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的作文

2024-07-01

废物利用的作文(20篇)

1.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一

驱车来到古运河畔常州工业发展博物馆,满目苍凉,往日熟悉高大的烟囱,废弃的厂房,斑驳的锅炉,置身于繁华的新兴城区,已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但令人驻足的是在空旷的院子里,陈列着一组乐队,队员们是名副其实的“铁哥们”。 他们的眼睛有的是汽车的大灯,有的是一个锈迹斑斑的螺丝帽。这个嘴巴呈圆心状 ,正在这里歌唱,我们看它的麦克风 这刚好是一个下水道母亲印D鞘且桓銎?蹬牌? ,底下是排气管加上大的螺钉、螺母,焊接成这个乐手。 他是一个歌手 ,扎了马尾辫 , 胸口还有一个转盘,这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普通自行车的链条,构建成这个乐手,望着这些形神兼俱,惟妙惟肖的昆虫乐队,人们已忽略了他们近似狰狞的面容,仿佛听到了律动的音符。不禁佩服艺术家的创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丢弃的废铜烂铁可能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但是通过这些创意的改造,却能变废为宝,达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传达低碳生活的理念。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要你有颗灵动的心,生活中废旧的东西, 抛弃的东西 ,把它通过巧妙的组合, 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这是低碳理念的传递,环保生活带来的新绿。

2.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二

纵观平时作文教学流程, 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评讲, 师生双方都可谓煞费苦心, 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其实学生的作文中也蕴藏了无穷的价值, 若以学生的的作文为教材, 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可解决农村中学资源缺乏的难题, 确属一举多得。其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共享的平台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因而在作文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老师若选用一些选材独到、立意不凡、文采飞扬的素材, 在班上开一个作文交流会, 学生将会通过作文这一窗口了解到自己生活、书本以外的知识, 也将会让那些不善写作的同学看到柳暗花明的境界。比如今年的元宵节前, 我让学生在尽情享受节快乐的同时也留心记下精彩的瞬间, 并写成作文, 由于有备而战, 不少学生的文章非常精彩:比如有写家乡习俗——包饺子、做汤圆;有的记叙了看晚会的情景;住在城里的同学目睹了我县放烟花的热闹场面;有的则写了晚会后睹车的情形, 还有的描写烟花与月色交融的诗情画意的景色。虽然这次作文中有很多同学写得很成功, 但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 因而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作文开展了“回味元宵”活动, 让学生把作文中的精彩片断与其他同学交流, 大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处处有语文、事事留心皆文章”的道理, 这对于今后作文甚至语文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除上述内容外, 学生的作文还有不少亮点:比如有明眸善睐的文题, 清新隽永的“语言珍珠”, 趣味盎然的故事, 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 响誉中外的伟人志士……因而每次作文后, 我及时让学生博采众长, 把这些丰富素材积累在自己的知识卡片上, 然后整理归类到亲情阁、爱国轩、意志栏等, 且利用早自习温故知新, 在大量的知识储蓄后, 作文时大脑中稍加搜索, 即可信手拈来, 为我所用。这样, 可巧妙利用学生的作文, 解决学生“无米”的大难题;又可在精彩篇章的熏陶下, 让学生的语言增色。同时, 帮学生建写作资源库的过程, 也是一个专题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长期下去, 将受益无穷。

二、提高作文素养的练兵场

1、自主修改, 夯实基础。

传统的作文修改方式, 老师既要忙于纠正学生字词句的错误, 又要从谋篇布局上思考, 其工作量大, 耗时长, 尽管教师费尽心机, 但时过境迁, 学生失去了激情, 评讲只能是教师纸上谈兵,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学生完成一篇作文, 只是找到可以加工的材料, 只有反复雕刻, 方能成为一块上等的美玉。古人云:“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根须。”更何况学生在限时之内完成的作文。因而作文后, 先给一定的时间自主修改。首先从最基本的做起:如订正错字、修改病句及标点、并在遣词造句上进一步琢磨, 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句就会流畅且生动。而且老师还可大胆放手, 让学生结合中考要求, 从立意、选材、语言几个方面对本人或同桌的作文作一个初步的评价。老师批发时结合学生的批语加以强调或补充, 或采用简批或面批的方式, 指出主要毛病, 及时反馈, 尽快让学生明白写作得失。《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指出:“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些,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用学生互批互评互改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每次写作得失, 在反复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2、对症下药, 明白写作得失。

对于那些有“病”的文章, 则是不可多得例文, 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的文章, 结合具体的病例让学生认识作文中的失误:如思想不健康、偏离话题、事例不当、词不达意等, 并教给学生修改符号和“精要有用”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 当场修改给学生看, 并讲清修改的理由与方法。这样, 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 具体而直观的感知了批改的方法, 且有据可依, 自然降低了批改的难度。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找病因, 并根椐指导意见进行修改, 由于学生自己的作文提供了活生生的病例, 并且在诊断病例时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究, 学生自然受益非浅。今后作文时就会扬长避短, 作文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 学生将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喊出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范文引路, 有章可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同龄人作文得到教师的认可, 一石将会激起千层浪, 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被人赏识的愿望, 教师大力推荐好的作文, 这不仅对小作者本人, 甚至对全班都有助推之功效。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山之石, 拿来攻玉, 他们将会情不自禁的借鉴化用范文的谋篇布局, 对于一些有悟性的同学来说, 还会超越创新, 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4、同类训题, 巩固提高。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类作文的写法, 教师可在下次作文时布置同类作文, 既避免了雷同, 又可适时巩固所学方法, 达到触类旁通, 从而真正掌握写作要领。

三、情感教育的阵地

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 又加上正处于冲动叛逆的年龄, 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成熟、甚至偏颇的思想, 比如对生活迷茫、对老实本分的农民父母鄙视、对老师严格要求不满、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看法过分偏激等。我曾改过许多牢骚满腹的作文, 现列举一篇如下:

