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培训心得(精选15篇)
1.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一
“数学学科”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灵源讲堂“数学专场”的学习,又一次有幸地听到了林培育老师的精彩讲座《依课标抓本质 促教学》,他以教师该如何学习课标的方式给我们阐述了在学习课标时的几个重点。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教学要抓住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数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体系,更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要变化,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模式,这才是更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好的说明了这点。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林老师又从四基的基本理念揭示数学课程中如何贯彻数学的基本本质,课标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林老师强调要让数学回归本真与简单,让有价值的数学给孩子们带来信心与乐趣。在讲座中,他通过生动的课堂实录、课例,给我们一一展示了在教学中如何来体现四基,认为数学从现实世界中来,要加强内在逻辑的内化形成新理论,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根,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听了林老师的讲座,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2.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二
一、我们的认识
学校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机制, 探索一条新的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之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一个现实途径。
1.我校校本培训的要求是 :以问题为核心 , 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以策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地带。
2.“实 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是校本培训的三要素, 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模式, 就是基于三要素构建的。
二、我们的实践和创新
我校推行的是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 其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基本程序: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行动推进, 目前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已渐趋成熟, 呈现如下特色。
1.主题多样, 课例多种。
教研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一学期固定一个主题,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讨的、有随问题发现或研究深化而形成主题系列的、有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研究的或根据课例提炼主题进行研究的, 也有兼具以上两种、三种形式的, 等等。
课例类型得以扩展, 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同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等多种类型。
2.视角统一, 视点各异。
为规范课堂观察, 我们确定统一观察视角, 即“两个纬度三个要素”。两种纬度指教师纬度和学生纬度。三个要素指目标、互动和状态。并根据“两个纬度、三个要素”制定统一的课堂观察表格: (1) 对学生具体活动的观察; (2)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具体观察的视点和记录由教研组根据不同主题并参照相关理论确定。
3.主持轮流, 研究延伸。
校本培训的主持者任务繁重, 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我校校本培训的主持者最初由教研组长担任, 后由备课组长参与担任。现在我们开展轮流主持活动,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组织本教研组、本备课组校本培训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1.变各自为政为集体协作。
从传统的关起门来备课、做课件、查资料, 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时集体讨论。从各自为政到三个校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进行集体协作、资源共享。集体协作备课能让这些老师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 做到优势互补。协作与交流, 使教师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2.问题研究意识和基于问题研究的人际互动的出现。
(1) 随着校本培训开展, 教师被引导到对工作对象的研讨中。教师开始关注外来理念、做法与校本实践的结合, 关注推进中的适应性, 以及围绕问题的思考和策略研究。
(2) 教师的评课不痛不痒, 讲好话的现象正在消失。以前评课对准的是开课的人, 评课变成评人。而目前, 所倡导的是基于课例的问题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找课, 教研组针对主题备课,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观课和研讨, 以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校本培训对准的是问题, 围绕问题说事、找对策, 已经表现出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和谐的研究氛围。
3.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受到关注。
由于“两个纬度、三个要素”课堂观察要求及分组观察的制度性安排, 一名教师观察四到六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被收入开课者和观课者视野, 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目标实现度和生活质量, “以学论教”, 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和差异得到了真正关注, 以前观课时“许多差生被忽视”的现象得到扭转。
4.反思进入教师生活。
由于制度化的安排, 反思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贯穿问题研究的始终。教学反思以教后感、随笔、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并不断被其推动, 反思已经进入教师的生活。
5.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
观课议课与研讨需要理论指导, 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和才华展现, 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参与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 因此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 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6.专业引领校本化、本土化成为一种常态。
校本专业的引领, 跨专业素养培训, 能者为师, 草根互训, 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 解决“请进来, 走出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四、结语
校本培训, 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 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 我们采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 又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并取得一些成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教师学科素养提高工程刚起步, 我们要继续在校本培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让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摘要:校本培训重在结合教学工作, 以问题为核心, 以案例为载体, 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作者就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实践和创新做了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朱幕菊, 刘坚, 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3.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三
纳雍县勺窝镇希望小学 拟写人:马泽 时间:2018年7月20日
在勺窝镇教育管理中心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于2018年7月19日至20日参加纳雍县勺窝镇希望小学校本培训学习,经过丁景科老师主讲的《小学数学》:课堂实录《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课堂实录《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期2天的小学数学校本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四、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
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服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
