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4-12-14

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精选12篇)

1.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一

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

作者:肖作平张樱

证券市场导报 04期

大量的财务经济学文献基于代理冲突视角和信息不对称视角构建银行贷款的契约理论模型:由于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贷款人需要评估所有潜在借款人的信誉并筛选出信用风险高的“劣质”借款人,即贷款前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借款人具有投资次优(高风险或净现值小于零)项目的动机,贷款人将根据“优质”借款人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提供不同利率的贷款,即贷款后的道德风险问题(Shockley和Thakor,;Cantillo和Wright,;Bradley和Roberts,;Beck et al.,)[41][6][5][4]。因此,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导致的信息摩擦使得银行不仅需要设立价格型契约条款,而且需要设立非价格型契约条款,以便监督和限制潜在损失。

现实中的金融交易(比如银行信贷)是镶嵌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这种社会关系提供了独特的信贷渠道并最终决定了信贷成本。Putnam(2000)[38]将这种社会关系,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联系所产生的社会网络、互惠规范以及信赖度”定义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具有促进合作和协调、保证交易机构正常运转、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效率的潜在功能,有利于提高社会信任度(Woolcock和Narayan,2000;Guiso et al.,2004)[43][19]。社会信任度越高,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越低,资金的借贷金额、借贷期限、借贷成本和担保要求等贷款契约条款可能相应受到影响。因此,社会资本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契约的设计。然而,经典银行贷款契约理论模型没有突出社会资本的重要价值(Petersen和Rajan,1994)[35]。

同时,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有关契约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非正式关系(如社会资本)往往可作为法律制度的替代机制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中国是关系导向型经济体,通过依赖社会网络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建立交易合作关系(Farh et al.,)[11],社会资本对于中国而言将更加重要。因此,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契约之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考察中国30个省、直辖市社会资本的发展程度对于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为社会制度与银行贷款契约之间关系的研究做有益补充。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银行贷款契约是一种信任密集型(trust-intensive)的金融契约,这种金融契约的可执行性不仅取决于正式的制度环境,如法律渊源(La Porta et al.,1997,1998)[25][26]、债权人权利保护(Qian和Strahan,2007;Bae和Goyal,;Haas et al.,)[40][31][21]等;还取决于非正式的制度环境,如社会资本(Guiso et al.,2004)[19]、社会文化(Guiso et al.,2009;Giannetti和Yafeh,)[20][16]等。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契约保护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发展水平较低,作为正式法律制度的替代机制,非正式制度(如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具有保证金融交易正常进行的功能(Allen et al.,)[2]。此外,Guiso et al.(2004)[19]证明在法律保护越弱的环境中,社会资本对金融契约的影响效应越强。基于此,本文从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四个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如何影响银行贷款契约,并提出研究假设。

一、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利率

Ostrom(1990)[33]、Fukuyama(1995)[14]、Glaeser et al.[17]把社会资本定义为:有助于人们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在彼此信任和互相信赖的基础上签订金融契约的一种社会技能和社会网络关系。这种高信任度的社会环境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因为机会主义行为将降低契约双方在长期交易关系中所累积的信赖度(Kim et al.,2009)[23]。因此,社会资本能传递有关信任、合作的信号,降低契约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借贷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高,越有助于降低贷款银行的监督成本、契约签订成本以及信息搜集成本,最终降低银行贷款成本。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成本负相关,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银行贷款利率越低。

二、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金额

Portes(1998)[36]指出:由于社会规范的强烈影响作用,人们自觉地进行慈善捐赠、遵守交通规则、按期偿还债务,仅仅是因为人们内心意识到自身有责任去做。高水平的社会资本能够对社会规范水平下滑的公民进行惩罚。Wu()[44]认为,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民间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越多,这些承担外部监管者角色的社会组织之间共享信息、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广泛而强效的监管网络。这种监管网络环境不仅鼓励人们诚信负责,而且对于任何不法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都将给予严厉的惩罚,对社团组织或公民个人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社会惩罚水平越高,对公民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的约束效应越显著,借款公司维护公司声誉和公司形象的动机越强烈,社会资本能传递有关公司声誉的信号。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公司声誉质量越高,违约风险越低(Strahan,)[42],签订更优惠银行贷款契约的谈判能力越强(Fombrun和Shanley,1990)[13],债务(银行贷款)融资能力越强(Dennis et al.,2000)[9]。因此,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公司的声誉质量越好,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越强。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金额正相关,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银行贷款额度越高。

三、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期限

因为签订和执行完全契约的难度较大,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市场失效,这种市场失效诱使契约各方在债务融资过程中产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Aghion和Bolton,1992)[1]。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严重的信贷市场,缩短贷款期限使得银行能够频繁地针对银行贷款契约条款进行重新谈判,降低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所导致的信息摩擦。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银行贷款期限越短(Moerman,2009)[30]。缓解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各种努力尝试导致契约各方签订复杂和详细的契约条款,包括与贷款限额要求、抵押担保要求、贷款期限要求等多种问题相关的条款。Zheng et al.(2012)[45]发现:在崇尚个人主义、社会公平度越差的社会环境中,公民信任度越低,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长期贷款契约的交易成本越高,公司长期贷款水平越低。社会资本提高了公民的社会参与度(Putnam,1993)[37],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越高,信息的传播范围越广、传播效率越高,信息不对称的降低有利于人们为了彼此的利益而共同合作,提高了人们协调合作的能力和意愿,同时频繁地交易合作也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Fidrmuc和Gerxhani,2008)[12]。因此,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公民参与度越高,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强,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度越高,银行贷款期限越长。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期限正相关,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银行贷款期限越长。

四、社会资本与银行贷款担保

当不能完全地执行法律契约时,人们通常在金融交易中使用非正式契约,这种非正式契约通常诞生于社会和商业网络之中,社会网络能促进合作、制裁不法行为、提高交易各方之间的信任度。Coleman(1988)[8]指出通过网络关系提高信任度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Mobius和Szeidl(2009)[29]发现社会网络可作为非正式银行贷款契约的虚拟抵押担保品,与正式贷款契约中的实物抵押资产的功能类似。一方面,社会网络密度越高,债权人通过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越容易搜集到借款公司的质量信息,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缓解了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Petersen和Rajan,1994)[35];另一方面,社会网络密度越高,贷款银行对借款公司的信任度越高,越容易建立长期信贷合作关系(Knack和Keefer,1997)[24],因此预期社会网络能降低银行对借款公司的抵押担保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社会网络为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提供间接的担保,并且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密度越大,虚拟社会担保品的价值越大,因此银行对抵押担保的要求越宽松。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4:

H4: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担保负相关,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银行贷款担保要求越低。

一、样本选择

根据社会资本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的初始研究样本为2010-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同时,按照以下原则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①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③剔除财务数据存在极端异常值以及存在缺损的公司;④剔除无法获得相关数据的上市公司;⑤剔除西藏、新疆地区的上市公司,因为无法获得这两个地区相关的社会资本数据。根据上述原则,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2010-20间可连续获得相关信息的391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总共1 173个观测值)。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这391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按照行业代码进行分类。研究样本中有214家公司属于制造业,占总样本的比重约为54.73%。为了减缓估计结果产生偏差,本文在实证模型中控制行业因素时对制造业按大类进行细分,总共分为23个小类,其他行业依然以大类为准,因此本文的公司样本共涉及35个行业。因篇幅限制,分类结果在此略去。

