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安全

2024-11-18

急诊护理安全(精选12篇)

1.急诊护理安全 篇一

2009年度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建立和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一般治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实施者应让患者(或家属)讲述患者姓名,作为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在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应由医师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实施双重检查。

1.2院前急救患者身份识别要求核对出车地点和联系电话,确认救治患者的身份。对“流浪乞讨人员”可使用“无名氏年月日”的方式进行识别。1.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制度。

目标二:提高分诊准确率

1.环境布局合理,有分诊区、侯诊区、诊室。2.建立预检分诊核心制度,有清晰明确的分诊指引。

3.有开放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的工作指引,有大批伤员的分流方案。

4.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执业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具有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N2级以上的护士担任分诊,确保分诊有效。5.主动接诊,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使用标准的服务用语。

6.提高分诊准确率,合理安排就诊次序(按病情分级安排),对各类病人的安置措施恰当。

7.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能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指征,落实危重患者优先处理措施。8.组织协调各部门,保证大型抢救顺利完成。9.及时化解、处理护理纠纷苗头,按要求上报。

目标三:构筑院前、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

1.建立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流程,完善急救的应急预案。2.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执业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经过急诊专业化培训;或具备N2级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护士担任。3.落实恰当的现场处理措施,如呼吸、循环、气道、静脉通道等管理,为院内急救创造有利条件。

4.实施院前急救时与患者(或家属)、医院相关科室及其他相关部门(120、110)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的下一步救治做好准备,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5.完善院前急救相关文件书写记录,交接清晰。

目标四:规范救护车管理

1.有完善的救护车管理制度,严格按照“120”急救中心要求配备救护车上物品及药品。

2.救护车物品及药品管理做到四定两及时: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及时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有效期,及时更换。检查车载仪器的性能,保证完好率达100%。

3.根据需要配备防护用品,做好医务人员接收疑似传染病或特殊患者的职业防护。4.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有清晰明瞭的使用流程标示牌,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

5.急救药品放入袋(盒),按作用分类,物品、药品有备用基数。

6.遵守无菌原则,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尽量分隔放置。救护车常规每天一次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及紫外线空气消毒;转运疑似及确诊传染病患者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擦拭后紫外线照射60分钟,强度不低于70μW/m3,空气消毒后必须开窗通风。7.床单、枕套、被套每患者使用后更换一次。

目标五:提高急救用药安全性

1.出车箱、抢救车急救药品按要求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2.急救箱药品必须标识清楚,注明药品名称、剂量,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即将过期药品必须及时清理。

3.院前急救用药时护士与医生共同落实双人核对工作,针剂药品保留安瓿,回院核对后及时补充药品;院前急救用药后必须及时记录在院前急救单。

4.用药前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准确核对病人资料,特殊病人核对腕带识别资料。5.使用呼吸兴奋剂、血管扩张/收缩剂、镇静、止痛、催醒等药物时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6.特殊用药如使用血管扩张剂需要挂血管扩张剂标识牌。

目标六:正确使用除颤仪

1.除颤仪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用后立即补充用物及进行清洁整理;每周检查仪器设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在册。2.除颤仪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标示牌,科室提供原始操作方法的依据(如说明书)。3.除颤前要去除或避开患者身上金属及导电物质。

4.除颤时机的选择:心电示波呈室颤波形,立即实施非同步除颤。5.非同步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机360J、双相机200J。6.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7.除颤后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并观察心电示波情况。

8.除颤后及时观察电击部位皮肤有无灼伤、疼痛等、以及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应积极处理。

目标七: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水平

1.转运患者前应进行病情及伤情的评估,准确分类,使用正确的运输工具。2.制定危重患者及脊椎损伤患者搬运操作流程。

3.危重患者搬运及转运过程,要注意患者或伤者的呼吸及脸部表情,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不明病情时,尽量不要移动患者。

4.未排除有骨折及脊椎损伤患者必须做好固定再进行搬运,转运过程必须避免晃动,疑有脊椎损伤者使用硬板担架。5.脊椎损伤患者搬运时由3-4人动作一致平放到担架上或将伤员平移到担架上,用三角巾或其它宽布带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以防移动。严禁一人抱肩一人抱腿的方法,以免造成脊柱扭转、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6.院前急救时根据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后(最好使用留置针)再转运;转运过程注意固定输液位置,保持输液通道开放。

7.根据病情正确使用危重患者转运护理单,危重病人转运有专人护送,有记录。

目标八: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1.建立和完善心脏骤停的急救配合流程。

2.评估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急救仪器、物品、药品。3.到达现场后,合理摆放急救物品,以便抢救时取用。4.迅速摆好体位,判断呼吸、循环情况,实施CPR、除颤术。5.准确无误执行抢救的口头医嘱: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后执行。6.转运途中做好病情的监护。

目标九:院前创伤患者的救护配合 1.建立院前创伤患者救护配合流程。2.迅速做好伤情评估,合理准备急救物品。3.正确使用职业防护物品。

4.严格遵守创伤救护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转运。5.迅速判断,协助医生确定实施救护方案,确保救护人员及患者安全。6.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7.转运途中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

目标十:建立与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完善突发事件各种应急预案。

2.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抢救物品、药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3.现场查看应急护理人员的通讯情况。

4.出现突发事件时带班护长或组长能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报告程序及时限:当护理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护长及科护长。

