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2024-07-16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精选12篇)

1.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 xx 乡集镇建成区建设工作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街道主路面改造 xx 千米,贯通村庄主干道两条,硬化村庄道路 xx 千米,形成“三纵两横”交通网络。同步完成污排水、给水管道铺设 2 千米,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一台,整修巷道 5 条 xx 余米,安装路灯 xx 盏,建成各类广场 5处,安装健身器材 xx 组。

二是重要节点打造亮点初显。完成村庄三处集中连片破旧栏厕整治改造,新建镇标一座,通过对老粮站、古樟树片区改造,建成了硒茶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等设施。

三是风貌整治成效明显。完成沿街重要节点民房徽派改造 xx 幛,督促乡直单位全力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农商行、邮政储蓄、农技站、财政分局、牯牛降保护站、乡文化综合楼完成外立面整治提升。实施沿街标示标牌规范化工程,安装店招 xx 户。完成主路面杆线整治,通信光纤下地 xx 千米。结合村庄改厕工程,拆除破旧建筑物 25 幢,完成栏厕换瓦、墙面刷新 xx 户。安装连廊、亭子 xx 座。

四是环境整治得到加强。完成粪坑、简易茅厕改造 xx 户,河道、排水沟疏浚整治 2条 xx 米,加强公共用地清障清理工作,对腾出的地块通过绿化、小景点建设进行改造,绿化 5 处 xx平米。实现街道、村庄主、次道路保洁社会化服务。

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巩固。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走进新时代”主题,制作巨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一处,绘制墙画、壁画 5 处。围绕明末清初时期大文学家、“复社”领袖吴应箕典故,发掘乡贤文化,提高村庄文化底蕴。注重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完成吴记油坊的整修,恢复古油坊冲榨出油。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受雨水天气影响,土建类项目进展缓慢,未达时序进度目标。二是受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影响,村庄建房、危房改造数量增多,建筑材料规范摆放难度加大。三是受传统习惯和产业转型滞后影响,农户庭院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存在村庄美如画,庭院“脏乱差”的强烈反差。四是创建过程中,群众直接受益不均衡,导致部分群众认识上存在偏差,群众满意率难提升。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迎检在即,我乡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做好在建项目扫尾同时,重要精力将调整到环境整治清理,同时,按照“硬件达标、软件规范”的要求,加强氛围营造,加快软件资料收集完善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考核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有力,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积极准备。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天到现场开展指导工作。成立重点项目组、环境整治组、氛围营造组、软件资料整理组等 4 个工作组,对照明确的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补缺补差工作。7 月下旬,完成所有在建工程建设。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对创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整治,清理垃圾、柴草等杂物,打扫公厕维修设施,捆扎凌乱线路,规范建筑材料的放置,修补脱落的外墙,更新宣传栏和文化墙内容,清除沟旁路旁及绿化带内的杂草,劝导商户进店经营,整治车辆无序停放,确保集镇、村庄范围内整洁有序。

三是积极营造氛围。制作一些宣传图版、宣传彩页,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做到点、线、面上都要有亮点。在大樟树停车场、硒文化广场制作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在村庄路口悬挂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的标语横幅;开展入户上门宣讲,提高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是抓紧补缺补差。要对照考核细则,找差距、想办法,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资料,对项目建设、环境清理等方面要定位到点,包保到人,限时完成。对软件资料,对照考核细则和县各业务部门开出的材料清单,分类别全方位梳理,按类别逐项填充相关内容资料,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确保在检查中硬件少失分、软件得高分。

五是加强协调配合。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离不开县直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沟通联络,请求县直相关部门,按照省考核验收细则规定,指导帮助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软件资料。加强乡村联动配合,合理设置考核验收线路,配强熟悉村情的引导员,将附加分得分项目放到各条线路上展示出来,有的放矢的开展迎检工作。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县美丽办等县直单位的鼎力支持、精心指导,通过乡村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今年的集镇建成区建设任务!

2.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二

2013年, 陕西在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 在宝鸡眉县、铜川耀州、咸阳乾县、安康汉阴、渭南白水等5个县区先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同时选择蓝田、户县、渭滨、太白、岐山、秦都、彬县、永寿、临渭、大荔、西乡, 杨陵及韩城等13个市 (县、区) 作为市上试点县, 进行自主试点。全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 受益农民达68万人。

规划先行:美丽乡村土厚根深

什么样的村庄才是美丽乡村?陕西给出了初步答案: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 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 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从2009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来, 三秦大地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解决了很多村内道路、小型水利、亮化照明等农民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 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然而, 对美丽乡村这个系统工程来说, 这仅仅还是个开始。按照2013年出台的《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 陕西将通过2-3年的努力, 在全省率先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实现农村“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陕西农村一次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 一个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中长远规划在试点县纷纷出炉。

在乾县, “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服务提升”四项工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其中突出强调四项工程同时规划, 同时推进。尤其要确保“创业增收”的中期效果和“文明培育”的长期效果。

眉县把全县农村分为5个片区,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 其中, 段家庄片区突出创意田园及村庄园林化建设;豆家堡村片区突出美丽庭院建设;闫家堡村片区突出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河底、田家寨村片区突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发展及乡村旅游;槐西村片区突出草莓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等。规划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用产业做支撑, 为发展提供了动力。

耀州区充分挖掘照金镇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红色主体, 集中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在白水, 村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被有机结合, 培育建设重点村, 示范村, 中心村, 推进交通、旅游、文化、环保等建设项目向重点村、中心村倾斜, 分类打造美丽乡村。

量化标准:“五化”扮靓乡村

农村美不美, 农民最有发言权。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依, 让老百姓有样可循, 陕西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 提出“道路硬化、巷道亮化、村庄绿化、院落美化、居住净化”的“五化”要求, 从巷道、小型水利、垃圾处理等农民最紧迫、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入手, 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列为首要工作。

针对农村废弃物、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 眉县、白水县、汉阴县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等农村公共场所为重点, 发动当地群众清理粪堆、土堆、柴堆、草堆、杂物堆, 整治村里的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现象, 加快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 使试点村逐渐呈现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的整洁面貌。

如今, 大多数试点地区实施了农村保洁员制度, 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乾县、耀州区还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 加强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的植树植草种绿, 建设村庄公共绿地, 做到抬头见绿、四季有绿, 力争达到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 优化提升村庄环境。