“眼镜” (学生赋予英语教师的外号) 又来了, 他大吼一声, 把本来兴致勃勃准备借洗澡释放压力的我们又关进笼子, 他用白多黑少的“死鱼眼”环扫了一圈, 然后大手一拍:XXX, 你别不服气, 我来一是给你们补习, 二是替你们家长节省, 因为从臭气熏天的寝室就可知道你们并没好好洗……”

听了这些冠冕堂皇但血口喷人的话, 我觉得血向上涌, 真是恨不得……你每天早读, 早自习后补习, 中午作业, 晚上自习, 每天的时间都被排的满满的, 而这仅有一节可稍稍放松的洗澡课又要在枯燥的语法中度过, 如果你把我们当作机器, 那么, 在我们眼里, 你就是没有人味的野兽……

由于英语底子差, 敬业的英语教师一片苦心却换来了谩骂, 虽然学生有自己的苦衷, 但这种方式毕竟不对, 此时作文的批改就不仅仅是评价内容;还有一些留守学生在文中流露出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心, 倾诉生活的烦恼以及学习的压力等。

这类“问题”作文, 教师不能以立意欠颇一票否决, 俗话说:“三分作文, 七分做人”, 教师应义不容辞的进行情感教育, 帮助学生消出心头的隔阂, 让学生扬善弃恶, 形成健全的人格, 使他们以正确的思想去认识人生、思考社会。因为我采用绿色批改法, 积极开导, 用语重心长的文字鼓励, 让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也许是受到感染, 他们在批语后写了更长的反批, 畅开心扉谈了自己看后的感受, 我欣喜的感到原来的那种悲观心理摆脱了。这种作文既能疏通学生心头的阴霾, 又能增进师生感情, 而学生的反批则再次煅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 作文教学将人格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 真正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3.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篇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长期坚持、多种形式的激发、引导和挖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敏感起来,有力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呢?

一、“点睛之笔”,训练思维深度

作文中的感悟常常体现出作文的深度和独到之处,用几句话来表达,成为点睛之笔。如果学生缺失了思维的深度,要写好这样的感悟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填写点睛之笔的做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具体做法:选一篇感悟式文章,将画龙点睛之笔省掉,让学生读文章,然后用点题的方式补写自己的感悟;之后交流讨论所写感悟的优劣;最后亮出原作的点睛之笔,将其与自己补写的内容相比较。在“填写——交流——与原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便会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肤浅向深刻迈进。

二、同“材”异构,趋优弃劣

从同样的生活中选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差异却很大,让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构思的,显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会给其他学生带来不小的启示。

我的学生曾经写过一篇日记——《老师的裙子》。多年前,我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条长裙,几年后流行短裙,我把那条长裙重新裁制,做成了当时比较时尚的短裙。那天我穿着刚刚做好的短裙走进教室,很招摇地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摆了一个POSE定格在讲台上,拎了拎裙子的下摆问:“老师的裙子好看吗?”“好看!” “猜猜,多少钱?”对于孩子们给出的每一个价钱我都表现出不屑:“你摸摸这手感!”“这可是今年的新款!”最后我又故弄玄虚:“告诉你们吧,这条裙子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学生的表情丰富无比,瞪眼的,伸舌头的,摇头表示不相信的……过了一会儿,我恢复了平日上课的常态,把这条裙子的原委告诉了他们。然后让大家以《老师的裙子》为题,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日记。写完后当堂进行交流。同样的内容,学生表达的主题却多种多样:这是有趣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很节约,老师的手很巧,老师很有生活情趣,原来老师没有撒谎——老师很聪明,衣服融入自己的创意穿着才更美,节俭未必就不美……经过讨论比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节俭未必就不美”的主题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思考、写作与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而且思维在趋向深刻方面得到了训练。

教师写下水文非常必要。教师和学生写同题作文,读自己的文章,向学生暴露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水平毕竟要比学生高一些,对他们的引领作用就会更明显。我的学生王雷在作文中就写道:“当老师念她自己写的作文的时候,不仅是我,全班同学都很入神,那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现在,即使我看到一件很平凡的事,一种极平常的现象,也往往会产生莫名的感受、莫名的震撼。我想,或许是老师影响了我吧。”

三、“问题”引领,思维趋向深入

问题是思维之源,更是思维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深入理解作文要表现的“写作对象”,这是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执教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我设计了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青春”还原为可感的颜色、声音、味道、事物、人和精神,从而实现了对“青春”内涵的深刻理解,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

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请大家展开联想,你觉得青春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味道上的,为什么?见了“青春”二字,你想到了什么声音?

2.看到“青春”二字,你会想到什么事物呢?

3.提到青春,你会想到什么人呢?提到青春,你想到了自己的什么事或什么生活片断呢?

4.我们已经步入了青春的大门,难道你不想提醒同学和自己一些什么吗?

5.字典上对青春的解释是“青年时期”,同学们往深里想一想,难道青春仅仅指人生的一个时期吗?

6.李大钊有句名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什么样的家庭是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之民族之地球之宇宙呢?只有人才有青春吗?

从总体上看,这些问题思维容量较大,由易到难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深刻钻探:青春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多姿多彩、生动鲜活的,它就在我们身上、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青春不仅是人生的一段时期,更是心灵的一种状态;不仅人有青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青春。青春几乎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青春之万物,万物之青春——向学生渗透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问题”是学生认知发展进程中的“茧”,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是以引导发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破茧化蝶。

四、评注文章,推进思维深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会积累知识和语言,更能生长思想。但凡佳作,必然包含了作者深刻的认识。评注时要对其人物、内容、结构、立意、语言等方面写出自己的评价,且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这就要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吸取,引导学生接受“深刻”的过程。写评注,是在理解原作基础上的思维延伸和精神升华,这也是一种写作状态,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度有着较高要求的写作行为,经常练习,必能砥砺学生思维。

4.利用时间的作文 篇四

之前,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可最近看了一篇名为5分钟造就一生的文章,就改变了想法。

卡尔华尔德,曾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卡尔在给爱尔斯金上课时,忽然问爱尔斯金:“你每天总共要练习多长时间钢琴?”

