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24-07-18

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1篇)

1.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一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这些年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发展。

二、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四改善、四创新”。

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是改善要素使用,推进科技创新。水、土、肥、药、技、机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这些年,水、土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肥、药使用过量,机械、技术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改善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资源循环利用不够,农作物秸秆、农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都较低,一些地区还将水土等资源配置到产销不对路的产品生产上。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农业补贴、金融保险、流通贸易、生态环保等政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

四是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任务重、难度大,在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适当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供应,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调什么、怎么调则应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三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突出问题,更要抓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长期目标不动摇,抓紧补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四是力度和节奏的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兼顾,有力有序推进,加强科学指导,有保有压,稳中求进。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全面部署。落实这些部署安排,要突出抓好“六优化、一巩固”。

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品种上,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品质上,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二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效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消化粮食尤其是玉米库存。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是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当前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立足各地环境容量和生态类型,发展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分工合理、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区域布局。加大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重点调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长江流域湖泊水库和近海水产养殖。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已基本形成,优化区域布局要更多地微调、适调、精调,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大折腾、“翻烧饼”。

五是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介土地托管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鼓励引导农民自愿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

六是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扩大东北黑土退化区治理试点范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路径和体制机制。

七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坚持把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确保口粮安全的根本举措,把建设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产能稳固的粮食和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四、完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措施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是发挥好政策“指挥棒”“导航仪”的作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解决农业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问题,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与转方式调结构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体系,发挥补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三补合一”力度,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新增农业生产成本补贴、新品种选育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补贴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最直接、最管用的杠杆和信号。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加政策调整弹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政策,玉米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让价格回归市场,同时保护农民利益。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破解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组建并运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谷物保险面积全覆盖,逐步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

完善贸易调控政策。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与国内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控制结构性过剩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产品优进优出。加强国内产业安全保护,尽快完善重要农产品贸易损害补偿制度。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建立农业“走出去”扶持政策体系。

(作者: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求是》2016年第9期 2016年04月30日)

2.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二

准确把握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以要素新供给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这些年,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资本使用效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提升传统要素效率,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加快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增强工业内生增长动力。

二是以制度新供给实现政府规制向市场配置转变。目前,我国工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价格疲软,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这既有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不当干预的结果。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既遵循市场规律,又勇于承担责任,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三是以结构新供给实现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既要主动减量,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要引导增量,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还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四是以政策新供给实现倾斜扶持向功能性扶持转变。产业政策重在弥补市场失灵。对规律的把握要准,把握好要素供给结构和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技术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方向引导要准,要多角度剖析行业、企业、地区分化的成因,分业施策,因地施策;作用方式要准,要减少壁垒,优化服务,由倾斜式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

抓紧落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突出抓好“七个重点”。

一是以战略规划引领为重点,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紧编制发布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整合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分年度遴选标志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围绕已出台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制定《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错位发展。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探索不同类型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

二是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点,帮扶困难行业脱困发展。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抓紧推动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制定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明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债务处置等措施。坚持压缩存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推进低效过剩产能退出。引导和激励企业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抓紧出台机械、汽车、建材等困难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加快实现企业扭亏增盈。

三是以质量品牌建设为重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四是以夯实增长基础为重点,补齐工业供给体系短板。持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指导发布《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和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力争解决一批标志性“四基”瓶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体系,构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有力保障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落实。

五是以提升供给效能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编制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编制发布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稳定工业投资增长。加快设立并发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市场。开展绿色建材、钢结构和铝型材生产应用行动。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

六是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重点,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3.模式是推进课堂改革的着力点 篇三

一、模式不是“招牌”,应是支点

近几年来,全国出现了“模式热”,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山东昌乐模式等,这些模式对推进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余文森教授认为,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采取哪种模式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效性的。李镇西老师也认为,模式旨在规范“教”与“学”,让课堂更加贴近教育本质和规律。我一直思考,课改,到底改的是模式,还是思想?我认为模式是为课堂转型服务的,不应成为课堂的追求和唯一,课堂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改善学生的生命底蕴。而不是为模式而模式。我们需要思考新的课堂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支撑,需要思考新的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对生命的感悟能力,到底需要哪一种模式,这就不一而论。这次听课,看到很多老师用模式时有些牵强附会,尤其对“情境探疑模式”的运用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或者课件上,如几位语文老师的课件采用的是“情境探疑模式”,可是实际教学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讲读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看不到探疑的影子,而没有内化成为一种课堂的教学去向,更没有形成一种对学生生命提升的教育理念或思想。因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以模式为支点,用模式引领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二、追求教学的本真,还原学科的韵味

我先后一共听了10位老师的课,其中语文课6节,都是文言文,一篇《爱莲说》,一篇是《芙蕖》,纵观老师对文言文的上法,谈一些我的浅显认识:

