导, 使得中心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更趋合理, 从源头上保障师资队伍的高水平,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小结

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 正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 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寻。通过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实践,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1) 改变原有“零件生产”的教学模式, 革新为“工程产品”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自己编程、建模、加工、装配、调试, 最后完成作品, 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工程训练基地在提供正常教学服务的同时, 还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及个人业余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 即实施全方位、开放式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最大程度地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 (3) 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场地、器材、辅导师资, 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制作机械创新产品, 积极参加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傅水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与管理赴法考察报告[J].金工研究, 2003, (1) :2-6.

[2]桂慧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 2012, (4) :176-177.

[3]周雄新, 欧笛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 2012, (1) :164-165.

8.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八

【关键词】高等师范 体育教学 讲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2-02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实践表明,在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由不同的体育教师教授教学效果也不同,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能力不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高校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大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因此更要注重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所以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学中讲解能力的研究,正确掌握院校的培养目标,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学习和训练,努力提升自己的讲解能力,做学生心中全面型的教师。

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好讲解的内容和方式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就是教师通过把握教学关键,利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的概念和方法。有效的讲解不仅能够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将道理、知识清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学生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思想意识的提升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当前,素质教育对师范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就是精讲多练。由于师范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相关的体育知识,也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概念、要点和方法,既有人文知识,也有自然学科的知识,既涉及音乐美学学科,又涉及营养保健学科,特别是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使得讲解更为复杂,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讲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讲解方式讲。比如篮球教学中的肩上投篮动作过程,教师可通过事实性讲解的方式,以层次分明、有条理、直述事实的语言将运动技术概念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教师可采用解释性讲解方式,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解,以具有解释性、说明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取透彻明晰的道理;学生训练完成后,可采用总结性讲解方式,对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行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总结,以此来形成完整的概念。教师只有把握了讲解内容并准确掌握了讲解方式,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能力也能得到一定锻炼。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个人的知识程度,一个人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层次才会更深,所以对于师范高校体育教师来说,渊博的知识是自己讲解能力得以提升的源泉。上文说过,高校体育是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自己讲什么、怎样讲,那么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较高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还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把握关键、妙语连珠,进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体育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同实践的过程,而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更是离不开实践,基于此,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通过总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育运动实践转化为语言,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更加信服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应当吸收成功教学经验,根据师范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对其加以完善,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讲解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表达技巧也非常重要,应当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生动活泼、富有生趣。通常,体育教学是在室外完成的,教学环境比较复杂,运动场外、场内的一些事物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变化语言的节奏和语调,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纯的口头语言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讲解过程中配合准确、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在教学生直腿翻滚动作时,仅仅用语言讲解学生很难将动作做准确,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使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点。体育教学的讲解切忌盲目性,应当把握最好的讲解时机,善于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在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做出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正面认识体育锻炼、准确掌握运动技术,比如学生正在练习动作,如果这时教师突然讲解必然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从而打破学生动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把握准确的讲解时机非常重要,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学习,不断实践和体会,将具有建设性的经验和语言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准确了解体育知识、运动技术的概念、要点、方法、战术以及教师的教学意图,促进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讲解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当然,每个教师的讲解能力都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不断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学习、训练出来的。作为一名师范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学会分析学生特点,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学习各种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得当的讲解使学生对运动技术概念和方法掌握更加准确,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型教师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志伟.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讲解设问能力[J].考试周刊.2013,22(16):127.

[2]张国柱.体育教师的基本功——讲解与示范[J].管理学家.2011,15(8):224-225.

9.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九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张玉萍

非常感谢我院给的这次学习机会,也感谢在本门课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叶志明、郑用琏、姚小玲、李尚志等老师的精彩讲课。

刚开始在选课网络上看到“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这门课程的时候,它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入职的时间已有7年多,但是得到前辈的指导和此类学习东西并不能满足我自身的成长需要。“七年之痒”也让我步入职业倦怠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了本门课程。学完全部课程后自己收获很多,感慨也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略述一二。

一、课程主要内容

两个月的课程转瞬即逝,中间由于网络的原因还停了20天的课。但老师们的精彩表现令我念念不忘,最终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60%以上课程的学习。

第一至四节是上海大学的叶志明教授主讲的《如何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第五至八节是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郑用琏教授主讲的《课堂的磁力来自哪里——浅谈驾驭课堂的动力与能力》;第九至十一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主讲的《如何讲好一门课》;第十二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数学的李尚志教授主讲的《案例教学法——通过有招学无招》;第十三节至十六节的内容时《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以上便是您讲课的大致内容。

