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共9篇)
1.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一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2.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二
下面, 笔者为各位考生提一些建议, 仅供参考。
一每天保证好休息, 切忌题海战术
高考前夕, 晚上不要熬夜, 应该定时就寝。许多学生晚上不到一点不睡觉, 不顾效率, 盲目学习, 总是以为只要学习时间长, 成绩就能比别人好。事实上, 这是一种愚蠢的自我欺骗行为, 是不可取的。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
很多人觉得成绩上不去, 就是做题量不够, 只要多做题就能提高成绩, 就像一个人光吃不消化, 摄取不了食物中的营养, “吃”了又有何用?学习也一样, 要首先找到自己各科学习中的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一定要自己总结, 分析做各种题的方法, 要做到真会, 而不是理解就行。其次, 一定要注意紧扣考纲, 选取合适的题, 选“好”题, 做“好”题。查漏补缺, 逐一攻破。
二临近高考易盲目自信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 竞争强度很大, 备战高考, 要做好最好的准备, 最坏的打算。临近高考, 很多人开始浮躁, 总觉得自己一定没问题, 事实上, 很多同学只掌握了皮毛, 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老师讲的时候觉得很简单, 不听, 更不去思考。结果一上考场, 看到很多题很熟悉, 就是拿不了分。事实上高考题型很灵活, 可能会设很多“陷阱”, 稍不注意就会“丢”分。所以除了扎实的基础外, 还需要全身心地认真分析每道题, 平时多动脑、多总结。这样才能为高考作好更充足的准备。盲目自信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三学习要主动, 不能盲目完成作业
作业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 不应把它看成一个负担, 尤其是临近高考, 时间有限, 平时做练习要大胆舍弃自己会的和太难的题, 根据自己的水平, 做一些有价值的题, 尽量在短时间内, 取得更大的效率。不仅是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要总结做这种题的方法以及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要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
学习中的交流非常重要, 包括同学之间的交流, 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尤其应该做好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可以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帮助你解决问题。不会的题目要及时解决, 不要积攒起来。这种交流不只是学习上的, 高三的复习很枯燥, 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 应该求助于老师, 而你的情况在以往的学生中也许都出现过, 老师知道如何解决, 所以平时应注意多和老师交流。如我们班有一位女生, 高一、高二学习一直挺好, 后来因为与同学闹矛盾, 心情不好, 又对老师产生了意见, 心结没有及时打开, 时间一长, 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让人为之惋惜。每天有个好心情, 积极投入学习, 效率自然高。另外, 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 和同学保持互助, 团结进取, 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临近高考, 你更应该把握好自己, 用积极的心态高效复习。老师、家长也会全身心地配合你, 做你坚强的后盾, 支持你。但复习的主力是自己, 所以每位考生要做好一切准备, 战胜这一艰巨的挑战,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3.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三
刘素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某班班会准备从含甲、乙的8名学生中选取4人发言,要求甲、乙2人至少有1人参加,若甲、乙同时参加,则他们发言时顺序不能相邻,那么不同的发言顺序的种数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旅游区为了更好地加姒埘道路交通秩序的管制,以便保障游客的交通安全,考虑将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处罚。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态度,在普通游客中随机选取了200人进行调查,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
(1)若用由表1中数据所得频率代替概率,则处罚10元时与处罚20元时,行人会闯红灯的概率的差是多少?
(2)若从这5种处罚金额中随机抽取两种不同的金额进行处罚,在两个路口进行试验。
①求这两种金额之和不低于20元的概率;
②若用X表示这两种金额之和,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4.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 篇四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水分子。
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5.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五
1.能用铝制容器长期盛放的是()
A.浓盐酸
B.NaOH溶液
C.食醋
D.浓硫酸 【答案】D 2.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C.D.【答案】A
3.由钠、铜、铝、铁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5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 氢气(标准状况下),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钠
B.铜
C.铝
D.铁 【答案】B 4.某同学用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两溶液的pH相等
B.实验前两溶液中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C.加入C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一样多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CO32-+Ca2+═CaCO3↓ 【答案】B 5.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如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NaOH溶液,y为盐酸
B.a→b发生的反应为:AlO2-+H++H2O=Al(OH)3↓ C.按照本流程,x和y调换后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b、c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C 6.将过氧化钠加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最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过氧化钠将溶液漂白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除溶解外无特殊现象产生
D.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7.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HCl、AlCl3、MgC12、NH4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NaOH溶液,得到如图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mol B.c-d段会产生标况下22.4LNH3
C.d-e段发生的反应为Al3++40H-=AlO2-+2H2O D.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微粒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Mg2+、NH4+、Al(OH)3 【答案】D 8.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 1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5 【答案】B 9.由铍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二者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 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BeO和Be(OH)2均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BeCl2是共价化合物,Na2BeO2是离子化合物
