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力量(共20篇)
1.小学生的力量 篇一
在打开车库门的一刹那,妈妈发出了一声尖叫,我也吓了一跳。妈妈吞吞吐吐地叫着:“猫,猫……”
我凑近一看,只见一只猫蹦上桌子,眼睛闪着绿光,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角落里蜷缩着三只小猫。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老鼠的毛,摩托车前面还有一段刚刚吃剩的血淋淋的老鼠尾巴。我看了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简直是秃子撑伞——无法无天了!”妈妈生气地嚷起来。于是,我和妈妈、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只小猫“缉拿归案”,并扔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从那以后,那只母猫就天天在我家车库转悠,还发了疯似的将车库里的废品及旧书弄得乱七八糟,散得满地都是。我们每次看见它都要拿扫帚赶它。可是,母猫还是坚持每天都到车库翻箱倒柜地寻找它的孩子。甚至,它还开始报复我们。每天都会在车库里撒上几泡猫尿或猫屎,弄得车库臭气熏天。我们实在受不了了,就把窗户钉死,车库的门缝也封得严严实实的。谁知那只母猫却跟定我们了,每天都在车库门前徘徊,远远地见到我们就怒目圆睁,满怀敌意地叫着,那声音尖锐幽怨,像极了婴儿的哭声。听得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
我发现这些日子母猫消瘦了许多,看着它这般誓不罢休的阵势,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我想起了《麻雀》那篇课文,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不顾一切地挡在猎狗前面,面对猎狗这个庞然大物,老麻雀却无所畏惧。我知道,这个力量就是母爱!一只小小的猫,居然敢报复强大的人类。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么做?我知道,这个力量就是母爱!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老虎再凶恶也有着伟大的母爱,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如同春日里的鲜花绚丽多彩。只是,社会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太多。如果世界上人人多一份关照,人人多一份爱,那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正可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我感到自己当初丢猫的行为很无知,很可恶,觉得很羞愧。不知失去母爱的那三只小猫,现在怎么样了呢?
2.小学生的力量 篇二
数学经验的积累不仅为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基础,更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思维水平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断积累更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促进思维的发展,实现数学学科知识的有效构建,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一、经验卷入,引发学生“思”的需求
课前我们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预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搜集与课程目标有关的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时间,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直接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表现产生“碰撞”,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如最常见的商品价格,从价格中寻找小数,结合基本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小数的应用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必需。有了与现实生活经验,再与儿童经验的对接,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教师直接的讲解和“告诉”,而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借助于直观图示的形象支撑,建立起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长方形等分、涂色)。即学生头脑中先有“小数”,然后通过探究发现“一位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让学生有一种“顿悟”、有一种发现了隐藏的秘密的快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在概念学习中发挥作用,进而找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连接点,也打开学生思维的张力。
二、经验积淀,触动学生“思”的核心
张奠宙教授曾撰文指出:“数学其实不完全是从现实生活情景中直接产生的,人们基于日常生活经验,还必须通过一些感性或理性的特有数学活动,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意义。”所以说在课堂上,当学生已有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切实经历新旧经验有效对接过程,让经验持续发展,利用既往经验造就新的、更好的经验,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逐步积淀,走向丰富,只有不断积累,反思,再积累,再反思,才可能使数学知识产生“张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以厚积薄发,学生的思维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让学生列举了大量的体现乘法分配律外形特征的算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看结果是否相等,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笔者认为仅仅这样做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是通过计算从外形上发现两边结果相等,还未从本质上探明为什么两边得数会相等。可以让学生想办法证明为什么相等,有的学生用乘法意义来证明,75个6加25个6等于100个6,所以(75+25)×6=75×6+25×6;也有的学生把算式放到刚才买衣服的情景中解释,把75当成上衣的单价,25当成裤子的单价,配套买,一套75+25=100元,再算6套是600元,分开买,衣服是75×6=450元,裤子是25×6=150元,合起来也是6套衣服的总价;还有的学生用数形图来解释:
横看是6个75的和加6个25的和,竖看是6个75与25的和。
这样学生从本质上证明了乘法分配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学生逐步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便可能有意义地接受规律。
三、经验升华,提升学生“思”的水平
数学学习具有累积性,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前一阶段知识与经验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数学活动经验重点在“积累”,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同时,也应看到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经验是粗浅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予以提升。在质疑交流中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并使其在碰撞中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完善自己的经验体系,提升思维水平,促使经验的再生长。
例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在出示分数基本性质之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分数基本性质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当老师问道:“你还有问题吗?”一只只小手像雨后春笋举起来,一个个问题不应而生,“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意义变了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是乘或除以同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变吗?”学生提的问题是多么到位,多么精到,“这些问题谁能解决?”教师的又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大讨论,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一一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和谐的气氛中不断合作、交流、冲突和争辩,在层层深入思考中获得对问题解决的策略,最终合理而智慧地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积极助推,给学生成长的力量 篇三
一、从“主观臆测”走向“积极回应”,让新旧知识无缝对接
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提倡“课,从学生已有的开始”。故而教师在教学新知时,更多的是主观臆测“学生已经有什么”,而缺少对“学生面对新知时可能有的思维”的思考。“已有”不仅仅是指静态的“学生已经有什么”,更多的是指动态的“学生面对新知时可能有的思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一课。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不多。“公顷”离学生有多远?面对“公顷”,学生的接纳程度如何?特级教师王学其精心设计,通过对话来把脉、推进——
(出示“玄武湖景区占地400公顷”)师:仔细研读,对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比较陌生?
生:公顷。
师: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
生:面积单位。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占地”这个词。
师:以前学过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怎么这里改写成公顷了呢?
