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雀西北飞》有感

2024-12-16

读《孔雀西北飞》有感(共9篇)

1.读《孔雀西北飞》有感 篇一

读《孔雀屎咖啡》有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孔雀屎咖啡》。这里有一个主人公叫做马小跳。书中

主要写了马小跳和他的朋友发现了一家名叫孔雀屎咖啡。上面还说只能有品位的人才能来喝,于是马小跳就和朋友们来到了后院,才知道原来孔雀屎咖啡是孔雀拉出来的咖啡豆来做咖啡。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马小跳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在品尝咖啡的时候,他并不像他的同学丁文涛一样不诚实。在他看来孔雀屎咖啡闻到的是一股屎味,而且非常难喝。而在丁文涛看来,却是梦幻的味道。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实话实说,绝对不会说谎。比如说《皇帝的新装》,其实皇帝他根本没有穿衣服。他们都为了自己不比其他人笨,所以每个人都不敢说,只有那个诚实的孩子敢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人说谎,也有人讲诚信。比如有一次,我爸爸的同事到我们家里来借钱,说明天就还,到了明天他果然把钱给还了回来,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诚信。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也有人到别人家去借钱,说是哪天只要有钱了马上就还,但是过了好多天他始终没还,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他的家里。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金钱和诚信让我选择其中一个,我一定会选择诚信,就算有了金钱没有了诚信那么你的日子就会很孤单。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到认识要讲诚信的,丢失了诚信的话,那么你的朋友将会离你而去。

2.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篇二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随着满天颤抖的繁星,伴着牛马的嘶鸣,兰芝挽住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举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己与兰芝永远的分离了,自挂东南枝,用瞬间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记忆。

一袭嫁衣,将爱情天涯相隔,只有鸳鸯仰头相鸣,点点相思泪,浸湿了枝枝相覆的梧桐叶,留下的只有对后人的劝诫。

可谁有以此为诫?谁又遵循着这痛苦而又凄美的劝诫?漫漫长河,又有多少人还坚守着当初“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忠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够为爱情付出一切,即使天地反对,也要长相厮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多年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心守着这份坚定双双化蝶。在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么凄凉?当年紧握红酥手,饮尽黄藤酒的幸福时光早已不在。现在呢,相思红唇万般恩情都已付诸东流。一首《钗头凤》换来的只有对那段记忆的刻骨铭心,对现实的抑郁与惋惜。

蒲苇的一时韧,却也留下了如昙花般绚烂的一瞬。它的坚韧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牵挂。

3.读丛飞有感 篇三

虽然丛飞的生命已逝,但他的精神永存,生命价值的意义在于关爱与奉献,而不是索取与回报。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不会因为市场经济而走下滑坡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相信:只要有爱心与奉献,人间就有温暖,世界才会变得美好,社会才会变得和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腐败和道德败坏日益猖狂。一些大学生受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认为舍个人为集体的价值观难以接受,社会上的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越过道德底线,徇私舞弊贪污贿赂,兴起“人情案”“关系案”的**、贪污腐败的现象等已经屡见不鲜了。因此,大学生廉洁修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道德修养产生的巨大精神力来改变我们的观念,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促进全面发展。

从飞精神与现行社会形成的强烈反差,这更显得难能可贵。大学生廉洁修身,透过丛飞,反省自我,更加坚定做人的道德信念和底线,找回心中或许丢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以丛飞为榜样,努力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人,积极为国家、社会、他人做贡献。

4.观《丛飞精神》有感(初二) 篇四

当我们正在蔚蓝的天空中健康快乐地飞翔的时候;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却有着一群正受伤的天鹅,它们需要好心人来帮助它们,使它们和我们一样在同一片天空中飞翔。

终于有一位天使降临了,他便是爱心大使——丛飞。因为有了他,使得这178只天鹅完成在天空中飞翔的梦;因为有了他,使得这群天鹅重见光明;因为有了他,使得它们体会到人间亲情之温暖。

当我看到丛飞叔叔躺在病床上,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依然惦记着他那

178个儿女是否吃得饱,睡得香的那一刻。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泪水夺眶而出。回想起每次捐款活动的时候,我将自己的十几块恋恋不舍地塞进捐款箱,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我这仅仅的十几块便可以为失学儿童买几支笔,几本书,而我却在那为十几块喊爹娘。丛飞叔叔却共捐了三百多万,比起这些,我这是十几块钱更应该捐了。

