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4-10-26

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精选17篇)

1.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一

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反思

侯营镇中心小学胥树英

2011年11月28日——30日,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讨

会在临沂召开,全省近两千名教师参加了这次会议。作为一名农村青年教师,我也幸运地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可以亲耳聆听省市区专家教师的讲座,领略大师风采,感受人格魅力,吸取智慧力量。

三天来,我们共观看了十八位近年来在省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教师所带来的精彩课堂,听取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汇报。十几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不同的上课风格,让我们切实领略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本次学习作具体规划和反思如下:

一、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我1.自主学习:(1)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家的教育教学著作。(2)

广泛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以及网站,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

2.合作学习:(1)与同事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发展自己。(2)听

课研讨,在研讨中与同伴共同成长。

3.专业引领:(1)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大师们的高效课堂。(2)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自学,听课来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不断实践中锻炼自我1.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组织,精心编写教

案。

2.勤听课,多探讨,勤质疑,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

专业知识的提升,让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自己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三、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我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完善自我。

本次研讨活动中,除了精彩课堂给我带来了精神的食粮外,省教研室所提出的“1+1”互动评课活动,也让我收获了许多,这种互动评课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老师们可以尽情的共同探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问,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从而,在研讨交流中,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及教研水平。省教研室的徐主任的精彩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细致的对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认真的对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每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都作了专业的分析,从而,又一次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震撼。三天的学习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二

关键词: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主动性,能动性

“思之不慎, 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在近代教育史上, 杜威率先强调了“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当前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 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 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他同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 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 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 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停止不前。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 如果没有教学反思, 也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

既然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呢?

1 教学反思有自觉性、超越性、个性化的特征

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首先教学反思具有自觉性的特征。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 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通常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缺乏责任感和较好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另外, 还要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 教师只有有了反思的习惯,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有疑点就进入反思状态。其次, 它具有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后则奋进, 存在问题就整改, 发现问题则深思, 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 它具有个性化特征。教学反思是老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 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说过:“三年反思成名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会促使每一位教师不断深思、反思, 让每一位老师在深思和反思中成功,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可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并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学会课前反思

新课程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我们的学生是处在社会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 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因此要求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 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了解”以往大多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 但是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并不一样, 因此这种“了解”更多的还需要来自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调查。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能力? (2) 学生是否已经初步了解新知的内容, 若有, 掌握的程度可能是多少?今天学习的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 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发现春游时同学们都带了哪些食物? (面包、饮料、桔子)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8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 有几种分法?每人分几个?”最后, 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对于教材的这一安排, 老师进行了分析, 并且课前做了调查, 大部分学生会写除法算式, 并会计算。于是教师从问题“你知道除法吗?都知道了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开始进入学习的。这节课学生们自己写出了一些除法算式, 说出了除法算式的意义, 并能用图片把除法算式的意义表示出来。这节课老师用心地教, 学生开心地学, 即省时又高效。因此可见, 教师经过教学反思所形成的个性化教案, 从而使课堂效率更高。

3 教师要学会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做好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教师和同学, 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 有些是教师可以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的, 但有些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的各种信息, 及时做出判断, 发现问题及时反思、修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一节数学课上, 我出了这么一道题:三 (1) 班有38人, 三 (2) 班有43人, 他们想去动物园玩, 若大客车有80个座位, 够他们坐吗?一生说:“因为38+43=81 (人) , 81比80多, 所以大客车不够坐”;另一生说:“因为80-38=42 (人) , 而另一班有43人, 所以不够坐”。正当大家点头通过时, 一生回答:“老师, 挤一挤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08页) 也行, 上回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就是3人坐2人的位置”。“挤一挤, 这些座位够了”, 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 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一下子打破了我的预设, 我听了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但我转念一想, 生成的教学资源来了, 我立即决定放弃原来的教学预设, 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好, 能从生活出发想问题, 有创意!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 比如……”

4 教师要善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形式, 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总结, 以指导改进后继的教学。教师反思内容的渠道来自两方面。其一, 是来自教师本身,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的生活情境, 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 可以再进行课后反思加以记录。另外, 教师可以在课后,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 找出不足之处,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 也要找出在课堂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智慧火花”。这些“智慧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捕捉, 便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消。其二, 是来自于学生, 教师要在课间或放学后发放简洁的问卷, 让学生填写本节课最成功的是哪方面, 最失败的是哪方面, 期望老师作出哪些改进, 以及认为本节课教师的课堂行为能够得多少分, 等等。教师在总结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反馈的基础上, 找出两者的结合点, 然后在师生观点共有的基础上创新, 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为下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于脑际, 教学反思必须写出来, 必须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才对于教育者本人更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成功之处, 教学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突发的教学灵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 经过教学反思总结去粗存精以便于自身的提高精益求精的“再教学设计”。教师只有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使自己教学实践日趋合理, 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 经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 其教学智慧才能得以提升, 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北京:教育研究, 2001 (6) .

[2]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三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新课程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笔者多年对我县思品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思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了一点探索和反思,供同仁商榷。

一、有些思品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业务能力不强。

思想观念陈旧、业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落后,重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许多教师把思品课上成知识课,用知识课的教学模式上思品课。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有的教师不会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不会使用网络教学材料,上课仍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三是教师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教师上课只是教教材,把教材上的材料讲给学生,不会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四是教师语言表述不规范、不专业。在河南省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质量。

2.成长意识淡薄,专业发展不强。

思想品德学科的社会时效性很强,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因此,专业发展是思想品德教师成长的必修课。然而,有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教育教学缺少独立思考,习惯利用课本教学,习惯模仿他人,不主动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与反思,专业成长意识比较淡薄。

二、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突破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瓶颈?笔者认为,开展有效的自我反思,努力学习新理念及新专业知识,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等,对于更好地认清自身的教育教学缺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不断更新自己。

(1)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

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法律、心理、社会、人文、时政等方面综合知识。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对时政热点的及时学习与关注,是很难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因此,思品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自己的思想,开阔自己的思路。

(2)继续教育——专业成长的正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改变“一桶水”的现状,保持源头的活水长流不断。我县教师每年都面临着各类的专业培训,这是培养教师新课程理念、加速教师成长的最便捷的方法。在专业培训中,既有专家教师学科前沿理论的引领,又有教学新理念的渗透,同时还有同行优秀教师先进经验的交流。青年教师如果能够重视每一次专业培训,必将实现专业的快速发展。

2.拓展教育视野。

近年来,我县一些学校思品教师结构问题较多,如,非专业的思品教师多、年轻思品教师多等。为促进学校思品学科的发展和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我经常到学校组织思品教师开展观摩课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了思品教师的迅速成长。在活动中,思品教师积极交流,相互学习,研讨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许多思品教师进步很快,特别是年轻教师,拓宽了教育视野,提高了业务能力,找到了专业发展成功的基点,尝到了艰辛耕耘的甜果。

