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文化产业

2024-10-25

邯郸文化产业(精选10篇)

1.邯郸文化产业 篇一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2008-04-20 21:42:30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2b409010091oe.html [查看原文]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舂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灭,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 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邯郸文化产业 篇二

关键词:邯郸,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对策研究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太极文化是邯郸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邯郸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迄今为止太极拳在邯郸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和普及, 拥有了数以万计的太极拳爱好者, 为太极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弘扬太极文化, 提高邯郸的知名度, 构建和谐邯郸, 已先后在邯郸和永年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

一、邯郸太极拳及其文化传播推广的方法与途径

1. 传统的传播方法。

创建了150多所太极拳学校, 90多个协会组织, 4 2 0多个辅导站点, 他们主要是以传授和学习杨式、武式太极拳为主, 具有一定的传播、推广、普及和辐射的功能。

2. 在社会各界中开展太极拳活动。

2005年开始, 邯郸就把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作为年终体卫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2006年, 对全市20余家企业32个市直机关进行了太极拳骨干的培训, 组织了200余名太极拳骨干进入社区, 有20余个单位3 0 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太极拳比赛, 形成了良好的习练太极拳氛围。

3. 各级各类的太极拳表演和比赛。

早在1950年杨式太极拳拳师傅钟之组织了一支3 0人的永年太极拳表演队, 并一直活跃在学校、企业单位进行演出。19 98年邯郸太极拳参加了天安门万人表演、天坛表演等。

4. 媒体的宣传与推广。

近年来, 随着太极拳向世界各地的大面积普及, 邯郸设立了“邯郸太极网站”、“永年太极网站”, 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太极信息、宣传赛事消息以及各种太极品牌产品, 变太极联谊网络为市场信息库, 为邯郸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服务, 创办了《太极》杂志, 在海外也拥有大量读者, 编撰出版了《永年太极拳志》。

二、邯郸太极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邯郸太极拳历经150多年, 在国内外已经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练习者惠及亿万人, 给邯郸太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太极拳、武术学校相继产生, 目前邯郸已建立150多所太极学校, 但规模和档次较低, 多为个人筹资兴办, 学校的稳定性较差, 就邯郸现在的太极拳学校、馆的现状来看, 规模、数量和辐射能力都不能满足太极文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太极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他们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主, 力量分散, 各行其是, 尚有许多不足, 显然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太极产业化的需要;太极产业缺乏资本和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太极拳和旅游联合使旅游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邯郸太极文化产业化的优势

1. 邯郸拥有较好的太极场馆、历史古迹。

目前邯郸拥有“太极广场”、“太极武馆”、“太极园”等许多大型场馆, 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了较好的场所。目前, 邯郸市拥有古迹1500多处,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9处, 省级保护单位7 4处, 是全国文物大市, 其中有许多罕见的不可再生资源。

2. 邯郸拥有较深厚的太极群众基础。

据资料显示, 目前邯郸习练太极拳人数15万人之多, 注册拳师300多名, 常年在国内外授拳的拳师30多名, 2001年由30个协会组织1300会员, 到2006年发展为90多个协会组织, 420个辅导站点15000个会员, 这一庞大的太极群体资源, 孕育者巨大的商机, 为太极市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3. 邯郸拥有得天独厚的太极旅游资源。

为了充分挖掘邯郸永年古城独特的太极旅游资源, 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1.5亿元对古城进行了综合开发, 修复了宗师故居、墓地、太极园、太极广场等。

4. 邯郸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邯郸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 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有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的赵文化、汉末的曹魏文化、唐宋的梦文化、北齐的建筑雕刻文化、以及陶瓷文化和闻名全国的太极文化。

5. 邯郸拥有便利的交通和较发达的经济水平。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分别于河南、山西、山东交界, 具有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 位于太行山山区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 有京广铁路贯穿于市区, 京深铁路从地区经过, 邯郸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等工业发达较久, 经济比较发达。

四、对策

1. 太极拳产业的发展应吸引更多的经费投入, 尤其是吸引外

资,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营养, 增强自身的发展意识, 采取一定的措施, 积极开拓, 开发挖掘竞赛表演市场, 尝试走职业化道路。

2. 加大对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使凌乱、散点的景区

形成显形景观群落, 为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创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旅游环境, 利用自身的交通、经济便利条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塑造自己的金牌产品, 起到龙头作用, 逐步把太极旅游业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 积极开展与外界太极拳产业集团合作, 利用他们的市场优

势、网络等形式, 开拓国际太极拳产业市场, 通过巨大的传媒网络向世界宣传太极拳, 有助于推动太极拳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 抓住机遇, 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 努力拓宽培训市场, 打

造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能够科学管理太极拳活动, 比较成熟的社会体育管理指导员队伍, 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努力培植社区市场, 利用培训、服务、指导等各种方式开拓社区市场, 为太极文化产业化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永年太极拳志编篡委员会.《永年太极拳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8

3.邯郸磁州窑文化 篇三

关键词:状况 特点 价值 影响

一、历代磁州窑状况

磁州窖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窖,其古遗址,分布在河北省邯郸市的峰峰矿区和磁县的漳、滏河流域:磁县的漳河及其支流共有十处,以观台镇为中心,还有冶子村、东艾口村、中家庄、观兵台、荣华寨、南莲花村、白土村、青碗窑村和北贾壁村;峰峰矿区有富田村、河泉村、二里沟、 苑庄村、义井村、临水村等,合计十七处。这一带在宋金时代属磁州辖,故以州名命为磁州窑。

磁州窑之名在古文献中出现较晚,始见于明初的《格古要论》。而实际上据考古表明,磁州窑始烧时间最迟为东魏,其源头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早期的“磁山文化”,即早在7500年前,位于磁州地区的先民们,就开始烧制陶器了。在古磁州地区,还相继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商代灰陶、战国时期的印花硬陶、汉代的釉陶及青瓷器等.两晋南北朝时期, 磁州地区的陶冶技术趋于成熟,已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

宋金元时期是磁州窑的兴盛时期,形成了滏阳河、漳河流域两大烧制中心和临水、彭城、观台三大窑场,另外在长期的陶与瓷实践中,磁州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此时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艺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 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明代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官方还在彭城设置了官窑,从此,民窑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据《大清会典》一书记载:“彭城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光禄寺。”《磁州志》载明弘治十一年,进贡皇家之瓶达11936个;《明史、后妃记》载明朝早期,朱家皇太子在磁州窑订购了他们随葬品。[邯郸市陶瓷公司编《磁州窑论文集》1985年P51-58]这充分说明了磁州窑的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引起了官方人士的重视。明永乐和宣德年间,磁州窑陶瓷生产出现了民窑、官窑俱盛的景像。

清朝初期,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据《增修磁县县志》记载:“瓷器 于县境之彭城镇,由宋及今相沿已久,窑场糜集,瓷店森列,所占面积纵横二十余方里,四邻矿井相望,废物堆积如山,市中则烟云蔽空,沙尘扑面,而运送原料,煤炭以及客商袋货,人 车辆,此纹波来,犹有肩毂相摩,街填巷溢之概。诚吾磁州唯一工业重地也”。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扶植下,邯郸陶瓷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在已发展成为既能生产各类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又能生产工业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园林陶瓷、旅游陶瓷,同时还集原料加工生产、经营、装璜、储运、开发、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陶瓷产区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

