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精选5篇)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一
扬州市城北初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运用(共45分)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2分)()A、应和(hé)风筝(zhēng)贮蓄(zhù)粗犷(guǎng)
....B、铃铛(dāng)絮叨(dāo)决别(jué)侍弄(chì)....C、分岐(qí)荫蔽(yìn)鉴赏(jiàn)云霄(xiāo)
...D、恍然大悟(huǎng)截然不同(jié)争执(zhí)抖擞(sǒu)....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B.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的表明自己的见解。....C.辩论会上,他往往能够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D.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B.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D.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老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5.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的“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B.“千万不要背思想包袱”中的“包袱”是负担的意思。C.“足下前来,蓬荜生辉啊!”“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
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一句中的“高邈”“深远”“凄冷”“纯净”都是形容词。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它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美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C.《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D.《走一步,再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7.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名句或作家、作品。(11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2)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3),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秋风吹散马蹄声。()《潼关》)(5),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的句子是。
(8)复旦大学的校训来自《论语》中子夏讲述修身的方法,求仁的门路,这两句。综合性学习(6分)
8.班级准备开展“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2+4分))
①如果让你组织这项活动,你准备怎样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请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②如果让你编辑一份“文学手抄报”,请你先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
小报名称: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7分)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1)上面这段文字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1分)(2)这部作品为什么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
(2分)10.《猎人笔记》是___________的成名作,作者善于用动物形象去比喻人物的性格:把那个胆小窝囊、一见到上司便浑身发抖的捏多皮尤斯金比喻成“ ___________ ”;把那个沉默、孤独而又坚强的护林人佛马称为“ ___________ ”;把那个性格好动而不安分的卡西阳称为“ ___________ ”。(4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②王昌龄:盛唐诗人,写作本诗时被贬为江宁县丞。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11、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3分)
1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
①【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 ..(3)方与之食(4)恐其自食其言也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6.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3分)
(三)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①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②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③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④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⑤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说说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9.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4分)
(四)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⑴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⑵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⑶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⑷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⑸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⑹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⑺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⑻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⑼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⑽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⑾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⑿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⒀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⒁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⒂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⒃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⒄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⒅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⒆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⒇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20.作者的文学之路坎坷不断,请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分)
21.阅读文章第⑻~⒅段,列举出“我”在文学道路上的诸多经历。(4分)
