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精选10篇)
1.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一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好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学好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是重点
数学解题思路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课堂上,所以想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重视数学的学习效率和提前预习。只有提前预习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注意力集中不走神。同时在初中数学的课上,学生也要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注意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学习,课上数学老师讲完后,初中生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争取老师讲完每一节的知识后,学生都不要留下疑问。
2独立完成初中数学作业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初中生要学会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勤于思考,千万不能偷懒。平时对于自己弄不懂的题目和解题思路,不要放弃,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和研究,尽量做到自己能够解决,实在是想不出来在问同学或者老师。对于初中数学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会进行整理和归纳。
3多做题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多做数学题。只有学生掌握了各种各样的题型,那么你对于初中数学的解题思路才能够了解,这样通过积累就会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丰富。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从最简单的基础题入手,学生最好是以课本上的习题为主,一定要将课本上的习题弄懂,这样打好基础,才会为接下来的做其他类型的题最好准备。然后在开始做一些课外的有难度的习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
4正确的对待初中数学考试
初中学生数学想要打高分,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能上面,因为在初中数学的考试中,基础题占了试卷的大部分,所以基础知识一定要记牢固。另外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这样在答初中数学题的时候思路才能清晰。
有理数命名由来
“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个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一词是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而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中国在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依据日语中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把它译成了“有理数”。
2.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仍然以伊春市“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打个翻身仗”的总体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为工作中心,力争让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中学生活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高,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培养数学尖子,尽量控制不及格人数。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经常性的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中学生活,在其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已经初步拥有。但是有一部份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鉴于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继续做到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仍然按上学期的分组方式,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继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三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我带的七年级两个班成绩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就上学期期末考试来看有比较高的分的也有几分的而且高分少而低分多。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待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对于优等生,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甚至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本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补差补缺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六章实数的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基础,它的学习对后续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第八章是整式的乘法和因与分解,其中幂的乘除是我们后面学习的基础。而因式分解则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
第九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乘除法运算中约分的依据,也是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中通分的依据,通过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将分式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代数式或者是一般方程。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关键。
第十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其中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移及其性质,以及对平行的理解是本章的重难点。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并经历和体会解不等式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步骤,并能灵活应用。了解整式运算法则及因式分解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观察,类比,猜想等方法,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解有关分式方程。知道平行线概念,性质和判断方法。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中,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领会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及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对通法的掌握,避免过分强调技巧;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常见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数学作业检查工作,学困生辅导工作。
3、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练习,留足够的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堂堂清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从基础学起,稳打稳扎,从而觉得数学学起来并不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进行总结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班班通等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具体教学进度表
2月28~3月1日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3月2~8日
6.1平方根、立方根
3月9~15日
6.2实数
复习小结
3月16~22日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3月23~28日
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月29~30日
第一次月考
3月31~4月4日
7.4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复习小结
4月5~7
清明休假
4月8~12日
8.1幂的运算 4月13~20日
8.2整式乘法
4月23~25日
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4月26~27日
期中考试
4月28日~5月5日 8.4因式分解
5月6~10日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5月11~17日
9.2分式的运算
5月18~24日
9.3分式方程
复习小结
5月25~28日
10.1相交线
5月29~30 日
第二次月考
6月1日~6月7日 10.2平行线的判定
6月8~14日
10.3平行线的性质
10.4平移
复习小结
6月15~27日