二、学习效果与心得

本学期转瞬即逝,《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也即将画上句号。对于所选的这门课程,我觉得十分的有价值。五位老师的讲解各有千秋,本人从中吸取了不同营养,在此再次对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外加鞠躬)。

本人想详细谈谈第九至十一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主讲的《如何讲好一门课》的学习心得。

10.教师沟通与协调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沟通的必要顺序是:用心倾听――中立观察和思考――掌握其真实意图――换位思考――寻找契合点――达成一致。协调的必要顺序是:询问对方意图――找到对方关心的事项――站在对方角度提出我方观点――寻找共同价值――协商一致。

沟通首先靠自己的耳朵,倾听是沟通的最重要的环节。愿意倾听别人的心事或故事, 尊重对方,要有乐于听对方说话的表现,做别人的耳朵,用心去听,多给别人耳朵,少给别人声音;观点重要,方法更重要。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寻求促成他人的意见同他们一致的时候,自己总是说太多的话,如果你对别人的看法不同意,你或许会去阻止他、反驳他,这样做只会引起争论或冲突,在别人的意见还没表达完之前,你应该耐心下来,保持一颗开放的心静静的倾听,态度一定要诚恳,鼓励别人发表他自己的意见。

最常见的沟通障碍是:别人在说话时,自己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习惯性的或粗暴性的打断别人的说话;对自己喜欢的话题感兴趣,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则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把重点放在结论上,而忽视了过程和细节。

有一句名言说道:说服他人的最佳方式不是用嘴,而是用耳朵。所以少说话,多提供机会和空间给别人;沟通还需态度和肢体语言,包括神情亲切、语调平和、语气温柔等等。要善于用真诚的心去倾听、去理解和了解别人。即使是犯错误的人也有他的理由。要锻炼良好的沟通能力,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自我心理素质和修养。

1、学会倾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深刻而形象的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在倾听过程中,如果你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真实的接受对方信息,主动的进行理解,就会产生倾听障碍,造成信息失真。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可以丰富你的信息储备,修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帮助你获得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帮助你真实的了解对方的需求、动机、立场、观点、态度,掌握与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而这些是事前资料准备再充分也无法取代的。在交谈中学会用眼神、微笑和渴望倾听的神态来营造一种宽松、平和、真诚的氛围,才会使参与交谈者有信心畅所欲言,真实的表现自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交谈中,应当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倾听能力,首先在双方或多方的交谈中,不要总是谈论自己,不要总想占据主导地位,而要认真耐心的关注他人的谈话,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其次,不要匆忙对他人的谈话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他人的观点,不要急切的表达自己意见,更不要因为和对方的见解不同而发生争吵;最后,当谈话结束时,对于信息表达者发出的信息可能会产生歧义的部分,要重点分析,最好能当面询问,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善于表达。能否在适当的时候(时间要素)、适当的场合(地点要素)、用得体的方式(语言态度要素)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让信息接受者能够正确的执行或传递这些观点,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表达能力又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我们平时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的语言信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他人快速、正确的理解信息发出者要表达的内容,当你要表达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或对他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使用委婉幽默、易于他人接受的语言,会使表达效果更好。文字表达能力在这里是指写作能力,它作为一种对事物观察、主观心理感受、思想、精神状态进行表达的一种行为,可以经受时间的流失和空间的变迁而长久留存下来,同时也是一种综合了语言、观察、体验等可能性的沟通世界的方式。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使他人在阅读你的企划、总结或文章时,感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很容易抓住重点,开展工作。大家应当通过积极参加各项组织活动,如说课、辩论赛、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参加名师讲座、报告,博览群书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积极书写各类活动的企划、总结、新闻稿件、随笔、文章等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3、学会宽容。宽容是获得友谊与支持,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及工作管理环境的保障。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大智慧的象征、强者显示自信的表现。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屠格涅夫曾说:“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所以,当你宽容了别人,在自己有过失或错误的时候也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宽容。“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宽容的最高境界。以宽容的心态对人、以宽阔胸怀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已、有益社会的良循环。

宽容是一种大度、是高尚情操的表现。宽容之中蕴含着一份做人的谦虚和真诚,蕴含着一种对他人的容纳与尊重。学会宽容,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学会宽容,就能心胸开阔的生活。很多时候,宽容会给人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温暖,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就能感觉到生活中“快乐”的丰富,而不是缺少。

