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2024-08-1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17篇)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一

1.探索微电子技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和材料、能源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资源。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及其运动特征的普遍形式,在一定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包含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执行、显示等过程中。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征的渗透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 问世,占地面积就150平方米,不仅价格昂贵,运行速度缓慢,纯储量较低。这样的计算机怎么才能进入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这些正是在微电子技术的推动下,才有了今天的此种成就。

微电子学也是卫星电子学,是脱离了电子学和固体物理学的一种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固体材料上构建的微小型电子电路和子系统及系统的学科。不仅面临着来自于技术、材料和基础理论等限制的挑战,还期待着对新材质的又一次飞跃。微电子技术是在应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按照摩尔定律,进行实现创新和发展。总结集成电路的出现,对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个总体性的定位,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目前的形势下充分体现了微电子技术在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集成电路获取信息、传递、处理、存储、交换等功能,在如此强大的功能下,却处于了成本低、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耗能低、体积小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让微电子技术涉及到了现代化农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上去。由此可见,微电机学是物理学发展和突破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这紧密的联系,在微电子基础促进物理学研究的同时,物理学也为其發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基于物理学领域下的微电子诞生和突破

以半导体晶体管为基础的微电子学,是微观物理世界的重要发现。20世纪30 年代,量子力学代表着物理学的完善及其成熟,也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24 年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概念。四年后又出了电子的费米-狄拉

克统计理论。接着又是三年,提出了固态半导体的量子力学理论。1939 年第一次提出了空间电荷区理论;1947 年具有放大和功率增益性能的点接触二极管诞生了;1948年,肖克莱完成了晶体管的三个基本概念,次年发表论文。并于1950和1952年制得了锗 、硅单晶,接着是合金法制成了锗,扩散型基区台式晶体管。指导1956年微电子学的诞生。由此可见,晶体管的发明是在社会需求的作用下产生的。

3.微电子技术和物理学进展的相互融合

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等元件进行科学集成,并于1952得到了提出。是爱宝电子管和电阻、电容等元件焊装在一起,构建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系统。就像以上所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就是利用这个电路系统,不断连线和焊接点增加,在复杂的设备线路下,形成了庞大的系统。“集成”的出现,让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步入了小型化的世界里。在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中,现在采用全半导体连接的方式为全半导体化提供了新方法。Kilby 完成了集成电路的创新思维过程,利用分离硅元件和生长结晶体管等搭成一个全半导体化的实验装。实现了可行性,也是第一个集成电路的诞生。集成电路是一个技术的创新,也是在物理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的。Kilby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平面技术是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化的关键性技术,实现了氧化、扩散等技术。Fuller及其同事,在气相到固态杂质扩散中,为形成 p-n 结技术做了系统的基础工作,并进一步,对二氧化硅特性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在平面工艺中,光刻技术是一种精密的表面加工技术。1957年,DOF 实验室首次提出了半导体工艺技术,实现了精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图形结构,有机的将光刻技术和二氧化硅氧化掩蔽融合起来。让集成电路中主流光刻技术成为了超深亚微米量级重要应用。

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出现,是微电子技术的另外一个里程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效应晶体管的理论。目前,半导体工业发展中 ,95%以上的集成电路产品都是采用 CMOS 结构进行拓展的。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器诞生以后,就一直集中在大、中、小型机中被应用,主要运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天气预报 、科学计算等方面,直到微机在全世界的占有率已经高达3.7 %。由此带动了智能化的发展,同时也为物理学及其实验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接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器件和电路、工艺等领域进行深化的发展,把量子隧穿效应应用到半导体存储器领域。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新材料和新物理效应的出现,高性能铁电材料如 PZT 和 SBT呈现到了大家的面前,微电子技术也进入了第二发展期。紧接着铜互连技术的发明,在微电子技术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作用,解决了铜污染的问题。微电子技术对物理学研究工作,不仅起到了推动性作用,还让物理学的研究呈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物理限制和相互作用

从基本物理规律的限制上看,不管是计算机还是集成电路,都是采用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了信息处理的过程。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物理性限制,包括电磁学和热力学等,并呈现了微电子技术的物理极限状态。从材料方面的限制看,如硅衬底材料 、二氧化硅绝缘材料等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目前SOI,Ge-Si , Ⅲ-Ⅴ族等实现了新材料在微电子技术当中的主要应用。从技术方面的限制看,像光学光刻工艺这样的工艺技术已经成为了物理技术的极限,EUV 光刻 和纳米印制光刻技术等为新一代的光刻艺术提供了应用基础。从器件方面的限制看,MOS 器件开关已经过时,采用新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责任和义务。从系统方面的限制看,微电子学的理论基础属于典型物理理论的范畴。随着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到纳米尺度同时,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模式。例如: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学光学结合的微机电系统(MEMS),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经历了重要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突出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单一的发展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行转变,同时与物理学基础相辅相成,为以后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建白, 常凯. 物理, , 30:533[ X ia J B, ChangK. Wuli(Physics), 2001, 30:533(in Chinese)]

[2] 朱道本, 刘云圻. 物理, 1993, 22:140[ Zhu D B, Liu Y Q.Wuli(Physics), 1993, 22:140(in Chinese)]

[3] 郭光灿. 物理, 2001, 30(5):286[ Guo G C. W uli(Physics),2001, 30:286(in Chinese)]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二

1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引入EDA技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

E D 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E D A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作和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中,并广泛用于专用集成电路的开发,同时,全国各种电子技术设计竞赛将EDA技术作为选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有利于学生掌握EDA这种工具,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知识层次,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今后较快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1.2 缓解实验设备和经费不足的压力

EDA技术是用软件的方式来设计硬件,这种硬件设计软件化可以大大简化电子系统的实验,并可根据学生的设计不受限制地开展各种实验,既可实现规定功能的硬件系统又可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这样,学校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实验设备,大大缓解了实验设备和经费不足的压力。

