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2025-01-09

沉迷网络工作总结(17篇)

1.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一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总结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开展了一系列预防学生网络沉迷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增强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全面排查,掌握情况。及时掌握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重点排查有无学生到网吧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三、加大宣传。动员全体师生人人参与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之中,利用周一升旗、宣传橱窗、校园LED、主题班会、QQ及微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带领学生办了一期主题手抄报,引导家长及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

四、家校联合,提高质量。学校印发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每名学生家长手中,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关注和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时间。

2.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二

一、初中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自我意识萌发, 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网络自由平等的特点, 刚好为初中生提供了这样一片自由的世外桃源。在网络上人人平等, 在匿名的保护下, 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不用担心受到批评和惩罚, 而且观点越新奇、越怪异, 越是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这又刚好符合初中生渴望得到别人关注和认同的心理。网络成为初中生追求个性独立, 崇尚自由, 寻求关注和认同的平台。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们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特别爱幻想, 常常标新立异, 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接触网络。但初中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还不够强, 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丰富多彩、新奇刺激的网络世界的诱惑。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 心理尚不成熟, 认知能力有限, 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 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的错误信息, 对于分辨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 网上的信息就极易诱惑他们。

二、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初中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的学生感觉学习吃力, 上课听不懂·跟不上, 产生了畏难情绪。学校方面只注重学生的学业, 极少顾及学生身心的需求。很多老师都是以考试的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的优与差, 致使很多学生感到在学校中被忽视、放任或者歧视, 没有成就感, 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失去了人生目标, 只得上网寻求精神寄托。初中生很少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他们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 打网络游戏以及和陌生人聊天, 会给学生那苦闷、失落的心带来很强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一旦接触网络, 就非常容易沉迷于网络。

也有部分学生在现实中试着与别人友好相处, 他们对交往对象的期望往往过高。于是, 遇到了挫折之后, 他们就转向了网络人际交往。在网络上他们交到了期望中的新朋友, 忘掉了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三、家长未尽到监护、管理责任

许多农村父母整天忙于干活, 对孩子很少关注。他们没有时间, 也没有耐心, 从来也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有问题就打就骂, 孩子需要钱就给钱, 用钱去满足孩子, 父母不与孩子交流, 孩子在父母那儿也就得不到关怀、理解和赞赏, 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甚至到敌对的地步。孩子就把自己泡在网吧, 到网络里寻找亲情, 以逃避这种现实。由于网上的交往是虚拟的, 网络里有来自他人的鲜花和掌声, 没有父母的批评和指责, 这就很大地满足了初中生的虚荣心, 温暖了他们那寂寞、孤独渴望被关爱的心理。当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 再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的时候, 又使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对立, 孩子于是越发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网络之中, 越是沉迷于网络。

四、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

目前, 我国农村文化活动的场所还很少,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学生一样能去图书馆、文化宫、科技馆等地方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也没有机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而与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网络世界, 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许多初中生为了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 在周末或假期里就像脱了缓的野马, 将消遣娱乐的方式转向网络, 在网吧无拘无束地打游戏、聊天, 一呆就是一整天, 即使不吃不喝不睡却还乐此不疲。同学之间相互影响;黄色网站的诱惑;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过多, 教育工作者头上的紧箍咒太多;王同学因为出于好奇接触到网络, 网络里的新鲜、刺激让他产生了很强的上网意愿, 导致后来即便自己知道上网的坏处, 但仍然克制不知自己, 不上网就会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很多农村中学生自身认识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 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当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身行为的时候, 家长、老师的监控、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网吧老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放任初中生上网

法律规定, 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严禁网吧容留未成年人夜间上网。“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语也被很多网吧张贴起来, 因为现在进网吧的绝大多数人是青年人, 而初中生又是其中的主力军。有一些网吧老板为了赚钱, 又光明正大地接受未成年人入内, 甚至推出了各种营利手段, 如在深夜到早上这一时段, 上网费超低, 以此专门吸引学生, 放任他们通宵上网。而相关部门对网吧的管理也不到位, 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晚上根本就不睡觉, 整夜上网。很多游戏开发商, 也专门开发一些极暴力、极“黄色”的游戏, 来吸引这一部分人, 初中生一旦接触上, 往往难以自拔。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3.警惕沉迷网络引发社交恐惧症 篇三

晓冬今年21岁,三年前在某中专学校毕业,曾在深圳市宝安区某工厂打工,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去年工厂订单锐减,他也下岗回家了。晓冬从去年回家后一直到现在将近半年时光,足不出户,整天在房间上网玩电脑游戏。刚回时还会到客厅里走动,但听到门铃响,就赶快躲入房间,怕见生人,近三个月来竟连父母也不想见,总是等父母出门或休息后才出来吃饭。传说中有“田螺姑娘”的故事,是民间流传,但晓冬的父母亲身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田螺儿子”存在,每次他们出门后,晓冬就会出来洗净碗筷(父母有意留着不洗),他自己煮东西吃,夜间等父母睡后才出来冲凉。平时他出入总是锁门,在房内就反锁上门。需要电脑用具(如软件、耳机及配件)时,就主动与父母说话,父母主动与他交流,总是不理不睬,根本无法沟通。晓冬为什么这样?难道得了什么病?他的父母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心理分析】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时空距离变得不再遥远,地球也成了地球村,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可以断定晓冬由于网络成瘾而引发了社交恐惧症。