二、磁州窑的特点及价值

磁州窑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范,磁州窑的匠师们不但在当地原料“先天不足”的条件下,成功地利用了“白化妆土”,并创造性的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且基能够面向生活,以自由、潇洒、豪放的画风,舒展、明朗、强烈的黑白对比装饰手法,极具传统民俗的装饰内容,生产出了深受古代中下层民从喜欢的生活实用品,如盘、碗、盆、瓶、钵、罐、盒等,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民间文学,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实物材料。

磁州窑装饰品种的数量,在中国六大古陶瓷系列中名列前矛,其最具代表性的装饰艺术为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在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瓷器中,又以瓷枕和瓶、罐最为丰富,其次是盆、坛、碗、盘也有简单的装饰。关于磁州窑装饰品种的数量,有以下几种说法。据《中国陶瓷史》中称,磁州窑的装饰品种为12种之多,其中以观台窑最具代表性,其产品的品系、种类,可以说是何时集本系诸窑的大成。但可以肯定的是,磁州窑装饰品种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历代磁州窑的匠师们根据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多样化需要,不断创新或仿制其它窑的装饰艺术品种,若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就继续生产,反之刚弃之。它无官府对装饰的硬性规定干涉,故而磁州窑能无拘无束的生产和创新,并且接连不断地的发展着。

磁州窑是专门大批量烧制民间日用陶瓷的纯粹的民窑,其以平民厚重和商人的贸易为基础,不依赖官方的资助和收购,故其生产不受官府的约束,也不因王朝的更替而停烧,只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和多种多样的需要而延烧着。因此,自宋至今,磁州窑的大规模生产贯穿几个世纪。直列清代康雍乾三朝,地方志记载民间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民国时期一度还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盛况。

三、磁州窑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及传播

磁州窑由于它的原料和独特的装饰艺术,曾与北方乃至南方诸瓷窑,发生过广泛的联系和影响。仅从华北一带而论,河南的修武当阳峪、汤阴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村曲河村窑,山西介休的洪山镇窑,山东淄博磁村窑等都受到磁州窑的影响,另外内蒙古、安徽、江西、四川、广东、福建等地也有生产白地黑绘瓷器的瓷窑,以上瓷窑被学术界统称为磁州窑系。

磁州窑的影响还远及海外诸国,早在元代,泰国国王到大都参见元朝皇帝时,就曾提出邀磁州陶工同归泰国传授技艺。在日本、朝鲜、马来西亚、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地,均出土过磁州窑的白代妆瓷片。研究证实,绘高丽等朝鲜、日本的陶瓷工艺就直接模仿了磁州窑的白地黑绘装饰技法。目前,国外各大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磁州窑宋瓷。

由上可知,磁州窑对中国和世界陶瓷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之大,影响之巨。磁州窑面向大从,品种繁多,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种装饰技法,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磁州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磁州窑产品以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及独特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而为古人及今天的中外民士和专家学者所喜爱。

4.邯郸文化产业 篇四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关于对外省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的考察和思考

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从外省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着,我们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的全面发展观;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要选准突破口,坚持体制创新.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坚持产业意识和效益意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文化产业.

作 者:刘亚政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长春,130051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G0 F12关键词: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5.邯郸文化产业 篇五

太极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 其核心部分太极拳术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武术之长, 也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思想精髓, 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 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化瑰宝。邯郸永年广府镇, 作为太极拳重要的传承之地, 不仅孕育了杨氏、武氏太极拳, 还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 它们的习练者远播海外, 人数众多。目前在广府镇还遗留有多处太极文物古迹和众多太极拳馆和武校, 是国家级的“太极之乡”, 其太极文化资源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 多次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在邯郸召开, 多部影视片在此取景拍摄, 有的还在央视播放。广府太极的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到广府看太极已经成为国外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窥望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 积极推进广府太极文化涉外推广工作, 可以进一步促进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 带动邯郸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高邯郸经济和文化跨文化交流水平和能力。

二、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的有利条件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 通过国家对竞技武术的大力推广, 中国武术逐渐被世界了解和接纳, 并开始迈向国际竞技体育比赛的大舞台, 这为负载中国传统武学、哲学、医学、美学等诸多传统元素的非物质文化瑰宝———中国传统武术———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机会。目前,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和中国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相关机构开始重视对中国传统武术国际推广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传统武术得以进入中国语言及传统文化海外传播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府学院的课程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武术除国内外武术相关管理机构、华人华侨武馆和协会等武术组织外的另一海外推广平台。这些都为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涉外推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次从邯郸当地范围看, 根据邯郸新闻网介绍, 在全世界3亿多太极拳爱好者中, 85%以上习练的是杨、武式太极拳。在向海外习练者传授拳术的过程中, 杨氏、武氏海外拳馆、拳社等组织逐步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太极传播和交流经验, 在这些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太极文化涉外推广能力在自1991年以来邯郸市成功举办的一系列太极拳交流大会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为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涉外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 随着邯郸永年广府古城的重新改造和开发, 围绕广府太极文化开展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 当地太极文化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为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中的产业化运作奠定了基础。此外, 随着广府太极在邯郸企业、机关、社区及各级学校的普及, 更多的政府决策者提高了对太极文化推广工作的重视;更多市民对太极的关注有效地促进了太极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 并培育了太极文化消费市场;同时也有更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太极文化价值的研究及太极育人实践和研究, 目前邯郸已经组建了大学建制的太极文化学院, 并面向海内外招生, 致力于培养太极文化国际推广体育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为地方传统武术所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 在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对外推广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新的涉外推广模式, 可以将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影响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的因素

(一) 影响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的传播因素。

太极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概念来理解太极涉外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郭强等人的研究,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不属于武术信息的自然流动, 而是武术传播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借助一定媒介向中国以外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过程, 因此可以被逻辑分析为武术传播者、武术传播对象、武术传播内容、武术传播渠道、武术传播反馈和武术传播效果等六个要素。“武术传播者”指武术传播个体及组织机构, 前者通常有民间拳师、各武术流派的传人、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及武术专家等, 后者通常有中国民间或海外华人华侨建立的武术组织、协会及国内外的武术管理机构等;“武术传播内容”指一切与武术有关的知识、技术、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等, 由于在国际传播中,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武术传播内容的理解常会不同, 因此对武术国际传播内容的跨文化阐释常被认为是武术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武术传播渠道”是指武术传播的条件和手段, 从大众媒介的角度看, 它可以分为印刷、电子和网络媒介传播渠道;“武术传播对象”指武术信息的获得者、接受者和利用者, 不同的武术传播对象对不同形式的传播内容有不同的偏好, 对不同的传播对象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 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武术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对象接受武术信息后, 在情感、思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变化, 标志着武术传播目标的实现程度;“武术传播反馈”是武术传播后产生的信息回流, 根据武术传播反馈调整传播策略, 才可不断提高武术传播的效果。

