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创新的名言(精选10篇)
1.关于合作创新的名言 篇一
关于合作的名言名句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3、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4、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佚名
5、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6、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7、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8、民齐者强。——荀况
9、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0、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佚名
11、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3、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4、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佚名
15、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佚名
1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17、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19、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恸。——奥斯特洛夫斯基
2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21、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22、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23、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丘吉尔
24、刀鞘保护刀的犀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2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26、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27、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28、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杂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29、我觉得我这个团队是我最大的财富,我就最珍惜这个。——史玉柱
30、不用花心思打造明星团队,团队即是可以和自己脚踏实地将事情推进者。——马云
3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32、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追随本阶级的优异人物前进,成功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33、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34、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35、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36、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37、为了进行奋斗,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气力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3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39、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40、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41、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42、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4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44、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5、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46、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团结最为珍贵。人们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应该在对话与和谐中寻求基本一致,这样国家才能前进。——希拉克
47、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4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49、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50、如果我用个人的能力,可以赚一个亿,可能100%是我的;但我用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赚到十个亿,可能我只有10%,我同样是一个亿,但我们的事业变大了。——张近东
2.关于合作创新的名言 篇二
1.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通常取决于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即如何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明确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在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 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形式化的问题。二是髙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学校要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工作岗位的契合度高的专业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设计,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顶岗”或者“上岗”工作,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由此可见, “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就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 从而培养出具有现代城市意识、经济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内容
作为教育主力军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双赢的合作机制, 促进产学结合、产教结合, 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在课程开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师资培养、高技能零距离上岗学生等方面合作共建, 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2.1 创新认识机制。
思想认识的创新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出于解决实训设备不足、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缺乏的考虑。而大多数校企合作的企业方也是将校企合作看作获得廉价劳动力的一种途径或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手段, 没有把校企合作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高度予以重视, 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创新开展。
2.2 切实保证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在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运行过程中, 各要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组合联系方式。职业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的创新组合, 可形成以资金为纽带的校企合作机制, 改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将学校、企业、市场和学生整合成新的人才培养链;企业与职业院校可形成新型的组织结构。
2.3 有效创建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创新的推动力,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各创新要素能量的最大化释放。经调查研究, 校企合作创新的动力总结有三个方面。一是竞争压力。竞争迫使高职院校和企业不断进行校企合作创新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利益激励。双方的利益预期大, 就越能促进合作深入。三是政策激励。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 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
2.4 合理保障调控机制。
合理保障调控机制是校企合作创新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器。在整个校企合作创新活动中, 校企双方应该有保障机制来加强自我控制和调节, 使创新活动符合国家政策, 实现创新机制的的最大效益。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具体做法
