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

2024-08-10

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8篇)

1.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 篇一

关键词: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综合统计,设计,开发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信息系统在应用上概括起来说是向着高层次和普及性两个方向发展。从信息系统应用的高层次上来讲, 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某个表的简单查询, 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央处理机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将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大型主机联网, 可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统计和查询, 而是追求更为完美的人机结合, 最为先进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工智能和现代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结合的产物, 在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引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智能化设计和实施, 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

2 综合统计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 供电管理企业对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来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供电管理的要求, 建立一个功能全面、性能完善的供电管理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就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智能管理的思想, 以某供电公司综合统计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了综合统计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维护和通用工具两大部分, 系统维护中的功能为高级用户可用;通用工具中的功能为所有用户可用, 但其中的部分功能只能在该用户对某张报表具有全权操作权限的时候才能使用。

2.2 报表管理模块

报表管理模块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模块, 也是整套系统的核心部分。供电管理综合统计的日常业务在该模块都能够得以体现, 该模块不但负责数据的收集、还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 (汇总数据、计算数据、校验审核) 和分析, 是本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主要包括的子功能模块有表格管理、打印、报表设计、工具和统计图表。

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信息的搜索、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与传播等功能。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高效率的系统所必须的。开发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和数据库设计的关系, 遵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数据库设计。相应的数据库设计可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及物理设计。

系统数据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系统表、数据表。系统表是指用于存放报表信息、实现安全策略以及其他功能的数据字典;数据表用于存储用户需要的数据信息, 按照统计的目的分为数据源表和汇总表。根据关系数据库的范式要求, 将系统表和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全部设计成满足第三范式要求。

2.4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安全技术主要指通过对系统功能的设计, 来完成的安全性机制, 如:身份识别和认证, 访问控制, 加密, 备份恢复, 日志等。⑴身份认证。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方式实现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访问本系统。登陆密码采用单向加密技术, 这样即使数据库管理人员也不会利用职权或通过解密的手段而得到用户的额外信息, 从而保证了密码在数据库中存储的安全性。当用户使用系统时, 系统首先打开登录界面, 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密码在界面显示的时候以非明文的形式出现, 避免泄漏, 可以设置最大登录次数, 例如:密码3次输入不对, 则退出系统登录, 在日志中记录相关信息。⑵访问控制。对于系统的功能模块采用角色访问控制, , 将用户分为数据录入人员、中间级用户、统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几大类, 他们对系统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分配不同的角色, 令其可以操作不同的系统菜单;对于系统报表的操作采用自主访问控制, 将对报表的操作权限分为无权查看和全权, 对每个用户分别指定该用户可以操作报表的权限。采用两种访问控制结合的方式, 灵活而方便的实现了不同用户对报表和功能的不同权限。

2.5 系统的开发环境

数据库选择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arde, 它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 通俗地讲它是用方便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大量有规律数据的集合, 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数据字典与数据分离, 数据字典里存有用户信息、用户的权限信息、所有数据对象信息、表的约束条件、统计分析数据库的视图等。

参考文献

[1]谷淘.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17) :96一97.[1]谷淘.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17) :96一97.

[2) 唐桂华, 夏晖.我国MSI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2) :22一24.[2) 唐桂华, 夏晖.我国MSI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2) :22一24.

[3]邝孔武, 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邝孔武, 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 篇二

飞塔至今已销售70多万台产品,拥有60多项专利,并有10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FortiGate安全平台提供了将ASIC加速性能、多重威肋响应及深度威胁情报融合在一起的强大功能。在网络、安全和内容分析方面,飞塔采用了创新技术,系统整合了业内最广泛的安全技术套件,包括防火墙、VPN、防病毒、入侵防御(IPS)、网站过滤、反垃圾邮件及流量整形,所有这些套件都可以单独部署来补充传统的解决方案,或者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全面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公司还利用管理阵列、分析、电邮、数据库及终端安全产品,对上述解决方案进行补充。

3.信息科技公司如何注册? 篇三

1)、股东、法人身份证及联系方式;

2)、公司名字、经营范围;

