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2024-09-14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共6篇)

1.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篇一

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规范

1、静脉药物配置前查看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药理作用、配伍禁忌、配置有无特殊要求(溶媒要求、是否避光等)

2、仔细核对输液标签、输液卡上的姓名、年龄、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方法是否一致。

3、查看皮试结果并登记皮试药物批号,并填写在输液卡上。

4、仔细核对待加的药物安瓿、药瓶与输液标签上的药名、规格、剂量、数量是否一致。

5、检查输液袋外观并挤压输液袋,观察有无渗漏;观察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6、检查药瓶、安瓿有无破损、渗漏、变色及有效期等,无标签及标签不清者、过有效期者不得使用。

7、注射器一药一具,不得交叉使用。操作台面多种药物要使用阻隔措施。

8、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原则进行药物配置。

9、多种药物混合时,将药物逐个加入液体中,待混合均匀后外观液体无异常改变再加入另一种药物,直到配置完成。先加入浓度高的药物,再加入浓度低的药物,有颜色的药物最后加入,避免有沉淀或浑浊时不易发现。

10、中药注射剂单独静滴,在西药注射剂滴完后用溶媒冲洗后再滴注中药制剂。

11、输液现配现用,避免药物分解、药效下降和不良反应物质产生。

12、配置完毕后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变色;药物是否完全溶解,有无药物结晶、未溶颗粒及瓶塞颗粒;再次核对输液瓶签、输液卡、及药瓶标签上的药名、规格、剂量等是否一致,并由配置者签名。

治疗室工作制度

1、每日清洁操作台面,保持台面整洁。若有药物不慎滴漏,应及时擦净台面。

2、每日动态空气消毒空气消毒两次并登记。

3、每周清理治疗室内一次性物品一次,不得使用破损及过期物品。

4、每周清理治疗室内液体、药品一次,检查液体药物质量、数量及有效期。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2.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篇二

1 机器设备

PIVAS各种机器设备正常运转对保持良好的配置间环境至关重要。

1.1 配置间洁净度

笔者所在医院PIVAS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层流洁净及空调设备严格管理, 机器设备定期检测, 及时维修, 保证配置室空气洁净度达万级标准, 操作台内空气洁净度达百级标准。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降低了微生物、微粒污染的概率, 避免药物配制污染导致患者产生医院感染或其他不良后果。

1.2 配置间舒适度

配制人员需要在相对闭塞的负压状态下的配置间内长时间工作, 配置间的环境非常重要, 保持配置间光线适宜, 湿度45%~75%、温度18℃~22℃、噪声<65 d B, 舒适的环境能够让配置人员保持注意力集中, 情绪稳定, 从而提高药物配制质量和效率。

2 药物配制材料

药物配制过程中需要多种材料, 如注射器、溶酶、各种药物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性状以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将影响药物配制质量。

2.1 药物性状

不同药物溶解速度不一样, 同类药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速度也不一样, 药物配制过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媒, 掌握不同配制方法, 药物充分溶解, 完全抽取, 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剂量准确性。溶解速度慢的药物, 如奥拉西坦、紫杉醇脂质体、环磷酰胺等需要加入适当的溶酶量, 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后再抽取。替考拉宁、多西他赛等配制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需将专用足量溶剂沿瓶壁缓慢注入西林瓶内, 静置待药物完全溶解后再缓慢抽出。一些中药制剂如消癌平则不宜用生理盐水稀释, 因成分复杂, 容易发生盐析, 易导致输液反应。

2.2 药物包装

不同品种药品包装不同, 抽吸药液方法也不同, 抽取安瓿内的药液时需要保持针尖斜面朝下, 药液才能完全抽吸干净。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甘露聚糖肽等所使用的西林瓶瓶塞部分两边高, 药液会积聚在瓶塞低陷的位置, 需要将针头沿着瓶壁斜穿的吸取方法, 才能将药液抽取干净。

2.3 配伍禁忌

配制人员要定期学习, 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带给患者伤害及资源浪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掌握药物配制方法, 先加浓度高药物再加溶度低的药物可降低药物配伍反应发生率。脂肪乳化颗粒对离子浓度较敏感, 不宜与微量元素、电解质直接混合, 直接混合易造成脂肪乳颗粒聚集, 引发血栓性静脉炎[2]。钙与磷合用时, 配制不当可导致钙磷沉积, 可能引起患者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静脉导管阻塞, 甚至死亡, 配制时需将两种药物加入不同输液袋内, 分别加入静脉高营养内。