不同老师的教法虽然不同,但教学流程基本相同,基本上是“导入——作者简介——文体说明——读课文、解决字词——感知内容——拓展运用”。

在导入环节上,有的老师花费心思、精心的设计。如仙老师精美的语句,富有磁性的诵读,配上清雅的音乐,让人陶醉,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被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是在朗读教学上做的有些欠缺,全部采用齐读或自由朗读,没有让学生单个朗读,这不利于对学生朗读正误的判定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汤老师的课堂上,采用了初读知莲美、再读识莲象、三读赏莲情、四读悟莲魂的教学流程,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同学诵读、男女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琅琅书声,使学生潜移默化,心中的那朵莲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越长越大、越开越艳。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语文教学朗读是关键,语言训练是重点,尤其文言文,学生更缺乏语言感悟能力,教师要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不是机械的把一个句子提出来翻译或者把某几个词拿出来解释,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不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又很难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一些特定现象。抓不住朗读和语言训练,就是没有抓住语文的学科特点,更不可能交出韵味。

三、灵活运用模式是关键

我们常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那么,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模式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前提。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5月14日,我聆听了雒建华老师、汤希亮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两位老师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组学习不是形式而要落实到位。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印象更为深刻的知识,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张老师安排的一道写对联的作业题上,老师出上联,要求学生对下联,这样的安排很好,但为什么不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而要在老师的催促下草草结束呢?

(3)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几位语文老师的课堂上,给学生很少或者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就要答案,甚至是准确的标准的答案,那么,可想,这种答案在哪里?这道题的训练目的在哪里?

4.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四

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当时,我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能不能转化为先进生产力,造福人民,县级党委政府能否抓好政策贯彻落实至关重要。从那时起,我脑子里就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从县级层面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近,结合学习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县级层面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进行了再思考,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建议。本文浅谈了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个着力点,实例主要是结合湖南道县实际来谈的,有一定局限性,仅供同仁们在实践中参考。

管控好产地

农业产地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及农村人居环境优劣的首要因素,要科学使用投入品,治理好农村环境,培养农民清洁意识。

一要严格控制投入品使用。树立产地产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观,加强水土林矿气资源保护和合理修复,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杜绝违禁投入品使用。推广“测土配方”、“诊病配药”服务,将肥药统一配送给规模经营户,扩大绿肥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

二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集中对城乡生产生活垃圾、粪尿、污水和尾矿综合整治,垃圾实行分类无害化(发电)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循环利用。全面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乡(镇)”、“美丽乡村”等活动,建设美丽宜居宜业村镇。

三要培养农民清洁意识。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培训,增强环保法律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清洁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利用乡规民约规范约束农民行为,将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提升好产能

农业产能是决定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和比较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提升产能是目前我国农业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好农田基本设施,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一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在国家划定的永久农田区域,统筹土地(烟田)整地、水利建设、综合开发、标准农田、移民扶持、扶贫开发、规模补贴等资金,推进水库(沟渠)、农田、机耕道和产后处理设施(晒场、烘机)标准化建设。

二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规模经营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为标准,引导种养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忌搞“拉朗配”,盲目求大。道县是全国适度规模养牛示范县,全年肉牛出栏量居全省前列,主要通过家庭牧场发展200至400头左右养殖规模,环境承载能力、比较效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

三要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推进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以水稻为例,大力推进育秧、耕整、栽插、植保、收割、运输、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加大果蔬茶产后处理,规避市场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实现产地增值。鼓励扶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广省工节肥节水节种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降低成本。

培育好主体

农业主体在生产力要素中起主导作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活跃因素,要精准确权颁证,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要精准确权颁证。将农田、林地精准确权颁证到户,打造县乡流转平台,引导有序流转。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确股,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道县探索的土地“返租倒包”模式,引导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租赁开发,再返包给承包户,在县乡平台有序流转,促进了脐橙、蔬菜和肉牛产业规模经营。

二要规范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以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产业(种苗、标准、加工)和社会化服务(农技、农机、营销)体系。

三要引导农民就近创业。统筹扶贫、人社、农口培训资金,以?@区(农业产业园、工农产品加工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基地,以实用操作技能为重点,加大对返乡青年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培训,引导农民入园入企就近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产业发展。

打造好产业

支柱产业是县域农业农村经济的根本,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农业农村经济可言,更不用说农民增收和小康社会建设了。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自然资源,传统特色和县内外市场需求,重点做大做强2到3个产业发展。道县根据县域内光水土和气候特点,经多年培育,脐橙、蔬菜和灰鹅、肉牛等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要优化布局,形成连片规模。一个农业产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支柱产业,才能实行深度综合开发。道县是全省脐橙生产面积最大的县,是全省蔬菜外销最多的县,是年出栏肉牛最多的县,是道州灰鹅的原产地,带动本县及周边县市灰鹅养殖。四大产业都具备了一定规模,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特色产业基地,结合美丽乡村和宜业宜居乡镇建设,挖掘农业文化潜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道县依托脐橙、蔬菜鲜采和油菜观赏功能,挖掘红军渡(墙)“红色文化”、何绍基“书法文化”、龙船赛(小调)“非物质文化”、玉蟾岩遗址“稻作文化”、鬼崽岭祭祀“神秘文化”、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文化”资源,突出清塘镇楼田、小坪村等古村落特色,着力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把月岩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康养基地。

