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8-18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共14篇)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一

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尽管如此,但由于道路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也随之增加.因其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又不很规范,施工中的.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健全,诸多因素就造成了一系列的质量缺陷.本文分析了城市市政道路产生病害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同时,针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作 者:金庆顺 作者单位:沈阳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辽宁,沈阳,110005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3)分类号:U4关键词:市政道路 波浪 车辙 裂缝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二

关键词:城市发展,道路设计,改进措施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食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大众小城市贯彻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各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 在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的影响了城市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目前, 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人的困扰问题之一, 而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关键在于改进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中已有的问题。此时, 合理有序的道路设计却是城市交通疏通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是城市交通便捷的关键。尽管我国现在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日后设计者可识别其不足, 那么, 城市道路畅通便指日可待!

1.1 城市道路设计方案的现状

(1) 城市道路设计的随意性。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与人文文化的体现往往都是需要一个窗口的, 通过这个窗口, 城市来展现自己城市的优点, 而, 这个最好的窗口就是道路的规划, 一个优秀的道路设计方案会在各个交通路线来展现自己城市的景点, CBD, 经济会所, 以及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所以, 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设计这个作品, 可是在目前的各个城市之中, 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拿出一个完整的优秀的道路设计方案, 往往都是随意为之, 想建造那一条路就建造那一条路, 可能随着城市的发展, 时间证明这天路不适合城市的发展, 所以不得已停止, 浪费了大量的的人力财力。城市的建造过程中, 各个机构的首要原则就是利益的趋势, 这种心态来发展城市往往是不能来规划出一个好的方案的。

(2) 城市的道路设计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每一个城市都是历史留下的无声的语言, 我们需要的更是一种爱护, 一个城市的道路发展需要的时顺应时代的潮流, 而不是以个人的意愿来改变城市, 改变城市的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好。但是目前的状况却是领导的更换直接导致城市道路设计方案的改变, 新的领导觉得这条路不好, 就不会再去修筑, 直接该换另一个方案, 可是当局者更应该站在城市的角度来判断道路的方案可实施与否, 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改变。

(3) 城市的道路设计方案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 但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参与, 而是以领导者的意志为主流。从而致使城市道路设计失去了约束力, 所以最终导致人们不再对城市道路设计进行更多的青睐。因此, 建造城市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所以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本着方便高于美观的态度来设计城市内的道路。

(4) 道路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城市是会说话的, 一个城市的千百年发展史,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也留下了无声的语言来证明这座城市的风雨发展史, 然而, 城市道路的设计往往不重视这种情况, 破坏了城市的标志, 破坏了城市的历史。还有, 在城市的设计方案之中, 往往不重视生态环境, 不断的发展的同时, 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在城市的不断迫近现代化的同时, 也使城市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1.2 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 盲目拓宽道路, 我国的城市红灯线普遍比较窄, 主干机动车道比较少, 行驶起来比较费劲, 没有方向感。其次, 没有合理的设计道路的岔口。最后, 在城市的道路设计中忽视了我国人口数量多的现状, 同时还忽视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密度大, 所以斑马线比较窄, 导致过红灯的队伍比较庞大。

2 城市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设计方案的监督性

监督工作也是保证城市道路发展顺利的一个保险, 在城市道路设计逐渐实施的过程中, 管理者更需要做好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审批, 使用, 建设工作。其次, 更要时常注意承包商的施工过程, 随时随地抽查, 不给他们钻缝子的机会。

2.2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坚持移民为本的

道路设计方案的常见问题就是工期无限拖延, 道路规划随意变换, 最后的最后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行, 白白的浪费了人力与物理, 实施工程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所要坚持的理念就是严谨与合理, 这就是一个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城市谋求发展, 道路就是发展的窗口, 而这个窗口的发展更是不能马虎。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从实际问题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形势再进行研究, 不断的结合所出现的问题本身进行完善。

2.3 加强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每一个城市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也就有一个城市的精神建筑物, 城市要保证人们可以舒适的生存, 要通过人为尽力避免城市的缺陷, 通过建造城市让城市发展, 所以在这之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查与实地考察, 来保证我们的道路设计不会破坏城市的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 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能绕则绕, 尽量在最短的距离建造出最优秀的工程, 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雾霾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代名词, 在人们高密度集中的地区我们不能保证空气的纯净, 不能保证人们的自由呼吸, 这就是失败所以原则性的问题要完全避免。所以, 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是在建造城市而不是在迫害城市。

2.4 解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尽管我国的红灯线较窄, 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的拓宽道路, 使得土地的利用更加紧张, 要在一些比较破旧的街道进行翻新施工, 让道路的利用价值更高。其次, 城市道路交叉口过多, 在竖直转向与横向转向的交叉口, 增加坡度, 保证街道交叉口的不会产生积水。转弯半径的缘石埋设需要仔细计划或用图解法给出, 不能按平均值推算, 这样一来, 城市街道的积水排水的工程可以顺利进行。总之, 可以完全发挥想象, 大做文章、以小见大。最后, 解决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的问题。要建设主干道的的支路, 支路的建设要有一个更加细致具体的规划, 方便进行机动车与人流的分开, 而且便于形成完整的自行车道路系统, 有助于减少公交盲区, 方便片区居民出行。

3 结语

道路的设计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的道路设计是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问题, 并且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大, 这样的情况是更加需要一个更加完善具体计划, 我们在坚持城市道路发展的时候保证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证科学具体的施工, 在技术层面上确保施工的有利进行, 监督管理机制也要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实际用途, 归根结底是城市在发展, 人们再利用。这样一来,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有利的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方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旭.城市详细设计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5.

[2]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8.

3.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篇三

【关键词】道路设计;常规问题;解决方法

如果想做好道路设计以及其建设,就要搞清楚道路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需求,同时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详细的解决办法。本篇文章就从道路设计入手,经过对道路状况的分析,基于常见问题找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从而指导我们未来道路建设的工作。

1道路设计的要求

1.1迅速、安全、顺畅

在道路上,车辆行驶的快慢可以体现交通和道路的组织质量,反应交通设计技术水平好坏,同时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尤为重要的话题,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具备全面的安全保障,只有控制和保证了道路的安全,才会推动社会的长期持续的和谐发展,为了保证车辆在交通上的迅速、安全、顺畅,还要妥善组织,促进交通设计的合理性,行驶的高效性,确保道路性质合理科学。

1.2道路环保

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不仅直接降低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环境质量,还使道路拥堵现象明显加重,所以道路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需要严格实施,例如,在道路上降噪路面的采用,桥梁某些部位隔音屏的加装,以及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只有采取了这些措施才能根本降低道路的噪音污染。

1.3经济适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城市道路设计不但要考虑建设的道路质量,通车效率,还要在同等水平下降低施工造价,从根本上改善经济效益。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各方面综合考虑,整体考虑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的布置特色,结合地形选取线路和采取道路结构,确保交通量大时干路的顺畅通行,而对于一些散列交通,可以采取远近结合,降低标准的方法,从而节省投资成本。

2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1设计理念

在许多城市中,道路设计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只是简单的考虑道路的宽窄,而对道路的结构,密度特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在一部分城市中,道路工程被看作一個城市的形象或者政府人员的政绩,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这些道路虽然看起来人车各行其道,交通的通行具有了一定的保障,大家互不影响,但在实际上,在城市干路的建设中忽略了分支子路的建设,缺乏支路建设会使交通缺乏贯通性,虽然注重干路和立交的建设,但是它们单独的存在难成系统难成网。因此一些商业区和城市中心区就要汇集在干路周围,机动车、行人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的汇集,会使各类车辆相互干扰,相互影响,行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穿过交通,这不仅降低交通行驶安全性,也减弱交通通行能力,因此,传统的交通设计理念必须被改正,连接交通的主路和支路,从而使交通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2.2交通分析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交通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主要涵盖了周边路网、车速、车辆组成,流向流量等。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前,必须做好细致的交通分析工作,关于道路前期设计对各种问题做好详细的分析和系统调研,进而得到透彻的交通分析数据。只有通过城市道路的分析才能确定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相反许多城市在进行道路建设之前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而这样的道路是不具备建设依据的,而只是凭空臆想,太过随意。所以城市道路在建设前的设计应该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道路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会审,初步方案的设定以及前期技术问题等都应被细致仔细地做好,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合理科学细致的图纸数据。

2.3平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平面设计也是无比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道路设计工作者忽略的部分。比如在设计比较弯曲的道路时,道路弯曲段半径的设计通常依据周边建筑的限制及道路本身的需求来确定,以此为根据确定的道路平面在转弯处也会是特别流畅的,但是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与设计规范相差较大。因为道路的设计曲线有好多规范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按照严格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参考城市道路周围的状况和建筑物特点。

2.4道路绿化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生态化的建设,也日益变成了对绿化道路的要求。然而在道路的设计与建设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这也使得建成后的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对环境污染控制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也成了噪音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道路设计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绿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注意美观和实用的结合。工作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认清道路的建设要求,结合其实际特点进行规划和选择绿化方式。其实道路绿化还是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着隔音防噪、遮荫、防尘、装饰、绿化的重要作用。因此道路设计需将其自身功能等级、城市环境、自然环境、以及街道美化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二是诱导车辆的行驶,如果在城市主干路上,机动车辆行驶速度过高,为了促进行车安全,在道路两侧种植高大树木,这对司机视线的引导具有明显的作用。

3总结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我们对城市中道路的设计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城市道路连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经济建设,一个国家城市道路建设的好坏可以直接反应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城市道路复杂多样,包含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结构的道路。因此道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只有对附近的环境、建筑、发展状况、生活状况远近结合,综合考虑,才能把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之晓.关于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4,(26):141-141.

[2] 陈世京.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3):161-161,165.

