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2024-12-04

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11篇)

1.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一

关于任务驱动法电气控制的论文

摘要:

结合工厂7S制度下手,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实习其实是学生对岗位的一个认知,所以一定要注重实习场地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7S管理制度为切入点,明确学生在实训课中的各项责任。在我校在实习场所都张贴与企业7S相符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

关键词:

电气工程论文发表,发表电气控制论文,电气工程论文投稿

1、结合工厂“7S”制度下手,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实习其实是学生对岗位的一个认知,所以一定要注重实习场地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7S管理制度为切入点,明确学生在实训课中的各项责任。在我校在实习场所都张贴与企业“7S”相符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7S标准来规范他们的实训,让学生在实训工场除了锻炼相关专业技能之外,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细心教导的同时,更加要寻找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优点相互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树立学生具有爱心与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为止,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以实训为主,在实训过程中经常与电打交道,在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触电事故。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强调用电安全,不乏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总要试一试,这样的学生不但自身安全无法保障,更有甚至可能早晨无法挽救的损失。因此,加强学生尤其团队中队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本组内组员的自我管理恰好能避免上述的弊端,教师就能分出身来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激发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

有些时候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以鼓励,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培养而成的。

我时常在备课时要结合生产生活的案例,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并根据实际工厂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法让他们体会到书本理论并非空洞无用,从而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时,传统步骤如下:首先找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一个正转控制线路。接着,以起重机的吊钩需要上升与下降为例,提出如何使电动机实现正反转运动。运用任务驱动同样过程如果反之:先提出起重机的吊钩电气线路需要安排电工组安装,下发安装单到各个分组,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探索积极性,然后每一个小组发挥组员探索知识,总结讨论每人组员的思路,并适当在班级中讨论。

此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为什么用常闭触点进行联锁,如何避免主电路短路等等知识点,并讲出道理来,以便了解学生是真正掌握本章节的重点。东西依然是从书上搬过来的,通过任务驱动法,把生产车间完成的事情之间搬入课堂,让学生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提升到最高,老师可以从传统讲授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投入课堂的监控中,能更好使学生融入以后的工作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分组教学也存在了弊端:整个学习过程中班级那部分学习惰性比较重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这些学生中势必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加之这些学生自身所存在的惰性思想,技能的差别、智力的差异等就会更加加大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要求也随之更高,并且要在小组团队中形成督促机制帮助这一少部分学生早些使他们的学习风格与老师预期要求想匹配,或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适时为他们做出一些便利,尽可能地使之迅速缩短学生相互之间的差距。总之,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是在教学手段基础上的改革,更是由“传统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项体制革新。通过实践证明,实施分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但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真正让职业教育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2.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二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法完成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这种情况, 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本着以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提供任务训练, 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1 任务驱动的含义与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 提出任务:主要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设计任务, 主要还是以企业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设计得恰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任务:要对学生加以引导, 对具体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提出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技能点。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完成任务:这个过程, 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教师的提示下, 根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应用到任务中去独立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4) 任务评价: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要对其及时做出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 导出应用到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对完成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 强化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2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教师上课前的任务设计, 主要是将企业中做过的项目拿来, 要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要围绕教学大纲展开, 一个大项目确定一个大任务, 然后将大项目下的子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 那么这些小任务就要进行归类, 看各自都应用到了哪个章节的技能点。这个工作是教师应该下功夫做的。

(2) 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由传统教学的讲授为主, 转变为以学生做为主, 教师引导学生去做。

3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前后的效果对比

改革前:教师就是以讲授为主, 介绍3DMAX软件的使用方法, 讲解操作命令的用法。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职业学校的育人特点应该以职业化为主, 学生认为学习三维动画设计只是会使用该软件就可以了,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学生没有自主性, 完全是由老师占支配地位, 独立完成动画短片的能力差, 教学效果欠佳。

改革后: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 通过任务实施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改变了简单重复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 在技能操作中加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习惯,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任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能主动去学, 去分析任务, 去完成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 就会认真去学习知识点及技能点, 学生占主体位置, 老师占主导位置, 教学效果非常好。

4 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的育人特点是培养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 所以, 对于《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热情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具有一定的教学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冬梅, 肖祥慧.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 2005 (10) .

[2]赵居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 2008.