6.与有关部门协调,完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建立院前急救-院内重症监护-院内各部门的协调一条龙服务体系。

2.急诊护理安全 篇二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1]。急诊室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 收治的危重病人多,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 是医患矛盾易发生的场所, 也是医疗事故的好发科室[2]。笔者对急诊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急诊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1.1 急诊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急诊医疗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人群, 以及被动面临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员的救治, 其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而医疗行为本身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3], 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展, 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 因此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

1.2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室作为抢救急危重病人的特殊之地, 有时因患者情况紧急, 在来不及充分沟通的情况下, 易发生护理安全问题。加上护士经常是单独值班, 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与患者参与, 如患者及家属提出质疑, 缺乏有效的旁证, 也存在护理安全的隐患。

1.3 护理人员配置不能满足患者需要

施雁等[4]的研究表明, 医院床护比与护理质量呈相关性,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医院或科室, 护理质量低。优先感是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之一, 许多患者及家属往往认为自己的疾病最重, 要优先处理[5], 但目前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往往不能满足患者需要, 易发生安全问题, 可表现为巡视不及时、观察不全面、沟通不到位、简化操作流程等。

1.4 患者的违医行为

个别患者因个人或社会因素, 采取不合作态度, 违抗医疗护理行为, 同样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常表现为自残或自杀。

1.5 医源性因素

主要指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护理安全问题。

1.5.1 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长期以来的医疗传统习惯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6], 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

1.5.2 护士的综合知识有待提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上升。这就要求护士除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社会、人文、伦理、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其他知识。

1.5.3 对医疗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理观察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人病情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是临床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又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还是护患双方的举证依据[7]。向代群等[8]的研究表明, 护理观察记录单常存在着不同书写质量问题, 主要包括:书写记录字迹不清楚, 有涂改现象, 护理措施落实与记录不足, 关键数据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出现涂改, 病人病情重记录频次不足, 忽略记录护理效果等。

2 解决对策

2.1 加强三基训练, 提高业务水平

急诊护士不仅要有敏捷、快速的反应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娴熟的操作技能, 平时要注重“三基”训练, 特别针对年轻护士, 应配备一对一导师, 常年不懈地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使其能轻松应对急诊工作。

2.2 强化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正当权利,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依法施护”的执业理念。

2.3 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人力资源

按需调整护理班次, 动态调整、补充护理人员[9], 实行护士分层次培养及使用, 科学化编排护理班次, 大力推进APN排班, 通过弹性排班来弥补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 最大限度发挥每位护士的作用。

2.4 转变服务理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10]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1]。急诊患者往往起病急, 患者及家属心情更急, 如第一位接受咨询的护理人员不能给予明确的指引, 易引起不满与矛盾, 因此每位护理人员要做到“首问负责制”, 回答好“第一问”,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

2.5 增强个人修养, 掌握沟通技巧

急诊护士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不说不留余地的话, 适时表达对病人的同情心, 尊重和考虑病人的处境, 善于观察病人对各种信息的反馈, 通过有效沟通增进感情, 杜绝不安全因素。

2.6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已经发生、已经被防止或者可能要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 实行上报不惩罚制度, 利用早会或护理会议时间收集护理人员认为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合理化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解决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2.7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在科室设立护理安全质控小组, 制定规范各个护理环节的工作流程, 关注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护士, 每周自查, 加大监控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最终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49.

[2]杨金宝.新形势下医疗纠纷处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1998, 18 (3) :51.

[3]席淑华.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处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1) :846-848.

[4]施雁.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相关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9 (5) :61-63.

[5]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4.

[6]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治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547.

[7]高龙惠.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 2004, 12 (6) :1239.

[8]何代群, 成翼娟.护理观察记录中存在纠纷隐患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杂志, 2006, 3 (20) :634-635.

[9]席淑华.新杂志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0) :755-757.

[10]吴红, 陈艳萍, 孙艳倬.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盲区的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学, 2003, 31 (5) :349.

3.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三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且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接诊分诊处: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只询问患者症状,没亲自给患者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患者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

抢救室: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治疗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患者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響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患者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患者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患者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患者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患者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用整体护理的思想指导观察室的工作: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及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并向护长汇报,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询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术能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4.急诊护理安全 篇四

护理纠纷可发生于护理活动的任何时候,急诊科所发生的纠纷大多数与护理过失无关,由于种种因素却未能被有效避免。急诊科现有护理人员12人,护龄不满三年的7人。每天接待输液患者100人次左右,平均抢救重症患者3人以上。通过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常见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

1、输液室、注射室常见的隐患有:

查对制度方面:治疗前、中、后查对未全部贯穿于工作中,普遍能做到操作前查,中、后查对未完全落实,埋下了安全隐患;个别输液瓶上出现双姓名,多发生于接液体后未仔细查对,将已经退回药房的他人的药液被再次发出,以现有处方写上姓名,却粗心大意未划去原有姓名;

护患沟通方面:治疗护理中不懂得关心人,“不会说话”,进行操作时,没有给予充分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就勉强地进行,或个别护士缺乏耐心解释或解释不当,原本合理的事也让患者产生疑惑;

操作技术方面:个别年轻护士操作技术欠熟练,容易引起病人不满,也可能影响病人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总体评价,病人一旦出现其它不如意的事情,一次静脉穿刺不成功也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2、急诊抢救工作中常见的纠纷隐患有:

