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17篇)
1.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一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摘要:鉴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尽相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也是在所难免。加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学生所犯的错误基本无法预见,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W中,正视该类教学现象,合理利用学生的犯错资源,耐心查找他们的错误根源,及时筛选、归类错误,分析解决错误,让这些“错误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可利用资源”和“有效资源”,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犯错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合理利用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数学课堂上更是如此。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能否得以有效地利用,变废为宝,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而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显著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经验,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探讨、阐述及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以期对广大教育同胞有所助益。
一、及时发现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错因
课堂是师生知识互动、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站台,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不同的学生犯不一样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剖析错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从错误中学会反思,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意义”这一节新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个习题中为四叶草涂上1/4的绿颜色。但在检查时我却发现一个学生涂了1/2,她的同桌也笑他傻傻分不清1/4和1/2。我看了一下,笑着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下面就是要让你们涂1/2啊?”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对不起,老师,我也听懂了您今天讲的内容,只是一涂起来就忘了要求了。”我便顺水推舟,让这位做错的学生说说“那如果要求涂3/4片叶子怎么办、怎样修改现在的图片才能涂成四叶草叶片的3/4。”这位学生便对照自己的纸,表示只要再涂一份就可以了,我当即对他的做法进行了表扬,并要求他以后要细心做题。其他学生也纷纷动手涂出了许多等于1/4的分数,课堂气氛也一下子缓和起来。这样,通过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通过巧妙、及时的解决和更正,既保护了犯错学生的自尊心,使他受到了教育,又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数学课堂上,面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的做法是批评指责,让学生赶紧纠正偏差,这样也在所难免。但像这样就学生的错误为题,顺着错误结果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判断对错,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原先的错误,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保护了犯错的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其他学生通过对比加深了理解,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实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错误,更正错误的目的。
二、耐心辨析错误,引导学生理清思维
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要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清自己的思路,再从纠错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作业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早餐店阿姨蒸一个包子需要1分钟,那同时蒸6个需要多少分钟?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蒸1个需要1分钟,所以同时蒸6个就需要6分钟。显然,他们这样的回答是不正确的。于是,我让持不同意见的几个学生来思考分析这一答案正确与否。突然,一位学生说,同时蒸在一个屉里,那不是一分钟就可以了吗?有了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活跃了。有的说因为同时蒸,所以6个包子就是花了1分钟,有的说不管有多少包子,只要屉足够大,就是花1分钟时间……看着学生叽叽喳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我知道,作为一道思考题,能让学生在知错改错、评错赏错的过程中理清思维,真正感受到思考和学习的快乐,已经足够了。当学生们的思路理清晰,学习激情高涨,其他新课的学习也就能自然而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三、适时预设错误,启发学生思辨质疑
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并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增强学生思辨质疑的能力。
例如,进行习题讲解时,在讲到两数之差,求一个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向学生列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现在小红同学有15支铅笔,小华同学有18支,向学生提问,小红比小华少几支?学生很快给出答案为3支铅笔。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类型的题目加深理解,又向学生提问:数字15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立刻喊道,15是铅笔的总数。这时教师对他们的答案没有进行点评,将错就错的继续提问:如果小红和小华两个人各拥有15本书和18本书,那么15和18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又回答了代表书的本数,这时,我就向学生解释,无论数字15还是18,它们只是一个抽象数字,不仅能指代书和铅笔,还可以指代别的千千万万的物体。
四、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问题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综合数学素养,从而能让他们在数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具圆规有点问题。于是就借机问他们:谁能想出一个又快又好的画圆的方法?一个小女孩很快举起自己的笔筒说:可以把笔筒扣在黑板上,围绕它画一个圆圈。我高兴地点点头,夸赞她的主意不错。其他学生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茶杯、饮料瓶等向我示意,甚至还有一个不善言辞的小男孩指着角落里的洒水盆说它也可以利用。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和积极的态度,我备感欣慰。因为孩子们的创新和探究活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错误资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展示、分析他们所犯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发挥错误的作用,因势利导,将“错误”变换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从而让学生在纠错、思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倪玲.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4(5):33.[2]程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9):182.作者简介:
莫燕君,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小学。
2.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二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的类型和成因分析
(一) 错误的类型
1. 从错误的来源对象不同, 分为“生源性”错误和“师源性”错误
“生源性”错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错误来源于学生, 包括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错误;“师源性”错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错误来源于教师, 包括教师在讲解、板书、演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错误。本文主要阐述“生源性”错误。
2. 从错误性质的不同, 分为合理性错误与非合理性错误
合理性错误是指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 导致回答的结果不正确, 但获得结果的过程存在合理的成分, 教师通过对这些合理成分的利用, 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 提高教学效率;非合理性错误是指不仅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正确, 而且获得结果的过程也不存在合理性, 这种错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3. 从错误的形成原因不同, 分为主观性错误和非主观性错误
主观性错误是指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错误, 包括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违背思维规律而产生的错误;以及由思维以外的其他主观原因而引起的错误, 包括由生理的、心理的、感知的等主观原因导致的错误;非主观性错误是指由主观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错误, 它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干扰性等特点。
(二) 错误的成因分析
1. 从认知规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错误。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律等基础知识, 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但是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 因此在做练习时, 他们往往对学过的概念公式等记忆不深刻, 从而导致错误的产生。
(2) 知识衔接“断裂”产生错误。小学生受其年龄的限制, 在学习新知识后, 在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遗忘, 而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 出现知识衔接“断裂”, 从而导致错误。
(3) 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 所以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前后抑制, 特别是当新旧知识相类似时, 学生很容易混淆而导致错误产生。
(4) 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由于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身存在差异性, 其不同的思维水平对数学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
2. 从心理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 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心理学研究表明, 视觉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其不同的视觉对大脑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强视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视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 造成人对弱视觉对象的遗忘或疏忽而产生错误。
