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课件

2024-07-05

大禹治水课件(共10篇)(共10篇)

1.大禹治水课件 篇一

大禹治水讲述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公开课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大禹治水公开课课件一

教材内容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公开课课件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2.大禹治水课件 篇二

【拼音】dà yǔ zhì shuǐ

【简拼】dyzs

【近义词】过门不入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成语出处】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从大禹治水至今,除患兴利是治水的主题。

◎ 大禹治水,以救世英雄的身分传位给儿子启,从而开创了夏朝。

◎ 村里派他到戏校工作,他便以校为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戏校距他家不到1500米,他可以半月、一月不进家门,很有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味道,显示出南街人一心为公的良好素质。 ◎对,就是解放前的事儿,家里要是有老人你要一问,还是应该知道的。现在说的这段儿也是如此,都回家去问一问去,有老人应该知道,这叫:“大禹治水”。很希望老人们长寿啊。说这大禹治水大伙儿都乐了,说这太早了。对,太早了。 ◎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

【成语故事】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负责治水工作,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治水,让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终于消灭水患。

【产生年代】近代

3.大禹治水 教案 篇三

第二课时

马雯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板书),老百姓之所以称呼他是伟大英雄,是因为——(生答)他制服了滔滔的洪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治水)这就是咱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大禹治水(生齐读)。

2、今天来了那么多老师,有的老师还不清楚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给老师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生复述,师多样评价)

二、引用故事的背景和结果,引出治水过程。

1、听了你们的复述老师大概知道了禹治水的故事,原来这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害得百姓无家可归,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洪水肆虐”。(板书:洪水肆虐)

2、面对滔滔的洪水和百姓流离失所的生活,是一位叫“禹”的大英雄挺身而决心治水,他治水的结果怎样,哪位同学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予评价)大禹最终制服了凶猛的洪水,还老百姓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制服洪水)。

3、相信大家一定想知道这肆虐多年凶猛的洪水是如何被大禹制服的,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又有那些故事呢?下面咱们一起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来寻找答案。

三、学习治水过程,感受大禹精神。(一)治水经过

1、决心治水(ppt展示)

我们都知道洪水泛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姓深受其害,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难道要一直看着百姓这样遭受苦难吗?(不能)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想呢?(一定要治理洪水)于是,禹站了出来,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课文中的第一句也交代了,可以看出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师指导:心怀百姓,为民除害)

2、准备工作(ppt展示)

禹打算治理洪水,他没有思考就立即施工了吗?并不是。谁能从书上找出禹在治水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答: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Ppt展示)(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会读书。)

原来呀,禹在治水之前要查看水流和地形,我们知道现在工人师傅在建造大楼建造桥梁的时候都要去查看地形,查看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有个好的开端。禹在治水之前查看水流才方便洪水的流淌,查看地形才能明白地势的高低,这样容易引导洪水,这样一来为他的治水工作就提供了科学依据。可见,禹治理洪水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的。

察看水流和地形也是不容易的,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你把自己想象成禹,如果是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路太远太难走、天气阻力、遭遇野兽、没有干粮、太劳累„„(师予以鼓励并相机补充)洪水那么凶猛,那么水域面积一定很大,要查看的地形和水流也一定非常多非常复杂,所以禹一定是走了很多很多路翻了很多很多山,可见这个准备工作做地非常辛苦,所以课文中用十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ppt展示)

师解释“尽”和“遍”的意思。

只是一个准备工作就那么艰难,吃了那么多苦,而大禹并没有退缩,可见我们的大英雄非常坚强、勇敢,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敬佩他呢?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这句话读出来。(齐读师评价)

3、引洪入海(ppt展示)

大家读书的声音真好听,感情很充沛,老师仿佛看到了大禹就在我们面前治理洪水。这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辛苦的还在后面呢!大家一起来看图(PPT出示插图)思考:禹又做了什么?

(指名生看图回答)

ppt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河流,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解释“九”并不是现在的数字“九”而是约数,在古代,“九”就是最大的数,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禹为了治理洪水挖通了许许多多的河流,劈开了许许多多的山脉,山与河相间就更难了,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敢吗?禹在外治水有十三年,比你们的年龄时间还长,在那个时代没有挖掘机,没有铲车,没有运输的机器,全靠人力,是多么不容易啊!你能想到他们在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这些困难都被禹解决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学到了这里你认为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生回答)

Ppt出示:禹是一个()的英雄。提示:无畏

禹靠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来治理洪水,这个方法他是怎么想到的呢?其实呀,禹治水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在禹之前一直是禹的父亲鲧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后来的帝王又改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他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查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ppt展示)

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不一样,你听了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禹是一个()的英雄。(ppt展示)师提示:智慧、聪明。

小结:这就是大禹引洪入海的过程,课文中有许多表示他在治理洪水前后的动作的词语,你能全找出来吗?

