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2024-07-03

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精选12篇)

1.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一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信访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建立追究领导责任制度,把以上三项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纳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恶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各级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信访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3、强化“信访督查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信访部门要加大建立和健全信访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三项工作”1、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信访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首先,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三是,各部门、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只有上下齐抓、左右共管,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网络体系,形成大信访的格局,才能真正完成信访工作的目标任务。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信访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和《江苏省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运用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3、加强职能部门的制度和纪律建设。一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方法,把各自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解决好。二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防止出现因为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众上访。三是要自警自律,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作者单位:建邺区信访局)

2.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二

一、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

1、贯彻《工会法》, 强化“代表”意识, 突出维护职能。

《工会法》第六条规定:“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 是职工利益的代表。

2、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增强工会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全国总工会要求

3、加强职工参与和管理职能, 增强主人翁意识。鉴于目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经营决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二、难点

1、参与决策难。

基层工会干部大多来自生产一线, 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 能力不高, 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 由于基层某些领导干部犯有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 忽视工会代表的参与作用, 往往以生产经营为借口, 强调一切事情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工会组织提出建议, 维护职工权益, 就会冠以“妨碍生产经营”的帽子, 这无形中造成了工会组织参与难的现状。

2、理顺关系难。

工会要开展工作, 需要行政方面人力、财力支持, 所以工会需要向行政方面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在油田某些单位工会主席由党支部书记担任, 这还好一些, 党政领导可以协商;如果基屈工会主席不在党政班子, 对恰逢生产形势紧张或某些行政领导对开展工会工作不感兴趣而认为没有必要时, 工会工作就会打“水漂”, 这样工会往往处于两难之中, 如果一味坚持就会得罪行政领导, 关系不好处理, 还会影响以后的工作的开展。

3、开展活动难。

一方面, 工会组织开展活动需要经费开支, 而基屈工会没有此项费用, 若向上一级工会组组申请很难落实, 即使等落实下来, 已时过境迁, 活动也失去意义了。另一方面, 工会活动需要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和人力, 有的活动甚至与生产经营相冲突,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行政领导的负担, 要么不同意, 要么表面同意内心也不高兴, 致使工会渗活动效果欠佳。

三、存在问题

1、缺乏思想认识。

个别同志包括基层领导和工会会员或职工对基层工会工作的任务、性质、职能认识不清, 没有压力感, 责任感。有些同志甚至认为工会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只要搞好生产经营就可以了, 对基层工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对新时期工会工作不了解,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对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2、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油田某些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现状来看, 素质普遍偏低, 大都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理论和业务水平同形势发展要求不相符。有的年龄偏高, 有混日子思想;有的年龄小, 虽有积极性, 但缺乏经验;特别是大多为兼职工作人员只顾忙于生产, 对工会工作不闻不问, 形同虚设, 即使开展一些行动, 也是硬着头皮, 应付了事而已。

3、缺乏主动创新。

许多基屈工会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 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 独立性较差, 只要上级工会安排工会工作, 就照搬照抄, 搞一些突击活动, 根本不讲方法、效果;有的工作人员主动性较差, 片面认为工会是接受党组织领导, 往往党组织推一推, 自己才动一动, 不思进取, 满足于现状, 工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有些同志不适应当前工会工作的需要, 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 抓不住工作重点。

4、工作不落实。

有的工会组织对工作不负责任, 往往对上面安排的工作不落实, 对上级工会安排任务走过场, 对职代会所征求的职工提案不了了之或避而不答;并对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该奖的不奖, 该树的典型不树, 这虽然有较大的难处, 久而久之, 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致影响基层工会作用的发挥。

四、对策

1、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目前随着国内国际的形势和油田改革发展形势, 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 既给我们广大工会组织带来机遇, 又带来新的挑战, 如果不求进取, 就难以担当此任。所以各单位工会组织要加大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 每年举办1-3期工会干部培训班, 以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要。

2、方法创新, 提高活力。

创新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灵魂, 实践证明基层工会只有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其工作才能得到逐步改进和加强。一是, 基层工会工作要运行机制上创新。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工会工作在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内容上提出了新要要求, 但机制创新的重点是制度建设。二是工会开展活动, 应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目前, 中原油田大部分基层单位开展了“工会组织为职工, 职工心中有企业”等主题教育活动, 有的基层单位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创效”“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等活动, 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氛围, 造就了高素质职工职伍。

3、制度落实, 注重实效。

3.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三

一、当前职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不利于职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意识普遍淡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积极方面看,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有利于调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实行竞争机制之后,也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也使广大社会成员从盲目崇尚政治转而追求物质财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从“求红”转而“求富”。学校不再是过去所说的“清水衙门”,言利、趋利不乏其人,拜金主义、“吃亏论”冲击着灵魂工程师的心灵,有损师表形象的现象时有发生。

(2)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削弱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今天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各行各业的腐败分子、贪污分子层出不穷的现今社会中,教师中也有部分人、甚至教师中的领导者,不再甘于清贫,不再甘心于默默无闻的工作,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他们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前途丧失信心;有的人生价值错位,搞拜金主义;有的丧失党性原则,为个人拼命谋取私利,他们在公开场合讲党性、讲理想,背地里却个人主义膨胀,他们口口声声号召教师职工要反腐败,要耐得住清贫,要守住学校的这一方“净土”,自己却在搞腐败,这些教师干部严重玷污了教师的形象,损害了教师的威信,削弱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明力和号召力。

2.思想政治工作本身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由垂直指令型向自主融合型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职校从以政府附属型逐渐向以市场取向型转变,原来相对应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也随之逐渐向梯度扁平化转移。政工部门越来越精简,“行政化”、“兼职化”、“业余化”趋势明显。政工管理体制越来越紧扣经济中心,从两张皮融合为一张皮,而相对应的也带来了精力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甚至思想不到位的问题。

(2)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由单元主导型向多元服务型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单纯的政治教育为主要目标,由政工部门牵头、布置,各部门组织落实。而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

(3)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内容由政治灌输型向多样选择型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支配下的职校,教师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要求不仅仅是传递国家大事,往往更关注与学校以及个人命运相关的政策环境变化,更关注学校的发展等。教师职工从“事业人”变为“社会人”,在接受政治宣传的途径上也发生了变化。

(4)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实现由权威规定型向差异活跃型变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特定环境和特点决定了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权威,思想政治工作规定性的要求不太有人质疑,而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不完善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取向,再加上学校教职工的知识层次相对较高,思维很活跃,思想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这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带来差异。

3.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着弊端

相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不断变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要求和步伐,手段落后,内容、方法缺乏针对性,这是造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实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客观上讲,教师教育的目标、任务决定了教师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对固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根据形势发展赋予时代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也应因人而异,有所选择。教师出于育人的需要,时时关心时事,阅读报刊,对政治相当的了解,他们最厌烦用单调、枯燥乏味的说教。现在大多数学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仍沿用传统做法,集体上党课,读报纸,发文件,至多看录像。这些手段,相对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传播跨越时空界限的时代已远远落后,在一个追求效率、效益的社会里,不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对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以人为本的观点,时下颇为流行却又见仁见智。以人为本必须把人置于具体的、现实的、发展着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加以研究。摈弃“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强制性的“满堂灌”形式,采取因人而异的具体途径,包括心理咨询、参观访问、游戏活动、奖惩相辅等,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党总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上要坚持实际、实用和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灵活多样。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交流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结合形势讨论学校的发展前景。通过党支部的经常性教育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职工更有工作积极性。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采取主动态势,改变只“唯书”、“唯文件”的工作方式,从自我循环的“小政工”向齐抓共管的“大政工”转变,实现体制、机制、内容、手段的创新。当前要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在精神状态方面,要变难有作为为开拓创新;二是在组织领导方面,要变软弱松散为精干高效;三是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变常规教育为贴近中心;四是在物质投入方面,要变随机所欲为制度保障。