C.BeCl2水溶液呈酸性,将其蒸于并灼烧,残留物是BeCl2 D.Na2BeO2水溶液呈碱性,将其蒸干并灼烧,残留物为Na2BeO2 【答案】C 10.在检验用FeCl3溶液生产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的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用惰性电极电解该废液,阴极没有立即产生红色物质,说明废液中不含Cu2+ B.若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1-C.若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D.若向废液中滴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 【答案】A 11.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A.H2SO
4B.Fe(OH)
3C.Al(OH)3
D.FeCl2 【答案】C 1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①表示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 B.图②表示向NaAlO2 溶波中逐滴加入盐酸 C.图③表示向FeCl3溶液中加入锌粉 D.图④表示向NaOH溶液通入CO2 【答案】C 13.下列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能实现的是()
A.NaCl(aq)NaHCO3(s)
Na2CO3(s)B.S C.Al D.Mg(OH)2【答案】C SO3 H2SO4 NaAlO2(aq)MgCl2(aq)
NaAlO2(s)无水MgCl2
14.铁铝合金8.3g溶于300mL2mol/L盐酸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5.6L。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烧碱溶液,充分搅拌,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A.9g
B.16.8g
C.18.5g
D.22.5g 【答案】C 15.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C.硫酸铜在1100℃分解的方程式为:2CuSO4D.当Y为葡萄糖时,葡萄糖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1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已知:4FeO42+10H2O⇌4Fe(OH)3+8OH
﹣﹣
Cu2O+SO2↑+SO3↑+O2↑
+3O2↑高铁酸钾常见制备方法之一是湿法制备:在一定条件下,Fe(NO3)3与NaClO反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FeO4在处理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有消毒杀菌 B.同浓度的高铁酸钾在pH=ll.50的水溶液中比中性溶液中稳定 C.湿法制备高铁酸钾,可以在酸性环境中顺利进行
D.湿法制备高铁酸钾,Fe(NO3)3与NaClO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B 17.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F装置可拆除 【答案】C 18.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溶液中的强酸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起催化效果 【答案】C 19.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Ⅰ.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
(1)宓验室用亚疏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__________ A.强氧化性
B.强酸性
C.脱水性
D.腐蚀性
(2)B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Ⅱ.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
(3)反应后取C装置中的固体粉末于烧瓶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 ①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氢气,则可说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出现黑色沉淀,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取出F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按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字母)②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产物中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m(MgO):m(MgS):m(S)=20:7:4,写出镁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浓硫酸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Mg H2S+Cu2+=CuS↓+2H+
dcab
品红溶液褪色
5Mg+2SO24MgO+S+MgS 20.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A、B、C是三种常见的二元无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甲为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丙为金属单质,三种单质中只有甲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甲与乙同主族、乙与丙同周期;它们的转化关系均在溶液中进行。则: ①甲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③反应A+甲→乙+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简述B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为常见金属单质,乙为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且所有物质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则: ①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②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③将A缓慢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的某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随n(A)的通入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a、b两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b(填“>”、“=”或“<")。若溶液X为图中曲线上任意一点,则向溶液X中逐滴加入盐酸至反应完全,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最大为_________。
【答案】氯气第四周期第Ⅷ族
2Fe2++4Br-+3Cl2=2Br2+2Fe3++6Cl-用试管取少量B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现血红色,证明有Fe3+存在C
< 4mol 2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____。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100 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 L(标准状况)。
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____;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
【答案】∶N⋮⋮N∶
Fe 离子键和共价键2NaHCO
3Na2CO3+CO2↑+H2O CO2、H2O 65% 22.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锌可以与氨水反应生成[Zn(NH3)4]2+。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达)。(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②硫酸铝和氨水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lO2-[或Al(OH)4-] Zn+2NaOH===Na2ZnO2+H2↑[或Zn+2NaOH+2H2O===Na2Zn(OH)4 + H2↑] ①③④