生: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
课首,师生之间围绕“玄武湖景区占地400公顷”进行简短的对话,尽管学生未曾正式接触“公顷”这一数学名词,但对“玄武湖景区占地400公顷”这句话还是有一点生活经验的。于是,初见“公顷”,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句意即时萌生对新知的猜度性理解。对于即将展开的新知学习而言,这种猜度性理解无疑成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教师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提问“对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比较陌生?”,打开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主体不同层次的认知经验予以回应。紧接着,“以前学过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怎么这里改写成公顷了呢?”一下子将学生朦胧的新知与清晰的旧知牵线挂钩,无缝对接。
这样,教师通过对话,积极回应学生的认知经验,挑起学生的思维,让隐性的东西显性化,知识在对话中无缝对接,学生在对话中自觉走向新知。
二、从“生拉硬扯”走向“积极顺应”,为新知生长开渠引水
在寻常状态下,固定和发展新知的旧知是蛰伏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不会自动显现。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合情合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开凿渠道,梳理知识之“流”,有意识地从结构视角去把握知识关联点,将数学新知有意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不断形成新的、更和谐的认知结构。
如《乘法分配律》一课。小学阶段一共教学五个运算律,在五个运算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掌握得最不扎实的总是乘法分配律。或许上新课的时候,学生模仿得比较好,但一旦综合运用,一旦变式,学生的错误率就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我们觉得,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不是不能理解其意义内涵,而是缺乏主动从意义这个角度来观察、分析算式的习惯和意识。于是尝试在意义这一方面加重笔墨,将侧重点首先落在内在算理的阐释上。
课首安排“钻山洞”游戏。5个同学一组,2个同学做“山洞”,3个同学钻,如果被卡住,通过抓阄(四个阄:2+2+2、8+8+8+8+8、3×4、5×9)来决定能否通过,如果抓到的是加法算式,就通过,如果不是加法算式,就不能过。游戏最后安排两个阄,2×5+4×5和(2+4)×5,启发学生想办法将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
基于对学生的理解,从学生学习内部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思考,创设一个数学情境,以“过山洞”引领学生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改变算式。“样子变化,意义不变”,从算式的意义切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入新知。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已知”,即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
这样,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展现新知形成的思维轨迹,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创设”靠“启发”来实现,“启发”以“顺应”为基础。
三、从“按部就班”走向“推波助澜”,让课堂自由灵动
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数学的学术形态通常表现为冰冷的美丽,而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则应该是将数学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教材例题提供4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在选一选、摆一摆的同时记录小棒的长度及能否围成三角形。在学生操作环节,走进学生,现场采访发现,学生对为什么操作的认识是“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从学生操作的随意性、求得结果的急切性可见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思维含量之少、之浅。也就是说,在按部就班的流程中,学生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学生的课堂成长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思维起点,还要密切关注随着教学的展开,学生的思维进程是否与教学预设同步。
于是,我们打破常规,首先直接出示两根分别长3厘米和5厘米的线段,让学生想一想“几厘米长的线段能和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交流环节教师通过三“点”,推波助澜:
1.点拨
师:几厘米长的线段是能围成的?几厘米长的线段是围不成的?
经过讨论,学生明确3 cm—7 cm是能围成的,比2cm小比8cm大不能围成。
师:是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指1cm、3cm、8cm)那这里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呢?
明确: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都要大于第三边,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2.点化
师:再来一题:给你2cm、7cm两条线段,找找看,几厘米长的线段能和它们围成三角形?(6cm、7cm、8cm能,5cm、9cm不能)
师:你怎样判断的?(写出三个算式)谁能只用一个算式就可以判断能否围成呢?
3.点燃
师:在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我们找到的这些数比某个数大,比某个数小。)
对于“几厘米长的线段能和3厘米、5厘米长的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 ?”,多数课堂会将此题安排在课尾作为课堂的提升、课后的延伸,而本课直接将此题作为新授,这样的选择,并非有意拔高课堂教学的起点、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而是尝试着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这样,通过一个任务的提出,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空间,给予尽量少的点拨,“逼”学生去碰壁、去想、去做。
4.话的力量小学生作文 篇四
我看过很多书,学过很多名言,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教育我们,要从小事积累才能做大事。
有一次,我去上轮滑课,这堂课要学习T字刹车。老师先让我做T字刹车的基础动作滑步,滑步是左脚在前,向前进的方向迈一步,右脚在后,和左脚垂直向前进的方向擦一小步。虽然我表面上很认真听老师讲,但我心里却很不屑。我想:这么简单的动作,我一会儿就学会了。等练习滑步时,我只瞎比划两下。可真正练习T字刹车时,我的脚总是不听指挥,右脚和左脚总是平行,所以刹不住。过了一会儿,老师来看我练得怎么样了,一看我脚的动作不对,就说:“你的滑步还没练好,怎么可能练好刹车呢?滑步是基础动作,把滑步练好T字刹车就很简单了。你知道‘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吗?”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这句话不光印在书本上,在生活中也很有用。我又开始练习滑步,过了一会儿,我的滑步练得不错了,接着又练习T字刹车。果然,滑步练好了以后,T字刹车就很容易了。
通过这件事,我更喜欢这句名言了。
5.梦想的力量-小学生作文 篇五
梦想的力量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告诫我们从小就要有梦想。其实梦想是有力量的,它能转化成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而使我们踏上成功的顶峰。
在语文书中,我结识了这样一位人物:瑞恩.希里杰克——“加拿大的灵魂”。他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亲自为他颁发国家荣誉勋章。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他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邀请……
这一切来自他六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梦想——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最初,挖井的钱是靠他做家务赚来的。全家人去看电影时,瑞恩却在家擦窗子,同龄小朋友疯狂玩耍时,他却在拼命地捡松果、捡树枝……瑞恩的成功让我们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
由瑞恩我想到了自己。我是个贪吃的孩子,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厨师。可当我在家连个鸡蛋都煎不好时,我明白了我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一名好厨师要知道各地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烹饪火候……每当闲暇,我不再沉迷于小伙伴间的玩耍,而是叫上爸爸去书店买相关的图书,看完一本,再去买下一本……在读书中,我的头脑变得更加充实了,实现梦想的力量也更加强大了。
人应该有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请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梦想的力量
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伟大的你,如果你有梦想——实现它;如果你的梦想遗失了——找回它。
有人说,是现实的残酷,逼迫我放弃了梦想。而我说,正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才不能放弃梦想,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让你最美好的梦想一路伴着你,温暖着你,你才不会惧怕现实的残酷。