Ppt展示:下决心、吃尽了、走遍、代领、挖通、劈开、引导。(评价:你真会找,你真厉害)

谁能不看书用这些词语串成的句子复述大禹治水的过程,不一定用原文。(指名回答)听了他的复述,我们更加感觉治理洪水这件工程非常浩大,禹在治水中吃尽了苦头仍不退缩,真是值得敬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三过家门而不入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期间还流传一个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吗?(指名生读课文)Ppt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后四个什么样子。

请一个同学不看课文填空。

问:

1、十三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大禹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呢?(治水)

2、十三年中禹几次路过自己的家门?(板书三过家门)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看一看”表示什么意思?(就是进去看一眼,时间很短暂)他为什么十三年中一次也没有回家看一看呢?(因为他一心放在治水上)(板书:而不入)

想象一下: 大禹经过自己的家门时会怎么想?是的,十三年时间那么长,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的机会,禹却一次都不进去看看,可见禹的心里装的都是治理洪水的事情,装的都是百姓。

3、禹的家里也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你们也是孩子,如果让你们一年两年不见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心里难过吗?大家一边看第三幅插图一边把自己的想象成禹的儿子,如果有一天你实在忍不住了,跑去问母亲,你会问母亲什么呢?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Ppt出示:禹是一个()的英雄。(提示:无私奉献 公而忘私)

4、小结:是的,没有哪个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举例:交通警察、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医生等等都是为了大家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经常放弃自己家庭团圆的机会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课时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为不入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遍这个故事吧!(齐读)

四、制服洪水,纪念英雄(ppt展示)

1、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与治水之前对比,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害得百姓无家可归,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所以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解释“感激”即感谢 感恩)(板书:治水英雄)如果你是当地的老百姓,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谁能上台表演一下?

哪位同学能带有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百姓的感激之情。因为大禹治理的水域面积很大,影响很深远,在我国各个地方都设有纪念大禹的建筑,比如:北川建有大禹纪念馆,三峡大坝下的老黄陵庙,绍兴的大禹陵,郑州的大禹文化苑等等„„大禹是我们安徽人,作为一个安徽人你有什么要表达的吗?

2、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故事,希望大家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家人听,让大禹的美德更好地传扬。

五、作业

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给家人听,把家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引洪入海

大禹 治水经过 治水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治水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顺势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2、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1)洪水终于消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2)看到这种景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3)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阅读链接

5.《大禹治水》教案 篇五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3、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4、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5、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8、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6.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篇六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治水前——老百姓无家可归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治水——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首先引导孩子们弄清治水过程,先拎出文章结构,通过朗读、集体交流,归纳出过程:决心——调查——疏导。这样有了清晰的过程结构,学生们头脑中对于文本更清晰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学习典型事例。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典故事,再辅以介绍大禹的其它故事,让孩子们对大禹的做法进行思考,从而理解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大禹产生敬佩之情。

治水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7.教案1大禹治水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向他人请教。(2)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3)教师相机订正读音,指导易错、难读字。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蛇、兽、伤:都是翘舌音。 洪、伤:都是后鼻音。

(4)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6.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2)学生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根据生字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导写字。

道:半包围结构,注意“辶”是三画,“首”的下半部分是“自”。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指名回答)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3)课件出示洪水视频(图片),引导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1)洪水肆虐,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鲧)(2)鲧治理洪水的方法是什么?(筑坝挡水) 讨论: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学生自由讨论)

(3)鲧治水的结果怎样?(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讨论:为什么鲧没有治好洪水?

3.出示第4自然段前两句话,对比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1)禹是谁?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2)禹和他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禹采用疏导的办法,他和大家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

开通这些河道有什么作用?(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挡水和疏通河道的区别)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三次、一次也没有:说明禹回家的次数少。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要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禹治水的决心之坚定,牺牲之大。) 过渡:禹的付出值得吗?他治水成功了吗? 5.学习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感受禹的伟大。

(1)洪水退后,大家过上了怎样的生活?(2)这些都应该感谢谁?你想对他说什么?(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指导朗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预设:(1)大禹,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板书]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生活痛苦

鲧 筑坝挡水 洪水没有消退 禹 疏通河道 洪水退了,人们安居乐业

8.《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八

就本课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从教案中,就可以看出来。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常规课。记得刚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常常会忽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字词的过关、朗读与默写课文。因此带的七班常出现有难度的卷子考得比简单的卷子好的怪圈!为此,在新学期的到来,我痛下决心,钻研新课标、重抓基础。

在本课的设计上,因为不善引导学生,出现冷场,我确实是在有意降低难度的。比如第二段的第三句,是由我直接说出重点词语是“挖通、劈开、引导。”应该对学生放手,可以先这样问:“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大禹治水的辛苦?” 还是这一句,我没有说清“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里的“九”是虚指。说明了禹为了将洪水疏通入海挖通了许多河、劈开了许多山,从而再次感悟禹的“千辛万苦”。而且我还忽视了大禹治水的方法“疏通入海”。这点可以和禹的父亲鲧采取的“堵塞”进行比较。从而体会禹的机智。

9.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九

舜继帝位后,便命鲧的儿子禹(此时禹已做了部族首领),继续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历时十三年之久,最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貌。为了治水重任,新婚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

传说,大禹治水时,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

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被这个传说所感动,下令在那里修建了启母庙。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河伯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之后,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明白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我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明白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此刻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多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10.大禹治水教案 篇十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从此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上一篇:小学教育科研年度计划下一篇:卢沟桥狮子描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