进入复习6月28~29日
4.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四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在运算中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做题,来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和运算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学情介绍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综合起来按照运算顺序得出正确的结果,小学就学过四则运算,在此基础上探究有理数范围内的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学生来说,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不是很容易掌握。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计算中,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运算的顺序,然后在计算中让学生发现不同,归纳总结注意事项。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难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导语:小学就学过四则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的四则运算有怎样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二、讲授新课 【问题展示一】
计算:111135() 532114【合作探究】
生: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纸上完成。【问题解答】
教师点评学生解法,然后分析,本题含有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还含有括号,解题既要考虑运算顺序,又要考虑运算法则。
【问题展示二】 计算:
3(1)8(0.5)(8);
54(2)(3)(1)(0.25);
653114(3)(81)
4315【合作探究】
生: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纸上完成。【问题解答】
教师点评学生解法,然后分析 【问题展示】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一学生板演,师生互评。【问题解答】
共盈利:1.53231.74(2.3)23.7(万元)。你能总结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三、巩固新知 【小组讨论】
师:计算下列各题:
(1)(7)(5)90(15);
1(2)(345)();
551(3)(919)
24【自主解答】 计算:
13(1)(810.04)();
34157(2)[()()](60);
156121(3)(33)(0.25)(7)(4)(0.3);
3(4)1312513216(13)(301)
四、小结与评价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回答要点】
(1)由于有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因此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乘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也可以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但要注意乘除哪个在前面就先算哪种运算。
(3)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算 2
括号里的运算。
(4)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的运算都成立。
总的来说,三个优先:运算顺序优先考虑,运算结果的符号优先考虑,能运用运算律的优先考虑。
五、习题超市 1.选择:
(1)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等于()A.1 B.1 C.0 D.1
(2)已知两有理数的商是负数,那么()A.它们的和是负数 B.它们的差是负数 C.它们的积是负数 D.它们的积是正数 2.计算:
(1)(14112136)36(15);
(2)511212(425)(113)(318);
(3)1922223(5);
(4)(2112)1.25
5.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五
第1课时 乘方(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请列式表示:(1)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2)棱长为a的长方体体积.232.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a·a,记作a,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呢?(n为正整数)呢?
二、讲授新课
1.概念.n师生:一般地,我们有: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34例如,2×2×2=2;(-2)(-2)(-2)(-2)=(-2).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involution),乘方的结界叫做幂(power).nnn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读作a的n次方,a看作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例如,2中,底数是2,指数是3,2读作2的3次方,或2的3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通常指数为1的省略不写.2.例题.34【例】 计算:(1)(-2);(2)(-2);5(3)(-2).【答案】(1)原式=(-2)×(-2)×(-2)=-8.(2)原式=(-2)×(-2)×(-2)×(-2)=16.(3)原式=(-2)×(-2)×(-2)×(-2)×(-2)=-32.3.总结.让学生总结出符号法则.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我们有:
33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n当a>0时,a>0(n是正整数);当a<0时, n当a=0时,a=0(n是正整数)(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a=(-a)(n是正整数);a=-(-a)(n是正整数);a≥0(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4.试一试.66(-2)读作什么?其中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2)是正数还是负数? 32534=();(-)=();(-1)=();(-0.1)=().【答案】 略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出小结:1.乘方的有关概念.2.乘方的符号法则.3.括号的作用.第2课时 乘方(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运算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渗透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几个题目巩固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1.指名学生计算:(1)(-2)+(-3);(2)7×(-12);
3(3)17-(-32);(4)(-2);321(5)-2;(6)0;24(7)(-4)(8)(-2);(9)-100-27;(10)1×(-2);(11)-7+3-6;(12)(-3)×(-8)×25.2.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2n2n
2n-
12n-1
2n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23+50÷2×(-)-1.在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这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注意:①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②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3.试一试.师: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50÷2×();(2)6÷(3×2);(3)6÷3×2;
(4)17-8÷(-2)+4×(-3);22(5)3-50÷2×()-1.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1÷.【答案】 原式=(-)÷1÷=(-)××10=-.师:这里要注意三点:(1)小括号里的先算;(2)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3)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例2】 计算: 2(1)-10+8÷(-2)-(-4)×(-3);23(2)(-)×(-)+(-)÷[(-)-].2【答案】(1)-10+8÷(-2)-(-4)×(-3)=-10+8÷4-4×3=-10+2-12=-20.23(2)(-)×(-)+(-)÷[(-)-] =(-)×+(-)÷[(-)-] =(-)×+(-)÷(-)=-5+1=-4.5.课堂练习:(1)想一想: ①2÷(-2)与2÷-2有什么不同? ②2÷(2×3)与2÷2×3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 计算:2×(-)÷(-2).【答案】(1)①运算顺序不同,前者结果是-;后者结果是2.②运算顺序不同,前者结果是;后者结果是3.(2).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第3课时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和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严谨.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333n1.指名回答什么叫乘方,并让学生说出10,-10,(-10),a等的底数、指数、幂.2.师:请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123456103.计算:10,10,10,10,10,10,10.师引导学生得出:由第3题计算:10=100 000,10=1 000 000,10=10 000 000 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写错,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又如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 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是13亿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二、讲授新课