3.养成教后反思。

思品教师的专业成功与否,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上了多少节课,而在于他能不能养成教后反思的好习惯。思品教师要想走得远,就要勤思考、多反思。反思,自己才会进步;反思,自己才能醒悟。思品教师要养成教后反思的好习惯,就会品尝到思品学科教学的快乐和幸福。2016年上学期,我到三所学校送教下乡,我作课的课题是《学会合理消费》。第一天我到县西区域的农村一所初中作课,我在课堂上展示的“月光族”一系列图片,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有的图片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活动环节比较松散等。课后,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第二天到县东区域的一所农村学校上课,效果很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思考,懂得教后反思。有效的教后反思,才能不断促进我们的专业化成长。

4.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篇四

听了我校教师在教师论坛上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讲座,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和鼓舞。认真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熟悉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一、向名师学习

有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益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经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布满聪明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有时我们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轻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要害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殊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三、从网络开始

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熟悉,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校的“支点导学,模块达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就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机会。

五、学会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是高素质的、还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教师,应当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重新熟悉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做课改的主人呢?只有学会反思,才能在课改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矫正错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5.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五

衢州市高级中学吕慧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中学历史日常教学情况,就教学反思的内涵、形式与主要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迅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探寻、研究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得失,并解决其中的失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科学的教学实践水平,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回顾过去,而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历史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要走进新课程,解读新课程,需要历史教师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爱学生,以关爱代替责备;关注学生的情感、性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如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以启发代替注入,以创新代替传授,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发现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会有较大差异,其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截然不同,因此,教师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就能积极改进并优化教学。

例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根据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完全依托教材,在导入新课后,1

要求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而有位教师教学设计巧妙,通过北大学子燕子的两封来信设置教学情境,引出教学内容。第一封信通过燕子进北大看到的新现象,让学生思考“当时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得出“新文化运动”这一结论后,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第二封信介绍了燕子在北大读书一年的新体验,同时设计如下问题:“通过这封信我们知道关于这场运动的哪些信息?

1、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主要刊物是什么?

2、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这场运动的活动基地在哪里?

4、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后师生合作提升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整堂课围绕课标,线索清晰,浑然一体。这节课的设计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机出发,采用进入北大校园的学子写给母校老师的书信这一新颖的形式,使学生对史实产生更直观的印象,然后再逐步形成有关历史的理论性见解。显而易见,整堂课凸现了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的理念。

3、教学过程及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细细分析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的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使自身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其一,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如:教师对《新文化运动》这一课的设计,以当时北大学子燕子“给老师的一封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当燕子的老师,帮助燕子解开心中的两个疑惑:“当时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打倒孔子?”。这样的导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拉近学生现代与历史的距离,极具亲和力。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强烈地吸引其主动投入,课堂气氛也因此更为活跃。

其二,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都必须通过主体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的时空,让他们有更多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这一历史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能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但是我们不是常说中国民主革命必须是反帝反封建吗?为什么中共一大纲领中没有这个任务呢?这一不足在中共二大上得到了纠正,那么中共二大相对中共一大,有哪些突破?学生通过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更加深了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料。

其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答。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常常只注重按预先设定的任务及问题去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无形中抵制或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火药有害,为什么还要发明?”教师适时举出“原子弹的发明与运用”之例,点出“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又有学生提出“中国发明指南针,但为什么没有开辟新航路”,教师则可把“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作一对比,结合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条件,分析得出科技能否变成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对当时课上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反思。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是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并希望老师们都能做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随时检讨并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反思并不断修正自己教学不足之时,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之时。例如,同样在《新文化运动》教学中,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准备了一系列材料,并设计了五个围绕“民主与科学”的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材料然后分小组讨论,由于整节课问题设计过多,教师

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又说了一句“限定4分钟时间”。结果,时间一到,几个同学随便地说上几句,或者干脆从教材中摘抄了几句胡乱应付一下,问题就算了解了。接下来,就是这位教师的尽情表现了。显然,这样的课堂交流对形式上的关注超过了对内容的关注,课堂所谓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在启发学生主动思维上就大打折扣了,这种教学情景一般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导致的。

二、教学反思的主要策略与形式

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呢?笔者认为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勤于动脑,并经常听课观摩,合作交流,坚持写日常教学反思札记,则能收到明显效果。

1、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能力的提高,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比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理论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我们历史教师而言,参加工作后应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趋于活跃,成果迭出。如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方法论》、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丛书”等著作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历史教学》杂志开辟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以及“关注新课改”等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也有帮助。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注重日常教学反思札记的撰写

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诉诸文字。写反思笔记,可以使散乱无序的想法上升为较集中、较理性的思想观点。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该用文字形式记录下简单的日常教学反思。每次教学过程中的倏忽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果实,也是今后系统性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蕴着对“教中”反思

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日常教学反思可以从这些方面启思: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得是否恰当?教师的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应度是否高涨或良好?学习情感、习惯情况如何?教师临场应变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有没有让学生搞得措手不及的情况发生,若有,是什么原因?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如何?课堂所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切合与适当?课堂教学的得意之处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上看,今后该如何调整?只要每课必记,时促则短扼,时裕则详尽,经常反思,收获必丰。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促成自我发展

他人成功的教学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体现了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方法与典型,让我们感受与学习到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风格等。如,在教学高中历史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变法的兴起”这一内容时,不少教师都容易流入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会很难得到提高。而有一位教师却与众不同,整堂课设计新颖:既有康有为个人档案的填写,又有维新派新书发布会的角色体验,还有充满学生爱国热情和智慧的“公车”上书,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的兴奋点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设计、组织教学的,他实现了历史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由于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活,课堂讨论时,学生畅所欲言,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创造欲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听了这堂课我觉得收获很大,感触颇多,与之相比,自己的教学就相形见绌。如果经常有这样的积极反思,就非常有利于改进教学。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等,借助他人的观摩点评,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欲较强烈。备课时,往往更注重吸收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会钻研得更深刻,会写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将会出现怎样的效果。上完课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评课,又一次的集体反思与交流,会使听课的同行们都各自得到教益,当然,对执教者个人教学的反思也会更深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发展,教学水平提升的良好途径。

当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比如,教学反思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还有哪些?等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促教师得到专业发展,让教师价值得到升华”,这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前提,这也是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教育评论,2001年第1期;

6.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六

——探寻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摘要】

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少年的素质;而一个学校发展的希望则在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质量.“三年而立,六年而秀,十年而名”这是每一位有志青年教师给自己定下的努力方向.如何让自己能够尽快地站稳讲台、熟悉课堂教学,成为教学领域的行家能手?“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将成为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关键词】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正文】

何谓“教师专业成长”?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命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不断实践、锤炼自我;不断研究、提升自我;不断反思、修正自我的过程.是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的过程.1.学习——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它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教学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

