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2024-09-05

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精选11篇)

1.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篇一

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的摘要

【摘要】

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呈现出多种问题。本研究以三所高校79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背景变量为测量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大学本科生学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户籍所在地、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父母职业、有无社会实习经历、有无学业生涯规划辅导经历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规划整体上存在差异性;不同专业类别和有无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规划上不存在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学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学业生涯规划辅导经历、年级、父亲受教育程度、社会实习经历、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户籍所在地、母亲职业。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大学学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提出了养成学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学业生涯探索、确定学业生涯目标、实施学业生涯规划行动方案、及时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的建议;对高校提出了明确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定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业生涯规划辅导、高校要加强学业生涯辅导人员队伍建设、关注大学生的差异的建议;对大学生家长提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帮助大学生认知自身特质等建议。并指出了研究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学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

2.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篇二

一、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机构及制度保障

(一)美国

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伦 (Mar Land) 博士提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生计教育”,并颁布了《生计教育法案》。“美国联邦政府于1987年,成立了9部、署组成的联邦职业协调委员会 (NOICC) ,规范职业教育,监督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1]1989年,该委员会首次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旨在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引导青少年从学校的学习生活转向自己未来的生计计划以及职业的发展。美国的孩子从6岁就接受职业发展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关心着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劳工部除了在网站发布大量职业信息和职业辅导知识外,每年还出版一本《岗位需求手册》,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美国的学校职业规划机构工作人员要求具有辅导学、咨询学或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同时有从商或从政经历。

(二)德国

德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在国内设置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机构,向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指导服务,德国教育机构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全国通行的专业化的职业网络平台,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都可以共享资源。“德国各高校的‘慕尼黑就业模式’是将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相连接的一种就业服务模式。其主要方式:一是搭建一条贯穿大学———企业界———劳动局的全方位的合作链条;二是在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求职能力;三是企业界常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并且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与考核。[2]

(三)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度之一,不管是学校或是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政府设置了相关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组织、指导、协调,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更好地配合实施。在日本,该项工作被称之为“进路指导”或“出路指导”,是作为必修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当中的,教育部门规定中学以上的学生必须参与生涯辅导。

(四)加拿大

职业生涯指导贯穿高中和大学阶段。在大学阶段,为了更好的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采取政府、大学、企业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致力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职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加拿大从事专业指导的人员应具有相当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着鲜明的岗位分工,绝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同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学历要求,一般都具有心理学或者高等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其他人员最低要求为学士,具备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英国

在英国,一些相关法令中规定社会相关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大学校园、各企业、事业单位、工场要和学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就地实习,以熟悉各专业、职业和工种的机会,以利于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学校也注意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定期举办家长的培训,使他们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灌输,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

(六)法国

法国虽然自身没有成熟的职业生涯指导理论,但是其继续教育的开展确实包罗万象。1984年,法国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除了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还有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应在日常思想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

(七)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还开设了职业和个人发展课程。

二、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与内容

(一)美国

美国很多大学都设立了职业生涯课程。“在美国,生计教育可以划分为‘职业了解’、‘职业探索’和‘职业抉择’三个阶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关于各种职业知识、职业观念,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3]学生通过对职业的认识、了解,充分明确有关职业的分类和各类职业的要求,开始在确定的职业类别中做出尝试性的职业选择。“各学校一般都设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生计教育,开展生计辅导和咨询工作,鼓励学生选修或必修一项职业入门课程。”[4]

(二)日本

日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样贯穿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过程,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而进行的新的探索。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出路指导”不仅不能因为进入大学而中断,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增加指导课程,重视相关方面指导信息的更新工作,以便“出路指导”更好的实施。[5]日本大学新生入学后,各高校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高校每年开设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关于职业发展发面的内容十分细致,包括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意义以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地理及劳动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程度、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等,让学生对职业有关的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以便正确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瑞典

瑞典学校将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将职业指导“课程化”,作为学生学习期间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程贯穿于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而教师教授的不仅仅是职业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实践。“同时,还经常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与学生共同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家长对职业需求状况的全面了解,对家长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家长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和学习专业;安排学生到社会上各种机构参观,增强其对社会的了解;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做到职业培训与学校文化教育相结合。”[3]

(四)英国

英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个人在能力、兴趣、个人需要和价值方面的差异,评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学校要向学生介绍他们可能选择的职业范围,以及获得职业的途径;帮助学生发展一种自我作出职业决策的能力,引导他们评论性地评价和分析职业信息,意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后果;帮助学生适应工作世界,独立地走向社会,顺利地从事职业和适应职业生活。