“大约三四个小时。”爱尔斯金回答。

“每次练习间隔时间都很长对吧?”

“我想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你将来长大后,不会每天有很长的空闲时间。你应该养成一种用极少时间练习的习惯。有空闲的几分钟就连几分钟。比如,你在上学之前,午饭之后,哪怕是5分钟,把短时间练习分散在一天里,如此,弹钢琴就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爱尔斯金听了卡尔德忠告,为此他受益无穷。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学时,他想兼职从事创作,可他的时间都被上课、交际占了,他苦恼“没有时间”,但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卡尔交给他的“短时间练习法”,便开始实践起来,只要有几分钟的空闲,他就坐下来写作,每次只写短短几行,出乎意料的是,在学期末,他竟写出了厚厚一叠手稿!

爱尔斯金惊奇的发现,每天无数个几分钟足够他完成创作和钢琴两项工作,而且最后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认为这个方法值得借鉴,早上起床后,朗读5分钟英语,那么一年后我将朗读了1825分钟英语;晚上回家后,趁父母烧饭时,阅读一份报纸,那么一年后,我就阅读了365份报纸;睡前,我可以翻阅几篇文章,那么一年后,我就翻阅了1000余篇文章了……

5.废物利用作文 篇五

我想:扔了也挺可惜的。

我说:“妈妈把这些东西交给我吧”。

妈妈奇怪地问:“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别管了。”我说。

说完我就去给我们班手工小组的人打电话去了,叫他们赶紧来我家,有一些废品要解决。

过了一会儿,手工小组的人就到我家了,我说:“我们要把这些废品做成一些生活中有用的东西”。

我们小心翼翼地弄着,过了一会儿,一个烟灰缸在高跟如的手里诞生了。接着,刘小刚的杯子也做好了。我的花瓶也做好了。妈妈看见了,就说:“一些废物在你们手里变成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你们真了不起啊。”

6.正确利用网络的作文 篇六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只要你了解网络上的应用,你就可以快速的学习了,但有的人简直不敢相信,一根细细的网线竟然能把这么多的知识都装到这里,可她就是这样。

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在网上他可以把虚拟的朋友变成现实中的朋友。要熟悉网络交往的特点,遵循网络交往的规则,我们就能走出荒原,走向诗情画意的地方。

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到你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然就会有坏的影响。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低于网络的不良诱惑。

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在为他人为社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你因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那你就会荒废学业,以及欺诈……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同时你可能也因为违反法律被抓到派出所。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安全法律意识。

一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辩护能力,提高自己的扛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在网络上,我们不能轻易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尽可能找自己的朋友来帮助解决,做好充分的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世界有如戴着面具的舞会,你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在虚拟世界,我们的思想,纵横驰濒,要放松自己,不管任何约束,为何所欲呢?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等等。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同负责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吧!

上网更要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使意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不要成为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不要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不要再做哪些事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7.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作文兴趣的培养更重于技巧的传授。回想一下平时的作文中一提到命题作文, 许多学生就头疼, 不知从何下笔, 咬着笔, 苦思冥想, 依然没动一个字。可是一到自由作文时, 学生就能很快地把作文写出来了。

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主动写作与被动写作上。被动写作文是痛苦的, 主动写作文是幸福的, 学生希望更多地展示自己, 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不想写作文, 主要受动机的影响。利用博客平台, 让学生在上面写作文, 是让学生把“要我写”变为了“我要写”。学生在这一平台里可以写自己喜欢的题材, 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是一个没有束缚的地方, 更没有成绩的评定, 只要自己愿意, 就可以随着自己的心去写。

在这样的作文氛围里, 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被激活了, 他们将作文当成了一种享受, 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了作文。爱写了, 作文的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一个学年来, 我班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博客, 学生乐于在博客中流连, 喜欢在这片充满生机的乐园中尽情书写、发挥。想写人就写人, 想记事那就写事, 想写景就写景, 甚至是寥寥几句的不算诗的诗也行。不少的学生在博客作文中成长起来。在博客上的内容, 班上的同学都可以看到, 看到同学所写的内容率真、形式自由的博文, 都会有种点评的冲动, 对被点评的同学更是一种肯定与激励, 充分体现着分享与交流的精神,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为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助推器。

二、利用博客, 让学生成为一个愉快的阅读者

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学生习作的主要读者是教师, 目的是让教师批阅、评价;

学生写作是一项训练, 是一项作业, 这一种被动似的写作, 写出的习作不足以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而在博客上, 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发文章、发图片, 这样的作文发表出来,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愉悦。首先展现在视觉上, 工整的不同风格的字体, 精美的栩栩如生的插图, 和传统的纸上写的作文相比, 阅读就成为了一种享受。

灵动的文字、画面, 让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 还可以让人自然萌生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习惯。

再则, 体现在情感上, 在博客中阅读他人的习作没有任务, 是一种纯粹阅读, 学生发表的博文中除了出现个别的别字外, 涂改的现象也销声匿迹了,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阅读博文, 就能让情绪上的愉悦得到蔓延。在博客的世界里, 学生可以结交年龄相当, 身份相同, 爱好相同的博友, 他们容易有共同语言, 对各自写的生活内容产生共鸣。

阅读同龄人的文章, 便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那种亲切之感便油然而生。其间他们既可以流连在好朋友的博客中, 也可以客串陌生人的博客, 从阅读他人的博客中积累到一些新鲜的词汇或语句, 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享受文字的魅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利用博客, 让学生成为一个负责的点评者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以及其他人之间作文的互动和交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些要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很难实现。传统的作文教学集中在课堂上, 教师教, 学生写, 这样的教学被限制在班内的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 不仅在时空上具有封闭性, 信息的交流也很封闭。

作文评讲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十分有限, 一般只针对一两篇优秀的作文, 交流方式也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交流, 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互相阅读和评价) , 由于课时的限制, 没有办法关照到全体学生。所以, 一般作文发下来, 学生看看分数或者等级, 草草瞟了一眼教师评语, 就塞入书包了事, 交流互动的效果被最小化。