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
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四、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五、合理选择评价方法。
1、课堂中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
2、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3、笔试和面试评价相结合。
4、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数学教学观念如何更新》
一、观念创新。
二、提高个人魅力。
三、学习中要让知识有生命力。
四、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之具备数学建模观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一、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的独立思维方式。
二、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三、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关注数学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和差别化。
五、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让学生会学数学、乐学数学。《优化数学教学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的局限性及成因。
(一)学生数学思维的局限性简单分析如下: 1.客观依靠性: 2.主观偏离性:
3.单向无序直观似真性:
①单向——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去考虑问题,思维方向单一。
②无序——主要是指不能正确把握有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综合推理的困难。
③直观——由于对概念、定理等的表面理解和形式上的掌握,导致应用上的绝对化,常用简单的对比来处理具体问题。
④似真——似是而非的思维形态,它受制于狭隘的经验和直觉,是思维的一种“短路”现象。
(二)造成以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局限的成因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下面三个方面: 1.知识涵养与实践经验方面的原因。2.数学思维发展的内在特征方面的原因。3.课堂教材及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1.发散课堂思维激发思维火花。
2.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主观学习结合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升华数学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兴趣是内驱动力,激励是推动力。
二、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三、课后辅导是巩固教学的重要手段。
四、抓好三个阶梯的不同教育。
五、与家长通力合作。
《通过优化数学教学语言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注重对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二、注重概念教学的数学语言训练。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三、教学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四、教学过程的数学教学语言。
五、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
4.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四
大方县对江镇高店小学
郑昌武
2016年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小学数学工作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里很高兴,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获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通过听了陈阳老师的公开课,我感触颇深,陈阳老师上课很有特色,首先,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且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不说废话,而且课程安排很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且衔接巧妙。教学中,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她的课件制作得很好,板书工整简洁,一目了然,值得我们学习。
大方二小曾影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和陈阳老师一样,有标准的普通话,精练的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影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非常和谐,说话具有吸引力有磁性。提问也恰当,有艺术性。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没有疲惫感。
大方一小张青老师上得也不错,她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一针见血,突破知识点,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次,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到了极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下午的学习中,大方一小的刘刚老师给我们讲了微课的制作。刘老师上课很有趣,说话诙谐幽默,下面听课的老师积极性很高,他善于抓住老师们的心思,放了很多有趣的视频给听课的人听,但遗憾的是,在讲到微课制作得关键步骤时,却因为电脑的原因、或许是准备不足吧而出现了一些故障,致使讲授的课程无法继续下去,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接着我们听了大方教育室杨明江老师的“小学数学课程听课技巧”。杨老师说话流利,用词准确,一针见血,直击重点,没有过多的废话,听了他的课后,我才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不足,原来听课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原来的我听课就只是把授课老师的授课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听课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但通过这次培训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听课具有如此大的意义,有如此多的学问、技巧。在以后的听课中,我一定要认真地听,把学到的听课技巧运用进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真正有实力的老师。
5.学科培训学习心得 篇五
10月21号在店子镇中学,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一天的培训时间安排的很充实,上午安排了3节公开课,下午首先各位与会教师点评3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然后教研员李老师一起学习了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注意事项,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总结如下:
上午的公开课,三位执教的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展示了信息技术课的走向。第一节是李孝强老师执教的《逐帧动画》,李老师先安排学生动画的制作原理——视觉暂留。在讲述图片添加时,先让学生动手导入图片,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自然而然的开始了探究之路。学生制作完成后,大家欣赏作品时,引导学生看看动画有何不完美之处?引出插入普通帧的方法。第二节刘艳梅老师执教的《分类存储》。有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引出本课课题,情景创设好。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个性。任务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类存储图片,并且所有的图片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的。很好的展示了学生们的风采,可以说整堂课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节课是郭泉州老师执教的《形状补间动画》,课由复习开始,然后安排学生观赏动画圆变正方形,引出本课主题。师生一起制作动画,而后学生自制。学生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课堂任务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制作动画圆月变成镰刀月很好的体现了课标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理念。