美丽乡村不仅让村里人住着舒坦, 更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眉县以法汤路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和关中旅游环线、西宝南线、姜眉路沿线为中心, 集中打造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星级农家乐等, 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年接待生态农业观光游客过百万人,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综合收入上亿元。

耀州区、白水县挖掘原有的农村历史文化积淀, 打造全新的旅游品牌。如今, 照金周边的民居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红色旅游重镇、绿色天然氧吧”的招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白水传统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的保护也已提上日程, 村庄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不断提升着古村落人居品味。目前已初步探索出聚集发展、旧村改造、古村保护、旅游带动等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整合资金:小杠杆撬动大建设

美丽乡村的示范效应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然而, 修路、绿化、美化等村级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现有条件限制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 陕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用规划整合资金, 用项目整合资金, 打破条块界限和部门分割, 统筹安排捆绑使用,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强力推进项目到村, 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向农村公益事业倾斜, 用小杠杆撬动大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白水县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三化一片林”、“农民体育健身”、“整村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千户帮扶”、“以工代赈”、“扶贫搬迁”、“农村改厕”等十多个项目资源, 用于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 白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已投入资金4 000余万元, 已初步建成林皋镇林皋村, 雷牙镇南纪庄村, 冯雷镇冯雷村, 云台镇郭畔村等7个花园式村庄。硬化村巷道路20多公里, 铺设路旁地面花砖6 000余平方米、草坪砖3 700余平方米, 修建村中花园2万余平方米, 特色民居改造70多户, 建设文化墙7 000余平方米, 绘制墙体字画300余幅, 安装健身器材60余套, 建设休闲绿道4 000余米, 安装路灯、景观灯300多盏。

据统计, 2013年陕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5亿元, 省财政在对省级5个试点县, 每县1 000万元补助的基础上, 对市级确定的13个试点县又按照每县300-7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共下达中省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1.4亿元, 市县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奖补资金7 500万元, 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等各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35亿元, 全省共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 受益农民达68万人。

美丽乡村:农民说了算

2013年, 受益于一事一议, 乾县薛录镇的百姓再也不用为出门犯愁了。由于多年前工程设计层次不高, 加之车流量增加, 道路养护不到位, 市场管理不善, 薛录镇的镇区道路损毁严重, 坑洼难行, 许多车辆不得不绕道其他村子。屡修屡坏道路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薛录镇镇区新修建的水泥路平坦宽阔, 行人车辆穿梭有序, 原来占道经营的农贸市场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 生意更加兴隆。

2012年, 乾县把薛录镇的镇区道路建设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在设计方案内不仅包含道路拓宽和地下排水管道工程, 安装路灯, 人行道地砖铺设, 还计划开辟3 000平方农贸市场以取代占道经营等。然而这一设计在方案说明议事会上没有取得群众代表的支持, 开辟农贸市场一项被否决, 代表们认为可以将农贸市场迁到别的地方, 多修建垃圾池、安放垃圾筒更能解决镇上环境差的问题。最终镇政府宣布按照群众意见修改设计方案, 决定将农贸市场迁往镇东街, 增加了修建垃圾池43个的环卫项目。此后的筹资投劳、建筑构筑物拆除等, 整个施工过程通行无阻, 涉及三百户群众利益的镇区建设工程成了民心工程、顺心工程、和谐工程。

经过5年的时间, 一事一议已经在陕西农村形成以民主议事为前提, 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 实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 打破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自上而下决策的传统模式。这种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不建、先建什么、后建什么以及何时建、怎么建等一系列问题, 在村民的协商中打成一致, 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赢得百姓的真心欢迎。

3.“一事一议”建设美丽乡村 篇三

武夷山市委、市府根据《福建省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关于2010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从2010年开始,凡有农业人口的都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并把它今后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常态工作。为了做好该工作,武夷山市农村综改办在各老区乡村广泛宣传,让老区群众了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政策和意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一项惠民的实事,这在广大老区群众已形成共识。为了把实事办好办实,武夷山市农村综改办结合开展的以“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进村入户坐地谈心,积极推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经过四年的实施,武夷山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很好成绩,完成项目256个,项目工程总额10741.08万元,其中筹资筹劳4473.95万元,财政奖补2696.17万元(省级奖补2086.86万元,本级配套576.31万元),完成修建村内道路256.61公里,村内水渠22.62公里,安全饮水管线60.54公里,美化村容安装路灯496盏,建设桥涵9座,新能源设施112个,村内公共活动场所7443.97平方米,促进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快速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各项农村综合效果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使公共财政更加体现民生,更大范围地普惠到广大老区农村,把老区农村打造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汪东峰)

4.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 篇四

杂技大世界片区建设是2xx年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我局开展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张书君同志任组长,主管局长刘长河同志任副组长,局其他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成员任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保证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特别是规划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积极配合规划设计单位做好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工作

按照搞好建设规划先行的工作部署,我们积极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华帆建筑设计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所需要的前期资料,先后和四个规划院一起到26个村勘查并逐村进行座谈走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杂技大世界重点片区总体规划1项、大运河景观带专项规划3项、104国道景观带专项规划23项,以上规划已完成初稿并通过县初审。

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的思路

(一)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以大世界景区及周边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杂技文化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突出特色,高标准打造杂技大世界及周边村街、道路、景观。

2、高标准规划原则

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专家进行设计,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相衔接。

3、坚持分步实施原则

进一步细化规划方案,做好可行性报告;研究好基本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序,制定好分步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节约成本,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步伐。

4、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在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中,尊重现实,创新思路,量力而行,不超越财力,把好事办好。

(二)要处理好的关系

1、重点打造和一般打造的关系

在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中,建议重点打造“一中心”(杂技大世界)、“一带”(运河观光带)、“一道”(104国道城区段)、“一路”(黄河路中立交桥以西)、“三村”(大小第九村、宋家院)、“四街”(东西南北街)、“三园”(杂技文化产业园、森林公园、农业采摘园)等项目建设。一般打造为剩余19村的片区建设。主要任务包括:民居改造、饮水安全、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电商平台、基层组织建设等。

2、长远规划与近期实施的关系

既要有发展的眼光制定片区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又要立足实际,确定确保通过省验收需实施的建设项目。

3、财政投入和吸收社会资本及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

在资金筹措上,一要充分争取利用好上级政策性资金;二要最大可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片区建设,我们已与中色十二治金建设有限公司达成关于**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草案),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三要动员受益群众出资,调动其积极性;四是建议县财政列出一部分奖励性资金。