6.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六
(一)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7南京三模】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疏柳映新塘 B.潮平路带沙 C.花开水上槎 D.胡霜拂剑花 【参考答案】C 【评讲建议】形式上,受律诗格式的限制:一是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二是押韵的要求;内容上,要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一致。
【选题意图】近年来连续考古诗文中的修辞,本题是热点延续。这道题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懂得对偶,需要一点律诗的知识,还需要一些语法的素养。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2017...南通三调】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C.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答案】B(解析:ACD三项适合作为临别赠言勉励对方。B项不能表达同学毕业时惜别或勉励的感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患难与共固然仁慈守义,但比不上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的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评讲建议】审清题干的情境要求:“毕业”“激励”。
【选题意图】本题旧中有新,既考查诗句的恰当引用,又结合了语言实际运用的得体。3.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南通三调】
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参考答案】A(只有近三成的网民认为网络红包基本没有问题,所以“绝大多数”的概括不正确。)
【评讲建议】可以联系其他几种常见图形,让学生学会把握统计图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恰当的结论。
【选题意图】非连续性文本是常考的热点,每隔一两年考一次,而统计图江苏还未考过,值得关注。
二、文言文阅读【2016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②
①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参考答案】B(病:生病)
【评讲建议】判断实词解释的正确与否。本题蕴含了较为强烈的语境色彩。做题时,不能只把所给的意义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必须要还原到原文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事理上的具体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该题B项的“病”一词多义,若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代入组合不合事理,故选B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参考答案】D(巡抚交下疑案,黄贞父让同僚不接,想故意为难张汝霖)
【评讲建议】该题比较典型地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找(确定对应区间)——比(比较表意异同)——对(确定正确答案)。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同A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同B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蓑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同C项相关的文字是“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参考答案】你就算了(1分),回去后教育(教)儿子读书(2分),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1分)。
全句分为三小句,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三句全对得4分。“已”是“停止”的意思,“已矣”也可译为“差不多”,“这样了”等。“还”是“回去”,不是“还是”。“明”是“希望”,也可译为“期望”,【例一】你现在已经这样了,(1分)回来教导孩子们读书,(2分)按照期望不荒废先辈的基业。(1分)
(共计4分)【例二】你这样停止(不读书)就罢了,(1分)还可以教导你的孩子来读书,以此来期望不败落毁掉你祖先的功业。(2分)
(共计3分)
【例三】你就到这里吧,回去要读书,来期望不要把先辈的产业减少。
(共计0分)(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参考答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与我商量(1分),(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1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1分),他就堵住耳朵不愿听了(1分)。全句分为四小句,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相商”也可译为“彼此商量”,“敢”不译也可。
【例一】朋友用与经书有关的题目告诉他,(1分)(他)一听到就立刻把文章写完了,(1分)后来有说道这些的话,(1分)(他就)立刻把耳朵塞住不敢再听。(1分)
(共计4分)
【例二】友人用经书题字与他相互商讨,(1分)他一听文章就立刻就完成了,(1分)之后又听到这样的请求,就塞住耳朵不敢不愿聆听了。(1分)
(共计3分)【例三】友人因书的题目来与其商量,用耳朵来听取文章,文章后都有论述激烈的地方,立马塞上耳朵不敢再听下去,(1分)
(共计1分)【例四】朋友经过一系列书题的相互商量,进入耳朵文言诗句就都争先恐后的出来了。后来有说话的人,纷纷都塞住耳朵不敢听。
(共计O分)【评讲建议】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参考答案】(1)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字要好);(2)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3)考题出自经书;(4)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主观)或考试相对公平;(5)苦读可以出成绩;(6)可反复参加考试。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
【例一】书写美观十分重要影响结果,(1分)考察范围为四书五经,(1分)批改因阅卷者不同而有所差异,存在缺点,可能错失人才,(1分)对应考者而言十分重要。
(共计3分)【例二】字写得好看与否很重要,(1分)考官专断很可能埋没人才。(1分)参加考试要靠运气,制度不完备,只考写文章。
(共计2分)
【例三】风气不正,昏庸不明,选贤举能,腐朽愚昧,唯才是举。
(共计O分)【评讲建议】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命制得比较精彩,显示出命题老师敏锐的眼光。一是因文设题,自然浑成;二是披文入题,有迹可循,如由“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类题目解答时应该先通读全文,抓住题干中“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范围限制,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
【选题意图】一是选文典范。201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仍选择人物传记,但又不出自较为浅易的二十四史,应该说难度适中,匹配考生水平。2012年—2016年只有2014年考了论述类文章,4年文体类似,复习练习取材仍应以传记类散文为主。二是设题典型。包括实词、文意理解、翻译和筛选信息四个考点。
三、古诗词鉴赏【2015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8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参考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列举景物);②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③虚实结合(动静结合);④对仗工整;⑤色彩丰富;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答案分为六小点,每小点1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4分。不重复给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例一】①诗人选取了水、山、碧松、红药等景物,描写了友人新居旁秀美的风景(1分);②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红药以人的情态;③用点来形容山,从远近的角度进行了描写(1分);④“碧”、“红”显得颜色丰富,表达了诗人的喜爱向往之情(1分)。(共计3分)【例二】①远近结合,渠水与远山相结合,水光山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居所的美丽及作者的喜爱(1分);②动静结合,“种”、“通”、“栽”、“待”的动作描写(1分);③“碧”、“红”的色彩相对,使画面更具动态美(1分)。(共计3分)