(二) 影响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的跨文化因素。

根据费恩斯·特朗波纳斯和彼得·伍尔莱姆斯对文化差异的研究, 中西文化在七个维度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东方人崇尚特殊主义、集体主义, 情感内敛, 注重资历, 强调广泛扩散, 偏好同步进行、由外向内的顺序;而西方人崇尚普遍主义、个人主义, 情感外露, 注重成就, 强调具体专一, 偏好按时间依次进行、由内向外的顺序, 据此陈珊等人在其研究中对目前武术国际化推广困难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目前的武术赛事类别划分较多, 竞赛规格不统一, 不符合西方人崇尚普遍主义, 强调简单实用的文化心理;武术竞赛规则缺乏量化标准, 且有些项目难度较大、观赏性差、伤害性较强、评价难度较高, 不易于接受成就文化、重视量化评价、实用主义的西方人所接受和学习;接受东方由外向内思维方式, 强调“天人合一”的传统武术与接受西方由内向外思维方式, 强调“征服自然”的竞技体育有本质上的差异, 不易让西方人理解;传统武术长时间的习练过程常让重视时间价值、强调见效快、简单易学原则的西方人望而生畏;中东方人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容易让偏好情感外露的西方人所理解和欣赏, 在武术国际宣传中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同时论文也分析了了解文化差异, 寻找文化共同点对武术国际化推广策略选择的积极作用, 如中国武术所强调的修身养息的精神观念和积极进取的处世之道符合西方人强调具体专一的文化观念, 可以成为武术跨文化推广的一个切入点;武术中存在的竞争、征服因素和西方竞技体育精神相吻合, 可以成为相互沟通的基础。以上这些分析属于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整体分析, 因此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太极涉外推广跨文化影响因素的基础。

(三) 影响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的商业因素。

在当今世界, 各种文化因素的成功推广常离不开成功的商业运作, 缺乏商业运作的文化推广常使文化陷入“久埋深巷、鲜有问津”的危险。通过文献查阅发现, 目前制约太极文化推广水平提高的商业因素主要源于太极文化推广商业运作模式的不完善。

1.带动传统太极发展的竞技太极推广模式商业化运作水平还不太高。

虽然竞技太极正在各地稳步发展, 太极拳术正逐步从师徒手把手的传承模式走向武校学习模式;各类级别和层次的太极拳比赛定期举行, 竞技太极教练、裁判培训和赛制不断成熟, 并逐渐发展了段位考评规则, 以赛促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形成。但目前这种商业模式还很不成熟, 太极赛事商业化管理及运作模式的价值产出还不太理想, 竞技太极的商业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竞技太极知名度的提高, 进而影响了人们对太极文化的认可和接纳。

2.能将传统太极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商业运作模式还缺乏多元化尝试。

虽然太极产业已经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产业的增值作用, 加大了对传统太极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目前这些开发方案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还不太理想, 如新方案对太极文化价值分类和接受对象的研究不够细致, 且缺乏现代感, 同时新方案与其它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等, 致使太极文化对现代人吸引力不足, 价值产出低, 影响了太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太极文化消费商品和服务还缺乏优质的商业品牌。

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且声誉较高的商业品牌不仅对成功的商业运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且可以给太极文化产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 因此积极打造太极文化产品及服务品牌对传统太极文化价值及功能在新时代、新国界的推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 通过对太极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现状的分析, 我们了解到有号召力的品牌加上商业领域精心设计的运作模式将会把太极文化推广带上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这对我们设计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模式提供了商业因素分析基础。

四、现阶段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模式的构想

在以上太极文化涉外推广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武术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和太极文化商业推广相关理论和知识构想了如下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模式。

(一) 细化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价值研究, 明确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主体和内容。

1.利用联盟集团推动邯郸永年太极竞技价值的涉外推广。

鉴于太极武术中竞争、征服因素和西方竞技体育精神存在相同的地方, 因此太极文化价值中的竞技价值就成为太极文化融入西方文化体系、被西方世界接受的起点, 也是目前官方太极国际推广的主要内容。重视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竞技价值, 在原有武校建设、赛制发展和太极赛事举办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政府的号召力量, 将各级别武校、武馆和相关企业联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优化组合的统一集团, 并在吸收借鉴美国NBA等优秀体育联盟制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邯郸永年竞技太极竞赛、表演、教学、训练及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高效运营管理模式, 以促进邯郸永年传统太极尽快完成从难到易、从繁到简、量化标准明晰的竞技转化, 及其与海外其它优秀体育联盟集团合作能力的提高, 从而最终推进邯郸永年太极竞技水平的提升和竞技价值的涉外推广。

2.利用健身馆推动邯郸永年太极健身价值的涉外推广。

传统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拳术, 它在健身方面的功效从护身健体方面着眼可以与跆拳道相比较, 从身心协调互益方面着眼可以与瑜伽相比较, 因此太极文化中健身功能的涉外推广也可以参考借鉴跆拳道和瑜伽的运作模式, 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具体来说, 可以借鉴跆拳道的段位模式, 将传统太极武术近10年左右的武艺和武德习得过程按武术技巧、套路难易度和武德理解难易度分解成不同的段位, 以迎合西方人重视时间观念、强调见效快的文化价值取向。分解后的段位太极习练人群定位更为突出、内容设计更加实用, 也更具操作性, 因此更加容易吸引到不同年龄层和习练水平的人习练太极。在借鉴瑜伽改造传统太极方面, 可以参考瑜伽重舒缓健身、养身先养心、身心合一、音乐悦心等健身观念, 打破太极武术原有的攻防套路, 设计符合太极“天人合一”理念, 并与杨氏或武氏太极风格相一致的简化配乐健身套路, 以适应西方国家具体专一的文化取向, 让太极成为具有养心健体价值定位的个体健身项目。改造后的传统太极, 在健身馆的积极推广下将更容易走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3.利用中医诊室或诊所推动邯郸永年太极医学保健价值的涉外推广。

太极除了竞技和健身价值外, 还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它可以调养心肺气血、促进身体运动功能康复、调整呼吸和进行神经紊乱静功调养。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 人们患病的机率日益增加, 虽然西医在治愈疾病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但中医在身体调养方面的作用也常常是西医不易做到的, 因此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在中医被世界重新接纳和追捧的情况下, 太极的在医学保健方面的各种功能也被充分挖掘了出来, 并被应用到世界各地的中医诊室和诊所内, 许多人通过在诊室和诊所内调养身体而认识了中国传统太极。沿用这种方式, 深入研究邯郸永年太极的医学保健价值, 根据不同的病症设计不同的医疗调养杨氏或武氏太极套路, 并通过中外中医诊室或诊所间的合作与交流将邯郸永年太极的医学保健价值推广到世界各地。

4.利用孔府学院推动邯郸永年太极育人价值的涉外推广。

邯郸永年太极不仅和中国传统医学、武学、哲学、美学、品性修养理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和观念, 因此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总结邯郸永年太极在普及中积累的育人经验, 积极利用孔府学院这一新的太极文化海外推广平台, 将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引入学院课堂讲授、短期培训、比赛、表演、演讲和学术交流等教学及文化交流环节, 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将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中能增益人身心的育人内容渗透给海外中国语言和文化高层次学习者, 促进其在海外的推广。