丛飞得知儿女们生活困难,便叫妻子刑丹从自己的医药费中取出两万给儿女们吃穿的那一幕,更是催人泪下。一个正在与病魔搏斗的丛飞,一个家境清贫的丛飞,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尽力让失学儿童过上好日子,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8月23日晚上,丛飞叔叔,这位年轻的战士,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看上去多么地安详。胃癌这个该死的病魔,夺走了叔叔的生命,他告别了世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个挥手告别世界的人有什么心愿呢?我们万万也没有想到丛飞叔叔的最后一个心愿竟是把自己的眼角膜捐赠给了盲人,这也是他最后一件能够为我们做的事了。

5.会飞蒲公英有感500字 篇五

远远望去,那一朵朵蒲公英就像莹白的雪花薄薄地覆盖在碧草之上,青绿之上那一点飘逸而闪耀的白,不经意之间使人想到了“唯美”;近了来看,只见白色的种子围成了一个小小的毛茸茸的花球,让天真的孩子们不禁想去触碰那份美好,却又唯恐碰碎了再也合不起来,从而只有小心翼翼的呵护。

一阵微风,小小的蒲公英轻轻地摇曳着,一个个小降落伞在风的作用下离开了孩童呵护的手掌,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去寻找自己的路。风带着它们去了各处:落到了大街上,在人们行走所产生的疾风下,一阵阵颠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落到了池塘里,随着水波荡漾漂浮着,尽管洁白的外衣染上了灰尘,却还努力向心中的梦想奋斗;落到了草坪上,扎根在土地,渴望着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落到了荒野,虽然孤单,但却为荒芜的土地带来了希望与美好——或许它们有的遭遇了很多很多的挫折,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而寂寞地在天地之间飘荡;但无论如何,它们一直坚持着,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会飞的蒲公英,承受脱离母体的恐惧,经受寻找梦想的坎坷,历经一次次的失望……会飞的蒲公英,看似飞翔时的美好,看似飞翔时的烂漫,可熟不知它要经历怎样的一番磨难!我佩服这小小的花中所体现得惊人的勇气,恐怕没有哪种花能如此吧?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蒲公英予我,花之勇敢者也!这么一种小小的花,从未获誉千古流芳的赞颂,可它却又值得赞颂!这么一种小小的花,小得被人忽视,小得被人遗忘;它没有荣享菊的陶渊明的独爱,没有尊享牡丹的自李唐来世人的盛爱,甚至没有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却多了一份追求梦想的勇敢,坚持到底的美好!花样年华,花样生命,蒲公英所展现的正是花儿看似柔弱,实则坚毅的勇气与坚持!

6.与西北师大郭绍青教授座谈有感 篇六

与西北师大郭绍青教授座谈有感

今天下午 何其有幸 能够和西北师大郭绍青教授座谈 聆听郭绍青教授的指导

从前天开始 学院就聚集了一群教育技术学的泰斗 南先生 郭绍青教授 杨改学教授 钟志贤教授 李龙教授 李康教授张舒予教授 还有我们学院的大家们(如李克东教授 李运林教授 徐福荫教授 谢幼如教授 赵建华教授等)就不用说啦 嗨 真是一饱眼福啊昨天学术部的统计了报名情况每个方向去两个人和郭教授座谈 下午赵建华副院长介绍时说 楼上三楼会议室正在研讨是半路把郭教授“抓出来”和我们见面的呵呵 是啊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郭教授很风趣地答道 是啊 路过广州 来和你们见见面

百科上这样介绍郭教授:

郭绍青,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进入甘肃省“555人才第二层次,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优秀个人(中央电教馆)”,甘肃省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全球计算机华人大会执行委员,国家学位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函评专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农村远程教育方面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多次被陕西、内蒙、广西、青海、云南、新疆、宁夏等省区聘请,进行专家咨询和做专题报告。被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聘请做专题报告,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特别是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方向所开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央电教馆、甘肃省教育厅的认可。培训多个省的农村教师6000多人,所开发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网络平台正在为甘肃省的广大教师免费服务。

可见 郭教授为我们专业是做了很多贡献的 实在很伟大 但是 郭教授一开始却说 我从99年到现在 就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研究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 听了这句话 我挺感慨的就是这一件事 郭教授不光一直做下来了还做出了那么大的成就 在那么多个重大项目中 为广大教师服务 要是我的人生也能够好好地做这样的一件事 就够了

