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教案合集(精选6篇)
1.七年级上教案合集 篇一
课题 水稻
开阳县第四中学:杨昌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种植技术。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稻的旱育秧技术;
2、难点:水稻的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水稻是贵州人民的主要粮食,以营养丰富,食后易于消化著称,很受人们欢迎。
贵州种植的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之分,一般籼稻谷粒细长,粳稻谷粒短圆。籼稻中黏性的为黏米,糯性的为小糯;粳稻中黏性的为粳米,糯性的为大糯。黏米半透明,直链淀粉含量高;糯米乳白色,支链淀粉含量高。一般海拔高、气温低的地方多种植粳稻,海拔低、气温高的地方多种植籼稻,而糯稻各地均有种植。
新课讲解:
一、选好品种
贵州的水稻主要是籼稻,粳稻的种植面积不到10 %。水稻品种主要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主要组合有:准两优527、n 优838、黔两优58、黔优18、宜香优9 号、金优117、金优63 及金优桂99 等。粳稻品种有毕粳37、毕粳41、安粳695 等。糯稻品种有农虎禾、桂白糯、兴糯等。
二、培育壮秧
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培育壮秧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好育秧方式,我省目前推广的育秧技术主要是旱育秧和两段育秧。.旱育秧技术(l)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水浇旱地做苗床,地下水位在30 厘米以下,有机质含量为2 %~4 %。
开沟做畦:苗床一般做成宽1.2 米,沟宽0.3 米,沟深0.1~0 .巧米。苗床要做到厢面平整,土层松软,氧气足,透水性好,供肥力强。过酸过碱的土壤要进行调整,使PH 值在4.5 ~ 5.5 为宜。
施足底肥:一般年前施入农家肥10 千克/平方米,过磷酸钙200 千克/平方米,施肥后多次翻耕,达到肥土均匀混合,培肥土壤。
(2)播种盖膜。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精选、浸种、消毒、催芽等环节。播种量:一般小苗(3 ~5 叶)每平方米播芽谷150 克(约为干谷120 克), 中苗(5 ~7 叶)每平方米播芽谷80 ~100 克,大苗每平方米播芽谷50 克。播种方法:均匀撒播,然后轻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盖1 厘米厚备好的细土。一定要覆盖均匀,种子不能露出土外,但也不能盖土太厚,否则,秧苗细弱。盖膜方式:一般可采用平铺薄膜和低拱架盖薄膜的方法。低拱架盖膜法是用竹蔑搭起高20 ~30 厘米的拱架,然后盖上薄膜。两种方法都要求薄膜的四周用土压紧。
(3)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重点是抓好温、湿度调控,防止高温烧苗和冷害,及时施药,防治立枯病。
① 苗床的温度管理:
播种一齐苗:应保温保湿,促进齐苗。适宜温度为30 ~32 ℃,高于35 ℃,应揭膜通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在下午3~4 点后要及时盖上。
齐苗一3 叶1 心:适宜温度为21 ℃,高于25 ℃ 应通风降温。叶1 心以后:膜内温度保持在20 ℃ 以下,中期间隔揭膜炼苗,后期全揭。② 苗床的水分管理:播种至2 叶1 心,一般不浇水,如果秧苗叶片卷起,早晚无露水,可适当浇水;2 叶1 心后,视秧苗长势可适当浇水;移栽前1 天浇1 次透水,以利于拔苗移栽。
③ 肥料管理:旱育秧在苗床期一般不必施肥,尤其是使用“壮秧剂”后,肥效一般可维持到4 叶期。如果苗床培肥不够,中后期表现脱肥,可结合洒水补施提苗肥。用浓度为1 %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液喷施壮苗。
④ 病虫防治:1 叶1 心时,喷施敌克松600 倍液或每平方米喷施0.3 毫升广枯宁,防治立枯病。.两段育秧
两段育秧是指把水稻育秧分成培育小苗、寄栽育大苗两个阶段的育秧技术。培育小苗:一般在温室中利用秧盘育成3 叶小苗,育小苗时,注意调节温度、湿度、压苗和炼苗几个环节。或采用旱育秧方式育小苗。
寄栽育大苗:利用手插或抛秧的方法,将小苗植入整理好的寄秋田中,做到手插浅入泥,抛秧以沾泥为好,返青后逐渐加深水层。其间可用清粪水成尿素追肥1、2 次,当秧苗达7 叶龄左右时,就要移栽到本田。
三、整好大田,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栽秧前,要精细耕整稻田,并根据稻田肥力、水稻品种特性合理确定基肥量和种植密度。杂交水稻是我国农业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杂交水稻是杂种优势应用在水稻上的一种表现。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杂种,与常规稻比较,具有根系发达、分集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杂交水稻的这些优势,只表现在杂种第一代。杂种第一代生产的种子,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继续作为生产用种子,需要年年重新制种。种植杂稻的中等肥力稻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1 000 ~1 500 千克优质农家肥、50 千克磷肥和5~10 千克钾肥作为基肥。每667平方米栽1.2 万~1.5 万窝,栽插方式可采用宽行窄株,行距27、30 厘米,窝距17 ~20 厘米。也可以采用宽窄行,宽行30 厘米,窄行23 厘米,窝距17 厘米,每窝栽2 粒谷秧。
四、田间管理
中耕施肥:栽后5~8 天施分莫肥和除草剂,结合深中耕。栽后50 ? 60 天左右,施穗肥,结合第二次浅中耕除草。
防病虫:用浓度5 %的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三环哇可湿性粉剂防稻瘟病,用浓度25 %的杀虫双防治螟虫,用毗虫琳防治飞虱、叶蝉。
五、赎时收获
一般抽穗后35~40 天,主穗谷粒变黄变硬时,即可收获。
六、赔麟
收后的稻谷提倡用竹席晒,定时翻,防暴晒,晒后摊晾,当稻谷水分达14 %左右时即可入库贮藏,以确保稻米品质。禁止在柏油路上晒谷,以防污染。
教学反思
课题 玉米
开阳县第四中学:杨昌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种植技术。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玉米的育苗移栽技术;
2、难点:玉米地膜履盖栽培技术。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玉米,南方叫包谷,北方叫棒头,是主要粮,饲兼用作物,一般春播夏收,也有夏播秋收的。
玉米植株高大,有粗壮、坚硬、表皮角质化的支持根支撑,属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玉米类型较多,有硬粒,马齿、糯质、爆裂、粉质、甜质、甜粉、有释型之分,果穗籽粒有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一般生产中大量种植的多为马齿型、硬粒型玉米。
玉米喜温,如果在温凉地区或提早播种,为争取较长生长季节,可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等作用。
新课讲解:
一、育苗移栽技术
育苗移栽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玉米育苗移栽一般比常规种植(直播)提早成熟9~25 天,增产21 %~48 %。.育苗技术
玉米育苗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营养袋育苗、营养块(蛇)育苗、玉米芯育苗等,下面我们以营养块育苗为例进行介绍。
(1)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杂交玉米良种。
(2)选地建苗床。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靠近大田的地块作苗床。苗床地选出后,要分厢制作苗床,要求苗床底平,低于地表8 厘米左右,四周开好排水沟。一般而言,要满足667平方米大田的需要,需建巧平方米的苗床。
(3)营养土的配制。一般用筛过的细肥土400 千克,加筛过的优质腐熟农家肥200 千克,油枯巧千克,细碎磷肥10 千克,硫酸锌1 千克,再用人畜粪水(或沼液)500 千克,充分混合均匀,经5~7 天发酵后备用。