3.1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要培养出可以零距离上岗的优秀毕业生,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 学校和企业应该密切开展合作, 共同调研职业岗位, 组织行业协会的专家分析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对岗位有关典型任务和核心任务进行分析后, 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 全面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首先可以实现优秀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培养学生;其次, 校企共建的实验实训基地更符合真实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真实体验学习的机会;第三, 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联系起来, 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打下基础, 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3 校企共同培养师资。
双师素质教师是职业院校紧缺的师资力量, 要实现职业院校师资资源共建, 是解决资源紧缺的重要方法。共享首先可以保障教师的自由流动, 努力消除不同院校间存在的壁垒;其次相关行业及企业参加,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为在校教师企业培训提供条件;设立专项教师培训基金,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和技能培训, 使教师尽快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4 校企共同培养学生。
校企共同培养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团队精神有积极的作用。共同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形成, 需要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 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学校利用企业真实的生产和操作环境, 及运行方式和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7) .
[2]沈霞.校企合作创新的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1) .
[3]姚小岗.浅谈校企合作中政府如何发挥统筹主导作用[J].教学导刊, 2011 (09) .
3.国有民营合作的创新机制 篇三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中国新闻出版改革出现了新的态势,国有与民营合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说,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瓶颈。现在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梳理,回答一些现实的疑虑。
回首国有与民营合作的历程,这一顺应中国新闻出版改革大潮的时代产儿,本应茁壮成长,健步如飞。如今细加审视,却仍觉得有些步履蹒跚。从心理状态来看,有的似乎认为这是权宜之计,不必花心思,不想做强做大,缺少长远眼光和大手笔;有的自以为政策时机一阵风过去了,眼下没有见到新的利好消息,因而“持股观潮”“持货惜售”,没有新举措,依然故我,缺乏改革的创新动力;有的违背合作双赢的初衷,只想要对方让利,把自我一方利益凌驾于合作利益之上,甚至不惜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代价,“发挥双方优势”变成了“耗散对方优势”,结果动摇了合作的根基,削减了合作的积极效益,弱化了出版改革的社会共识。跟这些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则有如下种种行为表现:
一是合作止于高层。合作的动力、愿望和实际操作,仅仅限于高层,双方员工无由发声,无缘过问。合作行为没有变成或没有最大限度地变成双方员工的共识、共为,也就失去了员工的智慧投入和社会心理支持。少部分员工原本就有独立观察、思考、咨询的愿望和能力,也被置于“无言的结局”,陷于被合作、被边缘化。
二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项目合作的初级阶段。双方很少共同学习沟通,缺乏联合研究新问题,缺乏在原创力研发上的理性认识和创造激情,共同制订新的发展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有的合作体由当初的优势互补慢慢变成了互相依赖、互相利用,难免会有朝一日走向各自耗散。
三是合作的战略目标模糊,高度不够。有的依然停留在教辅读物的合作,甚至依然沿袭数量扩张的增量规模,没有及时地转入质量提高、品牌打造、精品共建,错失了战略调整、战略发展的大好时机。没有跟上新改革开放时期质量效益、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出版集团提出年增量达到100亿、几百亿的宏大目标,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大和民营公司教辅合作的力度。有的出版单位把民营书商请到出版社,让出办公地址,有的把民营书商的教辅统统接过来,甚至一再追加品种,每年新上教辅达几百、上千、一千多个品种,结果每位编辑每个学期要编几十种、上千万字的教辅读物。这种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速的来料加工,违背了出版常规,不但无法保证质量,而且造成编校人员的精力、智力消耗,造成身心磨损,严重地挤压了双方的创造空间、时间和创新热情。
下一步该怎么走?笔者提出以下步骤。
首先,我们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
这里的新形势,大的指后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形势,具体联系出版,则是与之相联系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新形势。1995年,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长”变成“发展”,一词之异,境界全新。它包含有四个转变:粗放型→集约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量的增长→质的提高;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还包含了三个强调:强调经济增长的平衡性,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友好性。在这样的大时局、大背景之下,出版就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如果仍沿袭教辅大战,甚至快马加鞭上教辅;搞得精疲力倦,人仰马翻,何来质的提高?何言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我们要建构新模式,扎扎实实推进机制创新。
第一个是思想境界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出版是内容产业,是智力资源集中型的领域,无论国有抑或民营,都应该树立共同发展文化力、思想力、影响力的宏大目标,加大创新力度,主攻原创性品牌。现在合作双方在市场经济不确定的格局中,在高增长的压力下,都有强烈的赢利冲动,随之而来的是难以把控市场的焦虑。外部冲击和内部挤压造成了双方严重的精神亚健康和心理障碍。所以,突破钢筋水泥丛林的硬性增长,营造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智性的软性人文滋润,是提高思想境界的一个可行的切入口。在企业文化的创新构建中,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的科学认识,对编辑创造力的深度开发,应该放到突出的地位。反观当下某些合作双方把编辑当简单劳动力使唤,用技术主义、工具奴性的思路来约束编辑等人力资源,无疑是舍本逐末,伤根毁业的下下策。因此要确定人才去工具化,消除工具奴性,解放工具惰性,把人力资源置于战略高度。有了这样的境界和文化的企业,合作才有广阔的前景。
第二个是组织机构的创新组建。合作双方应该对彼此的整合要素重新认识,在信任、友好、优化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战略匹配。要摆脱出版方想单纯利用民营方的渠道、市场资源,民营方想简单利用出版社的书号资源和编辑人力,双方共同陷入“短平快”的泥潭。从拓展出版原创力的大目标出发,双方组建原创攻关核心团队,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元化多品类精品,从低级产品发展到高端精品。核心团队应该得到合作双方的大力扶持,当务之急,定出原创目标,拨出原创产品的研发基金。有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仅为美国的1/4,而高科技的投入仅为美国的1/8。只有落实了团队、经费、科研目标,原创品种才有可能问世。进而以核心团队带动双方的其他部门和广大员工,形成一心一意抓原创,专心致志育品牌的组织保障和环境支持。
第三个是行为策略和执行力的创新。在主动应对数字化、市场化挑战之时,合作双方的策略思想要摆脱“文化啃老”“精神返祖”的平庸思路,确立以创新品格引领未来的大气魄,保证智慧性资源的有效、连续投入,研究人力、财力、物力、智力、时间机遇、政策环境等诸要素的优化匹配,更要求这诸多要素资源的投入与消耗、激活与再生、持续与长久的最优比和效率最大化。
在执行力方面,一切出版行为都应该朝向原创力的生产。
教辅读物类,要敏锐地捕捉我国教育已从泛泛而论素质教育深化到扎扎实实抓有效教育,课堂教学已经做到有效、实效、高效,所以題海战术之类的编辑思路就应该改弦更张。大众读物类,要提供文化哺育、精神慰藉和心灵安憩。要构建“中国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而这一切,又要植根于国人的自尊和他尊。高雅、有益、有趣,就会有读者、有市场、有发展。简单慵懒的媚俗、趋时、拜金,最终只会是丧格自辱和自绝市场。思想文化类读物,更要认识到“中国问题”是探讨人类自身发展的最大智库,是不可取代的,稀缺珍贵的人类智慧资源。抓住中国当下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就可以拥有回答人类发展的丰富性、独创性的经验价值,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最大的精神财富和服务全人类的文化情怀,这也是我们出版人的最神圣使命。相比之下,那些组装、拼凑、跟风、抄袭、剽窃的思想懒汉和文化蛀虫,是多么无知、无能,多么可怜又可笑。
4.关于小组合作的名言、谚语 篇四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5.关于合作与成功的名言警句 篇五
2 、一定要将家族企业这个“家”放大,变成大家文化。大家文化是一种讲社会责任的文化,是符合时代经济潜规则的文化,是一种聪明的竞争文化。
3 、真诚的合作,可以丰富彼此的心智,挑战极限;可以壮大势力,昂首阔步地前行;可以相惜相依,风雨同舟;可以多一双有力的手,力挽波澜;可以多一个宽大的翅膀,结实可靠。
4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5 、天和地的全部意思就在于:人与人相处而不能协同合作,那就必遭凶险;处心积虑地害人,悔恨必定来临。
6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气力。
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民族团结!