网络成瘾又称病态网络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指的是因重复对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周期性的、无法自拔、无力控制的着迷状态。患者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情感淡漠、人际交往能力显著下降、严重依赖虚拟世界、厌恶现实世界,并程度不同的存在抑郁、强迫、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

长时间上网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意和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异化,尤其不利于年轻人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严重迷恋网络还可能使人产生精神上瘾症状。一旦离开网络,他们便会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

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为社交中的紧张局促,常伴有回避行为,不愿见人。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更离奇,他(或她)感到别人的目光“特别凶恶”、“寒气逼人”,使他(或她)特别恐惧;另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目光会伤害别人,因而不敢看人。严重者甚至孤立自我,拒绝与外界发生任何社交关系。

【治疗处方】

首先要探明晓冬上网成瘾的可能原因:第一是工作不顺利下岗在家,以及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责备,由此产生的挫败感,促使他转而寻求各种途径缓解心理压力,而网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内心需要。第二是同伴关系不良。沉重的再就业压力和家长的过分保护以及城镇居民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使得晓冬这类的独生子女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同伴关系,因此他们内心的苦恼常常无人分担。第三是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晓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陷于情感孤独的晓冬将注意力转向虚拟世界,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从中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帮助晓冬戒除网瘾的具体办法:

1.认知。家长对晓冬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再找工作是晓冬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他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晓冬的危害,平时家长要多关心晓冬,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

2.系统脱敏。家长与晓冬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络10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7小时,第二周5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晓冬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

3.代替疗法。年轻人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晓冬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父母和晓冬一起登山、旅游等。鼓励他多与周围的人交往,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厌恶疗法。让晓冬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

下面的一些自我疗法对社交恐惧障碍者会有帮助,晓冬不妨一试: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7、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8、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都是克服社交恐惧的精神良药。

只有当晓冬戒除了网瘾并能够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能够放弃对别人的敌意时,他的社交恐惧症状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对晓冬而言一方面是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他就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学习社交的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地址:518004深圳市莲塘桐景花园帝景阁17-C )

4.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四

为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及时、高效地对学生沉迷网络进行预防、教育和引导,近期,我校为此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是制订方案。

校长主持召开专项会议,专题研究并制订了《关于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同时迅速进行排查,全面了解全校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使用网络基本情况,对排查出来的学生沉迷网络等问题,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

二是进行国旗下讲话。

在全体师生参加的学校集会上,政教处郑主任分析了成瘾网游、邪恶动漫、不良小说等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现象,教育引导同学们绿色上网、文明上网。

三是召开主题班会。

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认真调查了解学生上网的有关情况,深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四是利用广播宣传。

大课间时段,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全体同学宣读预防沉迷网络《三字文》和《倡议书》。

五是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认真阅读并签字,切实形成家校共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的坚实合力。

5.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朝阳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朝教〔2018〕148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预防师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日常管理,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开展了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班主任会议,制定系列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工作。会议上要求:

一是迅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采取系列措施抓好此项工作,保证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

三是集中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四是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设绿色校园网络;

五是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通过召开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形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学生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网络素养,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认真阅读并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要求家长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二、学校多措并举,积极进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知识的宣传。一是利用国旗下讲话、微信平台、板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通过积极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填写了调查表,学校进行汇总。

二是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充分课件展示,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警示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并通过漫画视频等形式,阐明沉迷网络能使痴迷者焦躁不安、粗暴无礼,远离亲情,远离友情,最后不能自拨,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三是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进行专题教育,教育家长多和孩子一起参加室外活动,爬山、运动、读书、郊游等有益活动,避免枯燥。多与同伴玩耍,增进友谊。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每一位家长,认真阅读并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通过多举措开展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切实增强了自觉拒绝沉溺网络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抵制沉迷网络的能力,同时,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家校携手,相信孩子们定会在纯净的蓝天下健康的成长。

6.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六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同时还发出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为了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的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我校接到通知后,于5月7至5月11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拒绝沉迷网络,做阳光好少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根据实际,通过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班级微信群和校训通等平台,请家长协同学校一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深刻认识网瘾的严重危害,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

二、学校利用星期一晨会,领导作了“拒绝沉迷网络,做阳光好少年”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德育处还要求各班主任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并出一期有关主题的黑板报。

三、学校要求每个班级以自己的方式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树立科学上网意识,有节制上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不沉溺于游戏;树立健康上网意识,注重收集和吸收有益的知识和信息,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7.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七

一、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原因

目前, 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 大学生涯规划缺失, 奋斗目标的不明确

这个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大一的新生。他们告别了 “寒窗苦读”时期的紧张生活, 一下子没有了学习目标, 奋斗方向。在高中阶段, 考大学是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 因此没有时间接受综合素质教育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 本以为应是人生最美好、最愉悦的阶段, 可进入大学后, 却渐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与自己的理想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些未被期望的理想学校录取或对学校所调剂的专业不认可的学生, 对学习缺乏兴趣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因而更加迷茫且不知所措。不想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和低落, 对现实状况感到难以捉摸, 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压抑, 无法确立奋斗目标, 对过多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 因此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这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新事物来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和缓解寂寞。

(二) 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 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

