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共6篇)(共6篇)
1.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篇一
中级 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类型
1.内容:基础理论研究、本体知识研究
2.结构:整体研究、部分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
1.以困难群体及其议题为主要对象
2.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3.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
4.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推进福利
5.体现研究者的角色多样性
三、社会工作研究的目的1.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
2.改善社会工作实践
3.提升社会理论
4.推进福利正义
四、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
1.研究选题的伦理
2.社会工作的伦理
3.社会研究的伦理
五、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
1.直接功能(与目的一致)
2.间接功能
(1)对研究参与者而言,有助于感受社会事务
(2)对社会大众而言,有助于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
(3)对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而言,有助于实现自身增能
(4)对社会而言,有助于激发多个系统的正面功能
六、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2.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3.建构主义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七、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对比
1.研究和理论的关系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3.研究策略
4.资料特性
5.结果范围 6.适用场景
八、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1.需求评估与诊断
2.方案制定
3.计划执行
4.总结评估
九、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拟定研究主题、界定研究问题、进行文献回顾、完成研究设计
2.调查和研究阶段: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
3.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应用
十、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
1.研究准备2.资料收集3.资料研究4.研究总结
十一、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1.研究准备
2.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3.研究总结
分析解释是定性研究的核心所在十二、撰写报告的基本原则
1.标题与内容呼应
2.资料完整性和逻辑性
3.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结合4.风格朴实积极
十三、社会工作研究报告的分类
1.普通报告2.学术报告3.学位论文 以实务阶段为对象,可分为
1.需求评估报告
2.项目方案书
3.项目总结报告
十四、社会工作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标题、引论、研究问题及目标和意义、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讨论和建议、附录、参考文献
十五、项目方案书的基本结构
主题、基本背景、需求评估、项目目标、工作模式、实务内容、经费结构、时间进度、附录、参考文献
十六、项目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
主题、基本背景、需求评估、项目目标、工作模式、实务内容、服务效果、讨论和建议、附录、参考文献
十七、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分类
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非接触性研究
十八、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1.问卷调查
2.实验研究
3.观察法
4.访谈法
5.个案研究
6.非接触性研究:
现存统计资料研究、比较法、内容分析法 7.行动研究
十九、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
1.基本要素:主体、对象、目标、伦理、方法
2.基本步骤:开始准备阶段、实施、总结应用阶段
3.关键步骤:形成问题、研究设计、分析成败原因
4.主要类型:
(1)服务前期评估:需求评估、方案评估
(2)服务中期评估:评价项目执行中相关活动情况
(3)服务后期评估:
结果评估(本体评价):进行效率分析;评判服务对象的改变程度和满意程度
影响评估(影响评价):项目是否获得社会效益;是否拓展了相关实务;是否推进了场景改变
2.第十章 公牛偏爱乔丹 篇二
USA有线电视网负责对这次选秀进行全程直播,“在今年参加选秀的所有球员当中,将有6名未来的超级球星。”大会一开始主持人阿尔·阿尔伯特就高调宣布,可是阿尔伯特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宣读时将查尔斯·巴克利的名字念了两次。随后,USA有线电视用一段高光短片将第一轮所有新秀的介绍播放了一遍,背景音乐用的则是在当时非常流行的带有一点古典气息的乐曲,十分祥和,让你不得不热爱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紧跟着,总裁大卫·斯特恩走上讲台,当时的他还留着盖博·卡普兰出演电视剧《欢迎回来,科特》时的胡子。
大会开始后的第11分钟,火箭队在第一顺位摘走了奥拉朱旺。对此,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索顿也是一样,他所关心的是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当时,火箭队摘走了奥拉朱旺,开拓者队马上就要在第二位做出选择。说实话,当时我真的一点把握都没有,我的内心远没有我的表情看起来那么平静,我的手心甚至都攥出了汗。尽管此前关于他们要选鲍维的事情几乎已经敲定,但不到它真正发生的那一刻,我仍旧是不敢相信。万一他们选择迈克尔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球队、跟球迷们交代。”索顿在回忆时说道。
事实证明索顿的担心是多余的,如因曼所说,开拓者队在第二顺位选择了鲍维,尽管这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包括现场的主持人。
“迈克尔·乔丹似乎是下一个人选。”在开拓者队做出选择之后,阿尔伯特低声跟他的搭档——另外一位现场主持人刘·卡奈塞卡说道。
“是啊,每一个人都对这个选择感到很兴奋,他的确抓住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卡奈塞卡随即说道。而此时再看公牛队在选秀大会现场的桌子旁,所有在这一天到来的在座人脸上都已经堆满了笑容。
“芝加哥公牛挑选了迈克尔·乔丹,北卡罗莱纳大学。”斯特恩在第22分钟终于说出了这句索顿期待已久的话。
现场这时开始欢呼和喝彩,乔丹也兴高采烈的走上了台。阿尔伯特在一旁旁白道:“这的确是一个不能错过的人选。”卡奈塞卡也说:“在球队需要得分的时候,他就能够得分。他能够在阵地战中得分,他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他有优秀优秀的创造力,就像是“J博士”的翻版,尽管没有“J博士”那样的身体,但也属于那个等级。迈克尔肯定会是优秀的球员,他就是我们所说的球迷型球员,球迷们也都愿意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表演。”
“他是明星的材料、优秀的投手,有着超群的身体素质,之前有很多球队都试图和芝加哥交换第三号选秀权。”阿尔伯尔继续总结道。
如索顿之愿,乔丹来到了风城,他没能当成状元,甚至连榜眼都不是。但后来的一切却证明:选秀顺位的高低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会去哪、又会有着怎样的际遇。以至于后来乔丹在自传当中写道:“我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些奇妙的事情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虽然我知道它真实地存在于我的人生当中。我本来有可能去休斯敦或者是波特兰,但我最终却落足于美国中部。凯文·洛杰里作为第一任教练再合适不过,而芝加哥也是最完美的去处。洛杰里在ABA执教过‘J博士’,所以他了解我的身体条件、我的技术,并给我提供了成长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虽然‘J博士’快要退役了,但有拉里·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在,人们的注意力也不至于全都集中在我身上,我不像沙奎尔·奥尼尔和格兰特·希尔那样,一进NBA就带着撑起整个联盟的期许。”
“如果我去了波特兰,我想自己不会成长得那么快,因为德雷克斯勒和吉姆·帕克森都在那里,而在赛场之外我的影响力也会完全不同。我一直相信,无论我去哪支球队,我的球技最终都会得到认可,但场外的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总之,之后所有一切的发生,来到芝加哥都是重大转折。”
“也正因如此,当时所发生的那些小转折、小事情,后来都变成了大事件。同时这也让我不得不相信,在我的人生当中存在着一种原始的节奏,并有一条精神之路,当我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
就这样,乔丹正式进入了NBA,来到了公牛队,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这是比大学篮坛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开始一点一点地改变着篮球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队在这一年的第十轮第二顺位还摘走了在洛杉矶奥运会一人独得四枚金牌的本土田径明星卡尔·刘易斯(尽管后来刘易斯并没有到公牛队去报到,也没有为公牛队打过一场比赛)——能够同时摘到两个后来被证明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明星,不论怎样,公牛队都是1984年选秀大会的最大赢家和受益者。而对于索顿来说,他这一次所获得的成功也足以让人们忘却掉他之前的种种失误了。
3.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篇三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及其特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授课学时:4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及先进文化的含义
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二)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
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