[3]黄育芹.三维动画设计CS超梦幻网页创意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三

如何依据教材特点,立足学生实际,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是笔者多年来教改探索的核心。经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比较,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既能充分发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操作性较强、可分解成小“任务”教学的优势,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衔接学情,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可以科学化解学生中的“剪刀差”问题,十分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谈谈笔者近年来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一、教材内容化整为零,以小任务达成总目标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高度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现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多以线性方式展开,如果在教学中仍按传统的章节分类讲授,势必降低课程的实用性,也缺乏趣味性,不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困境,而且,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巧。如果教师能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个个小任务,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这些任务当中,让学生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意识指导下,自发地学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唤醒学习热情,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例如,在学习Visual Basic语言基础知识时,笔者将概念性知识、函数、变量分解到各个章节和任务中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如将时间函数放在记时器任务中学习,将随机函数(RND)放在抽取幸运数字任务中学习等。又如,将变量的类型——整型、单精度型、双精度型调整到程序结构的循环语句中合并学习,让学生既学习循环语句又感受三个变量数据保存范围的不同。笔者设计了求阶乘的任务:首先让学生在命令按钮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求5!,通过调试,学生写好如下程序: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Integer:X=1:for I=1 to 5:X=X*I:Next I:Print“X=”;X,运行得出正确结果。然后让学生把程序稍微修改一下,求10!。这时很多学生会迅速将程序中For I=1 to 5语句的5改为10,运行后却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提示对话框。这时学生纷纷自发地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试着将变量的数据类型进行修改,把变量X定义为单精度浮点型,终于得出了正确结果。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已基本明白了不同数据类型对取值范围的影响。举一反三,再要求学生修改程序,求100!时,学生就会自觉联想到应该将数据类型定义为双精度型。这样,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解决,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得以圆满完成。

二、教学形式化整为零,以小群体教学实现共同提高

这里所说的教学形式,特指课堂组织形式。所谓“教学形式化整为零”,是指课堂组织形式由原来的面向班级整体教学转变为成立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实践经验等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同样一个内容,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早已掌握,有的学生却还云里雾里。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传统教学法,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因已经掌握而无事可干,而另一些学生却因听不懂而放弃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变整体教学为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可有效解决上述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扰,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窗体和基本控件一章的命令按钮控件和文本框控件教学中,笔者分别在两个班级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在面向整班教学中,笔者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具体讲授了两个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还运用示例作了演示,结果发现学生的學习状态差异很大:有的已经在探索控件的事件过程中的程序代码,而有的还只停留在控件属性的设置上,有的就干脆坐在那里发呆。而在另一个班级,笔者将“设计简单计算器”作为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按“先进”生与“后进”生搭配、内向生与外向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的原则,成立四人小组,课上将任务交给各个小组去完成。各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很多问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因此,最后各小组提出的都是相对集中的层次较高的问题,笔者用了不到2个课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指导。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课后测试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剪刀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实现了共同提高的教学愿望。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十分明显,但与其他众多的教学法一样,它不会、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如果运用不当,或许其优势也会成为劣势。因此,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务设置适度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模块,再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做到任务大小适度。同时,要注意分散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做到任务难易适度。

2.小组搭配适当

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互补性,特别是“先进”生与“后进”生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同伴作用,通过组内讨论交流,以“先会”带“后会”,使“后会”者在“先会”者的指点下及时获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先会”者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既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又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实现“先进”“后进”共同提高。

3.评价反馈适时

评价反馈是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清醒剂”与“催化剂”。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4.任务驱动型作文教案 篇四

先来看看两道题。

甲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圆明园兽首铜像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去,流失海外。今年3月25日,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再三反对和抗议,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仍悍然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

乙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两道题目

甲是某教辅资料的考前押题,乙是江西2009年江西卷的高考真题。当年有许多考生按照教辅资料提供的立意去应考,结果全部判为不及格。

乍一看,两题均是以“法国佳士得拍卖中国圆明园兽首”的新闻事件为材料;但仔细一瞧,却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甲题是让考生针对整个新闻事件,自选角度进行评论。而乙题则要求考生针对蔡铭超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搞清楚甲乙两题的区别而匆促作文,就会大意失荆州,掉入跑题偏题的泥淖。

有鉴于此,江西高考命题组,每年都要以“于稳”的名义,撰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江西卷)阐析”,并公开发表。其目的,就是要把江西命题组的命题思路,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意图,传递给中学师生。

甲题是从材料得观点,然后可以抛开材料写文章。

乙题是就材料之事,谈自己的看法,或析原因,或谈理由(不得抛开材料)

无独有偶,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负责人张伟明先生,也常常以“余闻”的名义,撰写此类文章。

有鉴于此,江西高考命题组,每年都要以“于稳”的名义,撰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江西卷)阐析”,并公开发表。其目的,就是要把江西命题组的命题思路,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意图,传递给中学师生。

无独有偶,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负责人张伟明先生,也常常以“余闻”的名义,撰写此类文章。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新材料作文

材料往往滴水藏海,内涵丰富,任选一个点 都可以立意

任务驱动型 就是这样而来的

析现象,挖本质,找原因,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甚至驳论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对此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任务驱动型作文 就是这样为了防止套作出来的,所以 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加大限制性。

该类作文审题基于一个前提:从整体上理解材料,强化读材料的整体意识。

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一道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写作时,可以选择“批判者”与“建设者”中任一种人或其表现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这两种人或其表现进行比较。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

这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具体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呢?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这个材料如何审题呢?

