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2024-10-12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共11篇)

1.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一

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诸多空隙、政府职能缺位和错位、政府行为不规范、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小等造成的.对诚信缺失的治理措施包括: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体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律,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在全国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信用观念和意识.

作 者:卫兴华 焦斌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刊 名:教学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B82-053关键词:诚信缺失 成因 治理

2.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二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 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 应当看到,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信用基础薄弱, 一些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信用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1. 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产品以次充好, 掺假, 以假充真, 以旧充新, 缺斤短两, 假冒注册商标, 假冒专利, 盗版复制, 假冒产地、厂名、厂址, 假冒认证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名优标志、防伪标志等;假广告;不符合执行标准的产品屡见不鲜, 特别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室内装修等, 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2. 商品和服务存在价格过高、价格欺诈、虚假折扣等不良现象。

比较严重的方面有:部分放开价格的商品, 如药品;一些地方高速公路收费;房地产价格、物业管理;节假日交通运价、旅游价格;农村电价和农网改造;铁路、民航、电信、成品油、自来水等垄断性行业价格。

3. 企业之间货款相互拖欠, 企业拖欠银行贷款, 形成三角债。

企业相互拖欠, 导致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 企业无法归还到期银行贷款, 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 等于银行接受了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 使社会信用恶化。因为三角债的存在, 有很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不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 在签订合同等方面, 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附加费用。

4. 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 信息披漏不规范。

为骗取资质证明或虚增注册资本, 不少企业在资产审计和工商登记注册中提供虚假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和证明材料。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避重就轻, 少数公司在大众传媒中以新闻的形式向外传播重要信息, 既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 也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危害

1. 增加交易成本。

任何一个企业要做成一笔买卖都要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就是企业的交易成本。信用与交易成本成反比, 守信会减少交易成本, 不守信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企业信用缺失现象的普遍存在, 增加了企业之间在交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执行合同中的监控成本;增加了由于失信而发生冲突后的打假成本、讨债成本及诉讼成本。在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的同时, 还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提高, 使社会资源遭到浪费。

2. 降低企业竞争力。

信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信用缺失后, 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使其资金更加紧张, 难以实现规模扩张和跨越式发展, 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信用缺失使得企业无法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 使赊销活动难以进行。采用信用结算方式, 购买方可以先凭借其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 先收货后付款, 从而提高竞争力。西方信用发达国家, 企业把信用赊销当作主要销售手段和竞争手段。美国企业的坏账率是0.25%~0.5%, 我国企业坏账率是5%~10%, 相差10倍到20倍;美国企业账款拖欠平均是7天, 我国平均是90多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4%, 而美国企业只占2%~3%, 每个销售收入1亿元的企业就要比西方企业高出1000万元的费用。

3. 阻碍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企业信用缺失, 会产生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使企业惜投, 银行惜贷, 货币政策在传导环节不断弱化和衰减, 无法得到积极响应, 市场信号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破坏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货币乘数效应难以实现, 金融和经济领域的风险随时会发生。企业信用缺失使商业信用票据化程度降低, 再贴现的货币政策功能不能发挥, 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潜在的危险。

4. 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后, 我国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 必须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理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在注重信用的国际环境中, 一个国家的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缺失会使我国企业及其产品失信于国际市场, 而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更严重的是会使我国在世贸组织的规划制定和多边谈判中逐渐失去其发言权和影响力, 因而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三、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1. 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

诚实守信虽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是备受推崇的美德, 但由于我们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极为淡薄。加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使得许多企业对于信用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系认识不足。因此, 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 信用的失衡也就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种情况正如原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司长张经所说, 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文化原因, 还有理念的原因。我们的民众由于多少年来一直受计划经济教育和熏陶,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只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个“钱”字, 造成了很多恶果。

2. 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 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包括立法和执法, 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 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 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 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 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 (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 缺乏监管, 造成虚假信息盛行。

3. 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 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 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4. 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规模小, 经营分散, 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没有发挥对信用行为的奖惩作用。这一方面因为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 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意识;另一方面, 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因而, 我国难以依靠商业化、社会化并且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征信、资信评估等方式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对称程度。

5. 信用信息的市场开放度低。

我国对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使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更没有从理论上明确, 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资讯没有公开, 增加了公众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难度。

四、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1. 完善法律制度, 维护信用秩序。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 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护的保障, 仅靠良心、道德, 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 必须依靠法律力量, 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 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 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为市场经济建立必要的法制基础。完善法律制度, 强化法制建设, 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 就要从立法上明确法律责任, 要从司法和执法上落实法律责任, 正确处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加强法制教育、法制宣传。

2. 开放信用资料, 建立信用数据库。

实现信用资料的开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前提, 建立和完善信用数据库是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作的关键。企业信用数据库是企业信用信息搜集、信用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信用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 即守信用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从而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一是惩罚机制, 企业失信情况的记录将被收集在数据库中并保留一定时间, 使企业时刻为自己的失信行为负责。

3. 发展资信评估,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发展资信评估,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评估程序和分析方法, 对企业或个人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与判断, 并以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可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对企业采用三等九级制进行等级分类, 对个人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信, 使得信用评级成为各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的有效参考指标, 成为企业之间交往合作的试金石。通过信用评级, 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自身信誊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形成信用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 通过信用信息披露制度, 将征信服务与国家法律和政府监督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合理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4. 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整顿社会信用秩序, 重构企业间、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关系, 还得靠企业自身加强信用管理, 充分利用信用资源, 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是一种全程信用管理。全程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控制, 包括以客户资信调查评估为核心的事前控制, 以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核为核心的事中控制, 以及以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监控为核心的事后控制。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应包括: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授信制度;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5. 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管理。

