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精选17篇)
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一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小学(435005)梁红斌
在倡导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已被教师们重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呢?
一、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也都很想发挥交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秒钟,就匆匆忙忙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其结果由于思考的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或者学生会偏离主题而作漫无边际的闲扯,抛开重要话题仅作浅层次的交流。交流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需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思考时间和空间,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问题。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同桌进行交流,或者在学习小组小范围内交流,最后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胆量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促进学生再次的独立思考,因为在展示中,学生对自身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交流中思维的冲突与认同,正是对自我认知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从而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入和提高。
二、善于倾听是交流的基础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静心倾听别人发言的意向和行为。其一,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愿意听。由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亲切、清楚,语态要随和、自然,面带微笑,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静静地倾听。其二,让学生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要求听的时候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听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分析出其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以便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可通过“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谁听清楚了他的方法?能再说一说吗?”等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平等对话是交流的展开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和评价。要学会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通过对话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相互理解是交流的深入
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要求师生、生生相互接纳、悦纳,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传统的课堂中,全体学生只是面向教师、独立地与教师交流,而不去思考同伴的想法,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交流的集合里只有一师一生两个元素,相互理解的对象少。然而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多向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基础和思维的个性,遇到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层面的困惑,也常常会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成员间的相互倾听、积极理解、悦纳对方,对于形成关系良好、思路开阔、互营互养的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交流不仅要求交流的相互性,还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努力理解他人的想法,并把诸多思想联系起来进行对比,或主动反思质疑,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也不随便给予否定,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方式参与交流,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交流效果就会好一些。
课堂中的有效交流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独立思考、静心倾听、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沟通中展开的。这种“过程”的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改变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提高学生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二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 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段连接在一个思维链上。英语课本中有许多有趣的插图, 可那些插图都是无声的、呆板的。因此,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把插图变成有声的活动画面,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发联想。如:在讲七年级下册“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时, 不是直接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如elephant、tiger、panda、koalas的图片或教具, 而是让学生听这些动物的叫声。每当学生猜出一个动物 (可用英语或中文说) , 这个动物就会出现在学生面前, 并且和学生们对话:“Very clever boy (girl) !Yes.You’re right.I’m…”学生感觉与所学的动物距离很近, 彼此之间像朋友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教学, 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造性的人格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 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媒体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应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教学资源, 使英语课堂轻松、愉快、充满情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开办网上英语角、网上英语演讲比赛、网上论坛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 从中受到激励、启发, 产生联想、灵感, 增添创造意向, 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下, 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重要的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老师更多地以管理者和引导者身份出现在教学中, 而不再是说教者。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帮助下学习、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时, 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坚信, 信息技术将会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解决更多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更好地为新的英语课程实施提供支持,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英语已不再仅仅依靠教师,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量, 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济南市第三十四中学,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刘传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 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
一、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 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交流任务, 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例如:在教学初三英语有关“污染”一课时, 首先布置学生去收集学校附近河水水质的今昔对比, 提出自己的看法, 用英语写一篇小作文, 呼吁人们拒绝污染, 善待环境, 保护该河的水质。课前学生们分头去询问身边的大人, 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讨论、探索、汇总、整合, 非常主动认真。课堂上学生们踊跃汇报, 积极讨论污染的危害, 朗读自己的“作品”, 献计献策, 提出了许多保护该河水质的好建议。这样, 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 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而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 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和表达问题,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由于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强, 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学生较适应的环境。要尽量从多种角度去肯定学生的提问, 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 赏识学生的独创。善于发现学生提问、质疑中的闪光点, 只要学生有一点新见解、新思维, 就要鼓励、表扬,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2.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 把语言材料的重要信息项目用图表列出, 适当设计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文中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语法项目,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 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 自己推断, 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3.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在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两种问题:一种是有关重要事实或细节的理解性问题, 另一种是辨认哪些细节没有在文章中被提及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质疑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 引导学生异中求同。
4.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 标新立异地提问
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指导学生围绕材料结构和中心问题质疑, 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 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用自己独特的思路真实地反映自己所思所惑的问题。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动员引导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是高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因此, 高校体育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 锤炼大学生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大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道德品质, 造就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体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育中结合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和“爱国与奉献”的主旋律, 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工作, 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目标性很强, 这对每一个观众来说都能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赛场上国家的尊严、集体的荣誉, 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 承载着每一个观众个体的精神寄托, 他们自发地随着比赛的跌宕起伏与国家、集体同呼吸共命运, 这就是爱国主义的生动表现。现代重大体育比赛都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 如比赛中奏国歌、升国旗等, 以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这可以极大地引发人们的爱国意识, 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体育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了阵地, 提供了有利的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板报、体育沙龙、组织同学观看重大体育比赛等方式宣传中华体育的爱国精神,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组织学生观看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时, 可引导学生组成拉拉队, 为中国队加油, 以唤起学生的国家责任感。而筹备