1.1向书本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首先,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该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其次,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学习论等社会科学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德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尔曾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化学家如此,教师亦然.教师应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的众多领域,逐步积累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做到“一切东西懂一点”,既“专”又“广”,以求触类旁通之功效.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最后要强调一点的是教师不可忽视报刊、杂志的订阅.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我们可以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人成功的教育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可以体验到别人的科研视角,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向书本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文章中精辟的理论、精美的语言、精彩的案例、经典的论述复印下来,或记录在笔记本上,写进自己的教学札记中,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融进自己的血液里.1.2借助网络,领略前沿的教学理念

“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是电脑,是网络”,这是很有道理的.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如“数学中国论坛”(http:///cgi-bin/leobbs.cgi)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数学前沿性的东西,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数学期刊、数学建模、数学家和数学新闻等,“中国数学会”(http:///)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备课、教学所用的教案、课件、试题等;“中学数学教育人教论坛”(http://bbs.pep.com.cn/forumdisplay.php?fid=9)提供了大量的新课程素材(教材、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设计、趣味数学问题、教师心得体会等).可以说,网络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成长的新舞台,作为当代青年教师要有从网络提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会利用电脑进行资

源管理,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1.3向同行和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帮也就是互助,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与同事进行合作互助.这几年温州的各个学校都招聘了大量的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师之间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所受的教育不同,往往对教育的理解,育人理念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要放弃向同行学习的良好机会.学习,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的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的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师不必贤于弟子”,任何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此时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过失,放下姿态向学生学习.我们要知道,学生的思维有时比老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是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2.实践——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验田

2.1新课程呼唤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教育理论,也只有在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再说,我们现今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青年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要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的意识和决心,通过实践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2.2 处处都是实验田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是青年人.青年人有活力,有思想,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每天在教学这片实验田中耕耘.只要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就能发现处处对我们来说都是考验,处处都蕴藏着很多学问.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思想,我们不能糟蹋了这一片大好的“实验田”.在这片实验田里,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是要思量如何改进教法和学法,让我们的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要敢于在教学中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虽然不一定都成功,但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着重从教学五环节的规范做起,不断摸索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的一般操作方法,从而让自己较顺利地完成了从一名师范毕业生到一名高中教师的角色转化.后来又开始系统整理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中学数学常见课型的授课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授课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每当在书刊、杂志上见到一些好的做法、先进的理念,我都十分珍惜,并努力尝试着把他借鉴过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录》,我将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使数学学习富有意义、富有价值;学习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切行动有目标,向一切行动要效益”的口号,改变了部分同学“学无目标,高耗低效”的陋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课堂上、作业中、考卷上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并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去分析问题、改进教学,努力建构适合实际的教学情景.2.3 实践创造腾飞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我们青年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才智,勇于将自己的教育梦想付诸于教育实践,并长期坚持.我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坚持在改革的风口浪尖迎风弄潮,终将获得丰硕的成果.3.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现代学校鼓励教师研究,现代教师要学会研究,研究已成为现代学校和现代教师的重要特征,成为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3.1 研究意识的树立

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师中,对开展教育科研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如中学教师只需要教学,无需科研;中学教师搞科研,再搞也搞不也什么名堂,科研只是高等院校和教育专家的事情,中学教师只要上好课,管好学生,提高升学率就行了;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搞科研影响教学质量,经验即科研.在教育中凭经验办事,凭经验管理,凭感觉教学;重视经验,轻视理论,强调仿效移植,忽视科学规律的探索,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严重地禁锢着广大中学教师的思想,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进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研究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身边每一个教育事件,试图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每一种教育现象.3.2 研究问题的发掘

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研究课题.比如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一直都很好,但到了高中数学就学不好,这是为什么?这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看起来一天学的很轻松,玩的也很开心,但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同样的一节课,给不同老师上,但结果会不一样,这又如何看待?等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中,会有很多我们所研究的素材,我们要写好学习笔记,进行数据信息的研究;写好教学札记,进行教学现状的研究;写好案例分析,进行个案比较的研究等.

3.3 研究成果的表达

发现问题,就不要轻易放过,随时记录下来,为教育科研积累素材.并在适当的时候再系统整理,将其升华为科研成果.比如:我在对新课标教材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发现还存在许多不完美的地方,每发现一处,都把他记录下来.经过两年的积累,写成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若干意见与建议》(邮寄给人教A版教材主编,并得到回信);通过对课本习题的系统研究,写成《对新课标教材习题的几点认识》,(发表于《数学通报》并被人大资料转载),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活用,写成《活用课本习题,发挥教材功能》(获市二等奖),通过对教材习题的变式探究,写成了系列文章三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学生数学》、《数学爱好者》、《考试报》、《学习报》、《数理报》、《升学指导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诚然,我们科研的目标并不是单一地为了发表成果,捞取名利.但经过自己长期努力而得到的一些成果如果能够传播下去,并给别的老师和同学带去实惠的时候,我想,这也算是对我们辛勤耕耘的一种肯定吧.4.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诊断师

4.1反思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其量只是经验的重复,无法实现相应能力的转化.他永远地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相反,一个教师具备了反思的意识,就有可能是我们教学中改变单凭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有可能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有“传统型”向“智慧型”教师转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4.2反思的内容

4.2.1教学前尝试对比反思.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如能反思以前上此课内容存在的问题,或反思他人在上此内容时的闪光点,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差异等,都会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4.2.2教学中尝试换位反思.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状况: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好好进行反思:学生为什么昏昏欲睡,学生想不到这个问题是什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否到位,是否难易、深浅、幅度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等.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换位反思,不仅对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而且能进一步体会到教案、学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我们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宗旨.4.2.3教学后尝试质疑反思.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纵深的开始.人们认识事物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则需要不断进行质疑一节教学内容结束后,通过集体交流或与学生对话质疑反思,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差距?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这种差距的?教学中有无令你印象至深的事件?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教学中其他体会和认识等等.4.3反思的方式

4.3.1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通过对反思日记这一工具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提炼,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成长.4.3.2是群体面对面交流讨论.所有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4.3.3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敦促自己及时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跟同行、学生实现最广泛的交流。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任何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的反思;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正确的归因在自我反思时将显得非常重要.【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教师本身来讲必须努力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研究、勤于反思.只有这样我们青年数学教师才可能能使自己形成健全的、个性鲜明的、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自我,实现从一名“教书匠”到“专业教师”的转换.只有这样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有新的希望.【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张思明与课题学习[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3.施良方著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

7.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七

1.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即探讨知识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它涉及大爱无疆的虔诚情怀,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音乐学科教学教法知识, 说、拉、弹、唱、跳等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多元文化基础知识, 以及目前普遍薄弱的教学科研能力等。

2.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第一, 知识的完整性。知识涉及各个方面, 先进的理念、独特的方法, 还有大爱无疆的情怀等, 缺其中任何一方面知识都会影响自己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第二, 知识的适应性。知识功能的实现, 取决于知识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第三, 知识的发展性。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程教学的主导者, 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是职业责任, 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知识结构现状