信用信息的市场化是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客观基础, 是建设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为适应WTO对信用信息公开化的要求, 政府一方面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业或部门数据库, 待条件成熟, 可将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 为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政府还应当加强对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监管, 使其真正成为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和品格的信用中介机构。

6. 改革司法体制,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下地方法院归地方党委和政府管, 地方党委和政府干预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就不可避免, 失信企业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建议地方法院归全国人大或中央直接管理, 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才能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破坏信用秩序的恶劣行为, 真正在司法环节中提高诉讼效率, 降低诉讼成本, 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

总之, 要治理企业信用缺失、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必须以产权制度为基础, 以法律制度为保障, 以合乎现代企业制度的道德为支撑点。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失信行为, 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摘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我国企业信用缺失, 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信息的市场开放度低。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 维护信用秩序;开放信用资料, 建立信用数据库;发展资信评估,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管理等措施, 健全信用制度, 完善信用体系。

关键词:企业信用,缺失,危害,原因,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杜丽群:企业信用治理, 重在制度建设[J].中国建材资讯, 2007.2

3.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三

近些年来,三鹿毒奶粉、皮鞋酸奶等企业商事信用缺失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使得广大民众对我国多个企业的商事信用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在此种形势下,国民对企业信任感大大降低,进而热衷于国外企业的产品,这不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大家的日常消费与生活。因此,为强化我国各大企业的商事信用,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各项规制,在对企业商事的信用缺失进行弥补的同时,全面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2.企业商事信用概述

2.1企业商事信用涵义

商事信用由传统民法中的信用发展而来,指的是一种可期待的利益。在国内,民商事活动原则即为诚实守信。商事信用将经济学、管理学及伦理学中的信用理念进行整合,为一种商事活动制度要求,具体进行分析,指的是在大量商事交往活动过程中,商事主体的主观意愿与客观方面的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征信局等第三方评估机构作出的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一定影响的客观综合性评价。

2.2企业商事信用具有的特征

(1)财产上的明确性。企业商事信用最主要的一项特征即为财产的明确性。商事信用产生基础即为财产、资本,为商事交易活动中一方的当事人以对方经济能力为依据而产生的经济信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且良好的商事信用可为商事的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此外,商事信用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增强商事主体的信用竞争力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利益,而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促进企业商事信用的提升。(2)数量上的不固定性。企业的商事信用与其实际经营状况有着紧密联系,企业如果具有良好的经营状态,那么就会具备较高的商事信用评价;如果民众不再信任这个企业,那么就会出现企业商事信用为零或负数的情况,此时,这一企业便不会有销量,并面临倒闭、破产的命运。(3)时间上的无期限性。商事信用为一种抽象的主观感受,与专利保护等实际事物不同的是,其在法律上不具备明确的保护时期,而是与商事主体为一体,并且随着商事主体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终止而不复存在。

2.3企业商事信用具有的意义

在商法中,财产为商事信用的理念基础;而在企业中,商事信用由企业拥有的实际财产数量决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商事信用经济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是由于在民商法中,其调整对象为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由此看来,作为一种私法,民商法只有通过商事信用方可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商事信用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商事信用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與企业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良好的商事信用可极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对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全面推定企业的进步与发展。(2)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作为一种商业资源及制度,商事信用具有稀缺性、有成本等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交易的空间及时间范围均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扩大,这也不断加大了交易的风险。基于此,为各项商事交易行为制定出共同准则,也即商事信用,显得尤为关键。各商事主体通过共同遵守并执行这一准则,不但可降低交易的成本,而且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确保社会各类交易运行的安全性与平稳性。

3.从法律角度分析企业商事信用缺失的原因

3.1缺乏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有关企业商事信用的行业起步比较晚,从1989制定《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后,才得以发展。我国市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健全的企业信用规范法规等,再加上受到良莠不齐的国民素质的影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企业失信的现象,不但降低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3.2司法信用存在危机

法律为公平公正的正义象征,而司法则为法律平等的维护防线。然而,我国当前的司法信用存在信用危机,对法律的公正性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的法官由于体制因素,因而在自由裁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权利,如果要充分做到公平公正,那么法官就需具备非常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法官为裁判法律是否公正的人员,但我国在监督、制约法官使用权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法官极易受到金钱等物质的诱惑,进而作出有失公允的判断与裁量。此外,司法效率不够高,许多的诉讼人员难以承担大量的金钱与时间消耗,甚至还会出现赢了官司却赔钱的情况。基于此,确保司法的信用及公正性尤为重要。

3.3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意识

作为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律起着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各种思想的碰撞,湮灭了道德的标准,大家均注重利益的获得,一些企业违背道德与良知,存在投机取巧,有失信用的行为,在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4.民商法规制的完善措施

4.1民法规制的完善

(1)加快信用民事法的建立。当前,加快立法为解决法律不健全的重要措施。首先,需引起人们对信用的重视,在确立信用权的基础上,将其作为一种权利进行保护。其次,对信用权的内容进行明确,例如,支配权指的是信用主体有权支配自身的信用利益;维护权则是指主体有权维持及评价自身信用权等。最后,明确信用权侵权行为的赔偿办法,包括财产与精神两种损害赔偿,以法律手段来对信用权的地位进行确定,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促进自身行为信用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债权法。市场经济基本形式的体现也即存在市场经济的地方便存在债权及债务。建立债权法的目的便是通过将债权及债务作为信用来保障,进而减少市场失信行为的发生。然而在实际生活及商事交易中,存在许多复杂且难解的三角债务,暴露出了已有债权中的不足及漏洞。