看过一个小说《飞猪侠》,其中的小猪塔塔为了梦想不轻言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飞猪侠梦想的实现让我意识到:有了梦想还得志在高远,因为梦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就。所以大家请珍惜时光的同时,也珍惜你们拥有的梦想吧,用自己不懈奋斗的青春,让梦想在我们生命中开出绚丽的花朵。坚持我们内心的梦想吧,就算有所阻拦那又怎样,拿出勇气向前冲,为了梦想拼搏。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是简单的“痴心不改”,更不是一般的“矢志不移”,而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为了自己的梦想,要付出更多的行动,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就像凿壁偷光的匡衡那样发奋学习,最后成了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梦想就是希望,梦想就是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梦想的力量
刚刚萌生的一个梦想,就如同种下了一个种子。
它会抽芽,它会成长,它会努力实现最初的梦想。它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也猜透不出将面临何样的磨难,但是它有一个信念,会一直向前。骤雨倾盆,它被雨水淋得“伤痕累累”,暴雨即逝,尽管它的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也忘不了骄傲地挺直身躯;狂风来袭,它被呼啸的风吹得东倒西歪,狂风过后,尽管它已被吹得浑身麻木,“四肢”无力,甚至差点被连根拔起,但它不曾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顽强地挺起了娇小的身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无法战胜他,没有任何困难可以与之抗衡!几十年过去了,它终于成为了一棵苍天大树,浓浓的大伞遮住了太阳,挡住了疾风。夏天,人们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乘凉,下象棋;而孩子们则打闹嬉戏,做着游戏。秋天,人们吃着它结下的甜果,心中甚是美味。这就是梦想,它不是为了想证明自己是何等出色,它只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播种时种下的那个梦……
与人相比,它显得更有毅力。它最初的梦想是有意义的,和居里夫人一样,它是一个“梦想家”。人生需要梦想,梦想需要由我们来实现。在开始奋斗的.那一刻,我们就必须接受命运的挑战,因为我们是主角,在这场战斗里,不是胜,就是负,没有和平之说,当然,任何人都可以选择逃跑,但其结果只会让你输得更惨烈。在波澜壮阔的道路中,最小的挑战是挫折的降临,最坏的牵连到生命的安危。在无际的大海中你最不能做的,就是退缩,返回到原点。这样,你永远也到不了彼岸。
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卓越。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有限的沧桑岁月里,在有限的生命中用无限的思绪谱写人生年华,当一名散文家。我崇尚朱自清那种惜时如金的品质,居里夫人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让他们如此忘我的写作,工作的主要动力,就是他们一生追求的梦想。要不怎会有漫画大王的诞生?怎么会有一个贫困潦倒得连画画工具都买不起,整日和老鼠在又黑又脏的车库中吃饭睡觉,最终成为著名的“米老鼠”的创始者?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使你从软弱变为坚强,在无数的成功中,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就是梦想,是梦想让他们从平凡化为伟大,从沦陷走向成功。
6.腾飞的力量小学生获奖作文 篇六
严冬,震耳的钟声敲响,带来的是欢乐和谐的韵律,要是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会捕捉到在深处的一种腾飞的力量。给予这种力量的人,是自己。
扎根在花盆里的.石榴树,是如此平凡,谁也没有留意。当有一天,你伸手打开冰冷的窗时,你会诧异。你不会想到,在这脆弱的枝杈上,会继续着它们的繁衍。原以为会在寒风中冻僵的石榴树,用自己的蓬勃的茎脉,与严寒搏斗,在寒风中撰写生命篇章,让人们看到了“红”色的希望。你也不会想到,石榴树是如此要强,它不甘做弱小者,以自己的一切力量,使冬充满生机。滚滚寒风的恶浪,可以吞噬所有的一切,唯独吞噬不了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冻死了的石榴叶片,使枝丫上再次失去一道风景线,但它们屈强,甘愿以自己的力量,造化出另一道风景线。那是腾飞的力量。
在风雪交加中绽放的腊梅是冬天的黄丝带。它们傲雪经霜,用开放的花朵,来声明自己顽强不屈。那小小的黄花,在寒风雪浪里,显得如此渺小,但它吐露出的芬芳,却盖过了一切,洒满整个大地。腊梅花是神灵之花,它一次又一次战胜严寒,斗过风霜;腊梅花是强者的徽章,它在被白雪的覆盖中,始终透露着傲气;腊梅花是严冬的圣笔,它日日夜夜不停地书写着坚强的乐章……那是腾飞的力量。
7.小学教育应合理运用标签的力量 篇七
英国社会 学家里斯( Rayc. Rist) 率先对标签理论加以运用,并把其扩展到教育领域。[1]标签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标签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标签理论以互动思想为出发点,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按照自身对情境的理解,选择性地和学生进行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标定和分类。 标签不是一个纯静态的符号,而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的彰显。 其次,标签具有相对性与持久性。 由于教师视角不同,可能对不同学生做同一件事情赋予不同的意义,从而彰显标签的相对性。 标签评价一旦被师生认同,就很难发生变化。 这种认识渗透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中,又体现在他们的行为里。 最后,标签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 标签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越轨行为都会被贴上标签。 只有被“ 重要他人”觉察,并公布于众的初级越轨行为, 才会被张贴相应的标签。[2]与此同时,标签还存在着多样性,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给同一个学生贴不同标签, 与此同时,不同学生也可能贴相同标签。
一、 标签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标签影响无所不在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主要从角色定位、自我认同、同辈关系和身心健康四个方面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标签影响小学生的角色行为
小学生角色的形成实质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他们身心发展水平有限,比任何阶段的学生都依赖于教师所贴标签,标签具有“ 角色行为”的导向作用。[3]教师所贴标签就像催化剂一样加速小学生的消极行为或积极行为。 标签一旦固化就很难改变,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向标签靠拢。“ 在任何既定的情况中,一个事项可能兼有正向功能和反向功能的后果。 ”[4]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挥标签的正向功能,规避反向功能。 当教师给学生贴上积极、正面的标签,小学生就把自己定义为积极、正面的人,小学生就能处在一个良好的角色起点上,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角色认同,从而形成积极情感来约束不良思想,促使良好的行为出现,用于验证标签的正确性, 从而不断地固化角色认同。 教师是小学生的“ 重要他人”。 小学生没有能力独立地认识自我, 要从教师的眼中确认其存在性。 标签是教师对小学生存在性的反馈, 他们从教师的反馈中不断地定位自身角色并努力地靠近教师设定的角色,产生与标签相符的行为。
2.标签影响小学生的自我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开始注重小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性影响着小学生的自我认同。 安尼尔·吉登斯认为,“ 自我认同并不是个体所拥有的特质,或一种特质的组合。 它是个人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 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5]标签是一种经历的象征,教师给小学生贴的标签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价值和自我体验等。 自我意识来源于自我内心感受和交往活动。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完全,自我意识通过与教师和同学沟通构建起来,标签决定着教师和学生对其所持的态度。“ 勤奋”、“ 聪敏”等积极标签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并用好的标准约束自身言行。 被贴有积极标签的学生即便学习和生活中犯了错误,教师和同学也会宽容对待他,从而形成愉快的自我体验, 最终建立良性的自我认同。 反之,被贴上“ 懒惰”、“ 愚笨”等消极标签的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 产生不良的价值观, 日久天长,其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造成学习主动性的缺失。 被贴有消极标签的小学生就算在生活学习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也时常会被同学和教师认为是运气好,很难形成愉快的自我体验,最终不易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 无论积极标签还是消极标签都不断地影响着小学生自我认同,与此同时,自我认同的确立又不断地强化着标签效应,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发展。
3.标签影响小学生的同辈关系
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教师的言语就是 “ 圣旨”。 教师的行为既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又改变着同伴交往。 换句话说,教师给学生贴标签会极大地影响小学生之间的同辈交往。 马克思说:“ 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 ”[6]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建构阶段,群体交往是小学生普遍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同辈群体交往, 这是小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 群体内部成员对事物有一致的看法,标签对于置身于其中的小学生有高度的参照性。 当教师给学生贴上积极的标签, 往往会受到同伴的认可,易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教师给学生贴上消极标签,同伴就往往会排斥他, 使其难以满足交往需求。 基于归属与爱的需要,贴积极标签的学生会形成“ 优生群体”,贴消极标签的学生则形成“ 差生群体”。 教师会给“ 优生群体”更多的关注,“ 差生群体” 则受到关注较少。 在小学低年级,教师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更会固化标签印象,同一群体成员之间有较高的互动性,不同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排斥性。 由于同辈压力的影响,“ 优生群体”与 “ 差生群体”不愿进行交往。 在教师无意识的行为推动下,小学生高度认同教师所贴标签,最终导致标签的预言成真。