2.讲究方式方法,在 “感召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所谓“感召力”,就是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干部的人格力量影响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教育人的学科,这种教育不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学校行政管理者以身作则的行为激励,就是建立在对所领导的每一位同志了解基础上的关心、帮助、鼓励、支持。所谓“渗透力”,就是要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源头参与”,在工作的起始阶段就参加进去;又要“鸣锣开道”,积极做好职校改革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干部群众共同投身;还要“过程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改革进程的每一个阶段,做好教职工的明理顺气、排忧解难工作;更要“保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失误、把准方向。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紧密联系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越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越是具体的,有时甚至是琐碎的;越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是以“独立”的形态出现,而是渗透于各项具体的工作之中。所谓“吸引力”,就是要以文化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中,“寓教于乐”,增强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淡化教育痕迹。我们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功夫,达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一种高境界。

4.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四

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资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抓好外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工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制约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组建的难点问题

1.受意识形态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外商对工会组织组建问题仍存有抵触心理。外资企业基本都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受思想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工会组织存在比较片面的认识。

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工会组织建设与政治活动挂钩,认为建了工会组织,就会卷入政治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外资企业负责人直接提出“我们是生意人,可以遵照中国法律规定经营企业,但不想因企业建工会组织问题,在本国及国际性贸易中招致不必要的政治麻烦”。

二是将工会组织建设与经营管理对立,担心成立工会组织,会使工人形成“有组织的行为”,与企业产生对抗,影响企业管理。现在外商最担心的就是企业成立工会组织后,就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

2.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组建存在先天不足。目前制约外企建立工会组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员工对加入工会组织意愿强的较少,大多数员工对工会不够了解。

其主要原因为:

一是与企业用工结构有关。目前外资企业大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青年和女性工人居多,他们大都初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社会阅历单一,接触范围有限,知识水平比较低。

二是与群体意识有关。在外企工作的中方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虽然文化素质比较高,但往往对专业技术和自身经济利益比较注重,政治觉悟不高,不愿主动向工会组织靠拢。

三是外资企业不支持、认可工会的工作,甚至压制有关工会的活动。

3.外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资企业招工范围广泛,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比较强,个人道德品质、政治思想情况良莠不齐,基层工会组织发展会员难把关,考查培养缺乏连续性;二是外资企业工作节奏快,内部管理封闭,职工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与工会组织靠拢不紧密,工会组织对其了解也比较少,实际操作难度比较大;三是一些外资企业负责人对组建工会组织存在戒备和不配合心理,不让职工参与相关工会活动,工会影响力渗透不到企业中,就不易对职工产生感召力和吸引力。

4.部分基层工会组织对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组织存在困惑心理。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在外资企业建工会组织,受外商认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难度比较大,出力不讨好。另外,随着地区招商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基层干部包括直接负责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干部,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主动性不高。

二、工作对策和建议

1.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端正外商对企业工会组织的认识。对党的政策和工会组织作用的片面认识,是外商对企业工会组织存在抵触心理、缺乏认同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将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组建工作公开化、社会化,作为一种社会趋势,来宣传引导。一方面,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图册等形式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及党的政策,阐明工会组织的功能和组建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经验做法,让已建工会组织企业经营者现身说法,帮助外商正确认识企业工会组织,认可工会组织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好外企协会、企业引进人、联系人等与外商联系紧密、信任度较高的优势,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打消外商思想顾虑,使他们能主动认可和支持党在企业的工作。比如可以就《公司法》宣传为契机,筛选出部分外资企业工会工作典型进行宣传,这样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有的外资企业委托中方代理主动向组织部门咨询工会组建问题,为组建工会组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抓好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针对外资企业工作特点,通过实践探索,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途径: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和工会组建工作指导员蹲点制度。通过他们与企业紧密接触,从中发现优秀分子,并及时提交当地工会组织培养发展。建议实行市、镇两级工会领导干部联系外资企业制度、外商“约见必见”制度,可以选派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外企工会组建工作,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促进外企工会组建工作。

二是发现和培养工会积极分子。从实践情况看,一些外资企业群团组织负责人素质相对较高、责任心强、在职工中有威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将他们发展成为工会骨干力量,能较快增强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

三是在外资企业务工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楼宇)、村庄设立工会组建工作联络站,通过举办社区活动、走访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渗透,物色优秀人员,重点培养,积极发展入会。尤其要针对外企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加强不同地区工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协作,注意入会积极分子和工会会员发展培养工作的衔接和延续;对于外地务工人员,要主动与当地工会组织对接,及时发展入会。

3.积极探讨工会组织组建模式,加快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组建步伐。重点解决好外资企业边缘化问题,实现党和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全覆盖。对已具备成立工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及时沟通、协商,督促及早建立工会组织;对于个别暂不具备成立工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通过指导员下派、村企联建、社区联建、行业协会联建、强企弱企联动等形式,将工会的活动渗透到企业,尽快使其具备建工会组织条件。通过积极有效地活动,可以帮助外商逐步认可并接受工会组织在企业的活动,进而支持建立工会组织。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以乡镇、街道党委为单位专门成立外资企业区域性工会组织,对区域内的外资企业工会组织、联建工会组织、协会工会组织以及辖区外资企业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并赋予培养工会积极分子和发展会员的职能,强化工作力度,扩大工会的工作覆盖面。

4.积极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作用,增强工会的工作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组织优势,在企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用正确的政治理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占领职工思想阵地,教育职工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为引导工会组织发挥好作用,建议工会以构建“和谐企业”为主题,在外资企业开展职工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职工比技术、当能手,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把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统一起来。要扩大增强工会组织在外企影响力,不仅要发挥好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还要放宽视野,在发挥好上下各方面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上下功夫,以形成整体合力,如可探讨开展“区域工会联系服务外资企业”、“所在地工会组织与外资企业共建活动年”等活动,引导各级工会组织主动深入辖区外资企业,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与企业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拉近工会组织与外商的距离,使外商能更充分认识到工会组织,增强其影响力。

5.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五

目前,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推进自身建设,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程度与我国经济强大与否关系密切。其中起着调节企业、职工关系作用,并推进着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工会,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

基层工会工作将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長远发展,这部分工作必须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因此虽说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但问题却也依旧存在。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市场形势并改变传统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创新基层工会工作。

一、现阶段施工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工会内部的稳定性较差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工人自身素养与综合能力有了飞跃的变化,但也正因如此工人在新时代多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下更加自我,一些工人盲目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越来越不合群,这不仅加大了工会工作的开展难度,更是逐渐影响工会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力,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工会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把控。

(二)工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工会人员的综合素养也将影响到这部分工作的实际质量,因此应当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调查发现,眼下施工企业内部的工会人员大都是从基层岗位升岗、转岗而来,虽然来自一线、了解基层群众需求,但很少会经过系统培养。因为其没有掌握专业、高效率地工作方法、对基层工会工作的目标、内涵及意义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所以实际工作质量始终无法提高。再加上施工企业由于职工知识结构相对固化,专业限制导致对工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缺乏重要认知,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学习并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只能在上级领导的监督和约束下依靠传统的工作方法“苦苦支撑”当前的工作局面。