病人进入急救室后因分诊可能产生纠纷:医护人员在集中精力抢救一个危重病人时怠慢了其它急诊病人;复合外伤或复杂病情一时难以确认,使收留科室难以很快确定时,病人或家属会情绪急躁地认为在拖延时间,或由于病人、家属主诉病情不准确造成预检分诊不准确而看错科室,当换科室重新诊治时,引发不满而发生纠纷;

病人家属对急救结果不满意时可能产生纠纷:对突发外伤及疾病造成的危重患者虽经尽力抢救而死亡,由于家属无法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拒绝撤离抢救而引发纠纷;由于医护人员整日工作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当患者或家属有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满意答复时,认为医护人员麻木、冷漠而引发纠纷;

病人或其家属因抢救记录不完整可能产生纠纷:有时因医生所开医嘱或写记录时,暂时遗漏了抢救过程中执行过医嘱或抢救程序;或护士在紧急抢救患者过程中,执行了医生的口头医嘱;或忙碌中执行了医嘱,但过后处理医嘱时遗漏签字;或抢救记录书写不完善,患者或家属误认为漏了治疗或延误治疗,而引发纠纷等等。

二、预防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的对策

1、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重点加强对新进科护士的传、帮、带,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对子等形式,一名老护士至少要帮助一至两名新护士;同时,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严格落实制度针对个别护士制度意识不强、查对不严格,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等现象,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与平时的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经常性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思想,注重搞好平时的护理管理,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经常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大家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这种情况,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增加工作力度,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4、提升业务技能严格按照护理部培训计划,结合本科室护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经常组织业务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新护士20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针对门诊病人流动性大、不确定性强、接触时间短、语言交流要求高等特点,加强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能力的学习,增强预防各种护患纠纷的能力。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策,护理纠纷明显减少。全体护士树立一种“护理纠纷预防为主”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且一旦发生,护患双方均应保持冷静和克制,切忌冲动和过激行为,以免矛盾激化,妨碍问题解决。护理人员更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示弱,以取得

谅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最终解决纠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学杂志,2002,17(5)

5.急诊护理安全 篇五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为了全面推进“三好一满意”工作,结合“二甲”医院复审要求,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100%。急诊科创优质护理服务之路虽然起步较晚,却也不甘落后,不但建立了自己的优质护理服务规划与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充实与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承诺:1.具有退热、止痛等特殊药物的处方,优先处理。2.有晕针史的患者提前说明,护士将做特殊安排。3.危重病人行检查及收住院,实行护士全程陪同。

二、落实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举措:1.提高急诊接诊、分 1

诊护士对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做好病人分流工作。2.保证院前急救护士24小时在岗,努力做到3分钟内出车。3.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4.护理操作中,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5.危重病人行检查及收住院,实行护士全程陪同。6.为所有急诊病、陪人免费提供饮水杯。7.实行护士首问负责制,提高患者满意度。8.积极参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措施:1.制定急诊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各层级之间,根据工作资历及工作经验的增长由低向高晋升,让护士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每个护士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向更高的层级迈进,提高护士对本职业的工作热情。2.结合急诊工作特点,制定明确的岗位分类标准和薪酬系数,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 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3.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遵守《护士管理条例》规定。加强护患沟通,全方位渗透依法从事的理念。这种法律意识不但保护护士,而且保护了患者,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4.完善护士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科内培训,选派护士去院内相关科室和院外脱产学习,努力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与

操作技能。

6.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篇六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风险后果严重并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等特I。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2。因而护理风险管理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可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3。因此针对急诊高风险,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具有重要意义4。本院针对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注重精细化管理,采取相应管理对策,确保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1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1.1急诊的特殊性

急诊患者的特点: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病谱广、年龄不一。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攀过高。偶然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至突发伤、批昔伤病员的救治,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急诊一些特殊病例如服毒者、酒精中毒、外伤患者、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三无人员等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5 J。随着急诊馈逐年增加、急诊科出口不畅,滞留很多危重患者,如晚期癌症、多脏器衰竭、老年患者,导致急诊护理服务内容增加。此外特殊人群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应用药物时有发生变态反应的风险;吸毒掩盖疾病的症状;老年人、婴幼儿,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或消极的求生欲望,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都使护理风险上升【6 J。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急诊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几率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预见性难。重患者转运、送检查,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够,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而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法律责任[7I。

急诊管理方面原因:①急诊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急诊科制定了各种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但要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与评估,最重要的还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度是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莺中之重。②非技术方面因素。仪器及机械的故障、抢救物品不齐全及抢救器械不完好,用后的抢救物品不能及时补充,抢

救器械使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影响抢救工作。③急诊科护理人员缺编。由于长期体制因素,护理人员缺乏,随着急诊工作任务繁莺,更加面临着护理人员缺编严重的困境。遭遇意外的灾难事故、突发伤、批璇伤造成急诊服务需求垃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8 1.2护理行为所致风险

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不佳:急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日新月异发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作为急救的前沿,护士应具有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具有病情观察的判断力。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护士凶护理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欠缺或相互配合不协调;先进仪器使用经验不足,与医生抢救配合不默契;药物副反应知晓不全。这些都带来了隐患,使护理风险上升。

护患沟通技巧缺乏: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护理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急,情绪激动,护士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未履行告知义务,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或纠纷的发生。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护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鼍的2/3,护患沟通成为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9。