(2) 视觉负迁移造成的错误。视觉负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一些学生由于急于求成,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数学问题的疏忽而造成观察不仔细, 结果形成对运算符号、数字或题目要求等的感知错误, 表现在:没看清题目要求、经常抄错数字、计算出错甚至抄错答案等。
(3) 思维定势产生错误。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容易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 妨碍问题的解决, 造成错误。
(4) 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而产生的错误。由于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而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决定其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来说, 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 在解题时, 遇到困难往往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没有经过思考就主动放弃, 导致“不战而败”。
二、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探究
(一) 转变观念, 让错误体现价值
1. 善待错误, 显露学生思维过程
数学学习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并逐渐完善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 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 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某个阶段的水平, 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善待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善待错误不是鼓励学生出错, 更不是纵容学生不负责任地“草率行事”, 而是教师自觉地意识到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出错时, 要适时改变课前的计划和安排, 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错误”的想法, 因为在学生的“错误”之中可能蕴含着创新的思维, 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2. 利用错误, 寻找教学的真正起点
从古至今, 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出课堂, 绝对是教学的失误。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 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 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 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 掌握其错误的思维过程, 弄清学生错误的根源, 以便对“症”下药, 适时寻找教学重点, 改变教学策略。
3. 利用错误, 进行对比延伸
教师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 应当顺势诱导学生将错题解答,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探索出错误的根源, 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延伸, 让学生学会对比总结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意识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 积极反思错误, 构建互长课堂
1. 学生反思, 完善认知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 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 才能孕育出真理。”[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如对自己思考的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对思维方法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运算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反思;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反思, 对完善自身的认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教师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 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2]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不但学生要反思, 教师更要反思。“学习+反思=专业成长”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教学相长”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错误。在课堂上, 教师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错误, 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 有时候并不能一一解决。所以当课堂上出现来不及处理的错误, 教师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尤其是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大面积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偏差。通过教师的反思,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是有意义的学习必不可少的,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教学观, 充分肯定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努力去发现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 并积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服务, 使课堂中错误资源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麻承化.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 (6) :144.
3.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三
[关键词]数学课堂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43
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无疑,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该如何将错就错,变废为宝呢?
一、以“无心之错”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学生学习总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不应拒绝学生的理由陈述,而是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找出错因。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中“画角”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把35°角画成了145°角,可见“如何读准量角器上的刻度”仍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于是,我把学生的错误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质疑声不断。
生1:我觉得这是错误的。
师:哪里错了?为什么?
生1:因为我们要画的是35°角,而35°角是锐角,××同学把它画成了145°角,145°角是钝角。
师(微笑):同学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那你们知不知道××同学为什么把35°角画成145°角吗?
生2:他说得有道理!××同学画错,是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
师:那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呢?
生3: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反过来,就要看内圈。
师:说得真棒!那么,我们现在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4:以后画角的时候,应先判断要画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然后再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这样教学,教师捕捉学生的“无心之错”,引导他们在正视错误、剖析错误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获益匪浅,并拓展了思路。
二、在“将错就错”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会出错,而在这些错误之中,蕴含着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作为教师,何不将错就错,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呢?
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出示横式160÷80、370÷70、500÷60,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列式如下。
我将这几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学生说“这是错的”,有的学生则说“我认为没错,我也这样做”,学生众说纷纭。我抓住这一机会,将学生分为两大阵营——正方与反方,让他们自由为自己的观点辩论。后来,在反方的确凿证据下,正方的论据站不住脚,意识到这是错误思维所致,最后统一得出正确竖式(如下)。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果直接告知正确答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不会让他们折服,倒不如将错就错,让学生自己在论辩中一探究竟,这样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在“每错必录”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说明,反思一次,有时候会比练习上百次有效得多。于是我让学生自备一个“有错必录”本,但凡遇到自己出错的题目都用黑笔将其记录下来,在理清出错原因之后,再用红笔把正确的方法或答案记录在一旁。这样使学生对错题与对题一目了然,强化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在学习“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定义后,我出题如下: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
A.相交与平行 B.相交与垂直 C.垂直与平行
不少学生以为刚学了垂直与平行,就一定会出这两个答案的题目,于是就不加思考地选了C。这马上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不相交两种情况,平行就是不相交,而相交则包含了垂直……”课后,原来选择C的学生都把这一题目记录下来并写上批注,后来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总之,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在错有错着中,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4.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四
变废为宝-谈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利用技巧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善于捕捉课中错误,善于课后反思错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做一种教育的契机,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在数学课堂中,正视错误,显露真实的课堂;猜测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捕捉错误,生成出色的课堂;反思错误,师生共同成长.