(三)企业工会的工作方法有待改善

1.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有一部分的工会干部思想方式还比较传统以及落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工会组织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作用,习惯性按照以往陈旧的思想观念进行工作,相应的工作创新意识以及专业知识就显得较为薄弱。

2.工会干部的工作方法亟须改善,在现阶段的新发展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改革,而这会使得工会组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减。如果工会组织在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思想以及方法,没有相应的创新以及进步的话,就会导致职工群众的信任缺失,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日后的发展情况。

3.工会组织的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改革之前,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都比较倾向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企业工会组织的工作质量要求较低。而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在工作中使用以往的工作方式以及标准,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会组织的工作质量。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只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组织进行相应变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基层工会工作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单元,其工作特点是直接参与了项目的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是党政组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项目部工会需要依据单位特点,不断探寻适应项目工会的工作模式、运用机制与活动方式。

1.在工作模式上,项目部工会应该由自身的工作领域出发,依据工作对象特点以及项目定位,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等职能。维护,就是依法维护项目职工(包括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利;参与,就是积极参与项目的民主管理,以保证项目的民主决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设,就是组织职工群众学习文化、学新技术、开展“三工”建设、劳动竞赛、健康有益等文体活动,为“创建学习型项目部,争当知识型职工”,促进生产经营、激励职工建功立业搭好大展身手的舞台;教育,就是对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职工队伍的全面发展。

2.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时代特征和项目部工会组织的工作特点,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包括党组织重视、行政支持、团组织配合、工会运作的保证机制;源头建会、联合互动、双向维权的互动机制;以人为本,关爱职工,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和谐机制;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共决机制;帮困扶贫、法律援助、加强培训、安全监督的协调机制,以保证项目部工会工作依法有序、科学民主、积极有效地开展。机制建设是项目部工会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机制的完善性,可以发挥出有效作用。机制建设要和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体现出较强针对性,为企业项目部工会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也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

3.在工会组织管理上,应体现“钢性的组织,动态的管理”这一原则。一是要强基固本。任何一个项目,都会随着工程的结束而解体。因此,在项目部组建和解体这一时期内,工会组织应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工会干部应实行动态管理,从项目部组建之日起,就应同时建立健全工会的各级组织,配齐专兼职工会干部,确保工会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坚持做到“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工会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二是要建章立制。以民主管理、维权和服务生产经营为重点,把项目部工会的职能和工作细化、量化为工作制度,规范和目标,为项目部工会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三是项目部工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规范、完备的台帐;四是要认真开展工会系统“创争”活动。

(二)要满足职工的文化精神需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完善帮扶和服务体系。要以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为重点,健全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要大力实施“三让三不让”职工关爱工程,坚持“春送慰问、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做到重大节日定期送、特殊情况及时送、一年四季送关怀。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实行创新改变,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使广大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企业的温暖。

2.强化职工“幸福之家”建设。要以幸福之家十个一工程为依托,树立各项目建家理念。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推动项目部向软环境提升拓展,要丰富和完善人文关怀、舒心工作、快乐生活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开展“和谐项目、温馨家园”评选活动,努力为全体职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最大限度提升一线职工幸福指数,实现体面劳动、开心生活、协调发展。

3.全面推进心灵驿站建设

要确保每个项目建立一个心灵驿站,设置心理咨询室,建立维权热线,引导职工依法、理性、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推动实施员工健康关爱计划,实施普惠三策,通过启动会、推进会、团建活动、内网、展板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健康关爱计划的普及宣传,不断提高员工的关注度、认知度和兴趣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要设计测试问卷,对职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底,要给员工初步建立心理档案,在内部培养健康委员(EAP专员)和外部聘请咨询专家相结合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咨询、EAP心理援助等技术辅助手段,為员工解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帮助员工疏导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心理潜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一线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4.促使女职工成才发展

要继续开展好“暖心工程”、“幸福家庭”创建等系列活动。做好女职工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和先进选树工作。组织女职工在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岗位上争先创优。要广泛开展具有女职工特色的劳动竞赛、爱心帮扶等活动,加强女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女先进典型培养选拔力度,促进女职工素质提升、全面发展。要积极推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积极为困难女职工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不断地创新工会的工作方法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组织应该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准确定位自身的思想站位,以此来作为自身工作建设的指导依据,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工作创新能力。一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工会组织可以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理论知识培训班以及讨论小组等,从而增强自身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亲密度,加强与职工群众的交流,只有对职工群众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解决职工的困难,排除职工群众的抵触心理。与此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能够让职工群众更好地了解企业了解工会组织,从而不断地增加职工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③加强自身对职工的了解。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会组织应该实实在在的了解职工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况,在生活和工作上帮助有困难的职工,解决职工群众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职工群众积极乐观的生活以及工作。在传统节假日的时候工会还可以举办相应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生日的职工送上祝福,从而增强职工人员与企业的亲密度。

(四)将基层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施工企业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基层工会与企业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实现基层工会工作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融合。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深入开展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

1.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抓住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创造新业绩。各单位每年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并借助区域化经营优势,要积极与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相结合,扩大中铁一局社会影响力,促进市场营销。

2.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活动。基层工会组织要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进、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结合企业管理、施工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努力破解企业管理、施工生产中的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

3.继续深化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基层工会组织要持续加强安全质量管控,增强综合大检查的频次和效力,有效发挥“群安员”的作用,扩大覆盖面,拓展群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向协作队伍延伸,实现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不断增强群安员发现和排查隐患的能力,提升工作质量。要不断完善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度,督促落实好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循环促进提高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三、结语

6.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六

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人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二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新目标体系之中。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又将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认真思考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日益高涨的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下,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系统、适度、公平、有效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等问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人大会议精神的最具体表现。由此看出,社会保险费扩面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和制度的需要,是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从基层征收局的实际看,社会保险费扩面的主要对象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近期,笔者对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社保费扩面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扩面推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想法。

一、当前社保费扩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追求生产(营业)成本最小化,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法人对社保费认识不足,主观不愿为员工入保。出于降低经营成本考虑,大多个体、私营企业老板根本不愿为员工买社保。县里个体、私营企业较多,他们大多个体员工都没有入社保为由,不愿为这里的员工入社保。且抵阻情绪很大,明确表示,别的地方没搞这里也无法搞。有许多个体、私营企业,老板认为给员工的工资就包含了一切费用,要入保就从员工工资中扣。而扣员工工资,员工也不愿入保了。

(2)员工追求眼前既得利益,关心的是当前生活,顾不上考虑将来生活,不想缴纳社会保险费。

低工资群体不愿参保。以餐饮服务业为例,员工工资不高,大多都在800元左右,多数来自农村,吃的都是青春饭。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参不参加社会保险无所谓,对参加社会保险根本没有一点认识。要入保,老板不愿承担;从员工工资中扣,员工大多都是临时思想不愿入。不愿舍弃既得利益,缴保险,干脆声明,自己不参保。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他(她)们一怕参保后受到制约,二怕缴保险的钱将来带不走,即使能带走也只能带自己缴纳的部分。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大多要求老板增加工资,一般不提缴纳社会保险的要求。

(二)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由于征管户数日益增多、征管质量的提高,现有的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同时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工作效率的问题,造成对参保单位、职工人数

和工资水平的核定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对收费率难以及时确定,造成即使单位有参保热情,经办机构却无法及时给予其参保权利的情况出现。而地税部门作为征收部门就无法对其征收社保费。另外,这些社保经办机构承担了社会保险的全部的基础性和事务性工作,除了征收由地税来管以外,前期的社保登记、企业及个人账户的建立、缴费申报的审核以及后期的缴费情况的汇总、记账和稽核,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这些社保经办机构要么有心无力,要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无法对扩大征缴面工作做到全力的支持。