2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23.“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这是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一句妙语,作者将这句永远铭记在心的话在文中 多次重复,并拟为文题,有何用意?(4分)
三、写作(60+3分)24.亲爱的同学,你踏入初中校园的大门已半年有余。这半年的学校生活中,你肯定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在你迷惘徘徊时,他(她)会及时点拔你;在你萎靡颓废时。他(她)会马上鼓舞你;在你失败失意时,他(她)会迅速安慰你;在你艰难尴尬时,他(她)会当即援助你;在你成功忘形时,他({她)会立即警醒你„„你的心中曾多次涌起感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书写你的一次亲身经历和感动!请你以“那一次,幸亏有了他(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D
7、参考①示例:
一、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分工,分别进行“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小报”“文学鉴赏”的准备工作;
二、一周后,组织全班进行大组总结交流,可以选好主持人,按一定程序组织交流评比活动;
三、请老师点评,并提出意见;
四、宣布评比结果。
②不设标准答案。手抄报名称和栏目名称具有文学色彩即可。手抄报名称,如“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栏目名称,如“我与名著”“名家简介”“文学新星”等。
8、(1)《朝花夕拾》(2)(因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回忆自己往事的文章,自然多会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此外,用第一人称还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如同与作者促膝长谈的感觉,更显亲切。)
9、屠格涅夫 像一只被逮住的小鸟 孤狼 跳蚤
11、来到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1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 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3、C
14、约定 舍弃 才 害怕,担心
15.(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2)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6.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附【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7.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18.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将大多数人习惯了众声喧哗的表现和阅读带给人精神定力进行对比,鲜明有力地论证了阅读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是对精神的刷新。
19.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意思对即可。)我中考落榜,开始自学;我加入校文学社,开始创作,小有成果;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边工作便创作,但屡屡受挫;我的文章在《散文》发表,母亲用炒花生的方式祝贺我。
21.刚刚加入文学社,老师生病,文学社解散;边工作边从事写作;投出的稿子总是不被采用时,对文学创作产生动摇;读书让我的文学之路变得坚实了许多;一年后,我的文章终于在散文这样的大杂志上发表。(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做匕首,形象地说明了所有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充满了嘲笑和鄙视,表达了一向倔犟和高傲的我,因中考失利而失去面子和自尊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
23.此句出自母亲之口,语言质朴,即是行文线索,又蕴含深刻含义,表层含义:炒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炒得恰到好处。深层含义:说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如炒花生果一样,不会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在经历过迷茫,困惑,痛苦后能够坚持下来,才能够成长,成熟,成功。
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16世纪,明代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嘉靖朝以后,伴随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彩色釉主体转化的趋向。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市场的份额,占据了瓷器的主流地位。而至万历时大批量生产,由海外市场所激发,东南沿海新的青花瓷窑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青花瓷遍及全国的实态。青花瓷的空间发展轨迹说明,在文明成长过程中,青花瓷完成了从地方向大一统国家的扩展,其成长不仅是自身的纵向繁衍,还在对域外的横向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得到了域外的认识和交融发展。在内外市场环境的互动作用下,青花瓷的展开,见证了世界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传播范围来说吧,青花瓷达于亚、非、欧、美各地;就从事贸易的商船而言,包括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船只。若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中西开始直接交往的世纪。随中西直接交往发生的是西传欧洲的享誉世界的瓷器交流。迄今为止,学者普遍熟知青花瓷在日本、安南的大量仿制活动,也了解青花瓷传入欧洲后,促使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区大量仿造青花陶器的历程,更清楚的知道欧洲直至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研制出瓷器。但是,对于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的葡萄牙于17世纪初已产生了青花彩陶规模生产的事实,却鲜为了解——青花瓷出现在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家庭与餐桌上,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陶器和木器,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文明交流的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融通汇聚于其中。梳理青花瓷的时空巨变轨迹,无疑可清晰的看出,青花瓷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流播,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制瓷技术,还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和文明的冲突,也有着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长,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万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两条原因:白银货币化和市场经济加速萌发。B.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直接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C.17世纪,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已形成青花彩陶规模的生产。D.青花瓷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西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为文明流播的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通过阐述青花瓷的发展历程,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窑址兴起、商业化和域外传播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文明交流的媒介。