1.在职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

(1) 音乐专业技能知识不健全。

音乐专业技能知识是音乐教师的看家本领。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发现:能唱的不能弹;能弹的不能唱;能跳的不会编;能教的, 学校文艺活动又搞不起来。其中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知识普遍欠缺。

(2) 科研知识薄弱。

在各学段的听课、教研过程中, 都深切地感觉到, 那些相对实干能力强的音乐教师, 只干不总结, 许多课堂动人的场景和智慧的火花都昙花一现。若长此以往, 将会严重地阻碍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知识结构的偏差,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被撕得支离破碎, 无法胜任新课程的新期待。

如, “乐谱”如同摆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应达到“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巩固、识读乐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然而, 研究发现, 课堂上有很多学生还像小朋友一样掰着手指, 见“fa”读“四”的可悲场景。由于不识读乐谱, 学生见谱生畏, 严重地影响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上的乐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淡化知识技能”不是不要知识技能教学, 而是要在知识技能教学方式上把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 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得以完成。改变“双基”时代单纯的讲授和枯燥的训练而已。

“模块”有名无实。高中阶段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并没有享受到选择模块学习的权利, 这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究其原因, 除了学校无力顾及音乐学科开设其他模块外, 师资力量不济也是主要原因, 音乐教师的知识和知识结构直接影响音乐教师的素质, 继而影响音乐教育效果。

2.师范生知识现状

经调查发现, 高校在读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往往只把精力放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上, 练琴———回课, 练唱———回课, 几乎成了音乐教育师范生学习生活的全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师范教育都有相应的国家统一标准, 达到标准后才能拿到资格证, 方可上岗。这也警示我国师范教育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构建, 应从师范教育抓起, 只有这样, 在专业发展的路上, 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3.完善知识结构是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为打造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高层从精力、财力各方面对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 作为一种无国界的国际语言, 在推动人际关系和谐化、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改革, 教师是关键, 课程改革提出来的新理念只有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理解并且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动, 才能获得真实的改革成效。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

1.多元基础理论知识

多元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指与课程相关的文本知识。课程文本是实施教学的纲, 是优化教学设计、精化教学操作、深化教学反思、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解读课程文本, 旨在理解课程意义, 明确课程目标;创造性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以获得先进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音乐学科育人的教育价值。尤其要牢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三维目标结构的整合意识。

2.多元文化基础知识

多元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不同群体的文化知识。通过音乐教学,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因此, 多元文化基础知识是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音乐专业知识技能

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是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必备的基本音乐素质, 是音乐教师的看家本领。主要指音乐基础理论以及说、拉、弹、唱、跳、编、指挥等音乐技能。

不论是在职的音乐教师, 还是在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都应处理好“一专”与“多能”的关系。经过刻苦学习、教学实践, 形成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系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看重专业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 根据教学实情, 尤其是学情, 为教学所用。

4.教育教学科研知识与能力

过一种有研究的专业生活, 就不会有职业倦怠感, 是教师职业生活幸福的支点。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提炼到理论的高度并加以交流或推广, 以指导教学实践。如, 习惯于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进行案例分析、撰写教学论文以及课题研究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地实践中构建知识观, 再产生新的经验。此外, 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影响, 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8.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八

对基于“学习场域”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进行检视与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和认识。

一、这是一个理性的成长框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宏观结构,就像国家发展或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能够发现它存在着一些关键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教师不同的成长过程,这是一个个值得理性分析进而总结规律的框架。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道:“我年轻时光的每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我的身份认同需要成长的每个关键点上,都得到了优秀的导师的指引和帮助……但是在我完全是成年人的时候,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再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帮助我。我徒劳地等了好几年,在那段时期,我的专业成长停滞了。”这不是个体经验,这是很多教师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这段话具体形象地阐述了“学习场域”对专业发展的关键意义。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专业引领和榜样寻找是两大关键因素。太多的教师需要一个场域,来引领他们积极、正确地发展,需要一个榜样,一个与教师个体个性契合的方向,进而发现一系列的成长“地标”和“目标”。这就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场域”。理想的效果是每一次专业成长的“场域”活动,都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一系列场域活动构建成一个序列,并以参与“场域”活动的教师个体的显性成长作为标志。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场域。我曾见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教师,一入职场就被安排做班主任,早起晚睡,兢兢业业,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什么叫作“一年入格”和什么叫作“三年骨干”,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同时加强教学、教科研等不同方面的发展。于是,四五年过去了,这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升反降,课堂多了不少的油滑,班主任荣誉是拿了不少,但从没写过一篇教学论文。这就是缺乏“场域”影响的显性表现。

二、基于“学习场域”的教师专业成长有两种主要方式

帕尔默说:“不好的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主要发生在课堂上。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基于“学习场域”的教师专业成长,首先需要立足师生以及文本构成的课堂,深化“以学定教”,实现常规教学的科学化,即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精当设计课堂评价;其次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注重过程”等原则,把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主要教学内容等,落实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把自己、学科和学生结合起来。可以说,通过具体的教学技术层面的进步,构建“学习场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学生的心态与心智模式,推动教学相长的有效实现。因此,那些最优秀的教师,总是自带“场域”——他们每天的教学,都是一次师生、文本的联合促进。

专业成长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无论是教研组、备课组的合作,还是工作室、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合作,都是积极的方式,是最基础的“场域”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个体之间拥有松散的组织结构,能够给予教师个体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教师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则容易形成交流互通的壁垒,不利于建立共同目标,协同活动——大多数学校的这种细胞性结构,意味着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能够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在教育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教师的自我都是关键。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之所以无效,正是由于这种源自竞争而来的壁垒,它几乎隔绝了有效的合作。然而,一件非常简单却又万分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师个体必然会遭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无数次挫败;如果教师期待成长,那就必须彼此帮助,就必须要能够做到公开而真诚地讨论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目前非常流行的名教师工作室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立足于这一点(他们往往来自不同学校,竞争关系更为薄弱)。

三、对“场域”意义的反思和共识

“学习场域”的提法较为新颖,并且相比之于其他提法具有更激动人心的鼓舞力量。我们期待能够处在一个一个“场域”中,然后就可以获得不断的成长。但这也是存在着各种危机的。

教师的教研生活是高度个性化的。每一个进入“场域”的教师,其成长的程度和速度,都是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基础,在“学习场域”中难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提升基本素质。如果教师不能坚持个体的多方面学习,也很容易在“场域”中被“控制”,更多地成为一个旧观念的贩卖者,无法得到足够的身份认同和内在激励。所以,“场域”的成长意义是有限的。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建立一个以共同目标和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共同体,形成一种有效的“学习场域”是理想目标。教师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和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更为相近,是一种可以通过情感维系并且积极提升关系的共同体;教师的合作,往往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归宿感和团体感。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随时解体的关系,只要我在合作过程中开始缄默,这种关系就立即结束了。每一位教师个体,在整个“场域”合作过程中的付出程度,怎样实现均衡,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