8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团结最为珍贵。人们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应该在对话与和谐中寻求基本一致,这样国家才能前进。
9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10 、有朋友同行是一种安慰;有朋友鼓励是一种力量;有朋友帮助是一种温暖;有朋友忠告是一种激励;有朋友惦记是一种幸福;与你相识于此也是天意;无论缘深缘浅,无论相距多远,我都祝你健康快乐!
11 、如果我用个人的能力,可以赚一个亿,可能%是我的;但我用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赚到十个亿,可能我只有%,我同样是一个亿,但我们的事业变大了。
12 、要想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先学会放弃眼前的那些利益,这样才能获取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13 、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
14 、团结协作吃苦奉献是中国人民精神实质的准确描述。这种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加需要。因为在未来的路上,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着我们。
15 、团队像人一样,应不断进步成长,是一个生命体。团队进步的基本条件是能持续的学习反思沟通,有自我批评的承受力和能力,团队中又不断找出自身不足的文化,这是团队成熟和信心的表现。
16 、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
17 、销售范围:主要致力于礼品市场、促销品及出口贸易,也可定制。希望有机会与贵公司合作,共创双赢。
18 、就算跑最后一名又怎样,至少我又运动精神。而且我一定会跑完全程,只要跑到终点我就成功了!
19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20 、为了进行奋斗,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气力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21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22 、伟大的人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希望和初衷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23 、“团结”两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而结合的”,就是把大家看作一个整体,团结就是力量。
24 、中国人民历来不缺乏团结和奉献精神。正是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独立,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才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6.关于创新的名言集锦 篇六
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4、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变化扩其征兆。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的原则并加以运用。——〖彼得·德鲁克〗美国管理学权威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第19页
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6、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美国科学家
7、创业家是这样的人:他能发现机会,筹集发掘机会所需要的资金和其它资源,并承担发掘中的有关风险。——C·巴罗
8、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9、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10、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11、凡是创新的时代总会有人死在半路上,但是这些失败或者遇到困难的公司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他的价值就是告诉大家其实这个领域是可以一试的。—— 李学凌
12、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3、很多人把创意归结于偶然。其实创意的由来并非是大家所以为的“灵光一现”,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做楼宇液晶电视前,我在广告产业摸索了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深知整个产业的运作过程,知道市场最需要什么,受众最喜欢什么,广告主最在意什么,正是这10年的积累才会有2年前的“灵光一现”。“一夜暴富”这样的称号我实在不喜欢,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比较贴切。—— 江南春
14、或者创新,或者消亡。尤其是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 比尔·萨波里托
15、即使日本人现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进口和采用他人技术的阶段,学会由自己来进行真正的技术创新…… ——〖彼得·德鲁克〗美国管理学权威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第33页
16、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17、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美国咨询专家 《创新者与企业革命》第16页
18、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9、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中国、郎加明著《创新的奥秘》第14页
20、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李四光
21、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爱因斯坦
22、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23、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24、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25、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26、人类的认识与创造能力,的确无穷无尽。一百年以后又如何呢恐怕是我们所难设想的。——王梓坤
27、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28、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29、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中国、郭光华著《商品开发技巧》第95页
3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31、市场经济全靠自己闯荡,在求异的同时就要创新。具体的感觉是,要把繁华世界看作蛮荒一片,把已经光彩夺目的物质文明看作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拓、塑造自己心目中的文明世界。——中国、颜建中著《第四产业大崛起》第301页
3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33、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34、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必须具备:(1)必要的知识;(2)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斯威尼〗美国管理学家 《致未来的总裁们》第29页
35、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来,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福克
36、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爱因斯坦
37、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38、我们在没有空调热得要命的大巴里挤来挤去不停与人搏斗的时候,他(陈天桥)却在寻找跑车。他情愿花很多力气去找。我们好不容易把别人挤下车有了一块儿属于自己的地方,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了。—— 江南春
39、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4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41、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42、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43、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44、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45、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46、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德尔
47、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江泽民
48、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49、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事开发创新思想的人的专有领地。——〖斯威尼〗美国管理学家 《致未来的总裁们》第33页
50、在创新活动中,只有知识广博、信息灵敏、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易于在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创新中和跳跃性的创造性思维中求行较大的突破。——中国、朗加明著《创新的奥秘》第11页
51、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52、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达尔文
53、在识别创新思想方面最成功的公司总裁,总是善于同有创新意识的人打交道的,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包括听来有点古怪的意见。……为了获取创新思想,作为公司总裁必须乐于承认和接受由创新思想带来的种种不愉快。——〖斯威尼〗美国管理学家 《致未来的总裁们》第33页
54、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巴甫洛夫
55、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发达,同时由于发达之后导致很多人感觉无聊,当这个世界变得出奇无聊的时候,有些人就变得出奇聪明,把别人的无聊变成现金,这就是想象力。—— 江南春
56、真正的企业家都善于见人所不能见,为人所不能为。明摆着能成功的事,风险固然低,但赚得也少。做那样的事情,为自己的人力资本赚点工钱而已。经济学的教科书中,这叫得个要素价格,即收支相抵,利润(企业家创新的风险回报)是没有的。利润只给敢冒风险、善于创新的人。因为,那才算企业家。—— 韩朝华
57、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汉清
58、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59、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60、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美国管理学家 《致未来的总裁们》第25页
61、不论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小发明,只要成功了,总会从心坎里感到高兴,即使是一个头脑很笨的人,他也会感到生活的情趣。——丰泽丰雄