(3)将物权法的漏洞进行补充。债权法主要对财产的流转关系起调整作用,而物权法则起调整财产支配关系作用,两种调整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在监管、维护市场,加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物权法中,对产权不明晰情况不起作用,并且由于不动产担保物权具有过重的比率,对动产担保的发展不利,因此,物权法需对产权进行明确,建立动产与不动产担保物权的统一登记制度,将物权法的漏洞进行补充。

4.2商法规制的完善

(1)规范市场准入信用机制。商法中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登记制度上面,诚信记录并监管企业主体资格的取得及变更等相关情况,对企业的信用交易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注册时,均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基础,且资金基础同样为商事信用基础。倘若一个企业的资本为零或负数,那么也就不具备商事信用。

(2)规范市场交易信用机制。商事信用为一项关乎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进入市场中的最有效竞争力。良好的信用不但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及信誉,促进自身长远发展,而且还可对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及运行进行充分维护,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供可靠保障。

(3)规范市场退出信用机制。目前,市场经济中的规则便是优胜劣汰,而规范市场退出信用机制,可有效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在使企业对当前形势有一个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及时退出市场来避免发生更多的损失,对企业的经营及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此外,还可通过建立起失信惩戒及无信淘汰机制来加强企业对商事信用的重视,进而促进企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5.结语

4.信用缺失与伦理建构 篇四

信用缺失与伦理建构

信用缺失是一种道德社会的失范形态,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之中,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在目前转型社会状况下,信用缺失对于面临市场经济、WTO、信息时代挑战的中国社会发展尤为不利.由此,构建“内在制裁力”与“外在制裁力”相统一的信用伦理刻不容缓.

作 者:陈宏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信用缺失   道德生态   伦理建构  

5.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五

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果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那么,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就是飞跃的翅膀。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保证。为使金融机构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灵璧县联社对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此报告。

一、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状

(一)开展增资扩股,明确产权关系,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增资扩股工作,提高入股额度,引进优质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规模经营户,优化了股权结构。通过增资扩股,构建了新的产权形式,为建立合理科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按照章程规定,初步建立了“三会”框架。

通过投票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成员,通过了农村信用社章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议事规则,理事长、行长、监事长分设,初步建立了“三会”框架。召开理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会议,就重大事项形成决议。建立健全授权体系,理事会对行长进行授权,总行对支行进行法人授权,行长对支行行长进行业务授权,支行行长对辖内进行分授权,一级对一级授权,一级对一级负责,层级授权体系初步形成。

(三)内控制度进一步健全。

本着“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原有内控制度进行修改,重新修订信贷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岗位职责、内部审计、安全保卫、责任追究、风险防范等为重点的内控制度,彻底消除管理“断层”和制度“盲区”,形成农村信用社与基层之间、农村信用社各部门之间、基层支行各岗位之间既分工协作、又监督制约的内控制度。

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职责范围需进一步落实细化。

一是虽然建立了“三会”制度,各自权力和义务在章程和各自的议事规则中明确,但都比较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处理好授权与分工的等问题,确实很难把握。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权限界定不清,比较模糊,权责难以明确。二是职责范围还不够细化,定位还不够明确。在日常工作中,理事会如理事长的引导、定向、决策、监督职责,范围太广,难以准确定性把握;党委会议制度要求重大决策由党委研究决定,重大决策如何正确界定是一个难点。

(二)内控文化并未真正形成。

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及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每次检查都发现存有漏洞,由于现行行业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系统性内控制度,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性。有些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管理办法和制度在一些基层机构得不到全面落实;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不足。

(三)内部管理机制不适应。

内部管理机制不适应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主要存在四个缺乏:一是缺乏“能进能出”人员流动机制。人员流动的权力高度上收,流动渠道十分狭窄;二是缺乏“能上能下”干部任免机制。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没有彻底根除,竞争选才的“赛马”制度难以公正运作;三是缺乏“拉大差距”收入分配机制,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大锅饭”式的收入分配制度,既不能调动一般员工的积极性,又不能激发高级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四是缺乏“严肃查处”机制,对制约和危害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人和事,不能坚持严肃查处。往往是有制度、不执行,有执行、不查处,有查处、不到位。

三、对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起理事会、行长室、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和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因此,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有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有效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经营者角度出发,重点要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明确职责定位。

“三长”工作职责,监管当局已在有关规章中作了明确,如果把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比作“宏观”,具体组织实施比作“中观”,实际操作比作“微观”,那么,在具体职责划分上,理事长及其领导的理事会则主管宏观,行长及其领导的经理层则主管中观,支行一级则属于微观层次,而监事长及其领导的监事会则对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实施监督。换言之,理事长关键在于当好“领路人”,统揽全局、掌握方向是其职责的高度概括;行长执掌全行经营管理的大局,举旗定向、务实创新是其核心职责;监事长,顾名思义,监督事务、监督事实乃其基本职责。

同时,理事长应在总行发展目标、经营方向、市场定位、机制塑造上多花心血;行长应按照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确定的目标、方向,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应将总体规划分解成看得见的步骤、路径,将远景目标细化成摸得着的计划、任务。监事长既应对理事会的决策、经营层执行的科学性、效率性实施监督,对理事会、经营层履行职权承担责任的合法合规、公正廉明与否实施监督。“三长”关系的处理,关键在于自我约束、团结协作。无论哪“长”,职责均很明确,各自履责,既不应越位,也不应错位,更不应缺位。

(二)明确授权管理体系是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的根本保证。

建立明确规范的授权管理体系是确保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在规范有序的运行框架内自主经营与独立管理的根本保证。社员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既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加强对银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物的决策与监督,又坚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而充分地授权经营班子自主发展、大胆开拓、积极创新。在运行中做到分权管理、层层授权、各司其职。理事会对行长授权一方面要体现权限的划分,另一方面要从风险防范和战略决策的高度进行授权,对明确农村信用社战略发展规划、投资方向、风险防范总体要求,确保行长室在理事会的决策范围开展工作;对日常经营行为,经营层要有一定的经营权,行长室做好转授权工作,对分管行长、职能部门、基层网点进行转授权。行长对副行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社主要负责人进行分授权,大家严格按照授权内容工作,不越权,不推诿,各负其职。