4.标签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 心理发展 特点有 : 一,口头语言能力胜过书面表达能力;二,对周围人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关心与注意;三,对批评与嘲讽相当敏感,对教师异常崇拜;四, 喜欢助人和负责, 常愿表现突出, 取悦于老师;五,交朋友比学前儿童更有选择性;六,游戏有了小团体的组织性, 但过分拘泥于规则; 七,喜好竞赛,但经常表现出自夸、 骄傲。[7]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小学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爱表现,喜欢表扬,崇拜教师。 教师在小学阶段有着无可匹敌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深知标签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小学生异常崇拜教师,如果给学生随意贴标签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和人际交往,所以教师应该极度重视标签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教师给学生贴上“ 坏”标签,小学生内心受到伤害,被爱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交友范围也会发生变化并受到 “ 好”标签群体的排斥 ,从而形成消极的情绪并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未来生活和良好人格的养成,甚至会造成心理缺陷。
二、 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标签 的力量
1.广泛贴积极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8]
为了引导学生的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积极的标签, 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样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 给学生贴积极标签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总是参照学习成绩,以致于忽视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教师是心灵的启蒙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深知表现“ 不好”的学生身上也会有优点,表现“ 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不足。 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优点, 忽略他们身上的不足。 其次,严禁给学生贴消极标签。 小学生身上虽有不少缺点,但教师要懂得包容,不能一味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断地放大学生的不足,从而让学生产生恐惧感和自卑心理。 同时, 当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以偏概全。 再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仔细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就算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这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最后,广泛地贴积极的标签。 积极的标签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积极标签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能使他们克服身上的恐惧感,树立正确的自尊。 当表现差的学生听到教师赏识的声音,会引起深层次的心灵触动,做出情感上的良性反应,做事会事半功倍。
2.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环境系统,是以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由整个教育系统所组成的环境。[9]学校和教师是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 首先,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对标签往往持认同和接受的态度。 被贴上消极标签的学生,即便不认同此标签而做出反抗,也是无力的挣扎。 小学生自我评价会随着教师所贴标签进行变化,并在长时间的师生交往中固化标签预言,造成全班对标签的认同。 教师要慎用权威判断贴标签, 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尊重其生命的价值。 其次,教师尽量做到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标签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影响着师生的互动频率。 教师要在真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尽量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和师生互动机会, 尽量摆脱主观意识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班级规范是教育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 班级规范不仅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更是衡量教师行为的标尺。 教师不能受自身所贴消极标签的左右,当学生不遵守规则时, 教师要弄清楚事件的起因, 对于不遵守班级规范的学生,教师不能存心包庇和袒护,要确保班级规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3.多元的教育期望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富含人性理念和教育前瞻性的教育期待无疑动力非凡。[10]标签代表的是教师期望,教师针对不同的期望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教师的期望不是自发形成的概念,而是一种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的锤炼、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应树立多元的教师期望。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不再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整合,而是一种多维度的体现。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依照学生“ 最近发展区”提出合理的期望。 其次,要不断地调整期望。 教师期望不应固定不变,而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注意到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变化,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调整对其的期望;当学生成绩退步时, 教师要仔细思量原因, 根据所得到的缘由调整教师期望。 最后,在教学管理中用暗示法引导学生进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关心和尊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关怀,这种潜在的行为和情感无疑是教师期望的最好表现。 学生在这种健康积极的暗示下,能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反思性的教育评价
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对某一学生的较为固定和模式化的评价,这一评价通常以“ 贴标签”( 标定) 的行为方式出现。[11]标签对学生有指引作用,影响着不同个体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使标签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建立灵活的评价标准。 首先,教师要澄明教育评价的作用,小学教师的教育评价主要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但评价是把双刃剑,教师要规避消极影响,秉承公平和爱来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德性。 教师对学生评定的标准主要依据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品德等。 教师要想做出有效评价,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再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不能受消极标签的左右, 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评价学生,要以鼓励评价为主。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不断得到发展。 最后,建立反思的评定标准。 教育存在许多不同的复杂现象,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 要在确保教育评价公平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评价标准是否具有弹性,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太忠.隐蔽的力量——教师标签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徐代珍,向东春.浅谈标签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0(5).
[3]杨连友.刍论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
[4][美]罗伯特·金·默顿著.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5][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甘红缨,苏焕.中小学生同辈群体压力的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1(11).
[7]朱自强,高占祥等主编.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吉林:长春出版社,1994.
[8]冯心怡主编.班主任走向成功的修炼[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9]魏国孝.教育生态环境与学校环境[J].宁夏社会科学,2005(3).
[10]王国防.论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J].现代教育科学,2005(3).