5.利用旅行社推动邯郸永年太极休闲娱乐价值的涉外推广。

随着世界对中国文化关注度的提升, 到中国进行文化旅游正在成为许多海外游人的一种重要休闲娱乐方式。各旅行社可以积极利用邯郸永年广府城的改造成果, 在优化整合广府、邯郸或其它太极及武术圣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开发对国外游客有吸引力的太极文化旅游线路, 并利用传统节日、太极演出、比赛和寻根问祖等主题增加国外游客文化体验活动, 帮助旅游社吸引国外游客到永年进行观光和娱乐, 促进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休闲娱乐价值的涉外推广。

总之, 通过对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 其价值体系从浑然一体走向各具实用功能的特殊变体, 转变后的太极文化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新的推广主体的积极努力下将更加容易推广到世界更多的地方, 使世界各国, 尤其是有实用主义文化倾向的西方各国更多的人受到邯郸永年太极文化魅力的影响, 将其带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二) 综合利用多种人才培养平台, 培育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人才。

将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价值从浑然一体分解成各价值变体后, 太极文化推广人才的培育也需根据太极文化价值的分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原有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推广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 新模式提出了如下人才培养模式:太极文化竞技价值涉外推广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联盟集团基托竞技比赛而搭建的人才培养平台;太极健身价值涉外推广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邯郸太极文化学院或其它高校体育专业现有人才培养平台;太极医学价值涉外推广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邯郸当地医学院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太极育人价值涉外推广人才的培养除依靠邯郸太极文化学院或高校体育专业现有人才培养平台外, 在很多时候还可以依靠邯郸高校中文及英文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平台;太极休闲娱乐价值涉外推广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邯郸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平台。除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外, 还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对太极文化相关从业和管理人员进行太极文化理论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短期培训。在利用这些平台进行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人才培养的同时, 也要对这些平台进行积极地建设, 以提高各平台课程跨文化和双语化水平, 使太极文化涉外推广人才培养更具有国际化视野。

(三) 打造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品牌产品和服务, 吸引推广客体。

要想培育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太极文化商品和服务, 就需要对太极文化涉外推广客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重点是了解推广客体所在国家地域、种族、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文化价值及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偏好性的影响, 并同时注意推广客体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因素造成的消费需求不同, 以更好地按需提供商业产品和服务, 提高太极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在这一方面, 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推广商家或部门可以和邯郸当地高校展开积极的合作, 在产学研良性合作中研发适应消费需要且市场定位明确的太极产品和服务, 并在借鉴海外类似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标准化, 并使之与国际标准逐渐接轨。同时注重对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包装, 做好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形象设计和语言翻译标准化工作, 打造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各分化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品牌, 增强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对推广客体的吸引力, 从而最终提升其国际接受力, 推进其国际范围内的推广。

(四) 综合运用各种媒介, 拓宽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途径。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邯郸永年太极文化, 和其它传统武术文化一样, 要想让它被长期在西方思想框架体系中浸染的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需首先要让它跨越巨大的文化差异。综合利用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形式在内的媒介平台, 有效调动图像、动作、语言、文字等各种文化符号, 浓厚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国际交流气氛, 拓宽其涉外推广途径, 深入细致地做好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跨文化宣传和阐释工作, 提高太极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文化理解性, 减少文化差异和文化表达差异的理解盲区, 降低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输出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偏差和走样问题, 有效提高其跨国界输出能力, 促进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

(五) 举办多元化交流研讨活动, 利用反馈信息不断提高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效果。

反馈是太极文化推广产生的信息回流, 正面好的反馈将在新的水平上诱发下一次推广活动, 负面不好的反馈将对下次太极文化推广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根据邯郸永年太极文化的价值, 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性太极文化比赛、表演、体验、交流活动及太极文化推广经验交流研讨会, 不仅可以浓厚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交流气氛, 还可以帮助相关组织和机构及时收集太极文化涉外推广反馈信息, 以调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策略, 不断改善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效果。

五、结语

总之, 通过结合武术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和太极文化商业推广相关理论和知识而构想的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新模式迎合了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 促进了永年太极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并使太极文化价值在新时期的推广主体、推广内容和推广人才培养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 新方案重视到邯郸永年太极文化国际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对提高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及提升太极文化产业国际声誉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 新方案还强调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媒介和太极活动浓厚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交流气氛, 降低太极跨文化交流失误, 提高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效果, 以期促进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涉外推广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丕相, 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体育学刊, 2002

[2].虞定海, 张茂林.基于孔子学院的武术推广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郭强, 刘雅媚, 于秋生.对武术国际传播概念的探讨及其理论分析[J].武术发展研究, 2007

[4].陈珊, 汪美霞.跨文化因素对中国武术国际推广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5].朱国军.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问题的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朱国军.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问题的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7].高雪梅, 郝小刚, 王平.推进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8].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9].温彦.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困境探析-以邯郸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9

6.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 篇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已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发展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继承,培育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指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等可以产业化运行的文化产业.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我认为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以人为本,提高公民素质。从根本上讲,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文化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才能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第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四是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弘扬先进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打造现代中国文化,大力培树道德模范,为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先进文化滋长的沃土;一手要抓清除糟粕文化,改造腐朽观念,反“三俗”、反封建,严厉打击各种社会“潜规则”,这是决定文化生命力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绝不能手软。

7.邯郸文化产业 篇七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8.邯郸文化产业 篇八

一、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建设中的跨文化商务交际

2007年, 邯郸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扩大) 会议审议通过《邯郸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规划》, 明确了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 其核心内容是把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并规划了产业聚集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等“八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2011年3月16日, 在邯郸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邯郸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雪碧代表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了《关于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报告》在“十一五工作回顾”一节中指出, 这五年中, 邯郸市对外贸易市场扩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国圣戈班、韩国现代、美的集团、沃尔玛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邯郸。全市出口总值累计完成37.1亿美元, 年均增长22.6%;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 年均增长27.1%。《报告》还指出, “十二五”时期, 是邯郸市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世界经济加速调整, 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 有利于邯郸市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因此, 《报告》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十二五”的战略目标之一, 主张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利用外资与国内合作并重,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1]

此外,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把冀中南经济区作为四大战略重点之一, 进一步明确了邯郸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 为邯郸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邯郸市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迅猛发展, 涉外商务活动尤其是企业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企业涉及到了商务英语的使用, 而缺乏跨文化意识所导致的商贸冲突也将随之加剧。

二、涉外商贸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性

(一) 交际文化及跨文化交际。

关于文化的内涵, 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分类。若侧重文化的性质, 可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等。若侧重文化的功能, 可将文化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所谓知识文化, 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 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 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 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 (即引起偏差或误解) 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2]知识文化是显性文化, 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 对词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知识, 如艺术建筑、风景名胜等, 是表层文化;而交际文化是隐性文化, 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 他们的言语中所隐含的文化知识, 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是深层文化。交际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能否顺利实现有效的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商贸活动中的跨文化差异。