三、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 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 即独立思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引导学生碰到问题多问问为什么, 多想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培养学生学会感悟
凡事之所以成功, 一定是悟出了门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达到感情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讲授一定要抓住关键, 简明扼要, 切中要点, 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要领, 为学生的实践练习创造条件, 达到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在讲授中要注意强调学生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过程, 不断感悟所学内容, 领会所学内容的真正内涵, 学会感悟的方法, 掌●梁耿雄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就更能体现出动员民众、振奋民心、弘扬国威的教育效果, 从而带动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扭转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的集体主义教育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体育精神, 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吸引, 凝成一股力, 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全体成员紧密团结, 朝着总体目标前进。
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普遍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 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培养协作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团体型的需要队友之间相互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竞赛、游戏, 比如拔河、接力跑、球赛等,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起相互协作、默默奉献等优良道德品质, 使这些学生逐渐懂得, 一个人的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 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只有心里装着集体, 勇于拼搏, 才能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在体育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群体具有良好的凝聚力。
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 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这种参与, 不仅包括上场比赛, 还包括积极为上场同学做好后勤服务, 以及在场下参加拉拉队, 为同学加油等。通过有效组织, 能够使同学们在争取集体荣誉的过程中, 体验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 融洽人际关系, 锻炼集体协作精神, 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品位得以提升。
三、高校体育的进取精神教育作用
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主张人的竞争、拼搏、意志、友谊、创新和发展等进取品质, 并使体育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体育运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体力、智力和能力的竞争, 是一个最富有竞争性的领域, 体育运动以其竞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参与其中, 成为学生学习公平竞争、不断进取的最好课堂和演练场。体育运动把人生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成功、失败、挫折、欢乐、惊喜和痛苦等情感融注于短短的瞬间, 使人们一次次去经受各种意志的考验、心理的冲击, 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懂得了如何去克服惰性、战胜自己, 如何
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三
关键词: 积极互信 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标志。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入“合作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这一做法,很值得肯定。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灵活应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使之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创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发展。那么,怎样的合作学习,才能够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营造积极互信的合作环境
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心情愉悦地、民主地、平等地进行合作,才能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和敢问,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先出示例题:某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8户,问:能解决多少户住户?
1.学生汇报所写算式:8×12×5,8×(12×5)。
2.师生共同研究是否所有算式都可以添上小括号?教师举例:1600÷40÷10,1600÷(40÷10),让学生判断,得出添小括号的依据。
3.研究算式特征: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是否所有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
4.小组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验证(出示活动建议)。
(1)每人自己出题验证。
(2)四人小组交流所编的题。
5.反馈、汇报。通过验证,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6.理解定律。说说a×b×c=a×(b×c)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在这一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过程如下: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接着在学生独立思考、出题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探究规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且,教师出示了“活动建议”,“建议”而不是“要求”,说明了这些是参考建议,小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组织活动,从而体现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的环境。
二、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
数学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同时关注学生是否经历了探索过程,学生是否了解了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在交流中培养能力,获得自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自己大胆尝试,动手动脑,探索各种画标准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线绕图钉画圆,用两支笔去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教师在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及时鼓励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继续提出疑问:“如果现在我们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大花坛或大水池,你们还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一问题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动手探究、操作实验之中,最终发现用标尺和绳子可以画出较大的圆。这种自主尝试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创新的潜能在探究中展现出本色与活力。
三、拓展合作学习的空间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实验教科书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方式,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探索,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成果,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三次有效地合作,收到良好的效果:(1)让学生欣赏古代的“沙漏”、“日晷”和现代的多种钟面后,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空白的钟面,先让学生各自在空白的钟面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接着在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说说它属于整时的还是几时几分的,然后互评——画怎样,最后展示学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拨一拨,说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3)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时钟。让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的时钟,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交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总之,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不是个体头脑中封闭的事件,而是要通过学习者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合作活动才有可能。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必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积极深入的思考中,才能实现。所以,倡导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朱乐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卢大荣.倡导多种课堂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辽宁教育,2014(4).
4.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动 篇四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动
连山区塔山乡八一希望学校郝红艳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十分重要,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尤为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学“桌子有多长”一课时,我是采用以下两种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比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了小组的活动。
首先,我通过估计出测量活动,请大家估计,“讲台有多长”,“估计一下课桌有多长”使小组活动有明确的任务;其次,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每一小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课桌有3个文具盒长。
第二,教师把小组讨论与大组交流相结合,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发现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学生说的数是不同的,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回答:1、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2、因为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用一样的东西来量就可以了。3、对,我们都用我的铅笔来量。大家试一试,学生动手做,果然结果一样,学生很兴奋,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所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在全班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的测量活动,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5.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五
摘要
让教师因我学生的存在而幸福——班主任如何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和合作
内容
让教师因我学生的存在而幸福——班主任如何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和合作
o o o 1.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沟通合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A.相互抱怨 B.主观意识强
C.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缺乏统一的认识和信念
答案正确!
o o o o 2.一个班级的成员不包括哪一项()
A.班主任 B.学生 C.科任老师 D.年级主任
答案正确!
o o 3.科任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担负起班级教育、管理的任务吗?