要完成的任务是,选择一篇

理由是 有人情味有温度

写作的关键 就是挖掘材料蕴含的有人情味有温度

一、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材料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

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要体现思考、权衡和取舍。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应该圆满完成题目指定的任务:挑选出一则最能“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新闻。

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无限生发,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相当多的学生 漠视任务,开头结尾都不说 我选哪一个,也有人另搞一套 这三个我都不要,还有人 三个都要,这就是不明白任务驱动

可这样引导学生 你是编辑 你既不能空版面,同时又因为版面放不下 只能放一篇,所以 你得说服领导,阐明你选择这篇的理由

(第一步,分析各方(各小材料)的优劣点(或叫好的方面与不足)材料1体现,诚信让社会有温情,但材料中,诚信其实是职业本份。材料2体现,敬业让社会有温情,但材料中,敬业其实是职业本职。

材料3体现,宽容让社会有温情,但材料中,宽容也画展方没有办法的选择。

第二步基本构思:

如果选定材料1,那么接下来首先得谈: 1.概述三材料的事例与主旨,亮出观点。

2.就材料1分析,为什么材料1能体现社会的温情.3.为什么材料1比材料2更能体现社会的温情,可一分为二地谈材料2。4.为什么材料1比材料3更能体现社会的温情,可一分为二地谈材料3。5.总结)

二、评分标准

1、选择没有对错,不分优劣;关键看理由,理论支撑,事实依据。立意有写作之上的优劣之别,没有评分上的高下之分。先选一个,再结合材料论证为什么选这个。

2、文章要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但并不意味要对三则材料平均使用力量;可以并且应该突出所选择的的那一则。如果仅仅分析一则材料没有顾及另外两则,降低一个档次给分。

有人说 这样的文章就事论事,难出深度。

看一篇例文吧 《最暖是温情》

本文倒数第三段,就是出深度的所在。

深刻是思想

思想很难教会,但有一条 弘扬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洞悉本质

发现趋势。

但这例文缺点也明显:三个案例平均使用力量,看起来面面俱到 ;其实

力有不逮 每一个都说不透,一定要侧重

再来看一篇例文《以爱化之》

这篇比上一篇更好一些,既有权衡比较 又重点突出,所以,比较分析很重要。

(如果仔细琢磨,任务驱动型作文 很可能更应用文联系起来考,比如 写信 提建议 撰写发言稿,给报刊投稿。发言稿 要口语化

要注意称呼和结尾

写信要有格式

注意语气,给领导提建议 要得体。)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生活不会非此即彼。任务驱动型作文,大都设计了一些新与旧、是与非、能与否、成与败、好与坏、美与不美、该与不该的情境,让考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去寻找真理适用的范围和边界;让考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去发现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让考生拨云见日,想办法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让考生通过剖析具体的、个别的案例,去发现和归纳同类问题的共性和规律。这些作文题大都没有预设主题,没有限定立意,比较开放,鼓励考生根据材料,结合生活,独立思考,自定立意。写什么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别重要的是如何写。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对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条分缕析,摆出具有说服力和证明力的铁证,有理有据地自圆其说,并且使人眼前一亮。

从考查内容方面来讲,特点有四。

第一个特点是,特别关注考生的思想发育和精神成长,考查考生现代公民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

第二个特点是,特别关注考生的经历、见闻、感受和思考,考查考生的生活智慧和做人境界。

第三个特点是,特别关注考生的思辨能力,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证能力。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任何真理再向前一步都可能变成谬误。高考作文还特别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 第四个特点是,风花雪月的文学趣味在不经意之间被淡化,严谨治学的实证能力被空前重视。

趋势备考:准备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最新动向。思想备考: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智慧的现代公民。高考作文考查的实质,是通过某个特定的角度、某一特定的侧面来考查考生的思想、情怀和智慧。有了思想、情怀和智慧,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顺利押中每一个高考题,轻松应对每一则作文材料,圆满完成每一道高考作文题。

思想备考的核心: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有境界的现代公民。在当下要点有三。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培植现代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治(规则)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幸福观。

