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2024-12-0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精选8篇)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

高新区贤台中学 陈宇鹏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花红的原因。

2、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精读,探究、交流了解文章内容,理清顺序,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花红的本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文章多出运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用;

2、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说明的事理有一定的深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贾祖璋先生写的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二、检查预习

1、填空了解题目、作者

2、引导学生注音,解决生字词。充沛(pèi)分泌(mì)灼伤(zhuó)花瓣(bàn)并蒂(dì)花萼(è)三棱(léng)镜 虞(yú)美人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充沛的沛字三点水后面不是某某城市的市字,这一竖是冲破顶的;花瓣的瓣字这里有几个形近字,我们用一个小小的技巧来记忆它:中间点撇是分辨,中间有言是争辩,中间青丝是小辫,中间种瓜是花瓣。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花红的原因。

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2)、本文采用什么结构进行写作?

回答问题,看课文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那么,同学们是怎样快速找到这六个方面的?(预设学生回答:是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除了这六句,我们在文中哪里还可以找到这一句话?(预设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找到。)那么这一句和另外六句的作用是否一样?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起的是总起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有没有给我们做总结?有!在哪里?大家齐读。其实讲到这里,刚才老师叫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也已经解决了,本文采用什么结构呀?(总分总)

四、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1、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那么作用是什么呢?

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

二、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2、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么这六个方面是否可以随意调换、颠倒吗?为什么?

在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随意调换。由此可见,作者的行文是非常严密的,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有了大致的把握。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

五、课外作业

多媒体出示超级链接:

(一)有人统计了4197种花卉的颜色,其中白色花1193种,黄花951种,红花923种,茶色花只有18种,黑色花仅有8种。——《万紫千红的花》

(二)事实上经长期的自然淘汰,花朵细胞液内表现为黑色的化合物较少存在,科学家很难提取。如荷兰园艺家吉尔特·哈格曼花费六年时间,才精心培育出了黑郁金香,终于实现了几代园艺家的梦想。

请同学们运用文中相关原理及链接资料来解释这个现象。

六、结束语

大自然是一个永远的谜,魅力永恒,奥秘无穷。科海无止境,探索不停步!

七、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说明顺序:由内到外,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二

兰科植物的果实都不大, 但小小的果荚中却藏着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颗种子。这些种子细如尘土,种子的外种皮内部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种子重量。凭借轻巧的身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搭上风这趟免费班车,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为了具有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种子的外围包被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在从“风力班车”下来之后,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科植物多生长在其他植物很少涉足的地方,比如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这些环境大多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腐殖质和水分。

此时,兰花又和真菌联手打起了擂台。真菌在大多数植物眼中都是致命杀手,但却与兰科植物的根系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被称为“菌根”。生长于兰花根系细胞间的真菌可以从环境中吸收矿物质,而兰科植物的根则将部分真菌菌丝分解消化,得到所需的营养。

有了矿物营养,如果没有水,还是无法开出美丽的花朵。兰科植物的菌根虽然发达,却几乎都扎在地表或浅层土壤中,无法像其他植物那样将根系深入地下寻找水源。为了生存在湿润环境中,大多数兰科植物都把家安在了背阴的山坡上,而且还自备“蓄水池”。

兰花的“蓄水池”真是千奇百怪,石斛兰枝条状的茎、密花石豆兰纺锤形的假鲜茎和芋兰圆圆的块茎都是储水的好工具。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根茎,兰科植物才在其他植物无法涉足的禁区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也就是说,需要动物传粉者将一朵花的花粉传递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能结实。可兰花不愿意给传粉者提供花蜜和花粉,于是,它们煞费苦心另辟蹊径。

有些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比如蕙兰。蕙兰的唇瓣上长满了深色斑点,相当于打出了“此处供蜜”的招牌。如果有只可怜的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蕙兰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蕙兰无偿传粉了。

有些兰花还会利用昆虫爱子心切的弱点来蒙骗它们,这方面的高手莫过于长瓣兜兰。长瓣兜兰的传粉者是食蚜蝇。长瓣兜兰的花瓣基部长了很多黑栗色的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在模拟大量蚜虫。这样一来,急于产卵的雌性食蚜蝇就会被这些假蚜虫吸引来,落入长瓣兜兰精心设计的陷阱,在产卵的同时完成了传粉。