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四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绿化养护;园林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是保持城市现代景观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以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城市车流、人流的合理集散,确保道路畅通,并且还具有改善城市道路上的环境卫生,美化道路环境、降低污染等功能。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快速发展,“重建轻养”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存在着道路绿化养护水平严重滞后,难以巩固绿化成果等问题,大大地影响了城市绿化效益,所以,这些问题亟待尽快解决。

1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行道树的养护管理不够到位

在城市建设中,行道树属于城市道路绿化的重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同时还具有防风并调节城市道路温湿程度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行道树的养护管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有很多绿化管理单位认为,行道树一般仅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以后,仅粗放管理即可,根本不需要另外浇水施肥,而新种植的行道树也无须修剪,可以任其自然生长;另外,城市绿化养护还存在着病虫害防治不够及时到位等诸多问题。

1.2道路绿地养护很不规范

道路绿地相关养护工作,属于城市绿化养护的难点和重点,绿地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绿化设计和施工不够合理,设计时植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乔木、灌木配置不尽合理,在施工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竣工以后的绿化养护,很多没考虑铺设自来水管,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肥土回填;再就是绿化养护本身不够规范,其主要表现为水肥管理不科学,无法满足植株在正常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使植株生长不够健壮,导致地面板结,且杂草丛生;而且修剪也不够及时,最后是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绿化带往往遭受人为的践踏,并且汽车的倾轧现象也比较多,很多已经成为绿化的“死角”,难以治理。

2解决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在设计和施工时,就要严格把关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应当和现有的绿化养护水平相协调,而绿化养护单位也应当参加设计论证会。作为设计单位,设计时应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比如行道树应当选择树冠浓郁、病虫害少和易于成活的树木品种,而相邻街道的行道树,可选择不同的品种,并且避免病虫害的侵害等。此外,园林绿化养护单位还须参与到自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各个环节都要确保质量水平。

2.2加强绿化植物的水肥管理,改善修剪措施

首先要科学补充水分,施肥时,最好通过环状打孔施肥法,以便于行道树的养分吸收。种植1年以后,如果属于浅根系的品种,需要适当地补充水分。此外,还要保持正确的修剪方法,这样既可以使行道树的冠形优美,还能达到疏枝通风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效果。如果是落叶树修剪,时间应当安排在深秋或者冬季,如果是常绿树种,应当在早春换叶以前,就完成修剪工作,如果是新植的行道树,在当年就应抹芽,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另一方面,还要对道路绿地实施科学浇水及科学修剪。由于道路绿地通常以乔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搭配种植,而且必须经常补充水分。所以,对于道路绿地,如有条件必须铺设水管进行浇灌。对于道路绿地,还要保证土壤疏松,以便于渗水及养分的吸收,在夏季的高温季节,不能强制修剪,以防止出现日灼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行道树及绿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众所周知,行道树和道路绿地养护,病虫害的防治都是工作的难点。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当首先掌握病虫害的各种规律,通过认真观察、记录和总结,然后科学实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防治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如果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还应当提倡一药多治,或者是混合配药,争取有更好的防虫效果。

3未来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养护的方向展望

5.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五

一、存在问题:

1、医疗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疗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2、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固定保障医疗经费,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2、改善医院就医环境。

改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如:洗刷间、开水设备、厕所等项目);改善病房就医环境(如:增加病床数、电视、空调、床头柜等生活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办公环境的改善。

3、创新服务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创“患者满意医院”、创“患者放心医院”。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民政医院

6.语文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六

一、市局检查反馈现状

在响应市局强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课堂意识,构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导学案的推行,积极推进“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有了改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展示课,容量大、节奏快、个性强、亮点多。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上下功夫、能称之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组织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灌输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 “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设置的不具体,教学方法上的层次性不明晰,教学评价上的不灵活等问题,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让千千万万的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负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语文教学存在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如果依旧套走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更是不容乐观。

五是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六是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整改思路。

1、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每一课的教学具体目标,在详实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下引领学生学习。

2、严格控制教师串讲和提问时间,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课堂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3、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4、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老师合作。阅读教学中,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交流问题,教师要予以认真关注,对学生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对不足或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让学生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更加充实。

5、结合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与社会生活、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通过搜集处理、调查实践、表达交流、逻辑推理、知识构建、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语文,感悟生活;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和充实感,形成对现实的认识,对价值观的顿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坚强小组合作化学习的指导,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汇总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7.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七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1 城市道路设计建设的现状

当今, 城市道路设计并非一件易事, 原因在于当前的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是朝着纵横交错的网格形状发展,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城市道路建设日益臻美科学密切相关, 但也会带来众多相关问题。

1.1 设计城市道路的整体格局不合理

当前, 重视道路的整体工程设计是我国城市道路规划的核心思想, 遵循着这一最高思想, 城市道路设计工程师每每重视具体每一道路阶段的交通货运量和客流量状况, 而对城市整个的道路缺乏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譬如在具体一个城市中, 河流隔离带、树木隔离带以及休息亭等城市硬件设施的分布规划分化严重, 甚至出现疏密严重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交通各个设施的处理不当, 危害颇多:第一, 城市道路的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最大发挥, 我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势就此丧失;其二, 城市道路内部结构的不完善、不科学、不人性使城市主干道路没有一点计划地、硬生生地联系起来, 不仅不会保证城市道路在交通高峰期顺畅无阻, 更会加重主干道路的交通运输负担, 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 设计的交叉路口不合理

城市道路设计工程师由于自身的相关知识体系不完善, 在设计一个城市的双重道路或三重道路交叉时易出现问题, 而一旦问题出现, 此交叉口必然会出现车流人流密集、疏散不开、交通极其拥堵等场面混乱的情况, 而恶性循环后必然使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对人们的出行、城市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极其不利。由此可见, 在城市规划中一个良好的道路规划虽是一个局部, 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3 设计的城市规划方案及道路网结构不合理

在一个城市中, 假如道路设计方案不科学合理, 则相应路段的车流人流必然不尽如人意, 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经济发挥发展的枢纽就失去了意义。而一个城市交通道路的健康发展必须倚靠一个符合这个城市整体利益、整体理念的道路网设计。但目前我国城市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全国三十四个省市中, 只有极少数的城市符合该理念设计。假如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 我国城市的整体道路建设和众多中小型城市的交通、经济、文化联系必将萎靡下去, 而长此以往必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损失。

2 城市道路设计建设的特点

2.1 系统性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整体, 需要规划部门、施工部门和监管部门等各个部门的系统参与, 甚至还需要其他单位的大力协助, 因此道路建设从项目的提出到完工接受审查等从头至尾都需要整座城市等相关系统的通力协作。

2.2 复杂性

城市道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包罗万象, 因此需要各个专业的共同参与。所谓共同, 是说各个专业非个人作业而是形成一个整体。但众多的设计人员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共同作业, 具体包括从设计方案的提出到建筑面纸的通过等等。

2.3 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在一个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形成前, 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仅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更是城市道路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因为相关单位都要在其设计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师会根据相关理论进行设计, 而其中必然会涉及设计师本身对这座城市的整体感受而非绝对的客观, 这不仅体现了工作人员内在的本分和应尽的义务, 更会使整个城市道路建设系统按照预定方案、经济方便地进行。

3 市政道路设计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道路建设施工条件差

设计师在开展工作时, 不能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抄, 从城市道路的实际出发才是重中之重。在这里, 设计师要随时考虑道路建设范围的地理位置、老旧等居民区的搬迁难点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等老百姓利益相关的问题。理论结合实践后进而提出一个符合城市大多数人利益、把成本降到最低的方案。当然, 假如某一道路建设及其棘手, 有关设计师也要从实际出发, 尽量使道路方案有理有据, 使多数人信服, 提高道路工程按期完成的几率。

3.2 道路建设施工涉及范围广

道路建设施工涉及范围广,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下水道、排水管、居民暖气等硬性问题。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提高工程效率, 设计者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二是道路工程建设出现的噪音、尘土等问题不能扰民, 确保人民享有一个群众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3.3 道路设计中周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中, 设计者必须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否则一旦工程超出预算日期, 必然会提高成本, 降低利益, 给城市道路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因此, 道路设计师应随时关注施工环境的变化, 譬如暴风、沙尘暴、暴雨等恶劣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使道路工程预算时间得到有效缓冲。

4 城市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4.1 根据城市需求规划快速路段

要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效率提高, 节约时间成本, 使大小车辆的行驶畅通无阻, 建设快速路段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而在城市快速路段的建设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一则站在城市的全局把握下提出快速路段的初级模板;二则从社区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 根据初级模板进行修改完善;最后, 设计人员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严把质量关, 对几种初级模板严谨地进行分类、鉴别、对比, 把城市道路建设的对附近环境的影响以及建设成本的高低纳入考虑范围, 从而提炼出一个最完美的、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设计方案。

4.2 根据城市需要优化节点布局

城市交通纵横交错, 这就要求优化节点布局, 而按照城市各个道路交通运输的疏密紧张状况, 其设计需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

(1) 简约性。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成本的增加则意味着利润的降低。因此要设计者依照相关道路日常的车流人流密度的指标大小来设计十字路口和三岔口的地下通道等。

(2) 统一性。城市的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等路段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经常在早八点或晚六点等时间点人流车流密集, 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由此, 对这些敏感交通地点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 延长其道路面积, 使其调控程度增加, 确保这些地段与周围交通道路的运输情况大致统一。

(3) 实际性。节点布局的成败关系着整个城市道路建设的顺利与否。因此节点布局的提出和敲定必须从城市现有的环境出发, 再根据设计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本身存在的施工图, 有条不紊地进行。

4.3 加大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

一个城市的道路建设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分析整合, 而道路运送客流人流的能力则是其主要参考标准。且在城市道路建设整盘棋中, 一段道路分配多少人流、客流等都有一定的依据分配, 并且要努力做到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不冲突, 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先前的路段不合理的格局做出相应改进和完善, 甚至是重新翻新, 尽一切可能保证交通畅通。

5 结语

城市道路的成败与否, 道路设计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不仅对整个城市的道路设计运筹帷幄, 还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整个工程进行俯瞰、规划和设计。一个设计师要想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圆满出色地完成任务, 除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从当地环境从实际出发外, 还必须考虑一下三点:其一,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估;再次要重视道路工程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 从整体效益出发对工程做出经济有效的评估;最后要本着前瞻性的眼光预测道路建成后对道路运输能力是否有所改善等, 设计师再综合以上因素再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总之, 设计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的科学程度和成熟度, 更要有一种整体规划的意向, 如此, 一个城市才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们群众在衣食住行的“行”方面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朱爱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1) :11-12.

[2]吴海俊, 胡松, 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 2012 (6) :21-23.