迅速发展的科技,不断成熟的教师个体,都让作为专业成长方式的“学习场域”,不断地打开空间,而不是去占据空间。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场域”将不会是一种越来越紧密的关系,而是恰恰相反,它是教师个体不断分离的过程。如,我们的一位教师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他已经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风格,不再需要积极参与“学习场域”的活动。譬如,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更好地促进教学,可以借助高度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或者活动课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教师个体的竞争力。

当然,对“学习场域”的研究成果新颖而独特,困惑不少,亮点更多,需要更多深思。期待我们能够不断探索发现“学习场域”对专业发展的更好效度。

9.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九

主动反思 促进成长----------听吴正宪老师《以高品质的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2013年5月14日下午非常荣幸的听取了吴正宪老师的《以高品质的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给了我和大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感触颇深,一位教师只有真正的爱上了教育这一事业,才能静下心来做教育,只有主动反思才能促其进步,反思是进步的开始。多么深刻的揭示了作为一个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路子,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自己原生态课堂教学中认识自己。

带着疑惑,我静下心来认识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教学促使每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促进角色的变换。反思教学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与一般的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在反思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即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即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在反思中,教师学会了了解孩子,学会了了解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从一个被动的教学策略“执行者”逐渐向“决策者”转变,而众多困惑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反思教学促使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唯有如此,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精彩,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

10.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篇十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素养,关乎祖国的未来,教师的水平,关乎几代人的素质。在这新的课程改革时期,社会强烈召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追逐学术前沿的科研型教师。为不断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尽早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体育教学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努力向市级体育骨干教师迈进,特拟定我的教学成长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现有基础

1. 年富力强, 33岁,身体健康,教龄;

2. 有实践阵地,初中5个班教学工作、学校田径队教练;

3. 有一定教学经验,合川区优秀教练;合川区骨干教师经历6年,重庆市体育教学常规先进个人,获得全国第五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一等奖;

4. 善于学习、思考与总结,已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期刊发表经验文章10余篇。

(二)存在缺陷

1. 国内国际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前沿、方向了解较少;

2. 缺少系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3. 缺乏使用素质体育教学成就应试体育效果的系统方法;

4. 教育科研的视野不够宽广;

5. 所处的体育教育科研环境竞争性不够。

二、主要措施:

发展的模式:“理论学习、基本功练习――实践运用――反思、迁移、创新――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发展定位:科研型体育教师,努力向重庆市级骨干教师看齐。

1. 向专家、专业书籍学习,提高知识的系统性,增强理论修养。

积极参加区级、市级骨干班、国家级专业培训班、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传统项目国家级培训等培训活动,聆听专家的讲解,感受专家的风采,不断与大师进行思想碰撞,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理念。同时,理论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专业书籍的学习,因为,只有体育专业书籍才能做到对体育教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诠释。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打开自己的教育事业观,需要不断向专家、专业书籍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专家理论、专业知识,将理论与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

2. 向专业期刊学习,了解教育教学前缘,与时代同步。

继续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学刊》、《教育报》等专业期刊,了解全国乃至世界体育教学发展变化与走向,学习先进教师的方法与手段,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先进同步。

3. 向网络学习,整合网络资源,广交同行好友。

网络上的知识是丰富的,同时也是零散的,良莠不齐,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注意整合、鉴别真伪。体育网络教学专业论坛、QQ群讨论一定不能少,既可与全国先进教师交流,又能与他们成为朋友,得到他们的帮助。既可克服西部教育科研氛围不浓的劣势,又能使自己快速脱颖而出。

4. 加强基本功的修炼,塑造健康体魄。

天天锻炼一小时,熟悉常规体育技能,塑造健康体魄,以良好体育形象感染人。常常练习普通话、规范口令的使用,加强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调控、规范的示范的演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高超的教育技能教育人。

5. 加强反思,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我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上了一班上二班直到五班、六班,上了三年再三年,反反复复做几乎同样的教学工作。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兴趣,只得时刻想想,自己在教学中,那些地方做的好,需要保持发扬,那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经验总结与课后反思的形式用博客记录下来,引导自己向专业的纵深方向发展。在行动研究上不局限于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逐渐把眼光放宽,向教育的一般规律研究迈进。

6. 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月至少撰写一篇论文、一篇案例分析,每期设计一堂好课、上一堂研究课、争取做一次专题讲座,积极参加区、市各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与同事们共同做好课题研究,推广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

三、预期目标:

1. 第一年,专业化理论、知识、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2. 第二年,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基本功过硬、教育教学水平高;

3. 第三年,从技能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4. 第四年,为终身创造良好的开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与发展习惯;

5. 第五年,努力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向市级骨干迈步。

发展规划仅仅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专业发展的未来的五年里,必将面临重重困难,我将勇敢前行,向既定目标奋进。

11.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方法;途径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1)从课程教学改革开始实施的课纲,在数学科方面变动很大,删除许多项目,同时新增部分内容,章节顺序也大调动,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冲击。教师需要不间断地补充、进修专业知识,研究自己的教学实际,才能促进专业成长,落实课程与教育革新,才能因应教改的潮流。

(2)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增进自我的专业知能,有系统、持续性地用心参与专业成长的历程,使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有所改变,并进一步有效反应到教学工作上,使得教学效率提高,达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为提升教学品质,以进修、阅读书籍文献、做教学反思、做教学研究等方式,持续地精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专业精神。

二、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问题和特点

1.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

(1)小学教师要以观摩他人的教学,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想法。

(2)阅读文献,将理论修正应用到教学,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

(3)经常作教学反思并记录,记录教学过程并加以分析。

(4)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特性与学习心理,熟悉班级知识、教室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一般性原理与策略、教育的道德与伦理层次的知识。

(5)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认同与承诺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热诚服务、精进研究的精神。

2.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1)教学知能:教师所应具备的一般性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教学原理原则、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學设计、教学技巧及良好的班级经营管理能力等。

(2)课程知能:能配合教育当局所推动的课程政策,顺应学生能力,具备课程规划设计的能力。

(3)学生辅导:教师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心理,并能运用各种辅导方法与技巧,有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解决学生困扰。

(4)专业精神: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认同感后,在工作中表现出敬业、负责、热忱服务及精进研究的精神。

三、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

1.自我发展的途径

(1)有勇气接受批判,愿意尝试新的作法和变革。

(2)驱除日复一日,对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态度,从反向思考,增进对问题的敏感性。

(3)规划自己专业发展进程及时间,时时进修、研究并发表。

(4)将教学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感、所做、所为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以书写活动作为加强批判反省的工具。

2.相互学习的途径

(1)对话的方式有闲聊、经验谈、会谈、讨论、书报讨论、对话、谈论等。

(2)一组教师相互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共同讨论,互相对话,分享洞见,从反省建构的观点思考教与学的性质及自己的教学。