【例三】①颔联描写出了“借景”的特点,门外见水,墙头见山,十分有空间感;②颈联写了“碧松”与“红药”,色彩鲜明,相互照应,十分美丽(1分);③且想象松间见明月,春日红药盛放,突出时间错综之感,更添趣味。
(共计1分)
【例四】①颔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此处通水、看山,写出了此处的幽静。②运用夸张,写出此处地势开阔。③颈联: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此处幽静闲适的生活状态。④运用想象手法,想象月光照应碧松、红药开放的景象,写出了此处幽美之感。
(共计0分)
【评讲建议】对景物描写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设题,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写景的艺术,景物描写的作用。辨明命题者从哪个角度设题,是个重点。
如果仅要求欣赏景物特点,那就要圈画意象,描述画面、概括特点,概括氛围特点。如果是赏析写景艺术。那就要掌握鉴赏写景艺术的方法,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解答此题首先要辨明写景手法是什么,然后结合诗句阐述此手法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分析其效果。
关于写景艺术,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选取具有特征性、代表性的景物;多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内心感受);多色彩、多结合(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表现手法的角度(寓情于景、铺陈描摹、白描等);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具体考的是“写景的艺术技巧”。景物描写是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非常重要。附:2017届盐城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西涧即事示卢陟
注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5分)
【参考答案】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分)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分)
【评讲建议】本题设置很典型,答案组织也很完整。先辨明了写景手法是什么(“山中伐木声”从听觉角度写,起到了以声衬静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阐述了“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分析了写景手法运用的效果。(营造氛围,表达诗人心境),这样答题是比较规范的。三模考试就是要提醒学生更加注重答题规范,本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导向。
四、现代文阅读【2017年南京三模】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9.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和人物,就带上了他的感情色彩,(1分)并增强现场感。(1分)他看到的运动场古怪、广阔,表现他对这一环境的内心恐惧,(1分)为下文的退学埋下伏笔。(1分)他看到自己的先生衣着不同寻常、举止谨慎恭敬,(1分)反衬出高等小学先生的威严,增加了他的内心压力。(1分)
【评讲建议】
“陆根元的视角”,可以考查出考生是否知道小说的表现视角及其作用。
“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观察描写他的先生”,一个考查环境描写,一个考查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对心理和结构的作用。次要人物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人物形象的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的作用。10.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1)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2)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3)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4)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6分。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评讲建议】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和主旨。“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就相当于告诉我“详写了陆根元的学生生活,略写了他的铜匠生活”。如此详略安排,其用意应该跟主旨“批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比如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答题时,还要注意详略并写的作用——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还有,详写的生活跟略写的生活是异质的,所以还隐含着对比的效果——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选题意图】
(1)文本风格符合江苏特点。江苏省高考命题人偏爱选择解放前的文学类文本,比如沈从文的小说《会明》、师陀的《邮差先生》、汪曾祺的《侯银匠》。而此前,很多大市选了废名的一些作品。
(2)文本便于命题。叶圣陶的这篇小说内容丰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都比较多,情节有大的转折,主题涉及教育方式,有命题价值。
(3)题目涉及的得分点比较多,便于评分。
五、作文【2017南京三模】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是关于“感觉”与“思考”关系的哲思。如何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将两者关系具象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感觉”和“思考”在这两句话中的作用并不相同。“用感觉来思考”,“感觉”是名词,“思考”是动词;“用思考来感觉”,“思考”是名词,而“感觉”是动词。“感觉”作为名词,可以是本能、直觉、欲望、情绪等;作为动词,可以是感知等。“思考”作为名词,可以是思想等,作为动词,可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
“用……来”这样的句式可以表目的,即“用……代替……”,用感觉代替思考或用思考来代替感觉。“用……来”这样的句式也可以表方式,即用“用……方式来思考”,用感觉的方式来思考或用思考的方式来感觉。
“感觉”“思考”并无高下之分,但从不同角度看“用感觉来思考”和“用思考来感觉”,则有可思考的空间。
从佩索阿看来,大多数人凭感觉认识事物、生活,跟着感觉走,易为欲望驱使,被表象迷惑;而他则通过事物内部去辨别和省思,从而认识事物和生活。这只是诗人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是供思考的素材,可以赞同,可以否定,也可以整体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用感觉来思考”角度
赞同:遵循内心的感觉常常是最深刻的思考,感觉是思考的先导,感觉使思考更贴近事物和生活,感觉让思考有了温度,感觉常让思考闪耀独特的光辉。
否定:感觉常常使思考迷航,依赖感觉使思考变得肤浅,感觉多于思考将陷入非理性的泥淖……
(2)“用思考来感觉”角度
赞同:经过思考的感觉才能动人,思考让感觉找到方向,感觉需要思考锤炼…… 否定:过度思考让感觉变得麻木,离开感觉的思考往往偏执……(3)整体角度 思考和感觉相辅相成。
用感觉享受生活,用思考感悟人生。……
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评讲建议】
(1)能抓住“感觉”和“思考”的关系,从“用感觉来思考”“用思考来感觉”或整体角度立意,都是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之分。
其他立意角度,只要不脱离材料,言之有理亦可。(2)特殊作文评分:
A.只谈“感觉”或“思考”,没有涉及二者关系,最高不超过四类卷的判分。貌似只谈“感觉”或“思考”,其实隐含二者关系,正常评分。
B.以“感觉”或“思考”一面为主,涉及二者关系,或将“感觉”和“思考”置换为“感性”“理性”,正常评分。
…… 【选题意图】
这些年江苏高考作文总体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写,如好奇心、忧与爱、青春与不朽等,一直在引导考生思考:怎样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积极状态是怎样的?