3)、注册资本及出资比例;

4)、注册地址租赁协议和房产凭证复印件;

5)、财务人员上岗证与身份证复印件,照片2张;

6)、其他注册材料;

北京注册信息科技公司费用主要包括:

工商注册登记费 注册资本0.08%

组织机构代码登记费 148元

税务登记费 20元

验资费 3~50万元 1000元, 51~100万元 1500元,101~500万元 2500元,

501~1000万元 3500元,1001~万元4500元,

~5000万元 6000元,5001~1亿元 8000元

注册公司代理服务费 面议

注册北xx信息科技公司名称参考:

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XX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备注:XX为符合工商规定的任意名称(可参见《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北京信息科技公司注册流程及时间:

第一步公司名称查询与核准(三个工作日);

第二步开户验资(五个工作日);

第三步申领营业执照(三个工作日);

第四步申办组织机构代码(二个工作日);

第五步申领税证(二个工作日);

第六步开设银行基本户;

第七步申请发票购买薄(二个工作日);

4.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篇四

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XXX年,是一家专业的IT技术服务公司。公司立足高端IT技术服务,专注于打造一支高技术、高效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团队。公司致力于整个IT 资源的整合,全心全力打造XXX地区最专业的IT服务团队,提供科学精准、人性化

XXX的成功。的专业IT技术服务,通过我们的为企业信息化平台保驾护航,为用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用户的成功就是

[ IT外包服务 ]

计算机维护与保养

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维护与保养

其它设备维护与保养

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

政企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 IT专项服务 ]

IT专项服务(IT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部署集成、系统整体维护、大客户专署服务、IT服务管理、IT技术培训),让您真实感受到专业化、贴心式、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

[ 公司产品 ]

XXX科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桌面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网络管理到IT服务管理等方面。这些产品和方案全部采用

XXX科技自主研发的管理、侦测等技术,具有产品高度集成、支持异构网络、功能完善、易于部署,应用灵活、方便等特点。

[ 核心竞争力 ]

技术:过硬的软件研发、技术支持及优秀的专家团队做后盾文化:舍得的精神;精益求精,无微不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普通变的不普通

服务: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

价格:低成本的运作使我们与客户达到双赢

公司期待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与各类客户和友好伙伴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携手共创国人新经济的辉煌。

XXX科技为您提供的服务

5.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五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才

前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重视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建设,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相关单位了解并做到以下内容:

1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

要知道,由于档案被长期保存在密封的空间内,经常会受到潮湿环境以及火灾的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必须支付一定的文档保管费用。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系统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以及无纸化的出现,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档案工作将以多种多样的形式面向整个社会[1]。

另外,从档案信息化的角度看,环保档案管理的科技信息化也迫在眉睫。现今,许多的环保档案工作人员只是将档案管理的形式停留在一个肤浅的表面上,对信息化的理解过于狭隘。环保档案工作人员只是一味的照搬传统体制手法进行工作,而忽视了信息化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甚至于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没有充分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化改革,只是进行口头的讲解,并未进行实际上的落实,这不仅消耗资源,不利于环保,更加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环保档案局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法

2.1 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

首先,环保档案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意识,突破自我,对信息化进程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进行信息化模式的调整,加强环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根据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信息化改革。另外,單位人员还要根据环保局的自身发展情况,为单位内部的发展制定适合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对档案包含的文件、数据以及软件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为整个档案管理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直以来,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单位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虽然也可以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却缺少一定的效率和保障。所以,在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在内部构建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档案管理单位就可以运用高科技的管理系统,促进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在整个档案管理单位中,不仅可以为档案管理人员节省一定的时间以及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永久性,这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2]。

2.3 重视人员培训

相关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知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工作人员要想更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尤其对当前情况而言,相关档案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促进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单位还要定期为员工安排一些专业技能培训,让其在不断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注重这点内容,为其日后快速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2.4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环保档案局进行科技信息化的基础,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加大物质基础的投入,让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完善合理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加强信息化改造,如果某一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力有限,也可以进行分期式的投入,首先进行硬件系统的升级,加强信息安全式的防护[4]。第二、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单位内部结构的不同特点,加强其硬件系统的建设工作,以保证其日后更快更好地发展。