C.文章论述青花瓷时空巨变的轨迹,为中华文明在域外的交融、发展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观点后,接着分析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它的发展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可能发现不了青花瓷的巨大作用。B.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可见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C.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D.独步世界的青花瓷带来的启示是,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是血与火的洗礼和冲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新 鲜 空 气 陈树茂 天空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一大早,几声清脆的电话声,唤起了百分之百满意公司员工的热情。接线小姐彬彬有礼地说,您好,百分之百满意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我需要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你们可以提供吗? 新鲜空气?接线小姐听过顾客不少奇怪的要求,但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听说,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请您将要求再说一下,留下电话号码,10分钟后回复您。老板看着这个顾客的要求,喃喃自语道,每天早上7点,准时送一袋白云山的新鲜空气,要求是早上5点的,价格不限。真是怪事,现在白云山的空气这么值钱么?老板有些怀疑,但有钱就得赚,这是他的信条。他马上回复,每袋500元,明天开始送。对方竟然一口答应。老板安排了新员工小林跟单。第一天,小林4点多就到白云山顶,5点钟一到,他立即拿出保鲜袋装好空气,再用纸盒子装好。按顾客提供的地址,小林来到市中心的一个高级小区。小林看看时间,刚好7点,他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人,还拄着拐杖。老人接过保鲜袋,打开袋子对着脸,空气哧一声散开,他痴痴地笑,就是这个空气,就是这个感觉。他回身掏出500元说,以后每天准时送来。第二天,小林依然4点多就来到白云山顶,他暗暗发笑,一袋空气值500元,我在这里站一天不就成百万富翁了?他照旧5点钟装好一袋空气,7点准时送给老人。老人闻着空气,依然很享受,不问什么就给钱。连续几天,小林都在想,白云山的空气真的这么值钱?他也模仿老人的神态,深吸一口气,眯着双眼,感受一下山顶的空气。他很失望,无法感受其中的乐趣。一天,小林睡过头了,赶到白云山顶刚过5点,人有些多了。他赶紧拿出袋子装空气,心想,我就不信迟几分钟你会知道。当老人打开袋子时,脸色马上变了,这不是5点钟的空气!小林吓了一跳,神了,差几分钟都知道?老人继续发脾气,年轻人做人要老实,是就是,非就非,你再不老实,我让你老板炒你鱿鱼!小林一想到被炒鱿鱼,有些害怕,几乎要哭出来,哀求着说,老伯,请您原谅我一次吧,我找份工作不容易啊。老人看小林快哭的样子,摆摆手说,好吧,今天不给钱,明天继续送。小林说了很多句谢谢才离开。一路上,小林还是无法相信老人那么神奇,才过几分钟,怎么可能知道?小林叹了口气,这500块只能自己垫付了。之后,他再也不敢骗那老人了。老人每次验货成功后,照样二话不说就给钱。小林送了一个月,他一直很纳闷,真想找机会问清楚,但公司规定,不得向顾客询问原因。小林整理了一下,得出结论:单身老人,有钱人,行为怪异。有一天,小林准时送货上门,按了好久的门铃不见老人开门。他想,暂停服务要提前取消的,这是公司的规矩。老人是不是外出了?他侧耳听听屋内好像有些声响。他打不开门,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原来老人晕倒在里面,幸好小林及时发现。小林一直跟着去医院将老人安顿好才离开。一个多月习惯了早起,小林这几天早上也睡不着,心里想着那老人的事,也想到了乡下年迈的父母。周末,小林买了水果,早早去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看到小林,很惊喜,招呼他进来,还颤抖着说,谢谢你来看我。小林说,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小林看看周边,忍不住问,老伯,您家人呢?怎么没人来陪你啊?老人听完,默默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讲着,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去年老伴走后就成一个人了。小林好奇地问,那新鲜空气又是怎么回事?老人听完破涕为笑,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单身老人病死家中没人理,我就想到这法子,让你每天给我送空气,白云山是我和老伴相识的地方,每天可带来一些回忆,你每天还可以定时来看我。小林又问,你怎么不去老人院?老人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去老人院,家里多少有些温暖和回忆,去那里没有家的感觉。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您怎么知道的?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了,你那天在外面给你女朋友打电话的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小林也忍不住笑了,我还以为真的那么神奇呢!小林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保证是5点钟的,免费赠送。老人接过袋子,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不限价格预定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为后文的情节作了铺垫。B.老板有钱就得赚,不问缘由一袋空气售卖500元,揭示了当下生活中人们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的现象。C.小说最后“小林也忍不住笑了”,写出了小林的不好意思,也体现了小林对老人的理解,让小说的结尾有了一丝温情。D.小说从小处入手,将如今老年人生存的许多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令人唏嘘。5.“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 学术界的朋友都知道,周先生治学范围广阔,涉及先秦诸子、楚辞、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涉及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涉及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古代诗歌史以及笔记小说史,在《韩非子》、《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实在要概括,也许用“传统文史之学”来指称周先生的治学范围比较合适一些。所谓“传统文史之学”,按周先生的理解,并不专指文学和历史两门学科,而是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如哲学、宗教、思想等等,内容广泛,而且彼此不可分割。周先生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的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假思索地将周先生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建树甚多,在他较早的那本论文集《文史探微》中,就有好几篇论文堪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经典名篇,比如《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阮籍〈咏怀〉诗其二十新解》、《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等,皆独辟蹊径,思新论闳,启示学界良多。细思起来,这都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1950年,周先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在他早年所接触的老辈学者中,还颇有一些存魏晋风度之流风馀韵者,周先生深受濡染。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政治出身不好的他始终面临着危险,处境与魏晋文士颇为相似。与此同时,由于学有专长,做事认真负责,他又常作为使用对象,被分配承担重要的具体任务。他总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都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日子里撰写的。