7.关于合作创新的名言 篇七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共生理论,共生机制,合作创新模式
自英国学者库克(Cooke,1992)率先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概念[1]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机制、功能、作用以及案例等进行了广泛研究,采用的理论方法大体上有三重螺旋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等。无疑,上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如三重螺旋理论仅强调产业、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而忽略了其他部门和环境的作用;产业集群理论强调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的重要意义,而忽视了以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所有创新要素;系统动力学理论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可以用因果反馈控制理论来加以诠释,并对区域创新主体要素或子系统进行长期的、动态的和战略性的定量仿真分析与研究,但该理论方法忽视了区域创新的主体要素是互为因果、协同共生的,将各主体要素和子系统进行机械还原性地分析不能更完整地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和作用;库克所描述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是相对短期的区域创新单元之间的互动等等。从实践上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区域创新经济正迅速推进。研究发现,区域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科技因素,同时涉及制度、生态环境、人口、文化及观念等方面的因素。换言之,区域创新系统是存在复杂关系的有机共生体。基于区域创新各主体交互合作的内涵及目标,本研究拟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采用共生理论分析方法,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合作方视为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种群,从而探究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机制及其实现模式。
1 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率先提出了共生概念。作为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并认为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2]。共生理论作为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种群之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流、能量传导及合作共生的关系。随着共生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共生”的思想和方法引起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等的关注,一些源于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和方法理论在诸多领域内正得到运用和实施。我国袁纯清博士最早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小型经济,他认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3]。
生物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互动方式、强度,也反映它们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互关系。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则构成共生环境。共生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规律。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和载体。
共生的理论分析就是在认识和掌握共生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深入分析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弄清共生的条件、共生的影响因素和共生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共生进化的实现条件和模式。共生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共生度分析方法、共生界面分析方法和共生模式分析方法三种。
2 共生理论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适用性
在共生理论视野下,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共生网络体系。该体系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各产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地方政府、金融及中介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资源性要素是指这些主体拥有的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知识资源等。环境性要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础设施,而软环境则包括市场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等[4]。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方法,可以把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要素变换成区域创新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从而更有效地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单元
若把区域创新系统看成一个共生体,参与创新合作的主体性要素即各产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地方政府、金融及中介机构等和他们各自拥有的资源性要素(信息、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就是共生单元,它们是形成区域创新共生体的基本构成条件和能量单位。
在衡量区域创新共生体的共生程度时,共生度与关联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共生度主要强调共生单元或要素之间由于各自内在属性而相互影响的程度,而关联度则强调共生单元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指标都是刻画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程度。一方面,共生单元之间存在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共生关系形成过程中,对共生伙伴的选择要求共生单元间关联度不低于一个临界值。任何单元都会以能力强、匹配性好的单元作为优选共生对象。不过这种选择会受到区域创新系统的近邻优势影响,近邻优势包括地理距离的接近和经济、组织、社会、文化等的共享[5]。这一规律为区域创新共生合作模式选择提供了基本依据。在区域创新合作中,要使合作持续稳定发展,并产生创新能量,提高“共生度”与“关联度”相当重要。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内部的相互作用通常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来实现。对特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存在“社会根植性”优势的区域创新共生体来说[5],共生环境具有正向、中性和反向作用的多种可能性。
在区域创新合作的环境中,参与创新合作的共生单元与其所在的共生环境间可实现双向激励是一个必要条件。为此,必须建立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在内的持续有效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既要增强企业、金融及中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共生单元在推进创新合作中的积极性,又要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规范共生合作各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以实现整体利益在各个共生创新单元之间的合理分配。
2.3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对共生关系形成与共生系统达到均衡有重要影响。畅通的共生界面为共生单元之间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顺畅的通道,使共生过程中的新能量源源不断地产生,促进共生创新系统的演化与发展。反之,若共生界面呆滞,则共生单元间的交互通道不畅,会导致共生创新能量不足,共生能量的不足势必弱化共生单元之间的激励,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区域内共生关系的衰亡。
对区域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创新合作来说,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是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政策流等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将无法流动。反之,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流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使创新合作的交易费用相对降低。因此,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是保障区域创新共生界面畅通,促进区域内外创新合作的必要条件。
3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机制与合作创新模式
3.1 区域创新的共生机制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如同生存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居于同一食物链或营养链的生物群落一样,同一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主体单元是互相联系结网共生的,每个单元均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各自具有适应性。鉴于创新活动既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非线性过程,也是一个蕴涵着“干中学”与“用中学”的过程。随着全球知识产权竞争的加剧,技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提高,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有效把握创新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企业必须积极寻求多种协同创新的模式。事实上,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应对的主要措施之一[6]。因此,创新不是孤立的行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共生单元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与外界大量交换信息,包括显性知识(编码化知识)和隐性知识。当显性知识更容易获取时,独特能力和独特产品的创造将依赖于隐性知识的产生和使用[7]。由于空间的接近性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有效产生、传播与共享,创新集群和区域就显得至关重要[8]。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竞争优势的形成要求各种创新相关主体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与学习关系,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区域共生体的集体努力[9]。区域共生创新系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之间在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学习、合作来增进彼此的竞争能力,加速彼此能力成长,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内共生创新能量的增加。
