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共3篇)
1.2024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 篇一
夏邑县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技术明白纸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今年我县小麦春季管理要早抓早管、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长根增蘖,强化起身拔节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虫草害,夺取小麦丰收。
一、镇压划锄,控旺转壮,提墒保墒。
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为了预防春季干旱,要及早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二、促控结合,肥水运筹,分类管理麦田
1.以控为主,抓好旺长苗管理。旺长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春季肥水管理应以控为主。一是返青期镇压,这是控制旺苗生长,使其转化为壮苗的最有效的措施。二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根据群体大小进行旺苗的肥水管理,一般在拔节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
2.以促为主,抓好三类苗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期亩总茎数小于45万,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在拔节中期进行施肥浇水,每亩施用10公斤左右的尿素。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在春季降水时趁雨追施返青肥。
3.促控结合,抓好二类苗管理。二类麦田返青始期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按照“前氮后移” 技术要求,在小麦起身期(3月25日前后)追肥浇水,每亩追10~15公斤尿素。
4.控促结合,抓好一类苗管理。一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二是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三、镇压提墒,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麦
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同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铵。
四、防控病虫,化学除草,抓好综合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或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托布津防治;防治根腐病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病虫混合发生时,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冬前没有化学除草的,应在小麦拔节以前,每亩用10%苯磺隆(巨星)可湿性粉剂15克左右,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除阔叶类杂草,每亩用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除禾本科恶性杂草。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择气温在10℃左右天气进行化学除草。
五、关注天气,提前应对,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省早春常发灾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冻害。对于整地质量差,或秸秆还田的麦田要进行实时镇压,增加土壤紧实度,防治小麦冻害。如果发生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追肥、中耕保墒、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促苗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夏邑县农广校编印联系电话:6212326)
2.2024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 篇二
1 春季麦田管理
返青拔节阶段是小麦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巩固冬前壮苗和抑制旺苗生长的有利时期,更是增加春季分蘖、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夺取小麦丰产的关键时期。
1.1 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对于一类苗麦田,为控制小麦无效分蘖,促进麦穗与花平衡生长,培育壮秆,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应结合浇水进行。
对于二类苗麦田,为使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足够,用尿素150~225 kg/hm2在起身时结合浇水追施,同时根据苗情施用适量磷酸二铵。
对于三类苗麦田,为促进麦苗早发,在早春应及时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并在返青期、拔节后期分别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75~105 kg/hm2[2]。
对于播量大、播期早、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750 g/hm2或壮丰安450~600m L/hm2对水375~450 kg/hm2均匀喷雾,抑制小麦基部第1节间伸长,使节间短、粗、壮,或进行深中耕断根,控制旺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1.2 中耕划锄提墒保温
中耕划锄是一项效果非常好的麦田管理技术,可松土保墒,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根蘖早发稳长。
1.3 科学化除防草害
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期,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比较重的麦田,此时应及时进行化除。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特点,选准除草剂种类和用量。播娘蒿、荠菜发生较重的田块,用苯磺隆有效成分1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野油菜、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繁缕发生较重的田块,用48%麦草畏乳油300 m L/hm2+2,4-D丁酯乳油300 m L/hm2加水喷雾[3];猪殃殃、泽漆、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繁缕发生较重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375~525 m L/hm2、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 250 m L/hm2对水喷雾;看麦娘、硬草等杂草混生田块,用36%禾草灵乳油2 175~2 400 m L/hm2+20%溴苯腈乳油1 500 m L/hm2,或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1 050~1 2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1.4 早春冻害和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春季冷暖骤变,易遇到春寒,导致幼穗畸形或冻死,这种情况可在早春给麦田喷施“海洋寡糖”等冻剂进行预防。小麦拔节期如有寒流来袭,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可在前几天浇水预防。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损失[4]。小麦孕穗期如遭受0~2℃的低温会对幼穗小花造成低温冷害,受害麦田应及时追肥灌水,保证小麦穗部产量要素正常发育,提高粒重。
2 中后期麦田管理
小麦生长后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病虫,防早衰,增加粒重。
2.1 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生长后期若出现干旱,常会影响小麦灌浆,为提高小麦粒重,在籽粒灌浆初期或小麦孕穗期选无风天气小水浇灌,此后一般不再灌水,以免发生倒伏。
2.2 及时防病保高产
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常发生多种病虫害,要求将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喷施,重点防治麦穗蚜、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主要防治麦红蜘蛛、吸浆虫等。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蚜虫为主要防治对象。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如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在第1次防治后隔7 d进行第2次防治[5,6]。防治赤霉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 000~3 750 g/hm2,或50%多菌灵·福美双复配剂2 250 g/hm2,对水750~900 kg/hm2喷雾。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对水750 kg/hm2喷防。
近2年小麦吸浆虫在兴平市危害较重,沿渭麦田2011、2012年有少数麦田几乎绝收。防治吸浆虫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对有虫蛹2头/m2以上的麦田,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125 m L/hm2,或36%啶虫脒可溶性颗粒剂300 g/hm2,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 000~3 750m L/hm2加适量水,拌细土制成毒饵,顺麦垄均匀撒施,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300 kg/hm2,均匀撒施于土表,撒后及时浅中耕浇水;第二阶段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当10网复次捕到小麦吸浆虫10~25头成虫,或用双手扒开麦垄有成虫2~3头用4.5%高效氯氰菊酯600m L/hm2,或40%毒死蜱乳油750~1 125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1 500~2 250 m L/hm2加水60 kg/hm2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隔行均匀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2.3 叶面喷肥防早衰
在孕穗期喷施生长物质能增加实粒数,在齐穗后喷施生长物质主要是为增加千粒重。喷施2次,增产效果较好,间隔时间为10~12 d。用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喷雾,延长小麦功能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提高小麦抗干热风能力,防止早衰,提高粒重,改善品质。
2.4 及时机械化收获
小麦在蜡熟末期,茎秆和叶片变黄,籽粒较硬,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时收获,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淀粉、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高,机械损失也小。优质专用小麦单收、单打、单储。
参考文献
[1]朱高星,祝彩霞,张春山,等.优质强筋小麦后期管理意见[J].种业导刊,2008(1):21.