4、整体拆迁和现有基础升级改造的关系

建议将大小第九、宋家院实施整体拆迁,剩余23个村街在现有基础上对村庄面貌进行升级改造。

5、建筑风格上处理好徽派建筑与北方建筑的关系

建议大世界周边及104国道两侧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与大世界原有建筑风格遥相呼应,剩余街村建筑按北方建筑风格建设。

(三)达到的效果

1、104国道两侧建筑全部改造为徽派建筑风格,将平顶改为尖顶,主色调为灰顶、灰砖、白墙。在老公安局以南、大世界以北的空闲地一律修建灰色围墙围挡并涂绘杂技图案,增加杂技图腾标志。

2、结合今年104国道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将雨污涵管及电力、通讯缆线规划入地,照明采用太阳能仿古路灯,门店牌匾统一规范、色调一致,104国道两侧一层建筑全部改建为二或三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风貌。

3、结合104国道城区段翻修改造工程,在道路两侧各建设绿化带,科学搭配乔灌木,道路绿化率达到25%以上。对黄河路景观大道两侧干枯树木进行更换,增加法桐、国槐等树种,对绿带进行补植补种。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型、经济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不同模式村庄林。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植物搭配,提高街道绿化美化水平。利用攀爬类植物,对建筑外立面、围墙等进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美化。种植花果蔬菜,打造家庭园艺景观,推进庭院绿化。

5.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 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二)针对整体推进进度不快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实行乡村干部包保负责联系户,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3+1”工作法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做好周调度,试行党政领导督查暗访机制。

(三)针对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党员干部率先做个“吃亏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做好榜样),树好榜样当个“干净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要已集体为重);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三是继续坚持“以奖代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6.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六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汇报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云南团全体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市委提出了“构筑生态高地、建设大美临沧”的战略思路。县委提出了以“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为主题,建设“美丽凤庆、生态凤庆、森林凤庆”,走“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

展特色化、品牌化,城镇建设聚集化、宜居化,环境保护制度化、长效化”之路,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县,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美丽凤庆”目标。应该说,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新华有大美,缺少的是发现;新华是美玉,缺少的是雕琢;新华有优势,缺少的是宣传。新华的美美在生态,占凤庆十分之一的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就达%;新华的美美在山川,新华山川秀美,自有“三山、四凹、七面陂”之称;新华的美美在富裕,新华以烤烟、泡核桃、咖啡、畜牧业、林下产品等产业为主,实现经济总收入亿元,人均收入5790元,在全县13个乡镇中名列前茅;新华的美美在风情,新华有占总人口72%的彝、苗、白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多民族聚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重点构筑“四大体系”。一是构筑完备的生态森林体系,打造森林乡村。新华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寒带植物均有分布,林木、竹草、花藤、果药近500种,不管是杂木,还是高大的乔木,都有利于生态体系平衡和完善。广泛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大量植树造景,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建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房,使房屋和村庄影映在美丽清秀的树丛中,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二是构筑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庄园经济。大部分群众可能会认为,生态建设就是植树造林,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生态不单只是森林。新华的生态产业建设素来都做得非常好,林烟、林果、林下产品种植与开发、咖啡种植等都为新华两万五千多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殷实的经济基础,但是很多

资源在新华还是一块处女地,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新华的泡核桃果香皮薄,品质很好,营养成分比其他地方的要高,尽管今年来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但群众都还只是卖初果,新华就连一个初加工的工厂也没有,大部分的钱还是被外部的商家所赚。其实,新华距凤庆虽然是13个乡镇中最远的一个,但这就是一个独特的区位优势,只要发展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周边地区无法替代、无法辐射而自身又有极强活力的巨大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三是构筑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价值是无限的,文化就是品牌。新华的很多东西都具有自身的文化价值,关键靠挖掘,生态建设也需要通过故事、传说等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塑造良好的生态品牌。例如,紫微的苗族文化就大有发展前景,建设以平坦为支点、胜利片区为面、接漾线为主轴的特色乡村建设带,依托小湾库区百里长湖,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

旅游”线路,倾力打造新华“游百里长湖、品深水江鱼、赏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服务业,就是加强特色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四是构筑规范的生态乡村体系,打造洁净乡村。新华将高举“彝乡苗林唱紫微”的大旗,以凤庆十大特色乡村之一的紫微平坦自然村100户民居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环境优化、村庄美化、产业提升、素质养成四大工程,全面建设“山川秀美、乡村洁净、农民富裕、社会和谐、人居温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乡、村两级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明确分工,并落实乡主要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具体职责,按照一揽子挂钩制度,认真落实好。二是发动

7.美丽乡村建设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农村经济,基层建设

中国的乡村, 相对城市来说, 就是指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人口较分散居住的地方, 总称为乡村, 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农村。目前中国有13亿人口, 约有9亿是农村居民, 其中约有7亿居住在乡村。山西行政区划为11市119县 (市、区) 1 198乡镇, 28 173个行政村, 总人口3 314.3万, 其中乡村人口2 028万, 占总人口的61%。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 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 虽然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 农村和城市建设发展差异很大, 因此, 党和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 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举措。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 是几代人的美好愿景, 是“三农”中国梦最本质、最实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 也是中国亿万农民最温馨、最渴望、最期待的梦想。

1 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内涵

1.1 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不仅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而且还放到了报告的突出位置上, 同时还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种表述, 体现出了内容的极其重要性, 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 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笔者认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纲领性文件, 中央1号文件, 是具体贯穿落实的要求、指导意见。“两个建设”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是我党又一重民意、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 我们的大中国之大, 大在农村;人口之多, 多在农民, 因此美丽中国建设, 必须先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抓起。因为没有乡村的美丽, 就没有中国的美丽。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 更加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所在。

1.2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 其重点就是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为内容。我们所要建设的“美丽乡村”, 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可以说, 美丽乡村建设, 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应用版, 美丽中国建设的农村版。

2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 重点在“农民”

2.1 保护古村落, 建设美丽乡村, 实现城乡一体化

村落, 是指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有一定历史年限、规模, 现在仍原生态存在的村落。古村落, 是在人们记忆中能够永远留住美好时光和记忆的物质和精神不可替代的东西。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 至2012年, 全国有230万个村庄, 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 而在2005年时还约有5 000个, 7年消失近一半。再看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号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 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 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山西大地遗存了大量为人所知或不为人知的古村落, 这些村落, 因为古老而神秘, 因为山美、水美、人美、村美而处处秀美。