3.2 区域创新共生系统的合作模式
区域创新系统内的主体单元通过互相联系结网共生促进相互学习,进而促进共生度和关联度的提高。根据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的组织程度和行为方式,以共生度和关联度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为标准,可以把区域创新系统共生合作模式区分为“间歇性偏利共生”型、“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和“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等四种实现模式。
(1)“间歇性偏利共生”型合作创新。从共生组织模式上看,间歇性共生虽然还存在随机性生成的成分,但整体上其合作创新的共生界面已经具有某种必然性和选择性。不过,其共生创新界面包含着多种共生介质,一方面能实现共生界面的分工与合作功能,另一方面能使不同性质的物质、信息和能量能够通过不同的介质完成交流。在界面的稳定性上,间歇共生模式已表现出某种界面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不连续的、间歇的,因而作用也是有限的。
从共生行为模式上看,偏利共生必定存在一种共生单元具有强烈的利他倾向,并且这种利他倾向并不影响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在封闭体系中,偏利共生对非获利方既无害也无益,而对创新获利方则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开放体系中,如果环境具有一种对非获利方的补偿机制,那么非获利方也会得到创新。
可以用示意图(组图一左上)标示“间歇性偏利共生”合作创新模式,方框表示为区域共生环境,内有共生单元Ⅰ、Ⅱ、Ⅲ、Ⅳ、Ⅴ,用虚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共生合作创新关系是间歇性的,单向箭头示意利益和能量分配是偏利性质,共生关系1、2可以表示高校、科研院所对企业的输出,共生关系3可以表示企业的新投资,共生合作关系4可以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现实存在的“间歇性偏利共生型”合作创新有:地方政府不定期举办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生单元的合作交流会、高校到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寻找适用技术进行投资等,这类共生合作创新在时间上具有不连续和间歇性,在利益上可能只存在偏利性,但对非获利方也无损失。这类合作创新的稳定性取决于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等共生介质的稳定性,其调节能力越强,共生关系的稳定性越好。
(2)“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从共生组织模式上看,区域创新的连续性共生界面生成具有内在必然性,只有体现共生单元特性和环境要求的共生界面才会成为连续共生界面。在界面的稳定性上,连续性共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并且,连续共生模式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连续、稳定的合作创新关系,这种关系能推动区域创新共进化在较高水平上实现。
从共生行为模式上看,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的主要特点是:其一,这类共生以共生单元的分工为基础,产生新能量;其二,这类共生所产生的新能量由于共生界面的作用而形成非对称性分配;其三,这类共生往往不仅存在双边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机制,而且有多边的交流机制。
可以用示意图(组图1右上)标示“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合作创新模式,用实线表示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是连续性的,箭头两两双向但粗细有别示意利益和能量分配是非对称性质,连续性共生合作界面A已经建立起来,共生关系1、2可以表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连续稳定的产学研合作,企业在区域共生环境中获利较大,共生关系3可以表示企业与创业投资等融资机构之间的连续性合作关系。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现实存在的“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相对较多:如地方政府每年定期举办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生单元参与的技术交易市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享的技术交易平台、企业与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国家倾斜支持的创新融资合作协议等,这类共生合作创新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利益上互惠共生,但是存在非对称不均匀的利益分配。这类共生合作创新的稳定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非对称性分配的程度和范围,非对称性程度越低,范围越小,共生稳定性将越好;二是共生界面的性质与功能,共生界面的功能越全,性质越稳定,共生单元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高、成本越低,因而对共生单元的稳定作用越强。
(3)“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从共生组织模式上看,区域“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和“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在区域共生单元之间的合作创新关系方面基本类似,其差别在于创新单元之间在利益和能量分配机制是对称互惠的。因此,“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模式更容易使区域共生合作创新长期保持下去。
从共生行为模式上看,“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的共生界面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任何单元的简单变动不会影响界面的性质与功能。对称性互惠共生有以下特点:其一,以共生单元的分工与合作为基础,产生新能量,即通过共生单元的分工与合作具有更高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生产和交换效率;其二,共生界面具有所有共生单元之间实现对称性分配的功能特性,所有共生单元都同等程度获得进化;其三,共生过程中存在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共生能量的广普而均匀的分配与多边交流机制的结合使共生体系的进化具有其他低级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可以用示意图(组图1左下)标示“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合作创新,方框表示为区域共生环境,实线表示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合作创新关系是连续性的,连续性共生合作界面A已经建立起来,箭头两两双向且相互对称显示利益和能量分配是对称性质,共生关系1可以表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稳定且对称互惠共生的产学研用合作,共生关系2表示另一种连续性共生互惠合作关系。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现实存在的“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有:区域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的技术交易市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基地),区域内官产学研合作联盟,企业与区域内外创业投资或私募基金机构达成的创新融资合作协议等。这类共生合作创新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利益上互惠共生。对称性分配机制使各种共生单元处于较为理想的共生状态中,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生产和交换都达到高效率状态。但如果决定对称性分配机制的共生界面发生变化则共生稳定性也会随之而变化。
(4)“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从共生组织模式上看,一体化共生模式具有最明显的共进化特征。在一体化共生模式中共进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一,分工形式由其他共生模式中的事中、事后分工发展为以事前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全过程分工。其二,主导共生界面的形成使共生过程中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更有效率,同时也更加稳定,从而为共生体和共生单元的同步进化创造良好的界面环境。其三,共生体的特征共生介质是共进化的重要物质条件。
从共生行为模式上看,相对于“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而言,“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的共生界面一旦形成即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一体化互惠共生有以下特点:其一,通过共生单元之间的一体化分工与合作具有更高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生产和交换效率;其二,一体化共生界面具备所有共生单元之间实现对称性分配的功能特性,所有共生单元同等程度获得进化;其三,共生过程中存在双边、多边和一体化的交流机制。
可以用示意图(组图1右下)标示“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合作创新,方框表示为区域共生环境,共生单元之间的合作创新关系是一体化的,共生关系类型1表示共生单元相互开放边界,交叉融合为一体,共生关系类型2可以表示由政府或强有力机构将各共生单元纳入形成一体化,各共生单元边界逐步消融,从而融为一体而对称互惠共生。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现实存在的“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主要有:大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高校参与的由政府引导建立的高度一体化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作为一种最高程度的共生创新模式,“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着力培育的理想实现模式。
4 结论与启示