新时期以后,学术环境大有改善,周先生焕发精神,开始快乐地工作着。学术任务和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周先生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直到耄耋之年,犹然笔耕不辍。“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无不为”,是周先生爱说的两句话。记得1980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冲击着本该宁静的大学校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俗语便是对当时脑体收入严重倒挂的社会现象的生动描述。刚开始读博士的我,心里也不免有烦躁。有一天,在南园橱窗里,见到研究生院正在展出“名家寄语”,有周先生题写的六个字:“以不变应万变”,当下真如醍醐灌顶,感觉周身顿时清凉了起来。后来,我又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周先生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更加深了理解:“如果你热爱专业,深信自己在这领域中可以作出应有的贡献,那就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应该抓住目前的青春时期,努力攀登,而不要左顾右盼。”如今,时过境迁,学界的浮躁早已花样翻新,但对天下有志向学的年青人来说,周先生的这句寄语仍是针对性很强的智慧箴言。2000年9月,《周勋初文集》七卷本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先生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亦有深意存焉。“无为”二字,可以用他另一句话来解释:“顺其自然地登攀”,“若用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说,这或许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相结合吧。”在我看来,“以不变应万变”和“无为而无不为”,两句正好可以凑成一对,互文见义,阐释了周先生魏晋风度的具体内涵。平日侍坐,听周先生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是一大乐事。众所周知,陈寅恪和陈垣是近代史学两大家,成就巨大,而学术风格各不相同,周先生曾把二陈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有一次周先生在外地出差,出租车司机见老先生银发纹丝不乱,身躯伟岸,腰板挺直,猜想他是一位将军。周先生笑笑,不置可否。我想,如果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比作攻坚战,那么,称周先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今天,这位已经82岁的白发将军依然活跃在战场上,精神矍铄,像一棵挺拔的不老松。相关链接: ①周勋初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不少学者被迫参加了“法家著作”的注释评论工作,出版了不少书籍。但事过境迁,未见有多少书成为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周勋初参加了由南京大学承担的编写《韩非子》的新注的任务,他把那个儿戏式的政治任务变成了严肃的学术活动,不但趁机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也广泛的涉猎了一番,并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出了《韩非子札记》一书。7.下列不属于周勋初“以不变应万变”或“无为而无不为”表现的一项是(3分)A.周勋初静心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在根本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时期深入研究,撰写了《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高适年谱》等书。B.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出版时,周勋初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无为”二字用它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顺其自然的登攀”。C.周勋初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他曾把陈寅格和陈垣这两位近代史学大家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D.周勋初文革时期参加编写《韩非子》新注的任务,不但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广泛涉猎了,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最终写出了《韩非子札记》。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史不分”是中国的学术传统,周勋初先生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各门类融合起来进行研究。B.周勋初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本身做得非常出色。C.周勋初学术任务与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他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作者在对周先生的赞美、崇敬中,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D.《文史探微》《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文革时期撰写的,体现出周勋初先生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诠释。E.周勋初先生在研究生院的南园橱窗里题写“以不变应万变”,意在寄语青年学生不要受学界的浮躁风气、社会上的拜金潮流的影响,惜时勤学,静心登攀。9.作者深情礼赞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其“魏晋风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B.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C.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D.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就是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行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C.团练,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宋代都设有团练使一职,如北宋苏轼曾任黄州团练使。D.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继筠被周祖上表推荐随行讨伐三叛。平定叛乱后,他就由原先增补的殿直,改任为供奉官。B.何继筠在衙内都校任上曾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后来担任钦州刺史。C.开宝二年,正驻兵阳曲的何继筠,被太祖急速召到了太祖所在地,并授以计谋策略,以抵御契丹。契丹大败后,何继筠因为立功被升为建武军节度使。D.建隆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召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死后,皇帝亲自前去吊唁,为他流泪,并表达对他功劳的肯定和逝世的惋惜之情。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2)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14.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B.“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C.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辛弃疾也喜爱饮酒,以致连睡觉的床头都摆上了刚刚酿成的酒。D.“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儿童的保护、欣赏的态度。E.