8.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八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施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0-01

1 前言

城市的整体建设是一项基础的公共活动,其是集建筑、社会科学、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观体现。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音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都存在一定问题的。

2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地率低,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调,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为一板两带式的道路达60.7%,约有85.7%的道路绿地率达不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绿地率的规定,而老城区绿地率更低,甚至为零。

2.2 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尤其是行道树树种应用种类更少,主要集中在国槐和悬铃木、垂柳等几种,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生态效益差。表现在行道树一般都是单排种植,隔离带内以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水)蜡或圆(刺)柏等修剪构成的组团形式居多,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

2.3 季相景观不丰富植物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现,又是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城市在道路绿化存在的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少,没有观赏特性,没法显得城市生机和活力。

2.4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许多

中小城市通过园林植物配置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做得很不够。如牡丹在某种意义上是菏泽的象征,但在菏泽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中应用较少,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道路绿化施工的几个问题

3.1 道路绿化施工应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

道路绿化施工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这些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这样的队伍又能够遵守道路绿化招投标相关制度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监理制度,使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2 道路绿化施工前的场地清理

道路绿化在施工前往往绿地内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碱性灰土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者回填土为地层深处的死板土。这就需要施工前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绿化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清除绿带内的建筑垃圾;对涂层的死板土采用客土的方法;对土壤酸性的,可采用大水浇灌或在土壤掺人一定比例的石灰予以解决。

3.3 解决好行道树的营养面积和透气铺装问题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尤其是行道树留的营养面积都较小。按照园林树木营养面积学说“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是树木根系分布区,即营养面积”中年树木根系分布略大于此,老树则不及此面积。解决好这些矛盾,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为避免行人践踏,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池墙可用铸铁栏杆,简洁美观大方。

3.4 解决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驯化问题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因此可供道路绿化的品种、规格均不足。一条路的苗木往往因为买不到苗木而设计更改。即使有同一品种,也需不同规格、不同苗圃才能凑齐,由于苗木培养方法不同,生长势、颜色、分枝点等也不同,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解决好上述问题,就是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调集科研人员搞好定向育苗,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做到品种多样化。

3.5确保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到位按城市规划的标准,道路中绿化用地通常达30% 以上,而绿化建设资金就大多数城市而言,往往占整条道路建设资金的5%~10%,投入规模显然较少因此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到位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4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

4.1 增加植物种类

丰富季相景观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4.2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有研究

丰富园林植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城市道路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行道树种植中多用单一树种,问题相当严重,应努力开发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及道路景观。应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灌木层建设,完善乔灌草等多层次结合的植物生态群落,以增加道路绿地的叶面积系数,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改善道路环境。

4.3 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繁忙,可供道路绿化的空间有限。努力挖掘道路绿化形式,提高绿量,丰富道路绿化景观,成为道路绿地景观发展的挑战。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延伸了道路绿化空间,将平面绿化发展为立体绿化,将专用绿化、公园绿化等各类绿化景观通过拆墙透绿,融人道路绿地景观中,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形式及整体效果。拆墙透绿,使单位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使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

4.4 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资源是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对于乡土植物资源,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因所谓的档次不高而抛弃不用,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科学地调查和分析,避免带来生物入侵的问题或是盲目追求所谓名贵树种,而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4.5 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依法治绿,减少人为破坏保护绿化成果由于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市政工程。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市民,因此应将公众参与明确地列入行业法规中。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上普遍重视市民参与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规划意图、实施方案等宣传到市民中,广泛听取意见。

5 结束语

9.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九

恩施市教研室 冉正芳

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

(一)导学案的编制与呈现问题 l1、路线画得不直(教学结构比较复杂)l2、路标指向不明(学法指导不具体)l3、路程测量不准(每个环节用是多少不清楚)l4、习题选编不精(训练题没有经过认真筛选)

l5、学案呈现不当(大多采用电子呈现)

(二)课堂中的自学与导引问题 l1、导入新课不简洁(半天进入不到主题)l2、学生自学不充分(大多不到3分钟就叫停)l3、小组合作不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l4、展示交流不精彩(一无重点,二无深度、三不精彩)

l5、教师牵引不放手(一是问得多、二是重复学生发言多、三是讲得多)

(三)小组的管理与评价问题

l1、小组成员分工不具体(大多数学生的身份不明确)l2、小组汇报交流不艺术(在交流发言时不是代表小组)l3、小组学习习惯没养成(大多数学生还习惯于等老师发指令)l4、小组管理评价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连形式都没有)

二、高效课堂要改进的措施 l

(一)在导学案的编制上下功夫

l1、坚持五个原则 l(1)课时化原则 l(2)问题化原则 l(3)参与化原则 l(4)方法化原则 l(5)层次化原则 l2、落实四项要求

l(1)解读课标,深钻教材 l(2)活用教材,二度开发 l(3)紧扣目标,训练落实 l(4)预留空白,自然生成

(二)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讲艺术 l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做到“四个突出”:

l1、突出一个“导”字

l导学案要求教师做好引导、指导、开导、教导、训导。l尤其是导入新课,要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直奔重点。

l2、突出一个“学”字

l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

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l关于自学,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到一读、二记、三思、四写。

l “一读”。一读文本,即自学时,要先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用笔勾画圈点出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重点字词、定义概念、重要语段等等;二读导学练案上的补充知识点,同样要勾画圈点。l “二记”。一是作旁批,即在课本上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写下旁批,可谈感受,可写启示;二是默记重要的基础知识,如重点字词、定理公式等。

l “三思”。即思考导学案上的自学问题和课后思考题,此环节要求必须在导学案或者书本上形成独学成果;二想自己学习本节内容的难点,并作好记载,形成自己掌握本节知识的突破点。l “四写”。一是脱书完成自学检测,必须独立完成;二是在导学练案上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用红笔

标记,学科组长做好统计并及时上报老师。

3、突出一个“法”字

l即方法指导,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如,合作学习是解决个人疑难的有效办法,目前,个别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合作,表面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好。

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必须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即:

l

1、独学环节。即老师抛出问题后,小组不要忙于讨论,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先独自思考,利用课本自学,并在书上或者导学案上形成文字答案,形成自己的独学成果。此环节教室保持绝对安静,学生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检查完成是否认真。老师巡视督促,并评价学习纪律。

l

2、讨论环节。先由学科组长指定本组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其他组员认真听,并用其它颜色的笔删减、增补自己的答案,如有不同,提出异议,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的答案。学科组长要组织好该环节的活动,重点围绕疑难展开讨论,互相启发、补充,解决问题。l

3、展示环节。小组形成答案后,老师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展示条件,即要求各小组选择ABC哪种层次的学生上台展示,各学科组长选择符合要求的组员到展示台展示,其它学生认真听,并用双色笔修正答案,如有不同意见可质疑对辩,最后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形成准确答案。

4、突出一个“研”字

l 即研究教师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要当研究型教师,学生要当研究性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发现自己,在发现中完善自我,导学案不仅有着

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

l

(三)在小组建设上动真格 l高效课堂的成败就在于小组建设。l1、科学分组并明确组员的职责 l2、对小组长要进行专项培训 l3、明确小坐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l4、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l(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l(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l(3)当学生问题理解不全面时 l5、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l哪些需要合作学习? l(1)开放性的内容 l(2)个人无法解决的内容 l(3)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l6、努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l(1)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l(2)建立团结互助、互信的关心

l(3)学会收集资料 l(4)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l(5)学会讨论问题 l(6)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l(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l7、老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

l(1)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l(2)老师是促进者和合作者 l(3)老师是判决者和评价者

(四)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

l当堂训练,当堂过关,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达标。不要把大量的作业留于课外去完成。

1、优化课内时间结构,提高课时效益

在现行的40分钟的授课体制下,课时结构大体安排为“自学、互动、展示”控制在30分钟以内,当堂反馈不少于10分钟。

2、优化课内导学、促进自学思考(1)诱导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动力

①课始2分钟,帮助学生明确并接受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课题的教学

活动

②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的不受别人干扰的自学时间。

③加强教师巡视,关注自学效度、梳理自学疑难。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自学情况,督

查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走过场。(2)内容具体明确,方法灵活多样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②明确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等。③交给学生自学方法。及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3、优化课内互动,促进学生互助攻关

(1)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创设互动互助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鼓励

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各抒己见。

(2)教师必须在学生充分自学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有意识的资

助学子探究,让学生大胆质疑。

(3)互动合作学习时,杜绝课堂上的边缘人,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贡献成果(口头、书面)。

(4)教师要把握好合作互动学习契机。独立操作时间条件不充足时;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提出问题策略彼此间不统一有争议时;当学生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不深入时。这些都是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5)教师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应扮演好如下角色:设计者,涉及互动合作机制;组织者,把握互动合作契机,切忌盲目乱用;激发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去看、去听、及时矫正、反馈,有障碍时引导,处于“悱”“愤”时点拨,有情绪时调解。

(6)互动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式方法方式,必须让学生

明确“共同任务”及自己承担的责任。

4、优化课内展示,促进多边课堂生成(1)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多边互动的过程,既是自学、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提升。

(2)教师预计的展示“话题”主要内容可有:①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②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共

性问题;③具有一定探究意义挑战问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展示氛围,鼓励学生感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4)严格“展示”习惯于素质训练。

会听,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对展示的同学要以尊重的姿态,欣赏的眼光对待,取得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乐于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赞美或指正。

敢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阅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时,或长篇大论或只言片语,要充满自信和激情,站姿挺立,目视全班,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大方,感情饱满。

善读,入情入境,有滋有味。诵读文本时,要站姿端正,平视文本,声音洪亮,用普通话,抑扬顿

挫。

能写,字体工整,快捷清晰。导学稿上的课堂成果记录要用钢笔书写,重质保量;黑板展示要布局合理、美观,用笔规范(修改订正用彩色粉笔)书写流畅。

乐演,角色投入、体验深刻。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围绕“目标达成”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运用形式不拘的表演加以呈现,实现课堂的愉悦性、生成性、互动性,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5、优化当堂反馈,促进目标达成(1)明确“反馈内容”,留足时间保证。

10.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十

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春伊始,百花盛开,新一年的教学工作又拉开了序幕。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永恒不变的主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现将我校上期存在的问题既改进措施分析如下:

一、学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管理的“三不”问题

具体说,就是“不规范、不细致、不落实”。突出表现在教务处对教学管理研究还不够深入,一些主要环节还没有抓到位,比如年轻教师培养“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创优”有模式,却无激励性的考核,师徒结队只重形式却没有落实专业成长的具体内容。教学常规管理不完善,常常是有检查,有记载,无查后的整改,对老教师的检查注重“讲情面,给面子”,不说问题。对教学管理问题的预设不够,往往是出现问题才想办法去堵问题。教研组的活动缺乏长远的规划,随意性大,没能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测作用。

2、师资力量的“四少”问题

具体说,就是“名教师少、研究型教师少、符合条件的专职教师少、专业教师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六十七小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软硬件的优化和完善,更有赖于师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说,教师团队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但我校的实际情况是,缺少专业素养高、能用自己独到的教育艺术引领其他教师的名优教师(含草根名师);各教研组能同教研组长一起积极研究的中青年教师不足;学校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严重不够,排课捉襟见肘,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都缺少专职教师。