每一个词,每一种意识,每一种观念,都要开展主题阅读和定向积累,并且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去,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思考。

思想备考的要点: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要坚持观察、记录并剖析身边的新人新事新生活,积累自己独到的发现。要持续关注、收集并剖析负面热点和案例。重在挖掘和弘扬其中的真善美、揭穿并鞭笞其中的假恶丑。要不断关注、收集并剖析各种负面现象和报道。仔细剖析其危害,深挖其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之道。要留心收集、整理并剖析名人案例和名人传记。如学界泰斗、商界领袖、政坛精英、艺术巨人、娱乐明星、道德楷模、青年俊杰。梳理他们的成长轨迹,剖析他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感悟,并将这些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期收获幸福、健康、成功的人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总结为人处世的技巧。为人,要德才兼备,敢于担当,且有能力担当。处世,要利己、利人、利社会,让自己备受尊敬。学习,要态度好、方法好,学到真本领。有能力,不辱使命;有魄力,能成大事。修身,要锻炼身体,健康心态,阳光满怀,感受幸福。养性,要培养纯真的爱好和兴趣,腹有诗书气自华,琴棋书画品味佳。

思维备考:掌握辩证法原理和逻辑学知识。思维备考,首先要掌握辩证法原理。

人们常说,朋友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敌人,也就是我的敌人。这话对吗?

——要科学准学地回答此类问题,避免在作文中闹笑话,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辩证法的知识: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就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毫无是处。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各打五十大板。看问题既要全面彻底,又要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弄明白外因要用过内因起作用,抓问题要抓到关键处。

要将以上枯燥的条文,与鲜活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反复揣摩,加以理解。要逐一梳理生活中的矛盾对立现象,并与同学展开讨论。如:破与立,大与小,美与丑,快与慢,博与专,守旧与创新,普及与提高„„ 要学会反弹琵琶,与格言、谚语俗话唱唱反调,颠覆过来,看能否自圆其说。思维备考,其次不可疏忽逻辑学知识。

“做饭要放米”,简直就是废话。但如果续上一个尾巴,变成:“做饭要放米,做人要讲理。”读者眼前立马一亮。——这就是类比推理的魔力。类似的还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铁冷了打不得,话冷了说不得”“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豆腐要吃烫的,老婆要讨胖的”“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好铁要过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等等。

为什么有同学写完题目作文就写不下去?为什么总提炼不出段首中心句?为什么分论点总是在交叉?

——这都是逻辑知识欠缺所致。要写好高考作文,就应该强化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训练,让一套一套的句子,张嘴就来。

比如:由总到分的演绎推理。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岁寒三友:松、竹、梅。校园风景美:春雨中的校园是一首诗,阳光下的校园是一幅画,晨雾中的校园是一首歌。现代生活真奇怪:吃的喝的都有害,歪门邪道来钱快,房价疯涨难下来。

比如:由分到总的归纳推理。团结能人做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坏人不坏事,三个句子一归纳,就是:科学待人三要素。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几个分句一归纳,就成了: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技法解说】 所谓看透因果,就是在论证、分析问题时,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也就是将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采用点评、分析、判断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加工,榨出“油脂”,从而打通素材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进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文章震撼和征服读者的力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5年全国卷2)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经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巨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个当事人,各具风采。如何权衡,如何取舍,如何选择?答案要明确,不能和稀泥;不但要有明确的答案,而且要有清晰的理由。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权衡,取舍,选择标准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最好符合普世价值,说得人家心悦诚服。可以尝试从以下切入点去比较:时代最需要什么,人民最需要什么,祖国最需要什么,科学与技术孰为重,祖国与人民孰为重,创造、制造和享受孰为重,工作、学习和生活孰为重,谁最有榜样引领作用。

任务是

谁更有当代风采

当代风采是什么 可以自己定义,首要任务要明确,时代最需要什么,人民最需要什么,祖国最需要什么,科学与技术孰为重,祖国与人民孰为重,创造、制造和享受孰为重,工作、学习和生活孰为重,谁最有榜样引领作用,先定圈。

一定要牢记任务:找出最的那个,并且完成任务 在最显然的地方。

5.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五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所

学知识和以往生活经验自主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够将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任务驱动法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已充分彰显,教师则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只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适当的指点作用,一言以蔽之,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能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1]。

2.2实际特征

任务驱动法主要有六大特征,第一大特征为可行性,即教师布置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相符,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其次具有价值特征,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顺利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还具有生活性与意义性,也就是说任务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其道德性要求任务不能够破坏生态环境或损害他人利益。最后任务驱动法具有可持续的特征,该任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