(五)法国

在法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涉及到人的态度、动机、气质、能力、需要、价值观、发展取向等,比较侧重于主观感情的满足或自身所取得的职业成就以及工作事务、家庭事务与个人闲暇等各种需求之间的平衡。学业与能力评估是学校对每个学生做出方向指导的重要依据。大学各个阶段都要依据各自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大学可以通过所属教学和科研单位为新注册的学生组织短期培训班,此后大学还可以通过适当手段,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活动,收集有关的系统材料,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心理测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培养,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选择正确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6]

(六)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还开设了职业和个人发展课程,内容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助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到各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等。[6]

由上可见,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上有四个特点:开展较早,并在全社会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从事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指导方式个性化特征明显;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全程性。我们应该深刻地学习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实现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而努力。

三、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政府立法保障,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更涉及到国家人才合理的培养使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各方面的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今后不仅要提倡素质教育,更应通过立法等措施来保障和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可是很多学校师资缺乏,不能有效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将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混为一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适当前移职业规划教育的时间,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衔接,实施全程职业指导,有计划、分重点的在学校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便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另外,政府还应鼓励职业中介机构真正为毕业生服务,成为可以让学生信赖的对象。[7]

(二)学校走出教育误区,建立专业化队伍

很多高校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被看做是学生工作,由思政辅导员来完成,并且掺入很多事务性工作,任课老师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出现政策、资金、设备和人员投入不足的现象。导致很多职业规划教育只是走过程,摆形式。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部门,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教师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或者对该项工作的老师进行相关领域的系统培训,同时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发挥校友网络优势,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成一个全程的、专业的、全面的基础教育。

(三)建立本土化、个性化指导模式

目前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都来自国外,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使该教育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建设本土化的教育模式,使教育目标和规划因人而异。学校在推行教育的过程中,应立足本校人文和地理环境,充分运用指导、咨询、测评、团体辅导等手段,对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析,并建立档案,跟踪培养教育,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引导其认清形势,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

(四)强化测评网络体系,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发展

学校要不断完善职业信息网络建设,引进高质量的职业测评系统,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个人性格,有益于对自己深入的了解,减少职业规划中的盲目性,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网络职业信息和职业技能培养知识的发布,以便更多学生接受信息和教育,充分了解各种类型的职业以及对从业人员要求,使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二十年,我们必须好好研究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加以改造和借鉴,使其符合我国国情,并真正服务于广大学生,让广大学生学会合理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汤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晓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05 (7) .

[3]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J].职业技术, 2007 (7) .

[4]连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2011.

[5]肖建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6.

[6]刁琳琳.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 2010.

3.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方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一、研究背景

从国际视野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于研究的课题。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本课题的提出是在对我国高中学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引发了我们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通过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早些确立与学生相符的职业目标,并按照这个目标选择专业,可以使学生早日步入自己的职业主干道。

二、研究目标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定位。有机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盲目的填报志愿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提倡在高中时代为学生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1)中学生职业目标的指导;(2)对高中生的能力、兴趣等进行测评、分析,研究指导方案;(3)研究高中生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职场情况;(4)研究高中生怎样才能提高生涯决策技能;(5)幫助高中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6)教授高中生找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2.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正确分析高中生所追求的目标及人生价值,与职场的现状及要求同步、接轨,这一行为,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有效的安排。

(2)数据采集法。因为高中生还处在成长期,没有完全成年,所以他们的测评选项既包含职业测评应有的选项,又在测评内容上加上适合他们特点的选项,使其智能化、丰富化、趣味化。

第一步: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教育子女的观点、了解其成长历程,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再与学生沟通,谈他们的理想、爱好、特长,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的看法及与同学相处的关系等。第二步:根据测评得到的指标,把各项测评指标和现实情况,结合市场、行业、职位信息,进行分析,选出相关职位5~8个进行分析、排查,找到职业定位的3~5个目标。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职位的行业前景、发展趋势、所需要的平台等进行一系列分析和研究,最后为职业初步定位2~3个。第三步:因为职业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刚刚起步的高中生是否能快速发展,怎样能实现理想,怎样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全体研究人员队要反复会诊,在论点、论据充足的情况下,最后才能对初步定位给以最后的决定1~2个。第四步:根据定位的职位制订发展规划,第一个平台怎样搭,台阶怎样上,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应该在多长时间实现目标,以后,第二个平台、第三个平台……依次进行研究、确定。第五步:根据定位的职业、背景环境、选择报考的专业3~5个,并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以下相关辅导:高考填报志愿必须了解的常识等。第六步:关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指导,如:道德、诚信、能力、目标等。第七步:落实专业报考,对与个人相关的专业进行辅导。第八步:跟踪问效,通常高中生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代的目标规划更接近理想化,因此更要在以后生活中不断向现实和可行修正。