首先, 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全球经贸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把世界连成了一个经济整体, 然而这并不能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自动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与文化间的差异。在国际经济协作日益密切的同时, “文化壁垒”也随之增长。国际合作越紧密, 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得越明显。霍夫斯塔德 (Hofstede) 对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在该领域颇具影响力。他在调查中发现, 同一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管理程序和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所在国家的文化有关系。他认为, 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个体从四个文化维度上互相区别: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品质 (男性化/女性化社会) 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3]其次, 在对外商贸活动中, 由于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而导致误解, 甚至影响双方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中国人在交谈中习惯用沉默表示谦让或顺从, 而美国人则认为沉默代表消极和回避, 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由此可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贸活动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 还包括文化上的沟通, 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 注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同样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 无论是在商务接待还是在商务谈判环节, 交际者如果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解释对方的语言习惯, 或者将本族语的文化习俗和规约应用到涉外商务活动中, 都可能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涉外商务人士面对的客户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他们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甚至企业文化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习惯先整体后局部, 由笼统到具体, 这在西方人看来不免过于委婉;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由具体及整体, 这在中国人看来又不免有些唐突。爱德华·霍尔 (Edward Hall) 在他的语境文化理论中指出,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其典型特征是表达含蓄、用字隐晦, 需要他人根据当时讲话的环境以及非言语的线索, 比如声调、表情、动作, 让人去揣测文字背后或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即中国文化讲究沟通时点到为止、心领神会。而美国、德国等西方文化则恰恰相反, 属于低语境文化, 在沟通时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把所有要沟通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语言文字传达出去, 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 沟通时不需要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交际时重“意会”, 而美国人交际时则重“言传”。[4]

三、以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建设为出发点, 提高外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 良好地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因此, 为了使跨文化商务活动顺利开展, 涉外商务人士除了要加强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 更要注重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尽量减少或避免因文化冲突给商贸活动造成的障碍。下面就外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策略:

(一) 提高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既包括词法、语音、句法等在内的语言能力也包括体距语、身势语、副语言等在内的非语言行为能力。一方面, 交际者在理解目的语文化时可以从词语文化入手, 逐渐增加对话语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 交际者还应注意积累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言语交际方面的知识。在不同的文化中, 人们对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等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比如, 许多亚洲人尤其是日本人在他人面前谈到自己的亲友遇到灾难时会选择以笑示人, 对于这种做法, 西方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 这些亚洲人根本不尊重生命, 待人不够真诚。殊不知, 亚洲人的这一做法正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而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 避免使对方因自己的悲情而不知所措, 陷入尴尬的境地。[3]

(二) 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跨文化交际中有四种交际模式:民族中心式, 控制式, 辨证式和对话式。其中, 民族中心式交际中, 一方文化被忽视;控制式交际中, 一方被另一方操纵和控制;辨证式交际中, 尽管理论上两种文化被融为一体, 但这往往不切合实际。而对话式与以上三种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强调交际双方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即二者在融合时, 又都保存其各自的个性, 是理想的交际模式。在对外商务交际中, 交际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肯定, 重心不在任何一方, 而是存在于对话式交往的动态的流动之中, 任何一方的文化都不被忽视或怠慢。[5]

(三) 学会文化适应。文化适应 (Acculturation) 是文化变通的一种形式, 是指在一定社会里, 从外部引进不同的制度和文化, 同这种异文化整体的、持续的和直接的接触, 将会给那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带来某些变化。[6]文化适应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交际者要学习和掌握对方文化的一些特性, 从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及社会含义, 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社会结构、历史根源等文化的深层结构, 以及对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态度等等。

(四) 培养移情能力。移情 (the ability to “put oneself in another’s shoes”) 并不等于同情, 同情者仍然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 即立足点仍然是本民族的文化。移情者不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文化准则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 它是指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 尽量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由于解释和评价的标准不同, 交际中使用同情会以自我为中心, 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民族自我中心主义, 造成较大的交际距离。[5]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所需要的是移情而非同情, 交际者要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 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地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除此之外, 在跨文化交际中遵循以下几点指导原则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跨文化交际效果, 这些原则包括:了解自己;寻找两种文化的共同习俗, 即求同存异;消除心理定势与偏见;对文化差异的宽容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建设正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 在现代国际化的商务活动中, 邯郸涉外商贸人才除了加强自身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当下邯郸外贸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广大跨文化交际者要具备文化多元化意识, 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不断提高自己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适应能力、语用能力等, 尽量减少因文化冲突给商贸活动造成的障碍, 使跨文化商务活动顺利开展。

摘要:本文以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建设为背景, 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依据, 从语言及非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文化冲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的体现, 并就外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若干建议, 为邯郸市涉外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策略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中心,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郑雪碧.关于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2011年3月16日在邯郸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http://swjst.hd.gov.cn/zywj/201105/t20110516_350333.htm

[2].张占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193

[3].Davis, Linell.Doing Cul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19, 90

[4].Samovar, Larry A.and 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lmont, CA:Wadsworth/Thomason Learning, 2000:79.

9.和谐文化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 篇九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资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意和艺术智慧的运用,最终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产业门类,是一个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够提供就业、培训、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收机会的产业。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创意,触发个人的创作灵感、激发个人的创造才能,激活沉睡的文化艺术资源,将文化资源(诸如人的智慧、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内容等)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本。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综合实力的标志并且受到各国和我国各级党政领导的日益重视和密切关注。

江苏历来就是一个文化大省。从古到今,江苏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江苏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尽管江苏是一个令世人注目的经济强省、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最前列,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科技大省;尽管江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从产业视角而言,这些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处于初级产品阶段,有些还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江苏目前还称不上“文化强省”。这种现状与江苏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文化大省的名声也极不匹配,与建设“文化江苏”、“文化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我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2006年以后,呈现出速度加快、主体壮大、集聚发展的态势。实现了快速起步,而且起点较高。具体的体现我用手头的一组数据来说话吧:

一、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70亿元(不含个体经营户),比上年增长2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二、基本形成了动漫影视、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文艺演出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

三、2007年,动漫业位居全国第三;

四、2007年,全省文化娱乐、网吧、演艺、音像制品及上规模的互联网文化单位等经营收入295.849亿元;

五、2007年,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为32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六、旅游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另外,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网络电台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以上的这组数据基本反映出我省文化产业已经起步、而且发展很快的现状。而之所以说“江苏的文化事业相对强,文化产业绝对弱”,是拿江苏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作比较、是拿江苏与先进地区作比较,它的参照系是横向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比较,我们的成绩很大。但一横向比较,我们就发现自己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不足和差距了。

文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域封锁的情况依然存在,跨行业、跨系统整合文化资源的难度大。目前江苏文化发展最大的不协调就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协调。2007年江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3%,而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比重超过4%。这一比,我们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应当看到:就文化而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事业和产业两翼齐飞、双轮齐转,文化才有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可能,文化的综合实力也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各级偏重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了文化对经济的创意和产业功能,导致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即便到了2004年,我国的电影产量也才仅有157部,最终在影院上映甚至只放映1天就下片的才47部,全国15亿元票房收入中进口大片竟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化程度之低,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为此,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与幸福指数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学角度,还是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这个经济学角度,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不懈地生产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才能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因此,要花大力气来拉长江苏文化产业这条短腿。