(三)健全“三会”制度,确保协调一致。

一是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各项机制和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落实党委会决策制度,将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法人治理的要求有机结合,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委的决策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成员达成共识,党委形成一致意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确保法人治理结构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二是建立理事长、行长、监事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相互通报情况,做好沟通与交流,并对需要会商研究的事项提请商议,使“三长”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大家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避免了磨擦,提高了效率。三是建立“三长工作日志”制度,加强有效监督,理事长和行长应就重大事项决策、日常经营管理建立工作日志,自觉接受监事长的日常监督。四是坚持定期召开理事、监会例会,听取行长阶段性工作汇报。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成员认真登记工作手册,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四)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如何既保证那些具有经营才干的高层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至于让所有者丧失对银行的最终控制,这就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应当很好借鉴商业银行及国外合作金融的相应经验,尽早建立健全与产权组织、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激励办法,使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一是推进人事管理改革,充实高级管理层,注重培养经营人才,广泛面向社会吸纳贤才,打造一支精通农村信用社业务、政治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强化激励与约束,严格落实理事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业绩考核与奖惩办法;对中层干部在选拔任用中,实行竞聘、试聘制,明确考核、考察程序,实行公示制,引入责任追究制度,把握“入口”,同时试行末位淘汰制,疏通“出口”。将职工“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二是推进工资分配改革,充分建立起以经营目标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将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

6.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 篇六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而诚信是信用经济的基石,诚信市场秩序的建立必须摒弃信用缺失。诚信是生产力,诚信更是效益。只有以整个社会尤其是市场经营主体的诚信为保证,才能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与国际规则接轨,在全球经济中稳步运作。然而,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信用缺失主要是“假”、“欺”、“诈”、“赖”等方面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企业三角债、银行呆死帐、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等问题都是具体表现。有资料显示,现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很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信用缺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基础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经营,直接破坏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严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忽视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多数企业距真正规范的现代市场主体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很多规则尚未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不良的市场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利益驱动,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只要能获得利润,采取什么手段全然不在乎,根本就没有诚信的观念,非法造假、合同欺诈、逃避债务、虚假报表、价格陷阱、黑幕交易等等无所不为,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有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5以上,执行率却只有15;银行由于逃废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这些失信企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不惜放弃诚信谋取短期的利益,像造假售假、虚假注册、抽逃资金等等,近年来工商部门查处的这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三是信用缺失的执法力度不够,对失信监管、打击不力。就目前的情况看,信用监管的力度跟不上信用环境的发展,企业信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整体上看,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足以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形成行之有效的规范、约束。同时,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力量显得薄弱,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盲点,执法部门对失信行为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失信行为处罚太弱,使得企业失信的成本很低,不能成为对失信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制约和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不高,即使有风险也在所不惜。

二、工商部门促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

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包含道德培育、法制建设、市场优胜劣汰等种种过程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大多数经营者摆脱急于取得经济效益的浮躁,远离少数人靠非诚信的手段致富的示范效应,适应独立、理性的市场主体的角色。必须强化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对于经营者的约束,使造假和违信无利可图甚至代价沉重。另一方面,让诚信在整个社会受到尊崇,使经营者认识到信用和信誉的价值,像经营其他资产一样致力于培植自己的信用并使其保值增值。工商部门作为市场准入的主要监管部门,促进信用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

一是运用登记手段,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以科学的方式对企业信用进行管理。目前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深入进行之中,通过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建立起企业信用档案,从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开始就对其进行信用信息的记录跟踪,科学的测评,按照信用程度分为几个等次进行管理。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红黑榜”,在企业年检、合同鉴证、项目招投标方面充分显示企业诚信与否的差别,让“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管理体系”真正起到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7.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七

摘要: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耐久性,同时取材容易,所以其被大量的投入到建筑项目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常常发生开裂问题,为此本文显示对建筑项目施工中开裂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论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砂石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通过一定配合比制作而成。属于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因为混凝土材料的自身原因,以及其变形、约束等情况,硬化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微裂缝、微孔隙或者是气穴,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众多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持续上升,进而出现很多裂缝。下对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成因

1.1由于温度所造成的开裂问题

由于混凝土材料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若是外界条件或者是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动之后,则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变形问题,同时若是变形遇到阻碍,那么其结构内部会出现拉应力,若是拉应力已经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则会产生温度裂缝。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在建筑物会中温度应力可能会与承载应力相同,甚至会大于承载应力。

1.2施工技术质量所导致的裂缝

无论是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还是运输以及吊装阶段,均会由于施工技术不合格而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同时细长薄壁结构的出现几率将会大大提升。开裂问题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具体来说: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保护结构层厚度太大,造成承担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结构增厚,之后相关零件的有用高度会出现降低情况,进而产生承受力方向钢筋垂直朝向的裂缝;由于在开展振捣作业时,振捣不严实,造成混凝土结构布满蜂窝,或者是空洞;在浇筑施工时,因为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较弱,若是浇筑速度提升,会在凝固之前发生下降不实问题,并且凝结之后也会出现下降太实情况,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混凝土长时间的拌合,或者是远距离运输,会造成其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坍塌性能减弱,进而出现收缩裂缝;在通过泵送方式运输混凝土材料时,一般为了使材料的流动性得到保障,往往会使用更对的水泥或者是添加更多的.水,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凝固时发生收缩增多问题,进而产生没有规律的裂缝;在使用分段或者是分层浇筑方法时,由于停电或者是降雨等原因,导致新旧混凝土层的浇筑间隔时间过程,进而造成层层之间出现水封裂缝,同时在尚未清洁上层混凝土结构时,即开展下层施工,会导致收缩裂缝发生。