(4)营养块的制作。在苗床上先铺一层1 厘米厚的粉煤灰细砂,再均匀铺上配制好的营养土,夯实后厚约8 厘米,浇透清粪水,抹平厢面,稍干后用竹片(或铲刀)划成8 厘米见方的方格,深5~6 厘米。
(5)播种期及播种。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确定,一般比当地直播提前10 ~15天为宜。播种时将精选的种子放入营养块中,每块播1 粒种子。放好种子后并将其压入营养块中,用过筛细土均匀覆盖好。然后浇足水,再盖上地膜,膜四周用土压实。
(6)苗期管理。当1 / 3 的苗出土后,在没有倒春寒的情况下,可揭去地膜。育苗期间,床土干时要及时浇水,同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移栽前2~3 天结合浇水施1 次送嫁肥,用50 千克清粪水加100~150 克尿素喷施,可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技术
(1)适期移栽。2 叶1 心或3 叶1 心时玉米幼苗根粗而短,不易损伤,长势旺,易成活,是移栽的适宜时期。一般4 月上旬移栽。移栽前1 天,苗床要浇足水,便于起苗。
(2)移栽密度。育苗移栽的净作地种植密度一般为667平方米4 000 株以上。如采取(85 + 50)厘米X24 厘米分带轮作,则1.67 米开厢,宽行1 米种两行玉米,穴距0.24 米,667平方米种3 333 穴。均单株留苗。
(3)定向移栽及施足底肥。宜在雨后1~2 天内、土壤墒情好的时候进行移栽。如遇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时,宜在早、晚移栽,有条件的地方移栽后浇足定根水。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 000~1 500 千克、尿素10 千克、磷肥20 千克作底肥,有条件的可增施10 千克钾肥。于开沟移栽时施在沟内,并与土壤拌和均匀。
(4)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是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夺取玉米高产的重要保证。同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积极防治病虫害。
二、玉米地膜履盖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杂交玉米品种多,大面积推广的有:黔兴4 号、遵玉3 号、临奥1 号、安单3 号、登海3 号、西山66 号,以及筑糯1 号、筑糯2 号和遵糯1 号等。各地要依据气候条件和生育季节长短选用相应品种。
2.田间管理
(1)匀苗、定苗。玉米栽培宜留单苗。间苗宜早,可在3 叶翻进行,每穴留2 株苗。定苗可在5 叶期进行,来取去弱留强的方法,每穴留l 株苗。
(2)早追肥。定苗时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旅清舞水l 口闻千克左右,进入大喇叭口时,再重追一次穗肥,每667平方米可用复合几劝一钓千克,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
(3)病虫防治。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薪虫,可用杀虫攻水翻、敌敌畏乳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则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多,灵可澳性粉剂防治。
5.清除污染
玉米来收后,要及时回收残膜,以减少对后季作物和耳峨伪诊晌。有条件的地区要及时耕翻,备秋播。
教学反思
课题 脱毒马铃薯
开阳县第四中学:杨昌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2.过程与方法
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和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乐于纠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脱毒马铃薯的摇种;
2、难点:脱毒马铃薯的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马铃薯是茄料、茄属章本植物,人们栽培它是利用其妞.茎硕端膨大的块茎。马铃薯可食用、菜用、饲用,以马铃薯为原料制作深受人们的欢迎。
普通马铃薯在自然条件下长期栽培,地上部植株变矮、叶片萎缩。地下部块茎变小,这种表现是受病毒侵染产生的退化现象。如果在严格隔离、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卞,利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生产脱毒苗,经快繁生产脱毒薯,基本上不带任何病毒,利用脱毒种薯在箱田上进行免耕覆盖种植,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
稻田免耕覆盖种植脱毒马铃薯,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一是省工,不需耕地,不需开沟(窝)下种,不需中耕除草,不需挖土收薯,减少劳动量,二是乌铃薯块茎是在地上草下遮光、保湿、保温的中间层生长,可扒草分次收获,上市早,提高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季节,在种植水稻前多种一季脱毒马铃薯.既有利于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还可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糟草还田可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综合产量。
新课讲解:
一、选地、并沟、起垄
稻田免耕覆盖种植脱毒马铃薯。要促进根系卞扎*生长和扩展,以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的夹砂由为好。水稻收前开好边沟、中沟,脱毒薯播种前,按厢宽1.5~2 米开沟,沟宽20~25厘米,做到沟沟相通,防止积水。沟土应置于厢面,加以细碎。
二、施足底肥
脱毒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地上形成大量茎叶,地下大量根系和块茎形成都需要充足的养分。一般每667平方来要生产1 000 千克脱毒马铃薯,中等肥力田
土需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200 千克,其中20 %~30 %作追肥,底肥施用800~1 000 千克。
三、摇种
(l)品种的选择。早熟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3 号等。中熟品种有,大西洋、克新1 号、坝薯9 号等。迟熟品种有:威芋3 号。坝薯10 号、脱毒米拉、合作韶等。
(2)播种时机。春季种植,一般以外界温度稳定在8 ℃ 以上为宜。出苗后以不受晚霜危害为原则。秋播应在气温低于25 ℃ 时进行,早霜以前收割。
(3)播种密度。一般一熟春薯每667平方米种4 000 株以上为宜,行距为50 厘米,窝距30 厘米左右。两熟区的春薯或秋薯,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5 000 株以上。播种可采取单垄单行等行距或单垄双行的宽窄行方式。
四、稻草履盖
脱毒马铃薯播后要立即盖草,稻草横放,先盖两边(草尖朝内),再补盖中间,厚度8 ~10 厘米,以种薯不见光又易于出苗为好。
五、田间管理
(1)扒草助出苗。覆盖栽培出苗不易,要加强检查,对出苗困难者,要及时扒开稻草,帮助出苗,提高整齐度。
(2)浇水。播后要淋一次透水,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进入现蕾开花期,是脱毒马铃薯需水临界期,应确保马铃薯对水分的需要,不能缺水。
(3)追肥。一般在齐苗期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用清粪水1 000~1 500 千克,促苗健壮长出。以后视苗情斟酌施或不施肥。
(4)病虫防治。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黄蚂蚁,可用辛硫磷乳油防治。主要病害有马铃薯青枯病、晚疫病和轮枝菌黄萎病,可用链霉素、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
六、赔藏保鲜
脱毒马铃薯采收后,还有一个后熟过程,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呼吸热,使贮窖内水分、二氧化碳大量积累,引起病菌滋生,造成烂窖。因此,在贮藏脱毒马铃薯时,要适当通风、排气(二氧化碳)、散热、排湿,以达到贮藏所需的温、湿条件。