而在博客上, 作文交流互动的人群是多元的, 有师生之间, 有生生之间, 有学生和自己朋友或者家长之间, 学生可随时写作, 同学、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并给予评论、指导、修改, 实现了课内外相沟通、校内外相沟通。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想读就读, 而且在阅读同学作文的过程中, 极易受到启发, 于是就来了灵感, 找到了写作的好材料, 由读转入写。教师也可非常方便地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合适的范文, 让学生参考和借鉴。

自然而然, 在学生一次次对其他同学的作文点评中, 学生们也不断规范了自己的语言, 写错别字的现象也少了, 还汲取了别人作文的可取之处, 提醒自己在作文中避免出现此类错误。点评不但帮助、激励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四、利用博客, 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信的竞争者

传统的作文教学, 教师因限于时间、精力, 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和激励。而博客写作的指导激励则是多元化的。首先, 教师在网络上可随时对学生的习作点评鼓励, 学生在网上也可对同班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 人人都会看到, 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其次, 博客一般都设计有激励机制, 每天登录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 访问他人的博客、为他人的文章点评都可以得不同分值的奖励。

一年下来, 不少学生发表博文已不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而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记录, 一种倾吐和交流, 这让作文教学回归到了写作的本原———表情达意上来。为了让学生更加自信, 每到周末, 我都会习惯地阅读学生的博文, 从中挑选出优秀博文, 并把优秀的博文放在班级的“周末寄语”小报里刊登出来, 让学生和家长传阅。这样, 许多家长也参与到博客的写作中来, 他们经常浏览自己学生和其他同学的网上作文, 并留言鼓励与提出意见, 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习作方面的进步, 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8.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八

写景物需要观察,写人物同样需要观察。只有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所选课文的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但各有特点,各具个性,因而留给人们鲜明的印象。这是作者认真观察,充分展示人物个性的结果。人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堂课以学生练习、评改为主,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观察和概括能力。

2.学会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的鲜明特征。

【课堂展示】

一、“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普京、罗纳而多、姚明的漫画像,要求:谈谈三幅漫画画的像不像?好不好?

2.学生看漫画,思考讨论。

3.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三幅漫画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突出了神韵,映射个性。我们描写人物也应如此。

二、“析”:想一想:认真阅读材料,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1.出示材料,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示范,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2.组织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议例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材料一: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好像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节选自《茶花女》)

人物描写方法一: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用好形容词。

材料二: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父女两个告道:“若能彀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

人物描写方法二:抓住人物语言的特征——符合性格身份。还抓住人物动作的特征——用好动词。

材料三:

过了几分钟,水龙头咕嘟咕嘟地响了起来,水流进水槽,不一会儿就漫了出来,顺着瓷砖滴到洗刷间的地板上。水越来越多,漫过地板,从门底下流进了餐室。 保尔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磴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描写方法三:抓住人物心理的特征——符合性格身份。

三、“写”:看录象,描写片段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把画面转化为文字。

2.播放曾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画面。

3.组织学生写。

4.再看一遍录相,请同学们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修改。

5.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开心,让教师教的舒心。建立和谐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交互功能、信息功能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一种情绪的激发状态,它来源于实际的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的程度。在兴趣特别强烈,脑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必定会比平常状态下要高许多。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兴味盎然,这样语言的渠道才能畅通无阻,手中的笔才会有魔力。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和强烈的感染力,轻而易举地使学生感到兴奋、愉悦,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官能进入写作状态。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功能,出示普京、罗纳而多、姚明的漫画像,在讨论三幅漫画画的像不像,好不好?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向一个崭新的教学情景之中。在课堂练笔时,又播放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采用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媒体集于一身的教学方法,以音动心,以声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管理写作过程

对于学生写作上的差异,教师往往缺少切实有效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利用媒体的学习跟踪功能深入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实行管理,考察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获取学生写作的素材、资料,了解学生的动态,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有利于辅导,提高教学效率。在《音乐之声》的片段改写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写作提纲过于侧重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人物形象不丰满。笔者与他们重新讨论了人物的特点,帮助他们改进写作,使他们避免出现写作失误。

三、优化评价方式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不在于浪费教师精力,延长作文的周期频率,劳而无功,而在于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传输给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供同学们阅读;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在批改《音乐之声》的人物描写的作文时,笔者请学生自愿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原本以为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不会高,结果却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的热情很高,都表示要把作文展示给大家。同学们评析时,也毫无局促之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这种评价方式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四、其他可运用的方面

(一)丰富写作素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的现象,以致于学生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状态。教师常常用协助审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除审题和选材的困难,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让教师通过课件的制作,组成写作的信息库,供学生查询使用,给学生以启发,解决疑难。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通过BBS功能,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消除紧张心理。说明文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文体,尤其是科学小品,那些知识面窄的学生甚至无从写起。对此,笔者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题目,通过上网搜寻,查找所需的资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地写作转为自主的个性化写作。

(二)为研究性写作提供硬件保证

所谓研究性写作是融写作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它让学生在作文中不仅仅是学习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而且要学习怎样围绕课题去开展研究,并用文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出来。这种写作活动的实践性很强,作文的思想容量很大,思维层次也被提高了,它要求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大量的观察、调查、阅读,收集有关材料,分析、归纳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量,提供研究的探索方向和途径;学生还可以通过集成在系统中的E-mail、BBS进行非实时的学习讨论,交流收集的材料,探讨获取的信息,优化研究的过程。学生除了进行大量的阅读外,纷纷借助网络技术去查找信息,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据统计白分之八十的有效信息都是学生从网上下载来的。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写作提供硬件保证。

9.不乱扔废物的英语作文 篇九

关于不乱扔废物的英语作文

As we all see, the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by a lot of waste things.some people throw the daily refuse into rivers or on the street at random.

This is one reas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 in daily life i will consciously put the rubbish into the rubbish bin to reduce the contamination.