学会宽容,就学会一种有益的做人责任、就学会一种良好的做人方法。生活中宽容的力量巨大。因为批评会让人不服,谩骂会让人厌恶,羞辱会让人恼火,威胁会让人愤怒。唯有宽容让人无法躲避,无法退却,无法阻挡,无法反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学会宽容,就会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丽。就让我们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让原本平淡、烦燥、激愤的生活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4、多多激励。激励是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和希望,它能激发力量、引发智慧、鼓舞斗志。对任何人来说,生命需要激励,学习和工作更需要有激励。作为领导者,就应该懂得如何去了解激励下属的方式以促进工作、并确认自己在激励下属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能创造促使下属达成各自目标的条件。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对激励问题提供一个通用答案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必须了解和影响下属的动机。而动机是一种对人们认定他们自己达成满足需求目标程度的尺度。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与被接纳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个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通常需求不是静态的,它们根据经历和期望随时间和条件发生变化,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发现和寻找那些能激励下属、改善他们工作绩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的手段,才会使部门工作有效开展起来。

11.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摘 要】反思性教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激活了教学领域,给教学注入了活力。生物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对进一步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后记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它可以消去弊端,受到教益,“借石攻玉”。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特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构建。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由此足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荷兰学者柯斯根在研究中提出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制。他认为,教育过程中理想的教师,对自己教学反思包括五个阶段:第一,行动;第二,对行动的反思;第三,意识到关键所在;第四,创造其他行动方法;第五,尝试,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心理学家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关于老师成长的公式,就体现了反思能力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只能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总的要求就是要从“对已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向“对将要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过渡。即:首先要重

视教学设计之前的反思,然后才是教学完成后的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达成的目标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主要在于备课阶段,这时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在备课时,教师要对现成的教案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反思他人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现成的教参,已有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它包括对教学情景、过程、态度、内容、方法的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控;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教学的情况、师生互动程度的反思;对课堂中教与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等。

(3)教学后的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通过总结评价,寻找差距,产生新的理解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写教后记是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形式,教后记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写成文章,或插写在教案、课本的边角。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可从反思教师的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状态对教学实践影响的角度去写,从中寻找教学规律。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后记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讲“遗传”时,我以一个问题开头:一对夫妇,男的是白化病,女的正常,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开头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②记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多对等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两次,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分类,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交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归纳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基因型有3n种,表现有2n种(其中n为等位基因对数),这样使问题迎刃而解。

③记教学机智

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如:讲有丝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后染色体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加倍”,当时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接着学生问: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如果染色体加倍,则一个细胞中有染色体46对92条,依次类推,那人的一个细胞有多大才能放得下如此多的染色体,显然这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后的反思应注意什么

(1) 要注意倾听,加强同事间的横向交流

同事之间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横向交流。这是自我反思,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与同事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磋商,坦然暴露问题,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个真正的反思集体,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之道。如果能主动与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收获会更大。

(2)要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每个单元,每课书或每节课之后,要结合典型课例,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及时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认识具体化,将钻研之得,施教之法,驾驭之智,失败之处等形成文字。

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要及时对平时的“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将日常零碎的教学反思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教学经验和思想理论。这是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它反过来又会指导自己日后更好地进行工作。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是教师能坚持反思能力培养的动力及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较快,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新视野,是能否对自我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充实的头脑,都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

总之,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勤于反思,能有意识地自我调试,不断优化和改良教学行为,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2002年第2期、2003年第10期 2005年第5期).

12.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 篇十二

1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

2009年, 随着我国医学实践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进一步推进, 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能力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各个方面, 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

1.1 实践能力

实践本质和实践探究是实践教育的核心理念。传统上对于实践本质的认识仅限于实践知识的特征, 例如它是暂定性的, 它是否涉及创造性, 是否涉及主观性等。这些特征来自于实践知识的产生过程, 也就是实践探究。对于教师来说, 走出较封闭的学术空间, 带着问题去实践, 在探究摸索的过程中去总结发现, 成为教育活动的热心人;对于学生而言, 实践探究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实践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这个知识产生过程的种种局限, 去感知、体会、摸索、理解、总结、反思, 并知道如何从事实践探究[3], 从而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1.2 人文素质

教师所体现出的人文素质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引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医学实践教育教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是育智功能、工具性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4]。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水平, 这也可以通过教师的人文素质来反映。