A.需要 B.不需要 答案正确!
6.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六
师:(笑着说)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盯着”。
师:有同学明白吗?(环视全班,没人举手),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生:“盯着”就是看着。
师:再看图,那个人怎样看?
生:那个人很仔细地看。
生:用眼睛仔细地看着葫芦。
师:他有没有看那些叶子?
生;没有!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葫芦。
师:对,像这样精神集中地看,不看别的东西,叫“盯着”,“盯”字有什么偏旁。
生: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
7.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七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说过, “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 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民主、亲切、愉快、合作的课堂气氛对当代高中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 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 创立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把数学课堂学习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教态亲切、语言温和、方法巧妙, 结合学情, 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 营造和谐、愉快、共振的心理氛围, 形成一种支持型、保护型的环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胜任感.课堂上应尽量发扬教学民主, 让学生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理想氛围中学习,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成功与进步的机会.面对后进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冷落,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 指定教学方法, 对后进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的鼓励, 换取这些学生心理上的亲近, 感情上的融洽, 参与意识的增强.例如课前主动和学生拉拉家常, 课中穿插一些数学笑话典故, 课后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 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 不仅可以优化心理品质,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的做法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1. 语言激趣
在每节课的导入时, 教师用一两分钟时间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最新科技动态,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教学的预定情境.
2. 问题激趣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用激趣
数学的应用性常被学生忽视, 教学时应重视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的中介与工具.例如, 函数概念的学习, 可以从出租车的车费与行使的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之间关系谈起, 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探索、验证并解决现实问题和场景,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三、少教多悟, 留足参与空间
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 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 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对重要的问题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想想、做做, 尽量按照“短时、多次、有层次”的方式进行, 不要只提出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 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一般地说, 一堂课每名学生个体训练的时间应当占50%以上, 课堂参与中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要多一点, 形式要多样.只有这样, 学生的课堂参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 意识更强.如在不等式复习课中, 笔者曾用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地研究了一道题:若x+y=1, x>0, y>0, 求证这样做, 有利于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把握课型, 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
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 都是前人匠心独具的精神产品.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增强创造力.例如, 在概念教学时,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材上的定义常常隐去概念形式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从而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在公式定理教学时,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 进行优劣评比, 从比较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题后回顾教学时,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解完一个题目后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能否用其他方法?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用于其他问题?能否推广命题?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 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又便于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错题剖析教学时, 引导学生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五、倡导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评价学生的学习, 应采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它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 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主体多元化, 是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方式多元化, 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书面与口头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内容多元化, 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目标多元化, 是指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 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 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 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 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一节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教学时应坚持多元评价, 做到不唯分数、不唯教材, 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8.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八
一、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提倡预习,因为“预习是自行了解的重要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借助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独立理解与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旧知,给新知学习做好准备的过程,是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自主学习,是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另外,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事实上,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自学开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不教,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则启发诱导,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也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预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由课堂上的“狼吞虎咽”转变成课前的“细嚼慢咽”,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索取”,形成主体意识,学会自学。