作 者:徐玉枝 作者单位:武义县壶山学区教学辅导站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错误资源 直面错误 揣摩错误 捕捉错误 反思错误5.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篇五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
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日记法、文献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阶段成果形式
(一)进度计划
本课题两年完成,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1、2010年至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2、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3、2011年10至2012年3月为总结阶段(二)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课堂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展示。
3、总结阶段的成果形式是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
1、组织领导: 杜广峰
2、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收集整理前期材料:课题组全体成员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李海侠
4、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刘兵
5、确定实验年级: 2—6
6、行动小方案:形式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杜雪影、纪丽、李丽、陈美华
(四)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论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2、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杜雪影
3、教育教学案例、行动小方案、教育教学随笔:课题组全体成员。
4、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杜雪影
陈美华
5、错题日记、错题集:实验班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及管理
1、预算经费项目:专家咨询费、材料费、交流费、会议费、活动费;
2、经费来源:单位自有科研资金;
3、经费管理:课题组申报资金用项,学校统一管理,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和课题的实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1年3月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刘兵
李海侠
6.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六
[摘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错误资源又是多种多样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如何采用教学行为来优化“错误”资源,让这些错误资源能“变废为宝”,真正达成错误资源的价值再生.[关键词] 纠错;辨析;思维;整理;习惯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必经的一个过程.然而,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追求完美,害怕学生出错.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选择的是急切地告诉学生真正的答案,迫切地希望在学生的记忆中永远是正确的内容.有时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甚至对其进行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没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有可能让学生惧怕学习数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化“错”为“宝”,让错误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再生.自主纠错,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早已经深入每个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中,这种理念让每个教师的教学改变了很多,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时机,巧妙地利用他们自己的错误资源自主纠错.在自纠的过程中学会再次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到自身出错的原因,弄清自己的出错点,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使有时候不能通过自纠的行为解决原先困惑的问题,但是此时他们的思维也比原先更深一步了,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再升.例如,在教学“整式的乘法”时,笔者在教学中,给出一些学生在平时经常出错的练习题.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计算后,果不出笔者预料,有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这时,笔者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讽刺,也没有直接为学生纠正错误,更没有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抓住时机,正确地对待学生这些错误资源.笔者选择将这些错误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共同辨析,以便更好地改正.如a2?a4=a8,a9+a3=a12,-(a)2?(-a)3=-a5,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很快投身于分析并改正这些错误中.笔者将学生所做的错题挑出,并让学生去寻找、分析出错的根本原因,促使学生进入到主体角色中.学生在寻找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出错的原因,知道自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混淆了有关同底数幂相乘的知识概念,这样让学生自主纠错,使得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知识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纠错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平时较易出错的地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降低再出错的概率,渐渐达成授之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巧借错误,促使学生学习新知
学生出错并不代表学生的失败,恰好相反,学生的这些错误,是推进学生成功的有效工具,因为这些错误资源充分暴露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也正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所在,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来达成重、难点的真正突破.而学生的错误呈现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宝贵资源,只有通过错误的呈现才能更彻底、透明地反馈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的思维断点所在.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推进学生再度分析和突破,促使学生学习行为和效能的真正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借助错误,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巧妙地借助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的错误,得以更深入地思考相应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笔者在上课之前为学生设计了一道练习题:首先笔者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任取三个点A,B,C,然后请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学生在笔者给出问题并思考后,给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4条线段.笔者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并没有直接说学生错了,而是巧借学生这一错误,加快新课教学的脚步,更直接地让学生认识、了解新知.师:你们数一数后发现图中有4条线段,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呢?你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线,可以称之为线段吗?
学生在笔者的问题的刺激下,展开了思考.师:你们的答案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经过接下来的学习后,你们就可以自己来判断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成功地被调动起来.此时,笔者乘胜追击,向学生引出本节课题的内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而学生为了弄清楚最后的结果,很主动地参与到了数学教学中,学习相关的新知内容.笔者借助学生的错误资源,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巧妙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有了渴望,真正达成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在解决学生原有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建构.巧设陷阱,引导学生思维碰撞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一般都会对错误有很深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为学生巧设陷阱,让学生将自己的错误通过教师预设的陷阱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进而有机会让学生更广、更深、更有效地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正确分析、对待自己的错误.而这个预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不仅要“引诱”学生陷入原先预设的陷阱中,还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错误,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促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更好地发展.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对此部分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为了促使学生对勾股定理有更深入的认识,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为3厘米,一条边为4厘米,请问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在笔者给出问题后,立即说出“5厘米”这个答案.学生对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以至于只要是涉及3,4,5的三角形,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思维带到此处.自以为是地将其设定为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也是导致学生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笔者让学生多次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再次回忆有关勾股定理的概念.学生在进一步检查、思考后,发现题中少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而这个“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成立.如果没有“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只知道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那么最后只能够求出第三条边的一个取值范围.此时,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有了很深刻的记忆和印象.教师通过巧设陷阱,让学生暴露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不足,提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整理错误,培养良好的纠错习惯
7.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七
一、正视“错误”,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充满互相攀比、敌意和疏远氛围的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苦恼, 绝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空间里, 学生可以建立自尊, 增强学习的动力, 并且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课堂上学生的“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否定。师生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出错的必然性和错误在学习和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 接纳对方。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应经常以合作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 才能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错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关爱、互相支持,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安全感。创建一个互相支持的和谐课堂空间, 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相互了解、相互促进。