2.4 胰岛素使用

患者在输入含胰岛素的溶液时血糖容易波动, 配制此类液体时, 配置人员需要严格掌握使用剂量, 避免配制不当导致患者产生高血糖、低血糖休克、感染等严重后果。胰岛素使用说明书提示本品开启后在温度<25℃可以保存4周, 临床习惯将胰岛素开启后有效期定为7 d。厉建英等[3]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胰岛素使用期限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每日抽吸10针组, 5 d内细菌培养为阴性, 每日抽吸15针组第4天开始出现细菌培养为阳性, 每日抽吸20次组第3天出现细菌培养为阳性。参考以上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规定胰岛素使用期限为24 h, 每天开启3~4支, 相邻操作台相互传递使用, 配药时先加入胰岛素, 再加其他药物, 避免其他药物混入胰岛素瓶内。

3 不溶性微粒

药物配制过程中添加药物的品种越多, 产生的微粒也会随之增多[4]。配制人员要避免在配置间内经常走动, 减少来自于空气的微粒。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对西林瓶瓶塞或输液瓶瓶塞进行反复穿刺, 降低橡皮塞产生的几率,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等产生各种微粒。选择细沙、颗粒较少的砂轮, 减少砂轮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碎屑, 安瓿切割后用75%乙醇进行消毒, 避免碎渣进入输液瓶中。斜面针头对瓶塞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橡皮塞, 并且针孔的尺码越大, 所产生的碎屑颗粒也越大[5]。因此, 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尽量选择适合的侧孔针头抽取药液。

4 配置人员

合格的配置人员是药物配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6]。PIVAS需要对本科室工作人员加强技能及质量意识培训, 特别是新入科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 强化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7]。配置人员具有慎独精神, 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 才能保证药物配制质量和效率。

5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PIVAS应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配置人员要严格执行备药、药物配制、出仓等环节的查对制度, 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中药物配制环节查对至关重要。药物配制环节查对包括加药前、加药中、加药后三查, 并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等, 以及一次性耗材有效期、质量, 才能保证药物配制质量, 防止差错[8]。

药物配制质量影响因素有多方面, 配置人员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努力, 从人、机器、环境、规章制度、材料等多个管理要素入手, 加强细节管理, 从而保证药物配制质量, 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效能。

参考文献

[1]黄瑶琴, 吕卫红, 江鑫.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探讨[J].海峡药学, 2011, 23 (11) :253-254.

[2]徐孝麟.TPN的配制与稳定性[J].中国药房, 2000, 11 (1) :45-46.

[3]厉建英, 王雅苹, 包雪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胰岛素使用期限研究[J].海峡药学, 2011, 23 (5) :226-227.

[4]白林, 王晓蕾, 陆璐.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4 (5) :25-27.

[5]刘宇英, 何曙云, 林格, 等.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形成微粒情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2) :758-759.

[6]武爱弟, 谈微敏, 胡美丽,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 :108-109.

[7]赵建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 :159.

3.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篇三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制 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 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73-02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即:PIVAS)将静脉输液药物在无菌洁净的环境下由高级药剂师进行集中配制和管理,减少在药物配制的过程中潜在的药物污染和药性冲突,并且有效减少配药成本,减小误差,提高药效,因此具有很强的优势。药物配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根据医嘱审核用药的合理性,之后再进行药物的配制,切实保障病患的用药质量,减少因为药物质量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现阶段我国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

一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控制的意义

配药人员身穿专用的消毒防静电洁净服在高洁无菌的空间内配制静脉药物,可以大大减少静脉药液污染的可能性。在生物安全柜中配制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医务人员的伤害。药师在医嘱的基础上严格审核配药处方,及时的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静脉药物配制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病区护士配制静脉药物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

二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不慎易感染

药物配制的房间没有达到高洁无菌的要求、没有建立完整的感染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工作消毒不彻底、药物配制容器清洁指标不达标、空气不畅通不清新、药物配制时防护设备部完善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配制的药物感染,造成药物失效或药物变性,严重威胁病患的用药安全。