(3)以教师与教师同辈构成伙伴,形成合作的团队关系,共同拟定教学计画,相互观摩,共同讨论,彼此回馈。

(4)教师和专家学者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学者更了解教学现场,更关心实际问题,有益于研究结果的落实;另一方面则使教师学习研究方法,增加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了解教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

3.教师专业成长方法

(1)主要以教师的认知为中心,教师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专家共同讨论,促使教师思考并反省自己的教学,使得实证研究与经验结合,进一步获得教学上的启示。

(2)透过教师共同合作,将课程纲要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教学计画,并配合学生个别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可促进教师产生凝聚力并分享教学经验。

(3)教师们彼此观察,分析教学并提供回馈,增加改进的动机并促进专业成长。

(4)透过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室观察等方式,在教学理论、教学智能、学生教室行为等方面专业智能的提升。

四、结论

透过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阅读数学教育文献、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希望改变自己以往单向讲述的教学方式,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想法,尽量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自己的提问技巧,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于课后讨论,学习他人在教学上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藉由此在教学上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吕济峰,王丹.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界.2005年12期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作者简介:

12.活动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二

一、以理论为先导, 促进教师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因此, 我们有计划地学习纲要和规程, 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在学习中每个老师都带着任务来, 带着问题来。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会上, 要求每个老师对自己的一次活动进行反思, 然后大家来讨论。促进教师对不同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刺激教师进行反思, 从而解决困惑不解的问题, 促使教师们带着疑问去实践中探索的愿望, 去不断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案例, 从而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 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促进了教师的反思。

二、做好活动前的反思工作

1. 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

目标的定位要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 看其是否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否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水的秘密》公开活动课上, 执教老师读完自己的教案让大家来讨论, 大家觉得目标定得太低, 不适合大班孩子上课。在大班试教过程中, 由于知识面太浅, 整个活动过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第二次在中班试教, 效果完全不一样, 活动过程井然有序,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以往听过的一些公开教学课, 老师只顾自己讲得有声有色, 教态亲切, 其讲课水平是无可挑剔的, 但一点也没有顾及幼儿的感受, 幼儿成为了一个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还有些课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玩具, 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有一堂课是认识树叶, 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和各种各样的关于树叶的课件, 可唯独没有一片实物树叶。其实树叶随处都有, 真正的实物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教育实用得多。这就是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的失误。

3.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每一节课, 教师都要定位它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要引导孩子如何攻克难点, 安排在突破重点的教学环节要时间要相应多一些, 还要有充分的操作时间。

三、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不容忽视

教案写好了, 准备工作完成了, 并不代表课就上得好, 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调动都是很重要的。每个学期, 我们都规定每位老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 所以没课的老师每周都要去听一至两节课。听课老师基本上是带着教案去听课, 结合教学实际, 及时提出疑问,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目标是否完成, 是否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 教具的运用是否恰当, 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合作是否充分, 幼儿的情绪是否积极高涨, 提问的方式是不是引导性的,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是否正确, 也就是课堂应变能力是不是灵活等等。

四、课后反思是关键

上完一节课后, 对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效果, 对孩子所起的效应进行反思是最关键的, 但也是最难的, 最迷茫的过程。幼儿园的课后反思要从幼儿教育的特点出发, 应有自己的特色。在做课后反思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反思要及时, 在上完课后总有一些感想, 如不及时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淡忘, 所以在反思中要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并要有记录。

(2) 反思要有针对性, 要选择突出的东西进行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次反思都做到面面俱到也是不现实的。

13.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篇十三

滨河路小学 勾春杰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为此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更多,教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二、自我分析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要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 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同行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4.作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的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积极投稿。

5.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让这一片天地更好的为自身、为教师发展服务。

四、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5.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6.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14.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 篇十四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度过四个春秋,回首这一千个日日夜夜,辛酸苦辣各显期间,摸打滚爬中我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四年来,我更深层次、更立体地把握了人民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是清贫的,为了事业他们两袖清风、不计酬劳;但教师是伟大的,为了祖国他们孜孜以求,不屈不挠。

去年我结婚了,以牛郎织女为楷模开始了我的另一段人生,别人说我“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绵绵情意,可望而不可及”!是啊,谁不想拥有幸福的家庭,温暖的所在,个中心酸困难,谁能知晓?(把声音压下去)我虽然(扬起来)暂时失去了那份情意绵绵的爱,但对职业的追求、对事业的向往,使我拥有的是另一种享受、另一份爱,那就是对工作、对学生的爱,作为一个教师对祖国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一种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爱、最博大的爱。(慢处理,富有感情,把博大分开念有力地念)

记得我任二年级班主任时,我班有个老留级生,上课经常迟到,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学习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个字高,还经常欺负女同学。后来我了解到:他妈妈改嫁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弟弟,虽然只有九岁,却要承担家务。我在班里讲了他的情况,表扬了他自力更生的精神,并推选他任班级的生活委员,树立他的自信心。(富有感情)寒冷的冬天,他还没有袜子穿,一双小脚升满冻疮,我就自己给他买了一双鞋、一双袜,当我把这两件东西送到他手里时,他流泪了……我想此时此刻,我给予他的不只是一双鞋、一双袜,而是一份爱。(深沉有力饱含感情,突出爱)渐渐地,我发现他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上课不再迟到,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期末统考,他的各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放假前,他拿着成绩单,含着泪说:“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看着他那那坚定的目光,我想:作为教师就是通过这份充满爱的言行给学生送去温暖,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收获知识的硕果。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伟大与神圣,真正感觉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价值,因为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需要我的引路,这些年幼弱小的孩子需要我的关怀和鼓励。

任教以来的无数个白天黑夜,我远离了喧嚣人群,告别了灯红酒绿,拥向那灯火阑珊处。我自与那清风白云作伴,在知识的海洋里赢取那心灵的海阔天空。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他如磁石般吸引着我游离得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有时为了上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份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论;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我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平静的叙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重语气,重突出)——几年来,我所教的科目在同轨班里名列前茅,我所讲的语文课曾在市达标活动中被评为优质课,前几天,我执教的数学课也被评为市优质课。一灯如豆,四壁清辉,在漫漫的求索与执着的进取中,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把语气伸展开):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酿出香甜的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无声的春雨,不正是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吗?他将整个身心献给了花草,献给了树木,献给了大地……正因为如此,神州大地才得以满目鲜花,万千桃李;我们伟大的祖国才如此春光明媚,山河锦绣。(前面展开语气,这一句收住)

15.错例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五

错误作为一种资源, 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错误能反映出学生思维的认知发展水平、行为习惯,能折射出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上的不足。因此,面对错误教师要慢下脚步,驻足反思。反思错因、反思教学的不足、反思改进的策略、反思改进的效果,挖掘错误背后有价值的问题,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真正的价值。

课题《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典型错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证明,透过错例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 才能不拘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不囿于同水平的重复;才能将错题真正转化成资源,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 使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在访谈中反思错因

课题《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典型错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共收集了298个典型错例,为了让错误浮出水面,课题组成员对出错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记录下了学生出错当初真实的想法。如何从学生访谈回答中准确抽离、归结出错误的原因,揭开错误蒙上的神秘面纱,则需要教师反思的介入。

出错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生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教学上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教材的原因,需要教师多维度开展反思:( 1) 对自我反思。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方面反思。( 2) 对学生诊断。从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诊断。( 3) 对教材审视。如教材的难度、跳跃性、体系等。其中,教师的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很多的错误都跟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尤以反思教师的教为主。

【案例1】六年级下册的典型错例 :

李叔叔和王叔叔做零件,李叔叔每分钟做27个零件,比王叔叔每分钟少做13,王叔叔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

访谈记录:

师:老师想了解下你这么列式的想法?