3、教师幸福指数不高,教学有所松懈。

4、教师专业素养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由于我校教师平均年龄较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问题”的高效课堂没有深入开展,学生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对学生作文教学没有体现个性化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校本教研氛围不浓

教研组长准备不充分,组员参与不够积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挖掘。大部分老教师抱着陈旧的经验不放,机械式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僵硬死板,没有根据学生情况合理使用教材和因材施教。二次开发教材的意识不强。缺乏课堂创新和课程的整合。(2)教师主动性不强

一些教师课前准备不充足,课堂上也不关注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课后也缺少辅导学生这个环节,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如下:

(一)努力打造“勤学、厚德”的校园文化理念

1、响应新区“质量为要、特色引领”的号召,明确办学思路,打造以“勤学、厚德”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结合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教育培养,让学生养成更多的好习惯,逐步提高个人文明素养,再带动家庭、社会都来参与,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和谐、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推动新蒲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新区快速发展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需要。

1、校长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指明灯,要求校长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和梦想。因此,我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参加相应的管理培训、学习、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2、学校要立足本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我校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文化小学的跟岗活动。派不同学科老师跟岗学习。其次,充分发挥一师一课网上晒课的教学资源,鼓励老师们多看网上教学视频,多学习,多反思,多交流,争取尽快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规范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

3、根据面临的热点问题,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组织教师全员参与。

(三)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特长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实际情况和爱好,按照”调查——规划——分级实施——总结提高“的工作思路,通过老师选拔,学生自主选择,精选合适的内容组织开展活动,如科创、篮球、乒乓球等特色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特长。

(四)、坚持人性化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只有团结协作的集体才最有战斗力。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名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养生保健讲座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克服职业倦怠,获得工作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五)开门办学,更新家长观念,优化育人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既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养成,更植根于家庭教育的浸润,因此,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更新家长观念,加强家校联系,得到家长配合、认同,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否事半功倍,高效运行的基础。

1、通过定期开展家长讲座等方式,更新家长观念。

2、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定期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计划,赢得家长支持。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以服务社会的态度督促教师建立服务意识,改进教学工作。

4、建立校长接待制度,接待家长代表的来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赢得家长们的信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的发展,我责无旁贷,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校教师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寻求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更上层楼。我校将响应新区提出的“新风扑面,创新发展”的号召,为推动新区国际化建设助力。

新蒲新区第六十七小学

1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预应力 道路桥梁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80-01

预应力也称为预加力,主要是指桥梁构件在受到荷载之前,施加一个即将受到的荷载力相反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加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桥梁构件受到的荷载,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桥梁构件的耐用性和抗裂性,有效增加桥梁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可以使构件的谐振和弹性变形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一些承重的关键部位施加预应力的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有效地节约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例如预应力的应用可以节约桥梁施工的混凝土和刚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桥梁自身的重量,而且还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的建设资金,有效缩短施工公司。此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桥梁的裂缝、干裂等问题,提高桥梁的抗渗透能力,因此,在我国道路桥梁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科学使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分析当前预应力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预应力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波纹管出现堵塞问题

堵管的发生主要是指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波纹管出现堵塞的现象,如果波纹管一旦出现堵塞的问题,将会使得后期的预应力钢绞线无法完成穿束,或者是在张拉预应力时,造成工程的设计值和钢绞线的实际值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样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波纹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装波纹管,导致波纹管的定位不够准确,接头出现松动,脱开漏浆;或者是在钢筋浇筑的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操作存在违规等问题,波纹管由于被踩压而出现破裂,混凝土和水泥渗透到管中造成堵塞。此外,波纹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也是造成波纹管水泥渗透而堵塞的一个常见原因。[1]

1.2 张拉前出现裂缝

由于桥梁干缩问题的存在,加上温差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容易出现裂缝,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预应力钢筋结构中,还没有进行张拉就已经出现断裂,这样一来,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根本就没有实现抗裂的目的。在道路桥梁张拉之前出现的裂缝,一般来说都不是很匀称,而且宽度都比较细,大多数出现在表面并与短边平行。

1.3 预应力管道堵塞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因为没有及时的做好保护和跟进工作,导致预应力钢筋管道出现了堵塞现象,这样导致预应力钢筋不能顺利的穿过,从而影响了张拉的效果。换句话说,预应力钢筋的实际拉伸值和理论值不一致,如果钢筋绞线别卡主,发挥不了作用,就会导致预应力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钢绞线的断裂。因此,想要防止预应力钢筋管道出现堵塞现象,不但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安装管道,精确管道安装定位,而且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管道发生弯折和扭曲。此外,要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避免施工人员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确保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管道的畅通。[2]

2 预应力技术改进措施

2.1 管道堵塞问题的解决

(1)预应力钢筋管道堵塞问题的有效避免,首先是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做好检查工作,保证管道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其次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安装管道在管道安装过程中,精确地对管道进行定位,然后是固定弯曲位置的管道,采用坐标固定物使其在弯曲位置保持圆滑,从而为钢的拉伸创造有利条件。用特殊的方法对管道的接头位置进行处理,保证接头间不留有缝隙,阻止混凝土进入。此外,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动作避免过大,否则管道容易出现破裂现象。

(2)为了有效地避免孔道堵塞问题,施工人员必须控制好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在预留孔道之前,既不能太早地将芯抽掉也不能抽芯待到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如果不慎出现孔道堵塞的问题,需使用工业用水不断冲洗,并且加快溶解混凝土,从而使堵塞问题得以解决。

2.2 防止裂缝的措施

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是控制构件里外过大的温差,因为表面温度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延长薄壁构件拆模的时间,在预制构件和台座之间涂上隔离剂防止其粘接,防止构件热胀冷缩对构件的负面影响。[3]

2.3 安全施工保证质量的措施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施工时必须严格的按照道路桥梁的施工设计,规范施工流程,同时,做好施工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做好验收,通过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在进行桥梁的张拉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的审核图纸和具体的施工情况,详细的检查现场施工环境,必须保证施工条件后再进行张拉。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向有关上级反映情况,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张拉前必须认真检查张拉平台上是否有搭设好适当高度的安全挡板,有效避免张拉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人身安全。还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才能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才能到达高空进行作业。

3 结语

预应力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道路桥梁施工工艺,在现代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预应力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裂缝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当前预应力应用过程中管道堵塞和裂缝等问题,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保障道路桥梁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艳红.预应力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2):43-46.

[2]邢妍.浅谈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53.

1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十二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 设计单位承担着工程规划、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至关重要的工作, 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做了巨大贡献, 但受到时空差异与设计水平的影响, 某些设计单位所作出的设计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非常不利。为使所设计的方案在水利工程能有效进行, 我们必须对设计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1 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水利目标而制定的工程方案、建筑物和实施方法以及经费预算等工作。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直接影响工程的功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工程的投资效益, 因此, 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灵魂, 对加强设计管理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 对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1.1 水利工程设计对于运行费用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影响着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 也影响着运行费用。例如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的保养、检测、维护等费用, 都受水利工程设计的影响。水利工程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有着一定的反比关系, 而水利工程设计在它们之中的作用可以影响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1.2 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造价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决策三大阶段。对于水利工程设计中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两个阶段, 当水利工程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 关键就是工程设计了。按照水利工程设计的收费标准, 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2%~3%左右, 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才对投资的影响很大, 而且某些工程甚至可能成倍的增加或者减少投资, 单项工程设计中, 其设计方案和结构式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都对投资有较大影响, 例如工程布置、坝型选择、堤型选择、方案比较、材料选用、细部结构、基础类型选用等都存在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2 常见问题

2.1 编制文件不足

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 通常涉及的信息如:工程规模、空间位置、施工方法、操作技术等等。如果连这些基础性资料的准确性与充分性都保证不了, 那所设计工程的建筑性能必然大打折扣, 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不说, 甚至威胁到工程的防御功能, 造成人民财产的严重损失。因此相关设计部门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事先要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信息, 并根据地理资料进行水利工程设计, 避免因基础信息不充分而引发的设计问题。

2.2 论证不够充分

在确定水利工程施工之前, 通常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诊断, 保证设计方案充分可行的同时, 也证明了该设计方案具备很强的先进性。但是, 一般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 即便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 其论证程度也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笔者就当前局势分析发现, 很多工程项目对设计方案的论证都是片面的、过场式的, 并没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分析, 这样的论证无疑缺乏科学性, 不但不能达到优化项目成本的目的, 反而更增重了项目资源的浪费。

2.3 对比分析不足

不论是在设计的研究阶段还是初步阶段, 综合对比都是方案审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是依据这些对比分析, 我们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评价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具备实用性质, 从而使设计与实际尽可能地达到一致。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时, 一般会从项目的选址、总体规划、工程构造等几个方面开展, 进而对工期、成本、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对比, 最终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来用于施工。

2.4 对施工组织设计不够重视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活动的文件, 其详细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即便如此, 当前还是有很多水利工程对施工组织设计不够重视, 对一些可知条件和现场信息缺乏综合的调查, 这样必然导致施工中的索赔频繁发生, 也难以给下一步的招标工作做好准备。

2.5 图纸不全

在设计图纸时, 许多设计人员对于工程结构图中的细件不够重视, 经常会出现尺寸标注不明的情况。比如说对于一些特征点的标注不全或没有设计剖面、大样图, 这对于工程的计算、施工来说是困难的。对图纸的说明也不够全面。图纸设计栏没有设计者的签名, 符号出现错误等, 这些对之后的施工安排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2.6 概算不清

概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原则和依据、投资指标等实际性内容, 附表、附件也要按照水利工程标准整理, 尽可能做到具体描述。但在实际情况中, 一些不负责任的设计部门却没能做到这点,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项目在核定定额时存在很大的误差, 在后面的审查中由于实际情况与计算数值不符, 不能作出准确的施工判断。

2.7 单价混乱

很多设计单位在进行单价分析时, 为图省事, 没有严格参照设计标准, 部分设计单位甚至完全不考虑当年的材料价格, 直接使用过往单价分析表, 这必然会一些项目的单位价格很不准确, 导致项目单价或高或低, 给项目的投资费用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2.8 计算结果不准确

国家建设部门规定的文件明确指出:设计基本收费=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系数×附加系数, 为确保设计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一致, 计算过程中还需调整各个详细的工程情况。但在选择各项系数时, 常常会因为选择了不合理的系数或没能取得系数, 导致计算失误和费用不准确, 计算得到的勘察设计费也就不科学了。

3 解决措施

3.1 端正态度, 增强对工作的责任心

解放思想, 端正态度, 是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一般的设计中, 许多问题的都是因为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没有端正态度而导致的, 只有对质量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对设计工作给予足够的肯定, 保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设计。除此之外, 设计部门还要加强思想上的教育, 引导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做事方针, 做好每一个设计成果, 以确保设计质量, 使水利工程能经得起检验和考察。

3.2 技能培训, 提高整体设计水平

由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很多设计工作人员难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 导致设计水平永远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 这对时代先进性的建设模式极为不利, 所以设计单位必须要加大对职工学习知识的投入力度, 给工作人员做好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 使其了解并掌握当今世界的新技术。这样对提高设计人员的水平, 以及增强单位的综合实力都很有帮助。

3.3 加强硬件设施, 优化工作效率

设计工作中, 各单位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重视, 及时配备工程设计所需要的相关规范和软件, 这样不仅保障了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 也为国家避免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 计算机已然成了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配置。因此, 设计单位要及时为工作人员更换硬件设施, 这既能保证所设计工程的安全质量, 也能大幅度的缩短设计时间。

3.4 分工合作, 增加工作人数

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 由于设计工作量大, 且要求十分细致, 导致设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 为此, 设计部门应适当地增加工作人数, 合理设计, 分工合作, 以释放每个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但如今很多设计部门的人员配置不当, 加之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繁多, 工作任务又重, 设计者多感到力不从心, 很容易导致设计问题的产生。因此, 各设计单位务必得扩大技术人员的分配比例, 保证工程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尹三春.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J].硅谷, 2008.