n1.10的特征.123410师:同学们,请观察第3题:10=10,10=100,10=1 000,10=10 000,„,10=10 000 000 000.n提问:10中的n表示n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nn(1)10=1,n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2)10=,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
7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如1=10.2.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 000,100 000 000,100 000 000 000.3512100(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10,10,10.3.科学记数法.(1)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的n次幂的形式.233如:100=1×100=1×10;6 000=6×1 000=6×10;7 500=7.5×1 000=7.5×10.56
10第一个等号是我们在小学里就学习过的关于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100,1 000,变成10的n次幂的形式就行了.(2)科学记数法的定义.n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的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自然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现在我们只学习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法,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一些数的科学记数法.说它科学,因为它简单明了,易读易记易判断大小,在自然科学中经常运用.n一般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三、例题讲解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696 000;
(2)1 000 000;(3)58 000;(4)-7 800 000.5【答案】(1)原式=6.96×10;6(2)原式=10;4(3)原式=5.8×10;6(4)原式=-7.8×10.【例2】 资料表明,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正以每年约13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多少公顷?
7【答案】 1300万=13 000 000=1.3×10.72因此,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1.3×10hm.思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数位位数有什么关系?和同学讨论一下,再举几个数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课堂练习
课本P43练习的第1、2题.【答案】 略
四、课堂小结
6.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 (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背生物的诀窍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初中生物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学以致用
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重视图解
7.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二到四章练习题 篇七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填在答案卡内,每小题2分,共30分)(要想清
楚哟!)
2、坐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车外的树木 B.关着的车门C.列车里行走的列车员D.列车的轨道
3、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B.10m/sC.5m/sD.2m/s4、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
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5、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
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
向外()
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
7、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
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9、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阳光照射下,地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B.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平静的湖水映出桥的倒影D.手在墙上的影子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造成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是红色的,是由于它吸收红色,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1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
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共22分,每空1分)(嘿!我能行!)
17、完成下列填空:
(1)某人的身高178_____(2)大人行走的速度是1.3_____
18、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
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9、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来决定。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
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
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现象。
23、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
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2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知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探索绿色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我做起,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应该怎么做?请提一条建议:。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仔细瞧瞧|)
27、如下图A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注意标出法线)。
图
A
四、实验题(共25分,第31题2分,其余题每空各1分)(认真想一想哟!)
29、如图2-17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cm。
30、如图2-18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频闪照片,从图可知,甲物体做运动,乙物体做运动。
31、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3、如图1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
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
“较明亮”
图1
1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8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图18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15分,第35题8分,第36题7分)(记得写清步骤啊!)
35、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7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36、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我国在西昌基地“嫦娥二号”顺利升空,踏上月球之旅。图7
8.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八
活动二
纸飞机比赛
第1课时
一、比赛引入
师:同学们,下次的班级活动将以纸飞机为主题,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纸飞机。老师带来了一些自己折的纸飞机,我们先来一次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纸飞机飞得远?
(选择三个学生进行比赛。)
师:观察了三位同学的纸飞机飞行比赛,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师折的纸飞机很好玩,自己也想折一个玩!
生2:我觉得不一样的投掷方法造成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看来大家对纸飞机挺有兴趣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做纸飞机,并且用纸飞机进行比赛,看看谁折的纸飞机飞得最远。
二、制作试飞
师:如何制作纸飞机?
