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2024-08-17

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共13篇)

1.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一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湘办发[2008]8号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能,根据中央和湖南省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经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富民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任务。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村级办公经费的基本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自主理财能力,切实保障村级组织依法有效履行职能。到2010年,争取全省村级收入由目前的村均5.9万元增加到8万元,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由村均2.6万元增加到4万元。

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

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中央和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村级补助资金,市州和县市区按规定配套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村级补助资金;二是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村级资金;三是村级收入不能满足村级组织运转支出的,由县乡财政予以适当补助的资金。

村集体经济收入应主要用于兴办村内集体公益事业,也可适当安排部分作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用于村干部奖励补贴,但要经过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并报乡镇政府审核。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必须全部用于议定的公益事业建设支出,不得用于村级组织运转支出。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为每村每年22000元。具体包括:一是在职村干部补贴。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实际补贴高于此标准的,维持现有水平。在职村干部奖励补贴由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视财力状况确定。村干部职数由县市区按村规模大小每村核定3—5名,提倡村组干部交叉任职。二是离任村主干生活困难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实际补助高于此标准的,维持现有水平。离任村主干补助对象为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离任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村民平均水平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三是村级办公经费。每村每年不低于10000元。村级办公经费主要用于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报刊订阅费及其他办公费用支出。

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村规模等情况,在不低于省定最低保障标准的情况下,合理确定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的具体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

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补助办法

1.补助原则和范围。按照政策衔接、分级负担、适当补助的原则,各县市区要切实承担起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主要责任,省财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资金补助。在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村级资金、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村级资金的基础上,对达不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的村,通过新增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由省、县市区财政分别承担差额部分的70%和30%。有条件的市州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2.省财政补助数额的确定。以县为单位,综合考虑省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村级补助、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对村级补助等因素,计算省财政对各地村级组织转移支付补助额,分配到县市区。具体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使用和监督

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分配、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能。

1.合理分配和认真落实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各县市区要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及本意见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新增补助资金落实到村。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村级资金、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村级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的,必须尽快全部落实到位。市州、县市区财政已安排的对村级补助资金不得减少,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增加。

2.科学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各县市区要在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稳定、使用规范、监管到位。财政部门要在乡镇财政所设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专账,确定专人管理,通过“乡财县管乡用”方式直接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乡镇要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管”,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主干生活困难补助和村级办公经费支出;有节余的,可用于本村公益性支出。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和离任村主干生活困难补助,要在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严格核定职数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乡镇财税信息网)”以银行“一卡通”的方式按时足额发放到个人账户。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平调、挤占、挪用村级补助资金或用村级补助资金抵顶税费、债务等。

3.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农经、民政、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到位并规范使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要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公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凡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没有按政策规定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到位的县市区,省财政要相应扣减其转移支付补助资金。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八年四月八日

2.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二

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 村级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农村税费改革前, 村级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提五统”等各种向农民收取的税费。税费改革后,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依靠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村级集体收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地理区位、人才、资金、市场限制, 大多数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集体收入、没有集体财产, 村级集体经济力量薄弱,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扭转, 使部分村级组织陷入因经费不足造成运转十分困难的尴尬局面。

(二)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 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一是因财力较困难等因素制约, 当年预算未安排村级组织专项补助资金, 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个别乡镇报销程序比较简单, 报账领款单上的签字较少, 且用途记录不具体。三是部分村存在运转经费报销单据不全, 缺少附件, 如会议纪要、合同等, 报销中还存在白条抵账的现象。四是部分乡镇自身财政困难, 为弥补自身经费的不足, 存在挤占挪用村级经费的现象。五是村级运转经费收支不透明, 群众意见大。按村级运转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村级经费财务收支情况应在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实际工作中, 真正公开的为数不多, 即使公开的也是遮遮掩掩, 内容不明确、不具体。六是在村级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一些部门仍向村级组织下指标、搞摊派, 超标准订阅报刊杂志、未经批准开展村级卫生检查评比等, 相应增大了村级公用经费的支出。

(三) 村级债务包袱较重, 阻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

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税费改革前乡村道路建设、垫缴税费、农田基本建设等原因形成的, 这些债务形成原因复杂, 时间跨度长, 化解这些债务缺少资金来源。群众对部分债务不理解、持怀疑态度, 进而对村干部产生不信任感,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沉重的债务负担, 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而且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四) 村干部报酬偏低, 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执行者, 是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基层工作日趋繁重而复杂, 计生、环卫、治安、维稳、征地工作都不轻松。工作的压力与现实待遇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村干部一年的工资甚至不如一月的外出务工收入, 即便如此, 仍有部分财政困难乡镇出现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按照单县2014年村干部工资发放实际情况, 全县村干部月平均工资600元, 这与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相比明显偏低。部分村干部迫于生活的压力, 不得不外出打工, 出现了村干部在编不在岗的情况, 使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过低的待遇, 过高的工作压力, 使许多村干部不能将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 造成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大大降低。