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不能大拆大建, 特别是要把古村落保护好。在建设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保护好古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是中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人文故事的传承和延续, 是炎黄子孙的一份历史责任。目前, 我们的城镇化已达到50%左右, 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 我国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 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时必须考虑的国情、民情这一客观实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 绝不能把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 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齐抓共建, 只有同步建设, 才能相得益彰;只有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2 建设美丽乡村, 实现村美、景美、人更美

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在于确立“规划引领、典型示范;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产业立村、市场配置;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的基本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 一是力求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 将美好乡村建设推向更宽、更广的空间发展;二是必须构建以中心村、功能型小镇、城中村、精品村、特色村、悠久历史文化村、古建筑为重点的创建体系, 逐步形成点线面相联系, 建设与经营管理相融合, 经济与生态相结合、现代风尚与古朴典雅相依存、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的美丽乡村新格局;三是必须牢牢抓住建设美丽山西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特点挖掘出来, 特别是要立足山西农村的地域特质, 创出与山西经济发展相适应, 又具有山西农村农民生活品质、品格、品位的特色。同时要抓好对农村的河流、道路、公共设施等村容环境进行改造升级, 实现田园美、庭院美、环境美、生态美。

建设“景美, 人更美”, 关键在于抓好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 真善美育人、德与品为人、诚实守信树人。真正实现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 村美、景美、人更美。正如《人说山西好风光》那首民歌一样,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 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3 建设美丽乡村, 要立足现实,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首先要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 进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政府提出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更是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愿望。我们应该懂得,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山西,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因为这是大众、是重点、是难点、更是关键之关键。我们应该看到, 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管是短腿也好, 短板也罢, 我们必须面对并要加强改善, 这是我们的任务。

正因为如此, 《山西改善农村环境规划纲要 (2014—2020) 》明确提出, “山西要强, 农业必须强;山西要美, 农村必须美;山西要富, 农民必须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这也不是我们在农言农, 夸夸其谈, 而是全社会都必须明白, 在中国, 只有农业基础得到稳固, 农村社会能够和谐稳定, 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得到保障;在山西, 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改善农村和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 让农民享有像城市一样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享受到教育、卫生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宜乐的环境,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从而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在基层, 只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 以现有的美丽乡村为切入点、以中心村为主战场、以农民为主体、以文化名胜古村落为亮点,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美丽山西、美丽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8.重视粮食安全建设美丽乡村 篇八

关键词:粮食生产;绿色食品;有机资源

1 粮食生产现状

近几年,农民进城务工,劳动收入可观,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很多家庭靠留守老人种地,农民工与种地收入差距大,所以在农村普遍存在荒芜耕地,有的退耕还林或发展经济作物,不是利用坡度大的耕地,而是占用了平坦良田。多年来忽视粮食生产,不考虑粮食自给。人们不应该忘记,1959年至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加上错误的政策,造成缺少粮食而饿死人,后来制订了激发种粮的政策,并达到家家有小粮仓,生产队(现村民小组)有粮仓,乡村有粮店粮仓,区(镇)、县更是生产自给充足的粮库。真是为“备战、备荒为人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粮食 安全大好形势。忽视粮食生产后,常可见到荒芜耕地杂草丛生的景像,即或有的种粮,也不使用农家有机肥,而是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导致化肥在土壤中转化硝态氮,引起粮食作物硝酸盐过高,加上部分农药的影响,威胁到人畜健康,同时还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越种越瘦,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 重视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自给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首先要考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应把粮食生产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突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种粮的效益,改变粮食直补兑现时尽管耕地荒芜也享受补贴的现象,而应提高实际种粮的补贴;要确保耕地,以实际行动保住基本农田,不能用耕地建工厂和房地产开发;要改变荒芜耕地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把田种足种满,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尽管人口增多,耕地有限,同样能实现粮食自给。

3 利用生物有机资源,生产绿色食品

重视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粮食自给,而且应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无公害食品,即充分利用生物有机资源发展粮食生产。笔者曾以含农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生物菌种的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其优势:

3.1 是肥效长,抗病力强 肥料的各种成分经微物生物分解后,利用率高,且肥效长,植物抗病力强。业州镇石桥湾村代明祥2012年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0.5亩,收获时茎叶仍然青绿粗壮,生长旺盛,无根腐病,而相邻的种植同一品种施用化肥的玉米收获前20天已凋谢枯萎。

3.2 是肥力高,增产增收 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米绪凯,农艺师苏志平、黄立强、陈军协助指导利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秋收时,测产验收,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669.9kg,以化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586kg,生物有机肥增产14.3%,施用生物有机肥每亩增产83.9kg,增收201.00元。花坪镇村坊村刘新进2013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亩产750.2kg,大大高于当地平均玉米550公斤的水平。

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46kg,以化肥、磷肥种植水稻的平均亩产452kg每亩施生物有机肥比施用化肥、磷肥亩增产稻谷94kg,增收270.00元。三里乡香米专业合作社2013年大面积以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630kg。

3.3 是有利于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 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作物长势旺盛,抗病害能力明显增强,据孙邦益介绍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水稻直到收割前一直没有“蜢子”(稻飞虱)危害,未使用农药,相邻种植的稻米每亩使用不低于200元的农药。

3.4 是改良土壤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甚至超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更为严重的是使土壤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影响人畜健康。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避免了土壤板结,消除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9.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九

汇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乡严格按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实施“美丽三江·清洁乡村”的工作要求,密切围绕打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这一主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和谐。通过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以321国道旁和溶江河边村屯为重点治理对象,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对村内外的“脏、乱、差”现象进行专项治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秩运行,使全乡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变化,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良口乡位于三江西部的**河畔,北邻同乐、八江两乡,东与老堡乡交界,南与融水县的白云乡相依,西与洋溪乡接壤,321国道由东到西横穿境内,乡人民政府距三江县城35公里。全乡辖15个村67个自然屯,共8215 户31748人,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为主(其中侗族人口占71.3%)。全乡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全乡开展清洁工程村屯63个,成立清洁理事会63个,目前全乡各村屯群众共自筹到清洁经费59532元,已落实保洁人员94人。321国道边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街道)垃圾目前全部清运到县城处理,其他48个自然屯就地解决。现已建设好垃圾焚烧炉25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乡