2.2 配药审核有风险

这点主要表现在人工审核药物配制配方容易受到审核人员的个人因素的影响,可能因为大意造成用药不当,影响用药的安全性。

2.3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

某些特殊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蒸发、溢出、破损等现象,但有些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强、监管力度不够容易使配药人员受到变质药物的伤害。

2.4静脉药物配制消毒不彻底

药物配制中没有及时对胶塞消毒导致胶塞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按照规范在配制药液时,要对胶塞进行消毒,一般采用含氯消毒液或是碘酊,没有彻底消毒或是消毒时消毒液或碘酊不慎落入药瓶内,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容易改变药性,影响配制药物的质量。

2.5生物安全柜管理不规范

有些医院的生物安全柜设备落后,应用不规范,管理不当,环境不卫生,消毒不彻底,没有发挥生物安全柜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反而是药物配制人员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也容易造成药物细菌感染导致药物变质进而引发医疗事故[2]。

调查两类医院的生物安全柜设备比较总结如下表:(2013-3-1到2014-9-1)

管理情况清洁情况消毒情况药物细菌感染

情况(抽查取样)由药物失效引

发的医疗事故配药人员身

体健康情况医院一类有规范的管理

条例,违规惩治高洁无菌,清洁

情况较好每日勤消毒4.35%2例健康医院二类管理条例不明

确,管理不严无菌环境一般,

清洁情况一般消毒但不定期24.89%14例健康三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严格实行配药人员准入制度

对配药人员展开专业培训,提高配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配药人员的责任心,严禁非配药人员进入配药室,必须经过批准方可进入。

3.2 按照流程、规范进行操作

制定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规范,配药人员经过培训必须熟练掌握配药流程,并严格监督执行。规范审核。使用计算机注射剂配伍审查系统进行自动审查,有配伍问题的再由药师重新审核。规范配制。药物配制人员要先戴聚氯乙烯手套,再戴乳胶手套,必要时还要戴面罩。操作时注意药物的特性,小心使用配制器械,防止有危险性的药物对人体的侵害,化疗药物现配现用。注意配药后相关物品的处理,比如用过的注射器要放在专门的垃圾桶内。

3.3 制定感染管理规范

将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区间彼此严格隔开。重视生物安全柜的管理的清洁,制定合理的配制工作流程。医护人员加强防护措施,进行配制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畅和净化,保持配药房间光线适宜,湿度约在45%~75%区间内、温度约在18 ℃ ~22 ℃范围内、噪声 <65 dB,良好的配药环境可以使配药人员集中精力,专心制药,提高制药的效率和质量[3]。配制结束后用生物安全柜内的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进行杀菌消毒。

3.4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范性

配药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来进行静脉药物配制。正式配药前要接受系统完整的配制操作训练,正式开始进行药物配制后也要接受每月一次的考核,主要考核配制的操作流程、配药设备的使用、配制药物的质量、生物安全柜的使用、配药完成后废弃物的处理等。配药人员在配制时若不慎使皮肤直接沾染到某些特殊的配制药物例如细胞毒性药物时,应立即进行清水冲洗,事先要确保穿戴好防护用品。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性,定期进行体检[4]。

3.5 规范使用生物安全柜

医护人员一定要详细掌握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效用。保持生物安全柜的清洁工作每天不断,并且清洁彻底。监测生物安全柜内空气中的细菌及微粒,每月都要检查生物安全柜的负压情况。

结束语: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配药方式,实用性和安全性都较强,受到广泛的好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质量控制也直接关系到配制药物的质量效果和医院的运营成本,因此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静脉药液的安全性,规范的配制可以降低静脉药液的感染率,同时降低对医院环境的污染,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病患的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马伟斌.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安全性管理[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07:555-557.

[2] 张健,金岚,陆晓彤,李方.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控制的措施和体会[J]. 药品评价,2010,14:51-54.

[3] 陈凤莲,朱芳,邓燕,张丽珍.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药物配制环节质量控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59-160.