生1:因为李叔叔每分钟做的比王叔叔少1/3,也就是王叔叔每分钟做的比李叔叔多1/3,所以是27×( 1+1/3) 。

师:嗯? 你的意思是“李叔叔比王叔叔每分钟少做1/3”和“王叔叔每分钟比李叔叔多做1/3”是同一个意思 ?

生1点头。

生2:和比多比少一样,我比你少1元钱,反过来可以说你比我多1元钱。

归因分析:

学生层面:受到了“甲比乙多几”可理解成“乙比甲少几”的负迁移, 将相差分率的比较与相差量的比较等同起来,殊不知相差分率的比较中逆向互换之后单位“1”发生了变化,分率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教师层面:观照平时的教学,( 1) 没有区分相差量比较与相差分率比较的不同之处。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是单位“1”没找准导致的错误,纠正没挠到“痒处”,错误自然如影随形;( 2)没有夯实学生对相差分率的意义理解。

教材层面:“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单位“1”未知,对应分率也不直接告知,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难度。

二、在错因中反思改进的策略

1.反思预防的措施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首次成功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错例研究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错误动向,依据错例来反思事先预防的措施,在学生犯错前未雨绸缪,从而降低出错的概率。如课题组成员石柳《走在错误之前》(《中小学数学》2013.1-2) , 针对学生简便计算中出现的如 ( 80+4) ×25=80×25+4乘法分配律分配不完整的典型错误 ,在《乘法分配律》的新课教学前从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乘法的意义入手,如84个25的和即80个25的和加4个25的和, 建立方法的雏型,为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之后学生顺利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供可能。

2.反 思“ 对症 ”的“ 药方 ”

学生的错误往往折射出教学上的不足。透过错误发现问题,从存在的疏漏中吸取教训,破旧立新,反思与之相应的改进策略,出具“对症”的“药方”,是每一个教师研究错例时的主修课。如上述案例,笔者在反思后拟定如下方案———

荥重温旧知,加深对相差分率意义的理解。

请说出下列各题中分数的意义并填表( 如下图) :

1学校体育室有18个足球,篮球个数比足球多1/3;

2小明的体重是40kg,他的体重比爸爸轻3/5;

荥倡导代数思维,提倡用方程解题。

从学生自觉将其逆向互换来看, 学生习惯顺向思维,有将繁化简的内心需求,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的解决对中下学生来说,确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倡导学生用方程解。方程属顺向思维,相对算术方法来说,学生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荥补充练习,区分相差量与相差分率的比较。

1学校体育室有18个足球,篮球个数比足球多3个;

2学校体育室有18个足球,篮球个数比足球多1/3;

先根据题意画一画图,再思考:篮球个数比足球多3个,能说成足球个数比篮球少3个吗? 篮球个数比足球多1/3,能说成足球个数比篮球少1/3吗?

引导:3个是具体的量,1可以逆向互换为足球个数比篮球个数少3个。1/3是个分率,表示一种关系,2指多了足球3份中的1份,即6个,若换成足球个数比篮球少1/3,则是少了篮球3份中的1份,即8个,所以逆向互换不成立。

3.反思即时纠错的方法

有些错误的纠正可以直接在错误中展开,拾错而上。在错误的辩论、反省、观照、纠正中,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如竖式计算错误的纠正、作图题错误的纠正等,都可以直接呈现学生的错误,以错纠错。

三、在实践验证中反思再改进的策略

课题的实践研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策略的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改进—应用—再改进—再应用”螺旋上升、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由我们面临的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由此也决定了我们的反思是需要不断在肯定中自我否定的批判性反思。

【案例2】四年级下册的典型错例 :

出现这一类错误的同学已经能找到“高”的位置,但是三角板的摆放不够规范、到位,导致底和“高”没有真正垂直。笔者重点在斜边上作“高”进行了示范,并提炼了作“高”的步骤,但效果仍不明显,第一轮大样本验证时,错误率由改进前的27.8%下降到22.3%。再度观察学生的作“高”过程,发现起先能做到“边重合”,但三角板移动至“点重合”时,注意力发生了转移,顾此失彼,不能兼顾到边是否仍然重合。这跟学生作图的动手协作、准确把握等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尤其对于一部分中下生来说,须另寻他法。

笔者借鉴了上虞市实验小学一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了“尺板作高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错误率下降到3.4%。所谓“尺板作高法”,即用一块三角板再辅以直尺协同作高“, 尺”对“底“”边”对“点”。( 如下图)直尺当“轨道”,三角板当作“小火车”,紧扣住“轨道”移动,另一条直角边“开”到顶点停下,作高。“尺板作高法”比起“一板作高法”( 一块三角板“作高”),看似工具多了,复杂了,而实践证明,学生学得较轻松。

四、在理性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

笔者曾对学校32位青年教师就反思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反思工作在平日的教学中都在做,但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停留在被动、盲目反思的阶段,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错题资源库的建设,为老师们找到了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改进的切入点,这种指向自身教学实践的研究,使老师们乐意由被动的应付者转变成研究者, 以积极的研究心态,自觉反思教学得失。课题组成员贾春波老师说:“从此我学会了慢下脚步、俯下身,细心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从中发现错误的根本;从此我学会了问‘你是怎么想的’,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从中分析错误的缘由;从此,我学会了在自身教学的角度中寻找导致学生错误的原因。”沿着错例反思之路,老师们蓦然发现那正是一条通向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2.变单向反思为多向反思

面对学生的错误, 我们往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归因,如知识点学生没注意听,或认为出错的学生不灵光等,然后就采取重复知识点等机械的补救措施。然而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访谈中,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出错的原因远不是我们假想的这么简单,学生出错,有心智上的原因,有教材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教学上的问题,这就敦促教师从多维度分析错因,反思不足。

“对于错例的反思 ,我不再停留在以题论题 ,停留在帮助学生订正解决某道题的阶段上,通过错题研究,我们多了一份理智,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当学生出现错题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我们还学会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认真探究问题存在的根源,而不是一句‘粗心大意造成的’就阻止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步伐。”这是课题组成员王月琴老师的感悟。