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思想。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如今,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一、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第二、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二、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核心价值体系是揭示阶级、政党、国家的核心价值,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对阶级、政党、国家的生存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思想体系。一个阶级、政党、国家的成熟、先进与否,重要的就是它有没有成熟的、先进的意识形态和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成熟的、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意识形态中这个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反映、理论表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邓小平同志对此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后,我们党还先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要求。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界定揭示了我们党在实践中找到的这条道路的“关键之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反映,就要紧紧抓住、准确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之点”,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就要紧紧抓住、准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最集中地反映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之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可分割的支点。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根本性。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归于失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根本目的、总体布局、战略目标的总体反映和价值体现,它是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根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相一致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中国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是中国人民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总之,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就能在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活跃的情况下引领社会思潮、增进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提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共同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为之奋斗。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个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一)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的内容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进步,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起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总体实力弱的现状,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第十章 英语童谣 篇四
英语童谣、歌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英语童谣、歌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精细而复杂的发声器官,不仅能说话,而且会唱歌。唱歌是人类自然的愿望,是人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复杂感情的有力手段。唱歌、念童谣在儿童生活中也同样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喜悦、兴奋、激动的一种方法,是他们显露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总对一些充满情趣、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谣记忆犹新,诸如:“小鸭、小鸡”、“丢手绢”、“读书郎”、“小画家”等,这些童谣和儿歌天真活泼,节奏感强,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性和知识性,正合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可以说,童谣和儿歌是孩子的亲密伙伴,有孩子的地方总能听见那欢乐、柔嫩、清脆的天真童声。
童谣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一种说 唱形式。儿童歌曲比童谣更具音乐性。说歌谣、唱歌曲对儿童语言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 可低估的。音乐和节奏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歌词容易记牢。一 首好的歌词往往是一首好的儿歌,尤其是少儿歌曲的歌词更像是一首上口的童谣,儿童 在学唱歌的过程中,最先学会的是歌词。也就是说,儿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就学习了一 首好的儿歌,无形中词汇量、艺术性语言就能有所增加。同样,没有曲调但节奏鲜明的 童谣也是训练儿童语言节奏感的绝佳材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英文童谣和歌曲教授英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他们学习英语。音乐与语言二者都有句子、韵、重音和重复。曲调中有些强弱快慢的变化就是来自于人们的语言,经常说唱英文童谣、儿歌能使小学生对英语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如善于辨别英语的发音,掌握其重音、节奏、语句、语调等,因为唱歌时要求吐字清楚,这对培养小学生正确发音有很大帮助。学习英文童谣和歌曲除了能帮助儿童学习英语语音和节奏,也可以学习、巩固语法与词汇,而最重要的是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拍拍手,说说童谣,唱唱歌,做做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第二节 英语教学中童谣、歌曲的选择
童谣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儿童歌曲比童谣更具音乐性。两种形式都有词,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拍拍手,说说童谣,唱唱歌,做做游戏,在不知不觉中也打好了学习英语的基础。应该说,念英文童谣、唱英文歌是学习英语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那么如何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儿童说唱的、对英语教学有一定辅助作用的英文童谣和歌曲呢?
一、内容应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
小学生在小学虽说有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完成了母语的掌握过程,但对英文还处于低幼儿阶段。用英文理解事物的能力在低年级几乎没有,到中高年级也还不高。因此,英文童谣或歌曲使用的单词应生动形象,歌词在语言上不宜太深,最好浅显易懂,要能听得清楚,为小学生所理解。否则他们只会机械地发出声音,并不知其含意,也就难以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
英文童谣或歌曲的内容,一般应选择讲述动植物、自然现象、日常用语、问候、道歉、交通工具、身体的各个部分、节日等,这些都是儿童日常能接触到的、能随时使用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一些押韵的句子、象声词,甚至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如:wah,wah,wah,moo,moo,click,click)也感兴趣。
另外,歌词内容的选择不但要注意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程度等,更要注意如何在他们已有的水平的基础上,稍向前发展一步。若歌词中适当地有几个新词汇,这对儿童英语的学习也能起促进作用。如在初开始学英语时,老师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选择“Hello”,“HowDoYouDo”,“TenLittle
Babies”等歌曲,先用说唱(chant)的形式,再用演唱(sing)形式来学习。到了中高阶段可选择“Mary Hada Little Lame”,“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等歌曲。
二、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
在念童谣、唱儿歌时,童谣和歌曲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意。这种边唱边动作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促进动作的协调,增强节奏感,培养他们表演交际的能力。因此,为小学生选择的英文童谣和歌曲最好是能用动作可表达的。至于如何表达,除了老师作某些必要的示范,启发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想怎样做动作,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教数字歌曲《十个小婴儿》(“Ten Little Babies”)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演,老师在讲台前边唱边做,学生在座位上举起手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说唱,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唱,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兴趣极其浓厚,效果极佳。
三、应多选用歌词为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
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多半是以自己为主体来讲述某些内容,小学生对这样的词曲会感到亲切,好像就是自己在讲些或做些什么事,感情表达上也显得自然、真实。如桌子和椅子(“Table and Chair”)这首歌里唱到“Ihave a
table
in mylittle
bedroom.Mylittle table has alittle
chair.”歌曲内容简单,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再配上相应的表演动作,小学生很感兴趣。
四、歌词要有重复,有发展的余地
歌词适当的重复,会使小学生感到熟悉,也便于记忆。重复可以是一首歌词中有几处相同的地方。如:“Mary had a little
lamb,little
lamb,little
lamb.Mary
had a little
lamb,itsfleece was white as snow.”这首歌中little lamb就重复了好几次。重复也可表现在一首有几段歌词的歌曲,各段歌词间都有相同的地方。如“Bingo”一歌中,各段除了每一段用一次拍手代替“Bingo”中的一个字母外,其余歌词和曲调完全一样。如第一、第二段歌词为:
There was a farmer had a dog. And Bingo was h is name.
O!B-I-N-G-O,B-I-N-G-O,B-I-N-G-O. O!And
Bingo
was
his
name.
There
was
a
farmer
with
a
dog. And
Bingo
was
hisname.
O!拍手-I-N-G-O,拍手-I-N-G-O,拍手-I-N-G-O. O!AndBingowashisname. ...
其余几段只需每段用一次拍手代替后面的字母即可,到最后一段“Bingo”这五个字母的拼写就会全部用拍手的动作代替。又如:“IBoughtMeaCow”一歌中,每段歌词只需改一改动物名称及叫声:
Iboughtmeacowandthecowpleasedme. Ifeelmycowunderthetree. Cowgoesmoo,moo...
Iboughtmeaduckandtheduckpleasedme. Duckgoesquack,quack... Iboughtmeasheep... Sheepgoesbaa,baa... ...