[2]张晓冬.水利设计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1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十三

(一)领导和教职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范围已经涉及到学校的人事、财务、设备、后勤等方方面面。很多高校为了使资产达到安全和完整,也制定了一些符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多领导和教职工认为内部控制仅是各种制度的制定、汇总。有限的认知和淡薄的意识导致部分领导经常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单位内部控制规章之上,同时部分具体执行人员责任感不强,敷衍了事,内部控制制度落而不实,沦于形式,有章不循,高校违规违纪现象频繁发生。

(二)风险管理机制存在欠缺。我国在教育改革之前,高校建设一直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及计划招生来实施,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风险应对与预警机制,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这就使高校在面对各种风险时显得较为脆弱,由风险引起的琐事也较大。如采取不稳健的融资手段,没有关注偿还能力、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只注重资金的多少,不讲求资金成本的高低等,一旦形成现实风险,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使高校面临重大的`财务风险。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规范。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手段,在高校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各个部门、各项工作联系紧密。但是由于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与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长此以往,预算管理将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督搞笑的资金运行,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财务收支不符合预算要求。有些高校对院系、部门的收入监管不严,票据没有统一管理,各项收入未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个别院系、部门收入不经过物价备案,擅自收费,甚至有的部门收入未上交学校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资金在体外循环,是学校无法对其收支进行有效监管。有些院系、部门将支出的范围和标准随意扩大,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相互挤占,导致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有的高校对日常固定资产的采购不走审批程序,购买后也不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验收入库,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财产报废、销毁不登记,造成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有些高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实际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六)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有些高校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规章制度未能及时传达,沟通不充分,反馈不及时。许多高校财务信息未能公开,审计和评估报告透明度不高,也未形成一套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反舞弊机制,为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七)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内部审计部门是关系高校内部控制执行状况的重要部门,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独立性不强,权威性受到质疑;二是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狭窄,审计方法落后,一般只限于常规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审计很少;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事前参与少,事中监督不足,事后检查不严,没有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并实施的基本保证,而高校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能发挥效力的关键所在。高校领导干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理念的认识,带头遵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既可以推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也可以对其自身有所监督,在使用权力的同时受到相关约束。广大教职工也应树立内部控制意识,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高校还应经常对各阶层管理人员及全校教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内部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进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共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现阶段高校内部存在的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为了实现高校建设的健康发展,筹资和使用分配有序进行,高校应树立风险意识。高校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同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地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及时有效规避风险,把风险降至最低。

(三)加强预算管理。高校应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预算编制相关信息。根据工作计划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预算绩效评价,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加强收支业务控制。各高校应建立健全收支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高校对各项收费要按照收费许可证和相关文件收取,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进行收费,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做到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各项开支要明确事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报销过程要经过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和检查等过程,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坚持和完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加强财产记录监控及资产记录保护制度,及时全面记录资产的增减变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要经过审批程序,保证资产不被私人侵占,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论证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个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六)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高校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使信息在高校内部、高校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矫正和更新内部控制措施,为内部控制的设立和运行提供依据,防范信息沟通不畅造成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徐静,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6):85-86.

1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十四

随着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无可替代。水电施工企业不仅要拥有一支建造精品工程的水利水电专业队伍,同时也必须拥有一支势力强劲的机械化施工专业队伍。水电施工企业施工机械化程度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目前,由于水电工程市场投招标机制的激烈竞争,以及水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重用轻管的现状,致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各个环节均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投资与管理上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械化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设备租赁市场的发展造成施工企业机械化专业队伍四分五裂,形不成规模。项目法施工追求短期效应,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工程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恶劣,机械设备管理使用者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以上问题的影响,思想波动大,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电施工作业中设备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环境粉尘大,任务量重,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推卸工作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施工机械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液一体化在机械行业普遍使用,对修理工的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目前施工企业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技术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况且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大。再加上企业的维修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直觉和经验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使设备的性能得到完全恢复,“凑合着用”,“差不多就行”的维修观念就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现代机械设备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仪器方可进行。没有必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只能对着设备的故障现象望而却步,无能为力。设备的返厂维修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时间较长的尴尬局面。

3.拼设备现象严重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投标工作的日益规范,施工项目被划分为更多的标段,工期相应缩短。中标企业为在段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工程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工期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时间就又会被挤出来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4.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滞后

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后,施工企业为减少项目的投入成本,一方面精简人员,一方面不愿购新设备。租用或继续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设备,不仅维修任务加大,维修成本高,而且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不足而工期拖后,另一方面是技术先进、离效率的机械设备得不到引进。这种落后的局面使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5.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施工企业虽然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但一方面制度本身就漏洞百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难以落实。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责任不明确问题。机械的操作手只管操作,不管甚至于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后又给维修工作加大任务维修人员虽然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但只能对操作人员心怀不满操作人员又过分依赖维修人员,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的畸形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虽然部分企业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奖罚制度、设备完好利用率和效益挂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或是纯粹以罚代管。操作人员对处罚不能理解和服从,心怀不满,故意损坏机械设备和“跳槽不干”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企业在缺少人员和无良策的情况下,只能在制度执行上“只喊不做”,使制度最终成为一本废纸。

由此可见,目前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备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水电施工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培养和建立专业化机械队伍

因机械设备本身具有的技术含高、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等特点,施工企业应针对目前机械化队伍零散、不稳定,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采用建立专业机械化施工队伍和维修厂的办法稳定机构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良的专业机械化队伍。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理念上,企业应牢固树立合理使用、加强维护的思想,把设备的被动维修变成主动维修机制上,应建立专业设备维修保养队伍手段上,企业应筹拨经费,配备先进的保养机具和维修检测仪器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强制保养制度上,设备的完好利用率应和项目管理领导的年薪效益挂钩,避免“ 以换代修”、重用轻管和拼设备现象发生。

3.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

设备效能的发挥,关键环节在使用。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合理调派机械,是现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人负责机械设备在施工面的使用和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始终在完好状态下发挥最大效能。现场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检查操作手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故障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等一系列工作,以避免机械设备的非正常使用和不合理调派。此外,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即在设备现场使用和保养问题上“说话算数”,有奖罚权并有在设备非正常使用时令其停产接受整改的权利。

4.加大设备配,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

随着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电喷时代的到来,人体工程机械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淘汰速度也就相应加快。使用老旧淘汰的机械产品,在维修服务和备件供应上往往得不到保证。目前工程机械市场上新设备购置后的各项配套服务都很到位,新设备的管理、保修工作都有良好、方便、快捷的服务保证。新设备配置后所能提高的效率、效益,远比老旧设备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划算的多。老旧设备的及时报废,可以使企业甩掉包袱,管理上轻装上阵,既适应现时代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又可使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占领市场较高的份额。

5.明确责任,加强制度改革

施工企业应采取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者、操作手、修理人员各自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并对制度严格执行,真正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落实到人。企业应使每一位设备管理使用者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做好做坏得到相应的回报又是什么。有效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可以促进职工尽职尽责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有效的奖罚制度可以激励和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现代水电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设备工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之更好地为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服务,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和职工的工作职责。转变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修理工,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并结合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尽快寻找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工程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改变设备管理的现状,更好地为水电工程施工服务。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摘 要:本文论述了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创新的手段,主要有: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应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和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四方面。

关键词:设备管理 创新

21世纪,设备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设备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因此设备管理也应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保证设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在工厂企业管理中,首先注意和重视的是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对生产设备的管理,且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缺一不可。设备管理不创新,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企业设备管理,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1、把人员培训工作抓紧抓好 企业要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队伍;二要对在职设备管理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三要对现有设备操作、维修工作进行技术培训,三者缺一不可。上杭制药厂从1996年开始,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成效显著。其主要培训方式为:(1)请大学教授和同行的专家讲授国内外制药设备的发展和管理方法。(2)到国内先进的企业实地学习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吸收和采纳。(3)广泛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和设备管理研讨会,收集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推广应用。(4)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按照厂培训大纲,定期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5)把培训工作放在现场,由专职点检人员对全体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点检技能的培训。(6)凡发生设备事故,都要及时召开分析会,写出事故报告,对全体员工进行设备事故的案例教育。(7)由车间自行组织采取集中培训、答题卡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培训。(8)与厂外大专院校和相关部门联合办学,进行专业知识和“一岗多能”的培训。(9)厂每年举办一次岗位设备操作的技术比武,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我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2、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