2.3重要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知识内容融入在实际任务当中,一方面充分满足中职学生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增加教学内容的具象化、直观化,方便学生完成学习。其次,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完成计算机任务之前学生需要搜集所有与任务相关的技术资料,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在自主思考之下,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其聪明才智解决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当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当中,Photoshop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就业生活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鉴于Photoshop的基础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要技能的掌握,本文将以教学中的“图像的色彩调整”一课为例,简单介绍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3.1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目标

在本课当中,考虑到学生之间并没有使用过Photoshop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色调的内容,同时掌握基本的调整图像色彩能力。学生在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例进行仿做,自主探究调整色彩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分析示例的过程中可以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反思,并强化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团队协作精神,而通过调整色调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之前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目光,将其引入教学课堂当中。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过去没有彩色照相机因而阻挡了自己的帅气程度,现在可以借助Photoshop将过去的老照片变为彩色。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过色调调整之后的照片并与原照片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所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3.3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体任务

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统一展示调整图像色调的操作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好笔记以便能够为接下来完成任务提供必要帮助。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任务设置为为自己设计一款演唱会海报,此时需要将学生按照其个人意愿以及学习水平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且在每一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要求其组织小组成员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并且商议出设计海报的方法。鉴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缩短任务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完成海报设计,采用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使用快捷键。

3.4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基本能够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成方案,此时教师需要将完成任务的工作全权交由学生,并且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就关键知识点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尝试通过自主思考和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若小组内成员无法解决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引。完成每一模块的任务之后,组长需要负责核查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与改善,学生最后在完成海报设计后需要事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且又组员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是否存在纰漏,最后以电子档形式上交至教师处,等待教师的最终点评。

3.5展示、评价与总结任务结果

教师需要对上交的任务结果进行逐一检查,并且依据教材对于图像色调调整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两大部分。而在学生评价当中主要以小组成员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计算机应用学习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方法等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计算机学习。而教师点评除了对任务结果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度等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当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最后将调整图像色调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完成本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升华。

4结语

6.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构建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主要涉及四类主要的`知识块:硬件组装(匹配)、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

作 者:李永军  作者单位:长丰县技工学校,安徽长丰,2311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2.4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硬件组装”   “故障检测”   “软件安装”   “软件测试”  

7.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七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模式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授课是非常适宜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

1. 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进度, 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景, 把教学目标分为多个子目标, 并通过若干个实际的任务来体现这些子目标。

2.分析与完成任务

教师提出任务后, 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供解决任务的有关线索, 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提问、分析、讨论、交流, 使学生能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学习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收集反馈信息, 总结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以便及时调整和补充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这些都是传统授课法无法达到的优点。

●●常见问题分析

从各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来看, 在教学效果方面,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其特有的优势,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 任务设计方面

由于任务是展开知识点教学的载体, 在设计任务时, 容易追求任务完美化, 忽视可操作性;或为了追求任务与知识点的吻合, 导致任务出现的比较突兀。此外, 任务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之间常常存在脱节, 有时任务可能太简单, 没能引发学生思考;有时又过于复杂, 耽误课堂教学。

2. 学生态度方面

教师直接提出任务、学生被动接受任务的方式, 削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容易导致学生和任务之间的对立,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此外, 课堂提出的任务往往不分层次, 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 太简单的任务使得多数的学生课堂表现冷漠, 感觉乏味;太复杂的任务又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 使其缺乏探索的动力。

3. 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过程中, 教师考察的内容单一化, 只看结果, 不分析过程, 重点讲评优秀的作品, 对未能完成的作品较少分析。讲评的内容也往往形式化, 容易采用套话进行敷衍。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难以促进教学的优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化策略

1.任务必须目标明确, 兼具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

任务的优劣与教学的效果直接相关。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 隐含在任务之中。任务要具体明确, 任务的实现要与教学目标的完成密切相关。若任务不能很好地反映知识点, 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 也可能仍无法真正理解教学内容。

任务的引入可以由教师设问,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自主提出任务,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学习中。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 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 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 作出假设、推测, 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任务应能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若任务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即使该任务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合理丰富, 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们对凭空生造的任务有抵触心理, 而对源于生活实践的问题具有较强兴趣, 因此任务的设计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事例。

2.任务应切实可行, 并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依据目标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能力, 理解能力等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任务。

由于同一个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为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得到挑战的机会, 任务应该分层次展开, 难度呈梯级分布。基础性任务应该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轻松完成的, 深化性任务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须经过一定时间分析思考才能完成的。分层次的任务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 同时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能力的兴趣。