二、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困难, 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匮乏, 提高村级经费保障水平, 建立收有保障、支有规矩的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 提高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富能力, 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确保村级组织运转, 离不开财政补助的支持, 从长远看, 希望和潜力在于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注重村支部书记的选拔, 把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观念新、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 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 他们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 有头脑、懂经济, 让他们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头人。二是抓好对现有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 帮助其转变观念, 拓宽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致富本领, 提高其在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鼓励村集体结合自身优势, 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或其他集体经济经营主体, 对村集体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和项目。鼓励村集体采取入股、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 盘活存量资产、开发闲置资源,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二) 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一是实行专户管理, 封闭运行, 专账核算。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0%部分、省财政安排的村级干部报酬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以及市、县各级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等, 以县为单位实行专户管理, 封闭运行, 专账核算, 明细到村。二是确保村级经费足额到位并专款专用。对村级经费支出, 由县级专项拨付, 实行严格的报账制管理。严格报销手续, 报销单据不全、不在村级经费保障范围、超过保障标准的, 一律不准报销列支。村干部报酬一律通过“一本通”发放, 探索建立村支部书记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离任村支部书记生活补贴制度, 结合当地农民纯收入和物价上涨因素, 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三是加大对村级经费监督检查力度, 积极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各级财政、组织、农业、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切实加强对村级经费的监督检查, 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村级经费, 对截留、挤占、挪用村级经费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经查实, 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积极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让群众知道每笔款项的来源和去向, 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 加大村级债务化解力度, 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村级债务不仅直接影响着村组织的正常运转, 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化解村级债务, 使村级组织甩掉包袱, 轻装上阵, 是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化解村级债务要多管齐下、上下联动, 一方面要建立村级债务化解财政奖补机制, 加大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多方筹措资金, 优先化解矛盾集中的公益性债务。另一方面要坚决制止村级发生新的债务, 建立严格的债务报告审批制和债务追究制, 落实谁举债谁还款的责任。严格控制项目建设, 优先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对公益性事业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办法,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充分考虑村级承受能力, 坚决杜绝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 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村组合并工作, 降低村级组织运转成本

按国务院综改办统计数字, 截止2007年底, 山东省行政村总数80866个, 居全国第一。行政村过多, 导致村级组织运转成本过高, 村均经费过低, 村干部职数过多。为解决上述问题, 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 严格按照村镇规划, 大力推进村组合并工作, 适度扩大村级规模。努力精简村组干部, 鼓励村组干部交叉任职、交叉兼职, 提倡乡镇干部到村组兼任村支部书记, 从而降低村级组织运转成本。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提出了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缓解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关键词:村级组织,经费,困难,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国建, 姜凝.山东农村综合改革热点与对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2]叶翠青.关于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 2008 (10) .

[3]何国周, 覃玉枚.加强村级组织保障的建议和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 (12) .

3.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三

(2013年12月17日)

为解决一些地方对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运转水平,现就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责任,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1.高度重视。长期保留并办好一定数量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村小学和教学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全面保障。各地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督促市县落实分担资金。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应按照省拿大头的原则,由省级财政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承担地方分担部分。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2.加强统筹。各地要统筹有关资金,努力改善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要逐步提高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用于校舍日常维修的比例,并优先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义务教育项目资金,要优先用于解决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困难。要同步推进村小学和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补充有关基本设备设施。

鼓励各地适当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部分可以由各县统筹用于提高规模较小学校保障水平。

3.足额拨付。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要求,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并切实落实。春、秋季学期开学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告知中心学校(指负责组织指导乡镇区域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及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各县在编制年度预算核定学校公用经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运行成本,在保证公用经费总额不减和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度向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校倾斜,提高这些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证其日常需要。对办学条件已满足需要的小规模教学点,县级在安排公用经费时可按实际需求拨付,避免浪费;其余资金可以统筹用于其他规模较小的村小学,但不能滞留在县和乡镇中心学校。

4.严禁挤占。乡镇中心学校因指导本行政区域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所需工作经费以及安保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等支出,应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挤占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基准部分。中心学校不得以统筹的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克扣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

二、进一步加强对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指导,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

5.加强指导。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县级的指导和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中心学校要将村小学和教学点收支情况在会计账目上分校(点)单列反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中心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长和老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手把手”教他们理财,让他们知道可以拿到什么钱、多少钱,这些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经费的分配和管理。

6.规范使用。村小学和教学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开支,规范使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要首先保证学校基本运转,不得因经费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不得出现校舍年久失修、附属设施设备不全、有门窗无窗扇和玻璃、自带课桌椅或桌椅高矮不一和长期破损、有篮球架无篮筐、有灯座无灯泡、有旗杆无国旗以及孩子喝不上开水等问题;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工资、津补贴、职工福利,以及购置礼品、旅游、偿还债务、基本建设和大规模的校舍维修等。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强化监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行中心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强化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管,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并将审计、检查结果对外公布。