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②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③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⑤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⑥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物种和种群的消失及栖息地丧失与过度开采、生物入侵等多重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口过量增长和过度消费导致的,人类应对此加以控制。B.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料。C.我们要教育引导企业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企业的崇高社会声誉和良好社会形象。D.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首席《儒藏》项目的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辑计划延续到2025年。19.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 ① 最高的实现,② 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③,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 ④ 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⑤ 是这样,⑥ 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以至于 即 / 是 即使 倘若 B./ 因为 然而 却是 即使 要是 C.尤其 / 可是 只是 正因 就算 D.乃至 因此 但是 却是 即使 只要 20.请根据下面画线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连贯准确。(6分)那些诗句链接着山川名胜,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了大名湖,昭示我们灵动的水成就沉稳的山;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每享受一种便利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目前已有微信、淘宝等十款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了隐私条款的文本修改,这样就能有效管控网络风险;同时进一步增强用户控制权,将强迫用户同意等现象转变成让用户拥有注销权、更改权等,这样就能保护用户免受伤害。①每享受一种便利不一定带来风险的增加。② ▲。③ ▲。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段时间,一则小女孩上大学的新闻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张易文今年10岁,从未接受学校教育,4岁起在父亲张亚东开办的私塾里读书。2016年,9岁首次参加高考,总分172分;复读一年后,2017年以352分的成绩,被商丘工学院专科录取,按照父亲的规划,孩子要争取20岁博士毕业。“神童”美誉与“炒作”质疑相伴。张亚东则称,自己的教育观是“早快好省”,通过“跳级”节省下时间,能够为女儿的未来赢得更多机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遂宁市高中2019级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3分)D.(A文中是“瓷业”生产,并不是单指“青花瓷”;B“直接”有误。文本中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的原因有三点: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变化;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并没有指出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即使分辨直接或间接的原因,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应属于间接原因。C文本中是17世纪初。)
2.(3分)A(“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错误。)
3.(3分)B(“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有误。于文中无据,而且“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也得不出“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的结论。)
4.(3分)B不问缘由是因为公司有规定,“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强加因果。
5.(5分)①年迈体弱:预约电话时有气无力的声音;开门时住着拐杖。②孤居有钱:妻子几年前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价格预定服务,住在高档小区。③口硬心软:发脾气教训小林,吓唬小林让老板开除他,最后于心不忍。④孤独寂寞:害怕孤身病死在家没人理,预订服务是为了有人看他。⑤渴望温暖、关怀:留恋家里的温暖和回忆。(形象特点1分,分析0.5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6.(6分)①效果上:娓娓道来,水到渠成。这样温馨的结尾,符合大多数人美好的心理期望,留下回味的空间。②凸显人物:老人因为小林的关怀笑得这么灿烂,凸显老人的孤独寂寞、渴望关怀。③升华主旨:以笑显心酸,揭示现今老年人生存的问题,呼吁我们关爱老人。
7.(3分)C(这是表现周勋初有魏晋风度,喜清言的特点。)
8.(5分)BE(A“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应是他倡导,率先提议,首倡。C“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无中生有。D《文史探微》是他的早期论文集,不是文革时期写的。)
9.(4分)①他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里建树甚多。写了很多经典论文,这些论文思新论閎,简洁明快,清俊通脱。②他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他的研究挥洒自如。③他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④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冲击宁静的大学校园时,他“以不变应万变”告诫青年学生,远离浮躁,静心攀登。⑤他主张“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的登攀”,很好地结合了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⑥闲谈学林掌故,分别以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来比陈寅格和陈垣两位近代史学大家,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10.(3分)C 11.(3分)B(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12.(3分)D(不是“建隆三年”,是“开宝三年”。)
13.(1)活捉了二个刺史,俘虏了一百多人,斩首了一千余级,缴获了七百多匹马和很多的兵器铠甲。(关键词“生”“禽”“获”“器甲”,一词1分,句意1分)
(2)四年秋,来朝,背上生了毒疮。皇上亲自到他的住宅看望,还赏赐了很多。(关键词“发”“车驾”“幸”“锡赍”一词1分,句意1分)14.BC(B本词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C床,酿酒的糟床。)15.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了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愉悦之情;闲适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感情1分,分析1分。答对1点得2分)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C(①【错误】“筚路蓝缕 ”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误解词义。②【正确】伐功矜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③【错误】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④【正确】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⑤【错误】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⑥【正确】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18.C(A.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B.搭配不当。“种子”不能“传授”D.语序不当。“首席”应放在“专家”前。)