二是紧跟时代,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如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探捡者与蝴蝶等,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强调思辨,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探讨两者关系的作文比例较高,如人与路、忧与爱、山与水、青春与不朽等,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四是从命题语言上,材料简洁不啰嗦,语言雅致。为照顾大多数考生,材料最后一般有立意方向的提示。
概括起来就是:人生、人文(环境与时尚)、思辨、简洁。
推荐的这道作文题针对生活中大多数人凭感觉认识事物、生活,跟着感觉走,为欲望驱使,被表象迷惑的现象;希望考生通过对人生的省思,认识事物和生活; 思辨色彩浓烈,命题语言简洁,符合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推荐作文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5月14日是母亲节,很多网友在网上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感人的留言、精美的动画、制作精良的相册填满了微信、QQ、微博……有一个网友发了一个图片,内容是:网上孝子特别多,可惜你妈不上网。对网友的行为和吐槽,你怎么看?
【选题意图】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种增加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题上,阅读、写作也可能有体现,故而推荐此题。其他理由同上一题。
立意提示:
我心如明月,千里寄相思 想起就是挂念 表达情思也要与时俱进 孝道不能走过场 亲情需要沟通 最美的孝顺,名叫陪伴 莫让亲情“电子化” 白发的期盼
网上“孝心秀”,线下“有孝行”
六、阅读材料,完成12~14 题。【2014年江苏卷】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 又 琰 之 流 离 必 在 父 死 之 后 董 卓 既 诛 伯 喈 乃 遇 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12.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参考答案】又琰之流离/ 必在父死之后/ 董卓既诛/ 伯喈乃遇祸 每处1分,共3分;多画一处线,倒扣1分,扣满3分为止。13.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 ▲(限填城市名)(1分).....【参考答案】洛阳
14.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 分)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宋史》 【参考答案】C
15.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 分)【参考答案】①时代诗风(关键词是“风格”,回答“格律”不正确);②创作时间;③与事实不符,与史实不符。(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
【评讲建议】
(1)古代重点地名;题型考生要注意古代重要的地名、人的字号称谓、官职等。(2)关注古代文化典籍的体例、内容。(3)注意概括内容的要求,是观点还是理由。
【选题意图】本题选材言不甚深,不在语言点上为难考生,重在文化常识、作者观点态度上的判断,与前面大文言阅读区分明显。命题包括古代城市命名、文史分类知识、概括作者得出观点的理由,丰富而且新颖。且答案有字数要求,防止学生漫无边际,胡乱作答。
七、名著阅读 1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中,元妃要宝玉将园中四处“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宝玉作诗过程中,宝钗和黛玉分别给了他什么帮助?反映了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2017届苏州期末】
【参考答案】(1)宝钗提醒宝玉不要用元妃不喜欢的字眼,(1分)提醒他用一个典故替代,(1分)可见她的用心周到、谨慎;(1分)而黛玉则是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为“省他些精神不到处”,(1分)就替宝玉做了一首,(1分)反映了她细腻纯真的一面。(1分)
(2)《边城》中,顺顺怎样从陆军什长一步步成为了茶峒掌管水码头的人?(4分)【2017届南京三模】
【参考答案】(1)因病从军队回乡,用积蓄的钱买船租给别人;娶了一个略有产业的寡妇;慷慨能济人之急,为人公正无私,赢得人心;原先高年硕德的人物去世,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代替者。(4分。每点1分)
【评讲建议】
近几年,名著阅读的考查越来越细,也更重视对内容的分析鉴赏。简答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弄清考查重点,调动相关记忆有序呈现答案。一般会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答案字数一般在60~80字左右。此外要注意答题规范,要有赋分意识,不要纠缠一点,大事渲染,顾此失彼。
【选题意图】
7.冲刺阶段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篇七
一、比较新旧“变化”
这个“变化”是指2010年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往年比较, 在文字表述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这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如, 在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中, 就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 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这实际上是在提示我们,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
二、了解专家“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了解命题专家的一些基本信息。主要有: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领域、命题的基本思路和特点、近阶段发表有关高考方面的文章等。有了这些基本信息, 我们在备考中就能有的放矢。比方说, 命题者中, 有的是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日本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考古史方面的专家、有的是史学评论方面的专家等等, 这样在备考复习到某一相关内容时, 可以适当地加以拓展、延伸。另外, 笔者建议同仁多去看一看并认真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的文章, 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多多。如, 杨宁一先生的《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黄牧航先生的《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聂幼犁先生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等等。
三、夯实历史“基础”
俗话说, 高楼万丈平地起。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命题一般遵从5:3:2原则, 即基础题占50%、中等难度题占30%、高难度题占20%, 由此可见, 夯实基础是何等重要了。毋容置疑, 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 它包括基本历史史实、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基本概念、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及其规律等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认为:“在考试测量中, 基本知识点起到两重作用。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 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同时, 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点的支撑。尽管考试测量强调能力的考查, 也有材料题等形式, 不完全依托所学的知识点, 但是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四、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高考题不可能也不会象政治高考题那样直观地呈现社会“热点”, 一般是通过对具体历史史实的考查来实现的。例如, “祖国统一问题”, 会考查“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民族团结问题”, 会考查“汉藏之间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教育公平问题”, 会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等等。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通过对近年来高考题的研究, 提出有十个方面的高考热点:1.倡导制度创新, 2.倡导社会改革, 3.倡导民主共和, 4.倡导理性爱国, 5.倡导生态文明, 6.倡导社会保障, 7.倡导民族团结, 8.倡导和平与发展, 9.倡导建立有效政府, 10.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 笔者建议适当关注周年性历史事件, 从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考查情况来看, 这些周年性历史事件都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重大事件。诸如,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870年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统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40年百团大战、1950年抗美援朝等等。