8.及时公开。各地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中心学校阳光理财,每学期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统一要求,公示中心学校本部、村小学和教学点财务收支状况,年初和年底分别公示预、决算数据,并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网页上保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9.长期跟踪。各地要探索建立经费监测机制,实时掌握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运转水平、支出结构等信息,为调整经费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四

评报告

根据《东方市财政局关于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运行跟踪及项目自评的通知》(东财〔2017〕264号)要求,我乡立即组织人员对2016年100万以上的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经自查,我乡项目需绩效自评的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各村道路、路灯、水利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每年年初该项经费下达后,我乡及时将该项经费拨付给15个村委会,用于基建设施建设,其中11个村均为20万元,4个村为25万元。我乡在拨付该项经费到村委会后,经村委会讨论决定用于建设急需解决的基建设施,经报乡党委审批符合使用范围后,由村委会担任业主实施项目建设,我乡负责监督,不参与和插手村委会该项经费的拨付,由村委会按照进度拨付。

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绩效总体目标为解决15个村委会基建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绩效目标受益人口为11614人,该经费绩效总体目标均已实现。该项经费的拨付解决了15个村委会基建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我乡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

三、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资金到位情况。我乡在预算安排资金绩效申报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总金额为320万,经市财政局审核后该经费为320万,该资金已全部下拨到我乡。

(二)资金使用情况。经我乡财政所统计后,该项经费共拨付320万元到15个村委会,已全部拨付到位,15个村委会的基建设施建设已全部建成完工。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我乡把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发展项目资金监管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采取联席会议形式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加大对发展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规范支付程序,保证发展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四)规范支付程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采用报账制日常管理方式,建立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加强对发展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凡涉及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均属监督检查对象。

(五)严肃政策纪律,查处违纪行为。乡纪委、财政所等部门加强对发展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经常性检查督办,坚决查处挤占挪用财政边境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我乡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320万,在实现绩效目标过程中未超出上级拨付的专项建设资金。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完成质量

在施工队进村施工后,我乡以驻村领导和村“两委”干部为工程验收小组成员,不定期对该项工程进行检查跟踪,并征求村民意见及时反馈给施工队要求对其整改,经我乡验收小组验收后该项目质量合格。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该项资金的拨付改善了15个村的基础性设施,解决了多个村委会出行难、饮水难、路灯少等多方面的问题,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我乡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提高了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够广。一是农村建设加快,需要建设的工程项目增加,对需要的资金也进一步加大。二是资金建设能力有限,不能覆盖整个村庄的建设和选择多项措施建设,减少了整个村庄建设的多样性。

(二)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六、下一步加强管理

结合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

1、加强乡财政体制建设

根据当前乡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通过乡政府对各村急需的项目建设进行合理定位,明确各村急需项目的重要性,达到资金能合理利用,妥善解决各村的民生项目。

5.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一、基本现状

1、村级组织经费筹集情况。**乡地处**县北部,界于**、**、**诸县边陲,与岚下乡、埔上镇、**镇毗邻。全乡土地面积129.9平方公里,总人口10967人(其中:农业人口9964人),下辖10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一个乡综合林场,一个国有林场。全乡有党员532人。2012年全乡村级组织总收入391.97万元。

2、村级组织经费支出情况。2012年,全乡村级总支出605万元。支出主要用于:(1)经营支出420.79万元;(2)管理支出101.3万元,包括办公费用33.7万元,村干部报酬13.8万元;(3)其他支出82.9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经费自筹困难。农业税减免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支出。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随着支付标准的提高;各项专项工程配套资金的支出;计划生育、特困救助、债务利息、达标整治、支农费用等项开支,村级组织必须通过自筹方式予以解决。而“一事一议”筹款,每人每年有数量限制,且要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很难实行。

2、村干部误工报酬不平衡。据调查,一是享受面大于转移支付范围。二是发放标准不一。三是误工报酬兑现难。村干部误工报酬打白条,高的欠款几万余元。

3、非生产性支出较大。基层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一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检查、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建立等要求高、费用大,加之四项手术的手术外费用,计划生育的各项开支较大。二是报刊征订摊派较多,有的村征订种类多达十几种。三是村级组织难以实行“零招待”。现在,虽然账面看不到招待费支出项目,但已经随使用目的进入项目费用支出,无法做到“零招待”。

4、债务困扰运转。一是收入来源少。大部分村几乎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即使租赁发包耕地等,往往10年的承包费,不到两年就用完了。二是政策不配套。专项建设工程项目一旦开工,配套资金不落实,集体经济再困难,借款搞建设,工程完成了,债务上升了。三是贴钱做工作。如抗旱提水、放水、卫生创建等,工作要做好,费用收不上来,村里要贴钱。五保户补助钱自己花,生病住院、房屋修缮村里贴钱。四是引导农民致富,支持协会启动,也得投入资金,不求回报。