8.小学生的力量 篇八
【关键词】核心力量 ; 大学生 ; 蛙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67-01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游泳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游泳教学训练之间存在的差距,探寻最适合当代大学生游泳教学的方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游泳教学提供意见和建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3.研究对象
某高校大三游泳选修课学生,6个班级,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3个班,一组为传统组教学的班级我们称之为甲班,另一组为通过核心力量进行训练的班级我们称之为乙班。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核心力量的相关概念
核心力量是近几年提出来的训练理论,核心力量主要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力量的提出开始之初在我国出现了较大的反响,一方面是传统教练员难以接受新的训练思想,另一方面一些较容易接受新思想的教练员又不敢贸然在训练中全部使用核心力量训练,大多是在训练中穿插使用一些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少有文献能够通过数据的对比,找出核心力量训练对成绩的影响,大多数的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文献停留在理论上,缺乏数据的支持。
4.2传统教学和核心力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甲班和乙班的教学由同一老师进行授课,所不同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乙班将游泳练习的十分钟去掉,改为核心力量训练,而甲班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进行游泳练习。
在传统的游泳教学中教师的授课主要以技术为主,由于游泳教学的特殊环境使得在游泳教学中不能像是在田径场或者是篮球场是可以做一些速度性力量性的练习,像是蛙跳、短跑冲刺、长跑耐力等,但是一旦在游泳场馆这种练习很难实现,一节课时间有限,再把学生集合去操场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显然很难实现。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多,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共选取了平板支撑、侧身挺、仰卧举腿和克服自身体重的深蹲四种,这四种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在每节课中基本部分结束之后都会进行。
核心力量的优势在于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有一块能躺下的地方就可以完成很多力量练习,甚至只要能站立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核心力量训练,在每节课的训练接受之后进行平板支撑、侧身挺、仰卧举腿和克服自身体重的深蹲四种练习,平板支撑和侧身挺都是从开始的20秒一组,共做三组,逐渐过渡到学期末的到最后的一次90秒。仰卧举腿和深蹲是从开始的10个一组,逐渐过渡到学期末的30个一组共两组。完成这四个练习一般所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没完成一项练习中间休息30秒钟。
4.3学期学生蛙泳成绩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两组学生从开始的接触蛙泳的泛化阶段到后来随着学习进行的分化阶段再到最后在蛙泳练习过程中的动作自动化过程,学生进步较快,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蛙泳的技术,都能自己进行蛙泳练习,蛙泳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在成绩测定上属于测量类的项目,最后考核阶段设置了动作技术评价技术考核和50米蛙泳成绩测定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由于之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蛙泳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游泳,尤其是女生,男生即使能够掌握蛙泳动作的学生也大多数是动作不规范,能游的起来。因此可以基本上确定两组学生在学习蛙泳之前技术水平相当。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核心力量训练的学生在学期末的测试中成绩普遍好于传统组的学生,传统班学生蛙泳平均成绩为54.5秒,而核心力量训练班的50米蛙泳成绩平均为53.7秒,两者相差0.8秒,这个差距是比较明显的,每次训练课10分钟左右的练习看似时间短、每节课的效果不明显,但是日积月累,经过一学期的练习之后积少成多,效果显著。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能够发现核心力量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游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肌肉最多,也是上下肢相结合较为密切的一些运动,对上下肢力量的要求较高,在训练中通过核心力量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各个部位的力量,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无疑是上下肢力量传导的重要媒介,核心力量好上下肢力量传导良好,能够更好地促进游泳成绩的提高。
在学期末的游泳课评价中并不仅仅是50米蛙泳成绩的测定还有技术的评价,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核心力量训练组的学生在游泳过程中身体的控制能力明显好于传统的授课班的学生,核心力量的学生在训练中能够明显的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尤其是身体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这部分区域的是稳定性较强,在游泳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身体的优势,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成绩。
5.小结
在调查的学生中,每节课通过十分钟左右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的有用成绩,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广大高校教师在游泳授课过程中可以在每节课最后几分钟增加核心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赵龙.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等速肌力及无氧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于宁.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不同狀态下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3]谢洪英.核心力量训练对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9.小学作文:坚持的力量 篇九
激动人心的运动会结束了,但我们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的身姿依然浮现在眼前。
在1500米中取得第一名的黄雨珂让我刻苦铭心。当枪声响起时她用了全身的力量把距离拉开,当然我们拉拉队也使劲的在那里喊,可好景不久黄雨珂快没有力气了,但她仍然坚持着,一圈、两圈、三圈……别说跑了我连看都觉得累。刚跑完1500米的任程鹏也说道:“黄雨珂,太帅了,真厉害!”当然我也这么觉得整整6圈她还能得第一名,不亏是长跑冠军。还记得在以前的运动会上她都没有尝试过1500米,就连800米也是哭着跑的,但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而我就是很欣赏着种精神,当然我也要向她学习。回想以前在美术课上,总是觉得别人画的比我好,也总是涂掉再画涂掉再画,弄得后来一点也没画好,看来我应该要坚持。就像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所说的“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是啊,记得上次暑假的游泳班时因为要考试,所以紧张,要游到对岸才算通过,看见前面几个人都游得很好,而且都接近了终点,我心里很紧张,生怕自己游不远。当教练吹响哨子时,我还是忐忑不安。开始游了,我拼命地向前,但不一会儿,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我想放弃,教练在岸上鼓励我:“:“加油!快到了!”虽然我的手脚都没有了力气,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去,终于游到了对岸。大家对我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动。
10.小学自信的力量作文 篇十
记得三年级,我英语学的特别不好,而爸爸问起我这学科为什么会这么差,我总是以班上的人上课总吵闹为由,导致我英语荒废了一年,英语一学期比一学期难,而接下来几年我差不多没学英语,睡觉时常想:是不是我没有信心学好,总是觉得英语很难呢?
就这样所谓“学”了几年英语,上了五年级英语这门主科毫不留情地阻碍了我前进的脚步,每次英语都不及格。这学年我的班主任恰好是英语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测验不及格就要抄试卷上错误的题,听写、默写单词不会的也要抄。促使我不得不去背课本单词,就这样我终于考及格了,虽然在班上我依然是处于中下,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于是我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课文。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英语。尽管还有很多不懂,我却愈自信,愈把英语当纸老虎。
11.小学生的力量 篇十一
关键词:力量训练;实验分析;身体素质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三十名学生为期八周的两种不同力量训练的方法训练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相比一般力量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合作性训练方法更为可取,更有使用价值,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训练方法选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一般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合作性训练方法可以将两种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互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对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幅度是一般力量训练方法的2倍。核心力量训练除了可以在稳定条件下进行静力性训练,还可以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动力性练习,通过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的练习,加强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力量,并以此为支点,来衔接全身的肌肉力量运作。