生1:有折叠纸飞机的图解,看着折就可以了。
生2:还可以把老师折叠的飞机拆开看看,模仿它的折法。
(播放PPT,出示折叠方法,或者拆开纸飞机帮助学生了解折叠方法。)
师:这是一些折叠纸飞机的资料,大家制作好以后可以先试飞一下,等一下在班级内交流试飞情况。
(学生制作纸飞机并试飞。)
生1:我的纸飞机飞得真远,很好玩!
生2:纸飞机有点飘,居然飞不起来!
三、比赛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要先在小组内开展比赛,请看比赛要求。
(出示比赛要求:①折叠的纸飞机要用老师统一派发的纸。②不能撕裂、黏贴、切割、装订或填装其他物品。)
(学生进行组内比赛)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交流一下比赛的情况。
生1:老师,我的飞机飞得比较远。我的折法和你们的不一样,是我爸爸教我的折法……
生2:我的纸飞机的飞行效果不好。我觉得是我的纸飞机折得有点左右不平衡,一飞就会朝一边倾斜,影响了飞行的距离。
……
师:大家都在比赛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还尝试着分析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这很好。
四、讨论改进
师:既然大家知道了问题所在,那就对自己的纸飞机进行改进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改进方法,并试飞。)
师:大家试飞后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的飞机改进了以后发现头部比以前份量重了一些,这样投掷起来很舒服,一用力就能投掷得比较远,而不是一投出去就轻飘飘的。
五、比赛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将在小组内选出一架最优秀的纸飞机参加班级比赛。
(说明:有条件的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划好场地,方便学生记录纸飞机的飞行距离。)
(出示比赛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比赛,设定统一的投掷点。②按照学习单上的投掷方式进行投掷比赛,由一位学生统一记录各参赛选手的纸飞机的飞行距离。③选出小组中纸飞机飞行最远的队员参加班级的比赛。)
(学生开始比赛,并认真填写好学习单。)
学习
单
班级:
姓名:
小组:
试飞次数
投掷方式
飞行距离(米)
小组名次
第1次
逆风投掷(平稳向前送出)
第2次
顺风投掷(平稳向前送出)
第3次
顺风投掷(身体后倾用力向前方抛出)
第4次
顺风投掷(身体前倾用力向前方送出)
第5次
生1:我们小组在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时就发现,顺风和逆风的飞行距离差距很大。顺风的飞行距离要明显远于逆风的飞行距离。
师:那我这样认为可以吗,如果大家都顺风,风速风力越大越好,这样就能将飞机送到更远的距离?
生2:不是的,其实顺风的情况下,也是风速风力合适的时候飞行距离最远。如果风速风力太大,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不够,会被风带走,也就谈不上飞行距离了。
师:如果在风向风力一致的情况下,我发现男生的投掷距离明显远于女生,这是为什么呢?
生3:我觉得这是男生和女生之间投掷力度的不同造成的,力量大投掷距离相对要比力量小的投掷距离远。
生4:我们小组投掷最远的同学,他的投掷姿势很好,身体后倾一些,纸飞机抛出时要呈现一个抛物线,这样就最大程度地提高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如果是身体没有站直,或者是身体前倾,飞机送出时就容易直接撞向地面,飞行距离就短得可怜了。
六、总结评价
师:我们请这次班级比赛获得优胜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飞机,说说制作纸飞机的心得。
(引导其他学生总结活动感悟。)
生1:我折的纸飞机外形上比较小,拿在手里分量合适。但和获胜同学的纸飞机相比,机头、机翼部分不如他们的设计独特。
生2:经过这次探究活动,我发现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纸飞机里蕴藏着不少的知识,除了折法多样外,还发现了投掷的方式、投掷时的环境都会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
生3:只要多尝试就能找到飞得远的诀窍。
师:很好,大家通过这次的纸飞机比赛,不仅感受了玩纸飞机的乐趣,还了解到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的多种因素,同时在两次参与比赛和一次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的表现都很好。
(出示评价单,要求学生填写。)
评
价
单
l
能准确理解比赛要求。
☆☆☆☆☆
l
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出纸飞机最佳的折叠和投掷方法。
☆☆☆☆☆
l
能通过试飞,找到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的各种因素。
☆☆☆☆☆
l
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改进纸飞机。
9.七年级沪科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一学期来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在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课堂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把组织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选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 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然后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课后积极主动的辅导后进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 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课,县公开课教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本学期,期中考试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存在的不足是,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10.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篇十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难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人们为之欢欣鼓舞,为了保障它们的安全运行,科研人员时刻都在监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可是飞船上天后,肉眼、望远镜无法看清它时怎么办呢?即使在先进的科研装备中,飞船也只是显示为一个点,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个点运动成的线路来研究飞船的运行状况的,利用点动成线来研究问题,竟是这般神奇.问题展示: 师:1.六棱柱由什么围成?面与面相交是什么?线与线相交是什么? 2.点动成什么?线动成什么?面动成什么? 学生回答: 师:竖琴中绷紧的琴弦、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还有六棱柱的棱,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如:手电筒打开后,有一束光线,它可以射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束光线可近似地看作射线,探照灯也是一样.射线有一个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直线,如笔直的铁轨向两方无限延长,它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学生回答.二、新课讲授
看一看下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