下午,与会的各位老师点评三节观摩课,谈自己的收获,最后县教研员李明生老师做了总结。通过本次会议,我认识到了导课是一整堂课的事,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时,教师首先是倾听,而后是肯定。好学生展示的过程是所有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教学素材一定要重新设计,首先是教师最熟的,其次是避开传统话题,最后是教育性和典型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力求是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6.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六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 通过培训后反馈, 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 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 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 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 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 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 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 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 举例。让教师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各类学校来说, 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 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 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 很盲目, 经验是很重要, 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 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 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 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并且连通了网络。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 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 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 现代的通讯方式, 网络环境交流平台, QQ、MSN、BBS、BLOG、FTP等, 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 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 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否了解, 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 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 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 对于不同的学科,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 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 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 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 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7.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本次培训分为两部分: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参加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而且丁局长也在开班式上进行了讲话,更让我难忘的是丁局长给我们做了第一讲:关于《观课议课》,这一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丁局长的讲座实实在在,似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我们所有教师都陶醉其中,我深刻理解了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的区别,更认识到了观课议课的好多优点,这让我很激动,我多希望我们全体教师都对此有所了解,真正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教研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真的需要好好充电了,这个假期是我度过的最有意义的寒假了。
自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11个春秋了,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在这20xx年中,我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经常与同行们切磋教学,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应不断地提高自己以适应新课改的潮流,所以我非常重视这次培训,认真记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感悟与反思,在这次培训中,我领略了教育专家们的风采,尤其是钱梦龙老师的讲座非常深刻,我不但学到了一些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我从钱老的身上也学习到了做人的独特风格,一种坚韧的意志品质,他的成长历程更是一笔财富,一切都源于他的“不刻意”和“回归尝试”,给我的启发很大,尤其在教学中,我们不用追求太过新鲜而毫无实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简单而又实用的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少走弯路,能够吸取专家们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我们前进的脚步才能加快,因为未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责任重大。
8.语文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一、重新对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现在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就如王老师所讲一样“现在的孩子就是具有儿童精神的大人”,所以我们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我通过此次学习之后,明确了小学语文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不仅仅在知识上,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孩子通过学习来达到的目的:“学以致用”。以此为最终目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好习惯:
(1)、养成善于关注的习惯。
(2)、养成以培养学生兴趣的习惯。
(3)、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习惯。
(4)、养成每天自觉听、读、写的习惯。
下午听了王师们精心准备的课,让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要解放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思想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还要注意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放眼看周围世界,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技能,给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王老师的指导课后,我才知道游戏设计环节中要设计出高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通过游戏,学到实质的东西。语言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从教学法解放学生沉重的压力,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王老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交流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经常当众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很尴尬,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当众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学生的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是正确性。利用自我纠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听说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9.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九
正确而有效地使用交互式白板,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促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产生变革。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引入互动式电子白板,学校也提出要求促使教师应用白板,但相应的培训跟不上,电子白板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笔者调研发现,即使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都配置了白板,而且规模开始逐步加大,但是教师只是简单地当做展示课件之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何有效地培训教师应用互动式电子白板?笔者首先在地方院校的学科教师和师范生中开展实践探索,然后再到其他学校进行推广和深入,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1 问题调研
笔者之前所在的学校承担了本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大学教师尤其是学科教学论的教师是否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在培训前,我们做了一些调查,调查对象是来自相关院系的学科论教师和承担教师教育的公共课教师,有35位。通过调查发现,46%的学科教师没有听说过交互式电子白板;60%以上的教师认为交互白板对促进课堂教学作用一般;70%左右的教师对交互白板会不会成为未来课堂教学中的主流技术和媒体持怀疑态度。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和在一些课题学校的调研,笔者认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 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