教学反思
课题 茶树
开阳县第四中学:杨昌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茶树的种植技术。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茶园管理。
2、难点:茶叶初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料,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贵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空气湿润,土壤多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
新课讲解:
一、茶园建立 1 .园地选择
茶树是一年种、多年收的常绿植物,有效生长期可达四五十年以上。茶树最好种植在土壤呈酸性,土层疏松、深厚,海拔1 200 米左右,背风向阳,连片集中,交通便利的缓坡地或丘陵地上,这样能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达到早成园、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茶园规划
土地规划要做到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并有利于水土保持,且便于管理和采摘。其内容主要有:道路规划,包括干道、支道、步道的设置;排灌系统规划,包括隔离沟、纵排水沟、横排水沟和灌溉系统的设置;营造防护林带。.茶地垦辟
首先要清除地面各种障碍物。根据地形开垦成平地、缓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生荒地开垦分初垦与复垦:初垦全面深翻,深度一般达0.5 米,以夏、冬季最好;复垦在茶树种植前进行,深度达0.3 米左右,并碎土平整地面,除尽宿根性杂草。
二、茶树种植 1 .选好良种
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选定良种。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地方良种和新选育审定通过的良种有:泪潭苔茶、石叶苔茶、仁怀丛茶、安顺竹叶茶、贵定云雾茶、黔北大树茶和黔泥419、黔泥502、黔嵋601、黔泥701 等。.茶树种植
种植方式有育苗(实生苗、扦插苗)移栽和种子直播两种。采用扦插繁殖能保持茶叶的优良品质,茶苗整齐一致,便于茶园管理。现介绍扦插育苗技术:
三、种植密度与规格
我省中等肥力土壤,采用双行条植或三行条植,每窝留苗2 一3 株,每667平方米大叶型品种有5 500 一6 000 株,中小叶型品种有8 000 一10 000 株。种植规格:双行条植,大行距1.3 一1.5 米,小行距0.3 一0.4 米,窝距27 一33 厘米,每667平方米植2 700 一3 000 窝。三行条植:大行距1.5 一1.7 米,小行距0.3 一0.4 米,窝距27 一33 厘米,每667平方米植3 500 一4 000 窝。
田、茶园管理 1 .幼龄茶园管理(l)间苗、定苗和补苗。茶苗出土后,应及时查苗补种或移苗补缺,保证全苗,并除去病、弱、杂苗,保留健壮茶苗。
(2)浅耕除草。第一年一般中耕除草两次。
(3)防早保水。做好松土保湿、铺草覆盖、遮阴、灌溉。
(4)防寒保苗。选抗寒品种,铺草防寒,培土奎根,行间种绿肥等。(5)追肥促苗。追施清粪水或氮肥提苗。
(6)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小绿叶蝉、瞒类等芽叶害虫。2 .成龄茶园管理
(1)中耕除草。深中耕在秋末冬初(9一10 月)为宜,深度为a3 一0.5 米,除去多年生杂草和越冬虫蛹,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浅中耕的次数和时间要看天、看地、看树而定。浅中耕深度为7 一10 厘米,达到松土除草、提高肥效的目的。当茶园覆盖率达到80 %以后,可免耕。
(2)营养施肥。给茶树施肥的原则是:首先,按需要的氮、磷、钾比例施全肥,提倡施用茶树专用肥;其次,多施有机肥;再次,注意肥料酸碱度。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饼肥或有机肥200 一400 千克或农家肥1 000 一2 000 千克,可结合秋末冬初的深中耕进行,施肥深度为20 厘米以上。追肥:追肥方法分沟施、穴施、撒施和根外喷施。以速效肥料为主,分别在3、5、7 月中、下旬追施3 次。在开采前巧一30 天施入10 厘米深的沟中,每667平方米追施氮肥15 千克,全年纯氮总用量不超过60 千克。
(3)茶树修剪。是培育高产优质茶园的重要措施。不同生育阶段需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4)改造低产茶园。
(5)茶园灌溉。伏旱、秋旱对夏、秋茶产量影响很大,应及时灌溉。并加强茶园的蓄水与保水措施:如坡地茶园开横栏沟、铺草覆盖或地膜覆盖、深耕改土、加厚土层、浅锄保水、修建梯园、调整地形、改变水流动向、增加园内蓄水、植树造林等。
(6)防治病虫害。主要是防治茶白星病、茶饼病等病害,以及黄蓟马、橙瘦蝇、茶蚜、茶网蜷、茶毛虫、茶云尺蛾等虫害。
五、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对幼龄茶园和更新茶树而言,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促使茶树形成广阔浓密的树冠。而成龄茶园则“以采为主、采养结合”,增加有效分枝。要求做到按标准采、分批采和留叶采。
1.采摘标准
以1 芽2、3 叶为佳,其内含物质多,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经济价值大。采摘过老叶,产量高、品质差;采摘过嫩芽叶,数量少、费工多,但品质与效益好。
2.采摘技术
分批、分次依树龄、季节、肥水管理水平进行采摘。先达标准的先采,后达标准的后采。肥水管理好的壮龄茶园全年可采巧一20 批以上。幼龄茶园主要是培育树冠、扩展根系,一般留2 片叶采,坚持“采高留低、采大留小、采中留边” 的原则。而成龄茶园均以“春茶留鱼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的方法采摘,实现全年丰收。
六、茶叶初制 1 .绿茶初制
绿茶花色品种繁多,品质特点是清汤绿叶,色、香、味俱佳。初制过程一般有杀青、揉捻、干燥3 道工序。
(1)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要求做到:一要杀熟,二要杀透,三要杀匀。并掌握好“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3 条基本原则。手工杀青全过程5 一7 分钟,机械杀青需6 分钟左右,直到叶质柔软,略带薪性,梗折不断,紧握成团,稍有弹性,叶色暗绿,香气显露为宜。
(2)揉捻。目的是紧卷茶条,挤出茶汁,解散团块,分开粗细。揉捻方法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根据杀青叶温的高低,应掌握“嫩叶冷揉、老叶热揉、中级茶温揉”的原则,不论原料老嫩,揉捻加压经历“轻一重一轻”的过程。直到茶汁勃附于叶面,有润滑勃手感觉,叶细胞扭曲变形率达40 %一70 %为宜。揉捻毕,经解块筛解散茶团,分开粗、细条与碎末。
(3)干燥。是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继续提高和固定茶叶品质,紧缩茶条,排水防霉。.红茶初制
我省主要生产工夫红茶、红碎茶。两种红茶初制工序基本相同,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 道工序。工夫红茶具有香气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匀明净等特点。现介绍工夫红茶的初制过程。
(1)萎凋。是决定工夫红茶品质的第1 道工序,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创造物质基础。萎凋方法主要有萎凋槽萎凋、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3 种。萎凋时应遵循“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叶面光泽消失,叶色变为暗绿,芽叶萎皱柔软,手捏成团不易散,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现象,青草味消失,略有清香,含水量在60 %左右,即达萎凋的适宜程度。
(2)揉捻。促使茶汁外溢,内质改善,增加茶汤浓度,并使叶片卷成条索,外形美观。生产上都采用揉捻机作业。要求室温为20 一25 ℃,空气相对湿度达90 %一95 %,加压时遵循轻一重一轻的原则。揉捻适度的特征是:成条率达80 %一90 %,条索紧结,发出浓郁清香,手捏略有茶汁挤出,松手茶团不散。