2.5 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化制度

合理科学的制度能够保障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运行,所以,环保部门以及档案建设部门应该全力改善信息化体制,确保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过程当中都能实现科学信息化。安全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稳定的网络平台,对于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时刻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拥有较高的警惕性,了解安全管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身份认证、使用杀毒软件等方式,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严格管制,以此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它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管理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单位还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体制,为档案的保密性做出更多的努力,真正地将管理档案的重要价值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单位的不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整体的工作效率,最终为我国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丽英.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2):195-195.

[2]龚霞,钟霞.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19-20.

[3]张永宽.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4,12(8):232.

[4]管意.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大陆桥视野,2014(22):92-93.

6.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 篇六

【关键词】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的合理实施可以对社会科技活动起到高效的控制、调节作用,而创新其管理体制也有利把握科技工程的总体方向,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体现。因此,提高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构建信息化的开放式科技管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科技管理创新发展的状况。

一、科技管理的实质

1、科技资源配置

受经济全球化和知识革新的影响,国家、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渐从资本、经济等方向朝着科技实力竞争发展,因此科研项目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已经不仅仅是影响着科技工作的整体,更是涉及到了国际层级的角度。管理就是利用合理的手段有计划的组织、调控、领导其相关部门和行业进行工作,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扩大到最大。

2、科学技术源泉

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是促进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进步的源泉,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从未停止过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信心化建设,将科研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科学管理方式对科技管理进行合理应用,实现资源的有化整合,达到与预期一致的管理目标。

3、科学技术政策

科技管理体制得以合理运行的关键就在于可以贯彻落实科技政策,并发挥其科研项目的潜力,并能够适应与日俱增的经济变化,实现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摆正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方向,而科技管理创新工作也随着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具备现实意义的模式;并作为保证科技工作有条不紊运行的关键存在着。因此,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成为了如今热议的话题之一。

4、科技创新体制的变革

如何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制度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就要掌握如今的社會形势,并结合科技体制改革的这些年中发生的变化,将其转化成不竭的动力;使之成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成为科技创新的有利保障。制定与我国经济制度协调一致的科技创新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既不受到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影响,又要确保科技创新制度要符合其社会发展。

二、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

科技管理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革,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基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从法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上,一直被某种制度所局限;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也存在着定位不合理的情况;而当前科技管理制度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很明确,但是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利用和配置;因而无法做到与市场经济体制协调一致。资源供不应求,或存在资源稀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决策机制与发展需要不一致

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与制定就是要以社会发展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决策力度与发展步调不一致就会导致其发展跟不上节奏。调控能力缺乏实效性,整体体制过于官僚化,从国家角度考虑,其中也是有很多不利因素存在的。这与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有一定关系;国家和政府不能予以引导性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都是致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3、适应变革的基础薄弱

科技创新中的各级创新主体不能适应变革的速度,在中间环节面临着严重的创新能力不够问题,科研团队研制的运行机制不能满足其科研活动的多样性。失去人性化、灵活化的发展前景,人才创新力不能被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浪潮,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步伐,很多机制变得僵硬,最终淡出发展的舞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当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旧制度和新制度之间的冲击导致的。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要想实现对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发展,就要扎实稳定的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并制定能够解决的策略,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管理道路,保证我国科技发展的始终以健康、稳定的状态存在着。

三、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自身发展为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的罐体体制,对科研活动予以级别管理,将商业运行模式作为推动其活动的主要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的创先,按照其核心内容来说,就是设定了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政府和企业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创新资源,保证创新价值的灵活性,建立层级分明,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创新体系,在制定并确立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保证政府和市场之间职能界定,通过法律法规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开展,利用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作为科技发展的方向,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技术活动的正常运行,明确国家在重大科技平台和公公技术领域的供给作用,保证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的实施,并对机构体系职责加以明确。

四、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很多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法律框架,科研项目的发展也随着科研组织的不断壮大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并加以定位,但是在大部分的科技研究组织中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都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