当然,为了达到预习目标,教师需明确预习要求,不能泛泛而谈,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有效预习,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如教学“数轴”时,教师可提供导学案,明确预习要求。(1)整理有关的概念:①数轴的概念;②数轴的内涵:数轴是一条______;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 ;③如何画数轴。(2)例题研究;(3)试着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4)我的疑惑是:______。通过导学案,明确“预习提纲”的要求:整理数学概念、定理或公式等,尝试分析概念或定理中的关键词;分析例题,研究解题的关键步骤或容易出错的步骤;仿照课本例题,做一些随堂练习;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疑惑。在最初的一两个星期,教师可带领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之后可指导学生模仿教师,自主完成“预习提纲”。数学教师对这些“预习提纲”加以研读,指出问题,完善提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预习提纲,如此不断训练,可帮助学生把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践探究,渗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所以,教师需要打破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尝试自己获取知识。但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毕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还是不够成熟,如果陷入思维障碍,或者脱离最初的方向,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适时启发。另外,此处的实践探究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组织安排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提出独特的看法,尤其是一些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师生共同探讨,以便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组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巧妙渗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将着手点放在怎样引导同学们自学上,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活动主线,使其经历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主动实践;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合作、概括总结等学习活动,形成主体意识。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盒子,沿棱剪开,于是一个平面图形出现在面前,初步感知图形的展开图。然后小组合作,比比哪组剪出的平面图形的样式最多。其次,教师汇总学生剪出的展开图,补充学生没有得到的平面展開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判断,选出代表动手折叠,说说本组的结论。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不再是以教师活动为主,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让学生在设计立体展开图时,使图形不遗漏不重复。然后根据前面的十一种展开图分类,引入相关口诀: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找规律很好记。中间4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便。两两相连各错一。三个两排一对齐。要找两个相对面,切记相隔一个面。引导他们结合图1中的图形进行记忆,学会图形结合、记口诀的学习方法。接着呈现几组平面图形(如图2所示),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训练他们的几何直觉与空间观念。
9.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求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最深、体验最丰富,想说的话自然也最多。因此,在评价时也最具有发言权。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省的能力。
让学生自评首先要提供评价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独立探究计算方法,并把思考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结果我发现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居然没有做出来,也就是说全班只有他一人不会做。当时我很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心里想这名同学肯定没有好好思考,否则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我忍了下来没有批评这名同学。
下课后,我询问这名同学没有做出题的原因,他说老师我们以前主要学习了两个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三个数找最小公倍数我不太理解(三个数找最小公倍数是了解内容),两个分数通分我会,三个分数一起通分我不会,所以异分母分数的连加我不会做。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现在这里。我进一步引导他说:你不会用三个数一起通分,还有其他办法吗?他说我老师我先让前两个分数通分算出结果,再同第三个数通分可以吗?我说:你想的办法很好你怎么不试一试呢?这名同学利用自
己的想法很快地算出了结果,他显得非常高兴。我当时非常庆幸,多亏课堂上我没有批评他,否则他就失去了一次自我评价的机会。
经过这次交流,我让他谈谈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他说:老师我发现好多新知识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他还说老师我今天觉得非常高兴,因为我自己想出了结果问题的办法,以后再遇到问题时我会多想办法的。
10.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十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是孩子们的瓶颈所在。近几年以来,为了解决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问题,有关的老师和专家采取了多种有力的方案,其中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是一种新的高效的方式来解决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纵观我国错题集建立的现状和结果,仍然有不少问题的存在,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中错题纠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错题分析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重要性;引导和分析 1.引言
数学教学是一门语言和数学模型相结合,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题中得到解决的语言学科,她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去比较高,同时在逻辑思维方面有着一定的要去,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还不过成熟,在知识的管理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欠缺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为初中以致以后的学习奠定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数学中总是面对着听懂了不会做,学会了但是做错了的经常性问题,对于出现的错题建立错题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受益匪浅的效果。2.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分析的现状、对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建立数学错题集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众所周知的事情。所谓的数学错题集,就是每个学生将自己在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以及思路进行系统的汇总,在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系统化,加强记忆和学会学习的一种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2.1 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错题集家里的思想认识都是比较高的,这种重视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虽然老师在思想上明确知道错题集建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没有发挥大作用,只是建议学生们建立数学错题集,并没有采取措施来保证这项方案的实施。其次,即使学生们建立了错题集,老师也如何建立错题集,如何运用错题集,督促错题集建立和完善方面没有作足够的工作,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是一项长久的过程,来源于在数学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如果不能长久坚持,效果自然不会显著。2.2 学生对数学错题集建立和运用的行动不够积极 一项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建立数学错题集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仅有47%的学生们有自己的错题集,在这部分中仅有20%不到学生会坚持较长时间的错题集整理,因为缺乏知识管理的方法,加上平时上课等其他事情占据一定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错题的能力相对来说不足。3.加强学生数学错题分析与应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并加强对数学错题集的分析和运用对小升初的学生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 数学错题集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
数学错题集的建立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在建立的过程中会突然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知识,也会加深对错题的记忆,避免反复出错,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下次做题的正确率,对于解决学生中经常的错题再错现象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错题集也是学习的资源,可以当做是另一种参考书和重点宝典,尤其是在考试来临复习的时候,学生们对忘了的错题进行翻阅使得父子更有针对性,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平时学生做题时遇到的难题或者是思维的瓶颈,复习时翻阅这些既可以避免慌乱,也有了依据,找到了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错题集建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持续性,建立数学错题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尤其在刚开始阶段,如果没有相关人员的引导,想要做好错题集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整理错题集的方法.例如:在数学错题集中应该收集哪些题目、哪些试题,应该如何分析等等.比如不同类型的习题应该怎样来记录等都需要指导。这是一项长久的学习工程,从长远来看,能培养学生们自我分析和评价、不断进行检查的习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的坚持也使学生们的耐心和坚持的毅力得到锻炼,培养了他们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学习的良好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3.3 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信心
上文所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表达能力要求比价严格的科学,在学习出现错误时正常的现象,更何况对于思考能力还受限制的小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了,老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并不断鼓励他们做好错题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件事落到实处,例如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检查并给出相关的建议等,长期的坚持肯定会有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们就会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以更好的心态来对待学习。3.4 错题集的建立有助于教学体系和老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对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是老师们的职责所在,错题集能更好地促进问题纠正,如何更好的做好错题集,也是老师们要努力研究的方面,好的错题集可以减轻老师的多次重复,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同时,老师讲常见的错题进行归纳将直接起着引导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系统的完善是相当有益的,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做研究。4.引导小学学生进行错题分析的方案