19.D(①处有进一层的关系 ②处前后句是因果关系 ⑥注意后面的句子中有个“仍”。)20.答案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让我们明白登高才能望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吟唱了黄河,告诉我们要珍惜当前。(每句3分,正确引用诗句并点出山川名胜2分,表达对心灵的影响1分)
21.②隐私条款文本的修改不一定能有效管控网络风险。③增强用户控制权不一定能保护用户免受伤害。
【参考译文】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亲何福进,历官后唐到后周,多次升官至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使。何继筠幼时与儿童们游戏,必定把儿童们分成两军作战列阵的样子。晋初年,被增补为殿直。周祖讨伐三叛,上表推荐何继筠随行。叛贼平定后,何继筠改任供奉官。
广顺初年,何福进镇守真定,安排何继筠做了衙内都校,曾经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担任了钦州刺史。契丹将领高模翰率领二千骑兵侵扰深州、冀州,用芦苇做成筏渡过胡卢河。何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领军队抵御他们,到了武强,俘获契丹老幼一千多人,高模翰逃走。不久,随何福进入朝,担任了内殿直都知。何福进死了,何继筠服丧未满便被起用,担任了濮洲刺史,领兵戍守静安军。契丹入侵内地,何继筠迎击并打败了他们,后改任棣州刺史。世宗征伐瓦桥关,命令何继筠统领军队从百井路出击,打败并军数千人。恭帝即位,任命他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州,命何继筠担任团练使。三年,任命何继筠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官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令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等征伐太原,任命何继筠为先锋部署。到了涡河,与并军相遇,打跑了他们,夺取了汾河桥,在城下打败他们的军队,缴获马五百匹,捉住他们的将领张环、石贷来进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增援。何继筠当时驻兵阳曲县,急召他到太祖所在地,授以计谋策略,命令率领精锐骑兵几千人赶赴石岭关抵御契丹,对他说:“明天正午,等你来送捷报。”到了期限,太祖到北台等侯。见一个骑马的人从北边奔来,急忙派人迎上去询问,原来是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来献捷报。活捉刺史二人,俘虏一百多人,斩首一千余级,缴获马七百多匹和很多的兵器铠甲。起初,并军依靠契丹作为自己的声援,捷报上奏后,太祖命令用所获得的首级、铠甲在城下示众,并军(于是)丧失士气。何继筠因为立功升为建武军节度使、判棣州。开宝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诏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四年秋,来朝,背上生了毒疮。皇帝亲自到他的住宅看望,还赏赐了很多。不久,何继筠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皇帝亲自吊唁,为他流泪,并从容地对侍臣说:“何继筠捍卫边疆有功,我不早授以藩镇之职的原因,就是担心他会遭遇一些奇特不幸的事情啊。如今刚刚担任节度使,果然就遭遇死亡,实在可惜啊。”于是赠官侍中,助丧绢五百匹,由中使(宦官)护丧,命令把他生平所佩带的剑以及铠甲、帽盔一同埋葬。
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三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曾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摘编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之“意”。
B.《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C.《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之却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使之成为一件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艺术品。
D.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意”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苏轼的强烈个性以及作品中发的浓烈的情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的书法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严谨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极富韵味之美,足为后世之人取法。
B.一般人认为楷书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但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许多成就是通过书写楷书取得的。
C.佛老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是苏轼的精神支柱,苏轼一生屡遭磨难却能不改旷达之性,这和他以佛老思想为其另一精神支柱有关。
D.黄庭坚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苏轼的书法,这种赞美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苏轼的书法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州寒食帖》多用外露的侧锋笔法,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用中锋笔法,优雅从容,体现了晋人之“韵”。
B.《黄州寒食帖》中,笔法变换,字势倾侧乃至失衡,章法多处促迫,这是苏轼有意为之,目的是抒发情感;而《兰亭集序》则字形和章法流畅。
C.晋人之“韵”主要关注书法的客体,宋人之“意”要关注作者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这使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D.《前赤壁赋》的笔法既继承了前人笔意,又融人了苏轼的创新,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特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雾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取材于梁衡文集《觅渡》)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作者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阴、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静”的强烈喜爱。B.文章第⑤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
C.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D.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5.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第①段,谈谈“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5分)
6.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世人的白眼。B.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
C.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的悲壮。D.本文围绕文风、婚恋、结局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的名士风采。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
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D.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灼伤之痛。9.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史记 屈原列传》,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
B.犹离忧也
离开 .