这样的歌,不仅有重复,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经验和生活常识不断增加新的段数(如apig...piggoesgriffy,griffy...;a dog...,dog goes
bow-wow,bow-woo...),有发展的余地,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要增添的新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创造性。
五、根据教材自编自填说唱词和歌词
比如:在学习了句型“What’sthis?”以后,可选择所学句型编成有节奏的说唱形式,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节奏说唱:
What’sthis?
What’sthis? It’sabook.It’sadog. Yes!Yes!Yes!No!No!No!It’sabook,It’snotadog.
It’sabook.It’snotadog.在说唱熟练之后,再用所学其他内容替换相关部分:
What’sthis?
What’sthis?Aball? What’sthis?Yes!Yes!Yes!It’saball,ball,ball.
Yes!Yes!Yes!What’sthis?A
doll? It’saball,ball,ball.No!No!No!也可将说唱熟练后的单词、句型套编到下面的曲子中如:
六、其他方面的选择
小学英语童谣、歌曲不宜太长,应比较简单、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词曲结合自然,易于上口,内容与形式统一,有一定的艺术性。选择时要避免内容单一化,应广泛挑选各种题材、性质的歌曲,贴近生活,适合交际,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英文童谣、歌曲的教法
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老师教起来学生感兴趣,能理解,学得快,记得牢,唱得好,而有的老师教起来极其平淡,甚至效果较差。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讲、练、说、唱、玩、画中完成英语的学习过程。现在大多数小学英语教材中都有说唱(chant)和
歌唱两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种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教法,采用时,必须结合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并创造性地予以发展。
一、事先欣赏
有些自编、自填的童谣和歌曲在未正式教说、教唱之前,可以在一节课结束前先说唱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脑子里有个初步的印象。有的童谣和歌曲已录有磁带,可以在一节课结
束前、课间或课外活动时放给学生听。
二、解释歌词
在正式教说、教唱之前,歌词中总会有个别新词或难懂的句子,因此,必要的解释还是不可少的。解释歌词这一环节应进行得生动、灵活、简短有艺术性,而不是枯燥、呆板、冗长、机械地照本宣科式地讲解,或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背诵。
三、示范说、唱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示范说、唱应有正确的发音,清楚的吐字,准确的语调、旋律和节奏,适当的表情、动作等。说唱主要用于一些自编的童谣和未谱曲的童谣,这种形式要求用抑扬顿挫、富
有节奏、生动的语调把歌词说唱出来,也可用于先说后唱、在能吟调的基础上学唱的儿歌。歌唱用于根据己有曲调自填词的歌曲或已有原歌曲的演唱。示范说、唱,原则上由教师承担,也可用录音、录像代替。
四、教说、教唱 1.运用动作教说、唱把童谣、歌曲的内容用体态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边说边唱边做动作。
五、让学生唱,展示成果。
例如:下面这首歌谣用于小学高年级教一般现在时、现在正在进行时和复习几个动词短语、介词短语。
1.复习的形式
复习的形式可有跟唱、模仿唱、齐唱、领唱、部分轮唱、对唱、表演唱、说唱等,可灵活选用。
2.复习的时间
复习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课前、课开始时、课结束前或课外活动进行。
3.复习的方法 ·边唱边表演。·边用教具边唱歌。·用游戏的方法。·用接唱的方法。
5.第十章 附 则 篇五
★ 淮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条例黑龙江省
★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 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 部队党委议事规则
★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全文)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6.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篇六
6.进行中的第三次社会政治结构大转型
A.深入认识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
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是从冷战结束开始的。冷战时期东方阵营处于第一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西方阵营处于第二次浪潮的发展成熟期。双方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那么大规模的对峙关系是因为他们各有其是,也各有所非。表面上看东方阵营是被军备竞赛,不堪重负的军费拖垮的,实质上是中国人自己从第一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期中走了出来,主动出击,改革开放,积极向西方阵营学习引发的,是中国人1989年的政治风波把东方阵营震垮的。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人集第一和第二次浪潮双方的优势于一身,兼顾“系统管理”与“民主自由”,东风西韵,左右逢源,和平崛起迅速成为主导第三次浪潮的中坚势力。而西方阵营却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自我膨胀起来,顽固地坚持第二次浪潮的思想理念,坚持冷战思维。“北约组织”大肆扩张,“颜色革命”此起彼伏,看似“民主自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实是西方国家主导的第二次浪潮进入了临终膨胀期。
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之间并不是传承衔接关系,而是一前一后的相互并列关系。第三次浪潮同时承接前两次浪潮双方的优点、屏弃双方的缺点,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管是从第一次浪潮中走出来的国家,还是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的国家,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全方位向对方学习,谁就能够在第三次浪潮中占据主动位置。那些思想意识保守僵化,总是指责对方的政治家自然会屡屡受挫,如果他们再刚愎自用死不悔改,必然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从1948年英國工党政府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到现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第二次浪潮如此迅速地走向衰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第二次浪潮存在着巨大的理性缺陷,缺乏系统的思想意识。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就系统地揭示了这一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曾经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系统科学思想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当时才刚刚出现,还没有开始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
正是由于第二次浪潮存在着巨大的理性缺陷,在其主导世界发展的这一个多世纪里,非理性的事物充斥人间。随着现代科学思想和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的理性缺陷也被相应放大,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对理性的侵犯》一书中就谈到:在‘铅字共和国’被‘电视帝国’侵略并占领的今天,美国的民主体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讲的就是‘电视帝国’让资本更容易操纵民主政治,强化并放大了民主政治原本就存在的这一非理性缺陷。现在这些非理性的事物已经危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安危,第二次浪潮的迅速衰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正象我在《全球政治体制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应对策略》一文中论述的那样,西方政党制衡体制产生的历史原因是:工业革命从私有制家庭中孕育出企业,私有制社会的经济单位膨胀起来了,私有制观念也走向了极端,君主集权专制政治控制不了膨胀的私有经济和极端的私有制观念,需要运用强大的政党制衡的力量来钳制膨胀的私有制,制衡政治由此应运而生。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来讲,企业是一个集体劳动的社会单位,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共属性。随着企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公共意识也在迅速发展,社会公共意识逐渐超越膨胀的私有制观念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社会公共意识就越强烈;膨胀的,极端的私有制观念越来越减弱,政党制衡力量的正面效应就越来越小,而负面效应却越来越大。目前,政党制衡政治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淡化和放弃政党制衡政治是大家唯一的选择。
政党制衡政治的负面影响俯拾即是,最显而易见的是巨额的竞选经费给社会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政治献金又为资本操控政治铺平了道路;更为荒唐是军工产业竟然能成为某些国家的支柱产业,这和制毒贩毒一样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依靠制毒贩毒富强起来;依靠军工产业富强起来的国家也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如果说冷战结束是东方阵营被巨额军费压垮的,那么现在巨额军费也同样将成为结束西方阵营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和平发展的世纪,到了21世纪的中后期军火工业会象现在的制毒贩毒一样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制约。
对恐怖活动的过度反应也是西方政治走向临终膨胀期的一种表现。站在一个负责任的主导世界潮流的大国立场上,恐怖活动说到底也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治安问题。它涉及到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状态等等多方面因素,因而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思想意识、行政法制到经济手段,军事行动只能作为后手万不得已而为之。简单的以暴制暴只能事与愿违把问题搞得更复杂,稍微有一点头脑的政治家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儿。然而,当代主导世界潮流的政治家就这么干了,难道他们都是低能儿,非也,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让他们头脑膨胀丧失正常理智的,谁站在他们的位置上也很难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看到把维护社会治安的反恐怖行动上升为“反恐怖战争”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思想僵化,没有从全球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看似从本国人民最高利益出发,到头来却极大地伤害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也同时伤害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而导致他们思想僵化跟不上世界形势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冷战的胜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冷战思维惯性在作怪。其二,在政党制衡的政治体制下他们摆脱不了军工产业利益集团的操控,尤其是在一个军工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在诸多历史的、现实的具体因素影响下,一些政治家出现弱智行为也属于正常现象。第二次浪潮在膨胀,处在浪头上的政治家不可能不头脑膨胀。