长任组长,乡纪委书记任执行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八个工作小组(即:清洁家园组、清洁田园组、清洁水源组、宣传组、资金组、项目规划组、督查指导组、考核验收组),坚持“一岗双责”,把“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其他中心工作一起抓,做到三个同步(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四个有(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组织、)五个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卫生督查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挂牌成立“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办公电话:0772-8760425)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出台了《良口乡实施”美丽三江·清洁乡村”实施方案》等方案9个,对实施“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范围、内容、目标、步骤及部门责任、标准、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制定工作责任制及具体工作安排表,形成领导联系包点,工作队(组)包村,村干部包屯,小组长包片,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三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长效机制。自三江县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的工作以来,我乡共组织召开全乡实施”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动员大会、村寨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布置会、美丽良口县乡工作组动员会、侗乡妇女在行动会议、班子专题会等会议共18次,对“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县乡驻村工作组全部深入村屯,召开村民大会,走家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商解决办法,把“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意义、目标、任务及做法向社会、群众宣传到位;引导各行政村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自然屯成立理事会、建立村规民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并指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放置,目前全乡共成立各项工作领导小组90个,成立自然屯理事会63个,建立清洁

乡村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244个。

(二)加强宣传,营造治理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清洁乡村工作的知晓率。为营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浓厚气氛,我乡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介绍、讲解清洁乡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一是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群众代表、小学教师学习传达好县、乡“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层层抓好传达和落实。二是在村部、**、学校等人员集中地悬挂横幅90多条,每村屯还书写标语10多条。三是组织干部、村干和村民组长进村入户发放清洁乡村《致村民一封信》等资料18000多份。四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耶歌、侗戏、侗款、**讲堂、月也、三句半等民间民族文艺表演及节庆集会等形式开展特色宣传专场,向群众宣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好处益处,加快“讲文明、爱卫生、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5月13日晚,和里村和里屯群众自发组织、自筹资金组织开展“美丽和里·清洁乡村”工作启动文艺汇演,群众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6月25日晚由良口乡党委、政府、三江县文体局主办,由良口乡妇联、区美丽工作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驻乡工作队员、和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策划承办的“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暨惠民政策文化活动在和里村隆重举行,和里、燕茶、南寨等各村屯积极响应,精心组织筹备节目,活动进一步掀起“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新一轮高潮。五是积极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主题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教育活动。在全乡各中小学广泛开展“每天一讲、每周一课、每季一赛”主题活动,采取课前两分钟、环保知识进课堂、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形式在中小学校形成大教育良好氛围。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文明传帮带”宣教活动,让青少年来带动父母的文明行为,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社会效应。六是积极开展“侗乡妇女在行动”活动。通过宣传

发动,组织广大农村家庭妇女积极投身于“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中来,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带动家庭成员一起,争当清洁乡村主力军。七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干群共建美丽良口。近4个月来,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良口全乡各村屯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大大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乡村环境,同时树立良好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八是干部齐上阵,以身力行,带头做好“清洁乡村”工作,起到以身宣传引导作用。7月中旬至今,良口乡多次组织全体乡干部和乡直机关职工,利用下午下班后时间,对辖区内321国道两侧丢弃的白色垃圾进行大扫除。良口乡政府职工从周一至周五吃住在乡里面,利用下午下班时间义务开展清洁卫生,既不耽误其他的工作,还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更是一个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来宣传“清洁乡村”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推动“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做实清洁乡村工作,最终带动群众一齐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营造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农村生活环境。

2、政策普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组织县、乡、村工作人员、进步党员、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成员以入户走访的形式,入户率达到100%,将“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进一步宣传到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宣传着力营造人人理解、人人参与的氛围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护上来,发动自觉爱护村内的绿化、公共实施,并对村内外牛皮癣、乱张乱贴乱堆乱放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制止和清除。另外,我乡还通过村民委广播、咸寨员巡寨咸寨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干净,户户讲清洁,寨寨比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我乡以打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为主题,整治工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一是把321国道边的和里、南寨、产口、大滩及政府所在地的良口共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及良口街道列为试点和重点,从5月13日全乡启动日开始对这15个自然屯及良口街道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综合整治。二是突出政府驻地街道的“三清洁”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取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拉,乱停乱摆行为,在坚持专业队伍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开展集中整治,落实清洁卫生责任制。三是加强**戏台、路口、路边、河边、村寨边、寨角等重点部位的“三清洁”综合治理。

2、全面铺开,整体推进。我乡在总结前一阶段321国道边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重点(试点)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的基础上,于5月23日在全乡各村屯、乡直各单位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实行“一岗双责”,对“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突出抓好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直接的村容环境卫生(家园、田园、水源)问题,要求所有干部都要进村入户,深入村寨、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和组织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3、部门联动,标本兼治。乡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企业、商店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通过专业工作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门前三包”制度。目前,乡政府驻地街道和各村已建立了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整治与建设并重、处罚与教育并重、硬环境建设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自启动“美丽良口 清洁乡村”工作以来,全乡共组织开展清扫村庄内及周边垃圾360次;组织开展清洁房前屋后垃圾685次;组织开展清洁房屋庭院卫生8000多户;共清理卫生死角410多处;清除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1528处;

拆除村庄棚舍乱搭乱建45处;整治规范禽畜场所60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227多处,清理垃圾900多吨。建立“户前三包”责任制8000多户;改造或硬化乡村村庄道路284230平方米;整治乡村车辆乱停乱放5个;专项活动以来全乡共投入自筹经费16万多元(不含一事一议及上级专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

(四)加强督查,强化监督。乡政府组成督查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认真开展检查活动,检查情况上报乡党委、政府,并以书面及会议形式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限期整改,对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的单位(村)、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另外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设立清洁乡村综合整治监督举报电话。

(五)取得的成效及亮点

1、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向外取经。在三江县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动员会之前,5月10日,和里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到**乡冠洞村冠小屯、**村都亮屯学习考察农村村寨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亲身感受,切实增强群众卫生观念和建设美丽清洁乡村的责任、意识和理念。5月13日,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发动起来,开展千人清洁大行动,自费请勾机、拖拉机、农用车拉运和填埋垃圾,对河边、路边、田边、村边、屋里边进行大清理。同时晚上,自筹资金,自导自演,以“百家宴”方式组织全村群众参加“美丽三江 清洁乡村”启动仪式文艺汇演。到目前,和里村在开展“三清洁”工程方面共发动群众开展千人大行动3次。南寨村则是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出动全村小型拖拉机30余台,往返141车次、后推车3部将10多年积存在排水沟边、溪边、寨边、田边的垃圾清运并到四里请勾机填埋。同时,自筹资金购买肥料奖励在开展“三清洁”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群众。