1、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从客观要求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客观需求,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予以严格的标准;充分调动社会的竞争力和市场积极性,加快资源合理配置速度。

2、宏观决策机制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科技创先中的宏观调控手段与科技创新的发展不能相适应,在宏观决策体制不能与实际发展情况步调相一致,加强对宏观调控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官僚化过于严重。科学技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诸如高层科技决策评估和监督层面上相关部门无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科研项目就无法顺利展开。

3、科研体制受传统制度影响严重

科研项目的创新主体对于制度变革的适应性需要向更高层级发展,企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科研活动的适应性过低,管理体系过于僵硬,无法激发科研人员的思维,也不能与创新发展规律相适应。

通过对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分析,上述不足之处的成因还是由于旧制度及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只有不断对科技管理中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及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有效解决为我国科技体制创新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体系重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自身发展水平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場经济及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使科研活动实现分层次管理,通过商业运作模式对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未来改革的趋势。不断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体制,在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实现科技宏观管理的调节作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各自职能的所属范围,通过各种经济手段的合理利用对社会资源配置及科技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建立符合国家实际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

逐步使科研机构体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各类科技项目及其承担单位建立适宜的监督评估制度。发挥各级科协或科学共同体等社会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不断进步,在科技投入方面将企业家的捐助资金作为一个有力补充,积极引导非营利科研机构及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六、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工作模式源于传统工业化时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是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实现信息化管理必将带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将会促进科技管理发生重要改革,进而使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科技管理体制信息化不仅对于全面高效地管理科研信息,而且为决策者提供重要辅助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能对科技工作者的动态详细了解,对于促进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使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解放科技人员生产力,促进行政能力的整体提升。提高科技竞争力,推动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是要具有信息化的战略思维,成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结语

科技管理创新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要见面礼综上,科技管理创新要符合我国国情,建立诸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科研机构治理结构等符合科技体制所需的基本法律框架。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上,信息化对于科技管理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建立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赟星.浅谈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

7.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篇七

关 键 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31-02

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

在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的今天,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往往涉及范围广、客户多、金额大,在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声誉损失。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表示:“如果银行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科技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是银行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 关乎银行声誉、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表1显示了近年来商业银行发生的几起典型信息科技风险事件。

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系中,信息科技风险被视为操作风险的一种。它具有区别于一般操作风险的特殊性:(1)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使用外包和新技术使得风险控制的复杂度大幅提高。(2)潜伏性、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比如,通过充分风险论证的生产系统,短期内无风险隐患,而随着生产环境的压力逐步扩大, 系统的脆弱性就会逐步暴露;一个具有很高安全性的电子银行,随着病毒的不断变种,黑客技术的提高,新的安全问题就会出现。(3)信息科技风险一般不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其造成的间接损失难以计量且极可能引发声誉风险。(4)影响范围广。单个信息系统的故障就可能影响银行多项业务。 在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形势和背景下,信息科技风险也趋于集中,成为惟一能使银行瞬间瘫痪的风险。

从国内的监管导向看,笔者认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保证银行业务的稳定和连续;二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如果不能实现这两个目标,则可能引发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的影响因素

从前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两个目标出发,可以通过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来了解引致信息科技风险的原因。影响银行业务的稳定和连续的因素主要有软硬件故障、人员误操作、关键人员离岗、系统超负荷运行、网络瘫痪、电力中断、病毒传播、应用系统及版本出现异常、数据缺失或丢失、外包服务不到位、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设备、缺少业务连续性计划、灾备基础设施不健全、日常应急演练不充分,等等。影响客户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内部人员利用流程、权限漏洞盗用客户数据;外部人员运用技术手段侵入系统盗用客户信息;内外勾结盗用客户信息、外包服务商泄密等等。

以上这些因素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形态分为7个类型,吴博(2010)将其中与信息科技风险的损失事件有关的三个类型整理后大致覆盖了引发信息科技风险的因素,见表2。