C.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
D.顷襄王怒而迁之
放逐 .1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2.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3分)()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C.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15.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一诗中,屈原以充沛的激情,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 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19.“通感”又叫“移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20.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写一个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5分)
新华社电(记者 蔡玉高 陈瑶)记者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在此能够观测到许多特殊的天象。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南极天文仪器研制工作。测光望远镜在观测天象的同时,可以测量光度大小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天文观测的选址工作,因而专家选择了此种望远镜作为首批进入南极内陆的望远镜类型。
据了解,如果顺利的话,这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冰穹A安放,并进行天文选址和试观测。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临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也不能随便说话,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时,你就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期末参考答案
1、C
“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三段“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根据文中第二段可知,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B
“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原文第三段为“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C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第四段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4.选D A项,认为作者对另外三季的态度是“冷漠甚至厌恶”错,文中无依据,应该是为了对比突出冬日的香山。B项,对比喻句的设喻意图解读错误,该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C项,作者礼赞的是香山冬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香山其余三季人们所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并未否定。
5.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的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文章对冬日香山让作者极其惊喜的“意外”“发现”(或香山的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
6.这句话是作者在感悟到香山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叹,再度点明了冬日香山清静、骨气的本质,与前文呼应,使读者对冬日香山有进一步的思考。
7.解析:选C A项,“感受过世人的白眼”错,原文无依据;B项,“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错,作者认为“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D项,文章还提到了郁达夫的出身对文风的影响(第二段)及郁达夫、黄仲则几方面的相似(第三段)。
8.解析:选CD A项,“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项,“二人都生于乱世”错,原文说“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E项,“对比的手法”错。
9.①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②悲剧的出生:家道中落,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③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④爱情失意。
二、古诗文阅读
10、B,通罹,遭遇的意思。
11、A
12、B,A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C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D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3、(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走投无路了。(事,辅佐;间,离间,穷,处于困境,走投无路。三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2分)
(2)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何故,为什么;浊,混浊;是以,因此;见,被。四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1分)
14、选AB A项,“优美典雅的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项,“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对一个3分)
15、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每方面各1分)
16、(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17.B(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18.B(A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D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19、C 20、中国造测光望远镜将登上南极最高点.