(3)发酵。是形成工夫红茶品质的关键过程。发酵室温度为25 一28 ℃,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 %以上,供氧充足。将揉捻好经解块筛分开的各号茶,摊在清洁的发酵盘内,分别放在发酵架上。发酵时间的长短受叶子老嫩、整碎状况、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素影响,直到青草气消失、出现特殊的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味为宜。春茶叶色黄红,夏茶红黄,嫩叶红匀,老叶红里泛青,即为发酵适度的特征。
(4)干燥。利用高温停止发酵,蒸发水分,固定外形,发展香气,增进品质,便于储运。我省主要采用链板式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式烘干机和烘笼进行烘干。红毛茶一般分两次烘干,第1 次烘干称“毛火”,即高温快烘,使茶含水量为20q0 一25 %。摊晾后,进行第2 次烘干(称“足火”),即低温慢烘,促使茶香浓烈,条索紧结,色泽乌润,使茶含水量为4 %一6 %。
教学反思:
课题 乡村旅游
开阳县第四中学:杨昌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分类和贵州乡村旅游概况.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乡村旅游的分类。
2、难点:如何在自己的家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去旅游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乡村旅游。
新课讲解: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以休闲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什么是乡村旅游?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体验、观光、娱乐等多方面需求的一种旅游活动。世纪80 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己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己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30 年的发展,目亩己形成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新格局。2008 年10 月,党中央在《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己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热点。
二、乡村旅游的分类
乡村旅游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家生活;体验乡风民俗。
1.观赏田园风光
乡村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包括大规模或连片的农田带、多种类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乡村田园风光是一幅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风景画,是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有机的整体,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游客置身其中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和娱乐的目的。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
机之一。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挖掘独特的地方特色,形成真实的乡村氛围,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2.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家生活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缺乏对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到乡村去,深入到农户家庭中去,“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可通过参加农耕、采摘等活动,了解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明,学习农村生活技艺,丰富阅历,增长见识,达到悦神益志的目的。
3.观赏乡村景观,体验乡风民俗
乡村景观是一种以绿色生态环境与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相结合的乡村综合景观,它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乡村气息和泥土芳香,满足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它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服饰、乡村手工艺品、乡村田园风光。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如朗德苗寨的吊脚楼、安顺滑石哨布依族村寨的石板房、平坝屯堡村寨的碉楼、丛江占里侗族村寨的风雨桥等。乡村服饰是乡村人审美意识的外在显现,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特点。如土家族的织锦,布依族的蜡染布,苗家的刺绣和银饰,屯堡人的包头、发饰及围裙等。乡村手工艺品是乡村人所创,反映乡村人心灵手巧的一面。如:簸箕画、蜡染挂件,自然淳朴,极富地方特色。
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如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工具、婚丧礼俗、节庆活动、娱乐竞技、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乡村旅游己从最初的休闲度假到自然体验,逐渐发展到了文化体验。自然体验和文化体验的紧密结合,己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品尝乡村美食是乡村旅游的又一赏心乐事。
三、贵州乡村旅游概况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7 %。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岩溶形态特征堪称世界之最。无数的奇山、秀水、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温泉、湖泊,形成了遍布全省各地的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贵州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贵州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留地。全省3 800 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8 %,其中苗、侗、布依、水、瑶、彝、土家、吃佬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 个之多,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因此,这里的乡村不仅拥有淳美的田园风光,而且大都保持着古朴神秘的原生态。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与屯堡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长征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遍布全省的“文化千岛”现象。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变文化优势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