4.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篇四

1.负责管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整体工作,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2.对中心的各类工作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调配工作的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3.严格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检查调配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严格把关,杜绝差错发生。

4.负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人员安排及考勤工作。

5.负责检查一次性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进行物品表面培养、空气培养及调配间的各项监测。

6.负责静配中心与各病区的总体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7.负责调配中心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医嘱审核药师岗位职责

1.处方审核岗位由经过培训的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病区用药医嘱的接收、审核及退领工作,并安排摆药。

2.处方审核岗位药师应由一人担任岗位主管,负责本岗位的管理。

3.处方审核岗位药师应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审核处方,认真执行落实用药医嘱适宜性和“四查十对”审核,审核选用溶媒、载体的适宜性和相容性。

4.处方审核岗位药师发现处方错误、配伍禁忌、用药不适宜等情况时,应及时与病区有关医师联系,请医师调整、修改用药医嘱。但不得擅自更改处方,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登记。

5.处方审核合格后打印标签,用于贴袋(瓶)上。

6.处方审核岗位药师应与医院信息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排除网络故障。7.应参与静脉药物临床治疗工作,协助医师遴选适宜的药品。8.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新进展,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三.摆药贴签药师岗位职责

1.摆药贴签药师应当将每位患者的静脉用药医嘱标签分病区按药品及给药时间进行分类,将标签贴于药袋(瓶)上,标签位置不得覆盖药品信息。

2.对每位患者的医嘱按标签所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和数量逐一进行摆药,配液时非整包装用量的药品应当予以标注,摆好的药品按批次、病区的不同分别放置,摆药完毕后,由另一人按流程进行核对。

3.摆药药师与核对药师应当在输液标签上签字。4.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药学人员应当参与新人培训和进修生、实习生指导带教等工作。

5.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新进展,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四.配液药师岗位职责

1.一人负责配液用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包装容器及消耗品的领取及保管。

2.药师应当具备严格的灭菌操作概念,医嘱审核药师、摆药贴签和核对药师未签字的标签不得调配。

3.配液药师提前上岗,做好配液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配液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岗位。

4.配液药师进出配液洁净区应当按照操作程序和有关规定洗手、换穿洁净服等。

5.配液人员配液前应当复核标签与药品的正确性,发生问题及时处理。6.严格按照配液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调配,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杜绝污染。加药时要注意药品的理化性质变化,遇到药品质量问题、配伍禁忌时应当及时报告岗位主管或中心负责人。

7.配液药师完成配液后将使用完的空安瓿和西林瓶留存以备成品核对药师核查。

8.配液药师完成配液后应当在标签上签字确认。

9.配液药师负责调配间的清场和卫生工作,保证配液环境的无菌,定期做细菌检查,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10.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药学人员应当参与新人培训和进修生、实习生指导带教等工作。11.参加专业继续教育,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新进展,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五.成品核对药师岗位职责

1.成品核对药师应当对调配后的成品输液进行认真核对、查看患者相关信息及用药时间是否正确。

2.应当对照标签核对空安瓿、空西林瓶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剂量是否正确,重点要注意一些高风险药物剂量、用法等,如氯化钾注射液的使用。

3.成品核对药师应当对配液所用溶媒体积、成品输液体积、颜色、密闭性、不溶性微粒等内容进行检查。

4.成品核对药师检查标签上是否有相应人员签字确认,核对无误后在标签上“成品核对处”签名。

5.成品核对药师在核对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成品输液本身有问题的一律不得发放。

6.对核对无误后的成品输液按照批号、病区分类,由工勤人员包装封存。7.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药学人员应当参与新人培训和进修生、实习生指导带教等工作。

8.加专业继续教育,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新进展,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六.成品包装人员岗位职责

1.成品包装岗位由经过培训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对静脉用药输液成品进行包装,并将包装好的输液分病区集申放置,安排配迭人员按时配送。

2.成品包装人员由一人担任岗位主管,负责本岗位的管理。

3.对完全符合调配质量要求的输液,按照输液种类、病区装袋封口后集中,按病区及药品的储存要求放置于相应周转箱内,准备送至各病区,同时在相应的发放记录上登记并签字确认。

4.安排工勤人员将成品输液及时送往各病区。

5.参加药品的定期盘点工作,盘点数要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6.负责工作区域的清场及卫生工作,定期做菌落检查。

七.成品运送人员岗位职责

1.在中心负责人领导下,协助药学人员进行成品打包、配送等工作;

2.工勤人员协助药师对成品进行计算、打包并将成品贮存于相应的配送箱中,同时在相应的发放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字确认;

3.工勤人员应按时将成品输液配送到各病区,与病区护士当面进行交接,并在配送记录本上双方签字确认;