2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途径

2.1对于温度裂缝的处理手段

热胀冷缩是很多物体均会存在的一种特性,混凝土材料也不例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弹性空间相对较小,若是温度突然发生骤变,则会造成开裂问题的发生,所以在开展温度控制时,需要对构件内外的温度差加以妥善的平衡,同时要求阈值不超过20度。若是构件需要接收热养护升温处理,则需要对升温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到缓慢升高,以使温度应力得以消除。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尽可能的避开温差变化幅度高的夜间以及高温环境下;在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可以通过喷水降温手段来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并对搅拌装置进行遮阳保护。为了加快热量散发速度,需要考虑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时,则需要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并在适当区域使用施工缝,若是温差过大,还需要使用有效的保湿保温技术,并对混凝土材料实以长期的养护。

2.2施工裂缝的防治办法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拉裂问题的出现几率相对较高,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应当先润湿模板结构,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拆模阶段需要防止较大的偏动发生,使整个拆模作业可以于坚实规整的平面中平稳进行。在完成拆模作业后,应当及时开展填土施工,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应力松弛问题。在处理预应力管桩等各个构件时,应当时预留孔中心管腔保持在平直状态。若是需要运输各个建筑块,则应当使用垫木并对其进行固定处理。若模板需要进行吊装,则应当利用手架加以固定。并牵引绳的使用来提升加固效果。最后需要将暗梁放在易裂的边缘区域,保证该区域的配筋率,以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拉伸得以提升。

2.3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其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

若是混凝土材料中所使用的骨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率,并且骨料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强的干缩性;反之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众多水泥浆用量,因此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保证较弱的干缩率。由于水泥的使用可以产生水化热,若是掺加粉煤灰则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就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小的水化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材料中单方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另外将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材料之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强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抗离析以及抗渗性,可以用于泵性。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2.4注重后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保温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可以使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值有所降低,并且使混凝土结构的自约束应力有所放缓。为此需要适当的增强养护环境温度,以使得内外温差有所降低,并且放缓混凝土结构降温速度,这样可以降低温度应力,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表面干裂而出现塑性收缩问题。在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养护时,应当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

2.5对于已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办法

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手段来使已有混凝土裂缝得到处理:表面处理法可以分为表明涂抹法以及表明补贴法两种形式,其中前者可以投入到较为细小且浅同时浆材不能灌入的裂缝中,不漏水的裂缝,发丝裂缝等;对于不容易发现漏水位置、裂缝面积大同时呈现出蜂窝麻面、出现漏水问题的裂缝应当使用表面贴补土工膜;填允法也就是利用用修补材料自接填充裂缝,该方法适用于相对较宽的裂缝,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对于宽度在0.3mm以内较浅的裂缝,以及存在填充物的裂缝,可以先凿出V型槽,然后进行填充处理;灌浆法。该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细小裂缝还是大裂缝都能够使用,并且处理效果好。具体使用方法为通过压送装置使补缝浆液可以被注入到裂隙之中,以起到闭塞的作用。

3结语

因为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性非常的符合建筑要求,所以其在建筑施工中的投入正在不断的变化,再加上其成本造价相对偏低,因此混凝土结构已经投入到多种建筑形式之中。然而从另一角度上来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说容易发生开裂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发生开裂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使用有效的设计手段,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施工方法不断的优化,处理好温度裂缝,防止由于施工不当所导致的开裂问题,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提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葛超.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吴海阳.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四川水泥,(04):195.

[3]王浩光.分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01):131-132.

8.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八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和基础工作,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托企业征信系统,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为此,人民银行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等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支行克服困难,积极努力做好试点期间的信息采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对该想工作也感受良多。本文着重就如何继续推动此项工作、确保工作的持续性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试点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协调,成立机构。根据《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支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及时成立以中支分管副行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领导及市级各金融机构分管行长等为成员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工商、税务等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落实了责任部门。

(二)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接通知后,我中支及时进行了转发,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全市共分解落实征集任务1000多份,同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各金融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工作。

(三)多措并举,多渠道出击,切实做好信息征集工作。

在信息征集过程中,我们在积极依托商业银行主渠道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渠道出击,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直接通过工业经济局征集。如温岭支行与市工业经济局联合发文通知,将征集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乡镇加以填报落实,具体要求各乡镇的工办、经贸办等部门负责落实。市工业经济局负责指导、催收。二是通过工业经济局提取中小企业名单。如临海支行到工业经济局收集规模上工业企业和2006临海市重点培育中小企业清单,对未进行逐户建档统计的规模下企业,由工业经济局布置乡镇企业办进行统计,然后通过征信管理系统和账户系统进行查询筛选分解。三是通过工商部门拷贝中小企业清单。如临海支行经与工商局联系后,直接到工商局获取工商登记资料,将全辖当前仍登记有效的所有企业清单资料进行备份,然后再选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四是中支领导亲自督办。如中支本级对征集工作不力的金融机构由中支分管行长直接打电话告之;又如温岭支行由行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到乡镇工业发达的金融机构网点抓落实工作,以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五是台州中支本级在发现各金融机构收集的征集表中存在大量的有卡企业后,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先由金融机构尽可能多地收集认为无货款卡的企业的详细清单,交我中支核实后再返回各金融机构,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征集,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征集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结回顾试点工作,我们克服了人少任务重、商业银行不积极、中小企业不支持、不配合等诸多困难,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全市共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200多家,其中已纳入中小企业档案900多家,超额完成试点期间的征集任务。虽然我们通过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试点期间的工作任务,但我们感到工作难度很大,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难以持续推动。