我省是全国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省份,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模式有“村寨游”和“农家乐”。以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天龙屯堡、花溪青岩古镇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村镇脱颖而出。从资源察赋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乡村旅游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己成为贵州特色旅游的主要形式。
四、如何在自己的家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仅有十余年时间,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零散、设施简陋、服务质量较低。应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开发多种类的参与性产品,如种菜、制作农家食品、栽花、割稻插秧、锄草施肥、挤牛奶、捕鱼虾、放牧、收割农作物、鲜果采食、鲜乳试饮、地方特色食品制作等,丰富乡村生活,改善交通设施,增加文化含量。
2010 年我省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生活更多彩”、“醉美贵州,避暑天堂”等主题,向游客推出了各种特色鲜明、融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凯里国际芦笙节,内容有芦笙会、斗牛、斗鸡、斗鸟等民族民间竞技活动;贵州油菜花旅游节,地点涉及安顺龙宫、普定化处、开阳禾丰、贵定金海雪山、兴义万峰林、嵋潭、绥阳等地,内容有少数民族文化展演、民间特技表演、摄影大赛、油画创作欣赏、千人品茶及茶艺表演、春茶开采祭祖仪式、观万亩油菜花、品农家特色食品等;此外,还有遵义绥阳农耕文化节、雷山苗年文化周、台江苗族姊妹节、龙里“十里刺梨沟”赏花节、赫章韭菜坪旅游文化节等。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贵州风情。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了我省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 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 位农民从业,为1 000 个家庭增加收入。2009 年,我省乡村旅游收入达137 亿元,占旅游总收入17 %。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1 000 个,经营实体达6 万户,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一个品牌产品。
教学反思:
2.七年级上教案合集 篇二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
试题难、易分值情况:容易题97分,97÷120=0.808.中档题15分,15÷120=0.125.难题8分,8÷120=0.067.难度比约为7∶2∶1,试题难易程度偏易.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37个,知识覆盖率为48.68%,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计情况分析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第27题得分率最低,考查了学生对变换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思维单一,考虑不周导致严重失分.
第8小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思维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思维定势导致选错.
第23小题考查学生合并同类项以及去绝对值符号的知识点,开发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及推导技巧,但部分学生因不认真而丢分.
第25题考查绝对值的化简,是第一章的一个难点.一些基础差、反应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全做对此题,从而丢分.
第26题考核的是在求线段的长度问题中利用不定点分线段成比例出现两种情况的解法,由于部分学生的思维单一,导致只解答一种情况.
2.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是第27小题、第28小题.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有的学生考虑不完整,答题不全面.(3)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利用“任意一条射线OD分角”把此题推向了两种情况.分析、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只会考虑出一种情况,所以丢分.
具体分析如下:第27题:如上图,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C是任意一条射线,射线OD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E是∠BOC的平分线.若∠AOD=50°,求∠BOE的度数;(1)观察图中是否存在∠COD的补角和余角?若∠BOC=72°存在,直接写出来;(2)若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OE变为∠BOD的平分线,且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COD∶∠COE=7∶1,求∠AOD的度数.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充分考查互补角和互余角的概念,利用大部分学生缺少深入挖掘知识的意识, 从而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第(3)问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把特殊性转换成一般性, 这给这道题增加难度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具体分析:题中把射线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 增加它的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射线OE的位置又是由OD决定的,所以本题出现了多种情况, 还好本题又给了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这个条件,这样就使这道题的难度适合现阶段学生做了, 到现在很多能分析出射线OD的位置应该有两个, 一个是在OC的左边,一个是在OC的右边,而具体演算过程中,学生发现当OD在OC右边时,∠COD∶∠COE=7∶1不成立,这时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只有一种情况了,没有发现当OD在OC的左边时,OE的位置还存在两种情况,从而漏解.我们认为此题的优点在于它层层布局.
通过27题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一个点或射线分别来分线段或角的同一类问题,一定会出现多种情况,学生对图形变换问题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练习当中应增加练习量.
第28题(2)中的创新点是购物选店的灵活性,利用两家不同的优惠条件,在“两家合着购买最合算的”是最佳的解答,此题特别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性、灵活性.
3. 前后10名学生的成绩状况及对策.(成绩略.)
策略:一个班级的尖子生就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适量地增加练习的难度和量数,同时拓展课外训练,积累经验,拔高训练.对后10名的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个别指点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对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
五、测试题目分析表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别版本教材内容.