当然,上述这些影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仍只是引发信息科技风险的中间变量,其本身也可被视作信息科技风险的表现形式。透过这些表现可以很容易发现管理不到位才是导致信息科技风险的最根本原因。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有力支持了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扩张。但同时,管理、运行维护跟不上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运维”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监管部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生的信息科技风险事件中,多数事件发生都源于制度不健全、流程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很少有纯粹技术原因引发的事件。因此,可以说管理到位是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关键。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措施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贯穿于信息科技工作的全流程,涉及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需要由信息科技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 完善风险治理架构,各司其职。构建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大防线,即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审计,从三个不同角度、不同纬度,对风险进行立体防控。需要注意的是三大防线的安排不应是简单的对应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业务连续性计划制定、应急演练、系统开发、外包管理等信息科技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实现风险管理的前移。

2.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重在执行。建立、健全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并认真执行。制度建设要从新产品上线或新系统投产前开始,要建立完善的上线或投产方案以及上线或投产后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并制定回退机制或应急预案以应对意外情况。同时,要积极研究各类信息安全风险案例,总结归纳新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评价机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审计部门要切实监督评价信息科技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责任人要进行问责或处罚。

3. 合理规划系统资源, 未雨绸缪。(1) 纵向规划发展进度。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评估能否满足未来较长时间的业务需求,合理安排系统升级、版本切换等工作。(2)横向匹配系统资源。在系统资源短期内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分配资源,通过系統分级,将资源优先分配给等级高的系统以保障重要系统的稳健运行。

4. 密切监测系统运行,防患未然。通过技术平台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程监控。一、二级骨干网是否畅通、网点终端和自助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应用系统是否正常服务、是否有异常交易、网络是否遭到非法入侵等,都必须纳入实时监控范围,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风险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5. 落实业务连续计划,加强演练。要在全行层面建立和完善可操作性强、覆盖各信息科技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包括业务恢复机制、风险化解和转移措施、数据备份以及应对媒体的统一策略等。针对新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新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对预案进行总结更新。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以保障银行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能从容应对,迅速恢复生产运营,尽可能降低损失。

6. 推进科技队伍建设,提升能力。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因岗定人,岗位匹配,并落实岗位制衡。其次,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使科技队伍保持基本稳定。最后,要加强培训,培养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员工的信息科技业务水平。

8.公司信息化科技专员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271

农业科研院校既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摇篮,承担着科研与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转化科技成果与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水平的体现,是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产出等重要资料的历史性记录和总结,能客观真实地反应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实施过程和取得的进展,是科技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农业科技档案对农业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的归纳,具有知识性、凭证性及效益性等特点,其科技凭证价值和信息资源价值可以为人们农业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借鉴,且影响着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运行。

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是对人、财、物、制度、信息等资源的高度归纳、整合和运用,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是促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保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是否能协调运行,对单位整体科研指标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以数字化手段高效收集、管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笔者对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1 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的内涵及作用

档案具备多种特I生,如知识性、社会性、历史性、价值性、政治性、教育性等。在这些性质中,历史性是其天然的本质属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整体农业科研实力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科研院校对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根据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管理的特点可将科技档案分为科技项目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和学术交流档案等。

(1)农业科技项目档案主要是指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个发展方向、目标展开深入研究的过程,是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业科技成果档案主要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产生的论文、专利、品种、标准、奖励等科研成果,是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的主体。

(3)学术交流档案主要是指在科技人员参加任何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行程的各类科技文献及学术资料,包括本单位科研人员进修、访问、讲学、出国考察以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等。

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是农业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客观性、完整性和借鉴性,为后续农业科技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性资料。

2 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

多数农业科研院校由于对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凹,“重科研课题申请,轻课题实施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使科技人员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建档意识较为薄弱,对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不重视,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编目、归档工作不熟悉,对档案管理知识缺少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极易造成把关不严或归档不全。同时,数字和信息时代虽然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是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没有足够时间系统地开展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谈不上开发利用档案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这都会导致档案质量大打折扣。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