五、提升学科“能力”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考核目标与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 (1)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 理解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 (1)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 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 (3)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3.描述和阐释事物。 (1)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1)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训练, 同时认真理解、研习《考试说明》中各种类型的示例, 力求准确把握命题思路, 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运用“史观”
随着近年来高考命题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创新, 它要求我们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 准确把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其它史学观点。例如, 中国近代史上, 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马关条约》, 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不同的史学观点有着不同的评价:1.革命史观认为,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和领海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近现代化史观认为,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 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3.全球史观认为,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使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文明史观认为,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较早地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5.社会史观认为,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七、明确命题“方向”
历史学科知识纷繁复杂, 明确了命题的“方向”, 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据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研究分析, 今年的历史高考命题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大幅度地调整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比重;2.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转变;3.从学科体系命题到学科专题命题的转变;4.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5.从考查方向的模糊性向考查方向的明确性转变;6.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7.从问答题、材料题向综合型材料题转变。从黄牧航教授以上的研究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今年的历史高考, 必将加大历史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
八、掌握解题“技巧”
8.高考政治冲刺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考;政治;冲刺策略
高考文综应试,是思维力、语言力的较量,更是临场思维状态、心性定力的比拼。备考最后百天,是综合拔高、冲刺加分的最后时机,也是最佳时机。然而不少考生都感叹:要复习的内容很多,不知从何入手;已经复习过的部分,总感觉还不到位;每天忙个不停,却始终觉得没多大长进,等等。不彻底改变这种缺乏针对性和自信心的状况,不仅谈不上有效复习,还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甚至放弃努力、选择逃避。那么冲刺阶段,到底应该如何复习?复习应注意什么呢?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四门必修和两门选修构成的政治学科知识,其内容相当繁复,必须狠抓基础知识的梳理,编织细密的知识网,对高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地毯式的扫荡”,以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譬如:《生活与哲学》内容可分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五大专题,每个专题又有若干子专题,一个子专题又可分为若干原理,最后形成网络。在梳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慎明了的问题,这时需翻书对照,仔细研读。
二、归纳方法掌握套路
掌握方法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归纳重要的学科思想方法。例如:矛盾观的问题,可以通过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观点、矛盾特殊性观点、主次矛盾观点、矛盾主次方面观点、辨证否定观点,形成系统的思路。二是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例如:提建议、提措施类的问题,要求扣住材料找问题,分析问题找原因,针对原因想措施,思考措施时遵循先宏观、再中观、再微观的顺序;再如:依据类、原因类问题要求既要思考理论依据、又要分析现实影响,表述意义要遵循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微观及宏观的顺序。还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防止机械套用导致错误。
三、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基础题得分不理想是相当多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有知识上的缺漏,也有方法上的不足。最后百天,考生要格外重视温故知新、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关键是准确找到自己的“漏”和“缺”。考生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试卷。解题时要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就必须停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找到“缺、漏”后,要深入研究错误的主观原因,列举易错知识点,归纳易误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做些新题,以利于把握做题的感觉,保持良好的状态。
四、狠抓规范精益求精
部分考生题题丢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思维不严谨所致。这与平时只顾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有关。建议考生自练近年高考题(要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并且自评自改,吃透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习惯,力争减少无谓失分,保证会做的不错不扣,即使不完全会做,也要理解多少做多少,以增加得分机会。此外文综科考试时间长而紧、题量大、思维跨度广、把握难度大,是体力、脑力、心理的较量,把该得的分得来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合理的答题顺序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考生在模拟考试中注意演练摸索,形成自己适用的灵活的答题顺序。
9.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 篇九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
(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 “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C.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答案:D。A项错在“完全不一样”,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B项错在以偏概全,“朱熹的六条读书”是为学之方,而不是为人之道。C项错在说法绝对,“只要……就”根据原文应改为“如果……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B.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C.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
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答案:C。文章是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因此,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
B.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B。“保证得到实展”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只强调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树