2. 体现初一学段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
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七年级数学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编制试题多样化.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试题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等题型,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起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及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4. 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依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编制,并附有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引人入胜的题目.学生可以在这些方法引领之下,高屋建瓴,深入本质,切中要害,自觉地跨越数学学习中的各个关隘.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合性
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数学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内容、知识点,让探究的内容具有实际意义.
(6)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适切性
面向全体初一年级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思维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
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64℅;中等25℅;难题11℅.比例为:18∶7∶3.
知识覆盖率: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40个,知识覆盖率为52.63%.
2.注重知识与技能.
提升学生的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抽出这些“数与形”,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记忆、理解.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
3.注重方法与过程.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试题的评价中明确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到学习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概念和规律、方法.
逐步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三视图的综合利用”、“探索规律”、“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这些试题对加强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们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考试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考试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已知有一个立体图形由四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如图1是分别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原立体图形可能是图(2)中的.(把下图中正确的立体图形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点评:“空间与图形”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本题体现了“生活走向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
2.强化过程和反映规律的考查仍是亮点.
认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例如,当你感觉到“人很多”、“天很热”、“月亮很圆”时,会进而想到“有多少人?”“气温是多少度?”“怎样描述圆?”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和发明的火种.在力求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思考、探究、归纳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例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若∠BAE=135°17',则∠CAD的度数是__.
点评:通过图形的转动,角度的变化,会存在一个角度等于另外两个角度的和.∠BAE=∠BAD+∠DAE, E∠BAD=90°是一个定量.所以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命题的基本思路.
全面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哈尔滨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哈尔滨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开放性试题形式十分活泼,思维深刻,深受广大数学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是新型试题中的一大亮点.开放性试题可分为条件性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中,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和一个完整的结论,据此,填充缺少的条件.当然这些缺少的条件并不是唯一的;结论性开放性试题,已知条件给定,结论没有给出,经过推理,得出若干结论;条件与结论双开放性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同时也允许按照一定要求添加若干条件,然后推导出有个性的结论;围绕着开放性试题进行试题编制.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81页概念性试题.
背景材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3:请写出一个解为-2的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题目中给出了一个条件,-2是这个方程的解,说明试题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也使学生能有自己的开发空间、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从单一走向多重性.
2.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探究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开放性试题从本质上说不是探究性试题,因为它仅仅是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没有什么思维上的探究性.而探索规律的试题从思维上说,不是仅从表面上观察一下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经历深入的思考过程,因而它属于探索性试题,但不属于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的特征:一是问题的解决不是按照某个固定的、明确的程序,使用某种技巧就能完成的;二是思考问题的方向不是很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路线不是很清晰的,通常要经历一定的尝试与试验过程.探索性试题,对于培养与考查合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解决学习策略,获得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有效的;因此,必须增大主观性试题,尤其增大那些需要学生解释举例、论证的主观性试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7页例题2.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例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点评: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的关系.
3.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综合题,就是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组合成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链结出知识网络,使题目寓几何、代数、三角知识于一体,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解题方法.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全方位联想、综合应用知识、全面检验和评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由此,设计综合性试题的难度、必要性都很重要.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1页例题4.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例5:某地区的手机收费有两种方式,用户可任选其一:月租费20元,0.25元/分;月租费25元,0.20元/分.(1)某用户某月打手机x小时,请你写出两种方式下该用户应交付的费用;(2)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打手机时间为25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算.
点评:用一元一次方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实际问题列方程转化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册所涉及到的此类内容有: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综合性能力.
4.关于编制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数学试题的编制应当以此为指导,打破传统的命题格局,试题要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着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教师加强过程教学,试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体现试题的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
例6:如图,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 ON平分∠BOC.(1)∠MON=;(2分)(2)∠AOB=α,∠BOC=β,求∠MON的度数.并从你的求解你能看出什么什么规律吗?
编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44页、第10小题.
背景材料: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特点.
点评: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OM平分,ON平分在此题中是关键,使图形有规律可探索.
变型:若∠AOB=90°,∠BOC=30°,OD是∠AOC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注:没有图形)此题是期末考试27题的变形题.
点评:在数学中几何问题中,如果没有给出图形的话需认真分析是否有多种情况.
结束语:
3.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三
王家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或其他能创造氛围的乐曲)、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投影示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教后: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四、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五、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学设计(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一、朗读思考: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二、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三、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1、练习:
一、二、2、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五、教后反思:生命生命 杏林子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2、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1、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2、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3、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四、教后反思: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二、阅读