对于大二的学生, 入学一年, 但还是难以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这是因为大部分同学在知识、经验、能力及思想方面还未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大多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 导致了多方面的取向的偏离, 这类同学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 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 极易产生受挫心理, 呈现孤独的心情, 造成情绪波动。还有部分同学自尊心过强, 在过去的初高中曾是学校或班级中的佼佼者, 进入大学后, 因无法接受“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而倍受打击, 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 尤其当个人奋斗达不到预期结果, 极易造成心态失衡, 又无法解决和宣泄, 自我放弃并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消磨时间。另外, 大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 而在虚拟网络上可以让他们隐瞒真实身份、年龄, 甚至性别等特征, 避开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压力, 从而畅所欲言, 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 也满足了其他学友的需要。

(三)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 大学生需要得到的信息量大, 但同时自我控制力差

这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在面临着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特殊的过渡期, 部分大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未来未知世界的恐慌和迷茫, 他们需要通过手机网络来查阅各种资料, 从中获取他们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还有部分大四的学生, 则需要通过海量的信息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就业方向。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许多网站就是利用当代大学生的单纯和急于就业赚钱的心理, 迷惑和诱惑大学生们, 时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二、制定防止网络沉迷现象的对策与措施

(一) 制定可行适宜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

学生会、各社团组织因地制宜的搭建互动平台,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以自己幻想的大学和所学专业来否定现实中的大学, 而是需要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生活。要明白现在自己的任务仍是学习, 必须加强自身约束, 多想想自己的未来, 想想大学毕业后自己能够做什么, 为社会、为家庭能承担多少责任;想想在自己挥霍金钱与青春的时候, 家里亲人那些满怀希望的眼睛;想想父母为自己创造条件却省吃俭用, 而自己却在高学府的殿堂之上荒废学业, 毫无目标的玩手机的时候, 父母会有多么的失望。老师, 辅导员要尽量多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引导上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 同时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 帮其设计学习和职业规划, 把他们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去实现。针对心里有偏差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 根据个人表现作相应奖惩。小组一方面严格监控其上网行为, 一旦违背, 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相反如果坚持得好, 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 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心理条件较弱的同学提供关心, 在现实中感受更多一些爱与支持, 充实生活, 以减少其沉迷于手机网络机会。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心修养, 引导鼓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写写作, 打打球, 加强与亲人、同学、朋友的交流与沟通, 把心理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 不要自闭等等, 按照阶段性目标计划努力实现, 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二) 拓展新思路, 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中心, 不仅仅只对大一的新生, 让更多的90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 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能够具备对外来手机网络的诱惑有自觉分辨和控制的能力。因此,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应该列入学校正规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设立必修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科学化, 正规化。我们都知道, 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放在针对大一的新生, 而且几乎都是以调查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涯中。这样的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每年都设置不同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分析, 自我思考和反省, 将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中让任课老师突出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与学生多多互动, 解决学生的心理适应, 人际关系适应及学习适应等问题。

2.提倡心理咨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大学生都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甚至有同学则认为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同学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定期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 让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解决各类心理困惑, 建立学生们的心理档案, 并且对学生在任一阶段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让当代大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 学校各社团组织尤其是心理协会各发挥其重要作用, 定期请老师做一些心理知识讲座等,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只要长期坚持心理教育, 就会发现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如自卑感问题、人际紧张问题、恋爱与学习问题教师与学生在年龄和经验等方面差异带来的障碍, 增进心理教育效果。

(三) 强化校园网络媒体宣传的正能量, 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氛围

目前, 各大高校对校园网的建设还是比较快速的。但是, 还是缺乏一定的推广力度, 许多大学生对如何运用校园网络并不是特别知晓。因此, 各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媒体宣传, 让校园网给各个专业, 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带来便利。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 生活和娱乐相关的版块, 并且对各网站进行严格的管理。让大学生从中不仅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也能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摘要:预防网络沉迷,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难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应对高校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的现象进行探讨和剖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对策

参考文献

[1]曾佳蓉.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学习月刊, 2007, (6) :113-124.

[2]郭彦铮.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170-171.

[3]杜婷婷.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54-56.

[4]迎明, 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2) :86-89.

[5]陈亮亮.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1) :4-7.

8.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堤坝惊现蚁穴 篇八

出手!拯救迷途的羔羊

眼下的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痴迷度令人惊讶,有人甚至拿毒品来和网游相提并论。未成年人本身自控能力较弱,迷上网游就像染上毒品一样,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出现悲剧式的结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哈尔滨四青年沉迷游戏,为上网入室抢劫杀人”、“浙江三青年为上网合伙盗窃”、“小学生通宵上网后被火车轧死”一个又一个沉痛的教训唤起了人们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的高度关注。

为了拯救这些“迷途的羔羊”,国家终于出台相关的措施来制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游。2007年7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正式实施,其核心内容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1、覆盖较广,从大型网游到QQ游戏,均要督导;2、针对性强,专门针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3、未成年人游戏累计三小时内为“健康”游戏时间,三小时后的两小时为“疲劳”,此时间段游戏收益减半,若累计游戏超过五小时即为“不健康”,收益降为零。因为网络游戏玩家最看重游戏收益(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值与虚拟物品),这也是导致玩家长时间沉迷游戏的主因,通过强制手段把玩游戏的时间控制住,玩家就不会没日没夜地泡在上面了。久而久之,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被迫从网游解脱出来,又一次让那些无奈又无助的家长、老师看到了希望。

听听来自各界的声音

网络游戏的主要焦点矛盾体现在三方:游戏厂商、玩家和家长。既然网络游戏本身并不违法,你就不能粗暴的把网游“一棍子打死”;而如果玩家能够有节制地去玩游戏,作为一种正常的消遣和娱乐也未尝不可;孩子不去沉迷游戏了,家长自然也就放心了。对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游戏厂商、玩家和家长各自还有一些看法。

游戏厂商:是件好事!