还有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每一种花卉都取得了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当它们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没有任何楷模可以效仿。它们雄心勃勃,在层出不穷展现生存形态的同时,在大千世界蔓延,占据自己的地盘。

(选自《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有删改)

鉴赏空间

这篇文章真的让人喜爱,原因有三。一是说明对象兰花本身让人喜爱,那么多千奇百怪的招数,它都能想得出,且做得出,真是太聪明、太有才了,IQ真高! 二是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轻松诙谐的语气,生动活泼地说明了兰花的种种智慧。三是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如“风力班车”“走”“打擂台”“蓄水池”“此处供蜜”“爱子心切”等,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让读者轻松地明白了兰花的特征。本文确实是一篇比较优美的事理说明文。

[读有所思]

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三

是啊,为什么高海拔地方的花特别鲜艳呢?

人们都知道,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与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植物要依靠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光是什么?光是太阳辐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线,依据不同的波长,分为红光、橙光、蓝光、绿光、青光、黄光和紫光,这些光波长一般都在400~760毫微米之间,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叫做可见光。波长不超过400毫微米的就是紫外线,波长小于290毫微米的紫外线会被臭氧所吸收。

由于高原上空气稀薄,被臭氧吸收的紫外线相对少,所以高原上的紫外线也就特别强烈。过强的紫外线可以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在高海拔的植物为了消除紫外线的危害,适应这种自然环境,就自身产生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华青素。华青素和胡萝卜素能吸收紫外线,保护自身细胞的正常生长,以维持在强紫外线条件下的生存与繁衍。

植物的茎干和花朵呈现什么颜色,花朵、果实颜色的深浅,也受体内的胡萝卜素和华青素的影响。胡萝卜素能使叶片和花朵呈现黄色。秋季里气温下降,光照时间缩短,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减少,而胡萝卜素增多,叶片也由绿变黄,就是这个道理。华青素可以使花、茎、果实呈现红色、紫色或蓝色。因此,高原植物的花朵和果实以及根和茎就色重。

在生产实践中,地方名优特产的区域化生产不但要考虑温度、湿度等因素,还要考虑光的辐射量和光质。如河南灵宝苹果、阿图什无花果、帕米尔高原紫草之所以能成为地方名优特产,除了其他原因外,光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海拔高度不但影响气候差异,也影响光质,这是在指导区域化生产布局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外部条件。

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详案) 篇四

贾祖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花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在此基础上,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3.情感价值观: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花红的原因。2.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学习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三.教学难点

1.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说明的事理有一定的深度。四.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课文是一篇介绍花卉知识的说明文,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收集有关花卉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五.教具准备: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花红的原因。2.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贾祖璋先生写的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此处的“红”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如学生回答为红色。引导:那我们先看一下“花”,这里是指一种花或是一朵花吗?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显然不是指一种花或一朵花,而是一切的花。所以,这里的“红”也不仅指红色,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

二、作者简介(用时2分钟)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用时35分钟)

(一).研读课文,了解花红的原因。

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过程中请记得标注自然段,并用笔勾画出生字词。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黑板副板板书出来)(1).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2).本文采用什么结构进行写作?

1.同学们都看完课文了没有?有没有遇到生字词?(如同学们说出生字词,老师给予解读;如学生不出声,老师检验。)同学们都不出声那老师来检验一下。(用小黑板标出生字词,引导学生注音。)

充沛(pèi)分泌(mì)灼伤(zhuó)花瓣(bàn)并蒂(dì)褪色(tuì shǎi)花萼(è)三棱(léng)镜

虞(yú)美人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充沛的沛字三点水后面不是某某城市的市字,这一竖是冲破顶的;花瓣的瓣字这里有几个形近字,我们用一个小小的技巧来记忆它:中间点撇是分辨,中间有言是争辩,中间青丝是小辫,中间种瓜是花瓣。同学们可要记好咯,可不要混淆哦。现在同学们来齐读两遍。生字词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等下分析课文时如遇到我们再具体讲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刚才老师给出的这两个问题,刚才老师已经给大家时间默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课文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同学们都保持沉默,那老师就只好点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咯。(如第一个回答不完整,另叫一些同学补充;如回答不出,老师作引导,注意从关键句子入手。)