1.3 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E D A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辐射面很宽,同时它又是一门发展迅速、工程性强、须紧密结合技术发展前沿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工程项目经验,并能结合当前与今后的发展趋势编写相应的EDA教材包括实验教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引入EDA到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中,将促进教师对该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科研水平。

2 EDA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设计

将EDA技术全面与微电子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设计的EDA实践教学首先应做到系统全面性,同时兼顾集成电路工艺仿真和器件仿真,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兼顾专业基础、工艺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强化理论基础、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受了融合理论、实验、技能和设计的系统技术训练。与此同时提高EDA工具的先进性,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EDA工具,摒弃目前高校实验室中旧的EDA设计工具,采用新的和产业接近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当今IC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2.1 EDA技术与微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我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学院对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和知识面的矛盾。现已整合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每门课都配置了相应的实验课、实践课,其中的实践环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置系统规划,各有侧重。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中,主要安排对模拟和数字基础内容进行验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设计任务和要求,运用EDA软件进行系统的集成。在专业课程中,为使学生更好地接近工程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上都设置了一定学时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采用了EDA的一系列软件进行仿真,巩固理论知识。同样在课程结束后开设了实践环节,与专业基础课相对应,实践环节着重实战演练,真枪实弹进行相应的练习,例如针对集成电路工艺这门课,在32总学时中设置了6个学时的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开设了微电子工艺课程设计,这样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EDA软件和实践技能。

2.2 EDA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整合

电子工程系近2年由学院带队去兄弟院校,如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实地调研,调研他们微电子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修订、实践实验环节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调研他们设定这些内容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每一课程的EDA课时与理论课时,例如硬件描述语言这门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与EDA课时各占一半,这是基于语言课程要以具体操作为主的考虑。

2.3 EDA资源整合

相同功能的EDA软件和硬件开发系统种类繁多,如数字系统设计工具有MaxplusⅡ,QuartusⅡ等,模拟电路设计工具有Pspice,Hspice等,系统建模与分析工具有Matlab和Opnet等,版图设计工具有Cadence,Synopsys,Zeni和Laker,集成电路封装与多芯片组件有Ansys,Autocad等。另外我们引入新技术,将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技术(TCAD)纳入微电子专业课程实践体系中去,将SOC/SOPC等先进技术引入实验课堂,提高学生的电子线路系统设计能力。这样无论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还是专业课程方面,包括半导体物理实验、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封装等,这些课程都与EDA密切联系,将EDA融入到微电子专业几乎每一门课程中去,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为今后同学们就业打下基础。

2.4 EDA模块整合及教材编写

EDA技术涉及知识面较宽,应用领域广泛。不同的课程可能运用了相同的EDA开发工具,例如数字电子技术与复杂数字系统这两门课程都应用QuartusⅡ开发工具。我校电子工程系对每门专业课程都指定了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全程负责。课程负责人不仅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本课程教材的选订、本课程的教学,而且负责本课程EDA实践环节教学指导书的编写、EDA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依托学校EDA实验中心,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同时系内经常组织课程负责人之间互相探讨,以整合的方式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在相同的EDA模块上体现各自课程的特点。

3 EDA在微电子课程体系中的实施

在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在各时段各课程都整合了E D A开发工具。电子技术基础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运用了电路仿真软件:CADENCE,HSPICE,SPECTRE-VERILOG,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原理等课程运用了CADENCE,HSPICE,LAKER,数字电路及硬件描述语言、复杂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采用了MODELSIM,NC-VERILOG,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工艺、微电子材料制造设备等课程运用了TCAD开发工具。通过对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规划,我们借助于EDA的系列工具和半导体专业实验室,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经受了融合理论、实验、技能和设计的系统训练,让微电子专业学生掌握先进的EDA工具及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生.电子设计自动化与IC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三

摘要:从分析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设计目前现状出发,针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电子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要解决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目前的情形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动手能力地方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较差。基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我校属刚升本科院校,属地方高校,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学生整体素质较重点高校有一定差距。我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计教学在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素质,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特点一是口径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二是相关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性强,既有硬件也有软件,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基层的工作岗位要求很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受长期资金短缺和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对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从实验和毕业设计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课程设计的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设计普遍存在几点不足:

其一,内容不合理,同一门课既不跟踪新技术发展变化又不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目标等因素多变,多年用一个题目

其二,设计题单调,几十个学生用同一个题目,抄袭现象严重,课程设计的效果不明显。

其三,教学模式单调,理论多而结合实际少。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计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各门学科一个综合性考察。课程实验与课程密切配合,目标单一明确,并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指导书,而毕业设计持续时间长,各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题目。毕业设计不能代替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毕业设计起到补充作用。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选择专业综合性课设内容既要结合前修课程,以巩固教学内容,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新颖性,因此我们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本专业成熟的、有特色、适合教学的科研项目作为课设内容。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尝试在课程设计中内容上进行不同课程的交叉设置,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在各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老师都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而不想自主选题的学生可采用教师的题目。

教师的指导充分体现个别答疑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过程中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大组集中分析讨论的方法。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要善于发现一些个别错误,并采用个别答疑的方法及时纠正。这种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结合,合理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确定学生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题目要尽可能多地涵盖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尽量涉及,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2)难易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题目设计不合理。题目太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3)实用性 提供实践平台供学生对比分析和试验,通过实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体会、理解, 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的特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发现抄袭者,可适当的给予扣分等处罚,从而避免偷懒和高分低能的出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每半天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教师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对于缺席三分之一以上者没有成绩。设计成绩完全依照每位同学在设计中的表现,与理论课成绩无关,使同学清楚大家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解决一项难题、达到研究目标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实验中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撰写报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3 结语