编程语言的灵活性使得同样的任务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 这也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励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例如猜数字的游戏, 需要使用判断和循环结构, 各种编程语言都有多个判断和循环语句可供使用,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完成设计任务。

3. 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应适当设置分组协作任务, 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精神。李克东和赵建华提出: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间关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时, 教师可对任务按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不同划分为小、中、大型任务。小型任务包括基本编程技巧和简单算法, 在课堂内当堂完成, 主要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中型任务包括复杂数据结构的设计和较难的算法, 可以布置学生课前交流讨论, 课堂自主完成;大型任务包括专题开发和课程设计, 将学生合理搭配分组, 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健全评价体系

心理学家西蒙指出, 学习就是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对本身能力的增强或者改进, 使得下一次执行同样任务或类似任务时, 比现在做得更好或效率更高。在教学方面, 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是增强和改进学习效果的必要基础。

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应该尽可能使用多形式、多维度的方法, 避免单一的评价内容。仅仅是“好”或“差”的评语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既要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 也要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对个体任务和小组任务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手段。

个体任务的评价应立足于对任务的完成情况, 评价指标包括:任务完成与否、实现方法的创意、个体的完成速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程序布局规范以及可读性等。可以评选综合最优, 也可以评选各项最优, 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好的作品进行经验分析与分享, 欠佳的作品指出不足和改进措施。

小组任务不仅要评价作品的综合完成情况, 还必须重点考察各成员的分工协作效果。评价时必须让学生全程参与, 相互交流、互评, 对整体完成情况和每个成员的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总结。采用组间互评、组内各成员自评、教师总结的方式, 对合作精神和技能发挥进行全面探讨。鼓励成绩, 分析不足, 提高学生对任务的评价能力, 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在后面的任务中加强合作关系, 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5. 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与传统的授课法相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课前创建任务, 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还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 熟练的知识组织能力, 才能设计出内容合理、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课堂上, 从任务的导出到任务的完成, 全过程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能够合理控制时间和随时了解学生解题状态, 以应对学生的新思维, 解决突发问题, 梳理学生的争议和困惑。同时, 教师需要时刻合理定位自身角色, 既要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 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课后教师须整理评价内容, 分析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定位。在平时的生活中, 教师还要多注意生活积累, 多拾取适合移植为教学任务的事例, 不断地更新完善任务序列的框架和细节。

●●结束语

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技巧、加强相互沟通合作能力。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不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 不能因为实施任务驱动法, 就排斥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能为了任务教学而制造生硬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与其它教学法各有适用场合, 只有相互配合和补充,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因其独有的优势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部分问题也逐渐显露。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 试图探讨一下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任务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1]沈莹俊.“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 2009 (5)

[2]王占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8 (4)

[3]李庆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

[4]孙雪莲.任务驱动教学在新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田师专学报, 2009 (5)

8.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八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

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自上世纪中后期在众多的学习论流派中逐步取得了相应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

养、技能实训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而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伍者,数学和英语基础差。从目前的教材来看,大部分中职版的《VB程序设计》都由高等院校教材的缩减版改编而成,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按教材顺序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身心疲惫,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来完成,则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范围、深度、广度各不一样,有些学生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有些学生却也能编写简单的程序。因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如果要大部分学生一起进步,则应采用分组协作,构建学习团队的学习方法。

第三,在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由于升学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初中都采用授导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已经非常厌烦了,而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理论知识,希望在中职学校能凭个人兴趣爱好,表现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有必要性。

二、《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远比课堂理论教学多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再让学生动手实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熟练技巧。笔者所在学校所有的《VB程序设计》课均在网络多媒体电脑室上课,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并通过广播教学,把授课和上机有机交互式融合在起来。

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专职的计算机实训教师随同上课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上机,共同解决“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有效。

同时,学校的网站和管理软件大部分都是计算机教师自行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如学校网站(ASP+SQLSERVER)、MIS系统(VB.NET开发的B/S架构)、学生照相系统(C/S架构)等,有软件实际案例演示给学生观摩,还有教师给企业开发的工资核算、仓库进销存等应用软件,它们切合实际,在“任务”设计时有很强的实操性。

三、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要先明确教学目标,《VB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该课程是一门程序编制课,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开发软件的也极少,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更是罕见,所以我们只能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教学目标。目前学校大部分的学生中,如果从事与《VB程序设计》相关的岗位,主要是高级办公软件操作员和网站建设,而这两种岗位主要涉及到OFFICE+VBA、网站的后台数据库设计,这也是我们的《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将《VB程序设计》分解成三个子目标,“对象篇” “算法篇” “数据库篇”,逐步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任务设计: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任务。