二、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1.解释变量――社会资本的度量

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内涵的界定各有千秋,比如,Chiesi(2007)[7]认为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包含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社团组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活动、文化媒体(比如日报)的发行和流通四个部分。Fidrmuc和Gerxhani(2008)[12]认为社会资本包含公民参与、社会信任、关系网络(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慈善公益(或利他主义)四个部分。Hawes和Rocha(2010)[22]认为社会资本的内涵应包含社区生活与社会组织生活、参与公共事务、社区志愿服务、非正式社交、社会信任五个部分。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为四个部分: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即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组织(即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慈善(即志愿者活动或非盈利慈善公益活动)。本文拟从上述四个维度来度量社会资本的发展程度。具体而言,社会资本四个维度的度量指标如下:

社会信任的度量:通常将社会信任定义为人们认为陌生人值得信赖的程度(Fukuyama,1997)[15]。本文采用“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官网”(www.chinacei.org)编制的2010-2012年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来度量中国不同地区的信任度。

社会参与的度量:也称为公民参与,分为Putnam(1993)[37]流派和Olson(1982)[32]流派。Putnam(1993)[37]的“公民参与”主要包括公民参与教育、体育、艺术、宗教、慈善五个方面有关的社团活动,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对社会其它部门产生外部性影响;Olson(1982)[32]的“公民参与”主要包括公民参与政治党派运动、工会活动、职业协会等,在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中将对社会其它部门产生外部性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宁(2012,)[46][47]编制的-2012年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分数来度量中国不同地区的公民参与程度。

社会组织的度量:也称为正式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网络密度通常用来度量人们之间的联系程度,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关系网络是指人们通过共同参加正式事件或成为正式组织成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非正式关系网络是指朋友、亲人、同事或其他成员之间的一种非正式关系。正式网络能超越非正式网络并获得和创造额外的团体利益(Paxton,1999)[34]。本文采用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数量(地区社会组织总数的自然对数)来度量中国不同地区的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组织数量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2年的“社会组织情况”。

社会慈善的度量:也称为利他主义,这种度量方法源自Putnam()[39],他发现在美国公益慈善对社会的贡献与自愿组织或社区组织的数量高度相关。本文采用各地区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额来度量中国不同地区公益慈善的活动水平。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额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2年的“福利彩票销售情况”。

对解释变量定义的总结如表1所示。

本文使用Stata 12.0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社会资本四个维度指标的公因子,并根据各个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构建中国30个省、直辖市社会资本发展程度的综合分数,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分别对2010-2012年社会资本四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之后模型最终提取并保留了一个共因子。因子的载荷矩阵表明提取出的社会资本共因子对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慈善这四个变量的解释力度较好;模型LR检验的P值均为0.0000,表明模型非常显著;同时KMO值均大于0.6,表明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指标适合作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总体效果较理想。

2.被解释变量银行贷款契约的度量

本文拟从银行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四个方面来考察银行贷款契约,其中,贷款担保是虚拟变量,当借款公司需要向贷款银行提供抵押或质押物时取值为1,否则为O。银行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相关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 AR数据库)。

3.控制变量的度量

控制变量的选择参考先前的研究(Goss和Roberts,2007;Kim et al.,2009;Du et al.,2010)[18][23][10],主要包括贷款特征和公司特征两部分。

贷款特征变量主要有:贷款用途(贷款用于偿还债务或并购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贷款类型(属于担保贷款时取值为1,属于信用贷款或其他类型时取值为0)。贷款特征变量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 MAR数据库)。

公司特征变量主要有:成长机会(市值账面比)、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资产)、公司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杠杆(负债/总资产)、盈利能力(ROE)、股权结构(前10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公司特征变量数据来自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www.resset.cn)。

另外,考虑到不同省份社会资本发展程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对各省份的经济发展程度因素进行控制,本文拟采用公司所在省份的GDP(GDP的自然对数)来反映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最后,控制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对相关控制变量定义的总结如表4所示。

三、实证模型的设定

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即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组织、社会慈善的代理变量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具有影响作用。另外,先前的研究表明,贷款用途、贷款类型等贷款特征变量以及成长机会、公司规模、财务杠杆、无形资产、ROE、股权集中度、行业类别等公司特征变量影响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Goss和Roberts,2007;Kim et al.,2009;Du et al.,2010)[18][23][10]。因此,本文构建如下四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

其中,i代表第i家样本公司,t代表第t年;被解释变量Rate、lnLoan、Maturity、Guaran分别代表银行贷款契约的四个方面,即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解释变量SC代表通过因子分析法所提取出的社会资本共因子;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包括贷款特征变量以及公司特征变量。

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平衡面板数据,因此首先需要对回归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判断:

对于回归模型(1):首先,由于F检验值为53.78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在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进行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由于LM检验的卡方值为1022.38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在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进行选择时应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最后,由于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36.47且不显著(P值为0.1462),因此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进行选择时应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综合上述F检验、LM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结果,本文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回归模型(1)。

对于回归模型(2):首先,由于F检验值为5.95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优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由于LM检验的卡方值为443.61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最后,由于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19.35且不显著(P值为0.1036),因此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综合上述F检验、LM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结果,本文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回归模型(2)。

对于回归模型(3):首先,由于F检验值为4.90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优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由于LM检验的卡方值为367.16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最后,由于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14.68且不显著(P值为0.1440),因此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综合上述F检验、LM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结果,本文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回归模型(3)。

对于回归模型(4):由于被解释变量贷款担保(Guaran)是二元虚拟变量,因此本文选择面板数据的离散选择模型,即Logit模型来估计回归模型(4)。

运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回归模型(1)、(2)、(3)、(4)的实证估计,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Wald值和Likelihood-ratio值分别表明本文选择的随机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1%显著性水平);调整的R2表明本文所选用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与控制变量对于银行贷款契约的解释能力范围是10.46%~19.37%。除回归模型(2)之外,年份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大部分都在1%和5%水平上显著,表明行业类别和年份效应对银行贷款契约具有显著性影响。

表5第一栏显示的是模型(1)的估计结果。从解释变量来看,随机效应模型中社会资本(SC)的估计系数为-0.0020(t值为-3.01)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社会资本水平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发达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或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利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从而证实研究假设H1。

从控制变量来看,公司规模(Size)的估计系数为-0.0014(t值为-2.02)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和银行贷款利率显著负相关,即公司规模越大,银行贷款利率越低,这与Qian和Strahan(2007)[40];Bae和Goyal(2009)[3]的研究结论一致。大规模公司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经营多元化、运作规范成熟、现金流量稳定、知名度较高、违约风险较低,并在信贷市场获得一定程度的声誉,这意味着大规模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为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大规模公司就银行贷款契约的议价能力较强(Strahan,1999)[42]。因此公司规模对银行贷款利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二栏显示的是模型(2)的估计结果。从解释变量来看,随机效应模型中社会资本(SC)的估计系数为0.2168(t值为3.06)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社会资本水平与银行贷款金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社会资本越发达,银行贷款金额越高。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金额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从而证实研究假设H2。

从控制变量来看,公司规模(Size)(估计系数为0.1801)和财务杠杆(Lev)(估计系数为0.5267)分别在1%和5%水平上与银行贷款金额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越大,违约风险越低,公司规模对银行贷款金额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财务杠杆较高的公司,债务的代理成本较大,因为这类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较严重,此外高杠杆公司具有投资高风险项目的动机(Myers,1977)[31]。但负债比率较高本身说明公司在债务市场已获得一定的声誉度,这有助于降低违约风险,因此负债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可获得银行贷款的额度越大。

第三栏显示的是模型(3)的估计结果。从解释变量来看,随机效应模型中社会资本(SC)的估计系数为0.2571(t值为2.52)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社会资本水平与银行贷款期限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资本越发达,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银行贷款期限越长。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期限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从而证实假设H3。