1、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Δ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③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研读与赏析(上)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三、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c.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3、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四、教后反思:童趣 沈复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3),项为之强(jiang1),鹤唳(li4),怡(yi2)然,凹凸(ao1tu1),为壑(he4),癞(lai4)虾蟆
2、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三、探究阅读
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3、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四、作业:
1、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2、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一、研读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
①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②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③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讨论明确):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1、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要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3、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
1、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
2、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
3、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四、教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进而学会共处;
3、学会在各种情境中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4、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反思“我长大了吗?”“我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2)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体会父母的拳拳爱心,殷殷希望,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家长能写的,让家长写一篇文章;家长不会写的,让家长口述,学生笔录)家长的饱含深情的文章或话语,可能会真真切切地让孩子感受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挚情感,无形之中孩子和父母的心贴近了,孩子们长大了,因为,从最亲近的人的眼中透视自己,往往有震撼人的心灵的效果。
(3)让学生从熟悉自己的同学那里了解自己的优缺点。(4)审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课前准备的情况要求记录在语文实践活动记录本上。)
二、展现风采:
课堂上让学生在课文中任选一种活动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有条件,还可以运用图片、音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写作:
综合前两项活动的内容,写出一个真实的我。题目可是《我》,或《这就是……的我》等等。
四、交流写作成果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将在学期末集结成本)。老师对作品评价的同时,也谈谈对部分同学的最初印象,发掘优点,赞美褒扬,赏识关爱,迎合孩子们内心向善的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赏识他人的可贵。
4.七年级上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做到行文、立意、选材新颖,力争写出个性,表现好的创意。
2.做到语言简洁、流畅、得体,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文章的过渡和照应;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够根据材料与题目的需求,恰当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感情真挚。重、难点:能够根据材料与题目的需求,恰当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感情真挚。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用时5分钟)
本学期训练的作文主题分别为: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①观察生活;②感受生活;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2.说真话,抒真情;3.文从字顺(①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③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4.突出中心(①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②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5.条理清楚(①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②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③先列提纲);6.发挥联想和想象(①联想要自然贴切;②想象要合情合理;③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在本学期进行的六次大作文训练中,从这六个角度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对简单的记叙文已经把握。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10分钟左右)
一、善于发现(通过自查和互查发现自己和同桌在本学期六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问题:怕写作文;胡编乱造;套作;抄袭成风;思维混乱;没有中心;条理不清;材料陈旧;伪感情、假大空;没有文体意识;词不达意;词语匮乏;错别字多;行文格式不对;乱用标点符号;书写潦草等15大问题。
原因:
1、缺少平时练笔。学生很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和叙事能力的培养,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没法及时记录下来。
2、缺少必要的知识素材储备。很少有看课外书的习惯,自然就很少从书中获得必要的写作素材。没有经典的素材,自然很难在文章中体现出经典的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而很少做读书笔记,自然就不能让自己看过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看过的东西更多也只是转瞬即逝,不利于典型事例和优美语言文字的再现,自然就学不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精妙构思,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的积累。
3、缺少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和基本功训练。从表所反映的结论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上还很欠缺,很多同学在如何写作文上还比较迷茫,无所适从;而写作文时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也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出对策(针对以上的失误,你认为如何解决呢?)在写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不要偏题。分析作文的具体要求,注意文体和字数。2.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拟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
3.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尽可能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中心。
4.行文语言尽可能生动,对人物、场景多描写。可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选材新颖,不落俗套;可尝试书信体、日记等写作形式,有创造性。6.段落灵活,根据需要实时分段,切忌三段式。
7.书面整洁,书写规范,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写好后不宜再做改动。
8.先构思,思考成熟后再作文,不要匆忙下笔,边写边想。作文前脑海里一定要有文章的轮廓,就是有写作的提纲。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5-20分钟左右)
一、记叙文题目拟定方法(列举如下,请同学们举例子)
1、人名式。《藤野先生》《孔乙己》
2、事名式。《记一次**活动》
3、物名式《绿色蝈蝈》
4、地名式
5、人物身份式
6、特写镜头式
7、点题式《珍惜幸福》《幸福的内涵》
8、象征式《》
9、回忆式《往事并不如烟》
二、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格式(结合自己作文和课文举例)
1、开门见山开头法。
2、引用开头法。
3、肖像描写开头法
4、环境描写开头法
5、抒情开头法。
6、倒叙(悬念)开头法
7、传说、故事开头法
8、回忆开头法。
9、联想开头法
10、先闻其声开头法
三、记叙文常见的结尾格式(结合自己的作文和课文举例)
1、自然收束结尾法
2、卒章显志结尾法
3、呼应篇首结尾法
4、委婉含蓄结尾法
5、抒情结尾法。
6、引申升华结尾法
7、表决心结尾法。
8、引用结尾法
9、联想想像结尾法
10、梦境结尾法
第四环节:针对训练(作文复习之心理描写篇)(10分钟左右)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如:当我换上游泳装,投身在这碧海之中,我就感到整个身心都无比舒适。那些使人烦恼的事,早已不知逃到何方。亲切的海风抚摸着我,温柔的大海拥抱着我„„我感到青春的活力属于这美妙亲妮的大海。(这里直接写“我”在水中的惬意和快乐,突出心情阳光般地灿烂,是情绪的直接渲泄。)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段: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怎样写把“紧张”表现出来呢?请以独白式仿写
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一般可以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幻觉描写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例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再如:她急忙把整束为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在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中。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和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这段文字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临终前的幻觉进行描绘。小女孩无衣无靠,形影相吊,缺吃少穿,受尽苦难。这种心理是她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真切写照。
如果要对这段文字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示例: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四、命题记叙文写作的三句诀
1、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2、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5.七年级上教案(第31课) 篇五
七年级上教案(第31课)