对于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这是一个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有必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建立数学错题集,方式有很多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适应状况进行选择,但是建立数学错题分析集并不是简单的将错误的习题和相对应的答案抄下来,而是要分析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找到问题的源头,预防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我将我认为制作错题集的方式呈现如下: 4.1 前期准备
准备两本专门的错题分析本,也许对于有的同学一本已经足够,我建议两本的原因是一本可以将所在的错误详尽的记录下来,其他一本在总结是可以按照错误产生原因的不同将错误习题分类,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4.2 学会记录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数学测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做错的习题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错题分析,这种分析可以包括错误的习题,产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答过程等写出,同时可以选择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来,达到显而易见的效果。这种错题的记录一般是根据老师的教学进程进行的,因为是有迹可循的,也可避免记录错节现象。例如在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1:40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这道题目学生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在建立错题集时可以如下建立 原题目:40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错题:4000毫升=(4)立方厘米=(4000)立方分米
错误原因:知识记忆错误。1 毫升=1 立方厘米=0.001 立方分米 正确方法:4000毫升=(4000)立方厘米=(4)立方分米
这样错题记忆清楚明显,很容易看出错误的原因并加深记忆。要是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其中自己需要记住的重点划出来就更好了。4.3加强监督
小学生天性好动,没有很好控制能力,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几乎不可能自助将这份学习继续下去的,因此要做好相对应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从而保证数学错题集能够长久的坚持做下去,从而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老师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定期检查组员的错题集建立情况,并进行评价。其次,老师要不定时的进行抽查,保证学生们的错题集分析情况属实,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实行鼓励和宽容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们起一定的示范作用。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也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帮助,例如及时的开导孩子,鼓励孩子等,这样双管齐下,定能取得好的效果。4.4 整理和反思
这一过程,就是错题的分类、选择和整理的阶段,这就是第二个本子的用途所在了,学生们可以根据错误出现的原因将错题进行分类,例如知识点记忆不清楚,计算过程出错,公式不清等分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整合,从而对整本书的内容和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随时解决,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整合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
例题:在六年级上学习完“正反比例”后,学生对于正反比例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题目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则更难于区分。在整理时可以先从简单的进行整理。
例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比例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比例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比例
根据这道例题对所学过的正反比例进行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简单的方法进行正反比例的判断,从而打开正反比例的大门。然后接着深层次的进行。
如: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在这样的题目出现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回想起来前一章所学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包括他们的形状,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等。再次,联系所学,学生存在此类知识性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正反比例,对于抽象的无数据支撑的图形类判断缺乏有效的解答策略,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式。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比例,说明理由。出现错误的原因:概念理解不深。
从而将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归纳总结有关圆的正反比例关系。例题(2)若正方形、长方形、圆的周长都相等,面积最大的是()这道题目是学生们经常会出错的题目,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周长公式记不清,或者公式记忆混乱,面积公式记忆有问题等,在整理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记忆不同图形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题:(3)六年级下册配套《作业本》第42页有这样一题。为庆祝元旦,三(1)班同学做小红旗(如图)。现在有
一张长1.4米,宽0.9米的长方形卡纸,最多可以做这样的小红旗多少面?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答方法:
方法
一、1.4米=14分米,0.9米=9分米(14×9)÷(2×2÷2)=63(面)方法
二、1.4米=14分米,0.9米=9分米
14÷2=7(面)9÷2≈4(面)7×4×2=56(面)错误原因:没有相关的“勾股定理”知识。
总结:虽然还没有涉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养成好学的习惯,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
4.5 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中的错题集建立工作落到实处
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担当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入手。(1)在教学中强调错题集建立的重要性,并以一些实例来说明问题,从而在思想中或者说这意识中让学生们树立错题集重要性的意识,从而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2)老师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错误习题的建立。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老师的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老师要学会总结。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状况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对学生们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有着深刻的了解,老师拥有较高的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对错题的总结是很重要的。其次,在班级教学中,让学生们共同来参与错题纠正,从而加深记忆,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这种上下结合的研究活动,即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从分散到集中,让活动有效性有所提高。(3)老师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来进行分组,让组长来负责错题集分析的检查情况,老师不定期的对一定的同学错题进行检查,并进行耐心的指导,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对数学中的错题进行整理,也能帮助学生正确的、及时的整理错题,同时,老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复习,并对典型性的错误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4.6对错题集活学活用,加强运用
错题集建立以后,很多学生就会放置不理,从而让错题集的真正目的不能够得到发挥。因此在错题集建立后要经常性的进行翻阅,以避免再次出现错误。再者,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交换错题的阅读 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启发,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益。还应该定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真正找到学习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同时也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测试中不断地对所学进行检测。5.总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学科,作为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其意义更是重大。面对我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将错题集建立真正的落到实处,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老师做好相对应的工作,从而促进我国数学教学事业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十一