二、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原地推实心球影响分析
原地推实心球项目之所以能作为考察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不仅仅是考察上肢力量水平的项目,更是考验人体全身综合力量素质水平的项目。需要身体上、下肢力量独立的素质能力,还需要上、下肢以及核心部位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的项目。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力量的协调性训练,然而一般力量训练多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训练手法单一,对肌肉各方向训练效果不为明显,但核心力量训练多采用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核心力量训练加强了屈伸、侧屈、旋转等多维运动方式。因此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加入其中,可以使训练体系更加完整,建立一种互补关系,使力量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在運用一般力量训练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运用。应将两者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扬长补短,互补的作用,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训练环境下,学到优良的训练方法,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将训练效果最大化,尤其是避免老师再对小学生力量训练选择单一训练手法,使小学生的力量素质不断提高,更上一层楼。
12.巧用短绳增强学生上肢力量的方法 篇十二
一、巧用短绳进行上肢抗阻力量练习
1.正面站立(坐位)互拉
目的:主要锻炼上肢的屈肌力量。
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采用正面站立(见图1)或坐位(见图2)的方式互拉短绳,进行抗阻力量练习。
2.背面站立(坐位)互拉
目的:主要锻炼上肢伸肌力量。
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采用背对背站立(见图3)或坐位(见图4)的方式互拉短绳,进行抗阻力量练习。
3.侧位站立,双臂内收屈拉
目的:锻炼上肢内收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三人一组,中间练习者双臂各套一短绳,进行双臂内收屈拉,两侧学生各拉短绳协助进行抗阻练习(见图5)。
4.仰卧双手提拉
目的:克服自身体重抗阻练习,促进上肢肘关节屈肌力量,肩关节伸肌力量。
练习方法:将“接力棒”系在短绳上,将短绳挂于单杠上,学生仰卧于垫子上,双手握住接力棒且身体挺直向上提拉身体(见图6-1)或用两个棒双手分别握住接力棒,向上提拉身体(见图6-2)。
二、巧用短绳设置“情景游戏”促进上肢综合力量发展
1.穿越“封锁线”
游戏方法:两侧学生用短绳拉起一定高度的“封锁线”,练习者采用俯卧姿势,上肢支撑向前移动且身体不能触及短绳,爬行通过障碍(见图7),速度快者为胜。
2.“推小车”过“绳梯”
游戏方法:用短绳摆出“软梯”形状,阶梯间距可变化,学生两人一组以“推小车”的形式通过“绳梯”(见图8),以不碰到短绳的组为胜。可调节阶梯间距来锻炼上肢爬行的频率、节奏与幅度。
3.投掷“绳弹”
游戏方法:将短绳系成“手榴弹”形状,两人一组相距一定距离,听口令向前扔绳的同时前面学生向前跑出,后面学生将“绳弹”向前方扔出(见图9),“绳弹”能超过前面跑的学生者为胜。
4.横绳拔河
13.小学作文:习惯的力量 篇十三
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国家最热门的话题:公务员反腐。公务员队伍庞大、臃肿、腐败,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似乎是由来已久、无法打破的一个平衡,而这种体制,造成了国人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各项国策实施的巨大阻力。习主席上台后,力抓反腐,在鼓励普通平民信访举报的同时也规范信访途径和渠道,同时利用媒体的力量对政府反腐的过程进行记录。这个力量是可怕的,因为力度之大,之久,已经逐渐影响了政府在民众中的印象。过去大的贪官,除非事实确凿由公检法介入,一般难以动摇。
而现在社会,不仅公检法机关,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反腐的力量中去,甚至于情人等也成为了反腐的中坚力量。对于贪官的落马,民众从最初的讶异(认为官官相护,不会落马),到现今的淡定(认为只要违反了规则,就有可能落马),这就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政府重拾信心的过程。同样的,这种国策也会造成蝴蝶效应,民众开始认为底层的呼声政府会开始采纳,于是会对通过媒体等各种形式对政府进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对政府增加了信心。
14.生命的力量小学作文 篇十四
有一个暑假,我去爷爷家玩,那时爷爷家养着一玻璃缸的金鱼,一看到那些小金鱼,我就忍不住要好好地观察它们一番。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准备好好地观察观察,从鱼缸抓起一只鱼来研究,我拿着放大镜左看看,右瞧瞧,找到了小金鱼的鳃,突然小金鱼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它身上的水花也四处乱溅。“好吧,好吧,我不玩你了。”嘴上这么说,可我依然拿着放大镜观察它,“扑通、扑通”,小金鱼跳得越来越高了,“哎哟,你可别掉下去了!”我急忙护住它,可它依然挣扎着,连我也捂不住它了。
小金鱼为什么这么努力地想要跳回金鱼缸里呢?我嘴里叨唠着:“我观察一下你,又不会让你死,你放一百个心吧!”可是它根本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依然执意想要跳回鱼缸。“真是个不听劝告的家伙!”它好像被我的话给激怒了,突然从我的手上纵身一跃,跳回了金鱼缸里。小金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全身变得更美了。看到这幅情景,我的心头怦然一震!
15.训练中学生力量素质的几个观点 篇十五
一、力量素质与速度有相似的生理学基础, 在同一次训练课中可以同时出现
一般在速度练习前, 可先做少量的力量练习, 如跳跃练习, 其目的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力量练习, 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如果力量练习的负荷量较大, 一般不放在速度练习的前面, 因为大量的力量练习之后再转入速度练习时大脑皮层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对速度练习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 当力量练习的负荷量较大时, 就应放在速度练习之后。
二、大量的力量练习如果放在速度耐力之前, 不仅无害, 反而有益
因为在速度耐力练习之前做大量的力量练习, 会提高速度耐力练习时肌肉中的乳酸含量, 这无疑可以提高肌肉适应缺氧刺激的能力, 对提高速度耐力是有利的。反过来说, 速度耐力练习也不致对前面的力量练习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三、负重力量练习后再做适量的跳跃练习是有益的
其一, 在获得力量练习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协调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防止片面追求力量素质的增长而导致协调能力下降的弊病。其二, 带着力量练习时较高的兴奋性去做跳跃练习, 可以提高跳跃练习的效果。
四、在力量练习的间隙或在力量练习之后, 做些柔软性练习是十分有益的
在力量练习时哪些肌群收缩做功, 在做柔软性练习时就特意牵拉那些肌群, 这对该肌群再度收缩做功有利, 这样练习能使肌纤维获得较大的初长度, 对那些需要爆发力的项目尤为重要。
五、力量素质与一般耐力素质互相制约的现象往往表现得较突出, 一般地说, 不要放在同一次训练课里
力量练习后做些放松慢跑是可以的, 这对代谢氧化力量练习所产生的乳酸有促进作用。慢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肌体的放松, 没有速度和节奏上的要求。应该认识到, 力量练习后不可再安排旨在发展耐力的长跑练习, 由于生理机制上的矛盾, 先练力量再练耐力或者先练长跑再练力量效果都不佳。各身体素质间的相互关系, 在训练的启蒙阶段主要表现相辅相成的一面, 互相克制的一面表现得不甚明显, 不管采用什么训练方法, 各素质往往都相应提高。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 各素质相互克制的一面表现得逐渐尖锐起来, 所以必须精心、合理安排每一次训练, 才能使各素质获得协调和有效的发展。
16.小学生的力量 篇十六
摘 要 力量素质是人体各项运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和评价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筛选出合理可行的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力量素质 训练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不仅是篮球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竞技篮球运动的后备资源,随着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部分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通过选秀进入我国顶级篮球联赛CBA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就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提高力量素质和身体对抗能力、提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
力量素质的界定。力量是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一项独立的身体素质,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它都占据着重要的成分。在篮球训练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同样毋庸置疑。篮球运动中的力量素质主要包括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而这两种力量素质的发展是以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质为基础。
二、发展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一)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最大力量的途径:(1)加大肌肉的横断面积;(2)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以加快ATP的合成速度;(3)提高肌肉与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4)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2.结合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训练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重复训练法;(2)阶梯式极限用力法;(3)静力性练习法。
(二)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1)提高最大力量;(2)缩短发挥出最大力量所需的时间。