开发好产品

农产品是保障供给和农业经营组织(农民)获取经济价值的交挽载体,要实现农产品效益和竞争力最大化,要对农产品深度开发,确保绿色安全,培育叫得响品牌。

一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深度加工增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整合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道县要做大做强以稻米加工为主的“谷源”米业公司和“?哿?”米业公司,以油茶为主的湘浩茶油,以工贸学校道州灰鹅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灰鹅产业。脐橙主要是依托道州绿源公司、爱农果业和下蒋旺红合作社开展产地初加工。

二要生产质量安全、消费放心的食用(观赏)产品。道县是“中国脐橙之乡”,道州灰鹅的原产地,是全省最大适度规模养牛示范县。要通过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出口农产品食品示范县,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基地生产农产品绝对安全。

三要围绕“原字号”打造品牌。要在品种选育、标准生产、质量监控和市场监管等环节下功夫,努力打造“道州脐橙”、“道州灰鹅”、“道州巴截萝卜”、“道州红瓜子”等地方区域品牌。

对接好营销

好的产品只有卖出去,卖过好价钱,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这是衡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标尺。

一要做好对接推介。选择特色品牌农产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市场对接战略,“请进来”就是把国内外相关连锁经营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团购集团客商请到农产品基地、加工企业观摩生产加工流程,“走出去”就是到农产品主销区推介,目的是让客商和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特点、规模、质量、加工等情况,认可产品。

二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要通过在主销区社区或超市设立专卖店,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批发档口,实现面对面直销。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

三要营造良好销售环境。农产品营销利润低,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受市场和自然(风险)影响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为经销商创造优质条件。大力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加强交通绿色通道、天气预警预报等信息服务。

推广好科技

县乡行政领导、农技人员,特别是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驱动力。要组装好新技术,培养掌握新技术的乡土工匠,完善利于释放科技人员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要组装推广新技术(产品)。县乡基层农技人员主要任务是将高等院所农业科技成果,开展组装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傻瓜式”的操作规程,让生产经营者看得懂,用得了,能受益。

二要培养乡土工匠。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乡土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发展当地产业的一批乡村工匠。

三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县乡政府要加快落实县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让基层科技人员按劳取酬,全面调动基层乡土工匠的积极性,释放科技人才活力。

使用好政策

国家支农惠农护农政策越来越好,力度逐年加大,用好财政投入和用活用足政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动能。

一要用好财政支农投入。不仅要将国家财政投入每一分钱都用在项目上,发展事业,还要统筹整合好同类型项目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发挥“n”个1相加大于n 的作用。如扶贫资金,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五个一批”总要求,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一对一”制定扶贫脱贫计划的基础上,统筹精准使用好包括发改、财政、交通、教育、国土等所有政府部门国家政策要求按比例切块用于扶贫的资金,将这些资金的使用计划按年份落实到贫困村、到贫困组、到贫困户、到贫困人。

二要用好农业补贴。2017年国家农业补贴项目涉及52项,具体到每个补贴对象(人、田块、山地、机器)所获补贴,少则几百元,多则数万元。一般每个县都能从国家财政获得数以亿计的农业补贴。每项补贴是否能补出国家政策的引导效益,关键在于县级政府是否精准落实了国家补贴政策。要用好国家农业补贴,做到客观真实,绝不能搞集体造假或“雁过拔毛”;做到公开公正,绝对不能搞暗箱操作;要按规定程序办理,绝对不能搞会议决定或少数人闭门造“数”;要精准补贴对象和标准,绝不能变通标准或搞平均主义。

5.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五

践行宗旨

强化管理

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背景与起因

xx镇辖15个行政村,5个分场,总人口0.85万人。近年来,xx镇党委稳抓党建,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党员群众出现了宗旨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淡化的现象,有的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不好,导致村级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有的村“两委”成员互相推诿扯皮,对村情民意置若罔闻,缺乏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镇党委开展了“四谈四促进”活动,旨在通过广泛的谈心谈话,营造浓厚的氛围,夯实基层党建,打造多彩的党建生活阵地,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党委书记与党支部书记开展谈心谈话。党委书记对全镇15个村、5个分厂进行全面走访,认真听取党支部书记关于组织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理清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研究制定村庄发展规划。

二是管区书记与村“两委”成员开展谈心谈话。管区书

记与辖区各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谈心,全面掌握各村班子运行情况、有无杂音,及时发现并妥善...(剩余全文70%)