10.太阳能的利用的六年级作文 篇十

太阳能——对于我们这个21世纪来说,或许家喻户晓,没错,太阳能现在的家庭中就很普遍的利用了。头顶上这个火辣辣的太阳给了我们不少的好处哦!科学家把太阳能利用到了好多地方,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太阳能电池等等。既然有那么多的好处可利用,那我们便可以把太阳能利用的更加广泛。使电、水都可以节约。

冬天到了,同学们依旧还要上学。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同学们还要写字,但是手已经冻僵了,再加上靠在冰冷的课桌上,写出来的字可以说很“扒”。交上去的作业也不整洁。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太阳能和课桌的基础上把它们结合起来让我们更加方便呢?能。只要有大胆的想象,有什么不可以兑现的呢?那我们就可以想象太阳能可以把能量转化成课桌上的热能,这样,我们就不需要费电的电热板了。在太阳大的`情况下,可以让课桌吸收热量,到了没有太阳的那天,可以把热量拿出来共给我们用,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再让冻僵的小手写出难看的字来了,同样又省了电,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同样还是冬天冷的问题,我们的脚穿在鞋子里会很冷。这个我深有体会,从早上起,如果不运动的话那脚是从早冰到晚,可不舒服了!咦?是否可以想到太阳能呢?在太阳大的时候把鞋垫放在太阳光下晒,让它吸足热量,在脚冰冷的时候可以把热能放出来。这样就会让你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11.刍议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利用 篇十一

关键词:思维;小学作文;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它能够诱发学生准确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判断力,丰富的思维创造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思维想象空间

学生习作水平的体现,主要看学生的思维的激发是否到位,二者的关系极为重要。如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作文,我先播放一段“小兴安岭”的录像,伴随着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进“小兴安岭”中,以春天、夏天、秋天及冬天四季鲜明的特点,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兴致浓厚,思维活跃,创作欲望被激发。找到“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手法,知道写景文章要注重景点,注意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启迪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养成洞察生活的习惯。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时,要告诉学生观察事物之前必须确定观察的对象,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课文内容,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并将习作提纲列举出来。例如,写作“一个熟悉的人”,我用课件将写人文章的要求及特点列举出来,再结合学生所写的写人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窃读记》三课中的选材、语言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述用课件展示在屏幕上,使学生抓住写人文章的特点,写出较好的人物文章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服务于小学作文教学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富有情节、奇妙变化、精彩绝伦的特有功能的多媒体给小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每次的课前我都充分地做好准备,不管是写景、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我都要用幻灯片用字幕将文章体裁、主题、结构、层次的要求一一制成幻灯片恰到好处地呈现给学生。再依据拟定的思考题叫学生动脑思考,充分思维,争先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便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例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从中悟到规律,抓住特点,结合前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文章的框架。然后再让学生发言,说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作文章存在的问题,促其改正。

参考文献:

李白坚.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A].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C],2006.

12.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十二

一、仿其形

仿其形,即模仿范文的文章模式。在此,笔者以议论文为例。

近年来,江苏高考阅卷专家们几乎都建议学生在写议论文时, 最好有个好的“由头”。何谓由头?何永康教授曾说过,“何谓‘由头’?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儿’。好的‘由头’,均有益于议论文的生发。”他还举了个很贴切的例子,如鲁迅先生的《最艺术的国家》,文章开头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这便是一个绝妙的“由头”,顺着这个“由头”,下面揭露“中庸”的虚伪性就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了。

想必,这个例子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给学生讲解过,但学生对于“由头”,依然不太理解。我想,鲁迅毕竟太高深,我们不妨借助同龄人的范文,效果应该会更好。笔者认为,2011年江苏省满分作文《拒绝平庸》之“风沙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模仿。《拒绝平庸》之“风沙渡”是这样开头的: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 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让此作文的分数“拒绝平庸”了。骆冬青教授还特意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语: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

这么一个“接地气”的“由头”,相信会使学生对“由头”的认识更进一层。当然,还有很多好的范文能让学生对“由头”有更深的认识,比如江苏省2014年江苏高考的满分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狂童之狂也且》等。

有个好的“由头”,对于议论文非常重要,但是文章的整个思路更为重要。我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了以上三篇范文,让学生去概括文章的模式。学生们的看法比较一致:首先由一个“由头”引出观点,接着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反观当下,发出呼吁!笔者觉得,有学生参与其中去发现的文章模式,远比老师硬塞给他的文章模式,来得有效得多。

二、仿其神

仿其神,即模仿范文内容。在此,我想以记叙文为例。

对于记叙文,我相信几乎每一个高三学子都能说出,好的记叙文有什么样的标准,比如有完整的故事、有传神的细节、有真挚的情感、有深远的立意等等。所以,问题在于,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而是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成为好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出“完整的故事、传神的细节、真挚的情感、深远的立意” 来?我想,这时借助范文,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何永康教授曾点评过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怀想天空》。我曾和学生一起赏析了该文及其点评,在此也摘录两段与大家共欣赏: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方括号中,是何教授的点评。我让学生先欣赏了教授的点评之后,也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做出自己的点评。学生的点评,虽不及教师这般精彩,但对其写作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范文不仅仅是高考的满分作文,也可以是优秀的文章。 我在班级曾做过一项调查: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记叙文呢?近2/3的学生都提到了以下四点原因:没有什么新鲜的素材,全是老套的故事,怕撞车;不会安排布局,总感觉像流水账, 不吸引人;不会描写,语言苍白;情感不丰富,感觉很假。其中“情感不丰富,感觉很假”,是很多学生不选择写记叙文的主要原因。

平心而论,高三学生的生活确实很单调,确实不易被感动。一个不曾被感动的人,怎能写出感动人的文章?既然生活无法给予学生感动,那么,老师何不推荐一下感人的文章,让他们于阅读中获得感动呢?我时常会给学生推荐一下感情真挚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若想在作文教学中,借助范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选择好范文,这一点至关重要。范文的选择首先应符合主流。不是每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都能拿来做范文的,特别是靠所谓“创新” 技巧取胜的作文,最好不要推荐给学生,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其次应以适合本班同学的模仿为标准。每一个老师应该很熟悉自己的学生作文水平如何,在哪一方面欠缺,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范文,效果才更好。