也许从游戏厂商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来,你会以为他们这是言不由衷。然而游戏厂商却表示:虽然可能玩家上游戏的时间缩短了一些,但是会更稳定。原来一个游戏有效的时间可能是三年,四年,但是这样一个控制可能使这个游戏寿命更长,玩家实际上更稳定。不仅如此,时间一长,社会对网络游戏观念也会改变,甚至于家长也会鼓励孩子适当地玩。从长远来看,对网游产业的发展是正面的。防沉迷系统直接引导和促使整个网游行业的规范,网游公司在设计产品上不会一味靠在游戏时间上获益。

玩家: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玩了

“每次因为玩网游和爸爸妈妈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看到他们伤心的样子,我也很难过,可是一打开网游,就什么都忘了。”一个沉迷于网游的孩子如是说,“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防沉迷系统,我最多只能玩2个多小时,然后就去做点别的事情,迫使自己自觉一些。当然玩的时间少了,父母也不是那么反对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玩了。”事实上,被网游吸引的都是一些自制力较差,家长又疏于教導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玩意儿极易受诱惑,通过防沉迷系统对于时间的控制,对这部分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家长:终于有了一道“栅栏”

一名曾经为孩子玩网游的问题而焦头烂额的家长表示,自从有了这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孩子的确有变化。开始的时候,只玩不到3个小时孩子当然觉得不过瘾,急得团团转,可再玩下去的后果是’“前功尽弃”,尽管着急也没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后,孩子每次玩一会就主动把电脑关了,这第一道“栅栏”还是有些效果的。

“防沉迷”遭遇“蚁穴”

从来自三方的声音来看,“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健康角度也好,从学习角度也好,都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的网游时间做出限制。但刚出炉的“系统”,缺陷和漏洞也是在所难免。比如这套防沉迷系统只是对未成年人有所限制,如何确认玩家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未成年人只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轻松避开防沉迷系统。看到这里,文章开篇介绍的那个孩子为什么要购买身份证号码也就不难解释了。

为了逃避防沉迷系统的束缚,未成年玩家纷纷在网上购买身份证号码以注册网络游戏,在不良商人的推动下,对沉迷于游戏中的未成年人出卖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如同“蚁穴”一样,让原本为保护未成年人而修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这一网络堤坝出现了崩溃的危险。

随便到网上一搜,诸如“大量出售一手身份证扫描件!”“收购成人身份证信息!”这类买卖帖的跟帖火爆,部分网吧的经营者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块生意的巨大利益,个别网吧竟然把广告做到了网上:“办包月卡,可送成年人身份证信息资料。”身份证盗卖的泛滥,不仅助长了网游欺诈的不正之风,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虚拟身份之外,还有的玩家用“歇号不歇人”的方法“对抗”防沉迷系统,即用同一个账号申请多个网络游戏,当游戏时间达到3小时后,立刻换别的游戏玩。“先玩三个小时‘魔兽’,再去玩三个小时‘传奇’,然后还可以去玩三个小时‘剑侠’……”这样一来,实际上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并没有减少。部分不良游戏运营、开发商也可通过其他手段来破解防沉迷系统,如直接出售虚拟道具,或者机器人代练,便能保证玩家在不亲自上线的情况下,获得经验和装备。这些问题对于防沉迷系统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疏”比“堵”更有效

任何一种技术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一些缺陷也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在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方案中,还有供家长使用的查询系统,便于家长了解未成年子女是否在使用某一款网络游戏或者查询本人的身份信息是否被他人使用。除了技术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监督防沉迷系统的实施,对网吧加强监管,把社会对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关心累积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防沉迷系统的效力。

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不可能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防”毕竟是下策,“疏”才是上策。首先,要多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趣的网络娱乐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网游上转移,这样在网游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自然会大大减少;其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玩网游,不要一味地视网游为“洪水猛兽”,有可能的话可与孩子一起挑选一些较为健康的网游共同娱乐,把网络游戏看作像我们平时唱歌、打球那样日常的休闲方式不是更好吗?还有一种方式“把玩变学”,既然孩子对网游这么有兴趣,不妨在学校中开设一些游戏相关的兴趣课程,让喜欢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去接触、认识和了解网游的实质,甚至可以接触到技术层面,这样一来,不仅会少一些无知的沉迷者,或者还有可能培养出可一些未来游戏行业的精英呢!