这位同学已经回答出来了,作者是从六个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那么,同学们是怎样快速找到这六个方面的?(学生回答:是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除了这六句,我们在文中哪里还可以找到这一句话?(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找到。)那么这一句和另外六句的作用是否一样?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提问学生,如回答不出老师进行引导。)那好,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得最后一句,人们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提出疑问的同时寻求科学的解释,而2——10自然段正是从各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出科学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起的是总起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有没有给我们做总结?有!在哪里?大家齐读。其实讲到这里,刚才老师叫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也已经解决了,本文采用什么结构呀?(总分总,并板书)3.接下来大家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那么作用是什么呢?(提问学生,老师引导补充)

明确:其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么这六个方面是否可以随意调换、颠倒?为什么?(给学生2分钟思考、讨论,稍后提问)

如果学生回答可以调换,那么听他的理由,并进行引导修正。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分析补充)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调换。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第2至4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物质基础。同学们齐读这3个自然段。(是具体情况评价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这里有三朵不同颜色的花,即红、黄、白。我们先来看看这朵红玫瑰,他为什么这样红呢?我找一个同学来回答,如果他回答对了,这朵美丽红玫瑰我们就送给他好不好。(学生回答:细胞液含有花青素,当其是酸性是呈红色,所以花是红色。)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朵美丽红玫瑰老师就送给你,希望你的青春能像它一样红红火火,美丽可爱。我们再来看这朵,为什么它呈黄色,同样问一位同学。(学生回答:因为含有胡萝卜素。)这位同学同样回答得不错,这朵花就归你了,希望你每天的生活都像它一样充满阳光般的微笑。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朵纯洁美丽的百合咯,哪位同学愿意把它拿走?(学生回答)这朵百合之所以呈白色,正是因为它的细胞液里不含有色素,这朵百合送给你,希望你的青春像它一样纯洁可爱。同学们,这些花能呈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还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学生回答)很显然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那我们在看一下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以及进化的观点,是它本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学生回答:也是本身因素)这种由本身因素造成的我们称为内因。那大家再看一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属于哪种因素?本身?外界?从文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也称作外因。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那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同学,他家里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由于他自己不努力,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下大家应该知道哪个重要了吧?在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随意调换。

由此可见,作者的行文是非常严密的,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有了大致的把握。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大家都没说话,那好!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提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包括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以及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成因、功能等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这篇文章采用什么的说明顺序了吧?时间、空间还是逻辑顺序?文中作者从主写到次,从内因写到外因,很显然是逻辑顺序嘛,是吧!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解了花红的原因,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内容比较多,课后大家务必记得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并尝试找一下本文采用了哪些的说明方法,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重点。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四.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学习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用时5分钟)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花红的原因,花之所以这样红,它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呀?是哪六个?物质基础„„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是采用逻辑顺序?因为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看来同学们课后知识梳理工作做得不错,继续发扬。

二.研读课文并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用时15分钟)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去预习?即使没预习也没关系,那现在大家就一起和老师来学习。

现在我们就先来重点研读第10自然段,老师先给大家朗读这一自然段,大家在听老师朗读的同时,注意找出本自然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用笔勾画出来。(老师朗读)

同学们有没有找到说明方法,找到就来回答。大家学过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还记得吗?(老师提示: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引用等。)那么,这一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

好!A同学说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那么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呢,你能不能给大家指出来?(牡丹、大丽花、虞美人)那么它在这里起说明作用?(视学生回答具体情况作引导、补充。补充: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人工选择在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除了举例子,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位同学来补充?B同学还说了一个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哪一句体现了这一说明方法?给大家说说。(人工栽培的历史„„的品种。)那么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视学生回答具体情况作引导、补充。补充:准确、具体地说明人工选择在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吗?大家仔细看一下课文,这里说到了两种选择,即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这两种选择怎么样了?哦,对了,C同学说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那么它在这里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视学生回答具体情况作引导、补充。补充:更突出人工选择在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除了这三种大家还找出其他的吗?大家都不作声,那就是没有咯。这一自然段就是使用了着三种说明方法。(板书)