从控制变量来看,公司规模(Size)(估计系数为0.1648)和无形资产比率(Intangi)(估计系数为1.2485)分别在1%和10%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期限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通过声誉效应机制对银行贷款期限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对于无形资产,Loumioti(2012)[27]发现-期间美国20%的担保贷款使用无形资产作为贷款抵押品,无形资产提供担保的贷款质量并不亚于其它类有形资产担保的贷款。Loumioti(2012)[27]认为无形资产在信贷市场中扮演着缓解金融摩擦的角色,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提供担保有助于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比率越高,越有利于获得长期银行贷款。

第四栏显示的是模型(4)的估计结果。从解释变量来看,Logit模型中社会资本(SC)的估计系数为-5.0365(t值为-15.24)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社会资本水平与银行贷款担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资本越发达,银行贷款担保要求越宽松,从而证实研究假设H4。

从控制变量来看,贷款特征的两个代理变量即贷款用途(Target)(估计系数为2.0847)和贷款类型(Type)(估计系数为4.6618)均在1%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担保显著正相关。对于贷款用途,当上市公司将贷款用于偿还旧债务或并购而不是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时,贷款银行将这种贷款用途视为公司信用风险增加的信号(Goss和Roberts,2007)[18],从而贷款担保要求将更加严格;对于贷款类型,Dennis et al.(2000)[9]的“信用质量”假说认为正是因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较高,贷款人才会提出抵押质押等担保要求,因此当银行贷款类型属于担保贷款而非信用贷款时,银行贷款的担保要求将趋于严格。另外,公司特征的三个代理变量即公司成长机会(Growth)(估计系数为0.7244)和公司规模(Size)(估计系数为-0.4168)分别在1%和5%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担保要求显著负相关。成长机会越高的公司,投资不足问题越严重(Myers,1977)[31];此外成长期权的价值越高,资产替代问题越严重。因此成长性越高的公司,契约成本相对较高,逆向选择问题较严重,银行贷款的担保要求较严格。股权结构(Struc)(估计系数为2.6228)在5%水平上与银行贷款担保要求显著正相关。因为股权结构越集中,控制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的动机越强烈,“壕沟效应”越显著,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因此银行贷款的担保要求越严格。

稳健性检验

为了得到稳健结果,本文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稳健性检验。

(1)把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指标(即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慈善)单独作为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社会资本综合分数作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2)采用人均社会组织数量(地区社会组织单位总数/年末职工人数)、人均社会福利企业数量(社会福利企业单位总数/残疾职工人数)、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去年同期总资产-1)、带息负债率{带息债务/(股权权益+带息债务),其中带息债务=负债合计-无息流动负债-无息非流动负债}分别作为社会组织、社会慈善、公司成长机会、财务杠杆的代理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3)前面检验了同一年份的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贷款担保的影响效应,为了避免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将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即社会资本(SC)滞后一期重新进行回归,以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对于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表明:除模型(2)之外,模型(1)、(3)、(4)中社会资本回归系数与前面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因篇幅限制,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在此略去。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可获得相关信息的391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社会资本的共因子构建社会资本的综合分数,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契约(包括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贷款担保)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发展水平在银行贷款契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1)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利率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社会信任度越高,银行贷款利率越低;(2)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金额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社会惩罚水平越高,公司信誉质量越好,银行贷款金额越高;(3)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期限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社会参与度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银行贷款期限越长;(4)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担保具有负向的影响作用。即在社会资本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社会网络密度越高,社会虚拟担保品价值越大,银行贷款担保要求越宽松。

本文通过检验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契约设计的影响为研究社会制度与银行贷款契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为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之外的第四种资本要素,“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本身包含着许多特性,比如信任、互惠、道德规范以及其它有利于合作、交流、团结的价值观。从社会网络结构中诞生的社会资本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还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即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产生正的外部效应(Manfred,2005)[28]。通过倡导公民之间的诚信和友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大至国家小至社区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引导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繁荣和发展、扶植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和积极增进各地区社会资本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正外部性,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作者介绍:肖作平,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张樱,女,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四川 成都 610031

2.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二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 对于中资银行来说, 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个喜讯。因为它能够促进中资银行自身的发展。中资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外资银行的接触, 学习到他们更多更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另一方面, 又可以在他们的压力之下, 奋发图强, 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使自己“身体”更加“健壮”, 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中资银行获得的一个可以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其次, 外资银行的进入, 对中资银行来说, 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外资银行有其自身的优势, 而中资银行有其自身的劣势。如果中资银行不善于扬长避短, 以己之长克对方之短, 将会丧失多年来靠不断打拼积累起来的成果, 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因而, 中资银行应以十分审慎的态度对待外资银行的进入, 积极应对。最后, 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造成的严峻局面, 中资银行不能过于紧张。因为外资银行毕竟是来自外国的, 刚刚进入中国, 会有很多不适应中国的地方。而中资银行在国内已经存在了许多年,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了解、接受, 有着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 中资银行应全面地认识自己与外资银行相对比的优点、缺点, 扬长避短, 沉着、冷静地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2 外资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据了解, 目前多家外资行已经开始研发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不少外资银行在开业后, 带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随之推出。外资银行不断推出的新产品, 使我国银行业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如果我国的银行不能加快创新的脚步, 发展新的金融产品以应对外资银行带来的业务冲击, 而随着外资银行的迅速发展, 外资银行拿走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 逐步夺走我国银行的金融市场。外资银行的优劣势不容忽视, 我国银行都必须高度警觉。通过对外资银行进行研究, 发现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第一, 外资银行业务质量较高。外资银行一般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服务, 即每个客户都能够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客户走进营业厅, 立即就会有工作人员接待, 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而贵宾客户, 还可享有更高端的服务。此外, 外资银行还会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对于大客户还会提供量身定做的理财服务, 这些都是中资银行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 外资银行的印鉴卡使资金更安全, 更有保障, 另外, 外资银行的某些业务操作也更简便。如在外资银行开户, 除携带身份证、填写相关表格外, 外资行还要求客户填写一张印鉴卡, 这种印鉴卡是客户在开户时要在印鉴卡上留下自己最习惯用的签名, 银行系统会进行记录。今后在进行存取款等业务时, 客户只要签字, 系统会对签字进行鉴别。这是国际通行的方式, 防伪性很强。这张印鉴卡是十分重要的, 在外资行进行资金支取, 是完全要签名进行鉴别的, 这样就增加了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与保障性。

第三, 外资银行的创新性很强, 经常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群, 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而由于外资银行本身效益较好, 这些新的金融产品, 也能带给客户更大的收益。另外, 外资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每一项理财服务, 实际上都是适应特定客户的最优服务项目。而在这一方面, 中资银行也是不能比拟的。另外, 外资银行以其舒适的环境、热情的服务, 给每一位客户以上帝般的享受, 这样自然会受到很多客户的热捧。

但是, 外资银行刚刚进入中国,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 由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 其设立的营业网点较少, 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来说很不便捷。据相关资料显示, 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外资法人银行目前在内地网点还不足300家。就营业网点这一点, 与我国银行目前遍布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网点和自动取款机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 开设账户门槛较高, 这样导致大多数中国客户不满足开户要求, 因此被拒之门外。另外, 外资银行要求客户开立新账户, 需要每月交纳数额较大的管理费。关于管理费, 四家外资银行都有不同的收费标准。由此可见, 在外资银行“开户”的实际门槛是相当高的, 迈进这道门槛, 达不到所要求的最低余额, 就要交纳为数不小的管理费。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客户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第三, 外资银行的手续费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外资银行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是以收取较高的手续费为前提的。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客户而言, 享受外资银行的服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四, 目前由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 外资银行办理业务速度相较于我国银行比较慢, 其业务效率远不及我国银行。如东亚银行在上海地区针对境外人士办理一笔房贷业务需要7天时间, 而花旗、汇丰、渣打也大概在8天左右。另外, 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也比较窄, 难以满足中国客户的全方位需求。由于外资银行对本地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刚刚起步, 从业务范围角度看, 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拥有像我国银行那样相对完整和成熟的产品线。