6.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六

今年,全区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和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效能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坚持抓导向,着力提高区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坚持保安全,着力构建安全播出综合保障体系;坚持谋发展,着力推进广电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坚持为民生,着力提高广电为民服务水平;坚持强管理,着力推进广电事业健康有序运作;坚持夯基础,着力抓好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站规范化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重点在以下方面工作上有了新突破:

一、惠及民生,提前完成数字电视推进任务

今年,我台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继续采用市场推广和整体转换相结合的模式,数字电视推进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10月底,全区已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余万户,提前完成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今年上半年已全面完成单向网改任务。到12月底,全区有线数字电视双向化网络覆盖用户数超过10万户,其中城区双向化改造率达到95%,城乡总体双向化改造率达到75%以上。至今,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8万户。我台还不断拓展增值业务,大力发展宾馆集团用户。同时加强了后期服务工作,认真做好节目的安全播出、优质传输,不断优化和完善

1、呼叫中心等系统功能,进一步提高运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今年9月开始,根据1政府关于《1进一步深化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化推进工作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台开始对全区的非居民用户实施整体转换,到年底将基本完成全区的非居民用户数字电视整转任务,城区数字化率达到90%,农村数字化率达到92%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台继续推进广电惠民服务工作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荣获全省广播影视惠民服务工作考核评审的最高考核级别——惠民服务工作示范先进单位,获此殊荣全省仅3家。

二、围绕中心,做强做活新闻舆论宣传报道

2010年,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府的中心工作,及时解读社会热点,以增强经济发展信心、优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弘扬先进典型为己任,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保证了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点工作和重大典型的宣传。同时,牢牢把握社会热点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加强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主要栏目中陆续开设了“推进四大优化升级”、“典型人物报道”、“创先争优”、“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十多个主题报道,强势宣传读书节、世博会、全国牡丹奖分赛区颁奖典礼、开园等重大活动宣传,率先报道这一人物典型入选中国好人榜成为市级重点典型、冲刺“中国骄傲”做出了一定贡献,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强势宣传,做强了时政新闻,做活了民生新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我台外宣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之声》录用量排名明显上升,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位置,在央视、省、市各频道用稿量排位名次明显提高。

三、多措并举,精品工程创作结出硕果

近年来,我台高起点谋划精品力作,多措并举提升节目质量。今年出台实施了《节目创优管理试行办法》,广电精品结出硕果。荣获省政府奖一等奖,同时荣获市政府奖特别奖。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2009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作品评奖活动中,我台选送的5件作品一举获得了4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获奖的数量与等级居全国160多家县(市)区级参评台之首,取得了建台以来在该项目评比中的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还有5件(次)作品获得省广播电视奖和省新闻奖,8件(次)作品获得市政府奖一等奖,24件(次)作品获得市政府奖二、三等奖。《报道》栏目获市新闻名栏目奖,栏目主持人获得省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电视播音类er 等奖,而且是唯一一位获奖的县级电视台的主持人。在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评中,电视对农节目《农村新天地》获电视优秀奖,广播对农节目获广播鼓励奖,在全市台参评节目名列第一。在广告作品、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首次获得市级一等奖。单本剧获第十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奖铜奖。

四、注重创新,全面推行品牌建设战略

全面推行品牌建设战略,紧紧围绕“特色”和“互动”两大要求,上半年,推出了具有特色的人文历史专题栏目《韵事》和电视访谈类栏目,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地域特色,关注社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还进行跨省异地采访,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再访》,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同时,积极借助外力,与学院签约合作,开展建台以来最大规模的广播电视节目受众收视率和满意度调查,先后发放2630份问卷,调查涉及全区11个乡镇街道社区,对我台的创新发展、节目提升、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形象包装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台下一步的节目调整工作提供了第一手准确数据。

五、技术升级,大力提升系统设备改造

今年,我台与 局合作,投资近几十万元建设了,该系统以先进的IT存储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节目库,并且建立详细的索引资料,确保将来对历史资料的方便再利用,同时也为区档案局提供了丰富的视频档案。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毕。该系统将使我台电视资料的保存更加科学合理,为将来的再利用提供极大方便,同时也提升了我档案局的视频数字档案工作水平。

今年,我台投入约 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区所有有线电视机房及网络的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大容量、可视化的网管系统的建立,为本区域的网络建设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科学、高效的设计手段,形成标准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数据总平台,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不断完善系统、电视节目平台、CA系统、EPG系统、呼叫系统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运营服务能力,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和优质传输。

此外,制定了《新建机房建设标准及设备配置方案》,规范站的机房建设标准。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对各基层的仓库货架实行标准化配置,提高了仓库物资的规范管理。配合数字电视整转步伐,为8个基层配置了数字电视信号测试场强仪,对11个基层站统一配置了安全施工警戒标志物,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六、突出公益,优化提升广告产业质量效益