5、村干部信心不足。从调查情况看,不少村干部一方面感到工作压力明显加重,既要按时完成上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又要为全体村民办好实事,即使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也感觉“如履薄冰”,经济实力较差的村更是感觉“苦不堪言”,缺乏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对策建议

1、制定优化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2、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研究出台债权清收办法,积极落实中央化解农村债务的政策,认真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农村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应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定化解计划,政府要将化解政府性债务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考核党政一把手,做村级债务化解的典范和榜样,促进全面完成村级化债工作。

3、减轻村组集体负担,完善配套政策。乡政府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应尽量减轻村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地指导各村完成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特别是党在农村重大政策的落实,比如各项中心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应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多方筹资解决难题。

6.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六

为了贯彻各级关于安全保卫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以及“不发生因经费不能保障而发生重大事故”的指示精神,确保我校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均能顺利实施,真正实现上级提出的学校“发案少,秩序好,内部安全稳定,群众满意” 的目标,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安全保卫工作在“三项推进”的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坚持及时地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件,全面领会和贯彻其精神。

2、切实做到安全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事事落实“一岗双责”。

3、“生命不存,何谈教育;稳定不存,何谈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员重视安全保卫工作。

二、依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安全保卫工作运作经费的预算额度。

三、按照“一保安全,二保稳定,三保发展”的原则,学校切实保证随时能调动最大财力,集中处理突发的重大意外安全责任事故。

四、本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经费预算如下:

1、财务室、校长室安装报警器:1500元

2、校车维修保养:30000元

3、新增灭火器:500元

4、门卫监控: 3000元

5、围墙改建: 2500元

7.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七

一、明确经费保障责任

“明确责任”即经费保障主体须明确自身在经费保障工作中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规定、按标准加大对法院的经费投入, 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确保法院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 同级政府本级预算安排的经常性政法支出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 并应根据法院工作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予以增加。不得以中央和市级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抵顶本级政府应安排的支出, 并严格按要求安排使用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补助资金。

二、实行分类保障政策

“分类负担”是指科学划分政法经费项目, 根据不同地区政法机关的特点, 确定各级政府的保障范围, 实行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内容涵盖以下两点:

1.分项目保障。

将政法经费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大类, 其中公用经费划分为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 (业务) 经费两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划分为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各类基础设施维修经费由同级政府负担。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原则上由同级政府负担, 对法院设施、装备共建共享项目, 省、市财政予以专项支持。对于这一问题, 本文将在下面展开更深入的论述。

2.分区域补助。

要建立“以奖代补”为主的市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 结合中央下达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行政区域内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相对困难的基层法院予以支持, 并向基层法院倾斜, 确保人民法庭装备齐全、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三、严格实行收支脱钩

“收支脱钩”是指要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切实加强法院收支管理, 确保收支脱钩、按标准全额保障。主要有两项基本要求:

1.要将法院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标准予以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向法院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收入指标, 不得将法院的经费支出与其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挂钩。法院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应按预算级次全部上缴国库。

2.法院应确保应收尽收、应罚尽罚。

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法院应建立内控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约措施和监督考核办法, 防止出现因收支脱钩可能产生的执法不严、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等问题, 造成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非正常减少。

四、完善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全额保障”是指法院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 适时调整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确保司法工作需要。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政法机关进一步完善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对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中的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 (业务) 经费划分各自支出范围。日常运行公用经费标准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 参照当地党政机关的支出水平和政法机关的工作特点进行调整确定;办案 (业务) 经费标准要随着办案 (业务) 量和办案 (业务) 成本的变动适时进行调整。

2.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标准, 将法院公用经费足额列入部门预算。

3.法院要保证将财政安排的经费按标准、及时、足额安排到基层单位, 不得截留。

五、准确理解各项经费内容

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要求通过“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补助人民法院办案专款等形式, 使法院的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得到有力补充。根据规定, “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资金补充的是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其他专项补助经费。而要做好此项工作, 首先需要准确界定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以及其他专项补助经费的内涵、界限。其中, 办案 (业务) 经费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根据法院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办案 (业务) 经费应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1.办案费。

包括办案差旅费、法律文书印制费及发布费、业务消耗费 (“网上办案”及信息化办案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耗材费等) 、司法勘验、鉴定费、审判场地租赁费、押解执行费、死刑执行费、办案补助费、案件咨询费、聘用辅助办案人员费用等。此块费用, 在办案 (业务) 经费中所占比例较大, 处于基础性地位。