目前,第二次浪潮的临终膨胀明显受挫,膨胀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但是它还不可能一下子就走出来转入到第三次浪潮中去。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都存在着一个运动惯性和相应的运动轨迹。不是几个精英人物看出问题、想出办法就很快可以转化过来的。
B.静观西方社会政治形式的变化
第一次浪潮的政治形式是中央集权,其社会基础是整个东方文化体系;第二次浪潮的政治形式是政党制衡,其社会基础是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第一次浪潮的衰落暴露出东方文化的弱点;第二次浪潮的衰落暴露出西方文化的弱点。第三次浪潮是东西方文化大汇合形成的,其政治形式也应该是中央集权与制衡政治的大汇通。我们看到东方社会从第一次浪潮中走出来经过了太多的磨难。因为第一次浪潮确实落后于第二次浪潮,东方社会在走出来的过程中,既要接受来自西方的凌辱,还得虚心向西方学习,最后还要跨越第二次浪潮直接进入第三次浪潮,历史交给他们的功课也确实太重了。现在西方社会要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就轻松多了,毕竟现在的西方社会仍然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没有人能居高临下地来“教导”他们;第三次浪潮的基础思想——系统科学理论就产生在西方社会,也不需要毕恭毕敬地向别人学习新思想。沉睡的东方文化还是被西方的系统科学思想、信息科学技术唤醒的。所以西方社会从第二次浪潮中走出来完全是一种非常坦然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否定过程。
系统就是整体,就是综合。系统思想就是综合思维、整体观念。系统科学思想在深层次上与东方哲学是相互沟通的,它们都是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把矛盾的同一性放在第一位;它们都重视整体利益而相对忽视个体利益。因而他们在基础理论上都不支持政党制衡政治。
系统科学思想自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首先在比较敏感的文化艺术领域引发了“后现代主义”新潮;相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地发展。现在的西方社会,系统思想、整体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他们的综合思维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人;他们甚至比东方人更喜欢东方文化。然而在今天的中国,一些人忙忙碌碌埋头研究传统文化,一些人孜孜汲汲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两方面相互脱节,真正能站到一个更高层次上把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起来的人几乎没有。虽然我们中国人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也不能不承认西方社会在哲学思维上仍然是略胜一筹。
随着西方社会文化基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政治形式最终也必然出现相应的变化。虽然我们看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球独立国家中约60%实行了政党制衡的民主制,近年来的“颜色革命”更是把民主转型浪潮推向颠峰,但是这仅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表象,在民主政治的核心地区,一场弱化、放弃政党制衡的运动正在悄然发生。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运动迅速发展正在逐渐架空各成员国的政党制衡政治;在美国,“非党派”领导的民主政治正在抨击政党政治,并在积极地蓄积力量准备把“政党政治”逐出政治舞台。在走出政党政治的道路上,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路线图。我们只要把这两个不同的路线图结合起来研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欧美国家未来政治形式的发展趋向。
欧洲路线图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欧洲联盟把政党制衡政治包裹起来逐渐消化吸收。欧盟内部的政治议席是固定分配给各个成员国的,这样就把政党之间的激烈竞争制约在了成员国内部,形成了欧盟中央和地方两大结构层次。当然,目前欧盟和各成员国都还不愿意用中央和地方这样的称谓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在欧盟中央,举荐制、轮值制和小范围的选举制取代了政党制衡制,以后或许还会出现一些禅让制的迹象。也就是说:欧盟正在按照系统控制的哲学理念建立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各种不同的政治形式,如:议席固定分配,议员地方举荐,主席轮值或禅让,高层圈内选举和有限的政党制衡等杂和在一起共同簇拥起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现在欧盟中央控制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各成员国的主权在一步步被削弱,政党制衡的政治舞台也逐渐在缩小。未来的欧洲将走向何方?现在还有点雾里看花,不过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其一它不可能发展成美国模式的联邦制,因为美式联邦制已经有点过时,美国人也正在蓄积力量准备改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二、三十年前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和平崛起之路,现在我相信欧洲人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二它必将走向“高层高度集中,基层充分民主,放弃政党制衡”这样一个基本方向。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欧洲人可能有点不太情愿,但是全球一体化浪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他们必须这样走下去。最终,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欧洲以一种新的政治形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其它地区联盟,如“非盟”、“阿盟”、“东盟”等学习的楷模。这也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欧洲人的光荣使命。
美国人的路线图是直接放弃政党制衡走中间路线。这一条路线看似简单,大家都放弃党派争执就可以了,而真正实施起来就麻烦多了。首先,放弃政党制衡后国家总统直选也将失去意义,势必会形成民众选举议员,议员选举总统的间接选举制度;还会出现政治议席区域分配的制度。目前的美国人还可能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他们必须接受的现实,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拖延下去受损失的是他们自己。我们把欧盟和美国两条路线图结合起来看,欧洲人已经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走了50多年,现在走向一体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走的是一条踏实稳健的道路;而美国人走的“中间道路”则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社会政治制度改革,会遇到较大的社会阻力,需要有一个社会能量蓄积的过程。二者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促进,最后携手进入到第三次浪潮中来。
C.21世纪的两极世界
第一次浪潮涌立起来一个东方文化体系;第二次浪潮涌立起来一个西方文化体系。引导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这两大文化体系在20世纪相互对峙把人类社会分化成一个两极世界。冷战结束以后,主导西方阵营的美国独占鳌头,世界一度走向单极化,然而随着中国、印度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和欧盟的发展,世界很快又呈现出多极化的景象。多极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而在这些复杂的关系背后仍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理性的冲突与融和。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无极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这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中融为一体的过程。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新乡市,有一个村庄叫“合河”。卫河的两大支流在合河村上游数公里的地方就汇合在一起,然而汇合在一起的这两股水,一清一浊并行而下互不交融。一直到合河村这个地方突然很快融合在一起,合河村因此而得名。现在東、西方文化的大汇合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尽管全球一体化浪潮已经把东、西方社会的利益关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然而等到这两大文化体系完全融合起来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在此期间甚至还会出现剧烈的文化冲突,但是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攸关的大背景下,大冲突的结果必然是大融合。最近发生在伦敦、巴黎、旧金山的冲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实质上是部分头脑僵化的西方人拒绝接受东方文化而故意挑起的事端,最终结果是他们不得不在切身利益面前折服。切肤之痛会让膨胀的头脑冷静下来的。
冷战结束,主导东方阵营的苏联,经济衰落、政治解体,但是东方阵营的瓦解不等于东方文化势力的消失,作为东方文化中坚势力的中国迅速崛起上升为东方势力的主导力量;同样,主导西方阵营的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经过短暂的膨胀也迅速衰落,而作为西方文化中坚势力的欧盟则迅速发展上升为西方势力的主导力量。东、西方阵营在相继将帅易位后,又相继走向瓦解。有形的东、西方阵营不见了,无形的文化对抗彰显出它巨大的社会力量。东西双方阵营的瓦解分化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就是今日世界之最基本动态。
东方文化势力的辐射范围函概亚洲和东欧。它不是一个有形的社会集团和区域结盟,却有着一种无形的集约力量;它以综合思维、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的政治理念;中国就是这一文化势力的核心。原来依靠专制暴力维持的的中央集权已经腐朽了;而获得系统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已经逐渐放弃暴力走向公开、透明、民主和开放成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政治形式。中国人正在打造着这样一种政治形式,主导着东方文化势力走向复苏和崛起。简而言之,没有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央集权是没落腐朽的政治形式;受到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央集权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政治形式,是一种跨越西方政党制衡政治的政治形式。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具有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性,曾经在20世纪主导整个东方阵营,因而它在政治形式上更倾向于东方。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曾经让俄罗斯一度走向全番西化,正是东方文化的约束力让俄罗斯在普京时代迅速回归,成为东方文化势力的重要力量。我们还看到:从叶利钦、普京到现在的梅德韦杰夫他们在担任国家总统期间都脱离任何政党,这正是东方文化正统思想的体现。目前俄罗斯的政治形式是东、西方的杂和体,其内部存在着很深的文化冲突,这势必会导致它在发展的道路上左右摇摆而影响速度。它不象中国的政治形式,上下一致、内外同一完全按照着东方文化势力发展规律在稳步前进。