4.工勤人员配送时发现任何成品输液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中心;

5.按分工协助药师进行药品领取、上架、成品输液包装和配送,调配中心日常打扫消毒、摆药筐清洗、工作服送洗及其他与静脉用药调配相关的辅助工作;

6.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不必要医疗事故及差错。

八.二级库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二级库管理岗位由经过培训的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器材、辅料应用情况制订进货计划、请领、保管与养护,负责管理好二级库内的固定财产,严格管理进出库及储存药品质量。

2.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包装容器与消耗品应用情况负责请领,保证调配需求。

3.严格控制质量,在入库前必须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合格单、质量等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一级库联系纠正。

4.药品与非药品分开。药品应按其性质和规定分别定位存放,先进先出,确保药品的合理储藏和使用,做好养护控制温、湿度,按有关规定贮藏高危药品和危害药品。

5.二级库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药品领验收,做好账卡登记,做到账物相符。6.定时进行药品的盘点工作,确保药品库存信息的及时更新。盘点数要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静脉药物配制问题及策略 篇五

1 静脉药物配制的技术性概况

1.1 积极实现合理用药, 加强配制过程的审核

目前对药物配制的审核上, 审核的内容应更加广泛和全面, 这一部分工作可以通过跟随医生查房的时候完成, 能够更好的实现药学服务的价值。在进行药物的配制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药剂的量和比例, 在配制中严格按照用药的原则进行。取药时每天集中进行, 按照标签进行排药和配制。取药在一般医院里都可以由处于医药区的医师来进行, 有的也让在病区或者门诊的药学人员从事取药工作, 因为这样更易于操作和处理。

1.2 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临床上不同的疾病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补液, 在这些临床补液原则中也应包括静脉药物的配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静脉药物的性质对医嘱内容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能力下降, 若对静脉进行大量药液滴注时, 一不谨慎就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合理准确的滴注相应的静脉药液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准确了解, 对药物进行准确配制才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且不造成恶化。如针对酸中毒可以采用碳酸氢钠和乳酸钠溶液, 但是对于一些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则更适宜使用碳酸氢钠。葡萄糖补充过多也会造成一些危害, 会导致代谢紊乱, 对于葡萄糖的用量应切实结合患者机体糖代谢状态和肺、肝等器官的功能, 一般应低于一定的滴注速度和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酸中毒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也不能使用山梨醇和果糖, 因为代谢后可能会产生尿酸和乳酸。其次, 静脉滴注时在一定的因素下也会影响到人体内部的环境, 如静脉滴注的稳定状况、p H值、静脉药物的组成以及渗透压等因素, 不同的药物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 从而影响到机体内部的代谢状况以及机体的血液状况。

2 静脉药物配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误用同一类型注射剂现象普遍

静脉药物混合配制是在药剂技术和临床治疗的有机结合下进行的, 然而在临床治疗中误用注射剂的情况却经常发生, 经常会出现将供肌肉注射的药品误用于静脉滴注, 以及在一些在没有明确标志的制剂内含有葡萄糖, 但对一些糖尿病患者没有进一步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则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影响。

2.2 药物配制中消毒措施不到位

在药物配制中药瓶胶塞消毒操作不规范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一些药物配制中对胶塞没有及时消毒或是消毒不当造成胶塞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在配制注射药品的操作时, 常规应该对药瓶的胶塞进行消毒的, 但是由于护士工作过于繁忙, 在消毒中会采用含氯消毒液或是碘酊, 再用含有75%的酒精进行脱碘时或是在擦拭消毒液的过程中不够彻底, 出现消毒液或是碘酊带入了药瓶内, 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产生变色。

2.3 静脉药物配制中对注射粉针溶解操作不当

在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 由于对粉针溶解操作中存在不规范, 因此粉针溶解反应比较慢, 混合后进行摇晃或者放置短时间内还是不能完全溶解的, 这时再加入其他的药液就容易造成化学反应[1]。也有在溶解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溶媒来加速溶解, 也会对配置的药液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对静脉药物配制产生不良影响的预防措施

静脉药液如果配制和使用不当会造成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的会造成污染, 对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更有甚者会造成医院内感染以及造成药物的毒性反应等。这就需要加强对药物配制的管理、监督以及实施进行检测, 预防不良事件的产生。