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俱备。因此,我从小就对于树存有偏爱。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怪不得人为万物之灵,原来他和树比较起来是本末倒置的。人的头高高在上,所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可是历来有不少诗人并不这样想,他们一点也不鄙视树。美国的佛洛斯特有一首诗,名《我的窗前树》,他说他看出树与人早晚是同一命运的,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树和人,都是上帝的创造。最近我到阿里山去游玩,路边见到那株“神木”,据说有三千年了,比起庄子所说的“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还差一大截子,总算有一把年纪,可是看那一副形容枯槁的样子,只是一具枯骸,何神之有!我不相信“枯树生华”那一套。我只能生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想。
我看见阿里山上的原始森林,一片片、黑压压,全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与我从前在别处所见的树木气象不同。北平公园大庙里的柏,以及梓橦道上的所谓“张飞柏”,号称“翠云廊”,都没有这里的树那么直、那么高。像黄山的迎客松,屈铁交柯,就更不用提,那简直是放大了的盆景。这里的树大部分是桧木,全是笔直的,上好的电线杆子材料。姿态是谈不到,可是自有一种榛莽未除、入眼荒寒的原始山林的意境。局促在城市里的人走到原始森林里来,可以嗅到“高贵的野蛮人”的味道,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
(摘自《梁实秋散文选》,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形象地描写了北平的大树,也细致地描写自家的各种各样的树,寄托的是自己内心浓浓的乡愁。
B.文章引用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诗,谈及诗人对树的认识和感悟,朴素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凡的生活理趣。
C.作者回忆“名人演讲”,其目的不过是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把树更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树有更全面的认识。
D.文章结尾写阿里山的原始森林,既有直接描写,又以其它地方的树来衬托笔直的阿里山桧木。自然景物和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答案:C。作者写“名人演讲”是为了和下文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树的情感,而不是让读者全面认识树木。)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案:1.运用排比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使用了叠词,使语句节奏分明、韵律和谐。3.点明树木有其情,亦有其性的哲理。)
(答案:1.点明树木有其情,亦有其性的哲理。2.运用排比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使用了叠词,使语句节奏分明、韵律和谐。)
6.“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面写树,实为谈情说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表达了生活中哪些情趣和理趣?(6分)
(答案:1.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也有生老病死,也有荣枯,也晓得传宗接代,应该算是“有情”。2.树是活的,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3.树与人早晚是同一命运的,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4.局促的城里的人去接触树木森林,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5年年初,一则关于大陆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据报道,日本温水7洗净马桶盖成为国人赴日采购清单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国。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马桶盖”现象作了回应。对于“出国买马桶盖”问题,总理表态:第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反对贸易壁垒,因为“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第二,中国企业要升级,如果国内也有相同质量的产品,应该更有竞争力。“起码能为消费者省下机票钱!”一个小小的马桶盖能使总理如此重视,原因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加重要。(摘编自新华社报道)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力,是拉动经济增长必不可缺的要素,从增长动力角度而言,净出口大小受外部经济体运行程度影响,属于外生驱动力,而消费和资本形成属内部驱动力,具有主动性,能够在经济疲软时自主拉动经济增长。材料三: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发展状态,是30多年高速增长后的稳定换挡,是进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许可的正常运行区间新阶段的标志,是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时期。我国正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消费主导的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是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主要路径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问题。
(摘编自杨英杰《新常态下的心常态:让我们习惯增长的“极限”》)材料四:
我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不仅较低,而且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57%之间。其中,美国一直保持在70%以上,日本和韩国也在50%~60%之间。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13年的34.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的消费支出占比会不断下降,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支出占比会持续上升。但在我国,生存型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高,而且呈现上升趋势。2000—2013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类消费支出占比由69.3%提高至74%,发展和享受型的“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则由27.3%降至26%。
另外,我国城乡和区域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就城乡差距来看,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8 022.6元,而占据总人口比例46.2%的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仅为6 112.9元。2013年,东、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相差高达2.7倍,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分别为52.3%、20.4%、17.9%和9.4%。(摘编自《经济日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能够在经济疲软时自主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消费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加重要。
B.净出口大小受外部经济体运行程度影响,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波动较大。而属于内部驱动力的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就较为平稳。
C.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的向经济发展“新常态”过渡,就要强化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自主协调性。
D.我国城镇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的消费支出占比也会不断下降,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支出占比会逐渐上升。
(答案:D 根据材料四第2段第2行“但在我国~降至26%。”可知D项的叙述错误。)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大陆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的现象能引起总理重视,其关键原因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对国家经济增长极其重要。
B.根据材料二可知,属于外生驱动力的净出口和属于内部驱动力的资本形成,在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时都有较大波动。
C.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缩小我国城乡和区域消费差距,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唯一挑战)。
D.因为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应抱着开放的心态,反对贸易壁垒,鼓励我国居民赴境外采购高档优质商品。
E.我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处于低位,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因而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