[2]王梅香,王合生,柴明芳,等.强筋小麦高优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07(24):45.
[3]史瑞青.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7):34-35.
[4]万芬芳,方平.优质强筋小麦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5(10):25.
[5]田黎,李玉洁,刘峰.豫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2008(6):37,39.
3.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篇三
一、浇水
后期供水是争取粒重的决定性措施。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水分不足会导致籽粒退化、穗粒数降低,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小麦扬花以后至多半仁(花后9~11天)开始,即进入灌浆阶段,此阶段根系逐渐衰退,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减弱,要求有较平稳的地温和适宜的水气比例,麦田含水量低于65%时,严重影响产量,高于80%时易引起贪青晚熟。一般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为宜。因此,适时浇好灌浆水,有利于防止根系衰退,以达到以水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保粒的作用,浇灌浆水的次数、水量,应根据土质、墒情、苗情而定。在土壤保水性能好、底墒足、有贪青趋势的麦田,浇1次水或不浇,其他麦田,一般浇1次。
生长后期雨水过多,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易引起根系早衰、叶片早枯、粒重下降,甚至导致烂根倒伏、青枯死苗现象,遇雨应及早清沟降渍、沟深要达20厘米以上,做到沟沟相通,沟通河,雨过田干。
二、补肥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需氮量和需磷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3和2/5。后期供肥不足,会引起叶片和根系过早衰亡,降低粒重。因此,对于开花时表现脱肥而过早显黄的麦田,应采用叶面喷氮的方法予以补充,以便增花攻粒,减少小花退化,减少不孕小穗数,争取多增粒。叶面喷氮时须注意以下3个问题:
1. 喷洒次数
根据人力、土壤肥力和苗情而定,若喷2次可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各喷1次;喷1次则以乳熟期为宜。
2. 喷洒时间
最好在傍晚前,也可在上午露水下去后至中午11时以前或下午3时以后,喷后遇雨须补喷1次。
3. 喷洒浓度
可喷1%~2%尿素溶液、3%~4%过磷酸钙溶液或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75~80千克/亩。一般叶面喷施以尿素溶液效果较好,喷时注意喷匀,以防烧叶。
三、防治病虫害
小麦抽穗后经常发生黏虫、蚜虫、吸浆虫、飞虱以及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等危害。抽穗前后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病害,在抽穗扬花期若遇多阴雨天气,会造成大流行,应提前喷药预防,一般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齐穗时用10%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飞虱,每平方米有黏虫15头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凡10网次有虫20头或扒开麦垄一眼可见成虫2~3头时应立即用药防治。
四、防干热风
干热风是小麦发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常导致正在乳熟的籽粒灌浆不足,提前枯熟,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品质下降。开春后一是要及时灌水,小麦前期灌水是防御干热风的基础,后期灌水是防御干热风的关键。在干热风来临前灌水,不仅能供应小麦灌浆后所需要的水分,而且能降低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田间湿度,有效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二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草木灰浸出液或1%醋溶液,也可喷施0.05%阿司匹林溶液或0.1%氯化钙水溶液,有条件的在小麦乳熟期前一周浇灌1次“麦黄水”,均可有效防御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五、防止倒伏
小麦生长后期倒伏不仅严重影响产量、降低品质,还会造成收获困难。一般以坐脐期(花后2~3天)、灌浆期的倒伏减产最重。生产中除清沟降渍、防病治虫外,可喷施高效叶面肥,保持秆青叶绿。在全穗即将抽出时,每亩用40%甲哌鎓水剂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抑制穗下节间伸长,增强抗倒能力。
(作者联系地址:王迪轩 岳云杰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马少平 益阳市桃江县浮邱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邮编:413400)
【2024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推荐阅读: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10-10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07-05
小麦亩产789.9 kg高产栽培技术思路01-29
摄影技术及后期处理09-29
09年后期工作计划06-24
高三后期班级管理08-02
新型小麦收割机论文08-15
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11-01
菏泽地方储备小麦专场竞价销售交易细则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