3.1 规范静脉药物配制制度, 确保用药安全

针对静脉药物的配制, 坚持做到药物配制操作之前的检查, 检查操作仪器的洁净程度以及检查操作中心的环境干净程度等。在操作过程中切实做到检查药物产生化学反应的程度以及对配制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化学反应及时做出诊断。对药物配制完成后检查好所配药物的精准度, 以免对机体造成不良伤害。其次, 对标签进行再次确认, 核实患者姓名、病症等, 同时还准确用药量、操作流程的顺序以及配制过程中所需时间的长短等, 严格按照标准和原则进行配制。

3.2 规范操作过程, 以保证治疗质量

在药物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原则和操作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操作规范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的关键所在[2]。静脉药物需要进行集中配制, 在配药过程中护士应切实做到按剂按量进行加药, 切实防止药物之间产生的交叉污染和化学反应。在操作过程中, 严格按照程序让每一步骤都做到位, 及时对药物配制场所进行消毒以及药物配制人员应做好相应装备, 如:配制人员的服装整洁度以及是否佩戴相应的设备仪器, 取药配药仪器尺度刻度的准确性等, 保证用药剂量, 做到准确无误的取量, 达到有效配制。

3.3 准确操作溶解药物

在操作中对需溶解的药物应加入适当的量, 避免造成药物过量或过少而产生不良反应。例如:针对注射用粉针的操作过程应做到切实规范有效, 在溶解过程中并不是加入越多的溶媒越好, 而是应该按照准确规格用量, 加入溶媒对药品完全溶解后才能将药物注入输液瓶中, 不然溶解的部分仍然不会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按照药物的溶解过程进行规范操作, 也可采用相应的专用溶媒, 采用专用配备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对p H进行调节。

3.4 药物配制后进行观察和进一步检查

药物配制后还需要认真检查静脉药液配制后的性状, 观察外观是否产生变化, 针对一些通过肉眼无法看到的药物进行相应仪器的检测, 避免药物配制过程中出现的因胶塞消毒遗留微粒造成的药剂反应[3]。如出现不合格药剂的配制立即杜绝将所配制的药物应用到临床, 检查对于药物配制的有用性和可适用性。作为进入患者体内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观察和检查对保持药物配制质量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应切实做到各方面的严格规范, 切实确保医疗安全。其次, 积极研制相应的检测仪器, 使得静脉药物的配制达到精准的效果, 也进一步减轻药物配制人员的配药压力, 减少药物配制时间的耗费, 有效配制药物。

4 小结

静脉药物的配制程序至关重要, 应积极制定相关方面的规范, 建立专门的药物静脉配制服务中心, 提高药物配制的服务质量, 减少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的错误, 切实维护好患者的合法权益, 也维护好药物配制人员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国军, 苗智如, 孙远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及临床药师的作用[J].医药导报, 2004, 7 (4) :56.

[2] 戴自英, 刘裕昆, 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8-20.

6.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规范 篇六

1 儿科用药现状调查

2008年以来, 我院输液室平均每天接待600例患儿输液, 其中, 约有98%患儿输液所用的药物是需溶解药物, 共20余种, 均需临床护士加入一定量的溶媒溶解后, 经过计算抽取所需剂量。

2 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性抽查

由于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实际工作中药物有效剂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1]。为此, 在2008年1月—2008年4月对我院儿科护士使用需溶解药物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 共计408瓶需溶解药物, 实际使用的药物剂量误差率为8.16%, 每瓶误差量最少为0.01 mL, 最多达0.95 mL。结果分为以下4种情况。

2.1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不增加或无明显增加

如0.1 g的苯巴比妥钠、50 mg的更昔洛韦等, 临床实际抽查用药剂量符合要求。

2.2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明显增加

如1.0 g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加入10 mL生理盐水后, 每瓶液体实际量为10.6 mL。临床护士凭着自己的实践经验按1.06 mL含100 mg的标准剂量进行抽取, 熟练护士可掌握且抽取时剂量基本准确, 但新护士则不易掌握, 存在着计算有误差、操作欠规范等情况。

2.3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增加在0.5

mL以下 如0.6 g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0.75 g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加入溶媒后每瓶液体的容量分别增加0.3 mL和0.4 mL, 而我们的护士大多数仍按每瓶6.0 mL和7.5 mL计算, 故实际用药剂量不够准确。