2、自筹资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利用“一事

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群众自筹资金申报、建设村屯巷道硬化、污水处理、排水沟及垃圾焚烧炉建设。目前全乡共建设完成垃圾焚烧炉23个;巷道硬化正在建设当中。二是群策群力,社会帮扶,保障保洁人员工资补贴。如:和里村、南寨两个村在财政尚未解决保洁人员工资的情况下专门聘请保洁员收集和处理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及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工资每个月700元;经费方面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通过每户每年收取30元作为保洁人员补贴及垃圾处理经费;布糯村布糯屯每年每户收取垃圾处理费50元;寨塘村、晒江村每人每月0.5元等。三是在清洁田园方面,为了让田间地头的废弃农药瓶有个“家”,和里村号召村民自筹资金在田间路旁建起34个回收生产垃圾处理池,垃圾也是由聘请的两位保洁员清运处理。

3、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活动。一是乡党委政府实施阶段性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对平时督察表现较好的前五位村屯进行表彰;对后五位的进行批评。二是开展村屯卫生竞赛。如:和里村的和里屯和欧阳屯常开展“三清洁”工程比赛,看看谁的工作做得更好,谁的组织能力更强,谁村屯群众人心更齐、更团结,谁的村寨更清洁。

4、开展清洁乡村示范点建设。一是创建“清洁家园”示范村屯,以南寨村良力屯为“清洁家园”示范村屯,以示范带动,先易后难。二是创建“清洁水源”示范村屯,以和里村、南寨村下南2条小溪为“清洁水源”示范点。三是创建“清洁田园”示范村屯,以和里村欧阳屯50亩太空莲基地为示范点。四是创建党员示范户,以党员先锋行活动为契机,以和里村欧阳支部党员杨会光家庭为示范户,创建清洁乡村家庭示范户。

5、小手拉大手,师生齐动员。自开展活动以来,中心校、各村屯积极组织发动全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开展“三清洁”活动,利用每周的一节劳动课协助村屯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工作,为家乡献一点热,添一份彩。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卫意识仍需增强。

(二)规划建设滞后,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三)管理机制不全,部门协作缺乏统筹兼顾。

(四)自筹资金难度大。

(五)乡政府及二级机构人员少,抽调的比较多。

(六)国道边清洁工作难度大。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乡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市、县“清洁乡村”活动相关方案、会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保障。

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率,增强清洁意识。

一是干部进村入户率达100%。二是每个自然屯宣传板报上墙率达100%。三是加强典型报道和落后村的督察曝光。四是建立学校清洁卫生长效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学前教育。

2、进一步完善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村级成立领导小组、自然屯成立理事会,并归档管理,理事会成立率要求达100%。二是严格执行各项清洁长效机制和制度。如:理事会、保洁员要严格执行各自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的执行、保洁员的考核等。

3、进一步加强清洁经费收取、管理和保洁员工资标准的制定。

一是要求自筹清洁经费率达100%。二是保洁人员工资发放率达100%。三是清洁经费收取、开支,保洁员工资发放情况公示率达100%。

4、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活动。一是村与村评比。二是屯与屯相比。三是户与户比。开展卫生红旗户、黄牌户等卫生文明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四是党员示范户评比。

5、进一步加大清理行动。一是加大对卫生死角垃圾的清理行动。二是加大对池塘、水沟、河边、溪边的清理。三是加强对公路边乱堆乱建、乱停乱放、乱拉乱贴的清理。

6、加强作风建设,落实责任机制。一是签订清洁乡责任状。二是签订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状,要求入户签订率达100%。三是严格实行包片包屯责任制及问题追究制,要求所有干部、职工,第一书记、指导员、工作队员进村入户率达100%。四是实行年终绩效考核责任机制。

(二)建议:

1、以清洁乡村为重点,整合各部门资金、资源,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2、对边远、交通不便的村屯,建议尽快建设垃圾焚烧炉、简易填埋池。

3、建议公路局加强国道公路边的整顿及垃圾清理工作,特别是远离村屯的国道公路。

4、建议汽车站加强清洁宣传及组织司机培训,禁止在公路边乱倒、乱丢垃圾。特别是长途汽车。

中共

良口乡委员会

良口乡人民政府

10.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和措施

1、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工作。

以《XX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精神为指导,XX镇经研究成立了XX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村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党政办,具体负责建设“美丽乡村”的日常工作。

2、完善制度,健全成效机制。

为了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有序开展,XX镇制定了《XX镇2012看环境卫生工作计划》、《XX镇20春季“除四害”方案》、《XX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镇环境卫生监督制度》以及《XX镇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各村、各

单位的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各村挂钩领导和驻村工作组负责指导、督促各村工作开展落实。

3、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全面清理影响村容村貌的卫生死角,整治镇村突出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我镇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充分利用镇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和综治成员会议等时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强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给每个群众带来的好处;二是通过张贴板报、发放倡议书和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全镇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共同创造优良环境卫生;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群体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同时将有关情况拍摄相片存档。

4、狠抓落实,改善镇村环境。

(1)、健全镇村环卫队伍网络。XX镇目前已在全镇XX村成立XX支环卫队伍,环卫工人XX人。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协调管理整个镇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并建立督查队伍,负责督促“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查处乱倒垃圾、车辆“滴、洒、漏”等行为,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及时下发限制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并及时回头看,抓好跟踪落实。

各村主干亲自抓、负总责,指定专人1名作为本村环卫工人并负责居民生活垃圾袋的收集和村道、背街小巷以及居民区的清扫保洁工作。环卫工人的具体工作由党政办安排,严格按照标准化保洁,要求每个保洁员做到“一扫一保一巡查”,即每天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整个垃圾清理过程实行“户集、组收、村运、镇处理”的管理模式,居民分散地及山区生活垃圾由居民自行集中投放到生活垃圾袋后,由村环卫工人收集后运至垃圾收集点,协助镇环卫工人对各收集点垃圾进行装车并统一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