那么同学们在其他自然段中找出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来看看。(视学生回答情况作具体分析补充并板书。)

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用时15分钟)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具体,行文结构严密清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是怎样的。

(一)语言特点

1.大家先来看第4自然段,它举例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萎谢之前”、“早晨初开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限制“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就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径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等。这里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前面老师已经说了,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它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向人们普及这一科学知识,它要让大家都听得懂、看得懂,让大家喜欢看。所以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之外,它还必须具备生动性。请大家找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找到就举手。(结合学生回答作分析、补充。补充:题目引用了歌曲名,第一自然段又使用不少优美、生动的词语,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二)写作特色

1.以歌曲名为题,以问为题,以题贯穿全文。

课文的标题借用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可以更加吸引读者。同时标题也是一个问句,这不由得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更能吸引读者往下读,去探讨问题的答案。纵观全文,由于使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作者在每介绍一个原因时,都会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领起,使读者能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要说明的内容。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间隔反复。它可以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2.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本文运用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说明得具体而明晰。这与巧妙组织说明材料是分不开的。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课文标题借用一首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主要以学生互动讨论为主)

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歌曲,我们平时在写作或交际过程中,都可以用一些歌词,如: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或“明天会更好”等;以“面对困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勇气”等,)(指名让学生再举例。)

除了可以引用歌词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用广告词、诗词等等。五.总结(用时3分钟)

这两节课把这篇文章从整体结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这方面作了一点探究,其实学习说明文并不难,老师给大家归纳了一个顺口溜:说明事理抓特征,„„平实生动是文风。六.作业(用时2分钟)

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五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基本说明方法;学习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最相接近的表述: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教材分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地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说明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说明的事理比较复杂,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章所阐述的事理,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措辞准确、严密。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品味、学习。【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在六年级及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事物说明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中,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中已经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课堂的主动性相对较好,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习,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揭示花儿这样红的原因的句子,说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提取并整合文中信息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评价活动方案】

A、针对目标1,采用课堂即时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要点齐全。B、针对目标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分享。评价标准:(1)口头表达:表达语言连贯,有逻辑性。(2)书面表达:至少一种说明方法。C、针对目标3,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班级交流。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的形式。【教学活动方案】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花卉图片,(播放多媒体课件)说出能想到的形容花儿的词语。(生回答: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等等)

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这大自然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感受花儿热情、奔放的生命气息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姹紫嫣红呢?左拉曾经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今天我们美妙的探索之旅即将启程,让我们一起走近贾祖璋的文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越惊奇就会越想知道,思维就会越积极。当同学们惊艳于花的美轮美奂、五彩斑斓的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浏览课文,从文中划出揭示花儿万紫千红奥秘的句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快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环节就是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体现“为学习而阅读”的理念。】

2、思考作者在解释花红原因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设计意图:理清说明顺序,教给学生怎样有条不紊的说明事理。】

三、精读文段,解释现象。

花红的原因是如此之多,个中的具体原因想必只有花儿自己最清楚了,就让我们来当一朵解语花来解释相关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在畅游花海时能探索其中的奥秘。(出示课件)要求:

1、分别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你所看到的画面。

2、细读相关语段,独立思考,提取文中信息探索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明白文章说明的事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文中还提到了哪些园艺新品种呢?请以花的口吻写出自己的蜕变过程,表达对园艺人的感激之情。要求: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求知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情感的教育。本环节体现了教育创新思潮中“以情为先”的理念。】

四、了解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1、为了能科学的说明事理,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并交流。(教师范例引导)

2、品味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请在文中圈点批注。(教师范例引导)【设计意图: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从而让说明文的学习更有语文味。】

总结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前在我们眼里花的世界是神奇而又充满奥秘的。现在我们通过探花因、解花语、说花色,对万紫千红的花海进行了揭秘,有了这把钥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不是秘密——花儿就是这样红!(教师完成板书)

五、课外拓展,探索自然。

其实,在大千世界中还存在着很多神奇的现象,(师播放屏幕)你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的现象呢?向同学介绍……(可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展示QQ空间等等)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信息社会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向更广阔的课外延伸。】

六、教师小结,提升思想。

同学们,我们的探秘之旅即将结束。大自然啊,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但是只要我们知识丰富了,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神秘面纱,一定会被我们解开。