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不能保障社保费征缴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征缴范围不明确,征缴的法律依据不充分。按照国务院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规定的城镇企业仅仅是县城、建制镇规划区范围,还是包括建制镇辖区内所有的企业,这个范围至今仍不明确。

(二)政策规定各地不一致,参保人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使部分已参保人对劳动社保失去信心。灵活的劳动用工制度,提供了广泛的劳动力市场,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征缴基数的确定都是统筹区域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工资水平确

定,地区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参保人员只能在当工作地参保,跨区域异动后,社保关系转不出,就是个人部分能够转出,对方也不能受,参保还得重来。现行的社保政策不能为已参保人员提供持续完整的服务,因此,相当多的缴费人以合法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为由而不参保。

(三)处罚措施不力,强制执行难以到位。《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毫无疑问,这一规定是为了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当要求执法部门对欠缴费用的业主进行强制执行时,往往得不到积极、主动的协助。由于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统一的法律对社保进行规范,现有法规法律约束力不强。所以社保部门对部分企业不愿参保或长期拖欠社会保险费、漠视职工基本社会保障权利的行为,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四、征管体制不顺,地税社保费征收任务压力较大。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协调存在问题,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模式缺乏效率。政府对税务机关的考核,只有一个就是征收任务,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少数企业核实征缴基数时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核实的数额不准确,企业不能接受,又不得不重新核定,影响了正常的征收工作。

二、解决社保费扩面中的问题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与职工的参保意识。

社会保险费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不能只看到本单位的眼前利益,而不看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引导他们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保险费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险意识。

广泛宣传,加强监督。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律意识。各级工商联和个体协会要向民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进行扩面工作宣传,促使其尽早参加社会保险。对拒不参保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予以公开曝光。

(二)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保险立法 应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明确征收范围,统一缴费标准,实行全国统筹。在此基础上再实行社保费改税。《社会保险法》尽早出台,将有助于从法律角度促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使社保费征收工作有法可依,使各级领导真正重视社保,使广大职工交得放心,有效地理顺参保难、缴费难的问题。

(三)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社会保险费征缴费工作人员要从执法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执法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上来,把纳税服务作为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不要过分强调职业自豪感,不要摆官老爷作风,应把纳税人作为自己的“上帝”,真正树立法律意义上的平

等意识,强化“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和提高积极遵从度”的意识,同时开展纳税服务,应以税法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的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如准确及时为缴费人登记个人缴费手册,要提供周到的政策咨询,帮助缴费人解决疑难问题,解决参保人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纳税人,有效利用现代化网络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实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减少工作环节,降低税收成本

(四)加大检查查处力度

建议由政府牵头,县人民法院、劳动保障部门、地税局实行协调联动,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社保费征收工作有序开展。劳动仲裁、劳动合同鉴定等部门在工作中,要求各类企业在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必须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同地税局一起,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辖区内所有用工单位进行地毯式执法检查,要求未参保企业依法限期参保。对长期拖欠或拒不缴纳的,依法进行处罚,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五)健全社会保险制约机制。规定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将规范企业行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作为扩大征缴面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设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户,监督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登记的监督检查,负责社会保

险登记核定的相关部门的监察机构应定期对社会保险登记情况进行监察。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还可以会同统计部门,按照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参保范围对参保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保证实际参保人数与应参保人数的统一。另外,《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规定对参保单位要每年进行一次年检。为了保证年检质量,对于所有应参保单位要进行逐一检查。当发现没有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的单位时,除了按照条例的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行政措施加以限制,强令其参保。如税务机关不供发票等。对于新设立的经济单位,可以要求工商部门配合,让其要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后才能到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等。同时,地税机关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可以将缴费情况也作为一项评估参数,促使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而有更高的参保热情。

(六)改革、完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突破难点。

改革社保费征缴办法:新的征缴办法运作是:参保单位按工资总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直接向地税社保费征收部门申报,一并交纳。个人应交的社保费由现时所在单位从个人工资中扣回;参保具体人员由缴费单位按在岗人数确定,并作明细申报以便个人帐户分录,对其中部分未参保的人员由单位在缴费的同时向社保部门补办参保手续。这既解决了现行“扩面难”的问题,使每个参加工作的人都纳入社会保障,又解决了因工作流动而中断交费的原参保人员恢复缴费,可提高征缴率,压缩欠费,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在参保人的管

7.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七

一、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工作内容

首先, 要牢固树立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要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难点、热点与重点问题开展工作, 要选准切入点, 抓好着力点,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有效途径。

其次, 要做到业务宣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业务宣传主要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宣传, 它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对某一阶段企业的某项重点工作进行重点宣传, 为该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撑;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它的成效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业务宣传重在提高全员的应知应会、技术技能;思想教育重在提高全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企业要按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最后, 要做到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好一个企业的必要条件, 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产品、质量、价格竞争转变为以企业文化为内核的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认清自己在当今市场经济中, 在企业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 要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 培育企业全员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定势和心理趋向, 最终创造并形成能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快速进步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

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应该看到, 与面临的新形势相比, 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滞后的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视觉和新的举措, 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 具体要在“五性”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针对性。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性格、职位、环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注重层次性。要根据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分层次开展工作, 对企业中的高管人员要重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引导, 提高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办好企业的信心与能力;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要重点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增强他们忠诚企业、履行职责的意识, 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企业中的普通员工要重点进行生产经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宣传, 以及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精神教育, 使其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

三是倡导互动性。要变过去的“我说你听, 我打你通”为“双向互动”, 每项政策的出台都要认真充分听取职工意见, 让职工乐于接受, 进而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四是提倡时代性。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互联网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因此在宣传手段上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充分应用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 更多地采用现代化宣传工具。

五是增强时效性。正确及时的宣传引导, 对统一全员思想十分见效, 因此, 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加强对形势与职工思想动态的了解, 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火候, 追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

三、坚持科学发展培育宣传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是实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企业应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 努力形成有利于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人才成长的新机制, 切实加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培养和优化配置。要根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迫切要求, 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了解和掌握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现状,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加强培养力度, 努力为他们增长才干创造良好的环境。

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要靠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尝试, 才能有所突破。宣传思想工作者只要保持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 树立持续创新意识, 就一定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蔚萍主编:《宣传思想工作学教程》[z].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年4月

[2]陈建宇: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年5期

8.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八

[关键词] 政工队伍;问题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36-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该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企业职工中出现不同的心态,普遍存在着“老、弱、病、残”的现象,严重地削弱了基层组织建设,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导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共振。

一、企业政工队伍面对的问题

(一)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公司特点是多种经营,面向发展,但面临着市场和机遇的挑战。因此,政工队伍必须肩负起宣传动员、任务教育、凝聚人心、文化建设、鼓舞士气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重任,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企业的发展形势给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

(二)政工人员纪律性不强。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一个国家,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放弃了强硬的“冷战”策略,改变为实施“软战争”的攻心战略,有意识通过网络等媒体,培育经济文化上的依赖性,从精神上涣散社会主义国家的斗志,推销其自由主义、修正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这对广大政工人员的思想和信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他们中间出现了自由主义倾向,纪律性开始涣散。

(三)政工人员不能安心于于本职工作。由于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政工人员中存在“两多一少”的问题,一方面想调出单位的多,想改行的多,安心于本职工作的少。对于在年轻的政工人员中尤为突出。问题是企业政工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低。在一些企业中,政工人员在晋级、调资、分房以及奖金发放等方面,不能与同级科室的科技人员享受相同的待遇。