科技档案管理现有规章制度不能形成标准规范体系,覆盖面有限。在整理、保密及归档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制度要求,相应监督评价制度、工作移交制度不严格,造成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难以行使其监管权力或只求应付检查等,易造成归档不完整甚至档案缺失,且归档内容简单化、单一化,不利于开发利用。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之间的沟通配合仍存在问题,严重影响收档、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易发生档案随科研骨干或课题主持人岗位流动而流失,给单位造成科技损失。

2.3 管理手段单一,信息化意识不强

农业科研院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数据资料,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以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为主的档案管理体系主要立足于立卷、保存等一般要求,其手工操作在资料收集、检索等方面效率不高,更谈不上资源共享、远程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但一些单位仍未能意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一味安于手工管理档案信息的现状,不善于利用电子文件和通信网络改进档案管理体系。此外,有的单位虽已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但仍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发展软件开发、数据库建立、检索工具升级等相关配套技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4 档案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科研项目已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申报、评审、年度进展、结题总结等形成了大量电子文件,而科研项目投入与科技档案管理投入不成正比,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落后于科技工作的开展。现有档案管理设施不但不完全符合防火、防潮、防磁、防虫等基本要求,而且缺乏必要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等软硬件设备,更谈不上在开发应用必要的配套服务平台和便捷检索工具,仅备份了纸质文件和少量电子信息,大量电子文件无法实现及时完整归档以被开发利用。

3 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提高重视程度,建设专业管理队伍

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资源记录了农业科研工作的结晶,开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置独立的档案管理科室,与领导分工对接。在科技人员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档案专业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的学习应用推广活动,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构建现代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紧跟国家的步伐,定期更新国家和相关行业领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要求和建议,以增强科技档案管理意识,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各种业务和技能水平。另外,可引进一定比例的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将“走出去,请进来”两方面结合,培养既熟悉科技档案管理又有过硬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专业管理队伍。

nlc202309040934

3.2 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农业科研院校要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进一步挖掘科技档案的学术性、实用性为目的系统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创新档案管理形式,改进档案管理程序,摒弃不适应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传统束缚,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完善科研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和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单位科研管理范畴中,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信息,跟进科研项目执行情况,掌握科研工作进展及其变更情况,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使科研档案先于科研项目结题前完成,但形成于科研项目研究之中。其次,科研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应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按照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此外,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档案中的主体作用,合理运用奖励机制,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促进其科研档案的建立、归纳和整理,引导科研档案建档工作进入多元化管理轨道,根据科研档案内容的特点、作用和分类,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鉴定,以科技信息含量的高低为标准,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不断充实、优化科研档案内容,既保证数量,又注重质量。最后,注重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供阅览、出借、复制、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服务科研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科研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包括项目材料的审查和评价、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及相应奖惩办法等。对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计入年底科技工作考核范围,以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3 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推动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高速信息网络已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急需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否则终将被淘汰。科技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即将原始的纸质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文件,形成电子档案,同时进行网络化链接,从而创建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平台,实现科技资料的有序分类及标签化、文档一体化管理,从而建立统一的各类资源科技档案数据库,集中存储科技资料,构建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化信息化科技档案系统整理模式,为农业科研院校的发展服务,彻底改变传统管理手段“原始保管,手工检索,上门利用”的落后局面。

3.4 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开发信息资源

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应将其纳入到单位基础管理工作体系中,与单位的其他管理工作一起统筹安排、同步规划,同时加大在资金配套、软硬件设施、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提倡多质多地保存策略,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科技电子档案复制到耐久性好的磁、碟、硬盘等介质载体上,一式多套,分别用于本地或异地封存保管、借阅查询等。同时,对存储介质实行定期检测,定期更新。以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安全系统作为必备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科技档案的信息安全。此外,将原始手工操作完成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归档、保管和人工完成的检索、利用、统计等环节,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录入和保存,完成档案的电子归档和管理,可在系统中增加综合查询系统,开发多种检索工具,开展远程服务,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共享、构建与传承,促进农业科研院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档案是单位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农业科研院校发展的关键,所以科研管理部门和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工作,让沉寂的科技档案为单位科研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2022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文化考核方法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