(一)企业对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征集的对象确定为已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尚未与银行发生贷款关系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当前还没有信贷

需求,再加上征集根据企业自愿的原则,造成企业态度不积极或不愿填报。

(二)商业银行配合不力。商业银行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到位,认为是在帮人民银行工作,抱应付的工作态度,对布置的征集任务大打折扣,工作质量不高,一度时期曾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度。

(三)相关部门信息采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虽然我们积极推动建立了工作联动协调机制,但在实际工作操作中相关部门的态度也不积极,配合不力。

(四)人行缺乏有效手段。一方面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对相关部门缺乏行政上的管理和制约手段,另一方面又没有按照市场化去运作,基层人行工作很难开展。

(五)征集方法有待改进和调整。按照当前的工作方案,三年内完成建立所有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工作任务,并且要求每半年更新一次信息,这在当前人行的现实条件下根本无法做到。从我中支的实际看,全市有几万家中小企业,而工作人员不到10人,即使不考虑采集工作的难度,就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也根本无法完成。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等社会个方面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首先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教育宣传,让全社会包括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运行暗箱操作,这是制约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方面。当前急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支撑点;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建立各种相关的社会信用中介,健全社会公证机制,实现一个完善的信息生产和传递系统的建立。通过信息分享来改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广大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弱,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各类中小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认清信用缺失对社会与企业的危害;从宏观来看,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也使得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提高,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微观来看,信用缺失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民间资本的启动,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教育广大中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制定信用发展战略,加强信用管理,形成全员重视、全方位普及、全过程实施的信用管理,重塑中小企业信用形象,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增强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应从总行层面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商业银行总行的协调机制,条条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使基层部门有规可依,便于工作的沟通和配合。

9.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探讨论文 篇九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

现如今,我们对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会计信息客观的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活动。第二,会计信息准确的反映了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第三,会计信息必须与会计的实际准则相协调。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的会计活动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企业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会计原则,让企业相应的会计活动更加合理和有效。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有以下几种分类。第一是规则性失真。这里所指的规则性失真具体指的是由于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失真。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就算是完全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也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规则性失真会随着企业会计活动的不断加强而得到完善。第二是违规性失真。与规则性失真相比,违规性失真是一种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而一般情况下,会计违规性失真又可以被分为无意的违规和有意的违规。无意违规一般是由于会计人员个人素质所限造成的,同时,无意的违规也有可能由于企业自身硬件原因造成的。有意的违规指的是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相应的目的,而且自己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意违反会计准则。有意的违规行为是企业应该避免和杜绝的信息会计失真行为之一。

二、企业会计失真原因的分析

(一)利益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原先的经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这种新格局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效率,但是也给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中,很多的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要求自己的会计人员对一些会计信息进行擅自的修改。例如,私设小金库、隐瞒自己的真实利润率,以减少自己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金额。很显然,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利欲熏心,要求自己的会计人员作假账、做虚账,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逐渐走上歪路。

(二)会计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偏差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还有一大原因是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以单位管理为主。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企业都对于财务机构的设置很是随意,对于会计人员的招聘和解聘也显得很随意。同时,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中,会计人员直接对最高领导者负责。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存在着很大的人为性,进而导致会计失真。在以个人权威为重的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抱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领导的要求唯命是从,跟随领导的意思进行随意的会计设置。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主要原因。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欠缺

目前,我国很多部门都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监督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实际上而言,很多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其实是不尽如人意的。由于不健全的监督管理,造成了企业很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有的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一些监督管理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都是企业会计失真的一大原因。

三、治理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其更加具有可行性

要想解决企业会计失真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基本前提。首先,应该从国家的.大层面上严格制定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法》就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让法律更加具有可行性。其次,还应该从宏观层面上不断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对于一些发生的违法行为给予严格的惩罚。对于情节严重者,还应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根据企业实际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重要措施。在这种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不存在相互的关联关系。会计人员的人事变动、业绩考核等都不由企业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能够放开手脚,对于一些财务会计管理更加敢于发言,敢于放手去做。很显然,保证企业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尽量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利器。

(三)强化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想企业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也至关重要。第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第二,还必须严格会计人员的上岗准入制度。保证企业的会计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人员的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业务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杜绝或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存在。

参考文献:

[1]李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治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22:146-147.

[2]郑先兵.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时代金融,2008,12:141-143.

10.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 篇十

关键词:博弈 诚信 会计信息

真实性一向被视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然而目前,我国会计界却面临着普遍的信用危机,虚假会计信息大量存在,会计诚信的缺失问题摆在了每个会计人员面前。本文拟从经济的博弈论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缺乏博弈

首先,从博弈时间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尚处于准则制定的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准则的制定面临着量多且时间紧迫的巨大压力。这就从制定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会计制度无法经历一个“充分程序”(dueprocess),即很难做到制定过程向社会完全公开,使之成为各利益集团反复讨价还价的产物。1993年,财政部在《关于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总说明》中便明确提出,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总目标是“从1993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以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为内容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一政策目标的指导下,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周期必然较短,如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从发布征求意见稿(1995年9月)到最终正式发布(1997年5月)前后只有20个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制定周期为32个月(1995年7月至1998年3月),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制定周期为35个月(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比较而言,在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从研究立项到发布实施基本经历了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博弈时间的相对宽裕使得“充分程序”的遵循成为可能。