(2)、做好环卫转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建设垃圾围XX处、添臵手推车XX辆、垃圾运输车X辆、果皮箱XXX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XX座。截至目前,我镇已在XX村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XX个垃圾围、XX个果皮箱、XX辆手推车和一辆垃圾收集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广泛发动开展除“四害”活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由镇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村、各单位具体组织实施,以镇、村环卫保洁人员为基础组织除四害专业队;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人人参与,按照“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要求,全面开展灭鼠、灭蚁、灭蝇、灭蟑活动,做到不漏单位,不漏居民户,不留死

角。

(4)、做好环卫经费征收和保障工作。镇村两级年初做好预算,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为环境卫生整治提供资金保障。镇政府落实相应的环境卫生配套经费,并根据《XX县开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并统一开具发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村级常住人口每年每人XX元,摊点、商贩、店铺按规定征收,镇直单位也要按规定缴纳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村级要采取社会化、多元化和“一事一议”办法,通过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同时根据现在我镇的实际状况,为确保及时开展生活垃圾的集中清运,镇政府将拨付部分资金支持各村购买环卫车辆和添臵环卫设备。

(4)、真抓实干迅速行动。XX镇于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各村、镇直各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各村的主、次干道、沿县道、村道等公路两侧、沿溪河两岸,以及单位、居民房前屋后为重点,彻底清理积存垃圾,整治污水坑塘,疏通沟渠,清理卫生死角,农村圈养禽畜,使全镇环境卫生状况迅速改观。截止11月底,XX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里程XX公里,消除露天粪坑XX口,新增垃圾箱XX个,治理沟渠溪流XXXX米,拆除废旧禽舍XXX多平米,全年投入村庄清洁保洁经费XX万元。XX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家禽

家畜集中圈养,并全部普及了自来水。

5、督导检查,确保责任落实

镇政府组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督察组,由镇分管领导带队,分组赴各村、镇直单位进行专项督察,由镇督导检查组对整治情况进行考评,对评比出来的前二名,并给予通报表扬,对位居后二名的村给予通报批评,村主干向党委、政府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二、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仍显不足。美丽乡村创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我镇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2、村庄整治难度加大。随着村庄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的待整治村大部分位于相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村庄分散、基础条件差、外出人口多,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加上整治建设的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致使整治难度逐年加大。

3、后续管理机制欠缺。近年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很多村由于管理经费解决不了等问题,出现了建后无人管理现象,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如公厕、道路、绿化、路灯等管理都不到位。

11.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一

关键词 农村学校;生态校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51-02

1 引言

生态校园被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生态校园的布局形成环境优良、物质、能力和信息等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个部分。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相比,还较为落后。笔者研究发现,农村校园更加具备生态校园建设的条件。通过生态校园建设,可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素质教育的差距,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2 我国生态校园建设现状

我国生态校园建设近十年前才开始兴起。例如,辽宁万村专业合作社与校园合作,规划学校四周的土地,利用学校屋顶进行水果种植,还用盆桃装饰室内桃园。学生在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与生态建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感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的重大变化。生态校园建设只是小范围内存在,并没有蔚成风气,在全国形成一定的规模。

3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路径

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校园建设,在农村进行生态校园建设具备一系列天然优势。笔者联系自身在农村教学的实际经验,认为农村生态校园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农村校园的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校园 农村校园在建设生态校园时,要发挥农村校园拥有的土地、自然植物等优势。在我国,农村校园面积普遍较大,校园周围植被较多,在进行生态校园建设时,可是利用校园内闲置的土地,进行水果、蔬菜等种植,由于农村校园很多都有师生食堂,这些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作为学校食堂的供给。学生在进行水果和植物的种植时还可以培养其爱惜粮食、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优秀品格。建设生态校园可以师生共建,还可以请学生家长支持,请学生家长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学生家长大多为农民,农民在花、草、树木等种植方面较为精通,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建设生态校园还能够促进家校互动,对学生的教育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为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农村学校进行生態校园建设,虽然具备天然优势。但在现实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没有将生态校园建设纳入日常的学校建设和校务活动当中,至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乃至学校师生并没有认识到建设生态校园对学校的发展,甚至对一个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校园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的建设;其次可以调动村内居民参与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之中,不仅仅是学生的家长可以参与,普通的村民同样可以参与其中,传播农业常识,增添农民生活的趣味,使其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要对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进行科学评估,鼓励各个学校建设生态校园的积极性。

以生态校园的建设促进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人类的知识体系与实践密不可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生态校园建设就是一项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学生在与老师、父母、邻居、村镇领导共同进行生态校园建设过程就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虽然农村学校学生所获得的各方面教学设施都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全面素质教育方面也相差很多,但是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实践过程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校园还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教师还可以寓教于乐,一旦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生态校园建设有了成果,便会带动周边学校、地区学校也跟着建设生态校园的热情,将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4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

生态的破坏其实就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就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破坏。农村是与自然、与生态最贴近的生活区域,在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的建设有着很大的意义。

首先,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现在一些农村的生态环境很差,从校园入手,建设生态校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学生家长、村民的生态意识,在建设生态校园的实践中,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村民们都会从中有所领悟,对校园所在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生态校园建设时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拉近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交流,多数由家中的老人看管,通过学校开展生态校园建设的活动,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一起协作、一起开展一项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必须看到,生态校园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学校、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21-25.

[2]陈岳堂.论生态校园新理念[J].求索,2004,7(5):l.

[3]杜惟玮,张宏伟,钟定胜.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环境,2005,24(3):30-34.

[4]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2-45.

[5]姚锡远.对构建生态校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3):48-50.

12.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二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热潮为乡村地理学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政策辅助, 浙江所出台的《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提出浙江需要不断强化水、农、牧、林、渔等产业与旅游之间的融合性的同时, 要求本地各级政府立足本区域红色旅游优势, 因地制宜尝试推进多形态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并实施美丽乡村规划战略。此要求提出之后, 依托中心城市的浙江环城乡村旅游带建设项目逐步开展起来, 而乡村地理学理论在融入此项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重要问题也日渐浮出水面。

1 乡村地理学运用基础上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定位

1) 乡村建设基本要求。

乡村治理和城乡规划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所需要遵循的乡村地理学理论实际是需要以区域发展为切入点, 着力就乡村区域的景观、资源、人文、社会、经济所形成的条件、地域结构、基本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乡村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自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 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着眼点从单一的农业向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工业等领域的多项、系统化发展后, 乡村地理学理论和视角在乡村现阶段建设中的应用也日渐深入, 其应用切入点主要表现在乡村聚落、乡村经济、乡村土地使用、乡村城市化、乡村文化、乡村景观、乡村空间、乡村规划的基础理论应用几个方面。