3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是有一定影响的, 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从银行的经济利润视角来看, 外资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指标与我国银行业的利差、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 其中对银行的利差影响尤为明显, 而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指标与我国银行业非贷款收益率呈现出小幅度的负相关关系, 并且对我国银行业的正相关关系最为明显。

第二, 从银行的经营管理视角来看, 外资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指标与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指标对我国银行业费用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外资银行实际上定位于“高端”服务, 将目标人群锁定在高收入阶层, 而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其客户群规模必然有限。也只有这样, 外资银行才能实现他们“一对一”的高质量服务的承诺。然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高收入者人数会越来越多, 希望享受这种高质量服务的人会不断增加。如果更多的人在外资银行开户, 则再也不能享受到他们承诺的优质服务, 因为外资银行提供的 “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每笔业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他们是不可能接纳更多的客户的。外资银行要么是在接纳更多客户的同时降低服务质量, 走中资银行一样的平民化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上肯定比不过基础扎实的中资银行;要么是继续走“高端”服务的路线, 将自己的业务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不管怎样说, 外资银行的路, 都将是一条狭窄的路。

第三, 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总体角度来看, 虽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费用率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对银行的赢利有积极的作用。说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程度过低, 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体系与技术在我国银行业的“示范作用”“、技术溢出效应”不太明显。但是,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深入, 在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环境变革效应”影响下, 国内银行业正在不断完善业务结构, 优化利润来源渠道, 从而促使银行的赢利状况有所改善。

4 外资银行引入的挑战

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的投入, 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银行体制加快改革速度, 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银行制度, 通过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业务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运行效率和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的投入有利于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拓展, 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扩大对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的投入还可以促使我国银行与外资银行展开公平竞争, 促进我国银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推动我国银行向国际标准靠拢, 成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球化的银行机构。

参考文献

[1]秦子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 2011 (26) .

[2]冯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天津大学, 2007.

3.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三

关键字:银行卡;现金;货币发行量

一、文献综述

M.viren(1992)使用芬兰的数据得出:信用卡的使用会减少流通中现金,若同时考虑信用卡与ATM这两个变量,则信用卡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为负,而ATM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则为正。Diana Hancock和David B.Humphrey(1998)通过对美国等十四个发达国家的支付结构及支付政策的研究发现:POS机的数量与流通中的现金呈显著的负相关。王鲁滨(1999)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时认为,电子货币替代了通货,使通货减少,从而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董国滨(2008)通过对黑龙江省银行卡业务的研究认为:随着银行卡的推广,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性逐渐加强。杨胜刚,徐媛媛(2010)首次进行了银行卡对现金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POS机、ATM机对现金的使用量呈负相关性、影响不稳定,认为我国银行卡支付还未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二、理论基础

1998年巴塞尔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进行了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型和“预付”型支付机制。“储值”型是指卡式电子货币(Card based E-money),亦被称为“电子钱包”(E-purse),这种“电子钱包”可以是不记名的,在无需进一步访问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即可从买方的电子钱包向卖方的特殊终端进行转账。“预付”型则是指网络型电子货币,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通过服务的系统与参与其中的商家集团达成的多边商业信用安排提供电子现金服务。顾客不需要银行的支票、信用卡账户等与商家发生关系,而只需要第三方发行主体进行数字化的信用清算,基本上是匿名支付的。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总体上看,现金的发行量是逐年增加的,从1997年的10177.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4219亿元,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而m0/m1的比值却是逐渐减少的。这说明,人们选择现金消费的习惯逐渐变弱,现金占总财富的比逐渐降低。银行卡的交易量从1997年~2008年大幅度增加。2008年的消费额是1997年的37倍多。现金比重的减少与银行卡消费量比重的增加是否存在的直接的相关关系,银行卡的出现是否是现金使用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计量分析进行探究。

(二)回归分析过程

设m0/m1为被解释变量R,银行卡消费额为解释变量k。对相关数据进行ols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R=0.265993-2.05E-06k (1)

(31.62742)(-3.823986)

R2=0.593873 F=14.62287 DW=0.3299

在方程(1)中,在给定显著水平下,t=-3.823986<-t0,025=-2.228,银行卡消费额的增加对m0/m1的减少有显著的影响。就整个方程而言,拟合优度达到了59.3873%,这表明采用这个模型对样本内的数据拟合的基本比较好,但是也出现拟合度不够的现象。

四、结论及建议

(一)银行卡对现金存在替代作用

通过上述计量结果,银行卡消费量对m0/m1的减少反应显著,说明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现金确实起到了替代作用,证实了理论上的分析是正确的。这种替代作用主要体现在小额支付上。

(二)替代作用被其它支付工具稀释

银行卡消费量对m0/m1的拟合度不够说明,银行卡对现金货币并不是完全替代的。银行卡和现金是众多支付工具中的两种,其它支付工具还包括票据、电子货币等。随着经济活动的日渐频繁,除了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以外,其它各种支付工具之间也存在着交叉相互代替的作用。

首先,存在的票据对现金存在的替代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现金的使用做了严格的规定,企业现金的持有量必须限制在一定数量以内。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支付清算的时候不会首选现金支付,反而票据的结算方式是企业所钟爱的。商业票据的大量使用会使现金在商业活动中的支付手段功能下降,更多的转移到小额消费领域。这就产生了票据对银行的替代;其次,银行卡对票据也产生替代作用。银行卡在大额支付领域主要是替代了票据的传统支付结算功能。

(三)建议

尽管存在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但是这种替代的效果却被多种支付工具之间的作用稀释了。因此,应该进一步推进银行卡在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医保社保交纳、交通售票、医疗、通信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额支付领域。同时在大额支付领域发挥票据等多种支付工具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支付渠道,从而使支付成本降低、方便经济生活。

参考文献:

[1]M.viren,Finicial Innovations and Currency Demand:Some New Evidence [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2,(17).

[2]Diana Hancock, David B. Humphrey. Payment Transaction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A surve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1).

[3]王鲁滨.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1999,(10).

[4]董国滨.银行卡的普及对现金支付方式的替代作用及影响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8,(3).

[5]杨胜刚,徐媛媛.我国银行卡消费对现金替代作用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01

4.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四

浅析社会评价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影响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社会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肯定性评价或否定性评价来对技术的发展加以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抵制.当前我国对技术的社会评价具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通过准确的社会评价来促进我国技术的现代化.