(1)“对象篇”:记事本、写字板、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形象直观的界面设计,分解成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代码等任务。

(2)“算法篇”:通过若干道简单的数学题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库篇”:针对学校的“成绩统计分析”、中小企业的“工资核算”等小项目,来掌握OFFICE+VBA、VB+ACCESS的应用,熟悉数据库的连接和记录、增、删、改等操作。

2.动态分组:由于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1)“对象篇”:采用自然组,按课堂分组方式不变,主要是学习VB控件等面向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等基础知识,比较形象直观,无需变动,可让学生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算法篇”:主要按数学与英语成绩高低重新分组,由于涉及到算法,如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开始6人一组,组内互补互助;。

(3)“数据库篇”:主要按项目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就业意向,办公软件应用、网站开发,面向实战,6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

3.材料准备:实验素材提供,与最后实战情景的创建。

在“对象篇”和“算法篇”两个阶段均要准备模仿的上机实验、可以改造的上机练习和独立的操作题,循环渐进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数据库篇”则要准备项目开发制度、需求书、开发测试流程等电子文档,介绍一些开发网站和VB论坛,模拟进行实战状态,逐步由模仿、改造,上升到应用的阶段。

4.小结评价:每个阶段均要小结,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在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师辅导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后小组互助完成,最后教师领导后共同协作完成,使得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培养创新精神。在评价方面,“对象篇”和“算法篇”可以完全由学生制订评价方案,而“数据库篇”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制订,真正实现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教学延伸: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简单的直接通过电话和QQ等解决,复杂一些则可以通过论坛和EMAIL来交流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布置、预习新的任务。

四、《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团队合作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不仅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软件开发能力都要求较高,对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即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也要能够协调各小组的团结互助,做到随机应变。

每一届学生的基础都不一致,录取到计算机专业的又可相差较大,所在设计“任务”时都要适当地调整,尽可能与当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保持一致。但这就涉及到教材不适应的问题,自编教材将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然趋势。

五、《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学生参与意识增强。

学生每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学生遇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也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更可以要求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感,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效拓广了教学范围。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如果仅仅按课本或大纲,肯定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今后就业实践的“任务”,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延伸到校外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多、更广。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们应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学活用,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业务公司售前培训、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一样,异曲同工,效果明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篇九

【摘要】

在信息技术教育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不少的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更多的应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法的引入可能会为这门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可能由于教师们对这种教学法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是对于存在的问题部分,从任务的设计和任务目标的确定、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的激发、任务的分配、软硬件设备、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五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解析,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任务驱动 【论文创新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成为作者思考的课题。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实施过程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存在的问题部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解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计算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笔者曾经在《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进行阐述,本文将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有以下过程。1.设计任务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将决定这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有综合性、实践性、要有吸引力、要有可扩展性,还要有差异性。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 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任务的设计,好的任务才能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要仔细分析教学目标,统筹兼顾,精心思考,这样确定出来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2.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

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

如在讲授PowerPoint软件的教学中,我就确定了如下的思路:让学生先观察我已经制作的作品——校园风采,然后自己讨论,接下来介绍有关这个软件的基本工具,最后才指导学生开始完成任务。

3.完成任务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接下来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在www的应用这节课中,在学生已经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给学生边讲解边演示,而是先邀请熟悉浏览器使用的学生上台介绍、示范,自己只是适当地做一些补充,并对介绍详细的、好的部分给予表扬。然后学生分组完成设计好的任务,我只是对理解慢一点的学生稍稍做一下指导,其他的学生则自主完 成。

再以画田园风光图为例,对于农庄这一图案,就涉及如何画圆角、正方形、等腰梯形,如何填充颜色、画瓦砖;对于太阳、树、牛这些图案,就涉及如何导入图片,并如何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对彩云这个图案,又涉及到如何将在Word中编辑好的图片剪切过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先去查有关的资料、书籍,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终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新的任务,对于这此任务,我不急于让学生完成,而是把这个任务布置为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引入做准备。

4.交流心得

这是学生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足,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如在讲授在word中输出特殊字符这节课时,学生完全凭着自己的尝试,试出“v+1(在智能ABC状态下)”这种不常用的方法,并且将这个新发现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同时还总结出了多种快速输出特殊字符的方法。

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学模式要灵活,不能生搬硬套,每种模式都有特点、适用范围,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素质。要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面笔者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和大家来共同探讨:

1.关于任务的设计和任务目标的确定

实际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和任务目标的确定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主张教学目标隐含于任务当中,让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来明确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流于形式、忽视目标。