由于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迅速,各种教学工具层出不穷,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惯性,对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处于被动状态。当引入新技术或新媒体于教学时,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学不会,教学中出错,自己控制不了,还是惯用媒体或技术更好。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态度、所任学科、年龄和原有教育技术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新媒体的学习和应用。如讲授型的教师、理科的教师、年龄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低的教师往往更容易拒绝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精细的教学设计,很不自信自己掌控技术的能力,就主观认为使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教学负担。因此,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存在疑虑,产生畏难情绪,宁可让交互式电子白板闲置,也不愿使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1.2 交互白板功能的使用局限
台湾陈惠邦教授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教室中使用交互式白板的4个应用层次:1)代替传统黑板的展示或教学呈现功能;2)以教师为主导媒体操作平台;3)以教师为中心的展示平台;4)师生互动学习平台[2]。一线的调查也发现,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是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可以熟练应用,课堂师生互动,教与学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的老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操控电脑,开启相关的学习资料或媒体,以配合讲解;有些老师把电子白板当成黑板或多媒体投影设备,只使用板书功能,或只是将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例如ppt课件)进行播放;但大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相关软件功能(如:聚光灯、拉幕、页面回放等)和资料库中的教学素材,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对设计符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更是不知所措。
1.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缺乏有效指导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电子白板?教师需要帮助,如在教学中电子白板有哪些功能?在哪些教学环节应用这些功能?如何使用白板提供的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他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单位购置设备也没有系统地考虑培训和应用推广。针对电子白板的培训也存在以下问题:1)供应商的培训取代专业培训:新购置的设备供应商会派专人对学校教师进行基本的培训,让教师认识、了解新设备,由于培训者不是专业的教学或教学研究人员,因此培训内容不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只是产品功能的简单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2)教师对多媒体的理解和掌握差异较大:由于教师的学科、年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差异较大,统一安排的培训难以满足个体差异;3)单纯的技术培训,缺乏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联,难以让教师感受到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和互动功能,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4)培训方式简单,没有相应活动设计,不能使教师将培训知识内化为教学的专业技能。
2 实践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尝试设计和实施了针对学科教师和师范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对相关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培训,然后由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在《学科教学论》或《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上对师范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相应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功能演示;第二层次——教学案例观摩;第三层次——教学设计与实践。
2.1 第一层次——基本功能演示
为了顺利地让教师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我们采用演示+讲解+实践的培训方式。首先,给教师展示几个简单的例子,调动其认识白板的积极性,如:给出半只蝴蝶,设置问题:如何画出整只蝴蝶?老师们积极参与并进入问题情境,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旋转,翻转等,培训者随即告诉老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里很容易实现,然后进行演示。所有例子展示完后,老师们惊叹:白板功能强大,使用简单、方便,既可以自如地操控电脑软件,又可以方便地实现交互。随后,培训者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常用功能和工具逐一介绍,重点强调每个工具在教学中功用和如何实现,如,电子白板里的纹理笔工具,我们建议语文和英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使用纹理笔在白板上刷出各种图片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们还安排一些活动或任务,让教师接触白板并自己实践操作。
2.2 第二层次——教学案例观摩
通过第一层次的培训,老师们已经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有了基本的认识,感受到了白板的强大功能。第二层次,我们会展示不同学科的教学视频案例让被培训者观摩,在观摩的过程中,让教师基于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常用的:
问题1:展示的课例中,用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
问题2:这些功能对教学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3:案例中基于白板的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又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观看案例后,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的认识会加深,也间接地获得了教学体验,这种方式对电子白板的功用迁移到教学设计中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2.3 第三层次——教学设计
通过上面两个层次的培训,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有了非常直接地认识。为了使教师将培训知识内化,我们让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设计一份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记录下来。接下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共同完成课件的制作,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实现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加深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掌握。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分享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学习中的感受,并且重点思考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未来教学的帮助作用。最后,大家还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
3 培训效果分析及启示
这样的培训设计,效果明显,实效性强。培训结束后调查,54%的教师认为交互白板对促进课堂教学作用很大;78%的教师认为使用交互白板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50%的教师认为使用交互白板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且作用很大;80%的教师认为白板笔书写、拖曳、标注等交互功能,特殊效果功能(包括屏幕遮罩、聚光灯、放大镜等功能)、资源库功能非常实用而且使课堂教学比黑板或投影仪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培训过程中,学科教师对交互白板的强大功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这种培训形式表示称赞。这种方式的培训使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看似深奥变得简单易学,而且也使教师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体验新技术与互动,共享经验与感受,获得启发和设计。
通过此次培训的实践,我们继续完善培训设计,继续在在校的师范生和课题所在的学校开展互动式电子白板的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互动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会有新的变化,学校的资金投入也能真正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惠邦.旧瓶中的新酒: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革新的推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6-11.