在共生理论视野下,区域创新系统内的各主体要素均是区域创新共生体中的共生单元。区域创新能量的增加是在区域创新共生网络中的各共生单元通过联盟、协议、伙伴关系、合作、相互帮助和协同作用等共生合作机制发挥作用实现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在区域创新共生网络基础上的各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共生合作和依赖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地增长。如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合体(SEMAT-ECH)就是一个有政府参与的研究共生联合体,企业与其他组织间合作种类形式多样,从R&D伙伴关系到股份合作企业,再到合作制造、复杂的市场营销安排和研究联合体等[10]。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合作模式分别为“间歇性偏利共生”型、“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和“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四种,其各种特征和实例如表1所示。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合作创新模式在条件具备时可能发生,但并不一定发生,关键取决于合作创新的模式是不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使区域共生经济最大[11]。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实践中,可以根据区域内外的共生单元数量、共生界面层次和共生环境状况等具体条件,对实现区域创新提高的共生单元合作创新模式进行选择性构建。例如若某一创新区域内外的共生单元数量较少、共生界面层次不高、共生环境较差,就会导致该区域内各创新单元的共生度和关联度很低,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合作模式可能只是低级的“间歇性偏利共生”型合作创新或“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所在地方政府必须做创新共生网络的“穿针引线”工作,通过内引外联,在市场中培育共生单元,扶持建设共生界面,营造共生环境,提升区域内外共生创新单元的共生度和关联度,就能不断地增进实现共生创新能量,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合作模式就能够实现从低级的“间歇性偏利共生”型合作创新或“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向“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和“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型合作创新的转化,就能减少和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区域综合创新竞争能力。可以考虑先在全国各高新技术开发区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共生创新模式,集聚区域创新能量,形成创新“高地”,再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COOKE P.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the New Europe[J].Geoforum,1992(23):365-382
[2]冷志明,张合平.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6):15-18
[3]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周元,王海燕,赵刚,等.中国区域自主创新研究报告(2006-2007)——区域自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R].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黄鲁成.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MASKELL P,MALMBERG A.Localiz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
[8]阿歇姆,哥特勒.创新地理学:区域创新系统[M].//法格博格,等.牛津创新手册[M].柳卸林,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9]徐彬.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软科学,2010,24(11):27-31
[10]张伟峰,万威武.复杂性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5(5):56-59
8.校企合作创新的驱动要素研究 篇八
【摘 要】进入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技术创新在经济生产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其中校企合作创新成为协同创新体系中重要力量。本文在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重点探究校企合作创新的内外驱动要素,从中厘清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的各种因素,为校企合作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驱动要素;创新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技术创新的周期和突破难度日益增大,尤其是技术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对于创新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矛盾日益激烈,技术创新面临的压力巨大。当代创新已冲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形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性,并逐渐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于是能够很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效应的合作创新开始广泛得到众多创新主体的重视。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体系中高校以及企业是两大地位突出的创新主体,其中高校是重要的技术成果输出者,而企业是主要的创新资金投入者,两者所拥有的资源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因此在寻求自主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创新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高校由于汇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以及多年累积的技术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创新科技成果输出主体。而企业由于对市场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同时在资金以及管理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将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创造出商业价值。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创新的内涵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或企业间、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既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创新主体如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主体之间相互合作、配合与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外部性效应,使创新资源与要素有效集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主体间“人才、财力、信息、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合作创新多产生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型产业内,具体形式包括共同研发、技术转让等。合作主体之所以选择合作创新这种方式是为了通过各自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互补达到追求创新项目未来所创利益的目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合作创新项目都有着明确的目标、约定的期限以及约束合作各方行为的详细规则,各个主体根据资源投入情况以及各自的分工参与合作,对于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合作方间进行分配共享,当然合作项目存在的风险也由合作各方一起承担。
一般而言,合作创新的常见模式包括三种,分别是基地式合作创新、合同契约式合作创新以及项目式合作创新。每种模式各有利弊并适用于不同情况,主体对于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基于各自所处的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校企合作创新的驱动要素分析
(一)经济要素
通常来讲对于大多数自发的校企合作创新来说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都在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无论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还是寻求长远发展而需要累积科研资本的高校,进行合作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于单独创新能带来的收益。经济利益是校企合作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校企合作的形成,存在和发展都与经济利益有关。各方对经济利益的寻求经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的需要蕴藏着浩瀚的经济利益,因为需求的存在,就能过获得巨额的经济利益。获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可以推动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从而构成合作体。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对利益的寻求也使合作体趋于稳定并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市场需求及其蕴含的经济利益的巨细,方向决定了协作动力的强度和方向,即合作会向着市场需求所决定的方面成长,以期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可能获取的经济利益越大,对合作的形成、稳定和成长所起的功用也越大。经济效益是校企合作创新动力因素中活跃程度最高的,涵盖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现金等显性的经济利益也存在专利等知识产权类这样的隐形利益。此外依据利益实现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长期利益以及短期利益,长短期利益对于校企合作创新的影响途径是存在差异的。对于重视短期利益的高校以及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可能会以现有技术以及产品格局作为出发点而寻求要素方面的创新;对于追求长期利益的主体而言,合作创新方向上会更多的关注产品新工艺甚至是新技术研发,哪怕在过程中会产生短期利益的流失。总体而言校企合作创新成功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利益的实现,经济利益因素对于校企合作创新同时具备诱导以及促进这两方面的影响。
(二)创新资源因素
创新资源是指为了确保合作创新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而所需的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技术设备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所有的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创新资源都是受到有限约束的,并且绝大部门的资源结构也是呈不均衡状态。所以在主体进行单独创新活动时往往会因为某种资源的缺乏而陷入瓶颈,正是这种基于对创新资源的需求使得企业以及高校萌发了合作创新的意识,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结构上的优势互补,以保证创新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一般而言,企业在资金资源方面所占的优势比较明显,而拥有的技术人才以及技术成果积累都是有限的;高校由于自身缺乏商业化运作在研发经费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高校在长年累月的技术沉淀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同时高校在技术人才方面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优势。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对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企业大量的资金注入为合作创新提供了充分地物质基础,高校的技术人才投入完善了创新人才结构的缺陷,其次企业的市场信息以及高校的技术信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合作创新与市场需求实现接轨,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提升可能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分析,技术资源因素在促进校企合作创新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三)政策因素