2.4 操作不够规范, 造成药物剂量误差

个别护理人员操作不够规范, 在加入溶媒时由于瓶内压力较高, 造成注入溶媒外溢或者用10 mL、20 mL注射器配制小瓶装药物, 使注入溶媒液量误差较大, 仍按标准计算剂量, 达不到所需要的治疗量。

3 保证儿科用药剂量准确的有效措施

3.1 制订需溶解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 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临床中16×105 U的青霉素, 加入3.6 mL的生理盐水溶解后为4 mL, 每 mL含4×105U, 由此得到启发, 根据剂量及玻璃瓶的容量, 经过反复的实践制订了“常用需溶解药物临床配制参照表”, 在科室组织实施, 并反复督查, 不定时抽查。在科室内药物剂量准确换算考试上, 还开展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的竞赛, 使全科护士的计算准确性与速度明显提高, 并且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作为护生带教的重点内容之一, 进行规范化带教。

3.2 把儿科用药准确性要求提高到法律的高度进行教育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等均未发育完善, 并且一次用药剂量少, 往往只需一瓶中的几分之一, 因此, 儿科用药有其特殊性。我们将准确应用儿科药物剂量提高到法律的高度, 通过学习使科室护士明确意识到药物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列举了生动的例子。如1例患儿在门诊注射青霉素3次, 每次将剩余药液要回, 并询问护士每瓶加入的溶媒量, 结果3个剩余药液的剂量均大于应剩余剂量。而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这样的实例确实令人震惊。经过学习, 科室护士都能努力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 并按规范化要求统一配制, 做到剂量准确。规范用药后半年随机抽查20次, 共计126瓶需溶解药物, 操作误差率为零。

3.3 建立需溶解药物溶解后的回抽评估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求护士严格按本科室统一标准及规范化操作要求配制药品, 而且对需溶解药物溶解后的每瓶实际液体量在执行前进行回抽评估, 对未达到要求或操作中已造成的外溢溶酶进行事先补足, 避免实际使用中的误差。

3.4 对小瓶装儿科用药规范操作

要求护士必须根据药瓶容量, 严格按照“参照表”配制液量, 当瓶内压力较高时要求边注入溶媒边回抽空气, 并且必须使用2 mL或5 mL注射器进行配制, 避免护理操作中因瓶内压力较高造成液体外溢或者注射器过大而造成的抽取药量误差。

4 规范配药方法和操作程序的意义

4.1 便于护士准确换算, 提高工作效率

在科室统一了每种药物溶媒量后, 使每种需溶解药物溶解后的每毫升药液所含药物剂量相同, 我们基本上稀释10倍, 特殊药物牢记即可。这样标准统一便于护士长检查工作, 又可提高临床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换算速度。

4.2 减少了交接程序, 有效避免了护理差错

由于规范了每种需溶解药物的溶媒量, 在临床护士换岗或护士科室间轮转时, 不必再为每人的配制方法不同而进行交接, 避免因习惯性操作而引起的用药剂量错误 (例如更昔洛韦50 mg, 有配制10 mL, 有配制5 mL) , 同时, 每种需溶解药物配制药量有据可查, 统一了全科护士对需溶解药物配制的工作程序, 通过实际操作反复强化记忆已经熟能生巧, 有效地杜绝了工作繁忙时药物剂量换算错误而造成的差错。

4.3 应用于临床带教, 明显地提高了护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一直是护理带教中的难点, 以往新入科的护生药物剂量的换算速度较慢, 有的甚至计算错误。还有的配药程序及方法不够规范, 或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本科统一了药物配制程序及方法后, 通过规范化的带教, 在护生出科评估中发现, 她们对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换算方法、程序基本掌握, 换算速度明显提高, 没有发生计算操作中的错误和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4.4 规范药物配制及使用, 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制订“常用需溶解药物的临床配制参照表”并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 规范了科室护士用药操作, 杜绝了用药环节中的药物剂量误差, 提高了需溶解药物使用的准确性, 满足了临床对儿童疾病治疗的剂量要求, 避免了剂量过少影响疗效, 剂量过多增加毒副反应等情况, 赢得了儿科医生对护士用药的信任, 避免了一些治疗纠纷, 甚至法律纠纷, 明显地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下一篇:和你在一起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