10.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篇十
一、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岗研修各学员在各自任职学校进行,在职学校按照培训要求监督教师完成规定的学习、研究任务。培训主要采用分散自学的形式;专题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理念研讨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远程集中培训分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幸福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心理教育;认识的历史发生原理及其教育意蕴。必修课程包括数学教堂的有限性;开放题的编制与教学;优化数学设计、帮助学生发展;新课程实践中的教学理论;从数学史看数学文化价值;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聚焦课堂——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文化浸润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等。
二、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从培训的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授课老师的选择,国家教育部门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聘请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教师,构建“导师引领,师生互动,同伴互助”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这些人来自一线,自身条件好,给成长中的教师培训对象以很大的启迪,从而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1、学员参与互动
(1)组织即时性的课堂研讨和交流
数学培训班根据教师培训的特点、任务和要求,学员们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开展教学互动。
(2)组织专题类的班组研讨交流
在集中培训期间,组织了几次网络数学沙龙活动,学员就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与专家对话。
(3)组织网络类的研讨交流
数学班简历了QQ群、个人博客、公共邮箱,常常在网上相互交流。
2、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为保证培训课成的质量,班级加强了教学评估工作,及时做好教学反馈。组织学员队每一位的讲课,从专题选择、讲课质量、教学方式、培训效果等四个方面给予评分,然后结合定性分析,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3、实现了方法到理论的提升
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点,授课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新课程改革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方方面面精辟独到的剖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熟练的教育技巧和贴切的教育案例,为学员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4、教学实战能力得到加强
本次培训充分关注培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不仅在大的纬度上帮助教师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更关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层问题。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其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使每位参培学员在观摩、思考、碰撞中得到提高,感动着学员们一颗颗驿动的心。整个培训活动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际,循序渐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实效。
11.高考政治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单位:蓝田县焦岱中学 学科:政治 姓名: 白兵洋
2016年3月20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很荣幸参加2016年高考政治研讨会,我们有幸聆听了政治科目高考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
主讲老师就高中必修版块中几个部分别进行了逻辑性的梳理,以及一些考点,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加以分析说明。重点放在了《经济与生活》部分,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来谈这个版块的知识。下午讲了《政治与生活》和《哲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学习的。
1、聚焦课堂,查漏补缺,夯实学科知识。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好时间。在高考复习中还是要进一步抓牢抓实基础知识。在本次活动中,三门峡市第一高中高宏群老师,在高考政治的复习中,首先还是出示主干基础知识。他们对自己这样的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考复习中依然如此重视基础,那么对我们的学生是更应该强调和抓紧基础知识的落实。听了高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也觉得自己学生的基础薄弱,也深深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重视抓好基础知识。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和出题方向,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就是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但是其难度和深度并不太大。进一步说,即使要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也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扩展知识才能行得通。同时,在二轮复习中还应该做到引导学生提升整合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生仅有零碎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从宏观角度进一步把握知识的结构。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小组讨论构建等,原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具体来说,就是由一课到一单元再到一个模块,最后要善于扩展到各个模块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强化学科能力。
政治学科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应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加以培养、训练和巩固。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各地的模拟试题,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复习中学生还要学会选题、学会改题、学会编题,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3、关注热点,重视理论的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考查考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增强责任感。高考政治命题有很强的时政性,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热点、重点、焦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学生在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经常关心党和国家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意义。