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对新知识的探讨活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学生探求真理的引路人。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音乐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启发学生独立、用心创造,更好地提高歌唱技能。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内容编排的优势,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的讲解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鼓励学生发“疑”。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遇到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尚未来得及思考时,教师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设法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即使学生提问,教师也是“问而不答”或“以问代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和时间。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更不敢起来唱歌。只有以诚挚的师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再用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神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是潜在的、微弱的,也要善于“沙里淘金”,扬其所长。例如:一位学生因为先天性缺陷,普通的说话对他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别说唱歌,有次我请同学起来演唱上节课学过的《大中国》,我看到了这位同学举手,便请他起来表演。他很努力地将这首歌唱完,我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其他同学也将自己真挚的掌声送给这位勇敢的学生。教师从各个方面温暖学生的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渐渐的他们会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积极发言,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又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能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也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虽然音乐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对识谱教学作了新的规定,降低了识谱教学和音乐基本技能的难度,但这并不等于对音乐教师的识谱技能要求降低了。相反,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水平,更要提高识谱教学水平。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的识谱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常我在音乐考核中,都是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考查,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能完全调动起来。本学期,我打破常规,以个人或若干人自由组合,通过“小小音乐会”--歌表演,再加上才艺展示这种舞台表演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演唱、编排、配合等综合表演能力。把要求讲明白以后,学生非常积极、踊跃:找搭档,背歌词,课间忙着排练......忙得不亦乐乎。考试那天,应该说表演那天,有的学生带了精心制作的表演道具,有的学生还穿上了以前在舞台上表演过的服装。尽管是考试,但此时,台上的学生是更像是演员,台下的学生更像是观众。歌曲表演环节,学生对歌曲的编排也别有匠心:载歌载舞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戴上头饰表演的等等。才艺展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拉丁舞、民族舞等舞蹈;钢琴、吉他等乐器演奏;歌舞表演、相声等等。孩子们的表演、创编能力,自觉、主动的学习劲儿头,真的让我非常赞叹!每每表演结束,无论表演得怎样,只要认真准备了,当“演员”鞠躬谢幕时,我都带领同学予以掌声。用这种“小小音乐会”的舞台表演形式,营造了和谐愉快的评价氛围,淡化了学生的考试心理,不仅锻炼了学生创编、协作、表演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表演与观赏的相关礼仪,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让学生在表现中享受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儿童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还应该多方位创设相应的氛围,鼓励学生表现自我。这是对孩子学习乐趣、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在设计《我是草原小牧民》活动中,我首先请孩子们在熟悉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富有动感和蒙古风格的音乐声中律动,复习蒙古舞的简单动作。紧接着又请学生谈对蒙古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请大家欣赏蒙古草原风情图片。在基本学会歌曲演唱后,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请大家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蒙古风情。可以引吭高歌一曲,可以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可伴着歌声跳一段优美的舞蹈,可进行充满激情的配乐诗(歌词)朗诵,还可以用画笔描绘壮丽的大草原……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乐趣
新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对于学生的评价,我设计了以“班级音乐会”为主题的活动:找自己的好朋友组成团队,挑选一首组内成员都喜欢、认可的歌曲,成员合作将所选歌曲进行编排,创作出一个出色的节目,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演出。在学生表演过程中,组织学生评委对音乐会中的表演进行点评。“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体态评价,如点点头,拍拍肩,摸摸头,竖竖拇指等。这样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使激励性评价成为习惯化行为,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十二
一、做好预习和归纳总结工作
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感,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布置预习的作业时,我都会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目标,在听课的时候也会有较大的针对性。比如,在讲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先自己去搜集有关王勃的资料、文中的典故以及它的作用、一些重要的字词句解释等等,并在课后对一些难于记忆的知识点再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整理,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信心,才可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追求、探究。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会使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因此,对待学生的回答,我尽量都是给与学生肯定性的赞扬。比如在教授《老王》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杨绛和老王之间能否成为真正的朋友?对于这一个问题,在最后的总结评价中,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认为只要是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的,言之有理的,都是值得肯定的。当学生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质疑
1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作用 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很好的在教学中落实关键在教师。新课改的理念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策略】:
策略
一、学生在整个小组学习环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主动学习。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学会走路,光抱着不行,光背着不成,甚至时时拉着也不成,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走。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能否很好的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我觉得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把“敢于放手”这个理念运用于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去。
策略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指导,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高效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们的绿色校园》时,我始终把握教师“组织者、指导者”这一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按自主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基本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目的。
策略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14.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十四
一、理论依据
1.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规律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初中学生的这种思维特征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将逐渐从需要具体形象作为支柱转向可以抛开具体形象而进行抽象概括。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为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也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心理学依据。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必要的。
2.现代教育观———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这意味着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学的转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从知识的提供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协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主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成了必须研究的课题。
3.科学方法论
科学教育本身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去学习探究科学知识,只有科学的学习探究才可能产生科学的结果。所以,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时,不但要注意讲究引导方法的科学性,还要注意传授学生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
二、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 教师设疑产生问题情境。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探索。