二、企业政工队伍面对的问题思考

(一)增强政工干部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把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摆上议事日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政工干部到党校进修或岗位培训,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精简政工组织机构与政工队伍是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要其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必须向精干、高效发展。所以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抓好组织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等方式,着力对政工干部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事业单位管理知识的强化提高,在政工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岗位技术的热潮,使政工干部做到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技能,能在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要靠强有力的政工工作

面对新形势,发展企业政工队伍必须迎接挑战,加强自身整体素质的学习,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支持。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任务,总的来说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的有力的政工队伍。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强调发挥工青妇团等组织的各自职能,做好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明确党组织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尤其是要体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因此企业必须要切实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三)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要求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有所创新,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和方式。新形势下一是学习能力;二是思考能力,思考是政工人员工作最辛苦也最有价值的劳动,也是创造“政工效益”的关键所在;三是语言能力,要善于向领导汇报,善于与群众沟通,努力提高说话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写作能力,五是协调能力,政工人员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六是调研能力,企业党组织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提高参与水平。同时对已经作出专职副书记应明确为企业党政领导第二把手,以充分的重大决策,党组织要保证监督决策的贯彻落实,使体现党务、政工工作的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工队伍的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在企业决策过程的始终。积极性,为建现代化企业制度,作出新的努力,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合理设置工作振政工队伍的昔日雄风。

总之,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不断抓素质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才能促使事业单位的政工队伍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并且不断以推动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才能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物质文明建设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光军.浅议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1,(12). [2]温灿.突破中国中小型民企发展瓶颈的解决方案(Ⅳ)[J].电动自行车,2011,(09).

[3]梁俊荣.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03).

9.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篇九

俗话说:“二人成行,三人成众,三人以上成群。”何为群众,它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从广义上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群众,而从狭义上理解,群众是指老百姓。本文从做好狭义群众工作有些什么特点,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去做,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群众工作呈现三个特点

1、主体多样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致,社会结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开放,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社会阶层,群众有企业负责人,有私营企业主,有专业技术人员、有个体工商户,有产业工人,有农业劳动者,还有无职业人员等等。比如农村,以前大家都是农民,一起上山,一起种地,一起吃大锅饭,还一起看电影、听戏,但现在,只要不是城镇户口的居民都是农民,农民中有种田种地的,有做生意的,有经营企业的,有外出务工的,有在家待业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说种类繁多。随着阶层的细化,群众主体呈现多样性,他们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位臵,有自己的工作职能和价值定位,有维系生存的方式方法,有对社会管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对社会问题不同的反映和态度,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内容广泛性。群众主体多样化,决定了群体工作内容的广泛性。新时期,群众工作已不单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而是

涉及到民生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维权等等。比如说,在城市,农民工们关心的是他们的工资能否按时发放,是否可以再提高点,孩子能否在城市接受同等的教育,户籍改革是否推行,让他们真正融入大城市;普通的市民关心的是水价、电价、气价、公交车费是否又要涨价,物价是否稳定,菜篮子是否殷实;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考虑是否毕业就代表着失业;在城市奔波的青年们在想是否需要用一生时间来买套价格高昂的房子,并且还要成为房奴。又比如,在农村,农民会想这条公路从我们这里过,要征我多少地,占我多少田,是否拆掉我的房子,征地拆迁又补偿我多少钱,各地标准是否一样?我又该将房建在何处?是否会有基地纠纷,审批手续怎样?今年,我县境内在修建几条公路,如S308线、娄怀高速公路、长昆高铁,途径十多个乡镇,预计征地上万亩,拆民房上千栋,这是我县交通建设的大发展,我们要大力支持,但同时征地拆迁、公路修建也会带来很多矛盾纠纷及民生问题,这一点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在想是否有更多的关爱,五保老人在想能否安度晚年,贫困群体在想何时能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如何改变贫困群众、弱势群体的命运是我们农村群众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

3、工作复杂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步伐不断加大,而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相对滞后,据专家分析,我国社会改革要落后经济改革15年,经济结构已处于工业化中期,而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由于经济改革的飞速运行,社会结构的配套

改革没有跟上,甚至是欠账太多,导致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劳资矛盾、官资合谋、非正常上访、涉法涉诉、公共事件、公众心理问题等,给当前群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群众工作日益复杂和棘手。就拿信访问题来说,当前一些群众觉得自己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就采取非正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今年我县的2.12火灾户、城南银信花苑拆迁户、出租车司机,就经常群体上访,赌政府大门、拉横幅,到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吵闹,拦县委书记的车,有些还语言粗暴,且使用暴力,完全不听工作人员做工作,也没有了解相关政策,只是一味的吵闹,动辄就上怀化、去长沙、赴北京,乡镇干部、职能部门、公安干警、县级领导疲于接访,却收效甚微。还有一些群众,经常无理缠访、闹访,要求政府给予其息访金,等签了协议,付了息访金后,他又开始上访,将上访变成了生财之道,成了上访专业户。

二、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缺少细心。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不深入基层,不走进一线,不认真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不真正接触群众,不注意发现和总结群众经验,不留心观察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把群众利益臵之脑后,唯上不唯下,干群关系紧张,干部在群众心目中信誉和威信大大下降。比如说,我们乡镇搞林权登记,如果把林农的林地面积、四至界限等资料,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写对,哪怕是弄错了一个数字,都会引起林地纠纷,还有农村的退耕还林面积、良种直补面积、母猪数量等都出不得任何差错,但是一些干部常

常因为缺少细心而导致工作失误,因小失大。

2、缺少耐心。有些工作处理起来确实棘手和头疼,反复发生,恶性循环,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的一些干部就耐不住性子,毛毛躁躁。当群众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时,不是去说服、教育、引导和示范,而是习惯用命令、强迫、压服要求群众,根本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处理只是图形式,走过场,缺少耐心。还有些机关单位,对待上门办事的群众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认为来人都是找茬的,不愿理会,或者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3、缺少诚心。“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待人真诚,诚实守信,但随着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主义的蔓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真诚少了许多,群众工作亦如此。一些干部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意见,不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干部有偏见,看不惯干部,干部对群众有隔阂,看不起群众,诚心缺失,互不信任。当前尤其是农村,会议少,集体活动少,干部走访少,群众看不见干部的服务,“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人民为服务”,村干部“瞅见利益抢先走,闻见困难绕道走”,“只管自己捞油水,不管群众喝清水”,群众颇多怨言。

4、缺少公心。一些干部不能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处理问题,特别是面对利益调整、矛盾调解、宗教纠纷之类的事,论亲疏,论人际关系,论社会背景,对有权有钱的阿臾奉承,对无权无钱 的,厉声呵诉,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把为民办事的“公心”当成自己谋求自身利益的“私心”。

三、做好当前群众工作应遵循五个原则

1、群众利益为上。“君为舟,民为水,水亦载舟,水亦覆舟。”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任何情况下,广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近几年来,中组部出台了一系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不光看GDP,看德才,还要重点看民意,我们基层干部的考核也要添加民意程序,办任何事情都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比如说公交车线路的确定、出租车车费的核定、公路的改道、城市地下管道的铺设、生活垃圾的处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等等方面,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需要。