【分析】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新闻属叙述类文体,可以使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
解析: 新闻材料的压缩语段题,一定要弄清楚是否有导语,有导语的只考虑导语即可.另外要使用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基本按照“什么人做了”,这里导语为:记者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找出新闻主体,即测光望远镜,事件为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据此可得出答案;
21、参考答案:①生理冲击大 ②身体活动受限 ③交流受限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四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4.“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大盂铜鼎 D.战国宴乐铜壶
5.《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
7.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8.秦统一后,全国各地推行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国”相关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0.有一段评书“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那东风这么一鼓啊,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它讲的是()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
11.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13.汉武帝接收下列谁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A.李斯 B.主父偃 C.管仲 D.董仲舒
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 D.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15.下列内容搭配不当的是()A、祖冲之——圆周率 B、《伤寒杂病论》——华佗 C、《史记》——司马迁 D、贾思勰——《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1)材料中的“西域”指的是哪儿?(2分)
(2)相当于今天我国什么地方?(1分)
(3)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分)
(4)“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1分)
(5)在这条道路的开辟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1分)
(6)“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3分)
(7)结合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是指谁?他于哪一年统一了北方?(2分)
(2)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1分)(3)魏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1分)
(4)除材料中所表述的改革内容外,这次改革还有哪些主要内容?(3分)
(5)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BCBBC 6—10 BACAC 11—15 DBDA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1)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2分)
(2)新疆地区(1分)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2分)(4)丝绸之路(1分)(5)张骞(1分)
(6)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分)
(7)“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合作共赢之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分)17题、阅读下列材料:(9分)
(1)北魏孝文帝 439年(2分)
(2)洛阳(1分)(3)改汉姓(1分)(4)穿汉服 说汉话 与汉联姻(3分)
5.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五
高二 文综
总分;30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
12.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梁启超先生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当时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梁启超先生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尽管已在德国定居几十年,祖籍浙江的宗先生还是喜欢喝龙井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总是无法抹去的 D.总是积极健康的
14.《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将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影片自2017年5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来已经突破了10亿票房。材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中印文化同根同源、交相辉映
D.文化继承是创新的根基
15.总书记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主要说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 A.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
16.在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上,《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天鹅湖》、《月光》等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山、水、花、月的氛围下,展现出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要保护和促进文化的绚烂多彩,是因为
①文化的民族性比世界性更重要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东方医学随丝绸之路传人西亚,欧洲人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从海上丝路来华,将《本草纲目》翻译、介绍到欧洲,东西方医学汇通促进了近代医学发展。可见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西方各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同 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动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④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俗称开笔礼。开笔礼又称“破蒙”,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从传统文化的形式看,开笔礼属于()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传统经典,至今家喻户晓,指引人的行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强大的包容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相对的稳定性
20.2016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汇集了灯笼、服饰、福建土楼等传统文化元素,采用了嫘祖、祝融、庄子等典故传说,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了新颖的处理,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了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这表明()
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科技在人的教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在京开幕。会上,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这是因为()
A.向人民学习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B.向生活学习就能创造优秀作品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人民群众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2.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云南鲁甸抗震救灾中,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有远大理想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中国菜名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使外国食客不敢下口。如“麻婆豆腐”直译成英语“Tofumadebywomanwithfreckles(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就令人恶心。因此,统一中国菜名的翻译很有必要。统一中餐菜名译法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38.材料一: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现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了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交流?(12分)
材料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痛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有人认为,中医药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积淀,要保持原汁原味才能永续传承:有人认为,中医药凝结着传统医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而继承不单单是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
(2).你支持材料中哪种观点,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2分)39.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很多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12分)
材料二: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开发布,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
《意见》要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2)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2分)(3)《意见》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据此要求,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短小精悍,每条限20字以内)(4分)
二;2017-2018年半期考试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2.C 13.B 14.A 15.C 16.C 17.D 18.A 19.D 20.D 21.C 22.C 23.C 38.(1)答: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共12分)
(2)答:.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古诗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家风等中华传统美德至今仍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类节目能激起观众的认同感。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节目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自身发展。③大众传媒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节目借助电视、网络等传媒发挥更好的传播效应。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新颖的节目形式、现代化的舞台效果、手游产品的推出为节目增添了众多的亮点。⑤文化创造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观众参与度广、渠道多、互动性强等也带动了节目的热播。(任答4点给12分。)
39(1)答: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伦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文化还塑造人生,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共12分)
(2)答: ①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②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正确处理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关系。③增强“三个自信”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增强文化自信。④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12分)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推荐阅读: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试题(Word版)10-04
下半年四川省专职安全员考试试卷12-17
四川农信社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外国文学06-22
四川地震演讲七年级作文07-30
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09-08
四川省藏文学校欢迎你07-16
四川成都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07-17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