设备维修经历了事后维修和定期预防维修的发展过程,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多数制药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确定各自的设备定修模式,定期实施设备的大中修和日常计划检修,这种维修方式在设备管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的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设备的结构复杂,检查工作量大,检查质量要求高,一般来说,故障因素很难靠人的感官和经验检查出来,这就要求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即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目前,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设备的状态维修成为可能。早在1998年,配备了设备维修诊断仪器,开展了此项工作,逐步认识了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性,首先为设备专职点检站配备了一些诊断仪器,如各种测振仪、测温仪等。其次明确了进行状态监测的设备为主作业线设备,并每星期对主要设备进行一次精密诊断。此项工作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状态监测上,所具备的诊断仪器简单,更精密的仪器尚未配备,对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成为本单位近年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3、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能使管理工作高效化和信息化,更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制药厂从1998年开始,计算机应用于设备管理,但只是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初始阶段,即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起初计算机主要模仿手工管理方式,用于制定统计报表之类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近两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和普及,资源逐步增多,一般管理人员计算机占有率已接近100%,计算机的应用则向多功能方面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内部局域网,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直接和高效化,从一户一机过渡到多用户共享资源,逐步走向数据的综合处理阶段。2000年,我们开发了备件库存管理软件,使计算机不仅能够 记录和统计仓库日常的收发台帐,还可动态统计流动资金的占用,为下一步制定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提供最科学的依据。我们认为,随着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为企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4、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随着冶金装备的迅猛发展,出现设备投资费用高昂,发生故障损失大,修理费用高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性,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如何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我们采取了下列管理手段:一是抓好设备投资的决策管理,凡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对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投资。二是严格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车间,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三是不断开展设备自检和备件、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以此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四是注重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从强化备件、材料计划入手,严格逐级审批制度,既要保证合理储备,又要防止备件和材料的积压和报废。通过上述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使本单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制药厂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促使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稳定,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尤其是制药企业GMP的实施建设,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设备管理工作者更新观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持续改进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商品经济的实践向人们揭示的客观规律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在市场,市场的关键是产品,产品的关键是设备和人。“设备管理”既是研究设备本身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的系统工程,也是研究设备与人组成的复合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对工业企业经营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

山东济南有两个啤酒厂。甲厂1975年投产以来,经济效益一直不佳,但从1986年开始起飞,以平均每年640万元的经济效益递增。1990年被列入国家效益好的500家重点企业前茅。1991年初兼并了几个亏损企业,成立了济南啤酒集团公司,当年税利5500万元,充分发挥了骨干企业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礼经扩改益。

是什么原因使甲厂发生巨变呢?是设备和设备管理工作。1986年前,甲厂的两条啤酒灌装线都是国产第一代试制产品,二条故障停机率高达30%,另一条设计制造不成熟,安装四年总开机时间不到四个月,根本不能使用。灌装线酒损耗高达20%左右,造成该企业有酒灌不出,只能夏季低价卖散酒。本来市场很好,啤酒供不应求,但甲厂却是好市场、低效益。该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于1986年在国内购买性能好的单机选配了两条灌装线,投产后每线稳定班产35吨,酒损控制在2%左右,故障停机率小于1%,为甲厂的高产、优质、低消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奠定了经济腾飞的基础。在这一巨变中,使全厂职工深刻认识到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尝到了设备管理的甘甜。乙厂1981年投产,投产初期几年效益很好,报纸、电台经常报道,知名度很高,在人们的心目中认为乙厂比甲厂产品好、活力强,是个很有前途和希望的好企业。但好景不长,几年后设备老化,加上新引进的一条东德灌装线因地基和安装不符合要求而不能充分发挥效能,导致乙厂每况愈下,连续亏损,1990年终于被甲厂兼并。兼并后从设备管理入手,进行调整、修理,1991年该厂不仅扭亏,而且创利税1911万元。

以上两个企业经济上的兴衰,与设备管理的好坏紧密关联。有些企业厂长的更迭,也与设备相关,如山东某玻璃制品厂几届厂长的任期皆与窑炉炉龄相符。国产材料玻璃窑炉寿命只有三四年时间,不及时更新即造成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下降,厂长往往以经营不力为由而被调离。这些具体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设备管理对工业企业兴衰的巨大制约作用。

大量活生生的事实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设备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而影响最大的又是决策、选购和人-机系统的匹配。山东一轻造纸系统有的企业引进设备后,不仅没有增加效益,反而造成了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这并不是引进的技术本身不好,而是决策与选购失误,设备管理工作者和操作者既没有参与前期工作,又没有进行后期培训,人-机关系不佳,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相反,有的中小纸厂用的虽是国产纸机,但能发动群众管好用好设备,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出现勃勃生机。如薛城造纸厂是只有一台纸机的小企业,由于充分发挥了人-机效能,产量提高了70%,1990年利税为600万元,1991年猛升到1150万元,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就。

为树立设备管理的应有形象,提高其透明度,1991年山东一轻系统配合“品种、质量、效益年”活动,参考山东企管的做法,推行了“设备管理效益工作法”,要求企业建立“设备管理经济帐”,1992年正积极筹建“设备管理效益报表制”。从已经汇总的大量数据,使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巨大作用和无穷潜力,决心把设备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摘 要:开展对设备零部件的描述、在用量、消耗量,寿命、ABC分类、备件图纸情况、备件材质分类及制作供货期的跟踪调研,掌握设备零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更换规律,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从而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关键词:摸索更换规律,预控设备运行

1、前言

经过“十五”的规模扩张,我国钢铁产能大大超过了消费需求,钢铁工业转入了供大于求、竞争不断升级的新阶段,钢铁企业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将由产量价格竞争转入质量、品种和服务水平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2005年,铁矿石等上游产品大幅涨价、钢材价格下滑、运费涨价,给我们带来巨额增支减利因素,为了实现市场下滑、效益不减的目标,我们必须将设备管理重心前移,作好设备隐患诊断、设备运行寿命周期预测,从而为生产组织节奏与强度的把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企业是运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的,机器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机器设备及其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保证产品质优价廉,才能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预案预控基本思想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在设备维护与检修并重中以预防为主,要在当今狠抓设备综合管理的条件下,在贯穿设备一生中预防为主。

一方面,对于设备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岔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预先防止”、“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购置设备阶段就要注重设各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在使用中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维护,搞好点检,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开展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试验和设备状态管理,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尽可能地把无计划的事后修理变为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以减少意外停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设计制造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征集用户信息反馈,改进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制造质量。在新设备研制中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维修性,实行“维修预防”,“对于某些产品,则可向“无维修设计”的更高目标努力。

生产需维修,维修为生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就是要从掌握设备状况开始,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点检。把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引进设备诊断技术,从设计上广泛采用监测系统,从维修上采用高级的检测技术。通过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搞好设备状态监测,就是要对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状态、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分析,诊断故障原因,把研究、排除故障和顶防故障发生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故障的发生,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的性能状态。

做好设备诊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一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设备维护标准;二是确定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间隔期和内容:三是从设备零部件寿命的预测分析,可以决定各件的订货周期和定货量:四是从设备故障的诊断可以确定改善维修的方法,并为设备挖潜改造提供科学判断;五是从对设备故障点与劣化程度的分析,以及设备所受应力、强度等性能的定量分析可以反馈指导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工作。

注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研究,就是要强化整个设备系统的技术管理,最终达到保持设备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效果(即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环境等)。

3、预案预控的组织实施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受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设各中的零部件逐渐磨损或局部破坏而改变了原来的实际尺寸和性能、影响了结合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难以发挥其正常功能,必须更换新件。而设备诊断技术又是一项多学科组成的高技术,有它适用的一定范围与必要条件。因此,设备零部件更换规律的统计分析结合设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为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利用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开展了近4万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普查工作。首先明确设备备件管理对象。进行了各品种设备零部件在用量普查。通过年出库备件数量汇总及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每一次检修的时间、设备及用量,确定零部件的年耗量。针对寿命大于一年的零部件结合实际运行状态及设备劣化趋势分析,进行了寿命的预测与换算。

为了加强图纸资料的基础管理,我们开展了图纸兰图及底图所属单位的调查,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在线设备零部件的原生产厂家,保证急件供应:同时在采购备件时,注重图纸资料的购买与测绘,为设备维护提供技术资料的支持。

其次,我们根据设各零部件的停机检修更换用时及2005年出库备件占备件成本比例,对备件进行了ABC分类,对A类、B类备件进行月计划资金提报、选择低成本制造单位的管理控制,实现降本增益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各件分类管理,通过类比核实备件标底,我们把专用机械备件按毛坯成形工艺、材质细分成51类备件,夯实了备件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以尽早发现不良的部位,判断并排除不良的因素,确定故障修理的范围、内容,编制工程计划、备品备件供应计划等精确、合理的维修计划。为此,我们组织设备备件供应商对备件供货周期进行了调查与反馈,从而努力实现根据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提前一个供货周期提报备件计划的目的。

2005年结合设备管理目标,我们努力做好“三个超前”、“两个匹配”、“四有四保”工作。三个超前即“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两个匹配即“关键件寿命与检修周期相匹配;关键件功能与成本相匹配。”四有四保即“有消耗资金来源保成本不超;有供货周期保不产生急件:有计划供货保不占库存,来了件就用;有技术资料支撑,保关键件质量优寿命长”。

4、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把握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夯实设备各件管理基础,使适应高水平稳定生产的设备系统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5年全年主要设备利用率达到95.5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半小时以上设备故障496小时,同比比上年减少34小时;全年故障停机率降到全行业最低水平的0.9‰。为生产系统不断创出历史新水平及年产一千万吨钢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深化“性价比”采购工作。全年实施“总量承包长寿化攻关”备件达到507项,年协议额1.119554亿元。“以供代储”协议额3103.9万元,“战略协议”额达到总耗的46.86%,创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5259.183万元。先后四次组织了设备隐患治理、动力系统专项检查、特种设备普查为主题的检查工作,查处较大设备隐患210项,并全部进行了整改,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5、小结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正视设各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果来保证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引入TPM机制,创建4条TPM自主保全示范线,活动开展4个月,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取得了进一步推广的经验。本文详细介绍TPM活动内容与成果。

关键词:TPM自主保全 示范线

TPM作为一种设备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席卷全球,长盛不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应是TPM对故障为零的不懈追求.不变的目标与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内容使得仰M具有强大的灵活性,每一个企业在实际应用时都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TPM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茁壮成长。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引入TPM机制,创建4条TPM自主保全示范线,活动开展4个月,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取得了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1、全面建立TPM机制,有序展开三个阶段达标活动

推进TPM的首要工作是全面建立TPM机制,没有从上到下的体制保证,无法确保TPM的推进效果。

首先,我们建立各级推进体系,成立了公司TPM自主保全推进小组,由动力部TPM推进工程师担负全面推进工作。各车间成立车间级推进小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设备科长、技术人员全面参与,确保各级推进工作有人负责。我们还发布公司级文件,对TPM自主保全工作划定管理办法,制定奖惩条例,确定5年长远规划。

接下来的工作,选取合适的机床开展样板线活动,目的是培养教练员,树立样板机制。我公司样板线的选取原则首先必须是重点设备,并具有代表性;其次是该班组员工素质较高,有参与热情。按我公司具体情况,选取4条示范线,发布示范线管理办法,教练员管理办法,示范线进度计划。