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护理风险意识是护理人员对医疗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有效地规避风险。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特别是患方的权益10。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故在护理工作中自律性松懈,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谨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又不能沉着冷静,缺乏证据意识,不知如何取证,如何保护自己或医院的利益。

护理文件记录缺陷:护理记录是判定护理工作质鼍的标准,是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好坏最客观和全面的记录,所以在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时,很多问题都是从记录中发现并作为患方举证依据。护理记录单常见的缺陷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内容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2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识别护理风险,持续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由于急诊护理服务过程中患者流动、设备运转、疾病个体差异大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实际上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需持续风险管理。风险的识别首先得从最基础做起,从最细微处着手。因抢救器械使用频率高,耗材用量大,故各种设备、仪器应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检查维修,保证各种设备仪器正常运转,耗材库存充足。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要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便于每位护士掌握操作。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每日评估,了解耗材的用量,及时领取补充,避免因物品不足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

阻而发生医疗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警惕,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利用敏锐五官与触角捕捉信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11]。2.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订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成立由科护士长、护士长、组长及部分带教老师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具体包括:①实施“危重患者转运双签字报告制”。转运前认真评估病情、生命体征,并记录在危重患者转科护送单上,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交接登记、双签字,规范转运危重患者。②实施“急诊手术患者交接制”。制定表格,规范手术室和急诊科护士紧急手术时患者的交接,提高了患者识别准确度。③实施“危重患者护送检查告知沟通制”。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病情恶化,如心跳呼吸骤停,痰液、血块阻塞气管造成窒息等,告知患者家属面临的风险,使其能接受和承担风险。④实施“急诊护理操作的告知制”。如危重患者吸痰、洗胃的告知,必要时由家属签字。特殊情况下,如室颤患者的电击除颤、窒息患者的吸痰可先抢救后告知,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⑤实施“腕带标识制”。用于危重病抢救、特大抢救、成批伤员的抢救、无主无助患者的救治。用绿、黄、红色代表轻、中、重患者,便于查对。⑥实施“特殊药物过敏标识制”。特殊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用醒目的标识挂在床尾,便于识别,提高了用药安全性。⑦实施“压疮院外带入报告制”。急诊带入压疮,需登记并填写“患者压疮上报表”,报质控组,交待家属皮肤受压的危险性,采取有效防压的措施,防止压疮加蘑。⑧实施“缺陷或差错自愿报告制”。当个人出现护理缺陷或差错时,及时上报护士长或护理部,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自动报告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减轻或免于处罚,如未报告被发现的重罚,利于暴露问题,解决问题。⑨实施“职业防护制度”。制定职业防护流程,规范操作过程,减少了针刺伤和医源性感染。每项制度都有评估、上报、监控、反馈等流程。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

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12 J。2.3重视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

平时对急诊护士经常进行急诊抢救的模拟演练,使训练护士在实地抢救时熟悉抢救流程、观察仔细、条理清晰。设1名中级职称护士为技术操作质控员,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急救技术培训,负责指导低护龄护士的急救技术。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对心肺复苏、洗胃术、气管插管术、心电监护、除颤、刨伤急救等专科急救技术进行模拟训练,由操作质控员讲解、示范,每季度考核1次,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新人科护士实行3个月的培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存档。从法律角度严肃、真实、客观地书写护理文书[1 3l。

2.5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的定义、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使伞科护士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使护士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起护理缺陷杏明原因,明确责任。风险旱报工作是风险管理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为了帮助护士确认风险事件,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投诉事件、差错事故、意外事件、护理记录问题。根据风险是否造成对患者的损害将风

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来自于护理人员,间接风险来源于伞院各科及后勤支持系统[14]。为了保证呈报的准确性,本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护士如实旱报风险事件,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等。

2.6保证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鼍,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医院和人事部门积极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达到建议陕护比,同时护理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弹性调配人员,保证护理安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适当进行了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l 5J。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内涵和护理安全。2.7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

医学是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学科,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医护人员个人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的法律责任。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患者问透明化,变“家长制”为“理解配合型”模式,受益的不仅是患者还有医护人员,达到双方互利的目的。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告知签名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牛的意外、注意事项、处理技巧,使他们知晓务项操作、检查等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阒素,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求接受医疗服务,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并认识到及时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 纷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1】 李淳.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肇[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Io):953. [2】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

[3】 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

[4]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5]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珊研究进展[J].中困护理管理,2006,6(8):36.

[6] 刘秋瑾.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 [7] 李哑洁,张市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8] 丽群.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9#杂志,2007,26(12):1268.

[9] 黄浩.培养与发展急诊々科护士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60.

[10]缪微菁.护殚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11】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7。21(5A):1201.

[12]李小平.风险锊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X)7.21(12):3367.

[13]缪存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竹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264.(14]王闭权,范静.护理风险的分类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6.