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人与物的最佳配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2]李婧,高雅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3]蒋业文,胡学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四

主讲教师:姜国均 张伯尧 潘丽萍 毕建权 等 ;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张伯尧

课程号:101C0010(原101101060)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周学时: 4.5-0 学分:4.5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面向对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面授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课程遵循强弱结合、模数结合、电测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后续电工电子学实验;了解和使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并着重加强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一些新技术的介绍,内容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4.5学时,共16周72学时。主要内容(打*为选讲内容)

第1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7学时)1.1 电路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1.3 独立电源元件 1.4 晶体二极管 1.5 双极型晶体管 1.6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11学时)2.1 基尔霍夫定律

2.2 叠加原理与等效电源定理 2.3正弦交流电路 2.4 三相交流电路 2.5 非正弦交流电路 2.6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6学时)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第4章 数字集成电路---------------(12学时)4.1 逻辑代数运算规则 4.2 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化简 4.3 集成门电路 4.4 组合逻辑电路 4.5 集成触发器 4.6 时序逻辑电路 4.7 半导体存储器 4.8 可编程逻辑器件 *4.9 应用举例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7学时)5.1 集成运放的组成 5.2 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5.3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5.4 集成运放在模拟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5.5 集成运放在幅值比较方面的应用 5.6 应用举例

第6章 波形产生和变换-------------(5学时)6.1 正弦波振荡电路 6.2 多谐振荡器

6.3 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第7章 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7学时)7.1 电量测量

7.2 非电量电测法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7.3 有源滤波和测量放大电路 7.4 模拟开关和采样-保持电路 7.5 数模转换器 7.6 模数转换器 *7.7 非电量测量系统举例

第8章 功率电子电路--------------(6学时)8.1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8.2 直流稳压电源

8.3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变流电路 8.4 功率器件的触发和驱动电路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4学时)*9.1 磁路

9.2 变压器 9.3 异步电动机 *9.4 直流电动机 *9.5 控制电机

第10章 电气控制技术-------------(7学时)10.1 常用低压电器

10.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 10.3 可编程序控制器 *10.4 异步电动机的电子控制 10.5 安全用电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合进行教学; 2.实验课电工电子学实验单独设课(48学时); 3.每次课后布置作业,作业量一般3~5道题。

考试方式及要求:

一般按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课程的成绩。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1.《电工电子学(第二版)》,叶挺秀 张伯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5.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五

本文提出应基于“微电子器件基础”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根据微电子行业对人才要求改革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理念,将微电子器件设计仿真与理论计算紧密结合在“微电子器件基础”教学体系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器件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微电子器件设计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微电子器件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半导体器件基本方程、PN结二极管、双极结型晶体管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包括直流、功率、频率、开关、噪声等特性以及器件的SPICE模型。该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由于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理解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教师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如:通过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为微电子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课堂小组讨论为形式创新实践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述方法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但在教学理念方面改革较少。

本文采用现代教学理念,将微电子器件仿真设计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兴趣和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应用微电子器件仿真软件设计器件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微电子器件基础”是处于理科与工科交界的课程,特点是公式推导多,理论体系很完善。教学存在主要问题是学生理解较难,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好。主要原因是该课程通常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微电子器件基本理论和基本器件参数测试技术,缺乏伴随教学的实践内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应该采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目标改革。

微电子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前景广阔,人才需求较多。由于微电子技术进步迅速,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学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当前,微电子器件行业的产品设计流程分为软件仿真设计、投片和测试三个步骤,循环往复直至到达到指标要求。用人单位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是掌握微电子理论,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微电子仿真软件应用能力。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微电子器件基础”原有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的人才要求,因此,将培养微电子仿真软件设计技能作为目标之一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核心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将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和知识建构性有机结合的载体,也就是找到适合理论应用和适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微电子器件基础”课程主要论述的是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重点是器件研制而不是应用,因此,该课程合适的实践活动是研制半导体器件。研制半导体器件教学实践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实际制造、仿真设计和理论计算设计。实际制造需要很高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作为一个集中实践环节比较适合。理论计算设计能够将本课程中各部分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没有验证性和趣味性,较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仿真设计采用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通过编写程序设计器件结构和结果验证,具有费用低、趣味性强和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现代教学理念实施的载体。因此,将培养微电子仿真软件设计技能作为目标之一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

我们根据修改的培养目标,对“微电子器件基础”课程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在理论体系上为保留原来的半导体器件基本方程、PN结二极管、双极结型晶体管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以及器件的SPICE模型。实验内容为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参数测试和Medici仿真软件程序设计。增加微电子器件仿真设计内容,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微电子工艺仿真以及器件模拟工具软件的英文缩写是TCAD,即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世界上商用的TCAD工具有Silvaco公司的Athena和Atlas,Synopsys公司的TSupprem和Medici以及ISE公司的Dios和Dessis.Synopsys公司的TCAD工具命名为Sentaurus。