示范线分三个阶段开展活动,每个阶段由动力部TPM推进工程师编制详细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并在每个阶段活动开始时发布该阶段诊断书。各示范线小组长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担任,成员是班组长与生产工人,他们在现场开展活动时,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与改变现状的愿望,笔者作为一名TPM推进工程师屡受感动,也激发了许多拓展TPM的想法。

示范线的活动以培训为开端,每一个参与创建示范线的员工都必须明确他们要做什么,怎样做,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等等。TPM推进工程师怎样编制教案才能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让参与人员一看就懂是很重要的,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生产现场交谈、指导式的互动是最有效的。对示范线组长的培训要求与生产工人是不能一样的,作为一名TPM自主保全现场推进负责人,他必须能分解设备结构,初步确定初期清扫的顺序、部位、方法;确定润滑部位,润滑油型号,润滑周期;需要紧固的部位,紧固的周期。他要担负现场生产员工设备知识、保养知识的培训工作,还要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示范线开展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清扫,我们的清扫强调的是全面的清扫,持续的清扫,从内到外的清扫,最重要的是在清扫后能发现问题,这是与以往单纯清扫最大的不同之处,刚开始做的时候,生产工人对要求他们不停的清扫感到很费解,那么多地方以前根本不清扫的,例如大型压力机床顶,小组成员们清扫过一遍,扫除大量陈年污垢,初步看到机床本色,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了,可是这样就够了吗?在小组成员们基本解决掉发现的问题之后,笔者爬到机床顶部仔细查看,在细小的一排润滑油管上面,仍有很多油污泥垢,一条维修后更换过的油管从上面斜穿而过,没有固定,如有维修人员在经过时不小心踩踏,很容易踩扁或踩断,笔者要求继续清扫机床顶部,直到没有油污为止,一些小组成员感到很不理解,但在仔细清扫过后,面对暴露出更多细节上的问题,他们也很快理解了清扫的魅力。

示范线开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对策阶段,针对第一个阶段整理出的比较困难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阶段是最有成就感的阶段,我们特别强调每个小组以小集团形式实施改善活动,小组成员自己动手策划,分头实施,需要的情况下请求外部力量支援。几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善活动中去,他们在这个阶段体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证明了TPM力量的强大,一台十字孔专机四个动力头铁屑、冷却水四处飞溅,清扫非常困难,小组成员们设计了一个屉形防护装置,几乎完全将冷却水与铁屑拦截住。原设计冷却水经过一个过滤网流回机床下部水箱,但滤网经常堵塞,而且水箱很小,冷却水经常溢流出来,小组成员们制作了一个外置水箱,流回外置水箱的冷却水中夹带有很多铁屑,小组成员们非常巧妙地借用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沉积池原理,设计了一个导流槽,导流槽中用铁板隔成几个沉积池,在导流槽的最后安装过滤网,冷却水在经过多次沉淀后,几乎不再夹带铁屑流回水箱中,再在水箱中安装水泵,抽取冷却水供动力头冷却使用。在第二阶段,类似这种巧妙的改善很多,这些改善花费少,成效大,极大的提高了小组成员们的责任心与成就感,二阶段共完成小改善150余项,有推广价值的单点改善23项。大家越干越有兴趣,因此到了第三阶段,几个小组不约而同想到了把故障频发点作为改善重点,我们从活动一开始就在统计的每月故障时间在第三阶段显示出了意义,故障时间每月都在下降,成果喜人。

第三阶段是我们坚持持续清扫,持续改善,把每台示范线擦了又擦,扫了又扫,这些工作不是无谓的,反复的清扫能培养生产员工的责任心,对设备脏不脏不在乎的员工是不会关心设备的,同时在清扫中还能了解设备构造、发现问题,清扫是TPM的基础这句话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另外第三阶段也是个巩固和提高的阶段,在实施了大量清扫、改善之后,全体小组成员完全可以参与到清扫、润滑、紧固、点检基准的修改与编制工作中来,原来这项丁作是由技术员完成的,生产员工遵照执行,比较被动。现在生产员工可以提出意见,与技术人员一同修改基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基准了解、熟悉的阶段,基准在生产现场能否得到贯彻意味着三个阶段以来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笔者编制的第三阶段诊断书对第三个阶段的诊断重点就在要求生产员工能流利地说出清扫、润滑、紧固、点检的部位,周期,标准,以及最合适的路线,甚至于每班开机前小组自编的自主保全流程、开机过程中自主保全流程、停机后自主保全流程。相当多的小组成员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们还是以自已理解的方式记下了这些基准,并能表述清晰,体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与责任心。

2、挖掘潜力,在活动中体现自主保全精神

7月底,4条示范线正式完成自主保全三个阶段挑战,笔者总结了一些感想与经验:

(1)充分利用生产间隙时间,开展自主保全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初,就有人质疑过会不会影响生产,如果生产忙怎么办。我们本次活动是在生产旺季进行,但各小组都主动与车间生产部门联系,利用生产停工间隙时间开展自主保全活动,有些车间一连5天要抢产量,设备不能停,小组成员就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时间来做;有些小组设备因停工待料可以停下来几天,小组成员就全体上阵,接连几天从早到晚开展清扫、改善工作,自主保全的精神初步显现。

(2)明确活动主体,展现自主保全精神。机加工车间普遍有设备保养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两条机加工车间试点也以生产班长与生产员工为活动主力,清扫、改善大多数是由班组长与操作员工作策划,寻求帮助,组织实施,充分体现出了自主保全精神。而没有以操作员工为主力的示范线,在推进后期遇到了问题,长期维持巩固示范线的水平,不能依靠数量有限的维修人员,必须交给操作工人,冲压车间示范线在前两个阶段以维修人员为主力实施改善,到了第三阶段,不得不花费大量 时间对操作工人培训,出现了被动的局面,在总分数上输给了机加工车间。

(3)有交流才有竞争,在竞争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我们在创建示范线的管理规定中要求各推进小组全体教练员每月交流一次,各小组按规定的格式要求编制幻灯,填写表格,通过集中展示,现场交流的方式互动,每个小组有新的创意都能通过交流会给其它小组成员带来提示,很快就有更好更新的方法出来,推进工程师在组织交流时有意识树立标杆小组,推介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方式,能很好地带动其它小组快速跟进,帮助各小组成员树立信心,激发各小组成员的自豪感与主动改善的兴趣。

(4)PTM是一项长期开展的活动,自主保全作为PTM的基础支柱之一,是现场改善与自主精神的结合,只有持续进行才有生命力,我们的示范线在下半年除担任样板与教练功能外,同时参与下半年自主保全活动,接受诊断,但达标成绩比上半年要有提高,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那么,应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以下对此做简单介绍。

一、TPM在设备维护管理中的作用

1、全面生产维护概念、目的

全面生产维护简称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建立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护

涉及所有部门的活动

全员参与

小组自主活动

其目的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全面生产维护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是: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

全效益是追求经济效益,指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全系统是建立对设备一生管理的全系统,维修方式系统化。全员参与是包括操作人员和小组活动,强调操作人员自主维护。作用:

①减少设备故障损失,提高可预知运行时间 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③减少生产转换时间,提高生产柔性 ④减少设备引起的质量问题

3、六大损失

设备故障损失:由于设备突然发生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换模与调整损失:由于换模和调整工作造成的停机损失。

空运转与暂停损失:由于一时的小毛病所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空转状态。减速损失:由于设备的设计速度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损失。加工过程的缺陷损失:由于缺陷和缺陷引起的返工而造成的损失。开工损失:从开始生产到进入稳定生产之间所发生的减产损失。

二、提高设备维护的主要活动

1、实施TPM的阶段与步骤(1)、可行性研究(提供工厂或业务系统实际需要的信息。确定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的差距)

1、找出设备问题

2、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序

3、确定目前业绩-实际产出、效率、人员、维护

4、拟定初步改进目标

5、拟定成本估计的投资回报(ROI)

6、确定实施计划(2)、准备实施(确定TPM计划并确定在本单位有效执行的办法)

1、进行TPM教育

2、成立TPM组织

3、制定TPM目标和政策(实施教育后,由全体有关人员参与)

4、制定总计划

5、推出首期计划(3)、实施(实施分为两步:试行实施以找出困难所在;在全系统内全面实施TPM计划)

1、个别设备效率的改善

2、制定自主维修方案

3、为维护部门制定有计划维修的方案

4、视需要,为维修和操作人员提供补充培训

5、形成设备的初期管理体制(4)、巩固(坚持TPM并对计划加以完善以求持续改进)

完善实施工作,提高TPM水平

2、计划维修的主要内容

计划维修工作主要预防维修和预知维修组成,通过必要的修理或停工修理,以便使停机时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预防维修: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所进行的维护活动,主要包括两项基本活动:(1)周期性检查;(2)有计划地修复检查出来的设备性能劣化。预知维修:是指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在设计中广泛采用监测系统,在维修上采用高级诊断技术,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故障,在故障前进行适当维修。

3、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通过直观或检测工具,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的外观、性能、状态、与精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测。

设备点检周期的确定:

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根据操作、维修两方面经验及设备故障发生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点检周期包括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等形式。

点检标准确定:

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例如:间隙、温度、压力、流量、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量标准。

点检纪录及结果分析:

——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定时、定标记录。

——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应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意见。

4、购置/设计

新设备的管理

购置/设计新设备前必须从维修、操作、采购人员取得有关其性能的确切资料。

避免新设备有旧设备存在的问题。

所购置/设计的设备要具备经过改进且确实有效的新技术。

5、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

这也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在将 要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一 些运输机械还要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 设备应适时报废、减产开支、提高效益。

三、总结

总之,要搞好机械设备维护管理,需要各级单位领导重视,各 部门的配合,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机械设 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机械设备装备 水平,使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通过今后工作实践,推进设备维护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提要: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领导重视,精心准备;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积极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加强备件的计划和统计分析管理;加强备件的库存管理;加强备件的定额和资金管理。

摘 要 论述济钢中厚板厂根据引进设备多、图纸技术资料不全、备件库存少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备件的计划、定额、资金、库存、技术、图纸等管理,确保备件供应,为设备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取得明显成效。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济钢)中厚板厂是利用引进的二手设备,经过系统优化设计、设备修配改、安装调试后于1998年2月竣工投产,但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备件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引进、外购、自制设备同时存在,设备种类多,技术状况参差不齐,所需备件的种类、数量多;图纸资料严重不全,采用标准和图号不统一;设备改造所需的备件数量多、时间紧;随机备件少,备件库存少。为确保备件供应,中厚板厂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备件管理。