进一步优化、调整广告结构,促进良性循环。全年完成广告收入5700万元,比去年递增9%,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创收任务。突出广告公益性,实施了宣传部宣传创新课题——公益广告春雨行动,全年与各企事业单位及独立制作公益广告150余条次,目前公益广告比重超过了10%,大大超过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不低于3%的比例。开展了单体广告艺术化活动,强调广告创新,提高广告创意和策划水平,今年我台选送的广告作品在省广电组织的专项评比中成绩优秀,在各县市区排名中名列前茅。

七、提高效能,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工作

今年,根据区委相关会议精神,我台在全系统范围开展“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和“三服务”活动。台“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抽调力量,组建以台纪检小组、台办公室、台部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若干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部室、的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抽查、督查,通过抓“基层”、抓“窗口”、抓“服务”,结合“树新风、创新业”主题教育,以“讲一讲作风”、“比一比精神”、“找一找差距”、“提一提建议”等“四个一”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运行效率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团队凝聚力,获得了“2010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八、以人为本,积极促进广电队伍建设

7.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七

回顾总结近几年来富阳信息化工作的进程,着力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强化统筹整合理念,着力创新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

2007年,富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以来,突出强调要强化统筹整合,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专委制、大计划大财政、分类考核综合考评、大监管大效能、新农村“1+3”框架体系等五大机制,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富阳特色的改革创新系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既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在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原来的信息化工作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等不少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为此,2008年下半年,富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来统筹指导全市的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相关市领导为副主任,牵头部门为市发改局,成员单位有市委办、市政府办、经贸局、科技局、执法局、农办等十几家。并建立了“一办四组一中心”的工作机制,使全市的信息化工作迈入了一个深化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办”就是建立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发改局),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和督查、落实全市的信息化工作。“四组”就是分别由市府办、发改局、经贸局、农办作为牵头单位建立四个工作小组,协同推进机关电子政务、城市社区、企业、农村四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中心”就是成立富阳市信息中心,负责全市的信息化技术保障和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富阳”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党政机关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了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计划以及各工作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的制度保障。

概括起来,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运作机制有“四个统”,即计划统排、项目统管、经费统筹、监管统一。计划统排,就是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时代发展趋势,通过部门申报、评审论证等程序,统筹研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建设计划,从面上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项目统管,就是政府投资信息化重点项目计划确定之后,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在项目建设的前期按照专家评审论证的要求帮助部门完善建设方案,并对招投标、建设过程、时间节点、实际绩效进行统一管理。经费统筹,就是部门申报的信息化项目一旦列入当年的政府投资信息化重点工程,该项目所需的经费由信息化专项经费统一安排解决。监管统一,就是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项目建设的全程进行监督管理,引进项目监理机制,并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部门专项考核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责任到人、监督到位。

目前,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转、深化完善的阶段,在基本不动原有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实现了以机制创新推进信息化统筹整合的目标。

强化共建共享理念,着力优化信息化资源整合配置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大力推进全市信息化资源的统筹整合,明显提升了信息化资源共享程度和资金绩效水平。

一是统筹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市建成了一个上联浙江省、杭州市,下联部门和乡镇(街道)直至延伸到村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了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把全市所有政府投资的监控探头进行联网,实现综合利用。特别是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按照统筹整合、共建共享的要求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政府云数据中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专家、媒体称为中国政府的第一片云。2009年,本着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市政府与富阳华数网通信息港公司签订了机房服务外包协议,租用了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机房,为云数据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与银江集团合作,以整合原有设备为主的方式,搭建了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和商业智能为核心的云数据中心,基本完成了从基础设施到数据的全面整合与应用。目前,政府云数据中心可提供40多个业务系统部署需求的“基础设施资源池”;已迁入包括政府信息中心、发改局、卫生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的11个业务系统应用;数据中心通过对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已拥有百万级量的政府“数据资源池”。其中,权力阳光信息化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垂直管理有关部门的系统,已经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初步实现了硬件资源整合共享、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从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云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了资源更加集约、应用更加高效、运维更加安全的目标。2010年度,全市信息化建设原计划硬件投入400余万元(不含机房、备用电源等),建设云数据中心后。实际硬件投入仅250余万元,直接节省资金150余万元。

二是统筹整合信息化技术力量。成立了市信息中心,把设在不同部门的信息中心,在保留原有机构编制的情况下,把分散在各部门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实现有机整合,由市信息中心统一调配使用。并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充分利用网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技术人才,为全市各信息化项目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统筹整合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共享。对于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以及多个部门有类似需求的业务系统等共性项目,由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建成了面向机关的党政办公系统和面向社会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建成了覆盖主城区的数字交管平台、数字城管平台;建成了覆盖全市287个村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网上监管的权力阳光信息化平台;建成了延伸到村、社区的党员远程教育和网上视频会议平台等系统。同时,在信息化项目申报过程中严把专家论证、立项审批关,对所有立项的信息