印度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基础,具有较重的宗教政治色彩,近代还有被西方文化强化训导的历史。所以印度的政治形式不是从它自身文化中滋生出来的,具有东西杂合,上下脱节的基本特征。俄罗斯政治形式的东西杂和是基于它自身文化的双重性,而印度政治形式的东西杂合有一点移花接木的味道,直接导致社会上层政治形式和基础文化之间的脱节。受宗教、民族问题和政党制衡政治的拖累,印度未来的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向中国学习”可能会成为印度人的世纪课题。历史和文化把中印两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任何外来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都不会对此形成太大的冲击。
从中、俄、印三国文化基础与政治形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文化基础对政治形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二次浪潮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东亚诸国就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建起了不尽相同的政治形式。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处在幕藩体制下的日本与第二次浪潮策源地英国的政治形式相雷同,都处在发展成熟的封建制历史阶段。正如前文所述,封建制发育不全和走向中央集权以后都不太适合资本主义的生长。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日本人这样一个发展的机遇,让它成为东方世界中唯一一个主导二次浪潮的国家。
日本毗邻中国有着深厚的华夏文化基础,因此日本人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形式与西方欧美国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虽然也属于政党制衡体制却长时期的一党独大,事实上的一党独治;同样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国家却牢牢掌控着资本,资本依附于政治。东方文化对日本人的政治形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西风东化,珠联璧合,这也是日本人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日本人同样也会遇到诸多难题,因为他们的政治形式是在低层次上的东西合壁,现在东、西方的政治形式都需要升级,中国人运用系统思想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已经大见成效;西方国家也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民主政治的升级换代问题;日本人自然不会抱残守缺,也要展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东方文化势力正在迅速崛起,日本人也将回归其间自寻其位,说明白一点就是:日中关系要逐步超越日美关系。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道理:文化的不同类型和发展层次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政治命运。虽然第二次浪潮让全世界的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每一个国家发生的变化都不尽相同,因为它们都脱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基础。我们简单地讨论了上述几个国家社会形态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他亚洲国家可以依此推演不再多叙。
西方文化势力的辐射范围函概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在它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以分析思维、矛盾制衡、突出个性为主导思想,以政党制衡为基本的政治理念,西欧、美国是这一文化势力的核心。单纯从思维角度来讲,西方文化存在着先天性的思维缺陷。主要表现在西方人对随机现象背后,物质的不确定运动认识不足。中国的老子、西方的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代表,而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所缺乏的是《易经》建立起来的系统思维模式。《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占卜专著,它透过占卜对随机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然后才建立起一个阴阳矛盾系统的演化、变易模式;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首先建立起一个混沌的、模糊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辩证法的论述;这些都是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所缺乏的。然而正是西方人这种具有先天缺陷的思维方式却成为人类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利器,这是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在科学的发展还没有深入到物质的不确定运动层次的时候,发育过于成熟的中国式思维反而成为一种禁锢人们思想、束縛人们手脚的落后思想。当科学研究深入到物质的不确定运动层次,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首先登台亮相,随之出现混沌学、模糊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思想。科学的发展引发思维模式的发展,西方人正在分析思维之上发展综合思维、在辨证思维之上建立系统思维,让自己的思维走向成熟;中国人也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思维模式,让传统的思维模式焕发出它新的活力;一种集分析、综合共同优势的思维方式,以系统的辨证为特征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建立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缺陷曾经让他们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出尽风头,不可一世。然而信息革命掀起的全球一体化浪潮是不容忍这种思维缺陷的。西方社会个体利益高于团体利益,团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全球利益的思想观念,现在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麻烦;历史正在宏扬的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个体利益服从团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目前,东、西方之间的种种摩擦都源自于这一基本观念的不同。西方基本观念在“人权”问题上的表达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伸张个性,向往自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基本属性,加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基础,西方人突出个性的民主思想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问题的根本症结出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上,西方人分析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层层设防,处处树敌,不仅是直接发动局部战争,而且还在许多国家内部跳起内战,结果是把整个世界搅和的不得安宁。他们缺乏综合思维、系统分析的习惯,不能象中国人那样能站在全球一体化的高度,处处与人为善,表现出一个大国的风度。由此可见,西方社会的基本观念在基层社会仍然还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而在高层社会已经到了必须放弃的时候了。这就是近几年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常常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根本原因。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
然而,西方文化毕竟主导着人类社会强劲发展了三、四百年,现在也仍然还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并不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而是两种文化要齐头并进,逐渐融和。在系统思想、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推动下,西方文化正在强势中蜕变着,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对此也仅仅是起到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局势也正是在这样发展着。东方文化势力的崛起对欧盟的发展有一个促进的作用,加快了欧美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化。欧盟将按照新的政治理念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形式,即:中央集中控制,地方民主自由的政治形式。为世界各地的区域联盟作出表率,引导着全世界的中小国家走向和谐发展的未来。欧盟仍然不失为全球社会发展的主导者。
中国是东方文化势力的主导者;欧盟是西方文化势力的主导者。中国和欧盟的关系构成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轴线,世界各国政治路线、外交方针的制定都要参照这一基本轴线,才不会偏离大方向。也就是说:在东、西方文化大融和,大冲突的基本框架中,中国和欧盟的发展方向分别代表了两大文化势力的基本动向;中、欧关系代表着两大文化势力的平衡关系;其它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程度和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的不同而各居其相应的位置,大家只要把握好中、欧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就不至于被边缘化。
目前的美国仍然比较强大,中美关系、俄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有时候也显的非常重要,但是相比中欧关系来讲就显的有一些肤浅了,因为中欧轴线是从历史文化层次表达出全世界的基本动向。
D.21世纪的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宗教问题影响全球国际关系变的更为复杂。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宗教问题何去何从,直接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深入系统地认识一下宗教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宗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走过来的,大致上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个发展阶段。自发宗教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是最初的宗教形态。它崇拜自然,把日、月、山、河、风、雪、雷、雨等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为与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由于它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世界各地的自发宗教都比较接近。现在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都是从自发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級宗教形态。由于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创始人的思想意识作用,人为宗教可谓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不管是自发宗教还是人为宗教,所有的宗教都是以人类对大自然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为基础的。