蚁穴虽然可怕,可亡羊而补牢也不为晚。万里长城经历了几个朝代才成就万里辉煌,三峡大坝也需要经过17年才能完全竣工。希望“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经历磨难之后能成为网络中保护未成年人的钢铁长城,让我们的后代健康生活,开心成长。

9.预防沉迷网络 篇九

北寒小学 景庆辉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同学们进一步认清了网吧给他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坚定了他们拒绝沉迷网吧的决心。

2、珍惜在校的时光,正确利用网络。

3、深化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以行动营造“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环境。课前准备

1、进行“你是怎么上网的?”调查。

2、收集关于网络利弊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沉迷网络的危害

主持人:今天我们利用这次班会活动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迷恋网吧的问题。活动前要求全班同学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

1、张先生和妻子自己经营了一个小厂,由于业务忙,对孩子放松了管理。孩子原来成绩还可以,后来成绩一直跌,而且放学很迟回家。有一天,很晚了孩子还未到家,张先生就去找,结果在一家网吧里找到正在上网的孩子。张先生就对网吧的老板说:“我孩子因为上网吧来玩,丢了学业,以后如果有来,你不要让他进来。”老板答:“这么多小孩,我哪里认得?况且,他什么时候来,我也不知道。”张先生很气愤地对记者说:“这些网吧老板只认钱,不讲道德、良心。在网吧里找孩子那一刻,我恨不得有关职能部门统统取缔了这些违法经营的网吧。孩子都上高中了,我们不可能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只有从源头抓起,即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才能根本杜绝孩子上网吧。不然,我们家长防得了初一,防不了十五。”记者问他:“网吧对你孩子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张先生痛心地说:“一是影响了学业,成绩下降;二是影响了性格,自孩子上网吧后,对其他都不感兴趣,以前他蛮喜欢下棋、绘画、踢球的,现在整个人变了。”还有很多类似张先生这样的家长,他们都对网吧深恶痛绝,他们强烈呼吁:“网吧害了不少孩子,救救孩子吧!”有一位姓周的家长,孩子今年念初三,因为上网吧没钱,就去偷窃,被他发现了打,挨打后就离家出走,搞得他焦头烂额,他深有感触地说:“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害不亚于毒品。”由此可见网吧该有多么可怕!

2、泉州某某中学某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为十块钱的上网费抢劫小学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这样断送了。

3、浙江温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强因迷上网络游戏,常常夜不归宿,盗窃家里钱财,有一次盗窃家里300元正出门上网吧时,被老奶奶发现并极力劝阻下,小强怒不可遏,丧失理智,顺手拿起菜刀凶残地向老奶奶砍去,可怜的老奶奶关心照顾小强十几年,竟死于自己的孙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叹!

4、晋江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顺兴因迷上“传奇”游戏,不顾父母劝阻,连续通宵一个星期,吃住都在网吧,父母心急如焚,丢掉工作四处寻找,最后母亲心情焦躁,伤心过度,病倒住院。

5、据法制日报报道,广西省柳州市某中学初一年学生陈某某,因通宵上网,兴奋过度,第二天清晨被网吧管理员发现猝死在电脑桌上。

班主任小结:据专家统计,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所有犯罪的60%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中各种暴力游戏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警醒啊!

二、学生眼中的网络

主持人:我们班主任说的数字给我们同学们敲响了警钟。接下来让我们来观看小品表演《网络下的罪恶》。小品主要内容:三位男同学因上网费的问题敲诈勒索女学生,女学生报警,警察批评教育,三男同学痛哭流涕写下保证书,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坚决告别网络游戏。

三、小组讨论

主持人:谢谢老师和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1)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有哪一些?

(2)如果有同学或朋友邀你去网吧,你会怎么办?(3)面对网络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定时限量,请人监督,定时检查;注意力转移,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目标成就激励法;座右铭法。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对网络及远离网吧的见解。确实,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铭记身边这些惨痛的教训,远离网吧。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宣誓:向“网吧”告别!下面请我们班主任对我们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五、班主任总结:

10.网络沉迷作文 篇十

堂哥是个复读生,他已经第二次复读高三了了,但是,是什么使他一次一次地复读呢?这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堂哥自上中学就沉迷网络,总是一天到晚浸在网吧里。上中学时,他总是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假借去上学的名义,偷偷溜去网吧。后来还是老师来家访,伯父才知道真相。虽然伯父伯母采取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把堂哥从网吧拉回来。更令人气愤不已的是,在中考来临前,大家都在熟悉考场时,堂哥竟被伯母从网吧里纠出来。因此,他的成绩,大家也可想而知了吧。后来,上高中时,大伯又托了好几层关系,才应将堂哥挤进了一所末流的中学。

上了高中,堂哥才渐渐意识到了网络严重的危害性,这才努力、用功地读起了书。他一天要读的,要比别人多几倍。但是因为以前的缺漏太多,导致成绩一直上不去,这正应了颜真卿的那句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尽管堂哥已经努力再努力了,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就这么努力了两年,虽然赶上了一些,但终究在高考时因成绩不好被大学拒之门外。第二年,堂哥又由于英语发挥不好,再次落榜了,而不服输的堂哥选择了再复读一年。

现在距离高考剩下不到80天的时间了,堂哥也在竭尽全力地冲刺。相信,今年他一定会考上他梦中的大学。

虽然,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查资料、看书、发邮件、聊天……但是不少青少年由于自制力比较差往往被网络中刺激的游戏吸引,而走上叉路。离开家庭,放弃学习,奔向网吧,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11.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沉迷成因;网络沉迷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32-01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的大量运用,使得人们上网更加便捷,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转变了工作、阅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以出现了一部分青年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的情况,使其荒废青春,荒废学业等情况不时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如何让青年学生对上网掌握一个“度”,使其不耽误学习、生活。