化系统提出数据共享要求,建成后的系统通过政府云数据中心,实现了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

强化服务重在应用,着力提升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信息化工作不能就信息化讲信息化,而必须跳出信息化看信息化,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推进信息化。只有主动贴近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信息化工作才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为此,着力突出四个方面重点:

一是注重服务于政府管理创新。现在我们都在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为此,我们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和富阳实际,逐步建立了全市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系统、政府投资项目库和监管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等重要平台建设,为全市建立大计划、大财政、大监督、大社保等体制机制和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平台,通过权力清单、流程再造,网上审批、实时运转,电子监察、实时监控等手段,达到了信息技术与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结合的目标,实现了审批事项的规范化、透明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办公办事效率,在完善党委、政府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注重服务于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大社保信息化系统、数字城管、数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数字城管系统。使得城市管理更加合理、高效,实现了亲民、便民、为民的目标。数字卫生系统,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下,部分解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卫生系统为民服务的水平。大社保信息化系统,在不变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整合了劳动、民政、残联、卫生等部门的服务职能,把养老、就业、医保等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程度和协同能力,而且有效增加了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满意度。

三是注重服务于城乡统筹。利用信息化手段拉近城乡距离、缩小城乡差距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此,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对全市涉农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了统筹整合,开发完善了具有富阳特色的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并逐步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村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党务、村务管理和鼓励农民应用电子商务推销农产品、农家乐的积极性,形成了不少特色典型,有不少农民已从中受益。

四是注重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到2010年为止,全市已累计培育了浙江春江轻纺集团等5家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40家杭州市级示范、试点企业,94家富阳市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为引导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发挥了明显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已开展电子商务的有270多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3.26%,为企业应对危机、拓展市场、节约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针对我市造纸行业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在“正大集团”开展了运用信息化集成技术推进造纸业节能减排项目试点,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控制、销售运输过程中条形码管理和网上电子商务,帮助企业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试点成功后,从去年开始已经逐步在全市各造纸企业进行推广。2010年,富阳市造纸产业集群被确定为浙江省首家“两化”融合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我市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

8.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 篇八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5:56 解放军报

当前,我们国家和军队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不断丰富新内容,回答新课题,拓展新领域”的要求,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指示精神,着力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对于回答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努力构建政治工作新载体。现在一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

吸引力、凝聚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不具体、不深入,手段、方法比较陈旧。因此,必须把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凝聚军心、稳定部队的重大课题来抓。如针对基层官兵思想实际,搞好“每月一课”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级党组织实施逐级考察、重点帮建,分批对旅团主官进行集训,加强基层风气建设和在士兵中广泛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等,要使部队经常性政治工作有具体抓手和有效载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努力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基层、连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网上读书、网上培训、网上教学、网上谈心、网上咨询等活动,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强实效性,必须立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军事变革的大背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实践证明,社会大课堂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借鉴地方的成功经验,发挥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阔。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用团结和谐的军营环境凝聚军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离开了对人的关心、培养、提高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丧失了本质属性。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广大官兵的普遍愿望。要把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作为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要把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和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武装作为基本途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加快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就要落后,就不能担负起军队的重大历史使命。”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军事高科技素质,是现代化军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我军官兵素质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提高官兵素质,就必须下大力补上科学文化素质这块制约官兵全面发展的短板。以有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

信息化军队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求知成才需求,增强部队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要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作保证,专门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和保留人才,使人才乐于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

认真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只有全面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切实把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才能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部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部队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更应当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官兵关注的问题入手,把为基层官兵服务的工作做充分,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军营环境。

9.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九

在“新广州·新商机”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多个院士团队项目成果签约并落户。

阿里巴巴物联网新城及大数据中心、腾讯华南电子商务总部、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在近日举行的“新广州·新商机”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这些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加快广州华南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及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

“9+6”迎合广州产业发展方向

据了解,广州在推进“9+6”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航空航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积极发展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其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形成5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和10个左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总规模超1万亿。

本次推介会选定了13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符合广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其中,总投资68亿元的阿里巴巴中国智能物流骨干华南核心节点项目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华南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心,吸引上下游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引入包括网络金融、云计算、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人才培训、商业贸易等高附加值产业,使知识城成为互联网时代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同时,推介会也推出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420亿元;黄埔区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广州市花都机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290亿元。这些项目聚焦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区域结构“三个转型升级”,瞄准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功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

在此次推介会上,“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国际创新谷”和“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2013年“十大产业项目”之一的“广州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项目在天河区落地。

此次成立的“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得到了华为、中兴、百度、网易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响应,将通过集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金融资本,推进产业链内部及与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移动互联网产学研用对接联动,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将以天河智慧城为核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为重点,打造占地1000亩以上的移动互联网总部基地;以现有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信息港、新增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平云广场为基础,打造天河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园区。