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宗教不但没有消灭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其根本原因就是现代科学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思维是理性的,但是它存在着先天性的思维缺陷,为宗教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东、西方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人是从自发宗教中直接走向理性思考的,从《易经》到诸子百家一个相对成熟的宇宙观和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形成了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之上人为宗教是不可能滋生出来的。中国现在的宗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来的,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另一种是由外来宗教催生出来的。比如中国的儒教和道教,它们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都没有人为地去建立自己的宗教组织,都是由后世的崇拜者在外来宗教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它们虽然在社会形式上表现为人为宗教,而实质上是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秉承中国的主流文化。人为宗教在融入中国社会的同时也被中国文化所改造。比如:佛教有关“孝悌”的观念就是在传人中国之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涌立起来的中央集权政治始终保持着对宗教的控制,宗教人士以受到皇帝的册封为荣,西方社会为皇帝加冕的事情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中国人是理性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宗教国家。
西方文化是依靠科学的力量从人为宗教中跳跃出来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理性思维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为宗教才能在自发宗教的基础上滋生出来。人为宗教让人们的理性思维进入一种涡旋状态。正是这种思维涡流积极有效地维持了人们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在阶级社会中,对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它巨大的社会效能。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发展不充分,西方人获得了进军科学的历史机遇,因为早期的科学研究(包括现代的大多数科学研究)是不需要对混沌世界和不确定现象有深入认识的。科学偏爱思维上稍有残缺的西方人,中国人繁杂、早熟的思维模式反而成了走进科学的巨大障碍。也正是现代科学在理性思维上的这种先天缺陷为‘人为宗教’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相同的思维缺陷,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思想体系。由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局限性给宗教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双方既势不两立,又互为补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化体系。科学思想主导下的宗教和科学的对立统一是西方社会文化体系的基本结构。西方社会是依靠科学和宗教两条腿支撑着稳步发展的,这可能也是西方社会出现政党制衡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这一句话非常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就是因为科学存在着一定的理性思维缺陷需要宗教予以支撑;为什么说“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就是因为科学是理性的,是实实在在而不可否定的,宗教对于科学只能辅助补缺,不能有太大的偏离和抵触,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向邪路。我想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可能还不太了解中国哲学,否则他一定会再加上一句话:宗教和哲学都应该参照一下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因为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是其他任何人不可企及的。
科学存在着巨大的思维缺陷,真正的科学家是从来不避讳这一点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到晚年也特别注重对气功、中医的研究,非常看重中国古人对人体超自然能力的认识。中国古人就是凭借着对人体超自然能力的认识从自然宗教中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建立起了中医、针灸、气功等古老的学科,建立起了以《易经》为核心的理性思维模式。中国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形’与‘气’的统一体,一般物质是‘形’控制‘气’,有生命的物质是‘气’控制‘形’。气就是意识,气就是灵魂,气就是神。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现代科学仍然没有认识到的‘暗物质’。这就是说任何物体都是有意识的,人体超自然能力就是‘气’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异功能。由此看来,中国人压根儿就没有完全脱离自发宗教。中国人的主流文化是直接从自发宗教中升华出来并与之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中国社会是以自发宗教为基础的,主流文化与基础文化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和冲突,没有象西方社会那样主流文化和基础文化之间出现对立统一、相互制衡的结构关系,这也可能是中国人始终坚持中央集权政治的一个基本原因。
在占卜中,中国人认识到了随机现象背后的暗物质世界,理性地建立起一个系统思维模式;在诸如“灵童转世”和“鬼魂附体”等特殊的自然现象面前,中国人不是把它们演绎成‘人为宗教’,而是建立起气功、针灸和中医这样的学科;由此中国人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理性升华。这是人类社会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历史价值丝毫不逊色于西方人创造的现代文明,可惜现在没有几个学界人士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研究中国文化,都急于在西方话语权的大环境下早出成果,不能沉下心来做一些基础研究。他们都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条就是:科学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是正确的,和科学站在一起就代表了真理。其实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西方文化是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体,偏执地引进西方文化,不仅仅会出现一些偏执的“民主人士”,还会出现一些西化的宗教和一些偏执的科学家。在哲学家的眼中,那些偏执的“科学卫士”、“超级科学家”和“法轮功人士”其实是一个矛盾共同体的两极,都源自于西方文化。思维缺陷上升为他们的心理缺陷,中国普通民众对他们普遍比较反感,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文化抵触,往往是一种说不出具体原因的讨厌。
在占卜和鬼神的背后,在中医和气功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神秘物质它既是物质又是信息,还是意识。这种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确定的和有限的,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对此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客观、比较理性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宏观上的把握。虽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却可以灵活掌握其运动规律为社会生产所用,中国人由此对客观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文化与占卜、鬼神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认可。孔子在《论语》中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中国人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是“形、气、神”的统一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神,而且是一个当位之神;所谓鬼神都是一些正在化解中的退位之神。当位之神自己不努力自强,事事祈求退位之神的庇佑,岂不让天地鬼神耻笑?所以中国人尊敬鬼神,更尊敬自然规律,更尊敬人自身的生命活力。因此孔子还说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西方社会中,宗教的有神论与科学的无神论争论不休;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争论不休;而在中国人的眼中这些争论都是非常无聊的,是一种缺乏理智的表现。因为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比他们更深入一个层次。
孔老夫子一再告戒我们:要远离“鬼神”!我在此反复讨论这个问题有触犯古训之嫌,也实属无奈。因为科学的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分析思维转向综合思维,科学需要在宇宙观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中国古人那里借取一粒火种,来点燃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其用心良苦又有几人知晓?但愿大家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善而待之,科学的未来或许就在其间。
中国文化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浪潮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文化;西方文化是第二次浪潮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文化。两种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从自发宗教中升华出来的;西方的科学思想是从人为宗教中跳跃出来的。在第一次浪潮中,中医就相当于现代西医等自然科学思想;儒家思想就相当于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科学思想。现在一些学者把儒学纳入人为宗教的范畴确实是非常幼稚和荒诞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学者不要再偏执地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研究中国文化了,历史会耻笑我们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影响归影响,渗透归渗透,东西方社会各自按照自己的运行轨道前进,从来没有因为对方的影响和渗透而发生改变,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也仍然如此。相互的影响和渗透主要起到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作用。