7.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篇七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 应急能力低, 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够。年轻护士急救技能欠熟练, 表现在各种治疗操作重复多次才能成功, 容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不满, 也可能影响病人及其家属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总体评价, 病人及其家属一旦出现其他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急诊病人流量不稳定, 随机性大, 可控性小, 在病人集中时很容易造成工作忙乱, 质量管理常被繁忙的业务所取代, 导致部分护理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就是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只求速度, 不求质量。当病人多工作忙碌时就简化操作规程, 表现在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等。治疗护理中不懂得关心病人, 进行操作时没有给予充分解释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 就勉强进行操作;或个别护士缺乏耐心或解释不当, 原本合理的事也让病人产生疑惑。病人家属对急救效果不满意时也可能产生纠纷, 如对突发外伤及疾病造成的危重病人虽经尽力抢救但仍死亡, 由于家属无法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 而把怨气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 拒绝撤离抢救而引发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是避免护理差错发生的前提[2]。护士应提高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增进医患沟通, 注重诚信服务,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2.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学习, 提高业务技能

按照急诊科护理特点细化培训内容, 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 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 重点加强新护士50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 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 增强护士预防各种护患纠纷的能力;加强对新进急诊科护士的传、帮、带, 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合等形式;同时, 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 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 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 努力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 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甚至是用病人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 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 稍有大意都可能发生护理事故,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3]。因此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程序化。对年资低护士进行重点帮教, 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急诊科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明确分工, 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使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每日、每班和每人, 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个护理环节, 从而使护理工作杂而不乱, 有条不紊。

2.4 加强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预防管理思想, 搞好平时的护理管理, 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经常分析在医疗活动中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 探究其根源, 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 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 对护士进行反复教育, 防止类似问题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 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病人增多的情况, 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 增加工作力度, 把安全隐患降低至最低[4,5]。

2.5 做好护患沟通

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热情接待病人, 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仪表端庄, 使用礼貌用语, 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

2.6 做好记录

对急、危、重症病人在抢救过程中要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并把病情、治疗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时向家属说清楚, 并下达病危通知书告知家属, 让病人家属有心理准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容, 杜益平, 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75.

[2]沈莉萍, 金萍.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河北医学, 2001, 6 (7) :557.

[3]李珍.安全自我保护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3) :59.

[4]刘晋.急诊护理纠纷的易发环节分析及预防[J].护理研究, 2009, 23 (7C) :1955-1956.

8.急诊护理安全 篇八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我院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目前急诊科和注射室尚未分开,急诊科不但担负着急诊急救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为所有门急诊患者输液的任务。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所以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并根据我院输液室的特点,分析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环境方面因素 首先门诊输液室患者及陪患人员集中,秩序较乱,空间有限,空气质量差,输液高峰期更为严重,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其次患者对于输液环境不满,造成情绪易激惹或过于紧张、焦虑易怒,不能及时配合治疗。主要包括对硬件条件不满意和环境整洁方面。

1.2 医生方面因素 目前我院刚起用电子网络,无纸化开医嘱,医生未能认真把关,一张医疗卡,全家使用的现象较为多见,医嘱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不符;个别医生在对患儿开医嘱时,药物剂量过大,该做试敏的药物未有标识,护士在查对时不认真对错误执行医嘱留下隐患;时下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若医生对药物配伍禁忌没能给予足够重视,药房发药又未能严格审核医嘱,便会给安全输液留下隐患。

1.3 护士方面因素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发展,低年资聘用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术不娴熟,沟通能力不到位;有部分护士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业务水平较低,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对患者的询问和疑问答复不够耐心,不能认真对待;用药知识欠缺,对一些新药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不了解,未能做到按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由此留下安全隐患;对输液未能细心观察、及时巡视,门诊输液室患者多,护士往往由于忙于配药、穿刺、更换液体、拔针,而忽略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或巡视,造成药液渗漏等问题发生;技术不成熟导致护患矛盾,一些护士输液业务技术不熟练,在给患者、尤其是婴幼儿静脉穿刺時,时常出现一次不成功,当患者提出批评时又缺少耐心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到医院就诊程序繁杂,静脉滴注经常是最后一个环节,高峰期输液又要排队等候,患者的消极不满情绪往往积聚在此处发泄出来。有些患者不了解输液规程,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不适或不良反应;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私自将输液瓶拿到其他处输液,给护士观察带来不便,可能引发的后果。对护士要求过高,对于护士缺少理解,稍不如意就发火。

2 防范对策

2.1 门诊输液室安全体现在工作上,根子在思想上 消除门诊输液不安全隐患,首先要使全体护士从思想上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同情、体贴、关心、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安全当作第一责任,从思想上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2.2 优化输液管理机制,灵活机动调配人力资源 护士长每天根据当天的输液情况及时调配成人输液厅和儿童输液厅的护士人数,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输液服务[1]。避免患者排队长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必要时汇报护理部,借调护士加强输液室工作。

2.3 严格执行医嘱 在收取患者的输液治疗单后,首先将门诊病历医嘱与电脑医嘱单按规范查对,清点药品,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然后再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的先后顺序。

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配药护士、输液护士要认真将门诊病历和输液治疗单进行核对,认真填好静脉输液卡,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对各种药物应检查药名、有效期等。进行静脉输液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由于输液室病人较多,声音有些喧哗,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同名同姓的情况,在护士叫唤患者姓名时,病有时听不清楚也回答,因此,当护士到病人面前准备进行输液时一定要再次核对好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尤其对一些老年人,语言不通者更要认真核对。

2.5 突出对特殊患者的关注 对于使用特殊药、化疗药及要求滴速药物的患者,在患者输液架上悬挂“注意滴速”“注意药物观察”等标识,提醒护士及患者注意。

2.6 完善制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输液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查对制度,注意输液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同药物静脉输液的滴速调节等问题,借助制度完输液室的安全管理[2]