本文采用的是Silvaco公司的Athena和Atlas仿真软件,主要原因是软件具有功能完善、行业应用度高和安装方便的优点。工艺模拟软件ATHENA能帮助工艺开发和优化半导体制造工艺。ATHENA能对所有的关键制造步骤(离子注入、扩散、刻蚀、淀积、光刻以及氧化等)进行快速精确的模拟。它通过模拟取代了耗费成本的硅片实验,可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成品率。ATLAS器件仿真系统可以模拟半导体器件的电学、光学和热学行为。ATLAS提供一个基于物理的、使用简便的模块化的可扩展平台,用以分析所有二维和三维模式下半导体器件的直流、交流和时域相应。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教学互动性方法。建立课堂提问讨论内容机制,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建立课堂仿真软件编程机制,通过调整程序内容实现编程思想的建立和深化。建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法。建立问题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行动汇报、问题后反思五个环节。在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以设计某种技术参数的微电子器件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微电子器件理论进行设计仿真,组织研讨,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建立知识的建构性。将该课程中的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原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来,通过做题和仿真设计提高应用水平。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特定的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理论为主。典型理论推导过程详细讲解,而类似推导留给学生课后自学。理论重点是公式结果的讨论,明确公式的使用范围。“微电子器件基础”理论体系的特点是公式适用范围的界定。比如:大注入与小注入、高电平与低电平、薄基区与厚基区、沟道与短沟道等的不同条件下,使用的计算公式不同。因此,重点讲解公式的应用范围和相关习题,通过习题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适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理论理解和掌握仿真技术,讲授微电子器件仿真软件典型程序。采用Silvaco TCAD软件设计典型器件结构,并将这种结构电学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讨论,使学生掌握设计基本方法,为学生完成课外设计作业打下基础。

在课外环节中,安排课后习题作业和仿真设计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软件仿真任务,定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仿真演示,将结果好坏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仿真软件设计能力。

为了实现仿真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设计了较全面的针对各章节的仿真程序,主要为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及仿真。计算和仿真二极管参数包括:势垒宽度、内建电势差、能带图和结电容等。计算和仿真双极型晶体管参数包括:共基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系数、发射区注入效率、基区输运系数、共基极和共发射极雪崩击穿电压、共基极和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发射结和集电结电容、能带分布图等。计算和仿真场效应管参数包括:阈值电压、栅氧化层电容、CV特性曲线、击穿电压、源漏穿通电压、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等。

三、实验内容改革

对于微电子器件生产企业,晶体管图示仪是最常使用的仪器,所以熟悉晶体管图示仪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微电子器件是采用扩散、氧化和离子注入等工艺生产的。将工艺仿真软件ATHENA和器件仿真软件ATLAS结合设计器件结构和参数仿真,能够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微电子器件仿真设计能力。

本课程实验将原有实验内容扩展和深化,改革后的实验内容是采用晶体管图示仪测试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参数,使用微电子工艺和器件仿真软件设计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和一个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参数仿真。

在做微电子器件测试实验前,让学生预习,写预习报告。给定测试器件型号,让学生上网获得器件参数。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晶体管图示仪使用方法,将测试结果与厂家产品参数对比讨论。在做器件仿真设计实验室前,提供给学生器件结构,让学生做好预习,编写仿真程序。实验时,让学生将自己编写程序演示比较,教师根据程序实现的功能给分,评定实验成绩。

四、结语

6.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六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也是教育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设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点,工程管理硕士点,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6 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并且与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建设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7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14 名。接收推免人数详见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二、普通招考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 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 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 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 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 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 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办法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 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 承担。、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http://yz.chsi.com.cn/)报名,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 得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费: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收取。

(三)招生院系、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名称及代码

1、招生院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017)

2、招生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085211)

3、开设研究方向: 序号 方向: 1 01)金融大数据 2 02)金融信息服务 3 03)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 4 04)电子商务与物流 5 05)低碳技术与经济 6 06)计算机辅助翻译 7 07)增强与虚拟现实

注:最终的研究方向,将在考虑学生规模、生源结构和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确 定。

(四)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各研究方向 的初试科目如下: 1、01)金融大数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

(一)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④计算机基础综合、经济学综合,两门任选其一。2、02)金融信息服务、03)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04)电子商务与物流、05)低碳

技术与经济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

(三)④经济学综合 3、06)计算机辅助翻译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英汉互译 ④计算机应用基础 4、07)增强与虚拟现实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字艺术基础

④命题创作、计算机基础综合,两门任选其一。

注:科目④选择“命题创作”的考生只限在北京大学报考点(北京市海淀区)报名并参加入学考试。

(五)复试安排

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复试时间一般在 3 月份,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在复试前确定。

复试将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考生的外语听力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六)录取

考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外语听力成绩。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择优录取。

三、培养方式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

四、学历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 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颁发注明学习方式的北京大学硕士 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授予北京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拟定为 9.9 万元(正在审批中)。

学院设有普通奖学金(校级普通奖学金和院级普通奖学金)和多项专项奖学金(如专业奖学金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享有实习津贴。学院还设有近200 个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供学生勤工助学、科研实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上课地点及食宿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2017 级计算机技术 01)至 03),06)和 07)方向硕士研究生,上课地点在北京大学大兴校区,由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协助解决大兴校区的食宿,费用由学生自理。

04)、05)方向硕士研究生,上课地点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校区,由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校区协助解决食宿,费用由学生自理。

七、转档与就业派遣

已被录取的“转档”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前将档案、户口和人事关系转入 学校,入学后学校不再办理“转档”手续。“不转档”硕士研究生,档案、户口 和人事关系不转入学校,不参加学校奖学金的评定,学校不安排住宿、公费医疗 和就业派遣。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非在 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转入学校,在职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由定向单位负责管 理。

八、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院系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4、若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有关人员,应予以回 避。

九、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2767180,010-62767181,010-62767168 电子邮件:zhaosheng@ss.pku.edu.cn 地址: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 1723N 房间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邮编:100871 网址:http://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五层 502 房间 邮政编码:100871 监督电话:010-62756913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 年 9 月

7.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七

在国家倡导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黑龙江工程学院制定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发展战略。本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学校的战略规划,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学科。本专业强调光机电结合,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近代物理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传统光学理论和现代光电子学理论为指导,以光电子器件、设备及系统相关的光电信号检测及光信号处理为训练平台,同时适时增添光电子学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技术信息化方法。同时,以光电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光电子器件研发、光电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