(答案:D、E。D项“鼓励我国居民赴境外采购高档优质商品”原文没有这一说法。E项因果关系不存在,属于强加因果。)(答案:A、B。C项错在“唯一”,根据材料四,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也不合理。D项“鼓励我国居民赴境外采购高档优质商品”原文没有这一说法。E项因果关系不存在,属于强加因果。)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1.提高我国高质量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国内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促进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2.积极改善居民消费支出比例和区域消费差距的不合理现状,推动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答案:1.提高我国高质量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国内居民的消费信心。2.促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自主协调发展。3.积极改善居民消费支出比例。4.调整区域消费差距的不合理现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B.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C.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D.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答案:B(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B.大将军:指的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卫青开启了汉朝反击匈奴十年的戎马生涯,写下了反败为胜的新篇章,七战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
D.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答案:C(“赦免冯唐之罪”错,赦免“魏尚”)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答案B(“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原因有误)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5分)
(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5分)答案:(1)汉朝正想要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方1分,更1分,能使者1分,语意通顺2分)
(2)又过了一年,他(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那些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定语后置句1分,于是1分,状语后置句1分,语意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4.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E.“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诗人借此抒发了仕途坎坷,远离富庶之地,被贬贫寒之地的愤懑之情。
答案:CE(C项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E项“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15.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1)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诗人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2)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和年龄老大的感慨。“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3)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诗人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诗人在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件精致的陶瓷融合传统陶瓷艺术和当代审美精神,将一些优秀形式、因素加以发扬光大。从而改变了陶瓷雕塑领域在造型上陈陈相因的俗套和流弊。
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今天大家都在慨叹社会风气败坏,人心不古,然仍有许多默默行善的人,在社会各角落救人济世,值得钦佩。
去年夏天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洪魔。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身着旗袍和中式外套,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
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A.B.C.D.答案:D 陈陈相因,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含贬义。萍飘蓬转。像浮萍随水飘荡,像蓬草随风飞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人心不古,指的是今人的心不如古人淳厚。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指对人的重大罪行绝不能容忍。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词。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形容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贬义词。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B.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C.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D.托尔斯泰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答案:D(A项“健谈”属包含词,本身有“非常”“分外”的意思B项“不只是……而且是”搭配表递进,“不是……而是”搭配表并列,此处应用后者。C“根据”不能和“看”搭配,应把“根据”改为“从”。)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外地游客在荆州品尝了传统名菜鱼糕后,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荆州,一定还光临贵店。”
B.汪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C.送别人一幅字,题头写:“××惠存”,落款写:“××拙笔”。D.八十五岁老人过生日,贺词写:祝您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答案:C(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D项不宜祝高寿老人长命百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018年2月17日,中国外文局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在认知度排在前100名的中国词中,像春节、儒家、老子、故宫、少林等词语悉数上榜。随着
,在国外出现的中国话语,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传统文化的范畴。比如说“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这两个词汇的排名就相当靠前,同时经济类的词汇也不少,“人民币”、“元”、“央行”在国外民众中的知晓度最高,而被外国网友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
”等新兴经济词汇也入选榜单。答案:(1)传统文化类的词语所占比重最大(2)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3)支付宝(或网购或共享单车)
21.下面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北京1月25日凌晨,克隆猴姐妹“中中”和“华华”的萌照登上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的封面。猴是基因上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猴,因而彻底解决了克隆人的技术难题。这个重大创新性成果着实令人兴奋,不少闻之者不由得欢呼起来,克隆技术突破了瓶颈,看来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了。更多的民众则为此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发展克隆技术,那些在历史上灰飞烟灭的战争罪犯就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问题上,我国的态度历来明确:中国政府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克隆猴,根本目的是医学研究、服务于人。
不是成功克隆了猴,中国科学家就彻底解决了克隆人的技术难题。
。
答案:不是克隆技术突破了瓶颈,人类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不是发展克隆技术,那些在历史上灰飞烟灭的战争罪犯就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解析: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细微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第二句可立意为大道为公、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第三句可立意为欲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第四句可立意为新事物的发展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第五句可立意为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高考冲刺一化学实验】推荐阅读:
冲刺高考主题班会06-21
高三学生冲刺高考06-29
奋战高考冲刺口号07-01
高考作文满分冲刺07-15
高考冲刺激励语12-15
高考百日冲刺横幅标语10-05
冲刺高考励志标语对联11-02
冲刺高考国旗下讲话11-08
政治高考模拟冲刺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