2.快速力量中的爆发力对篮球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是力量素质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训练:(1)减负荷练习;(2)先加后减负荷练习。
(三)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力量耐力主要途径:发展力量耐力首先要根据篮球专项特点认真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确定训练负荷的基本要求。
2.力量耐力是指肌肉进行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其不仅依靠力量的发展,同时需要依靠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要的氧气和能源的供给。根据力量耐力的生理特点,我们主要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持续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循环训练法;(4)重复训练法。
三、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发展下肢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能力是良好的弹跳力。弹跳力对于防守、抢篮板球、跳投、补篮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向上的弹跳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臀部、大腿的股四头肌及股后肌群、腰腹部的力量。通常,运动员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强大,其弹跳力就好。1.原地连续跳。2.肩负杠铃做深蹲。3.肩负杠铃做半蹲跳。
(二)发展腰腹力量训练的方法
1.两头起。2.俯卧挺身起。3.仰卧起坐。
(三)手指、手腕、手臂肌群力量训练的方法
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直接关系到传接球和投篮技术的好坏。因此篮球训练中必须重视对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训练,而且应安排专门的练习来发展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性。1.俯卧撑地面并双手拍掌。2.正握轻杠铃,作翻腕练习。3.抓接实心球,手指和掌心向下抓住实心球,在屈肘上提球的过程中松手,在实心球下落时,由另一手抓接住球。此练习可以很好的发展手指力量和手腕力量。
(四)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训练的方法
1.少打多的练习方法。在训练中安排以少打多,以弱打强、以弱打强的训练内容,设置训练障碍,增加对抗强度。2.辅助阻力的练习方法。在各种基本技术训练中人为地制造阻力,使运动员在身体对抗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力量素质训练对篮球运动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而且对篮球比赛的影响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力量素质不仅是发展速度、弹跳力等素质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发挥。良好的力量素质不仅可以带动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可以更好的发挥正确的技战术动作,不论在进攻和防守时,给予对手施加强大的压力。可以说,力量素质处于当今篮球运动员各项素质的首要地位。
(二)建议
1.力量训练中,应兼顾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训练,不能只发展局部力量。力量训练应采用大肌肉群为主,小肌肉群为辅的练习方法,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
2.篮球力量训练方法多样,形式各异。在实际训练中,应根据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类型和体质的不同,因材施教。
3.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应与篮球技战术相结合,进行有球和无球的力量训练。同时根据运动员的完成情况和力量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力量素质的训练计划,以达到科学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世巍.浅谈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3.
17.爱的力量小学作文 篇十七
上课铃响了,过了两三分钟,邱老师才进来。和往常不一样的是,邱老师穿了一件很厚、很暖和的皮大衣。我们先默默地望着邱老师,然后,同学们一齐座好,等待着老师上课。因为,邱老师是教语文的,所以嗓子很沙哑。
老师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连平时在课堂上很调皮的同学,也在认真地听讲。下课了,我们帮邱老师台桌子、洗杯子,帮老师做了很多事情,邱老师高兴极了,邱老师的病就像好了许多。
这节又是邱老师的课,但是邱老师准时来到了教室,也没有穿那件很厚的皮大衣了。难道,邱老师的病就好了吗?但愿如此吧!邱老师开始讲课了,声音也没以前沙哑了,但又咳起嗽来,邱老师不会更严重吧?想到这里,同学们眼里闪着泪花。
18.小学作文:团结的力量 篇十八
今天吃过午饭,我拿了一些米饭,准备观察蚂蚁搬家。
我首先找到了一个蚂蚁洞,把米饭放在了洞口就蹲在旁边静静的等着。不一会儿,一只大蚂蚁出来了,它用触角碰了碰饭,可能是闻一下香不香吧。接着又围这米饭转了一圈就走了,我纳闷了,难道蚂蚁不喜欢吃米饭吗。
过了一会儿,蚂蚁军队出来了,它们像准备战斗的战士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来了。它们四五只一组,有的用足,有的用触角抬起米饭向洞口慢慢的移去,还有一只大蚂蚁,它居然一个人夹着一粒米饭搬进了家,真是大力士啊。原来爸爸说的没错,蚂蚁它可以搬动比自己体积大好多倍的东西。它们同心协力搬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把米饭都搬回了家。
19.小学生的力量 篇十九
音乐教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 有利于在激发爱美情感的基础上强化德育教育。音乐语言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音乐能够从心灵深处激发健康纯洁的情感, 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另外, 音乐教学有利于向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合作意识, 因为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出现的, 这对当代社会注重发挥个人优势和强调集体合作的趋势有必然的联系, 并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首先明白的是任何成功的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别人的配合, 最常见的合唱、合奏自不必说, 就是个人演唱也离不开乐队的配合, 一些大型活动组织的音乐游戏或者课外的歌咏比赛, 更是团结合作的成功典范, 这些活动都能培育人的团队意识。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美感力量, 是通过歌唱家演唱或其他形式的表演体现出来的, 艺术的美来源于社会生活, 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的情感因素, 又是非常动人的。教师在教学中, 充分挖掘音乐作品动人心魄的艺术情感力量, 从而实现人与音乐的共鸣, 让音乐艺术中的美感力量逐渐净化人类的灵魂, 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崇尚, 对假恶丑的鄙视, 这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时代赋予青少年学生的任务。无数事实证明, 强化素质教育不可能用说教的形式收到效果, 更不可能通过强硬的教育手段来完成, 鉴于此, 积极发挥音乐艺术的美感力量, 伴随音乐的发展与进步, 强化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深刻感受到音乐作品美育实践的重要价值, 同时音乐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们经常误认为社会上流行的格调不高的, 艺术性差的音乐为音乐艺术, 对于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总是感觉平淡无味, 深入不下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 由于主要关注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过多的时间都用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 而缺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 想象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 没有健康审美情感力量在支撑, 仅有技能和知识是无法成就良好音乐教学的, 古籍中所谓的:诗言志, 歌咏之。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有感而发, 才能发挥到极致。离开了情感方面的支持, 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和兴趣, 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上单调和脱离当代学生的面临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 学生在对有些内容的学习中往往没有精神,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敷衍, 因为这些作品不能从心灵深处感到他们, 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结果, 因此, 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是音乐课变成美得欣赏课,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鉴赏课后给学生一些建议, 推荐一些音乐, 学生下载后听。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议学生选择去现场聆听音乐会, 已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大师身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音乐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课标中也强调要在音乐审美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爱国主义是德育中的核心, 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仅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也是音乐本身的需要。但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机的“随风潜入夜”式的渗透。培养学生爱祖国, 爱人民, 爱科学, 爱劳动, 爱自然的情感, 产生共鸣、激发爱国之情。音乐教学实践中, 对于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下载后反复听, 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议学生选择去现场聆听音乐会, 已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大师身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作为以审美基础为基本要素的音乐鉴赏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是在具有独特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完成欣赏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健康审美情趣优势, 通过极具美感效应的音乐形象——语言、声音, 进一步焕发学生的情感力量。