必要的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对基础知识、重点热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集中进行模拟训练,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
4、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
近些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政性,不回避热点、重点,各地高考题分别涉及到了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考生审材料时要做到快、精、准。快,就是要求考生快速浏览材料全貌,切忌纠缠于个别生字僻词而止步不前,延误答题时间;精,就是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的鉴别和筛选。
12.数学学科培训心得 篇十二
1.1 数学史的内涵
数学史建立在历史发生原理 (history-genetic-principle) 之上, 历史发生原理在数学上的具体表现为:数学知识的习得遵循人类数学思想的历史顺序和规律, 学习者高效率的学习要回溯学科演变的历史进程。由于个体包含在人类的整体之中, 个体数学的认知过程与人类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存在相似性。数学史观的建立对个体数学认知活动有积极的指引意义, 当代数学学科的建设可以从数学史中汲取经验, 同时, 对数学史的掌握有利于数学研究者准确的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特点, 使个体获得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数学史实质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 包括数字、函数、直线、曲线、空间、微分、积分、对应、极限、域等数学基本概念。各种数学现象如何从生动直观的表面现象抽象为数学规律, 形成数学思维, 进而影响人类的思考, 指导人类的实践。一系列重要数学定理、数学方法及数学分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史观。举例来说, 数学史观使人类意识到数学的规律与定理不是死板而生硬的, 数学有着动态的创造与探索过程。除此之外, 人类能了解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进而促使学习者自发主动的接触数学, 学习数学, 并且站在新的高度研究数学, 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更加明确, 数学学科建设的动力更加充足。从这一点上看, 数学史观是通过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人类思维的。
1.2 当代数学学科的新发展
传统数学观念中, 数学是统一的整体普遍性准则, 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知而改变, 具有绝对不可怀疑的典范性特点。两千多年前的欧几里德的几何体系一直被看成是绝对真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数学观念和数学学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 知识由认识主体从内部建构, 以主动的方式吸收。数学是将个体经验不断适应与组合的过程, 而不是发现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的世界。建构主义主要否定和摧毁了数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对传统数学的绝对性和客观性提出批判。
就当代数学的新发展来说, 数学的基本概念都来源于生活, 数学理论是对生活中的数学加以抽象概括和总结, 抽象出的数学原理一旦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就不会受到最初现实中原始形态的制约而按照自身逻辑采取猜想与反驳的方式向前发展。猜想与反驳这对数学内部矛盾支持着当代数学理论的进步与完善。
2 当代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
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符号的语言性、数学科学思想方法三个方面。首先, 数学知识的应用直接的影响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举例来说, 哥白尼日心说运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得以证明;泊松建立计算电势的微分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傅立叶利用三角级数研究热传导等实例都证明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在推动科学领域发展上的重要地位。科学与数学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例如:数学物理、生物数学、数学生态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其次, 数学符号系统的强大表现力正在日益与人类所使用的言语符号系统相提并论。例如, 当代物理学中的基本规律:牛顿力学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 电磁场原理, 热力学定律, 统计力学原理, 都要利用数学庞大的符号系统得以表现。
数学学科不仅包含了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系统, 还有大量的数学方法, 例如:实证方法、理性方法、推理与类比、灵感与直觉、建立模型等。数学学科的美感与和谐感, 数学符号化、结构化、逻辑化的方法体系对于科学理论的建立与构造至关重要。
3 数学史与当代数学学科教育的新思路
3.1 基于情景认知的数学学科
数学史为当代数学学科创设情景认知环境。数学家的品格和修养以及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数学研究者在数学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数学史既能创设教学情景, 也能探讨数学的本质, 现在数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 只有从宏观上对数学史进行把握, 才能和对数学的本质有清醒的认知。
3.2 注重知识建构的数学学科
建构主义影响下的数学学科更加注重大脑内部的思维过程, 注重内部思维与信息加工的程序。学习者的大脑虽然能储存被动吸收的知识和自己创造的信息, 但是对于自主创造的信息记忆更加深刻。因此, 建构主义反对规范性的操练, 反对过度练习。
3.3 开展合作教学方式
当代数学学科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合作环境, 学习者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课堂。这与传统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学习者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互相教授对方所不了解的内容。
余论:在数学学科建设与实践中, 要有数学史观的意识, 当代研究者要对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引起足够重视。数学研究者只有秉承求真、务实、严谨与客观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才能推动数学学科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大潜.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04-04-10.