其次,从博弈空间而言。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财政部是全国会计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会计准则的制定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会计司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必然要较多的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在政策倾向上更多的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由于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地位不完全对等,政府主体在政治力度的对比和资源配置权力上处于优势地位,它的制度供给能力和意愿成为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深度、广度和形式的主导因素;并且,准则一旦制定,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使这些准则得到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等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博弈空间较小。因此,当博弈环境发生变化而没有新的有效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时,博弈的其他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必然要践踏会计诚信,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存在博弈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时,相关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必然选择包括丢弃会计诚信在内的博弈策略,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利益。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包括企业内部的不对称和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不对称。内部不对称性是指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人员由于实际参加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因此,他们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了解往往在时间上和内容上优于经营者。所谓内外部之间的不对称性,是指所有者、债权人、投资者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他们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掌握往往不及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的内部不对称而导致的会计诚信缺失,主要指有关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歪曲会计信息,以达到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等不正当目的。然而,无论是通过对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个案分析,还是从会计人员的收益——风险角度考虑,会计人员自身的败德行为并不构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由于内外部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1、会计合作博弈: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股东作为企业净资产的所有者,其根本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他们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活动,但通过董事会拥有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权并决定其相应的报酬,从而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委托人存在着差异,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薪金报酬,在存在着股票期权的条件下,他们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企业的盈利水平及股票的市价等。假设董事会与经理人员每年年末签约一次,董事会将根据其内的经营绩效决定其报酬及是否与其续约,根据对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薪金报酬比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

│ │

董事会

├─┼────┼────┬────┤

│经│ │续约(c)│解聘(f)│

│营├────┼────┼────┤

│者│诚实(h)│20,80 │ 10,75 │

│ ├────┼────┼────┤

│ │歪曲(d)│40,60 │ 30,70 │

└─┴────┴────┴────┘

11.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监督机制;

会计法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exposed.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normal economic order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hazard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discuss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and har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to ensure control of real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nit leadership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supervision mechanism;accounting regulations 引言 会计信息是人们利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记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繁发生并日趋严重,远离“郑百文”、“银广夏”、“蓝田”事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影响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秩序的工作,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1.1核算失真 会计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会计凭证,以增减手段达到隐瞒事实的目的;

二是伪造会计凭证,即没有经济业务内容,依靠虚假发票出帐,造成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虚报账目,重新设置账目。虚拟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不良科目、银行报告不良科目、税务报告亏损科目、虚拟会计报表。

1.2成本失真  单位的资本和支出,必须按照权责体系的原则确定和核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利用资本支出作为利益调节的手段。一些单位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人为地增加资本支出,超过提及更广泛使用,不准列入列入当期资本支出,如固定资产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采购和建设,调整目前的收入,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目标。一些单位为了粉饰业绩或利益需求,降低资本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减少了当期成本,不提或少计提折旧,甚至造成了目前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虚假费用的形成。

1.3收支失真 单位的收支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和核算。但有的单位为了少缴税款、隐瞒利润、人为调整利息的会计时间,将当期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贷记不入账;

有的单位为了完成盈利目的,人为增加利润,故意伪造虚构经济业务,涂改利润,形成虚假收入目标。支出不真实的是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顾国家法律,隐瞒收入,多支出,虚报支出转入应付账款。

1.4账目失真 有的单位因管理不善,长期进行财产清查或资产清算资产清查;

有的故意将两个账户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资产不入账,隐瞒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形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被吞并;

帐户不一致。帐户实际上不是,但实际上没有帐户或。

1.5成果失真 主要是指一些企业以不正当的方式,虚构欺诈、隐匿收入,秘密设立“小金库”,任意调整和转移利润,偷税漏税,以获取巨额利润;

亏损企业乱挤资金,将隐性亏损与收缴挂钩,造成虚盈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政府和单位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政府财产流失、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损害和破坏以及洪元调控手段的实施。这将导致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收支计划的方向性损害。政府和地方财政收支计划是以政府上一的收支为依据,结合新一年计划新增收支的内容,使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政府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发布错误消息,误导金融行为。从小的角度看,有关单位不能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使本单位在管理上陷入被动。从长远来看,会计 信息不真实可能导致错误的社会金融政策,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金融问题。

第三,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形成腐败,诱发金融犯罪,扰乱金融秩序,严重阻碍财政发展和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政府财政纪律的权威性。会计信息不真实,实际上在执行政府财经法纪方面大大减少,或者在实践中减少执行财经法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六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严重危及金融国际化,影响单位国际化,影响国际资本在华流动。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利影响 2.1导致企业应诉失败 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过剩市场,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面临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严峻形势。我们之所以不能回答或丢失,是因为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法提供符合反倾销要求的可靠的成本和利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反倾销法的规定,反倾销的国家在中国通常选择的成本和收益数据的“替代国”有利于他们。对中国的反倾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缩小了,有些国家已经被迫退出市场。

2.2导致无形资产贬值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越需要诚实守信。上市公司在虚假会计暴露中,不仅股价暴跌,而且信用损失、形象受损、业务直线下降,甚至企业破产。许多发展得更好的公司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3导致制度结构失效 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产权机制失灵,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产权要求会计清楚地反映和揭示产权主体的权益。如果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产权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产权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为节约交易成本提供内生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产权外部性内部化。这种激励机制的产生和运行离不开企业活动的信息交换或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条件下,业主可以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为了充分、全面地表达人力资本、努力和成果,经营者需要依靠会计提供的真实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失效,导致代理投机、欺诈和懒惰,增加代理成本和风险。公司治理的成败取决于会计能否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对称、真实的信息。