任何校企合作创新都是处于一定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政治环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强一些,各级政府往往会依据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出台具备积极意义的政策法规等,在校企合作创新中具有关键意义。对各类经济主体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产学合作的产生过程中,政府在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中介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另外,在我国现阶段的技术中介服务中,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或是得到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的服务性企业,政府在中介服务上有着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中介服务机构,在产学合作中帮助双方寻求合作者,减少了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与大学的寻求成本,进而改善了产学合作绩效。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 甚至成败。各国政府从宏观、微观和政策性立法等不同层面,行使政府的各项机能,积极地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经过构建相宜的政策环境,建立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来诱导和鞭策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动。政府的财税、资金、补贴、投资等扶持政策, 以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等政策, 可以有效降低合作创新的风险。
(四)成果转换因素
企业是高校进行技术转化最好的市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组成现实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有所不同,它仅仅是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是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要素。在它没有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之前,作为生产力具备一定的潜在性,即科学技术功效产生后,不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直接生产力而使生产量有所增加。任何科学技术成果唯有通过应用于社会,才能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很低, 约在15%左右。因此,国家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随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大, 成果转化进一步得到重视, 企业也纷纷走入高校寻求技术合作, 寻找技术成果。近年来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 95%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完成的。这充分说明, 校企合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市场因素
我们所处的商品经济背景下广义的市场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了满足需求而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以及交换过程的总和。市场是所有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集合,消费者的存在产生需求,而生产者的存在除了产品供给之外同时会产生竞争。校企合作创新的形成很多情况下是主体出于价值创造方面的考虑,因此校企合作创新的出发点应来自市场需求,创新项目研发成功之后也必须回归到市场得以最终价值的实现,因此校企合作创新中主体的市场意识要时刻保持强烈。无论是来自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还是来自供给者的市场竞争,都是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补充,共同凝聚成校企合作的市场推动力。市场需求因素: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有购买能力并且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依据时间维度可以分为有效需求以及潜在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实现的确定需求,潜在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未来的不确定需求。校企合作创新都是有产品载体的,高校以及企业都是期望获得收益才选择合作创新,而合作创新的产品载体必须要被消费者接受实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创造价值。自技术创新研究兴起发展至今,期间积累的大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技术创新活动中由市场需求拉动的数量比超过了60%,校企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形式,市场需求对于校企合作创新也具备同等力度甚至更强的推动作用。
(六)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环境日新月异的巨大变革不仅积极影响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运营,同时对于高校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展开也有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吸收新的前沿技术更要积极寻找自主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技术的重要输出地,其对技术的方向性把握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甚至是超前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企业以及高校都有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需求,于是强强联合成为一种高效的方式,不仅能够共享技术资源而且能够大大地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实际上科学技术对于校企合作创新的推动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在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刺激下,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创新关系,此时科学技术起到推动作用,然后在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后新的技术随即在市场上产生,进一步又成为新的校企合作的推动力量。这种模式在学术界被定义为“技术规范——技术轨道”模式,新技术一旦被模式化就会形成能够源源不断产生新技术的技术轨道。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因素对于校企合作创新的影响还包括方向诱导以及技术预期两个方面。
(七)资金驱动因素
资金驱动因素指的是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从企业那里获得捐赠和建设资金。对于大多数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来自国家的教育行政拨款是非常有限的,已经不足以支撑学校的发展,大量的建设资金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转化为产业并从中获益。因此,从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越来越重要。我国大学需要经过参与合作研究以获取资金来支持其教学和研究。1980年代初以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总量上,投入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较低,同样,应用研究经费的比例也很低,以1999年数据为例,两者的比重分别为33.5%和24.8%。大量的资金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足以应对的,必须借助其他机构和企业的支持。
资金作为一种要害的创新来源,是校企合作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充足的资金支撑是确保校企合作创新活动得以持续和成功的关键。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在研究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成果转变成为实际应用阶段更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当中的任何阶段若是得不到充足的资金,将会招致全部合作创新活动的失败,缺少资金支撑是导致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与高校进行技术创新,一般情况都可以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完成全部过程。而对于很多的中小企业来说,特别是非重大的渐进性技术创新,与高校合作中,无论如何,这时都会遇到资金上的困难。而依照传统的银行金融形式,较小企业与高校合作技术创新取得所需资金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八)人力资源驱动因素
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是创新思维、创造力的源泉,社会竞争也越来越趋向于人力的竞争。人才驱动因素是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实现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目的,联合培养人才使培养的学生质量高且实用,企业更容易吸收到高质量的毕业生,毕业生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市场需求来判断。高校是企业的人才摇篮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解决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 3个方面:(1)直接利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发条件解决企业技术问题;(2)选送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培养, 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基础研究能力, 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3)从学校挑选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研发队伍。
总之,校企合作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局势,创新主体选择的一种新的创新方式。校企合作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1998.