2.辅助性费用。

是指保障案件办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辅助性费用, 所含项目众多, 体系庞杂, 主要包括: (1) 陪审员费, 主要指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培训活动而支出的的交通、培训、生活补助等费用; (2) 劳务费, 主要指聘请专家、调解员、联络员等各类工作人员的费用; (3) 法制宣传费; (4) 服装费, 是指审判服、警察服的制作、运输、保管、发放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5) 专项调研费, 是指与审判和执行工作相关的专项调研经费, 包括调研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费用, 调研结果评审费用及优秀调研成果奖励费等。 (6) 业务交流费; (7) 设备维护费、“两庭”维护费、邮电、交通费, 是指审判执行业务中发生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专网租金、车辆燃料费、车辆维修费、车辆保险费、路桥费等。 (9) 司法救助费。

3.其他费用。

是指上述两类款项之外的一些必要费用, 主要用于激励和保障办案人员正常开展工作, 包括奖励款、办案人员保险费、举报奖励费、办案人员困难补助费、因公牺牲遗属生活补助、租赁专用设备费、专门人民法院所需的船舶租赁费、燃油费、看护费、登轮补贴等。

明确项目可使会计实践操作更有针对性, 支出可更为规范。其中也有支出项目交叉的情况, 可通过特列项目优于一般项目的处理原则, 针对性的列支开支。比如, 陪审员的交通费列支到陪审费, 这是特列项目, 而办案差旅费支出则为一般项目。

8.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八

然而,我国的继续教育长期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以北京地区为例,学历继续教育的收费仍然执行1998年的標准,而这14年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幅度却很大,经费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12月24日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迎来了继续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

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应该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实行政府统筹、分类管理,强化对继续教育的统筹和协调,动员各方参与,研究制订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政策,即:

第一,政府对继续教育进行财政补贴。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因此政府应该在财政方面参照普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的办法,拿出部分教育经费,按照招生规模对继续教育进行补贴,以弥补继续教育办学经费的不足。

第二,企业设立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在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劳动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政策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在财政方面参照企业在教育界设立奖学金的办法,设立继续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和奖励本企业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减轻学习者的学费负担。

第三,学习者个人承担部分学费。因为参加学习的最终受益者是学习者本人,为了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本人承担部分学习费用是必需的。

9.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九

襄阳市财政局

襄阳市司法局

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

各县(市)、区综治办、财政局、司法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文件精神,促进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

[2007]179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开支范围

根据司法部、财政部修订的《司法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85)司发计字第384号]和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需要,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中补贴经费。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包括: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经费、培训经费、表彰奖励经费等。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购

置办公文具、文书档案、纸张以及其它基础建设的补助经费。

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是指发放给被司法行政部门正式聘请的人民调解员的生活补贴费。

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

(一)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按照实际需要分别列入市、区财政预算。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的安排,应考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等因素,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具体补助标准各区司法局和财政部门协商确定。

(三)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列入各区财政预算。专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按照每月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进行财政预算,同时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并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增长;非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按照其办结纠纷的难易程度实行150-300元/件的奖励补贴。

三、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一)专职人民调解员是指根据市司法局统一规定,由区司法局聘请的街道(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区各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首席人民调解员。其补贴经费按照每月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由各区确定,并办理相关社会保险,逐月进行发放。

(二)非专职人民调解员案件补贴费,按照以案定补、以质定补、以奖代补原则,依据复杂程度、调解难度,将纠纷分为简易纠纷、一般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按照150元-300元/件进行奖励,具体标准由各区自行确定。

调解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调解主体合法;

2、调解纠纷的性质属于民事纠纷;

3、调解卷宗装订规范、资料齐全、制作的调解协议书合情合法。调解卷宗包括: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书、询问笔录、调解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结案小结等。

要求补贴的案卷材料,由各区司法局按照市司法局统一要求,每月审核一次,逐月发放补贴。同时将案卷材料电子版上报市司法局,市司法局每季度组织检查一次。

(三)市综治办、市财政局、市司法局每年对各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内容。

(四)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检查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五)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人民调解工作经

费保障落到实处,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襄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襄阳市财政局

襄阳市司法局

10.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十

大安镇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保障普法依法治理

工作经费的意见

各村(居)、镇直各单位:

为加快建立普法经费保障新机制,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普法经费财政投入体制

对普法事业的投入属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普法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普法经费来源和需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普法经费保障新机制,为普法事业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持。只有稳定经费来源,加强经费管理,保证支出重

点,才能做好普法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为顺利实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普

法环境。要按照省定标准,实行财政分级负担,足额预算,形

成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普法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十二五”