而天河“国际创新谷”则有望成为广州的“硅谷”、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产业的孵化基地。“国际创新谷”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许洪波表示,“国际创新谷”是国内首家融技术、产业、资本和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的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将利用广州优质的互联网产业资源,鼓励互联网年轻创业者,推动企业、产业创新,力争2-3年孵化1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产生10个市值1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企业。

市校合作再写新篇

在推介会上,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均与广州市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研究院等,推动市校合作不断深化。

其中,“浙江大学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将依托广州开发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优势,以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科技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大平台。同时,建设浙江大学在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总部。

而广州开发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国际科技研究院,通过联合国际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机构,搭建国际合作技术平台,汇聚和孵化高端产业;拓展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知识型经济发展提供知识保障、人才储备及技术支撑。

广州市花都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设立“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专利创造和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打造成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个院士项目成果落户

此次推介会的一大亮点,是多个院士项目成果签约并落户广州。其中,广州市政府将依托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团队合作,共建广东省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成立创业型实体公司,在光谱技术、光通讯与光传感、激光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加强光学领域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团队也落户广州萝岗区,共建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广东省欧科数字空间院士工作站。其目标是以院士专家为依托,着力攻克空间数据快速处理关键技术,提高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效率,提高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此外,广州开发区科技和信息化局也将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成团队合作,共建新型生物标志物靶标筛选及新型大分子药物筛选合成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平台,建立病源微生物、病源耐药微生物,特别是结核杆菌及耐药结核新型标志物的筛选平台;通过共建院士工作站及联合实验室,建立博士、硕士培养基地。

而广东创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噬污酵母”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也落户广州开发区。该项目为院士创业项目,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噬污酵母”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工艺“餐厨废弃物-燃料乙醇直接发酵转化技术”,建立一条能降解利用餐厨废弃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生物发酵直接转化为燃料乙醇、酒糟营养饲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中试示范线。

10.崇义县着力推进计生宣传工作 篇十

近年来,崇义县高度重视计生宣传工作,积极探索计生宣传新形式,以“一工程”、“两融入”、“三载体”为着力点,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人口计生工作氛围。

实施“一工程”,即窗口工程。一是与县电视台联合开设《人口与计生》栏目,每月制作一期计生系列专题,在黄金时段播出,连播10天,每次播出时间不少于10分钟,内容涵盖优质服务、依法行政、流动人口管理、村民自治、生育关怀等各方面;二是办好人口简报(《崇义人口信息》)和崇义人口门户网站,及时向群众传递计生优惠政策、优生优育知识、避孕节育知识等计生信息;三在医院、婚姻登记处、为民服务大厅设立计生宣传橱窗、宣传栏和计生宣传资料自取箱,在公交车上制作电子滚动屏幕播出计生信息。

注重“两融入”。融入基层。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把计生政策法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计生知识送群众手中,把生育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聘请县歌舞剧团、老年艺术团精心制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计生题材的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计生、卫生、妇联联合组成服务小分队,在全县开展“关爱健康村村行”活动,为群众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和疾病减免费治疗。融入生活。由县计生委统一制作有奖励扶助、爱心救助、优生优育等内容的明信片、台历、塑料袋、光盘,并结合每季的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发放到育龄群众的手中;组织计生服务队上门开展个性化服务,服务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生育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优化宣传环境,重新书写永久性标语、宣传牌等,使宣传环境变得温馨、和谐、人性化。

强化“三载体”。强化宣传栏载体。乡村必须建立一块统一规格、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的宣传栏,要求内容真实、丰富且图文并茂,使之成为群众欢迎的计生政策和信息窗口。强化手机短信载体。与电信部门联合建立短信群发平台,通过短信形式向群众传递计生政策、避孕节育等计生知识。强化人口学校载体。精心打造乡、村人口学校,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建立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培训规划,备配电脑、电视、投影仪、打印机、光盘等设备,使人口学校成为宣传计生政策、计生知识和传播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的阵地。

作者:江西省崇义县人口计生委赖宝华

电话:***

11.林水路结合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十一

中共石佛寺镇委 石佛寺镇人民政府

石佛寺镇地处武穴市中心,是一个半丘陵、半湖区乡镇,境内河流众多,港渠密布,全镇东有城塘湖,西有武山湖,南有丰收大港,中心有观音湖大港,干支渠道总长近210公里。公路四通八达,路网密布,公路里程达160公里。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林水路资源,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林水路结合”造林模式,努力把林水路结合造林作为治水护路,农民增收和促进速生丰产林建设的重要抓手。截止目前为止,全镇累计投入资金350万元,投工1.2万个,完成土方50万立方米,疏通渠道30多公里,有效发挥灌溉条件,折合造林面积2000亩,培植了21位林水路结合经营大户,防灾减灾水平明显提高,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呈现出“港渠水清澈,路堤树成行,田畴林成网,村庄树成荫”的新面貌,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坚持“统一规划,分片指导,逐年实施,科学经营”的原则,把林水路建设规划与村庄建设整改规划“村村通公路”工程、“三万”活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提升了规划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我镇出台了《2012年新农村建设绿化规划方案》文件,有力推动了林水路结合造林工作,为保证规划的落实,按照“分步实施,分级负责,政策激励”原则,将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计划中,落实到企业、村、组,确定到具体地段。我镇 多次召集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及相关企业,村负责人共同研讨林水路结合工作,制定了“一年抓示范,两年强推进,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