31 警惕生物入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生物入侵”这一现象,明白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系统,要按照科学规律对待生态环境。 2、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习使用典型的例证来讲道理的方法。 3、运用多种朗读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说明: 让学生学好这一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强调的是在生态环境中,生态平衡的重要,让我们关注“生物入侵”,避免生态灾难。“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新名词也有吸引力,可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理解此现象(用事实说话),调动学生课外阅读手段,课前收集材料。课上通过多种朗读方法理清本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结合小组探究的形式来摆明态度和找到解决这一危害的对策,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与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使用典型的例证来讲道理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物入侵”这一现象的危害,增强遵循科学规律的意识。 说明: 本文的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理清了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明确了典型例子显示观点这一重点有利于理解“生物入侵”是危害“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因,概括出“生物入侵”的定义并能增强学生遵循科学规律的意识,更好的解决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抓住题目中“入侵”二字,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图片,以人类战争导入生物入侵。 直观形象的理解题目,有助于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启发学生理解题目,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更好的进入教和学。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提问:①哪位同学说说本课有哪些要注意的字词?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说说例证的作用? 有感情朗读,发挥学生主动性查找一些重点字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统观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及分析概括能力 品读文章具体把握 提问:①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否给“生物入侵”下个定义?②“生物入侵”究竟会带来哪些“生态灾难”?课文介绍的是“生物入侵”,为什么开头与结尾都要提及“生态平衡”?③文中有许多带引号的词语,说说其作用? 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根据来解决。 通过再读课文,让学生概括出“生物入侵”的含义,明确文章提出以当地物种为主、谨慎引用外来物种的原则。同时也让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品读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能够引起阅读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质疑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的精神 通过课文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 ①除了文中讲到的葛藤和水葫芦的例子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灾难,你还能找到一些关于“生态入侵”的例子吗? ②面对“生物入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摆明态度和找到解决这一危害的对策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和心理感受。 课后 作业 拓展 熟读课文,将同学总结的措施进行归纳 学生自觉的朗读,品位文章的语言精炼,生动有趣之美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思路点拨 本文结构明晰,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可从题目着手,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入侵”。在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情况下通过朗读,对课文思路进行梳理,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了“生物入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事例来加深对“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的认识,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对策。 练习举隅 1、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 次以“话说生物入侵”为题的讨论会。 2、结合本课内容,看一则材料《预警机制防范生物入侵》,写一篇关于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防范生物入侵为主题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 在语文的外延中学习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二期课改”注重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以课本为载体,通过大量课外的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的材料来解决课内问题并收获更多知识,这也叫拓展阅读,这样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外延中学习。 本课鉴于文章本身难度不大,我采用了借助查阅更多的资料来印证课文表达的观点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的理解题目,展示了一些伊拉克战争时的图片,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入侵”的含义。接下来,通过朗读,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在这一环节,我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锻炼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留有学生思考的痕迹,他们都很积极,关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提及,证明学生是认真思考了。 在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说说除了文中讲到的葛藤和水葫芦的例子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灾难,你还能找到一些关于“生态入侵”的例子吗?这是需要在课下搜集大量的资料才能回答好的,学生们也都很积极主动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老师也介绍了一些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上海郊区出现的“生物入侵”现象,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材料,让学生打开大脑发动机,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面对“生物入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回答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还需要许多课外知识的支持,在班里有一些平时阅读比较广泛的同学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 通过此课的教学,使我看到课内外结合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的好处,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虽说此课语言明白如话,但通过这种方式,课文的容量扩大了,学生在课上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所以说语文课要在其外延中去学习。
6.七年级上教案合集 篇六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使他们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我校在期中考试过后举行了这次七年级家长会。大家能在百忙中到学校来,这本身就是对学校工作的巨大支持。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担负着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双重重担,但我深爱着我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和学业的进步,我愿尽心尽力,殚精竭虑。初中阶段是孩子们重要的养成教育阶段,而初一建班的前两个月是最关键的时期。可以说,把握住了前两个月,就奠定了三年班级稳定的基础,即前两个月是养成教育最易实施的时期。为此我每天早来晚走,言传身教,反复强化与纠正,将各种不良习惯遏制在萌芽状态。我把办公桌搬到教室里,节节跟班上,并把每天的观察了解、感想心得体会作详实的记录。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工作决非一日一事之功,作为班主任,我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教育悬念,同时又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教育契机。孩子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学的发展迅猛,一日千里。在平静的班级内部,班主任必须看到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惊涛骇浪;从一个个小事端倪上,敏感地觉察出它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与影响。我紧紧把握班脉搏,同学生共成长,用童心与爱心构筑起师生和谐共处的基石。我所带的班级稳定,纪律严明,卫生整洁,成绩突出,养成教育良好。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成果,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一名一线的任课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造成了部分孩子自私、懒惰、任性,丰富的物质条件使他们体会不到生存的不易,比吃比玩比时髦;现在社会中多种多样的信息传媒又使他们见多识广、兴趣广泛,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无聊,心不在焉。
亲爱的家长们,我对此看在眼里急到心上。教育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成长环境的有效结合与协作。一些家长说,我交了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你得把孩子给我培养好了。你知道吗?当前教育中有一个5+2=0的现象:孩子在学校的五天中表现良好,可是周末一到家的两天中,由于家长的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使学校辛苦的五天教育大打折扣。作为老师,我们是在努力,但也迫切希望咱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把孩子培养成功,也是关系到家长后半生的幸福。我肯切希望家长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过程。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我们再忙,到了晚上孩子做作业时,也要挤时间过问一下,哪怕我们不懂,但你的认真态度和天长日久的关注,也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发生成效。同时也要做好言传身教———孩子在学习,我们就不要看电视或打麻将。那样孩子们会说:你们在玩,而让我学习,凭什么呀?曾经一位山区的目不识丁的老农,成功培养出了三位大学生,大家很奇怪,就问他用什么方法。那位老农憨厚地笑笑说:“我就是每天让我的娃娃把当天学的东西给我重讲一遍。”其实这是对学习过程关注的结果。我们的孩子当天有哪些作业,学会了没有,都要了解。
二是要关注自己孩子的兴趣。现代社会引起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有些兴趣需要我们鼓励与支持,比如绘画、打球等这些健康向上的爱好兴趣。但有些我们是一定要制止的,比如打网络游戏,一旦上瘾,那是教育专家也很难把他拉回来的。所以我们应及时关注,避免那种玩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爱好。
三是关注孩子的早恋。孩子进入中学,随着身心的发育,开始关注身边的异性。我们要做一个细心的家长,避免孩子陷入早恋,多给他们谈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态与方法,及早着手,防微杜渐,制止于萌芽状态,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那将会后患无穷。
四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一些孩子容易在学习遭到失败时产生挫折感等消极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现实中一个个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吃穿住学以外还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如可以积极构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等。
五是要注意与学生的任课教师及所在学校的协调配合。我真诚希望各位家长有空多往学校跑跑,找老师谈谈———有事没事都可以来,老师和学校都是竭诚欢迎的。但是我不希望有些家长平时就来学校,等孩子一有了问题,就急了,又是与老师吵,又是说要到教育局告或上大河报。我想这都要不得,老师都在凭着良心默默地苦干实干,谁都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培养好。偶尔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多与老师交流,多听听学校的意见,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七年级上教案合集】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06-15
七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上10-21
人教英语七年级上教案01-05
七年级上全册教案09-20
【教案】五年级上第七单元08-15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08-22
七年级上unit2教案11-30
七年级上 思想品德教案5-8课07-03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7-06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教案09-24