2.7 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要经常组织门诊输液室护士学习药物知识及使用要求,定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工作中要新老人员搭配上班,遇有一次穿刺未成功时,应首先对患者表示抱歉,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然后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助,保证穿刺的成功。

2.8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大部分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要求护士必需熟悉药品性质,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以消除不安全因素。

2.9 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输液后要积极巡视病人,观察注部位有无肿块,输液滴数是否准确,如外渗要及时处理,对使用特殊用药的患者如硝酸甘油等,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血管有刺激强的药物,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巡视要做到“三有数”即对输液患者特殊用药、更换液体、拔针时间心中有数[3]

2.10 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依据药物试验程序进行,操作时要告知皮试的意义和询问过敏史,并交待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

2.11 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未及时告知患者如何按压穿刺点,造成出血,患者表示不满。

2.12 严格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认真交接,尤其对一些特殊用药要做详细的交接,如医嘱的要求,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

2.13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如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上进行静脉输液等。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 总 结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或争议时,应该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把输液用物进封存。切切实实做好举证有据、有效、有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主编.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 李艳.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9):4014.

9.急诊护理目标管理 篇九

完成目标

1.本科室护理管理体制健全,年有计划,季有重点,月有安排,年终有总结

2.科室无非注册护士独立从事护理工作,依法执业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型抢救要做好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及监护的组织指挥

4.分诊准确率≥95%

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分合格)10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抢救病人做到抢救治疗快,医护配合好,技术熟练,做到分秒必争,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8.留观病人佩戴腕带率100%

9.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无护理严重差错、事故发生

11.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100%

12.全科书写论文至少3篇

13.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各项监测指标达标

14.加强护士长管理,发现安全问题、护理疑难问题及时解决

15.完成护理查房、三基培训、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等

10.急诊模拟护理个案追踪方案 篇十

当前年轻护士迫切需要提高素质能力,临床培训与带教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提高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年轻护士学习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有效运用于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特制定以对患者安全目标为目的的方案,以查找临床护理安全薄弱环节及抢救措施是否到位,为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检查内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急救操作技能、疾病的抢救流程、护士应急预案掌握情况、患者急诊入院流程、交接班流程、发生病情变化处置流程及转诊处置流程、二、检查日期:

三、检查安排:

1、检查组长:护士长

2、检查成员:全科护士

3、检查方式:模拟个案追踪法

4、检查标准:依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检查

5、患者选择:医院绿色通道范围内的病人(心肺骤停、直接危及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严重中毒、严重复合伤、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

110、120所送病情较严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

6、自由选择检查起点:以今日在院的病房、手术室、检查室为起点,以急诊为起点,以接受过的检查、治疗的任何科室为起点(包括检验科、放射科、B超)

7、选择优先关注内容:①护理内容执行情况(治疗、操作以及给药过程、护理诊断评估过程、护理措施落实过程、健康宣教)②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落实③仪器设备维护、使用、保养执行情况④质量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建立、质量指标与评价、问题意识与改进措施等)

8、个案追踪技巧:①看:凡是一眼能看到的是最佳沟通方式,而不是记录在案需要检查才能看到。例如:患者的安全防范与警示标志、腕带的内容与颜色、患者的管道与气道管理、患者的清洁度、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保暖及舒适度等。②问:提问是追踪法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一般一个问题要问3个人,3个人答案相同可以判断此项工作落实良好。③跟踪:跟踪选择优先关注的内容是否落实,跟踪观察护士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9、个案追踪评价重点:①重要的医疗护理工作是否落实、是否达标②跨部门交接过程中是否安全与规范③不同部门医疗护理之间的配合及协调情况。④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与风险

10、总结:①全面学习标准、细化标准、标准是准绳②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按照标准实施③关键是常态化、一致性和持续质量改进,而不是为评审和检查所做的临时性的准备④追踪方法的关键是执行和落实情况,因此,一般不看制度和职责,而是看做到了没有。只有在没做到的情况下,才反过来看有没有制度和职责,有制度没落实比没有制度问题更加严重。

四:实例追踪:有机磷农药中毒

㈠、起点:急诊中心。查看:分诊护士、抢救室护士的相关工作职责与流程。

1、急诊预检、接诊及处置流程

2、有机磷农药中毒处理流程及评估要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常规

3、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制度

4、各种抢救药的剂量、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5、急诊预检护士岗位职责、急诊护士的岗位职责

6、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7、针对不同的中毒途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心理护理 ㈡、查看:病人需要洗胃、心电监护。

1、自动洗胃机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2、床边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3、抢救仪器维修与保养

㈢、提问:患者使用阿托品后会出现阿托品化,会出现躁动不安。防导管脱落护理应急预案、患者坠床/摔倒的护理应急预案、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区别

㈣、操作:如病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需抢救

1、心肺复苏流程、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

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流程、除颤仪操作流程、呼吸机的操作流程,转运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㈤、检查:

1、各种抢救仪器的维修与使用登记、危重抢救病人登记。

2、各种抢救药的使用与记录。

㈤、跟踪:经过急诊的急救与处理,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需住院进一步治疗。

1、患者的入院前处置、危重病人转运交接流程、制度。

2、急诊和下一接受科室的交接要点:中毒途径、用药情况、静脉输液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瞳孔)、洗胃情况、有无导泻、各种管路、各种检验项目及结果、皮肤的处理、有无大小便失禁等。㈥、总结:质量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患者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整个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年急诊患者个案追踪检查记录单 科室