期间的普法经费,要依据省定标准,按年度分级投入到位。以

一般转移支付的形式,增加镇级财力,用于普法工作。考虑税

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

镇级普法经费的投入。在中央和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

金中,要按不低于人均0.7元用于镇级普法事业,确保投入

到位。

二、建立普法经费支出管理体制

加强对普法费的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支出重

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在支出结构上,要突出“两个倾斜”。一是要向重点

工作倾斜,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中

心工作。二是要向基层基础工作倾斜,要调整资金投向,加大

向基层经费补助的力度。

(二)在支出重点上,要实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基层

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由镇两级财政从普法费中列支,二是

确保公用经费。县、镇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

由财政部门核定标准,分别由镇、村两级财政从普法费中列

支。

(三)在支出范围上,要确保计划经费专款专用。普法事

业费的支出范围,包括普法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普法人

员和普法专项经费支出三部分。

三、建立普法经费保障考核监督体制

要把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

任制。按照平时督导、半年检查、年终绩效考评的方法,目

标考核体制。要加强对普法经费投入、支出和普法经费收管

理的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普法经费。

大安镇人民政府

11.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十一

固镇县九湾小学 2013年2月

九湾小学2013年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部署,围绕服务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中心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效,引导全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心和参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为我校持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成立组织机构 建立管理制度

要成立义保经费改革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义保经费改革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的成立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加强学校财务监督,增强财务开支透明度,确保一方平安,规范使用公用经费,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各校要将这项事关学校稳定与否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严格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规范公用经费使用程序

1、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

国家拨给我们那么多公用经费,对于它的使用情况不可能不闻不问,一定会加大公用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不论办什么事情,都要经得起师生监督,开出的原始凭证要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计。严禁将公用经费用于偿还债务、旅游、人员工资等方面。切实把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拨给我们的公用经费用在刀刃上,向教学业务管理、教师培训、师生取暖、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采购、图书资料购置、教学软件课件、课桌凳更新、校园及校舍日常维修维护等方面倾斜。

2、公用经费的使用流程(程序)

每次审批合理合规的、手续完善好的原始凭证都要遵循下列使用流程: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学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校长——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会计中心——县会计局——学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刘集农行营业所——学校报账员。即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对学校当月出具的原始凭证进行逐张审核,学校报账员把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过的、手续完善好的原始凭证报给中心校报账员初审,再报给中心校校长复审,学校报账员将中心校校长复审过的每张原始凭证进行修剪,并在填写好《原始凭证封面》一或二装订好后再报给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报给中心校会计中心审核,中心校会计中心主任与中心校报账员一道报给县会计局审批盖章,学校报账员再来中心校填写审批过的《原始凭证封面》一或

二、对每张原始凭证进行编码、做好流水账,中心校报账员分科目录入、做好纸质及电子版当月收入支出汇总表、出具转账支票、填写好进账单、赴刘集农行营业所将学校从中心校账户支出的金额转到学校报账员特办的农行卡上,学校报账员持卡赴刘集农行营业所提取。

三、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支出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项目和规定的标准执行;加强学校货币资金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做到账实、账账相符。规范收费行为,加强代收费的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三、广泛宣传义保经费政策

1、新学期开学,学校用黑板报、小广播、横幅、标语、学习园地、政务公示栏、例会、教师会等宣传工具或途径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学习培训,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内容、推进措施和最新进展情况,宣传我县和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和实施成效等。

2、利用学校宣传专栏张贴“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知识问答”、“学校2012春秋二季开学收费通知”,接收社会和全体学生家长监督,向全校学生家长发放“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使我国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3、通过多种媒体积极开展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宣传报道学校开展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

4、做好2013春秋二季免费教科书登记表,做好2013年春秋二季免费教科书的登记造册工作,安装好图书室消毒设备,做好循环用书的消毒工作,及时做好各年级的循环用书发放工作。

四、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认真调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以及定期开放“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建立健全《义保经费工作档案》

为彰显我们的工作印记,学校要落实一名《义保经费工作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义保经费工作的材料整理、统计、汇编、归档、存档工作。各校义保经费工作档案管理员要有责任心、耐心、乐于奉献的精神。切实把学校的义保经费工作档案建立的尽善尽美。

固镇县九湾小学

12.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 篇十二

永丰小学 2016.12 永丰小学少年宫2016年经费开支情况说明

根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管理办法》(财综〔2011〕44号)用于项目的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和专款专用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少年宫办公室研究,特对我校少年宫经费开支作如下规定:

1、少年宫运转经费主要用于培训少年宫管理人员、支付水电费、辅导员午餐和交通费补助、活动场所日常维护、活动耗材等。

2、工作日期间,少年宫辅导教师按照15元/节的标准补助,双休日和节假日按照25元/节的标准补助。(少年宫结合辅导员的上课情况、辅导效果和活动材料进行绩效考核。辅导教师每缺席一次扣20元。)

3、少年宫博客管理按照100元/月的标准补助。(博客管理人员要做到及时上传少年宫活动的照片、视频及文字材料。)

4、少年宫举办的各项演讲、征文、书画、棋艺、歌唱比赛等工作人员按照每人30元/次的标准补助。每项活动需主办人整理好活动材料(少年宫活动通知、活动评分表、活动评比结果等)方可报账。