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意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是学习和巩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强化科学态度,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关系到学生学习态度、科学理念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战略指引下,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构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给学生营造应用性学习的实验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能为黑龙江工程学院实现“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方法

3.1 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与发明创新学习团队,使学生结合理论课程了解这些内容在新科技中的应用,如:开设光电新技术、发光器件与显示技术等选修课,还需开设一些与现代科学创新相关内容的新实验,使学生在实践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给学生建立起实践和创新思维。

3.2 开展适应“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验教学课程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的指导下,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近现代科技进步成果,使学生不但能使用新的实验仪器、工具以及新的实验手段来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及课题研究等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3 灵活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每个学期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项目结合起来,设计合适的题目,使实验课内容尽量贴近工程实际,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题,从实验题目的确定、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实现到最后的答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修正设计方法,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先进的思想、方法、技术带到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中。

3.4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将理论与实验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既承担本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既能保证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又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师资队伍,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实验考核过程中,让学生做出系统的设计。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应不断地通过开放实验及综合实验设计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素养,建立完备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制度。

4 结语

本文根据黑龙江工程学院特色的发展要求,论述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尤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提倡在实验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了解每个实验的实际应用所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摘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专业实践素养的重要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光电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光电子器件研发、光电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做一些改进,为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打下夯实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备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制度,更好的开放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设计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实验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科学,实验改革,创新培养,实验考核

参考文献

[1]徐友龙,徐卓,刘纯亮,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z1).

[2]黄启俊,易凡,常胜,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z1).

[3]傅越千,苏树兵.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4]胡杰,张文栋,李国才.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9).

8.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微电子封装 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我院微电子封装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能在微电子封装、微电子和材料成型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根据专业特点,我们构筑了新的专业实验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协作,探索出了一条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新途径,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与设置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与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高新技术认定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作,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构筑宽阔的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学生实践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学院原有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行业交叉协作的共享资源,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计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加大实践队伍培养的力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产学研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学观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性研究,构筑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2.先进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线,购入先进的教学仪器完善充实实验模块,引进高新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专业性原则。突出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通过校企协作为社会服务和交流形成稳定有效的通道,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教学独立设课

鉴于新专业建设的办学理念及新专业特色,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制定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受到系统完整的基础实验训练。综合实验独立设置课程大纲及要求,配备多名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文件。理论学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动手,不断进行调整、充实、提高。综合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的能力,综合所学的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结束后、毕业设计前进行,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后续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二)课外开放性实践教学

课外开放性实践教学重点开展课程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形式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微电子封装是一个集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知识的高新技术行业,需要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有创新超越意识能力,为此在课外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展行业科技讲座和技术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并且提供专业实习平台。开放实验室也是开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教师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和创新活动,一方面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另外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申请项目。通过开放实践教学,端正了学生的科研道德观,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创新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三)产学研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

1.强化实习环节,衔接专业资质认证。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2011年对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秉承学院开放式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利用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集成电路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集成电路制造高级工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基础、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关键工艺原理及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保养、安全操作条例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资质认证,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大有益处。

2.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利用本专业与上海凯虹电子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既能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设计提供便利,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又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了就业的联络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人员培训等服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与成绩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多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生不仅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纯粹地重复导师的实验过程或者完全依赖于教师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会主动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主动与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讨论实验方案,积极交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加强,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增强毕业生社会竞争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强、系统科学并紧密切合企业需求,3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经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表现为业务基础扎实、工作踏实、适应性强,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科研攻关、重大决策时能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善于分析和思考,作风严谨,思想道德素质高,在工作岗位上责任心强,体现出了工科知识背景下较强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何佳(1978— ),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微电子封装。

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 篇九

4.Image processing operation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image compression, and image restoration.图像处理大致分为两类:图像压缩和图像恢复。

5.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lightwave systems that employ optical fiber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光纤通信系统是光波系统,利用光纤完成信息传输。

9.These circuits are the common-emitter, emitter-follower, and common-base configurations。这种电路是共射极、射极输出器和共基极。

10.Signal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variable:continuous time signal and discrete time signal。根据时间变量的特点,信号可分为两类: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11.Whereas CDMA breaks down calls on a signal by codes,TDMA breaks them down by time。CDMA按信号编码将呼叫信息分段,TDMA按时隙将呼叫信息分段。1.单刀双掷开关 single-pole/double-throw switch 2.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3.双极型集成电路 bipolar integrated circuit 4.时变电压 time-varying voltage 5.功率放大器 power amplifier

6.模/数转换器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7.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8.反馈系数 feedback coefficient 9.图像恢复image restoration 10.图像压缩 image compression 11.劣化模型 degradation model 12.网络容量network capacity

13.无线接入技术 radio access technology14.切换handoff 15.光纤 optical fiber

16.波分复用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17.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18.加密算法 encryption algorithm 19.代理服务器proxy sever 20.真值表 true table

1.field-effect transistor 场效应管 2.basic logic gate 基本逻辑门 3.crossover distortion 交越失真 4.flip-flop 触发器 5.DFT离散傅里叶变换

6.IIR filter IIR(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 7.FIR filter FIR(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 8.JPEG 静态图像专家组

9.redundant information冗余信息 10.Microwave Technologies 微波技术

11.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蜂窝通信系统 12..seamless roaming 无缝漫游 13..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消息业务 14.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卫星通信 15.repeater spacing 中继距离 16.bit error rate 误比特率 17.virtual connections 虚连接

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

信息学院电科1104班姚华201116030411

通过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我 发现我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对电子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犹记得小时候对电子产品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原理,还不小心拆坏了自己的录音机。因此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既圆了儿时的梦想,也期待着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相信有兴趣做引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在电子信息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下面谈谈我自己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认识和前景。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述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科学与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学科,是设计各种电子或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系统的技术学科,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的市场要求,于98年确立的电子与信息类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必不可少的。该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前沿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领域有数字信息处理、电子和光信息技术、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等。基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技术)的重要性,电子计算机和电脑程序起了主导作用。现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技术。