(3)问卷调查法(附件见文后)。

3. 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点。第一步:从专业选择开始。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完成基础的高中或初中学习,准备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选择某一特定专业学习,为今后做职业准备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也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第二步:未来目标的确立。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当然仅凭兴趣选择是不全面的,因此,清楚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必备条件。第三步:社会需求。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第四步:开发潜能和优势。高中生的潜能在高三已经初步显现,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及潜在的不足之处

职业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中学生的“定位、目标、通道”问题,具体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6个方面。(1)求学速度加快。(2)求学成本降低。(3)自主学习的持久性增强。(4)学习的满意度更高。(5)充分提升学习竞争力。(6)获得更高的回报。

潜在的不足之处:从另一个观点看高中生职业规划,高中生的确需要梦想和长远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尚处素质教育阶段的他们,将提前走上职业规划、技术教育的道路。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体会职业工作的要求、掌握职业规划知识,容易使高中生过早地了解生活的残酷,放弃了对未来的憧憬。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表

为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课题能够更好地开展,本问卷的各项答案没有好坏对错的对比,且问卷所得结果只做分析,不做任何个别呈现。因此,我们会珍视并认真对待您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请同学们认真填写。此问卷是无记名的,您的想法我们会为您保密,所以您不用担心,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对您的合作与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姓别:

A.男B.女

问卷内容:

1. 你认为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处是什么?

2.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加强了择业、就业、从业与创业的认识?

3. 是否对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是否更加明确地了解未来自己想干什么?希望干什么?

4. 是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持久性?

5. 是否解决了目前面对的或潜在的学习困难?

6. 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你是否确定了下一步的学习发展方向?

7 你认为参加职业生涯规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8 你认为培训是否对教学观念的更新有效果?

9. 你认为我们应在规划中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10.你是否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专业的学习?你是否对你现在的学业满意?

11. 请提出你最需要获得的帮助是什么?

4.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篇四

(一)个人性格分析

我性格活泼开朗,但我并不缺乏稳重。平时态度积极、认真,有责任心,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但是有时做事比较犹豫,情绪化。这都是我要改正的。

(二)职业性格分析

我在班级担任过一些职务,组织和动手能力较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有创新思想,并有一定工作方法和能力。我相信我能在从事幼教职业中发扬我的优点,改正不足,发展我应有的水平,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我的优点

责任心强,有爱心、耐心;态度积极认真,工作努力负责;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乐于学习;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积极上进,乐于思考和行动,并有创新的能力;在文学、唱歌、画画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身为学生会成员,能以身作则,管好自己;为人自信、正直。

(四)我的缺点

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事不够果断;有时比较任性、固执;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易拖拉。

(五)自我认知小结

1.“我是谁?”

我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以别人之乐为乐的人。

2.“我喜欢什么?”

我喜欢从事有挑战和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

3. “我能够做什么?”

我能够发挥我的特长,从事学前教育。

4. “我看重什么?”

我看重是否能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有创新的工作

二、环境认知

(一)社会环境分析

现在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需要是很大的,大量幼儿园的兴办,还有一些办园较早的幼儿园也开始办分园,这样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我们有很多选择的机会。现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提高了,专业化高校毕业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但高校的学生毕业生逐年递增,所以就业竞争也是很激烈。

(二)职业环境分析

幼儿园的环境很单纯,和社会无太多关系,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环境状况舒适,在园内无勾心斗角的现象,无权力的争夺,而且富有童趣,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还算轻松,但责任重大,孩子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幼儿的教育是全面的,那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全面发展,对这个职业要有爱心。

(三)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庭成员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家中父母对我相当关心和爱护,但不过多地过问我的学习和活动情况。我的哥哥对我要求严格,母亲给我的影响较大,我学会了诚恳待人,诚信做事,敢于追求为,热爱生活。

家庭期望:希望我成为一名公务员。

家庭影响:从小父母的为人影响了我,他们教会我做人做事都要敢于挑战自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拼搏赢得掌声。

(四)学校环境分析

1.学校就业情况分析

在同等院校中就业率居中等,今年学校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在稳步向好。但专业之间的就业率差距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质量不高。

2.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我就读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属于学院的热门专业,有统计数据证明学前教育前景好,幼师师资缺乏,所以我有更多的信心学好本专业。