最初,中国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时也曾经向西方扩散和传播。《易经》、《道德经》和〈论语〉在中国可以抑制人为宗教的产生,到西方却没能阻止西方宗教的发展,相反的是西方宗教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因为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还不足以阻止人为宗教的发展。中国文化直接促进的是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多历史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和西方科学思想同属社会理性发展范畴,而西方的人为宗教和中国的自发宗教则属于相同性质。西方宗教传入中国能够迅速扩散开来,是因为人为宗教在组织形式和社会功能上都优于自发宗教。它来到中国只能充实自发宗教的社会功能,而不可能改变中国的文化结构,因为中国的主流社会是理性的。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在西方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仅仅作为基础文化而广泛存在。单就这一点上,西方社会是逐渐在向中国看齐,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让鬼神远离政治了。科学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可以促使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公开、透明,但是它却动摇不了中国人的中央集权政治。
西方文化是人为宗教和科学思想的对立统一;中国文化是自发宗教和《易经》文化的浑然一体。进入21世纪,双方相互融合的步伐在加快。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互影响在社会基层广泛深入发展;科学思想与〈易经〉文化相互影响:自然科学方面,中医和西医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即将发生的中国哲学对整个科学思想的影响;社会科学方面,儒家思想和现代人文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政治体制方面,西方文化促使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促进欧盟迅速发展自己的中央控制政治。很多人在研究东、西方文化关系时都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层次对应关系,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21世纪是系统科学的时代,科学研究从分析思维转向系统思维,开始对混沌世界的不确定现象有所认识,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但是,在科学真正揭开生命与神灵的奥秘之前,理性思维仍然还不能独自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社会;宗教必然会更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基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只能处在逐渐融和的过程之中。
进入21世纪,宗教一方面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广泛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越来越远离政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都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保持宗教政治的国家。比如象非洲一些国家仍然处在自发宗教状态;中东一些国家仍然处在人为宗教状态。对待这样的宗教国家,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想可以直接削弱宗教观念,东方的儒家思想可以淡化宗教观念,它们都可以帮助这些国家从宗教政治中走出来。但是外在因素只能起到一个催化促进作用,最关键的是要靠他们自己,不能拔苗助长搞殖民文化。目前世界政治局势已经出现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就是建立地区联盟,让政治平台上升一个台阶,从而拉开政治与宗教的距离。西方国家从政党制衡政治中走出来依靠的是建立欧洲联盟;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从宗教政治中走出来同样也需要建立地区联盟。发展地区联盟并逐渐扩大联盟组织的政治权力,通过削弱盟国主权来实现政治与宗教的剥离是21世纪世界政治形式发展的一大基本趋势。
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文化主导的世界,世界各地大小角落无不充满了西方文化的气息,即使是在中东地区一些宗教国家也不例外。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对立冲突,在西方国家二者相互磨合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糅合体。当这种科学与宗教的糅合体进入到这些宗教国家的时候,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矛盾加上科学对宗教的巨大冲击力就一块表现出来,形成了剧烈的社会冲突。人类社会要发展,这样的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解决这样的社会冲突最基本的办法是等待和安抚。因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出现生存危机的本土宗教需要安抚。采用打击、压制、战争等激化矛盾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和宗教国家人民的智慧。最终,宗教国家的人民会乘借着第三次浪潮的强劲东风,兼容东、西方文化的优势,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姿态和世界人民一道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
由此可见,美国和西欧在对待宗教国家的问题上,很多作法是不太妥当的。然而社会发展的主导权仍然在他们的手中,其他人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们也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来表现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魅力。随着东方世界的崛起,社会主导权逐渐东移,人类社会将更加和谐、安定。
E.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主权问题
全球一体化浪潮冲击着世界各国的主权;各个国家的主权也象是堤坝上的桩柱,联合抵御着全球一体化浪潮。人类社会在这两大势力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前进着,这就是今日世界之大势。2008年7月22日《参考消息·名家专论》刊载了日本学者中西辉政的文章。该文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如此混乱是一味推动全球化带来的恶果。今日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一个重新突出国家作用的时代。我认真阅读该文之后认为:中西辉政先生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分析还是非常深刻和精辟的,但是在最基本的历史观上却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近两年来,世界各地贸易政策普遍趋向保守,经济壁垒正在悄然兴起。但是这仅仅是全球一体化浪潮在与国家主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周期性的低潮。没有必要惊呼:狼来了!几年之后我们或许会迎来更为高涨的一体化浪潮。从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现代西方人的民主自由和共产主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十九世纪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应该说:全球一体化是地球人永恒不懈的追求。不同的是現代人已经放弃了使用武力走向统一的道路,开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走向一体化。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欧盟为什么会迅速发展?最根本的区别点就在于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历史证明和平统一才是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以一种热切期盼的目光、高度关注欧盟国家正在进行的和平统一路线图。它有可能成为美国政治改革和联合国改革的参照模式。
以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标志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象其它很多客观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面性,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正象中西辉政先生所讲的那样,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如此混乱的确与一味推动全球化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全番否定全球一体化浪潮。我们也不能因为看到主权基金和大国主权在遏制金融危机,减轻社会危害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就断言今日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一个重新突出国家作用的时代。恰恰相反,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混乱正是由于更高层次的主权控制功能缺失造成的。说明世界已经开始了主权控制平台向上提升的运动。国家主权之上产生区域联盟主权;区域联盟主权和大国主权之上催生出全球一体化的联合国主权,经济一体化正在促进主权一体化。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全球性的、多层次的主权控制体系正在形成。识时务者为俊杰,全球范围内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们都在积极地促进区域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区域联盟的主权建设。同时他们还将积极地促进联合国的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主权建设,加强联合国对跨国金融财团的监管力度,下一步甚至还会出现联合国向跨国公司直接征收税金的可能性。总之,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迎接历史发展的考验,任何悲观失望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权控制体系将是一个多层次的框架结构。首先是全球性的主权控制平台的建立问题。目前,联合国已经具备了某些主权特征,比如:它已经有军队、法庭和监狱,虽然其权威仍然非常有限,在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因为经济一体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不是哪个、哪几个国家主权能够控制得了的,建立全球性主权控制平台势在必行。困难的是人们现在还不知道应该把多大的主权上移到联合国,因为联合国权力过大也并非全是好事,能适度控制经济一体化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即可。
区域联盟的主权控制平台正在建设之中。欧盟、非盟、阿盟、东亚联盟、南亚联盟、南美联盟、北美联盟等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中西辉政先生谈到的“大国竞争”正在加快区域联盟的建设。大国竞争越是激烈,中小国家把主权上移到区域联盟的速度就越快,一个由区域联盟主权和大国主权共同主导的联合国逐渐形成。联合国的组织改革就是要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所以,突出区域联盟在联合国中的政治地位将成为联合国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何谓“大国”?如何把区域联盟和大国放到同一个政治平台上?唯一的方法是给联合国的席位表决权附加人口、经济和国土面积等参数。比如我们可以从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三个方面考量一个国家或区域联盟进入安理会的资格,这样只有极少数大国可以直接进入安理会,而大多数中小国家就必须组织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联盟才能参与安理会的工作。一旦联合国的改革向这样一个方向迈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联盟的迅速发展。