例如, 课堂上, 我实施用开“绿灯”的措施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答错了允许坐下再思考;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等。这盏“绿灯”,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样, 学生没有因答错题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 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 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 思维活跃, 敢说、敢做、敢问, 敢于大胆创新, 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二、关注“错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后, 出示填空题:0.57÷0.13=4…… ( ) , 大部分学生填的是“5”。我并不急于评判, 而让学生展开讨论, 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进一步追问, 是怎样发现错误的。生1:余数5与除数0.13比, 余数比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2:余数5与被除数0.57比, 余数比被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3:验算:0.13×4+5≠0.57, 说明填5是错误的。于是, 我与学生一起步入思维的正确轨道:计算时,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商不变。而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 因此, 余数应缩小100倍为0.05。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发现问题的本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错误”,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误资源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补充和超越教材的狭隘, 增强课堂吸引力,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 让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 巧妙预设, 让学生自己跳入错误的“陷阱”, 并通过“自救”爬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圆的周长》一课后, 我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半圆, 求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一看题目, 觉得非常轻松, 埋下头快速的计算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做出答案。在展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3.14× (5×2) ÷2=15.7 (厘米) ;第二种:3.14× (5×2) ÷2+5×2=25.7 (厘米) 。我看着同学们纷纷跳入了“陷阱”, 心中十分高兴, 但是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装作诧异地问同学们:“怎么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大家还是分组讨论一下吧!”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讨论中, 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争论持续了几分钟, 课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从他们坚定的表情可以看出, 他们一定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错误, 并找到正确的方向。
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没有价值的, 合理而科学的运用错误资源, 能引导学生的正确方向, 在“错”与对的较量中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捕捉“错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不怕学生的“出错”与“多耗时间”, 善于捕捉学生的“意外”与“生成”, 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错误”这一“财富”, 化弊为利, 将错就错,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8.有效利用数学课堂的“错误”资源 篇八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错误资源 预设错误 寻找错误 活用错误 评析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教学方法的现象。”教师要容得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将错误倾倒了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预设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6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60÷(60÷10+60÷15)=6(天),并说明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段公路长3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呢?”“3天。”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你们真的这样肯定,最好还是算一算再回答。”“这还用算!”嘴上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还是6天。”路程缩小了一半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90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的具体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枯燥无味的应用题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
二、寻找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非知识性的错误,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弄错了运算顺序等等。许多教师为学生经常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而烦恼、困惑,甚至有时缺乏耐心而严厉批评学生。其实,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产生错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同样的错误结果也是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寻找错误,分析原因,让学生在寻“错”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时,一位学生在黑板演算“28.53-40.5÷7.5×3.5”时,没有按照运算顺序计算,而是利用除法的性质,把题目变成28.53-40.5÷(7.5÷3.5),由于7.5÷3.5除不尽,没法计算下去,“挂”在了黑板上。看到这一情形后,我没有轻易地作出评价,而是让这个学生先回到座位。随后我给全班同学提出了一组问题,请同学一起来帮助他寻找原因:①这位同学在那一步计算出现了错误?②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③计算过程中碰到除不尽的情况,怎么办?这一连串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寻“错”过程,自主地发现并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活用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犯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创新的快乐。
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题“班级图书角故事书有30本,比文艺书的3倍多6本,文艺书多少本?”学生列出许多种不同的算式: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3-6;⑤(30-6)÷3……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⑤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根据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使算式成立吗?学生的思路立即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应用题。这样通过“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鲜活。
四、评析错误——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完全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进行纠正,必须有一个对知识 “再认识”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就是一种主动的“再认识”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评析错误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反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评价,让学生在评析错误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9.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九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教师学生错误资源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然而这种精彩不仅是因为有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以及创造力的迸发等,更因为有“错误”才使课堂呈现别样精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一、“错误资源”成因分析
1.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引起错误
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影响,他们的一些生活经验比较粗糙,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往往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错误。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课中有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身高不可能比成人高。随后,他振振有词地解释:“你们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比我们要高。”显然,这位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生活影响,考虑问题片面,发生认识错误。
2.思维定势产生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性一面影响。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受到负性一面影响,束缚学生思维,就会产生错误。例如低段学生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时,往往受到“多”就“加”定势影响造成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在平时教学中我往往会发现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印象最深的是学习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10+80)×125时,有的学生会受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做成10+80×125;同样用简便方法计算(25×25)×4时,有的学生会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干扰,做成(25×4)×(25×4)。
二、如何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
1.提供学生探究素材
案例: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学校里栽了45棵柳树,比杨树多20棵,栽杨树多少棵?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列成85+37=122(棵),有的学生列成85-37=48(棵)。
应对策略:让学生自己再认真读题,想一想柳树和杨树比,谁多谁少,求多的还是少的。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立即给予否定,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其次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
应对策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优化评价,善待“错误”
案例: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前三只并排的方框里已经按照顺序分别放置了1、2、4只苹果,要求给后面的方框加苹果,使这些框里的苹果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第一个孩子上场了,答案是:7、11、16,规律是:前后两框苹果数之差在逐个增加;第二个孩子也上场了,答案是:8、16、32,规律是:前一框苹果数重复相加即为后一框的苹果数。两场精彩的表演结束后,老师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也许看到预设的标准答案都已经浮出水面了,估计不会再有人上场了,就准备进行下一个题目。没想到还有一个孩子上场了,只见他抖抖索索地在黑板上把原题中的数字重写了一次:1、2、4。
应对策略:教师不能因为这个规律创造的太简单而否定它,它也是一个规律,也是小男孩通过自己努力思考得出来的。当学生的思路超出或者偏离了我们预定的设想时,我们不能急于下结论,而应先听听学生自己分析?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为谁服务,是为了既定的课程服务,还是为学生服务呢?