2 医学专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固然重要, 但至关重要的是加大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 努力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 他们的实践经历不足。学校对各类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和要求远没有理论教学严格、规范, 导致他们没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压力[5]。多年来, 高校师资培养大多是通过提高学历学位、做访问学者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引导机制与激励机制, 从而导致了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矛盾。应用型高等院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2005年1号文件、2007年2号文件都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012年教高4号文件就各高校如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3 医学专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文以本地区3家医学专科学校的36名教师为研究对象, 较真实地呈现了医学专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 回收有效问卷3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发现, 教师实践能力存在以下缺陷。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多年来参与的都是应试教育, 他们对应试教育已经产生了依赖性。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宣传, 教师对实践教育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大多数教师对于实践教育的态度选择了“既然干了这一行, 就把它干好”。这一回答表明了大多数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真实心态, 从事教师职业大多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但进入教师这一角色后, 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有敬业爱岗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的。

在专业知识上, 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为25人, 占调查教师人数的69.4%, 而在这部分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中, 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是不合格的, 他们或观念陈旧、知识老化, 或不安心工作、三心二意, 或不思进取、缺乏动手创造的能力。

经过媒体的宣传, 人们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 但是对教师“眼高手低”的现象却认识不足。调查表明, 选择了“是否主持或参与过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是否参与过实验室建设, 有无成果专利”这项的有5名教师, 更从侧面表明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4 医学高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有研究者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提出了促使教师从知识型向知识—技能型转变的相关对策[6], 但有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如何构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如何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却鲜有报道。笔者提出了几点医学专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具体如下。

4.1 强化实践教学意识

“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然是我们强化实践育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想障碍。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 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其成为从管理层面到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 同时, 要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 并能从中找到乐趣。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医学实践教育, 才会对实践教学充满热情, 不断追求自我的提升[7]。

4.2 加强政策保障机制

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只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过关、技能过硬, 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才能保证实验管理和实践教学优质高效进行。因此, 结合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鼓励他们从事专科实验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使他们及时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到学生和教师的培养之中;二是改善教师的学院结构, 避免“近亲繁殖”, 使实验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思维和新方法。比如, 让中青年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完善知识和能力体系, 增强综合素质, 提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促进教师将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让他们在理论上是学者, 在实践上是专家, 在课堂上是名师, 使他们所教授的大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和工作单位, 提升就业竞争力。

4.3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

实践是源泉, 阅读是基础, 思考是灵魂。教师的实践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 定期评选实践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实验教师,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在每年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中, 实践教学改革项目不少于1/4。同时, 医学实践教育教师评价中的评价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具备高水平的评价面谈技能和课堂听课技能, 具有过硬的学科业务知识, 并在评价过程中认真细致、保持公正。支持教师专业进修和当访问学者, 有目的、有要求地学习新知识和理论,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资助在本学科有一定建树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通过科研合作, 请其他院校专家参加本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 通过与专家的合作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及动手能力。

4.4 人性化管理

应试教育的怪圈已给教师戴上了枷锁, 在此体制下, 社会给学校施压, 学校给教师施压, 医学实践教师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技师。因此, 学校领导应以教师的工龄、文化程度、职称为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 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教师应做到生活有规律, 自我减压, 保证有效睡眠, 劳逸结合。工作时间长时应合理制订作息时间, 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动和调节心理状态。工作压力大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保持放松。认识工作压力过大对自身的影响, 学习自我减压的方法。学校也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危险防护制度, 对教师进行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特别是要注意贯彻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努力构建“双主互动”的空间教学模式, 即启发和探究兼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模式。

4.5 开展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促进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我校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比武、学生技能操作竞赛, 通过不断完善竞赛的组织管理机制, 切实做到以竞赛为抓手带动学校实践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竞赛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不断丰富竞赛内容, 让技能竞赛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位学生, 形成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竞赛, 激发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 通过赛前宣传, 以集体荣誉为载体, 提高了全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4.6 加强教师培训

优化双师结构, 一是由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二是聘请医院医疗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三是专任教师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丰富临床实践经验, 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四是鼓励教师申报双职称, 提高学历层次, 当访问学者, 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 并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兼顾教研科研, 一是鼓励编写教材教参, 二是鼓励申报教研科研课题与撰写论文, 三是鼓励申报精品课程, 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 注重师德建设, 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 注重教师的自身修养。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师德师风等活动的开展, 树立了典型, 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 在当前形势下, 医学实践教育教师能力的提升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又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教育决策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利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2) :75-76.

[2]赵良庆, 蔡敬民, 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1) :79-80.

[3]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21) :36-38.

[4]熊加祥, 赵邦云, 杨丽, 等.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 (2) :165-167.

[5]梁学鲁.浅论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1 (2) :13-15.

[6]梁惠莲, 马迎光, 梁炳爱, 等.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与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 (3) :273-274.

上一篇:消防值班室管理制度下一篇:荷花淀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