3.就业区域分析

根据需求导向以及我自身的各中因素,有如下几个城市是我选择的方向:上海、北京、福建。

三、职业目标分析

1.目标职业名称:幼师或幼儿教育工作者。

2.岗位说明:从事幼儿的教育事业。

3.工作内容:保育相结合的教学。

4.工作场所:教室。

5.危险性:无危险,无职业危险。

四、职业胜任测评

1.我的优势及使用

优势:自学能力较强、有上进心,在大一了解本专业知识,为大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敢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优势的使用:申请专业类工作时,占优势;对专业知识了解更为突出,在面试中占有先机,更善于重视教学的合作与帮助;有一定的实习经验,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我的弱势及弥补

弱势:专业成绩有待提高。

弥补: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3.我的机遇及利用

机会:学前教育前景好,学校有现场招聘会,有机会参加各种等级考试。

利用:去努力学好本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会去当地的幼儿园实习,前去观看,了解幼儿园的用人要求;备考,争取尽快过英语四级,同时加强口语的训。

4.我面临的威胁及其排除

威胁:幼儿园对艺术科较重视,艺术底蕴好的人较多。

排除: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去实习时,虚心向老师学习。

5.职业认知小结

从目前实际看,幼儿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幼儿园有义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类似的专业工作者。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新教材茫然失措,急需专业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对一地深度培训。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时代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我国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容易找到工作,但现在自己还是多考些证为好,能够拓宽就业范围。

五、职业规划与措施

(一)短期目标

好好学习,多积累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并着力发展自己的艺体能力,完成大一这关键性一年的学业。

(二)中期目标

在校的三年时间不长,正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以我要好好地把握这三年的光阴,在三年的学习里,我要完成几个计划:

1.努力地学习各门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严格地完成每一科考试,并不断锻炼自己,全面掌握每科学习技巧。

2.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3.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毕业生。

(三)长期目标

出色的工作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是毕业后将在职场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元素。毕业后我将继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

1.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我,在社会的大舞台充分展示自我。

2.重视与他人的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比较广泛的社交范围。

3.迅速适应周围环境。

4.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5.毕业十年后创办一家自己的幼儿园。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把自己的幼儿园办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幼儿园。

5.大学生现状职业生涯规划 篇五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的计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来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

在高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是:学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学有所成再论职业。为此,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出现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学习成绩。 “职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

进入大学,据有关材料显示,许多大学只在大三、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 “信息量小”、“内容陈旧”,授课教师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教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做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二)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指导、社会经验不足,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中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后的自负心理。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又赶上了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未来同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就工作和事业而言,当代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另一方面,又自以为经过大学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自命不凡,存在脱离实际的盲目自大的心理。表现在择业中,他们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做出正确判断,由此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被动局面。

3、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时,越来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不愿碌碌无为。但是学生又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不愿深入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一旦事与愿违,就导致上进心和事业心受到挫折,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4、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但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5、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勇气的保守心理。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学生已意识到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通过竞争,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由于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就表现为胆怯和束手无策,不敢大胆应聘,积极择业。因此,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精神不振、脆弱等心理现象。

另外,毕业生在择业时,还存在观望心理、懒散心理、虚荣心理、狭隘心理等,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的择业,而且对自身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必须通过引导、教育加以纠正和克服,使其顺利毕业,积极择业。

二、调适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大学生确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调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去求职;其次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勇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负;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面对现实,勤于思考,百折不挠。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既是毕业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通过就业指导,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就业教育工作,就业教育应当从大学生入校时做起,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目前,还有一种提法就是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化,班主任化,使大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二)通过成功素质训练,合理定位,指导其实现人生目标

成功素质训练是20世纪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个人成功素质进行训练的技术,是由拿破仑·希尔在卡耐基的提议下历时25年,对2万人进行调研后提出来的。成功素质训练是以培养和训练个人的成功素质为目标,通过心理分析、心理训练和行为训练等一整套科学方法,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指导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走向成功。

1、实施成功素质训练

(1)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采取朗读、辩论、目标训练、自我暗示、网上交流、跟踪培养和调查等训练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意志力训练、破除心理障碍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和打破常规思维训练以及领导素质和行销能力训练等等。

(2)重点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掌握思维方法、控制自我情绪、提高领导素质、坚定成功信心、培养个性品质、挖掘创新潜能、训练专注毅力、强化成功意识、超越失败困境、科学利用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