三、通过音乐教学开启学生纯洁的心灵之门
音乐鉴赏中作者与同学们的灵感思维是想通的, 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新的情感因素, 并能用最美的激情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感知音乐的美感魅力, 对音乐作品的完全理解需要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 尤其焕发对美好事物回忆的同时往往能激发一种新的创作冲动, 这本身就是艺术体验过程中的再创造。让他们真正的体会作品的意境, 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们经常误认为社会上流行的格调不高的, 艺术性差的音乐为音乐艺术, 对于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总是感觉平淡无味, 深入不下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尤为重要。唯如此, 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才能实现音乐课变成美育欣赏课,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净化学生的心灵。在鉴赏课后给学生一些建议, 推荐一些音乐, 学生下载后听。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议学生选择去现场聆听音乐会, 已获得更好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大师身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音乐鉴赏是融合美好情感的听觉艺术, 也是一个源于情感深处的特殊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依靠学生以听觉来感知行为,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想象来实现美感情趣的体验。在指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 以激发美感情趣为契机鼓励学生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美育实践构想出音乐作品表现的美感情景。
结束语
20.小学生的力量 篇二十
在强调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今天,如何把握“国学工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契机,把“悦读经典”与保障学生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优质内涵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农林小学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为此,记者与该校校长赵带显进行了对话,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带给更多学校有益的借鉴。
理性思考,从整体进行设计
记者:学校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来推进经典悦读的?
赵带显:一所学校的办学追求与品牌建设,必须要有理性的思考、理念的彰显、理想的追求,必须要基于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植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对接区域教育理念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农林小学“悦读经典”工程的出台与推进,也是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培养、人格养成和人文根基的塑造,从而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的危机和问题。江门市启动“国学读书工程”可谓正当其时,中华传统经典是培养儿童人文底蕴和道德品格最有效的教材,也是突破当前家庭教育瓶颈、打开孩子成长空间、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人生最重要的途径。
记者:学校对于开展经典悦读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呢?
赵带显:“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根据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规划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指导思想: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推动悦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建立在自由阅读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全校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减负提质,以校本建设推进
记者: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的课程比较紧、比较多,学业负担比较重,没有时间悦读。国学经典诵读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吗?如何避免国学经典悦读加重学生负担?
赵带显:家长对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增加学业负担,有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小学生年龄小识字少,如偏面追求死记硬背,花大量时间成册成篇背诵,必然加重小学生负担,造成学生心理和课业双重负担,对培养阅读兴趣适得其反。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系统工程,坚持“三个符合”和“三个有利”:就是国学经典读诵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符合儿童年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减负增效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选择易读、易明、易记的阅读内容,避免生僻拗口的古文,让学生快乐阅读,轻松阅读,主动阅读。
记者:贵校如何推进经典悦读活动,在课程上有什么安排?
赵带显:根据“国学读书工程”方案要求,我校主要做到几个落实:一是做到课程的落实,把经典悦读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每天早读、午读以阅读国学经典为主。二是落实教师,学校建立了国学教研组,并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目前,校本课题包括《国学悦读与认字教学研究》、《国学悦读与演讲能力研究》、《经典悦读与学生健康心理研究》、《国学悦读与讲故事的研究》等。三是落实教材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各年级的教材和配套的课外阅读教材,甄选适合各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文章。坚持每天午读5分钟,每天10分钟的硬笔书写经典,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四是落实了考核评价制度,既包括日常的考核,又包括每年的检查,每学期举行悦读节,邀请家长参与,展示与激励,提高学生参与读经典、写经典的热情。
创新载体,以激发兴趣切入
记者:贵校如何创新悦读载体,让学生快乐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兴趣?
赵带显:提高学生悦读兴趣,首先是教师的坚守,其次是引导。我们坚持悦读课程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训练,每周坚持两节的阅读课。每天坚持10分钟读经典,写规范字活动,一年多坚持下来,学生认字、读诗、书写水平有明显提高。
熏陶和感染,是学生形成悦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每学期,全校举行的集体阅读经典活动。每学期举行班际的阅读比赛,鼓励和指导各班开展阅读活动。每一个班还举行班内“经典演讲”,人人要参与,个个要登台。
方便学生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学校开放藏书室,每年购买新图书,每周举行换书活动,课室图书角每周换书一次,保证课室图书角新书常有。在学生休闲区、放学等候区建立移动图书柜,让学生随手可以拿书阅读。校园内见到“每天阅读10分钟,快乐10分钟”等宣传标语,宣传橱窗、校刊介绍学生读书心得;每层楼有写经典成果展板,每周举行硬笔书法一帖。开放书架,激励性阅读机制,让学生更自由地阅读,潜而默化影响学生阅读。
此外,学校还把每周三无书面作业日,定为家庭经典悦读日,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悦读经典,推动家庭阅读。一至三年级阅读10分钟,四至六年级20分钟,让家长体验阅读,参与孩子阅读,督促孩子阅读,从而支持孩子阅读。
重在熏陶,以文化育人为根本
记者:在悦读中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知易行难。我们学校如何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将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呢?
赵带显:小学阶段是儿童弘毅、修道、立品的道德形成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少年品德感情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古圣先贤早就悟出幼儿养性、少年养志、青年养德的规律。我校以国学经典悦读育人,我们坚信民族文化的精粹,深邃的人文记忆,优雅的文化追求,浸润式悦读,对小学生的精神品质乃至理想情怀、价值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致力让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陶冶高雅气质。
功在养成,以良好品性为指向
记者:学校经典诵读推行了这么长的时间了,具体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小学生的力量】推荐阅读:
生命的力量小学生作文06-24
蚂蚁的力量小学六年级作文06-14
爱的力量小学五年级作文06-21
团结就是力量的小学作文450字08-14
团结的力量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07-24
团结就是力量作文950字小学生版07-15
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力量06-09
《团结就是力量》 小学主题班会09-09
习惯,是一种力量小学生500字优秀作文06-18
诚信的力量 学生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