受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影响,增强联合国主权控制的呼声不断提高,大家都热切期盼着联合国有一个全面改革。但是,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联合国改革深陷僵局,毫无进展。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时机不到,区域联盟发展不成熟,政治家们还没有看到区域联盟进驻安理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我们不要太在意一些国家拿出来的联合国改革方案,站在老的思想观念上,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是不可能设计出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来的。“大国竞争”促使区域联盟日渐成熟,其政治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联合国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必然推动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散在的国家主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而相互聚合,区域联盟应运而生。国家主权上移集中逐渐形成全球性、多层次的社会控制结构。联合国为一级主权控制平台;大国和区域联盟是二级主权控制平台;大国的地方政府和区域联盟内的中小国家是三级主权控制平台。不管世界政治局势如何跌宕起伏,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方向不會发生改变。
中小国家主权上移的大趋势就决定了中国人台海两岸最终必然走向统一;主权和平集中的历史性转折也决定了台海问题的解决方式必然是和平协商;欧盟、非盟等区域联盟进入安理会也必然成为联合国改革的基本方向。不管什么人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想法,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中国人最大的历史机遇和最根本的历史责任
第一次浪潮为中国人提供了发展机遇;第二次浪潮为西方人提供了发展机遇;现在的第三次浪潮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发展机遇。各个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遇也各不相同。西方国家是在强势之中进入了历史的转折阶段,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让他们倍感失落,输出民主的对外政策也屡屡受挫,但是这些都是表象,是第二次浪潮的强弩之末。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正在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的欧盟组织,而欧盟组织正是运用系统思想组建起来的中央控制平台。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民主自由——欧盟的政治形式即将成为第三次浪潮全球趋同的政治模式。随着输出民主的对外政策转变成辅助建立区域联盟的对外政策,西方国家仍然不失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思想上,西方人已经开始了系统科学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兼容性提升,正在放弃“非黑即白”“非敌即友”式的简单思维;在政治上,西方人正在建设能够兼容政党制衡政治的中央控制平台[这种兼容性的提升都是随着广义相对论对牛顿三定律的兼容性否定衍生出来的];在经济上,东方国家的崛起并不就意味着西方国家的衰落,西方国家掌握着更多的先进技术就更多地掌握着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权。当然,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人失去往日那种遥遥领先,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总之,西方人仍然在引导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第三次浪潮。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是那么一帆风顺。系统思想与唯物主义之间一直不能够顺利衔接起来,因为在宇宙观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分歧;欧盟组织这个中央控制平台的建设也不顺利,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里斯本条约》,这是民主政治拒绝被中央集权政治兼容的一次交锋,尽管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多次发生,但是欧洲走向中央集权控制的步伐不会放慢,因为一体化的欧洲代表了全体欧洲人的利益,也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什么样的力量能促进这样的问题顺利解决呢?我们还要把眼光转向世界的东方。
中国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另一个方面军。与欧盟的组织建设相反,中国人已经有了成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现在需要的是推进地方和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和欧盟正在从两个不同方向共同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中央集权控制与地方民主自由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任务,中国人对此或许具有更丰富的政治经验,而欧盟国家在这一方面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受一些挫折,交纳一点学费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三次浪潮的全球一体化经济让中国人的中央集权政治焕发出新的青春;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这一次“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政府向世界显示出中央集中控制的巨大优势。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中国人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积极推动全球区域联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区域联盟是正在形成的中央集中控制平台。
从第二次浪潮进入到第三次浪潮,中国就象是从冬天来到春天,处处春光明媚,生机昂然。其发展机遇就如同阳光普照一样是不能简单地用大小、多少来形容的,如果一定要问最大的发展机遇是什么?我们说: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逐渐回归主导地位,这就是中国人最大的机遇。在第二次浪潮中,中国人曾经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抬脚动手便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适合工业革命时代的需要。进入第三次浪潮,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能适应信息革命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了,我们看到西方人近些年在国际事务中屡屡受挫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虽然西方人已经建立起系统科学理论,并且开始用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但是受思维习惯的影响,他们仍然是以分析思维为主导,坚守着分析思维的宇宙观,拒绝系统科学思想的宇宙观,致使当代科学思想处于一种自相矛盾之中。是西方人进一步思考,真正按照系统思想的宇宙观来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呢?还是中国人按照《易经》文化的宇宙观,对当代社会散乱的主流思想进行兼容性提升呢?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后者,因为,西方人能走到系统科学思想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向下深入恐怕会很困难。中国人不仅有《易经》这样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有中医、气功这样古老的基础学科,深入研究下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社会主导思想不明确,对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还不算太大,充其量是固守冷战思维的西方人再发动几场“伊拉克战争”,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最紧要的是基础科学研究一直挣脱不了分析思维的束缚,走不出分析思维的怪圈,长此以往问题很严重。超弦理论就是分析思维制造出来的一个怪胎,它已经葬送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毕生精力。科学家们如果不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下去。科学研究从分析思维走向综合思维,现在虽然有了系统科学思想还远远不够,要从宇宙观的深度接受综合思维,人类社会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要探讨中医经络、针灸、气功的实质,就如同在揭示宗教和神灵的奥秘,不可轻言立志,敬而远之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深不可测的知识盲区,人类智慧不可轻易涉足,一旦陷入其中往往是两手空空、无功而返,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对此就有所认识。但是,社会在前进,科学要发展。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到系统科学理论的出现,科学正在一步步逼近这一知识盲区。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是思维障碍,而不是技术障碍,而要解決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中国哲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哲学思想在其中要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在系统科学内部各种理论观点犹如一盘散沙,需要有一种哲学思想来统领。
从建立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到引领科学研究深入到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和任务,中国人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必然承担者,这也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历史责任。
近几十年来,为了探索人体经络、气功的实质,中国的科学家真没少下工夫,也没有少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就是不见有突破性的进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宇宙观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用分析思维的科学方法去解决综合思维的科学问题就犹如缘木求鱼,一百年也不会有收获。然而他们锲而不舍,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让我为之感动。我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坐下来,把第一次浪潮的《易经》科学、第二次浪潮的经典科学和第三次浪潮的系统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真理顺一下,用《易经》科学的宇宙观统领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综合思维思想体系,科学研究工作才能跨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推荐阅读:
会计基础第十章讲义07-31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讲义08-10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第十章小结12-15
第十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10-14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课后练习(2016)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11-22
社会工作法规第06章 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08-27
河北省房地产估价师《经营与管理》:第十章物业资产管理考试试卷08-30
矫正工作会议简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