(3)建立成功素质咨询机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选择地建立学生成功素质训练的跟踪档案。记录并监控学生在确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历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及时纠正其偏差,不断激发其创造创新精神,培养职业成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实践

(1)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就业辅导应纳入必修课,从入学至毕业,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除开设必修课之外,就业指导还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原则。

(2)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的确定。要让学生明确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价值观的确定是规划职业生涯的根本。

自我条件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

外界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到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具有实际意义。

职业生涯的选择。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相适应。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

职业生涯策略。职业选择一般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组成。确定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三、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管理,促养机制改革

第一,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

第二,高校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实。

首先,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专业权利,条件许可的学校尽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同时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修正和更新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最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必须实行学习年限的弹性管理。一方面,学生要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到社会上了解自己职业锚所在以及市场需求。

另外,一部分品学兼优、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创业的优势。当机遇降临时,“机不待我,时不予待”,学校可提供方便,在标准学业年限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某些刚性的规定。

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篇六

2004年12月23日我公司总经理胡卫东应邀对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2005届毕业生举办了两场关于实用求职技巧及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在讲座上我公司就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选择等方面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日前我公司就已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1、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

□是63.5% □不太确定32.9%□不是2.3%□没有考虑1.2%

2、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

□是70.7%□不太确定19.2%□不是2.4%□没有考虑0.6%

3、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

□是45.5%□不太确定40.1%□不是6.6%□没有考虑4.2%

4、我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

□是46.7%□不太确定36.5%□不是6.0% □没有考虑4.8%

5、我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

□是31.7% □不太确定43.1%□不是6.6%□没有考虑12.6%

6、我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

□是38.9%□不太确定34.1%□不是7.2% □没有考虑7.2%

7、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吗?

□是67.1% □不太确定11.4%□不是3.6%□没有考虑11.4%

8、为了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会主动去做人才测评:

□是25.7%□不太确定28.1%□不是11.4% □没有考虑25.7%

9.你对学校/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

□非常满意2.6%□满意34.2%□一般59.4%□不满意2.6% □很不满意1.3%

10、我愿意选择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是40.4%□否59.6%

11、你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投资多少钱?

□50以下17.2%□50-100 20.5%□100-200 27.2%□200-300 18.5% □300以上16.6%

12、您希望获得哪些其他服务:(可多选)

□职业推荐57.5% □人才测评31.1% □职业生涯规划37.1% □具体职位的面试辅导39.5%

13、当你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你通常寻求哪些帮助?(可多选)

□父母44.9%□老师 40.1%□同学39.5% □专业机构15.6%□自己22.1%□没有遇到7.8%

14、您一般从什么地方获得招聘信息?(可多选)

□报纸41.3% □网络67.7%□电视24.0%□广播13.2%□招聘会62.3%□熟人介绍 24.0%□其它1.8%

15、我投简历时一般倾向于:(可多选)

□只选择较有兴趣的岗位52.1% □只选择较有把握的岗位37.7% □多发几份无妨15.6% □见到招聘信息就发3.0%

16、我觉得求职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可多选)

□求职技巧不够43.1% □对企业的要求不够了解26.3% □没有工作经验51.5%□专业不对口18.0%

□待遇太低19.8%□其他1.8%(主要是英语)

17、我在求职时考虑的因素依次为:(由于部分被调查者未对此项进行排序只是多项选择,结果仅供参考。)

1.符合我个人的兴趣2.符合我的特长能力4.企业的知名度5.职位高低□报酬的高低3.专业对口□其它

18、面对走上社会工作的压力您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支持是:-(供参考)

1、职业生涯规划的指点开导;

2、增加就业机会;

3、对企业信息和择才标准的了解;

4、具体岗位的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

6、尽快提高英语及专业能力;

7、知名企业与专业发展如何抉择。

调查结果分析:

 关于大学生自我定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信,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有较明确的了解;关于职业规划现状:虽然超过2/3的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关于就业指导现状:有近2/3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显然学校、政府及社会服务机构在此方面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关于求职方面:网络及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在求职时表现出较

7.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篇七

(一) 职业目标模糊、缺乏切合自身实际的考虑

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较多不足, 导致在职业生规划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种种问题, 甚至走入误区。

在访谈中发现, 几乎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 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 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甚至根本没有。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的考虑, 有的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 过于理想化。许多同学目标缺失, 没有发展方向,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 学习工作缺乏动力。由于目标缺失, 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虽然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资格考试, 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习经历, 没有把这些实践和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二) 主观能动性受限, 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 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 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在问卷调查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就业市场制度与就业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 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长处, 自以为是, 趾高气扬;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不足, 心灰意冷, 信心丧失。在择业过程中, 有的期望值过高, 不切实际的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就职单位;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 不敢面对人才市场。