“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一位专家曾这样呼吁:不要问“中国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创造力了?”,应该问“中国孩子的创造力都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三、巩固强化,让“错误资源”不再重现
1.列错纠错,及时巩固
在课堂中,让学生列出错误、纠正错误,及时加以巩固,形成系统。如“有余数除法”一节,把学生的错误一一列举在黑板上:49÷8=5……9,700÷400=1……3。在“除法”中,列举了242÷(22÷2)=242÷22÷4,0.048÷0.2=0.024等错误,引导学生就题论“理”、以题及类,从个别错误中引出带有普遍性的教训,从而将“错误”转化为全体学生的经验。
2.设置记录,提醒自己
在我们班中每个人都有一本“差错”记录本,同学们把自己平时课堂中、作业中、练习中的一些易犯的、常犯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记录在其中,并时常的去翻阅,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强化。渐渐地,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的重犯,并且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学生学习进步了,自主性增强了,学得也开心了。
3.记载进步,鞭策鼓励
成功在失败中长成,进步在错误中积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可喜的,都是值得记录和鼓励的。在班中,我建立一本进步手册,当学生错误不再重演时,当学生取得点滴的进步时,都会记录其中。我会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学生变得肯学了,变得自信了。
4.互动交流,携手共进
在教学中,我每个星期都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和讨论,交流大家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重复错误没有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错误是一种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相信它能给我们的课堂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相信它能给我们老师,给我们学生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10.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
片断一:巩固“两点间的距离”,教室里走一走。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学习了“连结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你们还有问题吗?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有些不懂。
师:那老师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在把我看作一个点,你出看作一个点,你知道哪一段是我们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能沿着这段距离走到老师这边来吗?
生(1)走出座位,经过走廊,绕过讲台,来到我身边。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刚才他走的那段路是我俩之间的距离吗?
生(2):他走的那段路不是这两点间的距离,因为他是绕着走的。
小朋友都同意这个观点。
师:那么,怎样走才是我俩之间的距离?
生(3):应该把桌子椅子搬走,小朋友让开,把讲台也移开,然后让这个小朋友直直地走过来,才行。
小朋友全都笑了。
师面向生(1):现在理解了吗?
生(1)微笑着点点头。
评析:关于“两点间的距离”,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孩子们会觉得有些困难。而在教室里现场走一走,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什么是距离,什么是路程,映象会更深刻。特别是生(3)小朋友天真的话语“把桌子椅子搬走……”充满意趣而又幽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知识。
片断二:理解“同一平面”,墙壁上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现在请小朋友看:(教师随机在西面黑板上横着画了一条直线,在北面墙壁的磁砖上竖着画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生:不平行。(小朋友凭感觉,都知道一条横的,一条竖的不平行)
师:那它们延长后会相交吗?
生:不相交。
师:为什么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永远不会相交,却不是平行线呢?
同桌讨论,1分钟后。
生(1):因为它们不在一个面上。
生(2):我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我觉得在刚刚互相平行的概念前还要加上几个字,“同一平面”。
师:打开书本39页看一看,我们的想法和书上一样吗?
评析:理解“同一平面”,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而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孩子们辨别黑板上和墙壁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因为黑板面和墙壁面就在我们身边,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而这两条线就在这两个不同的面上,因而难点的突破也就显得比较轻松。
片断三:观察“规律”,小朋友围一围。
书本第48页的“找规律”,是让孩子们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简单规律,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类题目,特别是对于“当排成一排时,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而围成一个圆圈时,两种物体个数相同”,孩子们实在难于理解。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围一围,从而真正理解规律。
师:请6个女孩子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在两个女孩子中间站一个男孩子,可以站几人?
生:可以站5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6个女孩子中间有5个空档,所以站5人。
教师让5个男孩子上前站一站,验证出结果正确。
师:下面我们换一种站立方式,请这6个女孩子围成一个圆圈,现在要在两个女孩子中间站一个男孩子,可以站几人?
(小朋友一时不知道答案,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数数,一会儿就有人举手)
生:可以站6人。
师:正确吗?我们可以让6个
男孩子上前站一站。
结果完全正确
师:为什么刚才站5人,现在可以站6人了?