[2]李廉水.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1998(01).
[3]毛雪莲.影响企业高校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D].西安工程大学,2007.
[4]徐庆瑞等.全面创新管理(TIM):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3(5):6-10.
基金项目:
9.关于企业创新的名言 篇九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发动!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金马
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富士康成长经验——富士康是在“压力”中被迫创新,在“成长中”勉强传承,在“运气”中连番跃升;在变动中勇于创新,在开创中积极传承,并在成就中持续跃升。——郭台铭
随着一种观念的流行,言语创新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习惯改变的程度。——塞·约翰逊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创新的表现——创新的表现(三种运作的能力上):经营理念的创新经营方式的创新制造方法的创新。——郭台铭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张瑞敏
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本田宗一郎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Google给的五张牌是:第一是好的品牌用户认可度比较好,第二是非常好的文化和价值观,是自己非常认可而且对员工非常有吸引力。第三,是非常好的人才制度,Google对人才有非常高的要求,并且放权让员工做自己的事情。第四,是公司有一个创新的制度,并按照互联网的方式来创新。第五则是公司对自己的信任,李开复称公司上层对自己非常信任,就像他们对工程师很放心发明自己的技术一样。——李开复
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赫胥黎
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马云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彼得·德鲁克
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主管人员工作职责——为部属订定目标负责训练部属掌握工作的进度设法激励部属鼓励工作创新执行团体纪律奖励与赏罚分明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自我工作检讨公务与私务分明建立工作的信心加强沟通建立共识(郭台铭对主管的要求是:权利给你,责任要负)。——郭台铭
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马云
婚姻经过创新,就变成了婚外情。——曹盛蒂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处处都推倒这道冷漠的墙,给有创新精神的人,革新者,创造着开路,这就是管理机关和领导人的重要任务。——阿法纳西耶夫
即使日本人现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进口和采用他人技术的阶段,学会由自己来进行真正的技术创新……——德鲁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
在学习上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佚名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爱因斯坦
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巴甫洛夫
创新——“创新”将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郭台铭
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并不改变什么,只有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推出新产品。——杨璟丽
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郭台铭
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王世真
创新人才的基本要件——负“责任”肯学习,勤“动手”不怕错,守“纪律”重团结。——郭台铭
《数字化生存》: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创新时代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天然的伴随物。尽管我们掌握了新的信息,但仍然有薄弱环节,它不是出现在信息的创造上,也不是出现在信息的贮存上,甚至也不在信息的获取上,而是出现在利用新的信息去做新的事情上。——吉福德·平肖第三
微软是一个成功的公司,我不会否定他的成功,而且和比尔。盖茨共事是非常好的机会,同时世界也在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公司大了之后,就会比较官僚,一个公司小了就会创新,不是说微软今天和未来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李开复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熊彼特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塞·约翰逊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张瑞敏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10.关于创新的名言有哪些 篇十
1、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2、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就应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3、我现在觉得,像李彦宏那样坚持独立发展是正确的。——周鸿祎
4、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5、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6、婚姻经过创新,就变成了婚外情。——曹盛蒂
7、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8、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9、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张瑞敏
10、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11、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李想
12、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3、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张瑞敏
14、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5、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16、自以为是乃是我们天生而原始的弊病。——蒙田
17、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塞·约翰逊
18、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赫胥黎
19、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0、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李四光
21、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22、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23、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24、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阿法纳西耶夫
25、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26、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27、掌握新技术,要善于领悟,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28、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张瑞敏
29、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
30、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31、随着一种观念的流行,言语创新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习惯改变的程度。——塞·约翰逊
32、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33、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34、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一是新概念的指导,二是新方法的突破。——王鸿祯
3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正因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6、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37、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SBU。——张瑞敏
38、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39、咱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40、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马云
41、创新是科学房屋的性命力。——阿西莫夫
42、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43、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44、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45、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46、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比尔·盖茨
47、非经自我发奋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48、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49、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50、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51、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巴甫洛夫
52、任何研究创新都会碰到冲破传统阻力的问题。——王鸿祯
53、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德尔
54、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55、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素素
56、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57、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58、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59、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60、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6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62、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马云
6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64、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6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66、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67、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68、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69、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屠格涅夫
70、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71、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
72、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73、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74、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75、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张瑞敏
76、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爱因斯坦
7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78、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任正非
79、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80、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81、以大小为主的创新并不改变什么,只有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推出新产品。——杨璟丽
82、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83、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84、创业就应该做一件天蹋下来都能够赚钱的事情。——李嘉诚
85、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86、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87、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88、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
89、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达尔文
【关于合作创新的名言】推荐阅读:
关于小组合作的论文07-10
高中关于合作的作文08-01
关于合作的寓言小故事08-31
关于团队合作的小游戏11-18
关于创新的教育名言10-07
关于写创新的励志名言10-18
关于台湾同胞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申请08-04
关于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10-23
关于车辆合作协议合同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