(三) 缺乏职业准备, 沟通能力亟待加强

职业准备, 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有许多是由于某种原因职业准备不够造成的。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就是缺乏求职方法和技巧。访谈中发现, 许多简历词句都差不多。同一个专业的学生, 挑谁来面试好像都可以;面试时不知道怎么推销自己的问题也很突出。许多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优势和优点, 介绍自己时, 只会强调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毕业生, 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

(四) 价值取向偏颇, 过分看重经济因素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中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 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 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 把对前途和成材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择业时,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二、原因分析

(一) 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

众所周知,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体制才被打破, 开始试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尽管如此, 学生就业仍然受到思想惯性的影响, 遵循传统的就业方式, 而不能灵活变通, 转变就业观念, 缺乏自主择业意识。

(二) 社会价值取向的误导

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 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受其影响, 一些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 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工作条件, 片面追求舒适安逸, 不愿吃苦, 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爱好与职业教育的匹配性, 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而且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三) 高校指导缺乏专业性

第一, 教材内容陈旧, 指导性不强。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所用教材大多内容陈旧, 很多书都用大量篇幅去介绍“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等, 从而缺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内容。一项名为《高校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的双向反馈》的调查表明, 学生对就业咨询的需求率达24.1%、就业信息指导的需求率达23.0%, 都很高。

第二, 就业指导专业化不足。

首先, 职业指导者专业化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 该行业的从业者以行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 专业人士较少, 而且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校里从业者高学历的不多。其次, 职业指导专业化不足。在就业指导时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许多大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个别咨询和指导, 不能从客观现实出发设计自己的职业定位, 影响日后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再次, 缺乏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

第三,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连续的过程, 从大学生入校时起就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实际上大部分的高校仅仅在学生快要毕业时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以及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但都是进行一些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 没有真正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

第四, 职业指导投入不足。

当前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 但在就业指导的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少, 缺乏的物质保障, 不能保证职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同时在对外职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 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职业发展问题首要的、直接的原因, 而社会环境和高校教育的因素则是起着很大影响的外因。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8.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作者简介]王占锋(1971- ),男,河南新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相娟(1977- ),女,河南新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教育研究;魏林国(1973- ),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与管理。(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0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茫然无措,不少高职毕业生虽然勉强找到了工作,但工作前景也不尽如人意。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大学期间缺乏对高职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何达到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当前提倡的科学择业观即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观念。然而截然不同的是,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二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因此,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观。如前所述,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大学生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盲目就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事实上,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初次就业往往都很慎重,能在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

3.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受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职大学生往往能够在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进而确立自己人生的方向,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4.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理论教育。高职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问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今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有利于丰富就业指导理论,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5.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通过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同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

三、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1.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专业概况介绍。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职校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很大,缺乏对专业概况和该专业领域就业情况的了解。介绍专业概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3.职业潜能分析。由于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应帮助他们进行职业潜能分析,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分析和社会环境提供的职业机会分析。

4.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5.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学生自己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目标、时间进程、具体措施等。要指导学生做到各项分析客观、可靠;各项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各项计划和措施具体、可行。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具体步骤

1.自我评价。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在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则需要更具体。

3.环境评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和了解相关的环境,要评估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

4.职业定位。进行职业定位的目的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应注意:(1)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以便做出更科学的选择;(3)扬长避短。要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4)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指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采取具体的保证措施。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空想。在落实过程中,既要制订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重落实。

6.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要在实施中去检验,要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五、强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对策

1.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因此,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要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把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引入教科书。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进行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通过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职业测评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人格测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充分引进和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更科学、理性。

[参考文献]

[1]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4(3).

[2]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

10-26.

9.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材料2 篇九

尽快适应转变确立人生目标

首先我代表汽车工程系全体师生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作为你们的老师,在你们刚刚跨入大学校园之际有很多话题要和你们交谈:今天交谈的话题为尽快适应转变确立人生目标

一、尽快适应转变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你们就处在重要几步中的最重要一步,也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变,尽快适应转变是摆在每个同学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和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1、尽快适应思想转变:从中学到大学可谓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过一个假期我们变成大学生,变成成年人,别人不会再把我们当孩子看,今后的很多事情:安全、自我保护、健康、理财、时间的支配、学习内容的拓展、毕业后考本、考研、就业等,都要自己计划考虑安排,需要慎重,一旦说了,做了,就要对后果负责任。大学时期是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抉择能力的重要时期,希望同学们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充分利用大学几年的时间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尽快适应学习——目的、内容、方式的转变