13.小学生状物作文:楼梯下的利用 篇十三

我家的楼梯下面有一个高130厘米、宽80厘米、深100厘米的空置的地方,从搬到这个新家已有2年时间了,这空置的地方成为了我家的一个“垃圾场”,里面尽是一些旧鞋子、袋子、盒子……等杂物。

今天,我和老爸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那“垃圾场”清空,把一个跟这空置的地方差不多大的`塑料箱子放入,这样以来,即结省了空间又美化了环境,这真是太棒。于是我和爸爸说干就干,我们来到超市购买一个理想的塑料箱子。一回家,爸爸将这箱子放进去一看,这真是天衣无缝。

14.合理利用网络作文 篇十四

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乐。人们可以用互联网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但他们可以呆在家里。网络可以拉近自己和亲人的距离,从而节约成本。我们可以用互联网看我们想看的电视或电影,这样我们就不必在电视上寻找我们想看的电视或电影。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在网上查看,知道我们想要的答案。

网络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学生偷偷出去上网是常事,甚至在学校也是如此。沉迷网络游戏就像吸毒一样,让你欲罢不能。很多学生因为早上落下了功课而忘记了学习,有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整天在网吧打游戏,他们失控了,甚至在游戏里偷家里的钱买武器。有些游戏一把枪要888元。

15.废物利用的作文 篇十五

一、电教媒体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运动的物体比对静止的物体, 对色彩鲜艳的对象比对色彩单调的对象更感兴趣的特点, 我们利用电教媒体声像皆备、图文并茂的特点, 借助多姿多彩的教学课件, 创造出丰富生动的情境, 为学生的说写训练提供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和良好的写作情景。

2. 指导观察、想象、说话

借助电教多媒体创设的情境, 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而准确的观察、想象、说话练习。指导孩子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写练习。

3. 小组协商会话

在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说话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相互补充。小组协商会话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两人同桌的小小组, 也可以是多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在研究小组分组中时尽量好差生均衡, 做到最优化的组合, 提高小组协作学习效果。

二、电教媒体下的作文教学尝试

1. 听录音写作文

声音世界太丰富了, 声音能够引发无限的遐想, 声响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放飞思维, 自由合理地想象, 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大胆地写作。可以是一首歌曲或音乐, 可以是一段现场录音片断, 也可以是一个故事。如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后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 然后以《美丽的春天》和《可爱的春天》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 学生一定会合理的想象, 并写出美好的春天。这样的教学, 孩子们一定会越说越爱说, 越说越会说, 越说越精彩。

再如:《小站》一课, 《小站》的作者抓住了这个小站与众不同的特点, 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朝气、温馨浪漫的小站, 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突出写小站的“小”和“静”来反衬站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教学这一课后, 把附近小车站和网上下载大车站的录音片段给学生听, 有的是小站不大, 叫卖声却很热闹, 熙熙攘攘;有的车笛声此起彼伏, 人声嘈杂。让学生听后写出个性鲜明, 主题不同的作文来。

2. 看图片写作文

图片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 可以是自己家人或同学朋友的相片, 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美景图片。照片是我们生活中一瞬间的“定格”, 但是这一瞬间的前前后后的事情是很丰富的, 有的很有纪念意义, 有的故事很精彩。看到照片会浮想联翩, 联想到照片以外的很多感人的事, 也有伤心的事, 也有自豪的事……往往这些事情有的终生难忘。因此, 在看照片写作文的时候, 要把照片中蕴含的内容结合起来写, 一定会真实感人。再比如在教学写景作文《秋天》时, 我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我对学生说:“秋天到了, 让我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吧!”然后把收集到的秋天图片展示给同学。他们边看边议论, 有的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有的完全陶醉在美景中, 两眼呆呆地盯住屏幕, 生怕错过每一处。看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和感受之中时, 适时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大家听。然后写出自己笔下的秋天。

3. 看视频写作文

16.利用教材 写好作文 篇十六

【关键词】教材 作文 教学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中外众人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课本。”为了达到“自能作文”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选文方面,力求每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笔者仅以自身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来指导学生作文。

一、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例子

新课标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新”和“活”字。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接受,新教材重点体现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在写作方面,学生往往不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虽然必修教材中每册都有作文指导,但是学生的写作如果不拓展开,是很难提高的。因此,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课文内容,就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去从知识出发,现在从实践活动出发;过去从教师讲解出发,现在从学生自主活动出发,应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标教材阅读部分,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为显性标志,配合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与自我能力发展为主线索,要求教师进行专题教学设计,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教材为本,挖掘写作要素和写作手法,学生的习作中不时出现“依葫芦画瓢”的漂亮文章。

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学生写作的例子

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除了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之外,更缺乏老师的点拨、引导,缺乏用课本的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己文之“短”,缺乏进行“对话文本”与扩散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每个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相信学生一定找到写作的例子。如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荷塘月色》《古都的秋》《囚绿记》,第四单元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两个不同的主题选文,可以分别指导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技巧和排比句式(段落)的写作练习。

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理解。例如《故都的秋》就是从多种角度来写古都的秋景、秋色、秋味、秋感;再如选修教材中的选文《六国论》就是典型的议论文文本,是总分总写作模式的经典范文。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容易从课文中获取灵感元素,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轻松解决了“没有东西可写”或“难以下笔”的难题。如在教授柳永《望海潮》时,笔者就引导学生一句话(一首诗、一首词)点评古代杭州;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赤壁赋》,填一首《念奴娇》,学生非常踊跃,积极性很高,佳作频现。