检查 环节

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急 诊 中 心

患者入院接待流程(绿色通道是否通畅)

患者在抢救室抢救时的制度与流程执行情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用药记录、转运前的准备(患者准备、物品仪器准备、各种沟通)

和下一科室的交接流程

11.探讨如何做好急诊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9-01

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而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前沿阵地,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要求急诊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科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的护理不仅仅依靠高超的专业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在护理中的地位。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护理工作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加强业务训练,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就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首先,急诊科是危、急、重症病人集中的场所,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大。为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急诊护士既要掌握急救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抢救操作的技术,才能在抢救病人时操作娴熟、稳重、准确,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技术的训练。如坚持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等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其次,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开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要求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加强训练,以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在临床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时,聘请专家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操作程序。定期或适时选派急诊护士轮流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全体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2 强化法律意识。维护护患合法权益

护理人员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护人员。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在急诊医疗护理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对每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护理文件应书写规范,学会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1]。因此,从既要保护病人权益,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出发,医护人员都应主动学好法,用好法。

3 提倡礼仪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因此,护理人员除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具有礼仪服务意识,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尊重病人的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一切合法权益,注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将为病人提供高技术护理和人道护理统一整合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中,竭尽全力地满足和造福于病人。在和病人的接触中有效的沟通,礼仪服务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解决护患矛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开展礼仪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助于塑造并维护服务单位的整体形象、有助于使服务单位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此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士形成了“不、笑、好、请、歉、忍、雅”七字服务意识和行为。“不”即不对患者说不字;“笑” 即真诚微笑;“好”即见面道声好;“请”做事请字当先;“歉”即操作失误道声歉;“忍”即患者无理,也要忍让在先;“雅”即举止优雅[2]。护士以良好的语言修养,优雅的举止,赢得患者的信赖。

4 注重心理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焦虑、恐惧、依赖、易激怒、孤独、绝望和无助感等[3]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应主动的承担起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医疗工作。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应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方式,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针对不同个性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方式,对性格固执、做事缺乏果断的患者,谈话要耐心,措辞婉转;与年轻人交谈必须注意避免教训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与老年人交谈时应使用尊重、体贴的语言,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增强交流效果。掌握患者不同的个性及心理特征是交谈收到良好效果的主要环节。如针对服毒自杀的病人,考虑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等。多处于狭窄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的心理问题,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時多有后悔的心理,但就诊时多又爱面子,有羞辱心理,因此,故意不和我们配合。如洗胃,本来可口服洗胃液,故意不喝,插胃管时不合作,甚至插管后,故意拔除胃管使洗胃没法进行。因此,拖延时间,失去抢救机会。所以对该病人不应该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根据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支持、提供健康的知识教育,主动与患者“心理换位”谅解病人的过激行为,用理解语言去感化,使病人认识到不应该为此而轻生。对亲属做好说服工作,主动安慰病人,在家属的配合下,取得病人合作,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4]。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此作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不断加强业务训练,强化法律意识,提倡礼仪服务,注重心理护理,调整处理好护患关系,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以配合急诊诊治取得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晓艳,黄庆红.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6,30(4):305-306.

[2] 丁炎明.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整体护理质量[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70.

[3] 王秀萍.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7(18):242.

12.急诊护理安全 篇十二

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急诊观察病人中≥65岁的老年病人共计2 742例, 其中男1 652例, 女1 090例;内科1 889例, 外科722例, 其他科室131例;65岁~75岁680例, 75岁~85岁1 100例, 85岁以上962例。

2 急诊观察期间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2.1 硬件设施不全

各医院急诊观察病人的观察区域硬件设施差, 观察条件恶劣, 和医院住院部床位条件存在较大差距[2]。特别是在高温、严寒、气候更替时门急诊量骤增, 观察环境变得更为拥挤, 部分病人只能安置于小加床、推床, 增加了病人坠床几率。而观察条件的恶劣, 进一步加剧了病人及家属不安、不满的情绪。一旦护理人员工作上出现不足, 即可激发起家属强烈的不满。同时对护理人员而言, 由于硬件设施的不全, 例如置于地上的担架床, 改变护士观察的视角, 大量加床扩大了护士观察的区域, 在病人病情的观察上增加了风险。

2.2 重症病人住院困难

随着医院二级分科, 各医院在质控考核中, 将单病种临床路径的施行、将平均住院日、药比、基药比等等纳入考核内容。因此, 各个临床科室更愿意收治病种单一、住院时间短、床位周转快的病人。调查显示, 老年病人平均住院日在18.10d, 且住院药比远高于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的平均数。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老年病人, 特别是重症、多系统疾病的病人的住院难度。而就老年病人而言, 因其生理机能下降, 往往合并多系统慢性疾病。部分老年病人因原有脑血管疾病、骨折或长期留置导尿, 而长期卧床, 就医时往往合并有肺部感染、压疮感染、尿路感染。收治住院变得更为困难。而住院的困难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急诊观察病人的不满, 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可能。