2、实事求是为策。党的政策是原则,它来自于基层实践,但不一定完全适应某一地方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吃透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实情,创造性的加以贯彻。要反对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也要反对借口不符实际,延缓党的正确政策的贯彻,做到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党的主张与群众愿望、群众能力相统一。比如说我们搞一些特色种植,就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土地、气候、环境条件、农民的种植意愿、劳动力资源、科学技术及市场前景等因素,千万不可盲目要求农民种这种那,生产这个生产那个,那只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费力不讨好。

3、诚实守信为本。孔子提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信就是信用。古人有过很多对诚信的记述,如“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实守信是人们思想领域的安全问题,当前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一些商家不诚信,为追求利益,生产不安全食品药品,三聚氰胺、大头娃娃至今让人心有余悸;一些领导不诚信,陕西眉县竟将经济适用房2/3分给了单位领导和干部;一些干部不诚信,为群众办事总搪塞推责;一些学生不诚信,毕业论文一篇抄;一些的士司机不诚信,总开绕道车,忽悠初次来城市的陌生人,等等。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不讲信用,不诚实,就没有朋友,损坏人品;一个领导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威信,不能服众;一个单位或部门不讲信用,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还会惹来很多骂声。做群众工作,说话办事一定要讲信用,做得到的就承诺,做不到的决不能欺骗群众,求得一时的满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也最讲实际。党组织和干部只要失信群众一次,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疏远一次,不断的失信,就会不断的疏远,党的事业和工作就会一事无成。

4、感情储备为先。海铭威有句名言,“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是感情动物,是相互联系的,只要你用心去走近他,铁石心肠的人都是会产生感情。既然铁石心肠的人都能产生感情,又何况我们普通的群众百姓呢?新的形势下,前面我也提到,群众主体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广泛,矛盾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复杂的工作,怎么办?只要我们用感情、用真

情去服务群众,去换取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信赖,让老百姓感觉得你在真心实意为他办事,为他着想,他就愿意亲近你,和你说心里话,工作自然就好开展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现在农村外出务工农民经常在外,劳作不休,城市并没有给他们提供相对的文化产品,留守在家的多为“386199部队”,38即妇女、61即儿童、99即老人,这些人既没有文化组织活动,电视节目也越来越远离了他们。所以,对于我们乡镇干部来说,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是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我们应该从这方面加强感情投资。前段时间,我县两丫坪镇和九溪江乡的“欢乐乡村行”活动就开展的很有特色。两丫坪镇组织祖孙三代人开展一次以”守望家园我快乐“为主题的剥笋、挖土、种包谷比赛,比赛获胜者,老人奖一个斗签、一根腰带(我们农村老人喜欢在腰上缠根腰带,有时用来抽镰刀),中年妇女奖一个篮子,儿童就发一个文具盒,虽然奖品很轻,但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融入了感情。九溪江乡举办了一次婆熄乐、夫妻乐和村干乐的活动,活动气氛非常好,网站上有很多活动的照片,个个都笑得很灿烂。

5、宣传示范为重。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一定要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强调实际效果。宣传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民风民俗等,我们就可以自编一些话剧、快板、秧歌等,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农村面貌的改善唱出来,把计划生育的良好风尚舞出来,把自己的民风、地方特色展现出来。这样群众喜闻乐见的

10.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十

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要想使得企业拥有更长远的发展,则企业必须依照党的指导方针、遵从党的基本路线、服从党的规划,要想使得企业不偏离党的引导,必须做好企业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工作也从侧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做好企业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当下企业对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大大影响了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要想培养企业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提高企业对党务工作开展的重视,政府部门可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当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较低

新时期下的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思想已经不能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相提并论,随着价值观的转变,很多企业党务干部都不太重视政治工作,更多看的是企业的经济发展,党务干部只是一个称号,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造成大多数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党务建设的理论功底低下、缺少对岗位的责任心,使得部分党务工作人员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理解处于浅层次,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问题找不到原因,限制了党務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还有部分党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很强,但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缺少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因此出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再加上企业是向前发展的,某些旧的理论知识对当下的企业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已经不适应,导致了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党务干部都不爱学习新的东西,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困难,使得党务工作的思想缺乏先进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出现了滞后性,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党务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在管理上,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出现了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三大问题。首先,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一些党务工作者不知道如何定位党员管理以及管理的对象和方法。其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党务工作者由企业任用,工资由企业决定。大部分的党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往往偏低,职务晋升难,在租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福利不高。这些因素导致党务工作者逐渐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务工作者由于私人情感和个人利益,不能严格按党规党纪进行监督管理。

(三)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单位缺少相对成熟、有效的考核奖励制度。有效的考核奖励制度不但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重视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考核奖励制度的发展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其发展的并不完善,从而制约着整个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促进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了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中党务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必须从干部选拔程序人手。在工作中有两个要点需要我们切实掌握和完成。第一,为了尽陕的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在相关的选拔机制上要制定相应的高标准,只有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其自身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党务政工干部选拔。我们不仅要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选拔的标准,在实际的选拔工作中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选拔工作,尽最大努力严格杜绝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第二,为了有效的杜绝选拔过程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对所进行的选拔工作保持高度的公开,使选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真实透明,选拔过程中所依据的规章制度也应该张贴起来,供参加选拔的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学习,保证党务政工干部选拔工作可靠的进行。

(二)完善和优化奖惩制度

党务政治工作究竟开展的怎么样不是靠说的,而是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评价的,只有量化打分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说服力。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党务政治工作中都要纳入绩效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对党务政工干部日常考察。绩效考核不是随便考核,要根据党务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完善和优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必须做到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绩效考核人员要贯彻和落实考核标准,考核的每项内容都要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和打分,并且要接受大众的监督,避免人情分的出现。定期要召开全体党务政工干部会议,对绩效考核的情况进行通报,让党务政工干部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及时的改进工作,通过学习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让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全体党务政工干部进步。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建立有效完善的管理制度机制是提高党务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一要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体制。根据党务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党务岗位,健全党务工作者任职能及岗位职责资格体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务工作者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指标的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党建工作的发展情况,避免单项工作考核的片面性,为选拔和提拔党务工作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坚持择优的原则,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体制。充分发挥好上级组织、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保障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四是要完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保障体制。以人为本,加大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服务的力度,对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党务工作者给予提拔任用。企业领导要重视党建工作,对党务工作者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关心,激发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党务干预,完善企业党组织结构

从对国内一些企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基层企业的党务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一指导,使得企业的党务工作没有走在一条线上,变得相当紊乱。为了对企业党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政府部门可以分配出一部分专业的人员来加入到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当中去,协助企业党务干部对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管理。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拥有专业的党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指导,并且政府部门的人员不属于企业内部的人员,不会对企业的其他方面的事情进行干预,还可以使企业得到专业的党务指导。此外还可以建立起一个党务工作的交流平台,让企业党务管理人员可以和政府部门的党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上的交流沟通,一起做好企业的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

(五)创新政工干部队伍和用人机制

政工人员是构成政工干部队伍的关键部分,所以,对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須重视对政工人员的选择,该项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对政工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方式,加强对政工工作的宣传,进而加强人们对政工工作的了解,积极探索合理有效可行地选拔人才的机制,使选拔进入政工部门的人员符合单位实际需要,从而增强政工干部队伍的总体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多注重吸引具有专业政工知识的大学生和创新型人才进入政工部门,如此在加强政工工作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优化政工干部的年龄结构,对政工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六)培养党务工作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党务工作人员,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理论知识,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工作的时候才能有“料”可用。企业党务干部是企业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党务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从自身出发,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把握好方向、对全局进行规划,并团结自己的队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党的基本思想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局限于一方面的思想,要主动学习其他方面的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自己的团队,要监督他们进行相关学习,并开展专题讨论,可以通过写论文的形式来测试自己团队中每个人对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思想的理解深度,促使全体党务工作人员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结论