一、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精心准备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领导非常重视备件的管理工作,在生产准备和投产初期,成立了以设备厂长为组长的备件攻关小组,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前介入,熟悉设备,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原理结构,转化和准备备件图纸,及时提出备件计划,积极组织供应。在正常生产阶段,根据设备的运行和改造情况,定期召开设备例会,组织协调备件的管理。

2.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

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每台设备分别建立机械专用件、机械通用件、动力通用件、电器备件等四大类《设备备品配件台账》,详细注明备件的名称、图号与标准、型号与规格、主要技术参数、简图、最高和最低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库存地点、参考价格等备件信息,并不断修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备件管理技术资料,为备件计划、库存、定额、资金、统计分析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便于机动科、车间、班组人员掌握备件情况。

3.积极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

中厚板厂的设备图纸资料有的采用德文、荷兰文或英文,有的采用德国或美国标准,有的只有装配图而无零件图,有的根本没有图纸,有的标准件不标准,同一种设备备件不统一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统一图号。一种备件设立形如HB*-*-*-*-的惟一图号,贯穿备件使用的一生,HB代表中厚板厂,四个*依次体现出专业类别、所属设备、所属部位、备件序列。

(2)坚持备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全部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选用和设计制造备件,尽量减少备件的品种;大量不同而相似的设备备件如天车的车轮、减速机、同步轴,打正机滑道、液压缸等,通过修改设计,逐步互相靠拢,使备件统一、具备互换性;按相同的设计标准,将相同结构、相同功能、不同尺寸和技术参数的备件,如齿式联轴器、减速机、单传辊道等,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构成一种备件系列。

(3)积极做好备件的国产化。因全厂2/3的设备是旧设备,需要大量的备件如热矫直机的矫直辊、主减速机,冷床拉钢、翻板机构减速机,纵剪偏心轴、齿轮,横剪的主传动箱等,这些备件均为外文图纸,且订购国外的备件价格贵、周期长、供应不便,因此应积极地做好外文图纸的翻译,备件的国产化设计、制造工作,并充分注意到标准、材料、加工工艺的变化,使备件满足原有的结构和技术性能。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备件的寿命。如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耐磨铜滑板,以增加四辊粗轧机万向接轴套筒滑板的寿命;采用堆焊技术焊补修复磨损严重的轴;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处理剪刃,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

(5)积极进行备件研制。对无图纸或图纸不清楚、不详细的备件,利用日常检修、大中修的时间进行测绘,研制备件,绘制图纸。

(6)通过奖励考核措施,加强备件的修复利用。由于备件库存少,根据设备的运行,供应不及时而又急需的备件如电机、减速机、万向接轴套筒等,积极采取焊补、修复、加工等措施重复利用,既保证了设备运行,又降低备件的消耗。

(7)作好图纸管理。作到一种备件图纸唯一,图、物相符;备件图纸及时下发车间、班组,使之成为备件使用、设备维护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设备、备件报废,图纸必须销毁;档案室设立专门的备件图纸柜,必须蓝图、底图共存,常用备件常备蓝图。

4.加强备件的计划和统计分析管理

备件计划是组织备件生产和供应的基本依据,实际应用中有月份计划、追加计划、计划、大中修计划等形式,重点是备件月份计划的管理。

为保证备件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保证备件按计划及时供应,合理使用备件资金,加速备件库存资金周转,在编制备件计划时,注重两点:

(1)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检修情况。

(2)掌握备件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定货结转量、备件库存量、备件定货周期。同时对备件计划作动态跟踪,随时了解备件的加工、供应情况。

为加强备件管理,降低成本,应积极进行备件库存指标、消耗指标、修复指标的统计,为备件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备件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备件的库存管理

为加强备件库存管理,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1)按ISO9002标准要求,作到账卡物相符,有物必须有卡,有卡必须有账,有账必须有物。

(2)备件入库必须由备件员、区域技术人员、仓库管理员共同进行质量验收,入库时必须按划定的区域存放,并立卡、建账。

(3)备件发放坚持限量供应制,凭领用单到仓库领取。

(4)及时清仓查库。

6.加强备件的定额和资金管理

为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制定、适时修订备件定额:

(1)根据备件的制造周期、最佳加工循环周期、备件占用量、使用寿命、修正系数等,合理制定备件的储备定额,很好地控制备件库存量,防止超储备的现象。

(2)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以产量、设备状况、备件寿命、历年实际消耗水平为依据,合理制定备件的消耗定额。准确制定备件资金定额,加强备件资金管理。

二、备件管理工作的成效

中厚板厂投产三年来,由于高度重视备件管理,深挖管理潜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职责,理顺了关系,减少了层次,提高了效率,强化了管理,使备件管理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2.完善了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为备件供应、设备维修提供了技术依据。

3.加强了备件的计划管理,备件计划的准确率提高了20%以上,达到95%。

4.确保了备件的物资供应,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大大提高了设备作业率。由于管理到位,备件供应及时,设备隐患得到处理,检修项目能顺利实施,检修工期大大缩短,使设备作业率由1998年的50.5%提高到1999年68.3%,2000年又提高到78.3%。

5.通过备件定额、资金、消耗管理,合理地控制了备件库存和备件资金,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6.使库存管理初见成效,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有利于环境治理、定置定位管理。

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

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

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编制的技术资料:

1设备使用管理规程,如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交接班制、岗位责任制、使用守则制等;

2设备安全操作与维护规程;

3设备润滑卡片;

4设备日常检查(点检)和定期检查电卡片;

5其他技术文件。

(2)培训操作工人

通过技术培训使工人熟悉设备性能、结构、技术规范、操作方法,安全、润滑知识,明确各自的岗位技术经济责任。在有经验的师傅指导下实习操作技术,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工人的培训教育一般分为厂、车间、班组三级,厂级由教育科主抓,机动科与安全科配合,分别负责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车间级由车间主任组织工人的培训教育;班组教育由班组长负责。

(3)清点随机附近件,配备各种检查维修工具,办理交接手续。

(4)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

2、使用初期安全管理内容

设备使用初期是指从安装试运转到稳定生产这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加强设备使用初期管理,是为了使新设备尽早顺利度过早期故障,达到正常稳定地用于生产,满足质量、效率、安全的要求。加强设备初期管理还有利一发现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初期出现的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与处理。使用初期还应根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建立设备的管理,制定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处理,以保证调试投产进度。

(2)按照 做好调试、故障、改进等 有关记录,提出分析评价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供以后使用。

(3)对使用初期收集的住处进行分析处理

1向设计、制造单位反馈安装、高调试方面的意见;2向安装、试车单位 反馈安装、调试方面的住信息;

3向维修部门通报维修方面的建意;

4抽规划、采购部门 反馈规划、采购方面的信息。

(4)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建立的管理 制度,有的不全,有的与实际可能有出入,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尽快补充、完善、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一般要求

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使用。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无形磨损。

(1)实行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

把设备指定给机组或个人负责使用保养,确定 合理的考核指标,把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设备安全性与个人安全责任结合起来。

(2)实行操作证制度

定机专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考核,确认合格,发给操作(驾驶)证,无证操作按严重违章事故处理。

(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 要求搞好设备保养,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

新出厂或大修后设备必须根据磨合要求运行保养,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5)单机或机组核算制

定额为基础,确定设备生产能力、消耗费用、保养修理费用、保养修理费用、安全运行指标等标准,并按标准考核。

(6)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确保设备安全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采光、照明、取暖通风、防尘、防腐、防震、降温、防噪声、卫生条件良好,安全防护充分,工具。图纸和加工件都要放在合适位置,直至提供必要的监测。诊断仪器和检修场所。

(7)合理组织设备生产、施工

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安排维修时间,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使用与维修发生矛盾时,应坚持”先维修,后使用“的原则,防止拼装设备。

(8)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队伍现代化设备需要掌握科学知识技术的人员来操作、维护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9)坚持总结、研究、学习、推广设备使用管理的先进科学知识、技术和经验。

(10)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原始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运转记载、点检记录、检查整改情况、维修记录、事故分析和技术改造资料等收集、整理、保管。

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编者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物资技术基础,设备管理工作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物质保证。随着工业生产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模具专家罗百辉认为,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制造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设备

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

2.设备管理主要任务

我们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遣、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设备管理原则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b.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c.坚持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d.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e.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f.企业为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

二、设备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设备。公司已把设备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就有保证,产值,成本、利润就能完成。不抓设备、不保养,不维修、不改造,设备陈旧落后,经常停机影响生产,安全也没保证。因此,要积极努力地抓设备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维修保养、定期检修、技术改造,使设备确保生产。

2.设备维修状态

设备维修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石油石化系统维修沿用设备定期修理制度,带有很大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

另外,由于良好部位的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设备状态维修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的不同信息,使用仪器采集、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设备维修方式。状态检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状态检测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便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

三、设备管理工作对策

1.提高设备预防维修水平

中国制造企业对设备维护多采用传统的计划、定期维修。而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盲目性,设备有无故障,故障类型、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另外,由于良好部位反复拆卸,机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至低于检修前,而且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带来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检修走向状态、预知检修变为现实,使机械设备的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状态监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机械状态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测量表明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使我们能够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完善的设备管理软件,又可使企业设备管理自动化。

a.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或零部件)的状态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设备由原来的定期修理转为预知维修,进行设备状态维修,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发生了变化。

设备状态维修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的不同信息,使用仪器采集、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设备维修方式。状态检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从而避免了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状态检测分析为预知机械设备的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同时,便于及时准备维修部件,安排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检修简便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由此可见,设备预知维修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显著的效益。

b.岗位日常巡捡

岗位日常巡检是由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及时修理。这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c.设备专业联检

设备联检管理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统计获得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是指导设备检修的第二层防护线。

d.专业联合技术诊断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是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

e.设备劣化趋势管理

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了设备的第四层防护线。

2.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过渡。我单位决策层和设备主管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

采用诊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4.提倡主动维护

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日常维修。

5.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a.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的问题,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c.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修理周期就相应延长。

d.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公司在设备修理费管理上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际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6.加强创新力度

设备管理不断创新,提倡综合管理和主动维护创新才有生命力,设备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我们对设备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视创新管理。

a.管理思想创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

b.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明确提出了我们设备管理的思路:全员参与、强化管理、开拓创新、确保完好。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c.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7.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管理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是设备要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的密封、润滑、工作介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属于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设备工作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一直是总厂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比如总厂设备管理规定中规定设备润滑管理实行月检查制度。

8.造就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

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要涉及许多新技术,所以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培养。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罗百辉指出,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结束语

上一篇:3月22日会议记录下一篇:浅谈煤矿调度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