通过我校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沉迷网络的原因有:

1、现实中的挫败与网络中的“荣誉感”,使学生沉迷于网络

青年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失败感,由于家长、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没有能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弥补自己的不足,反而逃避挫败,在网络游戏中找到久违的“成就感”,长此以往而形成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

2、缺乏家庭亲情关爱,在网上寻找寄托。

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在各处都有,可有一些青年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父母对其关爱不够,没有正确的励志引导和自己积极向上的决心,整天认为自己像被遗弃的孩子,在网上聊天,乃至于网恋大有人在,感觉自己好像终于有人关怀,过早地进入恋爱,而将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放一边。从而由于网恋引起的逃学、夜不归宿、整天用手机上网等。荒废了学业,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担心,从而造成学生家长“谈网色变”的心态。

3、自己缺乏坚定的意志,经受不住同伴的“劝说”和诱惑

青少年学生是学习任何事物最快的时候,同时已是逆反心理最强的时候,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思维能力不成熟、辨析信息的能力不强,经不起新事物的诱惑,由于爱面子、不懂得有效的拒绝,从而被“朋友”引入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形成“包夜”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觉,更有胜者出现逃学、学习下降、最后失学的悲剧。

4、自己甘愿堕落,为引起父母的重视。

5、父母对子女的放纵式管理,使其凭自己的心情办事,即所谓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家长不能有效的管教孩子,有的还给孩子起到坏的带头作用。拿钱给孩子上网,只要不打扰他就行。

针对这些调查发现的以上情况与家长、学生进行交流并查看有关法律法规,现就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应对方法提出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监管,适度上网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信息技术是人们进入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在学生阶段应该对网络有所掌握和了解,但应有一个“度”的掌握。即青年学生应该在家长的监管下上网,禁止孩子进入网吧。由于孩子还未成年,网络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一个人学好不易,但学坏却很快。因此我建议家长将家里的计算机放在家里的客厅,家长并不必在计算机旁看孩子在干什么,但只要有家长在,孩子就不敢看色情电影视频。家长对玩的游戏不时留意并提醒这是假的,注意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一天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

二、减少打骂、多点关心,发现孩子优点并及时鼓励

沉迷网络的青年学生往往没有自己发展的方向,在现实中没有成就感,缺少父母、老师的关爱,乃至于有的家长经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总认为孩子什么都没有别人做得好,总比别的孩子笨。长此以往,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因此只能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从而迷恋网络而不愿回到现实社会中来。家长、老师对这类学生应该多了解,观察,及时发现优点,并时不时提到他的优点,让孩子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三、家长示范、及时纠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重要引路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从出生以来就披上不学无术的标签。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家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只看家长是否真正用心去思考你的行为由于长时间在孩子的身边一遍又一遍重复,孩子潜移默化作用下对他影响较大,积极的影响使一个人积极健康发展,不良的习惯同样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还不成熟,受同学或朋友鼓动下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家长应该经过说服教育,使其知道不对的原因,自己改如何办,并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一旁协助改正。

四、金钱的合理给予,权利的有效控制

“金钱不是万能的”在全世界充满物欲的时代被看成一句笑话,有的未成年人认为我家有钱,我家长有权,自己谁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的情况,如“我爸李刚”的人,在思想、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面前,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的权利,一件事行就行,不行就一定不行,不能太对孩子溺爱。

五、教师在教育中平等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学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学生在他们的眼中始终存在着差异。那些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学生,老师们给予的关心较多;而对“后进生”,老师往往不是训斥,就是置之不理。教师对“后进生”缺乏耐心,也没有恒心,也就使得他们自我轻视、自暴自弃。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生,这道理可能每个教师都明白,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会“偏心眼”于那些学习成绩好,又聪明乖巧的学生。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上进生”,用平等的眼光来看他们。其次对每个学生都要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关爱。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关心他们。

参考文献:

[1]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第六章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12.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十二

据新华社电英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沉迷网络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这项研究结果刊载于学术期刊《精神病理学》。

利兹大学卡特里奥纳·莫里森博士带领同事研究上网与抑郁间关系。他们通过社交网站招募1 319名年龄为16至51岁的志愿者, 让他们在线填写调查问卷, 回答上网时间、上网目的和一系列判断是否罹患抑郁症的问题。

结果显示, 小部分志愿者有“网络强迫症”, 沉迷于网络世界, 宁愿上网络聊天室和社交网站, 也不愿意参加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还有1.2%的调查对象程度更甚, 已经上网成瘾。研究人员发现, 上网成瘾者的抑郁得分比普通网民高5倍, 达到中度至重度抑郁。