另外,在课文文本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完成作文写作“我文写我心”的写作目标。即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此外,在课文中还可以学到文章立意、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三、感悟生活,读写一体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从教材中挖掘出例子,还需从以下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感悟生活。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中外名著佳作的有字之书,教材选文和书籍上的经典文本都要读,人文科学和自然历史书籍都要看;另一本是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社会人生、世间百态、人情世故、街议风云的事都要关注。挖掘自我性情,勇于作文实践,抒写性灵;要善于观察比较,感悟、体悟、领会生活,一有所感,就有所记录。真正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二是读写一体。没有读就写,是无本之木;没有写就读,是“雾里看花”。要让学生深深懂得,为写而读,读是手段,故要读得全,读得透,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液;为读而写,读是目的,故要写得勤、写得深,写出读书的体悟,写出读书的境界。读写一体,不断提高。

当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的舞台,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花样百出”,多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文章,使学生学习大家们是怎样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从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该怎样来表现,将会收获颇丰,作文教学的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从教材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文本入手,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例子,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这样才能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17.合理利用时间作文 篇十七

外婆已早早地起了床,她一边递给我衣服,一边喃喃自语:“今天天气这么好,要做许多家务事了,又要一整天时间了。”我问为什么,外婆说:“洗衣服要2个小时,做饭要一个半小时,拖地打扫卫生要一个小时,还要买菜,辅导你做功课,又要2个小时……这样不是一天了吗?”我眨巴眨巴眼睛,心里想:外婆真是太辛苦了,这么多事情做起来,真的要七,八个小时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外婆多休息一会呢?

我不停地动脑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对外婆说:“,外婆,我给你提一个好建议,你可以先去买菜,我在家里做作业,这样只用了一个小时,回来后你洗衣服,利用洗衣机在洗涤的时间,你可以淘米,煮饭,并检查一下我的作业,然后我和你一块儿打扫卫生。这样我们在中午就可以做完所有的事,那下午我们就可以去五星公园打羽毛球了。”外婆听完,高兴地摸着我的头,直夸我是聪明的好孩子。

18.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篇十八

21世纪是个网络化的时代,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进入到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信息更新快,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等特点,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过程,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丰富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所以他们的文章往往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像写议论文,很多同学都是以那几个固定的例子“以不变应万变”。爱迪生,居里夫人,司马迁在每次不同类型的作文中都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知识面太窄,缺少素材的后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

一、缓慢、刺激度弱,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互联网的强大资源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

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涵盖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所以说网络真正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

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不高。有时依靠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师找资料、印资料等负担,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佳。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了互联网,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二、利用网络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高兴作文,乐于动手,勤于动脑,才能写好作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写,就能融洽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已内心的情感,就会把枯燥无味的字词训练,机械式的习作变得生动、轻松、有趣,把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兴趣促进认识的加深,情感又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感染,把学生带入迫真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真情实感,“作文难”的紧张心情也会被消除,写作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多媒体作文,应用图文声动画视频等来表现教材内容,能充分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信息内容,能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供练习片断,安排写作实践等,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诱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已意愿的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结构,使学生能按自已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积极参与活动,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写作兴趣提高,解决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觉得“无话可写”,“不知怎样写”等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利用网络互动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的途径,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学生在论坛、博客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

网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成功。能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尝到写作的甜头,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在论坛、博客发表文章,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表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也会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所以学生会在这个平台上好好展示自己,也锻炼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19.利用阅读教学引导作文写作 篇十九

一、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写作源泉

只要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作文教学的思想, 挖掘课文在构思行文方面的特点, 并辅以恰当、到位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更为深入, 更可以为写作教学铺就一条捷径。

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写作源泉, 引导学生仿写、改写、续写或针对课文中的人、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阅读与写作教学删繁就简特别重要, 具体教学中应该分解目标, 化整为零, 一节课练习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 就重点积累优美词语、句子, 多采用仿写的形式进行练笔;人物描写传神的课文, 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多采用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练笔;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 就重点体会写法, 多采用读、悟、仿的形式进行练习;谋篇布局精当的课文, 就重点进行整体感悟, 多采用学以致用的形式进行练笔……这样, 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又因任务相对简单, 有充足的时间, 使写作落到实处。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谋篇布局的重要性

学习《木兰诗》, 掌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 材料的组合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揣摩过渡段的作用, 巧设过渡, 使上下文衔接更连贯, 条理更清晰。学习《邓稼先》《信客》, 借鉴其篇幅长、容量大仍结构清晰、一目了然的板块结构。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 掌握“一事一议”的记叙文写作技法, 学会完整叙事后尝试着写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的感悟。学习《口技》,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多角度刻画人物、突出中心。学习《春》, 引导学生明白:通过动静、虚实、色味、高低等多个角度描写, 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具体。学习《行道树》, 借鉴“拟人”写法, 以“行道树”的口吻来写, 生动、亲切,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贝壳》,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抑后扬, 使文章起伏跌宕, 结尾出人意料。

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挖掘许多类似的写作教学的内容: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 使读者好像嚼橄榄, 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 又好像听音乐, 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因而古人对文章的要求曾有“凤头”“豹尾”之说。而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开头不是过于突然, 对所要记叙的人和事缺少必要的交代, 就是绕大弯子空发议论, 或无的放矢地写景抒情。结尾不是匆匆收场, 就是画蛇添足, 或空喊口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又很难体会到什么是“凤头”“豹尾”。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作为范本, 开展练笔活动。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1.听写训练

读书多了, 见多识广, 写起文章来自然洋洋洒洒数千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必须从培养其阅读习惯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我的做法是专设阅读课。我经常把自认为获益匪浅、爱不释手的好文章在阅读课上推荐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关键词句写下来。利用阅读课, 欣赏好文章,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又教会了学生捕捉文章精华, 还引导学生做好摘抄、写好读书笔记。煽情的朗读, 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点燃, 在听中写, 在读后摘, 写美词佳句, 摘精彩华章, 既收获了知识, 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2.连词成句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后面几乎都附有“读一读, 写一写”, 我指导学生在牢记这些字词音、形、意的同时, 锻炼连词成句的能力, 即运用其中的几个词写几句通顺的话。这样做其实是小学“造句”训练的延续, 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刚开始, 我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词写一句话。随着此项训练的深入,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日渐提升, 慢慢增加难度, 要求他们选择两个或三个词语造句。有时, 我还要求学生选择四、五个词写一段完整的话。