5、少年宫日常维护、耗材等有经办人报少年宫审批后方可购买,1000元以下有少年宫副主任审批,1000元以上有主任审批。报账时需提供正规税务发票签批后报账。

6、所有少年宫开支账目报账程序为:有经办人提交,少年宫副主任审核,少年宫主任签批,交少年宫办公室核实盖上少年宫财务审核章后方可交到少年宫会计处报账。

7、少年宫活动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少年宫会计要把经费开支情况单独建账、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及详细账目清单。

永丰小学 2016年12月

永丰小学少年宫2017年 管理制度、活动项目、经费保障

情况说明

永丰小学 2017.12

永丰小学少年宫2017年管理制度、活动项目、经费保障情况说明

近年来,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经费保障工作。

一、在强化乡村少年宫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1、建立科学运行机制。要求督促所有乡村学校设立“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制定完善组织机构、器材使用、辅导员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考勤登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少年宫活动程序、内容和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领导、有安排、有落实。各乡镇中心学校制定了“五有”、“四定”、“三落实”管理制度。“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目前,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学校都建立制度和管理体系,使少年宫活动扎实、紧张、有序地进行。

2、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按照“既注重发挥教师特长,又注重学生兴趣”的原则进行少年宫课程设计。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设立项目。二是以教师的特长设立项目。三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喜爱的项目和老师。由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公室统筹安排,统一调控,做到人人能参与,志愿服务,人人有项目。同时,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优先安排他们活动。

3、建立多元师资机制。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抓教师辅导员队伍。从县(市)区青少年文化宫、乡镇文化站选聘文艺骨干,组成辅导员队伍,为每个乡村学校少年宫配备1至2名专职辅导员。二是抓志愿者辅导员队伍。面向社会,招募各个活动中所需要的志愿者作辅导员。三是吸纳当地“五老”人员、退休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作志愿者辅导员,还聘请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担任辅导员。四是把教师培训、科技讲座送到乡村学校少年宫,进一步充实了少年宫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切实提高了农村学校办好少年宫的能力。三年来,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开办各类培训班近2000期,培训辅导员5万余人次。

二、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

1、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为农村未成年人建设办实事、好事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县(市)区、乡镇分别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学校也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了“市委领导、宣传部牵头、文明办主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三年实现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建成市级标准化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2、督导检查。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每年定期不定期深入各项目学校,通过召开调度会、点评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项检查督导。采取“三个纳入”的办法,把乡村少年宫建设管理情况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标准和文明城市测评;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估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价标准。各学校也建立了考评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各类评先选优挂钩的激励机制,切实推动少年宫建设工作有进展、见实效。

3、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对各项目实施学校原有的场地设施进行了合理改造整合和粉刷装饰,设置了标示牌,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同时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全市共落实乡村少年宫办公场地3000多平方米,落实活动教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落实室外活动场地10万平方米,建成图书室、阅览室67个,标准化活动室 17 间,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室、电脑教室39间,用于文艺训练、表演的文化艺术活动室86间。

4、更新设备器材。指导各项目实施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争取多方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市文明办协同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为1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配置了总价值为300万元的项目装备,其中,配置德育类图书20万册、体育类器材2万多件、艺术类活动器材6万多件、办公和活动所需其它类设备器材300多件。

三、在乡村少年宫经费保障上下功夫

1、强化投入。按照中央和省、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和规定,我校对获得中央、省彩票专项公益金建设项目的学校每项投入严格审核,各县(市)区对获中央、省支持的学校追加资金投入。我校对中央、省支持的3所学校每所在投入20万元,还有11所学校投入15万元自筹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德惠市各乡村学校自筹资金100万元用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2、社会共建。采取政府投资、争取上级扶持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协调文体、民政、发改、建设等部门积极配合,及时调整文化体育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全民健身计划等工作规划,将投入重点转移到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上来。同时,市文明办积极引导文明单位参与共建,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吸引社会各界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目前,我校先后投入配套资金和设备共计14万余元,各项目学校自筹资金9.6万元,用于少年宫的场地改造整合及设施配备,有力地保证了少年宫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永丰小学

2017年12月

永丰小学少年宫2018年

落实管理制度、活动项目、运行经费保障

工作情况

永丰小学 2018.6 永丰小学少年宫2018年落实管理制度、活动项目、运行经费保障

工作情况

按照中央文明办工作部署,为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精神,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市文明办印发《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制度》及《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的实施方案》。我校规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丰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内容,落实活动项目,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实现“全覆盖”

1、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了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德育办牵头、辅导员具体实施,有关教师各负其责、全校积极参与”的运作机制。

2、坚持必要的投入。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捐助为辅。按照每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基本建设经费20万元的标准,市、乡两级财政按50%比例投入,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年按5万元的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同时,积极调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文明单位的积极性,开展联校共建活动。