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资本、政策三项要素。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创意和高科技人才,这一类人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迪斯尼的成功首先是创意和科技的成功,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创意和高科技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换句话说,我们的创意和高科技人才高度有多高,决定了产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第二类人才是管理、经营人才。这类人才是通才,但对缺少经营、管理的文化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第三个要素是政策。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产业要想获得快速、持续和大规模的发展,需要有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其政策性的保障要求就高。江苏在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向全国提供了一些经验,但我们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过于原则化、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文化企业用地、融资、税收等具体实施细则至今未能出台;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太小。北京市政府每年安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同时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3年投入。北京市政府的优惠政策还包括,工业厂房、传统四合院区域等存量房

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可暂不对划拨土地的经营行为征收土地收益。对这些,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事实证明,文化创意与艺术灵感能够派生出无尽的新产品,开拓出意想不到的新市场,更能够拓宽就业与创造财富的新机遇。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抓住思想观念创新这个关键。要从过去的单一抓文化事业转向事业、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由偏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转向既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又充分文化的产业功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盲区和误区,并在理论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在政策上为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如果还像以往那样,仅仅注重文化对大众教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缺乏创意,没有与时俱进的高质量的内容,也就没有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落后的理念引导下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果没有受众,于是文化产品也就不能成其为商品,也就失去了其教化的功能。其次,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这就需要各级文化部门克服畏难情绪、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单位运行机制的创新。除了党报、省昆剧院外,各类艺术院团和报社、出版社、新华书店、影剧院、电视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都要按照上级要求,尽快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心培植、扶持一批能够真正进入市场规范运作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企业。同时,加快省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公司制改造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并力争尽快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上市。与此同时,在政策上放宽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给民营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放手、放胆投资、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积极培育

文化产业园区,推进规模化、集群化经营。发挥江苏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江苏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将江苏建设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的文化强省,就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江苏已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充分发掘江苏文化资源蕴藏着的巨大潜力,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提高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利用效率,积极发挥文化人的聪明才智,确立重点优先发展、传承传统创新发展、制定政策引导发展、集聚人才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江苏文化产业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10.文化旅游产业:走好文化创意之路 篇十

作者: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07-9-12 16:47:17

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徐光春

文化旅游产业该做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文化旅游产业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等等,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或知之甚少。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具体的开发、规划和利用,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澄清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很有必要。

龚绍方(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规划系主任、副教授):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文化旅游产业按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即由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组织,主要包括:(1)由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体开发出来的景区、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经营性);(2)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历史文化园、历史名人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文化类展览馆(经营性)。

其二是社会文化类旅游产业。它是由社会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文化旅游产业组织,主要包括:(1)民俗文化旅游类资源开发产业:少数民族旅游点、汉民族乡镇民俗旅游点、都市民俗旅游点等;(2)休闲娱乐旅游类产业:定点文艺演出场所、温泉休闲业、实景剧场、名牌歌舞厅、名牌音乐酒吧、名牌地方艺术茶楼、地方风味美食街、地方文化酒楼、地方特产购物街、主题公园、野生动物园、海洋馆、高尔夫球场、动漫实景基地等企业;(3)社会文化设施类产业: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武术馆、大型体育场馆、美术馆、地方文化展览馆、地质公园博物馆、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民间工艺场所等。

王增范(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我以为,要了解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了解文化旅游的核心内涵。文化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

比如宗教旅游就是文化旅游中的一大主体。旅游者在游览参观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宗教活动的认识。所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罗马等都是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民俗风情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当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但民俗游的本质不是戏剧表演,不是几个少女为外地人或外国人跳舞唱歌,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它向旅游者提供的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由这种生活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一个主题公园,除了提供娱乐之外,最主要的存在理由就是它告诉了人们另外一种世界另外一种生活。我们以往的一些失败案例恰恰在于,公园的设计根本就不考虑游客的精神需求。比如一些鬼城、西游记宫、官渡古战场、黄河大观等,都是有形无实,不具备文化解释功能。所以,它们只能被人冷落。

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

中原文化历经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造就了河南极其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国内其他省份无可替代,这种先天的优势无疑给今天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开阔的空间和一路走好的前提。

杨盛道(省旅游局局长):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三大优势:

其一,资源优势。在中国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上,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年之久,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级高,拥有两个世界遗产、四大古都,初步形成了以龙门、殷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红旗渠、音乐大典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河南省的这种资源优势是其他省份无法企及的,比如说洛阳,可以说它是一本厚重的文化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术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成为海外游子寻根问祖的热点。再比如说殷墟,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那里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让它一下子走入了世界的视野,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二,交通优势。河南位居中华之中原,东西南北四方交通的要道,旅游通达性极佳。

其三,市场优势。河南地处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总量最大,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大中原地区中心。在这个地区以郑州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豫、陕、晋、冀、京、津、鲁、苏、沪、浙、皖、鄂、湘、赣等十四个省市,拥有“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发达区,总人口达七亿多,各省市年人均GDP都已超过1000美元。最高的省市超过3000美元。因此,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庞大的一、二级市场优势。

何宏波(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博士):我省无论是有胜迹存在的文化资源,还是流传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很丰富,而且不少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极高,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完全具备打造为旅游精品、绝品和极品的潜质。深度开发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为代表的河南旅游的兴起其实叫卖的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之旅。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游客的中原之旅大都是以回望中原文化寻根问祖为目的。

高新建(开封市旅游局副局长):七朝古都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23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开封城下13米深处共埋藏着6座古城,其“城摞城”现象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包公湖、杨家湖等许多湖泊留下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动人传说。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故事留传至今。尤其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繁华的都市。因此也给现代开封留下了浓郁的宋文化特色。凡此种种,都成为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郑泰森(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南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打,这既是河南旅游资源禀赋的特点,也是河南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河南历史文化遗存达28168处,拥有一大批垄断性、多种类、高品位、高密度的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从小到大,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河南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嵩山少林寺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开封清明上河园和新郑黄帝故里等景区景点也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别具一格的看点而著称于海内外。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看三南”之说,海南以自然生态闻名,云南以民族风情显世,而河南则是领略和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胜地。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

是什么制约了提升与拓展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培育了一些好的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如清明上河园、《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禅武不二》等大型演艺项目等,大大提高了我省旅游的文化品位,成为河南的金字文化旅游名片。

但从已开发成的经营性文化旅游单位数量和效益来看,与全省可开发文化资源总量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该说,相对于丰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工作还很多,努力的空间还很大。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还没开始,或处于盲目状态。而事实上,开发的理念,操作上的盲目、重复和低俗不仅无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反而有可能毁掉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从而毁掉丰厚的资源优势。应该说,这是不少旅游地普遍存在的通病,但它恰恰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这,正是我们要力避的重点和难点。

龚绍方:制约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观念落后。是文化旅游产业首要制约因素。在我省各地,一说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一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一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观公园,这些都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载体,如果资源级别不高,或开发不到位,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二十多年来,这类项目我省建成了无数,绝大部分都不成功,有形的财物和无形的影响损失巨大。

体制束缚。长期以来,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受体制束缚,条块分割使文化旅游资源完全部门化,利益单位化,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合一,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致使许多高级别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低劣,保护不力,惨淡经营。还有大量资源干脆无人开发,白白浪费。