作 者:王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27(1)分类号:B029关键词:社会评价 技术发展 影响

5.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社会经济及城市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化发展,而且就目前情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因此得到持续提高,农村贫困得到极大缓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加剧了城市收入分配的分化,使城市贫困问题更加严重;进城务工人员受到歧视,工资、地位不平等等。为此,有必要建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将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纳入相关政策范畴,使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6.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篇六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佟国顺李雁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到1994年底,已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20个城市设立了393家代表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13个城市设立了118家业务机构。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银行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开辟了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国内“三资”企业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较完善的涉外金融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为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培育现代金融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但是,由于外资银行所涉足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金融业,它们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难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冲击,增大货币政策、贷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难度。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从现行制度来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和进入程序的管理上。业务范围的限制方面,主要是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吸收国内企业、个人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进入程序的管理方面,一是要求外资银行携入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进入附加对等设行的条件;三是外资银行一般只允许在沿海开放地区设立分支;四是申请在我国设立分支的外资银行总行必须出具对该分支承担税务、债务责任的担保书;等等。应该说,这些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特别是“复关”后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修改和取消现行对外资银行过于僵化和严厉的管制措施,向国际惯例靠拢,短期内必将对国内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这一角度说,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关系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强化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几点构想 1.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70年代以来,西方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股金融管制自动化的潮流,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风险的增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比如日本将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分项、分点列入“检查表”中,以此为标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核对,这样问题在刚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始终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2.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报表分析,其他监管方式很少采用。今后除了应落实专门人员对外资银行进行日常报表分析以外,对报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有重点的实地检查或非实地检查。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行派出常驻检查组,加强监督。3.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一般实行国民待遇,因而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区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这一模式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展的方向。但鉴于我国具体国情,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仍需分开管理。对外资银行的集中管理,可以现有的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为基础,合并外汇管理局和稽核司中从事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人员,组建“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司”,作为我国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国内银行跨国经营等事宜的最高机构;对一些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可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且这种监管应归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以树立监管工作的权威性。4.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几个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条例,但完善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体系远未建立,在此情况下要防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不正当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规体系,才能使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5.建立外资银行作用评级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1)在华业绩。用以评价外资银行对我国的贡献。(2)遵守我国法规情况的记录。用以评价其经营的守法程度和相关风险。(3)经营素质。用以评价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将上述几方面内容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权重和评分标准,由人民银行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外资银行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介上公布,以充分调动外资银行抵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而且也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外资银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6.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

在金融监管体系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香港),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聘用外部审计师并定期公开其主要财务报告。借鉴这一做法,我国也应规定外资银行必须至少聘请一名经当地人民银行认可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并在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另行指定有关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外资银行的有关财务报告应定期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予以公布,以使外资银行不仅接受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7.完善监管程序,建立上诉制度

7.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七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有利方面

很多学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加大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更多引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提高发展中国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等诸多益处,具体如下:

(一)技术扩散效应。

世界银行学者莱文就认为外国金融机构加入东道国的同业竞争会形成一定的“技术扩散效应”。外资银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多年,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着成熟的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机制,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比较多,这些经验和金融产品通过技术外溢,使东道国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缩短了研发时间,节约了成本。

(二)“鲶鱼效应”促进行业竞争,提高银行效率。

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贷款业务等方面直接对国内银行业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国内银行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利率,减少垄断利润。当前个别地区银行仍存在客户投诉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排队现象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得即使客户不满意到别的银行去,对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而言,客户的钱不过是由左手转移到右手,所以银行没有激励去改善服务质量。而外资银行的进入就迫使国有银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来留住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

(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动摇了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银行业要想有所发展,实现“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尽快与国际大银行接轨。但实际上,我国银行与世界其他大银行相比,差距甚为悬殊。以资本回报率为例,美国花旗集团的资本收益率为35.6%、欧洲最大七家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18%、日本为5-15%,而我国的工商银行为2.3%、农业银行为-1%。由于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技术先进,经营成本较低,有助于打破我国银行业多年来形成的自然垄断局面,国内银行要想保有和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外资银行的进入对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冲击

外资银行的进入除了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外,实际上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外资银行的进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

(一)削弱了我国政府的经济控制力。

首先,外资银行的进入本身就是政府放权于市场的结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是为了占领中国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花旗银行每年的利润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的十倍,他们实际上拥有“超国家”身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对一国的金融体系可以形成致命的打击;其次,他们甚至会利用自己的金融影响力向东道国政府提出有利于自身的政治要求,严重的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增加经济体系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我国宏观政策实施的难度加大,由于外资银行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中资银行将丧失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

国内银行要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会造成利润上的损失,外资银行通常倾向于与大型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根据“二八理论”——银行界的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伴随着一些优质客户的“倒戈”,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降低,02年南京爱立信熊猫公司“倒戈”,提前还贷撤离中资银行投资花旗门下,令银行业震惊不已。如不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中资银行将处于竞争的劣势,不利于中资银行的发展和壮大。

三、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相关建议

为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发挥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动员社会的闲散资金,并将这些资金有效地配置到需要资金的生产部门或个人手中。中资银行有必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

(一)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问题。

中国银行系统的巨额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承担着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国有银行必然会存在由这些负担造成的亏损,而且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有动机将银行业绩不佳或亏损的原因都归结到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负担。因此国有银行只有剥离“政策性负担”,不让国有银行对其经营亏损有可以推脱责任的借口,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本身内部治理问题。

(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仍是各国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还没形成一套对外银行管理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运营机制。鉴于我国银行和发达国家银行相比在很多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的实际情况,在营造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的同时,政府要在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适当保护。因此,我国应在符合W T O规则的前提下,制定有关金融业的适度保护措施,强化市场监管,建立业务管理检测体系,完善与之相配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金融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三)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金融市场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创新的层次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盈利能力差,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等问题。当今社会,创新能力不足是直接影响到国内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要想与强大的外资银行竞争,就需要提升创新能力,不但要提高创新的层次,还要创造出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金融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由于外资银行在用人机制和收入等方面比中资银行具有一定的优势,于是国内很多银行业的优秀人才跳槽到外资银行,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有“量”更重要的是要有“质”;同时为了留住人才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归宿感;建立符合竞争规则的激励制度和辞退制度,以造就一支有强烈竞争意识、熟悉国内外金融业务和国际惯例,并能将现代化管理手段、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金融人才队伍。

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的进入虽然给中资银行带来了额外的竞争,但同时也为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长期看,对我国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市场结构的调整和监管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中资银行应既虚心学习又不妄自菲薄,走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早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来探讨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积极影响与不利冲击, 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所带来的弊端, 作者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姚洋.《中国奇迹回顾与展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周习华.《外资银行进入动因、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2007.

[3]、郭德维 赵炎, 李杰.外资银行业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华北金融》.2005, 3.

8.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会计制度;中间业务;影响探讨前言:二十世纪末,金融自由化成为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自由化趋势的引导下,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核心理念为“金融创新”的金融革命。这一革命的领导人,同时也是金融创新理论的奠基人Joseph Alois Schumpeter认为,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息息相关,无论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资源的扩展,抑或是金融活动的分析与确立,都需要以金融创新作为其理论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金融领域发展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引起了金融领域中不同专家的关注。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其相关的信用风险、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中间业务究竟又会因此有怎样的改变,逐渐成为了金融领域中专家探讨的核心话题。

一、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影响初探

近几年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势头蒸蒸日上,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企业,其发展情况同样有着优秀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着眼于提高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同领域内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无论是在制度的构成还是在制度的实施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金融创新对于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的会计制度上进行了规范

与完善。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是具有客观性的,其多针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分析与报告,从而总结相关的经验以期望运用在下一次的金融活动中。但近几年来,新的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创新的浪潮逐渐出现在金融领域中,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往往具有发展势头快,种类数目多的特点,能够针对于不同的金融活动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合理地运用相关的新金融工具对于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就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金融创新丰富了会计计价基础,提升了其预测的准确性。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仍是以传统的金融制度作为其计价基础,其只能针对于已经形成的会计业务进行计量和核对,其计量和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这种计价模式的弊端在于无法针对尚未发生的金融业务进行计划与分析,缺少一定的灵活性。但金融创新很好地完善了这一点。金融创新中摒弃了传统的会计成本计价基础,对于尚未发生的金融业务,通过有效运用新金融工具与数据分析,在丰富的金融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减小尚未发生的金融业务的不可预知性,从而对此提出分析与预测。

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银行金融业务深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某一规模时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衡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是渗透在许多方面的,其不像对于会计制度一般具有显然性和客观性,而是积极作用与风险共存。如同一把双刃剑的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利是弊,与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息息相关。本文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一)金融创新在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加大了