3、坚持严格的督导检查。制定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制度。采取“三个纳入”政策措施,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情况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标准;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估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百分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实现“全参与” 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服务,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使用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我校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让学生全员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1.在活动项目设计上,实行双向选择。按照“既注重发挥教师特长,又注重学生兴趣”的原则进行项目设计。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设立项目。二是以教师的特长立项目。三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喜爱的项目和老师。由学校少年宫办公室统筹安排,统一调控,做到人人能参与,人人有项目。

2。在参与对象上,突出重点人群。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使用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家庭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活动。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 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优先安排他们活动。

3.在师资队伍上,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辅导队伍。配备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活动进行辅导,大力引进社会志愿者到“乡村学校少年宫”担任辅导员,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丰富多彩。

4。在管理上,强化制度约束。我们制定了教学流程、实施方案、人员岗位职责,出台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登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辅导教师从工作时间、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计入学校教师考核分数中,作为教师评优树先得重要依据。对学生从遵守活动纪律、参与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5。在促进措施上,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各少年宫通过比赛、展示、表演、观摩等各种形式,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促进活动开展。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古诗词朗诵”、“英雄的故事我颂扬”“故事比赛及”“小合唱团歌咏比赛“等等。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及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三、打造”有特色"

1、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乡村学校少年宫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为目的,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的传统文化 教育活动。通过推广经典诵读活动模板、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开展节日诵读等活动,推动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开展,引导未成年人在诵读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中启迪心智,提高素养。

2、大力开展文体、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全面发展能力。举办我校学生艺术节和体育节,开展基本技能、民俗体验和特色项目训练,教育我校学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13.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材料大封面 篇十三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工作基础情况 二级指标:组织制度情况

三级指标:根据新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及时

修订和完善本校财务制度相关文件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工作基础情况 二级指标:培训宣传情况

三级指标:1.定期开展校长、总务主任、财会

人员及理财小组进行学习培训; 2.开展宣传活动,使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知晓政策; 3.及时关注省、市、县区教育网义保专栏,下载资料,学习文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满意度在95%以上;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工作基础情况 二级指标:材料报送情况

三级指标:按县义保办要求,及时编报统计报

表,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财务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会计人员管理情况

三级指标:会计人员有财会中专以上学历或会

计从业资格证书;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财务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会计核算情况

三级指标:非报账制学校或实行报账制的学校

依照《会计法》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报账制的学校有现金、银行备查账;

财务规章制度齐全,形成资料汇编;义保相关制度文件保管齐全。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财务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资产管理情况

三级指标: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严禁私设“小

金库”、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坐收坐支;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做到账实、账账相符。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财务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经费管理情况

三级指标:所有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一位校

级领导分管财务工作,规定审批权限;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及标准办理各项支出,支出票据合法有效;

公用经费未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

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教师培训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预算5%,并专项用于教师培训 建立公务招待用餐相关制度,从严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

学校能够严格按批准的预算使用各项经费。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政策管理执行情况

二级指标:资金落实情况、补助贫困生生活费的情况

三级指标:随迁子女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

补”政策,资金发放及时,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

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规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的界定、公示、签收、档案等工作; 按标准及时、足额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学生账户;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政策管理执行情况 二级指标:免费循环教科书情况

三级指标: 建立健全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

法,免费循环教科书专柜存放,发

放、回收、消毒管理手续完善,实施效果好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政策管理执行情况 二级指标:学校收费情况 三级指标:收费行为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

费符合皖价费(2010)222号文件规定;

学校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

固定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政策管理执行情况 二级指标:学籍管理情况

三级指标:学籍登记规范,学籍信息真实、准

确、完整,杜绝在读学生无学籍、多学籍,建籍学生与就读学校分离现象;

公用经费预算与学籍数据、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基本一致。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预算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预算编制情况

三级指标:严格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编制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 学校预算均能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

学校编制的预算内容齐全、数据真实,学校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收入来源可靠、稳定,支出有依据、有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收支平衡,不留缺口。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预算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预算执行情况

三级指标:学校按批准的预算及时向县教

育部门申报用款计划;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规规定,凡纳入当地政府采购目录的支出项目,都要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

预算调整能够按规定程序报批; 学校定期向县教育部门反馈预算执行及经费管理情况。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监督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专项自查情况、支出审核情况。三级指标:定期开展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

情况专项自查;

学校安排专人审核支出票据,并制定审核办法,明确审核内容和责任人;

包集学区管理委员会

蚌埠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

学校考核资料

一级指标:监督管理情况

二级指标:责任追究制、民主理财情况、内控

稽核情况。

三级指标:学校建立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

责任追究制,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经查实及时后处理;

成立由学校多方参加的民主理财小组,建立民主理财制度; 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示民主理财情况,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学校建立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建立经费支出内控审核制度,严格按预算批复使用经费。

上一篇: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下一篇:财务借支及报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