3.仿写训练

仿写是近几年中考试卷常见的一种题型, 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往往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以及运用修辞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 可谓一举多得。仿写训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以及运用比喻、排比、引用诗文典故的能力。学生如果将这些语言灵活运用到文章中, 定会锦上添花, 文采飞扬。

4.拟广告词、标语

语文教学不能仅囿于语文课本, 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语文课本以外的广阔世界, 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报纸杂志、电视电影、街头标语广告等, 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拟广告词, 我引导学生从欣赏身边的广告入手, 指导学生总结广告词的特点, 有的言简意赅, 有的讲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5.学写颁奖词

在讲授《信客》一文时, 我给学生讲述了当代信客王顺友的感人事迹, 并宣读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 之后我引导学生模仿并为余秋雨笔下的“信客”致颁奖词, 一位学生写道:“诚实守信是他的坚守, 尽职尽责是他的追求。长途跋涉、背井离乡, 他不叫一声苦;遭人误解、被人诬陷, 他不喊一声冤。任劳任怨, 善良宽容,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他的言行彰显了男儿本色, 他的所为确为世人楷模。”

6.学拟对联

八年级语文下册中对对联的有关知识做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使学生掌握拟对联的诀窍, 我经常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让学生对对联。例如教授《傅雷家书》一课时, 我出了三个上联:“拳拳爱子心”“含辛茹苦育子女”“终生不忘父母恩”, 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得出的下联依次为:“深深舐犊情”“感恩戴德报父母”“一世偿还养育情”。

7.即时片段作文

翻开语文书看每课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有些题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我在阅读教学中总会留出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后, 我结合课后作业第二题设计了一个名曰“猜猜我是谁”的活动。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 学生一个个纷纷锁定目标, 然后奋笔疾书, 欲一展才华, 和老师一比高下。那节课学生情绪高涨, “写”兴大发, 不少学生的习作既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又文采飞扬。

8.改写训练

讲授《石壕吏》一课时, 我结合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诗作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还让学生改写过《天净沙·秋思》《望江南》。一位学生改写《望江南》时将题目拟为《望穿秋水不见君》, 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学完《愚公移山》, 我要求学生把这篇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故事。有一位学生却改写成了七言诗, 他的创新精神令我大加赞赏, 他的诗作我至今珍藏。

9.其他形式的写作训练

机会是人创造的, 语文教师应该适时地、灵活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 我引导学生写《给雨果的一封信》;学完《斑羚飞渡》, 我让学生给狩猎队的叔叔阿姨们写信;学完《孙权劝学》, 我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吕蒙巧遇方仲永》;学完《端午的鸭蛋》, 我引导学生结合本地风俗写《端午的粽子》;学完《伟大的悲剧》, 我引导学生给那几位失败的英雄写一首赞美诗。

20.利用教材资源进行作文训练 篇二十

教材有着丰富的作文训练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教材中的“空白”进行作文训练

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具有典型性,所以作者艺术的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我们教学时就要利用这些空白,结合阅读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使作文和阅读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有:

1文尾延伸。很多课文的结尾可以延伸,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比如在学习《跳水》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写关于孩子得救以后和猴子之间将会发生的故事,学生想象非常丰富,有的写孩子得救后和猴子友好相处的故事,有的写孩子得救后戏弄猴子的故事,有的写顽皮的猴子再次捉弄孩子……让人看了也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充满童趣的语言叫好!

2多向改写。多向改写式可以改变人称,可以改变结构,也可以改变体裁。

(1)改变人称:即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田忌赛马》一文原是以第三人称写,现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反客为主。即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孙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这场比赛。(2)改变结构:即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序。如《狼牙山五壮士》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在弄清课文内容和中心以后,可进行变序组合,先写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后写五壮士如何诱敌上山,顶峰歼敌。(3)改变体裁:即把诗歌改为记叙文。小学课本上的很多诗歌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如一学生在学习了《早发白帝城》后,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围绕原作的中心把四句古诗扩充为四段话,改为一篇优美散文:“一路上,我看到长江两岸风光绮丽无比,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翠绿屏障,令人赞叹!看,那座山绝壁如削,满目苍翠。两岸山峦叠嶂,真像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

3课文游记、课题连珠。课文游记式即让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内容作素材,假想自己置身在课文中,把一系列材料串连起来,连缀成文。如学生写《语文老师带我们去旅行》,邀游了双龙洞、梅雨潭、泰山、鸟的天堂等地。这样的写作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又能加强学生组织文章能力的锻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利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作文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和写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一定要争气》一课,叙述童第周成功地完成剥除青蛙卵外膜的实验经过时,只有一句话:“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可抓住“不声不响”、“刻苦钻研”这两个词,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童第周是怎样“不声不响”、“刻苦钻研”的。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有的学生在作义中写到:“每逢星期日、节假日,同学们都去看电影、逛街购物了,可童第周却独自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还有的学生写到:“童第周一有空就到图书室看书,查阅资料,直到图书馆关门,管理人员再三催促,他才离开。”学生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三、利用对课文的评赏进行作文训练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各个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气质不一样,在阅读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都不一样;基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这种个性化体验,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搭建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从“阅读者”这个角色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欣赏者。《比尾巴》结尾一环节,老师这样叙述:“课文中的动物比尾巴比赛没分出胜负,现在大家都是裁判,请你评判一下,第一名会是谁?为什么?”在老师引导后,学生写作,以下是同学们写到的:“我评给公鸡,不评孔雀。因为孔雀尾巴上好像有好多好多眼睛,也太大了。公鸡的尾巴像瀑布。”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扁了,太短了,不好看,鸭子应该是最后一名。”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好看了,应该评第一。因为它的尾巴扁扁的,像菜刀。”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喜好,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材中进行作文训练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如还可以利用对课文的复述进行作文训练,利用课文结尾的续想进行作文训练等,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找到进行作文训练的多种资源。

上一篇:思想汇报:学习《党的性质》心得下一篇:统计员考试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