2 演示实验引发问题情境。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酸碱性”前,教师可以先准备一瓶滴有无色酚酞的试液和一瓶无色的碱液,然后将碱液滴入酚酞液中,学生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就想要问明白其中的道理。
3 联系生活引发问题情景。在自己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偶发事件或现象,学生常常感到有趣又无法解释,如树荫下的光斑为什么是圆的?天狗吃月亮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从飞机的模型去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可以成为探究教学中的一些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验证阶段的引导策略
课堂探究毕竟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而探究教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只有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不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们置身于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为畅通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越多,反映他们对所研究对象的关注程度越深。学生的问题会比较零碎,对教师而言,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是值得探究的。对于学生的问题,一般处理方法有3种: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②集体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整堂课全班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③先选择一个问题,探究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究,形成一个层次。
经过反复实践,如果在一堂课内采用第①种方法,容易引起课堂混乱,给人一种“东打一拳,西打一棒”的感觉,难以体现教学的逻辑严密性。但这种方法,却可以广泛应用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去,而且效果比较好。而第②、第③种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解决学生们最感兴趣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可作为后续活动展开。如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可能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具体情况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可能是否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另外猜想请到课后继续探究。
三、学生交流引导策略
科学探究之后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这种交流不是盲目的,是以探究过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探究的问题进行交流。美国有一位博士对下面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一是探究后立即进行交流,一是探究后不进行交流。研究结果表明:前者概念水平的发展达到更高层次,交流使认识在教学中,笔者采取分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交流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交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归纳概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矛盾”,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总结取得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不足,接着还可以探讨什么,使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15.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 篇十五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学语文组 金灿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
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
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段话道出了现阶段语文学习所涉及的范畴。正因如此,在新课标
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
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自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的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老师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时,我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幅度减少,只起一个点拨、引导作用,更多的是学生的
讨论和发言。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
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
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当然要学生在课
堂上敢说、肯说,成为课堂上演说的主人,关键的要创设良好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
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
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
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
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我在课堂上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
,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
课堂上学生可以不举手发言,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涌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我表现和交流的
机会很多,成功的喜悦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我想只要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他们也就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我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调动情感,找出最喜爱的段落,谈谈为什么喜欢。出乎我预料的是所有的段落都有学生喜欢,
但更集中的是第四、五、六段。有的说这几段文字特优美,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
又奇特,因而喜欢;有的说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最集中地流露在了这字里行间,读起来倍感
亲切;还有的说读了之后,总给人某种启示,要脚踏实地干事;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鸟类;用淳朴善良的爱心待人;愉快地工作和生活等,总之给人启发颇深。学生议答完了
,其实我授课的目标也达到了。趁着学生学习的热情涌动,我要求换位思考,假设你是某一景
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绝大多数的学生借鉴了文中的表现手法,融进了优美的语
句,表现了一个热门的`环保话题------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读,是为了认识生活和怎样生活;写,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服务于生活。
读和写不能脱离生活,语文与生活是相联的,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探索。
二、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语文是一工具性、人文性学科”,他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方面,这就要我们进一步开
放学语文的空间。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给学生知识,更要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湖北宜昌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教改课题提出
的语文学习四大支柱(阅读、收视、社会调查、组建文学社团)早就为我们拓展了学语文的空
间,学了新课标,语文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了,放飞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
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
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一、二次大型综合性语文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时,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两到三人为一学习
小组,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荧屏,深入网络,收集了大量的方言、广告、错别字、趣味
对联、精彩店名等,并汇编成册;还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和月球文化的内容,办成
手抄报在年级内展示交流。在上《化石吟》时,我把课堂搬到了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
所龙化石博物馆展馆内,与化石展开了直接的“对话”,学生更来劲了,写下了大量的再现化
石逝去的万载世界的动人文章。
其实在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里,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探究习惯、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多
时间,特别是自主支配的时间,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和历史上许多思想
家都曾深刻阐述过自主支配的时间对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实施后,我让学生做的作业
更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学生干自己想干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
上自己爱上的网。学生的生活阅历增多了,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对语文的真正体味多了,兴
趣也浓了,审美情趣也会随之提高。三个多月的新课标教改实验中,学生自由写作涉及的生活
面广,很多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洞察社会,解剖社会。黄兴同学的诗《老师,我总想对您笑
》,道出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对老师爱戴和感激之情;冯雨晴同学的散文《古桥心声》表
现的是一个希望人们热爱古文化的主题;柯小林同学的《中秋之夜》再现了一个现代普通家庭
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真谛。江泽民
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讲到“科教兴国,教育是关键”。的确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它是一项