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 篇六

首先在备课方面,我感觉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强,查阅资料还不够。幸好,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及时的指导,一个思路的转变,让课堂呈现别样风采。

其次在课堂上,我出现多处口误,比较严重的是将“推荐理由”说成“推荐词”了。这样的改动,首先影响了学生的思路,另外,学生的回答似乎文不对题,这是我个人的失误。

7.脸为什么这样红 篇七

夕阳西下, 她的影子被惆怅拉得老长老长, 她麦秆似的小身板, 在晚风吹拂下, 摇摇曳曳。肩上是沉重的书包, 压着她尚且稚嫩的双肩;脸上是无神而又空洞的眼, 望着一切却又不知望向何处。夕阳尚未暗淡, 霓虹已经闪烁。她踮起脚尖想要眺望遥远的故乡, 映入眼帘的却是高耸的大厦;她想要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扑面而来的却是浓浓的汽车尾气……

思念, 在这样一个黄昏里肆虐横行, 她呆呆地望着公路两旁的绿化树, 这是和故乡最接近的东西了吧, 但故乡的树木会这么拘束吗?会有这么多灰尘吗?思绪在故乡里遨游, 梦, 很薄, 一如叶片上那浅浅的露珠, 不够壮美, 却也滋润……

庄稼伴着蛙声翩翩起舞, 田野便汹涌起了秋收的希望。夏风携来几缕稻香, 山林送来几缕鸟鸣, 夕阳烧红了晚霞, 把河畔的金柳装扮成夕阳中的新娘, 毫不吝啬地在河面上洒下金色的彩礼, 树上的知了和河边的青蛙是请来的仪仗队。

波光粼粼的小河闪烁着她童年的幸福。每天放学的路上, 书包一扔, 鞋子一甩, 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 人已经扑腾到水里了。哗啦啦地打水仗, 或者在河边浅水处, 围了泥巴, 排干了水, 捉泥鳅……欢笑声荡漾在整个河谷, 热辣辣的太阳下, 是一个个湿漉漉的脑袋, 还有一张张通红的小脸。

弯弯曲曲的小路见证着她童年的幸福。周末的时间, 要替家里打猪草, 漫山遍野的绿, 是农家的仓库。镰刀挥舞, 割下一大片, 再麻利地用绳子一捆, 即使是拖也要拖回家。家里那两头猪就指望着这个呢, 这草鲜嫩可口, 猪吃得可欢了。忙着累着, 通红的小脸却是满足的自豪———能帮上忙了呢!

“嘟———”公交车进站的鸣笛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跌回现实, 脸在车窗上映照出来的是瘆人的白。唉, 回家还有很多作业要写呢, 不知道还赶不赶得上补习班。猛然抬脚, 加入匆匆赶路的大军。

8.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八

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性格和行为习惯会有很大的转变。面临初三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下定决心,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为理想而搏一把。在这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犹如催化剂,可以激起学生的斗志,帮助学生跨过人生第一道门槛。而稍有不慎,或许只是教师的言行不当,就极有可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此自甘堕落,陷入泥淖,无法自拔。学生的心灵如同一棵刚发芽的幼苗,非常脆弱,在学生犯过错误之后,我们该如何思考、面对,才能使事态向最好的方向发展,是需要一定智慧和耐心的。

【案例描述】

我是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很爱我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在我的眼中都一样,璞玉般纯真,值得雕琢。

她,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俏丽的脸庞,活泼的身影,天真的话语,不羁的性格与优秀的成绩。但谁又能想到,一年前,她还是个常欺负小同学,满嘴脏话,对学习毫无信心,又有过留级经历的“劣质”女生呢?

我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刚升入九年级后,颇具争议的学生——妍。

情景一

某天下午,上课铃声想起,我边回忆着上午课堂上探讨激烈的问题,边满脸微笑的走进教室。一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安静的同学们集中的眼神,焦点落在了妍身上——她把头埋在书堆里,好像是哪里不舒服吧?