13.暑期英语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关于英汉互译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种派别观点层出不穷,让后来者眼花缭乱,却又无从选择。其实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究其本质,过程无非就两个步骤:1、准确理解英文原文;2、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
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步骤,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考验译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说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词组,译者尚且能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解决的话,那么英语中繁复多样的句式往往就不是一本字典可以打发的了。尤其在阅读文学性较强的英语作品时,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笔触通常都是借助丰富多变的句型来表现的。这些英语作品与我们日常教科书本中选取的文章相比,往往来得更为艰深难懂。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头做起:
1、确保自己在学校中或是培训班上接触到的一切阅读材料都能够完全透彻地理解。
千万不要小瞧学校老师为你选择的阅读教材,或许它们所触及的话题不是非常新鲜前卫,或许它们涵盖的内容与你的兴趣爱好相悖。但是,它们却能在不经意间为你打下阅读基础的坚实栋梁。
2、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对具体英语读物的选择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比如,有些学生对文学类作品很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一开始就该选择那些厚得像砖块一样的原版名著来阅读,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自杀”。究其原因,仅其中的生词就足以使阅读者信心全无。那么,那些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是否能称为上佳之选呢?答案依然为否。因为这极易激发读者的惰性,尤其对阅读量有限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
对此我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名著的缩写本,并且是配有详细注释的版本。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很难定位陌生的词组或表达。比如说有这样一句话:HesaidthatIwaswayoutofthatgirl’sleague.初次见到这个表达的人可能以为只要查到league的中文意思问题就解决了,他们无法立刻意识到,AbeoutofB’sleague是一个完整的词组表达式,其含义是:A君配不上B君;而句中的way一词,也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道路”或者“方式、方法”的意思,而应解释为“远远地”或是“过于”。所以,全句的正确理解应为:他说我压根儿就配不上那个女孩子。如果读者选择读物的时候能够找到有类似这样配以注释的版本,阅读起来就既不会因为生词过多而灰心,同时又能够逐渐培养定位词组的语感了。
3、将新鲜或新学的词组记录在笔记本上,并连同该词组出现的句子一起写下,以供随时重温。
有时候,仅写下词组对我们的记忆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其含义。即使当初在一旁写下了中文意思,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应如何使用它了。这时如果为该词组提供背景环境,不但能够加深我们对它的记忆,也可以为日后模仿成句提供现成例子。
对英语原文的准确理解是英译汉的第一步。形象说来,这一步就像是“踩点”,一定要踩得准、踩得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转换成中文打好基础。
如何使行文变得“地道”
英译汉的第二步是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这对译者的中文功底是一个十足的考验。这里的“地道”指的是,译文不会让人感觉到有英语原文的痕迹,就好像它原来就是一篇中文作品一样。
很多时候,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要将这粗糙、原始、零碎的理解升华为通顺、精致、具整体性的另一种语言,并用符合该语言习惯用法的表达转述出来,往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当原文是以精确简约著称的英语,而目标语言是惯于华美繁复的汉语时,我们往往就得花费更多的工夫去打磨译文,才能弥合两种语言之间的沟壑。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出这种“地道”的翻译呢?
再拿前文提到过的一个句子为例:HesaidthatIwaswayoutofthatgirl’sleague.句中way一词若单独解释,则可以理解为“过于”或“远远地”等含义,但是如果直接放置到句中,其译文则成为:他说我过于配不上那个女孩子;他说我远远配不上那个女孩子;与我们给出的译文“他说我压根儿就配不上那个女孩子”相比,“过于”和“远远”显然都不如“压根儿”来得地道,虽然从本质上讲,这三个词的含义都很相近。你一定想问:我怎么就想不到“压根儿”这个词呢?那是因为你没有成功进行角色的变换。
什么叫做角色的变换?
当我们做到上文所讲的第一步“准确理解英文原文的含义”后,我们的思维会在不经意间嵌入英文语言的模式。这时,只有成功脱离该模式,进入换位思考的状态,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将原文的含义提取出来,暂存在大脑中,想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会怎样来表达这层意思;或者回想自己有没有亲历过类似的情况,自己当时又是如何表达的呢?如此这般,较为地道的用语就能信手拈来了。
又如这么一个句子:Butthesameadvantagewouldapplytoallspecies,andyetwealonecomposesymphoniesandcrosswordpuzzles,carvestoneintostatues,maptimeandspace.原文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若跳不出英语的思维模式、不考虑中文惯用表达、逐字翻译,其结果就是:但是同样的优势将会出现在所有的物种身上,然而惟独我们谱写出交响曲和字谜游戏,将石头刻成雕像,划分时间和空间。
这样的翻译不能说有错,但是中文的美感全无。翻译界前辈总结的“信达雅”是以信达为基础,以雅为目标的三步翻译标准,其中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第三步“雅”的境界。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各个部分。
首先要注意的词是第一个分句中的would,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它除了在过去将来时中会出现以外,还会出现在虚拟语气里。在此我们可大致判断,第一个分句其实是一个省略虚拟句式,即省略的非真实条件句,而被省略的部分就是该非真实条件复合句中的条件部分,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部分。所以有必要将条件部分还原为:如果自然界中所有的物种都拥有发现美的能力,那么它们都将在进化过程中称霸一方。
第二个小分句andyetwealonecomposesymphoniesandcrosswordpuzzles,carvestoneintostatues,maptimeandspace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可不少:
(1)整个句子的结构:andyetwealone如同一个统领的标志,后面的compose,carve,map分别是其下的三个并列动宾词组。如何翻译此类句子?