2.3 认知功能的障碍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疾病因素, 其认知功能较年轻人而言明显下降。我国22省 (市) 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调查显示, 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认知障碍者占26.42%[3]。病人认知功能的减退, 导致其无法明确说出其不适, 或对周围危险无法认知, 相应增加了护理的风险, 在观察期间可发生跌倒、坠床、走错病房甚至走失。在药物治疗上, 可发生不按时服药, 自行调节补液滴速。而随着现代家庭“4-2-1”模式, 老年人生病后没有家属陪护, 或者是老年人陪老年人, 使意外发生几率随之上升。

2.4 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点, 对炎症、疼痛的反应性降低, 临床病例表现为不典型临床症状[4]。如老年病人机体感染严重, 但病人自觉症状不明显, 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不高。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症状不典型, 而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有大量的老年病人在最初来院就诊时症状并未完全表现, 疾病也未处在最严重的高峰期。而在急诊观察期间, 随着病程发展, 病情逐渐加重。由于老年人最初症状的不典型, 未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而没有及时发现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

2.5 药物安全因素

急诊病人病发突然, 一旦被要求留院观察, 无疑会影响到其原来的计划安排。在补液上希望能尽快完成。而老年病人因心肺功能的下降, 在调快补液滴速后, 增加了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危险。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 可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 需长期服食多种药物。而病人在来院就诊时无法预知将留院观察, 不会随身携带日常服用药物。一旦被要求留观, 可发生停用日常药物, 或改用其他药物的可能。而这对于慢性病药物的血药代谢, 无疑是有弊无利的。

3 护理对策

3.1 改善现有观察条件

观察室虽然作为病人的临时观察科室, 但必要的医用设备, 如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呼叫系统等都必须保持完好备用状态。针对急诊观察区域硬件差, 特别是病床小、窄的情况, 我院使用了移动式床栏, 对每一张留观床位安装床栏插口。对跌倒、坠床的高危老年病人, 如躁动不安者、意识不清者、体质虚弱者, 可以很简便地插上床栏。在病人离床时, 又可以方便取下。该方法简单易行, 且操作上经济, 可以有效防止坠床的发生。同时, 在走廊设置扶手, 便于老年病人行走。卫生间铺设防滑垫, 使用坐式马桶, 照明设施完好, 降低跌倒发生几率。

3.2 施行“全院一张床”

面对老年病人的逐年增加, 特别是多专科疾病集于一身的情况, 我院自2014年以来推行“全院一张床”。对重症老年病人, 首选收治科室为医院中心监护室。普通老年病人收治在专科病房床位满员情况下, 先收治到有空床位的科室, 解决老年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从而缓解病人长期居住观察室的现象。

3.3 加强宣教, 每位病人陪护一人

随着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逐步下降, 家属的陪护显得至关重要。在我院急诊观察室, 对每一位观察病人, 都告知家属陪护一人, 并书面签字。对部分家属因客观因素无暇陪护者, 由医院护工管理中心统一培训护工进行陪护。由护士长及医院护工管理中心人员定期对护工陪护人数进行考察, 对轻症病人每位护工陪护不>4人, 重症病人一对一陪护, 防止一人超工作量陪护。

3.4 针对老年疾病特点进行培训

对急诊观察老年病人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认真、细致的观察力。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科室内进行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观察、处理的培训。在考核中, 通过晨会提问、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学以致用,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巡视病室, 根据不同疾病有针对地观察病情, 主动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 近年来临床上青年护士与日俱增, 对现代“80后”“90后”而言, 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 也不容小视。

3.5 安全用药

考虑到老年病人多伴有各类慢性病, 护理人员在接收观察病人时主动询问有无慢性病史、服药史, 提醒其主动服药。对于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 应提醒医生不宜选用片剂、胶囊, 尽量选择冲剂、口服液。对静脉输注血管扩张剂等需严格控制补液速度的药物时, 在输液皮条上悬挂特殊药物标识, 对病人及家属起到警示作用, 对护理人员本身也可起到提醒作用, 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巡视。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用药安全的宣教, 内服药、外用药分别放置, 急救药物放于固定方便取用的地方或随身携带, 不自行调节补液滴速, 不擅自停药、换药。

4 小结

随着社会老龄化, 老年急诊观察病人也在与日俱增, 随之而来因医院硬件设施不全、老年重症病人住院困难、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症状的不典型以及药物安全因素, 都是老年病人在急诊观察期间的安全危险因素, 继而有可能引发护理意外、护理缺陷或护患纠纷的可能。通过改善医院急诊观察条件、实行“全院一张床”、加强宣教、陪护及护工管理、针对老年人疾病特点急性培训以及安全用药, 以降低急诊老年观察病人的危险因素,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摘要:分析急诊老年观察病人安全危险因素, 包括观察条件硬件设施不全、重症病人住院困难, 且老年急诊病人症状不典型、认知功能障碍及药物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包括改善现有观察条件、施行“全院一张床”, 并加强宣教, 每位病人陪护一人, 针对老年病人疾病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做到安全用药等。

关键词:急诊,老年病人,安全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统计局.2006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Z].2007-03-01.

[2]李磊, 夏景林, 陈翰珏, 等.上海市老年慢性病病人住院问题研究[J].医疗管理, 2010, 30 (7) :33-34.

[3]郝习君, 陈长香, 李建民, 等.22省 (市) 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2) :3095-3097.

上一篇:学生减负上级文件下一篇:经典早安问候语短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