我没有太理会,这个时期的女同学经常有不舒服的状况,所以一节课都专注于教学,打算下课再处理她的事情。

情景二

办公室里,妍坐在我对面,不言语。

几番询问,不做声的她忽然间“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我吃一惊,忙问为什么。几分钟过后,她停止了哭泣,哽咽着,向我讲明事情的原委。

情景三

午饭过后,张老师从食堂走向教学楼。

“啪”的一声,不知是谁从楼上丢下来一只香蕉皮,正好落在张老师脚下。张老师抬头一望,走廊边上正好有几个学生,而向下张望的,正是淘气的出了名的问题女生——妍。见到张老师,身影瞬间消失了。

最近,学校正三令五申的制止学生吃游食、亂扔垃圾的现象。而此时,妍却如此“嚣张”的置校规于不顾,胡乱丢弃杂物,对学校环境造成破坏不说,还会对其他同学造成负面影响。于是,张老师赶紧找到了妍,询问此事。

妍受到张老师的询问,并没有承认香蕉皮是她扔的,而且态度明显有些不耐烦。张老师很生气,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勇于承认,知错就改,而妍不但不知悔改,而且态度顽劣。这样品德不好的问题女生,如果不受到学校的处罚,不足以服众不说,还会让她更加无所顾及。于是,张老师决定带妍去政教处。

碰巧,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张老师由于有课,暂停了对妍的批评教育。妍也不情愿地回到了教室,把头埋在了书堆里,围观的同学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

情景四

事情讲清楚之后,妍的情绪也有些冷静了下来。我悄悄的问她,你到底有没有乱丢香蕉皮?妍低下了头,又落下了几滴眼泪,“那香蕉皮是我扔的,可我也是不是故意的,而且我是刚要下楼去捡,就被张老师问住了……他根本不给我机会解释,他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我那么努力干什么?永远也抹不去我的污点!……”

她哭着,跑出去了。

我沉默了,想着对策。

妍回家后非常的委屈,我电话打过去时,她还在嚎啕大哭中嚷嚷着要退学。和家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渐渐放下心来,决定明天亲自把这个泪人交给作为班主任的我。

一见到我,妍情绪就有了一些稳定。我从学校物理老师那里取来一个玻璃杯,里面盛满清水,把一只筷子插在里面,让妍看,筷子是不是弯曲了?妍亲眼看到是弯曲了,就说是光的折射现象(八年级学过相应知识)。但我对她说,你拿出筷子看看?妍拿出了筷子,“筷子依然是直的”嘴角笑了笑。我告诉妍,你就像水中的筷子一样被别人看起来弯曲了,当你离开水面后,你依然是直的。告诉她误解到底会消除的。张老师那里我也解释好,他不会再对你产生偏见了!

妍的眼里又出现了晶莹的泪花。

【案例分析】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种变化。”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然而教师又不仅仅是有细心爱心的母亲,他(她)还必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应该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行为偏差生,因为他们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严重的挫折或更沉重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和他们一起分担压力,在他们消极绝望的时候看到他们可贵的闪光点,为那些黯淡的心灵点燃希望之灯。而不应该因为一点点错误,在他们刚刚燃起希望的火焰上,浇上冰冷的水,那火焰,将很难再次燃起。面对那些渴求理解与关爱的后进生,我们永远不应放弃。

从未开花,但终于准备如花般绽放的妍,差一点就又走回了老路,正是坚持宽容与信任,大家才看到了她身上的娇艳与纯真,忘却了曾经的刺。

【经验提炼】

有笑容的孩子是最美丽的,拥有阳光,空气和水,他们会开得更娇艳,我们为何在他们还是花苞的时候,就下一场足以摧毁他们的冰雹呢?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是铁树之花。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作为老师,有时会用一把尺子去量每天都在变化的学生,有时甚至由于我们的失误会冤枉学生。处于弱势群体的他们,有时会违心地说一些他们本来不愿说的话,做一些他们本来不愿做的事。而我们做教师的却认为这是他们理所当然要做的。

由于我们的武断,我们剥夺了孩子申辩的权利。

由于我们的武断,我们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

由于我们的武断,或许这些孩子从此不敢再看一下老师犀利的目光。

由于我们的武断,或许这些孩子会从此成为教室里孤独的过客。

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消除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与肯定,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上一篇:游戏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运用论文下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 首页 - 岳麓区教育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