13.沉迷网络倡议书 篇十三

一:沉溺网络,会造成身心伤害。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目的是保护他们身心健康,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但是,许多网吧尤其是黑网吧的老板,为了盈利,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一个学习优异的孩子,只要沉溺网吧,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原因很简单,网络游戏或聊天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一旦沾上了很难自拔,有的甚至走人歧途。大多数上网吧的孩子往往是背着老师和父母偷偷去的,既然去消费,一旦没有钱了,就会去借,甚至去偷、去抢,走上犯罪道路,有的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洛阳一个网吧的老板,就因为三个学生连续玩了三天三夜,付不起消费,将他们全部杀害,手段残忍,骇人听闻。未成年人是网络最大的受害者,关心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其二:沉溺网络,会浪费宝贵光阴。网络是虚拟的,有很大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诱惑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获奖感言《关于未获诺贝尔奖》的文章中说;“网络给人们思考能力带来极大影响,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即使理性的`人们认识到已经上钩,也难以自拔。”她的话不无道理,发人深省。倘若一个人整天泡在网络上,必然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只能是消磨人生宝贵的光阴。凡事有个度,才是正确的网络人生。

其三:沉溺网络,会阻碍人的思维。毛泽东说过,实践出真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认知和经验,反作用于实践。多丽丝?莱辛说:“如果沉溺网络,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来。”虽然她讲的是关于作家的话题,但道理是一样的,既缺乏实践活动,会阻碍人们的创造力。一位大作家也曾说过,网络写手是出不了大作家的。虽然说的有点绝对化,但不无道理。不经过实践活动,东凑西拼是写不出精品的。

其四:沉溺网络,会影响正常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维系爱情的避风港,是亲情的联络站。倘若一个人沉溺网络,到了痴迷的境地,势必会影响家庭和睦。有的甚至会破坏家庭,把美好的婚姻逼向死亡,网络情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倘若一个人整天都想着网络上的事,在虚拟的世界里游荡,他的正常生活能不受影响吗,可想而知。

其五,沉溺网络,会走上犯罪道路。对于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来讲,在网络上进行诈骗活动,无论是贪财还是贪色,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骗子的招数往往是诱人的、动听的、美好的,就是让你情愿往陷阱里跳,知道上当,吃后悔药已经来不及了。

14.沉迷网络,拒绝网瘾主题班会 篇十四

高一(2)班

教育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

2.加强班内学生网络管理与引导,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

3.深化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以行动营造“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课前准备:

1.你都利用网络做什么?

2.你每天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间有多长? 3.收集关于网络利弊的资料。活动过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看新闻、学知识、查资料等等,可以说,网络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极大地扩充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本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海洛因是毒品,但沉迷于上网的毒性不亚于海洛因”。网络中有不少“黄色垃圾“对青少年学生的毒害是巨大的,一些网络游戏、网络博彩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无比的诱惑力。有的学生对此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这些都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增强对网络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我们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做到“健康上网,拒绝沉迷网络”。

一、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1、网瘾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集体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产生极大影响。

2、网瘾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长时间上网会使青少年迷恋于虚拟世界,导致自我封闭,与现实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会导致人格异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3、网瘾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最为直接的危害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会发展到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监考的内容,也可造成青少年自我过分放纵,使法律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二、问题讨论:

1、你对网吧的环境有何感受?

2、上网的人员都是哪类人,都做些什么?

3、青少年上网吧都做些什么?

4、你认为上网会不会影响到学习?举例说明。

三、拟定健康上网倡议书

1、不禁营业性网吧,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坚决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2、不浏览色情网站。色情网站是荼毒未成年人心灵的鸦片,一旦接触,就会使人精神萎靡、身心受害。萎靡要主动抵御色情网站的侵袭,自觉做到不碰、不沾、不看、不传。

3、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但又容易使我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游戏永远只是我们的业余生活点缀。

4、科学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四、健康口诀,强调总结

内容健康,时间适当,接受监督,加强自制。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在网络时空健康的遨游,收获许多。

健康上网,拒绝沉迷网络主题班会

15.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在大学生的网络活动中, 网络游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份调查报告显示, 现在的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率已经几乎接近100%, 在使用网络时, 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50%以上, 聊天的比例为20%, 听歌、看电影的比例为17%, 查看新闻及相关资料的只有不到的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次调查, 约有76%的大学生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每天游戏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4%、1至3小时的占32%、3小时以上的甚至超过30%。

二.造成大学生沉迷网游的原因分析

1.压力减小、课余时间丰富。

相对于高中的繁重学习压力, 大学的学习显得轻松、自由、没有复杂繁多的作业、考试、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充裕、丰富。大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 有的学生开始的确是在网络上搜索专业知识、社会常识等, 但时间一久, 就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开始一点点陷入到网络游戏中。

2.学业困难、转而在网络游戏中实现自我。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的困难、学习找不到方法、以及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等原因学习上出现了困难, 往往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而且发现网络游戏中能够找到学习中无法实现的自我价值, 创建一个英雄人物, 只需要一秒钟, 拥有过硬的物质装备通过简单练级、砍杀等就可以轻松实现, 于是他们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成功和畸形的自信中, 最终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

3.不善于沟通, 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的校园除了学习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沟通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进入社会前的培训课程, 但有些大学生面对忽然变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不适应, 或者因本身缺乏自信, 不能坦然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害怕自身不足暴露在他人面前, 而在互不见面的网络中他们则可以隐姓埋名, 包装、隐藏自我, 成为侠客、英雄, 以心中幻想的形象出现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进行游戏, 似乎这样才能找到快乐。

三.大学生沉迷网路游戏造成的影响

1.分散精力, 最终导致学业荒废。

大学生由于沉溺于网游中, 必然要以花费时间为代价, 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感到快乐, 渐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晚上通宵游戏, 第二天无心听讲, 慢慢开始频繁的旷课, 成绩下滑, 考试挂科, 收到学业警告甚至是降级和勒令退学。这样的玩物丧志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成材无望。