11.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十一

一、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展开,市场竞争更加规范化和激烈化,电网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电力企业在环保以及节能方面,应该引起相关领导者的重视,并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随着社会以及企业环境的改变,员工的思想以及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及职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和职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打造业务精通、心理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并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著优势的必要措施。因此,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施工企业在现有教育培训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教育培训没有结合与企业发展目标

施工企业组织施工人员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均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在教育培训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有的企业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发展目标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培训流于形式。有的只注重培训计划,忽视培训结果,没有效果评估,没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有的培训方法简单,培训过程不连续,缺少后续培训,没有把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契合起来。

(二)存在一定的工学矛盾

施工企业具有施工条件艰苦、流动性大,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危险性相对高等行业特点,尤其是在压力大、施工紧的情况下,很多施工人员长期驻扎在外,在教育学习上并不能抽出相应的精力与时间。并且施工企业的部分一线职工可能身兼多职,而部分岗位也无法有效互补,即使参加学习也不能安心,因此工学矛盾尤显突出,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员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企业精神教育

奉献精神在任何企业均属于重点教育内容,而员工的奉献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想要依靠少量努力来获得很大的回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也缺乏奉献精神,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并不关心。这些现象不仅让他们的工作显得十分被动,也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

(四)企业培训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

施工企业的教育和培训与学校教育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企业员工在文化层次方面不尽相同,且培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需要融入管理与最新技术方面的知识。要求培训人员有较高的理论与技术素养,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做好教育培训工作。若培训教材落后,教课方式单调,将影响培训授课质量。

三、加强施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确立观念,构建教育培训的思想基础

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并将员工作为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主体。教育培训能够起到有效管理与发展员工的作用,并有了全新的教育意义,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措施。培训者首先需要明确相关培训理念。

教育培训不仅是企业需投入大量财力精力去做的事情,对于员工而言,也属于一项福利。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培训与教育,而施工企业也担负着培训的义务。这项工作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充满了人性关怀。

一些人认为,企业管理的最好状态,就是让下属能够高效、愉悦地完成各项任务。现代企业要实现高效管理,开展教育培训是必要的,这是改变原有缺乏灵活性、被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方式,可以形成人性化、灵活的管理模式,并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育培训有助于企业文化的构建。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进行宣传,能够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工作氛围更加融洽,让每一个员工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宣传,使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

企业领导层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宣传工作加强重视,力求深入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并倡导员工自学与钻研,营造良好的岗位学习风气,让他们快乐工作和学习,形成良好的企业培训环境,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为培训机构配备足够的设施和人员,将专业老师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职工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办法。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吸引更多业务精湛的专兼职人才加入到职工教育培训中来。

(三)创新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效果的关键在于“创新”。一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将内部与外部、长期与短期培训有效结合,脱产与业余合理分配,以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培训应该注重层次,对于企业领导者与普通员工采用不同的方式,并合理安排培训形式与时间。三是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仅需要面对面授课,也可以将模拟教学、实例研究等教学方式引入培训中。施工现场也可以作为培训点,并可以要求员工自由发言并上台讲课等。四是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可以收集各种网络资源,并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方便学院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与内容,使学习快乐化。五是充分发挥培训中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员工整体素质偏低非领导者的责任,而无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就与领导层有关,做好员工素质培训是企业领导层的重要职能,要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其政绩和业务绩效考核范畴。

(四)帮助员工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平衡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要有效平衡学习与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通过学习提升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培训者需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了解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并分析应该怎么去学,根据不同部门、岗位的业务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避开紧张施工期,以此让员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并合理分配工作与学习时间。对于担任重要职务的员工,可以采取分段培训,如将原本需要20天的培训分成两次或者三次来进行。灵活掌握培训时间和内容,达到实际、实用和实效。

(五)全面评估,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教育培训如果没有效果或是效果较差,是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是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前,施工企业教育培训的评估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的看法;二是通过考试、案例分析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学员的掌握程度。但对于学员是否能够将培训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及通过培训教育是否有助公司业绩提高等两个层面,缺乏事后跟踪和检查考核。当然,要想对后两者进行有效评估,就需要跟踪调查受训人员,并获得他们所在部门或者企业人员的支持,这个过程较为复杂。此外,在对某项培训在企业运营中的影响进行评估时,并不能获得十分准确的企业相关绩效数据。由于这些原因,让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存在盲区。而只有做好上述两个方面的评估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培训的价值。因此,施工企业与培训结构需要进行有效对接,并真正明确培训的目的,即让培训内容真正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全面评估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后两个方面作为主要评估内容。如此企业才能让教育培训有正确的方向,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企业投入资金与物力、人力的价值,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企业应该将教育培训纳入发展的规划中,了解员工管理的大体规律,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来考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不斷健全新的培训管理运作机制,从需求分析、规划以及全程控制等方面来完善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公司系统科学和谐发展。

12.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篇十二

一、企业文化在确立问题上的误区和应对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时髦名词,似乎不讲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好像就没层次和品位。很多企业老总开口企业文化闭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热闹非凡,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究竟如何去确立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却还没有搞清楚,存在着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

第一,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一种标语口号构成的“文化”氛围来加以推动。有的企业将企业文化简单化为一些豪言壮语,化为由这些豪言壮语渲染而成的气氛。一走进企业,从走廊到各车间甚至厕所,四处可见张贴的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以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甚至有的国企将这种形式作为企业文化的“形象工程”来运作,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色彩。

第二,将企业文化理解为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予以强调。有的企业领导说:“企业文化就是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活跃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建设企业文化的重任交给工会,由工会组织职工开展聚餐、旅游、读书活动等,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不少企业的年度总结报告会中,每当提及企业文化建设时,总是大篇幅地介绍企业一年来组织了多少文娱活动,企业涌现了多少好人好事等。

第三,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规划和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加以落实。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被看成企业的发展规划,内容庞杂。也有不少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是要求企业员工着装统一、做体操排队整齐,或者制定严格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

第四,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一种企业精神加以突出。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某种企业精神并将其视为企业的圣经,没有真力理解和把握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同时也没有将其与企业管理实现有机的结合。

第五,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领导人文化而加以宣传。一些企业老总直言不讳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虽然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其实,但领导人文化属于个体文化,企业文化属于团体文化,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不能彼此替代的。

第六,将企业文化理解为所有企业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而加以模仿。目前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对别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仿上。结果,“团结”、“拼搏”、“求实”、“奉献”、“开拓进取”、“顾客就是上帝”、“时间就是生命”等等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口号,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的“文化”景观。好人好事的表扬、文体活动的总结被视为共同的文化建设成绩。

上述这些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诸多不当后果:形式主义严重;同质化严重;个性化特点不足,实践效果不好,使我们不能真正正确地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一个企业究竟怎么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呢?