3.变零星反思为持续反思

错例研究是一个持续关注的过程,从错例采集、错因分析到策略改进直至应用验证,看似完结,实则不然,教学策略的改进是没有止境的,中间离不开教师持续的反思。进而,也使课题实践的教师将反思作为一种工作常态,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着。课题组成员俞建栋老师说:“在课前了解错例原因、在课中有针对性干预教学、在课后积极反思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策略,是参与课题研究后带给我们每个课题组成员的思考方式之一。这种改变不仅让我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把握更加精准,也让我养成和学生进行访谈对话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思成为我的一种教学常态”。

4.变经验反思为批判性反思

范梅南( Van Manen) 将反思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技术合理性水平,是教师依据个人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的观察,往往看不到目的的存在;第二层次称为实用行为水平,教师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经常认为教学事件中存在着问题,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第三层次称为批判反思水平,教师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标准,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到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这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在错例研究的后期,教师已能够使用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对现象作出解释,并且在作解释时还会考虑到学生、学科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老师们作为反思的文本表达上。如冯木兰老师的《 以错促教》(《中小学数学》2014.1~2) ; 贾春波老师的《理解本质、 把握系统、突破重点———用‘共时性’的思想和‘ 运动’的观点认识时间》(《教学月刊》2014.10) ;王焱烽老 师的《让经 验在“破”与“ 立”中修正———以一道图形面积计算综合题的教学为例》(《教学月刊》2014.7~8) 等等。

错例研究 也让每一 个教师清 醒认识到 石鸥教授 的话———教学未必都神圣,错例研究启 示教师 ,持有一种“ 健康”的怀疑,抱有批判的专业情怀,与时俱进地不断打破、更新作为自己判断的根据,不仅有助于观点、主张的进一步明晰,也有利于思想的交流、碰撞,更有利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专业发展的提升。

总之,错例研究,帮助教师从微观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并配以行为跟进,在反思性实践中释放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和潜能,推动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教育评论,2001,(1).

[2]施银燕.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4.

16.在反思中成就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篇十六

一、立足教师,搭建反思平台

为了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积极探索“要我研”到“我要研”的教研模式和方法。比如: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确立“中心发言人”轮流制,鼓励教师自己安排每周教师学习内容,并根据内容,搜集资料、备写活动设计,并在教研活动中向老师抛设问题,引发教师思考并做归纳、总结。活动中,这些问题的抛出,总能激发老师各抒己见、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老师理清了思路,从零散的、经验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帮助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例如: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主题教育墙创设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打破以往凭领导主观臆断给环境创设打分和教师被动接受领导评价的陈旧做法,而是在研讨前,组织全园教师观摩各班主题教育墙环境创设,让各班教师代表就创设的构思意图、内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阐述,业务园长根据教师代表的发言和现场观摩,现场引发教师积极地思考和经验分享,从而收到了“现场式教研”的“热效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了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良性教研氛围。

二、立足教学,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一名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成长,以此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

成长。

首先,以教学中的“问题”为载体,反思活动设计目标、选择内容是否适宜;反思每个环节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适宜;反思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

其次,以“常态课督查”为监控,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日常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单凭组织的一些专题研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建立了“常态课督查”制度。教师在这种“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推进式反思研讨中树立了问题意识、提高了反思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在反思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水平,同时养成了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使其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三、立足园本,打造本土专家

为了充分发挥我园骨干教师作用,挖掘优质教师资源。我园特设了园内专家成长平台,让我们自己的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

示范教学、名师点评等不同方式,当一回幼儿园的“本土专家”。这些“本土专家”,在他们的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改课以及教研评议活动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体会、论观点、说反思,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而这些宝贵的经验、反思和见解不仅潜意识地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而且对老师更是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比如:在优质课例参评活动中,我园专门组织的“本土专家”磨课小组,共同引领教师精心设计教育环节、教学准备,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一人上课,多人牵挂、一人出门,众人相隨,使得我园多名教师的优质课例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奖项。

四、立足团队,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在教师群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如:我们建立了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我们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通过教师“结伴”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然后通过自身的反思、内化,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而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反思者坚信: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教师只有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或评价,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我们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的教育才会在专业的支撑下走得更远、更坚定!

参考文献:

尹玉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环节:反思自问[J].新课程研究,2008.

17.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调查报告 篇十七

一、调查目的基于对区域内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担忧,我们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调查,旨在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总共发放调查问卷份,回收答卷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份,对调查结果主要采用百分比统计。

2.访谈法。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两个表。表1主要有教师的学历、年龄、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是否对口;不同层次的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业书籍、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专业书籍,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表2是不同类别的学校、图书室

(本文转自实用工作文档频道)、图书册数是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等情况,及不同类别的学校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搞课题研究,师生关系和评课、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的情况。

四、调查对象的确立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抽取四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共6所,一类学校一所镇中心校;二类学校两所;三类学校2所,村小3处。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该地区教师阅读量较小,有的教师甚至连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都没读;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籍人数较多达74%;年轻教师阅读量比较大,40岁以上的教师阅读量比较小,阅读文学名著的仅占9%。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读书学习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注:以上百分比是每项的人数与教师总数的比。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一类学校的图书配备数量较多,村小为零;一类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较强,其它学校的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我们要想办法促进区域内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二、三类学校的发展,加大合校并点的力度,把村小合并到学区。

六、教师专业成长的归因分析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教师座谈笔者了解到的一些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如学校图书配备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要开齐、开全课题,教师的课业负担过重等。

七、讨论与建议

1.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分析

从整体来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堪忧,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因为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和农村学生的素质,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横向维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如何缩短校与校的差别,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这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分项的指标来看,教育阅读教育理论书籍较少,这样就不能将自己的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水平;有部分教师甚至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定位三维目标,这种状况令人堪忧。

2.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1)引领教师学习,构建学习型校园

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促进反思,提高水平。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我们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博览群书,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专著和优秀教育教学报刊,如《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同时还要阅读经典美文,提高自身的修养。

(2)引领教师有效反思,让教学反思日常化

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十年书不一定成为名师,写一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等进行认真审视,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叙事研究,开展案例研究等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回顾,佳处回味,败笔探究,作业反馈,教案修改,补救措施,资料补充等。

(3)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引领教师搞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搞课题研究,“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个人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认知上的跨越。

(4)校长以身作则,实现专业引领“本土化”

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抵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的专业水平,校长的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加强学习不但是能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还是教师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校长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精品书,进一步提高学校文化内涵和办学效益。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校长还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给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和体验成功的平台,让教师体验到发展成长的快乐。

(5)同伴互助协作化,实现互惠共赢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助协作,开展课例研讨,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实现双赢。课例研讨方式包括“多次实践与反思”“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等形式。包括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新理念的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总之,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势在必行。学习、反思、研究是三种有效的方法。校长的引领是前提,制度是保障。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上一篇:工作政治思想评语下一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