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言,意味着业务的扩展和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对此做出了优秀的论证。以我国的上海、深圳等经济中心城市为例,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这些城市逐渐形成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和以自身为核心,以城市证券交易中心为外围,以各地券商为网络的二级市场。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随着金融创新开始逐渐由单一性质的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存款等业务拓展到了新型的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新型金融业务。除此之外,金融创新的过程也加快了金融工具的发展,以我国为例、新型的短期融资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市场性质的金融工具也在逐渐完善。基于此,金融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最主要影响就是业务的拓展和技术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就是完全有利的。在银行的金融业务范围随着金融创新的过程被扩大时,银行的盈利水平会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随着这一系列表外业务的出现,银行的或有负债率也会开始逐渐上升,这一缺点就意味着银行的经营风险被迫上升。

(二)金融创新所导致的监管无力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信用

风险。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迅速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棘手难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的金融创新活动往往会迫使国家修改或是取消一些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而制度的修改需要较长的时间,新旧制度交替期间所产生的“真空期”,就成为了商业银行开拓中间业务的危险阶段。实际上,在旧的金融管制被迫取消,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尚未完善时,金融创新活动就往往会因规范性、有效性、透明性等问题从而引发商业银行之间或是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从而给银行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

三、结束语

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总体上来说,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与国际性的金融市场紧密相连,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使得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针对性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率的管理,以规避更多的风险。其次,金融创新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创新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拓宽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基于此,金融创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次发展中的重要契机,商业银行能否在这一契机中争取主动权,加强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可以说是关系到自身的兴衰与存亡。

参考文献:

[1] 李茜. 金融创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现代化,2012(04).

[2] 马章瑜,刘晓霞. 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影响[J].经济师,2006(3).

[3] 郑荣鸣. 金融创新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4(07).

[4] 魏薇娇. 基于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影响[J].金融与管理,2012(04).

[5] 傅伟. 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08(8).

9.影子银行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九

影子银行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非正式贷款者是最不透明的,大约占了全国GDP 6%至8%的份额,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目前,这些企业正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体现在借贷利率高达20%或以上。受中国经济下滑影响,这些非正式贷款者正面临急剧上升的不良贷款。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信贷风险;金融危机;监管机制

0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的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甚至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作用在下降。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概论

影子银行就是把银行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信贷资金、实现信贷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它使传统的银行的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的银行,但仅仅行使传统的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形式。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雷在 2007 年美联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吸纳未经保险的短期资金进行经营运作,广泛采用创造性融资手段,通常由杠杆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所组成的金融系。

其最早的雏形出现在美国六七十年代。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简称为M BS)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早期住房按揭贷款债券仅是一种政府信用机构参与的转手债券。最初的该证券化产品也存在持有的期限过长、定价基础不稳定、会计处理不便利等问题。但随着金融创新,出现了它的更高级形式——新住房按揭贷款担保债券(CollateralizedMort}a}e Obligation,简称为CMO)。随着CMO的出现,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起,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市场余额仅次于国债余额,成为美国资产市场最为重要的投资产品。接着,在2000年后,不仅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基础资产也开始发生变化,即次级按揭贷款开始逐渐成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与当时美国国内外市场环境巨变有关。也为之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当然,影子银行的出现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它也和当时的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加快,资金流动加强,美国通过多种经济手段,导致资金大量的流入美国,美国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进而产生大量的泡沫等等国际背景有关。也就是说,结构性信贷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不仅在于这种产品自身的快速创新,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市场的需求及跨境资产的流动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影子银行的风险

2.1总论

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本质就是以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发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等多种方式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采用与传统银行不同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和运作模式来解决社会资金

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但是由于逐利资本的贪婪特性和全球化金融市场监管的缺失,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难以克服的内生性动。也就是说,影子银行本身就存在的严重的金融脆弱性。

2.2双向选择

影子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影子银行可以通过复杂的创新及设计,把资产设计的十分诱人,把问题隐藏的特别的深。例如影子银行中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它是一种投资战略较为自由的不受监管的私人投资载体,由专业人士管理,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对冲基金不用登记,不用公布它们的交易、持有的资产、负债和损失等信息,正因为这些原因,通过设计与宣传信息十分不对称,导致了对冲基金的快速增长。

简单说,在设计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时,基本上假定金融风险是呈正态分布的,因此能够通过复杂的金融数理模型来分散与管理风险。对于投资银行来说,由于其了解产品特性,也了解市场的变化,因此对风险及市场变化十分敏感,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

地位。

不对称的信息导致了借助信用使得资金无限扩张,也导致了了,这种金融薄弱基础与暗藏的高风险。

2.3高杠杆率

通过金融创新以及流动性非常高的金融市场,通过设计运用高的杠杆工具,去聚集创造大量的信用。吸收大量的短期资金,再打包出售,之后遭经过反复的打包出售,这个过程中,杠杆率之高令人无法想象。例如,截至2007年底,房利美、房地美两家公司杠杆倍率高达62倍。

甚至一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产生了完全不存在的证券的衍生信用证券。

07年的美国次货危机,就是杠杆化过高导致去杠杆不能安全进行进而引起的巨大危机。银行家,投机者,平民百姓,都深陷房产泡沫之中。但由于美国资金流动性非常大,房价上涨,导致凭空产生的大量的信用风险得到暂时的控制。反而,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创新二发现套利机会,无法自拔。

2.4 影子银行的崩塌

在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中,看似光鲜的繁华中,隐藏了巨大的危机。在整个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其实聚集了大量的风险。

风险积聚后的爆发性释放仅仅是时间问题,无限扩张的信用链条上的任何环节断裂都可能使影子银行体系土崩瓦解。美国经济学教授罗宾尼将影子银行体系的多米诺骨牌式崩塌进行了更清晰的描绘:2004年,通货膨胀压力使美国步入加息周期,至 2006年 6 月基准利率已上调 425个基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逐步萎缩,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开始出现,影子银行体系 对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敏感性逐渐显现,去杠杆化成为提高偿付能力的必然选择,有毒资产遭到市场的普遍抛售,整个结构性投资工具和渠道体系开始崩溃。然后,当投资者意识到其投资毒性及资金周转失灵的时候,美国大型经纪自营商便开始遭到赎回和挤兑。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arns)在短短几天内就失去了流动性,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美联储将其最后贷款人支持扩展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纪自营商,但依旧无法阻止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和美林(MerrillLynch)被卖出的命运。随后,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急剧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逆转,其它流动性差且没有偿付能力的高杠杆机构开始倒闭,包括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和300多家抵押贷款机构。然后,货币市场也出现了恐慌,基金的投资失败引起投

资者的大规模赎回,美国政府不得不将存款保 险扩展至基金。私人股权公司 及其不计后果的高杠杆收购也将难以幸免,再融资危机会使接踵而至的破产更严重,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也面临风险。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给传统银行 造成了损失,数百家银行因无力偿付债务而被迫破产。对中国的启示

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的定义:“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由于中国的金融管制,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影子银行。

但实际上,在高度金融监管下,“影子银行”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上。事实上,国内银行目前存在很多‘影子银行’业务,比如说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银行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

应该看到,因为国家的监管,加上信托银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股东的利益而利用大量的金融创新牟取利润,而是更加在意委托人的意见。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也有银行的参与,总体上弱化了风险。

我国的“影子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地下钱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及回避不了的私人信贷,诸如高利贷。

通胀持续走高,银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资金饥渴,2011年,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影子银行”,渐渐浮出水面。

“影子银行”是一个体系,指称那些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借贷平台,比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影子银行”正野蛮生长,一则顽强,民间对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发展的土壤;二来其“看不见”的部分,对现有规则和监管发出了强力挑战。