实力不足。反映在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上,我省在这两方面都显不足。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体制上的制约因素使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我省各地方政府部门拿不出多少财物投资项目开发,依赖招商引资又缺乏优惠政策支持,这就导致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投资不足。即使一些优质资源得到了较好开发,但由于缺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仍然无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执行力差。这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制约因素。从九五计划的“三点一线”,到十五计划的“一带四区”,都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战略规划。可是十多年后,全省旅游年收入1亿元左右的人文景区仅有少林和龙门两家,超过1000万元收入的仅有十余家。黄河大观、官渡文化园、河洛文化村、永昭陵、影视城、百泉、中州乐园等一批巨额投资大项目,最终都因执行不力而归于失败。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严重挫伤了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郑泰森:首先是缺乏创意。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河南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有不少从业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

文化旅游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则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用中国甚至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别国的文化产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大片《花木兰》就取材于河南的民间传说。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是从网上获得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和云南禄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资料后,受到极大启发而创意成功的。当然,我们也有成功的范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以嵩山少林佛教禅宗文化为背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创意性文化旅游项目,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供了示范。不过,这样成功的范例太少。

其次是缺少资本对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既不能靠政府,也不能靠银行,而是要建立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作支撑,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让大量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文化旅游产业。

夏挽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发育不良。作为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但在六要素中,“购”则明显成为了旅游业的“短腿”。在我国,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能占旅游总收入的22%,海南、云南等省份已在40%以上,在我省这个数字是10%,外来游客普遍感到来河南值得购买的旅游商品太少。旅游商品市场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旅游商品生产产业化运作不力,深加工不足,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难以协调;在旅游城市著名景区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购物专卖店,旅游商品市场不规范,旅客难以买到满意的旅游商品,严重影响了旅游商品市场形象。上述诸种原因导致河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数量少、品种单一,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特色不鲜明,缺乏知名品牌,这与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但影响我省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的有效发挥。

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再一点就是开发的特点不突出——景点雷同现象严重,节目表演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没有确定下来自己的品牌产品是什么,也没有使自己的品牌产品凸显出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造成我们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突出。这是市场竞争的一大障碍。

刘坤太(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教授):有三个方面不容忽视:

首先,急功近利。具体到某种文化类旅游资源的产业化,通常都会有一个市场培育阶段。根据文化资源的性质不同,这种市场培育阶段也有长有短。但是,目前的开发组织者和投资商常常不能容忍这个培育阶段。于是或因周期过长而不愿投资,或因急功近利而揠苗助长,最终导致开发的失败,从而使文化类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总是显得步履维艰。

其次,人才短缺。文化类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需要既懂文化更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具有很高超的经营管理才能。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经理人,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目前河南的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缺乏这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开发项目,不少是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民兵连”在支撑着,因而其开发和经营的盲目性很大。许多地方竟然到了“得一人才则兴,失一人才则衰”的地步。“人才荒”是困扰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其三,行业壁垒。许多很有开发潜力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同时归多个部门管辖。没开发时,常常是有能力开发的部门不能开发,没能力开发的又不让别人开发。一旦开发之后,有了一点市场效益,各部门又涌过来抢“唐僧肉”,拿着各种文件争夺管理权、经营权、林权、地权、水权、路权、人权、财权等等。这样的企业同时要应付几个婆婆,经营起来相互掣肘,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常常是处于不死不活状态,浪费了大好资源。这种现象无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所以亟须引入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领军人物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只有与现代经营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加快产业化步伐。

何宏波:再有一点就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和企业的跟进和参与严重脱节,距真正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全省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手笔规划,大手笔建设,大手笔宣传促进,成功地吸引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的跟进和参与。政府的良好创意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产物,避免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克服小富即安的无所作为思想,积极跟进参与,真正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走活资源创新之路

产业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原本都是分布在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企业组织甚至家庭之中,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已经转化成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如人文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实景演出场所等。可是,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我国内陆地区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多数仍是政府部门管辖下的国有事业单位。即使有的成立了公司,其实质性管理体制仍是非市场化的事业性质。而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仍然保持其原始的无形性,甚至丝毫没有进行产品和产业化开发,无法投入市场,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组织上的企业化改造,经营上的市场化运作。

郑泰森:一是要坚定地沿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子走。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取决于资源的文化价值+现代科技+生活时尚,三者缺一不可。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生活相结合,就会产业巨大的社会影响的力量。浙江宋城集团以南宋杭州繁华的市井文化元素为背景,顺应当代人时尚生活追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文化传播业,进而涉及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和房地产业,取得巨大成功,被业界称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开发投资集团”。而河南开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杭州相似,而我们的开发则停留在对历史的再现上,虽然也很成功,但在产业规模效应上有很大差距。二是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培育复合型的龙头企业。与我们同样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西安市,其曲江新区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去年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3.8亿元。最近,曲江新区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河南也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地方建立这样的示范区,比如登封市,距郑州仅60公里,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旅游产业基础都很好,又拥有嵩山少林寺这样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在文化创意领域也培育出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样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精品,有条件,有可能成为河南省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头部队,从而发挥引领作用。还要下大力气培育像杭州宋城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那样以文化旅游为主打,同时向其他相关产业进军的龙头企业。

王玉印(省文物局调研员):努力打造产业链条。无论是旅游产品或者是演出项目,都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门票上,而是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工夫。河南要学习云南和陕西的经验,充分利用本省文化资源优势,下工夫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选准突破口,抓住重点,有效拉伸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少林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太极文化产业链的延伸、老子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杂技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等等。

搞好资源创新。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圈也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要素,文化企业走高层次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资源掌控和开发能力的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企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商将要直接与国际文化企业巨头面对面地较量。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开发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进行有效对接,很多文化资源就很可能被国外资本抢先开发,从而造成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的丧失。充分实现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的对接,最需要的是资源开发的意识和精准的市场眼光,对文化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战略性挑战。

资源创新就是在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众所周知,少林寺真正扬名是从电影《少林寺》开始的。电影《少林寺》是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它为少林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这是利用现代传媒打造旅游市场的范例。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少林寺的文化资源创新可以不断丰富。于是,有了对少林文化进行挖掘和创新的《风中少林》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资源有限,而创意无限。资源创新将使河南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产业金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河南要发展资源创新性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我省不少地市文化品牌频遭抢注,如愚公故里、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天波杨府、魏都、建安、灞陵桥、春秋楼等等,十几个品牌均被外省企业或个人抢注。这说明保护知识产权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全社会全体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要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

王增范: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证明,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把静态的资源在文化价值观的层面上加以整合。比如那些历史人物、传说、文物古迹、民俗、建筑等等,首先要判断出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再由此出发为这些历史遗存注入当代精神的价值要素,使之能够与当代人的精神发生互动。既不能只提供死的文物,也不能用假造的人工遗迹去骗人,而是要把历史遗存中的文化信息和美学意趣转化为带有当代人理想与欲望色彩的商品。这种把历史资源通过文化价值定位而介绍给旅游者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资源产品化过程。