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类似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做法——将andyetwealone先提取出来总述,然后将后面的三个动宾词组作为分述,译文为:然而,惟独人类在演变中独占鳌头:我们谱写交响曲
(2)动词compose后面跟的两个宾语symphonies和crosswordpuzzles该如何处理?虽然原文里只用了一个动词,但是在中文里面却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动词能够同时搭配交响曲和字谜游戏,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将一个compose拆分为两个中文动词,与两个宾语分别搭配,译文为:我们谱写交响曲,创造字谜游戏;
(3)那么carvestoneintostatues,maptimeandspace这两个动宾结构又该如何处理呢?在这里可以延续前面的主语“我们”:我们谱写交响曲,创造字谜游戏,刻石头成雕像,划分时间空间,但是,这样的译本就看似平淡,没有层次感。如果我们根据意群对该分句进行二度划分,就能把划分符放在carve之前,将后两个动宾词组合为一组,与前文分开。同时,采用主宾对换的方式使得句式结构富于变换,即不再使用“我们”作为动宾结构的主语,而是让原本处于宾语地位的stone和timeandspace翻身作主人,这一切变换措施只需要借助一个小小的地点状语即可实现:在我们的手中,顽石诞生为雕像,时空归依为坐标。全句翻译如下:如果自然界中所有的物种都拥有发现美的能力,那么它们都将在进化过程中称霸一方。然而,惟独人类在演变中独占鳌头:我们谱写交响曲,创造字谜游戏;在我们的手中,顽石诞生为雕像,时空归依为坐标。这样一来,整句中的小结构里又透出工整对仗之意,大结构上又十分富有层次感,也不失变化;读来全无英文的痕迹,而又忠于原文,这才是令人颇为满意的好译文。
14.学科突破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四
在翰林学校参加了学科突破培训会,听了四位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四位专家分别从中考题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心得等不同方面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知道了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及出题素材,再次提示了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理念。不要让学生钻进题海,对教材典型练习要加以研究,拓展,引申,总结概括,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衔接。对学生在中考中会而失分甚至不得分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理解。有的是知识点不扎实,有的步骤书写不规范,为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通过学习,知道了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的,放松的。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感到:安全感、有兴趣、存在感、价值感。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自己不被边缘化。在此理念的基础上,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步骤,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孩子树德成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为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为孩子的一生学习与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学习,明确了在教学中怎样怎样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从而给学生减负。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教学技能上对自己都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有了信心,并且在教学中一定会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15.数学学科内容知识需引起关注 篇十五
首先,这些探究是朴实无华的。这些探究的成果来自教学第一线,这里没有宏伟的理念探讨,也没有重大的理论建树,研究的只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而教科书、教参中很少涉及的具体问题。近年来,看多了充满“大字眼”“高调门”的教育论文,我觉得学科探究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些才好。
其次,这些探究闪耀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许多教师忙于抓考试,争成绩,出高分,至于一些涉及数学理解的问题,往往避开不谈,不大愿意下工夫。但是,邵翼如老师和他的学员们偏偏探究的就是这些与考试无关的数学理解的问题。这是一种追求数学科学真理的精神。这类问题不容易回答,却又是教学中理应回答的问题。他们敢于面对,并努力给予回答,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数学学科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数学学科知识培训10-14
中学数学学科培训06-15
数学教师学科素养培训总结11-07
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业务培训总结07-13
数学学科研讨会心得体会07-08
数学科学科考试说明06-22
小学数学学科评语07-03
数学学科汇报材料07-12
小学数学学科复习计划06-25
小学数学学科竞赛总结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