目的的转变,中学的学习目的是升大学,当你考入大学来到德州学院汽车工程系后,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本、考研、就业、丰富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支承家庭„„

学习内容,1、先基础后专业,选修、公选。

2、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3、参与社团活动、发掘潜能、加强锻炼。

4、阅读:读万卷书、(向书本学习包括网上学习)行万里路(向社会学习)、和一万个人交谈。(向他人学习)

学习方式转变(中学学习内容统一且有老师家长督促、活动少、内容少、范围窄)大学生虽然也有教师引导,但更多的是要靠学生本身自觉地学习、靠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这里不再公布学习名次,但竞争更激烈,只不过表现为外松内紧。

3、尽快适应环境的转变: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首先是同学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同,另外过去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很多事情被父母包办,而现在都要自己来做,这里面就有一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对于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新同学除了必须学会适应之外,更应学会包容和沟通。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学会适应、理解、包容、沟通,才能尽快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原则性问题要坚持)。

二、尽快确立人生目标

1、确立目标的重要性目标是方向,是动力,一个有目标的人是没有闲暇的人,是充实的人,是可能获取成功的人。高尔基“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的

1越快”但没有目标绝对不会成功(美国哈佛毕业生调查),所以中学生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进入大学以后,应及时审势自我,剖析自己确立人生目标是当务之急(如:沙漠之绿舟、爱迪生读书、雅典奥运会和10米汽步枪决赛等、西游记中成功团队的搭配,都说明确立目标的重要性)。

2、怎样确立目标

(1)客观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客观实际和自身条件,将个人实际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及相关产业(设计、制造、维修、汽车和配件销售、材料、电子、机械加工等)已成为支柱产业,急需大量人才——客观实际、社会需要,个人(报效国家的志愿、支承家庭的愿望、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

(2)社会性原则: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任何人的价值取向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单凭自己意愿确定自己的价值目标,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与人生价值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大学生选择人生目标时,首要的原则就是从国家、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目标出发,把国家社会的价值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能主观上没这么想),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俗解释。

(3)阶段性原则(象爬山一样)

人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每天、每月、每年目标的实现做起,不能急功近利一口吃个胖子。我们要实现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力军的目标,必须从现在开始制定计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怎样实现目标:

(1)制定出实现目标的可行性计划,并写出来。

(2)时刻督促,激励自我(看书交流)

(3)增强意志力和自控力,使自己不偏离目标方向(体会:抵御各种诱惑)。

(4)不怕冷言热风,坚定信心,大量行动、坚持不懈(敲钟的故事)。

10.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篇十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1]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应对客观形势之必然,又是实现个体和谐可持续发展之必需,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还是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和生涯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自我,科学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掘优势,克服不足,加强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对自我客观理性的现实性评价,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明确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并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由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自我了解不够,奋斗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不能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对未来人生、生涯设计职业的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早日明确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托自身现有条件,以社会需求信号为导向,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健全人格、调适心理、拓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并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逐步理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生涯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就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就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勇气,培养实力,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奋斗,成功地实现自我。

5.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实现科学合理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形成对自身个性特质的准确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分析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现状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信息,形成对职业环境和生涯机会的客观评估。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树立与自身主客观条件最为匹配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避免盲目就 业,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仍由就业指导机构附带承担,而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设计不够重视,对职业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程度不够,对职业目标选择感到茫然,这都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影响了他们的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指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又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职业规划职业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现任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党政工作部门的教师或院系辅导员兼任,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再加之时间、精力投入的有限,他们在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它会因个人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而目前有些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讲座和大课堂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对不同类别、不同条件、不同发展需求和就业方向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指导,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分析和职业决策指导等科学系统的个性化指导。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一是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指导缺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相继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尝试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几乎都未能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完整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性、体验性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涉及不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实行混合建制,没有设置专门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仅仅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责偏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收集、存储、发布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举办就业讲座,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毕业手续的办理等相关事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忽视了对学生一生职业生涯活动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也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推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政府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速出台有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制度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勇担教育重担并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此外,关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各界力量都要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标准,着力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整合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挑选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精神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就业指导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的条件和机会,生涯设计公益网职业规划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社会专业团体合作办学,或以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形成集全程化、实践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5]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首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足够重视的教学地位。其次要建立起全程教育、分级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开设相应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有层次、分级式地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最后要改进教育教学结构。一方面丰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依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丰富、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取得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行规范建制,成立专门化、独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高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区分开来,单独规范建制,成立专门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统筹管理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拟定实施方案,形成理论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切实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节,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5.建立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要加强旨在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的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借助各种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搭建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网上个性化的测试量表或调查问卷,提供网上个别咨询和生涯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生涯指导服务。其次要引进或开发先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所具有的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式和人才测评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消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协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最后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咨询室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11.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