三、专业培养与目标定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现阶养目标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适应性强、可以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相互渗透和工程应用开发的通用性人才;

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素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1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127-01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人们都在培训和学习来普及计算机知识,但在现代化的电子工业生产中,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辅助设计、辅助生产和自动控制中,仅凭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的需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怎样才能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现就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也正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普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在刚进入学校时的一年级开设本课程;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专业课,如《Protel DXP2004印制电路板设计》、《单片机编程与应用》、《PLC实践与应用》等,这些课程使用特定的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进行辅助设计、加工及管理控制,课程专业性较强,要求较高。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强调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而内容要进行增加和删除等加工。如《单片机编程与应用》,为了讲解程序的编写语言,教师应补充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1.根据社会需要和中职生特点,编制适用的校本教材

现在的职业教育,都普遍采用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因此教材编制时应采用项目教程,每个项目又由精选出来的多个工作任务组成,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入各个工作任务中,学生掌握了工作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点。这样的教材适用性强,学生也能系统地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应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讨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亲自经历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3.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地,有些同学从小学就接触到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的同学来自山区,进了中职后才算正式地接触计算机,但又不能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能经常操作计算机,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的传授不能同步。因此应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难度的工作任务,如在《单片机编程与应用》课程中对编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制作一个带有时、分、秒的电子钟,对编程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秒表的设计即可。

为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让学生能在就业时零距离接轨工作岗位,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应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学校机房的计算机数量,增加学生上机的时间,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一些软件的应用,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示范操作的较多,因此教师应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演示对程序操作的步骤,充分发挥课件的声、图、文并茂功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应加强共建共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使用的技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学习兴趣高,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评价重点

笔试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评价方式,通常的一杆笔一张纸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进行评价,反映不出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对学生应进行多方位的考核评价,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评价重点,用上机考试、笔试、完成工作任务、排除故障、考取行业资格证等多种方式,采取个人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改革,能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总之,为提高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电子企业岗位的需求,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既要了解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又要掌握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1] 陈雪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2] 张敏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

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4).

[3] 李治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教学分析[J].信息与

1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十二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很多的微电子专业是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或者“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微电子专业是源于1958年组建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可以说, 微电子专业是一个古老又年青的学科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2002年设立了微电子专业, 是国内比较早设立该专业的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微电子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往往变动非常小, 例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 但专业限选课程却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做出相应的调整。“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名是“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 依据专业发展和专业认证的需要,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自主改革, 目的是以更适合微电子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改革为契机, 提高课堂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 课程改革的初衷与课程内容的演变

改革的初衷与缘由可以从课程演变的历史中找到答案。笔者从2006年开始担任此课程, 对本课程的改革如图1所示。最初本课程是一门各个专业都可以选修的任选课程, 课程名是“电流模电路”, 所采用的教材是赵玉山的《电流模式电子电路》[1], 后来教材改为秦世才的《现代模拟集成电子学》[2], 适用专业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等电类各专业,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以电流模系统模块的应用介绍为主, 涵盖了跨导放大器、电流传送器、电流反馈运放、电流模滤波器和开关电流等, 内容上以这些模块的端口电压与电流传输函数特性研究为主, 虽然捎带介绍了这些模块的晶体管电路构成, 但是并不涉及晶体管电路的具体设计, 对于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合适, 但是对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点浅尝辄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2008年专门针对微电子专业做了教学大纲的修订, 提出要建设一门适合微电子专业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课程名字修改为“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 以王卫东的《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3]为教材, 这本教材实质上是继承了赵玉山和秦世才教材的内容, 并进行了适度的拓展, 融入了较多的CMOS晶体管电路的原理介绍和典型应用分析, 但总体来说还是一本电流模方向的教材, 以模块应用为主而不是以模块设计为主展开。基于此, 2015年, 再次修改教材, 选定Razavi的全美经典教材《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4], 内容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全切合了微电子方向的培养需要。

3 培养目标、主线脉络和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保持着紧密的衔接与交融, 是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 既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小信号分析、频率响应与稳定性等, 更强调各个设计指标之间的折中与优化。2015年, 为更好的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采用了Behzad Razavi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作为教材, 本教材从集成电路设计的角度出发, 系统地介绍了IC设计所需要了解的器件和工艺基础, 并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组态的放大电路、电流镜、带隙基准电压源、折叠和套筒运放、频响与稳定性及其补偿等, 特别强调各个设计指标 (如增益、摆幅、功耗、芯片面积等) 之间的折中与优化。总体来说, 选择这本从国外引入的优秀的经典教材更适合作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教材。

专业培养的脉络、主线和本课程的定位可以借助图2进行诠释。五角星处是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 图中清晰的体现了本课程和前续两条主线课程的关系。课程一开始, 就借助这样的图片和思路向学生们展现了本课程的定位和性质。

4 第一堂课与本课程的主线及其外延

第一堂课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把握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了解行业情况;了解设计任务和所面临的挑战。因此课程一开始, 就向学生们介绍了本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中为什么需要学习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并向他们介绍了芯片设计在桂电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以及全球在IC设计领域的大牛们, 教学思路如图3所示。从课堂的反应来看, 的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 专业限选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 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也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专业基础课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 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而专业限选课程必须紧跟行业的发展, 往往一两本教材很难体现学科的内容和前沿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 跟学生强调在专业限选课程的学习上, 应当多参考几本教材, 充分利用IEEE LIBRARY, Web of Science等数字图书馆, 跟踪最前沿的芯片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全球顶尖的IC期刊, 例如JSSC, MTT和T-CAS等。