第三,会计隐性利益扭曲导致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会计和信息)丧失。

2.4打破企业利益均衡 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所有者对另一方利益的兴趣,这在理论上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代理人和分销商以及政府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契约,以实现各自的利益。信息充分能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多次合作达到决策和整体上的最优。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单位制,相应的金融改革也要求赋予单位更大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期权。例如,在金融计量方法中,金融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财务计算方法。虽然金融系统提供了在不同时期同一单位保持一致的计算方法,但在不同类型和财务处理单元尺寸相同的金融交易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房地产折旧计算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快速折旧法等。同时,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对同一财务项目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快速折旧法、中年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规定适用范围。总之,业主可以自行选择有利的财务处理方法,这必然会导致同类单位同期财务信息不可比和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合法”不真实。

3.2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造成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部分财务人员做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的角度看 :现代国家有许多金融监督部门,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确,力度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大;

此外,社会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的法律审计业务通过普遍现象,不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具虚假的审查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财务信息不真实。

3.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人员是财务人员对财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财务信息。目前,财政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岗位上任职。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有可能误判在复杂问题面前,使一个有意义的或无意的方式不真实的会计。或因职业道德的缺失,只考虑眼前利益,协助本单位领导,只要领导签字的单据,是能被释放,作为法律的领导人为“助手”,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有的单位领导为了谋取私利或以小集团为由,经常指使财务人员违反财务制度,粉饰、更正财务数据,进行虚假会计核算,导致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不真实,或被公务数字、数字公务拼写,用来表示“政绩”。

3.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单位不重视财务的基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金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责任不明确,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债务没有清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会造成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3.5会计行业执法松懈 在金融工作中,仍然存在执法不力和执法不力的情况,法律不是这样。如每年的财政、税务、物价部门的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执法人员执法的方式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违法违纪的问题,所以,为了个人利益,许多单位,通过以上操作手法,鼓励欺诈。由于违法,会计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 随着国家金融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世界的全面融合,对金融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我看来,解决当前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管理、政府法律法规”的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行业监管、社会监管”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完善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稳定的高速发展。

4.1.1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系 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政治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分配,赋予其一定的职责,使其权责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滥用职权。

开展金融税收法律制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金融单位业务技能意识。按照《会计法》《税法》的规定,对企业财务人员给予财政税收权利义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单位会计制度、标准、规定、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评价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和税收知识,建立财务单位档案缺乏能力,对无证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进行变更,提高单位财务业务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控制。对本单位的基本财务工作进行规范评价。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载波跟踪,规范财务工作的延续是有效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前几年的金融机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有助于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继续推广。

4.1.2强化政府外部的监督 努力加强财政部门,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监管等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监察能力,加强检查,依法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新《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1.3健全内、外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内外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保证。各级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程序,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机制。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实施,整顿注册会计师执业,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基本的道德准则,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社会公正和监督作用。

同时,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生效,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根据第十八次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口径预算科目的审查和监督,对党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核查、考核、监督,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4.1.4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加强税收管理,财务和税务的协调,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管理松懈的问题监测,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必须纳税,严厉打击发票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警告对他人实施税务发票的作用,增加股票的数量,通过媒体、报纸和公众,杜绝食品服务业税收流失。税务、财政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所得税和所得税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同一规模的同一资源、煤矿、化工、矿山和生产效率较低、亏损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明细成本核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失真,增加税收收入。

4.2改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舞弊的重要原因。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有利于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造假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经济和其他利益只有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4.2.1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从宏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分离自身经营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所在。

4.2.2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由其建立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会计独立于监事,发挥了“第三方”的监督职能。目前,要使会计委派制的顺利实施,还应改革配套制度,如委派会计的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换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制度保障等。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任命制,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由业主对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摆脱在利益和职业对附件的企业,排除威胁后。这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来遏制欺诈、反腐败;

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支出企业置于法律的约束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3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法为核心,相互配套的法律和法制化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威慑惩罚的作用,形成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律约束,以及依法办事的会计工作,依法严格执法,违规者应追究责任。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当依法严肃处理。欺诈的成本远远大于欺诈的成本。我们应该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让造假者无法隐藏。

4.4健全网络信息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的经营必然进入数据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位应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首先,完善内部网络体系,建立覆盖机组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平台通过对各类票据和信息的比较,确保单位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应核实输入的财务信息,并从信息来源中包含虚假财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是授权给各部门的,但由于部门间利益倒置的原则,部门可以私下编造会计信息。因此,单位应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加强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能教育。

员工在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财务人员中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防止财务信息操作者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他人的影响或篡改财务信息。

4.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中的政策导向型人才。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要及时选拔和提高优秀人才,不断培养出善于工作、负责任、善于技术的人才,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高强度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使管理人员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4.5.1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现在,国家金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伦理处于放纵状态,为彻底解决财务信息严重失实的问题,更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了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业务技术基础,才能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问题。

财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大多与企业管理舞弊有关,单位领导是虚假财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为此,要组织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经法规,端正思想,明确责任,树立信誉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金融人才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一个诚实守信的建立,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财务团队;

同时,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核查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收入 支出审查制度。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防范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

4.5.2建立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对于金融诈骗的方式,不仅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态度。为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要重点建设诚信政府,要提高政府的信用程度,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绩效的指标。各级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责,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公信力。二要建立健全诚信档案,为了便于公民随时查询,可以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备案从。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记录企业和个人违规违纪案件,方便公民随时查询,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意识。三是加强信用教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诚信第一,其次是财务制度,不做假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设诚信社会。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独立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快立法保障的步伐。

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不诚实和会计信息欺诈两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政策不完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相对容易解决;

而虚假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故意扭曲会计信息的行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总体说来,金融监管信息是不真实的,要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必须从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对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当代单元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执法,在法制轨道机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财务职业道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成绩表 专业 会计 地市 邯郸市 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23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本人签名:

上一篇:经典励志歌曲100首下一篇:校家委会机构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