生:因为小朋友站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师:看来,间隔数到底是多少,会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它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评:
纵观以上案例,我觉得它们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放者,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孩子们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这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生活情境,让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让孩子们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发展。
其实,,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它让我们信手拈来,方便易行,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资源的使用,使我们的数学知识更直观,更形象,使抽象的概念更清楚,更明了,从而让孩子们理解得更轻松,掌握得更扎实。
11.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小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见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推动教学反思的进程,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错误和探究解决方法。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想要将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就应该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会熟练的运用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是对相关概念和公示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了小学生表面上记住了数学相关概念,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进而导致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例如对题目稍微产生变化,学生就会解题失败;
二是存在生活经验性的错误。所谓生活经验性错误,就是小学生因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犯下的错误,又叫做常识性错误。例如,在判断题中,题目给出一系列数据,最终算出小树的高度为一米,本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小学生会因为平常看见的大树都不是一米,而将题目做错;
三是存在知识混淆性错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讲解加法时,就会说在一个数字上多加一个数字,结果是多少,而部分小学生会产生固化思维,见到“多”字就认为是加法,如果题目出现“数字23比另一个数字多3,则另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部分小学生就会按照加法来计算,得出错误答案26;
四是存在词语理解错误。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相似或者相接近的词语,例如“平均数”和“中位数”,“同比”和“环比”等,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粗心大意或者记忆不清而出现错误计算。
二、探讨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教学的对策
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可以耐心解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还可以通过寻求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进行不断地延伸与改进,笔者认为,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教学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待错误,并鼓励学生正视错误
在当前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自尊心和虚荣心相对较强,因此非常害怕犯错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错误会导致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在犯下错误后都是极力的去掩盖错误,不让别人发现,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对犯错误产生畏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反而会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犯下更多的错误。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心平气和,既不能乱发脾气,也不能严肃批评,而是应当善待错误,并且努力的去引导小学生敢于正视错误,帮助小学生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应当如何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小学生敢于将自己的错误主动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犯错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就是好事。
(二)巧设“陷阱”,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犯到的错误,教师可以将这些错误进行汇总和反思,然后通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将这些错误故意设计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例如,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将数字算错,然后让小学生学习计算过程,这时如果有学生发现计算过程的错误,就会提出来,教师应当对提出错误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明白发现错误,避免错误是有奖励的,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计算过程错误,教师应当耐心的讲解给学生,通过点拨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错误,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主动发问,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错误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教师最避讳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严肃批评,另一种是直接指出错误的原因。第一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第二种做法不能让学生对错误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小学生出现数学错误时,教师应当主动发问,例如“这个真的错了吗?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呢?”通过这种主动发问的形式,让小学生主动地去检查错误,反思错误,从而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避免同类错误的重复出现。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就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各项错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只要教师能够正视错误,并且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均将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小学数学课程今后的教学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内容。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59-60.
[2]潘登,梁宇,张丽.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24:27-28.
[3]朱桂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會:,2016:1.
[4]姚爱云,罗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7,01:50-52.
12.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二
一、聚焦认知盲区, 预留错误生成空间
中学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心中有学生, 眼中有资源”, 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 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如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解题技能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错误状况, 对学生在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错误有清醒的估计和判断, 为学生的错误预留足够的生成空间, 就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预见性, 增强课堂中处理学生错误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展示错误, 并加以因势利导, 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 这样既能突破教学难点, 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例如, 在讲解平等与公平这两个概念时, 我们就应当预料到学生一定会对二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并且能理解学生产生误解的思想根源。这样我们讲解时才能有的放矢。其实二者既有相通之处, 又有区别, 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平等原则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和保证。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地位不同。平等, 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公平, 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内容, 是市场交易的灵魂, 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二是表现不同。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交易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任何“势利眼”、“以貌卖货”、以地位和官职卖货的现象都是违反平等交易原则的, 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而在交易中明码标价、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缺斤少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现象, 则是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三是强调的角度不同。市场交易中的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 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平等, 强调的是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与人格尊严;公平, 强调的是交易中的买卖公平。这样, 学生学习之后才能深刻理解二者的内涵。
二、善于倾听捕捉, 敏锐辨识错误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错误的产生, 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往往稍纵即逝。教师首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 以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 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 快速做出灵活有效的教学处理。我在讲授“从金银货币到纸币”的相关知识时, 书中提到目前出现的记账货币和各种“电子货币”可以取代部分纸币, 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电子货币”。学生有说“网上银行”, 有说“支付宝”, 还有说“银行卡”的。我问:“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吗?”就听到一个学生大声说:“还有网上的Q币!”话音刚落, 其他同学都捧腹大笑, 课堂一度失控。很快学生们将目光转向我, 看老师怎样面对这个“网虫”。我并没有板起脸来呵斥, 而是笑盈盈地问大家:“他的举例恰当吗?Q币如果不是货币, 它是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时学生探讨的热情空前高涨, 教学效果出奇得好。这个案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现实的观念与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有些观念甚至被视为“不可理喻”。类似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教师忽略了, 或者懊恼于教学意外而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及时捕捉住学生认知的盲点、片面的思维,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更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分析“错误”资源, 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 判断出学生产生错误的症结, 从而找到学生“错误”背后隐含的学习障碍和蕴涵的思维偏差, 为辨误纠错找到解决的“钥匙”。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三、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激活“错误”资源
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有赖于适切的教学情境。教师预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当学生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时, 心情放松, 思维敏捷, 常会有奇思妙想, 甚至忘乎所以、信口开河。此时“奇思妙想”、“信口开河”正是学生暴露错误的机会, 也是引发教师授课灵感、激发学生潜能的极好时机。
摘要:任何一种思想结果的产生, 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我们要容许学生放开思想, 尽情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认知, 不怕发生错误。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维, 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 并给以正确引导。这样, 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概念的认知、认识观的形成都会更正确和稳固, 教学效果也更有效和持久。
13.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三
郭细梅
(福建省惠安东山中学)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从有效课堂的内涵,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化,“能力导向”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观念;课堂;策略