接着 郭教授从他的亲身经验谈起 说 在这么多的项目中 我们培训了那么多的教师 但是 如果只是一直在做培训是不能称之为研究者的之所以说实在研究 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抓住了一个研究对象 10年围绕着一个点在做事这就是研究 这个观点 我们很是赞同的

正式报告开始 郭教授从他在四川地震重灾区绵阳的一段经历谈起 郭教授介绍了他4月份在绵阳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讲过一堂语文课——《莲叶青青》 从课文出发 给我们讲解了整个授课过程令我们震撼 郭教授说 当学生们问他老师 您是从哪里来的?他答 我是从兰州实验小学来的 我们都笑了 笑过之后 却又深思郭教授从学生的视角上课 从学生的视角回答问题 说是从实验小学来的 不是因为要骗小朋友而是 在小朋友的观念里实验小学远比西北师范大学要熟悉 这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真是神人啊~~ 郭教授给我们看了他关于《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着实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设计的深层次含义那就是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 而不是基于书面的表层的文字陈述

整个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是整合还是溶合?

郭教授风趣地说 南先生说 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关系不是盖浇饭 而应该是扬州炒饭 但他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关系可以更确切地比作糖和水的关系技术是糖 教育是水 技术溶入教学的各个要素之中 融入教学的各个过程之中 最后融为一体这个比喻很恰当呢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郭教授谈了一个他在“东湖论道”上讲的一个比喻 就是信息化战争和军事信息技术的关系 他说 军事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现在我们的科技发达了但是要做到信息化战争 要改变的是战争理论和战争模式 一种战争观 同理 教育信息技术仅仅只是信息化教育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交叉的关系

这一点 个人粗浅的理解是 在技术和理论的争辩中 郭教授貌似更倾向于理论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部分郭教授采取了类比的方式 从中国很多从事教育学的研究者 除了陶行知先生 却没有多少人提出中国自己的教育理论来阐述同样也是理论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几个案例

郭教授从兰州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平台和西北师大学习网络平台的超过106万次的年点击率出发提醒我们 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术性研究生 不能仅仅站在技术的角度来谈教育而应该站在学科的角度上来谈 郭教授问我们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术性研究生

能不能去中小学好好上一堂课告诉他们 你们看教育技术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仅仅在大学校园里纸上谈兵 嗯 这是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 郭教授再次提到了他在绵阳的那堂课 他给我们看了他的研究生做得一个PPT 做得很好 但是与文中的内容相关度并不大 告诉我们 媒体是不能滥用的 滥用 会出问题的 郭教授说在整堂课中 他只用了一张照片并没有什么很高深的技术 但是问题的支架搭建很成功 于是整堂课也很成功 这一点令我们很是佩服

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什么? 第六部分:信息技术如何溶入教学之中

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中间 有一道桥梁 那就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由于时间关系 最后两个部分讲的比较匆忙 赵老师一直在旁边开玩笑说 上面在催了哦 呵呵 楼上是专家们再开“大会” 楼下我们几个嫩毛孩和郭教授在开“小会”啊

不过 虽然时间紧迫 我还是荣幸地抢到了两个问题的提问机会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郭教授在讲座中曾提到讨论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嚷嚷 而是真正用脑子在思考 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是近来看了很多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感觉他们的很多课堂就是在嚷嚷中度过的 于是想问郭教授对杜郎口中学的“嚷嚷”有何看法?

第二个问题是:郭教授在讲座中一直提到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目标 我的疑问在于 这个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怎样去量化能力是否达到了呢?这涉及到能力的评价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郭教授都用具体事例给我做了解答: 第一个问题,郭教授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的阅读方式的转变谈起 从朗读 默读到阅读 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变 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讨论方式也在变 小学的时候 嚷嚷是应该的 但是到了初中以后 不就应该停留在这种嚷嚷的表层了

第二个问题,郭教授讲了一个实例 就是在小组合作中妥协的快慢的比较 这个小组合作的情境是阅读完教材表演小剧这让我想起了暑假刚来广州的时候 第一次在中心 Johnnie老师问我们一年级三个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小孩子学英语的时候如何提高 我的方法就是表演剧目这与郭教授的方法是一样的 我同样很荣幸