中国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引领金融创新,完善制度管理与合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应该予以重视,协调好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总结

国际的影子银行给了我国很大的启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应该强调资金

中国的金融市场刚建立信用基础相当薄弱,金融创新面临着一系列制度障碍。因此,国金融创新尽管发展迟缓,但同样不可操之过急,而是要成熟一个品种就出台一个品种。二是重新思考与审查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及确定金融发展战略。而对影子银行的经验教训,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绝不可因噎废食。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金融自由化过度而是不足,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过多。因此,既要加大中国金融改革力度,也要引导金融市场发展适应中国的信用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03.[2] 刘文雯.影子银行体系_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J】.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07.[3] 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9.[4]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的真实性与风险的控制。

10.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十

《商业银行管理》实验操作报告

题目:国际银行保险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姓名:王天阳专业:金融学班级:0080504指导教师: 张璇

工商管理学院

2010年11月

国际银行保险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银行保险概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的深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改变了银行与保险业之间原来的平行与独立发展,而后出现了一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型业务关系,即银行保险。此后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保险的模式不断多样化,产品也不断创新,今天的银行保险已经远远不是产生之初的面貌,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银行保险起源于1971年的法国,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银行销售保险保证,但这只是其银行业务的直接延伸;第二阶段,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与寿险产品相关的储蓄产品风靡银行市场;第三阶段大约到了1990年,银行保险的产品更加多样化了,不仅局限于寿险产品,还包括非寿险产品。目前,银行保险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

现今国际上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代理模式,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这也是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的主要业务之一。二是战略伙伴关系,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银行除收取手续费外,还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三是银行入股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参与经营保险业务。我国现在采用第一种模式,即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第三种模式。

二、国际银行保险发展现状

近年来,银保实现快速扩张。在欧洲,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在部分国家的寿险保费收入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0%-35%,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一比例甚至超过60%。美国的花旗金融集团曾开创银行保险混业经营的新潮流。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银行保险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新加坡银行保险在寿险新契约加权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在过去几年一直稳定在20%左右;马来西亚2004年银行保险在寿险新契约保费收入的占比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代理人渠道;中国香港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接近25%;2007年,台湾地区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达新台币2587亿元,占寿险新契约保费收入的34.41%。

三、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从1990年代初现端倪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近年来,这一业务更是迎合了我国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趋势成为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些处于先锋地位的金融机构甚至把代理保险业务作为主要的业务领域。然而,虽然我国相关机构不断出台政策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资本市场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发展的同时仍是问题重重。一是手续费居高不下,盈利空间微弱。二是深层次合作难以推进,渠道关系脆弱。三是误导现象萌芽,行业信用风险滋生。四是产品创新乏力,对单一险种依赖程度过高。最后是激励方式单一,过度依赖物质奖励。

二、国外银行代理保险经营模式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银行代理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按照银保合作程度的深浅,一般国际上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经营划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模式。

1、分销协议模式:这种是最基本的银行代理保险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达成一个销售协议,利用各自的网络、机构、人员优势,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按照国家及行业规定或协议约定的标准,支付给银行代理手续费用。

2、战略联盟模式:这种方式仍然是以协议委托代理业务为主,但双方合作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广泛,而且双方对于银行保险的战略意识、战略思想、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都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推动共同的发展,实现银行、保险、客户三方共赢。

3、合资企业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合资建立一个公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形成了资本纽带关系,银行提供品牌、客户和销售网络,而保险公司则提供产品和负责客户服务和管理。

4、金融集团模式:银行通过收购直接控股或成立专业的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实行混业经营,将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展到保险领域,经营内容渗透到保险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客户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银行、保险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近年来,在花旗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等陆续剥离保险承保业务,银保合作模式由金融集团转为战略联盟的同时,富通集团、安联集团、荷兰国际集团等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则进一步高度融合,不仅在产品开发、销售支持能够运用统一的管理和技术平台,而且具有很强的开发银行客户的能力,真正实现了

客户资源的共享,能够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这四种模式的实践来看,银行代理保险发展较快的国家往往采取较为高级的模式,发展较慢的国家往往采取较为低级的模式。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代理保险模式上的区别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差异,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银行代理保险发展的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国家,或者说适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银行保险发展。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荷兰国际集团、美国花旗集团等金融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银行代理保险战略的经典案例。虽然它们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但调查研究显示,成功的伙伴关系中有五个策略关键点:分销体制、产品设计、销售方式、品牌策略和IT系统。

(二)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对国外经营模式的借鉴

诚然如上文所提到的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慢的国家往往采取较为低级的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主要采取的就是分销协议模式,这一经营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上文提到的手续费居高不下和深层次合作难以推进的问题。所以,要想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必不可少。

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经营模式上的完善和发展,商行、保险机构和我国政府监管机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加强战略思想,注重保险产品的质量。商行应加强与保险机构的战略合作,为保险公司推广品牌,逐步从只收取手续费的代理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变。

2、保险机构应退出更多适于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消费人群大多是消费意识保守的小额储蓄者,人身险、寿险等更为适合商业银行代理销售。

3、政府相关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法律保证。目前,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是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不规范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全法律法规对于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互融合有重大意义。

11.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影响;监管建议

1 影子银行内涵

1.1 国外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会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影子,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暗处,而影子银行就是藏在银行背后的“银行”。

1.2 国外影子银行的特征

①受到的监管少或者不受监管。影子银行通过金融产品等向公众吸收存款,业务较为隐蔽,主要是依赖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披露的信息有限,而相应的法律规范较不完善,因此受到的监管有限。②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相对成熟,有庞大的衍生证券市场,创造出更多的流动性。美国及欧洲等地区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衍生产品交易所为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③资产周转率高,高杠杆性。影子银行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这使得影子银行有较高杠杆性。④信用创造功能。影子银行创造的某些金融产品具有广义流动性的特征,因此影子银行具有强大的信用创造功能。

1.3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

与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产品种类稀少,金融创新处于初级水平。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因为银行贷款的限制出现障碍,因此,为满足社会资金需求,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等应运而生。它们为企业提供资金,调节社会上的资金分配。因此,中國式影子银行诞生。

2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影响

2.1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2.1.1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在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种类日益繁多,衍生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执行一定的货币功能,这实际上拓宽了传统意义上流动性的概念。例如,当前流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多以短期为主,流动性非常强,但是没有纳入货币体积范畴。影子银行的借贷利率水平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市场价格,突破了央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可能会对央行制定利率产生影响。

2.1.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影响。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组成的。作为影子银行体系内最典型的金融工具——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量。银行存款的利率要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低,这样公众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使得公众持有现金的数量降低和持有现金的意愿减弱,即流通中的现金数量减少。商业银行因为公众对现金的偏好程度降低,也减少了库存现金的数量。当商业银行需要现金时,还可以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行补充。综上这些变化影响了货币的创造能力,最终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2.2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崛起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缓解社会资金缺口,张世强,张青超,眭悦(2013)分析影子银行在宏观经济上,是社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观经济上,提升了金融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微观经济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2.2.1 宏观经济上,为社会提供资金。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是有一定限制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对其提供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借款规模相对来说也较小,这样银行取得的利息收益有可能弥补不了所付出的经营成本。影子银行的出现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加快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2.2 中观经济上,提升金融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在金融行业不断革新的背景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为了经营业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影子银行出现后,公众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银行等金融机构部门为了提高自身效益,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

2.2.3 微观经济上,促进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子银行创造的金融工具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手段,证券回购等交易方式增加了市场上资金周转速度。影子银行创造的某些金融产品流动性较强,比如上文提到的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广义流动性的特征,影子银行的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3 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建议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市场发展创新的必然产物,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形成了许多挑战,对此,经济决策者应该积极应对,有的放矢的制定科学的经济决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影子银行的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良好反馈机制。二是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完善货币划分层次。三是调控影子银行发展,辅助控制通胀。四是改进货币政策执行方式,拓展信贷发放渠道。

在未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资料表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影子银行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影子银行监管有利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秩序,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提高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不仅是货币政策顺利执行、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子银行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世强,张青超,眭悦.影子银行规模估算与监管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5):95-100.