初中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能力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有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学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结果,教学效果的落脚点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以教定学、以教代学,只关注有无效果,不考虑教学效果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果的教学就是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方法、陶冶情感、启迪思想、改进习惯的教学。教学有效益即有效用,指教学结果的目的性和价值性,教育结果符合社会对人的要求,造就合格的公民;为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学生智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要有效益是指挖掘知识教育价值,知识对个体的智力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知识对于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人的精神生活,使人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具有美育价值。教学有效率是指减少教学时间,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打造简约、朴实的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提倡效果、效益、效率并重,科学简洁的学习过程,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获得高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通过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提高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化
重视“双基”是教育体系的传统,“知识就是力量”是教育者坚守的信念,长期以来,学生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言堂成为课堂的基本形式,教师将过多过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互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基础知识扎实,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分低能”学生,教学目标表现为“知识目标导向”,学生在最短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成为教育者的追求,“学会”成为知识体系的目标。
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认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自主学习的兴趣、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关注“能力体系”,知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手段。“能力导向”下的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关注“策略性知识”教学,关注思维的训练和发展,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互动和探究,“会学”成为能力体系的最终目标。改变“知识为基础”的传统观念,推行“能力为基础”的新理念,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尺度,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高效课堂,培养身心健康、勇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三、“能力导向”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1.以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点借助有趣的例子、比喻、故事等讲授,利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可以编成顺口溜“勾三、股四、弦五”,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故事,在外国,勾股定理被称为“百牛定理”,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个定理后,斩杀百头牛祝贺,活跃了课堂气氛,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了。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与类比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通过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用奇妙的问题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例如,“正负数”的教学,教师以学生零花钱的收入和支出引出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的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学生一目了然,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化静为动的画面展示,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科学合理使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营造探究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激励学生大胆探究的有效途径,面对繁杂的社会环境,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朋友,通过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习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领悟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数学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探究性学习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营造探究意境,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加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激励学生大胆探究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具有合作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合理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
3.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与各门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应用,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数学,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服务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许多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的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的导入,数学例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点,分析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绝对值概念”的教学,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导入新课,车站附近有两辆出租车,它们载着客人向相反方向行驶,所行驶的路程相等,那么收取的车费相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只考虑距离,不考虑方向,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定义。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数学与生活问题的联系为切入点,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数学知识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供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从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实物入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如,“数轴”的概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温度计具有三个要素:度量的起点、度量的单位、明确的增减方向,以实物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引出数轴的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树立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既要重视教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教学策略的运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不断追求,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方雷来。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浅析[J]。考试周刊,2012(02)。
[2]周芬。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9)。
[3]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注: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
14.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四
万年第二小学韩桃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的兴起,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会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差,因此,课堂上增加教学信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课给学生的感觉总是枯糙无味的,而网络教育资源集图像、文字、声音、颜色为一体,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等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见,网络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先播放网络教育资源的动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边观看动画 边听 老师讲解,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活动,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合理应用了网络教育资源,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一下子把孩子带入了日常购物的情境,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然后纷纷上台模拟购物,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学习了人民币简单计算的知识。总之,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实施应用以来,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数学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又为生活服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中恰当的选择贴近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而合理应用远程资源,就是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时,应用了网络教育资源的一组信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交流收集的信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身边的事,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将生活知识概括成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比单纯看书、听讲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如教学“找次品”时,合理应用了网络教育资源,从网络教育资源中
下载了一段由于飞机上有一零件是次品,导致飞机在空中爆炸的视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明白次品给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制作多媒体课件。优秀的课件能够为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掌握,难点没突破,会严重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分解重点与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网络教育资源正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搜索很多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教学时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一年级“特殊的连加”时,我在网络中搜索到这样的课件,用6根小棒拼成一条小鱼,然后告诉学生,拼成2条、3条、4条„„小鱼,需要多少根小棒。通过课件出示拼鱼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直观、形象、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而且计算机有信息容量大,传播效率高的特点,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以前难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同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先提问学生: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新知。再通过师生举例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和意识,学生由感知到表象,达到认识的过程。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猜一猜、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悟出三角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合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四、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教学活动局限于课本里的知识,我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课本以外的丰富有趣的资源,讲课内延伸至课外。如学了《找规律》后,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张配有音乐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美丽的天坛、国家游泳馆、漂亮的厨房、民族服饰等,这样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
15.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五
一、错误资源的含义
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产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在“ 认识错误、思考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课程资源。
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措施
1.正确对待错误资源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不会害怕学生犯错的,更多时候面对犯错的学生会抱着理解、尊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学生。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 乘法”课程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木匠工人要将一段木头锯成五段,而且他每锯一段都需要花费四分钟的时间,那他完成这个工作总共需要多长时间呢? 下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说是20分钟。 我不解地问,你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吗? 他们就开始躁动起来,左顾右盼,好像在怀疑自己答案的准确性。这时我提醒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去验证一下,他们有的折纸,有的用教具棒等。 我突然觉得,其实有时候,我们老师不一定要把自己解题的方法硬生生地套在学生身上,而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我们只是简单提醒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不会累,学生也不会觉得厌烦。