二、规划运作,严格管理

为确保林水路结合经营模式的健康发展,我镇一直坚持高标准、严管理。一是严格招投标管理,林水路结合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并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实行阳光操作。在经营权拍卖中宣传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在造林过程中,镇林管站严把苗木关、栽植质量关,做到统一苗木规格,统一栽植质量,确保造林质量达标。三是严格验收标准。在渠(港)道的清淤,清障工作中,镇水利站加大工程质量管理,派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并按河渠排灌功能测算土方量,制定清淤,清障的具体标准,在林水路结合造林工程中,林管站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工程验收严格遵循项目建设质量要求,确保林水路结合工程达到预期质效。

三、机制创新,激活潜力

在林水路结合工作中,坚持创新思路,通过市场引导,典型引路的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一是以林养路,实行林水路经营权合理流转。如火车站工业园公路两侧绿化,石佛寺至程秀一公路两侧绿化,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方无偿提供场地(公路两旁)由承包方投资植树造林,负责公路两侧场地平整,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明晰产权,落实“谁栽植,谁所有,谁受益”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林业,实现林地资源合理流转,全 2 面激活林业生产要素。二是以港养林,采取公开拍卖林地使用权,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由村方公开拍卖公路及港渠林地使用权。如丰收大港两侧栽植意杨,历史以来,集体栽植树木,保存率极低,后来通过村方公开拍卖,并进行公示,由杨万福承包二十年。杨万福自2001年承包以来,第一批意杨已于2011年底采伐,纯收入50多万元,他尝到了甜头,今年春季,又更新造林栽植意杨1万多株,绿化丰收大港公路10公里。三是以林护港,采取股份合作制,由集体提供土地占30%股份,由个人投资造林并管护占70%股份,树木长大受益后按利润3:7分成。如苏天一村城塘湖港坝2008年已栽植意杨2万株,形成了一条绿色“长龙”。四是以林护路,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将公路两侧路基填好后投资购苗造林,集体受益。如魏高邑村1999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绿化通村公路两旁,大树出售已经获得经济效益40多万元,全村通村、通垸公路10公里,其他田间路20公里,已经全部栽植了香樟4600株,广玉兰5200株,桂花3800株,紫薇1300株,据测算经济价值约300万元,他们将公路两侧绿化当作“绿色银行”来抓,大树出售后,当年补植绿化苗木,反复循环造林,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又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五是以林养港,发展林业生产,连湖村连湖中心港两侧林地所有权,村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发包给王怀保,由他对港渠进行清淤和造林,其造林后的收益全部归其所有,既解决了港渠的建设资金问题,又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以上五种经营模式说明,通过林地流转,变河渠道路两侧的土地资源优势,为林地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解决了在河渠道路工程建设中长期 3 资金不足,林、水、路“无钱办、无人管”的问题,实现林、水、路双赢,河渠得到了疏通,道路得到了维护,林业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四、建管并重,长效发展

林水路结合周期较长,需要八年以上方能见到明显的效益,要做好林水路结合工作,合同保障,落实管护是关键。一是严格合同签订程序,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签订合同。二是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我们不断加大对损苗、盗苗、毁坏幼树、故意破坏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经营业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保障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落实管护机制,在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一并与经营业主落实管护机制,明确专人看护,做到“树栽有人管,林成有人护”,确保“栽一线,绿一线”。

五、部门联动,多方支持

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林水路结合造林的积极性,激励群众参与林水路结合经营,全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整合部门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林水路经营模式。一是给予项目扶持,镇林管站对符合条件的林水路结合造林(成片造林合格面积15亩以上)给予林业项目扶持。二是提供技术服务,镇林管站着力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及时提供苗木栽培管理培训、市场信息等一系列服务,指导林水路经营业主扩大生产。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道路绿化长度88公里,绿化率达到55%,主要树种是香樟、广玉兰、桂花、意杨;港渠绿化长度140公里,绿化率达到70%,主要树种是意杨。预计到“十二五”中期,全镇渠(港)4 道路绿化长度将新增120公里,植树11万株,可植树地段基本实现绿化,将呈现出“水在树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景观。

上一篇:年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总结下一篇:嵌入式系统移植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