[2]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1).

[3]于菁,中国影子银行概念、特征与监管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财政金融,2013(2):54-55.

[4]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2):11-16.

[5]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77-84.

12.银行卡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篇十二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 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等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该定义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 也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商业银行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主动与时俱进、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理念, 对社会公益尽力并协助完成政府的公共事业政策, 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最终实现股东利益与社会公益双赢局面。从跨国银行的实践看, 有社会责任的银行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自愿履行社会责任, 而非法律、规则和习俗使然;二是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三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追求都纳入银行战略目标予以考量。

二、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管理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 而是为了社会存在, 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认识。

第一, 政府与中介自律组织积极推动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一是成立了旨在推进企业和银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社会责任商会 (BSR) 、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 (ETI) 、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 (CBCC) 等。二是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的制度与标准建设。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范的国家, 在其影响下, 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也在各自立法中确立了倾向就业、工资、工作条件等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此同时, 有关国际组织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 例如美国的SA8000、英国的AA1000、德国的CSM2000等。

第二, 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承担社会责任列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一是注重随时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商机。在这些企业和银行看来, 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之间并不矛盾, 甚至可以增加企业利润。在美国,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形象诉求的重点, 成为旨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在英国, 汇丰集团认为, 汇丰银行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获得全球最佳银行荣誉称号, 关键在于该行在全球市场上积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而其经营的成功又进一步推动了其对社会责任更大的投入。二是积极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按照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约束自身的经营活动, 已经成为国际型大银行的一种发展趋势。2003年6月, 来自7个国家的10家大型银行在华盛顿正式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有关环保的指导方针起草确立的, 采用这一原则的银行必须承诺贷款只投向那些能够满足具体环境保护要求的发展项目。目前, 包括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在内的国际型大银行都采纳了这一战略, 并将把上述原则应用于全球几乎所有行业的贷款项目, 项目贷款人必须通过有关环保评估才能获得贷款。三是每年定期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些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花旗集团和汇丰集团分别从2000年和2003年开始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明确阐释自己对于社会责任的观点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

第三, 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断向深层次渗透。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国外一些企业和银行正是从改善银行公司治理角度出发, 从制度根源上、在更深层次上使社会责任得到更好履行。一是国际公司治理理念已经开始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在2004版《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公司治理原则》中, 已经将“董事会的责任”一节中“董事会应该保证遵守适当的法律, 并充分考虑到股东的利益”修改为“董事会应该具有很高的伦理标准, 它应该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二是一些银行正在积极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从2003年9月起, 汇丰集团在其董事会中增加了与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并列的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 由3名独立董事和3名外部知名人士组成, 负责监督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实施情况。

第四, 形成了有效的社会责任审计监察体系。在美国, 为了对企业和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了解, 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都可能对其进行审计。从外部审计来看, 投资基金组织的审计既要确保资金投向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也要确保接受投资的企业遵守投资者的要求;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以及环境保护协会的审计则既要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起到监督作用, 也要为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雇员等企业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三、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 他们的产品和品牌以及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样受到市场、客户的检验, 社会公众的认可。虽然商业银行自身没有义务参与直接宏观调控, 但是在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货币需求和投放的环境下, 中央银行在运作其宏观调控手段 (即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时, 商业银行成为直接的调控对象和调控信号的最主要传递环节。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反应最灵敏。为此, 商业银行在调整自身运营中, 客观上履行了其特殊的社会责任。为此, 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在取得成绩时, 在制定战略发展时, 应该明确在自身经营发展中应体现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 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对其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商业银行加大社会责任的投入, 有助于打造和培养品牌,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这种以提高社会福利建设为宗旨的投入, 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它是一种重要的软性竞争力, 是造就、扩大、培养优秀员工和优质客户的原动力。

第二,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投入与产出具有相关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有计划、有目标增大社会责任的投入, 产生公众效应, 促进社会福利的健全和发展, 才有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和成本。与此同时, 由于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金融生态环境下, 才能获得“社会稳定溢价”, 从而保证融资的回归, 它不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 还能提高股票的市值。

第三, 社会责任的投入反映了企业形象的价值取向。商业银行品牌和形象的提高, 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形象的提高和价值的提升。而管理层、特别是高管层理念和形象的转换和提升, 是加强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 也开始积极践行其企业社会责任, 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修建希望小学、为灾区捐款捐物等。但是, 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商业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够全面和充分。国外先进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一般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指标, 信息充分翔实。相比之下,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十分有限, 并将社会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

第二, 少数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意识仍然淡薄。例如, 一些商业银行极力排斥市场竞争, 试图继续控制市场赚取“垄断”利润;一些银行采取回扣、请客等非正常方式争夺银行客户, 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 银行反商业贿赂还任重道远等。

第三, 部分商业银行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统筹兼顾不力。部分商业银行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继续支持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发展, 对信贷盲目增长不加控制, 导致一些产业发展明显出现过热;忽视对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造成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冷热不匀。

分析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全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比如, 在内部上, 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错误, 也没有建立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和相关年度报告;在外部上,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和监督体系滞后, 金融消费者也处于弱势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 政府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没有发挥作用等。

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一)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把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商业银行经营中

汇丰银行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社会实践的典范, 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成长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汇丰银行与社会共生的这种哲学理念, 是其把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成长的思想先导。我们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牢固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首先, 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不要因压缩了自身的信贷放款, 对国家政策不满, 或者不是百分之百地服从宏观调控大局而调整自身的运营。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 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其次, 应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 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 必然体现间接、直接的社会责任, 对其自身的发展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第三, 要把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品牌、为客户所认同等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第四, 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使银行管理层和员工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 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从汇丰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 企业社会责任良好的实现基础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这是外部董事占比小、有效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我国商业银行所应该借鉴的。当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清晰界定商业银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与党委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同时, 还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在董事会公司治理战略目标中将社会责任目标具体化;二是提高监事会监督权的独立性;三是健全问责机制。根据责任追究制度, 一旦出现违背社会责任的问题, 立即进行严厉查处。

(三) 政府应积极推动银行承担社会责任

汇丰银行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 与英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着密切关系。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主动政策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调整政府在经济、贸易和其他政策方面的社会责任。政府还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道德贸易促进会 (ETI) 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形成的国际组织———AA1000。汇丰银行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就是全盘遵循AA1000标准执行的。英国政府在汇丰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管理监督、有效促进、激励和客观评估的角色。从我国来看, 政府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从《商业银行法》层面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加快出台适用所有在华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强化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并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通过鉴定政府的鼓励与引导, 使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从“不愿意”上升到“我愿意”阶段, 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三是完善银行业协会, 注重发挥银行业协会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以及通过带头发布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充分向社会披露银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角色。

(四) 厘清银行社会责任的边界

商业银行既要避免因为过度强调对股东负责而忽略社会责任, 又要防止因为过多承担社会责任而破坏股东权益。要避免成为政府背后的“第二财政”的方式履行社会职责。同时, 只有对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 才能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 从而进一步改善经营绩效, 提高自身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淄博市淄川区支行)

摘要:如何切实加强我国银行业的“软实力”建设, 把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国外企业的实践来看, 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极影响。尽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表现与成果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关建议。

上一篇:长沙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下一篇:各民族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