和郭教授的座谈短短两个小时不到 但是却能够让我们铭记于心 郭教授的学者风范 丰富的实践经历 以及对学科的巨大贡献无不让我们感到钦佩当然 在消化郭教授的讲座内容之时 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相法 那就是关于技术和理论的辩证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是我有一小点个人的见解 郭教授所谈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 我不否认的 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的同时是不可以忽略技术的 我们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 对相关技术是必须懂的 因为只有你懂了 才能更好地去运用去感染其他的需要的人去应用 试问 自己都不会用投影仪的人 怎么去中小学讲投影仪的重要呢?而在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中往往忽视了技术能力的培养我见过很多技术不如本科生的研究生 就拿上个月我们学院大厅的广告展来说 那都是本科生做得 实在是太好了 试问 我们一年级的研究生有几个能够做出那么好的作品的?寥寥无几!!当然了这不能怪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因为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是基于已经达到本科生应有的水平这个大前提的 但是事实上 很多考研究生的同学 是因为技术不行 理论水平很高很会考试本科绩点很高 才选择考研的 这就出现了缺口了

7.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七

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圆梦,也有的人是为了毕业找份好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且从未思考过,而大学又应该怎样去读,是随随便便混一混?还是把专业课学好就好?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想到毕业之后,这已经不遥远了,我现在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人们常常说“人生没有草稿纸”,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来挥霍。或许正如覃彪喜所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我们不想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那么在大学,我们一定要有上进心,或许这样,我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2012年8月31日,来到这里,一切都没准备好、什么都没考虑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却仿佛一点一点从脑海中淡出了……

无聊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三年、忙碌了三年考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每天吃饭、睡觉、听课、聊天?难道仅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梦想呢?这些最初在我的心灵中高贵而神圣的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大一就快完了,我居然浑浑噩噩到没有为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回忆。难不成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走完大学四年甚至一生的时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网吧时,当我们和女朋友谈情说爱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对你的付出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必须慎重思考的一点。只有去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才会一直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而只有有了明确的生活和追求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你才会有可能成功。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毅又在哪里?难道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词、高考作文中的钱币?难道它们只配做我们奔向所谓的“天堂大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吗?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如同商品,从幼儿园开始生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这商品早就已经坏掉了。你以为中国男足换个教练就能够将乾坤扭转吗?不可能了,同学们……”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来,我想哭,我觉得,我也坏掉了。

8.读《晨读美文》有感 篇八

晨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清晨温和的阳光透过晶莹的薄雾,参杂着几声鸟叫从树枝中间透射过玻璃窗,唤醒清晨的睡眼惺忪。泡上一杯浓郁的咖啡,翻开一本满是美文的书,或许便是简单的幸福。

试想一下,远离都市高耸的大厦和拥挤的街道,回归到青翠的山林。那里鸟语花香,那里苍翠欲滴,那里流水潺潺......一切都是自然的摸样,都市中满是灰烟,甚至觉得那里呼吸欠自然。《山中访友》便把我带回了那个自然自如的境界。走进山林,看到古桥,那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在这山涧之间,它到底矗立了几百年?看过了多少人影,鱼影,鸟影?听了所有人都听过的溪流,它还是那样的强劲,踏步上前,坚韧的躯壳承载着旅客的梦和希望。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山里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沉浸在山林的自由自我,与旧日好友的重逢,便使我在归途逢上了难忘的月光。其实今日的人应该值得反思,在城市的灰烟中行色匆匆了多少年?梦想与理想是否在自己的身边?都说生活改变了你我的模样,毋庸置疑我们欠自然风光中老友的一场派对。

雨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一场及时的雨可以赶走炎热得令人烦躁的酷暑,一场及时的雨可以带来春天和煦的暖风,一场及时的雨也可以驱赶几多令人心碎无法入睡的夜。可是,山雨。简直壮丽。《山雨》说,雨是从远方来的,先是从山坡上,便随着沙沙的声音。步伐是越来越近,走到近处,满山的树叶,石头,绿草......一切都是她的琴键,忘我的演奏这般火热的曲子,听者的心情是怎样,她就是怎样的。有的热烈,有的悲伤,有的亢奋,有的失落。山雨改变了眼前的一切,透过密集的雨点望去的风景,别具一番风味,颜色完全不同,模糊的雨雾升起,把眼前的一切染成了一片,成千上百的绿色交织,万紫千红的一切相融,宛如一幅震慑人心的山水画,你若是亲眼目睹,足以把你破碎不堪的心震得灰飞烟灭。那种迷蒙的感觉透过了眼睛和思绪,把心带向遥远的地方。雨停后的阳光和鸟鸣,呼唤回你漂泊的心,细听细看,暖透人心。生活不知苟且眼前,看看远方,那里烟花深处有人家!