例如,在全景图的制作这节课中,有位老师将图片给学生,在简单介绍一下Ulead360的使用后,让学生动手做全景图。这里教师只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和任务,学生因为新鲜感而去参与,可是最终活动结束后学生仍然不明确他们学到了怎样的知识、掌握了怎样的能力、以后在何种情况下还可以去应用这些东西。这样就背离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了。

因此,任务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很关键一步,其好坏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应当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细分出一个个小的目标,并且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学生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总的学习目标。另外,任务的设计还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例如: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任务,用PowerPoint制作设计一组反映旅游风光方面的作品作为一个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和播放、用9个学时完成。然后,教师可将这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分别为:①演示文稿的创建与旅游观光文字内容的添加;②旅游观光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体材料的插入和调整图文布局;③幻灯片文字和图片等内容的美化;④幻灯片播放切换和动画播放设置。完成了以上四个小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大任务旅游观光作品的制作,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2.关于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的激发

不少教师认为是任务的趣味性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这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教师设计任务的眼光绝对不能仅仅停留于趣味这个层面。

著名的“期望×价值”模型提出:学习者愿意花在任务上的努力取决于以下两项因素的乘积:①学习者对能够完成任务的期 望和对成功后带来的回报的期望;②学习者看重这些回报或参与任务机会的程度,也就是对任务价值的评估。这两项因素的关系是乘积的关系,因为只要有一项不满足,那么学习者就不会投入任何的努力。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应当很好的把握住这两个因素。尤其是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最好确定那些更容易激励学习者关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内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这个方面应当是具有优势的,但前提仍然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正确把握上。

3.关于任务的分配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协作式学习和自主学习。

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模块的都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协作学习,教师往往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任务,然后规定时间让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习经验和成果的共享,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协作学习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不明确。比如一个小组拿到一个任务,很有可能最终演变成一个人的事情,小组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可能会自告奋勇的承担全部任务,而动机不强或能力不够的学生更容易扮演南郭先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在分 配任务的时候就确定一套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方案,最终保证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

4.关于软硬件设备

在硬件设备方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最好在具有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而另一方面,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任务,这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应付各种突发事情的能力。

5.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近年来,在教育界似乎大家一致都抨击着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比如:“填鸭式”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扼杀创新型人才等等,事实上,任何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和适用性,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光要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一些原理性的知识点的教学采用讲授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些具有清晰结构的知识通过讲解和演示就能被学生很好的掌握。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 等课程,则不宜采用。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例外。

三、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则花在动手摸索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利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考虑它的适用性,避免走入不必要的误区,带给教学反面效果,应当确保它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被合理、正确的应用。【参考文献】

10.4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 篇十

历城二职专

刘善华

建筑CAD的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实践应用才能熟练运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筑CAD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事先给学生给定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在我校建筑专业教学中逐步应用。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1.“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在建筑CAD学科上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比如我所带的学生中,有的对计算机操作较熟练,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每个“任务”中涉及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3.“任务”设计要注意建筑CAD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注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避免建筑CAD以单纯的技术教学,通过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天文、地理、美术、科技社会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11.浅析小学语文任务驱动法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任务教学法;效果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行语文的学习的过程当中,设立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激发出学生浓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求知欲的激发下,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顺利地接收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主学习意识。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是依托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法,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目标任务的设定和搭建合理的教学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在,很多学校都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值得大家关注。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可以一概而论,而应该辩证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立足实际,创新理念,机智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层层划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鲜明的计划将大任务分阶段性完成,不断地向总任务一步步靠近。也就是将一个大的目标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分化成教学情境的不同小节,每个小节都务必达成一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烈倡导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为学生设计任务

教师必须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不同学段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等,设计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難点,再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开发并生成新的语文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分为三类任务——单一任务、梯次任务与综合任务。

单一任务是识字类、朗读类、记忆类任务,梯次任务是具有层次性和选擇性的任务,综合任务是听说读写结合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来设计这不同类型的任务,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任务,实现发展。

二、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在布置好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全身心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与引导,需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巩固新的语文知识。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而非越俎代庖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精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的语文认知水平,准确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当然,还要告诉学生:在语文探究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可以通过下列诸多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查阅学习辅导资料、同学与老师、上网查资料等。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仅适合于指导学生完成比较单一的语文学习任务,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甄别能力、整合能力、运用能力等毕竟有限。

三、进行效果评价

在任务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效果评价了。因为任务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结果评价法。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难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从过程看,他们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是完成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对他们也要予以肯定的评价。

以上,我们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榜样的力量1下一篇:火车学生票购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