5 贯穿整个教学的多维参数折中与设计优化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挑战实际上是多维参数的折中与优化, 包括了速度、功耗、增益、噪声、芯片面积等等。这一思想, 实际上不仅仅在第一堂课就明确的提出来了, 而且在后续的各个章节中都实实在在的进行了阐释和分析计算, 例如图4就是在第七章教学过程中, 折叠式Cascode运放相对于套筒式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多维参数折中与优化思想。

6 总结

总体来说, 本门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首次引入更适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美国Razavi经典教材。第二, 融合IC业界知识和工程实践案例,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黑板和多媒体结合, 黑板为主。第三, 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 更好地体现了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第四, 上好第一堂课, 把握本课程的主线脉络及其知识外延, 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第五, 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突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多维参数折中与优化。课程改革不仅仅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提升微电子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水平乃至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玉山, 周跃庆, 王萍.电流模式电子电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2]秦世才, 高清运.现代模拟集成电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王卫东.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篇十三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基础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可以到电子、信息部门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等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电子科技大学 A++

2. 东南大学 A+

3. 北京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复旦大学 A

8. 南京大学 A

9. 北京邮电大学 A

10. 西安交通大学 B+

11. 吉林大学 B+

12. 浙江大学 B+

13. 华中科技大学 B+

14.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B+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6. 北京理工大学 B+

17. 天津大学 B+

18. 南京理工大学 B+

19. 西北工业大学 B+

20. 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B+

21.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湖南大学 B+

23. 安徽大学 B+

24. 福州大学 B+

25. 武汉大学 B+

26. 南京邮电大学 B

27. 厦门大学 B

28. 中北大学 B

29. 太原理工大学 B

30. 大连理工大学 B

31. 长春理工大学 B

32. 燕山大学 B

33. 上海大学 B

34. 山东大学 B

35. 长沙理工大学 B

36. 重庆邮电大学 B

37. 西安理工大学 B

38. 兰州大学 B

39. 天津工业大学 B

40. 湖北大学 B

41. 西南交通大学 B

42. 北方工业大学 B

43. 中国计量学院 B

44. 山东师范大学 B

45. 武汉纺织大学 B

46. 西北大学 B

47. 郑州大学 B

48. 河南大学 B

49. 广西师范大学 B

1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求职信写作 篇十四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叫xxx,现年xx岁,是南京邮电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届毕业生,工学学士。

进入大学后,我深深地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四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掌握了光电子与光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还参加了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财务管理”,对经济、金融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英语学习方面,我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CET4),具有较强的口语及翻译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及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获得计算机三级(偏硬)证书。

在校期间,我还积极投身学校和系里举办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2003学年和2003-2004学年,连续两年担任班级副班长。我工作认真,勇于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2002-2003学年荣获学校社会工作奖学金。

回首即将结束的大学时光,我从一个懵懵少年已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当然成绩是属于过去的,成功还在将来,我将继续我的“长征”旅途,决不松懈。

“器必试而后知其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工作的挑战与竞争对我有着深深的吸引力,我必定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从零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求安逸的环境,只求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回报社会的机会。我坚信,凭着我对知识的孜孜渴求,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再加上贵公司所提供的机会,我一定会成为贵公司富有活力的一员。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一阅,并衷心祝愿贵公司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15.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十五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其模式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同时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实践教学施行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发现自身潜在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关键所在[2]。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同阶段发展要求

2.1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对专业基础的认知, 了解相关知名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 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的兴趣,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2.2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提高阶段。在提高阶段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掌握和水平的提高有较高的要求, 在提高阶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包括集成电路实验、光学基础阶段实验和信号与系统实验等。在此阶段的主要教学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 逐渐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不断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动力与兴趣。2.3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三阶段:实战训练阶段。实战训练阶段主要包括:微机电系统设计实训、软件设计仿真实训和光电系统设计实训等实验项目, 在实训中进行专业严格的实战训练, 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此阶段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较多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此阶段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的关键阶段, 对学生后面的生产实习阶段产生较大的影响。2.4实践教学体系的第四阶段:生产实习阶段。生产实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专业的综合实习等。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生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工作的基本素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3.1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 但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观念, 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教师不是权威地位, 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主体力量,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3.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在新模式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理念、方法和模式等, 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在资金上投入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资金, 在教师培训上,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和频次, 促使教师较快地适应和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较快的应用与教学实践中, 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教学能力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并且在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上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难题[3]。3.3针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师培养的对策。教师的专业培训对策主要有:每年学校派3-5名教师到著名的企业或者工程项目团队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较好的指导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能力;由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对年轻教师进行短期的教学实践培训, 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校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激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也在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交流学习[4]。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考核,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也有利于专业教师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传统教学评价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 弊端是学生主要注重自身的实验基本数据获得以及实验报告填写, 但不重视实验过程以及数据获得的方式方法, 也会出现很多实验报告造假现象。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及动手实践表现、实验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实验仪器设备等掌握能力。建立的实践教学评级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来评价。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教师参加了多种实践活动, 对这些实践活动也要纳入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可以让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参与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 让教师可以在实践学习中发现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上存在的不足, 有利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改进,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上更快速洞悉学生存在的类似问题。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及时反馈给教师遇到的实践学习问题, 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不断的反馈给学生教学成果以及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信息, 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可以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项目背景下探析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考核方式等问题的探析, 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钟德仁, 国海, 宋常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0) :109-111.

[2]郭香敏, 刘宇.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职业技术, 2011. (9) :125.

[3]孙后环, 苏小平, 凌祥.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9) :60-61.