母亲是伟大的人,从古至今,母亲一直都是无私的。也许只有慢慢长大才能够把那句“哪个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那句话慢慢参透,年幼的时候遭的斥责在越来越懂事后,才会体会到那种浓烈的爱意。“没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柔永远在背后......”一首《真的爱你》便是赞颂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当前奏旋律响起的时候,心早就飞回母亲的身边,温暖着。季羡林的一文《怀念母亲》,值得让人深思,他与母亲相处时间很少,她却在自己即将自立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啊,你是去了遥远的天堂吗?那里有烟花,你知道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他还有一个母亲,是祖**亲。飘洋过海,背井离乡去他方,一件琐事勾起他对母亲的怀念,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总期盼着他乡的孩子归家。在他乡,对祖**亲的怀念之情也是越来越浓烈,脚下踏着陌生的土地,问着一个个陌生的身影,那方是我家土?无论你是否不善言辞,我们都欠自己的母亲一句“真的爱你”永远都欠,永远。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朋友,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加些微妙的缘分就会遇见一个知心的朋友。试问现在的人们,在回忆起陈年旧事的时候,谁敢正义凛然的说出,我从不后悔!一定没有人。人生是漫长的路,行路人也是在变,患得患失的行走在雾雨的路。当你一天天长大的时候,就注定要慢慢失去身边的人和事。或许某天冷雨凝聚的时候,敲进心底的冷雨点会带你无限的感慨。“许多人已不在拥有,许多故事有伤心的理由......”。若有所失的感觉总是令人着迷,向往美好却又不知道如何是美好,幼时的好与坏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模糊。一句“朋友”会把离别的悲伤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成长的路上,本来平行出发的人们啊,越走就越是不同,走着走着人们就会像一束空间平行的直线,在不同的长短之处向任何方向转折出去。走着自己的路,各有各的方向与目的。昨日听你讲理想的人或许早已远在天边,从古至今多少赞颂友谊的诗词歌赋成为千古绝句。可是作诗者往往悲伤不已,总有挫折打碎人心,写下每句冰冷冷的诗,冷笑变作故事的作者。远方的人啊,你是否会忆起今天的我和他,在匆匆忙于生计的途中,在匆匆行车驻足间,在遥远他方路上,会不会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景象带给你昔日的故事,拨动你感慨的心啊!那时候的你还会不会流泪,还会不会沉默,还会不会就那么简单的笑啊!无情的现实将我们越磨越圆,绝情的生活将我们越推越远。多希望在经历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点点滴滴时光的时候,终将别离时,互相说一句再见。正如那种无力的盼望“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

9.听聂老师讲座有感让思想飞 篇九

2012年5月3日 聂老师又给我们学员做了一个关于新教材、新情况的解读与思考。聂老师结合“辛亥革命”一课,写了许多的课题,关于课堂教学的立意,关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根据这个内容,聂老师又拓展了该课题的思考。从解读新教材或者新情景出发。

聂老师从几个方面来解读新材料。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我觉得最精彩的是聂老师对于材料的选读。聂老师用苏格拉底之死,用周恩来照片,等等材料来解读。我觉得特别的精辟。尤其是苏格拉底之死。用了几段视频还有另一幅油画米开朗基罗的《耶稣之死》来对比体现出苏格拉底死的真正原因是:政治理想与当时城邦的冲突。以及知识救国论的提出不符合当时的城邦氛围。在课堂中这样的对比着实精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对图画的观赏和选读能够读出图画背后的意思,这不可谓不是一种对思考能力的激发。

从这些例子当中,能力培养要求的落实:首先,历史观点材料的阅读理解;其次,对讲座和观察图画的理解;再次,造型艺术作品的历史理解;第四,文字比较中的发现与论述;第五,图像比较中的质疑和论证;第六,特定情境中的定向发现;第七,历史感觉和史学意识。这些能力培养的要求都是分层进行的。对于学生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我觉得学生通过这种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上一篇:先进团支部先进事迹下一篇: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