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 学校师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允许他们争论,不怕出现不正确的见解,不同意见越多, 这说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越深刻。 课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比如,答错可以请学生坐下,回答不完整的可以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敢说、敢做、敢问,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师也要学会去赏识学生,指引学生,让他们在错误的基础上发现真理,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2.归纳整理错误资源
新形式下, 学生逐渐在课堂上掌握了主导权, 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题步骤,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去倾听学生的观点,做个忠实的听众,去判断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的解答是否正确,找出他们的出错点,而往往这些出错点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点,教师要在今后的讲授过程中着重讲解这一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能力归纳提取出有价值的错误资源, 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它来进行教学。 教师要对学生犯的错误立刻提出,对于典型的错误要马上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师可以将学生犯的错误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发现其中典型与个别的错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
3.善于利用错误资源
人都有一个惯性,就是容易忽略那些不起眼的事情,但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经常忽略犯过的错误,而且总是一错再错。比如,学生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往往会把括号丢掉或是把数字抄错,教师这时就要幽默诙谐地说:“ 那丢掉的数字你不准备拿出来让我们大家瞧瞧嘛,怎么它太美了不敢示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资源,加深记忆。 学生没有及时消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去时刻提醒他们。小学生活泼好动,时间一长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上提出一个问题时,让学生简单重复一下增强他们的记忆,帮助学生记录错误的好习惯,并且要经常翻阅来刺激大脑,以便于更好地学习。
我们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也是学习的必经途径,只有站在“ 错误”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学习才会更加容易。 再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式、程度以及情感体验、表达的形式往往和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们 在学习过 程中出现 各种各样 的错误也是十分正常的, 这更加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对知识的掌握。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往往都是具体形象化的,而数学课程又是抽象性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也不够充分,所以容易出现错误。错误本身没什么值得利用的,但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错误资源,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16.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数学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57-01
1 问题的提出
1.1 概念界定
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认识、思辨错误和改正错误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化,是指在一定观念支配下,把课堂中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有效利用,化腐朽为神奇。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即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
1.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一点是相似的,即教学中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课堂学习错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这样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2 高中数学错误资源可有效利用的价值
2.1 错误资源生成的必然性及其运用价值
“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这样说过。数学是一门科学,没有疑问,哪有准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尤其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所产生的错误是高中生参与学习、思维过程的真实反映,也可以作为一种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资源。因此,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
2.2 看待错误资源的误区
有人说:“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在课堂上,教师过度地防错、避错,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很多喜欢思考的学生失去了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获得新发现的快乐。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沉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老师并没有鼓励、赞美学生提出错误勇气的质疑精神,反而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还认为该学生“成心捣乱”、“故意作对”,思维的火花,在老师预设的“一路顺风”的课堂模式下,不经意间被扑灭。
3 有效利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错误资源的策略分析
3.1 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错误能否成为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比较。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反思、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教师牢固树立“错误资源”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发现错误—— 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实践,结合相关理论解释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将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的速度提高一倍。”学生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利用错误的价值。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3.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错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科学,需要解决现实问题。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隐藏着思维的缺陷或是感知的粗略、不精细;而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探讨、同伴争辩等形式作出正确的判断,开发和利用好学生自身的错误资源,用错误来取得突破,是学习新知、复习巩固的最佳策略。
3.3 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能力
以案例反思的形式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理论,提高教师自我思辩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你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很多,在这时我们要注意生成的时机。当学生的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错误出现时一定要抓住,让学生辨析。不过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中,有一些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些却是没有价值的。一般情况下,那种带有普遍性的、具有一定蒙骗性的错误,能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或者虽然是个别学生的差错,但却涉及学科本质,能挑战其他同学的思维的,同样是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作为资源来利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把握越具体、越细化,捕捉差错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辨别差错性质的能力越强,临场调控的能力就越强,错误资源化的效果就越好。
3.4 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在练习后,若能得到确切而又具体的评价:做对的得到肯定,做错的得以提示、指导,最后切实改正。相反,不重视这种评价,特别是无视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那么,学生解题的错误,就会愈来愈多,终至铸成大错。“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学生解题时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的,如果对错误认真分析,寻找出错误的因,就能亡羊补牢,弥补知识缺陷。我们对错误的评价要避免似是而非,左右不定,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错误资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平等地参与他们的探究和交流,对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应反馈”。
4 结语
教师要重建错误观,去尊重学生,理解他们所犯的错误,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的课堂,让错误有生存之地,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用“错误”慧眼识真金,有效利用这些“错误”,使之资源化,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和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绪培,总主编.中高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郁亚新.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2):67.
17.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 篇十七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有声有色的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数学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的画面一目了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数学教学,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求图形的面积时,光靠讲解是无味的,必须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学习为乐。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简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在设计课件时,我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可制作一个课件,让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可以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的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又如:在讲述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圆柱、圆锥、球的认识推算出面积公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同时利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理模拟,这不但能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变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把新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学会探索。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周长公式C=2∏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我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是6cm、10cm、15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做出记号,滚后显示其滚动过程即周长与圆的的直径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主动探究,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投影、学具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就能及时调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时学生理解“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比较困难。先用屏幕出示一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把其中的一个长方体放大,在每个面上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这个长方体展开后的形状,然后把每组相对的面用相同的颜色按一定顺序依次显示并闪动,使学生理解“表面积”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差,正确理解并抽象概括“表面积”的概念,接下来学生就会根据画面的提示很容易地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时均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深刻的表象,扎实、深刻正确认识知识的转化过程,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扎实、深刻。
四、减轻负担 提高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的效果非常好,是传统的练习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使课堂练习容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质量”。在练习中可以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的解答的对错,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评价。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练习的形式得到改变,由单纯的文字说明变成图文并茂。部分的题目还可以设计成人机互动的形式。如:选择题通过课件设计让学生用鼠标拖动答案放到正确的位置,如果位置正确显示“你真棒!”的字样给予表扬,但如果位置不正确,答案自动飞回原位并显示“请你再想一想”的提醒,让学生再思考错在哪里。这样学生在练习时情绪高涨,知识掌握得较好。通过多媒体CAI课件的出示,不但练习的形式多样且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练习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6-09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07-30
数学课堂中的美丽错误07-25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09-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12-29
科学教学背景故事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06-26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1-15
有效的数学课堂组织01-2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