1.线形段:有两个端点,能度量大小.2.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向一方无限延伸,不可度量大小.3.直线:没有端点,并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能度量大小.师:在几何中,我们怎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呢? 学生看课本,举手回答.师:在几何中,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1)中的两点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这两点分别记作点A和点B.如图(1)中,以A、B为端点的线段,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有时一条线段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2),记作线段a,由此可知,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条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师:表示线段的两个字母没有顺序性,如线段BA与线段AB表示的是同一条线段.表示线段时,在字母的前面一定要写上“线段”两字.一条射线可以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如图(3)中的射线记作射线OM,其中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而且在两个字母的前面要写上“射线”两字.师:1.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中第一个一定是端点.2.同一条射线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图中的射线,可以表示为射线AB,也可表示为射线AC.3.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4.两条射线为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的条件:A.端点相同;B.延伸的方向相同.一条直线可以用在这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如图(4)中的直线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一条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5),可以记作直线l.所以直线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师:1.字母前也要注明直线两字.2.表示直线的两个字母也可交换位置,但射线不行,它具有方向性,端点在前,射线上任意一点在后.三、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
射线AB、射线AC、射线BC是不是同一条射线? 2.如图所示:
(1)图中有几条直线?有几条线段?如何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射线?能表示的射线有几条?如何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能否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师评:(1)三种图形:线段、射线、直线;(2)它们的两种表示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第2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的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活动,获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实践操作活动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个体差异的能力及能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应用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的两条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并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难点】直线的两条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的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回答.活动(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请同学按要求画出直线,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吗? 1.过一点A画直线.2.过两点A、B画直线.学生画图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找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图.师:利用动画展示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果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几个钉子? 学生回答.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回答.师:建筑工人砌墙,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锯板时,怎样弹线? 活动(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在平面上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合作交流.师: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两种位置关系.点O在直线a上,也可以说直线a经过点O;点P在直线a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点P.变式训练:小明和小迪要将4棵树苗栽在校园里,每相邻两棵树相距5米,目前,他们手中只有一个10米长的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4棵树在一条直线上,并回答设计的根据是什么? 师:可先用10米长的皮尺画一条10米长的线段,确定3棵树的位置,再以中间的树为起点用10米的皮尺测量,使另一棵树也经过皮尺,则皮尺的另一端点就是第四棵树的位置.活动(三)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师: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学生回答.师:两条直线相交,会有两个交点吗? 学生交流探讨,举手回答.师:(反证法)若两直线相交,有两个交点,由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过这两交点的直线为同一条直线,这与假设相矛盾.所以,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二、变式训练
1.平面内三点可确定几条直线? 2.请你探究:(1)平面上有两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2)平面上有三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3)平面上有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 学生画图回答.师:问题1中的三个点要分类讨论在不在同一直线上.问题2中要看增加一条直线,与其他直线最多产生几个交点.三、课堂小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推荐阅读: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总结07-04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06-2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提纲09-17
2015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09-02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10-14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08-22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07-17
四年级数学专项练习题08-1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专项练习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