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还有很多
的方法值得我们做老师的去探究。投身到新课标语文教改实验中来,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
神圣使命。我想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
16.如何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篇十六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离不开对名著的阅读。那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我谈谈通过实践获得成果的一些方法:
一、以说寓意引导名著阅读
有些名著意蕴深刻。如《伊索寓言》中有这样的故事: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学生读后写出了新的见解,如下寓意:
1.遇到困难时,不能放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尽力做某事,却做不到。不要沮丧,要学会安慰自己; 3.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怕别人得到,就不要怕别人尝甜头; 4.做事应灵活,应讲究方法。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写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二、以分析形象引导名著阅读
名著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片断。“武松把一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项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学生这样分析:大虫“咆哮”“扒起”“动弹不得”“兀自气喘”。这此变化衬托了武松的勇猛。武松是一个勇敢的壮汉。
这就使学生学会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在初一新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作了一点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程度地带动了相应书籍的流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班级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名著。因为,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就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开设读书活动课。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为开设读书活动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进入中学后,根据教师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柜里,由专人负责,每周开设一节读书活动课,来阅读经典名著,以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氛围,推动名著阅读的开展。
通过故事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讲故事、听故事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和参与。文学名著中有一些很生动的、故事性很强的情节,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
开展读书交流。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
五、以方法指导优化经典阅读
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易,毕竟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有了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节假里。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17.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篇十七
课堂展示自学效果合作效果探究结果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怎么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比较忽视。于是,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就减少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在新课程标准下参与式教学法的引进,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学生由“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吸收消化知识,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上得以顺利地完成。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牵牛要牵牛鼻子,降马非得抓紧马嚼子不可!利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给了老师抓住其注意力的马缰绳。在初中教学课堂上,要进行参与式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内在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老师合作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推进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命潜能的最好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探究、发现、提出、回答、归纳、总结问题,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给学生的最好的表现机会。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新课标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满足表现欲、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也是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长效兴奋剂。自学、展示、反馈,是新课标下初中教学的三部曲,展示承前启后,其效果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展示以问题为纲领,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换分享,以问题定反馈。根据展示内容、参与人数及展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展示分成三个环节。
一、展示自学效果
第一个环节,主要展示学习自主学习(以独学、对学为主)成果,其效果相当于自学检测。小组长根据教师课前编印的导学案,布置展示任务。这个环节展示的效果取决于三: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忙乱;其次,教师和小组要合理选择展示学生,尽可能将简单的任务分配给那些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给他们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既满足展示欲,又增加自信心。再次,合理铺垫,引出第二重展示,无浅难以入深,知难方思勇进。此为展示的第一重境界,即知识的积累。
二、展示合作效果
第二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经过充分的小组合作,展示异样纷呈。从形式上看,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从分工上看,优生演讲辅导,中等生记录补充,学困生学习欣赏,各显神通,各得其所。从效果上看,老师攻心——搭建展示平台,自己退居幕后,满足学生乐于表现之心;学生开心——展示是一种释放,聆听是一种美德,质疑是一种碰撞,总结是一种提升。多样的形式,合理的分工,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此为展示的第二重境界,即能力的提升。
三、展示探究结果
第三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与教师的探究结果。通过学生的猜想、讨论、汇报交流,发表小组的看法,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各小组综合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时学生学习不仅是在知识的超市中选购,更是一种生命的狂欢的舞蹈!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初中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现在教师的職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和鼓舞。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师关注的是自己怎样讲,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的参差不齐;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认识和接受;“垄断”了课堂的发言权,使学生处于“哑巴”境地。而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的对话”,为此应尊重学生,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把课堂变为师生交往的场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真理的发现途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首先,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多用一些鼓舞性的语言;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的、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创设“百家争鸣”的平台。总之,对话教学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提倡六个“允许”: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学生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失误允许学生订正;有时也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当我们教师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表现、展示自我的过程,也就真正变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人格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没有兴趣?能不高效?学习成绩能不提高!
参考文献:
\[1\]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2\]教育学.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活动】推荐阅读: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评价10-26
(学生素质规范教育)健康习惯指导_教师如何进行心理保健11-07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10-05
教师如何进行创意评价11-26
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09-03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反思11-13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06-28
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论文10-16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