16.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TB30-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呈现出与工程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学科,单纯的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行和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材料专业也从课程教育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该体系应树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载体,能力是关键的新型人才观。还要把各类材料和相关的合成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真正形成“大学科”,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占总学分的45%。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占总学分的6%。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知识。

专业核心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点组成部分,密切围绕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標设置,即可以突出学科专业的共同特点又可以体现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设计与制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七大课程,占总学分的14%。充分体现了“大材料”学科的共同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科学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选修课。按照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3%。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和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这类课程,可以在掌握“大材料”学科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也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和一些特色选修课,使核心课程得到深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各种素质类课程和任选课程,占总学分的8%。这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人文主义和经济管理等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实验设计是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主要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材料性能实验室、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室、毕业实习等。占总学分的14%。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应掌握材料现代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并且要具备从事各种材料合成制备、性能与结构分析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体系服务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是独立于专业理论课程平台的实验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服务的平台实验教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下设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材料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形成了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也为材料综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来进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对材料设计与制备、成分与结构分析、性能表征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材料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为了获得性能达标的各种材料,设计出较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度,利用平台实验室进行材料制备,从而了解材料制备方法、工艺、设备性能与操作方法。利用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对所制备的材料成品各种无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综上所述,我校在“大学科”的背景下,构建以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等四个方面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体课程体系,体现了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了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但是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7.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七

很多的公司都有招聘JAVA软件工程师,但都需要有一年以上JAVA开发经验,而且要求的技术也比较多。一般要求为:熟悉J2EE架构,struts框架和javascript;熟悉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之一;熟悉B/S或C/S开发模式;精通JSP、EJB、JDBC等JAVA技术,精通JBOSS、Weblogic等服务器;另外,能够使用Rational或者TogetherJ进行建模,或有Html、CSS、Java设计经验或Java相关证书将优先。

<2>电子信息专业 VC软件工程师

对于VC软件工程师的要求主要还是体现在对VC开发的熟练程度,公司一般都需要有一年以上VC开发经验,并最好能主持或参与过一个以上成规模的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具体要求为:熟悉软件工程知识,精通VC++系统开发技术,丰富的C语言编程经验,精通面向对象技术,熟悉Oracle /SQL Server 数据库之一;对于熟悉DELPHI、VB、COM/DCOM/ATL,并对WINDOWS内核有一定的了解者优先。

<3>电子信息专业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两年以上CC++开发经验,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结构、计算方法的功底较好者优先,有底层驱动编写经验;有uC/OS 、WIN CE、linux驱动开发经验尤佳;

<4>电子信息专业 Delphi开发工程师

精通Borland Delphi,掌握基本的c/c++编程;熟悉Windows下的编程模式;对Windows下的多线程、网络、SDK等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编程,熟悉MSSqlserver/Sybase之一的数据库编程开发;

<5>电子信息专业 .NET开发工程师

具备一年以上web项目开发经验,有大型动态网站开发经验,精通B/S模式开发;精通C#, ASP.NET,Vbscript,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精通MySQL, MS SQL等数据库操作;熟练使用HTML, XML, JavaScript,CSS的编写,能独立进行前后端调试;熟悉Visual Studio Team Suite, Team Foundation Server 者优先。

<6>电子信息专业 数据库工程师

熟练掌握C++/Jsp/Servlet语言,对Html、Javascript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有大型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经验;有统计分析相关经验;熟悉Oracle或DB2或TERADATA数据库的使用;建立过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将会优先考虑。

<7>电子信息专业 网站程序员(asp,jsp 开发)

精通html和java script脚本,熟练掌握ASP、JSP,MY SQL数据库管理;掌握WWW、FTP、TELNET、MYSQL等网络服务,熟悉LINUX和WIN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安全维护,有大型WEB网站开发经验;至少二年以上asp开发经验;有Web Service平台下.net开发者优先;大型项目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8>电子信息专业 硬件工程师

至少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开发经验, 具备一个或以上的数模电路调试经验,设计过交流采样电路者优先。精通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及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精通CPLD、DSP、FPGA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技术。能使用protel进行原理图、印制板图设计,掌握C、C++语言编程,具备较强的硬件调试和软件编程能力。

<9>电子信息专业 PCB设计工程师

有三年以上Layout工程师经验,设计过4以上PCB板,熟悉高频电路设计,EMC相关知识,信号完整性相关知识;熟悉运用及操作Orcad、PROTEL等EDA软件;负责元器件建库及维护,完善及规范PCB零件库,确保所有零件都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在PCB板上;编辑原理图使之能配合PCB软件(Allgro)完成netist的转换工作,确保器件封装结构及网络关系无误;按照原理图的要求进行器件布局,兼顾PCB板的整体结构;进行布线设计,使电气性能、走线质量达最佳状态,完成项目设计中的PCB Layout工作。

<10>电子信息专业 FPGA工程师

2年以上FPGA设计和调试经验,熟练掌握基于FPGA的设计流程,精通verilog或者VHDL语言,能够完成从系统要求、架构设计到详细设计、代码设计、代码仿真等工作;熟悉XILINX或ALTERAFPGA结构,掌握相关设计流程及相关的开发综合工具,要有实际经验;良好的数字电路基础,较强的电路设计、调试能力,会使用常用的测试仪器;了解TCP/IP等网络协议;

<11>电子信息专业 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

有电子通讯类产品开发经验,英文良好;熟悉16位、32位单片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熟悉ARM9平台,有模拟和数字电路开发经验,熟悉PC相关的各种接口电路;熟悉Protel,、PowerPCB等;应用ARM进行过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开发。

<12>通信设计工程师

二年以上无线通信工作经验,了解GSM/CDMA2000/WCDMA系统原理;熟悉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业务,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规划优化工具,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网优工程提供清晰思路及方向;对网络规划及调整有一定经验包括基站规划、频率规划及天线调整等;掌握OFFICE和AUTOCAD软件;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通信设计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13>电子信息专业 从教

上一篇:写给自已母亲检讨书下一篇: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