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秋季,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执行,原来的中职教材《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取代。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现在教改的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性?以下本人试述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而言,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定向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通过对经济与人才市场发展的预测,确立自我职业生涯理想、职业生涯发展领域,在学业当中具体按照所设计的规划实施和调整、完善等。

二、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

不少职高生在职校时觉得自己是被淘汰或被遗弃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不像普高生一样可以考大学,在事业上也难有作为,因而往往表现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对自我认识的问题更是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他们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想怎么样?适合做什么工作?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他们清晰、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以及现在的自己与职业从业者要求之间的差异,掌握基本的调适方法和技巧,使他们科学合理地认识自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勇于面对社会的残酷,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个人职业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2.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确立人生目标

大家知道,中职学校的学生成分非常复杂,他们当中有参加普高考试失利,无奈之下才选择就读的;有自己本身不想读,但迫于家长的压力而来学校的;还有一部分是抱着读中职没有考试压力的想法才来的。而对他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学业中切实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谋生和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应对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势

综合素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它向学生展示了职业生涯发展形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确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弥补,它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个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方向性因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这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无疑对中职生是有利的。

三、如何对中职生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中职生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在高一第一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它不应该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因为学生年龄在增长,知识和技能在增长,社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到它的连贯性。当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可以分为在校期间、毕业后三年、毕业后五年甚至十年。教师应当将学生制订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做到随时追踪调查。

在高二阶段,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专业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明白自身和规划中目标所存在的差距,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对照高一时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一个微调,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可行性。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就如过眼云烟,稍瞬即逝。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职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差,行为比较叛逆等,决定了他们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难免存在不科学和不当之处,所以教师需要从旁加以指导并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三阶段,是最关键的一年,它涉及他们的第一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一般而言,对中职生来说,他们中职毕业的出路无非是两种:一是继续向高等职业院校深造,二是直接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其中大部分中职生的出路皆是后者。在这个时期,老师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其规划中的目标,让他们顺利就业。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有一部分中职生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一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一部分中职生存在一种职业心理定式,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一部分中职生认为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甚至还有些中职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找工作只想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些心理状况都不利于成功就业,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而且,学校应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并要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礼仪等方面的指导。当中职生第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成功以后,他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也更有信心。

通过这样分阶段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给自己合理定位,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要求自己,为实现未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真正在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是在2009年秋后的事情。所以相对来说,它是一个较为新生的事物。人们对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认识较多,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却较少。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层面的教育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

(1)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设、咨询,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机构;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请以往毕业生中取得成功的学生回校开展讲座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利用高二时的教学实习和高三时的顶岗实习,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2)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要追踪调查、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并适时开展一些相关的比赛,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我的职业理想演讲比赛”“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等,以此来调动中职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在必要时候,应该取得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支持,定期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主题班会,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每一门课的教育活动中。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要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悦纳这门课程,把就要学习、规划的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体。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的方式。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是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图片、音像资料等,注重实践性,尽量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实践实习联系起来,并尽可能采取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可有针对性地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行动体验法、教学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如,本人在讲授第十一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时,就采取了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些矿泉水瓶、卡纸等材料,给学生创设创业的情境,通过自身创作出的作品并对此进行推销,使学生掌握了创业的一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学生反应比较好,参与的热情性比较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对本课程的考核,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考核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片面做法,从以考试评价为主转向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与学生具体践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三结合——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生活经历等决定了他们视野的局限,承担责任能力的欠缺,假如完全由他们自主设计职业生涯,这是不够科学的,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家长的帮助与参考,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关怀。

由于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一项连续的活动,需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和方法上指导。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信息化程度很高,中职生受到的影响大。因此,要搞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全方位的行动,需要经验与榜样的借鉴,需要实践的体验与锻炼,仅依靠学校教育,或者是家庭教育,或者是社会力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应树立系统观,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高效率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济.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9.

[2]罗亚利,张常洁.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圈,2007(11).

[3]王中,顾建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课程实施的思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02).

[4]龚良泉.构筑职业蓝图,描绘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初学构想,2009-12.

上一篇:数码影楼管理与经营下一篇:授权销售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