2)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现阶段乡村地理理论运用下, 浙江乡村的治理过程已经反映出浙江农村的治理和改革, 必须遵从立足当前发展现状, 实施逐步有序战略推进原则。民众的意愿和农民的支持与认同感, 需要融入到浙江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 并以其实际变动性作为整体规划的基本数据。只有充分尊重本区域农民自主性, 并适时引导和发挥本区域民间的创造力, 才有可能做到农民、政府、规划局等各方力量的聚合, 实现浙江美丽农村的超前建设。

首先,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需要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而农田作为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行的基本保障, 需要在美丽农村区域规划中, 以农业现阶段生产的高效益性和高效率性的融合要求为前提, 在保证现阶段土地承包权力的稳固性的基础上, 进行浙江农村土地使用权适度流转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等的筹划。

其次, 实施农村各项的综合改革, 并建立起县镇合作机制可作为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实践性操作保障。

政策协调机制的构建和强化、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建立和落实可作为政策资源优化整合, 强化政策协调配套指令运作的基础, 而依托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要求, 来筹划强镇、强县对应体制的创新, 则可辅助理顺两级政府之间的行政运作关系, 规避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中的行政拖延、工作重合、落实效率低等问题。这同样也是乡村地理学视角下,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所需要关注的乡村空间建设、乡村规划、乡村聚落等良好运作的预备工作。

第三, 农村公共产品的大力供应是浙江美丽农村区域规划及战略实施的必要条件。

以乡村地理学的区域性统筹要求为先导, 浙江美丽农村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地理结构调查、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开展、基础设施的配套、乡村文化发展中的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城乡反射型运用等, 都需要充沛的农村公共产品及对应的便捷现代物流体系、快捷便利的交通体系等来给予推动。从浙江美丽农村建设的本质而言, 乡村建设同样需要立足在城乡交通一体化需要下, 因此对应的作为乡村财政收入提升所需硬件设施, 也应该同期、同步建立并按照浙江美丽农村建设战略推进时, 各个环节的动态变化加以调整。

2 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优化

针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 应该从战略设计者的思维优化方面入手, 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优化布局, 实施城乡统筹。

按照乡村地理学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安排需要覆盖到公共设施、人口、城乡产业等多项领域, 深入调查和挖掘乡村现有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民族风情、传统文化、产业经济、乡土建筑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 将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社区统一建设成居民就业充分、环境优美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节点。

2)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 分类指导层层渐进。

绿色生态管理理念应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全程理念。正如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所存在的矛盾, 大力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以生态家园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为抓手, 立足各村特有的资源和文化优势, 建立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战略, 并坚持以宜游、宜业、宜居为建设目标。战略计划的层层推进可有效应对当前建设中过度开发、建设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等做法, 以基层组织和村民为主, 邀请村民共同进行战略筹划, 鼓励村民献计献策, 以精品村建设和具有本村特征的特色村居为目标, 科学定位节点村、精品村、景观带的规模和功能, 提升战略规划的品位和品质, 突出村建特色, 串点成线并连线成片, 分类指导、层层渐进、全面推广, 努力建设整体风貌协调、乡土气息浓郁、区域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3) 坚持分统结合, 发掘资源创新机制。

当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即缺乏人本为思想, 政府投入过大, 社会资源被忽视。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的执行在于民众, 引导村民自觉建设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有助于辅助政府改善单一化资金筹划渠道的现状。将农业两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建设、“四边三化”、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整合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企业的各界力量, 增强合力、创新机制、强化协调, 汇聚力量, 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 乡村地理学视角要求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优化

1) 重新筹划战略布局, 因地制宜发挥示范效应。

坚持“富设计、富规划、穷建设”的筹划理念, 从村庄整体风貌和建筑布局入手优化, 突破原有规划设计思维和模式, 提升村庄的规划水平。一方面需要调整现有规划设计思维, 以自然环境现状为基础, 以新农村特色建设为目标, 尊重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空间生长机理, 努力营造新旧自然、和谐统一的农村风貌。

因地制宜的进行乡村设计并发挥其示范效应,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工作也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 在战略布局的重新规划时, 还需要考虑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延和内涵, 督促各村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和标准执行, 建设团队方面则使用筛选和验收淘汰机制。

2)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 深挖内涵拓展建设思路。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农耕文化多样、山水风光秀奇的优势, 就需要从农村人居环境、农林特色产业处入手, 大力开展村乡整洁活动, 结合村民意愿和财政实际, 在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的理念下, 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可尝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 推动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并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策略, 这就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不断挖掘和体现农村特色文化。重视农村传统孝德文化、耕读文化的重建和整理, 丰富乡村建设的传统文化之魂, 深谙乡村建设内涵, 使之成为市民和农民共同的精神宝库。

建设思路的拓展, 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规划, 由于村庄的整体规划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 因此规划方案编制时, 需要以村庄发展规律和自然环境生态发展规律为基础, 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 广泛听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和建议, 兼顾到村庄近期和远期利益, 突出地方传统特色, 借助环境整治和规划引导使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生产等共同和谐统一发展。

3) 强化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 建设管理和创新机制并举。

整合资源注重财政支持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稳步进行的动力。这就需要财政方面优先足额地进行专项建设资金的安排, 实施融资模式来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注入。努力整合联合公路、农业两区、乡村旅游等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资源和资金, 侧重向乡村建设项目方向倾斜, 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注入。相关政策完善方面可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在基础建设设施方面, 需要考虑农村污水治理、农村住房改造、配套设施完善、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和对应的政策性支持。

此外, 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需要注重村容村貌的规划和治理,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生活和生产环境, 强化对环境的维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要强化广大干部, 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将当地重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结合, 利用“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千百工程”等项目, 多方借力, 建立领导小组定期统筹协调, 已形成各方资源及力量的整合合力。为保障管理效果, 可实施村、街道、镇、市多级联动的考核制度, 使用月通报、月考核、月督查、年终考核的方式, 丰富奖惩措施, 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效率。

摘要:根据乡村地理学理论, 介绍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设计思维、挖掘特色文化、注重财政支持等策略, 以提升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乡村地理学,乡村建设,城乡规划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郑健雄, 吕伟明.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8) :77-79.

上一篇: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下一篇:节约水资源班会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