首先,要在观念上准确界定企业文化。上述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地把握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虽然目前对企业文化还是众说纷纭,但我们还是可以将其基本表述为,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按照沙因的企业文化层次理论,它包括核心理念、制度、行为、形象四个层次。其中,最重要、关键的是核心价值理念层面(归核化)。学者魏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领导风格等。然后,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将通过企业的组织构架、企业的各种制度规章予以沉淀,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面(制度化)。再进一步反映在企业和企业全体员工理解企业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经营行为方式上,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层面(行为化)。最后,还有通过一定的形式,如企业徽饰物、员工着装等展示外在的形象,是为企业文化的形象层面(形象化)。即企业文化是由核心—制度—行为—外表共同构成一个的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其次,企业要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就要明了和满足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建设,就一般意义上说,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个体的特定性。企业文化的设定和确立,一定要反映出本企业的基本性质、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要求。比如技术索尼、销售松下等。有个性的文化,才能使有个性的企业,也才真正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其二,历史的传承性。文化是历史的凝结。企业当前的惯例、传统、做事的一般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企业意识和企业行为的沿袭。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文化。其三,内容的先进性。即企业文化要融进时代发展的新的要求。像过去国企的人浮于事、扯皮推诿、形式主义就是一种机会经济大锅饭时代的糟粕文化的反映。今天重要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密切联系市场的企业思维和行为。其四,沉淀的真实性。企业文化不是空谈的口号和标语,而是实实在在反映在企业的组织构架的设计和实际的建设中。其五,表现的统一化。即企业文化的建设,从价值观上看,它是一个自上而下、全体认同的过程。从外部的展现看,它是一个通过制度、行为、服饰、语言、建筑等表现的一致化的整体。其六,内在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绝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和宏伟远大的口号,而是源于“人”的基本人性,是与其日常生活、基本利益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各种规章制度一定要符合人性。而且这种文化必须能给大多数员工带来和保障其利益,要公平合理,如此文化才能执行,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再次,企业要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善于总结,走出误区,自觉进行自我校正并注意其文化方案的设计。根据上面提供的理论模型,我们可以进行自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凡是没有确立本企业特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核心企业精神的,没有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凡是没有在企业制度、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员工行为、企业外在形象上反映在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还没有完整地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凡是没有体现企业文化相关特点的,也一定没有很好的确立自己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的确立,还要注意其技术要求,做好企业文化的方案设计。它包括企业理念的提炼—企业制度的安排—物质层设计—企业文化纲要的制定等四个步骤。企业价值理念提炼,就是要淘汰那些模糊不清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并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企业制度设计是企业文化重构的关键环节,构造出工作制度、员工部门责权利的责任制度和非程序化的特殊制度三大制度体系;企业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企业文化设计的最后环节。主要涉及对企业标识设计、物质环境设计、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设计等。企业文化纲要是以上设计的方案的集中观念反映。内容包括企业的宗旨、基本经营政策、基本组织政策、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基本控制政策、继任者的要求和章程的修改原则等,作为知道企业文化实施的蓝本。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的误区和应对

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努力,至少在表面上也建立起了一整套本企业的文化的蓝本。有的企业网站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描述,甚至非常的详尽。但走进细察,发现好多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成为大多数员工的共识,甚至还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没有全面化为企业的实践。有的企业文化建立起来了,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没有表现出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这里,也存在着一些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依然头重脚轻、名实不副。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生根的问题。分析原因,有些企业是在文化建设上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不得要领,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是造成企业文化不能完全融进企业员工的心身,自然也就难以落到实处。还有些企业是在文化建设的方法把握上表现出不足。即把力量放在企业的上层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上,而对怎样实施企业文化,怎样把企业文化同广大员工结合起来,在“化”的层面上工作力度不够,造成企业文化两层皮。结果是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调子很响,相关内容如企业理念、格言、标识讲在会上,写在文件上,挂在墙上,却体现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广大员工的行为上,名声很响,实效不彰。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言行不一,流于空泛。有的企业紧跟潮流,设计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实际做起来却是另一套。比如有的企业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但总体制度却不配套,实际操作中又是一副冷冷的面孔,缺少让职工直接体验到的人文关怀。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企业领导者没有表现出自己真正的人文情感,缺少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心气浮躁、急功近利。有的老总说:“我搞企业文化几个月了,为什么我企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呢?”这个问题反映了中国企业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即着手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后希望马上看到成效。一个适应本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成功,是一个持续性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的。

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应该重点注意下面的几点:

首先,企业老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中要扮演好设计师和领衔主演的角色。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推进中,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核心人物———总裁。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总裁就是这一灵魂的凝聚点;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面旗帜,总裁就是制作和高举这面旗帜的旗手。所有企业文化推进中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老总的问题。而企业文化推进的成功,关键也在老总。因此,第一,老总要当好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企业领导人适时地将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企业,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行为科学原理的运用和各种管理措施的潜移默化、定向引导的产物。企业总裁必须头脑清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取,设计好企业文化;第二,老总要带头实践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落地,领导做表率是关键。当企业文化初步建立起来后,我们国企的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中最高领导者所要追求的企业文化,结果往往就是他自身体现出的文化。”比如目前一些国企一方面在倡导企业文化,一方面在企业面临困难效益普遍下滑的时候,紧缩职工福利,而自己依然保持很高的个人报酬,造成员工的心理抗拒,这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是十分有害的。

其次,要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企业文化的核心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理念和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意识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文化的贯彻实施,要通过不断的制度的完善和员工的心理认同,是企业文化被干部、职工承认、接受并真心实意自觉实行的过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的实践证明,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远非提出几个口号那样简单和容易,建设企业文化是要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花费很多心血,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逐渐巩固下来。因此,切忌在实践中“一哄而上”搞“一刀切”;也不能企图“立竿见影”。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扎实、长期的培育工作,惟其如此,才能使企业文化最后“安家落户”,达到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和企业实力的目的。

再次,要综合运用相关手段,有效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实。当企业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制度已经确立后,就要通过决策和行动将它落实和体现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其一,反复不断地宣传和教化。文化就是文治和教化,要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就要坚持对员工的教化。要利用培训、会议、座谈、内部网络、口号标语、文体活动、企业歌曲和刊物等形式宣传本企业文化;要通过讲述企业历史故事,传承企业文化;其二,要树立企业“英雄”彰显企业文化。这就是按照本企业文化的精神,通过塑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将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让他们去实践、体现企业的价值观,给广大员工提供值得效法的榜样,以此达到让全体员工主动追随企业文化的目的。其三,必要的强制。即要通过强迫的手段,推进企业制度的执行。人是有惰性的,都不愿意改变。改变这种情况,除了积极沟通和培训外,必须需要施行一定的强迫。对违反企业基本原则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直至解聘。通过强迫形成习惯,习惯再变成自然。其四,正反激励。落实企业文化,不仅要强迫,还要激励,要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对企业文化观察过程中做到好的,要给予奖励、提拔,做的不好的就要惩罚。其五,检查监督。企业文化的落实,需要检查。检查就是强化,就是督促,它可以巩固员工行为和增加行为的重复的可能性。其六,仪式和形象。仪式和形象本身就是本企业文化理念的一个重要反映形式,而落实企业文化,又需要仪式和形象的外在形式去表现和强化。它可以使企业文化显得庄重和神圣。比如企业创业纪念、重大工程完工、新产品出厂、新年庆典等等。它可以发挥增强凝聚力、宣扬企业文化的作用。比如设计本企业的标志图徽、相关用具的颜色等等来展示企业形象等。

除上述各点外,企业文化的推进和落实,还需要经费、组织和人员的多方面保障。总之,国企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必须长抓不懈。尤其是企业老总,一定要真正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旗手。

摘要: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 在确立和推进两个方面各自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应该正视这些误区, 要从准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自我校正和做好方案设计等方面解决企业文化的确立问题。要从企业老总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推进的过程性和相关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解决完成企业文化的推进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确立,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误区,企业文化应对

参考文献

[1]丁远峙.企业文化[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8.

[2]钟晓夫.企业文化建设十误区[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7) .

上一篇:金华市建设局转发下一篇:制作简历的方法说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