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向来萧瑟处散文

2024-09-21

蓦然回首向来萧瑟处散文(精选2篇)

1.蓦然回首向来萧瑟处散文 篇一

让我们记住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人,那秋,那事。

――――题记

落叶的时节到了,你,一个人漫不经心的走在大街上,而望去一望无迹的街头只有那人,那秋,那事。一阵无情的秋月将我卷入那回忆的漩涡里,又回首那萧瑟处。

他们勾起了泪腺,让那刚生成的晶莹物一涌而出,眼里发生了洪灾,而大脑却也照常麻木,无动于衷。

人:事自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草一世界。

人也如此,在你的小小世界,家有人生悲欢离,也几经春夏秋冬。春,你第一次来到世界,欢喜充满你洁白的心灵;夏,你的童年最后一段,快走向成熟的你有些悲伤。

步入晚年的时节,秋也来了,你如释经纶,经历了人生高低;冬有似解脱,又痛苦的事来了,你,从此消失了。

秋:一片诗情“引”人来。

一片叶子,在春天描绘下,那么稚嫩那么经不起风霜;在夏天的描绘下,那青绿,那么盛气凌人;在秋天的勾勒下,则显得那么有诗意,蝴蝶翩翩起舞是你的化身,才有了后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你,生在那个秋,那个充满生机的秋,我想正是那秋的一片诗情引你来的。

这,是智者的抉择。

事:此诚多事之秋。

幸福是搁浅的浓浓雾气,这个多事之秋也如此。

九月的时间开始生成,我又要考试了,而那考试上的战斗则是内力的比斗,称是否也受重创,只可惜我道行不够深,已是只差一剑就一命呜呼的人了。悲伤已在无声的`环境下悄创幽邃,我心情正如秋天一样萧瑟。

回首向来萧瑟处,秋天告诉我,其实人生是一个季节,看你怎么去选择,而我却毅然选择了秋天。

人生是一杯加了方糖的咖啡,是一颗浸在咖啡里的方糖,其实这并不重要,人生必然有沟有坎,是觉得山重水复,还是预见柳暗花明,是化解挫折,还是放大痛苦,其实放大痛苦也无关,成就苦难的“丰碑”!而化解,那更好。

于是,秋天带我走向了乐观。

在落叶时节,我告诉自己,只要能用悲伤的砚台研出玫瑰诗意的墨汁;只要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写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一切在心,风雨过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也无雨,只有秋。

2.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二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后,初出茅庐的我背着行囊告别乡村生活,只身来到宁德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初来乍到,感觉一切都是新的,思想单纯得像一汪清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孜孜不倦学习,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学习、工作是我当时生活的全部内容。

当时我担任的是语文学科教学。上好课,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是我首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为此,我向同事学,向书本学,钻研教材,琢磨学生,每天晚上总在狭小的卧室里备课、写教案至深夜。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较长于言辞,表情达意词汇较丰富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展示得富有情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让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终了趣犹存。渐渐地我的课学生坐得住、学得欢、收获丰。“林老师的课我们最喜欢上”常常在学生的嘴里流露出来。至今许多学生碰到我,对我的课还津津乐道。

因此,我常常被年段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推荐去学校、县里、市里上研讨课、观摩课,这些课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研讨的素材,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学校、县、市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许多多陌生的教师通过这些课认识了我,我也通过这些课的历练逐渐成熟起来。

2000年秋季开始,因工作需要,我从语文学科转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为此,我感到彷徨。幸运的是,当年的10月我参加了省级品德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紧接着又参加了该学科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经过“头脑风暴”的“袭击”,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了解了思品课程教材特点、教学方法方式,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思想观念,开阔了视野,消除了畏难情绪,在课程改革的层面,对旧教材进行改良,让枯枝发新芽。

勇于实践?摇?摇?摇且行且思

一、分析教材优缺点

受训返校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各年级思品教材,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去审视它,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教材的优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生动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材所设计的“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记一记”等教与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缺点:教材把道德、品德与儿童的生活脱离开来,将它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主要表现在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往往以德育目标或道德知识的逻辑来呈现,强化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使德育课程的内容成为一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概念体系。说教性强,只重视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轻视道德行为与儿童情感体验,并与家庭、社会生活割裂。

二、用教材之所长

思想品德教材的优点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生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学《做班集体的主人》一课我将课文的插图扫描下来制成课件,一上课就播放课件(内容为三年级同学介绍自己当值日班长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因为画面热闹,且又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看起来兴趣盎然,说起来头头是道。这样课一开始就将学生深深吸引住了,为下面的学文、明理、导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提高了。

三、引进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或者说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實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变为一种行为习惯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保持环境卫生》一课时,先用投影放映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漂亮的楼房、整洁的路面、美丽的花草树木,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之中,然后请4个同学分别扮演猪八戒、孙悟空、小白兔和熊妈妈,其中猪八戒吃完西瓜后随手就把西瓜皮往地上扔。此景彼境,两相对照,“演员”与“观众”心中都会荡起情感的涟漪,都会有深切的体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课堂教学生活化