恰恰在我们眼前正有一个文化资源产品化最极端的例子:一是河南省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一是新郑在始祖山山顶上修建的所谓“华夏第一龙”。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选择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黄帝作为价值原点,策划了每年一度的拜祖大典,由此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沟通海内外华人的情感。由于定位准确,所以得到全省全国以及海外华人的肯定、认可,每年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和朝拜者专程前来,不仅成为旅游盛事,也成为文化盛典。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新郑的知名度,也同时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

但是同在新郑,又有人出巨资在山顶上修建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水泥巨龙,号称“华夏第一龙”。这个人造景观即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征服旅游者的文化内涵,所以必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幸亏在尚未完工之际被人发现阻止,否则后果更糟。

旅游不是售卖单件产品,而是介绍一种世界图景或一种价值观。所以,应当摒弃地方主义和小商品意识,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相互协调,合理布局,在足够大的空间内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整体性结构。各相关地方和相关部门再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为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样,才能建设成规模化的完整的文化产业。

夏挽群: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特别要做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DNA,而且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族民间文化尤其与当今旅游产业的构建具有天然的嫁接关系,可以为旅游产业注入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记忆和文化元素,充实其内涵,提高其品位。例如神话传说、民间戏曲等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俗文化等等。所在,在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的同时,促使其转型开发,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文化行为,在河南这样一个民间文化大省,尤其应当如此。

当前,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但总体看来起点较低,没有创造出经典的文化产品,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而这正是我们进行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开发民间文化遗产,需要具有立足于全国乃至国际文化市场的视野和高度;需要专家学者和熟悉文化营销的精英的介入;需要有符合当代社会心理和审美要求的高端文化创意;需要包括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推介的系列化设计;需要宣传媒介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有计划宣传推广,从而培育市场吸引投资;需要现代理念的行业管理等等。而这,正是制约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适度开发、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我省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列为重要战略目标,相信河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当务之急是一系列高端文化创意的出炉。建议及早形成一个鸟瞰全省的文化创意机构,以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韩宇宏(省社科院研究员):必须强化一个理念,这就是用文化来激发带动旅游、用文化来充实提升旅游。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这是使文化旅游改变现状、增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体现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形式。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将“精英文化”大众化、世俗化,尽可能地关照大众文化的内容,至少要具有大众文化的形式。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它从官场到民间各种“历史”生活场面的“复活”。充溢着大众文化色彩、宋代市井生活味儿的各种妙趣横生的表演,才是“清明上河园”成功的根本原因。传说中的“包公升堂”;那惊险的飞刀、那奇特的喷火、那游戏般的“抛绣球”选婿娶亲,就发生在人们的身边,每位游客都参与其间,既是参观者又是参与者。亲身体验这一切,看得见、摸得着、一点也不枯燥,千年以前的市井生活被有趣味地复活在游客的周围。这是趣味性、参与性和大众化的成功。

激活更多的旅游文化景点。如商业发源地、道家鼻祖老子、庄子故里,浑天仪、地动仪发明之地,诗圣杜甫故里,世界乐理学鼻祖朱载堉故里等等,都需要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最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程遂营:发挥理论引领作用。(1)确立文化旅游产业的量化发展目标;(2)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管理模式与经验;(3)探索新形势下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进程之间的协调机制。

改革现行经营模式。从具体行业着手,改变落后的小作坊式封闭经营模式,引进现代企业化运作模式;吸纳各种社会资金、运用多种经营手段,推广成功经营模式,尽快实现旅游企业的科学良性运转。

作好科学发展规划。这包括城市旅游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和景区(点)规划等。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是文化设施,每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必须突出博物馆、图书馆的中心地位,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在所有的城市启动两个“工程”——城市公园与文化大市场。

构筑坚实人才高地。文化人才高地构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我省包括旅游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大对文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尤其重视旅游教育人才的培养,同时发挥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使各类、各层次文化人才都能有一个展示与发挥自己才能的肥沃土壤。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

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寻求创意的差异。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是激活市场和满足市场的重要一着。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好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关键。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规划和推进不仅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更需要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以真正把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变成高品格、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产品,在打造精品和个性中走出一条真正产业化的路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我们采撷一些海内外文化旅游方面的成功范例,但愿这些范例能带给我们开发和创意方面的某些启悟和借鉴。

龚绍方:其实,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俯拾皆是,我这里简略介绍一二。

台湾各县的乡镇文化旅游产业。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台湾地域性的文化旅游十分活跃。在云林县古坑乡和虎尾镇、新竹县北浦乡、台北县莺歌镇等有特色的乡镇文化旅游区,老街商号杂陈,游人如织,商铺、餐馆、茶馆、旅馆生意兴隆。收入高的经营户每户月收入新台币69万元~80万元(1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4元),一般的在40万元新台币。这几个乡镇文化旅游区的经营户均有300家左右,每年总收入也都在12亿元新台币,一个大乡镇文化旅游区的收入就相当于一个少林景区。

台湾这些地区之所以会在较短时间里,依靠并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起繁荣的文化旅游,主要是他们把文化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动力源,观光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市场互动互促的局面。具体有四个特点:一是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使张扬的个性文化与精细的商业化运作密切结合。二是把握市场需求,使参与性的文化体验与旅游产品延伸增值密切结合。如在莺歌镇体验“陶都”文化的亲手制陶,在北浦乡体验客家文化的“擂茶”、品茶。三是服务环境营造和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创新巧妙连通,以免费揽客、以精品吸引游客购物。四是产业界、研发机构和个体经营群体密切结合,分工协作,共创“产业集群”效应。如云林县虎尾镇的黄俊雄金光布袋戏园现在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台湾这些乡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做法值得我省许多地方借鉴。

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不仅以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民营文化、文化遗址保护等4大部分组成的丽江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到古城听纳西古乐、看《丽水金沙》和东巴歌舞表演、参观木府古城博物馆、白沙壁画东巴文化博物馆、参观东巴宗教仪式,已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处。在这里,游客不但能领略到滇西北少数民族绮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而且能更深切体会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价值。文化旅游产业每年为丽江创造1亿多元的产值。在目前丽江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文化旅游产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因此,“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丽江整体形象中的标志性品牌。丽江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模范。

西安曲江新区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西安曲江新区的前身是1993年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曲江新区坚持以“文化产业立区,文化旅游兴区”为宗旨,以盛唐文化为品牌,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多项文化工程,策划开展了“曲江国际唐人文化艺术周”、“盛典西安文化活动”、“曲江国际文化论坛”、“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曲江文化品牌。这样,曲江新区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06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曲江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旅游集散中心,跻身国际化旅游景区行列。西安曲江新区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无疑是城市区级行政辖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榜样。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产业。华侨城集团成立于1985年11月11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深圳市区形成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聚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园区于一方,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区,总资产近350亿元。截至2006年年底,华侨城所属各景区累计入园人数超过1亿人次,累计收入超过84亿元。近年来,华侨城集团积极实施区外拓展战略,走出深圳先后投资建设了北京华侨城、上海华侨城和成都华侨城,合资开发了长江三峡旅游公司、长沙世界之窗等文化旅游项目。华侨城作为文化部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城市集团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

上一篇:场地合作协议下一篇:桃花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