2.人际关系疏远, 缺乏现实中的沟通和交流。

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 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习惯性的回到寝室就面对着机器、网络、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 和寝室的同学没有沟通和交流, 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导致寝室同学关系疏远, 互相缺乏了解和关心, 本应最亲密的同学情谊变得疏远而冷漠。

3.沉迷网游对身体造成损害。

长期上网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身体因受到电脑辐射, 导致正常的生理机能下降, 免疫力降低。缺乏运动导致视力下降、腰椎病、头昏脑胀, 情况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植物性神经紊乱。近年来, 也有报道称大学生因过度网游而导致猝死的现象。这些都带给一个正直青春成长期的大学生带来本不应有的痛苦。

四、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有效途径。

1.丰富校园活动, 充实空余时间。

可以开展大量的校园活动, 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经常开办各类竞赛、知识讲座、智力游戏等, 号召各学院结合专业学习实际开办各种兴趣协会, 支持并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让他们投身到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努力中。将他们的课余时间都充分调动起来, 让积极的快乐力量充实大学时光。

2.加大学生日常管理力度, 规范课堂秩序。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 他们需要有老师在身边时刻鞭策和鼓励, 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风的建设, 严格抓好日常课堂的出勤和秩序。使他们从开始的“不得不上课”, “不得不放弃游戏”慢慢变成主动学习, 爱上学习。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 保证学生文明上网。

建议学生寝室统一使用安全的校园网络, 限制网速, 限制内容。现在的大学生电脑已经普及, 日常作业也大多需要通过电脑来完成, 禁用电脑和网络是不现实的。但事实证明, 校园网的流量速度足以支持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 而易上瘾的大型网游往往需要更快的网速, 如果网速有限, 游戏就不‘顺畅’, 就会控制他们网游的欲望。同时, 校园网可以增添大量的有益资料和影音资源,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又可以锻炼外语能力或者了解更多社会文化、世界历史等知识。对大学生的学业有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4.加强心理疏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经常关心大学生的情绪, 对心里反常的学生要及时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把迷恋网游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对已经痴迷网游的学生, 要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回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来。与家长、同学配合, 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告诉学生网游的危害, 讲讲父母供他们读书的辛苦和望子成龙的心情;呼吁同学们互相监督, 也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学生学习互助小组等, 从而使学生逐渐远离网游。

参考文献

[1]宋颖刘思远筑牢大学生网络游戏“防火墙”教育与教学研究1672-5913 (2009) 10-0114-02

[2]余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4第27卷第2期

[3]王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第21卷第12期

16.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 篇十六

大三第一学期,小李刚刚转入政治经济学院,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感到很新奇,暂时脱离了网络游戏。12月起,当他逐渐适应了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又开始玩网络游戏了。“我们见过迷恋网游的,但是没见过这么痴迷的。下午2点半就要考试了,他都能把游戏玩到2点。”他的舍友说,他玩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征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都要外出上网,一刻不停地玩上8个小时,有时候课都不上了,即使去上课,也是在课堂上“补觉”。

此外,小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并没有购买私人电脑。由于经常性地去网吧上网、购买游戏角色的装备等等都需要钱,他几乎把全部生活费都投在了游戏里面,一日三餐也只是用免费师范生的补助,很少给饭卡充值,冬天很冷的时候也只穿薄薄的单鞋。小李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学院的学生活动。

17.沉迷网络工作总结 篇十七

(2)影响身体健康 当游戏者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玩游戏时,自然除了坐在电脑面前外,基本不可能在去做其他事情,这样天长日久,自然对身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如视力下降、体能下降、饮食无规律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等。长期的坐于电脑前会导致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各种疾患。

(3)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危害 由于爆破、杀等恐怖镜头频繁,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便轻微的声音也会激动得心跳、冒汗。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4)具有暴力倾向 由于在游戏中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游戏者产生一些影响,而这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所以出现一些学生因很小的事情就发生冲突,甚至导致流血事件的发生。

(5)语言不文明 在游戏中充满了许多骂人的肮脏语言,个别不文明的玩家还常在公聊里尽情显示其“骂人之能”,这些语言接触多了,自然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脱口而出。

(6)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当游戏者把大量时间消耗在虚拟世界时,那他留给现实生活的时间自然就很少了,这样一来,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做的的每一件事,于是出现成绩下降、上课没精神、逃课、与别人打架等现象。

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沉迷网络游戏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网瘾,通常戒除网瘾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1、增强网瘾者的自我认知。帮助网络成瘾者正确了解网络,指出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受治者学会去分辨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利用网络扩展知识做偶尔的放松和娱乐。与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人生规划,帮助其找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规定上网时间。很多人一碰上电脑就无法自拔,常常忘记时间,不愿意挪位子。尤其是青少年,自我控制意识差,喜欢玩游戏。所以,这就需要严格规定上网的时间,并自觉关闭网络。如果自己难以控制的话,还可以请身边的人监督。

3、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孩子上网成瘾,很多时候是家长的教育方法除了问题。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慷慨上,要什么给什么,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家长要多反思,注意学习好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我爱南水大桥作文下一篇: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