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发展是《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显著特点,而这恰恰是现行的思品教材所缺失的。为此,我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删与增。比如在教学《学会用钱》这一活动课,我就删去了教材中的内容,而增加了“在春游活动中学会用钱”这一活动内容。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一次春游你打算花多少钱?并说说你花这么多钱的理由;你打算怎样向家人要这笔钱?如果给你10元钱,你打算怎样购买春游所用的物品?你觉得这10元钱是多还是少,为什么?这些问题为学生所熟悉,有的就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学生讨论起来饶有兴趣,大家的话也多。最后教师将讨论结果加以引导,并促使学生内化。

五、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不仅使社会和家庭正面积极的教育因素系统化、伦理化,从而帮助学生抵制和消除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还可以使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分析、评价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行为现象。比如我在教学“爱劳动”这个主题时,就在家长会上提出请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这一教育活动。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在家中学会自己洗脸、穿衣、折被、整理书包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在家中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求高年级的学生除帮家里做事外,还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

六、引进多元化评价机制

评价时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自评,将评价变成儿童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学完一部分知识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起初,学生对别人只挑毛病,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每当发现一个敢于说出自己缺点的同学,我就加以表扬,夸赞他们的勇气,暗示其他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得更快。另外我还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经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比较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学生还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改革后的思品学科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喜欢上了,课堂变得灵动了,实效性也凸显出来了。

渊智洞达?摇?摇?摇累学之功

教学生涯的华丽转身,让自己对思品学科教学多了一份钟爱,也多了一份思考:能否在该学科教学上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苦苦的思索之后,我觉得首先得求助于大家——读大家的书,汲取丰富的理论营养。为此,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大家的名著,让我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打开了,看问题、想事情有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高德胜先生的生活德育论让我豁然开朗: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不就是沿着生活化课堂这条主线而上下求索吗?于是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充分的梳理和清醒的审视之后,我提出了“生活化课堂”的主张。

“生活化课堂”三层次:一是学会生活;二是热爱生活;三是创造生活。

“学会生活”是“生活化课堂”的第一层次。学会生活就要學会约束自己,就要了解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并以规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懂规则、守规则的人。

“热爱生活” 是“生活化课堂”的第二层次。它包含着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欣赏他人、珍爱生命等内容。

“创造生活”是“生活化课堂”的最高层次。是用自己的行为让生活变得更美;是将思品课堂引向校园、引向社会的最好方式;是思品课堂开放性的最好体现,是实现教育使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最终追求。

基于“生活化课堂”的教学主张,我将自己的教学模式确定为“三段式”,即以典型事例为诱因,在再现生活中导入;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在感受生活中认知;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在品味生活中提升。

一、以典型事例为诱因,在再现生活中导入

思品课程生活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课前与课后,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应当有所作为。教师在课前应当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布置“预习作业”,包括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感知、熟悉与文本相关联的现实生活,并经过筛选,选取带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诱因,在课始阶段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在已知生活经验和未知的生活中寻找结合点,从而产生探求新知的学习期待。

二、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在感受生活中认知

活动是思品课程呈现的主要形态,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形式,是教与学的共同中介,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获得认知。思品课堂的体验活动强调“三性”:一是强调实践性,一切真知源于实践,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行,没有道德的行为就没有道德;二是强调主体性,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感悟,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三是多样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乐于体验。

三、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在品味生活中提升

组织学生围绕体验活动内容,以指导实践为目的进行有序交流,促使学生拓宽生活视界,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修正自己的想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吸取他人的长处,探寻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法,产生新的思想,获得对自己生活经验与知识的重新理解。同时,将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引向课外,让学生将所获得的认知、思想在生活中加以践行,在品味生活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的教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朴实无华。

著名作家巴金在《〈爝火集〉后记》中写道:“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其中的“朴实无华”含着质朴实在而不浮华的意思。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必然催生出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因为生活总是平平淡淡的居多,轰轰烈烈的生活总是“寻常看不见”。我的“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包含着下面几层意思:

1. 课堂结构简单明了。我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式”,即以典型事例为诱因,在再现生活中导入;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在感受生活中认知;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在品味生活中提升。其核心直指生活,模式简洁,目标明确,在简单明了中凸显朴实无华风格。

2. 教学设计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教学设计亦宜线条明晰,结构简洁,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 教学语言通俗易懂。一是生活化的语言;二是儿童化的语言。

朴实无华是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朴实无华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也许我目前的教学风格还无法真正触及“朴实无华”的真谛,但我愿穷其教学生涯追求她。

上一篇:北京市正规的老年大学下一篇:县文联机关效能建设目标责任制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